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8 07:4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篇1

关键词:一师一课 晒课 资源整合

初中数学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76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中小学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教育信息网搭建了全国教师精心打造的优质课相关资源的平台。因而课堂教学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迫在眉睫,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把这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与课程整体结构、课程基本内容、课程应用资源以及课程具体实施等相互结合,是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备课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从晒课平台精选一些与当前教学有关的初中数学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一课时,我先在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课展示”栏目九年级上对应晒课课题下,把被评为市级优课的辽宁省沈阳市邵爱平老师的课件下载到自己的资料库,并对教学实录中菱形性质归纳的精彩视频用绘声绘影软件重新录制为一段微课。 从而,教师的备课方式也从传统的单一书写教案转变为综合借鉴创作教案,把教学制作的教案保存入自己的电子教案库,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补充一些新内容就可以循环使用了,还何以与其他教师做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样准备充分的资源材料,就可以自如应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探究的需要。

二、教学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借助“一师一课”晒课资源教学,是创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达到教师、学生、教材、网络之间的相互流通,最终起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如,在教学《矩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课时,我从资源平台优课展示对应课题中,认真观看了河源市源城区曹友文老师、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付雨龙老师、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王金平的三堂优课,最终选择视频清晰度好、语言规范、课堂设计合理的曹友文老师的实录课,换了“新”老师上课,学生新鲜、好奇、有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观看“一师一课”晒课视频资源,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可以指导部分学生对课堂“消化”不了的知识选择晒课教师的讲解,最终达到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当然这其中,教师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轻松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就必须不仅要“吃透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更应该“熟悉优秀的晒课资源”,才能把握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不单单是通过课堂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通过课外利用有关资源自主学习的创新的过程。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把“一师一课”晒课平台教师上传的资源认真阅读,把学生能够用于自学的内容分课节、分类型超链接对应网址,学生在自学过程只有点击相关内容标题就可以打开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为初中学生提供数学自学的材料,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好多的好的条件和具体指导,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教学的检测、反馈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检测、反馈与“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整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达到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的效果。教师通过“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中的当堂检测题、单元检测试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快速地反应在教学检测中。在复习《特殊平行四边形》一章,把获县级优质课的青岛平度市穆秋芳老师的专题复习中设计题型编撰为试题,让学生自测后观看晒课视频掌握复习的所有内容。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即优化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丰富了数学课程的内涵,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整合“一师一课”晒课资源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师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高效、准确选择

在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过程中,教师要在短时间内正确选择有用资源尤为关键,因为每节课所晒得课都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一一筛选显然不切合实际。我们首先考虑获奖资源,毕竟那是经过各地专家认真筛选过的优质资源;其次考虑选择有晒视频的资源,不容置疑的是教师在录课之前一定对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学生学案做了精心准备,因而晒课资源也一定有参考价值;再次选择晒课环节完整,教学设计精美的有关资源,才能达到有致。

(二)学生对“一师一课”晒课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绝大多数“一师一课”资源都是老师精心打造的优质资源,但也不乏有一些资源(特别一部分没有课堂实录的资源)准确性、实用性还不足,甚至有些信息出现一些不够严密、甚至有科学性错误的问题,这些资源对于老师、学生而言,不仅浪费大量时间甚至会造成误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提前认真阅读“一师一课”资源,适当地修改,有效地整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指导学生有合理地采用,以达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有效利用国家教育公共平台“一师一优课”晒课资源,并整合“一师一课”晒课资源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拓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共同开发,以便最大化的利用优质资源,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2014.

[2]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

[3]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5).

[4]袁婷婷,王轩.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3).

篇2

关键词:新教育;初中数学;教育;兴趣;

G633.6

一、引言

什么是好的教育?有的人说“能让学生学的好的教育”,有人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还有人说“能够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成年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的问题。我倒认为好的教育及时有意义的课本教育,又是有意思实践教育。新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掌握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有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学生。如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趣味课堂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升级创新,初中数学课堂也深受其益,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资源为课本教育服务值得我们教师去探索。新媒体的发展,课堂教育方法的创新,比我在讲解几何体的章节时,针对性的提问那种几何稳定性最好?“正方形”,“L方形”,“三角形”,“圆形”…各种答案出现在课堂之上,这时我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把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的受力结构通过图像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具体的了解几何图形的受力变形情况,改变了以往的抽象的想象教育。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原来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和繁杂的空间想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的理论,其中关于新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的发展进行的相关论述。他认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具体经验,并能够理解真实事物的抽象表现形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参加更加抽象的教学活动。在其“经验之塔”中,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于课堂的重要性所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把抽象的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通过新媒体的展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打造趣味课堂。

三、深刻把握新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做合格“领路人”。

新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要转变主体模式,深化“双主”原则,即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改变以往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作为数学教师,要全面领悟新课标要求下关于数学大纲的教育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数学化,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度。比如学生观察到自己坐扶手电梯时,跑着上去和逆电梯运行方向跑下去,看似相同的距离但是花费的时间却相差甚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问题在于电梯的运行方向和跑步的方向,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其中存在的差别在哪里,举一反三,通过电梯的案例,我让学生联想到了生活其他的案例,比如坐船时,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却别,走路时顺风和逆风的案例,通过不一样的案例情况分析,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数学的模型化展示,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奥秘所在,结合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去学习数学。教师在其中的主动作用不言而喻。

教师在领悟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信息资源优势,优化教案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中“标准件”的教育模式,在理论知识的讲授方面,注重课堂与课后并举,充分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教学行为和教育效果要进行一个反思过程,通过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研判符合当今时代课堂发展的新教育,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育成果。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似一句玩笑的话,其中包含的是对教师作为领路人的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全面的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课堂,培养出有着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四、结语

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育尤其是基层学校尤为重要。笔者学校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研究。如2014年平秋民族中学数学教研组校际交流活动,与黄门中学一起交流教学模式,参与黄门中学课程讲学,面对面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总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面面俱到,在新教育的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出符合现实教育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 方艳溪.重视加强职前数学教师数学语言教学[J]. 教育与职业. 2011(23)

[2]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3

【关键词】网络资源;备课模式;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难度增加,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提高教学质量,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许多传统行业提出了挑战,教育教学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学校适应时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网络技术和教师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备课模式的转变。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一、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备课是每个老师上课前必然经历的过程,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传统的备课主要是手写教案,为每堂课设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面对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化冲击着传统的备课模式,教师不再手写教案,而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策略,制作自己的备课文件。

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几个图片几个文字代替传统的板书。优秀的教师会善于利用多媒体设备,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出最好的对学生学习有利的课件。好的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更能活跃课程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在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以初中数学为例,七年级数学课本中《生活的立体图形》这一章,备课时要根据本章的主题,制定备课计划。备课时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更能说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老师需要在网上大量搜索图片,既要有生活中普遍的立体图形,也要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立体图形,需要学生全面把握,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本章内容的教学程序。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除了可以大量搜集教学资料,同时教学的程序也体现其中。

二、网络资源环境下备课的优势

(一)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与时俱进

传统的备课模式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源信息,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经常一本教案可以用几年甚至几十年,具有滞后性,对教学中的重点和敏感点不能及时更新把握,使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教师正在依靠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模式的转变。网络资源内容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更新速度快,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得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和最新的教学成果。

例如初中数学课本中《轴对称图形》一节,传统的备课需要教师自己查阅有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书写编辑,由于教师工作的限制,信息来源渠道十分单一,主要靠书本进行备课,得到的教学资源依旧是过去的几种图形。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许多新事物已经出现,轴对称图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过去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而网络资源素材丰富,且时效性强,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网站、网页、实际案例利用等资料内容广泛,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教师在备课中整合利用网络资源,能够获得最新最优质的教学资料,使教育教学、学生的知识内容与时俱进。

(二)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

就初中数学而言,教师备课时需要大量的图形作辅助,手写教案费时费力,经常有“秉烛夜书”的时候,许多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及时得到大量的材料进行备课,加上学生考试分数的压力,使备课成为一种负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备课效率,甚至教学质量。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备课所需的资源。数学中经常用到的图形、图形的变化、二次函数的左右平移等等,教师只需要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需要,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对得到的素材整合开发,便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备课,节省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同时提高了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有效果,学有所成,培养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传统的上课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写,趣味性不多。网络环境下有了新的备课模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时有了大量的素材来源,备课课件可以设计得更加贴合实际、生动有趣,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二次函数一节课,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学习过程枯燥,对教师来说,画图占用了太多上课时间。数学组的一位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通过资源搜集,设计的课件上采用了许多平移等动画效果,不仅减少了课堂的书写过程,而且图文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现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促进了备课模式的转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有传统备课无法比拟的优势,增强了知识的时效性,节省了备课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的课堂不再乏味无趣,调动了教师的备课积极性。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发挥计算机网络备课的优势,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宝菊.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效果和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1)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312-01

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学科,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深厚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一定对学习的材料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习兴趣来源于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对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观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三、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重点和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在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拓展、创新的过程。数学建模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情境资源,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象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四、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最优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因为提高活动效率和节省时间这两个法则,是劳动活动的普遍法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优化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动画又更生动形象,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其效果当然就会更好,用彩色版本的教材优于用黑白版本的教材, 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五、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信息,优化教学内容。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而网络信息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我在“初中数学网站”下载了很多有助于自已教学的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大量的练习题,另外,我还经常进“初中数学网”、“初中数学资源网”、“中国教育资源网”等查找有关教学方面的信息,我把下载的课件和教学设计结合自已实际,进行修改、补充,很快就会成为自已教学的教案和课件,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六、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在这个空间中,他们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常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师,他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就要求教师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评价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这样利人又利己。

篇5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 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 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 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程的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备课和课堂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堂课能否上好。 在备课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 要求“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要细致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 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产生的方法,展现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 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设计、备习题。

备课和课堂上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备好课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课堂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个准备充分的备课教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工夫。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知识的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练习的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有序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做到有趣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二)注重练习和辅导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只有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进行强化练习,才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对于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公式定理的强化训练。在学习一个公式后,必要的课后习题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优补差,因材施教,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对优等生要以扩充和提高为主,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要以补充和转化为主,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掌握学习方法,迎难而上。

3.注意作业和测验的效果

作业和测验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巩固的基本途径,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反馈。在布置作业或者进行测验的时候,要注意四性:针对性,迁移性,延伸性,整体性。 对错题要重复训练。对于带普遍性的、典型性的和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教师要随时收集,隔一段时间再次进行强化训练,重复训练时既要有原题又要有变式题。

三、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法

(一)注意归纳和总结

通过归纳和总结一些公式、定理的用法,在数学学习中,善于总结和归纳往往对数学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添加辅助线证明的知识点时,可以学习下面的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两边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这样注意日常学习中的归纳和积累,有助于迅速解题,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再如学习“二次函数抛物线”时,可以编写以下的口诀,方便学生训练: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Δ的符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像移,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生活化。在课堂导入中,可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时应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可以设计以下情景:“如 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出意见,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直观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手段多样性 教学艺术性

初中数学都是冰冷、单调的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具有内容抽象、逻辑推理严谨、形式枯燥等特点,加之农村大部分孩子小学数学基础薄弱,老师一刀裁的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厌倦数学,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这样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无奈,教学效果自然令人失望。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数学化枯燥为有趣,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眼看、脑思、手练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教学氛围真正活起来和动起来,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怎样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呢?现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诱思导学,培养学生迁移感悟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老师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善于运用抛砖引玉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通过点拨、诱导,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境界,所以老师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所以老师讲授数学时要特别注重方法总结、传授,使学生产生感悟,让学生在做一些类型题时发生思维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目标。优思导学就是培养学生在老师启发中有所体悟、有所创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与创造出来。例如,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给出:3/9=1/3,b/3b=?,9a/36a=?,(3a+2b)(2a-b)/(a+b)(3a+2b)=?,学生从分数的性质中受到启发马上感悟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母和分子同乘和同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分式,分式的值不变。这种启发诱导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认知、情感、思维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创设富有创意的情境,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开展合作探索性问题时,如果创设一个有张力、充满诱惑的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就能激起学生对答案的祈盼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教学,使老师寓教学于情境之中,启迪学生想象,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提高悟性,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塑造学生数学审美意识与能力,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例如,在讲均值不等式时,某个商店搞国庆促销酬宾活动准备两次促销方式,有三种方法:首次打q折,第二次打p折,第三种方案打p+q/2折,让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快乐地选择合适的方案。因此,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状态,激发学生的潜能,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最合适,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乐学、趣学”的思维情境。

三、优化教学,加强学生分层教学

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定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目标,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尖子生冒出来,使中等生吃得好、吃得饱,进入优等生的行列,使后进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特别对后进生设计不同层次课堂提问,给后进生说话的机会;设计不同层次课堂练习,对后进生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对回答问题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树立信心,逐步提高练习质量;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题优等生完成,B组题由中等生完成,C组题由后进生完成。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从而共同提高。将班上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结成对子,以“优”带“弱”。让优等生当后进生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后进生,既有利于生生之间的团结,又能提高后进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四、转变理念,展示协同模式课堂艺术

传统数学教学理念中,数学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是知识的化身,课堂上总喜欢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因为畏惧老师,不敢、也不愿质疑老师而成为看客,又因为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艺术性、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因而厌恶数学,对许多问题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教学,这样教得无奈,学生学得痛苦。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春风的沐浴,老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老师教学由一刀裁到依据班情、学情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上课时面带微笑,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参与问题探究,使自己成为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采用新的精彩的协同教学模式由教变成导,通过三案:导学案、检测案、诵读案把学生眼看、耳听、脑思、手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找到成就之感、快乐之感,使学生由厌学到要学、想学、学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水平,使学习数学渐渐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数学能精心设计教案,备好学生,选择富有艺术性、技巧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质疑、引趣、争辩,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那么终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绽放数学教学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现实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06-02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提出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于今后如何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怎么安排,如何把农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最需要的知识与国家的整体战略结合起来进行统筹安排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背景和目的

为提高初中数学“国培计划”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2年10月20日起,历时一个月,由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牵头,就河南省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旨在对过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2、调研涵盖范围和对象

调研范围涵盖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等我省10多个地市的30多所初中。调研对象包括初中数学教师、教研室负责人、分管教师培训的相关领导等。

3、方法应用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集体座谈法进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调研范围内的初中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初中数学教师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88.7%;就集体座谈而言,由于本次调研覆盖面比较广泛,根据教师的学历结构、教龄结构来抽取座谈的对象。进行座谈会5场,共计人83人参加。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在近五年参加过的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过去的培训来看,参加培训的人员在教育理念、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收获颇多,对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仍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师需要脱节,对培训模式不尽满意等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32.3%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的水平不高,有64.7%的教师认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有53.5%的教师认为缺少案例分析,有52.1%的教师认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有35.9%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有7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过于单一,还有38.7%的教师认为培训评价方式单一。

2、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由于培训者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工作阅历,因此培训内容应结合培训者的特点进行。我们对学员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工作阅历等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农村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占64.7%)、新课标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占53.5%)、数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占50.7%)。

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反映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直接嫁接到教师实际教学。许多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与实际教学脱节,培训前与培训后差别不大[1]。

(2)培训形式需求分析

有76%的教师选择参观观摩学习,其次是喜欢案例讨论与分析的占63.3%,同行交流研讨和与专家研讨互动的各占45%,喜欢讲座的只占被调查教师的38.7%。这是因为农村初中教师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名师的引领和指导,现场观摩,目睹课堂教学的实况,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方法。

在培训形式上突出反映的问题是,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调研过程中,有42人提到,在外培训后,培训的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希望校外培训结束后,还可以有机会和名师、专家有持续的研讨,解决培训后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训时间的需求分析

从集中培训时间角度看,有50.7%的教师喜欢短期培训,中期的占35.2%,长期的只占14.1%。因此,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要切实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三、结论和建议

1、合理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

(1)根据初中数学教师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①聘请数学教学理论专家、及对初中教学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数学教育专家、名师、优秀骨干教师授课;②结合初中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学,要以学员动手操作为主;③加强初中数学专业理念学习,解决初中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的矛盾;④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新的变化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指导农村教师进行儿童健康心理分析和案例教学,以使得教师在管理上科学和方法上先进;⑤让教师把握新课标的脉络,增强实施新课标的自觉性,能够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贯穿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⑥对学员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学理论研究。⑦根据学员需求,组织学员观摩优质课、示范课,并分析每节课的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⑧让学员了解教学测量与评价,使学员通过培训在教学方面做到会备课,会讲课、会评课,使教学技能有明显提高。

(2)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

教师参加培训,不仅要给自己补充一些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达到会用、善用其所学的目的[2]。因此,培训内容应立足现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欠缺,组织学员学习国内外可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如课件制作,计算软件应用等。可采用将学员分为若干组,针对数学教材,每组制作两节课的多媒体课件,由相关专家和全体学员对课件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再由该组进行修改和完善。

(3)既要关注培训的现实性,又要关注教师的长远发展

调研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农村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即在加强数学知识、课堂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学习的同时,又不能放松数学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等方面的提高。

2、设置有效的培训方式

(1)改良讲座方式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传统的授课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3]。要从内容本质上改良,讲座的专题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出现空泛化,要从小实例切入,用较为明显的实例说明理论,切莫从理论到理论空谈空论。要积极开展小组交流、合作研讨、师生对话、问题解决等多种研讨活动。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数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同时引导学员如何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主动参与、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大案例剖析

在培训过程中,遴选数学名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研讨分析,专家点评。通过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与教学病例,尤其是视频教学案例的运用,把非结构化的知识通过情境展示,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诠释与贴切的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起来。由专家和学员共同解读、讨论,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3)组织观摩交流

观摩、研讨、交流已成为教师喜欢并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学员很想与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促进学员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研讨交流[4],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观课、评课等形式,使教师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大大提高了参训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示范——诊断——提升”的实践培训模式力度

主要培训活动可采用:导师示范,学员观摩;导师指导,学员设计教案;学员上课(诊断课),说课,导师和同学诊断(评课);导师指导学员修改教学设计与教案,学员再讲课(提高课),导师和同学再诊断;导师指导学员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而后撰写教学反思及数学叙事。

(5)建立跟踪指导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培训期间的管理,也包括培训结束后的跟踪服务。所以跟踪指导体系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培训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共享模式。在培训期间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个性化档案,如qq群、邮箱等,学员们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并鼓励教学团队中的特级教师、名师、学科骨干和大学教授在网上成立“教育博客”。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散、时间精力有限等特点,可开辟在线服务、跟踪指导,建立起网上交流平台,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及培训效果的提高。

(6)改进管理模式,提高科研能力

为每个学员分别安排一位理论导师和一位实践导师,理论导师主要负责学员的专业规划与教学科研,撰写教学设计与科研论文;实践导师由培训实践基地的资深教师来担任,导师根据学员特点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培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并实行全程指导,帮助学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指导学员申报“国培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教师团队的讲师可以把学员的问题当作课题,以课题牵动学习。解决问题后,可以制作成课件放在网上供学员学习交流,也可以在线交流等,加强“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5]。

3、完善评价方式,建立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考核评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一环,是检测评定教师培训质量的必要手段。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教师培训的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首先,成立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其次,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训目的作为重要依据。要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以及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提供教师培训质量的可靠信息,同时也为教师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目标综合化、务实化[5]。再次,对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分析反馈结果,以更好的推动教师培训的进行。

4、完善管理机制

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都是骨干教师,有的还是单位的领导,甚至是学校的校长,书记,除了有单位工作上的事情,还有家庭中的事情,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因此,要使学员做到: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这次培训,虚心求教,听从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第二,认真学习。让各位学员能珍惜这次培训机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高效地学习,认真思考,学有所成。第三,学以致用。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能够结合培训内容,写出学习心得,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把培训内容带到教育工作中去。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第四,交流合作。引导学员们之间要加强交流,相互沟通,互相交流各单位先进的办学理念,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总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关系着公平教育的实施,关系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务实高效地进行教师培训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邱忠华.蔡平生.对高师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报,2000(4):50-53.

[2] 徐莉亚.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5(4):34-36.

[3] 于海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9(1):176-178.

[4] 史宁中.关于未来教师培训的一些想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3-4.

篇8

一、主要工作: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激起我的挑战欲望,决心立志要在新的老师角色中争取教学教研方面有所成就。于是我每天花很长时间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七(4)班同学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易懂易掌握,我还根据教材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制作课件,本学期我制作了10多个课件,下载修改20余个课件,争取每周都到多媒体室上课2至3次。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进行阶段总结,即每章一总结,期中、期末一总结。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在这一学期,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通常学生获得的知识都超过教材和我备课的范围。

3、虚心请教同组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由于没有新课标教学经验,所以我的教学进度总是落在其他老师之后。我虚心向他们请教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参与我们初一备课组集体备课2次,上集体备课的公开课一节(日历中的方程)。

4、做好“培优、辅中、稳差”工作。根据七(4)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潜力,我把他们分成三类:优生10人,中层生共23人,待进生13人。利用每天利用午休辅导。除了老师辅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即一名优生负责一至两名中层生和一名待进生,优生经常讨论学习问题,弄懂弄透了才去辅导其他同学。但是本学期由于时间关系,效果不佳。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越来越多的学困生的出现,对新课程改革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教育全面改革的局面下,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是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想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就要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学困生的表现以及学困生的心理特点之后,运用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困生走出困境。

一、从学困生的心理角度切入进行转化

1.初中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培养,一旦变成学困生,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消极学习状态,在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放纵自己,总以自己不会,自己不行为借口,来抄袭别人的作业,无故缺课,甚至经常和教师发生冲突。那么此时教师教学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讲”这个字眼上,而是应将课堂教学转成一场心理教学。首先,学困生认为周围同学以及教师都看不起自己,认自己是一个学习差,没有任何优点的坏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状态。所以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多多观察学困生的日常生活,多多发现学困生其他方面的优点,并且将其扩大化。可以将其微小的优点进行夸张的鼓励和表扬,以此增加学生自信心。这种心理教学是能够使学困生进行转化的一个有效方针。

2.大多数的学困生恐惧和自卑心理比较严重,他们因为学习成绩差会经常遭到教师以及家长的批评甚至是打骂。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好成绩,成为家人、同学、老师眼中的骄傲。但是学困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学习基础较差而十分自卑。所以教师和学困生交流的频率一定要高于其他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重视自己,感觉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存在,从而让学困生逐步打消自卑心理和恐惧心理,慢慢的使学困生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拾起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学困生从某个阶段落下以后,不仅没有去查漏补缺,相反,却会出现一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考试中作弊等一些不良反应。那么此时,教师如果给予学困生严重的惩罚,对学困生反而会起到反效果会使他们逆反。因此,教师应该做的是尊重学困生的自尊心,对待所有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不论好学生还是学困生如果出现错误都应该做出相同的惩罚,如果学习好的学生犯错以后,教师由于他平时表现好就免去惩罚,那么对于学困生的心里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平衡。因此,教师的公平和一视同仁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从学困生的兴趣角度入手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的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方法。数学其实是充满奥妙的一个学科。对于学困生,更应该引导其去发现初中数学的奥妙。教师对于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此阶段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段,教师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更应该使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态度,带领学困生从他们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重新挖掘数学的奥妙,燃起数学学习兴趣。首先带领学困生重新打开课本,从基础的概念抓起,耐心的带领学生对每一道数学题进行理解、分析,最终得出答案。之后,教师逐步从各个过程中放手,让学困生自己动手进行读题、分析、判断以及解答,进一步让学困生拾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三、从学困生的个性特点出发

1.作为教师,我们要想能够应对不同学生所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就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仅仅依照课前备过的教案,上一节课完成一节课的任务。无论是面对基础简单的还是高级难度的问题,都能有一种当场解决的气概。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能力,才能进一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让学困生也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中真正收获知识,进而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2.学困生是从不同阶段落下的,那么想要使所有学困生的成绩都有所提升,不能强制学困生按照现在的教学进度进行“填鸭式”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个连环的结构,现在不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说明以前在哪一个环节中落下了。那么此时教师就应该多与学困生进行沟通,通过沟通进一步发现学困生的薄弱环节,之后对症下药,额外给学困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做完以后教师再进行单独的批改。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遇到某一个点的相关知识,教师要多提问一些该知识点比较弱的学困生来进行回答,更进一步地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实际出发,对待不同的学困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尊重学困生。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自己的学习不如别人,他们同样想自己优秀。但因为自己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能力不如其他学生强,所以他们意志力往往也比较薄弱,其学习热情也是反反复复,没有常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困生,肯定他们的进步,对于日常的作业、学习、考试情况,包括考试不理想,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来鼓励、帮助他们向着好的方面努力,和学困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进步。

学困生是阻挡数学教学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因此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那么此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最大的耐心以及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充分发现学困生心理障碍并且进行开导与鼓励,将心理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恰当融合在一起,并运用到对学困生的数学教学上。教师当以最大的耐心,最有效的策略让学困生彻底转化,真正提升数学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杜虹.解决初中数困生学习情感障碍问题的教学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07.

[2]张力芹.转化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篇10

数学教科书上的书面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虽然它的科学性、逻辑性很强,但却缺乏生动性,这也是学生觉得学习数学难的一个原因。然而,在初次走上讲台试讲时,完全就按照教案和课本讲,因此,一起的同伴听过之后觉得我讲得不太流畅,知识与知识之间都没的过渡,总之很刻板,不生动。接着我就去网上查阅了很多视屏资料,发现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数学教学语言,而不能直接照搬教科书上的语言。接着,我马上吸取视屏资源的优点并结合自己的创新,第二次讲就感觉好多了。

教学语言的生动程度是数学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初中数学的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语言生动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这也是教师是否优秀的一个评判依据。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语言有三个基本性质,那就是准确性、规范性和简洁性。准确性就是指在叙述数学事物时应注意用词贴切、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且不违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要求;规范性则是指在数学教学时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而简洁性,是指叙述数学事物时,语言不能罗罗嗦嗦,而应简短有力,一语中的,不说废话、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

首先,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其每个字每个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对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一定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疑惑或误解,作为教师就必须首先做到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我自以为现在都读大学了,初中的知识就是小菜一碟所以对自己设计的教案非常有自信,我在讲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例题时,我在讲第一道例题是按照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讲解。在讲第二道例题,我想把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转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先把(x+2y)看成一个整体再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利律将其分配给多项式(5a+3b),再将(x+2y)*5a+(x+2y)*3 b展开相加。我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学生在做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漏乘,但是直到指导老师听了我试讲后,马上指出这里说,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弄清楚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并能熟练的运用。所以讲例题是很重要的,但是你在讲例题时并没有用到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这是学生会想那我学习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没什么用了啊。所以作为教师不仅必须首先做到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较为透彻的了解,还要时时围绕自己所要讲的概念的实质,不能脱离中心,否则就会以小失大。

在将语言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技巧的效果。其次,语言的规范,一方面是要语音的规范,即讲课要用普通话,不用方言。 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精髓,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熟悉二者的互化,注意特点和关键。比如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归纳为一些图形或图表,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例如,我将对于 的计算过程可以表示为:

也可以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便于记忆,像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我将符号变化规律总结为8个字“同号为正,异号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