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10 09:3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物理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没有好的高一,必然没有好的高考;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从容自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一物理学习方法建议一、熟练记忆物理规律、定义、公式等。
很多同学有一种误解,认为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根本不需要记忆。理科知识以理解为主,这一点正确。但是不需要记忆就不对了。同学们牢记这句话:背过公式不一定会做题,但背不过公式一定不会做题。
二、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是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合成原理等等。
三、一定把老师补充的知识学好。
老师补充的知识课本没有,所以有同学认为老师补充的知识不重要,可学可不学。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比如,高一上学期老师肯定给同学们补充一个知识点:力的正交分解法。这个知识高中教材中没有,但是高考里面的标准答案都是正交分解法来解析。所以,老师补充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不懂的一定要搞明白。
四、做好笔记,建立好改错本。
做笔记同学们一开始都能做到,但是不规范。笔记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不要综合笔记本,每科一个笔记本;不要让记笔记耽误你的听讲;下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浏览一遍笔记本。改错本就是把平时的错题改正的本子,要注意:把原题抄下来;不看老师答案看自己能否做出来;简要写出错误原因和解题的思路。
二.高一物理八类学习方法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
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
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
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5、矢量方向假设。
三.高中物理概念学习法一个物理概念,它是某类型物理现象的概括;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物理概念应该注意:
1.归纳概括
就是将物理进行分类比较,将同一类型的物理现象的共性找出来,概括并能说明这一类型的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例如;“质量”概念,各个物体的物质组成不同,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是物体的共性,即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状态,地理位置和温度无关。
2.实例联系
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困难的,如果把“概念”放在实例中去记忆,去理解,就要简单得多,也就要容易区分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如“蒸发”概念,对应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且需吸热,就能够很快地对“蒸发”概念理解透彻。
3.内涵与外延
篇2
【关键词】台阶高 抽象 逻辑推理 信心 兴趣
很多高一的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听就懂,一用就错,一放就忘。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像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部分学生更是早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学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试着探讨一下新生在学习高一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一、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高台阶”产生的原因
1. 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教材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部分“力学”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1)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学生学习思维过渡困难。
2. 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学生更多地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直观易理解;内容少易记住;题型简单易计算。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以机械记忆为主显然是无能为力。
3. 初中旧学识及日常生活经验严重缺失,部分学生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与学生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学生对物理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
二、高一物理教师须注意的一些方面
1. 把握“低起点”的教学尺度,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高一的教学起点要低,在课堂中不急于讲新知识,而是创造机会给学生复习初中知识,尽力将初、高中知识相衔接。这样有了一个较低知识台阶,学生接受高中知识才会逐步到位。同时学生有一个缓冲适应的时间,有助于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2. 通过良好的教学艺术、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 设致合理的教学层次,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高中教师对初中物理知识和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了解,高中新教师,常常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想去代替学生的思想,以为自己懂的学生就应该懂,教学方法简单化;多数老教师,往往是送走高三毕业班回头接高一的课,由于高考惯性,经常用高三的要求对待高一,用教高三的方法来教高一,如对物体受力分析,企图一步到位,一开始就结合部分高考试题,用较高的数学手段来讲解,使学生十分吃力。“课都听懂了,作业却不会做”; “作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这除了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也与教师教学层次不合理有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台阶”,使学生有持续的“成就感”,保护了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自信。
三、高一物理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 课前预习: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2. 上课专心听讲: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一直保存。
3. 独立做题:要独立的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题目。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4. 及时复习: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能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篇3
1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中三年的物理教学总体格局是把好三关,高一的基础关,高二的素质关,高三的提高关,高一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指导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法,抓好好基础,引导其入门,培养物理思维能力,作为高一的物理教师就是要向学生传递这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物理,要用物理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不过,对于步入高中阶段的高一新生而言最大的困难是初高中的物理教材知识结构、难度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进入高一由于跨度较大,就遇到学习上的不适应期,严重的会导致其失去物理学习兴趣,出现学习物理成绩滑坡的现象,甚至会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作为高一的物理教师,应努力做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在开学初始适当适时的对初中的知识进行穿插复习和做必要的补充为后绪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刚刚步入高中,运动学里的几个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都具有矢量性,为了促进学生对方向性的理解,播放泰州的交通夜景,学生从熟悉的城市出发,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快慢,同时具有方向性,从实际情境出发联系原有概念:速度――矢量,有大小、方向.让学生从观察视频自主总结出不同的物体(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方向各异,即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而且还发现了不同的物体(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速度大小还在变化.
2掌握好教材的度
纵观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要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物理解题能力的要求,就应该掌握好使用教材的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正如大家所知高一的物理教材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涉及到整个高中的知识,是学好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又是高考的重点,为此有相当一部分高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至少没有考虑到所有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所教知识内容都远远大于教材本身所要求内容,超出了高一学生所能接受的限度,例如,将传送带问题、复杂的弹簧问题、微元法问题都放到了高一物理课堂学习之中,这样让学生在高一就觉得物理很难.势必造成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的减弱,有些学生在分科时不敢选择物理学科,针对当前我省物理高考算等级的实际和高一学生的学龄特点,笔者认为教学应该紧扣大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尽量深入浅出.
3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应灵活变通,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怎样转变都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注重学生的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演示法和实验法是最有效最直观也是能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必修1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节内容,笔者采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铅球和篮球快慢不同?”
问题2:“如果把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呢?会出现什么现象?”
问题3:“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铅球和篮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时间会怎样呢?”
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是不是物体的重力不一样导致了自由下落时间的差异,排除了重力的影响因素后,将实际问题理想化,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会是什么情况,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猜想,继而生成验证自己猜想的欲望,在此时进行实验演示,得到学生所期待的实验现象,深化理解的同时推动物理教学向高效的方向发展.
4鼓励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是我们每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历史责任.我们知道,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学中,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谈不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善用教学策略,才能很好地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86―01
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难学,尤其高一的学生常反映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学得多,导致有相当一部分高一学生对物理失去学习的信心。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存在障碍的原因及突破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存在障碍的原因
1.高一物理较初中物理难度增大。初中物理重在浅表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多数要以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验证、分析和推导。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思维仍然停留在初中感性思维的水平上,或者正向理性思维的方向过渡,他们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抽象程度的要求。
3.性别心理障碍。进入高中后大多数女生不喜欢学习物理,这与女生的思维特点有关,她们擅长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低一些。
二、突破物理学习障碍的策略
1. 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反映高一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每次考试总是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2.讲清、讲透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时,教师要讲清讲透每一个物理概念、规律,要弄清每一个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和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地工作;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第又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等等。
4.给予女生充分的鼓励,树立自信心。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
5.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地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让学生说说铁丝的重心在哪。学生很快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这时教师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可使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篇5
一、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对学生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物理教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准确把握各种情形下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大小的表示及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等等,进行自主学习,并自主解决下面几道练习题,如:①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仍处于静止,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②当弹簧秤的读数是2.1 N时,木块刚好开始移动,此时木块受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做好初中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高质量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动手实践习惯的养成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保障。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实验价值的实现,严重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搭建操作平台,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而,也为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好铺垫作用。
例如,在教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简单的知识点讲授完之后,我引导学生借助“打点计时器、天平、纸带和复写纸、导线、细绳、小车、砝码和小盘、带滑轮的长木板、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等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大,加速度小。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而且对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以及动手实践习惯的养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在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同时,也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也为学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基础性工作。
篇6
一、初高中产生台阶的原因
1、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2、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2)认知结构重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
3、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解决物理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教师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4、物理模型的建立。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篇7
一、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特点
(一)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特点。
1.初中物理教材,文字说明比较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2.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运用形象思维,而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所以在思维活动中学生一般能够跟上。
3.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的较多,推理、论证的较少。
4.初中阶段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认识和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在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5.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分析物理现象一方面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比较紧密,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感到生疏。
6.初中物理练习题中,要求学生解说现象的较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不大。
(二)高中阶段的特点。
1.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2.高中物力在探究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不很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
3.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向初中那样紧密,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多方面、多层次地探究,造成学生理解方法的困难。
4.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
5.高中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仅做到记忆而不求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那么概念规律就难以掌握。
6.高中物理练习题有时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地分析,搞清物理过程,而且需要辐射性地综合,从而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入方程求解的很少,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
二、在教学中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
(一)适当教学中降低难度、减小跨度。
普通高中学生的物理基础一般都比较低,与示范性高中相差很大,如果我们一味地以示范性高中学生的基础进行物理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很快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降低难度,注意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尽量减少跨度。
(二)加强实验教学,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依托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课本上有一些实验是用来验证所学内容的,实践证明,有些验证性实验是有缺点的,如它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由于实验结论学生心中是有数的,因此常常发生学生擅自修改实验数据使之符合实验结论的现象。这就完全违背实验宗旨,易使学生养成不尊重事实的习惯。我认为如果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研究性实验,有利于克服上述弊病。让学生先做实验,然后共同讨论,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寻找物理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教师应自觉进行“角色换位”,扮演学生的角色,多用学生的心态和眼光审视所学内容,与学生一样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总是以“过来人”自居。要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难学生之所难。
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物理学习比较枯燥,久而久之便对物理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比如在讲授“宇宙航行”这一节课时,由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媒体播放卫星的发射过程,让学生对对卫星的发射和环绕地球飞行有较清晰的了解,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使学生有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三)在教学中要注重学导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找准课堂高效教学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学”就是指学生自觉的学。“导”就是在学生学习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学生自觉的学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首先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并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然后,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再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在班级内巡视,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发现哪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比较积极,哪些学生不愿参与,对小组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对偏离问题的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人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意见提出见解,鼓励小组成员及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提出批评,并鼓励他们参与小组学习。
(四)加强直观教学。
1.通过增加演示实验,图形分析,实际问题和小实验,编制饶有趣味的习题,以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助以手势等各种方法,强化形象思维,并注意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尽量做到抽象思维形象化。如第五章第七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通过过山车的演示装置,把小钢球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观察到小球掉下来,然后再让小钢球以一定的速度通过最高点,小钢球在过最高点时竟没有掉下来,接着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然后通过授课解决问题。
因此,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而要让学生借助于形象思维进行抽象思维,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过渡。
2.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具体办法是编制小型的基础训练题,这些训练题概念性强,不需要什么计算,又针对学生思维上的弱点,把抽象思维具体化,把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分割成数个简单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搭建台阶。
3.先快后慢。为使学生有个适应过程,在教材的安排上做到先快后慢,逐步过渡。
(五)加强物理模型的教学。
篇8
一、正确认识两者间的差异
1.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差异
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少,而且知识的纵深度还不是很大,学生往往用一些较简单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应付,比如,在熟背概念和公式的前提下,通过多做几遍练习来训练运用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高中物理则大幅度地提高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各部分的知识很少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如果同学们在学习方法上仍局限于仅通过背熟公式然后多做几道练习来训练运用,是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
2.对知识认知的思维形式上的差异
初中物理的教与学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而高中物理则更多地要运用抽象思维。初中物理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主要在于观察和实验等方面,通过相对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具体的物理现象和形象一一呈现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比如,像自然现象中的日食和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所至,用冬天人们感觉下雪后比下雪时寒冷来解释融化、升华过程吸热等物理原理,力学、热学、声学、电学、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实际应用就这样与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一个个表象或现象紧密结合,易理解、易掌握;高中物理则不然,教材中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已高度的抽象化、数学化,很多知识都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以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被抽象为不那么容易理解的物理模型,以适应较复杂计算的需要,如,天空中飞翔的飞机可抽象为一个质点、结冰的水面抽象化后成为光滑的水平面。教材内容的这些转变,要求我们在认知能力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学习中必须会综合运用观察实验、逻辑思维与数学方法来获取知识。
3.在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物理问题方面,初中侧重于定性了解,高中则多为定量求解,深度与难度存在层面上的区别
具体来说,初中物理对计算要求不高,运用较简单的数学计算即可解决;高中物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则更复杂、要求更高、纵向深度更深,而且矢量开始出现在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的表达式中,如,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共有十多个常用公式,每条公式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且各自涉及的物理量、矢量都有三至四个,要灵活运用难度较大。
4.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考查方面的差异
初中物理设置的问题比较简单、多为逻辑关系单一明了的问题,每道题中往往只是重点考查一个知识点,如果平时熟练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分析时就容易手到擒来。高中物理问题的设置则是逻辑关系复杂,讲究多角度,一道题目中会同时涉及多个知识点,分析题目时对知识点的识别和拆分能力成为解题成功的关键。
二、如何构建平台间的过渡性阶梯
面对上述差异,高中物理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在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方面做出相应转变,才能顺利从初中物理学习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以下几个方面应尽量做到:
1.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任何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物理学习亦不例外。高中物理应先立足于初中知识,然后逐渐积累、加深,要注意始终保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切忌产生一蹴而就的激进思想或畏难的消极心态。
2.转变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学习可以凭借直观感觉判断并解决很多问题,学习中的思维活动处在一个较浅的层面;而解决高中物理问题则需要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甚至必须要摒弃“凭感觉”的思维方式,遇到一个问题,大致的做法是,首先仔细分析每个已知条件,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严谨选择公式、规律,然后规范地按题目要求列出求解过程。
3.强化数学计算能力
高中物理与数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其中的很多问题必须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尤其是数学计算方法,如,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求极值、二次方程求解等,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这些计算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这样说,过硬的数学能力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前提。
4.善于总结,学会归纳
平时做题时,首先要有量的积累,更关键的是在量的基础之上,要学会将题型归类,总结相似问题的共同解法或者解题规律,如果平时能将这个学习方法一直落到实处,相信在考场上答题时就会左右逢源。
5.重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分析
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都是学习的重点,要理解概念和规律形成的原理,对概念中的内涵和外延要了然于心,对表达物理规律的公式不仅要掌握,更要透彻理解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以及它的适用范围。
篇9
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大多都觉得很有趣,也好学,每次考试也都能考九十分,考满分也大有人在.我曾经统计过一个班的入学成绩,平均分居然超过95分,可为什么一到高中,第一次考试就有1/3人不及格,甚至更多.
考试成绩下滑, 导致学习物理兴趣大为减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生就把物理归为最难学的一门功课,尽管也花了很多时间,但成绩总不见起色.在一些学生眼里,物理这门课初中和高中好像有着天壤之别,初中时非常感兴趣的一门课到高中好像变了个脸,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让人觉得有趣了.很多学生从最初的喜欢,到后来对物理这门课渐渐失去兴趣,再后来甚至觉得有点可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2 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困难成因分析
2.1 教材的难度
初中教材难度低,一般是从生活实际或观察实验入手,趣味性浓,直观性强,相对简单,对物理量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形象,叙述简单,甚至有些物理量的定义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而允许不是十分严密.初中物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的内容多,需要理解应用的知识少;定性分析的多,定量处理的少.而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相对系统、抽象,前后知识点联系紧密,常常需要对物理现象做模型抽象,对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教材重视理论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多,定性分析少;对物理量的定义严格,对物理定律定理的理解大大提高;对数学工具的应用也明显提高,学生不仅要有代数方面的功底,而且还要熟练应用三角函数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图象、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从而加大了高中物理学习的难度.
2.2 知识的深度
初、高中物理从章节来看,变化不大,都是研究力、热、光、电、近现代物理等内容,但是研究的深度完全不一样.以速度概念为例,初中定义为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一路程所用时间之比.而高中定义为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与通过这一位移所用时间之比,是一个矢量,有方向问题.又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又牵涉到对极限的理解.另外高中还有速率概念,平均速度的大小又不等于平均速率,相类似概念较多,学生一时难以区别、理解.
2.3 思维的飞跃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且静态思维比较多,初中学生一般都能跟上这样的思维习惯.而高一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刚从初中毕业步入高一就必须完成思维能力上的一大飞跃,困难可想而知.例如对于摩擦力的研究,初中只要求能定性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且摩擦力只作为阻力来介绍.而高中要定量来研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且摩擦力既可以可以作为动力,又可以作为阻力.就从应试来看,也完全不一样,中考时有30条左右的题目,考查学生认知为主.而高考时也就十几条题目,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对思维能力要求就高.
2.4 数理的脱节
物理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定律是用数学知识来表达和定义的,所以要学好物理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现在新教材改变了多年来以力学作为高中起始章节的做法,从运动学开始,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数学知识复杂得多.如极限知识、一元二次函数、曲线的切线和斜率,有的数学上还没有讲到,物理上已经要用,实在难为了学生.
2.5 方法的守旧
学生在学习物理上产生的困难,往往并不是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大部分仍沿用初中那种学习方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喜欢简单的计算,讨厌复杂的运算;习惯于机械的模仿和套用,不习惯于探究和创新;事实上,学生从学会物理到会用物理差距还很大,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高一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掌握正确、适合自己的学习物理的方法,这就是他们感到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只限于课堂听老师讲,没有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研究,课后做题时死记公式生搬硬套,缺少必要的理解、研究、讨论等重要环节,一段时间之后课堂上能听明白老师的讲解,课后还是不会做题.
2.6 从众的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前已经听别人说过,高中物理难学,一开始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就认为自己不是学物理的料,不再适应和调整,就放弃了,觉得物理是越来越难学.
3 克服学生学习物理困难中教师应对策略探讨
3.1 了解学情
高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深度要求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即使是同一个概念,也要知道初、高中对学生的要求分别达到什么程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前科学概念要作出即时的修正,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实现从初中向高中的顺利过渡.
3.2 转变观念
有的老师相信严师出高徒,一切从开始做起,立即就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希望老师讲过一遍的东西学生就掌握,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高中新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析问题时逻辑性、条理性较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所谓同化,就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切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要求,逐步提升能力,帮助学生熟悉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这样,便于学生接受新概念,使他们能够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3 降低难度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物理学习的“ 缓坡台”, 让学生“伸伸手”能够着, “努努力”能学得懂, 从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开始应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新课引入尽量从初中角度开始,多使用生活实例,做好演示实验,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例题、习题、测试题不宜太难.书本上精炼的概念、定律、定理用浅显的语言剖析其含义,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先从形象上接受它们,然后提炼到抽象概念.对学生想当然的错误,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3.4 培养习惯
初中物理简单,考试题量大,思维含量小,学生将知识点记牢,各种题型练熟,看到题目填答案就行.而高中完全相反,题量小,思维含量大.这就要求学生培养一套学习高中物理的习惯.主要有独立思考习惯,良好审题习惯,画图分析习惯,规范解题习惯,实验探索习惯,总结归纳习惯,逻辑推理习惯等.从高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渐进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寄希望于做一个专题的讲解学生就掌握了.
3.5 教会方法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98-01
一、物理记忆的特点
1、物理记忆以表象为载体
表象是人们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人们在活动时,痕迹的再现或恢复就成为表象。如,我们要理解G=mg这个公式,就可以借苹果落地的图像痕迹为载体加以理解:苹果有质量,在地球上有重力,苹果才始终落地。
2、物理记忆以理解为基础
由于物理知识抽象、简洁,单从字面上记忆是无效的。实践证明:只有理解了物理知识,才能有效记忆。不理解的知识是不可能长期储存在记忆库中的。如有的学生把v=s/t误写成v=t/s,只要我们对照速度的定义便知道哪一个公式有误。
3、物理记忆以对知识的系统化为捷径
物理记忆应该突出重点,关键点;应该记住具体知识的前提下,把分散的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知识结构。结构化的物理知识具有简化信息,增强知识的操作性和产生新的命题的功能。这种对物理知识的加工和组织,是对记忆的简化和升华。
二、物理记忆应遵循的规律
1、及时复习,经常运用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速度曲线”,①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实验证明:对刚掌握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一天后可能遗忘20%,一周后遗忘30%,一月后只能保留50%左右,时间越长保留的知识就越少。因此,对课堂上需要记忆的重点内容应采取这样一些措施:一是在下课前认真小结,及时复习巩固。二是必须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促使学生在课下复习。三是学完每章做好分段复习。总之,多次强化复习是巩固记忆、克服遗忘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2、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强烈的学习兴趣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特别重要。教学中要求学生记住某些知识,就要让学生明白记住这些知识的意义,只有当知识有用才有记忆的知识的动力。
3、排除干扰,适应环境
外界环境干扰和自身情绪干扰都会影响物理记忆的效率,因此,记忆时最好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选择恰当的记忆时间,如清晨和夜深人静之时。而情绪的干扰往往产生于情绪低落,或紧急关头。由于情绪低落时做任何事都无所谓;由于情绪紧张时原来记忆的知识一刹那间回忆不起来;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待情绪稳定之后再回过头来做。要靠自己的意志去排除干扰,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做对增强记忆,克服临时性遗忘非常有效。
4、记忆适量,劳逸结合
由于超负荷记忆遗忘率高,物理知识的记忆不能探多求全。切忌集中一段时间连续重复某一内容,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倦状态。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合理安排时间,要劳逸结合,适时调整学习内容和形式。
三、增强物理记忆的常见方法
1、实验记忆法
物理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表象;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例如:做一个覆杯实验,大气压存在的事实让学生久久不能忘怀;用弹簧测力计拉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毛刷,摩擦力的方向栩栩如生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实验多种感觉器官将知识信息传入神经中枢进行思维加工,同时输出反馈信息、控制观察和操作器官,让学生获取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信息,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的目的。实践证明:从实验中得到的知识比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效果好得多,记忆准确、牢固。
2、直观记忆法
教学中,通过实物、模型、绘制挂图、自制教具等手段、或使用电视、多媒体课件等电教媒体,以及形象生动比喻,将抽象的物理理论形象化,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利用汽油机的活动挂图,汽油机模型,自制课件能深入浅出地讲清其工作原理。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归纳、总结记忆法
物理现象的千变万化是有其规律的,只有找到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就可以理解其事物变化的原因。而物理记忆以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以对知识的系统化为捷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物理变化规律加以归纳总结,理解越透彻,记忆越牢固。例如: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可以归纳为:①电路要闭合;②是部分导体;③一定切割磁感应线。又如: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逻辑推理记忆法
- 上一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 下一篇: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