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的著作范文

时间:2023-03-23 13: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范晔的著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范晔的著作

篇1

自今年11月份入职和风物业满是领域服务中心以来,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我自觉加强学习,虚心求教释惑,不断理清工作思路,总结工作方法,现已能胜任本职。一方面,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我注重以工作任务为牵引,依托工作岗位学习提高,通过观察、摸索、查阅资料和实践锻炼,较快地进入了工作情况。另一方面,问书本、问同事,不断丰富知识掌握技巧。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指导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悉,我逐渐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况,找到了切入点,把握住了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我们客服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将任职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具体情况如下:

一、规范行为,提高自身形象。

1.管理处员工统一着装,挂牌上岗。

2.按客服中心的接待要求,贯彻礼貌待人、微笑服务、主动问候的方式接待业主、来访者。

3.对业主、来访者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以便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4.业主的报修、投诉等工作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回访,并认真做好记录。

二、规范服务。

1.认真书写各项工作日志,文件、记录清楚。

2.建立了维修巡查表,等各类表格落实交班工作记录本。

3.客服组每周一上午召开一次周例会,在员工汇报工作的基础上,小结、点评、总结前一阶段完成的工作任务,同时布置新的工作任务,宣传中心例会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及时上报主管,请示工作。

4.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收集各类资料等文件分类归档完整,有检索目录。同时,初步实施了电子化管理,各种公告、通知、报告、物业费、业主信息资料,并同步建立电子档案,可随时调阅。

三、房屋管理深入细致。

及时处理居家报修和公共区域的报修问题,半年居家维修服务量高达740件,公共区域752件,小区维修量大,技术人员少,要求维修工技术全面,并且还要带夜班维修工作和北苑日夜维修任务。维修工作人员总是默默地工作,从无怨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的张立勇师傅总是一手肩扛梯子,一手骑自行车,从这家到那一户,从来都是热情微笑,仔细讲解和宣传维修知识。汪学林师傅一次又一次“违规”配合业主买材料(我们一般要求业主自行准备材料),骑电瓶车到建材市场寻找匹配的材料,从来没有申请过一次路费和人工费,在繁忙的维修工作中,分担着一部分北苑维修工作,每次都是风风火火两边跑。维修师傅忙碌的身影,无数次地感动了我,各种重大维修、夜晚维修都是随叫随到,谢谢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奉献,真诚而执着地付出勤劳的汗水。

四、对房屋管理维护。

1.对正在装修的房屋,我们严格按房屋装修规定,督促户主按规定进行装修,装修申请、装修人员实施ab卡的管理,杜绝违章情况的发生。

2.对小区已装修业主发生房屋渗漏等情况,管理处采取几种方式帮助住户排忧解难,一方面打报告由学校集中处理,一方面报学校修建中心,一方面积极联系施工单位。针对住户反映的问题,落实维修。

五、日常设施养护。

建立维修巡查制度,对公共区域日常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及时通知电梯、门禁公司技术人员维保、维修。对小区路灯督促全面检修,供水供电系统及时查验、修缮,排除安全隐患,对小区公共区域便民晾晒等问题及时打报告学校筹建。

六、规范保洁服务过程,满足清洁舒适的要求。

监督指导小区保洁工作,制定标准操作监督流程,落实分区负责制度,定人、定岗、定工作内容,每周定期检查制度,有效地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内部和谐竞争,提升小区环境质量。七、绿化工作。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装修垃圾每周一次落实清理。园林绿化工人坚持每月对小区树木进行修剪、补苗、病虫除害、施肥施水等工作。目前树木长势良好,保证小区内的绿化养护质量。

八、宣传文化工作方面

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打造和谐、文明、团结创新的团队,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宣传物业的工作及中心的服务理念,保证畅通的沟通渠道,坚持正确的服务理念(有理也是无理),及时向业主提供安全知识,健康常识,天气预报,温馨提示等。赢得了业主对物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每月两次的定期天然气充值服务,半年共为55户业主提供服务,期间无一例钱、卡、票失误现象,在住户间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多次为住户捡到钱包、衣物、自行车、电瓶车等拾金不昧的行为,也因此受到住户的表扬,帮业主联络钟点工等家政服务,向外联络家电、开锁等有偿服务。为业主提供一个弹琴吟唱的娱乐环境,拉近与住户之间的关系。西苑物业积极响应、参与集团的文化生活,组织舞蹈、唱歌等娱乐活动,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新春歌舞会”活动。

九、主要经验和收获

在工作二个月以来,完成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收获

(1)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熟悉基本业务,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2)只有主动融入集体,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3)只有坚持原则落实制度,认真管理,才能履行好区域经理职责;

(4)只有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沟通协调,才能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十、存在的不足

由于工作实践比较少,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作存在以下不足

(1)对物业管理服务费的协议内容了解不够,特别是对以往的一些收费情况了解还不够及时。

十一、下步的打算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做好新一年的工作,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搞好与妇保、海关有关领导之间的沟通协调,进一步理顺关系;

(2)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3)管好耗材方面的开销,最大程度为公司节省成本;

(4)想方设法培训员工礼节与操作知识,努力成为一只综合素质较高的保洁队伍;

篇2

左氧氟沙星属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系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其抗菌活性可达氧氟沙星的1~2倍,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氧氟沙星的1/3[1],因此广泛应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其中一种剂型,由于不用做皮试,规格100 ml,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在基层更是普遍使用,但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如胃肠道反应、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等,笔者挑选经治患者中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3例进行探讨。

1 病例介绍

例1,女,35岁,因咳嗽、咳痰、气喘3 d来诊,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生理盐水10 ml加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第2天患者突然出现出现右脚后部疼痛,沿跟腱出现红肿,立即停药,请骨科会诊,考虑为跟腱炎,给予局部热敷,卧床休息,口服布洛芬,4 d后患者好转。

例2,男,60岁,因右上腹痛1 h来诊,既往有“胆囊炎”,按胆囊炎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甲硝唑250 ml静滴,输左氧氟沙星1 h后患者诉头晕,出现四肢震颤,双手抽搐,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 mg,安定10 mg静推,并请神经内科会诊,追问患者既往有“脑梗死、肺心病”,现口服有茶碱缓释片,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考虑为左氧氟沙星引起癫痫样发作,转神经内科观察治疗,患者未再震颤、抽搐,后完全好转。

例3,女,30岁,因尿急、尿频、尿痛、血尿2 h来诊,诊断为“急性膀胱炎”,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2次/d,输液后在户外晒太阳,第2天患者诉全身瘙痒,四肢均出现片状红色斑疹,去皮肤科诊治,考虑药物过敏引起,停用左氧氟沙星,给予扑尔敏、维生素C、地塞米松等治疗,患者渐好转。

2 讨论

例1为左氧氟沙星致跟腱炎,孙永利、彭祥惠等[2-3]均有报道,国外也有报道,可能和其螯合特性有关。另外此例患者使用激素,皮质激素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4]。

例2应用时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癫痫样发作,梁月冬[5]曾有报道,其不良反应的机制是,该药的脂溶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组织,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产生精神症状,诱发癫痫[6]。另外此患者有肺心病,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药物敏感性增强,且服用茶碱,与左氧氟沙星联用,药物清除速率降低,易造成蓄积中毒反应。

例3出现变态反应,伍魏岩[7]曾报道,其机制一般认为是由光毒性引起的。在紫外线激发下喹诺酮类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活性氧激发了皮肤纤维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又激活环氧合酶,引起如前列腺素及类环氧合酶的合成,他们从成纤维细胞释放,引起皮肤炎症[6]。

综上所述,医生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时,应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谨慎联合用药,老年人应尽量不用或慎用[8]。发现异常,及时停药,积极对症处理,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其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振生,金大鹏,陈增辉. 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8-33.

[2] 孙永利,赵金荣.左氧氟沙星致跟腱炎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2):44.

[3] 彭祥惠.1例静滴左氧氟沙星致肌腱炎的报道[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67.

[4] 李中东.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8(3):207.

[5] 梁月冬.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面部肌肉抽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4):266.

[6] 金有豫.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4.

[7] 伍魏岩,谢平.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重症过敏性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3):186.

篇3

作者简介:张秀华(1976年-),性别:女,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秉承"一爱、二严、三民主、四沟通"的原则。从教14年来,恪尽职守;敬业、认真、用心地工作,模范履行教师职责。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我深知:要想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扑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并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用心做教育,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关键词】炽爱之心;恪尽职守;爱生乐业;奉献自我;无愧人生

【Abstract】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has always been adhering to the " one love, two, three, four with democratic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 From teach 14 years, dedicated professionalism, serious, hard; work performance, exemplary teachers' responsibilities. The eyes everywhere spring, look far more concentrated in spring. I know that: if in education teaching make greater achievements, let the students fly higher and farther, he is still long way. But I believe: as long as the throws the body, one for students, to each common thing to do;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continuous innovation, pay attention to education, must be in the extraordinary position to make greater achievements!

【Key words】Loving heart; duty; love and devotion; self; worthy life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19-02

"尽管我沉默不语,你是我遇见的最好的老师。……您的学生仝子晴""老师,我们都想你!……刁姿枫""老师,我是隋馨媛,我们想你,我们两个班学生都商量好了'十·一'去开发区看您!""张老师,我是赵翔宇的妈妈。我们大家都想你……孩子不敢给您打电话,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让我给您打电话,她听听您的声音……噢,不要哭!……。""老师,我是刘妍琪,你还好吗?……呜呜…………张老师,我是刘妍琪妈妈,你是那么好的老师,我跟同事也常说,……你走后,我也哭,不用说孩子……"

我也想我的孩子们和家长们,我和你们早已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刚来开发区前几天,我也一直哭——晚上一人坐小区的条凳上想我的孩子们、家长们。感谢新单位实验初中充实的工作,冲淡了我的思绪。

——题记

教育事业,奉献自我,教书育人,服务社会,受人尊敬,托起祖国的明天。

我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自从1998年毕业以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秉承"一爱、二严、三民主、四沟通"的原则。班级事务井井有条,我和学生一起成长,心与心距离很近。所带班级体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班集体",我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每当入学时家长都争着将自己孩子放进我带的班级……

我始终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不凡的事业,需要用心经营。下面结合我从教的经历谈谈班主任工作。

一、因为爱,学生亲近我

也许性格使然,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得热烈,爱的痴狂!如果哪天,我心情不好,甚至十分糟糕,但只要我进了学校,见了我的学生,一切烟消云散,心中只有学生和工作。

1.1我从心里喜欢年少、有活力、青春、阳光、感恩、学知识的孩子们。每天午睡时分,我会陪在教室,给学生盖上衣服,将风扇调至小档,以免他们被吹感冒……站在讲台上,看着趴在桌上熟睡的孩子们,仿似老农在欣赏自己亲手辛勤种植的庄稼。我呵护、教育、改变着他们,满心欢悦!

1.22011年10月青岛最优秀的重点高中——二中,发函邀请智荣初中北校部分学生周末参观、听讲座。学生向往,但邀请函有限,学校给了综合成绩级部前十的学生。看着学生的羡慕之情,我联系了当年自己班直升2中的郭双同学,该生在2中成绩优异,名列级部前三,在2中也小有名气。在郭双帮助下,我又分别联系了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家长出车,向往2中的学生得以去开了眼界。回校后,学生写了切身感悟,周记、作文可见一斑:"老师,2中我上定了!""2中学生真有水平""我要好好学习"……

1.3为了鼓励学生上进好学,我和学生制定了班规班纪和班训。学生充分发挥其才能,两人一组,画图并配以介绍说明。一张"一个即将破壳的蛋"的图画,寓意学生将独立成长;一张"一双拉紧的手"的图画,寓意学生互帮互助,精诚团结……。每次学期小结,我都会自掏腰包买本和笔作为奖品,并盖上学校公章。只要在各个方面进步的学生我都发给奖品,学生特别珍惜,尤其成绩落后的学生,更是视若珍宝,许诺一定好好学习。

1.4我以炽爱之心真切关注学生成长。

1.4.12006级学生雅枫生病。

2008年5月担任班级"小会计"的雅枫同学因脑部问题住进了东部青医附院。放学后,我立刻和老公、孩子带礼品到医院探望。学生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靠一根管子输进一些稀饭维持生命。……我安慰鼓励家要坚强……

回校后,我立刻召开班委会,并请美术李老师帮忙,在美术课上大家一起动手制作各种代表心意的幸运星、千纸鹤、各种形状的卡片上写上深情寄语……其中一件"作品"是:一个"心"形卡纸上有48个小星(代表48位同学),中间1颗大星(代表班主任——张老师),旁边两大一小三颗星紧挨在一起(代表雅枫一家三口人);旁边写上祝福和鼓励的话语。

第二天我和几个学生代表又到了医院,将礼品和代表学生心意的"手工礼物"交与重症的雅枫,并鼓励她要坚强,老师同学都等她回学校上课……直到孩子康复。

1.4.2我班的副体委美术出色考入了6中,该生很坚强,我也喜欢他。但天意难违,6中校门未踏进就因病去世,小小年纪,大好青春!火化那天,天下着雨,也许连上天也悲哀吧。那时我已接新一届初三,我带领原来的学生打车到了大山殡仪馆送别我的学生,安抚学生家长,当时家长在悲伤之余特别感动。至此每当过节,我们都互发信息,问好、鼓励好好生活!

1.4.32011年10月我班学生高原和同学玩闹时打碎玻璃划伤脸部,我立即陪同去了八医。考虑到伤在脸上,为求好的效果,我又打车和学生到了青医附院美容科。包扎好后,从市南回李沧,因为修路,车行驶特慢,送完学生,因丈夫在开发区工作,我又回单位传达室接上小学的儿子,晚上10:00多了我们母子才回到家。第二天,我又去建安小区看望受伤的高原。以后,我几乎天天电话、短信问候学生情况,家长说:"张老师,孩子在你班,我们放心!"!

受伤的庄曌、琦、宇晴、鑫、文秀、家长……医院里有我的身影,我的叮咛……

毕业后,教师节,不顾我的婉拒,家长亲自开车雨中送鲜花,以表初中时我对孩子的照顾、付出!

二、因为严,学生敬畏我

我常常对学生讲:美国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军界、政界、企业界的精英们,缘于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毫无理由。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告诫学生不要总为自己的错误或失误找借口。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级。

作为班主任,我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2.1"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为了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在平时的教育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我自己先带头遵守。在班级管理中,把自己当成是班级的一员,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每天,我早早到校,等着学生进教室。我会主动鞠躬向学生问好,学生恭敬回礼:"老师好!"校园除杂,我身先士卒,拣赃物、杂物…………我言而有信,从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向学生许诺的,就一定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2.2抓好军训等活动,严格管理班集体。我深知,军训是学生来初中的第一堂课,它意义非凡,决定学生行为习惯、立正等军姿、坚强性格的养成……,一定要抓好军训,给学生上好第一堂中学"课程"。另外,开学典礼、运动会、周一升旗等活动,我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形成好习惯,进而培养优秀班风,严格遵守校规校级。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实施"耐心教育",坚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长者。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绝不姑息,严肃批评,晓之以理,明确是非。……

14年的工作中,我从不为教师工作的艰辛而懈怠。始终保持着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始终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在工作中从不投机取巧、马虎了事,而是以踏踏实实、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精神和健康的人格。

我所带的2009届7班因班风正、学风浓、卫生干净、纪律严明等各方面出色,在2008年9月,获得"青岛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三.因为民主,学生各方面积极性高涨

3.1注重方法,讲究技巧。

在教育过程中,我不但有着一腔热情,而且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讲究技巧。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为此班委的选定,我要求学生自己先申请,后演讲竞争,在实践中得到学生认可。例如:竞选班长时,首先高颖、刘妍琪、刁姿枫三位同学递交申请;后来班会上,三人进行了竞选演讲,并接受学生提问;之后,在工作实践中,树立各自威信,分别担任班级职务。

我还推行了"每日小班长制",负责全天事务,加强了学生组织建设;推行"班干部轮流开班会制"……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刁姿枫、王广通、王君、庄铸杰、高颖、王威伦、刘妍琪、杨雨佳、王雨、金喜陈等人在学习、班级事务等方面都起到了带头作用。

3.2和任课教师和睦相处,关系亲密。

班级一学生因骂人惹怒了受人尊敬的生物孙老师,孙老师用心良苦:为了治理她,不给我班上课。我急、学生急,我和班委开会研究,一定要打动孙老师,请回她;也让犯错学生从内心认识错误。学生真诚写信给孙老师,班委分批向老师道歉,犯错学生真心悔过,我也一直在中间做工作……总之,孙老师是为了学生,学生在其中也成长成熟了。通过这次事件,学生与老师关系更亲密了。感谢孙老师!

3.3发挥班委力量。

2012年6月2日,学校在1中操场开运动会,智荣北校、智荣南校、智荣小学一起活动,我不幸生病了。我班班委王君、庄铸杰、刁姿枫、王威伦、高颖、刘妍琪等人配合学校,争得了"精神文明奖"。

感谢班委及全体同学的努力!

四、因为沟通,各方合力

我热爱学生,经常和他们谈心,一起游戏,我们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师生心的距离很近。

4.1"接手初三10班"。

2009年6月刚送完2006级的学生,我就接手了班主任年年换的2007级10班。这是一个特殊的、棘手的班集体。刚毕业的学生听说我要带10班,他们特地跑来,婉言告诫我:"老师,您要先买好人身保险再带10班!……"

暑假接班后,我开始家访:了解班委组成、学生情况、学生意愿……一下午按计划跑4、5家,晚上10:00多了还在继续家访,口干舌燥,身心疲惫!

开学四分之一学期,我一连开了4次家长会!麻木、心躁的家长们终于开始配合我工作,对学校、对班级开始有了希望和信心。

在校领导的带领、指引和关怀帮助下,我与同事们、家长们、学生们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我们披荆斩棘,初三10班一路颠簸前行。渐渐地,学生们与我关系融洽友好了。到2010年4月份重点高中直升时,2中(李经纬)、58中(滕佳乐)、1中(鲁喆)我10班直升率100%,为级部最好班!最后中考成绩优异!

校长语:"真乃乱世出英雄!"

我深深感谢家长、同事、领导、学生等多方面的交流沟通配合,才取得如此成绩!

4.2"成功的家长会"。

时间:2010年11月13日下午1:30

地点:教室

事件:家长会上

作用:因为是新一届学生的第一次家长会,一定得开成功,带好家长会的头,给家长留下好印象。意义非同寻常!

我角色:既是班主任老师又是主持

措施:

1.适时及时紧抓家长闪光点,表扬展示,以此激发家长们的积极性,使家长更主动自觉地参与家长会中。例如:丁校长讲话时,有家长做笔记,有家长无所谓。校长讲话一结束,我稳步走下讲台,看似随手拿起一本我早观察好的笔记本,说:"一班学生学得好,是家长带得好!请看,这工整的笔记内容,从中透着对家长会的重视,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配合……。不止这一位家长如此做了,刚才我看到那么多家长都在认真听,用心记,谢谢你们对教育的付出!"如此一来,家长接下来更认真、更配合了。

2.现场互动

演员唱歌、老师上课均讲究互动、双边活动。对!只有这样,家长才感到有趣味,时间才会过得快,不至于使家长感到无聊而被动捱时间。

家长会过程中,此举贯穿其间。

3.尽量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现身说法,他们成为"演员",我为"主持人",极富情趣效果又佳。

家长会的重点部分是几位学生的精彩发言和家长(刁姿枫爸爸、王威伦爸爸等)的现身说教,博得了阵阵掌声,也成了会后家长、学生谈话的主题,成了学生周记的主要内容和以后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习的目标(谁下阶段表现优秀,谁就是下次家长会的发言者。)

……(其中,有些环节、活动都是自然发生的。)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溜走了,天色暗了,不觉间又黑了。

还有家长有问题,最后写在了我早已下发的纸张上,家长已投入其中了!

最后,我简单总结已备好的各层面学生情况。感谢家长支持学校、班主任、老师工作,并因时间晚道歉!

后记:

1.相当部分家长离会时嘴里说着"真好!""放心!""家长会真成功!""谢谢张老师!" "辛苦了!" ……之类的话语。而且大部分家长都握了我的手,往我手里塞写好的纸张……我明白:家长会,成功了!

2.当然,会中也有个别家长在谈其他学生时显得急、烦,我已注意到,适时恰到好处地说了他孩子的情况并作简单指导,抓他孩子闪光点表扬!家长立时又有了精神,参与会中。

3.会后,学生乖了,也乐意学习了。好似在内心有股劲憋着:下次家长会,我和家长发言。(因会上我已言明,下次家长会学生是主角。)

……

在工作中,我真得感谢我们的家长,他们信任我,孩子放在我班他们放心,这给了我极大的工作热情。有事情"家长委员会"会积极出谋相帮,我与家长和学生是一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我们心与心的距离近了。

篇4

摘要:目的:探讨极化液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GAD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均以苯二氮绰类药物合并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基础治疗,研究组辅以极化液治疗,两组均于疗前、疗后2周末、4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药物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合并极化液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末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因子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障碍;极化液;辅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063-02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GAD)是一组明显伴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神经症性疾病。既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胰岛素休克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胰岛素休克治疗有严格的适用症和禁忌症,且技术要求高,治疗时间长。为此,我们在临床上采取改良方式,应用苯二氮绰类药物(BDZ)及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的基础上,将小剂量胰岛素(4-8u)加入10%葡萄糖水中(极化液)静脉滴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入住本院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为: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Hamilton焦虑量表(HAMA)≥14分;④入院前2周内未用药物治疗者。

总共60例,以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学表序号分入A、B两组。A组为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4.1±11.2)岁,平均病程(5.6±4.3)年,平均体重(63.4±11.7)kg;B组为合并极化液治疗研究组,共30例,其中一例出现再度低血糖反应而退出,完成全疗程者2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3.7±11.5)岁,平均病程(5.8±4.6)年,平均体重(64.6±12.7)kg。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家族史等一般资料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予SSRI(帕洛西汀、氟西汀)20~60/d合并氯硝西泮2~6mg/d为基础治疗。A组每天予以10%葡萄糖水+10%氯化钾15mL静脉滴注一次共14天;B组每天予以10%葡萄糖水+胰岛素4~8单位+10%氯化钾15mL静脉滴注一次共14天。两组均于2周后逐渐减停氯硝西泮而单用SSRI继续治疗。

1.2.2疗效评价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2、4周末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2、4周末进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电解质、心电图、脑电图检查。疗效按HAMA减分率评定:≥80%为痊愈;≥60%为显著进步,;≥30%为进步;

1.2.3统计处理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包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1)两组平均用药量比较见表1。两组SSRI在4周内的平均日高量、平均总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氯硝西泮平均日高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氯硝西泮平均总量有极显著性差异。

表1两组用药量比较(mg)

注:表中带#者P

(2)两组HAMA评分比较见表2。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精神性焦虑因子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于治疗后第2周末的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表2两组HAMA评分比较

注:表中带#者P

(3)两组在治疗第4周末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A组痊愈14例、显进13例、进步3例、无效1例;B组则分别为15、13、1、0例。而两组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无显著差异。

3讨论

GAD是以泛化、持续、显著的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是在个体易感素质的基础上,由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病。苯二氮绰类受体系统异常可能为焦虑障碍的生物学基础,5-羟色胺系统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也有重要作用[1]。因此BDZ和SSRI对GAD均有肯定的疗效。但是BDZ不良反应大,并且成瘾性高[2],再加上目前病人对安定类药物普遍有一种害怕使用的心理,对BDZ治疗的依从性差,往往在症状刚刚得以控制的时候就自行停用,导致病情反复,迁延不愈。SSRI见效慢,不能及时改善症状,在治疗早期往往也不能为病人接受。为此,我们在临床上通常采用BDZ和SSRI合并使用的方法,发挥BDZ见效快的优势,待治疗2周后,病人症状得以改善,SSRI的治疗作用逐渐呈现时,逐渐减停BDZ后单用SSRI继续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后第4周末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但合并极化液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周末HAMA总分和躯体化焦虑因子分及氯硝西泮平均总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合并激化液治疗可以更快、更早地改善GAD的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躯体性焦虑症状,同时可以减少BDZ的使用总量。其作用机制不明。GAD患者存在着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失调[3],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介导而影响血管平滑肌的舒缩和代谢,继而出现躯体性焦虑症状。GAD患者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浓度较高,并且在治疗后恢复正常,支持GAD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与去甲肾上腺素关系密切的假设[4]。赵晓琳等亦发现焦虑症障碍的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含量下降,而一氧化氮通过稳定细胞膜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5]。极化液具有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的作用[6],缓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症状,促进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缓解GAD患者的躯体性焦虑症状。当患者的躯体性焦虑症状改善后,在保持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更及时地逐渐减停BDZ,BDZ的使用量得以减少。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SSRI的剂量、氯硝西泮平均日高量、TESS等无显著差异,氯硝西泮平均总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合并极化液治疗后,SSRI及BDZ的血药浓度是否有所改变,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渔屯.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0-461.

[2]王晓霞王萍,景宝兰等.苯二氮绰类药物的医源性成瘾[J].临床精神病学,1995,(5):36.

[3]ConorKM.DavidsonJRT.Theneurobiologyof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J].Biolpsycliatry,1998.44:1284.

[4]关念红,黄兴宾等.广泛性焦虑症和抑郁症儿茶酚胺血浓度的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2003.29(2):88-90.

篇5

为什么死后150年

不给中国版权

1990年,加西亚・马尔克斯来到中国,陪同的是他的版权人卡门・巴尔塞伊丝女士。

那正是他的著作在中国传播甚广的年头,无论是《百年孤独》,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都是文学爱好者所膜拜的对象。

1967年,马尔克斯完成了《百年孤独》的写作。15年后,也就是1982年,55岁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一年,另一个哥伦比亚作家普利尼奥・阿普莱约・门多萨去拜访他,和他谈起写作《百年孤独》的时刻。

“我每天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整整写了一年半的时间。写完全书的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这本书大约是在上午十一点钟光景写完的,不早不晚,有点不合时宜。当时梅塞德斯(他的妻子)不在家,我想把这个消息打电话告诉别人,可一个人也找不到。我那天手足无措的窘态现在想起来真是历历在目。我竟然不知道怎么打发还剩下来的这一大段时间,只好胡思乱想以便挨到下午三点钟。”他感到心里空空荡荡,“仿佛我的朋友都死了。”

这个倔强而好斗的老头子曾经说,“写作是一种自杀的职业”,作者在花费两年时间,抽掉29200根香烟之后,只能拿到书价的十分之一。而在拉丁美洲,他的著作遭遇了猖狂的盗版。“被司法部门保护的非法和被追查的合法,已达到魔幻现实主义登峰造极的地步。”马尔克斯一怒之下,从哥伦比亚撤走40万本著作,引起拉美出版界一场大震动。

而当时的中国尚未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对于马尔克斯所深恶痛绝的状况还是一头雾水。这次中国之行,马尔克斯来时高高兴兴。当他在书店看到自己的各种版本著作,而没有一本获得自己授权时,他就没法保持热情和客套了。他的最后一站是上海,出版社没有向他支付版税,倒是送了作家几本样书。在离开这里时,马尔克斯已经没有什么好脸色,他甚至放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

尽管马尔克斯大发雷霆,但是那些以“不合法的方式”被出版的中文版《百年孤独》,确确实实将拉丁美洲的狂飙引入中国。

作家莫言清清楚楚地记得,他在书店里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的时刻。

那是1984年年底,王府井依然热闹。在书店里翻完开头,29岁的莫言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句:“他妈的,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随即他懊恼起来――这样的小说开头,居然已经被人写过了。

那时候他当了8年兵,在艺术学院读文学系,刚刚在文坛崭露头角。他读到的那本《百年孤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收在一套95册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里。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个马尔克斯的经典开头,把中国当代的作家一一击中。像一颗巨大的恒星,当它稳居太空中时,把闯入引力范围的行星一一捕获。

莫言在两年后发表了《红高粱》,这个生于山东高密的作家后来有了一个称号:中国的马尔克斯。再后来,无数中国作家的小说中,马尔克斯的影子在徘徊――马原的《虚构》、韩少功的《雷祸》、刘恒的《虚证》,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实的《白鹿原》,一直到2005年,余华的新小说《兄弟》。

一位网友在整理了中国当代一批重要作家的小说开头之后,再一次戏仿了马尔克斯的句式:“多少年之后,当中国作家写下自己小说开头的时候,将会回想起第一次看到《百年孤独》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一封打动马尔克斯的来信

在马尔克斯愤懑满怀的中国行之后,寻求作家本人的授权,成为中国出版界一场前赴后继的传统。

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之后,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家中国出版机构提出版权申请,他们试图联系马尔克斯本人、他的版权机构、哥伦比亚驻华使馆,甚至墨西哥驻华使馆――后者是因为马尔克斯在墨西哥旅居多年,但这些联络都石沉大海。

1998年,《世界文学》的副主编林一安到达巴塞罗那,来到马尔克斯的版权公司,和卡门・巴尔塞伊丝女士谈了整整两个小时。他带着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委托,但是无功而返。同样无功而返的还有云南人民出版社的版权小组。马尔克斯似乎真的打算把他的誓言坚持下去。

更何况在当时,《百年孤独》的中文版权费已经高达25万美元,对于中国的出版社来说,这个价格实在是太高了,足以让大多数出版机构望而却步。

然而与此同时,在这20年里,仍有将近30个不同版本的《百年孤独》被印刷出来,进入各大书店的销售渠道。而他的其他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爱情和其他魔鬼》,以及各种中短篇小说集,也纷纷被翻译出版。当然,也是未经授权的。

2008年,一个叫陈明俊的中国人给马尔克斯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正如当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着‘大师’,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样,我们正隔着太平洋竭尽全力高喊着‘大师’向您致敬。我们相信,如果您听到了,您一定会像海明威一样挥一挥手,大声喊道:‘你好,朋友!’”

陈明俊是“新经典文化”的总编辑和总经理。据说,正是这封信的言辞恳切,打动了80多岁的马尔克斯。

2009年,在那次不愉快的中国行20年后,卡门女士又一次到中国,考察中国的版权状况和这家出版社的资质。她发现这是个值得合作的对象,而中国的版权状况和意识,比多年前已经进步了许多。

在2010年初,“新经典文化”终于获得了马尔克斯的授权。这个授权的附带要求是,“对未经权利人授权擅自出版马尔克斯作品的出版机构进行打击”。

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随即,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翻译者。

34岁的范晔接到翻译邀请时,正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镇,在一家孔子学院做中文院长。他一直在研究西班牙诗歌,翻译过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小说《万火归一》。翻译《百年孤独》,用他的话说,这样一个“跟大师过招”的机会,让他决定“悍不畏死”。

关于这部译本的争论才刚刚开始。范晔在微博上征集读者意见,许多人将这本黑底封面的新译本,与多年前的版本逐字逐句对比。

曾经写作《马尔克斯评传》的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是范晔的支持者之一。他称赞了新版书中拿捏的细节。

当奥雷里亚诺(原译为奥雷连诺)上校在那个下午,跟着父亲去看吉普赛人带来的冰块时,他用手触摸了一下,随即惊呼起来,这一句惊呼,原来被翻译为“这东西热得烫手”,但是范晔译作:“它在烧。”

“这是有意味的。那时候马孔多从早到晚门闩铁器都烫得变形,他把这样的细节异化得很好。”陈众议说。

然而,这一版被马尔克斯正式承认的《百年孤独》,离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中文,毕竟已经过了20多年。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的热潮都已退去。年轻人不再热烈地谈起那个叫马孔多的村庄。

篇6

【关键词】档案文献;编纂特点;历史局限

从漫长的编纂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的编纂少有源于单纯学术目的的编纂,大都属于带有较强政治动机的文化活动。无论是孔子编纂的《六经》,还是刘向父子编纂的《别录》《七略》;无论是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还是贺长龄与魏源合编的《皇朝经世文编》,这些都寄托了编者的政治理想和经世意图。无疑,这是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一大特色,但仅以此论断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特点,还远远不够。毕竟档案文献编纂是一项极为专业化的学术工作,其自身带有鲜明的特色。虽言特色,但亦非毫无缺点,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透露出其独特性所包裹的不足和局限。

一、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特色分析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各朝各代传世的正史皆是史官(学者)根据前朝遗留档案和民间传说编著而成。因此,煌煌之《二十四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视为档案文献编纂的成果。除了这些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中国还有不少档案和史料汇编而成的典籍,比如《尚书》《国语》《战国策》等。除有关政事的档案和史料编纂外,中国还有典章制度和诏令的汇编,比如《通典》《文献通考》《唐大诏令集》《元典章》《三朝北盟会编》《唐会要》《秦会要》《通鉴纪事本末》《大清会典》《明实录》等。通过分析这些档案文献的编纂,我们可以归纳出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特色。

1.重视文献和档案的考证

中国古代任何文献与档案的编纂大都是为了实现鉴古知今的目的,因此保证所鉴之“古”的真实性才能让“资治”今人的效果更加显著。从普通的认知规律来看,人们更愿意相信真实准确的事情,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虚构。只有保证编纂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确保编纂成果的使用者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和信息。同时,这也为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考证档案和文献的真伪。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曾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这虽然是为了回答子张求禄的问题,但其实也可视为编纂规则。也就是说,无论对待什么材料,首先要区分可疑与不可疑之处,其次则通过多方求证可疑之处,再者对不可疑之处也得保持必要的谨慎。这种编纂思想其实一直深深扎根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与档案编纂文化之中。汉代的著名学者、文献专家刘向也曾提出“校出脱简,订证伪文”,这一说法无疑在强调文献真伪考证对文献与档案的编纂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后来的范晔、刘知几、司马光、章学诚等诸位大家都无不强调文献的真伪对文献编纂工作的重要性,在材料选取上,他们都坚持“慎取”“择善”的态度与原则。在编纂《后汉书》的过程中,范晔利用了实录、起居注等相关材料佐证史料的真伪。而司马光则为《资治通鉴》的编纂制定了“择善而从,兼收并蓄”的工作原则,以保证取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第一大特性就是重视考证,确保记录的真实性。

2.编纂原则、方法与体例始终保持发展和完善的态势

在编纂原则上,古代编纂工作者提出了史料与史学著作区分的原则。刘知几就曾提出“当时之简”与“后来之笔”的说法,他在《史通》中说:“夫为史之道,其流有二。何者?书事记言,出自当时之简;勒成删订,归后来之笔”[1]。不难明白,“当时之简”应为史料,而“后来之笔”则为史书,或曰历史著作[2]。此时,刘氏已有区分史料与史学著作的编纂主张,并提出史料——“当时之简”的分类以及“博采善择”的取用原则[3]。在此基础上,章学诚也提出将历史书籍分为“比次之书”和“著述”两类。所谓“比次之书”,即史料、档案,也就是“后人对前人留下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编排之书”;而“著述”就是作者自述之书籍。两者虽有区别,却并不互斥,“比次之书”是“著述”的基础,而“著述”就是“比次之书”的创造性利用[4]。由此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编纂原则对档案文献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必要的谨慎态度,从无差别对待所有文献到后来愈加精细的文献分类,这种不断进化的编纂精神体现在编纂方法上,每个时代的编纂工作者都针对各自问题提出了颇具特色的编纂方法。据张舜徽先生的考察,在刘氏父子校书之前,古书的版本不同,来源各异,书名不定,章节不分,篇章次序混乱,且错字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刘向父子提出“收异本、削重文、校误脱、定篇名、除异名、做叙录”等一系列编纂方法,大大改善了当时档案文献的混乱局面。同样,司马光为了应对编年体例的需要,提出了“从目未成,不可蘧然作长编”的编纂大原则,再确定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的具体编纂方法。新的编纂方法有时也是为了照顾文献体例,同样,体例也是为了针对不同编纂需要而确立的。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体例之完善是其他古代文化所不能比拟的。比如,早在汉代,刘向父子就在文献编纂过程中确定书名、增设目录、整理结构,唐代的刘知几则用“书体”的方式解决了叙议之间的矛盾,宋代的赵汝愚又以附录和附注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代编纂体例[5]。

3.具有浓厚的“人本”和“君本”文化特点

孕育于历史中的事物终究要受制于其所处的文化系统,所以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必然反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6]。在中国漫长的档案文献编纂历史中,中国古代“人本”与“君本”的思想或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到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之中。“人本”文化是中国古代乃至今天的文化主流。殷周之际,中国古代文化开始了人文觉醒,从“巫觋的神圣文化”转向“人本的世俗文化”,这一特征充分体现在殷商之后档案文献的编纂与传承之中。殷商之前的文字多以卜辞为主,专事记录神鬼之事,而殷商之后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所记之事乃人世之事。由此,一个极为合理的推论便是这一时期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原则以人为本,让“人们从‘尊神敬鬼’转向‘敬天法祖’,人的地位开始取代神而成为社会的主宰”[7]。而且这种特色也一直保持在中国古代编纂文化之中。这一说法的论据无须过多费心搜罗,仅需留意中国古代无比发达的史书编纂系统和漫长且始终不断的史书编纂历史。“人本”之“人”是何人呢?就社会分工而言,人有很多种。若以所有人为“本”,那么这个“人”便沦为了虚指。而实际上,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以人为本”并不仅是以虚指的“人类”“人民”等概念为根本和本怀的,而是终将落入到实指之中。这个“实指”就是“君”,也就转变为“以君为本”。所谓“以人为本”,通常指为人民平稳的生活提供稳定的政治秩序,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稳定的政治秩序的具体表征则是稳固的君权。因此,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的编纂在维护君权统治上起到一定作用,也可以反过来说,君权对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表现出不可估量的支配权和影响力。首先,大量的档案文献编纂是君权所主导,比如各朝各代的实录、圣训、遗文、政令、典章等皆是为皇权所主导,再如《永乐大典》《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等文化工程的编纂亦是由皇权所控制。其次,各朝各代所编纂的档案文献在很大程度上为皇权所用。圣训、政令等是为了皇权统治提供历史依据,《永乐大典》《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等是皇权钳制思想的文化工具,甚至其他文字档案的书写方式也成为稳固皇权的工具。由此不难发现,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不仅在相对抽象的文化意义上“以人为本”,而且还在较为具体的政治意义上“以君为本”,这便成为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又一重要特色。

二、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存在的局限

虽然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历史源远流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发展得极为完备。凡是历史中的事物,必将带上历史烙印。历史并不完美,自然它的烙印也不可能没有瑕疵。据笔者观察,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带有极为显著的政治性,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表现出以下三种历史局限性。

1.编纂目的过度政治化,制约了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整体发展

政治化的编纂目的主要体现为皇权的统治目的和编纂人员的政治理想。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以及稳定的统治局面,统治者需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和手段。其实在统治者的眼中,档案文献编纂也是具有表达和传递统治阶级意志功用的,进而实现“资治”效果。无论是“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还是所谓“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或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些都已经透露出统治者利用档案文献编纂来达到治理国家的意图。同样,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确立“经史子集”四部制,这些也皆是统治者利用档案文献编纂,为民众制定统一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以便教化管理。除了统治者,还有另一群人——编纂者群体也通过档案文献编纂来传达他们的政治理想。无论官修,还是私修,编纂者都在以不同方式以及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档案文献编纂来表达他们的政治理想或者政治目的。虽然官修者主要帮助统治者实现政治意图,但其也会在文献编纂过程中以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政治主张。与官修者不同,私修者的编纂工作主要是为了传递他们自身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希望为后世统治者提供政治参考。孔子修《春秋》是为了传播他的政治理想,司马迁撰《史记》则为“述往事,思来者”“成一家之言”,范晔著《后汉书》则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欧阳修编《旧唐书》和《五代史记》也是了发挥“史者,国家之典法”的作用,希望达到“垂劝戒,示后世”的功效。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目的政治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编纂的内容,还影响到了编纂的客观性[8],遮蔽了历史的真实性。

2.编纂内容过度政治化,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发展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不仅目的政治化,而且内容和主体也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类型丰富,有史书、实录、法典、诏令集、奏议集、起居注等,仅从这些档案文献的类型名称,如诏令、奏议等就能嗅到极为浓烈的政治气味。史书记载各朝各代的史实,起居注记录皇帝言行,诏令集用来汇编各类文书,奏议集则收集官员向皇帝上奏的文书……各类档案文献编纂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有关政治人物(皇帝、官员)的言行和国家制度,其政治性极为明显。比如孔子修《书》时多取周公姬旦的文献,用于表现他的政治理想;赵汝愚编录《宋朝诸臣奏议》时,多纳司马光的奏疏,而少取王安石的奏疏,用于传递他的政治倾向。这种编纂行为过分政治化的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编纂的取材和选题范围,从而使得政治性的编纂内容较多,而科技类、经济类、社会类、民生类的内容较少。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和商业无法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系统反思。

3.编纂主体过度政治化,使得编纂队伍无法专业化,进而难以形成系统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和相应的学术潮流

从编纂主体来看,无论是孔子、刘向、刘知几,还是司马光、章学诚,他们无疑都是知识精英,甚至大多数还是政府官员。这群人被视为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其社会身份通常是以史官或知识分子为主,是典型的文化精英[9]。我们稍加列举一些知名的编纂大家的社会身份和官职,即可了解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主体到底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角色中。孔子是鲁国史官,司马迁是太史令,刘向、刘歆父子均任中垒校尉,范晔历任太守、长史、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等官职,萧统则贵为昭明太子,欧阳修历任馆阁校勘、县令、集贤校理、知州、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官职……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从事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主体大多都是政府官员,或有少许的在野士人,这种社会身份和政治角色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编纂工作的专业化和理论化发展,难以形成系统的编纂理论和相应的学术潮流,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刘知几撰,浦起龙释.史通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81.

[2]刘耿生.档案文献编纂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58.

[3]王云庆.论刘知几“当时之简”对档案文献编纂实践的影响[J].史志学刊,2015(4):19-25.

[4]王云庆,李明娟.论章学诚的“比次之道”[J].船山学刊,2013(3):95-99.

[5]薛涛,刘迎红.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发展特点探究[J].黑龙江档案,2015(4):39.

[6]于冬燕.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兴盛的社会文化渊源[J].山西档案,1998(1):19.

[7]王辉.“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档案文献编纂[J].山西档案,2008(3):26.

[8]毛业博.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探析[J].档案,2017(4):17.

篇7

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改变了人类此前只能依靠口耳相传来总结人类社会经验的行为。有了文字,人类的思想交流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因而拓展了相互了解的广度和深度。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文系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此,有史可考,有物可证的汉文文献的历史也可以从甲骨文算起。其后,记录汉字的载体经历了金石、简帛、纸等。当然,纸介文献携带方便,生产成本低廉,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一直延续至今。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以各种物质媒介为载体的汉文文献统称为汉籍,尤其指的中国现代以前的各类文言文献。华夏文明悠久的历史使得从古至今不断积累的汉籍数量不可胜数;华夏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得汉籍的分布地域不断扩散,为其他民族所珍视,现已遍布五大洲,也就是说除了国内所藏或流通的汉籍之外,国外也存在着汉文文献,即域外汉籍。

域外汉籍的内涵有三,第一,指我国历史上流散到海外的汉文著述;第二,指域外抄录、翻刻、整理、注释的汉文著作(如和刻本、高丽刻本、安南刻本等);第三,指原采用汉字的国家与地区学人用汉文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著述。此外,近数百年来欧美来华传教士用汉字或双语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一些重要著作,除了第一类汉籍之外,其他三类汉籍都是在吸收汉文化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因而称其为“再生汉籍”。根据调查,域外汉籍(含“再生汉籍”)的总量相当庞大。仅以韩国为例,韩国学者全寅初教授在《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中就著录了汉籍12500多种;北京大学严绍T先生整理18000多种日本所藏汉文文献,著成《日藏汉籍善本书录》。当然,当地实际所藏数量还要远大于此。

总体看来,域外汉籍在全球的分布大体集中两大地区,一是东亚汉文化圈内的韩国、日本、越南等国;二是英、法、德、俄、美、加等欧美国家。此外,就是少量分布的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国家。

汉籍进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的历史已十分悠久,且历经千年而未曾中断。武王灭商后,箕子避难朝鲜就曾携带文献入境。《旧唐书・高丽传》曰:“俗爱旧籍,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水》、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足见汉籍在朝鲜流布之广,影响之深。三世纪时,百济学者王仁携带汉籍进入日本。九世纪时,日本学者藤原佐世编纂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收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计17209卷,可见其时传入日本汉籍数目之大。《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载“锡光为交趾,任延为九真太守……建立学校,导之经义”。可见三国时已有儒家典籍在越南传播。而且这些国家或陆地相连,或隔海相望,汉籍的传播路线并不复杂。

篇8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献学;历史研究;重大成绩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学

古代的文学研究中没有“文献学”的概念,在古代的文学研究中,文献学这一概念主要是说版本、校勘和目录共同组成的校验学。因此,要想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学的发展情况,就要在版本、校勘和目录这三个基本方向进行了解。

“版本”主要是对比与写本的印刷的书籍的另一种说法,只是在刻本书籍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发展成了“版本学”这一项学科研究。版本的最根本的源头,是从东汉灵帝时代开始的。

关于校勘,现今我们能够通过《三国志》注解以及《世说新语》注解等作品中了解到更多。在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也经历过多次的大规模形式的图书的整理活动,同时校勘在图书整理过程中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校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

对版本、校勘和目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目录成就是最为广泛的。目录起源于西汉的后期,在《汉书 艺文志》当中有过记录,此时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目录方面的起源,目录的出现和较大范围的文献整理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这样就产生了我国文献发展历史上的第一种文献的分类方法,也就是《七略》的分类方法。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整理与保存

谈到文献学取得的成绩,文献整理与保存必然是重点内容。

在西晋的太康时期,文献学的发展历史上产生了一件尤为重大的事情,也就是《汲冢书》的现世。这件大事的出现实际上十分的偶然,在公元二八一年(也就是太康二年),一位名叫不准的盗墓人在盗墓时盗了魏襄王的陵墓,他究竟盗取了多少财物我们现在也不能够查证,这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在他盗得的古墓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以蝌蚪文在竹简上记录的文字和图书,完整的保存着大量的十分重要的文献、记录。这在我国的文献学的发展历史上,还是首次在此方面发现这样丰厚的文献记录,在文献学的整个历史发展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十分遗憾的是,这样重要的发现却是通过盗墓的方式而发现的,所以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献竹简记录遭到的重大的损害,在政府从这些盗墓者的手里得到了这些文献记录之后,首要的事情就是对这些文献记录进行编排整理工作,以便能够更好的阅读以及保存,所以,就出现了文献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出土文献的记录。此次对文献记录的大规模的整理活动主要进行了三个大的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把混乱的竹简文献记录按照其前后顺序进行整理和编辑,第二是把文献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存储,第三是把竹简文献上记录的蝌蚪文翻译成通用的文字方便后世流传。

这项艰巨而重大的文献整理工作得到了重大的成绩,在这个时期进行的文献工作的整理成绩主要就是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清理的分门别类工作。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修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相当战乱和动荡不安的时期,而就是由于时代的乱世,当时的国家就丧失了对文献资料的修撰工作的控制,私人的文献修撰工作就变得十分的普遍,这个时期就产生了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司马彪所著的《续汉书》、王隐所著的《晋书》、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刘芳所著的《汉献二帝纪》、荀粲所著的《汉末英雄纪》、郭预所著的《魏晋世语》这一系列的各种文献传记等等,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文献历史的繁荣时期。但是,因为战乱的影响和时间的推移,这一系列的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和众多的历史著作在保存和流传方面也损失的十分的严重。但值得庆幸的是,还是有一些十分重要的比较经典的《注》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意义的文献记录。这就包括裴松之所著的《三国志注》、刘孝标所著的《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

给史书写注解,在汉朝晋朝时期就十分的流行,比如服虔所著的《汉书音训》和《左氏春秋传解译》,应劭所著的《汉书集解义》,杜预所著的《左氏春秋传集解》,韦昭所著的《汉书音义》这一系列的注解,这些注解主要都是对名著的解释。到了南朝时期的刘宋裴所著的《三国志》,就把注解的模式进行了根本的变化,也就是由重视对名著的解释变为对历史的考证、继承和完善。

裴松之所著的《三国志注》更是同《三国志》的正文意义相当。尤为重要的是,裴松之所著的《三国志注》引用的文献资料在当今都是极其珍贵文献记录,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裴松之所著的《三国志注》,在当时对学术界的文献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比裴松之稍晚一个时期的南朝的刘孝标,在其影响下也写出了《世说新语注》这样一部可以与《三国志注》相互媲美经典著作。

《世说新语》是一部集合了众多的经典文献而写出的用于记录魏晋时期的文人雅士的风采的经典作品,刘孝标将这部著作作为依据,在收集考证大量的相关史实资料的基础上,对《世说新语》的每一个记录都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记录作为参考和依据,进行了详细地注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其所注解的作品的字数远远地超过了《世说新语》著作的本身,所以《世说新语注》这部经典的文献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以及赞扬。

4 总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乱世的时期,王朝之间的更替变得十分的频繁,社会文明长期处在动荡不安的形势之中,所以我们如今已经不太容易能够通过地下的挖掘得到丰富的文献记录。因此,已经保存下的文献记录就十分的具有珍贵的价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发展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文献的历史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学的影响十分的深远,范围更加的广泛,逻辑思维也更家的严密,社会地位和社会的影响力也明显的提高,艺术风格的发展也为我们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学的发展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也可以说是文献学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

参考文献

[1]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2]曾贻芬.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文献学的成长.史学史研究,2009

[3]胡军.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发展和传统隐逸思想的关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

[4]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杭州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洛阳学;河洛文化;华夏历史文明;包容文化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12-0138-05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处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在历史上极具国际影响力。洛阳学是以洛阳地区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中华文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洛阳学之所以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根本原因在于洛阳数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而珍贵的古籍文献。这些或由洛阳人撰写或著于洛阳或主要描述洛阳的著述,已成为洛阳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今天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并日益呈现和迸发出巨大的魅力与活力。本文在对部分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献择要略作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搜集、整理洛阳古籍文献,编纂“洛阳文献集成”,并从开展跨学科研究、服务洛阳社会发展、构建国际洛阳学等几个方面提出洛阳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一、洛阳古籍文献概览

1.丰富而珍贵的地方志

“方志乃一方全史也。”①地方志对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行政沿革、经济状况、社会风俗、重要人物、诗文著作、名胜古迹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具有内容丰富,连续性好,可信度高等特点,在历史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洛阳地方志数量众多,部分志书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如《河南志》,原为北宋史学家宋敏求所著,后佚。清地理学家徐松修《全唐文》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部分内容,因多为元代资料,世称《元河南志》。清宣统初年,文献学家缪荃孙将其刊刻于《藕香零拾丛书》。著名史地学者沈认为:“《河南志》久佚,独借是志,而隋唐东都制度,犹可考见其全,其当宝贵何如也!”②《元河南志》为现存最早的洛阳古方志,是研究我国自周至元时期,洛阳城池、宫殿、坊市、古迹等发展变化的重要文献。又如明弘治十二年(1499)刊刻的《河南郡志》,编排体例“重古轻今”“因地因事而制宜”③,多有独到之处,为现存最早的河南府志,也是现存唯一有关洛阳的明代志书,国内仅存残本。清代的洛阳县志有顺治年间、康熙十年、康熙四十年、乾隆年间、嘉庆年间等多个版本。民国《洛阳县志》,记述先秦至1946年的洛阳历史,类目完整,资料翔实,体裁方法新颖,现在仅洛阳市档案馆存有一部手稿。

2.有中华元典文献之称的河图洛书

传说中出自洛阳境内的河图、洛书,《尚书》《易经》《礼记》《论语》等先秦儒家经典虽然均有记述,但对于其真实面目又语焉不详。因此,“自古以来,关于河图洛书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扑朔迷离的问题。”“是一个诱人的谜,是一个蕴含丰富的知识迷宫,是一个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信息之源。”④为破解河图洛书的千古之谜,历代学者潜心研究,著述颇多。南宋蔡沈所撰《洪范皇极内篇》,将洛书视为数之本源,提出“河偶洛奇”说,开创术数学洪范流派。南宋洛阳人郭雍所著《郭氏传家易说》,潜稽易象,以传家学。清初河南理学名儒冉觐祖所撰《河图洛书同异考》认为,河图洛书本于朱熹《易学启蒙》,并提出“河图主互、洛书主对”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理学名臣李光地奉康熙帝之命纂成《周易折中》。该书“上律河洛之本末,下及众儒之考定,与通经之不可易者,折中而取之”⑤,兼容并蓄诸家之说,而又有所发明,为周易与河图洛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3.灿若星河的名人别集

洛阳历代名人辈出,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名著。西汉政治家、思想家贾宜所著《贾长沙集》,其《新书》中的《过秦论》篇,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宗首》《藩强》《权重》篇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其他诸篇提出了重本抑末,利民安民,注重礼仪等政策措施,为研究西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唐“诗圣”杜甫所著《杜工部集》,共收诗1400余首,是我国古代诗歌经典名著。其中的大量时事政治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的巨大社会变迁,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被誉为“诗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著有《河南集》的北宋洛阳人尹洙尊崇孟子、韩愈,力为古文。范仲淹称“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深有功于道”⑥。明吕维祺的《慎独堂集》(由吴伟业编辑而成,又名《明德先生文集》)和清吕谦恒的《青要集》都比较有名。吕维祺生平“笃实践履”“晚殉闯难,以节义显”,其“所论建多朴实,亦异乎空谈经济之流”。⑦吕谦恒的诗歌“格调不袭宋以后,吟咏性情,即境指事,恻恻感人,实得古者诗教之本义”⑧。

4.博大精深的理学名著

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于洛阳创立的洛学“不仅是宋明理学的理论奠基者,而且是宋明理学发展和演变的方向的决定者”⑨。明末清初理学名儒孙奇逢曾在《洛学编序》中说:“洛为天地之中,嵩高挺峙,黄河蜿蜒。”“学问渊源,天中尤盛。宋兴伊、洛,元大苏门,至有明而两河八郡,识大识小,各有传人。”⑩《二程全书》,为程颢、程颐著作的合编。包括《二程遗书》及附录、《二程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二程粹言》等,是研究程颢、程颐生平及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南宋乾道年间,朱熹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与其弟子的“行状”“年谱”“奏状”“墓志铭”“遗事”等传记材料,编成《伊洛渊源录》。该书以程颢、程颐为正宗,构建起直接孟子的道统体系,是我国首部理学史专著,开“学案体”之先声,在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谢铎的《伊洛渊源续录》以及清张伯行的《伊洛渊源续录》均以程颢、程颐为理学正宗,接续伊洛学脉,彰明程朱理学。清初理学名臣汤斌编纂的《洛学编》,沿袭其师孙奇逢《理学宗传》的编纂思想和体例,前编列汉杜子春、郑兴、郑众、服虔,唐韩愈,宋穆修,正编列宋程颢、程颐、邵雍等14人,元许衡、姚枢等3人,明薛u、曹端、阎禹锡等24人,综述其生平事迹、师承和学术思想。此书为第一部河南理学史。

5.名胜名物的不朽篇章

西晋陆机所著《洛阳记》,“是古代城市史志中较早的一部,也是写得较好的一部”B11。该书对当时洛阳的城市规模、城门、宫殿、太学、里市、官署、苑囿等均有详细记载,为研究洛阳城市史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北魏杨f之所著《洛阳伽蓝记》分城内、城东、城南、城西、城北等5卷,是记述都城洛阳佛寺兴衰的重要著作。该书除对40余所寺院的建置规模及变迁详细记载外,兼记北魏孝文帝迁洛至尔朱荣之乱时期洛阳城的“建置”“布局”“城门”“宫殿”“里坊”“名胜”,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风俗、人物、地理、中外交通等诸多方面。其中,不少史事可补《北史》《魏书》之缺或互相参证,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北宋李格非所著《洛阳名园记》,追记其所亲历的洛阳“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等19处园林。李格非在后记中发出警世之言:“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B12北宋宋欧阳修所撰《洛阳牡丹记》分“花品叙”“花释名”“风俗记”等3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牡丹专著。该书评品了24种牡丹,分析了各种花名的由来,记载了洛阳人赏花的风俗和“种花”“养花”“医花”等栽培技术。认为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B13。

6.源远流长的小说戏曲

西汉洛阳人虞初曾将《周书》改写成《周说》,即《虞初周说》。虞初“就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作家,《虞初周说》也就是最早的个人小说专集”B14。虽然此书已佚,但虞初作为“小说”的代称却影响深远。明代形成“虞初体”小说文献体裁,出现了《虞初志》系列,到清代又产生了《虞初新志》系列。《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唐元稹所作。叙述了崔莺莺与书生张生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人物性格与心理活动刻画细致,文笔优美,为唐传奇之名篇。“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B15后世以之为本,衍生出《弦索西厢》《西厢记》《续西厢记》等多部戏曲。清康熙年间,吕履恒创作的剧本《洛神庙传奇》分上下卷,以明清鼎革为历史背景,叙述了书生何仲虎与巫有娘、贾绿花之间的离合情缘,颇有传奇色彩。

7.卷帙浩繁的佛教经典

洛阳是中国佛教发祥地,东汉即成为佛教中心,佛学著作颇多。《四十二章经》,据传为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所译的中国第一部佛经。该佛经集结佛陀42段语录而成,言简意赅,阐述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劝世人“精进离欲,由修布施、持戒、禅定而生智慧,即证得四沙门果”B16。此书对于中国佛教的早期传播起了较大作用,是研究古代佛教的重要资料。《唯识论》是“一生事业,为介绍世亲护法等一派之佛学于中国”B17的玄奘,以唯识说为主,杂糅印度亲胜、火辨、难陀等九家对世亲《唯识三十颂》所作的注释编译而成。主要论证一切现象均是唯识所变现,外境实无,唯有内识。此书是佛教唯识宗的重要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价值。南朝梁慧皎编纂《高僧传》,收录自东汉明帝至梁武帝年间,部分佛教高僧的传记。此书开创佛教传记新体例,分“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忘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等10科,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文献。

8.名目繁多的金石资料

洛阳古迹众多,文物丰富,金石之学发达。《伊阙造像题字目录》,为清道光年间方履]所撰。该目录辑录北魏至宋时期洛阳龙门石窟造像题记,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清中期名儒武亿,博通经史,尤长于金石文字考订,所著《授堂金石文字三跋》,分周以迄隋、梁,唐,后唐至元等3跋,通过订前人之疏误,增己之所获,以补正史之不足。《洛阳存古录》,为清金石学家刘喜海所著。收录了大量曹魏至元代的洛阳碑刻、造像题记、经幢、墓志等石刻资料。郭玉堂1935年编辑《千唐志斋藏石目录》,收录新安张钫所藏汉至明代碑刻,尤以唐碑为多。

二、编纂“洛阳文献集成”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文献是文脉流传的主要途径。保护整理古籍文献,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举措。编纂“洛阳文献集成”,不仅有助于夯实洛阳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传承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启动了大型文献丛书编纂工程,如“湖湘文库”“荆楚全书”“巴蜀全书”“山东文献集成”“浙江文献集成”“江苏地方文献丛书”“上海文献丛书”“金陵全书”“温州文献丛书”“苏州文献丛书”“杭州文献集成”“常州历史文献丛书”“嘉兴文献丛书”“衢州文献集成”“台州文献丛书”“乐清文献丛书”等。这些旨在抢救和保护珍贵地方文献,为研究地方文化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大型文献丛书,均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和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功在当代,泽被后世。2012年,洛阳市启动的“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编纂工程,至今已出版《元河南志》《孝经大全》《洛阳曹氏丛书》等30余部,为编纂洛阳历史文献丛书积累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

整理编纂一部能代表和传承洛阳历史文化的“洛阳文献集成”意义重大。作为一项基础性文献整理工程,不仅有助于保护濒危的洛阳古籍文献,而且有助于深化洛阳学研究,实现洛阳文献资源共享利用的最大化;作为一项集体性攻关科研工程,不仅可以充分整合洛阳学研究团队力量,培养更多的洛阳古籍文献整理和研究人才,而且可以整体提升洛阳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作为一项标志性文化宣传工程,不仅可以充分展示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可以增强国内外对洛阳重要文化地位的认同,进一步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精品性文化出版工程,不仅有助于形成洛阳著名文化品牌,而且可以促进洛阳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洛阳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一项前瞻性文化建设工程,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洛阳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有助于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步伐,推动洛阳学研究走向世界。

编纂“洛阳文献集成”,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统筹规划。一是成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由洛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相关局委、社科联、史志办、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主要领导任委员,负责编纂出版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制定研究和出版计划。在对洛阳地区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预计用10年左右时间,分批出版500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洛阳古籍文献。三是制定收录原则和出版方式。主要收录民国以前的洛阳历史文献,广泛征集海内外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稿本、抄本等稀见的地方文献,系统编制《洛阳学书目提要》。B18对有重要历史影响的名人大家,收录其全部著述,编为全集;对比较重要的历史人物,收录其主要著作,编为专集;对其他不同领域的著述,如方志、谱牒、碑刻、图册、绘画等,编为专题文(图)集。优先整理出版善本、孤本、珍本地方特色文献,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一带一路等社会关注焦点和学术热点文献。文献原则上以影印方式出版,同时区分不同类型的著作,以点校本、译著和数据光盘等复合形式出版。五是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编纂出版采取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和特别委托方式进行;实行项目管理运行制度;对编纂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审核;项目成果统一出版格式,力求装帧精美,版本精良。六是经费统筹。申请洛阳市委、市政府特批后的文化建设工程重大专项经费,争取省、中央部委和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申报省、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出版基金重大项目经费与配套资金,募集社会热心文化事业人士的相关捐助等。

三、开展多学科综合性洛阳学研究

1.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研究

洛阳文化极其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社会、宗教、科技、教育、历史、文学、艺术、医学、天文、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民俗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因此,洛阳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在洛阳学研究中,除了进行各学科的专门研究之外,还应积极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这既是现代学科发展的一般趋势,也是深化洛阳学研究的重要途径。比如,就学科性质而言,历史地理属于地理学的分支,但在历史文献丰富的地区,历史地理往往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在洛阳为何能够长期成为中华文明中心的问题上,如果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入手,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就会得到比单纯历史学研究更为丰富的认识。而历史学内部,也存在着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军事史、社会史、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艺术史等不同专业门类。一件历史文献、一次历史事件,经常会涉及多个研究领域,需要从不同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目前,对于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洛阳学来说,文献史料已不是问题,所缺乏的就是理论方法的创新和研究领域的突破。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培育新的学术生长点,将是洛阳学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2.服务洛阳经济社会发展

开展洛阳学研究,就是要聚焦洛阳,旗帜鲜明的为洛阳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洛阳学研究根本目的,也是洛阳学的生命力所在。一是要做好洛阳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全面梳理洛阳文化资源,深入研究诞生于洛阳的中华民族元典文献和思想,系统阐释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加强洛阳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研究,深化关于历史时期区域国际化的理解与认识;分析洛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历史变迁,总结区域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洛阳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提炼区域人文精神。二是要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好洛阳学的应用对策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与智力支持。深刻认识洛阳历史问题与现实发展内在联系的重要性,切实把洛阳学研究和洛阳现代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洛阳发展所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目标,从大历史的视野,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前瞻性和对策性研究。三是以洛阳学研究为契机,从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依托洛阳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开创洛阳现代社会发展新格局。

3.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洛阳学

位于中原腹地的洛阳,是一个有长达1500余年建都史的十三朝古都。洛阳文化是中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缩影,在很长时期内作为国家主流文化,代表着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这就决定了洛阳学研究,必然有别于一般性的地方文化研究。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洛阳学具有充分的历史与现实依据。自东汉至隋唐时期,洛阳一直是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城市。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今日本)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B19。这是最早的中日官方交流记载。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日本遣唐使北线航路的必经之地,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作出过重要贡献。B20洛阳的城市布局、宫殿、苑囿及文化习俗等,均对东亚国家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可在日本、韩国清晰地看到古代洛阳的影子。洛阳学的概念,就是最早由日本京都大学的岸俊男教授提出来的。B212010年11月27至28日,首届“洛阳学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成功召开,标志着“洛阳学”这一新兴学科正式诞生。B22也就是说,洛阳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构建国际洛阳学,就是要以国际化学术视野研究洛阳学,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拓宽发展空间。一方面研究洛阳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域外文化对洛阳文化的影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积极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合作,不断提高洛阳学的研究水平与知名度。只有这样,洛阳学才能超越地方学的局限,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注释

①章学诚:《章氏遗书》卷二十八《丁巳岁暮书怀投赠宾谷转运田以志别诗》,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1922年,第52页。

②徐:《落帆楼文集》卷四《与徐星伯中书论河南志书》,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1918年,第18页。

③刘永之、耿瑞玲:《河南地方志提要》(上),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09页。

④王永宽:《河图洛书探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⑤玄烨:《御制周易折中序》,李光地编纂,刘大钧整理:《周易折中》,巴蜀书社,2008年,第1页。

⑥范能浚编集,薛正兴点校:《范仲淹全集》(上),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158页。

⑦永,纪昀主编,周仁等整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海南出版社,1999年,第974页。

⑧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02页。

⑨徐远和:《洛学源流》,齐鲁出版社,1987年,第12页。

⑩张显清主编:《孙奇逢集》(中),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624页。

B11史为乐:《陆机〈洛阳记〉的流传过程与历史价值》,《殷都学刊》1991年第4期。

B12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岳麓书社,2012年,第205页。

B13欧阳修著,吕雪菊点校:《欧阳修全集》第4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966页。

B14秦川:《明清“虞初体”小说总集的历史变迁》,《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B15鲁迅辑录:《唐宋传奇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92页。

B16赖永海主编:《中国佛教通史》第1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23页。

B17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重庆出版社,2009年,第151页。

B182014年7月28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洛阳(河洛)文献丛书书目汇编座谈会”。程有为、耿瑞玲、卢广森、马世之、任崇岳、单远慕、王全营、王永宽、魏天安、萧鲁阳、张新斌、郑杰祥等先生参加,并对编选洛阳(河洛)文献书目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对本文写作也多有帮助。

B19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中华书局,2012年,第2821页。

B20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第14页。

B21张亚武:《吸引更多专家参与“洛阳学”研究――访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韩N》,《洛阳日报》2008年4月24日。

B22[日]气贺泽保规:《“洛阳学”在日本诞生》,陈涛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

参考文献

[1]洛阳市历史学会.河洛文化论丛(第1辑)[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2]洛阳市历史学会等.河洛文化论丛(第2辑)[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3]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河洛文明论文集[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篇10

关键词: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 错误 商榷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元济先生主持辑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是极为重要的文献,其中《史记》以涵芬楼、傅增湘双鉴楼、潘明训宝礼堂所藏黄善夫本并配日本上杉侯爵家藏本配成全帙,为丰富《史记》的版本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影印出版之前,张元济先生取清代武英殿刻本与黄本进行对校,同时参校明代王延纯瘫荆毛晋汲古阁单刻《史记索隐》本、清代刘喜海旧藏百衲本,以及刘承钟翱淌翊笞直荆并广参典籍,亲自校勘《史记》异文,撰写了《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是极为重要的学术著作。1997年12月,张氏《史记校勘记》经王绍曾先生等人整理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手稿的原貌,揭示了众多的《史记》异文,是我们研究《史记》与张元济先生《史记》校勘成就不可多得的资料。然而,我在研读时发现其中偶有误摘例句,正文与注文互倒,以及引文不当等错误,且张元济虽为一代大家,其《史记校勘记》中亦不无可商之处,因核《史记》之《百衲本二十四史》本及武英殿本,对《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所存疑问进行商榷,以供研习者参考,并期方家指正。

文中例句凡涉校勘符号与《史记》例文及张氏校语悉据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1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以下简称“《校勘记》”)所用符号及该书原上下栏所列《史记》之文,对所引例句及张氏校语酌加标点以便阅读,并标明其在该书相应页数,以备检。

1.《校勘记》摘引《史记》误例

1.1《五帝本纪》卷一页十七前三行注:[宋本]一黍∨为一分。[殿本]有“之起积于二百黍之广度之九十分之一”。[1]9

按:《校勘记》所摘殿本例句之误有二,“于”系“千”之误,“九十分之一”殿本无“之”字。

1.2《吕后本纪》卷九页十五后十行注:[宋本]性■疑。[殿本]挟。

按:《校勘记》摘宋本之“”,宋本与《史记》百衲本作实“猜”,《校勘记》显系形近而讹。

1.3《乐书》卷二页四后十行注:[宋本]■怒随心。[殿本]意。[1]119

按:“意”,殿本《乐书》作“^”,《校勘记》误摘殿本。

1.4《封禅书》卷六页二后十行注:[宋本]员如辟∨雍∨以节。[殿本]:有“盖”字、“G者也”字。[1]152

按:“G”,殿本作“^”,《校勘记》形近而讹。

1.5《鲁周公世家》卷三页二后三行:[宋本]于■乃即三王而下。[殿本]是。[1]175

按:《校勘记》摘宋本句之“下”字误。《鲁周公世家》载,周武王病重,周公身以为质祭告周之先祖太王、王季、文王三王,愿以己代武王之身:“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遂藏其策于金滕匮中。[1]1516明《校勘记》摘句之“下”乃“卜”之形讹。

1.6《鲁周公世家》卷三页十七后八行:[宋本]Y■来巢。[殿本]O欲。[1]176

按:殿本《鲁周公世家》作“Y欲”。Y鹆,亦作“鸲鹆”,《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有鸲鹆来巢’,书所无也。师己曰:‘异哉!吾闻文、武之世,童谣有之,曰:“鸲之鹆之,公出辱之。鸲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鸲鹆HH,公在乾侯,征褰与襦。鸲鹆之巢,远哉遥遥。稠父丧劳,宋父以骄。鸲鹆鸲鹆,往歌来哭。”童谣有是,今鸲鹆来巢,其将及乎?’”[3]895《校勘记》所摘“O欲”当系涉上下文而讹。

2.《校勘记》正文与注文误标例

张元济先生《校勘记》手稿将所摘宋本皆置于第二栏,并于第一栏将《史记》正文在“前后行”下以“正”字标出,整理本则处理为:“注文均须于‘行’下加‘注’字,正文则不加‘正’字。”[4]13然整理本多有将正文、注文误标者。

2.1《礼书》页九后一行:[宋本]皇■云。[备注]误修“促”。还元“侃”。[1]118

按:皇侃,南朝梁著名经学家,于《梁书》有传,“皇侃云”者断非《史记》正文,依《校勘记》例,当标作“页九后一行注”。

2.2《楚世家》页廿五前八行注:[宋本]苏秦约从山东六国■攻秦。[殿本]兵。[1]191

按:《史记》各本“苏秦约从山东六国共攻秦”系《楚世家》正文而非注文,整理本误标“注”字,当删。

2.3《楚世家》页三十一后四行注:[宋本]乃告于■曰。[殿本]秦。[备注]修。[1]191

按:《史记》各本“乃告于秦曰”系《楚世家》正文而非注文,整理本误标“注”字,当删。

2.4《吴王刘濞列传》页十三后五行:[宋本]辟聚北今入江。[殿本]练,平。[1]312

按:《史记・吴王刘濞列传》:“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即使人W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2]2834《正义》:“《括地志》云:‘汉吴王濞冢在润州丹徒县东练壁聚北,今入于江。’”[2]2835《校勘记》所摘宋本“练辟聚北今入于江”八字系《史记》注文而非正文,整理本当标作“页十三后五行注”。

3.《校勘记》不当例

张元济校勘记手稿原有朱墨笔批语:“凡有关考辨异文是非者,均逐一录于备注阑内。”[4]14今查考备注栏内校勘记亦有可商之处。

3.1《河渠书第七》页六后三行:[宋本]在华州县东北。[殿本]郑。[备注]《史记》元封元年,“乃祷万里沙”。应劭注:“万里沙,a祠也,在东莱曲城。”孟康曰:“沙径三百余里。”[1]164

按:《校勘记》所引应劭注“a祠”,不辞。今本《史记》知《校勘记》所引应劭及孟康注乃《史记・孝武本纪》之《集解》注:“应劭曰:‘万里沙,神祠也,在东莱曲城。’孟康曰:‘沙径三百余里。’”[2]479“祷”,向神祝告求福之义,故应劭注其为“神祠”,《校勘记》之“a”当系“神”之形近而讹。

3.2《田敬仲完世家》卷十六页二前六行注:[宋本]始食■地。[殿本]采。[备注]“采地”,礼,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周礼》:公卿大夫采邑。《汉书》注:“采,官也。因官合地曰采地。”与“菜”同者,《周礼》“舍菜”郑注:“舍,释。采即菜,谓O蘩之属。”右边栏朱批:“菜可通作采,采不应通菜。”[1]212-213

按:备注所录张元济校勘记可商者有二:其一,校勘记引《汉书》注误。《汉书・刑法志》“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颜师古注:“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6]1083其二,张氏朱批“采不应通菜”者意谓殿本“采”当误,可商。《后汉书・杨震列传》“弘农太守移良承樊丰等旨,遣使与陕县留停震丧”李贤注引《风俗通》:“齐公子雍食菜于移,其后氏焉。”[7]1767《诗经・大雅・A民》“保兹天子,生仲山甫”孔颖达《正义》:“《周语》称‘樊仲山甫谏宣王’,是中山甫为樊国之君。韦昭注:‘食菜于樊。’”[8]568《国语・周语》韦昭注作“食采于樊”。[9]22《左传・昭公五年》“晋人若丧韩起、杨Z,五卿夫”,陆德明《春秋左氏音义》“杨Z,叔向本羊舌氏食采于杨,故又号杨Z也。”[10]276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所附陆德明《音义》作“食菜”,[8]2042阮元《春秋左传正义校勘记》引段玉裁语:“羊舌Z食采于杨,故亦称杨Z。”[8]2045《论语》:“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何晏注:“孔子曰:‘叶公名诸梁,楚大夫,食菜于叶,僭称公。’”[8]2483阮元《论语注疏校勘记》引《周礼・太宰》注“公卿大夫之采邑”,[8]2485明“采邑”、“采地”于典籍亦作“菜”。

4.整理本新误例

《校勘记》整理本前附张元济先生《史记校勘记》手稿影印件一幅,将此图录与《校勘记》相应部分比勘后发现整理本有新误。

4.1《楚世家》页十四前三行:[宋本]王■枕其股而卧。[殿本]。[1]189

按:《校勘记》整理本“殿本”栏内“”字误。《校勘记》前所附张元济先生手稿影印件,原稿所摘字形虽与“围”近然绝非“”字。考殿本知该字实作“困”,张元济先生手稿所摘殿本“困”字与“围”相近,整理者先误其为“围”,进而录时再讹为“围”之繁体而作上例之“”,此为整理本录所致新误。

4.2《楚世家》页十六后八行注:[宋本]以■怀弃民。[殿本]怀。[备注]按:“殿本‘怀’作‘惠’,原校记漏校。”[1]189

按:检视《校勘记》前所附手稿影印件,张氏与所摘宋本“惠怀”旁出校记符号“”,“校勘记过录时须按原稿在异文及衍文旁加‘’为记,倒文加‘’为记。”[11]14今殿本《正义》实作“以怀惠弃民,故民相从而归心于文公”,故“惠”、“怀”均非衍文;而张元济手稿与殿本栏内虽仅摘“怀”字,其意在表明宋本“惠怀”与殿本“怀惠”互倒,故张元济先生原校勘记并未如整理按语之谓“原校记漏校”,实为整理者未明张元济先生校勘记原稿体例而致新误。

参考文献:

[1]张元济著.王绍曾,杜泽逊等整理.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M].商务印书馆,1997.

[2]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82.

[3]赵生群.左传新注[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4]张元济著.王绍曾,杜泽逊等整理.整理凡例・三[A].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M].商务印书馆,1997.

[5]张元济著.王绍曾,杜泽逊等整理.整理凡例・八[A].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M].商务印书馆,1997.

[6]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

[7]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1965.

[8]十三经注疏[Z].中华书局,1980.

[9]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M].中华书局,2002.

[10][唐]陆德明撰.黄焯断句.经典释文[M].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