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范文
时间:2023-04-01 02:1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铿锵有力的号召“重视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将学前教育单列出来,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加之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启动,这些足以说明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足以彰显学前教育的特殊价值。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它是人类认识自身、开发潜能的前沿科学,学前教育不仅关乎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发展,更关乎着一个人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美国的一份颇具影响的研究表明,参加学前项目的人和不参加学前教育的人相比,有更高的高中教育完成率以及更少的少女怀孕现象和更少的犯罪现象,有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财富,且对婚姻更为负责,这些足以说明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布卢姆在《人个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指出,生命最初的四到五年是智力发展的最快速时期。此外,学前期是幼儿身心各项指标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此阶段幼儿接受了良好的学前教育,将会使其终身受益。
顺应政策要求,各省纷纷以县级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的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争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然而,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毫无疑问,必须坚持家园共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八章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家园共育是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领域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人们或多或少都对家园共育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而却缺乏明确的认识。对家园共育这一概念的准确把握,能使我们了解家园共育的所属范围,为我们实施家园共育提供行动指南。
1.家园共育的概念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教师与家长在幼儿教育的理念等方面取得一致性,协同教育,实现科学育儿的目标。
2.家园共育的概念分析
家园共育的核心是强调家庭、幼儿园的合作、配合,这里的“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保育,一是教育。幼儿园是保教结合的机构,不只承担着幼儿身体上的养护工作,也承担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职责。在家园共育中,我们强调的是这两方面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沟通交流的内容既应包括关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内容,又应包括有关幼儿学习发展的内容。
家园共育有两个行为主体,即家庭和幼儿园,它们指向同一客体即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两者均是平等的主体,它们之间是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关系,不存在主次,也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幼儿园和家庭均应充分发挥双方的智慧,共同实现科学育儿目标。
家园共育强调幼儿园和家庭要持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儿童观等,这一点对幼儿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他们自身辨别事物对与错的能力有限,当进入他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矛盾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例如,幼儿园里老师告诉幼儿,朋友间要学会分享。但在家里,家长却告诉孩子不能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其他的小朋友玩。显然,这样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二、家园共育的意义
对一件事物的重要性或价值的充分了解,能够使我们看到进行这件事情的必要性,从而深信不疑地去执行。同样,只有对家园共育的意义有一个足够且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之后,才能增强进行家园共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家园共育的开展。
1.家园共育能够增进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理解,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有专门负责教育和保育工作的教师,他们接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有专门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量身定制的课程结构,有充满童趣的环境,幼儿园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具有权威性、感染性等特征。
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幼儿园和家庭存在教育分歧,将会使教育的影响力和效果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致,将会形成教育合力,家园共育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必要途径。
2.家园共育能使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突破幼儿教育的时空界限
家长从事着各式各样的职业,是珍贵且庞大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能够增强学前教育的实效。挖掘家长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请家长配合幼儿园,支持幼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任务;(2)配合幼儿园的课程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特长。如,在“我是小小消防员”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把从事消防职业的家长请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介绍关于消防的内容,这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能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此外,家园共育能够使幼儿教育突破幼儿园的狭小范围,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同时,还能延长教育时间,使教育切实地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3.家园共育能使家长、幼儿园了解幼儿的在园、在家表现,增强教育互信
家长和幼儿园经常就幼儿的身心发展问题展开沟通交流,能使幼儿园对幼儿的在家表现,家长对幼儿的在园表现,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园和家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幼儿的发展,还能增进双方的信任感。互信是办好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前提之一。只有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相互信任,才不会对双方采取的教育行为产生质疑,也只有互信才能形成较为一致的教育理念。双方的教育理念一致,对幼儿的行为给出较为一致的判断,强化好的行为,纠正错的行为,这样能扩大教育的实效。
4.家园共育能增强家长教育幼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自己只管养护。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提出,对这部分家长的育儿观念进行了强有力的冲击。家园合作共育使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只是幼儿园的事,自己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同时家长就会采取相应的教育行为,随着这种教育行为慢慢地转化为教育习惯,使幼儿生活在充满教育和爱的环境中,这将极大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家园共育能够推进学前教育的高质发展
教育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有关,但人们的参与程度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在学前教育领域能够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学前教育的质量将会迈上一个很大的台阶。家园共育正是为人人参与学前教育创造了一个有利平台。通过家园合作共育,人们对教育的了解将会加深,关注的程度将会提高。更多的力量关注了学前教育,这必将会促进学前教育的高质发展。
三、家园共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家园共育的局面也有所改善。但我们仍应看到,当前我们的家园共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家园共育的和谐健康发展。
1.家园共育流于形式,实际收效不大
各地的幼儿园都在搞家园共育,然而,家园共育的实际收效如何却值得我们思考。家园小报、电话咨询、接送孩子期间的面对面交流、家长会等是家园共育的惯用形式,形式之下的内容却大都是孩子们的表现或是孩子们的在园问题等表层上的内容,很少涉及教育理念、育儿方式的交流,即使有也很空洞,不具可操作性。
这种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做法,有悖于家园共育的初衷,家园共育的开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应付、敷衍上级的检查。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造成了一部分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
2.家园共育中园方居于领导地位,家长被动服从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和家长双方的事情,两者都是平等的主体,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然而,现今的家园共育,幼儿园直接居于领导地位,园方往往以通知或告示的方式向家长下达任务,家长被动接受且积极性不高。这种单方面主导、家长消极应付的做法,实在很难促进家园共育的和谐,这也就导致了家园共育收不到应有的实效。我们所强调的家园共育应是幼儿园和家长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和优势,朝着幼儿健康快乐发展的目标迈进。显然,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被合理调动。
3.家园共育中,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幼儿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双方之间的共同职责,但是他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上,远远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上。或许,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唯一责任人这一思想仍旧存在,自然很难自觉地参与家园共育。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认识不到家园共育的必要性;(2)不知如何去参与家园共育。从认识不到家园共育的必要性来看,究其深层原因是对学前教育的价值缺乏认识和了解,认为对幼儿没有必要实施教育,只进行身体上的养护就可以了,认为学前教育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没有必要家庭和幼儿园联合起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当然,还存在这样一些家长,他们的确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价值,也十分清楚家园合作共育的必要性,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能够参与到家园共育中去。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了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积极性不高这一结果。
4.家园共育的层次水平低
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只停留在沟通了解水平,很少有家长能够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运作管理,更别说是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了。这些低层次、小范围的参与,只是家园共育的第一步,家园合作共育的深度和广度急需增强。与我国相比,国外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开展的层次就较高。在国外,家长经常参与幼儿园日常事务的运作,如,到幼儿园义务工作、协助幼儿园开展活动以及参与决策等。在提高我国幼儿园家园共育层次水平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幼儿园的有益经验,结合本地幼儿园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园共育。
四、家园共育的改善措施
家园共育从其字面理解来看,似乎只包含家庭和幼儿园两方,实则不然。任何一个问题的讨论都不能脱离社会这一背景。因此,对于家园共育的改善,主要从国家、社会、幼儿园和家长这四个方面来分别阐述各方在家园共育中应承担的职责。
1.国家应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保证家园共育
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意识不高,幼儿园在家园共育问题上稍显懈怠。面对这一问题,国家可以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予以保证。政策上,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号召广大家长参与家园共育,要求幼儿园坚决开展家园共育,将家园共育以政策的形式确定下来;资金方面,家园共育的开展,如,亲子活动的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的开展、家长手册的印发等都需要物质上的支持,国家给幼儿园拨发专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会确保家园共育的开展。
2.社会应扩大舆论宣传,支持家园共育
人们总是在社会中生存,或多或少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气氛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瑞吉欧艾米利亚的人们因为有着广泛参与和团结协作的传统及社会氛围,他们也积极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瑞吉欧的学前教育是人人参与的,这也使得瑞吉欧教育实践获得了极大成功。社会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力量,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向人们宣传学前教育,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为家园合作共育营造氛围,支持家园共育。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家园共育开展的效果不理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价值和必要性没有一个十分清醒和明确的认识。
为此,社会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志愿者宣传活动或是印发学前教育宣传手册等,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重视学前教育和家园合作的社会氛围。
3.幼儿园应明确职责,重视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是四方努力的结果,但幼儿园应负起主要的责任,承担起家园共育的组织者、倡导者的职责。
首先,幼儿园应不断丰富家园共育的形式。内容的实施依托于形式,除了传统的家园小报、家园天地、家长手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还应将网络形式纳入其中,如,建立家园网站、开通家园微博、家园微信等,以此来丰富家园共育的形式;其次,使家园共育制度化,幼儿园应建立相应的园所规章制度来规范家园共育。如,一学期召开几次家长会、几次家庭教育指导讲座,何时召开以及内容等,应在学年之初就将这些内容规划好并写入幼儿园的园历;再次,幼儿园应树立服务意识。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应是家长的服务者,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供幼儿园在园表现,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进行指导;最后,幼儿园应拓展家园共育的范围和广度。幼儿园应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参与课程建设等。
4.家长应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家园共育
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不只是幼儿园的事,而是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职责。家长应积极参与家园共育:首先,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一些家园共育活动。对于幼儿园举办的一些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应乐于参与。对于幼儿园印发的家长手册,家长要认真仔细的学习;其次,对于幼儿园提出的一些教育要求要密切配合。幼儿园经常会以张贴通知或是发送短信的形式,要求家长准备一些废旧材料,以供幼儿园制作教具或是布置幼儿园环境,有时也会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作业等,家长一定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力配合;最后,发挥自身的智慧为家园共育献计献策。家长参与家园共育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幼儿园管理,并对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或是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可行性建议等。
家园共育的贯彻落实,它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下,我们对当前的家园共育做了一个全面的剖析,阐述了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和价值,指出了当前家园共育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家园共育关乎学前教育的质量,关乎幼儿的发展,尽管当前我们的家园共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国家、社会、幼儿园和家长的全力推动下一定会和谐发展,为幼儿创造优质的教育,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爱莲.家园共育现状及其改善措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2]李慧珍.发挥家长开放日在家园共育中的作用.甘肃教育,2001(01).
篇2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重要性;措施
家园共育,指的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对于幼儿共同进行教育,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自身的责任,幼儿的家庭和社会也需要承担责任,三者之间相互依托制约。幼儿在幼儿园多数是在3-5岁,年龄偏小,与社会接触也比较少,受到影响多数是家庭和幼儿园方面的。家长作为经常和幼儿接触的非教育人员,幼儿更多会学习家长,所以家长的影响力甚至是高于幼儿教师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必须充分融合才能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家长是孩子的人生导师
幼儿从小长到大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其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在幼儿教育方面,父母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阅历、经验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并不是所有的幼儿教育都会对子女成长起到正面的作用,这就需要幼儿园方面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家长能够帮助幼儿园开展幼教活动
幼儿园方面和家长相互合作沟通能够帮助幼儿园更全面的了解幼儿。幼儿园组织各类活动,家长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对幼儿进行适当地引导,进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更加踊跃。借助幼儿家长的帮助幼儿园开展幼教活动会更加具有参与性,提升活动的效率。
(三)家长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
幼儿家长多数是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这能够对幼儿教育资源进行适当地补充。幼儿家长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不同的,能够帮助提供不同的社会资源,而且家长也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幼儿园方面和家长加强协调沟通能够帮助丰富幼儿教学活动,带来更多的教育工作便利,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家庭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二、家园共育的实施方式
(一)建立家园共育理念
大多数家庭都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将幼儿交托给幼儿园以后,就不需要自己参与幼儿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参与很少,即便有参与进来,也是单纯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幼儿园方面对于家园共育正在逐渐加强重视,但是因为家长理念不够端正,所示实际应用并不理想。所以,想要确实落实家园共育,必须转变幼儿家长的理念。幼儿园方面需要适当提升室外活动的占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家长参与进来。家长方面需要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幼儿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教师加强沟通交流,掌握幼儿的具体情况,为幼儿成长作出更多的贡献。
(二)构建家园共育平台
幼儿成长期间,父母会为幼儿付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幼儿教育,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当代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母亲陪伴幼儿的时间更长,对比母亲,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所以,父亲需要适当提升幼儿教育的参与度,幼儿园方面应当建立家园共育平台,不仅能够帮助父亲加入到幼儿教育中来,同时还能够减轻父亲的心理压力。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的父亲拍摄或录制一段视频音频,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听爸爸讲故事”的环节,达成家园共育的目标,拉近幼儿和父亲之间的距离,促进亲子交流。
(三)丰富幼儿活动类型
为了帮助家园共育更好的在幼儿活动中相融,幼儿园应当丰富活动类型,开展的活动可以包括下列几种:开展家庭游戏,例如气球游戏,父母吹气球,幼儿通过教师的要求将吹好的气球运送到相应的地点,培养幼儿和家长的合作能力,提升幼儿的平衡能力;亲子活动,在节假日幼儿家长放假的时间,幼儿园可以组织户外活动,父母和孩子能够共同度过愉快的假日,家长能够在和幼儿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亲子感情,拉近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开展科学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科学实验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进来,在幼儿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安全保障和一定的指导,在达成家园共育的目标同时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开展亲子主题活动,幼儿园可以举办亲子读书会,幼儿父母能够陪伴幼儿共同阅读,提升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加強家长参与力度
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父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父母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幼儿父母加强沟通交流,对于幼儿父母进行一定的指导,尊重幼儿的独立性,不要对幼儿过度干预,保证幼儿能够健康自由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内部需要根据幼儿父母的情况构建更能够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再次,幼儿教育内容方面需要选择多方面的内容,参考幼儿父母的意见,丰富教育内容。
(五)利用社区环境
为了帮助家园共育更好的融入到幼儿园领域活动中,不仅仅需要幼儿父母和幼儿园积极沟通交流,还需要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首先,幼儿园进行教育可以利用家园游戏,将合适的社区资源引入到幼儿园中,丰富幼儿园活动内容,例如邀请糕点师傅为幼儿讲述糕点制作过程,再如幼儿父母配合教师完成一些社区游戏,拉近幼儿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其次,家园共育可以利用大自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父母带领幼儿在假期走入到自然环境中观察植物,完成简单的劳作,此外,幼儿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传递一些知识,例如购物期间帮助幼儿了解货币、交易、利润这类经济相关的词汇,了解一定的工作概念。
篇3
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些幼儿园的老师认为,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在于教育家长。基于这样的认识,其在实际工作中满足于开家长会、设宣传栏、办家长学校。所谓教育家长,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但不是家长工作的目的。
有些老师一味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完成某些教学任务,根据幼儿园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家复述故事、背诵儿歌、算算术,而对幼儿的个性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很少向家长提出合作的要求。这既表露出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也反映出家长对工作目的认识不清。家园合作主要不是家长配合教师完成某些教学任务,而是相互配合落实教育目标,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素质。
总之,认清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家长工作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
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内容
1.建立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实现同步教育
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联系沟通应注意三点:经常性、双向性、沟通及时。
2.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原则与知识,进行家教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家长认识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幼儿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身体、智力迅速发育与性格、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还要使家长认清自己在教育孩子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尽到自身的责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教观念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另外,还要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3.家长参与
第一,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第二,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家长委员会作为家长与幼儿园联系的纽带,在疏通家园信息渠道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第三,支持与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各项活动。
三、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途径及工作方式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形式多样,可分为日常性家长工作、阶段性家长工作、班级性家长工作和全园性家长工作。其工作方式分为个别方式和集体方式。个别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咨询、书信和便签、电话;集体方式包括召开家长会和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助教的聘请等。
四、“家园共育”――构建孩子健康成长的桥梁
第一,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实干型、研究型、发展性的综合人才。
第二,家长们形成了“家园共育”的概念。
第三,“家园共育”的实践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家园共育”的实践为幼儿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和物质基础,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了心理基础。
第四,“家园共育”的实践统一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第五,形成“家园共育”的教育合力。
篇4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有义务、有能力丰富家园共育内涵,提升家园互动水平。
一、完善互动渠道,增进家长认同度
1.充分利用传统模式,搭建家园沟通桥梁
(1)成立家长委员会:幼儿园与班级都成立家委会,参与幼儿园日常管理,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全方位协助幼儿园和班级做好保教工作。
(2)开展班级“互动家长会”:结合家长关心的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每学期教师和家委会的家长组织家长围绕主题各抒己见,在有的放矢的互动交流中,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
引导。
(3)使用幼儿联系册:有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有家长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达到双向了解。
(4)完善家园联系栏:布置于各班教室外墙上,向家长介绍每月及每周教育教学计划,宣传幼儿教育理念,指导保育、教育的经验与方法,教师教育心得,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等。
(5)巧用问卷调查:针对班上孩子各时期的一些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请家长填写,以便老师了解孩子和家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活动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教工作。
(6)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通过预约的形式,与园长、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沟通。
(7)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幼儿园,参观所在班级,观察自己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表现,知道孩子的需要,发现孩子的不足,调整自己对孩子学习的态度。
2.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
(1)创建幼儿园网站。幼儿园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等情况,不断更新的信息让家长可随时上网点击了解幼儿园的动态、活动,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了解幼儿园的师资结构等全方位内容。
(2)使用QQ交流群。我园每个年龄班级有年级QQ家园交流群。方便同一个年龄班孩子的家长一起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在QQ群里有的幼儿家长发帖分享孩子成长中的趣事,有的家长向其他家长讨教自己育儿中的难题,教师也会积极参与讨论。
幼儿园有网站宣传,年级有QQ流,教师与家长有微信互动,这些新的沟通平台更快捷更及时地将幼儿园和班级的新资讯传递给家长,分享教育资讯,探讨教育问题,实现了家园充分互动。
二、注重专业引领,提升家长教育意识
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提高家长的科学保教水平
我园家长学校定期授课,既有本园教师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也请幼儿教育专家、保健医生、心理教师来授课,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授课形式既有专家授课式,也有互动问答式、主题沙龙式,内容由幼儿园列出年度计划后发放表格供家长勾选,更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适宜的育儿指导。
2.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与家长共享幼教报纸杂志等教育资源。我园图书室有近两千本的低幼读物,近百本家长科学育儿的书籍,满足幼儿、家长、教师的需求。家长可以利用每天入园和离园时间里在图书室里阅读,也可办理借阅手续借阅书刊。
3.分享保教经验
每年举办一次全园家长家教经验文章交流活动,家长一起分享交流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家长之间共同探讨育儿的方法,总结育儿的经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有效参与,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1.家长乐助教
每位家长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家长带来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教学风格,丰富孩子们的事业,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弥补幼儿园教师在其他专业领域的不足,如大班苗×的妈妈是小学老师,邀请她为大班家长讲“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与家长互动探讨,一起研究幼小衔接系列教育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孩子之间的情感,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协作者与支持者,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
2.节日共联欢
邀请家长参加重大节日的联欢会,每逢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日,我园都会邀请家长来园一起欢庆节日,参与节日环境的布置,与孩子共享节日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家园感情。
3.亲子齐活动
每学期我园定期开展“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亲子登山”“亲子郊游”等亲子活动,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活动,一起感受乐趣。在活动中亲密亲子关系,融洽家园关系。
篇5
一、家园共育问题的提出
我园幼儿的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素质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家长送幼儿入园的目的也就各有不同。这些都导致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要求上的许多分歧,给家园共育设置了障碍,增加了幼儿园工作的难度。
二、问题的归因
我园在深入了解情况后,找到了形成分歧的原因所在,主要是:家长、幼儿园与孩子的关系不同;双方对孩子观察的时空条件不同;家园之间缺乏及时全面的沟通等。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幼儿园的主导、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家园共育形式大于内容。
三、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如今迅猛发展,理论研究愈加成熟,教师队伍日趋专业化。因此,解决家园合作的问题是有章可循的。
1.幼儿园发挥主导、引领作用是家园共育的前提。从我做起,强化专业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在理念和管理上进行改革,把满足幼儿需要、社会需要、家长需要确定为幼儿园的工作目标,主动寻求家长的合作与支持,这是家园和谐共育的前提。
2.利用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是家园共育的保证。家园共育的长期发展是通过幼儿园创设的主体环境和多种活动实现的,如开办宣教园地、幼教杂志、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方法,以期共同提高。
3.教育目标一致是家园共育的必然结果。随着价值观的转变,家长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与幼儿园达成了共识,是教育的必然结果。
四、家园共育的策略与技巧
在工作实践中概括幼儿园家教工作的策略和技巧如下:
1.参与性策略。家庭教育资源潜力巨大,幼儿园要积极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加大合作力度。如开展家长志愿者课堂,让家长给幼儿进行课外知识介绍,并协助教师进行游戏等。在活动中,家长的理念和实践水平都会不断提升。在幼儿园各项管理中,也可以给家长留有位置,如建立园级和班级家委会、安全巡逻小组、营养观察小组、游戏学习小组等,采用多种方式争取家教工作的主动权,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幼儿园在引领家长时,要善于把握不同个性的家长,而后区别对待,巧妙地处理问题。
2.情感化策略。人是具有社会性的,情感沟通融洽,是事情顺利进行的前提。我园首推入园选班制,让家长通过老师带班的公开展示活动进行评教,然后确定孩子选哪个班。这赢得了家长的赞誉,缩短了幼儿入园的不适应期。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我园开展了“孩子进园你放心”的活动,全程实地录制每个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每晚接孩子时向家长播放,让家长看教师是如何照顾与帮助孩子的。这样满足了家长的心理需要,取得了家长的信任,为家园共育开通了良好通道。
五、家园共育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家园亲子游戏,活用一个“趣”字。如小型运动会、家长与幼儿共班上课、一同游戏等,提供亲子、家园相互交融、感情交流的机会。
2.通过家园联谊活动,展现一个“美”字。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各方面要求和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在每年的“六一”“元旦”“国庆”时,幼儿园都要向家长展示幼儿的才艺,让家长们乐在其中。
3.通过家长学校,突出一个“爱”字。爱孩子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我园通过问卷调查、开门评园、家长座谈会等活动,消除家长的认识误区,与家长达成共识;利用多种形式的宣教方法,与家长交流经验,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幼教工作的不易,增强家园双方的理解与信任,增强办园透明度。
篇6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纲要》的论述无疑成为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指导思想。幼儿园家长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家园共育,而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既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又要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策略。那么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合力的作用下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我园对此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本人就谈谈有关家长工作中“家园共育”开展的感受和体会。
一、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一)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
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召开学期家长会之前,教师提前向家长们做一份问卷调查表,搜集到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点,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抛出问题,集体讨论后想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同时家长们也可以分享自己好的教育经验及方法。这样的参与式讨论让每位家长都能积极参与,有机会发表见解,融洽地对话与交流,更能有效地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又如:在小班新生家长会中,教师针对小班新生交往能力缺乏导致幼儿争抢或抓伤的现象与家长一起展开讨论,有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被抓伤了很心疼,那肯定想要孩子“打”回去!觉得教师对幼儿管理不到位!而有的家长却觉得孩子年龄还小交往能力缺乏,也不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动手是很难免的。我们成人应该要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帮助孩子正确交往,适应集体生活。此话一出,其他家长也都觉得很在理,都积极响应,很轻松地解决了家长们对教师的错误看法,这就是平等对话的魅力所在。
(二)创新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园相互信任。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园联系手册、家访、家长开放日及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机交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尝试利用电脑与家长沟通也别具魅力。目前我园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设备,实现了与互联网的信息链接,我们经常利用网络直接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十分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在园情况;每个班级还建立了班级QQ群,家长、老师们在QQ群里能自由畅聊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问题,总能比较及时、快速地解决到家长们的困惑;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宝宝直通车”系统,为每个幼儿都建立了“幼儿个人成长档案”,老师们可以将孩子在园不同的活动情况用文字、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上传至幼儿档案中,让家长们能够了解得更全面、细致,这样的交流沟通,家长与老师们彼此都觉得既具体又贴心。而对幼儿而言,在家中能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或者视频,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样既时尚又便捷的方式,能更好地推动家长工作的开展。
当然,电访的沟通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性格特点普遍存在着他们的“两面性”,在家和在园的情感、行为截然不同。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而回到家庭中,由于父母教育行为存在着某种偏差或经验不足,又或是一些父母在外地工作,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许多行为习惯或个性上产生问题。在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如:有的幼儿在园样样都吃而在家中从来不吃蔬菜或具有严重的挑食现象,家长对这种问题束手无策,作为老师,除了在幼儿园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对其教育,当幼儿回到家中后,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话跟家长聊一聊,及时沟通教育策略,对孩子进行督促纠正。又如:幼儿爸爸妈妈长期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疏导,导致孩子比较内向等现象,这时我们可以与其爸爸妈妈进行电话沟通,指导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陪伴孩子,关注其心理的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家长工作将更具有实效性,家长们也会更加认可老师的工作,那么,家园的相互信任感就会慢慢建立起来了。
(三)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实现家园共育。
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首先我们应该要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为此,我们做到了“四公布”:
(1)召开新学期初家长会议,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及幼儿园工作行事例,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
(2)在家园联系栏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让家长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级的工作重点,并做出相应的配合。
(3)在展示墙上公布每月的主题教学内容,让家长和幼儿及时地进行关注。
(4)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并且在消息栏或者家园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一项,请家长及时地协助完成教育目标。如第六周小班教师针对本月主题活动“车子叭叭叭”在“请您配合”中写到:“请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参观汽车4S店了解相关知识,并收集各种纸盒制作亲子手工汽车,并带来幼儿园进行车展活动。”又如中班的环保活动,老师在消息栏中提到:“为了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我们将开展‘小小义工活动’,请家长配合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垃圾袋带来园”。短短几句话既使家长明确了教育目标,又使家长知道了为配合目标的落实自己应如何做。
二、家园有效互动,促进家园同步教育
(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我们就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协助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小班主题教学《车子叭叭叭》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各种车辆图片及孩子的玩具车带到幼儿园来,并按类型布置成“停车场”或者“车展店”等,供孩子们认识、探究。在中班主题教学《幸福一家》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大量的全家福照片等带到幼儿园来,老师则将幼儿活动室布置成了一个个温馨的小家,这种教育效果是老师单靠说教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又如:我们开展了区域游戏活动,每个班都设置了不同的区角,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老师收集了很多与区域主题相关的废旧物品,经过清洁处理后投放到孩子的区域活动中供孩子们操作探索,有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都加强了不少!由于家长的参与,我们的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家园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能更好地带动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进一步实现家园互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能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个班级都推选2至3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从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到伙食、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让家长参与、监督,同时,在平时各大、小型活动时,也邀请家长委员参与策划、组织。
另外,家长委员还承担组织班级家长小组活动的任务,定期组织家庭小组开展不同形式的、以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为载体的小组活动,这样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工作,以加强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度,也更有效地团结班级其他的家长们。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使其作为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能大大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使家园互动充满活力。
(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促进家园有效共育。
(1)指导家长科学育儿,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
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一是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并邀请比较资深的教育专家前来幼儿园讲课,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为家长们及时指导教育误区,提供有利的教育方法。如:针对大班幼儿的家长,我们专门开展了相关“幼小衔接”的家长学校讲座,让大班幼儿的家长提前了解到孩子入学前该做哪些知识及心理方面的准备,家长们则有针对性地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好一系列幼小衔接工作,而不是盲目地给孩子灌输式大量的题目、课外班等等;又如:针对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了解,我们专门邀请资深讲师杨智钧教授来我园对家长进行指导帮助,以此让更多的家长走出育儿的盲区。这样类似的学习,家长们每次都非常认真地对待,对家长们的指导性比较强,也是很可取的。
另一个是家庭亲子小组活动指导。我们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家庭亲子小组,每个小组由家长委员来担任组长,教师们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题、各大、小型活动、节庆日及社会感恩方面为基本内容,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来制定活动方案供家长们参考,组长带领各自的组员们定期组织家庭亲子小组活动,教师以轮流的形式参与各小组的活动并及时进行指导。这样既能推动家园教育活动的共同开展,又能推动亲子间、家庭间的感情,更是促进了班集体的团结,让家长的教育意识逐渐增强,使家园教育进一步形成合力。
(2)以幼儿园活动为载体,促进家园有效共育。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家长做旁观者,而是重在参与,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家长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要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为载体,来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比如,请家长助教参与幼儿的教学工作。在大班的主题教学“牙齿咔咔咔”中,老师邀请了一位牙医爸爸来当“家长助教”,为幼儿介绍了牙齿的构造及护齿方法,而且带领了幼儿了解了细菌的滋生,让幼儿对牙齿及细菌又有了更新的了解,比教师说教的方式效果好多了!
再如,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配合老师完成教育工作。在我们的阅读课题教学与思维课题教学中,老师常常会布置“亲子作业”供家长、孩子一起完成,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指导幼儿阅读的正确方法,或者引导幼儿思维的方法,在无形之中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家庭亲子活动当中,家长们也在这其中与老师教育观念逐渐达成一致,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其次,让家长参与幼儿各种大、小型表演或各竞赛型活动中,以达到家园目标一致。我们邀请家长来班上与孩子共同制作食品、手工,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而且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家长的参与还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这种参与大大提高了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使得家园共育工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支持、与宣传。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密切家园关系,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篇7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建立一个适宜的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才算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增加了幼儿最依赖、最亲密的家长的有机参与,将使幼儿园的开放教育更趋完整。
一、更新观念,形成家园共育的共识
幼儿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共同责任,但是有些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同步教育的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存在不少偏见,还需要家园双方作进一步的努力。
现象A:
有的教师认为:孩子是你家长的。你家长不配合教育工作,老师有啥办法,她们为家长不主动配合而感到苦恼。
现象B: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为幼儿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一到家里就被父母的影响破坏掉了。她们为教师的工作白做而感到担优。
现象C: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既然进了幼儿园,一切教育工作理应由教师负责,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家长们对家园同步合作的教育意义不理解。
现象D: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幼儿园就是事多,什么出席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册、参加家园活动等,那些都是可有可无,甚至觉得多此一举。
针对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这些模糊观念,针对家园教育同步合作存在的误区,应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家园同步教育上形成共识:即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统一发展。通过学习,帮助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转换视角,明确教师、幼儿、家长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主体,三者之间是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关系。明确教师、家长、幼儿都是围绕教育这个核心作贡献,同时三者又都从教育过程中获得教益。
所以,只有家园双方对幼儿教育达成共识,并通力合作,才能使教师与家长在情感上沟通,相互理解并真诚地交换意见,真正建立起相互支持、配合的氛围,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二、提高认识,帮助家长全面理解家园同步教育的内涵
教育观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尚欠理解,教养方式亦不适宜,而对家园合作造成了许多障碍和困难。例如有些家长将早期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早期的智力教育,将智育放在首位。认为孩子识字多、会数数、会背唐诗就是家庭教育的成果。但在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却极为忽视。针对这类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家长渴望教育成功的心理,积极开展家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幼教杂志供阅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理解更多的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内容:掌握一些必要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育儿经验、方法,从理性方面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使家长克服狭隘的教育观念、懂得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同时还要为家长提供广泛的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和渠道,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各层面的活动和工作,通过参与使家长能在幼儿园管理、教学活动、资源信息提供等方面成为真正的合作者、使双方的观点发生碰撞、沟通,以致相互吸收、借鉴,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而共同努力。
三、加大力度,探索家园共育的新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的做法是:
(一)成立社区亲子启蒙园
随着大量社区的不断涌现,我园与所在社区成立亲子启蒙园。在亲子启蒙园里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如定期组织交流育儿的经验,探索对孩子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具体方法:还开展了各类文艺娱乐活动,既可优化教育环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又能为满足婴、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教育场所。
(二)家长委员会
此外我们还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作讲座;办好家园同乐活动,增加家长自主参与的意识;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办好“家长园地”深入开展家访工作,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与反馈;开通家教咨询热线电话等等,这些都是做好家园共育的重要工作。
(三)组建家庭俱乐部
我园是一所新村配套幼儿园,园内小朋友都相邻居住。据此,我们把就近的几个家庭组建成家庭俱乐部。在俱乐部里家长、幼儿可以相互串门,交流、讨论育儿的经验。而教师可以通过俱乐部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并实施具体指导。这样做既改变了以往家庭教育的封闭模式又创设了幼儿互动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家长互动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家长互相沟通、学习,有利于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定期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又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园定期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让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谈育儿体会,分享育儿成功的快乐,改变了以往只请专家讲座的单向教育模式。
(五)爸爸妈妈来当班
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人才济济。这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园打开大门,欢迎爸爸妈妈来园当老师,这一断举措真正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家长可利用自身的职业特点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向幼儿介绍他们熟悉的人和事。例如:一幼儿的爸爸是牙医,就向幼儿详细介绍了护牙常识:一幼儿的爸爸是消防队员,就为幼儿介绍防火小知识;一幼儿的妈妈在丝织厂工作,就向幼儿介绍丝绸的品种与洗涤方法。父母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在某个知识领域的不足,更重要是增加了家园共育的机会与内容,使他们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篇8
一、新生入园期间的家园互动。
为帮助新入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幼儿园首先对报名入园的新生儿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孩子的姓名、乳名、爱好、爱好、特长以及家长有无需要教师非凡的照顾的方面,或对班级的建议等,二是在家长会上每人发一份幼儿园简介,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熟悉幼儿园, 三是老师介绍班级环境及新生入园日程安排,让家长了解幼儿入园后的一日生活环节,以便家长作好幼儿入园后的预备工作。
开设了半日体验班,幼儿入园则采取灵活机动的入园制,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对于不太适应幼儿园生活,哭闹的厉害有较严重的不良情绪的幼儿采取半日入园制,以免幼儿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其他幼儿;而对情绪相对较好的幼儿则采取全日制,只是请家长稍微提早些来接,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但是过几天后完全按照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活动,不过幼儿可以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带来一起上幼儿园,同时还邀请大、中班的哥哥姐姐表演节目,和他们一块儿玩玩具、做游戏,一起喝水、入厕,这样一来幼儿的注重力被转移,好哭的孩子也不怎么哭闹了,不开口说话的幼儿也敢开流了,害怕集体生活的幼儿玩得也安闲些了。这种“大带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这个新家的暖和、快乐,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喜欢上幼儿园。
二 教育活动中的家园互动。
在每个主题活动中幼儿搜集的各种资料和信息都凝聚着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通过家园联系栏或QQ群等知道教师要开展的主题活动时 都能积极主动的帮助孩子收集资料, 下载一些图片或是玩具、图书等带给老师,这些图片、玩具、图书等对老师在区域中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人的资料大家分享 , 大家的资料集中在一起的力量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家园教育的密切合作有很多人都简单的理解为家长对幼儿园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只要家长能保持与幼儿园的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就不错了,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考虑到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使家长也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尤其是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的多次成功合作中让我们发现家长走到孩子中间,这不仅使课程的内容更丰富和生活化,组织形式更活跃和贴进儿童,还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如同一盏指路明灯,它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会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奠定基础。所以在多年来和家长在众多教育活动的合作中,我园的教师深深体会到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同时也发挥了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唤起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为幼儿熟悉社会、熟悉四周生活、探索自然奥秘、把握知识经验提供了更多的探索学习的机会,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长开放日是我们幼儿园每两月开展的一次活动,它能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家长能用科学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在每次活动前夕,我们可以用家园联系栏、QQ群告诉家长这次活动你的着眼点和观察点。如:让家长看看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否有进步,(包括学习用品的放置、听和说的习惯、独立操作的习惯、时间观念)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与小朋友的交往、合作能力。(能否与小朋友平等相处,是否主动与老师、家长打招呼。)使家长开放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展示了我们的特色的教育,让家长进一步理解,以便更好的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后做好家长反馈工作,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做到家园共育的方针。
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家园联系QQ群、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开展了亲子活动、家园联谊会等。 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QQ群”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在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上,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中我们请家长参与孩子的活动,展示我们的特色的教育,让家长进一步理解,以便更好的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后做好家长反馈工作,认真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做到家园共育的方针。
三、开放活动中的家园互动。
一般来说结合节日活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家园共庆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让家长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孩子的爱好和需要,以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我们园的领导教师给女家长送鲜花,每个小朋友画了一幅画“心中的妈妈”,并且给妈妈做礼物亲自送给妈妈(用彩色珠穿的项链、手链、),当妈妈看到孩子亲手送的礼物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我园还利用家长与孩子间的亲子游戏活动时间,进行的游戏有“两人三足”、“猜妈妈”、“我的爸爸最棒”等,让家长与孩子共同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在生活中则倡导家长天天和孩子一起做几分钟游戏,这不仅让家长意识到父母角色的重要性,还让家长学会了怎样与自己的孩子相处。让家长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如:我园在运动会时请家长帮忙做裁判,请医生家长来给小朋友讲解怎样爱护自己的小牙齿等等,让家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孩子们更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活动中爱好倍增。
。
篇9
一、探究同构摇篮文化的方式
1.挖掘家长资源,建立志愿者队伍
我园一直努力试图改变传统的、单向式的家园合作模式,“家长志愿者”是我园开展家园合作的一种模式。它突出了家园之间的互助合作,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我们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家长对于“家长志愿者”这种合作模式是非常欢迎的。如:“你愿意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志愿者队伍吗”,选择“非常愿意的”占31%,选择“愿意但没时间”占68%。又如:“家长志愿者可以提供的帮助有”,选择“家长助教”“参与活动策划”“安全护导”等内容的都在50%以上。可见,家长是很乐意参加此类活动的,并且愿意根据个人所长提供相应的帮助。
2.以幼儿园为中心,构建同构网络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我们以幼儿园为中心,抓好两支队伍(家委会、家长志愿者),建立三个团(家长督导团、家长助学团、家长护苗团),组建六个部(幼儿管理部、卫生督导部、教学助教部、活动协助部、安全护卫部、健康服务部),实行逐级管理,让家长全方位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让家长的优质资源有效为幼儿园的管理提供帮助和服务。
二、家园同构摇篮文化的途径
1.沟通对话――幼儿园主导式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这是因为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有“主导”就有主动,有“主导”就有责任,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才能有效地引领家园合作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对于家长而言,幼儿园的教师都是经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系统学习与实践的专家,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幼儿园为主导的集体合作能让家长观察、了解到教师的教育行为,补充和完善家庭教育的内容,并且在认同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1)家访
每年的8、9月份,我们开展新生集中家访月活动,家访过程中,园领导、教师和家长交谈、了解并记录下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教育环境等,在互动中彼此相互熟悉,初步建立了三者之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新生家访活动,把对孩子的关爱送到了每一个家庭中,面对面的真诚交流缩短了幼儿园和家庭的距离。
(2)网络
利用幼儿园网站、班级QQ群、家校路路通等现代媒体与家长密切配合。网络、短信平台做到“五公布”:每月公布月工作计划和目标,让家长对孩子本月的保教目标早知道;每周向家长公布周计划,家长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解本周教学重点,看了“请您配合”一栏,就明白了幼儿园请家长协助完成的内容;公布幼儿的活动跟踪录像,帮助家长清晰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每周公布一周菜谱,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饮食搭配,同时为家庭饮食结构的补充提供依据;及时公布幼儿园和本班重大的活动信息,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园所动态、班级动态、重大活动、幼儿发展等情况。网络、短信平台围绕家长的“心声”,请家长、教师跟帖,各抒己见,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及互动功能,架起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
(3)文本
每月一次幼儿成长档案沟通。成长档案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重要文本,每月的上半个月,我们将成长档案发到家庭,下半个月返回幼儿园完成,每月及时将孩子在家在园的成长亮点记录下来,让成长档案成为孩子永久的快乐回忆。
每学期一期的《摇篮小报》,成为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互动的窗口。利用园刊向家长介绍幼儿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宣传家庭教育的经验与信息;报道幼儿园活动动态及成果;而且以园刊为载体组织家长开展一些专题讨论,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互动。
(4)活动
幼儿园每学期都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家长开放日等专题活动,形式有亲子游、亲子制作、亲子表演等,每次都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在园学习生活的情况。
2.合作交流――家庭主动式家园合作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家长不乏其人。我们就通过家长资源调查,建立家长资源库,发掘热心、有组织能力、有专业特长的家长,组成志愿者团队,在来园助教、活动策划与组织、设备维修、安全护导、网络管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协助工作,家长们在承担一定责任的前提下还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管理与联络。
(1)家长助教:无论是家委会成员,还是家长志愿者,都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监督,教师与家长都成为教育的主体。
(2)沙龙讲座:沙龙的主题内容围绕家长、教师关注的幼儿教育的重点、热点、难点。组织的形式有园主持的,也有班级主持的;有专家主讲,也有家长主讲;有较大规模的讲座,也有较小范围的沙龙研讨,将一人讲变成多人讲、人人讲,让沙龙讲座成为生动的对话形式。例如,小班年级研讨生成主题方案《我爱我家》的时候,邀请家长提供教育资源,请部分家长上台介绍设计的活动方案。教师与家长以对话式的方式开展的沙龙活动,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提高了家园同构摇篮课题的教育教学效果。
(3)答疑解惑:幼儿园开辟家园共育之窗,每月初由家长提出自己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困惑,然后由专家、教师、家长共同解答。
三、家园同构摇篮文化的基本准则
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是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注重家园沟通的基本准则,才能有效沟通合作。
1.平等性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因此,家园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建立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关系上。教师只有充分信任和尊重家长,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困惑,与家长真诚相待,用专业而科学的理念和行为去影响家长,才会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双方才会形成牢固而愉快的合作关系。
2.多样性
家园有效沟通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爸爸妈妈我爱你》主题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亲子互动的形式,制心卡、亲子运动会、爸妈才艺秀,让孩子们在感受父母爱的同时,学会了感恩父母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增进了亲子间的浓浓情意。
3.艺术性
当然,家园沟通要取得圆满的理想效果,教师还要学会沟通的艺术。沟通的因素有沟通的主体、沟通的内容、沟通的地点。因此,沟通的策略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如与老人沟通的时候要热情、耐心;与期望值高的家长交流时语言要比较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便于家长接受;与男性家长沟通时语言要简洁,可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性方法。交流孩子近期情况的时候,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借助具体事件反映孩子表现。反映孩子问题为主的沟通策略是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当发生突发事故的时候,教师要心疼孩子,诚实地把事情经过言简意赅地向家长说明,真诚地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和思考及改进措施告诉家长,用自己的诚恳和谦逊来打动家长,帮助家长消气,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好感。
篇10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观;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66-03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家庭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立体教育体系。然而,幼儿园应该怎样与家庭相互配合?怎样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家长工作应该怎样实施才更加有效?这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比较薄弱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在家园合作在地位上存在两种极端:绝对权威与盲目迁就,家园合作在方式上缺少计划性、连续性,家园合作在形式上存在着形式单一,程度不深入,家长合作在内容上存在着合二为一、或者配合失度等问题。为了使家长工作更科学、更有效,为了保障幼儿获得健康、良好的发展,我们对家园共育的有效结合点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影响家园合作共育的因素分析
大多数学者认为家园合作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社会因素、幼儿园因素、群体因素及个体因素等,从宏观层面上,政府及其推行的政策是家园合作的重要因素,如给家园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提供经费等等,鼓励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保证家长有机会、有时间参与到家园合作中来。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教师与家长自身的观念、背景因素等等,如学历背景、年龄背景、自身职业特点等等都是影响家长合作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影响家园合作共育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一)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在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中,国家非常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家长的积极参与。例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强调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幼儿园必须积极帮助家长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和掌握基本育儿基本技能,以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重大作用。
但是,从我国现有的学前教育法规来看,要求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都是十分薄弱,只有个别法规提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具体的参与内容,家长参与的权利模糊,包括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等缺乏明确化、规范化的细则,从而不能构成良好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保障系统,也不能让孩子家长真正意识到参与孩子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能明确参与孩子教育不仅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从而阻碍了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影响了家园合作的开展。其次在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家园合作的奖励与考评机制,幼儿园对教师与幼儿家长进行有关问题沟通的工作不够重视,许多日常琐事也限制了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缺乏资金的保障
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在逐年的加大,但幼儿园教育经费不足也成为制约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幼儿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是幼儿园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政府的拨款,往往是自负盈亏。许多幼儿园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连基本的教育教学材料都保证不了,更不用说家园合作的开展,如开展亲子活动、办幼儿园社区网站、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等等很多工作,幼儿园就在能免则免的原则下省略了。更有甚者,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招生规模。可想而知,降低收费标准,幼儿园只有要么降低教师工资水平,要么减少教学材料的投入,同时我们不难想到,这样肯定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出现,没有一流的幼儿教师,就不会有一流的教育质量,没有较高的教师工资,就不可能留住一流的幼儿教师,所以活动经费有限也是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影响因素之一。
(三)研究深度不够,知识经验不足
首先是家长工作的研究的深度不够,从幼儿园目前工作重视的现状来看,家长工作远远没有像日常教学活动那样被纳入深入的研究范畴。由于幼儿园在家园合作共育方面缺少系统的思考,包括对家长背景分析,家长育儿观念的分析等,这样缺乏思考,缺乏整体的规划,从而有可能使家长工作陷入误区。
其次教师组织开展家长工作的知识经验不足,如开展家长工作,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拥有幼教相关专业外,还需要具有其他较为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家庭教育学、家庭管理学、家庭伦理学等等。如今许多幼儿园都是90后的孩子(教师)教育着80后的孩子(家长),那么教师在面对家长时候表现出种种萎缩与不自信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的年轻教师要不断“修炼内功”,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增强与不同类型家长交往能力和指导能力。
(四)理论指导薄弱
目前,从已有家长工作的研究成果上看,幼儿园向家长讲授的内容多局限于幼儿园已有工作经验,一些涉及家园配合的有关基本问题没有被很好的研究,如如何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家长如何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发展等方面。一些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应用性研究和可操作行研究也非常少,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就容易走向盲目或走入误区。
二、家园共育的有效结合点
随着各国开展家园合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或国内学者提供了多种家园合作的模式,如国外学者艾普斯丁(Epstein)(1995,1996)从学校为家长提供指导与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六种类型的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模式:⑴养育。即学校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帮助家长为儿童获得成功的学校生活条件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⑵交流。即学校和家庭围绕儿童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方案进行有效的沟通。⑶志愿者活动。即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学校日常事务与教育活动。⑷家庭学习。即指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和活动建议,以帮助家长指导孩子的家庭学习。⑸决策。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管理。⑹与社区合作。指将社区中的资源和服务整合起来,进而促进学校教学和家庭活动的实施以及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笔者结合我园的家长工作实践,提出家园合作应该在以下领域找到结合点,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一)家长权利结合点――要放权给家长
我们都知道,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幼儿园的家长委员会,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如何呢?我们觉得家长委员会首先要保证家长委员会的权利,权利才是发挥家长委员会功能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家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家委会参与管理和监督幼儿园工作的作用。例如:西方国家一般都会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政策,从立法角度保护家长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我园的家长委员会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是名副其实的。每学年初,我们都由各班推选家长代表成立幼儿园家委会,并选出家委主任1名,副主任2名。家委主任根据各个家长委员的特长成立若干监察小组,这些监察小组分别是:教学工作小组、保健工作小组、餐饮工作小组、设施安全小组、各种活动小组、生活常规小组等。每学期,我们都召开一至两次家委会议,审议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听取园长工作汇报,协同幼儿园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幼儿园举行的重大活动都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同时,我们又意识到,家委会不应在幼儿园的指挥下被动地进行工作,而应有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让他们有权力、有义务,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同时家委成员凭借着工作证可以随时进幼儿园检查幼儿园各项工作,而且不用知会园长,园长也禁止门卫打电话通知各相关部门,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新时期的家园关系基础上。家委小组每学期会把监察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园长,以便园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及时作出回应和改进工作。信任,是联系家园共育的纽带,建立的尊重、理解、信任的家园互动环境,幼儿园与家庭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确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只有在信任、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会主动参与,而主动参与才是家园共育的关键,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点――让家长走进课堂
由于家长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因而使幼儿园有着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不同的是家长又具有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的各种职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这些都是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如我们请来了当医生的家长给孩子上牙齿保健课,请来了公安部门的家长讲交通规则、防火知识,请家长上英语课,认识汽车,并载着孩子“游车河”。这些生动、浅显的讲解、演示使孩子很快就明白道理。又如,有音乐专长的家长给班级合唱队伴奏,文字、语言能力强的家长为班级节目写报幕词并亲自上台作晚会主持。为幼儿运动会制作班徽、道具、购买服装,为孩子当啦啦队助威。一些家长还为幼儿园的专题活动剪辑音乐、录像、拍照。当律师的家长又为教职工上法律常识课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因为有家长的加盟而更添色彩。
让孩子走进社会,让家长走进课堂,这种做法能够突破幼儿园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家长参与了幼儿园教学活动,他们才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是怎么样生活学习的、幼儿园教师是如何工作的,他们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长与幼儿教师彼此之间的理解,许多家长走进课堂后才发觉,做好一名幼儿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三)家长学校结合点――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家长思想道德、育儿水平;加强法制意识,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长教育工作,举办家长学校,按计划开展家长教育指导工作。
1.家长学校的组织建设。组织健全、岗位明确、措施落实是办好家长学校的前提。首先幼儿园在每学年开课前,各班教师在挑选家委会的成员时候一定要所挑选,将一些高素质、乐意关心幼儿教育、责任心强,有时间关注幼儿教育的人拉进本园的家委队伍。其次幼儿园要制定系统的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明确各家委会成员的职责,幼儿园可以专门安排一位园长任家校主任,具体负责常务工作,包括学籍册的管理、授课计划的制订、授课内容的提纲草拟、学员的考勤与考核等。最后挑选一批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同志作为家长学校授课老师,这些成员可以是家委主任、级长、保健医生、优秀教师或者外聘专业教师。
2.授课形式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幼儿家长学校虽然有现成教材,但我们还是从优质、高效着眼,形式多样,努力把家长学校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这其中包括常规授课、定期测查、家教交流、亲子活动、定时广播、约谈家长、读书活动、办好《家园通讯》、开辟家长留言版与设立园长、家委主任信箱等。此外为了让家长开阔视野,幼儿园也可以与其他幼儿园结成姐妹园,组织不同幼儿园家委之间的交流,互相促进,在授课形式上可以紧跟时代步伐,开通BBS、微信、网站、QQ群等现代沟通手段进行家园沟通,解决家长下班老师也下班没有时间沟通的难题。
(四)全纳教育结合点――特殊儿童教育服务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这次大会最终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并首先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同时强调了“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我园就实施了全纳教育的理念,在幼儿园实际条件范围内接纳部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入园。因此,我们也会面对一些特殊儿童家长,做好特殊儿童家长工作,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年新生入园,都碰到一些“问题”幼儿。例如有些很特别的孩子,他们都存在非常相似的问题:孤独、不合群,天天哭闹,死活不愿上幼儿园。对于特殊儿童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起介入,园长与老师、孩子家长一齐策划,先把孩子的情况摸清楚,如特别表现、起居饮食情况等等。然后与各班主任一齐备课,分别约见祖辈、父辈家长和保姆,齐齐坐下探讨教育方法,体现出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性,以技术、专业功底服人。也就是说家园共育不仅要关注全体,更要关注特殊需要的个体儿童和家长。为了这些孩子,我们家园携手,与专家并肩,不断研究,知难而进。
(五)社区支持结合点――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家园社区共育结合的实践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不再是封闭的形式。我们巧妙地利用社区的条件、环境,为孩子提供便利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如:为了充分让孩子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参与社会的活动。我们根据活动主题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周边特有的资源,带孩子到附近的社区、公园、医院、商场、邮局、小学等,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习与体验,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和行为。带孩子到敬老院联欢,为老人家表演节目,探访独居老人,邀请全区孤儿和贫困儿童到幼儿园参加“六一”系列活动,从小培养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周末开放幼儿园体育场地、舞蹈室和玩学乐园,邀请社区孩子参与活动,把优秀的教育资源辐射到社区;与社区互动开展环保节能、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活动,与社区联谊举办曲艺活动,传播本土文化,联合家长携手建立社区亲子图书馆,营造共育氛围,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
其实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结合点有很多,关键是幼儿园要花心思,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真诚务实的态度和工作的实绩感染家长。因为家长参与,家园才能形成合力,这样就一定能促使孩子向着身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误区、成因与出路[J].学前教育研究,2001,(1):48.
[2]郭媛媛.幼儿园家长教育实践研究-以南京市G幼儿园为个案[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张韵.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