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0 02:5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给予树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读懂课文,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
3、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
2、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
1、师引: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学习《给予树》。 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2、学生回答,并借机追问,在这件事中,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妈妈感情变化的句子。(担心——生气——激动)
抽学生读这些句子。
二、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圣诞节到了,妈妈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担心起来?
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后,自由回答。(妈妈担心钱不多,孩子们买不到又多幽好的东西)
2、妈妈为什么又生气了呢?
(1)师引:金吉娅送给一个陌生女孩的是昂贵的洋娃娃,送给自己的家人的却只是棒棒糖,难道金吉娅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细细读读课文,找到句子来体会体会。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吉娅的心里“像样的礼物”该是怎样的?
B、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注意用第一人称)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3)师引:是啊,金吉娅心里很担心、难过而沉默不语,哥哥姐姐们却个个兴高采烈,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4)师引:那金吉娅为什么还要把那么贵的礼物送给陌生的小女孩呢?
A、找出金吉娅说的理由,并用笔画出那句话。
B、我们在读这段话时,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娅前面说话的声音那样很低吗?为什么?(想得到妈妈的谅解、肯定、支持)
C、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试读)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D、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金吉娅的话吧!(师生合作读)
3、妈妈为什么激动了?
(1)齐读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解释“如愿以偿”(你读懂了“如愿以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课文中讲谁的什么愿望终于实现了?
是谁帮她实现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3)师引: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后,她绽开了甜蜜的微笑,这就是一个?(学生齐: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在妈妈的心里,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爱心和棒棒糖相比,哪个更让妈妈喜欢?
(5)师引:是啊,在妈妈的心里,女儿的善良和爱心是多么的珍贵啊!此时此刻,妈妈的内心是?(高兴、激动、自豪、兴奋等) 你能读出妈妈的心情吗?
指名、齐读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听了金吉娅轻轻的叙述,你了解到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引读最后一小节:
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作为孩子的母亲,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只有(激动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也为刚才误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语化作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更为有一个这样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他人的孩子而感到自豪,于是(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3、在一个温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娅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那是那个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来信,信上会怎么说?(想象说话,引导学生帮写感谢话)
4、师引:
同学们,“给予”是一种快乐,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给予”是冬是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你的心,也温暖了他的心……你觉得“给予”是什么?(要求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
五、全文总结:
我们把这棵树种在我们心里,给予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对这节课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
给予树
篇2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选取适当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阶段的教科书中,有一个章节的内容是《好汉查理》。在教师分析这篇课文时首先应当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习,并且提出一些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例如,课文当中的查理恶作剧的原因,为什么别人叫他“好汉查理”,课文中的杰西为什么只是相信查理的话等问题。在这些问题设计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先对学生做一个引导,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
二、明确教学目标
对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学设计开始就要给予关注。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确立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依据。
例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科书当中,有一章节的内容是《燕子》,对于这篇文章的分析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进行。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带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进而理解课文当中的词语概念;文章当中作者对于燕子的描写,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之下感受作者的情感。由这些教学方式能够看出,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需要从课文的整体内容出发,同时也要对文章进行整合。
三、教学设计注重层层推进
在教学设计当中,需要教师采用层层展开的方式,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需要依据学生现有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设计阶段当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制定教学策略。在进行课文分析的过程之中,可以将其分为精读以及略读等部分。对于精读的部分,要以学生的水平作为基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而略读则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当中的思想情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针对课程的不同特性进行相应的设计,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在不同年级时接受知识的能力状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树立学生创新的意识。就语文教学而言,所采用到的教学方式需要综合各方面考虑,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关注其中的教学方法,同样要去关注课文学习当中知识情感的领悟。它注重的是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化解难题的能力。因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应当充分去分析与文章内容有关的人物以及情感。同时,需要促进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经过学生的仔细分析之后,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在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之后,使得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中,能够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朝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篇3
一、紧张遗忘型
再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也需要教师教学设计环节完整、顺畅的表达出来,出现紧张和遗忘的教师在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的较多,特别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最容易紧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紧张导致对教学设计内容的遗忘,二是因为遗忘导致情绪上的紧张。这多是因教师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造成的,都会让考生措手不及。有的教师为了弥补失误,顾及到前面的内容却又在后面卡了壳;有的教师脖子上戴着哨子,却没有使用;有的教师一直重复某一个内容,却忘记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师一旦出现两次以上卡壳的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发挥。
针对紧张遗忘型的教师,要求熟练无生上课的主要环节和要领,结合教学设计对教学程序进行反复练习,对无生上课流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各个环节铭记于心,并要有意识地控制语速。教师在无生上课前要树立自信,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争取轻装上阵。
二、思维僵硬型
思维僵硬表现在无生上课时语言和表情呆板、教法平淡等,这都是无生上课时教师的“硬伤”。出现这种情况,多因对无生上课形式比较陌生,缺乏实践经验,或是对活动重视不够。作为教师招聘经常采用的形式,教师要积极对无生上课的基本方法进行了解,增强对无生上课的认识,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研究,精心准备,充分发挥专业上的优势,在无生上课时做到游刃有余。
三、技能欠佳型
无生上课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语言、规范的示范、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教法的运用会给教学增添很多光彩,遗憾的是,在无生上课中由于语言平淡、教学中示范不到位、教学设计重难点不突出、指导练习时没有新意或缺乏突破,都会使评委对教师的表现印象不佳。
教师专业技能不突出,首先是教学设计能力上的问题。在多次的面试工作中,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设计没有教学重难点,说明对教学设计的流程和环节存在问题,偶尔有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多在处理上不到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目标不明确,过于笼统。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动作方法和示范时,对动作方法不熟悉,讲解时讲不到动作的要点,仅仅靠个人对动作的理解进行讲授,缺乏专业性和精炼性;在教师示范时,有教师连基本的动作姿势都做不到位,明显存在教师对运动技能掌握不佳的现象。一位教师在使用哨子时,竟然鼓起腮帮子吹,哨音平淡,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根本没有使用过哨子;教师的语言表达过于平淡,啰啰嗦嗦的语言让评委不明白教师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教师生活中的口头禅应该在教学中避免。最后在评价上,仅仅限于“好”“棒”“加油”“努力”等宽泛的评价,在总体评价时,过于简单和随意,缺乏对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
教学技能部分作为无生上课考核的最重要环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出色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教师在无生上课中充分展示教学技能和教学驾驭的能力。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精炼性,加强语言的练习,有必要在无生上课时进行录音,发现自身在语言上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语言简洁有效;把握教学的几个重点环节(教学设计、重难点的处理、教学策略、讲解和示范等),并使之有效联系起来,让评委能轻松理解设计意图。
四、发挥出色型
这类教师一般没有明显的不足,相反,他们在无生上课时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富有独树一帜的教学特色。教师的语言一旦出现鲜明的个人特色,就会为提高教学增加个人魅力。在一次面试中,一位女教师在无生上课的过程中始终面带自然的微笑,显示出她坚定的自信和富有特色的亲和力,无论是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和音乐的设计搭配,还是她活泼可爱的肢体语言,都显示出她的过人之处。2.合理流程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不留下设计的痕迹,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重难点的处理,都能在教学过程找到落脚点,让评委非常清晰的发现他们的设计意图和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3.把无生上课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无生上课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相对理想化的教学活动,很多内容因为没有学生参与避免了教学组织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可以放手进行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过程更合理和完美。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教育理论和计算机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表现。2l世纪的教育将是全球化的开放式的教育,将是具备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为特征的教育,而作为开放式教育的主要载体──网络课程的开发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育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育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1]。网络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系统,同时作为各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关键部分,该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能否实现。因此要开发适合当代教育需要的网络课程,首先离不开合理的教学设计。
一、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概念及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它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者控制、内容交互性、交流与协作、动机兴趣、信息呈现、媒体选用、学习指导、练习与反馈、追踪、测评等方面内容[2]。教学设计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软件的特殊表征。
教学设计是教学目的的预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前导和定向功能,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网络课程的好坏。依据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指导和原则,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系统方法设计网络课程,优化教学环境,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目前,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迅速发展,高职教育在教育过程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这也就要求高职网络课程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教育模式,鼓励个人强项智能的充分发展。因此,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循以下原则:
1.教学内容模块化原则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学并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根本。现行教材大都是以系统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内容多而广,对高职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都非常“实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应根据“实用”为原则进行筛选,对教学内容进行能力分解,并进行模块化设计。
2.学习环境的情境化原则
学习情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者产生学习的需求,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学习环境情境化的设计,让每个学习者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情境切入点。
3.学习过程自主化原则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为此,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也就是说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
4.学习方式交互性原则
学习方式的交互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教学互动的过程。针对不同类型的交互,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运用不同的交互手段和交互管理规则。恰当的交互方式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5.学习系统开放性原则
网络课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教育对象、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则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的开放: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充分利用国内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流的的教学内容,传递最新的教学成果,在不断学习和学习者的反馈中修正课程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之处;利用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支持;通过与其他网络的链接实现资源共享等等。
6.教学评价多样化原则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网络课程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形式给予不同的评价反馈方式,及时的、多样的教学评价反馈有利于强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网络课程既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课程教学动态过程。对于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为导向,通过对网络媒体和网络课程特点的分析,从而对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数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来衡量,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方向。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就把高职与普通高校区分开来,又把高职与中职区别开来。反映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就要求我们从“知识目标”转变到“能力目标”上来,以学生是否有能力的获得或提高作为检验教学的标准。
具体说来,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在两个方面:宏观上,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大纲,进行总体教学目标的引导设计,且最终目标要明确,就是使学生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微观上,要进行具体的单元知识模块以及单项技能的教学目标设计。总之,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但要体现出人的主动性、目的性,运用技术技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应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勇气、意志等)的体现[3]。
2.教学内容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注意,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课程内容不再是传统的直线式组织教科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将知识交融、课程复合,提高学习内容的整合度,使学生按需选择知识模块进行学习,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结构。
为此,在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实际按职业能力进行知识体系分解,采用模块重组教学内容,让学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合理的学习模块,实现自己的目标满足,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这样设置的课程才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同时,网络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这些媒体表现形式不仅要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机结合,还要注意各种媒体使用的协调性。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网络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区别于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更多的关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学习者与学习同伴间的协作学习。因此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和学习全体,提供合适的学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及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是网络课程设计的核心。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互不相同,课程内容的认知层次也深浅不一,因此,网络课程需要多重教学策略的设计,如设计包括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教与学指导策略(主要针对教师和辅导者)等[4]。通过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增进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4.教学评价的设计
网络课程设计的质量,除了上述各方面内容的设计以外,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也是网络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给予积极有效的评价,可以鼓励或肯定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作进一步的学习设计、指导、建议等;同时,学生也需要获得教学反馈,有利于修正学习中的错误.
合理的教学评价应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整个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调整、修改和完善网络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评价、学习质量评价、参加协作学习评价、自我评价等[5]。而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整个网络课程开发完成后,或上网后,根据试验原型的评测结果和实际运行中的反馈信息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使之趋于完善,最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以学生为主体,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把握好了高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开发,对提高网络课程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使网络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佩芳.高职英语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分析[J].科教文汇,2007,(8)(中旬刊):122~123
[2]王会霞,代朝霞.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5,10:67~68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14~15
[4]王文惠.高校网络课程开发中的教学设计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6,4:66~69
篇5
一、中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观察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比较被动;其次,对于已经学完的知识记忆不深刻,认知程度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基础不牢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以主动学习取代被动学习。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开展CAD教学时,除了要向其传授基础理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创造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促使其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CAD作图具有简便、快速、高效、容易上手等特点,与学生之前所学的手工绘图有较大的差别,极大缩短了作图时间,而且对于学生而言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可以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等之间的区别,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学习对象的特点为依据,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实现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中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中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向学生传授CAD知识与技能,改善教学质量。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中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是CAD课程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设计离不开教材,但是却不能够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对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的教材而言,只是重点对CAD软件的操作指令、软件特点以及界面的更改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有关实践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设计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CAD教材中实训的内容涉及的比较的少,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够进行充足的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掌握的知识不牢固。除此之外,教材中实训的专业内容没有突出特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是进行CAD绘图的练习,接触的其他内容比较的少。因此,为了确保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材相一致,就必须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安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充当额外资料。
2.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课程的教学设计时,为了能够确保教学的有效合理,就必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适应课程的内容。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课程的教学中,需要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现代职教的理念结合在一起。CAD课程的教学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在进行CAD教学时,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代替传统教学中使用的黑板。教师需要通过实际的演示操作来进行教学,通过演示讲述CAD的一些特性。教师需要先将CAD软件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指令、原理和方法步骤讲述一遍,之后在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给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掌握到这些方法的使用技巧。除此之外,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课和学习实际操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练习才能够熟悉CAD软件的使用技巧,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绘图方法。
3.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在中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CAD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对资源进行利用。在CAD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教室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CAD的教学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只有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际的演示操作,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教师讲述的内容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多媒体教室是CAD教学资源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在多媒体教室中不仅需要具备很多台学生使用的机器,还要具有一台教师机,能够让教师为学生进行详细的演示充操作。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校园网建立一个服务器系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在CAD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只有自己通过计算机的练习才能够掌握CAD的知识,提高CAD绘图的水平。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才能够促进CAD课程的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9-0066-01
美术学科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融艺术、思想、知识于一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美学素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展开切入点研究,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顺利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课堂互动环节的个性设计,通过与学生对话、生动讲解、多元展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例如,在《参观和旅行》学习时,教师打开多媒体展示一组风景图片,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因为这些图片都是学生和家人外出旅游拍摄的,课前学生将图片传递给教师。教师在展示图片时,不时进行讲解,有些图片还让学生介绍。有的学生说:“这张照片是我们游览黄山时拍摄的,看黄山松多么的有个性,那翠绿的树冠像一把遮阳伞。”也有的学生这样介绍:“这幅画是站在泰山天街上拍摄的,正所课‘一览众山小’,画面虽然模糊,但那气势还在。”教师给予引导:“大家都有感而发,说得非常到位。观看这些图片,给我们带来的是美感,更是震撼。祖国大好河山无比壮美,如果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展示,该如何操作呢?这就涉及构图、色彩、材料、人物景物安排等问题了。”然后教师展示学生提供的游览照片,引发学生阵阵惊呼,这说明学生被画面所感染。于是教师让学生介绍画面,这是对照片美术因素的解读,有助于W生进一步学习。这里,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给出课堂引导,让学生顺利走进美术课堂,展开相关的专业学习。
二、引导欣赏,构建审美认知体系
美术课堂欣赏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利用经典作品感染学生,还要用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鉴赏,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展示平行班级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形成的鼓舞力量是很大的。此外,教师在美术作品欣赏方法时要给出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顺利启动审美思维,逐渐构建审美认知体系。
例如,教学《奇思妙想》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再让学生展开自主创作。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专门挑选了几幅个性十足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展示:“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好像是很平常的贺卡,但将贺卡拉伸一下,贺卡就成为立体的小房子形状了,这还有门,上面的贺词组成了对联。真是创意无限,这就是我们班同学的作品,是不是很精彩?”学生听后都给予点赞。教师又拿出一张画,让作者自己介绍其中的奥秘。学生说:“这幅画正面看,画面上是汹涌的大海,有海岛、帆船、浪花,如果将这幅画竖起来,上面有什么呢?这分明是一座大山,有山峰、森林。”学生大多发出惊叹,教师给予积极点评,使学生不仅有顿悟之感,而且受到一定的情感触动,其激发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操作实践,培养美学综合素质
美术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实地观察写生、手工制作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美术。在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如泥塑、剪纸、拼装等美术活动,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师不仅要给出技法指导,还要向学生渗透美学观念,以提升学生的美学综合素质。
篇7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含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备课已由过去的撰写教案悄然转变为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设计虽然都是教师对教学进行预设的规划和安排,但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案反映的是教师注重具体的教材教法研究,而教学设计则反映了教师关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我国学者刘树仁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个人经验,用系统的方法把各种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 对教学中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计划和安排,制订系统的施教方案的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等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针对小学生及小学教学的实际,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蓝图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连续过程,目标是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途径探索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科目,小学数学是其中的基础与核心,学好数学不仅可以增强整体的学习成绩,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思维力的纵深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两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概述。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意志力、创造力还是自我的约束力都不太成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处在6~13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正是各项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小学生极易对逻辑思维能力强、计算难度高、排列顺序复杂的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时,只有通过建立起基础的兴趣模型,让兴趣教学贯穿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始终,成为连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线,才能通过某个有效的刺激,刺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良好学习兴趣的具体途径
(1)调动课堂学习气氛
在新型化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再单纯地追求教师的硬性灌输,而更加注重学生切实参与课堂的实践及将课堂所学与自我知识完美融合,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增设多种多样的趣味数学课堂学习活动。
(2)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
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年幼的发展阶段,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程度往往也来源于外界的赞美和鼓励,适时地对每一名学生提出表扬与赞美,特别是在小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赞美与鼓励。通过及时的赞美,小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反应,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活泼、敏捷的性格特点是小学生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任职的小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2点:
1.定期接受培训,认真研究数学教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懂得怎样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课堂所学,举一反三那就更为不易,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定期接受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积累更多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另外,课本是数学学习的依据,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课本的基础概念、定理等进行适度的延伸,教师应熟练掌握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制订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好“两位数的四则运算”才能为日后“三位数的混合运算”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切记不能脱离教材,泛泛而谈。
2.重视学生基础,灵活运用多样学习方法
打好基础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课本基础知识,加强对课本课后习题的练习,让小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有的地区与学校过分强调让小学生学习奥数知识,奥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开拓智力的效果,但奥数知识相对较难,不可对学生授,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限,不能总结出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更要学会掌握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方法。
篇8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以学定教 有效性
以“学”定教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是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是适应能力和爱的基石,是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是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中,如何以“学”定“教”,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提高英语课堂设计的有效性。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
1心中有“书”,教学设计走进教材,超越教材。
优秀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英语教师应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教材所体现的课程目标和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减和加工处理,以尽量合理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使教学过程 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意义建构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案例1某青年教师的一节教师组内公开课:
T:Good morning,everyone,Let's have our lesson today.Now,please open your books. In this class we'll learn about…
T:Don't open your books.We'll talk about…
T:You don't need to open your books.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T:Today's homework is on the blackboard.
You don't need to do the exercises in your books.…
“用教材教”取代传统的“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之一。但是,教师决不能将它变成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更不能以“用教材教”为由而不去吃透教材,甚至脱离教材。案例1 中,青年教师整堂课忽略了本书,抛弃教材,这样一来,学生对教材本身的学习就被大大削弱。笔者认为:“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传统下的“教教科书”的观念,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用教材教”的新理念。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理解教材所阐明的道理以及所讲述的知识,将教材转化为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在实际驾驭课程和教学中,课堂不能仅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教师在具体教学情景下,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结合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处理,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超越教材的平台,让学生获得教材规定以外的教学效果。
2目中有“人”,教学设计走进学生,走出学生。
“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前期,一定要有走进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为明确教学的具体目标,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2:有位教师上有关Weather的一些单词的教学片段:
T:先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呈现四幅图片,分别表示这样的天气:晴、多云、刮风和下大雨。
T:将学生分为四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幅图片。要求每个同学根据图片内容说出一个句子,最后要求学生尽量用不同的词汇或方式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
Ss:有的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有的则分组讨论、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许多跟天气有关的句子。
T:适当集中学生写的句子并通过投影仪呈现部分句子:
①What a fine day! ②The sun is very bright!③t's a fine day today.④I think tomorrow will be fine.⑤The sun is shining brightly.⑥What a beautiful day!⑦It's good weather,isn't it?、⑧There is lot of sunshine today.⑨It is cloudy today!⑩How heavy the rain is !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天气现象的图片,放手让学生边看边根据图的内容进行了描述。无论是学生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分析等,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情况下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追求课堂教学设计,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走出学生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广阔的展示他们自主学习成果的舞台,这样学生才会有思维发散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在自主、积极参与学习,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凸显过程,教学设计走进预设,生成精彩性。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课堂教学不能没有预设。我们已习惯于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而取得教学的成功。但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约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会“生成”出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
如一位教师上牛津8B Unit 6,围绕“慈善步行Charity walk”展开系列教学活动。在上Reading时,教师提问:“If there is a charity walk next Saturday in our school,would you like to take part in it?”部分同学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这是预设内的结果),还有部分学生的回答了“No”教师追问 Why not? 时,他们各抒己见“ I have no time.”“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 I' m so tired that I went to have a rest.”etc.(这是预设外结果)此时,教师虽感到有点意外,俏作停顿说:“Yes, you're honest. It's the fact that you really have much work to do at weekends.”听到此,(教师没批评,反而理解他们)答了“No”同学似乎松了一口气,抬起了头更加认真听讲。接着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素材和思想内涵,将德育自然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再问:如果有一项慈善步行下周六在我们学校,你想参加吗?同学们齐声回答Yes。教师又追问:Why yes now? 其中有的说“As a student, work must come first. But helping others is also important.”也有的说“We hope someone will help us when we are in trouble. So we should take every chance to help others.”最后,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面对课堂的一点生成,若我们教师能以此为契机,及时捕捉和善于利用,那么,一个个超越预设、洋溢着芬芳的精彩会向我们袭来,那些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点点滴滴会呈现出诗一般的美丽。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以“学”设计内涵的认识不断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有效不仅成为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也成为一线教师探索的课题。经一线的英语教师实践探索,将呈现出新的正效能。
[参考文献]
[1]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08
篇9
【关键词】沃特•迪克;迪克―凯瑞模型;教育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1009―8097(2009)08―0005―04
一 沃特•迪克其人
沃特•迪克 (Walter Dick),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学院教学系统专业教授。他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工作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他长期致力于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教育设计领域杰出专家之一。
迪克专注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在教学设计领域内的贡献更为卓越。他与凯瑞提出了著名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即迪克―凯瑞(Dick & Carey)教学设计模型,受到包括加涅在内的很多教学研究者的认同。该模型对教学设计领域、乃至整个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都是重大的。
沃特•迪克教授著作颇丰,曾撰写和修订著作6部,其中与凯瑞 (Lou Carey)合著的《教学系统化设计》、与瑞泽(Robert A. Reiser)合著的《规划有效教学》等更是教学系统设计领域的经典著作。瑞泽等人在2004年对177老师,64个学校的教育技术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作调查,调查显示在使用最多的五本教材中,迪克与凯瑞等合编的《教学系统化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位列其中,被视为学习教学设计的最佳起点教
材。
二 沃特•迪克的学术思想与实践
1 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论观
教学设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阔的多学科综合研究领域,也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在教育技术整个领域的5个研究范畴中,教学设计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有最大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因此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1]。迪克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卓越贡献和成就使他成为现代教学设计领域的核心和领军人物。
迪克主张将教学看成一个系统,这种教学系统观对其系统化教学设计观思想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融合于实际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有效教学设计模式。
(1) 教学观
迪克认为,教学本身是一个由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成分构成的系统,良好的教学在于这些成分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为了引发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系统。运用系统观点来看待教学的好处是能够把握这一过程中各个成分的重要角色,各个成分之间必须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2]。教学是一个系统,而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对教学的规划和设计,由此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由一系列成分和步骤按一定的逻辑构成。
(2) 系统化教学设计观
20世纪60年代,教育技术领域尚盛行程序教学的思想。在系统化思想的引导下,迪克与卢•凯瑞一起提出了在教育技术届享有盛誉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即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用模型的方式来阐释自己的教学设计观(如图1)。
该模型是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而成的,是一种用于教学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化方法模型。系统化的方法强调任务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任务过程中的每一步作为下一步的条件,对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通过反馈进行检测,如果没有达到要求 ,就要对该过程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既定教学目标[3]。系统化强调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性,在其思想和模型中都得到体现。
迪克将教学设计模型分为10个模块(图1方框内),分别是:评价需求确定目的、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和环境、编写绩效目标、开发考核量表、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策略、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修改教学环节。其中每个模块都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清晰它们之间的输入和输出关系。该模型是一个注重效果的模型,他强调要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会什么技能,要收集学习者的数据来改进学习[5]。
迪克的教学设计系统观思想在此模型中得到体现。如同视教学为一个系统一样,整个教学设计活动也需要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能过于强调系统中的任何一个成分,而是要确定每一个成分对预想结果的产生所发挥的作用[6]。各个模块之间相互作用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3) 有效教学设计模式观
1989年,迪克与合作伙伴瑞泽一起提出有效教学的设计模式。该模式类似与先前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它不注重教学媒体和教学材料的设计,而强调任何一个教师无需依赖任何特殊设备或辅助工具和媒体,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应用;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一学期、一单元、甚至一节课的课程。其模式图如图2所示:
有效教学模式以一定的步骤与顺序协助教师作出有效的教学设计。该模式的设计起点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质和选择的检验方式来编写教学行为目标。有效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学媒介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均需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不断进行调整。
此模式的关键在于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均建立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此模式重视教学活动的评价,迪克他们认为有效教学的重点不是检验教师教了什么,而是检验在教师教学结束后,学生学习和收获了什么[8]。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来修正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可以随时进行调整,调整之后教学目标及其后的活动也会跟着调整[9]。
2 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应用和实践
(1) 系统化教学设计在教学和培训的应用和实践
迪克不但在理论上创建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而且还重视此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在教育、企业等领域内对此模型进行多次应用、检测和考察。比如,在其著作《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Sixth Edition)的课程管理网站上,设有专门的学校学习的研究案例。其中《学校学习案例研究:句式变化》是针对学校教育中的语言学习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他还将系统化教学设计应用于组织培训中,设计一系列的关于企业培训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案例,其中“团队领导力培训”是一个经典案例。此案例是以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中的各个模块在组织培训时的具体操作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并且他还对绩效需求、教学目标等模块从企业培训的角度做出培训设计。
根据实际应用和检测结果,迪克对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有效经验,比如如何运用有效方法来确定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如何选用教学策略等。迪克在《优秀教师是否采用系统化教学规划》一文中提到,调查发现,研究中的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采用系统化教学规划[10]。他认为是否采用系统化教学规划并不能用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或优秀的程度。虽然教师的优秀程度与使用系统化教学规划并无直接联系,但系统化教学设计可以为新手教师提供一个关于教学的经验性参考资料。
此外,在“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型”教授和应用近30年实践的基础上,迪克还对如何教授系统化教学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用产品的方法教授教学设计”。他认为,教师在教授系统化教学设计时,不能简单地将理论呈现给学生,即用“知识的方法”教授,而应该用“产品的方法”[11]。教学设计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教学,并且还要能开发教学材料[12]。因为学生只有通过实际开发教学材料才能够学到更多东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软件评估应用
迪克将其系统化思想应用到教学领域的各个环节,包括对教学软件的评估。下图(图3)即为教学软件的评估模型图:
这个模型从需评估软件的选择直到结论的最终生成,各个模块之间的紧密相关,充分体现迪克的系统化思想。同时,此模型也包含有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学软件只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工具,评估流程是按照系统化教学设计思路来安排的[14]。
为了验证教学软件的评估模型的正确性,迪克还让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开发部参与了此项研究,对模型进行具体的操作。在应用的基础上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从中发现了该模型的许多问题,以此作为完善模型的依据。此模型经常被教学软件研发人员作为软件开发的一个测评标准,它最为核心的并不是测评方法,而是软件测评的前期阶段及体现在模型里面的系统设计思想。
三 沃特•迪克学术思想评介
1 迪克教学设计理论观的源起解读
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是迪克教学设计理论观的体现和精华所在。该模型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程序教学思想尚在盛行。此模型不仅借鉴了斯金纳程序教学的一些思想,同时还吸收了斯金纳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不过迪克指出:“虽然研究此模式的最初目的来源于程序教学理论的发展,但是该模式只是在很有限的范围内参考了斯金纳的原理” [15]。此外,加涅的教育技术思想观对此模型的形成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此模型中教学策略的形成就来源于加涅著作《学习的条件》中的观点,而模型中的“系统”一词也是源自于20世纪60年代初加涅等人提出的“系统开发”、“系统教学”等术语或思想[16]。
站在斯金纳、加涅等前人的肩膀上,吸纳和借鉴已有的理论思想,迪克在教授“程序教学的技艺”课程的实践基础之上,与他的研究生助手卢•凯瑞一起采用系统化方法将自己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观用模型的方式呈现出来,初步形成了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式,即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思想和趋势。针对这些新发展,以及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和实践的反馈,迪克等人不断地对此模型做出调整和修订。从1978年第1版出版至今,30年的时间中《教学系统化设计》一书已出版至第7版,由此可以看出该模型内容发展更新的频度。但是,30年来迪克―凯瑞模型的基本框架没有改变。提及迪克的教学设计思想,总是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系统化”三个字,简单的三个字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厚而绵远的。迪克的教学设计观的核心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坚持系统观,将教学准备、实施、评价以及对教学的修改视为一个整体过程[17]。
2 迪克学术思想贡献解读
迪克一生致力于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的研究。也许与众多教育技术名家相比,他的研究领域相对狭小和有限,但正因如此,更彰显其“少而精、专而深”的研究风格的可贵之处。此外,在其学术研究生涯之中,迪克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同事或合作伙伴敬佩不已。瑞泽对迪克的评价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写作能手,也是一位很棒的导师,他的正直和职业道德操守是我的人生楷模。……有着非常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并且思路清晰……”[18]。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数十年,涌现出众多教学设计模型。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尽管属于早期的教学设计模型,却一直受到广泛好评,被奉为教学设计的经典模型。这一方面反映出该模型思想的先进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此模型之精深。从模型初提至今,迪克等人在此系统化教学模型的应用和实践过程中,对模型加以修订数次,对模型中的部分要素进行修正,以符合理论发展和教学需要,从而使模型保持着与时性,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
迪克的教学设计观以及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中所体现的系统化设计思想对实际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分析。分析包含两个方面:对教学的分析和对学习者的分析。在教学、培训等活动中,对学习者起点和状态的分析至关重要,是一种重要的需求评估。需求评估与教学和其他活动的良好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重视评价的作用,可以随时和持续地根据评价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修改,这一环节可以使后续的教学工作日臻完善。更重要的是,迪克认为,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的应用会使我们形成系统化的思维习惯,这对理解和看待任何事物都有莫大帮助。
3 迪克系统化教学设计观的局限性
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是迪克系统化教学设计官的具体体现。尽管该模型一直受到众多关注和认同,被视为教学设计经典模型。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进行学校教学设计时,并不觉得迪克―凯瑞教学设计模型是实用的。
这一点从迪克本人在1998年对中小学教师使用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调查中得到体现,他在文中也提出原因所在,比如教师并未意识到清晰的教学目标的好处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此模型作为一种开发工具,它不是专门为学校教师作日常教学设计使用,主要是为了用于帮助新手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因而在教师使用它来做教学设计时,会感觉到缺乏实用性[19]。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个模型感到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用,没有充分时间按照模型所提供的步骤一步步进行[20]。
这些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从侧面反映出:一个教学设计模型会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绝对不能照搬一个即使很完美的教学设计模型,也不可太过依赖一个模型。在教学应用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不同教学理念和模式,应该学会移植和创新。迪克认为“教学需要的灵活性、创造性存在于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的头脑之中,而非模型之中” [21]。教学设计者如同出厨师一样,起初是依赖于框架做出教学设计,但是熟练后可以将个人特色和风格融于其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教学,而不再照搬框架。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并且努力形成的是系统化的思维习惯!
四 结语
沃特•迪克教授长期致力于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为教学设计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迪克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思想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迪克―凯瑞模型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工具。这些对国内教学设计领域、乃至整个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此外,迪克长年专注于一个研究问题的“专而精”
篇10
关键词: 高效;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99-01
一、精当
教学设计要精当,这不仅仅是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把握课标、教材、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展示。如在设计《邮票齿孔的故事》的品读课文时,教师:“邮票齿孔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呢?让我们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了解,师相机出示“最早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2)最早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有什么不一样?书上怎么写的?(指导学生朗读本自然段的二、三两句话。让学生明白在1848年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小刀是裁邮票的必要工具。)(3)齐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直观的视觉对比以及有针对性的读书,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小刀是使用最早邮票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后面的感悟文本作铺垫。)2、学习2~4自然段:(1)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他又是怎样发明的呢?自由读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师相机板书:阿切尔)(2)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阿切尔的神情。书上哪一句话写出了此时的阿切尔看得很认真、很入迷的样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3)那个人指谁?那个人的什么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师:拿出笔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那个人举动的词或句子。(请学生说说自己画的地方)(4)再读读你画的句子,边读边试着做做那个人的举动。以文本的中心句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有个性地展现读书成果,在合作学习的状态下,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回归文本读出感情。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另一方面潜移默化的指导学生学习收集处理文本信息,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谓之精当。
二、精巧
教学设计要精巧,这要求教师在把握课标、教材、学生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将其三维目标的达成巧妙的溶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达到授人于无行之中。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在教师让学生从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4个小正方体中,任选一种创造分数,交流完利用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创造的分数后)师:刚才这几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把一张长方形纸片、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得到了一些分数,他们平均分的都是一些什么,这是我们以前已经学过的。哪个小组敢于挑战,利用“4个小正方体”来创造分数?生1:我们组把4个小正方体看作一个整体(用“圆圈”圈起来),平均分成2份(画线),其中一份是它的1/2。生2(着急):老师,我认为应该用2/4来表示,你看,那一份不是2个小正方体吗?(众生附和)。生3:不对,应该是1/2。(有相同的声音。教师略显迟疑后,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师:这一份是2个小正方体,到底是这个整体的1/2,还是2/4呢?你们想不想和组内的同学商量商量,把它弄明白啊?(沉静的课堂沸腾起来了,学生们比划着、争论着。通过讨论,学生已经把握了分数的本质,但老师并没有就此完事,而是又杀了一道回马枪。)师:怎样分,是1/2?怎样分,是2/4?有区别吗?(这样学生对分数有了深刻理解,又为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埋下了伏笔。)这位教师将“球”踢给学生,带领学生经历了一次思辩的过程,生成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对分数不同层次的理解。并把这些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设计可谓之精巧。
三、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