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一个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5:3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熟悉的一个人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最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篇1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三、五

潘淑凡

我有很多熟悉的人,其中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身高160厘米,体重55千克,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怎么样,标准身材吧?她戴着一副黑色的眼镜,眼镜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翘翘的鼻子,樱桃一样的嘴巴。她给人的感觉是很普通,很和蔼可亲,但有时也很严厉。

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妈妈让我写完后认真地检查,我写完后却忘得一干二净了,结果出现了许多错误。妈妈很生气,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然后让我重新再做一遍,之后又让我写下保证书绝对不能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妈妈不但没收了我一周的零花钱,而且命令我一周不能看电视。真是把我“整惨”了!

妈妈虽然很严厉,但是她也很爱我。有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天下起了雨,我和妈妈用一个雨衣,妈妈一会儿给我拽拽这儿,一会儿又给我拽拽那儿,还不停地问我:“你淋着了吗?”我说:“没有。”回家后我看见妈妈的衣服全湿了,我好感动!

篇2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我的弟弟叫韩佳涛,他的脸圆圆的,耳朵长长的,眼睛小小的,身体壮壮的。

弟弟最喜欢的一件事:洗碗。他每次洗的碗干干净净。为什么他洗的碗雪白雪白的呢?我就告诉你吧!他用了三次洗洁精,怪不得他洗的那么干净呢!

这就是我的弟弟,可爱的弟弟,勤劳的弟弟,爱干净的弟弟,爱劳动的弟弟。妈妈常表扬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终于长大了!”

篇3

姐姐与我共同生活了八年,在这八年里,我和姐姐笑过、哭过、闹过,但是这段日子,是快乐的,所以,我永远会记得。

在我的眼里,姐姐不怎么温柔很冷漠,但在同学眼里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有一次,姐姐拿了一把伞,中午的时候,天下雨了,当她看见一个同学被雨淋湿了,姐姐二话不说就把伞借给了那个同学。而自己却用口袋里的七元钱给自己买了一把伞。

瞧,这就是热心肠的姐姐!

篇4

一、题眼:恰当解读

写作构思的第一步便是审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命题人给出的记叙文的题目进行深入探索,仔细的推敲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这样才能领会题意,对题目进行恰当的解读,从而抓住写作的中心和重点,掌握题目的限定信息和要求,从而选取符合题意的新鲜材料,更好的完成写作任务。审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步骤一般包括:审文体形式、审写作内容、审写作重点、审文题限制。把握题目的题眼是第一位的。例如“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虽然作文题目有点长,但应抓住题目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最熟悉”,找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选材也就有了范围。“记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令我敬佩的一个人”、“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等这些命题作文,也都能用此方法找到它们的题眼,即“难忘”、“有意义”、“敬佩”、“拨动心弦”,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再例如“春天”、“清晨”、“路”等题目,在写作时就应该在理解题目上多下功夫,因为记叙文的题目就一个词,这个词既是题目,也是文章的题眼。同时还应分析题目的内涵,深层意义。象“春天”,它可以代表季节,可以写这个季节里的雨、风、花草等,也可以把人的心情比喻成象春天一样美好。

二、行文: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能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前后照应,其形式主要有如下四种:(1)文题照应。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巴金的《繁星》一文,文章开头一段:“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2)前后照应。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第一段中有三组对比,即济南和北京的对比、济南和伦敦的对比、济南和热带的对比,其中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从而得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结论。在这一组中“宝地”对应了前文第一组对比的“奇迹”,在后文中交代和阐明前面所写事物的结果与发展脉络,使全文环环相扣,结构紧密和逻辑清晰。(3)首尾照应。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待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济南的冬天》一文,文章以对比开篇,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结尾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笔,和标题“济南的冬天”相呼应,抒发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观察:注重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学习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包括全面细致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在观察之后师生交流,归纳和总结。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即使是很平凡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很好的题材,都能写出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这个在生活中太容易让人疏忽的“背影”却成了朱自清文中描写的焦点,从小小的背影中却映衬了大大的父爱。

四、仿写:熟能生巧

仿写作为一种作文的训练手法,能带着学生慢慢的走进“爱上写作”的文学殿堂,不管是作为范例的课文,还是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写法、技巧都值得研究和效仿,正如王维模仿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成了《桃源诗》,的“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辉”模仿借鉴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从仿写句子到仿写片断,再到仿写范文,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写作过程,把握写作思路,只要勤练笔,定能熟能生巧。

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11-01

学生们在写作文中普遍感到的两大难题:一是没材料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呢?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诗”兴大发,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感情,驰骋想象,憧憬未来呢?下面我就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1 拓宽视野,积累感性体验

1.1 记录家庭生活的丰富。家庭对小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家”,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家”对儿童来说就是爱的代名词。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清晰的板块,便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①个性(即家庭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②沟通(成员之间因交往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劳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

1.2 观察自物物象的奇妙。自然之景,四时之景,各有所胜,它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审美感受,陶冶着他们的审美情致。围绕自然生活情境去选择美的场景,组织充满美感享受的活动,带领同学们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引导学生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发现美的形象,描述美的表现,进入想象美的活动,抒发爱美的激情。

1.3 关注校园生活的多彩。小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他们对学校生活非常熟悉,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为了让学生更细致、有序地体验学校生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栏目记录校园生活:(1)学校美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校园的梧桐树》)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操场中央那棵年长的梧桐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梧桐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梧桐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 (2)人物素描(老师和同学的特点、个性)如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3)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1.4 撷取社会生活的点滴。社会是一个万花筒,习作素材很多,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大街、公园、菜场、公交车上、游乐场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一些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一位学生曾记录下这么一件会人深思的事:他生病在医院输液,左边是个孩子,右边是位老人。他发现孩子,有四个大人陪着,要什么有什么。而老人呢,一个人寂寞地坐着。他的儿子给他送饭来,只是寒暄几句,匆匆走了。这件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却让他捕捉到了。它反映了一个主题:敬老应落实在行动上,当学生用笔记录时,才惊叹于社会上有许多事值得记,值得写。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暑假开始,学生有了较充裕的时间,正是学生体验生活的最佳时期。我充分利用这个良机,布置学生在社区开展各种活动。

2 因势利导,表达真实体验

2.1 营造乐写氛围,体验自由作文乐趣。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像小鸟奋飞,爱怎么飞就怎么飞。但是自由作文不等于放任自由,必要的指导仍不可少。应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互相启发,进一步激励表达欲望,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2.2 捕捉偶发事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课堂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生生之间的差异,乃至课堂中的错误,都可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成为非常有价值“真实素材”,抓住这些及时的信息,有效利用,往往给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3.创设实践机会,提供施展才华平台。小学生的学习,最初是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过渡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我们有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写作素材,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以活动本身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他们提供施展习作才能的平台。

3 精心讲评,提高写作的自信心

作文讲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已完成的作文是一个小结,对下次至以后是一个指导,我是这样来讲评的。(1)对作文的交流和品味,(2)对作文得失的分析。(3)对文字的推敲。同时注意抓住重点,要重在鼓励,先让学生自己改,然后组织讨论,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找出不足。通过一堂课,比如:“第一次____” 让学生通过回忆,交流,想想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学穿衣服,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洗碗,第一次做饭,第一次买菜,第一次坐火车……,而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

篇6

世界无烟日感想600字作文

记忆中,熟悉的一张灰白照片渐渐染上了看不清的烟尘,上面最最熟悉的你的灿烂的笑容慢慢变得看不清,那些云烟雾绕遮住了似曾相识的容颜,侵蚀了你叫做健康的东西。

那张灰白的老照片上的年轻小伙笑的那样灿烂,看上去强壮而有活力,那个人就是爷爷。而小时候的我是在爷爷的家中度过,当时小小的我总是和爷爷腻在一起,总爱听爷爷谈古论今,说那些个曾经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日子。偶尔爷爷会种种花,喝喝酒,每每饭后还会抽上几口烟。一次不经意间翻到了这张照片,便缠着爷爷说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那时候的爷爷有着和其他老人一样的安详温暖的笑容,甚至和那张照片的笑容一样,脸上闪着健康红润的的光泽。爷爷从不像其他的老人那样总是有些病痛缠身,爷爷的身子一直很硬朗,中气很足,偶尔闪了神甚至还会被他的声音吓到。所以我从来没想到过,会有一天,爷爷也会病得如此严重。

就是在今年七月刚过,夏蝉还刚刚开始鸣叫,暑气开始驻足在小小的房间内。爷爷一直所有的咳嗽突然加重,高烧猝不及防的袭来。开始并不觉得什么,以为只是吃药就能够好起来。为了让爷爷休息,我被接回家里,开始了坐卧不安的日子。可是没几天,刚刚退下去的烧又一次抬头,几天后再见到爷爷的时候,爷爷已经清减了许多,连嘴唇都开始开裂。此时家里人都开始帮着找医生,而爷爷一向都是不爱上医院的,我就帮着劝。本以为也是马上就能回来,不想却住了院。几番折腾,却不见爷爷好转,医生所说的病理我都听不太懂,却只是听进了一句“肺部已经纤维化了,不会好了,只会越来越坏。”我知道这都是爷爷抽烟所引起的,直到这一刻,我才真正看到了抽烟的危害。

烟缈缈兮肺心寒,尼古丁一进兮不复还。灰白的照片上常年留下的烟雾是否还可以挥去,熟悉的笑靥是否还能重现?

我爱无烟童年世界无烟日作文600字

年华似水,青春绚烂;远离烟草,放飞梦想。——题记

我的童年是在烟熏火燎中度过的,有一丝新鲜空气的地方几乎在我的童年里没有。

在公共汽车上,没有一个中年人手里没有一根烟,他们在我的面前,像炫耀一样的喷云吐雾。汽油味夹杂着烟味扑面而来,我顿时没法呼吸,手本能地打开窗户,让空气进来,可是外面的人也在抽烟。我强忍着烟雾,走下车,手无力地扶着树干,两只脚像贯了铅似的。我闻着都怎么难受,那抽烟的人就不能站在我立场上想想。抽烟就怎么舒服吗?我迷惑了。

在家里,每当吃过晚饭,爸爸总是拿起一只烟抽起来,我多次抗议,可爸爸总是说:饭后一只烟赛过活神仙!我又迷惑了。

我去上学的路上,经常有人大步流星地跑过,嘴里叼着一只烟,我闻到烟味又咳嗽起来。我彻底迷惑了。

后来我在报刊上看见这样的一则报道:法国的一家俱乐部,举办了一次吸烟比赛,冠军一次性吸了60根烟,当场死亡,其他参赛选手皆是生命垂危。而且,有具体科学报道,三只烟可以杀死一只小白鼠,四十只烟可以杀死一头牛。烟不但对低等动物有害,而且对人也有巨大的危害,把三只烟的尼古丁注入静脉三分钟,可以杀死一个人。那么吸食香烟,就无异于慢性自杀。那么为什么还有怎么多的人吸食香烟呢?

世界无烟日

夜幕降临,小明坐在写字台前作业,一股刺鼻的烟味袭了进来,很快,烟将书房笼罩,呛得小明直咳嗽。

“不好,会不会是厨房着火了?”小明趴在门框上,探出头去,厨房安然无恙,原来是爸爸在抽烟。爸爸是个中年男子,小小的眼睛,牙齿焦黄。爸爸坐在沙发上,双手拿报纸,嘴上叼着一支烟,正在吞云吐雾。小明见了,气不打一处来。小明的爸爸是个大烟迷,他和妈妈已经苦口婆心地劝过好几次,爸爸口头上答应,现在又偷偷地抽了。爸爸无意中回头一看,刚好碰上了儿子那尖锐的目光,小明说:“爸爸别抽烟了。”“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回屋写作业去。”说完,爸爸又抽了起来。

篇7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好作文的关键是要对作文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表达的愿望。

1.观察诱趣

学生大都生活在家庭和学校里,家里、学校及其周围的人、事、景、物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学校的一草一木,同学的一颦一笑,老师的一举一动,爸爸骑车,妈妈梳头,爷爷抽烟,小鸡找食,小朋友做游戏,这些都可以当作学生观察的对象和内容。也许,这些司空见惯的事对有的学生来说毫不起眼,引不起兴趣。这时候,我就会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比如,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向田野,走向山林,走向社会。艳阳高照的春天,去欣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倾听小鸟的歌声泉水的琴声,领略油菜花那一望无际的美丽风光;夏天去小溪里捉鱼摸虾,嬉戏玩耍;秋天,去果园里品尝黄橙橙的桔子,收获丰收的喜悦;冬天,和漫天飞舞的雪花捉迷藏……在欣赏游玩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用心体验过,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2.情境激趣

在作文教学时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点燃写作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作文《一个星期天》的时候,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方法,上课伊始先放一段伴有鸟叫声、水流声的旋律,要求学生根据听觉感受进行想象,并将想象的内容写成片断。

优美的音乐触动了学生作文的兴奋点,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轻松愉快地把听后的想象化为一个个美丽的画面。我再趁热打铁,把刚才写的片断作为作文的开头,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星期天发生的事写下来。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想象,再现生活画面,从而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相关素材,使之用心灵去感受多姿多彩的写作情境,燃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3.题材引趣

新颖的作文题材,能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体会到儿童生活的情趣。《月球上的野炊》、《我和星星约会》、《相聚在台湾岛》这些新颖的题目,一下就能吸引小作者,唤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我们常见的命题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我敬佩的人》、《暑假的一天》……这类作文几乎是爷爷写了爸爸写,爸爸写了姐姐写……几代人都是按一定的套路用套话来写,毫无新意。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也提不起精神。像这种“老套”的题目怎样引导学生乐意写,并能写出新意呢?我采用的是寓作文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除了带学生外出游玩、观察外,我还和学生做游戏、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既能体验生活的乐趣,丰富生活的积累,又为作文提供了新趣的题材,使学生在习作中处于活动的兴奋状态,有话就说,有感而发,有情可表,既能写得真切,又能透出情趣。如作文《我敬佩的一个人》,写这篇作文前我先举行了一次《夸夸×××》的演讲活动,看看谁把自己要夸的人夸得最厉害,最有说服力。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人人都美美地夸了一通。通过富有情境的活动,化复杂为简单,化乏味为新奇,写起作文来思路畅达,内容充实。

二、放飞心灵

内容陈旧,缺乏新意,语言成人化,没有童真童趣,这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究其原因,除了采用众多的《作文大全》、《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一类的作文书作参照,形成了思维定势外,最重要的还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在作怪;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巧设文眼,命题立意,布局谋篇……林林总总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一一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作文时有路子可循,有模可仿,作文自然会落入欲套,没有新意。

篇8

[关键词]鲁迅;作文;中学生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个慈爱、幽默、富有同情心的普通人。作品中的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生活中的他却“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作为文学家,300多万字的创作和250万字的译文,再加上他辑录校勘的49种古籍,总共有1000万汉字的文化遗产。那么,我们从他的文学写作方面一定会有很好的借鉴。

一、作文是什么

我非常赞赏鲁迅先生在《三闲集・无声的中国》所说的:“作文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的利害……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这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使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

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表达作者的体验、感受、思想、情绪,并与他人分享。作文的第一步不是“写”,而是“想”,即认识。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这是一个相当长的积累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亲自体验,不断地学习思考。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作文应该“写什么”

《朝花夕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鲁迅作品之一,总共选取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文章所写内容都是鲁迅先生自己经历的、印象最深的、感触最真的事情,抒发的都是真情实感。

写什么?一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熟悉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二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感受最强烈的;三要写自己体会最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让自己动情的内容来写,最好选择亲身经历的事情和与自己交往深厚的人来写,切忌选取那些远离生活甚至自己一无所知的人和事来写。

三、作文应该“怎么写”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一文中提到: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还提到: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作文要怎么写呢?

首先,选材角度要“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在对“百草园”的描述中,他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将百草园的景色一层层叙述出来,每个角度都非常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笔下,描述出了石井栏的“光滑”,皂荚树的“高大”、黄蜂的“肥胖”、叫天子的“轻捷”以及会弹琴的蟋蟀、会唱歌的油蛉,还有那像人形的何首乌以及油酸有甜的覆盆子等。我们的作文,不应该像鲁迅一样吗?真情实感应该是从我们刻画的人物、叙述的事件、观赏的山水中汩汩流出的,而不是从人物口中直接喊出的。我们常说掩藏得越巧妙越好,表达得越含蓄越妙,所以作文中一定要找好传递感情的媒介。

篇9

首先教会学生感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莫过于农村生活,农村的孩子经常接触的是大自然,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炊烟袅袅、树木葱绿、田野广阔、果园飘香、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放风筝、割稻谷、插秧施肥、上山砍柴、喂猪放牛……这不都一一烙着农村的印记吗?河畔田间的花草,季节里的春夏秋冬,自然里的风花雪月,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这些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思考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而然就会为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借景言情,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以写景文章为例,学生要精选自然之景。虽然放眼望去,处处均有风景,但并不是所有的景物都能让我们有话可说,要力争让笔下之景有与众不同之处。在这类文章里,修辞尤为重要,如比喻会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拟人会将景物渲染得情感动人,巧妙地引入诗词典故、神话传说,更会给文章注入深厚底蕴。

其次要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借鉴写作经验。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同学们还必须建立材料库。材料库充实,下笔写文章才会如有源之水,否则,搜肠括肚,也难写出好文章。怎样才能使材料库充实起来呢?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这是很好的方法。

中学生的生活没有“丰富曲折”的经历,生活十分单调枯燥,很难碰上惊心动魄的事情,很难遇到觉得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很难产生独到的思想观点。那么大量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从中吸取营养,便成为了丰富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情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教育专家严凌君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是啊,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赏李白、杜甫,读屈原、陆游,走进“红楼”,探访“聊斋”,和鲁迅一同“呐喊”“彷徨”,与茅盾一起苦熬“子夜”……一是在阅读中触感。阅读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我们应该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感触。二是在阅读中借助语言。诗词典故或名言警句,就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在写作时适当使用,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

读书是吸收和积累,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有效。有些同学在读书的时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这样读书的效果不好。读书应该要聚精会神,多思考,多咀嚼,才能取得“望表知里”的效果。读,要有一种深入探究的精神,对文章的词句篇章、来龙去脉不弄懂不罢休;读,不能书是书,我是我,而应该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想象,让字面上的景、物、人活起来、动起来,深入理解语言情境的奥妙;读,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拨动自己的心弦,激起共鸣,把握文中感情的脉搏,使文章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深入理解作者炼字炼句、构思组材的用心。

最后要求学生勤练笔。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破”,在于学生读懂读透,才能从中受益。另外,同学们读书不能局限于课堂,更要注意得益于课外。如果说,课内的读是“点”,那么课外的广泛阅读才能构成一定的知识面。同学们要自觉地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经常阅读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章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等,跟同学们经常交流读书心得。这里要提出的一点是同学们要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许多方法,如摘抄重要的句子段落,圈点勾画美好的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列出它的结构、提纲等。写读书笔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促使自己读得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以后使用;可以进行练笔,提高叙述和说明的技巧等。写读书笔记其实就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同学们应该要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触动、感悟好好地记录下来,这里要切记的一点是同学们在获得写作素材和灵感的时候,应该马上记录下来,要不然就时过境迁了,再来写就没有当时的感受,甚至写不出来。

篇10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一、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兴趣

现在大多数学生一见到作文就害怕。因此,教师在作文课上应首先强调作文不难,打预防针调整学生的情绪,使之在思想上放松下来,作好精神准备。然后以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真正感受到作文并不难。

作文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命题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入手,注意符合学生心理,强调“有所为而发”,使学生有话可说。命学生感兴趣的、最熟悉的、想言而未曾言的事情为题,如《给老师的一封信》、《王伟,我想对你说》等。此外,非命题作文也是消除心理障碍的重要之举。因为学生可以从兴趣出发,写自己想写、爱写的东西,不受文体形式的限制,自由度较大。这种形式以课外练笔(小作文和日记)为主。

二、图画引路,开启表达的大门

每个孩子都喜欢画画,有的画虽然我们成人看不明白,认为没什么意思。但在小朋友的心中那就是他观察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低段写话教学中,我就尝试让孩子先画画,再说说,最后动笔写写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学了《秋游》一文后,我让学生按照由远而近的观察顺序写写我们眼中的秋天。具体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孩子拿笔画出秋天大自然的变化。如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成群的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往南方飞去。远处满山的枫叶红了,远看像一座喷发的火山。近处公园里的变化:开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大树的叶子变黄了,秋风一吹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农田里的变化更大了: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等等,孩子在图纸上尽情地画出它们眼中的秋天。然后引导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最后落实到书面表达,难度大大降低。

三、模仿所学课文,引导入门

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学生学写作就应该从模仿入手,给其一根有力支撑的拐棍,支持他不断向前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到不同结构的课文,我总是让学生先总结课文结构方式,然后套用此结构方式进行习作,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比如学了《黄果树瀑布》一课后,让学生按照方位顺序写《美丽的校园》。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让学生用几件不同的事例来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仿写,由于方法来自阅读,内容来自生活,学生敢写、会写,能比较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培养观察能力,积累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首要一环。教师要结合看图学文教给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为他们创造生动有趣的观察条件,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从周围的事物中挑选有意义的人、事、景来写。每次活动均布置一个明确的内容和目标,要让学生选准角度根据选材的需要去着眼。观察事、帮助学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变化和结果:观察环境,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选择不同的观察点,注意四周景色与陈设。最后将观察到的景物列成一个小标题筛选出一个个写作材料。

五、注重背诵和朗读,储备语言

小学生的文章写不具体、不生动,不仅仅是缺少写作素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他们掌握的词汇过于贫乏,表达能力弱。老舍先生曾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目的、有选择、有步骤地让他们背诵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此外,结合阅读教学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文章,让学生熟读多背。同时让他们摘录课外阅读中的好词佳句,值得赞赏的片断并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进行归纳合并。这样,学生的语言仓库里有了丰富的积累,写起作文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六、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往往是花的时间多,其效果却不理想。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必须使学生能自改其文!”语文教学发展到今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改其文,形成他们自身的能力,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学生作文草稿打好后,一般在一周后我要求先由本人对草稿中明显错误修改后,再按座位编四人一组,参加小组评改,其中写作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学生任组长。在课余对组长进行专项辅导,让其具有较高的批改能力。为保持学生的积极性,有时让学生传阅草稿,用符号批注,有时二人互批互改,组长签字后才能在作文本上誊写。老师在第二次批改时,着重在文字表达方面精批细改,引导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下工夫。实践证明:通过作文互批互改,我班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对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教师勇于身先士卒,常写下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