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直径范文
时间:2023-03-18 08:2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球直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月球的直经是地球的平均直径的18分之5,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月球现在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月球的引力影响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时间延长。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2月18日,随着全新G37双门跑车在中国的正式登陆。Infiniti英菲尼迪在进入中国之初制定的两年内引入5款车型的计划也将圆满完成。
作为世界豪华车阵营的重要一员。英菲尼迪于去年正式进驻中国,短时间内便取得了超出期望的市场成绩。工作重点因成绩而转变,2008年,英菲尼迪着力开拓中国市场。
1989年11月8日,经过数年的周密计划和研发,日产汽车公司的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在北美首次面世。与冒克萨斯、宝马、奔驰在北美市场分庭抗争。上市的车型包括高性能豪华轿车Q45和充满操控乐趣的豪华双门跑车M30。
作为后来者,英菲尼迪迅速成长为北美重要的豪华车品牌。
横空出世
铸就一个全球知名品牌本来就并非易事,于群雄据中横空出世的英菲尼迪所要挑战的,又是高手栋立的汽车顶级市场,其难度更是超乎局外人的想象。
在中级乘用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成功之后,日产汽车公司开始着眼于寻找新的突破点,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他们将战略目光投向了豪华车领域。
时机很快到来。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石油危机,使日本车物美价廉和省油节能的优势在美国市场上迅速凸显,危机过后。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浮现出一代年轻而富有的中产阶层,在对于车辆的选择上,不仅要求外观豪华,还希望性能卓越,而传统的单纯偏重豪华的大型轿车已经被他们所摒弃。
这是个绝佳的机会,1985年11月,日产汽车成立“地平线工作组”,来研究北美豪华汽车市场,并在1987年7月选择了“英菲尼迪”作为新部门的名称。尽管日产汽车公司对北美市场的规律和趋势了如指掌,而且自己的产品一直倍受用户信赖,但要在全球最重要的北美汽车市场上重新塑造一个豪华车品牌,仍然是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它所要面对并且需要征服的是这样一群客户:他们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人物;他们见多识广日深谙享受之道;他们眼光挑剔而且毫不妥协;他们甚至有些固执地要求十全十美。另一方面,英菲尼迪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也极具挑战:美国本土的豪华品牌正在谋求复兴:而传统意义上的老牌豪华轿车拥有深厚的背景和雄厚实力,并且占据先发性优势以逸待劳;作为伙伴兼对手的丰田和本田。又早一步开始缔造自己的豪华品牌。
豪华轿车的市场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拥挤并充满了硝烟的味道。即便如此。几年之内,凭借独特前卫的设计、出色的产品性能和贴心的客户服务。英菲尼迪便迅速成为北美豪华车市场最重要的品牌之一,拥有双门跑车、轿车、越野车和SUV等全系列车型。
无可争议的实力
市场是检验一个品牌成功与否的最佳场所。对于英菲尼迪如今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完全不需再用任何语言去锦上添花。事实说明一切:1994年11月,英菲尼迪庆祝五周岁生日时。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到1999年底,英菲尼迪累计销量超过50万辆:2005年1月,英菲尼迪在美国的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
在北美市场取得成功的同时,日产汽车公司在2005年出台了为期三年的“日产增值计划”,把英菲尼迪在全球的推广作为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并将中东、韩国、俄罗斯、中国及乌克兰定为全球扩张的重点目标市场。
篇3
危机曾经让G20团结一致;现在,危机后不均衡的复苏态势却让各国各自为战。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固然是救急的无奈之举,却将通胀推向了全世界。换言之,美国治理通缩,却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引发加息和加息预期,加息对复苏中的新兴经济体却是不可承受之重,因为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动力更多的来自财政政策,当财政政策的效应释放殆尽,彼时利率处于高位,货币不断升值,新兴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可能嘎然而止。一旦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失速下滑,则意味着危机后的复苏态势中断,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现实风险。
量化宽松能否
收到预期效果?
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基于下述3种。一是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复苏无力的担忧。二是美联储深知美国政府已背负巨额赤字,财政刺激今后数年间将边缘化。三是美国的利率、资本充足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已竭尽所能。
那么,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能否收到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效果昵? 笔者认为,美联储此举不能有效刺激实体经济。历史告诉我们,你可以廉价充分供应货币,却不能强迫人们借贷。你可以诱发投机,却未必能创造健康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有个常见的比喻是:就像推一根绳子,无从着力。
美国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货币供应量不够,当前美国更需要的是新财政刺激方案和维护强势美元,而非让流动性进一步泛滥。新增的流动性不会迅速进入实体经济变为资产,而是流入金融机构和海外,催生新的资产泡沫,且有可能为未来美国和全球的通货膨胀飙升甚至失控埋下伏笔。
全球经济必然
“二次探底”的逻辑演绎
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引发全球通胀抬头,新兴经济体将通过加息来抵御本币贬值和输入型通胀,这样就会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经济发展减速甚至中断,从而导致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危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不可避免。 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走软,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黄金、原油等价格会大幅度上涨,财富向发达国家分配。
如最近在美国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货币升值、黄金、股市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些投机资金可以从资产价格波动中渔利,发达国家的主要对冲基金资金实力雄厚,有丰富的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经验,能够乘势投机,操纵市场,获取丰厚利润,进一步放大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投机资金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中赚取利润,导致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
同时发达国家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市场通胀预期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进口这些商品国家的物价上涨压力,输入性通胀风险增加。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物价水平上涨,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同时稀释美国的对外债务,导致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
篇4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与环境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应用于生态环境与农业地质研究方面的文献近10年来呈明显上升之势[1-9]。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以基础性、公益性为特色,以服务于国土利用规划与管理、农业、矿产资源、基础地学等多领域为宗旨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已先后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大范围实施。山东省东部地区是山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质与地球化学环境变化对当地影响较大,导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且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2006年以来开展了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本文以调查取得的土壤、浅层地下水等数据为基础,较系统地阐述了研究区土壤、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评价成果,并总结了本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这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对本区资源、环境评价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调查区概况
调查区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区,涉及陆地面积近5.4×104km2(见图1),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临沂等6个地级市的46个县。本区地势为东部、南部地势高,中部地势低,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为主,另有少部分中山和微倾斜低平原。低山丘陵标高200~400m,山前倾斜平原标高50~200m,全区最高峰崂山标高1133m。研究区水系发育,河网纵横,水库星罗棋布,交通便利。本区地处华北板块和秦岭—大别山板块结合带,山地丘陵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5%,广泛发育有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和中新生代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风化残积物多形成棕壤性土、酸性石质土和酸性粗骨土,局部地段发育有元古代、中生代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和碎屑岩。第四系覆盖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5%,其最大覆盖厚度达150m。第四系成因类型多种多样,更新统以风成为主、残坡-坡洪积次之,全新统则以冲积为主,风成、海相沉积次之,土壤主要为潮土、褐土和滨海盐土[10]。
2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
2.1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集
表层土壤样品采用网格布样法采集,采样密度为1件/km2,在采样点周围50m范围内等量采集3~5点土壤组成一件样品。采样时除去表面杂物,垂直采集地表至20cm深的土壤,保证上下均匀采集,并弃去动植物残留体、砾石、肥料团块等,装入干净布袋,样品原始质量大于1000g;同时采集深层土壤样品,采样密度为1点/4km2,采样深度1.5~2.0m。土壤样品风干、敲碎、过833μm(20目)尼龙筛,并将4个相邻网格(表层样4km2,深层样16km2)的样品组合为1个样进行测试。表层土壤有效态样品采用网格布样法,采样密度为1件/16km2,采样方法同表层土壤样品。浅层地下水样按16km2的密度布设采样点,选择井径大、水位高的民井采集水样。取样时间为旱季(2008年10~12月),采样前先抽水一段时间去除井中滞留水,采样时尽量不扰动水体,采用瞬时采样法,把装样瓶沉入水下30cm处取样。在野外由采样人员按规程加保护剂后及时送实验室分析。
2.2土壤和地下水样品测试元素与指标
表层土壤、深层土壤样品测试Al2O3、CaO、K2O、MgO、Fe2O3、Na2O、Ag、As、Au、B、Ba、Be、Bi、Br、Cd、Ce、Cl、Co、Cr、Cu、F、Ga、Ge、Hg、I、La、Li、Mn、Mo、N、Nb、Ni、P、Pb、Rb、S、Sb、Sc、Se、SiO2、Sn、Sr、Th、Ti、Tl、U、V、W、Y、Zn、Zr、C、有机碳(OrgC)和pH值,共54项指标。样品由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ICP-M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一整套大型精密仪器进行测试。表层土壤元素有效态样品由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采用ICP-AES、AFS和碱解扩散等方法测定N、P、K、Mo、B、Mn、Cu、Zn、Fe、S、Se等元素有效量以及pH值。浅层地下水样品由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采用ICP-MS、ICP-AES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Fe、Mn、Cu、Zn、Mo、Cd、Hg、As、Pb、Se、Ni、Be、Ba、Co、Sr、Th、U、N、P、K、Cr(Ⅵ)及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NO-2、高锰酸钾指数(COD)、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pH值,共30项指标。采用了标准样、密码样、监控样等多种监控手段,保证了分析质量的可靠性,测试质量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组的验收。
2.3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
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GeoMdis地球化学信息系统和R-2.6.1程序进行参数计算。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求取首先对数据频率分布形态进行正态检验。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的,分别用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代表基准值;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则按(算术平均值±3倍标准离差)反复剔除,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代表基准值;剔除后仍不满足正态分布的,则以众值代表基准值。背景值的求取方法与基准值相同。浅层地下水背景值是原始数据反复剔除2倍标准离差后确定的。利用中国地质大学研制的MapGis软件制作地球化学图以及综合评价图和解释图件。
3结果与讨论
3.1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参数见表1。与全国土壤A层(51种元素或指标)丰度相比,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背景值偏高的元素有:氧化物SiO2、Al2O3、K2O、Na2O,卤族元素Br、Cl,重金属元素Cd、Pb、Ba,其他元素N、S、Be、Zr、P、Sr。其中有害元素Cd为全国土壤丰度的1.2倍,Pb为1.1倍,与全国丰度差异不明显;Ba为1.65倍,明显偏高。土壤背景值偏低的元素有:碱金属、碱土金属CaO、MgO、Li、Rb等,放射性元素U、Th,铁族元素Cr、Fe、Mn、Ni、Co、V、Ti,B、As、Cu、Sb、Ni、Hg、Se等元素。其中Ca为全国丰度的45.3%,Mg为全国丰度的62.2%,Mo为全国丰度的71.3%,B为全国丰度的73.5%。所缺乏的元素中,除Ag、Nb、Sc、Hg、Sb、As外,大部分为动植物营养元素或有益元素,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与全国土壤C层(仅13种元素)丰度相比,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仅Mn元素略偏高外,重金属元素Hg、As、Cd、Ni、Pb、Cr和有益元素Zn、Cu、Se、Co等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一方面表明调查区绝大部分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较好,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微量营养元素不足,特别是Se仅为全国的41%,Zn含量仅为全国的74%,这些营养元素在土壤中原始储备量不足,是调查区表层土壤(种植土壤环境)出现缺素的根本原因。前人研究认为,土壤化学成分直接与基岩、母质类型相关,母岩风化形成的土壤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总体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一致[11]。调查区发育中酸性、酸入岩,酸性花岗岩大量出露,这类岩石本身缺乏MgO、CaO、Fe2O3、Co、Cr、V、Ti、Ni、Mn等,而富含K2O、Al2O3、SiO2、Na2O和Ba、Sr、S、P、Cd、Zr、Pb等元素,加上矿化作用的影响,致使这些元素的背景值较高。此外,土壤以粗骨土、石质土为主,显酸性,淋溶作用强烈,致使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流失。#p#分页标题#e#
3.2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基准值对比特征
表层、深层土壤是在同一成土母质基础上发育而成,土壤地球化学含量特征理应一致,但表层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受自然风化淋漓作用和人为扰动如后期工业“三废”、增施肥料、污灌和农药等因素影响,使其含量特征产生明显差异。因此,表层土壤中的元素含量,除受母岩风化成土作用的控制外,还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对比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平均值(表1)可以看出,表层土壤中SiO2、Mo、Na2O、Sr、B、Zn、Sn、Br、Bi、Pb、Cu、Zr、Ag、Cl、Se、Cd、S、P、C、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平均含量高于深层土壤,其中表层土壤中Se、Cd、S、P、C、Hg、N、OrgC平均含量比其深层土壤高出0.3~1.7倍,OrgC富集最为显著,反映了成土过程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成分的改造是极其显著的;表层土壤中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或指标平均含量明显增高与人类的工农业生产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发现表层土壤中Co、pH、Sb、Ni、Li、Mn等元素或指标的平均值略低于深层土壤,其中pH值偏低反映了在成土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土壤酸性增强的趋势,其余各元素在表层土壤与深层土壤的平均含量基本一致。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采用尼梅罗指数法对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表2),结果表明质量好和较好的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9.87%,其中Ⅱ类土壤占19.23%,主要分布在烟台—招远、牟平—乳山矿集区和沂沭断裂带北段以及城镇周边,主要与金矿作用和人类活动污染有关;质量差的Ⅲ类和劣Ⅲ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0.13%,主要呈“点源状”或小面积片状分布在栖霞市东部、烟台市高疃镇、乳山市下初镇、莱西市马连庄镇和临朐县龙岗镇,主要污染元素为Cd、Cr、Ni、Hg。
3.3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
从调查区浅层地下水元素含量统计结果(表3)可以看出,原始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一般相差数百倍至数千倍,有些指标如可溶性固体总量、总硬度、Cl-、U、Zn、Mn、Fe、Pb、Mo甚至相差上万倍;大多数指标在剔除离群值前后均值差异较大,如NO-2、Cl-、Mo、Fe、Mn剔除前平均值是剔除后平均值的5倍以上,这说明剔除样本大多数为高值数据,这部分可认为是在局部地质高背景或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产生的异常数据,同时说明部分元素或指标含量变化较大,局部地下水水质较差。本区浅层地下水中大部分元素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可直接饮用水)标准,浅层地下水元素或指标超标情况见表4。由表4可见,NO2-、总硬度超标最严重,其次为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钾指数、Cl-、F-、Mn、Fe,少量点位的Cd、Cu、Co、Cr(Ⅵ)、Mo、Ba、Zn、Ni、Pb、pH、Be超标。根据浅层地下水超标的空间分布情况,Fe、Mn、Cl-、总硬度的大规模异常以自然成因为主,滨海地区含量增高,以致超过水质标准。而其他指标超标则可能是人为污染造成的,呈点源状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及工矿企业周边地区。地下水指标超标可能对当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应引起重视。
4调查区主要生态地球化学问题
4.1山地丘陵区土壤pH值低
土壤pH值反映其酸碱度,本区表层土壤的pH值在3.81~9.56,中值6.44,51.52%的样品呈酸性(pH值<6.5,见表5),酸性土壤主要位于山地丘陵区,而pH值大于7.5的碱性土壤区主要位于海积平原和现代滩涂。深层土壤的pH值在4.61~9.66,中值7.44。表层与深层土壤是在相同条件下(成土母质、气候、地貌等)发育而成的,与深层土壤pH值相比,表层土壤酸性、弱酸性所占比例增大(表5),而碱性土壤特别是强碱性土壤所占比例大幅度减小,统计表明从自然环境下的深层土壤到人为环境下的表层土壤酸性面积增加了42.12%,说明在成土作用和人为耕种影响下,如在不合理施肥、灌溉以及城镇化、工业区污染等人为扰动因素的影响下,表层酸性土壤比例增加,并在碱性废水排污等影响下向强酸化、强碱化两极化发展。这种变化对土壤生态环境具有不利影响,尤其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表层土壤酸化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土壤pH值降低可能引起土壤有效养分的淋失和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活性增强[7,13]。从表6可见,速效K、有效S、有效B、有效Zn等元素有效态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置信度α=0.05,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0.183),有效Se、有效Mn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
4.2沿海土地贫瘠
沿海地带发育由海相沉积物形成的滨海盐土和滨海潮滩盐土,含沙量高于区内的潮土、棕壤、褐土,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滨海风沙带。滨海花岗岩台地灌溉水资源缺乏,多为旱地,农业耕作活动易使粗骨土、石质土中黏粒流失(或风蚀),造成表土沙化。由自然作用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土壤沙化是导致沿海土地贫瘠的主要原因。有机质、N、P、K是土壤的主要养分指标,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调查结果(表7)表明,沿海地带有机质、N、P、K含量均低于全区平均值,其中有机质、N明显偏低;有机质、N、K低于全省平均值。按农业部土壤元素全量分级标准,沿海地区全钾达到适度级水平,仅局部略缺乏,有机质、全磷为缺乏级,而全氮为严重缺乏级,养分总体供应水平低,土壤肥力水平较差。沿海地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的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4.3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土壤重金属元素可以经过水体、土壤、食物链影响动植物和人体健康,是一种潜在的“化学定时炸弹”[14]。本文采用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15-16]。计算得到表层与深层土壤元素间相关系数一般大于0.5,表明表层与深层土壤的原始物质组成基本一致,深层土壤元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表层土壤的原始物质(未受污染)元素含量[17-19]。因此,以16km2内的4个表层土壤样品元素含量平均值代表该单元的表层土壤元素含量并对应深层土壤。为消除成壤作用本身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作用的影响,求取表层土壤与该单元深层土壤元素含量比值Pi:Pi=C表/C表ScC深/C深Sc将比值Pi作为单项污染指数,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确定其综合污染指数P:P=(Pi2ave+Pi2max)/2槡]将指数P划分为:P≤2.0为清洁,2.0<P≤3.0时为轻度污染,3.0<P≤4.0为中度污染,P>4为严重污染。采用上述污染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见图2,可发现调查区表层土壤中存在两个明显的局部重金属污染带。第一个污染带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范围大,由Hg、Cd、Pb等组成,达到重污染程度,该污染带内金矿点密集,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分布分配特征差异明显,其污染因素可能主要与成矿作用产生的伴生重金属元素或金矿山开采引起的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有关。第二个元素污染带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以Hg、Cd、Zn、Se、S等元素为主,多为中度污染,局部已达重度污染,其元素的富集面积和强度明显弱于第一个污染带,该元素污染带在几处城镇区如诸城市、潍坊市、平度市、莱西市、乳山市、蓬莱市、青岛市北部等形成了清晰的Hg、Cd、Se、S等元素的浓集中心,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等是造成表层土壤环境中此类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以上分析了由人为成因导致土壤污染的分布形式与特点。自然地质作用也是导致本区土壤富集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自然作用与人为污染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区别。自然成因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非点源状、多元素组合、低强度、深层与表层同时富集等共性[20-22],如临朐东部Cu、Cr、Ni、Co等重金属相对富集范围(或异常区)与当地一套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的分布范围高度一致,是由地质背景所形成,非人为污染。对上述土壤重金属元素局部严重污染土壤中所种植的农作物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因土壤重金属污染而出现了部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样品的Cr、Cd、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其中个别农作物样品的Cd、Zn超标相当明显(表8),另外还发现上述农产品产地土壤中As、Cu都没有超标,相应所采集的6件样品也均无As、Cu超标现象。这说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可能是导致其所生长植物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本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已对农产品的安全产生影响。5结语#p#分页标题#e#
(1)山东省东部地区5.4万km2的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表明,受母岩或母质的影响,土壤中Si、Al、K、Na、Br、Cl、Cd、Pb、Ba、S、Be、Zr、P等元素含量较高,而Ca、Mg、Fe、Mn、Ni、Co、B、Cu、Ni、Se等动植物营养元素或有益元素含量较低。对比本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发现,Zn、Pb、Cu、Se、Cd、S、P、Hg、N、OrgC等元素的背景值比基准值高出0.3~1.7倍,反映了本区成土作用和人类活动对上述元素在表层与深层土壤中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
篇5
可能是封号,重新加速一下、换个加速节点或是区服即可。
绝地求生,是Bluehole与《H1Z1》、《武装突袭3》“大逃杀”模式制作人Playerunknown合作的一款开放世界策略射击游戏,采用虚幻4引擎制作。这款游戏是一款大逃杀类型的游戏,每一局游戏将有100名玩家参与,他们将被投放在绝地岛上,在游戏的开始时所有人都一无所有。玩家需要在岛上收集各种资源,对抗其他玩家,让自己生存到最后。 2017年11月22日,腾讯游戏宣布获得《绝地求生大逃杀》在中国的独家运营权。2018年1月18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一、品种选择
目前市场上适合北京地区秋季栽培的专用娃娃菜品种很少,可以选用春月黄、金玉、吉川迷你黄、金秀、京春娃2号等春季娃娃菜品种。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早熟、黄心、商品性好,但对病毒病的抗性较差。在北京秋季栽培时,一定要晚播,避开前期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根据笔者近3年的试验结果,在8月22―26日播种较为适宜。如果早播,则会引起病毒病高发,造成损失;如果晚播,则生育期不够,容易包心不足而影响产量和商品性。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推出了北京地区秋季专用的娃娃菜品种――“京秋娃娃菜”。该品种抗热、高抗病毒病,因此可在7月下旬至8月20日将近1个月的时间内排开播种,避免集中上市的压力。京秋娃娃菜播种后55 d即可收获,包球速度快,株型较小,适于密植,而且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软腐病。该品种也适合作为1~1.5 kg的小型菜上市,商品率高。
二、地块选择,施足底肥
应选择肥沃、向阳、排灌良好,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块。若作为瓜类、茄果类、葱蒜类的后茬最为理想。
要求精耕细作,整地要平整细碎,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和均匀灌水,保证全苗。由于娃娃菜是高密度栽培,尽管棵型小,但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生物产量并不少于普通大白菜,因此要重视施足底肥。一般每667 m2需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 000kg左右,并加入15~20kg过磷酸钙和15kg钾肥。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如上所述,秋季若选用春娃娃菜品种栽培,一定要严格控制播种期在8月22―26日,密度以每667 m2栽培10 000~12 000株为宜,行株距23 cm×23 cm。若选用秋季专用品种“京秋娃娃菜”,可在7月下旬―8月20日排开播种,密度以每667 m2栽培8 000~10 000株为宜,行距25~28 cm,株距25cm。采用小高垄栽培,每667 m2用种量100~150 g。
四、―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锄草
2片叶和4~5片叶时应及时间苗2次,此时如发现缺苗应采用大土坨补栽,5~6片叶时定苗。间苗后及时中耕锄草2~3次,第1次浅锄,第2次娃娃菜周围浅锄,沟底可深锄5~6 cm。由于娃娃菜生育期短,栽植密度又大,间苗和定苗一定要及时,如果不能及时定苗则会推迟生育期。
五、肥水管理
不宜大肥大水,为了防止植株徒长,避免因密度大导致空气湿度过大而滋生病害。追肥分2次进行,定苗后每667 m2可追施尿素10 kg,撒施或开沟穴施。进入结球期后,每667 m2再随水追施尿素10 kg。
六、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证娃娃菜优质、丰产,必须首先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高效低毒的化学防治。娃娃菜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和黄条跳甲等,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和黑腐病等。
篇7
“在位于南美大陆南端阿根廷境内‘冰河公园’里,每隔三四年都可以看到一次阿根廷冰湖最壮观的‘冰坝崩塌’景象,然而,这一景观自1988年1月17日最后一次出现后就再也没有形成过。据科学家考察,由于地球温暖化的缘故,冰河最前端的高度比20世纪80年代大幅度降低,因此不能再形成冰坝。
”
“1991年,奥地利和意大利国境附近的冰川,发现了一具约5000年前的男尸,服装和携带品几乎都完好无缺,这次发现显然是由于冰川快速萎缩的缘故。”
“南极大陆冰山出现龟裂,1998年3月23日卫星拍照的冰山与十几天前相比,约有200平方公里的冰山消失了。”
“地球温暖化给北极地带的植物带来极大的影响。一些北极圈内特有的植物开花期提前,致使按期而来的蜜蜂因错过开花期而不能传授花粉。这些植物由于无法传宗接代而数量锐减。”
近年来,有关地球温暖化的报道此起彼伏,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趋势开始受到全世界各国的重视。地球温暖化是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温室效应是通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氯氟烃(CFC)等“温室效应”的机理发生的。地球的温度是由来自太阳的热辐射和地球自身向宇宙放出的热放射之间的平衡决定的。太阳射向地球的热辐射被地表吸收,加热了的地表又向外散发热量。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只有很少的热辐射能散失到宇宙中去,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通过温室效应将平均温度保持在15℃左右,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上将是冰天雪地,平均气温为-18℃。
然而,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大大增加,导致近100年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30%,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这就是迫在眉睫的地球温暖化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溶化,海平面升高,侵蚀沿海陆地,引起海水沿河道倒灌。据推算,如果海平面上升1米,位于尼罗河口的埃及就会有约50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一些珊瑚岛国也会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处于全岛覆没的危险之中。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植物、农作物的生长,种子植物会由于高度与纬度气候变化过快,移动速度跟不上而不能发育成长,其结果会使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农业生产国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全球气候变暖也会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由于降雨量的改变而给一些地区带来灾难,干旱地区将更加干旱,多雨地区将洪水泛滥。据卫星观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全球雪盖范围在春季和秋季分别比70年代减少了13%和9%;在过去的100年内,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5厘米,并且还在不断上升。异常天气给很多国家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和能源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旱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严重。
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召开了“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环境开发会议制定了“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后的又一个行动。为限制世界各国碳氧化物的排放量,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各国在2008-2012年间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2%,发达国家中的“三巨头”——欧盟、美国、日本应带头削减导致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同时,议定书也规定了发达国家要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工程。
篇8
[BFQ]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学理念,强调“开展观测、实验等实践活动”,要求按照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和理解,注重有效教学、有效学习。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8项智能,各种智能各具特点且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同时,这些智能具体到每个个体身上则有不同表现。如某一项或几项智能表现相对突出,而其他几项稍差,正是这些不同,使得每个人的学习类型和智能类型各具独特性。带给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量身定制的有效信息和参加活动的机会,从而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为了让学生轻松准确地理解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除文字材料、图片、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之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实际的空间物体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的制作
目前,公知的教学地球仪上画有很多经纬线,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指示功能。但是,这些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固定画在球面上的细线条,在实际的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任意指示的经纬线往往不能让学生清晰的识记与区分,如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增加晨昏线、日界线、昼弧、夜弧、球面上最短距离弧线等地球仪上无法直接表现的线条,将让学生更加不能直观的认识,更谈不上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了,这样势必会使困难的沟通成为教与学过程中的瓶颈,造成教学效果的低下。
为了克服现有的地球仪不能任意指示或明显有效的直观展现经纬线、晨昏线、日界线、昼弧、夜弧等线条的不足,笔者自制了一种活动经纬地球仪。该地球仪最大的特点是加装了很多能明显区分的彩色线条,这些线条是活动的,能任意取用。
该活动经纬地球仪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传统地球仪的球体外包裹一层刺毛面织物,在该织物上绘制(或印制)世界地图,然后制作长短不一、有一定宽度(约1 cm)的魔术贴织带。该织带正反面分别是刺毛面和绒毛面,再染上色,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经纬线、晨昏线、昼弧、夜弧等不同线条(如:黄色代表经线、红色代表纬线、绿色代表晨昏线、黑色代表夜弧、白色代表昼弧)。
在使用该自制教具教学时,只需把代表各地理意义的彩色双面魔术贴织带根据指示需要任意往地球仪上粘取就可以了,而且各织带可以上下重叠粘贴。这样,不仅能同时、任意指示经纬线、晨昏线、日界线等线条,而且还能直观方便地区分各线条并展示其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3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的实践应用
在活动经纬地球仪中所示线条都用双面魔术贴织带,可根据讲授需要任意粘取,又由于是应用了不同色彩、有一定宽度的彩色条带,能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晨昏线、昼夜长短等知识规律,更能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现这些代表一定地理意义线条之间的空间关系。[BFY]
3.1模拟冬至日某时刻各地地方时分布规律
如图1所示,冬至日某时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北极圈1与晨昏线(2和3)相切。经线4为晨昏线中晨线3与赤道相交点对应的经线,对应的时间是当地早上6时;经线5为昼半球的中分线,该经线对应的时间是当地正午12时;经线6为晨昏线中昏线与赤道相交点对应的经线,对应的时间是当地傍晚18时;经线7为夜半球的中分线,对应的时间是当地午夜0时,也代表自然日界线。上述线条分别用彩色双面魔术贴织带粘取于地球仪上,再加上写有“A”、“B”、“C”等字母及“0”、“6”、“12”、“18”等数字的魔术文字贴,这样就清楚地展现出了冬至日某时刻全球各经线对应地方时的分布规律,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辨别出各地的地方时与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关: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理位置越靠近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3.2模拟冬至日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如图2所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北极圈1与晨昏线(2和3)相切,北极圈1完全处于夜半球内而出现极夜现象;弧线8为北回归线(235° N)上在该日的昼弧,弧线9为北回归线(235° N)上在该日的夜弧;弧线10为赤道(0°)上在该日的昼弧,弧线11为赤道(0°)上在该日的夜弧;弧线12为南回归线(235° S)上在该日的昼弧,弧线13为南回归线(235° S)上在该日的夜弧。上述线条分别用彩色双面魔术贴织带粘取于地球仪上,这样就清楚地展现出了各纬线上昼弧、夜弧所跨过的经度大小,显著示意出冬至日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到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时,结合上述模拟地方时的分布规律,再加上写有“A”、“B”、“C”等字母及“0”、“6”、“12”、“18”等数字的魔术文字贴,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辨别出各地日落的地方时与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关:在北半球,纬度越低,该地日落的地方时数值越接近18时(小于18时),且该地在冬至日的日落达到一年中最早;在南半球,纬度越低,该地日落的地方时数值越接近18时(大于18时),且该地在冬至日的日落达到一年中最迟。
4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的教学作用及效果
4.1教学作用
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可根据织带颜色方便地区分各线条所代表的地理意义,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粘取以指示经纬线、晨昏线、日界线、昼弧、夜弧、球面上最短距离弧线等线条,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教学内容由抽象变直观,将知识形象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相对枯燥的地球运动学习变得较有趣,不仅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地理课堂变得开放、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抽象的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通过使用该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可以清楚地示意各地理意义线条之间的空间关系,再加上写有“A”、“B”、“C”等字母及“0”、“6”、“12”、“18”等数字的魔术文字贴,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落实各地理界线和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从而在大脑中建立虚拟模型,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正确区分地理分界线及其空间位置的关系。让学生使用“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自制教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还能够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不断摸索研究,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最终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能力。
区别传统的地球仪,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所示线条都用双面魔术贴织带,可根据讲授需要任意粘取、反复演示,提供按授课需要而进行直观可变的可选方案,解决传统教具无法随时可变的问题,能较为方便地为学生量身定做有效教学信息,实施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教学。该自制教具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对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相关知识的扎实掌握、深入理解和迁移运用。
4.2实施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参与和未参与”使用活动经纬教学地球仪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横向评测研究以分析教学实施效果。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试题考查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获取与理解、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对比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参与使用该自制教具教学活动的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非常明显的变化:①通过使用教具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②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且能保持较长时间;③体会到了攻克学习难点的乐趣,提升了学习地理的信心。通过试题考查也观察到参与使用该自制教具教学活动的学生总体上获得的分值要高一些。
篇9
[关键词]地球工程;国际管制;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2)05-0005-06
[作者简介]孙 凯(1976―),男,山东青岛人,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讲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国际环境治理研究;王刚(1979―),男,山东青岛人,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海洋环境治理研究。(山东青岛 266100)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键技术研究”(2012BAC20B06)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GJW014)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of Geoengineering
Authors: Sun Kai & Wang Gang
Abstract: With the urgency of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reaching agreements on emission reduction, deliberate intervention of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known as geoengineering attract some scientists’ attention. The research of geoengineering is at the initial phase, and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of geo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global and uneven impact of geoengineering, plus the possible moral hazard by the implication of geoengineering strategies,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ance of geoengineering research.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 comprehensive and global regulation is not possible, but some norms governing geoengineering are badly needed. Emission reduction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in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and geoengineering research should not be used as an excuse for delayed action on emission reduction.
Key words: Geo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Climate Change
在全球日益暖化的今天,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避免气候变化产生的不良后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在国际气候治理层面,围绕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难以达成甚至停滞,一些科学家甚至决策者开始考虑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B计划――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即通过周密的计划和独特的技术来对全球的气候进行调节。目前对地球工程的研究在科学界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政策界还处于观望阶段,但鉴于地球工程潜在的巨大影响以及高度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有必要对地球工程的研究和可能实施的方案选择进行“未雨绸缪”的规划与治理。
一、地球工程的技术选择
地球工程技术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二氧化碳清除技术(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即通过人工增加碳汇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具体措施为:(1)利用已收割的生物质及随后的碳存储进行生物碳捕获。将收获之后的生物质用来生产氢气或电能,将剩余的残渣及存储的二氧化碳在合适的地质构造中进行封存。(2)生物碳加工。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当植物死亡和降解之后,所吸收的大部分二氧化碳都会重新返回大气中,因此在生长期内将植物收割,可以将这些植物体制造成生物碳并在海底或地下进行封存。(3)加强风化作用。含有碳酸盐和硅酸盐的岩石在风化过程中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这些岩石在地表非常常见,因此以人为的方式加强含碳酸盐和硅酸盐岩石的风化过程,可以提高通过自然方式从大气层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4)海洋增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通过海洋增肥,加强海水的营养化,可以刺激海上浮游植物生长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随着这些植物的死亡和沉入海底,其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随之沉入深海。(5)通过化学方式直接从大气层中捕获二氧化碳及随后的存储,即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分离,以液态的方式将其存储在地下或深海。(6)人工植树。通过人为的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碳汇,进而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另一类是太阳辐射管理技术(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 SRM),即减少入射及随后对短波太阳辐射的吸收,以将少量阳光反射回空间的方式应对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①具体措施为:(1)发射轨道太空镜。利用太空镜反射太阳辐射或使太阳辐射改变方向,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辐射量。(2)在平流层注入气溶胶。将硫酸盐或其他类型的颗粒注入高空大气层,以此提高阳光反射回太空的散射能力。(3)对流层增云。增加低层大气云凝结核的浓度,特别是在海洋区域,使云层变白,从而提高云层的反射率。(4)提高地表反射率。改变土地或海洋的表面,将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
不同的地球工程技术的运作机理是不同的,由此带来的技术、经济、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如何对不同的地球工程技术进行评估,在目前地球工程技术研究的初始阶段,尚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量化。英国皇家协会2009年题为“气候工程:科学、治理和不确定”的报告,基于环境有效性、速度、安全性、成本这四个指标,对地球工程的部分技术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定性评估。其中环境有效性包括科学和技术基础方面的信心、技术可行性、潜在影响的强度、空间规模等;速度指的是目前的准备状态和预计影响显现的速度;安全性指的是已知的风险和潜在的、无法预料的大规模危害;成本包括初期部署成本和投入使用之后的运作和维护成本。依据以上四个指标,对部分地球工程技术方案的初步评估如下:①
■
虽然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和太阳辐射管理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但这两类技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澳大利亚地球工程专家John Virgoe认为:“二氧化碳清除技术与太阳辐射管理技术在本质特征和潜在影响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可以纳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行动中,而太阳辐射管理技术则可以作为应急性方案运用到极具破坏性的气候变化情况下。”②总体而言,二氧化碳清除技术是“治本”,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量,进而减缓气候变化;而太阳辐射管理技术是“治标”,直接对太阳辐射量进行干预。依据对两类技术的初步评估判断,在这两类技术的选择上,二氧化碳清除技术应当优于太阳辐射管理技术。
二、对地球工程研究进行国际管制的需求
地球工程是一项规模庞大、涉及领域广泛的项目,目前学界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地球工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他不可预计的影响、成本评估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英国皇家学会报告的目标是“对于地球工程的技术选择提供权威和均衡的总体评估”,但同时又强调:“国际范围内任何一种地球工程的技术方法在受到严肃考虑实施之前,需要更进一步的详尽研究。”③另外,地球工程的实施和影响都是跨国性甚至是全球规模的,因此,为确保地球工程研究的安全性、公开性和责任性,必须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有效治理。④
具体而言,地球工程的系列方案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球工程影响的全球性及非均衡性,以及地球工程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困境等原因,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国际管制。
(一)地球工程影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由于地球工程的复杂性、规模的庞大性和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人们无法对地球工程的潜在影响进行精确的预测和量化。对地球工程的实验在“实际应用”之前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实验,而只能依据计算机模型对其风险进行评估,而这种计算机模型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地球工程所可能引发的无法预见的后果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可能受到地球工程的干扰最大。例如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尽管1991年位于菲律宾的火山喷发,向大气中注入了20兆吨二氧化硫,从而导致了随后几年的气候“转冷”;但是,此次火山喷发也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使菲律宾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连续多年出现降雨量减少、粮食减产、河流缺水等问题。①另外,地球工程还会导致海水酸化的加速、臭氧层损耗的加剧以及粮食的减产等一系列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缜密的研究并能够精确预计其所可能产生的效果之前,这些方案是无法实施的。
(二)地球工程影响的全球性和非均衡性
由于地球工程对大气的影响不可能仅仅限于某个区域,例如向大气中注入气溶胶,这对于地球气候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这使得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公司就可以拥有对全球施加影响的手段,暂且不论其后果是好是坏。另外,地球工程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的影响不可能是均衡的,即使地球工程的一些方案能够按照规划顺利实施,其对某些国家可能带来有利的影响,而对另外一些国家则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②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某一个国家是否有权力采取措施影响全球的气候?或者如何对此类问题在全球层面进行决策?需要全球所有的国家都参与吗?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效的国际法律制度来对其进行行为规范和调整。
(三)地球工程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困境
对于环境主义者和大部分科学家来说,地球工程无疑是最后的选择,也即B计划。这是在减缓气候变化的所有努力都失败之后,并且在人类面临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临界点而亟需补救措施的情况下才可能实施的方案,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应当是首要选择。而对于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以及一些经济学家来说,由于减少温室气体的巨大成本和执行难度,“便捷的”地球工程则是优先选择的A计划。③正是基于这种道德风险的困境,一些科学家甚至不太愿意对地球工程及其技术选择进行研究,他们担心地球工程的研究可能会导致国际社会减少对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努力。
由于地球工程是近年来才兴起并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兴事物,目前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地球工程研究及应用进行管制的国际法规。但正是由于地球工程潜在的巨大影响及其对国际协调的内在需求,人们都有必要对地球工程的研究及应用在国际层面进行有效的管制。目前的国际法体系中尚没有专门的条约针对地球工程进行管制,一些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条约的制定,也都未能对地球工程进行认真的考虑和对待。④基于应对其他国际环境挑战的经验,对地球工程进行有效管制也需要国际社会达成有约束力的管制条约,采取开放性的方式对地球工程的相关科学进行正式评估,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从而增强地球工程管制机制的科学性与合法性。⑤
三、对地球工程研究进行管制的原则
在当前地球工程研究的初始阶段,虽然地球工程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在国际法领域受到关注已久,但限于国际立法的复杂性,其发展一直相对缓慢。⑥构思对地球工程研究进行有效的管制机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对于地球工程研究基本原则和规范的确立。而管制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谁应该决定地球工程研究的进展与可能进行的实验与部署?国际社会如何对此类问题进行决策?应对可能拥有地球工程技术并可能对其滥用的“无赖国家”,需要什么样的风险管制机制?①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并不是如何让国家参与到地球工程的研究中来,而是解决该由谁来决定如何开展地球工程研究这一更为根本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对地球工程研究进行治理的问题。②
在现有的国际法体系中,虽然没有专门对地球工程研究进行管制的国际法律制度,但是国际环境法中的一些一般性原则和规范也可以运用到地球工程研究的管制中来。近年来已有一些国际环境条约就地球工程的研究和应用作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四条明确规定:“在它们有关社会、经济和环境政策及行动中,在可能的范围内将气候变化考虑进去,并采用由本国拟定和确定的适当方法,例如进行影响评估,以期尽量减少它们为了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而进行的项目或采取的措施对经济、公共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③尽管这一条没有明确提及地球工程技术,但却确立了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一般性原则,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地球工程研究。
近年来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对地球工程关注最多。2010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第10届生物多样性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涵盖地球工程的决议,决议认为:“在地球工程活动还没有科学依据的、全球性的、透明和有效管制和监管机制的情况下,依照预先防范原则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4条的规定,在获得足够支持这种活动的充分科学依据和适当地考虑到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之前,不得从事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的地球工程活动。”④这一规定为更审慎地进行地球工程研究及部署进行了规范和指导,但仅仅局限于对地球工程与生物多样性相关联的影响方面,而不是对地球工程进行总体规范。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地球工程及其研究的初始性和未来技术进展的不确定性,对地球工程的研究进行总体性的全面规划似乎还不可能,但对地球工程研究确立一些基本的规范和原则确是有益的。成立于2010年的牛津大学地球工程项目组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较为突出。他们提出了地球工程研究的“牛津原则”(Oxford Principles),认为地球工程的研究目前还在初始阶段,不能确保将来的成功,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则来对地球工程的研究以及未来可能的部署进行指导和规范。
具体而言,对地球工程进行管制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必须将地球工程作为公共物品来进行管制。尽管在地球工程领域中的研究有私人性质的企业和公司积极参与,但对于地球工程技术的管理必须以满足公共利益为基础。(2)确保公众在地球工程决策过程中的参与。从事地球工程研究的人员应当在决策过程中获取可能受到该种地球工程技术影响的公众的认可,公众的范围依据不同地球工程技术的影响范围而有所变化。(3)促进地球工程研究的信息披露和成果的公开出版。应当向公众完全披露(包括负面成果及信息的披露)有关地球工程的研究计划,并公开出版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公众及时了解有关地球工程研究的进展及风险。(4)确保地球工程研究影响评估的独立性。对地球工程研究影响进行评估的机构应当是独立于从事地球工程研究的部门;对于可能产生跨境影响的地球工程研究的评估,应当由合适的地区性或国际性机构负责。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地球工程研究的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5)地球工程方案部署前的有效管制。在进行任何关于地球工程方案进行部署的决策之前,必须确保已有强力治理机制的存在。①以上五条原则可以说为规范地球工程研究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导和原则性的规范。
四、结语:对地球工程的冷思考
篇1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第四次报告明确表示,气候变化90%的因素来自人类活动排放。“碳量的变化是导致气候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中科院植物所马克平所长介绍到,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自然界通过几十亿年所形成的陆地化石资源,人类有能力在数百年内开发并消耗殆尽,这种爆炸式的开发与能源使用,释放出带有巨大能量的温室气体。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危害首先是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淡水资源匮乏,炎热、干旱、洪涝、风暴等气象灾害频发,沙尘暴和荒漠化加剧,进而可能影响到疾病流行、粮食产量减少和一些物种的灭绝。人类在工业文明时代盲目发展经济的同时,正在清晰的感受到地球升温反馈给人类的恶果。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应当寻求新的经济发展之路。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教授贺强表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既可以大量的节约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它是全世界经济发展可走的长久之路,同时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
那么何为低碳经济?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的(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
那么在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我认为:
一、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特别大。
1.建筑节能
在发达经济体系中,三分之一是建筑物排放,三分之一是交通排放,三分之一是工业排放。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在是工业排放量占大头,交通和建筑类排放较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大,住房品质越来越高,如果仿效欧洲的零排放建筑,在建筑节能这块有很大潜力。
2.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由于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有,最落后的技术也有。像钢铁行业,中国有一些领先技术,例如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水平比较低,但小炼钢和落后技术则能耗多、排放多。这就意味着要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电力方面,中国现阶段主要依赖火电,那么就要上大压小,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使单位度电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中国在钢材、水泥、化工、机械等领域投资力度非常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淘汰小水电、小水泥、小造纸,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交通运输领域高铁可低碳先行
航空交通耗费的燃油量比地面交通高得多,与低效的小汽车相比,高出一倍以上;与大容量的公交,与高速铁路相比,至少要高出三到四倍。现在北京到上海的空客一小时一趟,将来高铁要是建好了,一小时一趟,基本上就不需要飞机了,同样便捷的服务,但排放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中国可再生能源很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运用的很普遍;水电、部分发展较好的风电(如新疆塔里木的风电)等,也非常有竞争力;中国每年所利用的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折合标准煤约三亿吨,如果每年的能源消费总量是30亿吨,生物质能只占了10%。已经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进一步推广。
2.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两种技术现在都在运行。欧洲有一项远大的工程规划,准备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建大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器,然后建远距离输变电系统,把电力输送到欧洲。中国有广袤的戈壁滩,如果太阳能发电技术成熟,戈壁滩的开发前景将非常广阔。现在我们就可以研发投入,做好前期准备。
3.交通领域,汽车不再只烧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现在有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时速可以达到150公里,最远可以跑400公里,如果蓄电池性能再好一点、动力更强一点,竞争力就会更大。太阳能汽车、氢能燃料电池等技术也在研发中,如果成熟,我们的交通服务将实现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三、引导消费者行为
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1.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有副作用,是有环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对他征税。碳税跟能源税是不同的,征能源税可能会打压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我们加以区分,只对碳征税,那么就只会打压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较成本就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就会增强。
2.要提高研发投入
很多地毯能源技术、产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和企业商业化的投入,可以双管齐下。
3.对公共消费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