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的英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0:5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决定的英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自我决定动机理论高职英语教学
一、引言。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上课听不懂,学习困难,无法与老师互动,因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厌学。笔者将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以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从而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定义及分类。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Theory,简称SDT)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EdwardL.和RyanRichardM.等人提出的一种认知动机理论。该理论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当代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关注的是三种人类内在需求:能力需求、关系需求与自主需求。能力需求指得到各种内外在结果并有效地进行必要的行动的要求;关系需求是与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纽带与附属的需求,反映了在情感上与我们生活中重要人物联系的期望;自主需求指个人行动的自我启动及自我调节。需求这一概念为理解一些在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关联的现象提供了基础,将动机研究置于社会环境,强调人的自我调节、自我选择、自我实现;而社会环境为满足能力、关系、自主的基本心理需求提供了机会。
自我决定理论将人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不是对立的,而是处在一个连续体上)。内在动机指人从事某种行为是为了获得快乐与满足;外在动机指人从事某种行为是为得到某种结果。内在动机强调自愿;外在动机强调被迫。
三、运用自我决定理论激发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学习动机是一个人学习的原动力,而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发手段,使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低层向高层转变。在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的关系需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会从侧面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氛围需要。
创设愉快、和谐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英语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乐于参与创造性的语言交际活动。教师可在教室的左右墙壁上让学生张贴英语谚语,如: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Tomorrowisanotherday.(明天是新的一天);
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难见真情);Eastandwest,homeis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等,以此来激励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兴趣。另外,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教学生简短易学的英文歌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子,而且能够大大增加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帮助学生树立适当具体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的能力需要。
明确而恰当的学习目标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英语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树立近期和远期目标,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的能力需要。
(四)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刺激需要。
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石莉,2005)。既然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有如此大的调节作用,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提供可理解性的学习内容及任务,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适合日后就业需求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觉得学起来有趣。
2.倡导对话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我互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个体与教学环境或教学媒体的互动等。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采用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结对子(pairwork)、小组活动(groupwork)、角色表演(roleplay)讲故事、唱英文歌等组织形式,这些活动形式各有所长,如能有效组织好这些活动,会使英语课堂产生活力,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话式教学中,从而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
3.导入文化因素,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布朗(1994)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两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单纯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注意文化导入,多介绍目的语国家的习俗和风土人情,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对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良好积极的英语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4.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入网络资源。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的图文并茂,直观灵活、交互性强,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具有情境的真实性,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和求知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进行各层次的思考、判断,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和适当评价,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
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语,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多用“Please”,当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时,应投给期待、鼓励的目光,或说“Don''''tbenervous.”“Takeiteasy.”“Thinkitover,andyou''''llfindtheanswer.”;当学生答错时,说“Nevermind,youmaytryagain.”“Itdoesn''''tmatter.”;当学生回答接近正确时,说“Somethingislikethat.”“Nottoobad.”;回答正确时,说“Good.”“Verygood.”“Excellent.”并表示感谢:“Thankyou.”总之,不给学生施加任何压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鼓励时,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学生是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主体,教师在学生智力水平已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应该积极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这样,必定会取得不同程度的良性教学效果,使得英语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Brophy,J.著。陆如怡译。激发学习动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Meeombs,Barbaral.&Pope,Jame著。伍新春等译。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03.
篇2
关键词:掘巷扰动;深部矿井;邻近巷道;巷道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098(2016)04-0022-05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逐年递增,煤炭需求不断增加,浅部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煤矿的开采深度也不断增大,大部分矿山进入深部资源开采阶段。开采深度增加的同时,煤矿巷道围岩地应力水平也随着升高,很多新的岩石压力问题也逐渐显现,掘巷扰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掘巷扰动是指在布置多条邻近巷道的过程中,后掘进的巷道对先掘进巷道的扰动问题。在浅部地下工程中已经对巷道(硐室)的布置方式、开挖顺序的不同对巷道(硐室)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到了深部情况下,由于巷道两侧应力增高区范围增大而导致相邻巷道之间的应力增高区出现相互叠加的现象,后掘进巷道对先掘进巷道的扰动效果逐渐显现,严重时可以导致整条先掘进巷道的变形,巷道的围岩应力需经多次、长时间分布才能趋于平衡,在应力平衡过程中巷道表现出剧烈变形,特别是底臌和两帮收敛加剧。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对邻近巷道(硐室)支护策略进行研究,而巷道间距的大小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淮南矿业集团某深井正在掘进施工的11-2煤层运输顺槽巷道和既有顶板岩层运输顺槽高抽巷道为研究对象,主要对两条巷道在不同的间距下进行稳定性的数值分析。目前常采用数值模拟法对地下巷道结构进行分析,本文采用SIMU-LIA公司开发的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深部矿井条件下不同间距的两条巷道,新巷道掘巷扰动对原有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1.计算模型及模拟方案
1.1工程现场情况
淮南矿业集团某深部矿井-906m的1112工作面运输顺槽顶板高抽巷已开挖多时,下方的1112工作面运输顺槽煤巷开始施工,两条巷道相邻约45m左右,且具有相同的走向,见图1,适合进行深井掘巷扰动影响的研究。
我国的煤矿相邻巷道间相互距离设定一般按照文献的规定进行,巷道的合理间距D由巷道宽度、巷道埋深、围岩强度、岩层倾角、巷道与岩层走向的夹角五个因素决定,并按(1)计算
在我国煤矿目前的开采深度下,巷道间的合理距离以20-40m为宜,上、下山巷道集中区的间距以15-30m为宜,围岩较稳定时取小值,不稳定时取大值。也就是在大于等于合理距离的两条巷道相互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但在深部开采情况下邻近巷道受到掘巷扰动影响变大,上述的合理间距范围已经无法适用。本文所研究的两条巷道间距已经大于40m,但在实际施工中发现,在顺槽煤巷开挖后原有高抽巷的变形加剧,因此以这两条巷道为研究对象,模拟出该地质条件下不同间距巷道的相互影响情况。
1.2模型建立与参数
根据该矿目前的建设现状和工程地质条件,对正在掘进的顺槽煤巷道对既有顶板岩层巷道高抽巷的稳定性影响建立分析模型。该计算模型的岩层选取煤层、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煤层底板简化成粉砂岩,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取室内试验检测到的力学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式中:c为粘聚力;ω为内摩擦角;σ。为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以拉为正);n为剪切面外法线方向。两条模型巷道的间距从10-50m,每10m进行一次模拟,将5种情况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不同间距情况下掘巷扰动作用对原有巷道的稳定性影响状况,模型建立如图2所示。其中,模型建立方法参考文献。2模拟结果分析
初始状态的既有高抽巷的受力状态与位移状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906m情况下,由于地应力过高,即使进行了初步支护,但是原有高抽巷所受压力还是较大,围岩的最大竖向应力位置位于巷道帮底部,最大值接近43MPa,最大位移发生位置在巷道底板处,最大位移量为底臌量,达到25mm。
按照模拟方案,当顺槽煤巷与原有高抽巷的间距分别为10m,20m,30m,40m,50m时,原有高抽巷的应力和位移云图分别如图4~图5所示。
从图4中可以看出,由于顺槽煤巷位于高抽巷的右下方,所以在煤巷开挖后,高抽巷的应力分布发生了一定偏移,最大应力所处位置发生改变,特别是在间距较小时,这也导致了巷道最大位移发生位置的改变,顶板下沉成为巷道变形的最大问题。当间距为10m时,由于距离很近,煤巷对高抽巷产生了卸压作用,使得高抽巷的最大应力小于煤巷未开挖时高抽巷的最大应力,只有39MPa,但这并不影响其最大位移的增大,此时的巷道最大位移值变为46.8mm。当间距为20m之后,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的变化情况开始有规律,随着间距的增大,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逐渐减少,最大应力从间距20m时的51MPa变为间距50m时的44.8MPa,都大于原有状态时的高抽巷所受最大应力;最大位移从46.8mm变为25.8mm时,仍旧大于原有巷道的最大位移。通过模拟可以看出,煤巷掘进之后,高抽巷所受应力位置发生了变化,发生最大位移的位置也产生变化。
从图5可知,最大位移位置位于高抽巷的顶板位置。当两条巷道间距为50m时,既有高抽巷仍旧受掘巷扰动的影响,虽然所受最大应力和巷道最大位移的数值增加不大,但是最大位移所在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有的高抽巷的支护措施在煤巷掘进后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工程中两条巷道间距处于40m与50m之间,煤巷的开挖使得原有高抽巷的最大应力和位移均发生了一定增加且改变了最大应力和位移的位置,需要在原有支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支护方进行补强,才能保证高抽巷的顺利使用。
3.结论
1)深部矿井中,相邻巷道的掘巷扰动作用明显,原有的巷道合理间距在深井下不再适用,需要调整既有巷道的支护措施,保证其在新掘巷道的扰动作用下能够顺利的使用。
篇3
【关键词】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定制电力技术
如今,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已经日趋严峻,它严重影响和威胁到了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技术来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而定制电力技术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它的功能性较强,可以有效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
1 当前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及其危害
我国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电力质量本身却存在着问题,这种就会有冲突和矛盾出现。配电侧电能质量出现问题,主要是突然降低了配电电压,突然中断了配电电压,这两种情况都会严重危害到配电侧电能质量。
一是配电电压突然降低: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压与电流频率偏差和标准规范有着较大的差距,那么就会破坏到电力系统设备,进而对电力系统供电质量造成影响。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电压突然降低,就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降低了电力系统所提供的供电电压,在较短的时间内,正常的供电运行又得到恢复。通常是因为一些外力因素干扰到了正在用电的系统设备或者电力系统,突然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此外,在开启用电设备时,如果没有稳定的电压,也会突然降低电力系统电压。相较于电力系统突然终止了电力情况,配电电压突然降低有更高的发生几率,在判断问题发生的原因时,有着较大的难度。
二是配电电压突然中断:这种情况主要是在二分之一周期到三秒之间的电力突然中断,中断时间一般维持在5秒到1分钟之内。如果是长时间的供电中断,那么就会持续一分多钟以上。如果出现了配电侧电压瞬时中断的问题,那么就会突然中断用电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比如半导体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等,如果有中断问题发生于生产过程中,那么就会严重浪费大量的生产材料,影响到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系统过去采用落后的机械设备,工作方式以及物理结构都是非常大的影响因素,有秒级切换时间存在于设备自投开关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那么就会有持久性断电出现,严重威胁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定制电力技术在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中的应用分析
电能质量问题的传统治理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为了促使电压质量得到保证,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电力系统通常利用调压来改变电压。通过对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开关进行调节,促使电压稳定与电压质量得到保证。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无法对系统无功需求平衡状态进行改变,同时也会对变压器的可靠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了对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就需要将定制电力技术给应用过来,具体来讲,定制电力技术是将电力电子装置应用到配电系统中,同时将现代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给应用过来,促使电力用户对电能的特定需求得到满足。将定制电力技术应用过来,不仅可以对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改善,还可以促使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促进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是定制电力技术相关装置在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的应用:在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解决中应用定制电力技术,定制电力技术相关装置发挥了十分大的作用,如固态断路器、动态电压恢复器以及有源滤波器等都是经常应用到的定制电力装置。固态断路器的功能是如果有故障出现于电力系统设备中,可以配合使用电力系统中的其他电子器件,促使系统设备中的故障电流得到消除,以便实现电能供应质量提升的目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可以对电力系统中敏感负荷的供电质量有效改善,主要是对用电设备电源的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进行有效的改善。有源滤波器可以对电力系统内部非线性负荷引发的电流谐波进行有效的抑制,电力谐波对电力系统的污染和危害也可以得到减少或者消除。我们可以分开来讲述静止调相机和静止同步补偿机,静止调相机主要是对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进行调节,而静止同步补偿器的利用,则可以更加灵活的控制电力系统的电压,促使配电侧电能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对于银行以及其他的重要负荷位置,则可以应用不间断电源。这些定制电力装置的功能性较强,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以便对侧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是定制电力技术在改善配电侧电能质量中的应用:定制电力技术综合考虑供电质量和电能的可靠性,主要是促使电力能源和质量的变化让电力用户感受到,定制电力技术,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给融合了起来,如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在配电系统中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控制配电系统电能质量,将定制电力相关装置及技术给利用起来,可以对配电系统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如各相电压不对称、电压瞬间闪变、电压波动和供电瞬间性中断等等,这样配电系统供电运行就可以更加的安全和可靠,可以有效保护配电系统供电质量。此外,为了对配电侧电能质量进行改善,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定制电力技术将专业固态开关给应用了过来,这样在短时间内,电力用户所使用的电力装置都可以动作,以便实时反应配电系统供电运行实际情况,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结合配电系统运行情况,来科学调整电能质量,这样电力用户对电能的高要求得到满足。如今,我国在较大程度上发展了大功率开关串联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应用实践中,对定制电力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完善,这样就可以有效配合定制电力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将多种技术的综合作用力给充分发挥出来,这样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就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促使配电系统更加可靠稳定的运行。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迅速,但是在配电侧,却依然有电能质量问题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将定制电力技术给应用过来,对配电侧电能质量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改善供电质量。本技术将电力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给充分纳入了考虑范围,通过本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结合用力用户的实际情况,来快速合理的调整配电系统,将更高质量的服务提供给电力用户,促使配电系统得到优化,以便推动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周启刚.定制电力技术在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12).
[2]陈俊路.解决配电侧电能质量问题中定制电力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16).
篇4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电视文化
1.电视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广义解释就是它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合。狭义的文化是指一个部落或者一个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生产方式,包括伦理原则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和物质的风貌。当下学界将文化格局分为四部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俗文化,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两部分,即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一般来讲,大众文化就是大众所创造并欣赏的一种普及文化,精英文化是代表正统的、由主导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那一部分精英所创造和欣赏的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高级文化”。
电视文化是电视对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说,电视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革命性变革,电视成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力量。
电视对文化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传播和普及作用,又有电视本质具有的大众化带来的庸俗化。许多有识之士早就指出了收视率、销售量等市场营销术语引入“电视文化生产”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异化。在商品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下,消费文化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精英文化的巨大冲击,因此电视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尤其是大众文化以其强势媒体和广泛、快捷、大量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方式,对大众生活空间的强制性占有,所造成的对高雅文化和主流文化的排斥,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文化霸权和精神控制力量,如不进行合理、有效的调节与引导,很容易造成社会文化素养的低俗化,并在客观上破坏文化生态的平衡和诱使人们审美情趣的畸化。这是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和极大关注的。
2.电视文化大众化和精英化
2.1电视文化大众化原因
2.1.1大众文化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是由中国现阶段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据统计,我国60多个城市电视观众文化水平情况为:未受过正规文化教育和小学文化水平的观众占25%,初中文化水平的观众占34.5%,两项合计就占到了59.5%。这就决定了大众文化必定占主导地位,在更多观众对电视文化的求乐心理支配下,缺乏广泛性的精英文化自然只有向大众文化让步。电视是形成大众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媒介,通过大众传媒建构了电视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众文化,不经过大众传播,就得不到继承和发展。而实际上,电视在传播一定文化的同时,也在建构一定的价值意识形态。因为电视通过传播的议题设置功能,能让人们感觉到那些被大众传媒所关注的传播内容便是主流的或是值得肯定和仿效的。大众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中通过电视对人们的影响更为深刻。
2.1.2人们需要在大众文化节目中缓解紧张,释放压力。现代生活中的人们一面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一面要承受各种压力和挑战,身心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现阶段制作的精英文化节目过于严肃、单调甚至呆板。而电视的大众化特点为观众提供娱乐消遣,可以缓解紧张,释放压力,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轻松愉快的休闲方式,这是电视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
2.1.3电视是用画面来表现的,要它去解决一些复杂的哲学问题是不可能的,当然可以将人性的真诚、美好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表现,不宜用复杂的哲学问题来表现。电视最不擅长的就是表现一些理论和思想,这是它本身的表现方式所具有的局限。所以,电视本身的表现方式常常是通俗的,因此也更具有大众化。
2.1.4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马克思说:“生产物要在消费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完成。”艺术生产决定着电视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制约着艺术欣赏,而艺术欣赏又反过来影响着艺术生产。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生产依据节目收视率,大众文化节目收视率高,广告时段收入也高。电视节目要满足各个层次的观众的娱乐要求,追求经济效益和高收视率,就要迎合观众口味,不具有广泛性的精英文化,自然只能向大众文化让步。市场经济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产业化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有形、无形的经济力量的操控使文化从范世走向阿世、媚世。如何利用电视这门艺术提高、培养民族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并喜欢高层次的文化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电视应当以高品位的电视文化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这也是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2电视文化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契合点:精英文化大众化,大众文化精致化。
随着时代的要求,“精英文化大众化,大众文化精致化”将是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优势结合的方式。
一直以来,精英文化“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而大众文化却拥有众多观众。之所以会出现两种文化对立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所谓的精英文化节目没有找到一个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方式,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人们看惯了精英文化一贯高高在上而又单一的节目形式,更倾向于大众文化节目的平民化色彩。但前几年热播的拥有唯美的画面、莎士比亚戏剧式的对白的《大明宫词》,却是一部两种文化融合的典范。这证明精英文化也可以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因此,根据中国国情,电视媒体应提倡寻求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更多结合点。
现代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完整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与受众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电视观众是电视节目价值的最终实现者。电视文化走向大众、走向悦众、走向娱乐是基本趋向,这可能是媒体生存所决定的,也是大众文化的时代所决定的,批判也好,漠视也罢,不太可能改变它的走向,积极的做法是倡导有品位的电视文化,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作品,有精神升华价值的电视节目或栏目。观众固然有选择看节目的自由,但是对于观众中确实存在的庸俗文化的欣赏需求,我们也应该加以引导,毕竟通俗不等于庸俗,通俗的东西也有含金量,而庸俗更多地等同于低级,缺乏文化的含量。
提高大众文化的思想性和文化品位,既不能对它横加干涉,又要防止对它疏于引导。电视要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走雅俗结合的路子。一方面高雅文化在保持高品位文化追求的同时,也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增加可接受性,向大众靠近,这样才有更光辉的前景。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在保留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娱乐性、大众性的同时,也要借鉴高雅文化的优点,强化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对高尚审美情趣的追求,不断提高品位,推出一批雅俗共赏的文化精品。电视文艺工作者要挖掘电视文艺的引导功能,陶冶观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就要寻找这样的一个契合点,既要使我们的节目符合艺术的规律,体现出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有较高的艺术意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大众化、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使广大观众的趣味在潜移默化的欣赏中得到提高。在具体的表现方式,视、听表现手段,时空节奏处理等方面,努力求新求变,做到开放与多样,抓住主要目标观众,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努力寻找和扩大自己的知音,使电视文艺的审美功能能得到加强。
2.3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相互转化。
无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有多少差别,二者都不存在绝对的、明确的界限,这不仅因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本身存在于不同的层次,更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的精英文化不断地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而成为大众文化,从而二者之间不断的相互转化。所以,广大电视观众应该避免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分化,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一样的对立物。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大众”和“精英”的含义也随之改变。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中国,报刊杂志和其他大众传播工具属于精英文化,然在今天却属于大众文化;意大利歌剧在如今美国和中国都属于精英文化,然后在意大利却属于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创造者也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角色,并大有“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互结合的演变趋势。
电视节目的创作理念需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用多样化和深刻性丰富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审美和欣赏水平。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结合起来,走一条以浅显通俗的样式传达深刻内涵的娱乐方式,应是当今新形势下电视文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苗棣,范种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2]刘连喜.电视批判.北京:中华书局,2003.
[3]程晋.新形势下电视文艺的文化定位.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
[4]郭一曲.浅谈现代传媒的文化自觉意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
篇5
[关键词]简历;价值观;必要成分;可选成分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9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45
[本刊网址]http://
引 言
在当下语境之中,求职者想要在跨国企业获取工作,简历作为求职者的敲门砖,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中英简历差异时将侧重点放在了翻译层面,仅部分学者对简历内容的差异做了简易的总结,本文运用Hasan的语类结构浅势理论作为分析方法,将中英两种简历内容的成分进行对比,并且从文化价值取向的角度对差异进行解释,找出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概述
哈桑(Hasan)于1985年首次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GSP)她认为某一特定语类在原则上都有自己生成语篇的固定潜势,也就是说每个语类都有结构浅势,有必选成分和可选成分,必选成分决定类型,可选成分决定语篇的多样性。需要说明的是,语类结构在本文中是语篇的意义结构而不是形式结构,语类结构潜势是在同一语类中语篇结构的潜势。也就是说,属于同一语类的语篇结构应是从这个语类潜势中进行选择的结果。
哈桑认为语篇的独特性是由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决定的,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谈话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情景语境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决定语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情景语境三个变量的综合就是一个语境配置(Contextual Configuration),决定了一个语类的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GSP),即一个“语类”。语类结构潜势是一个语类中所有语篇产生的源泉和系统,它包括必要成分、可选成分。必要成分及其顺序决定语类。也就是说具有相同必要成分的语篇属于同一个语类。可选成分属于同一语类的语篇变异现象。根据上面对哈桑的GSP理论的总结,可知语境配置可预测语类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因而可预测语类结构潜势。
二、中英文简历的语类分析
在分析中英文简历语类之前,首先要确定语料搜集的范围和简历的情境构成。其次分别找出中、英文两种简历中出现的成分,通过成分出现的概率,可判断出哪些成分为必要成分,哪些成分为可选成分。
(一)语料搜集
简历(resume),顾名思义,就是对个人学历,经历,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所作的简明扼要的书面介绍。它是有针对性、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的50份以中文为母语的求职者完成的中文简历和50份以英文为母语的求职者完成的英文简历。简历所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包括银行、教育、法律、政府、媒体等,在简历搜集过程中作者发现,不分国界,凡相对正式的部门例如政府、学校、医院等均不接受个人设计的简历,而是要求统一填写规定的应聘简历,因此在搜集的中英共100份简历当中,也可划分为50份个人简历和50份应聘简历。
(二)简历的情景构成
语场:求职者向招聘者介绍自身情况。
语旨:参与者角色:求职者与招聘人员;社会地位:阶级性。
语式:渠道:书面符号,媒介:书面媒介。
简历的目的:通过求职者向招聘单位提供个人信息的简要介绍来获取相应职位的面试机会,并且最终获得工作机会。
(三)中英文简历的语类结构潜势
通过对中英文两种简历语类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的分析确认,文章总结出中英文两种简历的语类结构潜势。
1.中文简历语篇中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的分析和确认
一般来说,中文简历包括下列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根据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归纳为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
1.求职者姓名:姓名、曾用名。2.个人自然属性:性别、出生年月、身高等。3.个人社会属:民族、政治面貌、婚姻状况等。4.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5.教育或培训经历:学历、所学专业、培训经历等。6.工作经历:工作经历、担任职务、职位等。7.求职意象:求职意象、月薪要求等。8.个人概述:自我简介、自我评价。9.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特长。10.执照或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等。1 1.奖惩情况:奖惩情况。12.发展方向:发展方向、事业规划。13.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等。14.分割符号:表格分隔、强调符号等。
依据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得出简历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如图2。
通过图1可以看出求职者姓名、个人自然属性、个人社会属性、联系方式、教育或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分割符这7项成分在50份中文简历中出现的频率为100%,因此可确认以上7项成分为中文简历语篇中的必要成分。语篇除必要成分外,按照出现概率的百分比,可依次将其他出现的成分排列为:求职意向>执照或技能>个人概述>奖惩情况>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座右铭。
2.英文简历语篇中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的分析
1.求职者全名:姓名、曾用名。2.联络方式:手机号码、长期地址、邮箱等。3.执照或技能:驾驶证、语言水平、计算机水平等。4.教育或培训经历:学校名称、专业、实习经历等。5.社会工作经历:实习经历、职位、人事部门电话、监管人姓名电话等。6.美国合法工作许可:合法年龄确认、社会安全号码等。7.职业见证人:电话、邮箱、关系等8.求职意向:求职意象、月薪要求等。9.奖惩情况:奖励情况。10.参加活动或加入团体:组织会员、联盟成员。11.服兵役情况:服兵役。12.个人概述:个人资质概述。13.分隔符:分隔符,重点符号等。依据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得出英文简历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如图2:
通过图2可以看出,求职者姓名、联系方式、教育或培训经历、社会工作经历、分割符这5项成分在50份简历中出现的频率为100%,因此可确认以上5项成分为英文简历语篇中的必要成分。语篇除必要成分外,按照出现频率的百分比,可选成分依次排列为:求职意向>执照或技能>合法工作许可>职业见证人>个人资质概述>服兵役情况>组织成员>奖惩情况。
三、中英文简历语类结构总结
以上研究表明,中英文两种简历的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都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性。
两者必要成分的共性总结。两者的必要成分都包含求职者姓名、联系方式、教育或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分割符5项成分。通过简历的情景构成分析,编写简历的目的是求职者为了向招聘单位简要的介绍个人信息,首先求职者姓名作为个人的称号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教育和培训经历是招聘单位衡量应聘者资质的最客观、最直接的方法,工作经历作为招聘负责人重视的内容,在简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体现了个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再次,当求职者符合招聘要求时,招聘负责人则会对求职者进行告知,以此体现联系方式存在的必然性。对于分隔符和强调成分的必要性,由于简历是对个人情况的高度概括,求职者为使招聘者迅速而准确的找到所需信息,需要强化每一个小标题,因此借助分隔或强调符号来实现。
两者必要成分存在的差异性总结。中文简历包含求职者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而英文简历并不包含这两项成分,差异存在的原因在下文进行解释。
两者可选成分的共性总结。可选成分是否在中英文简历中出现是根据求职者的实际经历来确定的。经历包括求职者是否拥有某种技能,是否获得过执照、奖励,是否参加过活动或社团,是否服过兵役。除此之外,可选成分的出现还受求职者的个人意图及求职意向的影响。例如兴趣爱好、座右铭这一类体现求职者的性格特征和工作态度的成分;以及个人概述、资格总结这一类体现求职者对自身优势评价总结的成分。如果以上成分有助于求职者获取所谋求的职位,增加应聘机会,那么这类可选成分就会出现。
两者可选成分的差异性总结。由于不同的招聘单位对简历的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导致了可选成分存在的明显的差异。在50份中文简历中,家庭背景这一成分出现概率为48%;在50份英文简历中,职业见证人成分出现概率为38%。这部分存在的差异,在下文价值观取向的角度进行解释。
四、中英简历的价值取向分析
通过上文的归纳总结,针对中英文两种简历存在的差异,文章通过价值取向的三个不同视角分别进行分析。
(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视角下的分析
20世纪60年代末,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斯泰德进行了文化价值观调查,在75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的个人主义指数排名为56-61,表明中国大陆倾向于集体主义的文化,而美国排名为第1位,是典型的个人主义的文化。个人主义倾向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对自身和小家庭保护意识较强;而集体主义倾向的社会则十分注重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对自身的利益保护相对较弱。个人主义文化强调所有的个人都具有相同和平等的权利和责任,推崇自我独立、相互尊重和个人隐私,并且强调对隐私的合理合法化;而集体主义文化的隐私意识却相对淡薄,保护个人隐私的要求也并不强烈。因此在中英文简历语篇必要成分对比中得出,中国求职者将个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与个人工作能力并无直接关系的两项视为求职简历中的必要成分。而在英文简历中这两项内容在50份英文简历中均未出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集体主义,集体的利益永远大于个人的利益,家庭作为一个小的集体,他的集体成员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集体主义的家庭观强调集体认同、内部团结、情感依赖和资源共享。因此在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了解求职者的家庭成员可判断求职者的社会地位。在50份中文简历中,家庭背景一项出现的概率为48%,其内容包含直系亲属的姓名、关系、工作单位以及职务地位。招聘单位通过此项内容对求职者进行进一步了解。个人主义文化的美国形成的家庭观强调独立、自由、平等,也就是说每个家庭成员都是以个体为中心,每个个体重视自身的需要和价值,与家庭相对独立,在美国受到强烈个人主义价值驱使,求职者更为独立,极少将个人家庭成员与自身发展建立联系,因此家庭背景对于个人求职并没有直接和广泛的影响,英文简历中也并没有出现家庭背景这一可选项。
(二)高低情境文化视角下的分析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根据人们在沟通过程中信息传递与接受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提出了高情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和低情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分析构架。1976年,爱德华霍尔总结了高情境文化的特点是:不重视外显性的口语讯息;重要信息通常表现在时空、情况与关系等情境性线索;高度强调和谐;注重建立社会信任;并具有模棱两可的语言与偏好沉默的倾向。低情境文化的特点是:不重视沟通的情境脉络;重要信息通常表现在外显性的口语表达。在50份英文简历中,职业见证人一项出现概率为38%,求职者列出了除亲属以外的前雇主、导师或同事等人的联系方式,并且在表格内说明可以直接联系以上人员证实个人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通过这样外显性、直白的信息传递来获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属于低情景文化的主要特点。而在中文简历中并没有出现此项内容,招聘人更偏向通过时空、情况与关系等情景性线索来判断求职者,这体现了高情境文化维护和谐、注重倍任、保护面子的一个方面。低情境文化的优点是以理性来实现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而高情景文化的优点则有利于建立雇主与雇员的信任和管理过程中的融洽。
(三)权力距离视角下的分析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是霍夫斯泰德提出的另一文化纬度,它是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权力距离有大小之分,它的大小可以按指数来表示,中国大陆的权力距离指数为80,在74个国家排12-14位,属于权力指数较高的位置。而美国权力指数位40,排行较低,属于低权力距离的国家。在分析简历时作者发现,凡是涉及到有关职称、头衔时中英文简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文简历中,求职者都将职位的头衔如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处长、校广播台台长等按照时间顺序直接罗列出来,以强调求职者的个人能力,并且拉开了较大的权力距离,建立了气场,这正是权力距离大的文化的特色:即权利所有者应该最大程度地表现权力。在潜意识中,掌权者无需将工作内容一一汇报说明。而在英文简历中,美国求职者所编写的简历除了填写出任职位的头衔之外,全部都详细写明了自己所负责的具体工作内容,例如美国社会室内设计师( ASID)学生分会主席,工作内容包含配合(co -manage)学生成员项目筹资,指导项目负责人,协调(co-coor-dinate)具有50个成员的每月例会和其他项目,为下一年度的活动设定计划。在权力距离小的国家,掌权者是尽量将等级差别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在他们的意识中设立等级只是为了便利而建立不同的职位角色而已,他们的权力是时刻接受善意判断的制约,因此美国求职者在编写简历中涉及到头衔时都将其权力所牵涉到的工作一一列出,以取得他人得信任。
结语
通过在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视角下对中英两种简历的语类分析,尤其是对其必要成分和可选成分,及其文化价值取向差异的缘起进行分析,发现东西方的价值观也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且有着相互融合的趋势。目前东方传统的一些价值观正在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冲击,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也将无法避免受到影响,今后求职者如何能够编写一份更好的个人简历,招聘单位如何能够更有效的通过简历了解求职者,通过从价值观取向的角度分析希望可以得到一份答案。
参考文献:
[1]蔡芳.中西方隐私观探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2):22-23.
[2]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贾琳.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英文简历的语类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4]江玲玲.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看中西方家庭人际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0(4):258.
[5]Guowei Ren.An Overall Review of Linguistic Research on Genre[D].Qingdao: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
篇6
关键词 农村 初中 英语课堂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二语系的理论中语言监控模式指出,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是多样的,包括学习者态度、性格、年龄、母语的干扰和语言学习环境。其中要求语言环境要自然而注重学习内容,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学习环境中的交际活动。基于此,多数专家提倡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全英文授课,为学生创设理想的目的语环境。
那么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否辅以中文进行授课?这个问题困扰着广大农村地区英语教师。一方面想为学生提供一个纯英文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又困于学生不能理解所教内容,那么教师的课堂设计再科学合理,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在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授课适当地使用汉语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原因可归结如下:
(1)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较差,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全英文授课阻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情感的形成。笔者所在的学校七年级有两个班,共计89名学生。而在这些学生当中85%的学生已经有了小学四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其他的为两年。然而能达到相应标准水平的学生还不到30%,更有15%的学生还未熟练掌握26个字母。如果采取全英文授课,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不如人意。其一,学生不能听懂教师的课堂指示,上课时不仅会感到手足无措,而且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就不言而喻了;其二,教师上课所授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会受到挫伤,还可能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
(2)初中英语知识结构和其基础性地位决定了汉语在英语课堂出现的必要性。初中英语是继小学英语之后的基础学习阶段。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基础性,多数是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而且语法点也是很基础的。正是它的基础性决定了学生对其的掌握必须具有高度的准确性。而如果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教师用英文表述的单词、句型以及它们的运用场合,就会导致其对所学知识的误用,影响后续学习。此外,学习若盖楼,如果地基不牢,即使万丈高楼都可能随时坍塌。而学习中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牢固,将会对以后的深入学习造成重大障碍,因为语言也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体系,知识点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3)农村师资紧缺,水平有限,纯英文授课难度大,效率低下。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有的甚至是其它科目的教师兼课。这就决定了教师队伍专业知识较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相对差的现状。诸如“Are you clear?”的课堂用语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不能做到准确运用英语表达授课指令。如果勉强使用纯英文授课,必定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辅以适量的汉语,他们对所授内容的表达就会更加精确。
(4)农村学校采用全英文授课易加大授课难度,影响授课进度。当然,并不是说全英文授课环境在农村初中教学中毫无出路,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所授内容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教师可以将口、手、肢体语言并用,辅以一些其它教学媒介和手段。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课时设置也是固定的,并不是每堂课都有足够的时间允许教师使尽浑身解数来达到教学目的。再者,农村地区教学设施陈旧落后,教学辅助手段也非常有限。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当然,可以运用适当的汉语辅以教学,并不是否定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因为,语言学科离不开相应的语言环境。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英语课堂运用二语授课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一个总原则,即尽可能多用英语,适当的辅以汉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理解力和接受力所定。此外教师还可依据所教授的内容和课型选择课堂语言的运用。针对较抽象,理论性强的语法课,可以多用汉语解释;针对应用性强,活泼的听说课,可以最大程度上使用全英文。
总之,“以学论教”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学生的掌握程度是我们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教师不应拘泥于全英文授课的形式,置学生掌握程度于不顾,而应该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金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4).
[2] 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组织.中学新课标资源库(英语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 林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网站英译;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0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01
[本刊网址] http://
引言
根据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所有的翻译活动都带有某种意图,无论这种意图是什么,都反映了一定意识形态、一种诗学和赞助人的意志,并以此操纵译文在特定的社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发挥作用。翻译是政府英文网站建设的一种主要方式,网站翻译的主要意图便是弘扬中国文化以及宣传中国的政治经济理念。但是地方政府网站翻译仍旧存在很多问题,现以河北省政府英文网站为例,分析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策略。
一、河北省政府英文网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政府英文网站主要包括Government,Investment,Travel,Economy和Culture几大板块,这几个板块基本可以涵盖对外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点,但是点击网站具体内容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网站内容陈旧。浏览河北省政府英文网站发现网站内容更新缓慢,很多News条目下的新闻都不新,例如截止到2017年1月15日,在Economy板块最近的一条新闻更新于2016年4月19日:91 Projects Being Negotiated in Seaport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First Quarter。新基本没有体现时效性,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然而在网站首页最近的一条经济新闻却停留在半年前。网站的新闻更新严重滞后,这样的网站作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其作用必定大打折扣。
其次,内容不够丰富。河北省人民政府英文网站所包含的内容较为贫乏,很多条目下仅有几条内容。以Investment这一板块为例,关于Agriculture仅有两条内容,分别是Hebei’s agricultural industry和Agriculture trade fair kicks off in Hebei。更有甚者,在Marine Resources和 Investment Policies等条目下,内容是空白。贫乏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外宣的目的。
再次,翻译质量有待提高。河北省政府网站翻译存在较多错误。具体来说有用词错误、句法错误、翻译策略错误等。例如,用词方面的错误:在Investment(投资)这个板块内有一个introduction部分,“对工业的介绍”翻译为“introduction of industries”,而正确的翻译应为“introduction to industries”, introduction of指的是“引进…”,而introduction to才指的是“对…的介绍”。翻译策略错误:在“Yuxian Paper-cutting: a valua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的报道中,对剪纸艺术中常用的“裁样”进行了直译――"Yang" cutting is what most Chinese schools of the paper-cutting art form employ.如果对翻译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式,会更有利于网站外国访客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首先,英文网站存在的问题说明赞助人外宣的意愿并不强烈。河北省政府英文网站建立于2009年,截止到2017年1月中旬,在八年时间内,网站News(新闻)栏目下所有新闻总数仅达到874条,平均一年仅大约100条新闻,而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此缓慢的新闻更新速度无法让网站外国访客快速了解中国发展的进程和速度。这样的更新速度只能说明网站赞助人,即政府部门没有给予外宣工作足够的重视。
其次,译者的翻译态度和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网站赞助人对于外宣工作不够重视,因此译者缺乏来自赞助人的压力,译者的翻译态度并不积极,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网站内容更新迟缓、内容贫乏。译者消极的翻译态度也影响到翻译质量,如前文提到的一些翻译错误,如果翻译态度严谨,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改善英文网站建设的策略
(一)意识形态:网站翻译的思想准则
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如果翻译忽视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盲目地追求“对等”和“忠实”,可能引起误解,不仅不能提高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能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翻译,从根本上讲,就是向本土文化意识形态输入异域文化的意识形态。”同样道理,作为外宣的窗口,政府网站便是向异域文化输出中国的意识形态。
对比河北省政府中英文网站,可以发现英文网站内容并不是对中文网站内容逐条的翻译,而是在内容方面进行了很多修改和调整,但这些修改和调整“并非出于文本内因素的考虑,而恰恰是文本外诸多因素直接介入和操纵的结果,集中反映出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倾向。”在河北省政府中文网站的新闻区,包括国务要闻、省内要闻、政府文件和网络电视几个板块,内容主要关于国家决策、河北省经济发展和党的会议与决策等,这些新闻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对应的英文网站将关注焦点放在经济、文化和旅游方面,体现了政府网站外宣的重点。英文网站的这种建设策略反映了意识形态在网站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任何一种翻译都是意识形态性的,因为源语文本的选择、目标语文本的使用都取决于社会主体的各种兴趣、目的和目标。”
(二)诗学:网站翻译的策略准则
勒菲弗尔认为,“译者常常按照本国文化的诗学传统来重塑原文,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取悦新读者,并以此确保读者会真正地阅读译文。”政府网站的英译应将诗学作为翻译策略准则,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体验,以此确保外国访客能够阅读网站内容,让英文网站真正发挥外宣的作用。
诗学因素对于网站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为“诗学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将扮演的社会角色及其影响程度。”因此在网站翻译中,译者的诗学观念决定了网站翻译的策略以及译文在英语世界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以此影响到政府网站外宣的效果。在诗学视角下,翻译是一种对原文文本进行改写的行为。在诗学视角下的改写是为了提高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的接受度,从而达到更好的外宣效果。
例如:“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冬练三九’。”
译文:There is an old Chinese saying that goes,“Get exercise in the coldest days of winter.”?
此处,译文对原文的改写有助于英语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如果对“三九”进行直译“the third nine-day period”,除非对此译文进行注释,否则英语读者会感到非常困惑,不知所云。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
(三)赞助人:网站翻译的监督者
根据勒菲弗尔,赞助人对翻译的操纵和改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赞助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翻译是对原文本的改写,改写是一种操纵,是为权力服务的,反映了赞助人的意志。而政府网站的翻译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政府作为网站翻译的赞助人,要求网站的翻译能够反映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政府英文网站的赞助人即政府部门应当监督政府网站的翻译工作,及时发现英文网站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发挥中国文化外宣窗口的作用。
结语
如果翻译不过关,政府英语网站的建设便无从谈起。在翻译操纵理论的视角下,翻译受到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个方面的制s,政府网站的翻译以意识形态作为网站翻译的思想准则,为外宣翻译把好政治和思想关;诗学决定网站的翻译策略,让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走出国门,更好地被译入语文化接受和吸收,让中国的意识形态顺利渗透进异域文化,增加中国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Lefevere,Andre. Translation, History, Culture: a Sourcebook[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3.
[2]方仪力.翻译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翻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3]胡芳毅,贾文波.《外宣翻译:意识形态操纵下的改写[J].上海翻译,2010(1).
[4]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5).
[5]张晓娟.浅谈勒菲弗尔操控理论的三大要素对翻译的影响[J].西安社会科学,2010(4).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English Websi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Manipulation Theory: A Case Study of Hebei Provincial Government English Website
WANG Zhao-run,JING Yuan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篇8
[关键词] 英文信用证 信用证项下单据
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是一种银行的信用,对买卖双方而言都具有保证作用,它既可以保证卖方能够及时收到货款,也可以保证买方按时收到货物。当买卖双方决定采用信用证这种结汇方式时,买方就要及时为卖方开立信用证,而卖方履行合同的前提就要审核英文信用证的内容。我们都知道英文信用证都是大写的英文字母,如果业务员对大写英文还不太习惯,那首要的任务就是将大写英文对译成小写英文,这样的互换直到熟悉大写英文为止。一份英文信用证少则两三页,多则四五页甚至更多,因此完全看懂一份英文信用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可寻的,我们可以将信用证的内容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基本信息,信用证项下的单据,附加条款,提交期限,银行之间的指示。
一、基本信息
信用证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基本信息,包括信用证本身固有的内容、汇票条款、货物条款、装运条款。其中信用证本身固有的内容包括开证行名称、地址、信用证类型、信用证号码、开证日期、金额、、受益人、开证申请人、通知行、有效期等;汇票条款包括汇票的出票人、付款人、汇票期限、金额等;货物条款包括货物描述、包装等;装运条款包括起运港和目的港、分批装运和转运、装运期等。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情况下问题不大。但卖方要注意一点即信用证中关于买卖双方内容的一一对应关系,如APPLICANT(申请人)是买方,DRAWEE(付款行)那就对应买方所在地银行;BENEFICIARY(受益人)是卖方对应AVAILABLE WITH BY (议付行)卖方所在地银行。
二、信用证项下的单据(DUCUMENTS REQUIRED)
这部分是信用证中最重要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信用证是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其中的有条件是指“单证一致”这个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卖方缮制的单据和信用证的内容完全一致,那么银行就要承担付款的责任。因此卖方看懂信用证中的这部分内容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信用证项下常见的单据有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装箱单(PACKING LIST)、保险单(INSURANCE POLICY)、海运提单(BILL OF LADING运输方式选择海运)、汇票(DRAFT)、原产地证明(CERTIFICATE OF ORIGIN)、商检单据(INSPECTION CERTIFICATE)、受益人证明(BENIFICIARY’S CETIFICATE)等。其中商业发票、装箱单、汇票是最基本的单据,一般信用证中不会出现特殊的制单要求。当买卖双方选择的贸易术语是CFR/CIF时,信用证中就会要求卖方提供保险单据,同时指明保险险别和保险金额(COVRING ALL RISKS AND WAR RISKS FOR AT LEAST 110PERCENT OF INVOICE VALUE: 按照发票金额的110%投保一切险和战争险)。海运提单是信用证中要求最复杂的单据,卖方一定要仔细审核单据要求,如FULL SET PLUS ONE COPY CLEAN ON BOARD OCEAN BILLS OF LADING MARKED “FREIGHT PREPAID” MADE OUT TO ORDER , NOTIFY APPLICANT.(全套加上一份副本清洁已装船海运提单,标注运费预付,空白抬头、通知申请人)。提单中的这几项要求卖方在缮制单据时都要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去做。另外原产地证明有贸易促进委员会提供,商检单据一般有进出境检验检疫机构提供,卖方拿到单据时注意审核内容就可以了。最后一点,卖方在审核信用证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这样的要求“ALL THE DOCUMENTS MUST MARK L/C NO AND DATE:所有的单据都要注明信用证号码和日期”。如果有,我们在处理以上单据时一定要注意注明信用证号码和日期。
三、附加条款(ADDITIONAL COND.)
这部分内容是银行对卖方的特别提示,一般是对业务操作有所要求,通常是非单据性的,卖方稍加注意就可以。如卖方所制的单据有和信用证的要求不符时,银行就要扣除不符点的费用;买卖双方银行手续费用的划分等等。
四、交单期限(PRESENTATION PERIOD)
信用证中通常都会注明卖方在货物装船后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到银行提交单据,(DOCUMENTS MUST BE PRESENTED FOR NEGOTIATION WITHIN 21 DAYS AFTER THE DATE OF SHIPMENT, BUT NOT LATER THAN THE EXPIRY DATE:卖方必须在装运货物后21内到银行提交单据,且不能超出信用证的有效期)。对于这一点卖方一定要推算好时间,否则如果超出了信用证的交单期限,那么卖方所在的银行将不在寄送单据,也就意味着卖方将无法收到货款。
五、银行之间的指示(INSTRUCTIONS)
这一部分内容既然是银行间的指示,对于卖方而言也就关系不大了。
看清信用证的内容是履行好合同的前提,卖方一定要仔细审核,为后面继续执行合同打下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篇9
为配合我院的第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
院学生会学习部举办“中英文双语演讲比赛”,欢迎全院同学踊跃报名。
二、演讲比赛内容:
本次演讲比赛分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部分。
1、主题演讲:
以“青春·信念·责任”(“YOUTH·BELIEF·RESPONSIBILITY”)为主题,题目自拟。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思想健康,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能够体现时代要求与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明确新世纪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大胆
实践,奋发成才。演讲者可围绕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作为学院学生在新形势下的体会和感悟进行演讲,(中英文一起)时间约8分钟
左右。
2、即兴演讲:
主题演讲结束后,每位选手进行即兴演讲,举办方将准备若干词语,选手根据随机抽取的词语进行即兴演讲,(中英文一起)时间140秒钟以内
。
3、出场顺序赛前抽签决定。
三、演讲比赛组织形式
1、参赛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2、组队方式:各系派出2~4名选手参加预赛,并确定一名选手作为本系参赛小组联络人。
3、赛制安排:
本次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预赛中,每位选手须在限定的时间内(中英文一起,约8分钟)自由演讲,题目自定,评委会将评出优秀选
手进入决赛,所有通过预赛的选手即取得决赛资格。
四、比赛时间:
初赛:待定
决赛:待定
五、比赛地点:
初赛:学生多功能厅
决赛:学生多功能厅
六、比赛规则:
1、中文、英文演讲依次进行。
2、表意明确,健康向上。
3、中英双语达要求口齿清楚,语音标准,语调有节奏感又不缺乏感情。
4、举止大方,表现自然,与观众有目光交流。
5、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6、有适当的肢体语言。
七、演讲比赛活动流程
1、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
2、各系学生会学习部将“青春·信念·责任”演讲比赛参赛人员名单、制定联络人、年级、班级、联系方式等,报至院学生会学习部,时间截
至X月X日。
3、进行预赛,通过预赛的选手正式进入决赛阶段。
4、正式进行决赛。
5、决赛包括现场英文提问,计总成绩,演讲时间总计不超过10分钟(超时扣分)。英语提问不得超过2分钟,英语回答不得超过2分钟。
八、评分标准
l、中英文发音标准,口语流利,节奏感强;
2、话题围绕“青春·信念·责任”(“YOUTH·BELIEF·RESPONSIBILITY”)的主题,展现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奋发成长。
3、选于自信投入,热情洋溢:
4、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
5、台风自然大方,不怯场;
6、回答问题积极思考,不急不躁;
7、问题分析解答深刻透彻,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8、中英文演讲时间总计不得超过8分钟,回答问题不超过2分钟,超时扣分;
九、比赛评判及奖项设置
1、本次比赛决赛阶段邀请学院领导和有关教师担任评委,采用5~7人制评分,依据思想性、语言、仪表、感染力等方面量化评分。
篇10
关键词:双语教学 专业课 层次教学法
一、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
(一)双语教学主要模式介绍
1.完全和部分沉浸法(Total and Partial Immersion/M1)。学生在此模式中和本族语学生一起,接受以第二语言为教学媒介语的专业课内容教学。教师都是专业课老师(content/subject teacher),因此很少会有针对少数非本族语学生的语言解释。
2.第二语言教授的专业课(Subject Course Taught in L2/M2),其中,以保护模式(Sheltered classes)为典型。保护模式是指把同一语言水平的学生集中起来,由懂得语言教学的教师采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将上课用语的难度降低至学生能理解的水平。
3.专业课加语言教学课(Subject Course Plus Language Instruction/M3),以辅助模式(Adjunct model)为典型代表。在该模式中,语言和教学内容同样重要,因此经常会通过跨学科合作来实现教学目的。
4.基于主题的语言课(Language Class Based on Themes/M4),以主题模式(Theme-based Model)为代表。该模式是以语言为主导的,语言的操练是以内容主题为单元进行的,因此专业内容并不是很难,一般教师都能够胜任。
(二)模式中各教学因素的变化规律
根据内容与语言所占的比重,我们发现,各模式所涉及到学生需求、师资、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要求、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教材评估的侧重点六大教学因素都是有规律地变化的。在众多的教学因素中,位居中间的学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而其他的因素是围绕学生的需求而调整的。因为在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中,教学模式是由教育环境中的众多因素共同所决定的,其中学习者的需求是首要因素,其次考虑的才是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师资状况等综合情况。
二、构建中国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综合考虑,中国本土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构成因素可以分为决定性因素和配合性因素两种。与国外双语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需求、师资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等因素属于决定性因素;而教材的选取、课堂教学工作以及综合考评等属于配合性因素。另外,依据语言重要性不同,可导致不同的模式分类,可以把中国双语教学中英语的渗透力度分为简单渗透层次(L1);整合层次(L2);双语思维层次(L3)等三个层次,这是构建中国高校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参考要素。具体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构建步骤为:
第一步:有效分析学生真实需求。学生的需求一定是第一位的,这里的需求可以包括两个层次:(1)学生是否有接受双语课教学的真实需要。比如将来需要出国进修,或者所学的专业比较国际化,即他们是否需要通过英语来学习另外一门学科。(2)学生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即除了学生主修专业能力的提高外,专业英语水平希望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
第二步:测试学生的需求与英语语言水平是否匹配。这应该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参考,检测需求是否能满足要受到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的制约,否则需求再高,自身的英语基础跟不上,也依然无法达到相应的效果。
第三步: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师资力量。师资水平是制约中国专业课双语教学实施的瓶颈。如果专业课教师无法胜任,那么只能使得双语课教学流于形式。所以,通过英语水平测验的学生需求还必须与双语专业课的师资力量水平情况相互协调。
第四步:制定对应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专业知识的有效获得和专业英语能力的稳步上升。按照英语教学的渗透力度,英语能力的上升可以如前所述分为三个层次:简单渗透层次(L1)――包括用英语定义,关键词;整合层次(L2)――英文表达;双语思维层次(L3)――使用英语来思维。
第五步:选择适当的配合性因素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可以分为:全英文讲解,中英文交替讲解和全中文讲解。考评形式主要可以有:英文考评和中英文结合考评等。考评是双语教学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所以不应该提倡中文的考评方式。
三、结语
我国高校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原则。在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真实需求,有效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教材的选用,课堂具体教学方式,考评方法等是配合性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卢炳惠.后民族结构语境中的国际双语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