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范文

时间:2023-03-26 08:2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名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名称

篇1

其实,这件事发生在一年多以前,但是你特别注意过这条新闻吗?―如果你与这家公司没有业务往来,可能对此一无所知,而且也不认为有了解的必要。回想起戴尔电脑公司仅仅去掉了名称中的“电脑”二字,就在外界引发评论风暴,CA将整个名字缩减到两个字母才引起如此微澜,这与其全球第四大独立软件商的身份着实不怎么相符。

同样是给企业名称做减法,评论家只对戴尔改名津津乐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改名事件的关注并不在于新名字优雅与否,而是关注做了加减乘除的那几个字背后到底有何玄机,将对产业的未来产生何种影响。就这两件事来说,CA改名不过是为已经执行了多年的战略“正名”,而戴尔一笔划掉的两个字却预示着未来的无限野心。

“戴尔电脑公司”变身“戴尔公司”,意味着戴尔已经不满足于做一家单纯的电脑制造商,而是正式伸出多元化的触角,向一家能够提供技术与服务产品的公司转变。抛掉的是“电脑”这个行业限制,留下的是“戴尔”式的能力,给众多IT企业和评论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相形之下,CA改名更像是一件大家都知道早晚要做、但企业偏偏拖了很久才动手的工作。上世纪90年代,它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商业软件公司,如今产品多达上千种,却一直顶着“Computer”这顶滑稽的帽子,不断解释“我们不生产电脑”。虽然商业软件公司只要与客户清楚沟通就好,但迟迟不能“名正言顺”地做生意,不但造成了对品牌价值的浪费,而且也会令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感到迷惑。

其实,在很多著名大公司的成长初期,都发生过改名事件。摩托罗拉、施乐这些名字原本都只是产品名称而非公司名称,它们被挑选出来成为公司名称的过程,也就是这些公司苦心寻觅自我定位的过程。

摩托罗拉公司的前身是高尔文制造公司,主业是无线电收音机的制造。很少有人知道高尔文制造公司的前身高尔文电池公司,它专门制造笨重的蓄电池。经历了几次痛苦的破产之后,高尔文先生终于找到了一个新奇的生意:制作一种需要花八个小时、并在汽车的地板上打洞才能安装的巨大的汽车收音机。1930年,这款产品以“摩托罗拉”为名推向市场,包含了“开动”和“收音机”的意思。在这款产品获得了“美国最好的汽车收音机”称号之后,高尔文果断地将公司名字改为“摩托罗拉”。从此,“移动”和“通讯”这两个关键词取代了高尔文本人,指引着公司前进的方向。

比起这些意在“寻找自我”或者“摆脱束缚”的改名事件,那些已经成熟并意图转型的大公司的改名事件,则要痛苦得多。

柯达公司便遭遇到这样痛苦的抉择。在持续了20年的低谷徘徊之后,柯达公司下定决心拥抱图像数码化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未来趋势,相当有远见地并购了全球最大的在线冲印网站Ofoto。但在并购之后,如何给这个新的业务部门命名成了一个非常为难的问题:如果Ofoto是柯达战略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或者说,柯达期待Ofoto成为这个老牌公司在未来时代生存的拯救者的话,那么,用柯达这个名字覆盖掉Ofoto是否明智?但放弃价值亿万的柯达品牌又谈何容易?

惠普也面对同样的问题,在并购了Ofoto最大的竞争对手Snapfish之后,它也面临着如何定义新业务在整体架构中的位置的问题,它选择了让Snapfish保留原来的名字。

经过长达六个月的思索,柯达决定将原来Ofoto这部分业务独立命名为Kodak EasyShare Gallery(柯达易享画廊)。与惠普的处理方式相比,柯达表现出对在线冲印业务更强的信心和决心,这种心态差异除了来自主营业务的不同表现,还取决于企业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承认:新业务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生死攸关。

毕竟对于擅长打印设备的惠普而言,在线打印业务更像是一个潜在的机会,如果能够成功固然更好,但也要防备一旦失误,重要的是不能牵连惠普积累多年的良好名声。

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完善企业名称的登记管理,保护企业名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名称。

第三条企业应当依法选择自己的名称,并申请登记注册。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享有名称权。

第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核准登记企业名称。

超越权限核准的企业名称应当予以纠正。

第五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并负责核准下列企业名称:

(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

(二)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的;

(三)不含行政区划的。

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核准前款规定以外的下列企业名称:

(一)冠以同级行政区划的;

(二)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含有同级行政区划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按本办法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名称。

第二章企业名称

第六条企业法人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另一个企业名称。

企业分支机构名称应当冠以其所从属企业的名称。

第八条企业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

企业名称需译成外文使用的,由企业依据文字翻译原则自行翻译使用,不需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

第九条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除国务院决定设立的企业外,企业名称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

在企业名称中间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该字样应是行业的限定语。

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字样。

第十一条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是本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名称或地名。

市辖区的名称不能单独用作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市辖区名称与市行政区划连用的企业名称,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省、市、县行政区划连用的企业名称,由最高级别行政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第十二条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法人,可以将名称中的行政区划放在字号之后,组织形式之前:

(一)使用控股企业名称中的字号;

(二)该控股企业的名称不含行政区划。

第十三条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法人,可以使用不含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

(一)国务院批准的;

(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

(三)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

(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

第十四条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应当由2个以上的字组成。

行政区划不得用作字号,但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

第十五条企业名称可以使用自然人投资人的姓名作字号。

第十六条企业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应当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或者企业经营特点的用语。

企业名称中行业用语表述的内容应当与企业经营范围一致。

第十七条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不同大类的,应当选择主要经济活动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名称中的行业。

第十八条企业名称中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5个以上大类;

(二)企业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或者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

(三)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中字号不相同。

第十九条企业为反映其经营特点,可以在名称中的字号之后使用国家(地区)名称或者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

上述地名不视为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

第二十条企业名称不应当明示或者暗示有超越其经营范围的业务。

第三章企业名称的登记注册

第二十一条企业营业执照上只准标明一个企业名称。

第二十二条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企业必须报经审批或者企业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项目的,应当在报送审批前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并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企业名称报送审批。

设立其他企业可以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第二十三条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应当由全体出资人、合伙人、合作者(以下统称投资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人,向有名称核准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应当载明企业的名称(可以载明备选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投资人名称或者姓名、投资额和投资比例、授权委托意见(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人姓名、权限和期限),并由全体投资人签名盖章。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上应当粘贴指定的代表或者委托的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二十四条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场对申请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作出核准或者驳回的决定。予以核准的,发给《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予以驳回的,发给《企业名称驳回通知书》。

通过邮寄、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等方式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按照《企业登记程序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申请企业设立登记,已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应当提交《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设立企业名称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未能提交审批文件的,登记机关不得以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登记注册。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与企业登记注册不在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的,登记机关应当自企业登记注册之日起30日内,将有关登记情况送核准企业名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六条企业变更名称,应当向其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企业申请变更的名称,属登记机关管辖的,由登记机关直接办理变更登记。

企业申请变更的名称,不属登记机关管辖的,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办理。

企业名称变更登记核准之日起30日内,企业应当申请办理其分支机构名称的变更登记。

第二十七条申请企业名称变更登记,企业登记和企业名称核准不在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对企业拟变更的名称进行初审,并向有名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送企业名称变更核准意见书。

企业名称变更核准意见书上应当载明原企业名称、拟变更的企业名称(备选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投资人名称或者姓名、企业登记机关的审查意见,并加盖公章。有名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到企业名称变更核准意见书后,应在5日内作出核准或驳回的决定,核准的,发给《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驳回的,发给《企业名称驳回通知书》。

登记机关应当在核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将有关登记情况送核准企业名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八条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和公司名称变更核准的有效期为6个月,有效期满,核准的名称自动失效。

第二十九条企业被撤销有关业务经营权,而其名称又表明了该项业务时,企业应当在被撤销该项业务经营权之日起1个月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企业名称等登记事项。

第三十条企业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如其名称是经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登记机关应当将核准注销登记情况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书送核准该企业名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三十一条企业名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核准:

(一)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字号相同,有投资关系的除外;

(二)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的企业名称字号相同,有投资关系的除外;

(三)与其他企业变更名称未满1年的原名称相同;

(四)与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未满3年的企业名称相同;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第三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企业名称核准登记档案。

第三十三条《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企业名称驳回通知书》及企业名称核准登记表格式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第三十四条外国(地区)企业名称,依据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协定、条约等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第四章企业名称的使用

第三十五条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在有效期内,不得用于经营活动,不得转让。

企业变更名称,在其登记机关核准变更登记前,不得使用《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上核准变更的企业名称从事经营活动,也不得转让。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在住所处标明企业名称。

第三十七条企业的印章、银行账户、信笺所使用的企业名称,应当与其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相同。

第三十八条法律文书使用企业名称,应当与该企业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相同。

第三十九条企业使用名称,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章监督管理与争议处理

第四十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在本机关管辖地域内从事活动的企业使用企业名称的行为,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在使用中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认定为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予以纠正。

第四十二条企业因名称与他人发生争议,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处理,也可以向人民法院。

第四十三条企业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名称争议时,应当向核准他人名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资格证明;

(三)举证材料;

(四)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书应当由申请人签署并载明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情况、名称争议事实及理由、请求事项等内容。

委托的,还应当提交委托书和被委托人资格证明。

第四十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企业名称争议后,应当按以下程序在6个月内作出处理:

(一)查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的情况;

(二)调查核实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有关争议的情况;

(三)将有关名称争议情况书面告知被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在1个月内对争议问题提交书面意见;

(四)依据保护工业产权的原则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以下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名称,参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本办法办理:

(一)企业集团的名称,其构成为:行政区划+字号+行业+“集团”字样;

(二)其他按规定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的组织的名称。

篇3

[关键词] 权利冲突 商标 企业名称 司法对策

一、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的类型

1.在先商标与在后企业名称发生的冲突。这是目前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即产生冲突的商标与企业名称在权利取得的顺序上,商标在前,企业名称在后。

2.在先企业名称与在后商标的冲突。该种情况是冲突的企业名称与商标在取得时间上企业名称在前,商标在后。

3.企业名称与商标的交叉冲突。即某企业的企业名称与他人商标冲突,而其商标又与该他人的企业名称冲突,这其实是上述两种情况的组合形式。

按当事人的主观状态,商标与企业名称之间的冲突还可以分为“无意撞车”与“恶意搭车”。所谓“无意撞车”,是指发生冲突的商标与企业名称所有人,在注册商标与企业名称时,主观上均无恶意,只是由于现行法律制度的原因造成二者发生冲突。所谓“恶意搭车”是指他人为了利用在先商标或在先商号的声誉获取不法利益,将他人的商标注册为企业名称中的商号或将他人企业名称中的商号注册为商标。

二、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的原因分析

1.商标与商号功能的混同

商标与企业名称的冲突实质上是商标与商号的冲突。企业名称由字号(或者商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三部分组成,商号是企业名称的核心要素,也是不同企业得以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商号作为企业名称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使市场主体得以相互区别。而商标作为经营者在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标志,其主要功能是将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区分开来。但是商标与企业名称(字号)的使用现实中有时并非按法律预设的方式进行。商标与商号用于商品或服务上,均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商品起到区分作用。

2.商业标志法律制度的滞后性

(1)现行法律制度未充分体现商号的知识产权属性。我国企业名称立法强调的是“加强企业名称管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制度目标,并未将商号作为一种知识产权进行规定。虽然学界关于商号的性质众说纷坛,但其知识产权属性却勿庸质疑。该知识产权属性并不会因为现行法律制度没有体现而消失,而是在现实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突出。当一种事实上是知识产权而未被法律充分承认为知识产权的权利在市场上越来越突出时,必然会与已为法律所承认的知识产权发生冲突。

(2)现行法律制度对商标与商号的权利范围界定不清。在市场竞争中,最突出反映这个问题的就是商号的商标化使用。所谓的商号的商标化使用,是指经营者将其合法登记注册的商号以商标的方式进行使用,这可能导致与他人商标的冲突。

三、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的司法原则

1.尊重现实,廓清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权利界限

正确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的冲突,首先应当对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权利范围作出正确界定。只有确定了权利的内容、界限,才能正确考量权利冲突中的是是非非。

(1)商标权的权利范围。商标权包括使用权与禁用权,使用权即商标权人在自己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自己商标的权利;禁用权是指商标权人有禁止他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自己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以防止混淆的权利。在与企业名称的关系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之规定,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名称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为商标侵权行为,因此,商标还可对抗他人对企业名称的不正当使用。

(2)企业名称权的权利范围。根据现行法律,企业名称也享有专用权,具有排他性。首先,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六条,企业名称在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不得与已登记注册的同行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其次,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名称所有者得禁止他人擅自使用其企业名称。第三,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商标中的文字和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相同或者近似,使他人对市场主体及其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包括混淆的可能性),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

(3)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在先权”地位。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商标权对企业名称不具有在先权地位,企业名称对商标也不具有在先权地位。

第一,商标权对企业名称不具有在先权地位,即在先商标权不当然具有排斥他人将与商标相同或近似之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的效力。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可以作为企业名称在先权利的只有在该企业名称登记主管部门辖区内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名称,商标等其他商业标记的在先权利并不能对抗企业名称的登记。即使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企业名称所有者只有在其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时,才能确定其行为不合法。只有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并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商标所有人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即只有驰名商标在特定条件下才能作为对抗企业名称登记的在先权,一般商标则不具有阻碍企业名称登记的在先权地位。

第二,企业名称也不具备对抗商标注册的在先权地位。《商标法》第九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但是并没有确定在先权利的范围。在商标评审实践中多以外观设计专利权、著作权为“在先权”,而以企业名称中的商号作为在先权的实践仅作为特殊情况并从反不正当竞争的角度加以处理。[1]目前商标评审实践做法是商号权基本上不列入在先权的范围,一般不具有阻止在后商标注册的效力。

(4)确立企业名称权利范围的另一种思路:将具备一定条件的商号视为未注册商标。其实在确定企业名称权和商标范围、处理二者冲突时,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思路,即将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名称中的商号作为未注册商标对待。一件标志是否是商标并非取决于是否注册,而在于该标志是否发挥了商标的功能,只要一件标志用于商业活动,能够起到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其实质就是一件商标。商号虽然作为企业名称中的特取部分,其法律效力是特定的,但这并不妨碍符合一定条件的商号成为未注册商标。如果企业名称所有者在经营活动中,以商标的方式使用了其商号,该商号已经事实上起到了商标的作用,如果该商号未注册为商标,我们应当承认该商号同时具有商标的性质,可以作为未注册商标进行保护。《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据此,如果企业名称所有者将商号作为商标使用,且该标志在相关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可以禁止他人以不正当手段抢先将该标志作为商标注册。即在一定条件下,具备上述条件的商号,可以作为未注册商标对抗他人的商标注册。

2.尊重权利的“表面合法性”,正确运用权利平等原则

在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的司法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权利平等原则,不能认为商标权优于企业名称权,也不能认为企业名称权优于商标权。否则,将事实上造成权利主体的不平等,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处理企业名称之间的冲突问题时,这样论述:“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企业登记主管机关,在已经核准登记‘东莞市天长地久婚纱摄影有限公司’的情况下,又核准登记‘东莞市虎门天长地久婚纱摄影店’,尽管从双方企业名称取得时间看,天长地久摄影公司取得企业名称在先,李晓霞(个体工商户“东莞市虎门天长地久婚纱摄影店”业主――笔者注)取得企业名称在后,但是,李晓霞的企业名称也系经过企业登记主管机关授权取得,在李晓霞企业名称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依法撤销前,也应当平等受到保护。”这对处理商标与商号之间的冲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尊重权利的正当行使,依法禁止权利滥用行为

权利滥用是指权利人外表是虽属于行使权利,但在实际上是背离权利本旨或超越权利界限的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一项权利,就内涵而言,该权利有其价值目标;就外延而言,该权利有其界限。如果权利人行使其权利违背该价值目标或越出该权利的界限,即为违法行为,依法应予禁止。

在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时,强调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正确适用“保护在先权利原则”。依法保护在先权利,是目前知识产权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知识产权审判强调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不同主体之知识产权发生冲突时,依法保护在先合法权利,具有逻辑上的正当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适用保护在先合法权利原则解决的是权利取得的正当性问题,它无法判别合法权利人行使权利是否正当。权利滥用行为就是合法权利的不正当行使。由于权利行使方式的多样性,在处理权利冲突纠纷时,既要注意判断权利的取得是否合法,也要充分注意判断权利人行使权利的行为是否越出了权利边界。

从禁止权利滥用的角度,在后权利人的行为可能侵犯在先权利人的权利,在先权利人的行为也可能侵犯在后权利人的权利。

4.尊重当事人的劳动创造,正确适用权利通约理论

所谓权利通约,也称权利变更、转让,是指不同权利发生冲突后,当事人通过和解方式,或诉讼后由法院主持调解,采用某救济措施(通常是经济补偿),互相约定将一种权利转化为另种权利,并加以比较和交换,以这样的方式平息纠纷。苏力先生通过科斯的主张――在权利冲突时,法律应当按照一种能避免较为严重的损害方式来配置权利,或者反过来说,这种权利配置能使产出最大化――提出在权利冲突中可以适用权利通约理论进行处理。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权利通约理论有其合理性,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能够通过法院的主持化解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权利通约方式解决纠纷,实际上是对当事人劳动创造的尊重,也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保护手段。通过权利通约,可以使因当事人纠纷而可能减损的社会财富得以保全甚至增值,因此法院在处理商标与企业名称冲突纠纷(包括其他权利冲突纠纷案件)时,应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用权利通约理论。

参考文献:

[1]范汉云:中国关于撤销不当注册的法律规定及实践[J].中华商标,1999(3)

[2]彭曙曦刘凤菊: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01(5)

[3]汪渊智: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J].法学研究,1995(5)

篇4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申请企业名称:

: 备选企业名称(请选用不同的字号)1、2、3、

: 经营范围(只需填写与企业名称行业表述一致的主要业务项目)

注册资本: 企业类型: 住所:

(见投资人姓名或名称、证照名称及号码、投资额和投资比例下页表,投资人写不下的,可另备页面载明并签名盖章)

审查员意见及签字:

年 月 日 核准员意见及签字: 年 月 日

1

投资人姓名或名称

证照名称

证照号码

投资额 投资比例

2投资人授权委托意见

兹委托(我单位/机构/自然人股东/单位股东的职工) 前来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事宜。 授权期限为: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授权权限如下(请在“”内打“√”选择): 1、同意不同意修改本申请书出现的错别字、遗漏和误加的文字; 2、如申请的企业名称未能核准,同意不同意修改、增加或减少企业名称字词表述; 3、同意不同意修改除上述第1、2项外的任何内容和文字表述。

代办人(经办人)或人签名: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

(全体投资人签字盖章处) 日期: 年 月 日

注:1、全体投资人签字盖章: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设立登记由股东、出资人盖章、签字(自然人股东)。                  2、有关有限责任公司工商登记注册指南请浏览杭州市工商局红盾信息网(xiexieba)。

篇5

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适用指南》的阐述,厂商名称虽然在各国法律中解释不同,但是一般而言,就是指标识自然人或法人的企业名称。不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展中国家商标、商号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示范法》的中文译本中,Trade name却又被翻译成商号。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7条规定,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除外。

此处,字号是商品生产者为了表明不同于他人的特征而在营业中使用的专属名称,其意义相同于商号。因此,许多学者从此角度出发,认为商号应该是企业名称的组成部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进而,享受企业名称专用权的部分,到底是包含字号(商号)的完整企业名称还是仅仅字号(商号)部分,则容易引起争议,并可能导致企业名称专用权侵权标准认识的不当。事实上,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现在的正式官方中文译本中,Trade name无论是被翻译成企业名称,还是被翻译为商号,都倾向于被解释为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用于正式登记注册的名称。而在登记注册的相关程序规定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则认为,各个国家应该在全国性层次上规定注册的可允许和接受的条件,即要求注明企业性质和商业活动的目的。

对我国的相关规定,我国是由国家、省或直辖市、市及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各类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名称应有标明行业和企业组织形式的文字,并由相应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另外,我国企业在商业活动中只能使用一个企业名称,即使因特殊需要经核准有一个从属名称,也不能在商业活动中使用。所以,综上对比,在我国受到专用权保护部分的企业名称,是包含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字样在内的完整企业名称,而并非单一的字号(商号)部分。同样,在讨论企业名称权侵权标准时,应该在完整的企业名称的层面上考虑。

企业名称专用权保护尚需完善

企业名称,作为一种受到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商业性标识,其作用主要是用于区分提供相同商品与服务的不同市场主体。因此,在判断企业名称专用权侵权的基本理由上,应该以是否存在商品与服务市场主体混淆的可能性为标准。进而,企业名称专用权同样应该存在行为与禁止两方面的含义。其中,前者表现在企业名称专用权人可以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其被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3条规定可以看到,企业名称在企业申请登记时,由企业名称的登记主管机关核定,并在核准注册后,可以在规定范围内享有专用权。即承认企业名称专用权的行为。而后者,本应表现为专用权人有权禁止他人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可能造成消费者混淆的企业名称。但是,在现行企业登记及企业名称登记相关法规规章中却没有明确规定。

篇6

这一改革,将使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工作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即由现行的申请人网上申请、到总局现场提交申请材料、领取核准通知书的工作模式,改变为主要由申请人网上申请、在当地企业登记机关领取核准通知书的工作模式。这一改变,使申请人不必跑总局,即可全程办理不含行政区划等企业名称核准申请业务,从而有效节省了申请人的时间、精力和相关成本。

为实行这一改革,总局对企业名称审核权限等进行了较大调整,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登记机关和有直报权限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企业登记机关对本省市不含行政区划等企业名称变更核准进行审查;授权各地具有不含行政区划等企业名称外资企业登记管辖权限的企业登记机关,受理住所位于本辖区的不含行政区划等外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申请,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查等。

为配合此次改革,总局决定将总局企业名称库向各级企业登记机关开放。各地登记机关的授权用户可以使用网上注册系统查询总局企业名称库、办理相关业务。同时,总局对部分企业登记规范进行了补充、调整,编写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业务操作规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操作指引》(路径:总局网站(saic.gov.cn)首页服务指南办事指南)等文件,用于指导基层、企业办理企业名称申请业务。

工商总局办公厅关于实行总局

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切实提高名称核准工作效率,总局决定,从2015年11月1日起,对依法需经总局核准的企业名称实行全程电子化办理(以下称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简称全程电子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做法

实行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主要是充分运用工商系统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各地企业登记机关的作用,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业务主要由申请人网上申请、到总局现场提交申请材料、领取“核准通知书”的工作模式,改变为主要由申请人网上申请、在当地企业登记机关领取“核准通知书”的工作模式。

主要做法是:申请人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登记网上注册申请业务系统(以下简称网上注册系统)办理需经总局核准的新设立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以下简称预先核准)业务,其“核准通知书”由企业登记机关打印、发放;各地已经登记注册企业申请变更名称,依法需经总局核准(以下简称变更核准)的,由各地登记机关受理审查后,通过网上注册系统报总局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告知申请人。

二、主要工作程序

各地企业登记机关按照“一审一核”的原则,配合总局按照以下主要程序(见附件1《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业务操作规程》)完成预先核准、变更核准全程电子化业务。

(一)预先核准

1.内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

申请人通过网上注册系统提交申请后,由总局审核人员对企业名称进行审核。核准通过后,总局通过该系统发放《企业名称网上预先核准告知书(内资)》(不盖公章)给企业名称申请人。申请人咨询当地企业登记机关,根据企业登记管辖有关规定,确认具体登记机关。企业登记机关核对告知书有关信息、确认本机关办理登记业务后,从网上注册系统下载打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已加盖总局企业登记专用章)并加盖本企业登记机关业务专用章,发放给申请人。

2.外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

申请人既可以选择通过网上注册系统提交申请(同时上传投资人证明文件PDF格式扫描件),也可以到有登记管辖权限的企业登记机关现场提交申请。网上申请的,其审核与打印发放《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程序参照内资企业办理。现场申请的,由企业登记机关受理、审查申请材料,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通过网上注册系统上报总局审核;核准后,由企业登记机关从网上注册系统下载打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发放给申请人。

3.企业名称已核调整

申请人可以对已经预先核准、尚未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申请事项进行部分调整(简称已核调整,下同),可以延长一次预先核准企业名称的保留期限。可以调整的项目是:地址、注册资本(金)、投资人名称和证照号码、经营范围、行业代码等。其中,调整投资人名称和证照号码属勘误性质,申请人须同时网上提供身份证、营业执照或者其他有效证件扫描件(PDF格式)。

内资企业名称已核调整,由申请人通过网上注册系统按照预先核准程序办理。外资企业名称已核调整,网上申请核准的,既可以由申请人通过网上注册系统按照外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程序办理,也可以由申请人向已经确认的企业登记机关提交调整申请;现场核准的,应当向原企业登记机关提交调整申请。企业登记机关受理外资企业名称已核调整业务后,通过网上注册系统报总局审核。由于已核调整导致登记机关改变的,应当向改变后的企业登记机关提出调整申请。

4.档案保存

预先申请核准后,在网上注册系统中自动生成申请书、审核意见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等必要文件,以电子档案形式保存,总局不再保存相应文件的纸质档案。需要提供证据等使用的,由总局打印有关材料,并加盖企业登记业务专用章予以确认。

申请人现场提交的外资企业申请材料和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的相关材料等,由企业登记机关归入企业登记档案,可以不予另行单独保存。

(二)变更核准

1.变更申请及核准

各地企业登记机关受理变更申请后,通过网上注册系统上报本省企业登记机关审查,省企业登记机关审查通过后报总局核准。总局不直接受理省以下企业登记机关变更申请,但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登记机关已经建立本市和本省企业名称数据库联查机制的,经省企业登记机关同意,可以视同省登记机关,直接向总局申报。

总局核准变更申请后,将核准信息反馈给企业登记机关。企业登记机关可以从网上注册系统打印《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加盖本企业登记机关业务专用章发放给企业。

2.档案保存

申请人提交的企业名称变更申请材料以及企业登记机关打印发放给申请人的《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等文件,由企业登记机关归入企业登记档案,可以不予另行单独保存。

企业登记机关通过网上注册系统报总局核准的有关变更核准过程信息,在网上注册系统以数据形式保存,不再生成保存相应文件的纸质档案。需要提供证据等使用的,从网上注册系统提取相关信息,由总局打印有关材料,并加盖企业登记业务专用章予以确认。

三、有关保障措施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有关规定,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全程电子化工作顺利推进。

(一)总局授权各省企业登记机关和有直报权限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企业登记机关(以下简称各省市企业登记机关)对本省市变更核准进行审查。

(二)总局授权各地具有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外资企业登记管辖权限的企业登记机关,受理住所位于本辖区的外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的申请,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审查。

(三)总局企业名称库向各级企业登记机关开放。各地登记机关的授权用户可以使用网上注册系统查询总局名称库、办理相关业务。已建立省统一企业登记业务系统的省市登记机关可以通过总局提供的标准接口,将省市企业登记业务系统与总局网上注册系统有效连接,做到市(区)、县企业登记机关可以完成全程电子化业务。

(四)适应全程电子化需要,对部分企业登记规范进行补充、调整(见附件2《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补充调整登记规范》)。其中,补充、调整了5项提交材料规范(补充2项、调整3项),补充、调整了12种登记文书规范(补充7种,调整5种)。补充的企业登记规范与总局2014年的企业登记规范(《工商总局关于印发〈内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内资企业登记文书规范〉的通知》〈工商企字〔2014〕29号〉及《工商总局关于修订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书式的通知》〈工商外企字〔2014〕31号〉)具同等效力,调整的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和企业登记文书规范以本通知公布为准。

四、有关工作要求

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需要各级企业登记机关的协同配合。各级企业登记机关要高度重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一)各地企业登记机关应当指定业务骨干专人负责全程电子化有关工作。网上注册系统对专责工作人员个人授权,并对授权用户进行痕迹管理。授权用户要严格遵守登记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得私自将用户名和密码授与他人使用。由于岗位调整等原因需要调整用户的,需及时报本省市企业登记机关管理员,变更授权用户。各省市企业登记机关应当指定A、B岗,A岗为主要负责人,保障工作不间断。业务较多的企业登记机关可以适当多设,但最多不超过3人。

(二)总局负责各省市企业登记机关专责人员的授权,各省市企业登记机关负责对本省市所辖各市(区)、县登记机关用户进行授权、管理等工作(见附件3《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用户管理办法〈试行〉》)。各省市企业登记机关要根据业务需要,积极组织各市(区)、县用户开展培训、交流活动。要及时掌握所辖市(区)、县用户人员状况,及时对用户信息进行维护。

(三)各地企业登记机关要积极配合全程电子化要求,对本单位企业登记注册系统进行必要升级改造,对企业名称核准与企业登记变更流程、分工等进行必要调整,配备彩色打印机、扫描仪等必要设备,确保全程电子化与本机关企业登记工作的有效衔接,为申请人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四)各地企业登记机关要把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作为本机关重要业务内容,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管理。对专责工作人员,要按照《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试行)》等规定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对于工作积极努力、认真负责、表现优秀的同志要给予相应奖励;对于态度懈怠、难以胜任专责工作的,要及时调整岗位,发现违纪违规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各地企业登记机关对全程电子化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总局企业注册局(外资局)联系。

工作电话:88650148,88650151

技术支持:88650152

附件:1.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业务操作规程

2.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补充调整登记规范

3.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用户管理办法(试行)【略。可访问总局网站(saic.gov.cn)首页服务指南办事指南或者点击本文底部蓝色字“阅读原文”查看。】

工商总局办公厅

篇7

    (二)合作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合作期限;

    (三)合作各方的名称、注册地、住所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国籍(外国合作者是自然人的,其姓名、国籍和住所);

    (四)合作企业的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合作各方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方式、期限;

    (五)合作各方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风险或者亏损的分担;

    (六)合作企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董事会董事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委员的任期,董事长、副董事长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职责;

    (七)经营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办事规则,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聘任、解聘办法;

    (八)有关职工招聘、培训、劳动合同、工资、社会保险、福利、职业安全卫生等劳动管理事项的规定;

    (九)合作企业财务、会计和审计制度;

    (十)合作企业解散和清算办法;

篇8

关键词 纸业企业 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实践 措施

一、前言

随着各种各样企业的不断兴起和成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企业必须在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同时,重视控制生产成本的问题。纸业企业可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扩大企业成本优势,构建一体化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强化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目的。

二、纸业企业成本管理在研发设计阶段的实践

(1)在自主开发阶段的运用。纸业企业成本管理实践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首先就是企业的自主开发阶段,需要注意企业相关设备,减少人工的成本消耗。许多纸业企业每年在研发新产品的阶段,消耗的资金达到营业总收入的5%甚至更高。某些企业更是着力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高端的科研开发平台的完善。

(2)以研发新科技和扩大成本优势为目的的运用。企业在研发新科技和扩大成本优势方面也需要有所举措。以前几年中国太阳纸业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情况为例,2011年冬季,该企业突破性地开发出利用价值高的溶解浆,其系统地生产溶解浆的水平已经在国内达到顶尖地位,且形成的产品能与进口的高档溶解浆相媲美,这不仅是企业创新的成就,更是对国内造纸企业的引导,能够帮助纸业企业在溶解浆生产方面降低成本。

三、纸业企业成本管理在生产制造阶段的实践

(1)在构建一体化产业链环节成本中的运用。贯穿于企业对生产经营产品的全程,纸业企业除了在产品的设计和技术的研发阶段需要注意成本的管理问题,在构建一体化产业链的环节也需要考虑成本的支出。企业在构建产业链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压缩成本空间,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安全隐患的有效手段,也是抓住国际资源的有利条件,更是深化发展格局的优势所在。我国的纸业企业需要以国内市场条件为基础,培养全球视野,用国际化的思维指导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提升。重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思想指导,融入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2)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运用。纸业企业在生产制造阶段,如果合理地进行成本管理,可以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制造成本方面大有作为。例如,纸业企业可以采用缩减蒸汽管道输送长度,对各厂区实行集中供应蒸汽,一次性统一购买较大数额的煤炭量,这就使企业总部无形中增加了与煤炭供应方之间商议价格的筹码,在一定程度上,纸业企业可以降低煤炭的购价,这也是对成本支付力度的降低。除此之外,纸业企业可以建设废气回收框架体系,科学地回收废气并合理进行再利用,把回收的纸机冷凝水转化成锅炉的补给源,可省下3000余万元的耗费;把造纸产生的黑液进行蒸发,将其燃烧的余热转化成发电的动力,相当于煤3000吨以上形成的能量。显而易见,这是废物再利用的典型案例,对于企业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性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含量。

四、纸业企业成本管理在产品营销阶段的实践

(1)存货周转率,降低仓储成本。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时,需要加强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则是企业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仓储成本的有效途径。如果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选择以销定产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远远比同行其他企业耗时更短的营业周期。同时,企业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使该纸业企业在整个行业领域内占据领先地位。一旦存货周转次数被增加,其内部的存货周转速度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无形之中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

(2)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压缩广告成本。当然,在企业的产品营销中,必然不能避开广告的部分,相关的纸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或者机构建立友好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规模效益,减少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资金支出。例如,纸业企业可以凭着在长期的产品经营中与商务企业、教育出版社或者原材料供应商等企业合作时积累的企业关系链条,不断巩固友好合作的关系结构,争取在建成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有所成就。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活动和单位加强双方的联系,此举不仅可以帮助纸业企业在客户群体中提高自身品牌的认知程度,而且可以促进纸业企业与国内外大品牌的合作。这是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压缩宣传成本规模的有效手段,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五、纸业企业强化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措施

(1)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扩大企业成本优势。纸业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时,便需要增强自己在创新能力和独家科技含量方面的优势,逐渐摆脱对其他优质企业的技术依赖,通过建设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创新体系降低运营成本。在原料制造、配比和工艺改善上努力,寻找资源节约型、资金压缩型的原料供应体系,为企业赢得原料消耗方面的优势地位。纸业企业在中国先进科技的摇篮――中科院的帮助下,一起完成了专用于造纸工作的包装搬运机器人系统的建设,并使之在实际的造纸操作中发挥可观的作用。这些机器人可以在重量级的卷纸下线后,完成包装、盖板的环节,然后把卷纸自行输送到仓储车间,这一系列的流程只需要短短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搞定。机器人在造纸中的利用和推广,帮助企业在施工中添加了成品纸的自动化输送和垛纸的自动化包装,这既可以提升企业工作的效率,也可以节约企业的施工成本。

(2)构建一体化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市场中抢占战略高地,企业需要构建产业链,在压缩企业协作中的交易成本空间的同时,带动稳定需求与及时供应系统的形成。实行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经营,制浆造纸企业可依托配套的、集约经营的原料林基地,提供优质、可靠、低廉的木材原料。这有助于企业更有力而科学地控制企业内部的原料板块,并在成本管理方面占据优势。

(3)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当今市场大背景的复杂性、信息瞬息万变,处于多变的市场体系中的纸业企业随时可能面临难以预料的危机,此时,企业必须在危机中积极自救,不用只把眼光局限于中国和欧洲、美国等经济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国家,转而把眼光伸向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气候环境比较优良、社会政治和谐且生产成本比较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如老挝。在老挝新建林浆纸基地,并构建一条林纸一体化的上游产业链条,这些企业在后期运营中可能体现出巨大的优势,因为转换生产基地,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减轻资金压力,避开经济危机的影响,使企业在外界比较混乱的情况下仍能有秩序地进行生产。

六、结语

纸业企业在进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同时,必须掌握相关概念,明确纸业企业成本管理在研发设计阶段的实践,即在自主开发阶段的运用、以研发新科技和扩大成本优势为目的的运用。而纸业企业成本管理在生产制造阶段的实践主要包括在构建一体化产业链的环节成本和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运用;纸业企业成本管理在产品营销阶段的实践,是指存货周转率,降低仓储成本、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压缩广告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宁,时龙龙.太阳纸业的生命周期成本管理[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 56-57.

篇9

关键词:成长型企业;企业生命周期;信息披露;设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一、成长型企业及其信息披露

(一)成长型企业的涵义。英国专家彭罗斯最早提出“成长型企业”的概念,在企业成长理论中她指出:企业成长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而大企业不过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结果。企业成长性是企业具有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并实现持续增长的性能。根据彭罗斯的研究,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把“成长型企业”定义为“在较长的时期内(如3年以上),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能力,不同程度地呈现整体扩张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企业”。

笔者采用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的定义,从该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企业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昙花一现式的高速发展的企业不是成长型企业;第二,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打破旧的平衡以建立更好的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以企业年龄、规模、成长速度等因泰为划分依据,将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针对每一阶段的特点,都应该有适合本阶段的发展战略、财务目标、营销策略等,在每个阶段企业都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后一阶段只有打破前一阶段的平衡状态(衰退期除外),才能进入后一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三,企业的成长不是单一因素的成长,是一个综合的成长,它包括企业家的成长、产品的成长、管理的成长和企业文化的成长等,只有这些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或成长,企业才是真正健康的成长了。第四,成长型企业不一定就是中小企业,大企业也可能是成长型企业,还有,停滞不前或将走向死亡的中小企业也不是成长型企业。

因此企业的成长是指企业在一个相当长(至少3年)的时间内,保持企业整体绩效水平(产量、销售量、利润、资产总量等)平衡、稳定增长的势头,或持续实现企业整体绩效的大幅度提升和企业发展质量与水平的阶段性跨越的发展过程。

(二)成长型企业信息披露。企业信息披露是企业各信息使用者博弈的结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博弈主体)主要有:一是经营者(企业)。他们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向其利益相关者披露会计信息,又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指导经营决策。二是政府部门,检查企业是否如实披露信息,是否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三是潜在的投资人和债权人,根据企业所披露信息,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会计信息披露范式的微观基础在于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终端站的财务报告与披露的创新,使信息需求者能从信息披露中获得更为完整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既要遵守由信息制造者、投资人及公共监督部门(机构)三方的博弈过程所形成的会计规范,满足会计信息利益相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的要求,同时,还要有选择性的披露和报告对信息需求者有重要性的内容,以便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来分析评价企业的业绩和前景。成长型企业应当披露以下信息:

总结性、预测性和指导性会计信息三位一体的会计信息体系。总结性会计信息是对已有生产过程投入产出关系的反映;预测性会计信息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与风险的估计;指导性会计信息则是在从经济和非经济双层涵义上反映生产的社会效果,为资源的宏观配置提供决策参考并引导消费结构的优化。

前面提到企业的成长是一个综合的成长,它包括企业家的成长、产品的成长、管理的成长和企业文化的成长,企业也应当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虽然有些信息的披露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但是决策层了解这些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要提供这些信息给管理、决策层。但对于企业外部,这些对企业可能产生损害的信息应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准则的要求下不对外披露。

二、不同企业生命周期成长型企业信息披露的机构设置

随着成长型企业的不断成长,其信息披露机构(主要有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必然会也会不断发展变化。笔者结合企业的发展周期提出了成长型企业的信息披露机构的设置方案。

(一)创业期的信息披露机构设置

这个时期的企业处于刚成立阶段,就像襁褓中的婴儿一样,抵抗力很弱,随时都有生病的可能。此时企业存活的关键取决于摄取足够的营养(营运资本),以及父母的照顾(创办人的承诺)。此时企业员工数量少,企业的年营业额低,企业资产数量也不多,不论是财务资本、人力资本、技术水平、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都十分有限。这时期企业管理中最大难点是缺乏规章制度,更不要说信息披露制度了。企业的管理者通常在经营管理上唱“独角戏”,企业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要赚钱生存下去,管理者会步步小心谨慎。这样,企业一般不会也没有能力去做超出自己经营规模和范围的事。在这个时期信息披露机构对于企业来说处在次要地位,因为急需资金发展,而这时候建立成长型企业所要求的健全的信息披露机构成本太高,反而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但是,这样并不能说明企业不需要进行信息披露了,毕竟企业的所有者是要获得企业管理层的业绩情况和企业发展情况,以确保他投入资金得到了合理利用和是否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的。笔者认为此时尽管企业设立了财务部,但是还不是很健全的。所以笔者建议在总经理下面设专门的参谋部门。此部门从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角度上收集、处理会计信息、设计企业成长指标体系,为企业总经理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二)成长期的信息披露机构设置

这一时期是企业成长最快的阶段,技术水平和产品设计能力迅速提高,生产成本下降,规模效益开始出现,市场开拓能力也迅速加强,市场份额扩大,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名声已为世人所知晓。成长期的企业资金剩余情况很乐观,足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组织逐步规范化,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分工开始明细,组织内机构增加,内部沟通和协调也随之增加,产品或服务比较集中。笔者认为此时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会计核算部门也应得到发展,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机构的时机也已经成熟。财务参考部门的提供参考的职能,较完善的财务部已经有能力胜任了,而且财务部门也不能只是简单的核算与监督了,它应当提供更多的信息,结合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企业价值评估方面的知识等,对如企业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进行核算和披露。这样财务部门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一个风险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信息。但是此时财务部门提供发展战略所需的信息还是在总经理的领导下。

(三)成熟期与衰退期的会计部门设置

在成熟期,企业资源投入达到一定规模后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人力资源以及各种无形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企业资源结构趋于科学合理,企业的主要业务已经稳定下来,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企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管理正规化。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新科技,新成品的出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也会下降。因此成熟期的决策决定了企业是持续发展还是走向衰退。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会计部门的设计基本上与成长期一样,只是战略方面的信息提供不再在总经理的指导下提供,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发展所需的参谋部门。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免经营者的经营决策的失误。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营业额下降,人员数量增加,企业创新能力急剧下滑,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这时候企业就急需变革了。笔者认为信息披露机构的组织设计同成熟期。这样同样可以更好的避免经营者的经营决策的失误。

三、结论

通过对以上成长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方面的简单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成长型企业的信息披露应该立足于企业的成长,为企业的成长服务。要很好的实现这个服务目标,笔者建议将成长型企业的会计提升到管理层的战略决策的地位上。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还很少,还得需要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大力研究。

参考文献:

[1]窦仁政,陈巧风.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J].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务会计部专题研究小组.

[2]吴春波.企业成长的轨迹[J].当代经理人,2003(5):78.

[3]许晓明,翟双龙.企业成长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时代,2006(4):33-34.

[4]马英华.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内部业绩评价[J].财会月刊,2009(2):9-10.

[5]陈淮中.企业财务战略定位和实施的基本策略――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一种解说,2007(3):10-12.

[6]王竹.企业成长性模型及评估体系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9-71.

篇10

1.使原来的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传统成本制度下,企业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把设计开发和售后阶段的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在环境会计中,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核算,具体到环境成本,产品成本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支出费用,且包括产品开发、销售直至淘汰整个生命过程的环境支出费用。

2.费用发生额大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作为主要污染者的企业对此承担的责任日益加大,因而环境支出也非常巨大。而且随着政府环境立法对企业约束力的增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使得企业的环境支出费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3.费用的发生时点不均衡。环境支出不像其它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它往往具有突发性或一次性,如违反环境法律受到的罚款而导致的支出、环保设施的投资等。4.潜在成本剧增。环境活动有其特殊性,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并不明显,但这并不表明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成本。因为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终究要付出这样或那样的代价,并且代价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就日常的会计处理来看,我国目前的做法是;与环境有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例如营业外支出,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这种做法固然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是无法适应上述特点的。其严重后果表现在:

1.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税负。鉴于目前多数企业只在实际发生时才列作费用。而对潜在成本忽略不计,使得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不合理,生产成本小于真实成本,虚增了当期利润,增加了税负。财务报表信息严重歪曲,将导致报表使用人做出错误决策。

2.模糊了成本发生的动因,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由于企业把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搞“一锅煮”,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木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对环境支出控制不利,导致成本的上升。

为此,建立科学的环境会计迫在眉睫。环境会计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实际首先应从环境成本做起,其中的作业成本法和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两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成本法(ABC)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在 ABC下,作业成本可分为四个层次血产品单位成本。即与生产单位产品有关的直接耗费,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正比例关系。②生产批次成本。即与生产批别和包装批别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生产某批次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成本、清洁成本、质量成本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生产批次的多少。③产品维持成木。即与产品种类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获得某种产品的生产许可、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成本。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范围及复杂程度。④工厂级成本。即与维持作业生产能力有关的资源耗费,包括折旧、安全检查成本、保险等。该层次的作业成本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结构。

与传统成本制度相比,作业成本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万法分配间接费用。该方法首先汇集各作业中心消耗的各种资源,再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自的作业动因分配到各产品。归根到底,它是采用多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是对不同的作业中心采用不同的作业动因来分配制造费用。而传统的成本计算只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无法正确反映不同产品生产中不同技术因素对费用发生的不同影响。因此,从制造费用的分配准确性来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成本信息比较客观、真实、准确。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讲,作业成本管理把着眼声、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可以更好地发挥决策、计划和控制作用,以促进作业管理的不断提高。

二、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cycled Costing)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LCC)是指在产品经济有效使用期间,从产品研究开发阶段开始,经过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阶段,按每一阶段累计其发生的成本。因此 LCC法考察的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完全成本——从设计到开发,它是为了优化企业价值链而在成本计算上的时空观扩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产品的需求从追求经久耐用转向标新立异,突出个性,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从而产品成本的构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所占比重下降,而制造过程以外的成本日益增加。

按LCC法的要求,企业应就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材料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跟踪检测,就产品食)生产、销售、使用(或消耗)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全过程的累计。按LCC法环境成本可分为三类:

1.普通生产经营成本。这类环境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直接有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源成本、厂房设备成本等。包括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生产工艺支出,建造环保设施支出等。

2.受规章约束的成本。这类环境成本是指由于遵循政府环境法规而发生的支出。包括排污费、检测监控污染情况的成本,因违反环境法规而缴纳的罚款,向政府机构通过废弃物排放情况的成本等。

3.或有负债成本(潜在成本)。指已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而按法律规定在将来发生的某种支出。包括由于环境污染严重而尚未治理,国家极有可能对企业处以的罚款,企业因污染对周围单位或个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而招致可能的赔付等。

对于第1和第2类成本,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成本,数据现成,可直接从有关账簿中取得。就核算而言,对第1类成本,可按传统方法直接计入有关产品;对第2类成本,则要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按作业成本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

对于第3类成本,即或有负债成本,由于尚未发生,因而无现成数据。但是企业可据某些方法预测或有负债成本的数额,常见方法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品评价法、政府或法院认定法等,限于篇幅不再详述。如果涉及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环境支出,采用一定的折现率(比如社会贴现率)折算出现值,由此现值作为或有负债成本的金额则更为合理。

LCC法除了运用预测方法以外,大多采用传统方法或ABC法,与传统法相比,LCC的优点可概括为:

1.完整性。LCC法补充了传统成本法下未曾核算的全部内容,即补充了或有负债成本,保证了产品成本项目的完整性。

2.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原则。

LCC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真实地反映了产品所发生的真正的劳动耗费.便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真实的成本资料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