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范文

时间:2023-03-21 05:1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爱老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爱老人

篇1

1、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2、倡孝扬善,构建和谐。

3、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

4、以人为本先敬老,子孙后代都说好。

5、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稳定。

6、邻里手拉手,助老献真情。

7、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8、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9、兴办老年教育,满足老年需求,陶冶老年情操。

10、忠心献祖国,孝心敬父母。

11、密切代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睦。

12、关心老人,关爱老人,关怀老人。

13、全面小康社会进步,老人应当优先享福。

14、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

15、要使全社会牢记、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名言!

16、老人安天下安。

17、要努力让老年人过一个幸福、安宁、保持尊严的晚年!

18、全社会都要关注支持老龄工作!

19、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济宁。

20、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敬老美德。

21、倡树敬老新风,促进社会文明。

22、对父母不孝,对他人就不可能诚实和厚道。

23、孝敬父母,为“仁”之本,做人之本。

24、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25、孔孟风,运河情,孝文化,要传承。

26、春蚕到死丝方尽,儿女缘何不孝顺。

27、今天你敬老,明天儿敬你,世代好家风,美名传千里。

28、老人要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保持年德俱馨、颐养天年。

29、老人亦应关心国家大事,开阔视野,跟上新形势,做到有所学,有所乐、有所为。

30、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共同创造和谐济宁。

31、老人善待儿女,儿女报孝老人。共筑家庭和谐,安享天伦之乐。

32、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33、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稳定。

34、赡养老年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

35、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我们共同为老人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园!

36、五福呈祥,老人至上!

37、古有孝贤闵子骞,今天处处有孝贤。

38、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39、孟母教子千般苦,亚圣报恩成大儒。

40、养育之恩,真金难酬。极尽孝心,难于相报。

41、老人安泰,国家昌盛。

42、孝亲敬老是人类高尚品德的体现。

43、做人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44、尊老人敬,助老风和,人间美好,社会文明。

45、弘扬尊老敬老美德,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46、做文明城市主人,行敬老助老善事。

47、人间美德忠和孝,世间之交信和诚。

48、敬老人,促和谐,助老人,传文明。

49、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

50、孝顺父母光荣,冷漠老人可耻,虐待老人犯罪。

51、家家敬老老年人,人寿年丰福满门。

52、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53、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

54、父母尊贵,在于对儿女的关爱和无私。

55、弘扬敬老好风气,鞭笞弃老坏作风。

56、办好老年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57、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58、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59、争做敬老模范,共建美好家园。

60、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分和谐。

61、人生都有夕阳红,尊老敬老树新风。

62、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

63、关爱老年人口,弘扬敬老新风。

64、家有老,胜万宝。

65、打造温馨和谐家庭,慰籍老人颐养天年。

66、老年人的幸福是儿女的光荣。

67、孝敬老人,孝顺父母,引领社会风俗道德。

68、养老有责,敬老光荣,虐老犯罪。

69、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共同创造和谐家园。

70、要努力探讨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新举措!

71、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72、社区连着你我他,尊老敬老靠大家。

73、尊重老人,孝敬父母,要从个人做起,家庭做起,领导做起。

74、党政领导要做尊老敬老的模范!

75、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76、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77、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时代风尚。

篇2

绿灯时间太短老人过马路难。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交通安全规则,而如今这城市里的红绿灯路口,对老人来说却成了要命的险要关口,很多老人都为如何过马路而发怵:因为绿灯亮的时间太短,老人过马路很难。

家住成都动物园附近的田大爷,几乎每天都要过马路去动物园锻炼身体、遛弯儿……以前马路没扩宽的时候,他还能比较从容地过马路。可马路改造扩宽后,田大爷就觉得过路口很艰难了。每次绿灯亮的时间只有二十几秒,经常是刚走到马路中间,绿灯就变成了红灯。老人被迫停在路中间等待下一次绿灯,而红灯的时间往往不短,眼看汽车从身前身后呼啸而过,被车流夹在路中间的老人,其紧张和不安全感可以想象。有些老人着急过路口就一路小跑,这种“抢行”的行为,很容易发生意外。有一次田大爷刚跑过机动车道,却被一辆疾驰的电动自行车撞倒在地,头上鲜血直流……

笔者观察过成都市区的多个路口,绿灯亮的时间都很短,那些单独通过路口的老人都很紧张,经常看到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连走带跑险象环生。而老人过马路难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北京、长沙、福州等多地的老人们都向新闻媒体、人大代表反映过“绿灯时间太短,老人过马路难”,迫切希望有关方面能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

有的国家有一种绿灯是这样设置的:当有行人通过马路时,他可以按一下人行道边设置的按钮,这时绿灯就亮了,相应地,面向机动车的红灯也亮了。机动车呢?很自觉地停下来,安静地等着行人路过。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这样的红绿灯设置,给行人不少的方便。

但我国的现实情况目前也许做不到完全由行人来控制过马路的时间,但请个腿脚一般的老人,安步当车过一回马路,掐一掐表,调一调红绿灯的间隔应该还是不难的吧?

同时红绿灯都应该设有数字提示,方便行人判断掌握自己过马路的时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当你白发萧然、腿脚不便的时候,站在马路中间,观车辆呼啸而过,一步不慎便阴阳两隔,是何等滋味?

异地取养老金手续费有点贵

退休后到子女居住的城市生活的老人已经非常普遍,他们的养老金如果在异地银行支取,却要被银行收取每笔5%的异地取款手续费。这小小的手续费,听上去好像不算多,可对于养老金原本就不高的老人来说,一年下来也要损失好几百元,着实令老人心痛。

王清泉夫妇从达州退休后,随儿子迁居成都。夫妻俩的养老金加起来每月有3000多元,按每笔千分之五的异地取款手续费来算,一年他们要损失200余元。

200元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也许买不到一件衣服。可王清泉夫妇,为了省下200元异地取养老金的手续费,需要想尽办法。为避免养老金被异地取款收费“截流”,和他们情况类似的达州同乡,甚至有人轮流坐着最便宜的火车硬座,回老家给大家取养老金,然后裹在衣服里带回成都。老王夫妻将卡和密码交给信得过的人,回达州帮他们代取养老金。

王清泉夫妇并不是唯一在乎这笔钱的人。“光是我们原来厂里迁往成都定居的,就有10多名退休人员。”他们都觉得,每月“挨刀”不划算。大家想出了一个对策,每当有人回达州时,如果对方信得过,就把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他,托他从达州的银行中把养老金取出来,带回成都。

王清泉夫妇也帮别人取过钱,坐普快,硬座尽管慢一倍,但价钱能少近一半。他们揣着上万的现金搭火车,穿得不能太显眼,钱则要用几层衣服包裹起来、背在大包里。轮流着来,老人们通常三四个月能取到一次养老金。对于养老金异地取款所需支付的那“1%”、“千分之五”,王清泉道出了许多从异地迁居成都的老年人的心声:“听上去是不多,如果可以的话,谁愿意做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呢?”

2011年全省共有462.5万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即使只有1%每月异地取,按照5%的手续费计算,银行一年将收取348万元。如果有5%,手续费每年可达1740万元。

王清泉夫妇他们在省内异地养老的还可以乘火车轮流回去取养老金,避免被银行宰去“手续费”,而那些子女跨省居住的老人则只有任银行截取他们的“手续费”了,虽然也心痛,但没办法。

养老金异地取款手续费十年前就有减免规定

“异地取养老金,能不能减免手续费?”老人们也曾向成都的新闻媒体呼吁过,记者调查发现,多家银行曾经承诺的养老金异地取款手续费减免,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早在10多年前,多家养老金的银行与劳动部门就有明确的减免异地取款手续费的约定。1998―1999年,当时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国家邮政局,联合下发了养老金的有关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了对养老金免收、减收异地取款手续费。

工商银行1998年下发的通知中这样表述:“中国工商银行各营业网点,应针对离退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简化养老金领取手续,并提供便利服务……各营业网点在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养老金异地支付时,各营业网点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企业及离退休人员暂免收手续费。”事实上,四川省内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解决养老金异地取款手续费的问题。绵阳市社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市有数万离退休人员涉及异地居住,原则上不能异地发放养老金,手续费免不了。自贡市社保局工作人员也在电话中称,的确有小少离退休人员向他们反映类似情况“我们也在往上面反映,但始终解决不了。”

篇3

周大爷是社区的一名资深志愿者,今年已经60岁的他见到每个人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周大爷在社区的号召下,大家成为了光荣的志愿者,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成为社区与居民之间桥梁和纽带,以无偿奉献的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挖掘壮大服务的潜能。

周大爷有着古道热肠,退休下来的老人,往往会是空巢老人,身边的子女常常不在身边,周大爷总是会起到核心凝聚作用,他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细心地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兴趣和爱好,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全身心服务,不仅锻炼了大家的身体,还放松了心情,达到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愉悦,让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区的乒乓球联赛是本社区内的一个特色活动,每到活动日,社区内喜气洋洋,欢笑声此起彼伏。老太太、老大爷齐齐上阵,一展风采。

此外,周大爷的手机几乎从不关机,在夜里如果接到居民的紧急求助电话,如夫妻打仗、邻里纠纷等,不论在什么地方,他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帮忙解决问题。周大爷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辖区居民们的信赖,每遇麻烦事,大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好人,缺少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好人。

篇4

当我们想到有一些需要被照顾的群体,可能第1个想法就是想到了一些老弱病残,比如一些有疾病的人,或者是身上有残疾,行动不便,或者是一些生了很大的病,或者是孕妇,但是我觉得其实我们也应该好好的考虑一下那些空巢老人,虽然我们不能感同身受的体会他们的孤独,但是我们可以写出自己的一份陪伴和爱心,去关注他们,去关爱他们给他们献上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

空巢老人就是这一些没有孩子的陪伴,常年都一个人两个人在家里非常孤独的老人,其实他们是非常孤单的人老的时候有时候心动不便或者是体力跟不上了就不能出去工作,你都是和社区里面的老人一起散散步聊聊天,但是他们心里最恐惧的还是非常渴求自己还是能够陪伴他们,但是这些工作老人或许很久都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思念是非常深刻的。他们的孩子可能是因为在外地很远的地方打工,可能是因为遇到了一些很难处理的事情,或者是发生了什么危险而不能回家把老人留在家里,让他们孤单的在屋子里面呆着。我认为他们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们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带大,在孩子的成长中他们始终陪伴着她的孩子,但是当他们老了的时候,孩子却没有陪伴他们,在人老了的时候心里是非常空虚的,总觉得自己是非常孤单的需要陪伴的,但这个时候他们却始终不能得到孩子的探望和关爱。我觉得我们需要关爱空巢老人,给他们带上一些温暖和陪伴,让他们不再孤单。

现在社会上没有很多这样的公益组织,就是去关爱一些不少老人和留守儿童,给他们带上一些文段和祝愿,让他们不会感到那样孤单。我觉得这样的组织非常的好,这些公益组织能够填补老人故事的内心,给他们带上一些温暖,让他们不再感到很孤单。

篇5

2015年10月29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小水滴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文雅社区志愿服务站,组织并开展了“手拉手,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下午一点半,小水滴队员们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北门集合完毕,清点人数后就开始向目的地――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文雅社区志愿服务站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全程都是站着,但没有那个队员说累,没有那个队员想放弃,爱心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三点半左右,队员们到达目的地,与办事处负责人沟通活动流程后就开始了爱心洋溢的活动。先是老人们为迎接队员们而唱了两首歌。一位奶奶和一位爷爷主动上场,顿时,现场歌声嘹亮,气氛热闹,紧接着是队员们精心准备的歌曲《一生有你》《夕阳红》等。听完队员们美妙的歌声后,接下来是与老人们的互动时间,队员们教老人们唱一些现代的歌曲,老人们教队员们学习织围巾,老人和小水滴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相处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在这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时间悄然无声的溜走了。活动时间很快就到了,队员们和老人们互留联系方式后,依依不舍的分别了。

本次活动让长期不见子女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外出的学子来说,父母不在身边,孝心可在异地体现;对老人来说,子女不在身边,孝心亦可在此处体现。

篇6

在王佰玲看来,13亿人的吃饭是大问题,养老更是。老人们最后20年的生活质量,是整个社会经济水平和价值观的体现。

推己及人的行动

“99关爱生命基金”隶属于发展基金会,今年5月12日正式启动,是一支面向全球公众募捐的公募基金,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专注于老年事业的公益基金,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搭建公益养老平台。

过去的几十年里,王佰玲当过医生,创办过企业,还在保险业工作了十几年。在朋友圈子里,她是公认的富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女性。以往的工作经历让她养成了关注老人的职业心态,也最终促成她投身老年事业。

“当我看到母亲病了坐在轮椅上,由己及人,越发感到老年人是多么需要大家的呵护。”王佰玲说,“生命其实很脆弱,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参与老年公益事业,对自己心灵其实也是一种净化。”

无论多忙碌,每天早上六点一刻,她都要把天气预报短信转发给父亲。如果一看天气变凉了,就加上一句“多穿点衣服”。老人不会回复,但王佰玲能感觉到其实他心里挺高兴。

投身养老公共事业让她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医生只解决个体的健康问题;保险只能解决资金保障的问题;而公益养老则全面得多,我们可以到处‘化缘’,聚集各种力量,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老人。”

她告诉记者,今后基金会开展的工作包括:开展养老公益活动项目,支持兴办老年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支持开发老年用品,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与个人,支持健康养老相关学会的研究和国际交流等。

目前,基金会已经募集到几笔捐款,数额上千万元。王佰玲和同事们也在加紧调研,致力于将其办成一个富有效率的沟通平台,改变捐赠人和被捐赠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从而帮助中国老年人解决当下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未富先老的中国人

王佰玲说,“99关爱生命基金”诞生的大背景就是中国日益加速的老龄化进程。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9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人。

“老龄化是全世界的趋势,但中国的问题在于未富先老。这几年政府做了很多事情,例如养老保险全覆盖、兴建养老院及配套设施等等,但老年化速度太快了,完全靠国家的财政可能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需求。”王佰玲表示。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因此家庭养老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但独生子女带来的“421”家庭结构,让老人多、孩子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王佰玲了解到,目前“空巢”老人已占老年人总数的50%,这直接影响了中国老人的生活照料、疾病护理和心理状态。

王佰玲在英国考察的时候,曾被一则新闻深深震动。当地的一位老太太虽有子女,却长年独居,最终在家中死去很多天后才被巡逻的警察发现。“我想我们中国这样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不应该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王佰玲说。

和她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传统的孝道在她心里根深蒂固。“敬老、爱老、助老,这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我年轻时脾气比较急,但越来越明白尊敬老人是一种修养。我先生说,七十岁的老人说什么都是对的。我很赞同。当然他们也可能错,但能错到哪里去?家里不是讲理的地方,孝就是顺,不要跟老人太较真。”她这样解释孝道。

“在中国制定的第一次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对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我们的基金未来要做的,就是服务于中国这个快速老龄化的社会,成为目前养老保障体系的一个补充。”王佰玲说。

探索养老新模式

在基金的诸多计划中,王佰玲最先要着手的,就是无自理能力老人的护理工作。

王佰玲认为,护理保姆不好找的问题非常普遍也非常紧追。她听说过一个瘫痪10年的老人换了近200个保姆。中国有1/8的老人患有脑痴呆、脑中风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由于治疗时间长,老人的脾气会比较差。这类保姆不但需要专业知识和耐心,还要担很大的责任,因此“这个行业就逐渐萎缩了”。

王佰玲计划通过基金会开展保姆的培训和志愿者服务,甚至提升保姆的社会地位,来缓解这个问题。

她在美国考察时印象最深的,是“永不退休”的理念――一些刚刚退休的老人很乐意担任义工,为养老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时也照顾比他们更年长的老人。“就连这个养老院的高管也不例外,他戏称自己已经退休了三次。带着我们参观的司机也是个老人,但精神非常饱满。”这让王佰玲很受触动。

而她在探访一些中国的百岁老人时,发现照顾他们的孩子也都七十多岁了,这引发了她的思考:这种以老养老、‘小老人养大老人’的模式是否可行?基金会今后不能给这样的子女一些补助,并号召更多年轻的志愿者来参与养老?“人人都要走向衰老,养老并非是从退休那一刻开始,为什么不尝试化被动为主动――在我们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学会主动照顾老年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自我的养老?”她说。

除此之外,王佰玲还计划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和“社会养老居家化”,前者是让更多的家庭养老者得到志愿者和社区的医疗等服务支持;后者是让更多住在养老院里的老人以及一些没有子女的老人,得到“第二子女”即志愿者的精神慰藉。她甚至建议相关部门,规定大学生在就业前必须参与一定的养老公益活动,将每个月的9日作为敬老日,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情等等。

生命需要敬畏

在王佰玲看来,一个精彩的老年应该是追求“三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老人最快乐的是自己依然还有价值。人的一生就像花,有盛开,有凋谢,这就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但我们希望老人能够生的有滋有味,去的从容自在,并在对社会有所贡献中体验快乐。”

“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老年的公共事业中来,奉献爱心、财物、智慧等等,各种形式都可以,这里是不拒绝任何奉献的一个平台。”王佰玲对这份事业的热情影响了她周围的人。助手安妮是一个富有激情和行动力的美籍华人女孩。原本在美从事金融业的她,因为王佰玲的一句话回了国,在基金筹备期担任了7个月的志愿者后,便决定留了下来。

“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正好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完全没有赶上。但投身养老公共事业,让我感觉,自己即将融入到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进程中。”安妮说。

王佰玲喜欢走访百岁老人,因为“他们拥有规律的生活和淡泊、感恩、平和的心态,让你意识到百岁不是偶然的,生命是需要敬畏的”。

篇7

晚餐要适量

晚餐吃得太饱,在睡觉的时候还没有消化完,身体内的器官仍保持工作状态,大脑就没办法停止工作,人的身体就会处于一个“兴奋”状态,人就会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不仅无法起到休息的作用,而且容易被外物惊醒。

睡前不要喝咖啡、茶等

咖啡、茶、可乐和巧克力等物含有使得大脑兴奋的兴奋剂,睡前摄入咖啡、茶等,容易造成失眠和降低睡眠质量等,不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所以睡前切忌食用这些饮品。另外,晚上也不要喝太多的水,因为起床小便也会影响睡眠。

睡前放松

在临睡觉前不要做一些会让大脑兴奋的事情,比如看一些大喜大悲的电视剧或是让情绪起伏波动较大的书之类。在屋子里走一走或是浇浇花,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等都可以有助睡眠,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选一张合适的床

老年人的腰椎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甚至出现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病症。老年人经过一天的坐立之后,如果在夜间睡觉时,腰部仍然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久了病情会继续恶化。所以,选择一张合适的床十分重要,有些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特殊,需要特别的床就要作特殊的选择。

床就只是睡觉的床

如果你经常在床上看书,看报纸,或是躺在床上看电视,就会在潜意识中把床和睡觉分离开来,也就是说:在床上不一定要睡觉。那么躺在床上就不会有马上要睡觉的条件反射,容易造成难以入眠或是要睡很久才会睡着等现象。

食物可帮忙

老年人睡眠很浅,有一些老年人会选择服用安眠药让自己睡得好一点,但是,长期服用安眠药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妨试一下从饮食方面下功夫。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迫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有的人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工作与生活中忽视了父母的感受认为只要给钱他们就可以过得很好。对于那些与子女不在一个城市的老人子女与他们通电话的次数可以计数,见面变得尤其奢侈。随着年龄的增加心理的孤独让他们觉得老无所依。为了不让明天的自己老无所依今天我们开展关爱老人的活动。

具体安排如下。

(1)时间地点:在元旦即近的2013年1月25号组织人员在xx敬老院为老人送上新年的祝福

(2)活动内容:1 由各个负责人带领愿意参加采购做食物材料的同学去购买材料

2 与老人一起做饺子然后不管是他省的还是还是本省的一起吃欢乐饭,讲述自己家乡的过年习俗,忒别的文化故事,著名的旅游景区都可以,让大家了解不同的城市,最好是配带自己平时拍得图片,活动负责人会为大家提供电脑,到时候大家传至电脑。

3 饭后大家围坐一个大圈鼓励老人讲述他们的年轻时的风采,他们的故事。因为考虑到老人的爱好到时候鼓励他们唱秦腔/京剧……接下来同学自己的节目以文艺表演为主(歌曲,舞蹈,相声,小品……)

4 放烟花爆竹感受新年氛围,一起唱欢乐歌。看一部卓别林的搞笑电影,再看一集《家庭幽默录像》

5 每几位同学为一组把自己的祝福关心送给老人,留下老人的电话号码每一周换一位同学打给老人,给与他们问候(期间可以去别的组问候别的老人)

(3)12月15号开始准备活动期间要做的事有

1 活动经费的拉取可以有以下来源:第一鼓励有意愿的同学们去做一份兼职(我们会和专门提供兼职的社团联系为大家提供可靠兼职信息)一是体验生活再一是有意愿的同学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作为我们活动经费,不去兼职有爱心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零花钱拿出一小部分。第二负责人去各个有爱心的小店拉赞助。经费预算在四百块以内

2 活动宣传:海报宣传,班级宣传。并填好报名同学信息

(4)根据具体情况抽取负责人保证活动期间人员安全和活动安全顺利举办

篇9

一.活动前准备。

活动之前先与敬老院院长取得联系,在得到院长的允许后。我们开始准备关爱活动的细节。由康大志愿者干事组织康大学院25名志愿者参与关爱敬老院活动,由志愿者干事们和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上培训课。让志愿者了解镇龙敬老院的环境并教导如何和老人沟通等关于敬老院的培训知识。我们策划者会通知康大志愿者服务总队演绎部的志愿者干事组织表演节目。还组织采购探望老人家所需的食品。在活动前一天晚,我们的干事会组织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开会,再次强调活动时间和集中时间和说明去敬老院的注意事项。并为志愿者们分为两大组。

二.活动进行时。

出发时间到,我们会在康大学院正门出发,约步行25分钟。到达敬老院我们两位志愿者干事先进敬老院并询问院长。在得到准许,我们志愿者分为两组进入敬老院。每组人负责一栋老人宿舍。进入宿舍和老人聊天并邀请老人到楼下的大院观看由康大志愿者表演的节目歌曲。并分发山楂饼,陈皮丹等食品,让老人馋下。我们关爱活动主要就是和老人家聊天,老人家们都很健谈,有些老人还高兴地唱起革命歌和我们一齐互动。然后我们和老人家一齐照相留影,有些老人们还摆出姿势让我们照相,笑得合不拢嘴。最后我们志愿者集中一齐大合唱,带动老家们的气氛。

三.活动结束。

篇10

【关键词】 农村留守老人 子女 家庭养老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典型的中国弱势群体,理应得到国家、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得深入,定义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发展到现在,国内大多数学者普遍达成共识,认为农村留守老人的定义应该定义为“那些因为子女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留守在户籍地村的60岁及以上的老人”。

一、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

1.生活经济压力大

通过对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城市、乡镇和农村老人收入差距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用于看病。即使这样,大部分的留守老人普遍有生病不及时就医的想法。而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子女,对留守老人的资助却普遍较少,还远远达不到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

2.缺少精神慰藉

随着子女的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缺乏慰藉成为必然。子女外出务工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甚至几年不回家,农村留守老人也就平均一年能见一次自己的儿女,而作为城镇的务工人员,回家一次只能短暂停留几天,根本没时间好好关心照看自己的老人。又因为我国二元户籍制度的差别,很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很难真正地融入城镇,很多人无法将父母和孩子接到身边照料,只能通过电话联系,而这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已经上升到了法律层次,但是“精神需求”的不具体性使这条法律只能成为空文。

3.体力劳动大,过度劳累

农村青壮年的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大量土地无人管理。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不得不亲自耕种,由于缺乏人力、物力的支持,绝大多数老人都是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效率低,劳动量大,而且还得不到很好的收益。繁重的体力劳动加重了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而老人有病不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有的留守老人不仅要照顾自己而且还要帮子女照看孩子,饮食起居全靠老人支持。而存在这种现象的老人并不在少数,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一同被留在农村老家的情况事实上更加重了农村留守老人的负担。在农村,我们能够经常看到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安享晚年”对于农村留守老人来说还有一定差距。

二、针对留守老人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留守老人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此不再赘叙。本文将着重从政府和子女两个方面在留守老人的问题上给出自己的观点,从大家忽视的角度给出自己的看法。政府和子女是跟留守老人利益最为息息相关的两个主体,当然其他主体的责任和作用也不应忽视,但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1.依靠政策,增加政府资助

在当前的城镇化大形势下,无论是专家还是社会人员,大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传统的家庭养老。的确,这是实情,关于这一问题,本文在上面的叙述中也已经阐明。但正是由于这种共识,大部分的人似乎都把农村留守老人的各种困境出现归结于外出务工的子女,理所当然,大家认为既然是“家庭养老”,要解决留守老人的问题必须并且主要应该从子女方面寻找解决途径。这种普遍的认为是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当我们在审视外出务工子女的各种不应该的养老行为时,我们却忘记了其他主体也应承担的责任,而这部分责任并不少于子女。

在留守老人问题上,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首当其冲。作为中国合法公民,留守老人奉献的一生不仅仅只是给了子女,同样也是奉献给了国家,各种税收的上交是最直接的说明。当然,国家在对于留守老人的问题上倡导加强关爱,但并没有实质性的物质补助,政府方面的补助主要是各自当地政府自行决定,而这部分资金对于大部分的留守家庭也是杯水车薪。

针对政府方面,本文认为,国家应该从上而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利益。针对全国31个省市农村的具体实际情况,要求各省市单位根据自己省份的情况上报目前留守老人的补贴情况,对于偏远地区的省市,国家应适当补贴,不应全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从上而下把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落实到政策上,而不只是空谈。

2.依靠子女,实现“养儿防老”

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有“养儿防老”的思想,由于这种落后思想的存在产生了重男轻女等一系列的封建思想。而历史发展至今,“养儿防老”的“儿”已经不单单指儿子,而是更广泛地指所有子女。这种思想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所以我国目前的留守老人抚养的问题是所有被扶养的子女的问题。对于子女对老人的抚养问题,最直接的体现是经济上的扶持。在这方面,“清官难断家务事”,政府很难直接干预,这就主要依靠社会宣传、教育及道德约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让外出务工的子女上交名义为“赡养费”的钱交到村委,然后由村委再分发给留守老人,从而达到强制子女“赡养”留守老人。这也许是一个办法,但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治标不治本。这个方法实施起来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即使费用能够收齐,不愿赡养老人的子女再以其他名义和方式向老人索要,这会对老人造成更大伤害。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可以说跟外出务工的子女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留守老人的生活也就不可避免的要关注外出务工的子女,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关于留守老人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老人本身的分析,几乎没有联系到在外务工的子女的研究身上。目前有的单独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研究表明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大部分从事的都是体力繁重,机械的基层工作,而工资却并不匹配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有的还会出现被拖欠工资、不付工资的情况使得务工人员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的曝光,国家政府的关注才使得这种现象有所减少。保障这些务工人员的利益也是间接维护了留守老人的利益。有些情况并不是子女不愿给或者不愿多给老人赡养费,而是他们的实际情况不允许。子女自己都没有任何经济保障的情况下当然是不能保障自己的老人的。

当然,这种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经济利益的做法也不是能保障所有留守老人利益的完美做法。对于有些自私自利的没有正当理由不赡养老人的子女,社会、政府就应当利用法律武器帮助这些不懂利用法律保障自己权益的留守老人争取自己的利益。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政府、社会不应忽视他们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孙鹃娟.成年子女外出状况及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人口学刊,2010(1):28~33.

[2] 陈敏.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

[3] 胡强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J].南京人口干部学院学报,2006.

[4] 杜鹏,丁志宏等.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 J] .人口研究, 2004, (6):44-52.

[5] 周福林.我国留守老人状况研究[ J] .西北人口,2006, (1):46-49.

[6] 孙鹃娟.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 J] .人口学刊, 2006, (4):14-18.

[7] 贺聪志,叶敬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0(3):46~53.

[8] 何安明,惠秋平.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的状况及其与感恩、情绪智力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5):113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