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送别范文
时间:2023-04-08 14:2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折柳送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丁dīn丁din:是shì啊,天tiān安ān门mén、天tiān坛tán、故ù宫ōn、长chán城chén……北běi京jīn是shì我wǒ们men国uó家jiā政zhèn治zhì和hé文wén化huà的de中zhōn心xīn呢ne。
淘táo淘to:可kě我wǒ最zuì喜xǐ欢hun的de还hái是shi北běi京jīn的de大dà柳liǔ树shù,什shí刹chà海hǎi、后hòu海hǎi四sì周zhōu生shēn长zhǎn着zhe极jí其qí高āo大dà的de垂chuí柳liǔ,柳liǔ枝zhī随suí风fēn摇yáo曳yè,真zhēn是shi好hǎo看kàn极jí了le!
丁dīn丁din:是shì啊,柳liǔ树shù最zuì美měi的de季jì节jié正zhèn是shì春chūn意yì盎àn然rán的de时shí节jié,“柳liǔ绿lǜ桃táo红hón”“柳liǔ烟yān花huā雾wù”这zhè些xiē词cí都dōu是shì形xín容rón春chūn天tiān美měi好hǎo景jǐn象xiàn的de。
淘táo淘to:是shì啊,漫màn步bù在zài后hòu海hǎi岸àn边biān,吹chuī着zhe春chūn风fēn,赏shǎn着zhe湖hú景jǐn,穿chuān行xín在zài斜xié斜xié的de柳liǔ枝zhī中zhōn,真zhēn是shi太tài惬qiè意yì了le。
丁dīn丁din:“草cǎo长zhǎn莺yīn飞fēi二èr月yuè天tiān,拂fú堤dī杨yán柳liǔ醉zuì春chūn烟yān。”古ǔ人rén留liú下xi了le很hěn多duō咏yǒn柳liǔ的de诗shī篇piān呢ne。
淘táo淘to:我wǒ还hái知zhī道dào贺hè知zhī章zhān的de《咏yǒn柳liǔ》:“碧bì玉yù妆zhuān成chén一yí树shù高āo,万wàn条tiáo垂chuí下xi绿lǜ丝sī绦tāo。不bù知zhī细xì叶yè谁shéi裁cái出chū,二èr月yuè春chūn风fēn似sì剪jiǎn刀dāo。”
丁dīn丁din:这zhè可kě是shì最zuì著zhù名mín的de咏yǒn柳liǔ诗shī啊,它tā写xiě出chu了le早zǎo春chūn新xīn柳liǔ的de美měi好hǎo。
淘táo淘to:看kàn来lái我wǒ有yǒu很hěn多duō古ǔ代dài的de知zhī音yīn呢ne,他tā们men都dōu是shì谁shéi呢ne?
丁dīn丁din:很hěn多duō啊,比bǐ如rú陶táo渊yuān明mín,他tā在zài自zì家jiā门mén前qián种zhòn了le五wǔ棵kē柳liǔ树shù,还hái称chēn自zì己jǐ为wéi五wǔ柳liǔ先xiān生shen呢ne。
淘táo淘to:我wǒ知zhī道dào,他tā写xiě过uo《五wǔ柳liǔ先xiān生shen传zhuàn》,很hěn有yǒu名mín。
丁dīn丁din:还hái有yǒu蒲pú松sōn龄lín。
淘táo淘to:写xiě《聊liáo斋zhāi志zhì异yì》的de那nà位wèi?
丁dīn丁din:对duì,蒲pú松sōn龄lín的de故ù乡xiān有yǒu一yì口kǒu泉quán,他tā在zài泉quán边biān栽zāi柳liǔ树shù,摆bǎi下xi茶chá水shuǐ请qǐn路lù人rén喝hē。
淘táo淘to:卖mài茶chá呀y?
丁dīn丁din:只zhǐ要yào讲jiǎn个e故ù事shi,就jiù可kě以yǐ免miǎn费fèi喝hē茶chá。于yú是shì他tā搜sōu集jí了le很hěn多duō故ù事shi,整zhěn理lǐ出chū版bǎn了le《聊liáo斋zhāi志zhì异yì》。
淘táo淘to:这zhè人rén真zhēn有yǒu意yì思si。
丁dīn丁din:是shì啊,这zhè个e有yǒu意yì思si的de人rén自zì称chēn“柳liǔ泉quán居jū士shì”。
淘táo淘to:啊à,我wǒ的de知zhī音yīn还hái真zhēn不bù少shǎo。
丁dīn丁din:何hé止zhǐ这zhè些xiē啊,寒hán食shí节jié、清qīn明mín节jié的de时shí候hou,人rén们men都dōu喜xǐ欢hun在zài门mén上shn插chā柳liǔ条tiáo,还hái会huì编biān柳liǔ条tiáo帽mào戴dài着zhe去qù踏tà青qīn呢ne。
淘táo淘to:我wǒ还hái以yǐ为wéi只zhǐ有yǒu我wǒ会huì编biān柳liǔ条tiáo帽mào呢ne,原yuán来lái这zhè是shì古ǔ代dài传chuán下xi的de习xí俗sú。可kě是shì人rén们men为wèi什shén么me这zhè么me做zuò呢ne?
丁dīn丁din:说shuō法fǎ很hěn多duō,有yǒu的de说shuō是shì纪jì念niàn神shén农nón氏shì,有yǒu的de说shuō是shì纪jì念niàn介jiè子zǐ推tuī,还hái有yǒu的de说shuō是shì纪jì念niàn柳liǔ永yǒn。
淘táo淘to:看kàn来lái关uān于yú柳liǔ树shù还hái有yǒu很hěn多duō脍kuài炙zhì人rén口kǒu的de传chuán说shuō啊。
丁dīn丁din:是shì啊,你nǐ可kě以yǐ去qù了liǎo解jiě一yí下xià。当dān然rán,还hái有yǒu人rén认rèn为wéi插chā柳liǔ是shì为wèi了le预yù报bào天tiān气qì。
淘táo淘to:这zhè怎zěn么me预yù报bào呢ne?难nán道dào柳liǔ条tiáo会huì说shuō话huà吗m?
篇2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
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答: 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二: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 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 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篇3
纸灰:指燃烧后的书信
古代有折柳送别,即:和友人分别,折柳相送,友人走后会收藏这株柳枝;
所以古人思念友人的时候,会给友人写一封信,在折柳的那棵柳树下烧掉,古人认为这样做之后友人能收到自己的思念;
篇4
离别相思之所
南浦 白萍洲 西楼倚楼 长亭折柳 关山 潇湘 易水
南浦,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水边送别之所。
如屈原《九歌》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侵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一个专名。
白萍洲,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看到送别地方,使人肝肠断裂。
西楼,相思之所。唐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有一钩眉月的秋夜,独自登上西楼,那种凄清,那种无尽思念,独特亡国之情油然而生。
倚楼,倚阑干是相思怀远之态。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凭阑远眺,想到当年国破家亡,被俘北上,匆匆一别,从此不能重返故国,何等惨淡与悲凉。
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折柳,古人送别有折柳习俗,后用“折柳”指送别,柳岸指送别之地。
潇湘,思念之人所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几人归,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多么遥远,无尽的相思。
易水,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后人用易水指代送别的地方。
隐居的意象
柳东篱三径南山白云 菜薇 武陵人 桃源
武陵人,代指隐居之人。南山,代指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一个理想乐士。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后借以表现坚守节操。
山林,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新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代称。
东篱,出自陶潜《饮酒》,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田园生活闲情雅致。
三径,隐士的住所或家园。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北宋叶梦得《水调歌头》:“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曲中之情
羌笛琴瑟箫
羌笛,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发出凄切之音。唐边塞诗经常提到,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胡笳,李陵《答苏武书》有“胡笳动,牧马悲鸣”。用其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羌笛声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并常和别离之恨联结在一起。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题名“瑶瑟怨”正暗示女子别离恨。
箫,管乐器,弄玉吹箫。传说中春秋时人物,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中说,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萧史乘龙,后人说“乘龙快婿”比喻好女婿。
相思愁绪
捣衣砧寒衣蟋蟀萧娘
捣衣砧,常代表闺妇思念外出丈夫的惆怅和迷惘。秋天到了,远在他乡的丈夫无御寒衣裳,在阵阵捣衣声中寄托了无尽牵挂和思念。杜甫《秋兴八首》:“寒衣处处摧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和捣衣砧相关。今天民间还有十月一送寒衣风俗。唐刘长卿《余干旅舍》:“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诗人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声,是谁家在闺中为远方亲人赶制寒衣?在空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凉,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诗人的悲愁苦痛将怎样的深长。
蟋蟀,最早见于《诗经・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如我床下。”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鸣声同织机声音相仿,时令已到深秋,因而就跟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萧娘,南朝诗以来诗词中男所恋女子常称萧娘,女所恋男子常称萧郎。一般用以指所思念的人。唐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表现对扬州之人思念。
除了上述常用典型意象还有以下:
表现愁情常用典型意象
寒山淡烟流水舟 芳草芭蕉丁香柳
春风秋雨云月楼 梧桐宿鸟夜暮酒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都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夜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愁别绪。
表现闲情常用典型意象
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如: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表现品行高洁,不畏邪恶常用典型意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画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另外常出现的还有:荷蝉
梅,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并被诗人赋予高洁的品质。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菊,作为傲霜只花,他有坚强品格,清高气质,受到文人墨客青睐。屈原《离骚》:“朝饮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传递思念音信的典型意象
鸿雁双鲤鱼燕子尺素锦书青鸟彩笺
鸿雁一种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如李商隐《夕阳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也自悠悠。”作者顿悟自己身世原来也和孤鸿一样孑然无依,渺然无适,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正是极须人同情的不幸者。
表现豪情常用典型意象
流水高山 沧海大江
奔流雄关 长风青山
青山,辛弃疾《菩萨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收复山河,统一祖国必胜雄心。
篇5
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等。
二、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等。
三、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诗《董大》等。
四、 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送别诗一般的鉴赏方法:
一、 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或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或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二、 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 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 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 南浦多用于水边送行,如“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 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总之,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作为古典诗歌大观园中一朵艳丽的花朵,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古典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伤感或豪迈,抒情或直露或蕴藉,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场练兵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 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相同:借对水流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了反衬的手法。不同: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篇6
一、美读感受――半学修心半读书
“所谓美读感受,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实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
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的劳动中喊出来的吗?表达他们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平时养成良好的美读习惯,加大文学底蕴的积蓄,带着激情品读诗歌,深入体味诗作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在美读感受中体味“芳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山路寂寞之感;“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游子不归、红颜将老的心中情;“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过晓烟低”的初秋晨景的凉意……在美读感受中,揣摩山水诗、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的趣味。
二、意境品味――不畏浮云遮望眼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对意象意境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这就可以在诗歌瑰丽的殿堂自由翱翔。朱光潜论诗时说,“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须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这里的“画境”或“戏景”就是构成诗歌全篇的整体形象画面,往往由几个画面组合而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如《竹里馆》选择竹林与明月描写周围景色,选择弹琴与长啸抒写自我情怀,以声响托出静境,表达出全诗清幽澄净的意境;而《送元二使安西》则从整体勾勒,细处刻画,描绘出一幅春雨湿尘洗柳,古城客栈外诗人与朋友饮酒话别的形象画面。
又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意境,表现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如“折柳”,这是古人送别的习俗,因而“折柳”也就成了赠别的代称。“亲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就是写的送别的情况。又如“羌笛”本义是羌族人吹的一种歌曲,曲调哀怨,多含思念。后来就用“毛笛、竹笛、羌管”作为思乡的代名词。另外还有以“鸿雁、雁族、尺素”来代书信,更多地在这些词句中寄寓了思念的意思。
三、诗眼推敲――心有灵犀一点通
古代诗人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之说。“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诸如“孤灯燃旧梦,寒杵捣乡愁”的“燃”、“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闹意”的“闹”,都是论家津津乐道的著名的“眼”。好的诗歌往往妙在一字一词传达出全诗的精神。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末句“应是绿肥红瘦”就是诗眼,经李清照这一组合,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委婉地表达出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融合起承转合结构的脍炙人口的七绝。起句“谁家玉笛暗飞声”如平地春雷破空而来,一个“飞”字,振人心魄;承句“散入春风满洛城”句式和节奏转入从容和舒缓;“此夜曲中闻折柳”却是陡然一转,“闻”字不仅点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更是用“折柳”点染一种场景,一种情绪。具体地说,在诗歌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壮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中的“淡”和“滴”,历来备受赞赏,“淡”状出视觉感受,“滴”达出听觉感受,“淡”和“滴”渲染出一种冷漠、孤寂的境界。所以,鉴赏诗歌时,我们应抓住重点字眼,作诗点眼,犹如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尽失。
篇7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别抒怀”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歌咏的重要内容。唐代以前的送别抒怀诗,感情基调一般都是低沉伤感的。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出现于诗坛,是从初唐、盛唐开始的。从内容上说,多抒写亲情、爱情和友情、同僚情。有些送别诗借送别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从抒情方式来说,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如李白的《赠汪伦》,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大多是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和以喻显情。(1)借物抒情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别之意来烘托,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2)借景抒情,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作者的归意,但作者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3)以喻显情,如刘过的《柳梢青 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在阅读鉴赏送别抒怀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送别诗的结构形式。关于送别抒怀诗的写法,《诗法家数》曾作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2.通过典型意象,理解语言传达的信息。送别抒怀诗中有一些典型的意象,找出这些典型意象,有利于解读和把握离别诗。如“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常见场所,“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杨柳”中的“柳”与“留”谐音,古代有折柳留客的习俗,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常见意象;“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举不胜举。
3.开拓景物意境,领悟作者情感倾向。送别抒怀诗往往注意营造送别氛围,在景物或生活气息中透露出送别时的主观情感和诗歌情调。其情感表达主要是朋友间真挚友谊的告白,或临别时坦诚的慰抚,或依依不舍的留念,或发自肺腑的感慨。阅读鉴赏送别抒怀诗时,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意境,才可以推断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明确情感表现方法,分析运用表达技巧的效果。就送别抒怀诗的抒情手法来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就送别抒怀诗的表达技巧来说,多见的是运用修辞和虚实结合;就送别诗景与情的关系来看,常是“哀景哀情”来渲染,或“乐景哀情”来衬托。
【阅读训练】
江亭夜月送别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诗四句四景,形成了特定的空间,简析四句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曾说此诗着一“寒”字“境界全出”,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注]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将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晋国边患,这里用以类比魏大。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首句运用了什么典故?首联给人怎样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横”“接”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请简要分析“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后两句在写景角度上与前两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最后一句表现了李白朋友的哪种性格?李白对他有怎样的告诫?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①自鸣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②。
握手祝君能强饭③,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山鸟: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鹘”。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②白璧招:即以白璧招聘。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③强饭: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卫子夫说的话,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宫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努力加饭,即保重身体。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庭芳
苏 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①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遣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②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③洛水清波: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运用了一些浸润情感的词语,请找到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与词风?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 炎①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②。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③。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z。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室南渡后举家迁至临安(今杭州)。入元以后,不仕新朝,以“遗民”自居,落拓而终。这首诗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其时诗人已51岁,在宁波一带飘荡。四明,四明山,这里指它附近的鄞县。②东瀛:东海。③西泠:西泠桥,西湖胜景之一。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作者即将归杭时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章法整饬,结构匀称,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吕]一枝花
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
[注]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元曲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春日”景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春景?透露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
诗歌教学是中学一个重要的板块,也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老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归纳总结得好,能收到“事半倍功”之效,否则,恐怕会“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尽管前人在这方面已有很多叙述,但笔者还是想把自己最近几年的教学感想写出来,那就是“诗歌教学中的横向联系”。
那么什么是诗歌中的横向联系呢?所谓“横向联系”意为诗歌中面的联系,即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联想,换言之就是指教学赏析中不要只重本 诗的赏析,要联系其他有关的诗歌(意境相似,题材相似,写法相似)来做比较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大大丰富教学的内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如何做好这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一定数量诗歌,力求能在赏析时得心应手
诗歌绝不是仅仅分析我们在考试或者教学中所碰到的单独的一首,应该是一个面的赏析,单纯的见招拆招的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今的考试要求了,而应从更多的诗歌中去找一些相应的,包括思想内容,写法等相似或相近的来比较其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例如:
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简析这首试如何利用时间空间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要分析这首试的写法,可以联系钱钟书的观点:“诗歌有两种写法:一是天涯虽远,而相望的人更远;二是相望的人虽近,但比天涯还远。”
该题涉及相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由此联想到其它的 有关诗歌。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诗中提到了游子,浮云,二者均远在天涯,却都牵挂着故乡,借云写家,借家衬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忆山东兄弟》)借佳节写流浪在外的游子的凄凉与无奈;“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等无不透露出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的思念,借时光的飞逝表达出离家之久远;而张九龄则在《望月怀远》中则以一句话表达这种对故乡亲人和对天下有情人的良好祝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而成为诗歌千古绝唱,至今读来,犹觉双泪盈眶。
再回头看前面那首诗的写法:借天涯写人,天涯已远,而想见的人却被重山层层阻隔,显属第一重写法。
二、由点到面的联系,不拘一人一事
所谓的点就是手中这首诗,而面则指具有相同情感,相同或相似的主题思想而内容又不尽相同的诗。比如我们学白的咏古诗《越中览古》就可以联系其他的咏古诗,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苏轼的《恋奴娇・赤壁怀古》,它们的题材都不尽相同,但所表现的情感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怀念古人,凭吊古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怀。其他咏物也好,边塞也罢,都 大同小异,在此就不赘述。
三、要善于给诗歌的内容归类,最好明白什么样的形象在诗歌中代表什么样的意蕴,这样做有章可寻,有据可托
现在诗歌试题往往是比较阅读,因此我们得有所准备。下面把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归纳一下:月、流水(水)、梅、菊、柳。
(一)关于“月”的描写。
月是诗人们喜欢用来表达思乡、离愁别恨、寂寞无聊之情的。如“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谣有此寄》)等等,关于月亮的描写都是表达的上述情感。
(二)关于“流水(水)”的描写。
而流水多则表达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叹。如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煜《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落水流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及“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等都是表达世事沧桑,人生无奈的感慨。
(三)关于“梅”、“菊”的描写。
至于梅、菊通常被诗人们赋予高贵、坚贞的品质,如:“已是悬崖百仗冰,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不爱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旌表》)。“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她们或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或抒写自己坚贞的性格,或展现自己甘愿清贫的志愿。
关于写梅的诗句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陆游《卜算子》)、“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等无不表达生性高傲之态。
(四)关于“杨柳”的描写。
至于杨柳的意象,表达的是留念,思念之意,古人早就论述过“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自《诗经》有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了写柳的先河,而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刘禹锡的《杨柳词》“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杨柳管别离”,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里也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而描写“关中八景”的李白的《忆秦蛾》诗句“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可谓哀怨动人,把送别人依依不舍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柳永在《雨霖铃》中所写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遂成绝唱。
此外诗歌的各种意象还有山川、虫鱼、落日、马、乌鸦等。
四、归纳总结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教师归纳总结好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每一手法举出一至二个例子,让学生仔细品味,做到举一反三,心中有数。
这些表现手法有渲染烘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等。这里以动静结合为例,说说这些手法的好处。
篇9
以柳为例。
柳者留也,也许因为“柳”与“留”谐音,才演绎出古人“折柳”相赠话别的习俗。在古人送别诗中,自然也少不了“柳”的芳影。
“无意插柳柳成荫”,好一个“无意”,十分贴切地写出了柳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东西南北中,神州处处都能见到柳的芳踪。也正因为如此,柳、小草往往成为文人托物言志的首选之物。
见柳枝随风飘拂,贬斥它的人说:
柳枝轻拂,对风点头哈腰,一脸媚态。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溜须拍马之徒,多像垂柳。
柳枝随风飘拂,风从东来,柳朝西飞;风以南来,柳朝北飞。“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话长短。”那种见风使舵,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人多像风中的垂柳。
而赞美垂柳的人却这样说:
“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吃眼前亏”,正因为柳能顺应潮流,才没有被风吹折。做人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只有这样,才不会落伍于时代。
叶落归根,是对树的回报;垂柳轻拂,亲吻大地,是对生育养育它的大地母亲的回报。柳是知恩图报的君子。
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你看在微风中轻拂的杨柳竟然能发散出这么多的象征意义。再看看竹吧!
“昨日一夜雨,春笋长三尺”。笋,生机勃勃,它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总虚心!”竹是古代有傲骨、有节气文人的化身和寄托。难怪文人“宁可食无肉,也要居有竹”。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竹的生命是何等的顽强,“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出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这是袁鹰笔下的竹,也是大革命时期井冈山人宁折不屈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竹,古往今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可有人偏偏要唱唱反调。
篇10
关键词:意象;诗词鉴赏;个性特征
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语文试题中不可忽视的重大板块,对高考语文成绩的影响颇大,因此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就成了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再者说来,诗词像不像诗词,有无诗意,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贝归:要看意境。由诗意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掌握鉴赏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环节。
一、认识意象
意象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意识与客体物象的相互交融,意象不单纯是物象,而是经过人的主观意识加工处理后形成的自然物象。有什么意就会选择什么象。所以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我国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意象,并赋予了它们一些固定意义,如赋予“松”坚韧挺拔的性格,赋予“竹”刚正有节的情操,赋予“梅”傲霜斗雪的风骨等。如果我们了解熟悉了这些意象的一定意义,就会较为准确地鉴赏古体诗词。所以从意象人手,再分析意境,然后由意境感悟诗情:这是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二、意象的传统色彩积淀
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是“孤独Z“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花落为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破晓喻初现希望,深夜传愁思,天地反衬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三、意象的个体特征
读诗就是对诗歌意象的品味和感悟,而对诗歌意象的解读也是对诗人灵魂的叩问,它应该成为我们读诗的一个重要目的。那么鉴赏古诗词就不能只停留在意象的传统积淀范围内,还应与诗人的生平,思想形成强有力的联系,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所要传达的意境。另外诗歌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这和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寄寓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人、诗句辨析。
四、学以致用
如在2002年全国卷高考中,鉴赏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首先本诗中的意象有玉笛、春风、折柳故园。而折柳这一意象的传统沉淀为隐晦离愁,或暗示思乡之情。玉笛、春风、故园等意象也都传达出了万千游子耳闻笛声、心盛相思、遥想折柳送别之意。游子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所以这道题的解答也就很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