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手抄报内容范文

时间:2023-03-22 18:4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手抄报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手抄报内容

篇1

1、世界十大数学家是:欧几里得、刘微、秦九韶、笛卡尔、费马、莱布尼茨、欧拉、拉格朗日、高斯、希尔伯特。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数学学习方法:注重科学和平时的研究。老师讲的每一堂课,要跟随老师的想法。多听,多记老师所说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不要把思维局限在某个问题上。例如,“转换思想”和“数与形的结合”等思维方法远比解决某一问题更为重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搭设实践平台

(一)概念意义阐述

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理论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死记硬背,需要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展开合作交流,以提升理解程度。由此能说明数学实践操作的重要意义,所有数学学习的工作与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对于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促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内容合理转化为技术能力,进一步加强理解和记忆。并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解决更多实际性问题[1]。

(二)具体方法分析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教室中制作手抄报,自主参与其中。设置多种不同的栏目内容,促使学生获取更多教材之外的信息,从而做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每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的问题,便可以将其作为手抄报的案例,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如此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了解到初中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紧密结合。

二、提供学习机会

(一)概念意义阐述

初中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进行问题分析,并依靠实践的方式解答问题。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教材本身,教学方式也是以教师自身为主,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动手实践,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主学习[2]。

(二)具体方法分析

例如,在制作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的手抄报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将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寻找一些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数学方程解答的数学题目,如此便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手抄报制作。在具体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促使自身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

三、提供学习空间

(一)概念意义阐述

当前教育部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注重多门课程的跨科学习。因此,在未来进行数学练习的时候,需要将整合性的问题考虑进来。数学本身便是理科知识的基础,尽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二)具体方法分析

在应用手抄报形式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模式,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建立在立体的角度上,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并完成重组。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所有工作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让其自主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确定具体主题和设计形式,之后再运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装饰,确保手抄报的形式更具综合性特点。如此一来,不仅学生能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自身动手能力、写作能力、绘画技术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促使自身综合能力得到提高[3]。

四、提供展示舞台

(一)概念意义阐述

初中数学的知识并非单一存在,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再对其重新分类,从而制作出手抄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合理设置内容结构,设置更多的栏目,以此确保手抄报内容的多样性。

(二)具体方法分析

篇3

马靖壹

“英语,一张手抄报;数学,做《新校园》上的N道题;语文,做第一单元8开纸的积累;科学,第一单元内容汇总;品社……”我喃喃自语道:周末原本的雅兴,早已化为乌有,真是扫兴透顶!

老师似乎对手抄报情有独钟,每个周末,家校联系册上总会出现:“×××手抄报一张”。

闪电之战:星期五放学了,我以光的速度跑回家。拿出希特勒闪击波兰的速度做数学题,做到第四大题时,我卡壳了。一块绊脚石拦住了我的道路。我跳过这道题,谁知下一道题也让我皱起了眉头。这时,八点半了,我心有不甘的放弃了这块硬骨头。

长勺之战:星期六,我又对可恶的“敌人”发起了全线进攻。一而盛,我很轻松地做完语文作业;再而衰,费了好大劲做完了英语作业;三而衰,我揉了揉模糊的双眼,捶了捶酸痛的脊背,又无奈的拿起手中的笔……,我的精力全淹没在了波涛汹涌的作业的海洋中了。

挑灯夜战:因为星期天一天我都得上辅导班,数学作业留了尾巴,科学、品社只字未写,唉!没办法,晚上我彻底地被逼上了梁山,决定挑灯夜战。我想拼命三郎一般,奋笔疾书,指导凌晨的钟声敲响了,我也倒在了学习桌上。

篇4

一、 考查三种统计图的选择和应用

利用统计图表可以清晰、直观地整理和表示数据,从而更便捷地分析数据. 因此同学们首先应该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特征. 了解这些特点,进而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需要的数据去解决相关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各部分所占总体的百分比. 因此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兴趣小组为所占百分比最大的部分,即为演唱组. 故选B.

例7 (2013・福建泉州)某校开展“中国梦・泉州梦・我的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设有征文、独唱、绘画、手抄报四个项目,该校共有800人次参加活动. 下面是该校根据参加人次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 此次有______名同学参加绘画活动,扇形统计图中“独唱”部分的圆心角是______度. 请你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 经研究,决定拨给各项目活动经费,标准是:征文、独唱、绘画、手抄报每人次分别为10元、12元、15元、12元,请你帮学校计算开展本次活动共需多少经费.

【解析】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

(1) 根据手抄报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用1减去其他所占的百分百就是独唱的百分比,再乘360°即可得出扇形统计图中“独唱”部分的圆心角的度数,再用总人数减去其他的人数就是绘画的人数,从而补全统计图.

篇5

经过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我认为课堂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在认真分析、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的同时,只要落实“四巧”,挖掘出更多的数学思想、理念,就能提高课堂练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内容“巧安排”,确保有效贵在精

课堂练习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新课标倡导“大数学”概念,其内涵之一就是不要单单着眼于某节课的内容,要把数学作为一个整体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学时要把练习内容进行巧妙合理的安排,以更好地启发学生作深入的探究,真正掌握技巧和规律。

1.新授课的练习起点要低

一个班级学生从人数多,个体差异大,接受新知识的快慢和领悟能力差异大,即使反应快,接受新知识快的孩子对刚刚习得的新知识也有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因而,新授课的练习安排起点要低,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知识运用、理解的过程,教师在练习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顺利从体验过渡到理解,从理解过渡到运用,从运用知识中获取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2.巩固练习要有深度

在巩固练习的安排上,既要注意到学生的知识面,又要考虑到练习应有一定的难度。低起点强调练习的基础性,而练习有深度则强调不但要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习,关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关注学生的后续学习。如“除法‘分桃子’”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整理和复习”的练习安排要为“练”整合

“整理和复习”是北师大版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了的,为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前面新学的新知识而安排的。一般包含两至三个单元的知识点。知识点在教材安排的练习中是零星的、分散的,从一个单元的知识到另一个单元的知识之间,思维的跨度较大。因而教师在练习教学中,就要将内容加以整合、把知识要点编织成网络,更易于学生在头脑中“打包记忆”,使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融汇贯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否则零散的作业的堆砌,练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不仅在无形中也加重了学生作业负担,耗时又费力,而且在内容的安排上,如果没有注意学生思维过程的整合,不充分挖掘内涵,只是走过场,那样的练习是事倍功半的!

我在教学五年级的“整理和复习”时,一般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然后做一些闯关练习,最后还要安排学生或分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整理和复习”内容的手抄小报(低年段的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办手抄报整理知识的技巧),让学生自己学会整理知识,疏理知识,学会在办报过程中整理知识的运用,设计美观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表达出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做到的和应该注意的。孩子们每次创办的手抄报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分、展评、表彰。这样的安排,孩子们不觉得这是在做数学作业,而是在完成一件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作品!他们投入、快乐、比学赶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练习目的达到了,孩子们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数学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

二、形式“巧采用”,激活思维趣味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我们设计的练习教学内容是经过精巧安排、深思熟虑的,那还远远不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天枯燥无味的练习是会让学生生厌而不乐意去学习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是不会理想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如:将“整理和复习”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在教师引导和指拔学生怎样疏理和整理前面新学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疏理和复习,可以让他们把疏理出的知识点(可以举一点例题,解题技巧、注意事项、小资料等)通过办手抄小报的形式进行,低年级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创办一张,中高年级可以独立承办,并开展有奖展评活动,展评过程中还允许对手抄报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就像这样,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表现的舞台,创设开放的练习情境,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参与复习和疏理,学生兴趣很浓,既复习了知识,还会创举出很多例子,会写出提醒同学学习这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应该注意的地方,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同时,还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知识的美也是魅力无穷的!此举比教师过多地讲解引导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效果要好得多。

三、过程“巧组织”,提高劲头促参与

数学课堂练习过程是每一节数学课很重要的环节,但是由于没有教学新知识环节设计的魅力,练习模式也比较单一,就造成了教师在课前设计教学时往往重视新授知识环节的设计,却忽视了练习教学这一重要的一环!在听过的课例中,许多教师的课是“凤头鸡尾”,开始上得很精彩,可是到练习教学时不仅形式和内容的安排上有欠缺,而且在练习的组织过程中也是没有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效益就没有达到尽可能高的理想状态。公开课如此,那么随堂课的练习组织呢?因此,课堂练习也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形式童趣化、组织方式民主化。

四、练后“巧反思”,形成习惯强技能

篇6

论文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通过设计多元化的高中数学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发展特长与个性,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2010年秋季贵州省高中新课程全面实施,2010年6月笔者带领五位中青年教师承担了六盘水市市级课题《新课程下高中数学“主题式”作业模式探究》的研究工作。为此,笔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传统的做数学作业模式,尝试赋予高中数学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以开放的形式,打破课内与课外、密切联系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让静态的教材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优美的画面、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和事。

一、设计分层型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所谓分层型作业是指将作业根据不同的学习时间和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让高中学生适应新课改。课题组以试卷形式为载体,在卷面上安排了六种不同层次的作业:第一部分为课前预习作业,第二部分为自主学习作业,第三部分为基础巩固型作业,第四部分为能力提升型作业,第五部分为拓展探究型作业,第六部分为学生评价。学生必选作业为一、二、六三个部分,其他依据自己的能力选做。这下类型的作业旨在有层次的对学生学习的高中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习到不同的数学知识,通过预习、自主学习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让学生能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别的学生及教师评价不断鼓舞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通过问卷调查,约80%的学生认为“主题式”作业对他们的帮助很大,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设计活动型作业,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所谓活动型作业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学习内容,通过小型活动来完成的作业。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重要的学习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有尽情表现、发展潜能的机会,使他们在从事学习等活动中,产生浓厚兴趣。在学习完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后,我们课题组举办了一次全校的《数学与创意生活大赛》,其主要内容为: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几何图形等,借助小组合作的集体智慧设计出精美服饰(包含头饰、首饰、衣、包等)、精致的家居、学习用品等,并以“立体”的、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实物呈现在学生面前。活动受到了全体学生欢迎与响应,有共计高中三个年级的32个班级参赛,学生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呈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纸制立体服装”、“别墅”、“手提袋”、“多功能书架”等精美的手工制品。

三、设计操作型作业,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所谓操作型作业是指按照学习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动手制作、动手操作等形式来完成的作业。运用这种作业形式,将学生置于学与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又能收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一)动手写画中,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的数学文化知识,笔者改变以往让学生做现成的测试卷作业的做法,而是让学生们自己编制一套必修2全本书的测试卷。在自制测试卷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动脑设计,兴趣大,积极性高。他们用自编的试卷及参考答案,在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按学生自己的话说,“不仅复习巩固了必修2全书的内容,也了解到出一套试题原来有这么多学问,看到别的同学选的题目、精美的排版、准确的几何图形与自己的有差距时,既高兴又有些隐忧,但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作业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学到了别人的长处”。

(二)动手操作中,激活思维

在学习了许多空间几何的数学概念后,同学们总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容易混淆,笔者就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制作教材中立体几何图形如: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台等的作业。通过动手“做一做”的形式来化解知识的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在做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学生们辩认区分了各种图形,了解了各种图形的特点,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课题组又将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实习作业等编制成“主题式”作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开阔视野,激活思维。达到了以作业巩固所学,以作业提高技能的目的。

四、设计合作型作业,在合作中增长学生的数学才干

所谓合作型作业是指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讨等形式来合作完成的作业。旨在通过设计这一合作型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基于此2010年10月课题组举办了以“数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数学手抄报比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办一份报纸,根据学生的特长,采用分组自愿组合方式,让有共同特长爱好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并在教师引导、家长参与下,通过上网、阅读书籍、查找资料等形式,搜集与数学作业有关的信息资料,合作完成《数学手抄报》的编写工作。在合作办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干,使课内外知识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数学知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这样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实现了数学课程和语文、艺术、思品、科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并且在整合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这次办主题手抄报的经历让学生觉得数学更加贴近了生活。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以上多元化形式的高中数学作业,丰富了高中数学作业的内涵,拓展了数学作业的外延,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实效。

篇7

一、目标设定

如何有序推进“文化大讲堂”活动,使之收到实效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重点。

立足于学生健康成长。一是通过开展“文化大讲堂”,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汲取营养和智慧,快乐健康地成长。二是丰富文化积累,丰厚知识储备。从中领略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伦理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丰富的意蕴、鲜明的艺术特色,促进学生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并由此获得深刻的教益。三是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人格成长。通过“文化大讲堂”这一平台,让学生与文化经典融合在一起,沉醉其中,使其内心变得宁静、美丽而和谐。

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文化大讲堂”活动,促进教师充分认识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的现实意义,增强其对中国语言文字、传统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教师准确理解中外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经典赏析能力,提升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及文化品位,引领教师成为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的“中流砥柱”。

立足于学校长远发展。以“文化大讲堂”活动为载体,探索“感受文化经典,传承中外文化”的教育模式,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品语悟理·以情感人”的学校文化特色,打造学校经典文化品牌,培育学校文化底蕴,促进学校和谐长远发展。

二、探索实践

(一)“五大保证”,确保活动顺利实施

1.组织机构保证。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中高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部分有特长的青年教师为成员的“文化大讲堂”讲师团。讲师团讲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学科文化专题展示课。同时,成立“专家学者流动站”,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文化大讲堂”客串讲座。此外,结合校情,面向学生发出倡议,制订“文化大讲堂”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内容,保证活动时间,做到有组织指导,有目标要求,确保活动开展持续有效。

2.活动内容保证。授课讲师自选课题,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精心设计讲稿,其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历史人物、天文地理、环保卫生、音乐美术体育等。同时,还倡导讲师在授课时做到故事化讲述、影像化呈现、脱口秀展现,努力实现学理性、实用性、趣味性并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个性张扬。

3.活动时间保证。要求在校高中学生,在进入高三总复习之前,至少参加10场文化选修课学习,并按相应次数计算学分,载入学生学业档案。为提升“文化大讲堂”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每周六下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每周4场,每场课时长约90分钟;根据讲师授课课题和学生意愿安排学生听课,并邀请部分家长一起听讲,引领学生和家长共同走进“文化大讲堂”,分享中外文化大餐。

4.评价机制保证。一是过程评价。对授课讲师的授课内容、方式、效果等跟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授课讲师年度考核、文明班级评比、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建立“行政干部检查、年级组长督促、任课教师到场”的有效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激励评价。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对讲师进行“优秀讲师”评选、发放奖金、颁发证书,对学生进行“每月之星”评选、“生活知识”考试、“国情县情”测试、颁发奖状等,激活师生走进“文化大讲堂”的热情,充分点燃讲师的演讲激情,提升学生的聆听与感悟效果。三是分层评价。其一是分学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安排相应的学科讲师授课,并按不同的评价内容、目标,设置相应的评价表格,要求学生现场给授课讲师打分评价,及时将学生的评价结果反馈给授课讲师。其二是分等级,分学科学习特长生、优秀生、合格生三种类型,学科讲师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5.师资培训保证。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教师,为全面推进“文化大讲堂”活动提供人才保障。只要有关“文化育人”的教研活动,尽可能地安排教师参加,并要求参训教师回校后对其他教师进行“二轮培训”。同时,定期举办“文化大讲堂”教研交流,利用周二、周四的下午第三节课组织教师观赏“百家讲坛”,并交流探讨。

(二)形式多样,推进活动纵深开展

于都二中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推进“文化大讲堂”活动纵深开展。

1.学科渗透,分享文化大餐。语文大讲堂《从幽默中学语文》《幽默艺术——试析小品的语言特色》《红楼奇葩,绝世而立——从女性角度解读王熙凤》凸显语文争奇斗艳的语言艺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数学大讲堂《数学与生活》《璀璨的数字文化》《数学史话》彰显数学的独特魅力,带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王国。综合大讲堂,既有享誉世界的国粹文化大讲堂《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京剧脸谱》,还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音乐大讲堂《戏剧欣赏》《指挥与合唱艺术》《古今话于都》,又有洋味十足的西方文化大讲堂《爆笑学英语,谐音记单词》《英语与英语文化》《品英文电影,悟人生哲学》,更有宣传社科知识的大讲堂《“”的趣事轶事》《留下的宝贵财富》《中国外交现状》,探索奥秘的科学大讲堂《生命的起源》《中国的探月工程》《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流动着运动音符的体育大讲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引领学生品读传统文化,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精妙绝伦的文化盛宴。

2.活动浸润,汲取文化营养。一是开展“课前吟诵”活动。采用“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方法,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课前吟诵”,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二是举行“特色手抄报”编写活动。每学期编辑一期特色手抄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与设计版面,将有关高尚品行方面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等编辑成手抄报,并评选出最佳手抄报。三是开展“亲子互动”。发放《走进“文化大讲堂”倡议书》,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文化大讲堂”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效等,学生及家长与讲师互动,增进了解,沟通情感,共同成长。四是举办“文化大讲堂”模拟演讲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文化大讲堂”模拟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模仿学校“文化大讲堂”中讲师的演讲技巧,并从中体会:讲师的执着——一次准备、二次试教、三次研讨,不厌其烦;讲师的用心——从选题到开讲,查找资料、分析筛选、整合创新,每一个过程都走得非常坚实;讲师的智慧——凝聚产生力量,创意来自团队。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灵感,在研讨分享中生成作品。

3.环境熏陶,形成聆听期待。一是精心打造走廊文化。于都二中的“走廊文化”力求每层教学楼兼顾一个时代的传统文化特点,按楼层、按年代悬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传统文化精品。整幢教学楼浸润在经典馨香之中,成了走进经典的门径,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二是丰富班级文化内容。在全校进行创新班容布置,设置“文化角”,展示学生默写或创作的诗文作品、每周一星等;黑板报留有一定空间开辟“诗文赏析”“经典佳作”等栏目,要求每周有更新;以诗文形式提出鲜明的班级口号,或张贴名人肖像、佳作等。

三、经验与反思

(一)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一幅幅“经典诗文画”、一份份“特色手抄报”、一首首“幽默打油诗”的精彩展示,为班级“文化大讲堂”的成功举办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给“文化大讲堂”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演出中,全校师生全面展示了“文化大讲堂”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演出现场成了师生共同的心灵之旅……

(二)学生素养有所提高。学生走进“文化大讲堂”,了解经典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引经据典,阅读和写作水平悄然提高;学生在经典文化、高尚情怀的熏陶感染下,懂得做人的道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大为改观。

(三)竞赛考试喜获佳绩。于都二中的“文化大讲堂”犹如一座百花园,深深地吸引着学子们,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可以触摸中外文化的窗户。“文化大讲堂”宛如一种催化剂,催生出喜人的成果。一年来,该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8人次,省级奖项146人次,市级奖项252人次。特别是罗婷和朱莹华同学接连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最高奖——“恒源祥文学之星”,程能杰同学成为该县第一位少年大学生。2012年该校丁玥同学以626分的成绩夺得全县高考文科状元;高艳同学高考语文136分,取得语文单科全县第一;高三文科语文平均分在全市排名第一。

(四)教师素质得以提升。一年来,教师登台讲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形成了互相听课评课、沟通交流、取长补短的浓厚氛围,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醇化道德人格、积淀文学素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此外,教师申报立项的国家级课题8个、省级课题19个、市级课题38个;在省级以上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6人,参加市级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16人;6人被市政府表彰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3人被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达270篇。

篇8

一、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氛围

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是缺少语言环境。只有为学生创设纯英语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可以像学习母语一样简单学英语。创设英语交际环境的方法很多,如教师在上课时刚开始用英汉两种语言,等学生习惯之后,就可以用全英设问题、提要求。营造英语学习环境,还可以利用墙报、播放英语歌曲等,让学生每天都有英语陪伴,耳濡目染中学英语、用英语。

同时,还要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做英语手抄报,经过几个轮次的筛选后作为墙报的“蓝本”。学生在课余针对教材内容积极制作手抄报,嘴里说的是英语,手里写的是英语,大脑里想的是英语,语感的形成就不是难事。如牛津译林英语七年级下Unitl Dream homes,学生在做手抄报时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不同国家的居住环境进行描绘,也可以根据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进行创作。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理想中的住所,然后用英语描述住所的特点。如It’s a wooden house with two floors.It is a beautiful house.lt is nearthe sea.I can walk on the beach and enjoy the sunshine…学生纷纷展示自己手里的作品,有效锻炼了学生“说”英语。

二、培养学生英语思维

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要以“用英语”为主要原则,尽量减少母语对英语的影响。初中生学英语往往会用汉语标注单词发音,严重影响了英语单词的正确朗读。教师“教”和学生“学”时,都要减少运用汉语“翻译”的过程,指导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思考。英语思维的训练需要增加英语对话交流,在实践训练中激活思维。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英语对话练习,这是浅层“读”的层次。学习了文本内容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或者是对文中的人物说几句话,用英语自由表达,这才是“说”的范畴。学生只要能够运用一两个句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可,逐渐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交流表达,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语感。

如牛津译林七年级下Welcome to Sunshin Town,学完以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对Sunshin Town的感觉。学生开始表达时没有章法,大多数学生只会说:I like Sunshin Town.教师给出提示:围绕Sunshin Town思考where、what、why。这样,学生就可以组织出有条理的英语句子。运用英语思维组织句子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三、增加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

英语语感的形成还需要学生有大量的语汇积累,只有积累多了,才可以灵活自如的运用,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阅读积累有多种方式,通常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是具体讲解语法和语言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的准确度。泛读可以凭借单词较高的复现率,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单词和语汇,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经过积累之后,要在实践中检验应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

篇9

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如果对写作没有兴趣,就很难写出优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才能把写作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1.命题作文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农村初中生知识面相对较窄,作文水平也相对较低,对他们要求不易过高。作文题目若比较抽象、深奥,大而宽泛,学生容易被吓倒,不知从何入手,就会感到为难,写好作文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更应从易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阅历,命题要浅显、具体,贴近生活实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敢于下笔,能写出具体、充实且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比如《家乡趣事》,学生一般都能根据自己在农村经历过的有趣的往事,写出亲切自然、富有感情的文章来。

2.讲评作文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在作文讲评课上教师要多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因为只有恰如其分的、充满鼓励的批改与富有启发性的评论,才能将学生写作的灵感激发出来,学生的写作动力才能源源不断。有些学生的文章也许写的很一般,但也要善于发现他们在某个方面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好,一句话写得妙,我们都要在批语中给予鼓励和表扬。实践证明,只有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当然,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缺点、错误,也必须要认真地修改和毫不留情地指出,但要尽量做到少批评、多鼓励。

二、指导学生仿写创新,逐渐掌握写作之道

初中生写作文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处于入门的关键阶段,教师要讲究“于无法之中求得法”,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作文之道,搞好创新。

1.提供仿作范文,启迪学生思路

范文能起到引路作用,农村初中生学习写作时,可以从范文中学习很多东西,如写作手法、材料整合、遣词造句等。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走出作文的窘境和尴尬,逐步开始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并愿意写作。但是仿写时,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不要抄袭,不要拘泥于范文的格式,要引导学生在模仿中不断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并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2.鼓励模仿课文,学习写作技巧

课文都是名篇或者节选下来的,经过严格的把关和审核,这些文章无论是语言运用、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写作技巧,都值得模仿。但必须指出的是不可生搬硬套,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水平、不同的写作目的来要求学生模仿,可以先模仿简单的遣词造句,而后模仿整个文章的谋篇布局、写作技巧。如在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学生再写《有趣的童年》《童年二三事》时,就可以活学活用该文写景状物的写法,也可以选用其中一些好的形容词和动词,把描摹的景物和动作准确生动地写出来。

三、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多读勤练

要想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仅靠一间教室、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课余时间必须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有益的各种书刊读物,指导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事物,勤于练笔,多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把阅读、观察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切实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尽管农村中学生的阅历不深,知识面窄,但生活面很广,他们拥有广阔的田野,丰富的农村语言,别样的农村生活,不同于城里孩子的深切感受,他们拥有城里孩子所没有的快乐和经历。罗丹说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农村的世界虽然朴素但也是五彩缤纷的,只要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只要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就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蕴含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

1.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有心人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前提。”要想把文章内容写得充实具体,就离不开观察思考与表达训练。我们周围的人、事、景、物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观察思考,就能捕捉到有用的材料。只有对某一事物观察较为仔细,有切实的理解,才能准确地反映它,才能解决作文中“无话可说”的尴尬。学生应把观察思考所得有意识地储存和积累起来,并写好观察日记,及时记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作文教学要求,为学生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内容。如教写人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写一写人物肖像、心理、行动、神态、语言等观察日记片断。学生写日记压力小,负担轻,进步也很快。学生只要坚持写日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人、事、物并及时写出观察日记的习惯,写作时就会有写不完的东西,就会文如泉涌,欲罢而不能。有些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记日记前不知道留心生活,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记,写起作文来常常是生编硬造,现在虽不敢说写得很好,但已感觉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也能在文中表达得比较自然了。”

2.指导学生多读书,注意积累素材

农村有些初级中学图书馆藏书不足,使得学生不能正常借阅。为了弥补学生无处借书的缺憾,我采取了各种方式,如在班上办“图书角”,组织全班学生把自己的藏书交到班级,并由责任心强的学生来进行管理,这样一个班级就能有上百本书籍报刊杂志供学生轮流阅读。有了这些书籍就不愁学生没书可读了,这样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了。另外,我还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勤于积累材料,要求学生注意摘录好的词、句、段,写好读书笔记,以备日后写作时借鉴参考。手抄报对培养学生爱读书、勤写作的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大有裨益。因此,我还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并定期检查评比。手抄报的主要来源就是课外书籍中的文章,而要办好手抄报,又会促使学生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不断积累有用的材料。久而久之,就会稳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

篇10

美国学者布鲁那首先提出“问题法”,也称“发现法”,它认为在教学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例。课堂中巧妙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多重选择语句时,我举例了一个例题,就是说出二战三巨中任何一个元首的名字。(他们是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答对了,弹出一个对话框,出现“恭喜你,答对了”,回答错了,弹出一个对话框,出现“对不起你答错了”。如果使用if语句来处理,要使用嵌套语句,不容易掌握,程序的可读性和效率方面都比较差的,如果再多一些情况,它的缺陷就会暴露得更加明显。那么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呢?学生积极思考这个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多重选择语句的应用。在上EXE-CL的函数应用一课中,我先给学生一份零花钱开支表,问:如何计算平均开支和总开支?是不是要一个单元格一个单元格地算?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学生互相讨论,积极思考,最后告诉他们用函数计算,教师演示一遍平均值函数和求和函数的运用。让学生举一反三,各个小组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学会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的计算,并让学生计算校歌咏大赛的成绩。

二、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而且要善于设计触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做到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讲解FOR循环语句这一节,我先讲一个例子,计算出两个整数之间所有整数(包括这两个整数)之和。之后,提问:编程计算出两个整数之间所有偶数(或奇数)之和。这个程序要怎么编呢?学生参考上一个例子,大多数学生能编写这个程序。只要用到FOR循环语句,把SETP1改为STEP2就行了。跳一跳,摘到果子,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他们对信息技术课越来越感兴趣了。

三、以生为本,有效教学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优秀的学生当小组长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易沟通,互教互学,既形成了以学生集体自主活动的主旋律,又使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信息技术教师要因材施教。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底”,而是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内容既不能讲得太简单,那样会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以基础好的学生为起点来讲,那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觉得如同在听天书,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久而久之,不仅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四、可以开展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