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范文

时间:2023-03-14 02:5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诗经蒹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诗经蒹葭

篇1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注:①“萋萋”,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作“凄凄”。

【诗意】

河畔的芦苇长得一片茂盛,夜里面清露凝结成洁白的霜花。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苦苦追寻她,那道路无比崎岖又弯又长。顺流而下去苦苦追寻她,她却仿佛在水中央。

河畔的芦苇密密麻麻,露珠未干好像要掉下来。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水的那一边。

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并且越来越高,难以向前。顺着河流往下走,她却仿佛在水中的沙洲上。

河畔的芦苇成千上万,那露珠晶莹闪烁还未干。我想念的那个人呀,就在河流的那一边。

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迂回弯曲。顺着河流往下走,她仿佛就在那河边的沙滩上。

【写作背景】

《蒹葭》属于《秦风》,《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的民歌。周代的秦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代,《蒹葭》应该就是这一地区的民歌。

【内容主旨】

这是一首爱情诗,记叙了一位热恋者于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诗歌意境】

这首诗意境朦胧,幻象迷离,非常优美。歌唱者抓住蒹葭、白露、伊人、秋水等意象,通过反复吟唱,来写心上人的若隐若现,以及热恋者的苦苦追寻,产生了一种无以言状的朦胧美。

【表现手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三章不断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的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运用这一手法,虽只有一字之易,一韵之转,却在反复吟唱中把热恋者的那种缠绵无尽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此诗还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每一段都以“蒹葭”之景开头,由景即情,引发下文。另外,此诗还包含某种象征,我们完全可以把“在水一方”的意境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的一个艺术范型。

【重要词句】

1.诗歌中连用三个“宛”,有什么作用?

这三个“宛”字,给人以一种迷迷茫茫、难以捉摸的感觉,营造出了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诗流传甚广,歌唱者把蒹葭、白露等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令人神往。

【诗歌风格】

语言清新,意境空灵。

【中考链接】

1.(2012湖北恩施卷)《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蒹葭苍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贵州安顺卷)阅读《蒹葭》,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

关键词:诗体主人公;伊人;朦胧;典型意境;多元性;同质异构

《蒹葭》是《诗经》里的名篇,百读不厌,涵咏其中,愈品愈觉美不胜收。

初读,回环婉转的是《蒹葭》的形式美

《蒹葭》共三节,重章叠唱,反复吟咏,与《诗经》中的大多数篇章一样,只是在相同句式的相应位置换用了近义词或同义词,这样既有一种整齐美,又使诗作行文富有变化而无重复呆滞之感,

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婉转,意境显得朦胧深邃。

再读,扑面而来的是《蒹葭》的形象美

《蒹葭》的形象美首先在于诗体主人公的精神美。面对隔水相望的“伊人”,主人公不畏艰险,一会“溯洄从之”,一会又“溯游从之”,苦苦以求,尽管所追求的对象“宛在水中央”,始终可望而不可即,但主人公依旧上下求索,道路的艰险、高远、崎岖,丝毫不能阻断其追寻的步伐,他(她)对飘忽不定的追求目标矢志不渝,表现出坚韧之精神、执著之美,他(她)也许没有得到自己所追寻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凯旋的是一种情感的愉悦,留给我们的是一笔精神财富,这也正是《诗经》的天价所在。

其次,在于诗体主人公所追寻对象之美。“所谓伊人”年庚或芳龄几何,何许人也,是男是女,是燕瘦还是环肥,他(她)站在水边,是在等待日出,还是闻鸡起舞来见自己的心上人,统统未明,给读者无尽的遐想。还有那“伊人”的行踪飘忽不定,忽在河水边,忽在河下游,又忽在水中央,又忽在水草边,来去缥缈,扑朔迷离,使追寻的整个过程虚幻朦胧,有一种“云深不知处”的朦胧美。

细读,流连忘返的是《蒹葭》意境美

《蒹葭》共三节,每节开启句分别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苍苍,白露未晞”,“蒹葭苍苍,白露未已”,开篇就用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水域秋色图:深秋清晨,清水浩淼,芦荡苍青,露水晶莹似霜。这幅画面之中,凸显冷色调,秋的寥廓又佐之微微冷清的氛围,这对执著追求却可望而不可即的行为效益、对诗体主人公无疾而终的心理都起到一个渲染和烘托的作用,有了情景交融的艺术之美。

不仅如此,意境之美还包括由“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河水、主人公“溯洄从之”又“溯游从之”的行为这三个意象元素所创造出意境的典型性。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与其以河水相隔,他(她)不顾道路崎岖遥远,矢志不渝地苦苦追寻,与“伊人”忽近忽远,就是不得,但总被“伊人”牵引,心中一直有梦。这种情境多么亲切、多么熟悉,不舍追求的我们和所欣赏的诗体主人公就如同庄周与舞蝶,坠入王国维先生的“无我之境”。这种能激起我们欣赏者共鸣的意境岂不是最美的典型意境?

品读,含蕴深厚的是《蒹葭》的主题美

有人把文学作品分为两类:一种是伟大的作品,另一种是美的作品。前者往往更多的附着上时代的色彩,而美的作品总能超越时代,与日月齐光、与星河同寿、与时间赛跑。《蒹葭》就是美的作品!

关于《蒹葭》的内容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讽刺说,有隐喻说,更多认定爱情说。其实,《蒹葭》的主题不限这些。美的作品总有包容性和多元性。《蒹葭》中的“伊人”形象的朦胧性,就成就“伊人”形象的象征性。“水”阻隔了“伊人”和追寻者,使其与“伊人”总有空间的错落感,这样水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水”的本身,而成为同质异构事物的代表。因此,不舍心中梦想,面对艰难险阻敢于追求、不懈追求的所有主体,都能在《蒹葭》中畅饮心灵鸡汤,触摸温暖。

篇3

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④。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⑧。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⑨。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⑩。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今人天在《诗经》辨义中阐析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三是“爱情”说。今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写之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所以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与《关雎》可谓姊妹篇,都是抒情诗。诗乐结合,复沓的章法很相似。《关雎》的复沓有鲜明的层次,每章均有所递进:从外部环境来说,先是闻雎鸠之鸣而动心,接着是辗转反侧的思念,继而以琴瑟沟通,最后是钟鼓齐鸣的欢庆。从情志意脉来说,从求之不得的苦闷,转向求而有成的欢乐。场景和心理场景都有连续递进的脉络,层次是清晰的,过程是完整的。而《蒹葭》却不同,整篇就是一个场景的三次复沓。

《蒹葭》和《关雎》章法的最大不同,就是章与章之间,没有动作与心理的递进,从场景到情绪都是一个层次上复沓。这样高的重复密度,对于诗和曲合一的歌来说,可能并不显得过分,可是对于脱离了曲的诗来说,却难免显得单调。但是,在千年来的阅读史上,那么多的注家,对《蒹葭》却并未有过质疑,相反到了近年,网上却出现了“古之写相思,未有过《蒹葭》者”的评论,将其艺术成就列为中国古典爱情诗之首,语似夸张,却表现了当代诗学趣味的率真。时间的久远,并未弱化它的艺术感染力,相反倒有与日俱增的趋势。个中缘由,只能从《蒹葭》文本内部去寻求。

诗歌开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表面上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样从环境写起的写作手法异曲同工,但是,实际上很不相同,《关雎》是兴而比,而这里却既不是兴,也没有比喻的意味。它是典型的“赋”,可谓直陈其景。八个字中,“蒹葭”、“白露”两个意象,加上衍生属性也只有“苍苍”、“为霜”,便描绘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蒹葭”加上“苍苍”,构成了视野开阔的图景,得力于“苍苍”与茫茫的潜在联想;而“白露为霜”,不但在色调上与苍苍形成反差,而且由芦苇之苍苍隐含着广阔的水面,又提示着秋晨的清寒邈远。所有这一切表面上都是景语,实际上都是氛围的烘托,其中蕴涵着清净空灵之感。这一切都是为了和“伊人”的阴性气质高度统一。朱熹在《诗集传》中说“伊人犹言彼人也”,这个说法很有意味。“犹言彼人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那个人啊”,“所谓伊人”就是此人,这个人。高亨先生注曰:“指意中所指之人。”清人黄中松《诗疑辩证》说:“细玩‘所谓’二字,意中之人难向人说。”妙在“难向人说”,也就是不必明言,心里明白。但是,伊人何在?只能是“在水一方”。究竟在何方?自己也说不清。诗意就在这里,好就好在不确指具体地点。朱熹在《诗集传》中又说:“溯回,逆流而上也。溯游,顺流而下也。宛然,坐见貌,在水之中央。言近而不可至也。”往上游去,找不到,往下游来,“宛在水中央”,明明看到了,却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值得推敲的是“宛在”,好像在,就是说实际上并不一定在。朱熹的这个“言近而不可至也”的阐释是整章的传神之笔,就是这个“在水一方”的确定性和“宛在水中央”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抒情诗的精彩就在这种患得患失、若远若近的感觉,这正是恋情的传神之感。诗意的焦点,就集中在这种好像在又好像不在的渺茫的氛围之中,明知“近而不可得”还是要走近,明知可望而不可即,还是要“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厌其烦,在神魂颠倒的奔波中不觉神魂魂颠倒,在顽强的追求中不觉顽强。

正是表现了这样的感情,《蒹葭》的密集的复沓才没有造成单调之感。因为其中的意味,并不在于字句上,而在字句之间,章节之中,故反复之,情境的微妙尽在意象的相互重复、平行、排比、对应、递进、错位和统一之中。这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在言外、境在象外、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效果。恰如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所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像《蒹葭》这样的意境诗,以意象结构的有机平行比称取胜,就每一句来说,可能是平淡无奇的,然其意在言外,在字里行间,意象群落之中有意,意象群落之外有象,平常的字眼在章法的比照中,在意象的断裂处,在空白中显出联系,意象因而增值,可以说是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注释:

①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芦,芦苇。

②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③溯游:顺流而下。

④晞(xī):干。

⑤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⑥跻(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⑦坻(chí):水中的小洲、小岛。

⑧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篇4

蒹葭属于水草,蒹指没长穗的荻,葭指初生的芦苇,蒹葭放在一起泛指芦苇。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

蒹葭出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米,具20多节。叶鞘下部者短于其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短纤毛,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圆锥花序大型,分枝多数;小穗无毛;内稃两脊粗糙;花药黄色;颖果长约1.5毫米。

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在我国则广布,其中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1、白露为霜意为晶莹露水结成霜。白露为霜出自《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篇目。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双子座(5.20―6.20)

下半月与合作伙伴之间稍有误会,但通过共同的朋友进行调节便能很快解决,如有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不如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可以得到新的启发与灵感。也能借着此时的好契机与另一半进行良性沟通,检讨一下平日自己犯下的过失,听听他人意见,同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判断。

6月双子,感情是情感愈发明晰,生活是在外靠朋友。幸运地点:书店

巨蟹座(6.21―7.21)

面对名利,此时的蟹蟹们需要平和心态,不要让自己沉溺在他人的赞许之中。你得清楚明白生活必然有其不完美之处,只有拥有笃定心态的人。上天才会给予意外的礼物。记得不要贪心,利益所得足够就好,否则得不偿失。

6月蟹蟹,感情是晚归时等待的一盏灯,生活是更上一层楼。幸运地点:办公室

狮子座(7.22―8.22)

新局面刚刚展开的狮子们,可能会因为对生活状态过高估计而遭到打击,于是偷偷打起退堂鼓。许多之前做好的计划也会暂停――也许这是每段新生活都将经历的过程,不妨将心中困惑与长辈分享,会发现能理清许多纠结情绪。

6月狮子,感情执著与笃定,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幸运地点:便利店

处女座(8.23―9.21)

行星对处女座们心情所造成的影响在继续加深,生活看似稳定,却暗中想要改变――这是处女座们思考已久的事情,只是从来没有下过决定。机遇来临时的不安和犹豫会让处女座们的机会从身边偷偷溜走。下次记得再主动些。月中注意补水消炎,提防上火。

6月处女座,感情是往事只能回味,生活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运地点:甜品店

射手座

(11.22―12.21)

月中之后,脾气会变得有些古怪,喜怒无常,于是感情上的混乱和变化成为可能。但好在有第三方及时介入,让事情得到干预。感情方面,单身射手们得注意此时可别陷入挑三拣四的怪圈,他人的好意要好好珍惜。记得在月底时保持良好的状态,生命中那个重要的人可能无意中就会出现。

6月射手,感情是取次花丛懒回顾,生活是走一步算一步。幸运地点:商场

双鱼座(2.19―3.20)

生活中戏剧性的状况让鱼儿们措手不及,原本状况一切良好,之前与合作伙伴或同事及时的沟通也起着作用,互动开始在各项事务中展现出积极的一面。但从下半月开始,局势有了极大的转变,谈好的合作很可能突然出现问题。其实梦想原本就不可靠,鱼儿们应该学会再现实一些。

6月鱼儿,感情是夜半无人私语时,生活是孤单的狂欢。

幸运地点:植物园

天秤座(9.22―10.21)

事业稳定的同时,对合作伙伴态度的把握难以像从前那般稳定,似乎找不到一个突破口进行交流一感情也是一样,两人走到内心难以坦诚的境地,但好在下半月开始,新鲜乐趣增多。两人的注意力都会被其他事所吸引,即便是因误会所引起的矛盾也不会持久,回过头来时两人早已释然。

5月秤秤,感情是拥抱那刻的温暖,生活是每天都有新感觉。

幸运地点:服装店

摩羯座(12.22―1.19)

虽然摩羯一贯自称是生活中最懂把握的人群,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用充满自信的话来给自己心理暗示,企图驱散心中不安定的感觉。单身摩羯们本月继续维持平淡的生活状态,其实一切原因都归结于摩羯太过眼高手低,且容易被虚无的言语所误导,从来没有正确评估过自己的位置。

6月摩羯,感情是不愿面对的那扇窗,生活是需要突破口。

幸运地点:大卖场

白羊座(3.21―4.19)

事情没有预料中严重,唯一需要羊儿们做的就是立足于本职工作,累积到一定程度总会换来质的飞跃,现在缺乏的只是一个恰当的时机而已。解决困境的方法其实就是换个角度换种心情,让故事再发生一次。白羊本月可以尝试大胆表白、主动追击的事情,结果不一定会比你想象的更坏。

6月羊儿,感情是花开花落终有时,生活是需要主动一些。

幸运地点:公园

天蝎座(10.22―11.21)

蝎子们来到本年度最关键的时刻。看似不起眼的决定。成败得失却在此一举。身边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冷眼旁观着蝎子们下一步的方向,责任愈发沉重地落在肩头,压力随之增加,记得做出抉择前理清思路。尽量避免因海王星逆行带来的奇思妙想,要记得天上掉下的永远不是馅饼,而是冰雹。

6月蝎子,感情是还有一段路要走,生活是倾听内心的声音。

幸运地点:电影院

水瓶座(1.20―2.18)

或许是因为许多小问题长期积压,情绪难以找到突破口进行发泄,于是本月任何一点火花都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事业上。小纷争不断,与另一半也开始陷入争吵不断、摩擦四起的阶段。总之,本月的状况需要瓶子们冷静下来反省自己,收敛自己的任性与幻想,学会尊重且珍惜他人的关怀。

6月的瓶子,感情是深呼吸,生活是麻烦接着麻烦。

幸运地点:菜市

金牛座(4.20―5.19)

牛牛们的生活从来不缺乏合适的机会,但机会与机会的区别在于是否能让自己乐在其中。本月的忙碌似乎就有些单调乏味,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事务会消磨掉牛牛们坚强的意志与工作激情。但感情形势会比上月更加明朗,无论怎样的状况牛牛都将对爱情产生新的理解,记住把握契机。

篇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溴。溯游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选自《诗经・秦风》)

注释:蒹葭: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所谓伊人:所寻找的这个人。 一方:另一边。溯洄:逆顺而上游走。从:追。溯游:顺流而下。唏(嫡):干。湄:水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跻: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坻:水中的沙滩。:水边。右:迂回曲折。址:水中小岛。

赏读:

曾经读过一个这样的句子“看你,隔着淡淡的花香”,也听过歌词“雾里看花”,现重读《蒹葭》,也就是因为那一水之隔;扯动我的心弦,感觉甚美。无论是花香、雾气还是秋水。

这是一个美丽的秋季。在秋水边上,在旷野中,一息繁密的芦苇草,在秋晨白露的滋润下茂盛地生长着。远远望去,秋晨雾霭、烟水迷离,呈现出一幅美的静景作为整个画面的背景。在这如画的旷野中,当然少不了人在画中游,于是就有了动的点缀,追求者或逆流、或顺流不断地急切寻找,被追求者若隐若现闪烁其身。景与人的绝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非常具有朦胧美的秋水边上,凄清冷落的特有景色和氛围,像一首悲歌,在诉说这秋天里动人的爱情故事。

先看被追求者。在这美丽的秋景中,一位高洁的伊人。缥缈的身影在眼前若隐若现,牵动着另一个人好像“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又“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伊人所在的地方好像是确定的,却又是那么一无定处:好像近在眼前,又似远在天边;好像只相隔数步,却又如隔沧海。于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追求者上下求索。好像已经找到,却又“爱而不见”,或游移到另一个地点。伊人是在无心躲藏,还是有意考验对方呢?

再看追求者。对伊人的痴情一览无遗。从白露“为霜”到“未”,再到“未已”,好像天刚放亮就来到这里等待和寻找,直到太阳东升还未离去,不管时间如何变换,这颗追逐的心却是始终如一的;伊人时而“在水一方”,时而“在水之湄”,时而“在水之”,不管地点如何转移,追求者总是耐心地寻找着,一方一方地求索着;道路曲曲折折,“阻且长”、“阻且跻”、“阻且右”。不管追求的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追求的结果有多么渺茫,都“溯游从之”,“溯洄从之”,在伊人可能出现的方向紧紧跟随着。让我们仿佛在秋水边看见了一个或“搔首踟蹰”、或徘徊游走的急切身影。

篇8

A.对比

B.夸张

C.层递

D.排比

2.《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金杖玉玺”指代的是( )。

A.发动战争

B.兴修长城

C.积累财富

D.追逐权位

3.《我与地坛》中描写古园中“那些谁也改变不了”的落日余辉,象征( )。

A.“我”倔强心魄

B.我对这种幽静生活的喜爱和深深的眷恋

C.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D.象征多种体验,多种心情

4.《蒹葭》选自《诗经》中的( )。

A.《魏风》

B.《秦风》

C.《小雅》

D.《大雅》

5.《蒹葭》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属于( )。

A.借典故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事抒情

6.有关汉乐府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汉乐府”即汉代的乐府诗

B.汉乐府表现出现实主义传统

C.汉乐府以四言为主

D.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题诗

7.《饮酒》的作者是( )。

A.王维

B.陶渊明

C.谢灵运

D.李白

8.《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

A.借比喻抒情

B.借典故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景抒情

9.《行路难》中用行为细节来抒情的典型诗句是( )。

A.将登太行雪满山

B.停怀投箸不能食

C.闲来垂钓碧溪上

D.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抒情的诗句式( )。

A.金樽清酒斗十千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闲来垂钓碧溪上

D.将登太行雪满山

1.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把长城的文明和都江堰的文明作对比,答案为A.

2.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金杖、玉玺、铁戟钢锤”象征争名夺利、追逐权位的政治。

3.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描写古园中“那些谁也改变不了”的落日余辉,雨燕高歌,孩童脚印等等:象征“我”的倔强心魄。

4.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即秦地民歌。

5.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抒情方式的知识。诗歌中,凡描述社会人事的地方,都是借事抒情。

6.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汉乐府打破了传统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拒。

7.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饮酒》的作者是晋代陶渊明。

8.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用了借景抒情中的自然天成的抒情方式。

篇9

3《诗经》被称为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很多的艺术手法也来源于《诗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赋比兴”,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古诗名篇《氓》的阅读,来深入了解一下“比兴”这种手法,以及它在《诗经》中的运用。

二、引发疑问,何为比兴

4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传统修辞手法。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5简而言之,比就是比喻,比喻是诗经首创的一种修辞手法;兴也叫起兴,就是由彼物起,使此物兴,引出自己所想吟咏的事物。而是各种比喻和起兴手法往往是联合在一起运用的,后人合称为“起兴”。6我们来以《氓》为例,了解比兴这种手法。

7《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8第四章紧承上节,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9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借此抒发女主人公对丈夫喜新厌旧行为的怨愤。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至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10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这样既激发读者的联想,又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不仅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而且又进一步发展了它的是"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的《离骚》。

三、拓展延伸,比兴分类

121.触景生情式比兴。《诗经》中的比兴大多是即景生情下真实景物的描写,比兴大多只是一个片段,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联想和比喻。如《关雎》《蒹葭》等。

132. 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式比兴。这种比兴的事物往往被赋予了作者的意志情感,在文中比兴经常是一系列的事物一个接一个的表现其整体思想内容。如《离骚》中的一系列的香草美人:“芙蓉”“蕙纕”“芷若”等等。

14这些比兴手法也开辟了后世诗歌触景生情,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比喻,象征等手法。

四.深入学习,比兴作用

16 那么具体来说比兴手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来通过下面的诗歌来了解一下:

1.增添诗歌的形象感和韵味。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如这首《诗经》以爱情为题材的名篇,它无非要表达我爱你,我很爱你的主题,那爱是抽象的,具体多爱呢?作者运用了五种自然现象,来表现自己对情人真挚的爱。爱会一直延续到高山山磨平了棱角,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而为一,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出现的,因此把这种深挚的爱表现的淋漓精致。

比兴常常将比兴的对象作为感情的载体,让情感有了更真实具体的内容,使读者对于其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托物言志,是抽象的主观感情与具体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172.扩大诗歌的意境和增强诗歌的情感表现力。

篇10

《诗经》里的爱情故事大多发生在水畔,那些永不枯竭的爱情花朵,蘸水而开,饱满而润泽,淳朴,纯真,不矫饰,不滥情。花朵们或许早已掉落黄尘,被遗忘,被掩埋,却化作了广袤大地上的春泥,滋养着后世人们的爱情理想。

《诗经》的开篇,便是《关雎》,它是我国爱情诗的鼻祖,写的是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的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爱情的卷轴拉开,眼前便是一片开阔的水边沙地,芦苇浅浅,水草柔柔,流水清清,耳边,有悦耳的水鸟歌唱,岂不令人陶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二句,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正是民间的爱情质朴和直率的最好体现。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确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好往乐观处想,于是他想到将来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可排遣的相思,这正是“乐而不,哀而不伤”。最为难得的,这首诗是典型的东方式的、我国传统的正常恋爱观,即他所盼望的是同淑女成为夫妇,相守一生。

《蒹葭》则是情诗中的经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单是念上一遍,便觉韵律朗朗,唇齿留香。你看:深秋的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就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呀!“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飘渺阻隔,可是这颗心依然满怀希望。此诗妙就妙在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千百年来,回味隽永。

《汉广》的表达情境与《蒹葭》有些相仿,却更显直白:“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男子爱上一位江上往来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诗中充满了深深地叹息和徘徊瞻望。诗中反复以乔木不可休与江汉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写他的幻想,则寄托着内心热烈的向往;而面对不可得的现实,更增强了失望的无可奈何,尤其感人。

最有画面感与情节性的当属《溱洧》。这是一幅淳美的古代风俗画,带我们回到了《诗经》时代,回到那个已经消失于时间丛林中的情人节——上巳节,看到了一段鲜活动人的爱情初遇,听到了芍药花瓣中传出来的爱的声音: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溱洧》记录了良辰美景中的一次艳遇。春水涣涣的上巳节,正是春心萌动的时节,谁都可以恣情任性。也许是在如织的游人中,她,看到了他,心中怦然一动,也不想做何遮掩,她就直接上前问:“哎,去那边看看好么?”他有点惊喜,慌乱间竟傻傻地回道:“已经去过了。”她肯定是喜欢上了他那副傻样子吧,便仰脸调皮地说:“那就再去看看呗,也许会有另外的收获呢!”接下来的情节,应是他们一路笑闹,开心地回到水边——一场水泽之恋正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