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古诗范文

时间:2023-04-05 07:1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朗月行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朗月行古诗

篇1

1、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2、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东门小学

饶力

今天一上课,老师严肃地说:“今天我们来一场古诗PK赛,第一场先是李顺PK肖忠强”。

老师刚叫他们俩上,李顺说:“我投降”。卜明灏冷不丁说了一句古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李顺听了这句话犹豫了一会儿走到讲台前,李顺让了第一“炮”给肖忠强,肖忠强背《山行》,李顺回《春晓》,他们一共对了七个回合,在第七回合李顺背《古朗月行》时,肖忠强没接上,李顺胜了,肖忠强败了。肖忠强说:“是因为,我在课外看《古朗月行》这首诗有四句,李顺才背了二句,我还在等李顺背。”老师说:“课外是四句但小学生学的是二句,所以李顺胜了。”

他们比完了接着是第二场自由对诗。

我是和王宣凯对诗。第一“炮”是我打响的,背的是《春晓》,他回的是《咏鹅》,他一首我一首,在第十八回合中王宣凯回我,他想背《池上》,背到最后一句背的是《村居》,他背错了,他紧张的从口中喊到我快败了!我快败了!双手握拳猛地打向双腿!但是10秒钟过去了,我胜了!我们俩看了看四周有没有人还在对诗,只看见西北角有一对,我们走前一看是一对强悍的对手廖振程和王炜,听围观人说他们对了几十个回合了,廖振程背《春晓》,王炜没接上败了。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66-02

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学诗,无以言”。实践证明,在儿童语言、思维、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多读一些古诗文,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主题阅读”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采用“主题诵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人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引导学生在诗中漫步,从而进入美妙的诗歌艺术境界。

1.整合同一主题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人文内涵。

在浩渺的古诗长河中,许多诗歌均以浅显含蓄的笔调,抒发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或感慨人生,或思念家乡,或讴歌大好河山……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首送别诗,写的都是朋友离别之情,没有千言万语、千叮万嘱,只是长久伫立,翘首凝望,直到朋友远去。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尽在默默无言、翘首凝望之中。不同的作者,在感情的表达方式上,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借潭水抒发友人对自己感情之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以豪言送友,劝慰共勉之情溢于言表。送别诗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物的命运和世态人情。

同一“送别”主题,多首古诗融为一体,建构了互相联系、互相延拓的立体资源。学生整合比较,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不仅深入理解了古诗的内涵,还培养了其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2.整合同一诗人作品,让学生在拓展中解读诗人内心世界。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是诗人用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对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情感的,具有无限美感的文本。不同时代的诗人,其诗作有着不同的特点。屈原遭逢残酷命运的打击却不屈不挠,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化作精彩的诗篇,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神话;陶渊明辞官回乡、归园田居、躬耕田亩、饮酒作诗,在田园生活中体会人生哲学,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在山水之间发现诗意,寻找心灵的平衡,开创了山水诗派……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恬静自然;岑参的诗豪气横溢,透出阳刚之美;陆游的诗豪放,充满爱国情怀……整合同一诗人作品进行诵读,由个及类,深度拓展,由类及理,形成主题阅读的整体之效,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解读,从而把握其写作风格。

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李白和月亮》一课时:

课前预习。孙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呈现6首李白写月亮的诗:《静夜思》《古朗月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月下独酌》《将进酒》《把酒问月》,学生借助工具书和网络理解诗意。学生上网查找其他一两首李白写月亮的诗并理解。深度思考:李白为什么偏爱写月亮?结合李白的人生,找出三点原因,可以上网搜索或与父母商讨。

课上研读。谈论李白导入:你了解李白吗,说说你对李白的了解。李白有哪些别称?呈现李白6首写月亮的诗或片段,学生配乐朗诵。你还找到哪些李白写月亮的诗,分享给大家。重点研讨:李白为什么偏爱写月亮?首先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李白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月亮诗中:月是相思,寄托情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月是想象,启迪智慧――“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月是朋友,消解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月是牵挂,希冀平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秋歌》);月是陪伴,相随万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月是追求,寄托理想――“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课后总结。李白是“月亮诗人”。李白为天而生,据说母亲怀太白金星而生李白;为月而死,传说因醉中跳入长江捞月而亡。他一生政治上不得意,怀才不遇。因而他以无限深情,向往月亮,讴歌月亮。在人世间,他遭白眼,受委屈,那什么地方是他理想的净土呢?月亮,只有月亮,才是他精神的家园,理想的乐园。播放歌曲《月之故乡》。一轮明月啊,给了诗人多少遐想,多少安慰,多少思念,多少情怀。让我们一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月之故乡》的美妙音乐中结束这堂课。这一组“李白与明月”的诗,增进了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整合同一艺术手法,让学生在品味中感悟言语的美妙。

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志向,但大多数作者并不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写景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等。诗词中,数字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诗句化平淡为神奇。清代陈沆即景写人,在《一字诗》中用了十个“一”:“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以数词冠物、冠人及人的动作神情,写得别有情趣。清代王士G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诗人在江边独钓,伴着高歌清酒,意不在“鱼”,而在一江秋色,一切烦恼忧愁大概都会随着一江秋水远逝,快意酣畅。两首诗中,数字“一”是实指,表示数量“一”;也是虚指,表示全部。数词“一”反复巧妙地入诗,使全诗于单一中又富有变化,变化中又有着复沓的韵味。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指辽阔广远的境界,“更上一层”指更高的地方。数字“千、一”用于以景喻理,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中,要高瞻远瞩,不畏艰险,努力攀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虚数,形容白帝城至江陵路途遥远,“一日”是实指,形容时间之短。“千里”和“一日”虚实的对比,表现舟行速度之快,透露出诗人遇赦东归时的兴奋之情。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也是虚指,在诗中意为“处处”,春天到来,到处花红、柳绿、莺啼,有一种开阔之美,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三首诗都有数词“千”,都是虚指,诗人将其巧妙运用于诗句中,使得文辞生辉,情趣盎然,显示了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诵读古诗时,应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抒情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归类整合,分析比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篇4

傍晚,刚做完作业的我,眼睛睁都睁不开,就到在自己的粉色世界里的那张温馨的小床上,看着床前的挂毯就进入了甜美的梦。突然听到:“布啦布啦魔法棒,小精灵驾到。小公主怎么还不起床呀,今天是一个美好的一天,去迎接黎明吧。”我揉了揉眼睛一看,呀!小精灵,她身穿一套天蓝色的公主裙在我的粉色世界里翩翩起舞。一会儿爬在窗台上,一会儿又跳在我的写字桌上,然后又跳到我的身边,笑眯眯的朝着我说:“你好,我是来自宇宙的布啦布啦小精灵,我是来帮你完成你最大的愿望的。”

我半信半疑的问:“真的吗?”“真的。小公主有什么愿望可以告诉我了,我来帮你实现!”我急切的回答到:“我想有一个智能小熊忧米。”“布啦布啦魔法棒,变!”一刹那,

我看到地上有一只小熊活蹦乱跳的,他看到我就跳到我的床上。心里真有点害怕。小精灵说:“他就是你要的智能小熊忧米,好了!现在我帮你完成了最大的愿望了!我走了再见!”

小精灵走了。我双手把小熊抱起笑个不停,我和小熊手拉着手转着圈圈跑,一会我和小熊还背起了唐诗《古朗月行》,我背:“少时不识月。”他回答:“呼作白玉盘。”……

背完古诗。我又和小熊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小熊躲起来,让我来找,怎么也找不到他,我就大声喊:“忧米,你在哪里?”这句话把我从梦中惊醒,哦!原来我做了一个梦!我回想刚才的梦,指着粉色世界的写字桌,嘴里说了一句:“布啦布啦魔法棒,变!”

篇5

【关键词】情景教学;混合教学;诗歌;教学实例

一、教学实例描述如下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四,丙申年十月十五日,恰逢“超级月亮”近邻地球,下次再遇要等十八年后,机不可失,我和工作坊成员陈垆旭老师带领同学们于操场上列坐赏月,学理通文,吟诗游戏,着实痛快!

望着天空玉盘似的月亮,同学们纷纷惊叹不已,求知若渴的双眼紧盯着一旁的地理老师,希望她能给予解答。

地理老师绘声绘色地结合今天晚上的“超级月亮”讲解了月球、月相、月地运行的基本知识,望着空中的“皎皎月轮”,同学们不知不自觉地进入情景,对月亮充满了兴趣,一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想着。时不时发问,从孩子们的眼中神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于知识的渴望。

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地理老师的讲解,小陈用古诗词进行提问:例如讲到月相时,引用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请同学来回答当时的月相。同学们一开始面面相觑,还没有从地理老师生动的讲解中跳脱,可能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课堂里,在试卷中去阅读诗歌,小陈耐心地引导他们再读诗歌,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很多同学喊道:九月初三夜,月如弓,是蛾眉月。小陈又顺势引导到:蛾眉月,多么美的名字啊,这么美的月相和这么美的诗歌多么相配啊。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地点起了头。

然后地理老师又随口引用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请同学来回答当时的月相。同学们有些进入状态了,都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了:“上弦月!”“下弦月!”“满月!”“满月是对的,因为老师讲了,满月出现在黄昏时分,这个同学回答对了!”同学们兴奋地为他鼓起了掌,同时又开始大声地诵读这首,诗声朗朗,不时引得操场上的人侧目。

感于此时此情此景,不禁兴趣盎然,我慷慨激昂地为同学们朗诵了《将进酒》《春江花月夜》,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接下来所有师生一起玩了诗词接龙的游戏,学生们一个个都卯足了劲,调动了自己全部的知识储备来比赛,都害怕自己的小组落后,不一会儿就说出了五十多首与月有关的古诗词,比如《静夜思》《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竹里馆》等。师生们兴致盎然,吟诵声,欢笑声,掌声融于一体,混合着这透明的月光在天地之间铺散开来。

不知不觉时间已晚,但是周围的人却越聚越多,全都盘膝而坐,这一刻,没有老师也没有学生,有的是一个个爱月之人,有的是一个个悸动的心灵。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正是此情此景?今晚的月,今晚的人,今晚的事都将永远刻在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中,无论十八年后是否还能看到超级月亮,今晚都将被永远铭记!

活动在大家集体演唱的《水调歌头》的歌声中落幕。月光还在天地间普照,寒气逼人,但操场上的师生们久久不愿散去……

二、基于此实例,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情景有利于消解时空的距离感,更利于学生学习。我们阅读古诗词,大多数是在纸上,在课堂上,在考试中,但是真正的知识和古诗都来自生活,是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体味。而情景正是创造生活切入点的重要方式,有景自有情,有情自有得。

篇6

古诗走进课堂,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有了些感悟。

一、 进入诗境

带领学生进入诗境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古诗自身的特点来选取相应的方式。

1. 探究背景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和写作特色,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具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准,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了解到作者与诗人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感情,好友此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再去体会“唯见长江天际流”所包含的两重意思,既写景,又抒情,就更加容易了。

2. 联系现实

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入境古诗的桥梁。例如教学《望洞庭》时,引导学生回忆游览南湖、净月潭等熟悉的景点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再去学习诗歌,就会兴趣盎然了。

3. 故事引入

通过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时,先讲述发生在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理解诗人寄予诗中的情感也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解好题眼

古诗题目简洁、含蓄、深刻,弄懂题意,内容便略知一二。题意理解的关键是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如窦桂梅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对于“不值”讲解得就非常有创意:“不值吗?值!”让人拍案叫绝。

三、 理解诗意

用我们的感官去参与古诗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找准关键

对于古诗中关键字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字面意思,还要挖掘其古今意思的区别,以及暗含的情感。如教学《滁州西涧》时,抓住“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怜”,弄懂它是喜爱、怜惜的意思,“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则抓住“自”理解是自在地漂浮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对归隐山林、安闲生活的向往!

2. 听——古乐悠扬

恰当的音乐背景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古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春望》一诗时,播放一首《霓裳曲》让学生感受盛唐繁华,随着理解的深入,再播放一曲低沉、伤感、苍凉的古乐,诗人对往日盛世繁华的怀念,对如今悲惨遭遇的无奈,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入侵者的仇恨之情就在这乐曲中渗入到了学生的心里。

3.嗅——品味意境

品味诗境要学会赏析,整体把握,如《春晓》一诗的前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说春光使诗人心情愉悦,而是使飞鸟怡然自得,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同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同理,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声和景营造诗歌的境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用一支出墙的红杏使满园春色尽现我们眼前,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个敏锐的鼻子,嗅出古诗中的味道。

4.想——联想画面

学生要充分了解古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想象力,将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像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忆江南》一诗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启发学生想象在这这如梦如幻的江南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这美景怎能不令人怀念!这情怀怎不令人追忆!

5.读——诵读成韵

古诗注重音韵的和谐,所以朗读一定要讲究节奏。如五言绝句可用“二二一”节奏或“二一二”节奏,七言绝句可用“二二三”或“二二一二”节奏,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当然诵读古诗最重要的是读出情来。现在很多教师以让学生高声诵读来增加效果,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扯着脖子高声地吼出清新自然的《清平乐》、想象瑰丽的《将进酒》、苍凉悲壮的《从军行》、忧国忧民的《示儿》,不禁汗颜,莫让这一声声吼毁掉我们中华千年的文化瑰宝。

那么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就要我们的教师除了利用前面的方法在教学时做好功夫,还要以身示范,进行朗读指导,用我们的声音,我们深刻的体会去诵读,从而感染学生从对我们的模仿到自己心灵的进入,然后从他们喉咙中发出的就是诗人的慷慨豪迈和浅唱低吟了。

四、 用好辅助手段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下辅助手段,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

1. 以诗作画

“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诗画同源”。教学中既可以借助配画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也可以诗词为内容,任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心中所想,描绘出诗词中的意境。

2. 以诗写文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古诗补白、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独立创作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孩子将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来,不但加深了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以诗成戏

低年级学生形象感知能力强,所以对于他们进行的古诗教学,可以边说边唱,边讲边演。如教学《古朗月行》时,学生了解“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捣药”这些词意,在之后的朗读和背诵中,用手势和动作将他们形象的表演出来,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记忆与理解。

4. 以诗放歌

古诗的语言生动,充满音韵之美, 极适合配乐演唱,谷建芬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学古诗谱的作品有二十余首。如《春晓》《出塞》《长歌行》……课外的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岳飞的《满江红》、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月满西楼》等。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并学唱,自然兴趣盎然。同时还可以开展给古诗配新曲的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的调动。同时为了给古诗找对曲子,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内蕴有了透彻的了解。

五、 创新设计作业

诗歌教学的作业,应该多层次,富有个性化,既能够对课堂学习加以巩固,又能使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得到更大的发展。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设计如下作业:(1)说:把诗歌的内容说给家长听一听;(2)画:画一幅表现诗歌意境的画;(3)写:写一段话,将诗中所描绘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景展现出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智慧,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与信心。

当我们听到校园里回荡起朗朗的诵读声,这是古典文学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当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这是民族文化振兴的曙光!让我们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中漫游,用古诗的神韵去滋润他们的心田,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充分享受徜徉古典文化的无穷乐趣!

篇7

1 设计导入方式,唤起意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魏书生老师也曾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所以,对学生认为枯燥的古诗学习,导语更应该精心设计,精彩,新颖的导语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好感。

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列举如下几种导入方法:

1.1故事导入

故事总能吸引着学生,当然,故事导入必须与课文内容相关。如在教学《古朗月行》时,笔者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述了李白的故事,以及他的《静夜思》并出示原文并点名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人生理想。这些知识与诗歌密切相关,又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1.2问题导入

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村居》时,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一个疑问:“我们见惯了霓虹灯,见惯了摩天大楼,见惯了宽敞的马路。但有谁见过茅草屋?有谁见过孩子们在草地上抓蛐蛐、玩泥巴、放风筝?”设置这个问题,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促使学生去深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3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可以对语文课的学习起到了渲染气氛、传递情感的作用。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因为学生基本上对庐山瀑布没有概念,所以,笔者特意从网上下载了庐山瀑布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了它雄伟的气势。借助多媒体,合理导入古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而课堂的导入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如果运用不当,导的过长,入课过缓,就会喧宾夺主,所以,老师要结合课文及学生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导入。

2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古诗在现代的孩子们读起来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1诵读教学法

如何使课堂诵读富有趣味呢?首先就要要改变单一的诵读方式,使诵读的形式多样化。教师应根据诗的内容、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诵读形式开展诵读,换着花样让学生能保持对于课文的新鲜感和趣味感。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男女生竞赛读,分组读,也可以按学号、按座次顺序朗读等等,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相对较难理解的古诗,老师可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范读,或者可以放名家录音,挑起学生的朗读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兴趣,教师还可以适当地配上音乐和画面,营造轻松愉快的诵读环境,让学生头脑轻松,思维畅通,这样,学生诵读的效率当然就高了。

2.2情景教学法

何为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和准确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年来,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所见》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学生来扮演“牧童”,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动作来演绎“牧童”在林间放牛的样子,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一来,古诗已不再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文字,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活场景,常常是在充满戏剧色彩的场景下,一个个难懂的字词,就被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血液中。

另外许多古诗往往浓缩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但是由于古诗的高度浓缩特性,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文字描绘的场景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图画来引导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整体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产生较好的效果。

2.3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法中笔者主要阐述的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合作探究方法。在古诗课堂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主解决古诗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改变以往古诗教学时“填鸭式”的讲解诗意局面,由教师与学生合作理解古诗,对于学生一些好的富有创意的见解要有效运用起来。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真正用民主平等尊重学生的心态对待学生,变师生为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沉闷的课堂为活泼的学堂。

2.4多媒体教学法

古诗词中的意境有的畅晓明白,易于理解;有的则跳跃隐含,艰涩难懂。在对这些古诗词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诗词中的诗意意境用恰当的美术作品给学生展示出来,教学就轻松多了。在学习梅花诗时,笔者将《墨梅》、《卜算子・咏梅》两首作为一个单元讲解,笔者在资料库中剪辑了一段介绍梅花的影片(并配有文字介绍),图文并茂的影片吸引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时笔者要求学生在看影片介绍时要了解其中的内容,并分别用几句话概括。由于学生兴趣浓厚,这样的问题他们迎刃而解,结果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总之,恰当、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起他们对古诗文化的探究热情,为我们的古诗课堂注入鲜活的动力。

3 精编课后练习,延伸兴趣

课堂练习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课后的练习则能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题的优化则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所以,要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在备课时要注重作业设计这环节,精心筛选,认真编排

如在教完一首古诗后,好多学生不能当堂巩固,那么笔者就叫他们课后继续,然在背诵时可以采用歌唱法,填充法等,不像鸡啄米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背,整体理解,轻松背出。

3.2练习题设计要多样化

篇8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教学效果重难点感悟长春版语文教材中古诗内容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低年级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古诗文。针对低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阅历浅,知识有限等心理、生理特点,新课标中对低年级古诗的教学目标定的较低。仅让学生能熟练诵读诗词,体会到诗文的美妙,获得情感体验,并不再逐字逐句地讲解分析下苦功夫。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中,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重难点,提高古诗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丰富资源。下面,笔者就结合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和反思心得,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一、明确古诗教学目标,注重积累精炼语言

几千年流传至今的古诗无论从语言,还是从思想内涵看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而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品中的精华――小学低年级教材选编的古诗比重较大,通过开展古诗教学开启一扇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窗口,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多积累精炼语言,突破识字量的制约,为日后成长中反刍地感悟语言积累了经典材料,厚积薄发。同时古诗教学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热爱中国语言文字艺术,并受到个性化的情操熏陶,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低年级学生记忆能力较强,教材中的多数文本学习后都能背诵下来,那么选择古诗作为诵读、背诵的文本,积累的就是经典的语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古诗教学目标,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积累经典名句,培养低年级学生“出口成章”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通过《古朗月行》古诗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对月亮赞美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月亮像白色的玉盘,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同时,还有效帮助学生诵读诗句,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构建自主体验古诗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理论“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积极构建自主体验的古诗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笔者在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如下四个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良好:

1.多种形式品读入情

语文教师通过反复的朗读,向学生渗透字音字形。可采取多种品读方式: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情。

2.通过识字感悟入境

低年级学生通过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简单理解字义,教师要结合字词在古诗中的运用和书上的注释简单感悟诗文大意,带领学生进入优美的古诗情境。

3.创情设境欣赏运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设优美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研讨配画再现古诗、激发兴趣书写古诗、感情朗读吟唱古诗。

4.背诵积累自主感悟

背诵积累整合感悟,这是古诗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教师要开放课堂,放飞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切感悟古诗的意境、语言、音韵和形象的优美,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文学习中,能力与素质均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三、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低年级古诗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想象力也还不够丰富,因此,古诗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求体会古诗中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而不是如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求理解诗句意思,感悟古诗意境,将古诗的意境用语言表述出来或用图画描摹出来。比如,《赠汪论》这首诗,在长春版教材低年级下册出现了,在人教版的高年级教材也有,但是不同的年级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不同,因此教学的重难点也就不同。

1.重在阅读表露自己的情感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来指导、训练学生读。在读的实践中达到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比如在读中体会古诗的停顿规律、语气、语调等。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首五言诗的停顿规律是“二三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和领读尤其重要,而不是简单评价:某某同学读得真好,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事实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少有学生能知道阅读的质量高低。而如果有了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范读和领读,就会使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原来“这样读”是感人的!在此基础上再去诵读才会使学生有个性化的感悟。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就容易达到背诵古诗的目标,而不是学习完古诗再留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体验古诗意境

低年级古诗教材中都配有鲜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插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背景图,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自然景物特色,从而体验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如《咏鹅》这首诗,插图非常形象生动,与诗文描写的内容十分吻合。在教学中观察图画、描述图画内容的说话训练基本上再学习古诗,再体验古诗的意境,效果往往更好。这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给图画图上颜色”一题,更是有趣。它不是简单地涂颜色,是学生在对古诗的个性化理解之后,根据自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涂颜色。同时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经验的一种呈现。涂色之后,如果再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涂这样的颜色,那就是对古诗更进一层次的深化和感悟。

3.以古诗为载体认字、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都是关于识字教学的界定。以颜真卿的《劝学》为例,这首诗短短的28字,要求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又字旁”;了解“首”字的演变过程,认识首的字理识字图;会写7个生字。诗歌中除了以前学习过的汉字,其它字在本课都得到了识记,可见本课承载的识字任务之重。识字教学中要求多认少写,要求认识的字“在本课认识,放到其它的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而这恰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难点之一,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能够把课文很熟练地“说”下来,而不能把课文认读下来。而古诗往往字数不多,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更容易落实认读目标。也因为古诗易背诵,落实识字目标自然会降低难度。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系统性,也有着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语文教师要“把脉关键,呈现重点”,构建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的古诗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提高古诗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采用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呆板教学模式。趣味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营造活泼、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是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千奇百怪的贝壳,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再配以优美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获取美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看到这样优美的画面,很快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再如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方式来导入课题,结果,学生很是感兴趣。有了好的铺垫,接下来的课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管是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声中,还是在有趣的猜谜活动中,只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下,都可以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二、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生具有天真、好奇和丰富的现象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以其叙事性、幻想性、儿童性的特点而符合儿童语文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讲授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对这则童话故事形成基本的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的表演,在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和理解。古代诗歌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问题,古诗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比如对于叙事诗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和古诗内容相似故事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叙事内容。对于山水田园诗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有关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课件引发学生对古诗情境的理解,充分发挥想像力,进一步感受到诗人诗歌创作的情怀。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快乐教学法,让小学生在快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语文文化的魅力,汲取语文知识的精髓。灵活选用符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小学语文教师仅仅是为了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而选择与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的教学方式,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课堂教学负担增加。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优化导入设计、课堂快乐游戏、情境设置表演、设置竞赛激励等多种方法。通过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充分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让小学生在轻、快的语文课堂节奏中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春晓》《古朗月行》《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几首诗的诗句分散地写到一组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只有一句诗词,对小学生加以分组,由各组小学生将卡片排序,顺利组成四首诗词,并对率先完成的小组予以奖励。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游戏,使小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相互竞争,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识字阅读教学寓教于乐

篇10

小学生诗歌教学方法兴趣一、前言

文学领域有多种文学题材,其中最富有韵律和美感的文体是诗词。诗词除了能够传达语言信息之外,还能宣泄作者内心的情感。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注意控制好诗词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与文学喜好。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经历,研究了为小学生开展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小学生理解诗句、感悟诗意的能力。

二、通过朗读示范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字音和情感基调

教导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朗诵诗句。通过阅读可以了解诗词的大致内容,而朗诵可以让学生掌握诗词传递的情感。受年龄和学识的局限,小学生无法像初中和高中生那样自主分析诗词情感,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在示范时教师要注意把诗词中蕴含的情怀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使学生的内心受到触动。比如,教师在讲到《悯农》这首唐诗时,可以为学生示范朗读诗歌的方法。在朗读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语速和情感,在读前两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时,教师可以用一般说话的速度和口吻进行朗读,将诗句描述的内容呈现朗读出来。而读到后两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时,由于诗句的含义和情感出现了明显的起伏,因此教师也要转变朗读速度和语气。教师可以适当把读速拖缓、延长音调,以此来体现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世道不公的控诉。完成朗读后,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诗歌的含义和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悯农》中蕴含的深刻情感。诗歌的前两句使用了对偶修辞,通过“春种”“秋收”“一粒”“万颗”这些词表现了农夫的辛劳,同时使诗句对仗工整。在讲解对偶修辞时,教师不能直接点明对偶词,而应该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观察,自己找出两句诗的特点。教师在讲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时,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的文字叙述体会深层的情感。

为了巩固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运用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一些诗词朗诵录音或诗词歌曲,反复收听诗词录音和歌曲,能够加深学生对诗作的记忆,有助于学生背诵诗词。比如,在教小学生学骆宾王的《长歌行》时,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在网络上查找《长歌行》的朗诵录音,并在上课前抽出几分钟给学生播放录音。听完录音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朗诵《唱歌行》或默写《长歌行》,经过2~3次练习,学生就能顺利地将诗词背诵下来。

三、运用图片影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描述的画面和意境

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经过数次改版后增加了许多古典诗词。如《古朗月行》《村居》《江畔独步寻花》《江上渔者》,等等。这些古诗除了词句生动、格律清雅之外,还表达了诗人内心情怀,为读者创造了优美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些古诗时,除了要帮助学生读懂诗句和诗词内容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诗词描绘的图画及画面中流露出的情怀。古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创作的诗词作品皆是有感而发,因此诗句营造的画面往往能呈现出某种情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描述的“景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与诗歌相配套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想象诗句刻画的景观。

四、结合绘画活动将诗歌转化为画面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

语文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活动时,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悟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诗词后使用画笔、画纸把自己理解的诗句内容画在纸上。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小池》这首诗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朗诵诗句,帮助学生翻译诗句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彩色笔和画纸,将诗歌描述的景象画在纸上。又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咏柳》这首诗时,同样也可以在帮助学生翻译诗句后,组织学生用图画形式把《咏柳》描写的内容展现出来。贺知章在写作《咏柳》时,巧妙地使用了比喻修辞,使诗句在不提及“柳”的情况下,将柳树的美态、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绘制图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切身了解比喻修辞在诗歌中使用方法和修辞效果。

五、结束语

中国的古典诗词具有鲜明的特点,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学习、了解的传统文化。小学是引导学生养成语文兴趣与文学喜好的初级阶段,因此教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要辅导学生阅读诗句、背诵诗词,甚至掌握仿写诗句的能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教授诗词能够刺激小学生的悟性和创造力。笔者从阅读、绘画、观看图片三个途径,分析了开展诗词教学的具体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诗句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