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旅游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7:4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设计旅游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第三方评价;实践技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任熊(1978-),男,湖南隆回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杨财根(1972-),男,江西南丰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与旅游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编号:JSJM15001),主持人:刘任熊;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项目“旅游企业发展态势及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影响分析”(编号:JSJM1405),主持人:杨财根;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编号:苏教师〔2012〕39号),主持人:杨财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研究”(编号:B-a/2013/03/013),主持人:李畅、刘任熊。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32-0091-06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甚至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由多个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诸多原因,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低下,相关现实与理论争议似乎越发激烈,如徐苏凌等认为高职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需要重新审视[1],王海岳认为高职毕业论文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当务之急[2]。目前,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最大支撑行业之一,就业前景看好,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选择该专业,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当前规模庞大,“高技能”旅游人才培养对高职教育与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本文以此为基点探讨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问题。
一、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综合质量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高职院校能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标志。《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高教厅[2004]14号)(以下简称“高教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论文在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院校教师教学水平,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
高职院校各大专业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毕业设计(论文)的支持。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高技能的旅游行业与企业专业人才,学生的技能提高主要通过校内学习、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等三个主要环节相互影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与校内学习相互影响,同时毕业设计(论文)也与企业实践相互影响,没有校内课堂等学习环节,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综合的能力会非常欠缺,而没有企业实践环节,学生对旅游市场与旅游企业的感知体验就是空白,相关职业技能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既是对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能力的运用及深化,也是对企业实践技能的梳理与提高。因而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在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完成,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旅游企业的指导教师共同来指导,唯有学校与企业的合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相应行业企业工作技能。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局如图1。
图1 以提高技能为核心的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格局图
二、当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问题
(一)各环节缺乏“第三方”参与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应更接“地气”,直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其前提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各环节应形成包含开放的一个“开放环”,吸纳办学利益相关方特别是用人单位参与其中。但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几乎包揽了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实践、学校管理、校企合作创新、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各环节所有巨细事务。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这种高职院校包揽一切事务的现象更加明显,从论文选题、论文写作、论文中期检查、论文答辩、论文评分等各环节,几乎由本教研室或系部(二级学院)教师包揽指导学生完成,极少由本校其他二级学院(系)的教师参与,更不用提有校外第三方参与其中。
篇2
【关键词】地方高校 旅游管理 毕业设计 产学研结合
一、湖南工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情况
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趋势。旅游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年轻的教育门类,它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它的职业特性促使其应更加明确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应是逐步建立使旅游院校具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有效机制。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正是为了加强旅游院校同社会的广泛联系,让社会参与办学,实现旅游院校的科研面向旅游市场的办学新路子。我院专业产学研合作建立在校企互动、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基础上,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校企竞争力等相互提高的“互惠、多赢”的产学研合作目标。
第一,聘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技术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员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学进行全方位指导。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开设学术讲座,聘请专家参与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定期进行技能训练,与旅游企业合作,签订协议,共同培养人才,优先向合作企业提供优秀学生实习或工作。
第二,重视专业教学工作。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既有高校教授、行业部门主管领导及一线企业经理和技术能手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及实践型教学基地建设方案,使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确保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学期均邀请有关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来校指导及作相关专题讲座。
第三,校企优势资源互补,战略合作提高竞争力。10多位行业权威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受聘为本专业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与区域内珠海昌安大酒店、长沙通程大酒店、衡阳雁城宾馆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拥有衡阳交通旅行社、邮政旅行社、阳光旅行社、青年旅行社、教育旅行社、回雁峰景区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第四,加强专业师资培养。每年选送1名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旅游学院进行一年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二、“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步骤
“产学研结合”中的“产”注重的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对于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说,除了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外,还可以发现和解决生产经营中一系列问题,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学”要求教学内容设计要反映时代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化和适用性,教学方法要注重教学效果及其可推广性,尽可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知识传授的高效、便捷。“研”则强调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选题面向社会经济实际,特别是企业的应用性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产学研一体化层面上与社会经济的密切整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机制,使教育教学系统的创新功能得以实现。为更好地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建设与专业培养计划相配套的实习基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创办经济实体。
1、确定试点学科和试点课题。把旅游管理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毕业班进行试点,并制定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标准。一是选题要符合旅游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旅游专业培养目标;二是选题要突出实践性,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三是选题应是旅游管理领域刚刚出现的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难度;四是选题具有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根据质量标准,我们确定了“衡阳市湘江沿岸红光带建设”、“衡阳市雁城宾馆餐饮管理系统”等若干个选题作此次试点课题。这些选题都来自于实践应用研究项目,也是指导教师在研的课题,产学研结合特点明显,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
2、人员组织。各试点专业公布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试点题目以及每个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学生自主申报,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导师在申报的学生中择优选用。试点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阶段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
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建立的思路和对策
1、积极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与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综合基地。产学研综合基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实践和科研的条件,目前许多旅游院校都与旅行社、饭店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而言,产学研三结合的形式主要是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和特定的选题内容进行的三结合形式,如联合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开发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等。通过这次试点,我们已与珠海昌安大酒店、长沙通程大酒店、衡阳雁城宾馆、衡阳华天大酒店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也深受欢迎。
2、选好合作伙伴,完善组织。产学研结合建设的好坏,是否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十分重要的。合作伙伴的领导要有改革意识,有远见,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观念,要尊重教育,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是否具有三结合的必要条件。一般选择大中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因为双方的互补性很强,互惠性也更能体现。现在一些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信誉差,亏损严重,不宜作为合作伙伴。此外,产学研合作项目要有选择性,有竞争力,与学校学科方向和科研优势比较一致,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领导,统一认识。产学研结合是跨出教育系统范围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需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协同加强领导,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给高校及企业以有力支持,有效解决产学研合作中的矛盾和困难。
4、切合企业需要,融入职业技术,开展毕业设计。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使得旅游企业对旅游人力资源的要求具时段性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学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性相矛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院坚持切合企业需要,融人职业技术,开展毕业设计。在实践中,以当地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为切入点,积极主动谋求互利合作。衡阳拥有南岳寿文化节、耒阳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耒阳农耕文化旅游节、衡阳王船山文化节等重大旅游会展,而且是周期性会展。每年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有学生以此为选题,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然,“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因此,新模式既丰富了毕业设计内涵,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保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了智力支持。我院旅游管理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结构合理,队伍稳定,他们熟悉旅游管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业务熟练。指导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副高以上职称的占63%,其中有很多是硕士生导师。由本校专职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达100%。这样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断提高提供了保障。
总之,“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已取得前期成果。它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一璜:世纪转换与成人教育工作者角色作用的发挥[J].中国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4).
[2] 伍栖、赵初元、杨子华:“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新模式在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0).
篇3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培养;改革;实践
近年来,贵州省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在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改革及本省“大数据”“工业强省计划”等相关有利政策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贵州省经济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速推进,迫切需要大量工业设计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卓越人才以满足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地域及历史原因,贵州本地工业设计相对东南沿海省份仍比较薄弱,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机制仍不够完善,导致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难以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贵州师范大学作为本省唯一的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及时把握国家、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及本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有利契机下,结合本省民族民间特色工艺文化资源,对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更具特色、更加符合区域人才需求的高层次卓越人才。
一、根据区域经济社会情况,准确定位工
业设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工业设计工程是研究产品美学设计、造型设计、功能性设计、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系统集成设计等工程技术领域的实用性专业,是设计艺术类专业与工程相关专业相结合的新型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及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在把握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的特点、瞄准学科前沿的同时,密切关注本省信息化、工业化导向政策,及时分析我省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现状,并总结前几届培养经验,结合贵州本地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对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合理定位,制订出切合本专业领域的特色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总体定位为既具备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底蕴和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操能力和坚实的工程技术的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具备民族民间工艺美学、材料工艺学、设计美学、现代工业设计知识理念及工程学科领域的宽阔视野和学科前沿知识;具备民族民间工艺挖掘与设计重组传承、适应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的能力;具备民族民间工艺再设计能力,胜任民族旅游产品设计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功能与结构、外形与工艺、产品与环境、人机关系等方面的协同设计工作,可在全省乃至全国专业设计部门、科研院所从事旅游产品设计、工业产品创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民族生态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工业设计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卓越专业人才。
二、采取“三段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一是采取“三段式”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三段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即“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专题设计实践”等三部分模块为主的教学方式。三部分知识深度逐层递进,紧密承接。“三段式”模块教学课程设置既与本科学位课程紧密衔接,又围绕工业设计领域前沿展开,使工业设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级性建设得以有效加强。在“设计基础”模块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导师工作室制、专题设计实践形式进行“专业设计”模块教学,并在原有培养方案基础上增设“旅游商品设计”专业课程及“贵州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设计实践”“工业产品设计理论与旅游工艺产品设计实践”等设计实践专题,加强专业课程的研究深度,发掘研究生设计创新的潜能,使研究生将艺术与技术、人文与科技、民族工艺与传承创新等内容有效融合,夯实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增强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二是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充分利用本校硬件设施、本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西南工艺旅游商品资源,进行民族特色工业产品设计实践教学。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在融入贵州本地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知识的同时,注重专业技法、设计软件等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学。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专业必修、选修课程设置中,实践类课程与理论类课程比例为10∶1。实践类课程教学依托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蜡染•陶艺工坊综合美术实训中心、民族民间图像采集设计实验室、贵州民俗美术图像数据中心等各部门联合进行,充分注重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与设计创新;实行“工作室”制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突出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先后设立了设计工程专业实践工作室、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室、技能实训工作室,为开展卓越研究生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硬件条件;并以设计公司提供的实践案例与国内外工业设计大赛项目为专题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积极鼓励研究生利用学校有利硬件资源及西南少数民族艺术资源,参加各类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三、强化行业实习实践,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创新教学培养模式,开展校企(科研院所)联动培养卓越人才。根据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培养模式上,从课程学习、实践训练、教师指导等方面构建“0.5+0.5+1.0”校企(科研院所)联动培养模式。第一学年采取0.5+0.5的模式进行教学,其中第一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相关“设计基础”“专业设计”等模块课程,使本硕知识的学习有效衔接,为卓越人才培养夯实专业基础;第二学期进行“专题设计实践”学习,研究生每周4天在校内进行“专题设计实践”学习,1天去实践基地,参与联合培养单位及其导师的项目设计实践学习,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设计实训,强化研究生的学科知识和科研训练,逐步掌握实践项目的申报、建设等相关内涵和流程。第二学年全部进入实践基地进行设计实践实训、毕业设计及学位论文撰写,针对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民族工艺产品研发、现代产品设计及工艺加工方法进行实践学习,并在实践中后期提交相关调研报告初稿、产品设计稿件、产品设计说明等材料,为学位论文积累信息与数据,并在校内外导师的联合指导下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二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为促进研究生的专业与职业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通过与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密切合作,在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进行合作科研的基础上,两个单位集中优势师资与硬软件资源,共同建立贵州省工业设计工程卓越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卓越人才。双方从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制订、导师指导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并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分类和岗位特点,在把握工业设计工程专业与职业岗位关系的同时,不断完善卓越人才培养相关制度,促进研究生专业与职业有机结合,培养了一批具有民族工艺意识的产品创新设计高级专门人才,为西南地区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提供了有利人才资源。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力度,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还先后与贵州博睿广告设计公司等设计单位开展合作计划,为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有利实习实践平台,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四、注重学位论文应用价值,“双导师”指导学位论文
根据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实践性特点,要求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需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行业应用价值。学位授予与毕业要求由学位论文和毕业设计两部分构成。充分发挥“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的优势,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毕业设计,对学位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开题、前期调研、资料查阅、设计制图、论文撰写、论文评阅及答辩等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校内外导师重视毕业设计的指导,要求毕业设计选题、定位与构思、设计施工制图、设计作品等各内容与学位论文密切关联,并要求研究生将调研报告、研究报告、毕业设计方案说明、项目设计图等多种内容充实到学位论文之中,使学位论文更具应用价值。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及毕业设计过程中定期向校内外导师汇报目前实践设计成果、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汇报内容作为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级评定的重要参考。结语贵州省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卓越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效果良好,通过一系列改革,工业设计工程学科定位更加清晰,研究生自身专业职业素养明显增强,不仅为贵州本地工业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持,也为贵州省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一是使工业设计工程专业领域定位更加清晰、学科特色更加明显。确立了以民族民间美术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工业设计实践研究为重点,以区域少数民族旅游产品设计研发为主攻方向,具浓郁西南区域民族特色的实用型特色学科。为培养民族民间工艺设计理论丰富、专业技能扎实、具有旅游产品研发设计实践经验的卓越设计人才提供稳固的学科基础。二是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明显提高。通过一系列课程与校企(科研院所)联动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20余人。研究生自身专业素质得到很大提升,研究生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技能明显增强,设计调研与定位、设计构思与表达、设计生产与推广等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生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提取、整合、设计、研发,利用设计美学、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产品模数化处理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民族民间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成果显著,研究生参加各类设计实践20余项,产生现代产品设计作品20余套,取得各类奖项及申报设计专利10余项,联合培养研究生就业率达100%。三是为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通过“卓越人才计划”的实施与改革,打破了单一式、封闭式的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使工业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有效结合;人才培养紧贴西南区域社会现实和贵州实际,培养过程中以现代工业设计与本地工艺文化传承融合创新为基本目标,“现代设计理念—地域民族工艺文化—再设计”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感、民族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融合创新的新型卓越设计人才,为贵州工业强省、信息化社会建设、后发赶超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朱红林.构建专业与职业有机对接的环境艺术设计特色专业.科技资讯,2011.6
2.刘燕.基于产学研平台“高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与研究.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2012.5
3.王福丽.基于小户型住宅的模块化组合家具设计研究:以多功能桌凳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3
4.韩瑞娜.以苗族传统艺术元素为题材的餐具设计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5
5.孙振利.基于材料对比的产品设计:以灯具设计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5
6.王波.现代简约风格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以系列座椅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7.吴士鹏.推拉功能在家具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多功能桌子的改良设计.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
篇4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性;研究
对于英语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顺利获取学士学位证书,其毕业论文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特色,展现其专业水平。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设计不仅能够反映出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体现出毕业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当下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时,不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考虑,这也主要表现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没有创新性。因此,研究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十分有必要。
一、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缺乏创造性的原因
根据调查表明,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毕业论文的题目和英语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得体的礼貌”、“日本的茶文化”等。第二,选题的题材过于单一和传统。大多数的学生多是选择文学类的题材作为自身选题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分析,在毕业论文中更是十分普遍。例如,关于世界名著《呼啸山庄》,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只是简单地将题目设计为《呼啸山庄人物分析》或是《呼啸山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借用别人的毕业论文题目进行局部修改,再次套用,缺乏自身的思想和观点。第三,题目设计没有立足于实际,过于空、大。
二、提升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性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英语专业作为一个大的专业方向,不仅有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有英语技能的掌握,有着非常多的英语语言学习方向。例如,英语语言学专业、英语文学专业、英语翻译学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等。所以,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之前,要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方向,并运用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写作材料进行收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要有创新意识,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地收集,不可只局限于文学方面。当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没有创新性,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将文学方面的题材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方向。除了一些学生偏爱文学题材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文学资料相较于其它的资料,方便查找和理解,可供参考的文献也比较多。所以,许多学生认为选择文学类选题更好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针对这种情况,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立足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同时,还要勤于观察和思考,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例如,英语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就可以将落脚点放在语言方面,针对我国公民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情况进行论文创作。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将旅游和英语有机结合,针对旅游和英语的关系进行论文创作,而不必要将选题局限于文学方面。
(二)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将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总的来说,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有许多的素材。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英语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商务英语;英语教育;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都可以作为论文题目。当然,理论来自于实践,应当为实践服务。因此,英语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必须要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实用性,方可谈创新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要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认识价值,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是否能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认识。对于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离、过分咬文嚼字、追求时髦没有意义的题目,要果断摒弃。除了将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以外,还可以将专业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社会热点问题就是指那些在社会上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进行这方面的论文创作,其好处在于,第一,在一定的时间里,各种媒体都会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导,资料便于收集。第二,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这类问题有着自身的切身感受,更加容易找到切入点。第三,由于许多人都关注这类问题,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通过把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加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锻炼。例如,有一段时间里,美国枪击平民案件经常见诸报纸,引起了我国公民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些问题。结合这种现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把“美国枪支文化”当做毕业论文的题目进行相关的论文创作,以此,做到题目上的创新,独具一格,吸引老师的眼球。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面,其创造性还有待加强。本文简单地对一些方法进行了介绍。但是,对于强化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性还有许多方法,需要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出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
作者:王连双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 基于专业课程的多元考核模式探讨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采矿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践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研究 基于技能考核的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模式的探讨 基于执业资格考试模式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探讨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考核的改革探讨 基于过程考核的《金工实习》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基于BTEC及TAFE教学模式的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专业课程过程性考核设计 基于“两多一全”的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探索 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探究 地方高校新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考核模式探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基于网络考核的信息化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1”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考核模式的改进设想 基于OBE培养模式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设计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认识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李莉,詹肇麟.《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坛[J]. 2017(2): 177-178.
[4]何兵. 职业教育也有“高考”――德国职业教育学生考核评价启示及本土化借鉴.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3.
篇6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近五年来,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共约50所高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5%以上,但毕业三年内,对口就业流失率也在85%以上,这就是说,旅游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职业意识、专业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学生到旅游景区去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但多数学生只能在景区售票,对这个行业缺乏全面的实践把握,这种情况也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热情。据初步估计,目前中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每年还将以20万的速度递增[1],因此,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Www.133229.cOm它区别于高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旅游硕士的研究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这些内容的最终落着点是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其中:(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培养酒店中、基层管理者;(2)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旅行社经理、优秀导游员;(3)旅游管理专业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景区中、基层管理者和规划专业人才[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扩大并加强旅游院校与各地旅游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共同发展。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学校结合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自我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此外,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向旅游院校提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可以包括不同的层次: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的对旅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是为了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需双赢”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产业背景下,业态表现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休闲娱乐公司等,有其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规律,它们在经营和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用“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塑造的旅游专业学生,难以达到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专业管理人才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实习基地,以培养适应旅游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衡阳市有八个挂牌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大部分实习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同时在珠海、桂林、长沙和张家界各建立了一个实习基地。
2.工学结合、校企联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企业著名高管或旅游局领导为专业老师,讲授专业课。近年来我们已经聘请了谢儒生(耒阳市主管理旅游的市委正县级干部)、黎才发(常宁市主管理旅游的副市长)、尹同君(衡阳市物价局局长)、彭幼平(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危小明(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邓衡午(雁城宾馆总经理)和李清河(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委会主任)作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二是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外聘企业精英当职业导师,如2009年我们就聘请了谭曦(园林工程师,衡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雁峰区桂竹山庄总经理)、邓衡午(高级经济师,雁城宾馆总经理)、陈冬平(副研究员,鸟类专家,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副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进行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的改革。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重企业日常业务和管理实践操作,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策划的现状,我院首先在2006级毕业生中启动了毕业设计这一教改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外聘导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旅游专业特点,与某一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旅游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营销方案,为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尤其对企业而言,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直接参与或较快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满足社会对这种应用型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毕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被引入旅游专业的毕业实习过程,其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毕业设计恰恰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所提出的一项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旅游学生更好地具备了旅游企业发展所需求的素质。
3.在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羸的目标。为了与签约企业建立紧密良好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项目,我们坚持“边合作、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发挥教师积极性,要求教师与企业挂钩,实行“一教师一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寻求校企合作结合点,设计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合作模式,并且定期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评比工作,对合作层次较高、合作内容较深、合作成绩突出的基地,奖励基地建设教师。通过教师与基地挂钩、基地建设与教师奖励挂钩等制度,激发了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4.教学(或学习)+科研+实践的模式。对学生而言,实行“学习+科研+实践”模式,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目的。为此,应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鼓励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技能。具体做法: 一是学研结合建设旅游素质拓展中心。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成立公关旅游协会、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对教师而言,实行“教学+科研+实践”模式。具体做法: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科研质量,为教学服务。
5.建立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为此,湖南工学院旅游专业专门成立了旅游专业素质拓展中心。该中心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院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知识、能力、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适应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6.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打造“双师型”队伍。2006—2010年共引进博士教师4名;派出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者9名。在继续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性特色,增强适应性,提高质量效益。
7.围绕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近年来,我院教师主编了六部旅游管理学教材,其中《旅游政策法规划》教材已入选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我院陈国生教授承担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和教育部首批旅游专业硕士生教材《旅游社会学》的主编任务。
8.紧扣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以“合作共建”思路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此,湖南工学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设了衡阳地球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公司、好运来旅行社、神州之行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耒阳市蔡伦竹海风景区和耒阳大皮江生态旅游山庄等合作共建基地;神龙大酒店、雁城宾馆、珠海昌安酒店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如桂竹景区是湖南工学院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桂竹景区,景区将负责硬件设施开发、建设等方面,院校将参与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这种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属首例。
参考文献:
篇7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焦作师专旅游英语专业始终秉承上述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优势,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实验、实训、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构建了本专业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目标
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旅游、酒店服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导游业务和酒店实务操作职业技能,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和酒店工作,成为面向旅游和酒店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时具备三项证书,学生应取得的职业证书如表1。
二、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强调针对性,又要注重适应性,以增强职业能力和开拓、迁移能力。不拘泥于学科门类和学科体系,做到基础理论少而精,专业知识宽而新,加强实践、突出技能,做到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课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环节的比重。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三年期间的实践教学学时占旅游英语专业总学时的50%,如表2。
2.实践教学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
第一课堂:包括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并在校内进行的实验实训、课程论文、综合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
第二课堂: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社团活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各种竞赛等。
第三课堂:主要是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专业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假期实践和兼职、毕业实习等。
旅游英语专业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社会实践、各类竞赛获奖、在报刊上公开等设置创新学分;对获得专业或其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设置技能学分;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素质的各种活动(包括各类讲座、报告会、上机等)可以按时间计算设置素质学分。这3种学分均作为第二课堂的选修学分,而且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部分选修学分,从而有机地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
该模式中自主学习体系尤为突出。根据外语学习、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现状,在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建立并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自主学习体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档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办法;成功地把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上升到了教学层次,使之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3.加大综合技能实训的力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专业课程的集中模拟或仿真实训。通过增加实验教学时数,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仿真等现代化手段,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采取集中模拟或仿真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旅游实务实训、酒店实务实训、办公软件应用实训及办公室管理实训等。
(2)生产性实训。全体学生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3)专业认知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专业认知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对本专业的相关行业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共计28周。学生到各旅游单位及各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开展毕业设计,如表3。
三、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涉及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依托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学力量和资源,即聘请一批相关企业人员和校内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以咨询顾问的角色对企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并提炼出最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训,安排校外实习,开拓就业市场。经过几年探索,旅游英语专业已建设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这支教学队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实务运作环境、并且是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旅游英语专业历来重视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先后投资近三百万元建造语音实验室6间,导游模拟实验室一间,餐饮实训室一间。语言实验室装有供专业实训用的最新软件,如“蓝鸽LBD2002型语音教学系统”,“北京东方正龙DL700i语音教学播放系统”,“卓越2002型语音教学系统”等。目前,旅游英语专业实验、实训室,不仅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之需要,而且能满足其他专业及社会培训、考试之需要。
3.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旅游英语专业先后与郑州、珠三角中扶基地、北京全聚德、天坛饭店等一些大酒店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时间长达近一年。
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培养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实践教学管理
本专业根据实训的内容体系,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做到了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后期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
旅游英语专业在教务处制定的考核总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构建了知识和能力兼顾,突出职业能力考核的学生实践教学学习评价模式。
1.以“双证书”制度考核为契机,构建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调整实训课程,力图使每一门实训课程都针对某种重要技能进行训练,并通过技能模块的实训,将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效地融合,学生就可以参加“全国导游员”“地方导游员”等执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教多证”的多元化课程教学目标。
2.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内容多元化:强化过程考核,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技能考核的内容包括沿途导游、路讲训练、现场翻译、景区讲解、导游词讲解、导游带团、宾馆介绍、宾馆接待服务、豫菜与豫酒茶及豫剧的介绍、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运用、餐饮服务情景对话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可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掌握情况,把考核当作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有限手段,彻底改变一考定胜负的知识性考核方式。
(2)考核方式多元化:多元化考核方式可采用:课堂观察、英语口试、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问卷调查、项目设计、自评与互评、团队活动、期中和期末测验、能力证书测试等。
3.构建企业本位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其职业能力的评价网全是在企业进行。根据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在学生参加真实的与课程有关的劳动岗位后,由学校及培养企业负责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具相关的能力评价证书。在实习与培训后由企业实训教师或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试,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动态评价。
篇8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二、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三、结语
篇9
为了建设新时代艺术设计实验室,国内艺术院校在传统“包豪斯”教学模式的“艺术工作室”基础上融合时代特征,以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深化教育理念,从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合推行精英教育,也无法拷贝过去选拔“精英”标准和素质。另外,具有优秀教学资源的专业美院如果还抱着精英教育的理念不放,客观上是对教育发展动力的本源———社会需求的漠视。正确理解精英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美院扩大办学规模绝不是权益之计,而是历史给予的新的发展平台。大学的责任是为学生营造成长的环境、条件和氛围,使他们有能力成为日后社会拼搏竞争的成功者。大学教师的责任是以精英的标准鞭策自己,以自身的实践、能力、成就和人格影响,带动、陪伴学生成长并帮助他们日后的成功。
1.2科学规划主体教学与实验教学,优化师资结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教学建设已在国外成功运作多年,在我国也有成功案例,该模式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科学地规划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建设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艺术院校应从科学配置教学机构和师资队伍管理工作抓起,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师资结构和梯队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基础教学和实验教学并行发展;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外,还要将设计市场化理念贯穿其中,承担起艺术设计衍生品的深度研发;在人员配置上安排资深教授授课,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在低年级教学中就贯穿实验室教学理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室教学是工作室教学的延伸,并以高水平师资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由注重产学研结合,具备高水平实验教学经验的团队组成。
1.3打破地域限制,引进优秀企业,深化校企合作,解决实验室建设的发展问题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强、创造性高的专业,艺术院校可以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吸引企业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同时工作室、实验室需要提升内化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扎实的设计技能以及美学理论和文化素养的水平,谋求校企之间更高层次的合作。实验室应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学术论坛、社会实践,形成立体化培养,并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参与实际项目运作,为企业创收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企业为实验室投资设备,提供资金、项目,能为培养优质人才做铺垫。
1.4推广优秀的实验室案例,创造“百花齐放,轻重分明”的局面面对多数艺术院校内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状,可以选择性地将有成功经验的实验室的建设模式推广到其他专业,使整个学校里的实验室教学既有重点,又不单一,形成“百花齐放,轻重分明”的局面。这种教学交流是彼此作用的。图1—图3是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部分实验室照片。
2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办学实践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2002年开始在黄海之滨进行校区建设,并于2011年成功举行了首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展。其学科建设宗旨是遵循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倡导高素质、综合型、点面兼顾的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条块式学科分布结构,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学校所推行的低年级打通基础,高年级进入工作室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在对专业理解和兴趣点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专业发展方向。
2.1校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大连校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包括艺术设计和动画2个专业,由专业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筹建)、传媒动画设计学院(筹建)40个工作室构成实施教学的终端平台。第一学年(专业基础A段)2个专业平台相互打通,共同教学。第一学期的教学单位是基础教学部的相关工作室/实验室,课程内容是素描、色彩、综合材料、摄影、数码图像编辑。教学目的是发挥专业美术院校的特点和优势,打通造型艺术与艺术设计学科、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之间的传统壁垒,注重学生艺术视野的拓展和专业兴趣的提高。课程架构为各门课程平行展开,学生分批、分阶段、不同步地接受全部教学内容。第二学期前段课程内容和架构与上学期相同,但教学要求有层次上的递进。教学目的是,为形成学生创意性思维模式及培养跨学科造型能力提供条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本专业的高端课程、师资等信息,为第二学年选择进入专业设计工作室或实验室做准备。第二学年(专业基础B段)学生在各自专业框架内经双向选择进入艺术设计和动画设计所属的专业设计工作室,工作室主任教师将根据校区教务管理委员会的要求组织教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逐步偏重与本专业高年级设计课程相关联的基础知识。
第三学年(专业设计C段)的专业设计工作室教学是校区课程体系的核心部分。工作室的主任教师依据其自身的学术研究成果、社会实践的业绩和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影响力组织工作室的教师队伍,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科研方向及目标。引导学生在专业设计课程及实践中应用和深化,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力争取得阶段性的实践成果(如参展、参赛、项目应用及获奖等)。第四学年(专业设计D段)专业设计工作室将在第一学期末举办教学成果展和总结汇报,由校区教授委员会与主任教师共同审定学生进入工作室以来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在此基础上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方向和内容。第二学期是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阶段,各设计工作室主任将按照教授委员会确定的方向和计划,带领教学团队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及组织毕业展览和论文答辩工作。鲁美大连校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坚持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在课程设置里,除专业课程还有文化课、体育课,使学生获得艺术理论、语言、文学、哲学等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设计创新人才。
2.2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
鲁美大连院校区打破传统院系管理体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基础部+工作室的教学管理模式,有的工作室与实验室是复合的。见图4、图5、图6。工作室设置顺应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人才紧缺的现状。实施教学的终端平台由平面、多媒体及展示艺术设计教学部、动画及多媒体艺术设计教学部、装饰及陶瓷艺术设计教学部、专业基础部、公共基础部的40个工作室构成。平面、多媒体及展示艺术设计教学部即下属的工作室包括:广告及视觉信息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手绘表现与空间设计、产品与会展、书籍设计、插图设计、影像艺术与设计。动画及多媒体艺术设计教学部下属的工作室包括:平面动画、虚拟立体动画、材料动画、多媒体/游戏动画、卡通读物、动漫文化创意产品、综合媒介与互动艺术。装饰及陶瓷艺术设计教学部下属工作室包括:玻璃、金工、织造、漆艺、塑形、网印制像、综合材料、家具与环境设计以及两个陶艺工作室。当代艺术、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信息设计等交叉学科方向的专业工作室目前已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大连校区的工作室体制与习惯认为的大师工作室或专家工作室完全不同,它是与扩招后的学生规模相对应的,是校区4千多学生教学管理的终端平台,其运营水平决定校区的经济效益、未来生源和发展模式。而其规模化的智力资源、科研实力、创造成果及其社会影响是对其教学水平的充实及放大,使其吸纳更多的社会项目、资金、设备及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进入。而在大连校区工作室体制中核心内容之一是使整个实验室体系形成艺术类之间多专业交叉发展的实验教学格局,并促使实验室的教学符合艺术类教育和人才培养特点,充分体现了弹性、灵活的特征。
2.3创办大连金州新区鲁美艺博产业基地
作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高等艺术学府,尤其是作为中国艺术设计领域的领军者,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具备深厚的艺术文化传统积淀、优越的周边生态环境、高品位的设计和建设理念、先进的教学管理体系、极具特色的专业和工作室设置等优势资源。为了加速大学教学科研成功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学校正在努力建设大连金州新区鲁美创意产业基地,见图7。
2.3.1项目主题
鲁迅美术学院具有悠久历史(延安—哈尔滨—齐齐哈尔—沈阳—大连),为传承延安鲁艺精神,在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下,以建立“延安鲁艺在东北”主题展馆为契机,创建代表先进文化的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以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创意人才资源为基础的文化产业集群;创建集艺术教育、文化产业、旅游资源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2.3.2鲁美艺博产业基地4大板块
(1)校园教学旅游区。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及文化品位的提升,著名大学的校园旅游成为热点已在国内外造就了众多成功的范例。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建筑及规划设计是经国际招标产生的德国奥尔•韦伯建筑事务所的方案,该方案根据金石滩地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了“花园中的城市”的规划理念。目前校园区的建筑、道路、水体、绿化、公共艺术等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并日臻完善,将成为新兴的校园教学旅游风景区。
(2)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暨金州新区创意大厦。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是学院与大连市政府在金石滩共同投资建设的地标型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展馆之一。现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校区计划把博物馆其中两层作为金州新区创意大厦使用。鲁迅美术学院将以重量级艺术展览、国内外学术交流及人才资源带动创意大厦的蓬勃发展,建成以动漫创意产业、当代文化艺术、新兴信息多媒体交互设计研发为核心的产业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和多媒体交互设计与高端技术研发产业集群。同时,校企合作还将促进建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孵化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金州新区创意大厦的建成,将加速大学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使大连金州新区快速跻身全国动漫产业前列,使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走在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的前沿。
(3)艺术文化长廊。依据国外设计师的理念,在鲁美大连校区的规划建设中没有校门和围墙,这与国内高校的管理模式存在矛盾,尤其安全问题无法回避。校区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企业投资,现已在校区周围建成艺术文化长廊。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审批后,学院计划将其统一规划为以画廊、书店、美术用品及鲁美师生作品及衍生产品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商业街,为金石滩旅游文化的品味提升填上浓重的一笔。
(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鲁迅美术学院校区大连利用紧邻博物馆、地貌优美的20万平方米校园预留区域,以政府扶持文化产业为推力,发挥校区自身专业优势,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纽带,打造有特色、有示范性、有辐射力的中国最大动漫游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基地。规划设计建设由动漫雕塑广场(鲁迅美术学院动画与媒体学院奖永久会址)、动漫游博物馆区、动漫游体验学习区、动漫游文化创意区、动漫游餐饮休闲区、动漫游特种影视区、动漫游演艺演播区、动漫游酒店区等区域组成的动漫文化创意产业现代主题乐园。该项目同时包括:陶瓷、玻璃、髤漆、金属、染织、服装、家具、木艺、平面设计、多媒体、公共艺术、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艺术摄影等学科领域和若干个艺术家工作室。
艺术家工作室将由著名艺术家和美术学院的师生常年在此进行教学实践和艺术创作,作品可直接在园区的景点进行展览和销售。游客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由此形成完整的艺术观光、创意体验、工艺参与相融合的园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还将联合周边院校,组成文化创意产业群,全面建成中国最大的动漫游文化创意产学研基地。
3结束语
篇10
一、财经类院校经管法融合发展的特色化战略
经济、管理和法学等财经类学科是财经类高校的特色,但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这些学校的学科结构相对单一,学校在提升整体学科实力,促进学科融通的同时,难免感到学科面的支撑不够,难以为学校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和保障,这是财经类院校在学科发展时面临的共同困境。同时,作为人文社科类高校,与理工科高校和综合性高校相比,财经类高校在获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整体的科研实力也没有相应的优势。
经济发展有调结构、转方式的问题,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也有调结构、转方式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转向了提升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内涵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话语、战略选择和政策导向。全面提升质量的内涵发展,首先要围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核心职能,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提升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是高校的生命线,内涵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落脚点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我国高校已经从规模扩张的补偿性发展阶段进入了稳定的适应性发展阶段,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大学必须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同时,生源的减少、高校间竞争的加剧,也要求大学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特色是大学的生命线,走特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1]首先,要巩固和提升优势学科,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保持和强化财经法等传统学科的优势,重点办好现有处于或有可能处于同行业或地区具有领先水平的特色优势学科。其次,要促进学科的融通。学科结构犹如生态结构,一所大学水平的高低,最终的决定因素不是一两个优势或特色学科,而是整体学科水平的高低。财经类院校法学学科点的显著特色在于学科方向凝练方面也注重法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的相互渗透与相互支撑。财经类院校应以优势学科为原点,分层次建立由其发展衍生的线性学科群、由与其彼此支持的相邻学科组成的相关学科群、与不同学科交叉产生的交叉学科群,使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互相促进。[2]构建政、校、企联动创新创业实践与研究平台。再者,应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层次化,形成“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大平台、一体化、多层次、强能力”的实验教学框架;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信息化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基于网络平台、全开放的经管网络实验室,将相关教学内容移植到网络平台上,构建一个拥有主流技术、先进管理体系、全面教学支撑的网络实验环境。
二、构建科学的经管法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经管法专业综合改革带动经管实践教学内容重构
专业综合改革是解决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问题的关键,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问题。[3]学校须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构建新的校内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以面向现代服务业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经管法类人才实践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培养机制,实现经管法融合,解决现代服务业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具体可以采取下列举措:
1.构筑跨专业经管法的知识平台。拓展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的学科共同课,构建经管法文融合的专业知识体系,建立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筑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培养经、管、法融合渗透,“懂经济、会管理、知法律”的“商科”复合型专业人才,支持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管工结合的专业群平台。基于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建立基于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科相结合的专业群。
3.建立经管融合的工商管理专业群平台。基于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商品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建立经管法融合的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群。
4.建立金融与财政公共管理专业群平台。基于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财政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建立经管法融合的公共管理专业群。
5.建立经济贸易专业群平台。基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学、统计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建立经管法融合的经济贸易专业群。
学校可通过现上述专业群的构建,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对分散的经管法类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完成经管法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配合经管法综合实践中心、商业专业实践和创新平台等硬件建设,服务于学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架构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总体计划
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中心” 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按照“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科基础,把握专业主干,凝练专业方向,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增强社会适应”的思路,全校课程体系按专业教育过程,构架“公共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4]实践板块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公共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论文)、劳动、社会调查、科技活动等。
要注重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提倡学生参加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撰写论文、创新设计、科技竞赛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大力提倡“校企结合,校社结合”,开展“产学研”活动,与用人单位协作,共同制定符合具体岗位实际需要的特色培养方案。把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纳入整个教学过程,渗透于全部教学环节;构建了兼容科学、文化、道德、经济、环境等诸方面,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及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熏陶相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科学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经管法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构建“以课程实验环节为基础,以单独设置的实习实训环节为纽带,以课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为核心,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环节为支撑” 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5]积极组织经管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依托学科专业融合的实验室和现代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对经管法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总体优化,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以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以经济、管理和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指导的专业实验中心的格局。把四年的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把培养学生能力的总目标分解为基础实践训练体系、专业实践训练体系、创业体系、课外实践体系四部分(见表一)。
三、以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带动经管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为保证经管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实施考试方法综合改革支持计划,构建“教”“学”“考”有机协调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以学生最关注的成绩考核方式改革为脉络,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将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分解,纳入考试方法综合改革系统,引导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校应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项目设计和应用;创造开放实践条件和环境,鼓励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团队学习、团队实践;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6]
以法学为例,若欲培养“脑瓜子、标杆子和嘴巴子”三位一体的精通经济管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教学方法上应引进以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改变以往教师纯粹的法学理论传授者的角色,使教师自身成为陪同学生进行法律现象探索的导游者,采用由理论到实践,由启发到独立思考的方式,用简单的语言、结合具体生动的法律现象和民法实例讲授复杂的法学理论,通过对这些案件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说明特定的民法理论。同时,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案例教学、辩论式教学和法律诊所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法学教育转变为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具体方法上通过案例教学、法律文书修改、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此外,还需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首先,注意突破所授本专业内容的藩篱,对该专业相关的法学内容及其关联性予以阐释,并注重该法学知识背后的常理、哲理和法理的揭示。其次,教学内容据立法变化适时更新和补充,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更新方面注重两点:一方面通过不断补充新的立法内容强化学生对法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反映迅速发展的法学理论和不断涌现的法学家新的观点理论;两方面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最后,在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方面,不断引进鲜活的法律实例以补充课本上的理论教学,并将教师自身学术研究方面有益的信息及时补充到课堂上,并通过其它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拓展。
(二)全程掌控实验教学过程
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加大实验课程改革,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应重点讲思路、讲方法,并适时与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自行开展实验。教师依据学生文献综述、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考核。[7]经管法类各专业的实习和实训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动员、有检查、有落实,实习后有考核、有总结,保证了实习和实训的顺利进行。
学校应把实验(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暑期实践与三下乡、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文体竞赛、科技创新、军事训练等多种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长期脱节的难题。
(三)协同创新按需养人
学校突出人才培养按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的知识结构设计,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校企结合,校社结合”,开展“产学研”活动,与企业对接,实施订单式培养,按需育人。经管法各专业依托校外社会实践基地,重点培养学生“技术+管理”的综合素质,通过与企业的“学习实践工作”的合作模式,可以培养满足企业特定需求的“订单式”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提高了专业的就业率;法学专业成立学生法律援助工作部,受理社会案件、提供免费义务咨询、无偿各类法律文书、调解法律纠纷等;财政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现场实训与仿真模拟实训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三结合”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