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17 05:4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后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让我们跳起来
新课程标准对于知识技能的教学明确地提出:一要改变音乐课程中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二要改变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把其放在具体的音乐实战活动中,并看重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方法与过程。而认识和掌握3/4拍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为知识技能的教学,我改变了过去那种枯燥讲授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跳小步舞、打击乐伴奏、声势动作创编和唱歌曲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舞会”的情境中欣赏《小步舞》并体验其乐曲风格,在学跳小舞曲的过程中感受3/4拍子的韵律特点,通过乐器伴奏、声势动创编掌握和表现3/4拍子的韵律特点,最后师生一起跳集体舞复习巩固整节课的内容。整堂课要求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探索,大胆自信地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上这一节课时,我从欣赏《小步舞曲》入手,向学生介绍乐曲、音乐有的同时,要求学生观察舞步,学生很快发现小步舞是“三步三步一走的”。接着让学生看舞步动画,学跳小步舞,学生惊喜地发现“第一步大,第二步小!”在老师的带领下随乐跳小步舞后,学生体验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3/4拍子每小节有三拍,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很轻轻松地学会了音乐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3/4拍子的强弱特点,我设计了舞会小乐手的形象,先让学生随乐自己地敲一敲,自主地体会3/4拍子的强弱规律。然后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自己手中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选择表现强拍还是表弱拍,并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各抒已见府论得非常激烈,最的按大家设计的不同方案通过合作给乐曲伴奏,表现出3/4拍子的强弱,在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中掌握了音乐知识和技能。
掌握了知识就需要运用。我设计安排了声势律动接龙的游戏,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随乐表现出3/4拍子的强弱。这一教学环节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上老师激励、肯定的语言,激活了学生的求学思维。学生参与非常主动,在创编过程中表现得很投入,毫无约束地表现自我。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玩乐中完成了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这一堂课上过之后,学生投入的表现,欣喜愉快的表情让我记忆犹新。仅仅因为改变了教学方法,就让课堂变得如此的轻松、愉快,“教”与“学”都在“享受”中完成,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比以往任何一堂课都要好。可见教师领会好新课标,改革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大胆尝试,和学生一起探索、学习,让每一节音乐课都变得轻松愉快。
篇2
1.第2自然段有一句“祖母死了”,有学生认为“死”字用得不好,没有表现出对长者的尊敬,应该用“去世”或“逝世”比较好。
2.第六段中有一句“我便进来坐下”,学生以为“便”字用的不好,该用“才”,“才”能表现那种依恋不舍,而“便”字表现的动作似乎过快。“进来”一词也欠妥,本来是在外边送父亲的,应为“进去”才妥帖。
3.文中有9处用了分号,学生以为一些地方并非并列关系,不可以用分号的。如第七段中那句:“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4.第四段中有两处“踌躇了一会”,两处“踌躇”之间是作者的心理活动,学生以为两处有多余之嫌,应删去第一处,只留第二处一句“他踌躇了一会”。
5、第五段中有一句“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学生以为这句话有毛病,怎么能将大衣铺好坐位,应是“在坐位上铺好”或“铺在坐位上”才通顺。
这些问题在过去的教学中不可能出现。过去阅读教学是教师分析,学生记录,对文章都是仰视,且教师讲的也并非自己的感悟而是教参中的罗列,生怕有讲不到讲不透的地方。而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背影》一课的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和看法出乎我的意料,课堂教学没有按我预设的步骤进行,见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并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设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讨论。以上问题他们各抒己见,一些问题我也无法给出准确的说法,特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讨论。
晚上我还想着课堂的情景,失眠了。遂又起来补记:
⒈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去阅读实践,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感悟与体验。要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舞台,这样的课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并非都不喜欢表达,不会表达,他们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只是没有机会表达罢了。过去注入式教学,没有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现在只要用心引导,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起来。过去总是欣赏别人文章的精美之处,现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样能使学生进步很快,在质疑中讨论交流达成共识。他们的发现都是个性化的感受。
篇3
一切似乎井然有序,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积极动手实验,课堂气氛活跃。但课后想想,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好像这更像是一节普通实验课,而不像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教师依然是发令者,学生依然是执行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没有达到一节探究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再来审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这节课的任务是测量小车的速度,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初步分析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体验从实验研究中获得数据、作出图像、分析图像、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对照教学目标,经过认真反思,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模式,并对一些细节作了修改。
一、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行选择实验器材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学过程注重教师的“导”和“参与”,淡化教师的“教”;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构建,强化小组学习与小组交流。在师生互动、互助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将小组内各人的方案进行对比优化,同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从而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再各组根据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在探究过程中我与学生同组讨论、一同操作,对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一同进行分析,并予以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能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从中总结出规律。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我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高涨,认真思考、讨论,设计方案,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有学生在活动中提出很有创意的想法,如:可用斜面做这样的实验,这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我听了他的方案的后立即加以肯定,学生也从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于实验方案,课本仅仅是提供一种参考,没有必要强求学生统一,否则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同学实验中发现纸带上打出的点数不能满足以0.1s为计数点取6组数据的要求,但钩码的质量又不可以随意增减。这时有人注意到了桌上的饮料瓶,再联想到一进门时有一大桶砂子放在那里,顿时若有所悟,便用小沙桶替代钩码,再来进行实验。还有的同学打出的纸带不清晰,便开始检查是否是复写纸太旧或振针太短的原故,所讲知识在现实中得到应用,印象更加深刻。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科学探究包含七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但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鉴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状态,对七要素中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评估”这三个要素内容我没有作要求,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交流与合作”这两个科学探究要素上,而分析与论证则放在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教学中去完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中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把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面面俱到,教师一定要做到随机应变,不能死搬教条。
探究活动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播种一种行为,收藏一种习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体会。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学会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永不满足,不断创新,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利用计算机Excel软件演示作v-t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实验所得数据在电脑的Excel文件中输入表格,利用其“图表向导”拟合v-t图象,再让学生观察图像的特征,总结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样做既形象直观,又可以多展示几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4
关键词:课后反思;语文素养;教育特点;学习方法
在每次授课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篇5
关键词: 课后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行为 教学效果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特别在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困惑,自己以前视为宝贵的经验却在现在教学过程中屡屡碰壁,曾经让自己得意的教学方法却在现在课堂上不见效果,让人茫然、不知所措。基于此,我们不得不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现在的课堂上,什么才是优秀的教学方法?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反思应运而生,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课后反思呢?
一、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一看目标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总要求和本年段的教学要求。二看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三看目标是否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一是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贯通性。教师应该反思教材编排体系和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性,多思考本单元和本课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前移或者后移不行吗?二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课堂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太深、课堂费时多,课后占用时间也多,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结果事倍功半。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必须建立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情况。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一是对教材处理和时间分配的反思。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在课堂上临时改变,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二是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反思。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新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教者应注意哪些问题适合探究,哪些问题适合展示,哪些问题适合实验操作,哪些问题适合讲解。
4.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是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提高教学效率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追求。因此,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深刻反思,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评价标准,构建新的课堂效果评价体系。
二、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1.反思教师“讲”的行为。
目前,老师们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曰“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表面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而不顾及教学实效。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而是主张“精要地讲”,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挖掘体会,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反思教师“提问”的行为。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在课堂上这样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读了这一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唯一。但稍做观察、分析和归纳后,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做“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实际,一味使用。结果,学生所思所见十分肤浅,又缺乏教师的进一步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3.对课堂合作学习行为的反思。
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如果运用不当,合作学习的这些作用就无法发挥。眼下,我们发现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很多,合作学习效率很低。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二是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三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三、对教学问题的反思
1.对教师、教材问题的反思。
在教学中,每堂课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师生活动不够协调等,如果不及时查漏,则无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每次课后都应该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地寻找“治疗”方法,使自己今后上同类课时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2.对学生问题的反思。
篇6
1 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现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
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中,笔者提出问题:把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圆锥形铁块,这个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原以为学生通过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之后会积极发言、顺利解决,不料问题提出后却冷了场,笔者只好作引导性讲解。
解后反思:本题的隐含条件――正方体铁块与圆锥形铁块体积相等,远离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学生难以“发现”。于是,在接下来的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准备了体积相等的正方体和圆锥体空心实物各一个以及一些沙子,问题提出后进行演示:把正方体空心实物里装满的沙子,倒入圆锥体空心实物里。在这一实物演示情景的启发下,大多数学生很快发现题中两种实物体里所装的沙子一样多,实物的形状虽然变了,但沙子的体积不变,从而得出体积相等的这一隐含条件,由1/36×36×h=6×6×6,求出h=18厘米。
2 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出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也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突发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的错误,因势利导加以探究,教后更应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去反思、审视它们,分析学生思维的火花及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问题的灵活技巧,然后加以整理记录(再备课),以便教学的改进。
例如,3台台扇与5台吊扇的价格相等,每台台扇的单价比每台吊扇多54元,台扇与吊扇每台各多少元?
对于学生A、B、C提出的解答及其思想方法,教师除了课堂上应给予肯定并充分利用其增强教学效果外,教后对此进行反思并加以记录是十分必要的。
3 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也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是否顺畅得当。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探讨?是讲练结合还是指导自学?是实验演示还是实验操作?……所用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教后反思中会得到较为清楚的回答。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分析失败原因,发扬“得意”的或改进“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
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课,原来根据教科书和教参的安排采用讲授与指导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出示:像2/5、7/16、7/25、19/40、23/50这些最简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你们认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这样教学,由于教师将问题问得浅显直白,无思维含量,缺乏探索空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完成教师的指令,做一名“操作工”。
篇7
关键字: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课堂回顾课堂得失教学总结
课后反思就是规范教案最后面的教学小结所应记录的内容,即教师在上完每节课后,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本节的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和记录,作为以后课中进行教学改进的一手材料。通过这种自教自查的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下面就以八年级英语教学为例,分析教学反思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一、课后反思能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回顾,给课堂教学效果科学定位。
回顾就是对一节课内容,从设计到课堂教学进行过程及课后效果的整体的重新认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课堂的设计和实际进行过程不一样的情况,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和改变,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说,课后反思这一环节不可缺少。例如在进行八年级英语下,第一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 ?)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是询问学生对机器人(robots)是否感兴趣,激起学生对机器人能干什么的讨论,然后,我又问“要是有个机器人为你干活,你干不干?”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也有少数人提出那样人类将慢慢退化。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再反感,这就是此节教学的成功。通过回顾和反思,及时找到最佳教学点和策略,改进教学。
二、课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得失进行总结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何为教学中的得失,得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上面提到的教学例子中,设计的教学问题和内容,引起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失就是课堂教学中的败笔之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失误之处和疏漏的地方。课后反思则要求把课堂教学中的“得”发扬光大,把课堂教学中的“失”记录在案,进行剖析、探究和解决。反思能力的强弱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的多,还是“失”的多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教学反思的力度。
三、课后反思能让授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适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得充分了解和观察学生,对好学生成绩的突然下降要给予原因探知,对差学生的突然进步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要给予一定的赞赏,这一切做的好坏,关键看对教学反思重视的程度。把每节课学生的变化在课堂小结上要进行详细的记录,长期坚持对这种细微变化的观察,到学期末,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收获。
四、课后反思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归纳,也是促进以后教学效果提高的手段,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反思对本节课进行二次课堂设计,为来年的教学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结束后,静心思考:单词的发音读准没,单词的用法讲清没,有没有落下重要知识点,这种教学设计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等等。对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得失的结果,然后根据这个得失结果再重新设计一套本节课的教学方案,这样就可以做到扬本节的长,避本节课的短,使教学效果精益求精,把教学效果提高到最佳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学得失的很好总结,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于反思,考尔德西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教学反思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是老师在一堂公开课之后的评课。但是我们在参与本地区这类教研活动中发现,这类教研活动往往在准备工作上倾注大量的精力,准备过程中进行多次的商量评论,但最终常常是完成任务了事。在课后对该课的反思活动中,通常地只是听课老师对该堂课的评价,很少有上课教师本人对该堂课的自我反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因此我们在本地区开展这类教研活动时,先请上课老师就自己的这堂课的自我反思。然而,我们请老师们课后反思时,常有教师很为难地说他们没有什么理论水平,讲出来的东西不上档次,觉得讲不出什么。
我们教师如何做好自我反思,我认为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教育故事”这一方式,即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发现,实际上老师很可能讲述自己经历的教育故事,这些教育真是且又令人感动。因此我们觉得教师的课后反思,可以采用“讲述自己教学现实和实践的细节变化”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进行描述和勾画一教学中的细节:成功的,失误的,有创意的等等。
例1:这几天在某班上课,总感觉课堂上的气氛没以前那么活跃,学生的发言没有以前那么大胆,我反思了自己这几天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设计等,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昨天我去上课,课前几分钟我跟一女学生聊天,这位同学突然问我:“老师,前几天您一定很忙吧?”我很纳闷,说:“还可以啊,怎么啦?” 她说:“您平时进来上课总是面带着微笑的,显得和蔼可亲,胆前几天您进来时看起来一副很严肃的样子,我们想您这几天肯定很忙,心情不太好,所以上课时我们都是小心翼翼的,怕说错了惹您生气。”我没想到这几天的课堂情况竟然与我有关!
这样叙述出来的故事看似不成教育论文,但它可以以创造性的方式再现真实的课堂情景,以一种人文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吸引他人,进行心灵的沟通,有助于多角度,高水平的理解。我们全组教师进行了实践相结合的研讨,其他老师也反思了自己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说:“现在想来,问题也许还真出在咱们教师身上。”在英语课上,焦虑是影响口头表达的心理因素,怕说错是形成学生焦虑水平过高的原因。老师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后我们真得注意此类问题。
教师在自我叙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反思,重审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而改进自己对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同时,这种叙述可以启示他人,引起共鸣,这样也达到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例2:我们担任初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我想了很多办法帮助学习英语有苦难的学生学习英语。但是下面这则教学日记记录了我的教学困惑。
近阶段我发现班里有几个学生和我见面时不跟我打招呼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和几个学生的诚恳交谈,我才了解了原因。英语课堂开展小组活动(work in pairs or work in groups)学生的积极性确实很高,这对学生了解英语并在真实情景中能正确运用却有好处。但我发现,不是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这类小组活动,为了使那些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也动起来,我便将这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时,我亲自参与这个小组的学习活动。我的本意是想帮他们学好英语。但没想到后来由于这几位学生期中考试英语没有及格,班里有些学生便将他们戏称为“红灯区”。我真没想到我的一片好心还有这样的负面影响。
篇9
Among these books _____ a dictionary that his father gave him as a birthday present.
A. have included B. is included C. has included D. are included
答案为什么选 B,而不选择D 或A?
对此问题,我先从搞清学生的错误思路入手,学生的错误在于把these books 当作句子的主语,而忽略了句首的介词among。然后,我又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让同学们打开课本171页,复习“倒装”规则的第九条“为了保持句子平衡,或为了强调表语或状语,或使上下文紧密衔接,主谓倒装”。接着,同学们齐声朗读例句:They arrived at a house, in front of which sat a small boy. In a big bed of a big room lies a big man. 最后,同学们搞清楚本题中的Among these books 在句中做状语并置于句首,所以主谓倒装,真正的主语是a dictionary,正常语序应当是:A dictionary that his father gave him as a birthday present is included among these books. 之后,我又让全班同学打开《赢在课堂》第34页,找到本题的出处。直到此时,学生们才豁然开朗。
当我第三节课到328班上课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对此问题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当同学们打开练习册进行核实的时候,我制止他们这样做,觉得那样实在浪费时间,而且听到呼应声时想当然地认为没问题了。这时,只见个别同学匆匆记在笔记本上。
碰巧的是,第二天的期中测试卷上第十七题正好是原题,我心中一阵窃喜。当星期一进行试卷讲评的时候,我满有把握地在324班做了调查。“第17题作错的同学请举手。”只见三位同学惭愧地举起了手,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我们要提高听课效率,这道题我不用再讲了吧?!”下一节课是328的课,我同样作了调查,期望着百分之百的正答率,毕竟我是他们的班主任呀!除了个别的三五位同学外,几乎全班同学举起了手,我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又强调说:“我问的是作错的同学。”“就是!”声音之洪亮胜过全体答对的“自豪”。我惊呆了,接下来的课几乎是稀里糊涂走过场。不敢再责怪同学们听课效率不高,而是开始反思自己讲课效果如此反差的原因。
我们经常抱怨:“这个问题强调了多少遍了,你们怎么还不会?”以上的案例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应该多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当我们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讲通了,听明白了,不代表真掌握,只有实践过了,会用了,才算掌握。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后反思;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反思是教学的进步,是提高教师素养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更加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更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养成反思的习惯,及时积累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使之运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师课后反思
1.反思内容
(1)教育观念反思。在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的同时,要对以往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发展观、评价观等进行全面的比较,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日常教学行为反思。与以往统一性(教材统一、考试统一等)高的的教学相比,新课程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等),这就要求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等,因此,只有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质疑和追问,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反思的几个策略
(1)写教学后记。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课后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把满意与否的教学环节、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初步的思考和分析,也为教学交流和反思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
(2)进行案例分析。把教学中的典型教学现象,及时收集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反复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
(3)课后与学生交流。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就是学生,要知道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教师教学的过程。每节课后,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给自己提意见,通过与学生交流,以旁观者的身份分析教学情况,这样能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
(4)与同事交流。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成功的动力。我们是生活在团体中的一员,与整体相比,个体的力量就显得单薄、无力,知识也显得匮乏。因此,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取长补短,促使自身的进步。
(5)观摩他人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研究课等,通过比较学习,找出理念差距、解析手段、解析方法上的差异,进而提高自身的认识,促进自身的发展。
(6)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网上有很多教师论坛网站,多去看看、说说,在这样的平台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职位高低之说,大家可以平等地交流思想、方法和疑惑等,这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反思方法。
二、引导学生课后反思
高中生的思维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反省性和监控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导策略
1.培养学生课后反思意识
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2.明确反思内容
反思内容是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依据,因此,要让学生明白反思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1)预习中的疑问是否得到解决?
(2)课堂教师引导和提问的问题是否有不会的地方,考虑的是否全面,能否完整回答?
(3)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是哪些,整体框架是什么?
(4)是否还存在其他问题?
3.反思后及时地对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针对疑问要及时地寻找解决途径,如,请教老师或同学等方法;涉及已有的知识点要复习;对于新知识与掌握不好的地方要练习巩固。
4.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主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更加系统。让学生把课后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使之成为人生发展的一种基本技能。
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课后反思能有效地评价课堂教学的状况,发挥优点,摒弃缺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反思学习。通过学习与体会,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瑞霞.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考试周刊,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