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范文
时间:2023-03-30 02: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力的合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鲁科版《物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
二、设计思想
(一)教学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一的内容标准涉及本节内容的有:“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该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对力的合成的学习应达到理解的水平,并能用力的合成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体现了关注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验、勤于思考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设计理念。
“力的合成”这一节研究的是力的等效关系,依据等效思想总结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提出力是矢量和运算法则。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运用“等效”思想研究问题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论证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合作习惯。
(三)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循的法则,而矢量运算贯穿高中物理始终。因此,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速度、速度的变化,动量、动量的变化等矢量及其运算奠定了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讲述两组基本概念:合力和分力,力的合成;一条规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感到抽象,不易理解,采取由特殊(求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到一般(求互成角度两个力的合力)、由简到难的思路。研究互成角两个力的合力时,采用实验验证、总结归纳的认识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行。整节内容贯穿等效思想。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同一直线上(同向、反向)两个力的合成法则,教学中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已掌握代数运算的法则,由代数求和扩充到矢量求和,既是知识的跨越,又是概念的延伸,必然给初学者带来难度。为此,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数据,作图分析,强化认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基础,对平行四边行定则的探究不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实验,再由学生动手操作,收集数据,作图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力的合成与合力的概念。
2.能通过实验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方法与途径。
1.能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等效代换”这一高中阶段常用方法。
(三)情感与评价。
1.培养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2.培养大胆猜想和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3.培养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1.利用PPT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丰富教学内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五、教学难点
能从力的效果正确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一)PPT课件制作。
(二)学生用实验器材12套,每套包括:木板(1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1条)、白纸(2张)、细绳套(2个)、图钉(3个)、刻度尺(1把)。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欣赏两幅图片(课件展示),感受力与平衡的美妙与神奇,了解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展示)。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共点力的合成。
【自主学习】请学生认真阅读P81。
【思考提问】(1)什么是共点力?
(2)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分力?
(3)什么是共点力的合成?
(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样的规律?
【教师点拨】结合课件分析:
(1)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
(2)等效替代强调效果相同,而不是物体重新受力,因此在受力分析中,不能同时出现合力与分力。
2.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情境创设】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棉线把它提起来,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
【实验演示】用一根细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故意使两线间有一较大夹角)提砝码时,细线断开了。
【教师设问】为什么两根线的作用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同学们猜测一下合力和分力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课件演示】用橡皮筋来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M点,第一次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共同作用,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第二次只用一个力,也将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两次产生的效果相同)。如图1、图2。
【教师点拨】仔细观察图3分力F1、F2与合力F能不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合作探究】1.播放动画具体展示实验的原理、步骤,详细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点拨】用力的图示法分别表示分力及合力,选择适当的标准长度(3cm长的线段表示1N力),利用三角板,从O点开始,用力的图示法分别表示两个分力及合力的大小、方向。注意标准长度要一致。如图所示,有向线段OA、OB、OC分别表示两个分力及合力。
【合作研讨】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合力F的图示和对角线重合。
2.一个规律,并不是通过一次实验就能得到的。如果有同学实验结果是对角线与合力相距比较远,不要着急,课下我们一起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教师总结】1.当作用于物体的两个共点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这两个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2.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其他矢量合成的共同法则。
【课件展示】1.合力与分力大小、方向的关系的动态情景。
2.多力合成的动画。
【学以致用】例: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思路点拨】1.分力、合力要画实线段,辅助线画虚线。
2.单位标度选取要合适,在分力、合力的线段上要严格按单位标度分段,若最后不是整数段的部分要照标度作合适的估测。
3.分力、合力的共点处要写上“O”,这是作用点。箭头形状及分段划点要恰到好处,见课本图示。合力用平行四边形的共点对角线来表示。
(三)课堂总结。
1.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地利用代数方法相加减,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合力F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而且取决于两个分力的夹角。
2.以等效思想总结出求互成角度两个力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矢量运算的共同法则。
八、教学反思
(一)为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而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棉线把它提起来,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这个问题情境既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又能产生认知冲突,学生非常感兴趣。
(二)虽然老师事先设计好了实验由学生来验证,但是学生经历了亲自动手验证的过程,仍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领悟,所以这个实验做得非常有价值。
(三)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使用弹簧秤测力时出现错误操作,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应在实验之前强调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篇2
关键词 物理;力的合成;实验仪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132-02
1 授课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新人教版)第三章第四节“力的合成”。
2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能理解合力与分力之间的等效思想;能通过探究(或验证)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矢量相加法则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充分认识教材重要性与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与问题提问,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利用巧妙的实验与话语引导,通过师生合作,从而发现规律,让问题得以解决。最后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的重要性以及本节课所要渗透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积极探究总结规律,能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强自信,形成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良好态度。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实验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科研品质。
3 教材分析
等效思想方法是高中常用的物理方法之一,教材通过等效的思想引出合力与分力概念。此外,矢量运算法则也在这一节,学过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都要遵循矢量运算法则,所以本节课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对规律的探究与验证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4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几种基本矢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常的3种力,但是对矢量仅仅是一个十分浅显的认识。学生目前只掌握了同向与反向力的合成运算,对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没有概念,遇到实际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所以这节课无论如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
目前学生已有二力平衡概念,知道物体静止时所受合力为零;学生已经学习过力的图示,知道如何画出一个力。
5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1)方木板、坐标纸、图钉、弹簧测力计、细绳套、橡皮条、直尺、量角器;
2)方木板、坐标纸、图钉、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直尺、小钩码量角器;
3)力的合成成演示仪。
6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题1:作用在一物体上的3 N和7 N的两个力从作用效果来看,是不是相当于给物体施加了一个10 N的力?
问题2:(展示河岸上的两队纤夫拉船)纤夫怎样拉船比较省力一点儿?
师:下面,我们就要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把这两个问题分析得更清楚、更彻底。
新课教学
1)合力与分力。教师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吊起一个200 g砝码。
问题3:可不可以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起砝码呢?
答:可以。
师:一个弹簧测力计与两个弹簧测力计都能提起砝码,那么它们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我们就根据它们之间的等效关系,把力分为合力与分力(带领学阅读课本61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同时手书力的合成概念)。
2)如何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
问题4:我们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分力与合力要进行定量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我们知道对于一桶水而言,无论使用几个力,只要能把它提起来,力的作用效果就是相同的。那么对于作用在一根橡皮条上的力来说,力的作用效果又如何去判断呢?
生:看橡皮筋的伸长量。
师:我们怎样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大小?
生: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若没有弹簧测力计,也可以通过带质量的钩码知道力的大小)。
师:我们怎样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方向呢?
生:根据橡皮条与绳子的方向。
3)学生实验活动。
①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
实验出发点: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
如何实现合力与分力等效:利用橡皮条伸缩长度。
如何知道分力大小:利用弹簧测力计。
如何知道分力方向:记下细绳的方向
②学生实验活动。
第一组实验器材:方木板、坐标纸、图钉、弹簧测力计、细绳套、橡皮条、直尺、量角器。
第二组实验器材:方木板、坐标纸、图钉、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直尺、小钩码量角器。
第三组实验器材:力的合成成演示仪(学生可根据实验说明做实验)。
学生分为3组,使用不同实验仪器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实验。
4)教师指导活动。
①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及时标记“O”点位置与力的方向。
②做出力的图示,选取标度要适合,尽可能多地利用白纸。
③由于实验器材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规律。比如使用力的合成演示仪的一组学生很快发现力的合成规则,即合力与分力能构成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使用其他器材多做几组实验,再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④有的组做出来合力与分力后,经过连线发现很接行四边形,而且有的学生更愿意相信合力与分力就满足平行四边形规律,所以教师要建议学生交换实验器材,最好用力的合成演示仪再做实验。
⑤还有的学生作图后,由于误差较大,一时难以发现规律,这时教师应该再次指导他们减小误差的方法,养成谦虚谨慎的实验态度。
5)实验结果讨论。经过3种不同的实验,发现合力与分力基本构成平行四边变形。由于实验总是存在误差,但是如果把误差能控制到很小范围内,还是能够发现规律。科学家也是经过不断地进行实验仪器改进与大量的实验,证明了合力与分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手书)。同时,这节课所做的所有实验以及平行四边形定则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这就是共点力(手书并带领学生阅读课本63页的共点力);今后要学习的受力分析,基本上是对共点力的受力分析。现在来解决本节课刚开始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图1,其中F表示合力,其他表示分力。
由于合力F不变,由图中可以发现,随着分力的夹角的增大,分力在逐渐增大,因此,两队船夫拉船,绳子与河岸方向的夹角越小越省力。通过本节学习可以知道,任意两个力或多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地把几个力算数相加,而要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 板书设计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的时候,以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共点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它们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作共点力。
参考文献
[1]闫广钱.谈“力的合成”的探究式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04(6):7-8.
[2]詹国荣.“力的合成”的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
2008(5):11-13.
篇3
一、分层次发现,逐渐深化认知
《力的合成》这节课是一节很经典的课,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成了如下几块,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发现”.
1.发现“作用效果”相等
“等效替代”是合力与几个分力之间的物理关系.
情境1展示生活中两个女同学(同一方向上的两个力提一个重物)和一个男同学(一力提重物)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发现的“力学信息”.
发现1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自然得到.而且还能联系到初中的知识得到两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力之和.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力与合力作用效果相等,可以等效替代,而这个恰恰就是整节课的核心,实验的出发点.
2.发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
情境2在黑板上画两根绳子成角度吊起一个2.5 N的重物,联系学生原有的认知:两根绳子上都有力,且沿着绳子.
问题1能否找到一个力作用效果与两根绳子的作用效果相同?
发现2[JP3]可以找到,这个力大小等于2.5 N,方向竖直向上.
设计意图发现2是在发现1的基础上的第一次递进,从“作用效果相等”这个层面找到了合力,这一次得到是物理意义上的定性分析的量化结果,是和学生对“等效代替”的一次意识上的强化.
3.发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不等于两分力代数和
情境3拿出自制的实验板,两根绳子互成角度吊起5个钩码(2.5 N),将其中一根绳套跨过滑轮吊3个钩码(1.5 N),另一根绳子固定.
问题2另一根绳子拉力多大?
学生这时异口同声是1 N,为什么?前面有这样经验.
情境4用弹簧测力计测这一个拉力,让学生读数、发现.
发现3发现另一根绳子拉力不等于1 N.
进一步实验操作引导学生继续发现.
发现4“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大于两分力代数和;发现弹簧测力计测这一个拉力大小变化的时候,两个分力的方向、绳子的结点都在变化;“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不仅与分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方向、作用点有关.
设计意图矢量的加法学生是不熟悉的,是容易简单地认为是代数和,出错是很正常的,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效制造了认知冲突,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有效激发.
[HJ0.95mm]
4.发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自主实验:在同一张白纸上作出合力、分力的图示.
由于实验板子与演示实验板子相同,这里在实验前只需要和学生讨论的核心问题:各力的作用点在哪?如何记录各力的大小?如何记录各力的方向?(合力的方向)
学生自主实验,教师课堂巡视,帮助学生发现实验操作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和对比中发现正确的实验操作办法.接着展示成果.
(2)发现“平行四边形”
合力与分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用尺量长度、用量角器量角度,还是得不到统一的规律,怎么办?作辅助线.
实验时,要求每个实验小组做4次实验,每个同学作一张图,展示几个特殊的实验结果“菱形”、“矩形”和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由于自制教具的误差很小,各个小组大致都能发现“平行四边形”,说明这个关系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普适性;
发现5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JP3]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两个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支架,让学生的探究变得有序,发现的规律更有价值.
5.发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变化范围
任务已知两个力大小分别为90 N和120 N,用图示法求这两个力夹角为60°、90°、120°、150°时,合力的大小.
每个学习小组正好是4个同学,每人用作图法完成一个,正好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然后讨论发现规律.
发现6两分力大小不变,角度越来越大,合力越来越小.
从这几个特殊角度出发的发现对么?展示flash,和学生一起验证,并归纳出合力的变化范围:|F1-F2|≤F≤ F1+F2.
设计意图设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内化前面得到的规律.
6.发现“多个力求合力”的办法
情境PPT展示多个力,提出问题如何求合力?这个问题是今天学习的延伸,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两个力求合力,那么他们能想到的自然是两个两个求合力.
发现发现“多个力求合力”的办法――仍然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旨在拓展延伸,笔者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平行四边形定则”除了用于合成力,还有没有其他用途呢?主[JP3]动介绍后面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也可以用,它是矢量合成法则.
二、几点感悟
长期将发现式学习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其教学效果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所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长期保持,发现式教学加强了思维能力培养,因而也带动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长期地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向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转化,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正增长;
篇4
一、物以类聚
例1:填空
① 3a2b+4a2b=_________
② 2√3+4√3=_________
分析:①中是同类项,②中是同类二次根式(同类),根据合并法则,可得①为7a2b,②为6√3(聚)
二、欲擒故纵
例2:化简
分析:根据每一项的特点及其关系,可先把每一项拆成两项(纵),然后再合并化简(擒)。
解:原式
三、貌合神离
例3: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
① √4是无理数
② x2+2=(x+1)2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从表面看,①、②都可能正确(貌合),但√4=2,x2+2=(x+1)2可化为2x–1=0,所以根据无理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等的定义,便知√4是有理数,x2+2=(x+1)2是一元一次方程(神离)。
四、过河拆桥
例4:解方程x4-2x2-3=0
分析:先令x2= y(通过y“过河”),然后通过y的值求x的值(拆桥)。
解:令x2=y则原方程可化为y2-2y- 3=0
解之,得:y1=-1,y2=3
当y=-1时,x2=-1该方程无实数根
当y=3时,x2=3x1 =√3,x2=-√3
原方程的解是x1=√3x2=-√3
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例5:若(x+2)(x-m)的乘积中不含x项,求m的值
分析:乘积中不含x项(毛),可在合并同类项后,令x项的系数为0(皮),据此即能求出m的值。
解:(x+2)(x-m)=x2-mx+2x-2m
=x2+(2-m)x-2m
令2-m=0得m=2
m的值为2
六、形散而神不散
例6: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① (x+1)2=9
② x2+2x+1=9
③ x2+2x-8=0
④ (x-1)(x+3)=5
分析:此4道方程题,虽形式上不一样(形散),但实质一样(神不散),都可以通过构造(x+1)2=9的形式,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七、按图索骥
例7: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用待定系数法求之。先设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b(按图),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列出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求出待定系数k、b(索骥)。
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y=kx+b的图象过点(3,5)与(-4,-9)
篇5
春天到了,河边的一排排柳树长出了嫩芽,长长的柳枝轻拂着水面,好像在和刚探出河面的小鱼打着招呼,“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夏天到了,小青蛙站在荷叶上,用他那响亮的嗓子呱呱地叫着,好像在开着个人演唱会……
秋天到了,枯黄的树叶一片一片的落下来了,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漫天飞舞,火红的枫叶连忙也飞落下来,它们在空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篇6
关键词:承载力;地基计算;可靠性
一、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用地愈来愈紧张,无论地上还是地下空间均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众多体型复杂、上部荷载大小相差悬殊的建筑不断出现,很易导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勘察成果须直接应用于建设工程,为便于理解和合理使用规范,我们对工程勘察资料中承载力确定和取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处理原则。
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地基承载力对于基础设计至关重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取消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有关承载力表的条文和附录。而实际工作中一些行业和地方规范、规程还保留地基承载力经验表以及经验公式。随着众多复杂大型建筑的出现,这些建筑的上部荷载往往差别较大,易导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设计时需要采用多种地基和基础类型或考虑采用地基与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变形计算,解决不均匀沉降对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影响问题,不能简单地按数据统计取值,查表来确定地基承载力了。
因此,确定地基承载了特征值时,在合理的选取工程特性的代表值同时,须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对地基的影响。例如某场地的两个工程相距约20米,隶属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其土工试验指标含水量、孔隙比、压缩模量差异不大,工程1、工程2主要压缩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平均值N均为22击,但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分别为220 kPa、160 kPa。
从上面的结果可得出在确定承载力特征值、选取工程特性测试代表值时,两者选取的原则不同,工程1选取的标准值为代表值,工程2选取略高于最小值作为代表值。明显看出在同一工程地质单元选取的工程特性代表值不同,对确定承载力特征值影响比较大,所以科学合理的选取工程特性代表值是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关键。
从地质环境对地基的影响来看,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例如从某工程地下水位的影响分析,该工程地貌单元属黄河冲洪积I级阶地,阶地高出河床5米。持力层为中砂,地下水位埋深为2米,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的升降与大气降水及黄河有密切的水力联系。确定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埋深和水位变幅因素的影响。通过水位以下和水位以上两组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280kPa、460kPa。
工程实录表明因工程性质多样,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工程技术人员在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要客观、科学、合理地选取工程特性指标代表值,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对地基的影响因素,这样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才是安全真实的。
三、地基承载力修正计算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基础底面的压力按下式计算:
Pk(Fk+Gk)/A Pk≤fa (1)
对建筑物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按下式计算修正:
fa=fak+ηbbγ(b-3)+ηdγm(d-0.5) (2)
目前众多高层建筑存在着主裙楼一体结构和地下车库紧邻的两种情况。在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时往往被忽视,而只是简单地按建筑物的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进行了修正和估算,导致勘察成果结论的错误或不合理。
对第一种情况主裙楼一体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时,将基础底面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干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换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深度;当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按小值考虑。
对第二种情况主楼与地下车库紧邻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时,宜按不利组合的受力状况考虑。往往还存在上部荷载大小相差悬殊,结构刚度和构造变化复杂,很易出现地基的不均匀变形情况,设计时需要采用多种地基和基础类型。例如某高层建筑工程,其主楼为15-28层,其层数差异较大,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埋深7.2米,基底压力为500kPa;主楼两侧为地下车库,基础埋深6米。主楼地基持力层为④层粉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如不考虑周边地下车库受力状况条件的影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2)式进行修正计算结果为691kPa。
基底标高位于④层粉细砂上,经基础深度和宽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不考虑周边地下车库受力状况条件时能满足天然地基设计要求。
按实际情况两侧地下车库基础埋置深度为6米,已改变了主楼地基和基础的受力状态,按不利组合的受力状况考虑,其主楼的基础埋深D应按1.5米,对地下车库基础底面以上的荷载按超荷换算为土层的相应厚度h作为基础埋深计算,其主楼的基础埋深为D+h=2.5米进行修正,按(2)式进行修正计算结果为395kPa。
经基础深度和宽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考虑周边地下车库受力状况条件时,基底坐落在④层粉细砂,不能满足天然地基设计要求。
显然两种不同的理解和考虑,对地基的使用性质也不同,第一种考虑虽能满足天然地基设计要求,基础设计时不宜采纳。原因是没考虑两侧地下车库基础埋置深度为6.0米的临空面,即主楼两侧临空面的实际受力状况的影响。第二种按实际受力状况考虑时,即考虑主楼地基侧限的永久性消弱,基础两侧的超荷因素,计算结果不能满足天然地基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保证建筑物安全性。
四、综合分析可靠性
在2002年国家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修订后实施。可以出国家对工程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勘察单位不仅局限于提供地质资料,而且要涉及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利用的综合分析论证,以体现勘察应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目前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还处在传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水平上,岩土工程综合分析内容较少,缺乏岩土特性参数反分析成果。不论原始资料数据台理及可靠性与否,简单地对物理力学性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直接采用其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几种方法分别给出承载力,没有分析那种方法的可靠性,综合给出的值为最低值或略高于最低值,这显然不符合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
随着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工程质量要求的趋于严格,尤其是对地基基础设计乙级以上的工程,应考虑试验方法的合理性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和代表性,以及工程的实际荷载组合及受力状况,结合同类工程岩土特性参数反分析结果来选取工程特性指标,确定和选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篇7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面对新的课程要求,实验室建设应当关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撑。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对原理或规律的验证性实验,可以挖掘它们的探究教学功能,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现有的仪器设备并不能满足探究教学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仪器进行改进,设计和开发新的实验器材;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要求提供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加灵活多样,开发多种形式的实验资源,支持学生随堂的实验探究和课外动手实验。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实验原理的改进与创新: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大多数物理实验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做法编写的,具有所谓的“常规性”,但这并非不可以改变。所以,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不拘泥于教材,根据物理原理来改进或者创新出新的实验。
3-2传感器的应用实验(光控开关)的改进和创新
教材提供的实验用“面包板”完成,学生很难清楚里面的构造,所以很难理解电路原理,达不到实验目的。
设计改装过后的实验装置:用六非门集成板替代面包板,更能让学生清楚知道电路原理结构,理解掌握光控开关是使用。很好达到实验目的。
(2)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的改进与创新: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反应原理,尽管教材中没有规定做实验,也可以设计一些操作方法简单易行的实验。对有些难于理解的物理概念或基础理论,除了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外,还可以开发、设计一些新实验。
3-2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把实验设计成电阻、电感、电容器、对直流交流的影响放在一起同时比较更能直观更容易理解直流电、交流电对三者的影响。(通过手摇柄摇动的频率把直流电改为可控制频率的交流电)
3-2传感器的应用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厂商提供实验器材改装后的实验器材
必修二超重失重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3-1与或非门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3-4四色光的干涉衍射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四种光同时比较,让学生能够直接比较不同颜色的光的干涉衍射现象。
(3)实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要想获得好的实验效果,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必不可少。
3-1探究磁感应强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这个实验能够定量分析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4共振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物理实验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仍待解决的问题:
(1)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应试教育的高考指挥棒下和课时比较紧的情况下,通过学生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要求得不到落实。体现在有些实验老师干脆不做,只是通过练习来让学生了解实验。
(2)新课改新教材里的学生探究实验多数是通过传感器定量分析数据,这要求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在一些班级比较多的学校来说班级安排就存在着问题。
(3)实验报告册和新教材不相符。比如3-2的《示波器的使用》,教材已经取消了,可是实验报告册还有。《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影响》,在教材上是演示实验,可是在实验报告册里是学生实验,这让我们不知道以那个为准。
篇8
有人说,合力博成高调的来,低调的走: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是的,“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世人只会记住风头正劲的成功者,哪会记得孤单的黯然退场者。
如今,盘点合力博程,其模式理论上讲,还是值得可圈可点——
其一,配灯中心
“配灯中心”是依托灯饰店,借助“配灯系统”实行先体验、后消费,使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创新型营销模式。它注重虚拟体验、互动、海量陈列以及完善的线下售后服务体系,代表着灯饰销售模式的蜕变——降低成本、减少滞销品、虚拟化体验、高品质服务等等。
按合力博程的战略发展规划,“配灯中心”将会向“灯饰行业销售服务平台”这个方向发展。这个敞开式的平台将对愿意在国内市场有所建树,而又愿意尝试或加入的照明灯饰厂家、经销商开放,为他们提供最经济、见效最快、风险最小的销售渠道。
这,不正是厂商一体化的完美体现吗?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呀。
其二,1+N连锁模式
合力博程给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带来什么呢?其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这样提到:“1+N”连锁模式能够充分嫁接和整合渠道资源,其核心动力来源于供应商、合力博程、连锁店“三位一体”的产业竞争力,实现连锁价值链中客流、物流、资金流、商流及信息流的对接和一体化协同运作。
这,也是纵向一体化,产业联盟的体现。也是照明行业最值得尝试的出路。
其三,标准化的管理及服务流程,比如上面的灯饰体验、统一终端形象输出、统一品牌输出、统一的终端运营模式。
其运营模式中,诸多的闪光点,就不啰嗦了。笔者作为一个从家电行业进入照明行业的旁观者,常自作多情的想,如果能将这些闪光点一一发扬光大,未尝不能做大做强呀?何以弄得今日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尴尬下场?
据说,成功的企业各有不相同的模式,失败的企业,其实也有各不相同的问题。简单盘点合力博程,许多硬伤不得不令人感慨——
一是投资方的“急功近利”,照明灯饰连锁,能否做成灯具行业的“国美”,众说纷纭,但国美的成长,初生的几年确实一直在“烧钱”,只不过此种“烧钱”的方式,很大一部分转嫁给了供应商。合力博程初生之时,投资方即对短期利润提出了要求,而不是先织网再捕鱼,先修路再收费的模式。正如一个小孩没有长大,却要养家糊口,压力可想而知。
二是上游主要合作方的“体制障碍”,合力博成依托的供应商平台及投资方,在运营体制上,是典型的“买卖”思维与“作坊”思维,而不是企业思维,所以,笔者有位专家朋友说,古镇,除了欧普,其他都是作坊。唯一的欧普,现在也北去东移,远走高飞。所以,与这种成本转嫁,追求短期利润,生产效率低下的投资方合作,必然是问题层出不穷。
三是模式上的漏洞
除了投资方的急功近利,与体制障碍,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问题外,不可否认,模式上的一些漏洞,也是导致失败的主因,比如产品的转嫁成本过高,产品的性价比不高,供货周期太长,客户服务效率低下,终端店面的系统运营模式缺位,掌门人的“天马行空”的过度想象。以及据说是同行的打压等。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05-01
摘要:独立院校在我国如今的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独立院校中学生能力和学生素质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作为高校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在独立院校的位置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构成,是科学稳定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独立院校;学生处;学生处构成;学生处职能
独立院校和公立高校和民办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异。公办大学,是指由国家举办的学校;民办高校是通过学习只颁发含学历的教育机构。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这种独有的机制下,独立院校的学生管理必然包含于公立院校的管理模式下,构成与公立高校相似,但其必然要有自己的特点。首先阐明我认为独立院校学生机构应有的基本构成
1.基本构成。
以上为独立院校学生管理部门合理的基本构成。
2.学生管理各部门职责。
学生处和团委为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最广的部门之一。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和责任。所以应由我校内的主要党办负责人:党委书记负责。党委书记一直是准确保证高校思想与我党的一贯政策一致的主要学校领导。学生处团委辅导员应在党委书记的领导和指引下对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教导。
学生处和团委分工明确。独立院校的学生来源决定了培养的多元化,更加注重能力培养。
3.团委的构成。
团委下设学生会和社团,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
生活中,成为独立部门可以更好的贯彻我省市团委下发的各类文件和传达精神。学生会和社团也应为各个独立组织。社团更注重学生自发的组织活动和策划活动,而学生会的主要职能是配合学校团委老师完成高校一系列在学生中的由学校和团委组织的活动和工作。
4.学生处的构成。
学生处分为:思想教育科;学生管理科;舍务管理科;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五大部门。
(1)思想教育科。
①负责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落实。
②负责学期初学生思想状况摸底工作。并向有关领导和上级部门反映相关情况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维护校园稳定。
③负责组织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生的安全文明离校教育活动。
④负责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管理培训和考核。
⑤负责学生处网页建设及相关宣传工作。
(2)学生管理科。
①负责全院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健全完善学生管理规定并组织学生学习落实,定期监督检查。负责调查处理突发事件及各分院之间学生违纪事件
②负责掌握各分院学生工作现状,提出可行性管理意见;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规范化管理,彻查学生违纪情况,拟定学生处分处分撤销等意见。
③负责协调各分院之间的学生工作,协助处长做好辅导员的考核评估工作。对分院学生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负责学生纪律教室卫生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工作;
④负责全院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工作。
⑤负责组织全院学生学费催缴工作。
(3)舍务管理科,
①负责大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
②制订舍务科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做好年终工作总结,准确了解学生思想动向,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③负责住宿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和检查各公寓舍务老师的工作。
④负责住宿生寝室安排调整工作及住宿生的统计工作。
⑤负责组织和指导舍务干事对住宿生的管理工作,做好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寝室的考核工作。
⑥负责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深入寝室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适时进行培训,使舍务老师达到“四会”要求,并以校区为单位进行联合检查,及时消除各种隐患。
(4)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①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和文件精神,探索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②制定和完善各项资助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③开展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情况调查和认定工作。
④建立健全动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
⑤组织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评选发放和信息管理。
⑥负责学校奖学金的组织评定发放和信息管理。
⑦负责学校帮困助学金的评定发放和信息管理。
⑧负责办理学校应急补助申请及发放。
⑨协助助学贷款经办银行进行国家助学贷款材料审核协议签订和信息管理。
⑩负责学生参保工作及后续服务。
(5)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①负责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工作。
②负责培训学生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③负责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科学知识培训,引导辅导员自觉地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工作。
④负责心理咨询及对有心理疾病人员的治疗工作。
⑤管理两校区的宣泄室团体训练室,在学生中组织开展团体咨询和训练活动。
以上是我认为在党委书记领导下的学生处的合理构成。其中五个部门缺一不可。而个别的独立院校将舍务管理科划分到后勤管理部门就业部门划分到学生处。本人认为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舍务管理科的工作重点在学生寝室。寝室是学生生活的第一地点。学习的第二地点。所以寝室中的主要工作也应当归到学生管理中去。很多学生的问题都反映在寝室当中,而且学生的生活也是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只有更加的深入到寝室中去才能更好的了解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独立学院的性质决定了其生存和发展空间。招生是其重要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而一个独立院校的就业工作同时影响到它自身的招生情况。之所以不将就业工作放到学生处中,是因为应当将如此重要的一个工作部门单放出来,由专门院级领导负责主持全面展开工作,完成好就业工作,给学校的招生工作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石。
参考文献:
篇10
工程预算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建设中要保证“形与量”共同发展,保证其价值。“形与量”的共同发展贯穿在整个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是一项专业性强、政策性强的工作,在管理中必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1.1水利电力工程招标
为了维护国家及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展,整个招标工作都应按法律程序正常进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在招标工作中应该引进竞争机制,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来运行,以此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水利电力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承包方的管理比较灵活,应该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积极引用承包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实现优胜劣汰。
1.2水利电力工程造价方法
水利电力工程造价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单位评估和实物测量。单位评估主要利用部分工程单位的计算对整个工程进行预算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步:根据水利电力工程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工程量对总体价值进行预算;根据地区单位的评估价值对工程施工需要费用进行预算,并为施工单位直接汇总所需费用;对间接花费、利润和直接费用计算汇总。第二种方法是实物量法,利用人工、材料、机械的用量预算,一般计算的步骤是:根据施工图来计算部分工程量,根据预算定额来计算材料、人工、机械的消耗量,再对整体进行汇总。其次对施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等进行汇总,对综合预算造价和总体项目造价进行汇总。
1.3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材料价格预算
由于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导致市场出现自主定价的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很多原材料的价格都会随着市场需求发生波动。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中,对很多材料的价格都有规定,但由于施工周期长,材料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变化,规定价格与实际价格会出现偏差,价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预算工作有影响。很多施工工程的计算一般都是以发票为准,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弊端。由于每个地区管理发票的方式不同,所以发票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材料的实际价格,有的则使用不合理的手段开具发票,因此发票核算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这给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带来极大困难。
1.4水利电力工程造价过程控制
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可以分成3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竣工阶段。由于我国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中,投资方大多急于求成,对整个工程的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因此无法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相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
2水利电力工程预算问题分析
造成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预算出现差错。随着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入,跨地域、跨地区的工程承接管理工作越来越多,水利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日益普及。但是我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对项目预算、收费标准、预算编制的规定不同,导致很多地区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报价中出现很大的问题。忽视预算基础,忽视竞争因素,导致预算管理失去控制。第二,对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缺乏综合管理意识。我国目前使用的预算管理模式大多属于阶段性管理。很多项目施工中,预算管理都具有综合性。很多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都缺少统一的管理方式,缺少对预算的管理,对资金投入、分析、评估的管理也欠缺,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并没有将全部预算都细化出来,施工中缺少对设计方案的控制管理。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投资过高、施工过难等问题。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招投标的阶段,对标底和标价的评估不够准确,使得整个工程施工资金短缺,预算不足,管理失控,无法按照规定日期完成,造成恶性循环,给国家和企业都带来巨大损失。第三,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滞后。我国目前使用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方法是工程量预算模式,是以定价为基础,以人工单价、材料单价、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统计。这种预算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与现代的市场发展方向同步,同时也无法真实反映出工程的价格,不能明确反映出竞争的实态,更谈不上与国外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接轨。目前的水利电力工程预算模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导致承建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生变更。
3水利电力工程预算管理解决措施
3.1发展市场经济,保证与国际接轨
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发展保持同步。一般预算管理使用实物量法是发展趋势。单位评估法在我国已经使用了好多年,受到技术人员的欢迎。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实物量法更加适合目前的发展形势,尽管实物量法比较复杂,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编制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经验,需要有大量的基础材料。对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更好的分析能力,推动施工中实物量法的进展。
3.2减少材料价格对工程预算的影响
减少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的影响,需要做到工程实施之前需要对所需要的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和储藏,同时在水利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的浪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生产厂家,有相同的销售渠道,因此对施工材料需要从正规销售渠道采购。材料价格的波动也能代表产品的整个态势,偏离了材料价格,会影响预算评估管理。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材料价格情况和价格变化规律来统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差价的目的。
3.3水利电力工程预算全过程控制
水利电力预算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决策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等。在施工中无论是投资方还是施工方都要加强预算管理,将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在管理中,合理使用资源,力求将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随时纠正所出现的偏差,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资源,保证整个项目的投资目标能够被控制,从而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水利电力工程施工目标能够实现,以取得更大的效益。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