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范文
时间:2023-04-06 15:2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索与发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探索过程,并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增强数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引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探索,发现在很多有趣的算式背后隐藏着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接着一起来探索,看看能有哪些收获,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活动探索,获取新知
师:首先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周末老师用很多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长方体,你们想看看吗?(激趣,出示图片),你们愿意帮老师计算一下共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吗?(生看图思考)
师:一个物体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
生:正面、侧面、上面。
师:首先我们从上面去观察(课件出示小甲壳虫站在上面),小甲壳虫能看到什么?
生:它只能看到上面这一层。
师:那这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怎么来数?
生独立思考1分钟,并汇报。
生:一行一行数,每行有5个,共3行,所以有5×3=15(个)。(师板书)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一列一列数,每列有3个,共5列,所以有3×5=15(个)。(师板书)
师,同学们非常棒!请大家观察黑板上这两个算式,他们的结果都是……?
生:15。
师:所以老师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他们相连?
生:“=”号。
师:请大家观察这个等式,它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乘数都一样。
生:结果一样。
生:两个乘数的位置颠倒了
……
师:你们太棒了!刚才大家发现的这些特点是只在这一道等式中存在,还是具有普遍性呢?你能再举一些具有这样特点的例子吗?
生举例:6×7=7×6……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举例和计算,发现这些特点存在于很多乘法算式中,那么这些算式中是否蕴藏着一个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汇报,师适当引导描述话语的规范性。
师: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如果用a表示第一个乘数,b表示第二个乘数,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可以表示为……?
生:a×b=b×a。(师板书)
师:我们把这个规律叫乘法交换律。(板书)
(二)探索乘法结合律
师:继续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呢?请第一、二组的同学从上面观察,第三、四组的同学从前面观察,前后四人合作学习,时间2分钟。
1.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反馈,在交流中,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含义。
生1:从上面看,每层有3×5个,有4层,共有(3×5)×4个。
生2:从前面看,每层有5×4个,有3层,共有3×(5×4)个。(这里提问学生把3写在前面用了什么规律)
3.比较算式的特点,发现规律。
师:你们帮老师算出来需要多少个?
生:60个。
师:刚才的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这个等式,思考下面的问题,同桌交流。
思考:
(1)上面等式中,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你能仿照它的形式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时间:2分钟)
相同点:
生:结果相同。
生:两个算式中的3个乘数相同。
不同点:
生:算式中的括号位置不同。
生: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
师:谁来具体说说它们各自的运算顺序?
生:(3×5)×4先算括号里面的3×5,再用它们的积乘4;3×(5×4)先算括号里面的5×4,再用它们的积乘3。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运算顺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的计算结果却相同,你能仿照它的形式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并计算结果是否相等。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举例与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生齐读)
师:如果用a,b,c表示这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生:(a×b)×c=a×(b×c)
师:这叫乘法结合律。
4.运用规律填空。
35×2×5=35×(2× )
(50×125)×8=50×( ×8)
(60×25)×4=60×( ×4)
5.连一连。
35×2×5 18×(4×6)
18×4×6 35×(2×5)
22×30×44 60×30×20
60×(20×30) 22×(30×44)
⒍比一比,我最棒!
按运算顺序计算下列各题:
38×25×4 38×(25×4)
两名学生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分为两大组比赛。做完举手示意。
集体订正。
师:刚才在做题中,我们发现第二组的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第一组的同学,服输吗?
生:这不公平,38×(25×4)这个题目计算起来简单快捷,完全可以口算,而我们在计算38×25时,必须列竖式进行计算,但是我们可以把38×25×4写成38×(25×4)的形式。
师:能说说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生:利用刚学过的乘法结合律。
师:说得真不错,看来利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
生:简便。
师: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就是我们学习乘法结合律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
1.火眼金睛。(怎么进行简便运算)
(125×7)×8(引导学生分析)
(3×4)×5×6=( × )×( × )
2.做一做: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25×17×4 31×125×8×3
两名学生板演。
3.我会解决问题!
学校图书室有14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25本书,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4.课堂拓展。
思考:用简便方法计算32×25。
四、课堂小结
篇2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研究。
一、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启疑、激趣中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生预习《奇妙的鲤鱼溪》一课时,我曾设计让学生首先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这条鲤鱼溪在什么地方"?"这条溪为什么叫做鲤鱼溪"?"奇妙是什么意思"......提得多好啊!三年级的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完全有能力去从自己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主体参与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恰当地引导,积极地创造机会,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读书时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解决问题、探索更深的东西。所以,毖岢鑫侍夂螅也⒉患庇诟鸢福膊患庇谌貌糠趾玫摹⒗斫饬η康耐砩献鞒龌卮穑墙徊狡舴ⅰ⒁迹叶匝担鹤约涸俣炼量挝模私饫鹩阆谑裁吹胤剑课裁凑馓跸凶隼鹩阆浚ㄕ饬礁鑫侍猓樯隙加忻魅返拇鸢福耆梢苑攀秩醚约憾炼约航饩鑫侍狻#┰偃纾翰椴椟a href=//zidian.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字典、词典,了?quot;奇妙"的意思。(学生也可以利用已学过的查字典的方法独立完成)。这也是在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关于这篇课文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这是一条奇妙的鲤鱼溪"?"这条鲤鱼溪奇妙在哪里"?我则干脆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时,随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
同时,我还根据理解课文的需要,设计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再如《奇妙的鲤鱼溪》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鲤鱼溪的鲤鱼数量多,颜色美,我为学生印制了许多各种姿态的鱼的轮廓图案,让学生根据书中描绘的颜色:灰黑、墨绿、金黄、丹红、红白相间、红黑交错......在自己研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鱼上好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上课时会把所有颜色上得好的鱼都贴在黑板上。"真好玩!""太有意思了!"同学们有的请教美术老师颜色的问题,有的查字典了解颜色,还有的请家长帮忙找金纸,找漂亮的颜料,更有有心的同学精心设计"红白相间"、"红黑交错"的图案......到上课时,几十个同学画的鱼贴上了黑板,构成了一条真正的"奇妙的鲤鱼溪"。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参与成为板书的一部分时,学生们又高兴又激动,这种情绪鼓舞着他们一节课都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探索更深的问题......可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也会格外好。
二、 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在平等、互助下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根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且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积极地寻求答案。
篇3
设计思路:本节课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图形世界中三角形的特点及如何分类,然后创设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画出任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用量角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由于测量的误差,误差的存在引起思维矛盾,为下面教学用拼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增强必要性),再引导学生通过拼剪、折叠的方法验证: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从而获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动手实践、算、拼、折等活动, 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推理、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性和趣味性,还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给出9个角,让学生说说哪三个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看谁拼得又快又正确;以及设计一个实践活动,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推导四边形的内角和。在拓展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有关性质中的三个内角和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讨论、交流而获得,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教材的小标题为“探索与发现”,说明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并发现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2、能力目标:(1)通过量、剪、拼、摆、折、算、观察等验证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三角形纸片学生: 三角形纸片、剪刀、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一个三角形
教师:在图形的王国里,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说说:(1)它是谁?有什么特点?(2)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2、故事引入:有一天,图形王国的两个三角形发生了争执,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
师提问:它们为什么事情争执呢?(内角和是多少)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出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内角和。
3、小组活动。
要求一:小组合作,一个学生测量,一个检验,另一个学生报告结果。
要求二:小组中的三个成员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拿出其中的三个三角形进行测量,测量后将角度写在三角形内,三个角全部测量完后汇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做好记录。
要求三:记录后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如实填写在小组活动记录表1题中,小组长按照2题格式要求,汇报小组三人的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允许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测量,在进行小组合作。给学生充分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量、算等实验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性质,并且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3、汇报结果(这些测量结果不都是180°,有的在180°左右)。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小结:①无论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②无论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还是不等边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③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计算的是在180°左右呢?
【设计意图:提问非常有必要,为后面用撕拼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提供必要性。】
原因:①有可能是我们在量三角形里内角有一些误差。
②我认为也可能是量角器出现误差了。③或许量的时候是半度的,我们四舍五入为整数了,所以出现了误差。
4、师:用这种测量的方法,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内角和的度数,还有其他办法推导吗?
学生答:用拼合的办法。
验证一:撕拼的方法。
(1)同学们取出三角形学具,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学生动手操作。(注意把三个角的顶点对在一起)(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平角是多少度?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平角是180°。说明三角形内角和刚好等于180°.(课件演示撕拼过程)【设计意图:我认为数学课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点拨,使数学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头脑中。本环节主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验证二:折叠的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呢?生答: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叠在一起,如果能在一条线上,就可以说明它们的和是180度。学生动手折叠,教师巡视,指名几个同学上来说一说折叠的结果。在折叠中,可能有的学生不知道该沿着什么折叠,师适时引导①钝角三角形沿着钝角所对边上的高折叠拼合;②锐角三角形沿着任意边上的高折叠;③直角三角形沿着直角边所对应的高折叠。(课件展示)师:折叠好的同学说一说。这样,是不是就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了?
篇4
一、咸丰县旅游资源概况
咸丰县位于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西端,自古就是少数民族劳作生息之地。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文化沉淀,使咸丰县旅游资源在湖北省,乃至武陵山区独树一帜。其中,自然景观以山、水、林、泉、洞为主要特色,人文景观以历史遗存、民风民俗而见长,重要景观及旅游区有四处。
1、“湖北的大兴岭”――坪坝营生态旅游区
该旅游区以林海茫茫,物种丰富,山峻洞奇,飞瀑流泉而著称,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恩施州乃至湖北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最佳的地区之一。
2、“土家族的紫禁城”――唐崖寺土司城遗址
始建于元朝的唐崖寺土司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土司城遗址,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唐崖寺土司城遗址为核心旅游景观的开发,将会成为咸丰县旅游产品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溶洞公园”――黄金洞
黄金洞是鄂西南最为著名的洞穴之一,该洞穴系统位于湘鄂渝公路干线咸(丰)利(川)公路段58km处。该洞主洞口生在半岩上,势若城门,飞瀑从洞上岩边缘飘落而下,日照生虹。龙潭河从下洞口穿流而过,相映成趣。
4、“高山平原”――二仙岩
二仙岩位于咸丰西部高山区,距县城32km,山体南北长约7km,东西宽约5km,面积约36km2,主峰海拔1701m,最低处海拔1496m,四面悬崖峭壁,山顶宽阔而平坦,故有“高山平原”之称。这里不仅山势奇特,而且水体也秀美,在二仙岩山间洼地中出现大量草甸植被,这些草甸植被区是开展高山牧业观光农业和生态观光的极好场所。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咸丰县经济发展缓慢,居民普遍贫困,该县既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湖北省12个特困县之一;同时也因为没有进行深度的开发,县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保存较完好,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
二、旅游开发扶贫的可行性
根据旅游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成功的旅游开发扶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也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许多老、少、边、穷地区之所以能够从发展旅游业中走出贫困,有赖于其旅游资源的独特吸引力;二是交通条件必须便利,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事业的动脉,贫困地区要发展旅游业,必须首先解决好交通问题,让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旅游安全畅快;三是有城镇作依托,任何地区要发展旅游业,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旅游客源作保证,贫困地区因其自身经济条件差,本地客源很少,因此,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必须依托附近经济发达的城镇获得稳定的旅游客源。
对照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咸丰县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是切实可行的,其具体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咸丰县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除前文所述的主要旅游景区外,还有严家祠堂、侗族风雨桥,有土家干栏建筑吊脚楼,土家服饰、饮食养生、耕织渔猎、生死嫁娶、拜神逐鬼、戏曲娱乐、工艺制作等土苗风情和文化遗风,使这片土地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这里的旅游资源,可以用山奇、林茂、水清、天蓝、气爽、民风淳朴,是一片值得开发的绿色处女地。
2、交通较为便利,可进入性较强
咸丰县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大部旅游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咸丰县从南到北,宽不过20km,长60km的地带内,基本沿唐崖河展开。该旅游带内有椒石公路和咸利公路贯穿,有朝阳寺水库航运线相连,旅游线路通畅,初成体系。尤其值得提及的是,西部开发“十五”规划实施的重庆至长沙公路的主干道、正在兴建的渝怀铁路,将穿过该县相邻的黔江市、酉阳县;沪蓉高速公路和枝万铁路将从州内靠近咸丰县边缘的地方通过;距咸丰县50余公里的黔江飞机场将要修建,届时将会有直飞武汉、重庆、长沙等地的航线开通。
3、旅游区位比较优越,潜在客源市场广阔
咸丰县所在的清江流域是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2004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李江风教授负责编制的《清江流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优先项目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国家开发银行将根据该规划投资近十亿元,对清江流域进行大规模整体开发。目前区域开发已正式启动,清江旅游线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客源汇聚之地。咸丰县内旅游资源是清江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在客源市场广阔,特别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武汉、重庆长沙等特大城市都将会成为其重要的客源供应基地。
三、旅游开发扶贫的主要策略
1、完善旅游开发扶贫的管理体系
咸丰县旅游景区的开发在地域上多以乡为单位进行,因而对于咸丰县而言,要完善旅游扶贫开发管理体系,关键是要建立乡级旅游开发临时委员会。虽然旅游景区最终要实行公司化经营,但在旅游公司成立以前,须有一个临时机构负责旅游开发的具体实施。因此该委员会由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乡政府、乡内各景区管理区、乡各直属单位的负责人组成,隶属于县旅游管理委员会,负责全乡旅游总体规划的实施,各旅游景区规划细则的制定、审批与实施,以及旅游总体规划、实施细则的检查与修订;在旅游公司成立以前,对乡级旅游区的旅游开发行使管理职能,旅游区正式营业以后,其经营职能和具体管理职能由新组建的旅游公司具体承担,对公司的监督职能逐步归口于乡政府。如果直接组建股份公司或原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临时开发委员会就完成了其从开发组织到经营组织的过渡使命,可以取消。
考虑到政府开发资金不足,旅游开发的投资主体必将多元化,因此,宜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由有关方面共同组建的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股份组建情况,组建董事会,由董事会聘请旅游专业管理人员担任公司总经理,在县级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从事旅游区的建设,旅游产品的开发、宣传、促销、景区经营等事宜。对于股份公司的组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政府主管部门正式下文批准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成立筹备委员会。由县、乡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会同各方投资者代表,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委员会,具体负责股份制组建工作。
第三,认真核实国有资产和其他入股资产,特别注意要委托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景区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明确资产现值。
根据旅游产品的综合性特点及旅游线路的跨区域性,县域内旅游公司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联营,组建集团化旅游公司为可行之举。集团之间的纽带可以是以其中某企业的为母公司对其他公司进行控股而形成,也可以是各乡级公司之间互相参股而形成纽带;最为理想的模式应是:以县、乡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景区无形资产)的代表,对县域内旅游公司进行参股或控股,并与其他县市旅游集团实行联营,把地区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补关系、共生关系,真正顺应旅游经济发展的特殊要求。
2、旅游开发中始终坚持“扶贫”导向
县乡政府在主导旅游开发时,必须要进行投资建设中生产消费的引导,旅游开发建设物资和人力尽量就地取材;同时要加强行业结构的调整,加强行业关联度,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资金外流,发挥旅游投资的乘数效应。具体旅游开发扶贫策略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制定旅游扶贫规划
首先要将旅游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纳入扶贫计划,制定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开发政策,为旅游开发扶贫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争取国家旅游扶贫开发基金,实施社会文化教育项目,组织希望从事旅游行业的人进行行业培训,引导其参与旅游产品的综合生产。
(2)增加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业的机会
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为景区内贫困农户加入家庭旅游服务提供基本条件;优先安排当地年轻人在饭店、宾馆和景区培训和就业,景区、景点清洁卫生、个人摊点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机会;给贫困家庭提供贷款,使其有启动资金参与到旅游业中来。发掘民间工艺,制作旅游工艺品。引进国内其他地方的民间工艺,利用咸丰县当地丰富的资源生产旅游商品。开展贫困人口工艺技术培训班,传授工艺品制作技术,提高贫困人口生产水平。
(3)增强农业与旅游业的关联度
调整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增强农业与旅游业的联系。大力开展茶、中药材、干果、鲜果生产,为旅游商品市场提供绿色山野食品。发展粮、油、烟、羊、生猪、家禽等传统农业产品生产,供应旅游饭店和家庭旅馆。在县城区和景区周边开发为城镇旅游服务的蔬菜、花卉、禽、蛋及观赏性动植物生产基地。以旅游为依托,建立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产”的生产经营模式,沟通农业生产、手工艺品生产与旅游市场之间的联系,运行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向贫困户实行优惠倾斜政策,解决贫困农产的市场销售问题。
篇5
在我国学术界,关于宪法规范的效力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宪法规范的效力就是宪法的效力,即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立法的基础,任何普通法律不能与它相抵触,任何人不能有超越它的特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宪法规范具有最高权威性,但无具体惩罚性,它通过其他法律达到制裁目的。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
一、宪法的效力
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
(一)概念
宪法的效力,是指宪法的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对整个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调整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具体而言,它是指宪法在属时、属地、属人、属事四维度中的国家强制作用力。宪法效力问题,是实践和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立宪和行宪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宪法效力的特点
1、最高性这是宪法效力最重要的特征。宪法效力的最高性,一方面根源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宪法的效力就是"指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宪法的地位"。另一方面根源于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这一理论预设。2、稳定性宪法效力的稳定性不同于宪法的稳定性。宪法效力的稳定性直接体现了宪法的秩序价值,使人们能够依据宪法的"提示"理解自己及他人行为的性质与后果,从而对未来的生活作出有效的预测、规划、安排,促进社会的有序化。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除了其内容和形式应具有稳定性即不轻易修改、变更外,其效力也必须保持稳定性,这是确保价值得以实现的一般前提条件。"一部有效的宪法可以引发人们对政治进程的稳定寄以期望的规则体系。稳定可行的宪法是社会稳定的制度和法律前提"。3、全面性宪法效力的全面性也可称为覆盖面的广泛性。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是特殊部门法。其特殊性表现为:一般部门法仅调整社会关系的一个或几个领域,而宪法调整的是全面的社会关系,即对本国社会关系的各个重要领域都作了原则的规定①。宪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决定了宪法效力也具有全面性,即宪法在本国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都全面有效,这构成了宪法效力区别于一般法律效力的重要特点。宪法效力的全面性,即宪法在各个社会关系领域中的有效性,使由此形成的宪法秩序成为一国社会的基础性秩序,整个社会都受到宪法的规制和指引。4、宪法效力保障的专门化与多元化宪法效力保障的专门化,是指各国家对其宪法的保障呈专门化趋势,包括专门的保障机构、保障制度。虽然宪法学者对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应否具有一种有效的保障仍存有分歧②,但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国家不仅承认宪法的效力高于一般法律,而且对宪法效力的最高性设置了一系列保障制度,包括:明确规定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法律地位;明确规定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保证宪法效力的稳定性;建立宪法诉愿制度,使任何认为自己宪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在穷尽其他一切救济方法之后,被允许向或其他类似机构提起宪法诉讼,并由司法机关依宪法作出裁决;建立违宪审查度制度,由特定国家机关对立法和行为进行合宪性审查,排除违宪的法律、行为。但各国家对宪法效力保障的具体制度、措施并非单一模式,而是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违宪审查制。违宪审查制是宪法效力保障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专门的制度性保障,起源于美国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从实践看,各国家都是根据自身实际来建立违宪审查制的。根据审查机关及审查程序不同,大体形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立法机关或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即由立法机关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第二种类型是司法审查制,即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第三种类型是特设机关审查制,即由专门设立的机关如、宪法委员会等行使违宪审查权。三种类型并无高下之分,其实质都在于排除违宪的法律和行为,使宪法的普遍效力不受损害,并在立法和行为中得以持续贯彻。宪法效力保障制度多元化发展因于各国的传统理念和制度背景,是主义普遍原理民族化、各别化的重要体现。
二、宪法规范的效力
(一)概念
宪法规范的效力是宪法规范对相关社会关系所产生的拘束作用。其效力基础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宪法的法律效力。其二,的内在要求。
(二)宪法规范的效力的特点
1、宏观调整效力宪法规范的宏观调整效力,就是宪法规范所具有的按照民主原则和国家政治统治需要。宪法规范的宏观调整效力是通过宪法立法中一系列"禁止"、"鼓励"、"限制"等的条文来确立国家基本政策,通过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来确定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国家机构建设的基本原则的规定来确定国家机关相互之间的地位和关系等,来最终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从而形成规范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效果的。2、微观组织效力宪法规范和微观组织效力就是指宪法规范具体组织、协调、指导国家权力行使过程的实际效果和作用。宪法规范的微观组织效力是通过宪法立法中一系列"授权"、"命令"、"限定"、"职权"、"原则"、"程序"等的条文来确定各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规则、程序、职权范围和权力行使方式及限度,从而实际发挥作用的。3、政治确认和制裁效力宪法规范的政治确认和制裁效力是指宪法规范所具有的对特定主体和事项赋予或剥夺、确立或撤销其政治地位、政治权力、政治效力、政治关系的实际效果和作用。这是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在效力上最典型的不同。从上述宪法规范效力的几种形式可以看出,宪法规范的效力从根本性质上讲是一种政治性法律效力,无论是宏观调整、微观组织还是政治确认与制裁,都是一种政治运筹和政治约束,都有政治目的和政治功能包含其中。
篇6
关键词:县域经济;平台化战略;动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46-02
一、义乌平台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与实践成效
平台化的发展战略,是指在县域范围内,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平台,把平台主导者――政府、平台服务的提供者――各类生产厂家和商家等、平台服务的消费者――中间商、零售商以及个人消费者等置于县域平台之中,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等的引导,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和商家的进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的城市化水平[1]。其中平台化发展战略,至少包含三个重要内容:县域平台服务系统,平台的盈利能力,平台商业生态系统[2]。
(一)县域平台服务系统
义乌市平台主要是由政府、生产厂家以及商家和消费者等组成。义乌市政府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如“四个允许”、优先发展商贸业,建立小商品市场以及积极争取国际贸易综合性改革试点,积极发展“市场采购”型等政策,为义乌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吸引更多新的厂家和商家的入驻,增强义乌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分布呈现这样一个规律:义乌本地―浙江以及周边省份―全国―全世界。
(二)县域平台的盈利能力模式
义乌县域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体现在义乌经济主要是依靠商贸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义乌市政府确立了重点发展商贸业的决定,通过几代商贸市场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降低产品的交易成本,形成义乌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义乌逐渐形成前店后厂的城市布局,服务于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在21世纪大力发展义乌的旅游以及会展经济,不断开拓义乌经济发展的新渠道,提高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3]。
(三)县域平台的商业生态系统
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是基于一定的利益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共担风险、共享资源促进平台的不断发展[4]。在平台中,义乌市政府作为整个平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所有的交易以及生产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合理分配政府所拥有的资源。而平台的其他参与者如消费者、各种产品的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零售商等是整个平台当中最为关键的成员,脱离了他们则整个平台将不复存在,他们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互为存在,而且他们与义乌政府也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为了维持义乌整个商贸经济的发展,各种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教育机构以及中介机构不断涌现,支持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义乌平台当中还存在一些寄生种群,为整个义乌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的企业或者供应商,他们是依附于整个义乌经济发展的,并为义乌经济的发展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义乌市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一,政治上,义乌市政府的政治环境更为轻松,政治体制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政府政策,义乌市政府的行政权限不断扩大。在面对国际贸易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式下,义乌市政府积极争取国际贸易综合性改革试点,积极建立“市场采购”型的贸易方式解决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保持义乌的市场竞争力。其二,经济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经济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2013年GDP达到850亿人民币,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浙江乃至全国的前列水平,城市化水平达到77%,远超浙江和全国的50%和40%。其三,社会上: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十多年来,已建成各类生态主题公园15个。绿化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切实巩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5]。
二、义乌平台化发展战略经历自发―自觉―自主的过程
(一)自发的发展过程(1978―1986年)
义乌经济主要是依托于个体经济的发展而繁荣的。在改革开放之初,人多地少的困境使得义乌剩余的劳动力需要进行转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自发出现了大批的个体经营业者,而政府此时也意识到个体经济的发展关系着义乌人民的生存问题,因此为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政府必须在政策上给予个体经济支持,鼓励民众的创新精神。因此,政府鼓励的个体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自发地提出“四个允许”的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兴商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市场创建之初,义乌把商品的消费者定位于农村的广大农民,开拓市场的重点在于中西部地区,尔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巩固已有的市场的基础之上大力拓宽城市市场,城市的工薪阶层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义乌商品的消费对象。
(二)自觉的发展过程(1986―1992年)
这个时期由于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以及国家对个体经营的承认使得义乌个体经济从此活跃起来,义乌市政府把在体制之外的群体纳入了与社会利益分配相联系的公共政策范畴。这段时期内众多家庭工业在还没有被中央制度所开放的前提下也开始自觉地走向合伙经营和股份合作,而此时义乌市政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利益选择的影响下,将政府的自身利益与社会的普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民营企业与传统合作经济制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产物――股份合作制。这种合作形式为整个义乌乃至全国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三)自主的发展过程(1993年至今)
从1993年开始,义乌市场已具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之时,义乌政府果断实行了“管办分离”,政府全面退出竞争领域,使市场机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又制定了《关于加快市场发展,促进市场持续繁荣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义乌市场建成国内外交易成本最低、信用最好、信息最灵、手段最新、效益最佳的商品交易平台,为今后义乌市场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世纪末做出了把义乌建成世界最大的商贸城的决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义乌市政府看到了电商发展的巨大潜力,着力开发义乌市的电商平台,“义乌购”也因此产生,近几年“义乌购”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海啸的发生,义乌经济的发展也遇到巨大的挑战,因此义乌市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果断向中央政府提出进行国际综合贸易改革试点并获得批准,着力构建“市场采购”型的贸易方式,主动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且积极寻找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试图解决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难题。
三、义乌市的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平台化观念,利用平台化战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政府作为县域平台的创建者,应该意识到平台化发展战略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对辖区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选择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平台化战略。把政府、企业和商家以及消费者等全部纳入平台之中,将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支持作用,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维持平台的领先优势,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与商家的积极性,把其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及时地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二)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实行平台化的发展战略将面临诸多挑战
义乌市的平台化发展战略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以商贸业为主导,围绕商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相关的生产企业和为促进商贸业发展提供各种各样服务的商家,不断完善义乌平台服务系统和提高平台的盈利能力;建立良性运行的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正确处理平台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是由众多成员组成,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成员加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新进成员与原有成员之间以及老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关键。首先要对生态系统组成人员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它们在平台当中的职责与作用。其次要鼓励新成员的加入,对现有的成员进行挑战与补充,淘汰不符合平台发展的成员,促进平台生态系统的完善与发展;不断丰富平台盈利模式。县域平台要创造适合于本区域特征的盈利模式,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不断完善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培养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平台化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树立发展的理念
首先从平台的参与对象来说,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在平台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要不断提高,在政策指导、法律法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做到与平台的发展相互适应,甚至应该要提前预测到平台发展趋势并做好准备。对于平台的生产厂家以及商家等而言,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等,在平台的不同发展时期可以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不断扩大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受众范围,适应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其次从平台内容来说,平台的服务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平台的参与者不断增加,各个参与对象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平台的盈利模式不断创新,创造越来越多的平台的收入来源,促进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平台的生态系统,平台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大熔炉”,适应平台发展的被吸引进来并不断提升,落后的、不适应平台发展的被淘汰出去,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不断促进整个县域平台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笑笑.基于电子商务融合的浙江专业市场平台化发展战略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周利华.网络平台演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李先锋,白庆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7):15-16.
篇7
关键词:建筑电气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智能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建筑电气行业中,电气技术主要包括了强电和弱电两个基本部分,然后利用变配电系统和相应的技术对电力照明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在建筑电气领域中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很多新的电气技术应用而生,例如,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这种技术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施工方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系统和技术方面正在发生着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更加能够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要求,在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代建筑电气技术概述
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电气技术在现代上建筑施工中已经被广泛的使用。随着应用的范围不断的扩大,在个体产品和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走向成熟,从目前整体的发展方向方面来看,虽然传统的建筑电气技术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空间,但是,由于系统之间都存在较大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资源共享功能,因此,在满足现代社会生活质量方面仍然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例如,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无法正常的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耗能严重,对于建筑电气系统的电气设备缺乏科学有效的关系,在电气技术应用过程中,安全性得不到正常的保证,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引发安全事故,基于此,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便成为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在传统的建筑电气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的更新和完善,并逐渐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成熟理论体系,并且在电气系统中实现了电子、电工和信息等多种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现代建筑电气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在建立在人们智能建筑的使用需求之上,在运用过程中,综合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设备,实现科学和技术的交叉互动,从而不断满足人们对的使用需求。现代建筑电气在建筑领域有效的应用,使得建筑电气技术呈现出更多的发展趋势,同时在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按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
1、建筑楼宇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楼宇近几年才在我国发展,因此对于智能化楼宇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还具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因为我国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还不高,关键技术是以依靠国外进口为主;二是智能化楼宇的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智能化居民建筑率不高,因此研究楼宇智能化对于促进楼宇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BAS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
智能楼宇自动化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类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与操作,因此BAS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是整个智能化楼宇技术的核心,通过BAS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可以随时监控楼宇各项技术在运行过程中的情况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故障,以此保证楼宇建筑的安全,比如通过BAS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动调节中央空调的温度、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控制楼宇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因此BAS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还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有利于资源消耗的节省。BAS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体系包括管理层、自动化层以及现场层。管理层是整个BAS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其通过网络与各个管理终端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对各个系统的控制与管理,同时管理层还具有一个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实现对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行的监控与管理;自动化层主要是对管理层发出的各项指令的具体监控;现场层包括各种自动化操作模块,它是执行具体操作指令的操作。
2.2 楼宇智能化电气火灾报警系统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正在逐渐的被社会淘汰。现在更多被运用的是电气火灾报警系统,电气火灾报警系统更先进之处在于属于先期预警。所以在楼宇智能化中或工程项目中,大多安装火灾监控系统。剩余电流互感器、电气火灾探测器、电气火灾监控器、还有监控探测器、监控报警等,共同组成了电气火灾报警系统。在智能楼宇中安装,能够有效的遏制火灾的发生。
2、现代建筑电气节能技术
2.1 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
电器节能的首要步骤就是要考虑供配电系统中的无谓能源消耗,减少这些无谓能源的消耗就能够起到节能的作用。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整个供配电系统的必须要尽可能的精简,做到设备电力在输配过程中的无谓损耗;减少输配电设备的同一等级的设备配置数量,输配电设备的等级要尽可能精简;通过不同输配电系统的有效减负,来实现能源节约;对于变压器的选用也要尽可能的节能,变压器的同时工作台数,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调节,在电力负荷不是很大的时候,可以自动的减少同时工作的变压器设备台数,减少调不必要的电力设备电能损耗。
2.2选用节能的变压器、变压设备
因为每天中国在小功率的变压器设备中发生的电能损耗,就可以占到整个国家发电总量的百分之二作用;一般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变压器的空载运行,还有就是变压器的多余的负载损失部分,如何来提高节能效果,更好地见底损失,就只有通过更加节能的节能变压器;节能变压器的消耗少,对于电能的损耗更低,噪音一般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于抗瞬间电压的冲击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采用有效的节能变压器,就能够有效减少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2.3照明系统的电力节能考虑
对于电能的消耗,和无畏的浪费,很多都是发生在照明系统中,整个国际的发电量其中超过百分之十都是消耗在了建筑的照明工程,所以在照明电气设计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节能空间,能够在保证照明的情况下,更多的节约电力能源的消耗,主要的措施就是以下的这些:采用更为高效的节能照明产品,提高技能灯具的使用率;对于以往的白炽灯,由于对电能的消耗过大,不建议再使用;通过耗能更低,光源强度更高的照明设备来进行照明的设计,就能够有效的提高照明的效率,大量的节约建筑的电力消耗;建筑的照明电气节能设计中,也必须要考虑自然光的使用,提高自然光的照明作用效果,尤其是白天,充分的利用太阳光来起到照明效果,减少灯的使用,也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节能的效果;建筑的设计中,必须要采取照明系统分区的设计,尽可能的增加分区开关,尽可能的增加分区设计,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过多的照明设备同时启动的问题,通过小分区进行开关控制,减少因大面积光源无谓使用带来的损耗;这样一般能够节约掉电能消耗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三、现代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1、现代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
随着智能建筑理念不断的被人们所重视,建筑领域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指导之下,实现了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代替了传统的操作技术,满足不同施工技术的要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绿色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保理念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建筑电气技术发展方面,也在不断呈现出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之下,绿色建筑的改变逐渐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实现多目标的大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作业,而在绿色建筑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家建筑电气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了更多的节能材料和设备,同时也不断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的融入到建筑施工当中,以此来实现对建筑电气技术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了绿色、智能的建筑工程。
结束语
建筑电气技术是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同时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也与我国的电气科技的飞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促进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化和数字化趋势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佘懿丹.生态建筑设计之自然采光[J].经营管理者.2010(17):182.
篇8
《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在研讨交流中,我深深为许卫兵老师的深入思考(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对相关材料的阅读、教学想突破的“问题”)所折服,真的是“小数不小,小数的世界很大”。对于一线教师与教学研究者来说,小数的世界之“大”,就“大”在让我们深入地追问与思考一些问题。
“小数初步认识”到底“教什么”?
课程改革后,不同版本教材都是“螺旋上升”式地处理“小数的认识”,各教材的整体设计不尽相同,但在第一次“认识小数”时都把握了共同的原则:(1)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小数,在具体的“量”中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这里“具体的‘量’”主要指钱数、长度;(2)都是“规定”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3)沟通用“整数、分数、小数”都能表示同一个“量”,北师大版主要是沟通用“整数、小数”表示同一个量;(4)都涉及到纯小数和混小数的认识。下面以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为例,简要概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安排。
人教版在《小数初步认识》中要学习一位、二位小数,是从“生活中的小数(价钱)”引入,理解用小数表示的价钱是什么意思,通过呈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小数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数”,进而以“米制系统”为直观模型认识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的分数,认识小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分数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在“做一做”的活动中,再用整数、分数、小数表示“钱数”,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量,既可以用自然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分数表示”。其难点是当两位小数中十分位、百分位是“0”时如何用小数表示现实的量。
北师大版也是学习一位、二位小数,一直以“人民币”为直观模型学习小数(包括小数的加减运算),借助于小数位上各数字的“人民币”意义学习,不涉及“分数”(教材中《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前,《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后)。
苏教版则只学习一位小数,“米制系统”、“人民币”两个直观模型都用,首先借助“米制系统”模型呈现一位小数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另一种记法,然后再用“人民币”认识混小数,认识“混小数”能突破学生总认为“小数是比‘1’小的数”的错误思维定势。只有苏教版教材在《小数初步认识》就提出“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概念,认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的小数部分。
在认识小数的“学具”方面,人教版、苏教版还使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模型、线段图模型以及“数轴”(习题中),而北师大版则不涉及这些直观“模型”,主要借助人民币认识小数。
小数的含义是“规定的”还是“发现”的?
弄清楚了“教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教”的问题:学生如何理解一个概念?教学如何“教”概念?杜威“由生活经验向科学概念的运动过程就是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思想,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是“告知”学生概念的意义还是让学生探索、概括发现概念的意义?尤其教学“认识小数”时这两种教学方式容易引发争议。
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都是这样处理小数的意义的: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即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依此类推。
很多教师认识,小数的意义是“规定”的,教学时就是告诉学生这个规定而无需学生探究。但许卫兵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则走了另外一条路:在学生对用小数表示“钱数”已有生活经验、知道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借助于分数的面积模型,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的活动中探究发现并概括出“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零点几的意义和十分之几的意义相同”的结论。即学生头脑中先有“小数”,然后通过探究发现“一位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让学生有一种“顿悟”、有一种发现了隐藏的秘密的快乐。进而再将这一发现拓展应用到“米制”模型,以巩固对一位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做符合执教者的主旨:确立真正的儿童立场,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在概念学习中发挥作用,进而实现概念学习的“案例――原则――模仿――运用”的探究发现式过程。因此许老师说:从学生生活经验的角度看,将“价钱之间的转化”作为例题素材、“长度之间的转化”作为习题素材更为合适,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小数表示的长度”这一经验基础,“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这一直接表明分数、小数之间关联的结论,教师除了采用讲解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别无他法。
但是,可能有教师会追问:是学生独立探究发现“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还是规定“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即小数的意义到底是“规定的”还是“发现”的?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小数的产生发展史看,先有分数后有小数,小数的意义是“人为”规定的。16世纪荷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人的斯蒂文最早发明小数,当时是为了便于计算复杂的利息问题。斯蒂文发现,当利率都是以10、100、1000等作为分母时,按照复利计算的利息问题将变得简单,其结果都是以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表示。但还是不太便于比较大小和计算,于是他发现用“小数”(当时的小数书写形式不是现在的样子,没有小数点)表示非常方便,于是创造出“十进小数”,进行小数的四则计算非常简单,类似于自然数的四则计算。从其发生的本源来看,小数是基于十进分数而创造出来的,是“原创的”。实际上,人为的“约定”、“规定”就是人的一种创造,是一种新的顿悟与发现。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通过个别案例的探索,发现(对于学生而言是教师引领下的“真正发现”)小数的含义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再创造”过程远比告知学生“十分之几就可以记作零点几”更有价值,也就是许老师执教本节课的目的所在。
那么这样做的价值何在?价值就在于让学生体验发现秘密的快乐。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说:“要知道,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主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这符合他一贯倡导的数学学习观:数学学习就是“再创造”的过程。许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就落实了这一数学观,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发现的过程,体验到独立发现秘密的乐趣,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深层动力。
用可视化的“形”认识抽象的“数”的意义何在?
用可视化的“形”认识抽象的“数”的意义,即如许老师所强调的:有了与现实生活、与儿童经验的对接,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也就得以通过“慢镜头”来完成。教学不应停留在教师直接的讲解和“告诉”,而应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索过程,借助于直观图示的形象支撑,建立起了一位小数的“直观模型”(长方形等分、涂色)。然后将一位小数(纯小数、混小数)的认识拓展到“米制系统”,进而再在半抽象半形象的“数轴”上认识小数(从“米尺”到“数轴”的抽象过程非常巧妙)。
从借助“面积模型”、“线段图模型”到“数轴”来认识小数,所用的工具从直观形象到半抽象半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顺利展开与实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恰当地运用这些直观模型为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形象来滋养抽象,用直觉来涵养思维”,这是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法宝”。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不能够依赖教师的“告知”与重复性的“练习”,需要学生的亲自探究与体验,借助于多种模型和途径(可以说,这三种直观模型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充分地展开探究过程,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就越强烈,理解就越深刻,数学活动经验就越丰富和灵活。
“告知”式的教学可能“省时”、“省力”,但这是短期效果;“慢镜头”教学从短期看“费事”、“费时”、“费力”,但其长期效果不容忽视:有助于教师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条件与路径,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助于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 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1.3绿色建筑的内涵
1.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1.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1.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2.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
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绿色建筑不等于高成本、高投入,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也不仅仅局限于新建建筑。据统计,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以上,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
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据介绍,既有建筑现在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现在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
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仅只是政府、企业的职责,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虽然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路,相信绿色建筑一定能推进城市走向持续发展之路,达到人及建筑与生态环境三者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5).
篇10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现状;发展;策略;研究
对于水工环地质而言,实际上它是一个复合概念,即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三部分。水工环地质中的任何一种,都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对水工环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国内水工环地质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国内水工环地质建设事业始终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而且近年来的发展速度更快,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生态资源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而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1 水工环地质事业建设力量薄弱
以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为例,其包括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比如地下水源以及地下水层的富水情况察,同时还要对地下资源客观的进行评价,后续工作中包括
对水源开采问题的综合研究,对地下水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水工环地质建设队伍。然实践中却并非入,水工环地质工作中, 水工环地质工作队伍配置不合理,难以有效发挥团队的优势,以致于严重削弱了水工环地质工作力量。
1.2 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的要素不全
水工环地质工作,除了工作人员的科技、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还存在着观念滞后、团队需要进一步整合等问题;尤其是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缺乏领军人物,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导致大量的水工环地质科研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并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水工环地质工作制度落实情况不乐观,执行力比较差,而且部分工作人员的作风需要进一步提高。
1.3 水工环地质工作中对资源、环境开采前景缺乏客观的评价
实践中可以看到,水工环地质工作中,因更多关注的是对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的考虑,严重忽略了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因此国内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甚至很多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失调,大量的土地、植被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实践中常见的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次生性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工作前景令人堪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水工环地质工作中对资源、环境开采前景缺乏客观的评价,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水工环地质发展研究
基于以上对当前水工环地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对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科学谋划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以往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在未来的工作与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进和改善工作思路与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认真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创新工作。同时,还要不断的增强超前意识,以当前国内方针政策为基础,对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科学谋划。在统一思想基础上,全面提升认知水平,着眼于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目标,踏踏实实地做好未来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决避免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快速发展的理念和发展模式;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意识,不搞新鞋走老路的发展模式,要坚持水工环地质建设工作为未动,而生态环境保护先行的原则;既要发展经济、促进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建设,又要协调好水工环地质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管理制度
水工环地质工作质量和效率,很多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建设,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将责任、义务有效的落实到实处,是否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时刻保持环保意识和积极性。因此,实践中应当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期和未来水工环地质新局面,多层次、多元化的进行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注重对中青年人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强水工环工作制度建设与落实,立足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可行的水工环地质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水工环地质工作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以制度管权。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才能使水工环工作人员照章办事,落实工作。水工环地质工作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结合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要求,科学合理的对水工环地质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作理念和模式,做好后续项目的积极跟踪与落实工作,全面推动国内水工地质工作更上一层楼。
2.3 加快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科技创新与服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水工环地质工作中也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改善国内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的新问题,全面推动工作创新与进步。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和资金,并且加大对科技的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对现场生态环境及生态条件进行全面勘察;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管理渠道,从而有效实现业务工作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设;注重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发挥这些科技成果的作用。利用现代科技创新之优势,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水工环地质工作能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技术支持。
2.4 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的综合考察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当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工作进行综合考察,以整体发展为目标,不能顾此失彼。首先,水文地质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水资源环境尤其是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主要水层含量进行仔细的考察,并且对地下水源的具体分布位置、附属区域进行准确的计算、评价,对其进行全方位预测。其次,环境地质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变得异常明显,自然生态环境频遭侵害。因此,环境地质工作,应当对该区域环境质量开发趋势进行全面的预测与评价,并且对一些重点防护区域实行环境地质勘察,以免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二次伤害。最后,工程地质工作。工程地质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后期展开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工程地质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危险性非常强,而且地址问题较为隐蔽,区域内出现的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塌方等都地质灾害,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安全性、实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工程地质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3 结语
总而言之,水工环地质工作是一项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在内的综合性工作,而且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内容,不仅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而且还要保护好生态资源和环境。因此,实践中应当加强思想重视,不断的拓展服务领域,不断的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立足实际和长远发展目标,建立以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胡学超.试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J]世界家苑,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