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21:4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初探1】
【摘 要】幼儿教育是对人的启蒙教育,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幼儿教师的实操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会影响未来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因此,将幼儿艺术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形势改为毕业教学展示是可行的。
【关键词】艺术类 毕业教学展示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78-01
一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取得的成效
长期对成人艺术类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现今已显露出弊端。成人艺术类学生应更多在毕业考核中展示其专业实际能力,以适应职业需求。在多年的教学中,艺术类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摸索出将幼儿艺术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形势改为毕业教学展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利用自我设计,探究性、多种艺术门类课程选择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艺术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际演练和体验型科学,通过多种艺术门类课程的选择,学生与导师可以共同探究幼儿艺术各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了解最终决定教学展示题目、形式。一切工作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实际授课能力是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地说大话、喊口号,甚至抄袭,没有积极的思维、实际的演练和创新。利用自己设计性或探究性授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幼儿艺术教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和探究性的毕业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作用是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无法取代的。
2.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知识相联系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幼儿艺术专业教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育儿知识相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利用各种不同的音乐来调节幼儿的情绪;生活中的不同季节可用不同的装饰画去表示,用来作教室装饰或家居装饰。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与教学密不可分的知识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动手实践和创新。
3.在教学展示中积极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更有兴趣
在导师引导毕业教学展示中,学生们还应加入一系列与幼儿互动的实践性活动,如幼儿参与的律动游戏、手工、讲故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意识到,这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怎么带动幼儿?怎么通过自己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使学生增加知识,拓展视野,开发智力,激发学生研讨教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实践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4.毕业教学展示提高学生就业自信心
通过教学展示学生们纷纷表示有难度,但这个过程受益匪浅,真的有提高,能学到知识。据对毕业班学生的调查,60%以上的学生将这次毕业展示运用到了求职或工作中去,80%的学生认为通过这样的毕业教学展示,授课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样的毕业形式改革很实用,符合现在就业的需求。
二 成人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创造性
幼儿艺术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高中毕业考入的,对自己缺乏自信。实际上,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而且经过某种训练后,完全可以学会并更具创造性。创新并不与知识成正比,所以需要导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教会她们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消极的思想
从已毕业的幼师学生来看,持有积极心态的毕业生,积极进取,最终创出一片新天地,而持消极心态的毕业生,遇事退缩,在困守中一事无成。由于几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展示是一项相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的事,做起来肯定困难重重,心态若不积极,遇到困难,便容易退缩。因此,导师关注学生的心态,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3.不了解创新的方法
实际上,创新的方法有很多,但学生没有头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不断渗透,逐步训练,在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教会他们合理运用创新方法,进一步实现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教学展示。
虽然毕业教学展示改革还在不断探索阶段,但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改革后的实际效果,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经过不断地改革,成人艺术类毕业考核形式将会更加完善。
【艺术市场专业应首重艺术批评实践教学2】
【内容摘要】艺术批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需要借鉴成熟理论,更应该是针对艺术市场进行实践批评,这样才能保证艺术批评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校艺术市场专业教学应加强批评教学的基础地位,通过实践教学推动艺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市场 批评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艺术市场专门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早在上世纪末,全国部分高校就开始探索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建设,各高校结合各自学科优势,逐步建立符合艺术市场特殊规律的艺术经济学、艺术管理学、艺术营销学等课程齐全、结构合理的艺术市场学科体系。
无论是艺术市场本身的建设和完善,还是艺术商品价值判断,都是以艺术现象本身艺术价值判断为基础的,作为艺术价值判断的艺术批评就成为艺术市场建设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需要借鉴成熟理论,更应该是针对艺术市场进行实践批评,这样才能保证艺术批评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校艺术市场专业教学就必须加强批评教学的基础地位,通过批评教学推动艺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艺术批评教学应该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尤重实践教学
一些优秀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价,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消费。需要通过艺术批评对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出科学判断与评价,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用一定的理论和批评标准对作品做出判断并不难,只要熟悉和理解艺术理论和方法就能对艺术现象做出判断,但理论和标准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美术现象本体,这种判断又是否符合艺术市场的规律就成为艺术批评的关键。我国现代艺术批评还相对比较弱,没有形成符合中国艺术实际的理论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西方艺术批评理论也被引入中国,丰富和发展中国艺术批评理论的同时也显出强烈的水土不服。
从内容上看,现代西方艺术理论,主要是美学理论,并不关心艺术本体的规律,而是通过研究艺术现象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构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庸俗社会学美学,它与直觉主义美学和现象学美学的观点极端接近。
他们的观点是把艺术归结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就像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中一样,承认艺术中只有思想内容是本质的,它使艺术内容脱离这种内容体现的手段和形式,成为一种纯思想的推演和演绎。以这样的理论作为基础对艺术现象进行批评,只能是理论范围无限扩大,语言越来越晦涩抽象,什么都说就是不说艺术,形成了一种学院化理论倾向。
从教学效果上看,现代西方艺术理论扎根在西方文化土壤之中,是艺术理论家面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艺术问题进行的理论分析。在对西方文化和社会现实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理论,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学习的结果就成了古今中外艺术理论的大杂烩。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理论是必要的,但更要从艺术现象中发现与众不同的、也是我们时代最需要的东西。
因此,就要求批评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艺术发现力。这种敏锐的发现力就是一种艺术直觉。一般说来,直觉就是欣赏者未经理性分析与逻辑推演而迅速直接地把握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感性特征的能力。直觉洞察力不同于推理,不借助概念,却又包含着情感想象理解。批评家的洞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它是从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中敏锐地对现象本质的悟解力。
“看”也正是“眼睛的思维”。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在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作品中经常可以发现其特有的敏感性,会感受到其独特的音调、动作、表情、形式、画面、题材等,有时是说不清道不明、稍纵即逝的感受,这种感受才是艺术批评所要表达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有其天赋的一面,更多的还在于个人后天的学习,是一种对各种知识的整合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对知识具有很强整合能力的人,在文化、艺术、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越多,他的直觉能力也就越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说:“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见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同样,“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也就是说,我们的感官是经过训练的、具有文化感受力的感官,而不是纯自然生理上的感官,“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①艺术批评所需要的敏锐观察能力,它一方面来自对人类历史的学习——“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另一方面就是敏锐的观察,这种观察就是一种实践——感性活动。也就是说,实事求是研究艺术现象本体,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才能得出实际的而不是空想的,科学的而不是抽象的判断来,因此,艺术批评教学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尤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它是保持艺术批评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
二、艺术批评实践教学是艺术市场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
艺术市场是以艺术商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交易行为,如果无法判断或者判断不出艺术商品价值,艺术市场运转就会产生困难,甚至最后崩溃。
艺术商品的价值是由艺术本体的价值和艺术载体的价值两部分构成的:艺术创作作为文化生产,不是纯粹手艺的展现,而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显现。克罗齐指出,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创作技术方面,不在于构思的物化,也不在于作品的构成,而在于艺术家意识中酿成的特殊精神内容,其形成的物质“外壳”只应该把这种内容凝定下来并传达给他人。这种物质“外壳”的物化就是艺术品,艺术家完美地表达出自己思想的作品才是有价值的作品,它的外显形式就是独特的个人风格。
艺术本体的价值量是由以创作主体长期的累积劳动量为依据,以承认艺术创作经验、艺术传达和表现的技能技巧、个人禀赋才情的差异、社会影响和时尚因素以及稀缺程度为基础的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艺术载体的价值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1.原创艺术载体。其价值量无法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
2.人工复制的艺术载体。其价值量也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
3.机械复制的艺术载体。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计量。
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并非由艺术品本身的价值决定,更多的是由其使用价值来决定。任何商品都必须具有可供人类使用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一切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之一。艺术作品转化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它既是艺术作品转化为商品的本质属性,也是艺术市场运行和存在的基础,艺术品具有使用价值是艺术品具有价值或价格的物质基础。
艺术品的使用价值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针对具体的人。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列宁认为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
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时代历史背景、文化传承、艺术交流、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经济状况、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市场需求、媒介“炒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艺术品对使用主体将表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用价值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会给炒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在人为的炒作推动下就会出现市场混乱,不利于市场发展和建设。这就需要艺术批评能够对艺术现象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有利于使用价值明确和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批评实践教学也为艺术史学科和艺术理论学科的教学提供资料和理论支撑,促进艺术学科适应时代和市场需要。同时,艺术市场具有一般市场运行的规律,但更多的是艺术市场自身的特殊规律,艺术管理类学科要想真正反映艺术市场的特殊规律,就必须深入艺术市场内部,实事求是而不是生搬其他市场规律,就必须研究艺术品的经济规律,艺术批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艺术经济规律的关键。
我们强调艺术批评的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是说艺术批评可以包办艺术市场课程建设,也不是说艺术批评的地位有多高,只是说,艺术批评处在艺术市场学科中的基础和纽带的作用,我国目前艺术市场学科教学和建设还比较薄弱,通过加强艺术批评学科建设来促进和协调其他学科建设,有利于尽早形成艺术市场完整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篇2
普通课程的课室需求相对简单,可集中授课,而环境艺术设计毕业创作大部分需要用到电脑,而且是配置高的电脑,同时每个学生创作方向不同,很难像普通课程那样学。设计创作所需的设计软件也比较特殊,如常用的3DMAX效果图绘制软件,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兼容问题,每个学生所用版本也会不同,而学校机房则为一体化软件版本,由此便给学带来难度。它的运行数据比较复杂,工作时所产生的数据会保留电脑的各个路径,如果统一到指定课室授课,学生则需要把未完成的创作文件归档拷贝过去再重新打开,这样经常会造成丢失数据或损坏文件,导致前功尽弃。综合以上问题,普通课室的安排无法满足授课需求。
2自由化工作室制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指导模式
就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目的而言,学生是主体,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老师扮演引导辅助的角色,整个课程周期长,将思维转化为设计图纸,需学生不间断地分析、归纳、完善方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约40人/班,定时定量的教学方式无法最大限度地兼顾到每位同学,因此,可借鉴工作室将上课学生分组教学,以办公类空间、家居别墅空间、商业酒店空间等为主干,将学生细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辅导,并且可加强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竞争意识,达到市场分工细致的结果。设计类公司招商投标模式的浅层次尝试,使得毕业设计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创新竞争意识。其次,以工作室制指导形式带动学生外出考察景点设计实例,从中搜寻设计元素与设计手法,正视学生对毕业设计与市场化需求的对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使设计落到实处,这便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所在。
3毕业设计成果答辩与展示
3.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答辩
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毕业设计课程学分的修读可借助校内毕业设计与校外毕业实选一的模式开展,实习期间设计案例作为毕业设计成果记入该门课程学分修读部分,由于大部分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致使毕业设计课程修读后期对毕业设计答辩流程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学校缺失该过程。而校外实习学生工作情况记录方面,由于从事设计类工作职位多为制图类岗位,接触客户机会有限,缺乏对自我设计作品的表述机会,就高职院校设计类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形式而言,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已逐步重视市场对设计类学生口才表述能力的要求,销售自我设计产品转变为设计师自我修养的一种能力,例如对于尚品宅配这样的驻店设计师而言,直接面对客户谈单成为设计师的主要业务收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自我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成果答辩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其中学校部分可通过答辩内容、答辩场地、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设定,加强对该过程的重视,以此给予答辩学生一定的压力,从而锻炼其表达能力。
3.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成果展示
观察广东地区各大高校艺术类毕业设计的展示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借助学校自身的展厅等硬件设施,以校内展示为主,借助于校企合作等平台,邀请兄弟院校领导与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到校内观摩毕业生作品成果,其中美术学院的此种展示成果最为有效,借助院校自身能力发展壮大。第二,以校内展示与校外展示相结合,选定校外一公共场地,由老师带队,学生干部负责的形式将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送出,以此锻炼学生策划、布展、宣传能力,向社会公开化地展示学生作品,也可起到宣传学校教学成果的目的。第三,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网络展示的形式展出学生优秀作品。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经历市场人群的检验,以便搜集意见,提高设计能力。
4结语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90-03
一、引言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包罗万象,涵盖了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数字艺术、服装设计等很多方向,本文将以其中室内设计方向探讨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改革方面的问题。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三年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应用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以“规范化”的方法与系统的设计程序独立进行的设计过程。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系统地应用所学的专业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有关设计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均能够进一步得以提高,能较为全面的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鉴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毕业设计工作模式创新。毕业设计工作模式对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毕业设计答辩形式、毕业设计管理形式等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二、常规的毕业设计方案的分类
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由于毕业生的指导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同时还担任着常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敷衍了事”等。因此很多高校在毕业设计环节参考一些本科院校,采用论文形式举行,也有一些艺术设计高职高专学校采用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甚至有些学校在学生毕业设计时,以学生创作作品为毕业设计内容,同时,也有以论文加图纸的形式同时进行,可谓是毕业设计形式多样,但最终效果如何呢?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一)对毕业设计的认识缺乏深度,往往等同于普通作业
首先,随着高校扩招的规模不断扩大,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高职高专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下降趋势。一些考生为了跻身高考,考前进行专业急训,大多设计专业学生都是速成高考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并没有达到专业标准;其次,就业问题也进一步导致学生敷衍毕业设计,造成毕业设计综合指标与行业需求相差甚远。通常高职高专的学制为3年,其中在校为2.5年,然而由于学生就业压力大,在到第5学期时几乎都在外出找工作,有的提前毕业急于上岗,这不仅使得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很多毕业生把毕业设计当作了一个形式,只要求过关而已。
(二)毕业论文原创性不强,文章质量较低
很多学校都沿用了本科院校对毕业论文形式的应用,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以及网络期刊的丰富资源,以论文为毕业设计内容的,执行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论文的含金量、论文的原创性、论点的创新性方面。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社会输送一批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理论功底上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论文的水平以及论文的质量就相对较低。此外,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实习,用于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和精力较少,导致为了赶论文,从网上下载拼凑的现象较多。由于很多高校在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分配的时候,一般是一个老师带很多学生,这就没法全面地检测论文的原创性,并且一般高职高专的学生论文最终是不上知网检索数据库的.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单一,创新性不强
随着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压力的不断增大,行业需求与大学生专业素质日益形成较大矛盾,使得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毕业设计工作形同虚设。传统就业模式导致了毕业设计内容重复,“不断炒冷饭”,脱离生产实践,没有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显得稚弱。毕业设计个性、主题性、时代性和真实性严重缺乏,大大地降低了毕业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正常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运作。由此,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将成为高职高专设计专业首要任务。
四、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一)毕业设计选题现状与改革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依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从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着手。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必须在选题源头上控制好毕业设计的要求。因此,毕业设计时,必须明确毕业设计要求和目标,旨在通过毕业设计系统的检测和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分析、方案设计、以及项目运作能力。有些学校让学生到实习或者顶岗实习的单位去,以参与的项目为毕业设计题,到毕业答辩时,就以自己的案例进行答辩,往往这样的形式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没有在本行实习的学生,无法找到自己的项目,最终就草草的找一套图纸应付;其二,会有一部分学生为了“面子”,直接套用或者套作设计师的全套图纸,继而进行答辩,严重偏离了毕业设计的最终意义。因此我们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应该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提高毕业设计项目的真实性、实践性,对毕业设计选题做以下改革。
1.建立由专业教师收集的项目库。这些项目库可以是专业教师平时实践项目或者以专业社团的形式收集的地方性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建成项目库,提供给学生作为项目选题,让学生利用实习期间的实践技能对校方指定项目进行设计,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实践技能,一方面提高了毕业设计项目的真实性。
2.建立工学结合及校企合作项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逐步普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建设逐步完善,那么我们该怎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呢,除了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课、讲座以及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外,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企业资源,利用企业的实践项目,带进校园,这些项目经过筛选,根据难度情况,可以收集起来并不断更新,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库,对于长线设计项目,一方面可以作为锻炼学生的平台和手段,也可以作为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运行的实战演练。
3.网络及实际赛事项目。相关设计行业尤其是室内设计方面的互联网站比较多,每年大大小小、不同规格的室内设计大赛比较多,大赛的主办方都是想通过比赛项目,来刺激和提高设计师、学生对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或者学习积极性,比赛一般都有一定的主题或者参赛项目,并且都是要有系列全方位的图纸作为依据,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如果有较好的设计比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也是一件比较好的选择,通过比赛,结合专业教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大显身手,较好的融入到比赛气氛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同时,优秀作品将会是对学校和学生个人的鞭策与检验。
(二)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项目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因此,从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来看,由传统的毕业论文和自选项目设计图纸,改为项目驱动式工程实例综合命题设计,将原来毕业论文中应论述的问题增加到工程项目中的设计说明部分。学生不可以盲目设计或者只是单纯的套作,必须对自己的设计方方面面能够较为熟悉的掌握,包括对设计的理解,设计风格的应用以及对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把握。这些除了图纸表达,学生必须能熟练的阐释,因此,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除了完成系列成套图纸外,还必须能对一些设计细节进行文字性的表述,通过对整体设计方案的细节描述,一方面在表达设计思路的同时,也在检测学生对设计方案的了解以及相关设计理论的应用,达到实践设计与理论的高度统一。
(三)全方位、科学的进行毕业设计指导
每年一度的毕业设计安排工作都是在学生快要进行顶岗实习的时候进行布置,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都是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多数担任毕业设计指导的老师一般同时在上课,加之很多高校,专业教师的数量和学生的数量不太协调,往往一个专业教师要指导多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因此会出现诸多不周现象。比如,一个专业教师很难全面地跟踪每一个学生,或者很难对每个学生都指导得非常全面,这中困难一般情况下都很难克服。因此,毕业设计指导环节往往会失去重要性地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以下三个过程来弥补。
首先,毕业设计选题指导。因材施教是我们高职高专办学的一个基本思路,依据学生的专业素质来提供对口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素质的差异进行选题,很多高校采用学生选指导老师,或者指导老师选学生,也有的学校直接按照班级学号排序。
其次,毕业设计的过程指导。学生在做好选题后,往往就到公司进行专业实习了,但也不排除一些学生实习的岗位或者所从事的行业与自身所学专业不一致,那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难得到专业实践方面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尤为重要。
再次,答辩前期的指导。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后,要着手准备答辩工作,通常是准备答辩PPT和展板。对于专业教师,这个过程,一定要指导学生找出自身设计中的亮点以及创新之处,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含金量,指导学生善于挖掘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结果,这些是学生毕业设计环节最大的受益。
五、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能有效、顺利的进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研究并落实更为有效、规范的管理模式。
(一)对毕业设计“监控”、“跟踪”的模式管理
明确系部以及专业教研室和专业教师的职责,确保毕业设计中每一个环节的最高品质。专业负责部门应积极开展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及时开展毕业设计进度检查,分成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三部分时间段。前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教师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以及毕业设计选题,确保每个同学的毕业设计能有一个较好的开始;中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完成的进度、教师的指导情况;后期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效果,检查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制定并完善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以毕业设计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质量、学生工作质量、物质保障质量、设计成果质量、毕业答辩质量及组织管理质量等方面为内容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比性,应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并能真正保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改革传统答辩方法、实施展览与答辩以及校企联动答辩
考核是教学过程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知识的系统复习过程,由于该课程的名词术语、抽象概念多,工程性强(涉及许多工程实际问题,且需要查取数据表),若采用传统的问答式答辩方法,学生在答辩时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理论点上,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挥自己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因此,在毕业答辩时,应该改革传统的问答式答辩,采用项目解说的形式进行答辩,同时让学生制作展板,将自己的设计展板在校内进行展示,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另一方面,邀请企业负责人参与毕业答辩,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在答辩现场能物色到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发出聘请需求,这对学生就业以及促进学生端正毕业设计态度有较好的帮助。
六、结语
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离开学校的最后一次“献礼”,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在校生的教育以及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来说,都非常重要。一个学校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能极大地影响在校生的学分建设,同时也是对用人单位、对社会的负责,确保能为社会提供一批优秀的毕业生。通过对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无论对学生个人、对学校、对社会来说,均有较为重要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2]张晶.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J].时代教育,2009,(1).
[3]刘宝.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44-49.
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
1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学习特点和个性分析
1.1爱好专业却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身处综合性院校,以我对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爱好专业却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包括问卷在内的调查也得到一组数据:认为有必要上文化课的占33.5%;认为没必要开设文化课,只上专业课的占42%;认为多学一点能文化课为以后的就业和考研有帮助的占6.5%;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而愿意在专业课上投入时间更长的占2.4%;而对文化课程不感兴趣,上课也是睡觉或者玩手机的占2.1%;其余的人则认为学校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不管是在专业艺术院校还是在综合性高校,这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教学问题。“文化水平的高低将会决定艺术院校培养的是工匠还是艺术家”,毫无疑问,文化水平的高低也深深影响着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1.2富有创造性但往往过于个性化、感性化
研究表明:艺术生往往就是“右脑发达”者,即富有强烈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艺术设计从来不乏创新和个性。但是结合本专业来看,过于个性化、感性化而创造出来的作品也不见得是好的。例如,教师安排给学生的设计作业,有些学生的个人主观因素过于强烈,导致作品艺术感的丧失;有的学生擅自更改线条或图形,忽视教材中的理论规定,仅凭喜好就随意改变作品,感性色彩太过浓厚,缺乏对问题理性的思考。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创新的真正含义,科学研究正是这样一种学习与实践途径。
1.3注重设计实践而科研意识薄弱
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都非常侧重于学生的设计适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上在课程设置上对理论课程的轻视,学生对整体艺术课程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学习的精神状态,更是打击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甚至不会查阅、整理专业文献和相关资料,连论文格式都茫然不知,科研意识极其淡薄,科研能力严重滞后。
2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之现状
2.1重设计、轻论文的现象严重
综合性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教育培养较于其他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作品的创作,还需要督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或是毕业设计说明的撰写。从我所了解到的几个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情况来看:非常注重设计作品的创作和表现而比较轻视毕业论文的整理和写作。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设计选题较为类似,甚至几个学生选同一个相对简单的课题。二是论文写作立意不深,论据不足,缺乏独立思考。三是缺乏充分的人文理论及精神情感,写出来的论文不“美”,内容干涩、无味。四是基本功即基础理论知识匮乏,论文写作中内容词句表达不清,甚至对“关键词”和基本格式都不知道。种种问题显示,虽然艺术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独特性,但在设计教学的同时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应该是一门让教育更美好的“艺术”。
2.2忽视科技、科研项目的申报
科技、科研项目作为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核心,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注重。作为一名从事艺术设计一线教学与科研的高校教师,我发现大部分院校特别是综合性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申报各级科研项目没有规划,缺乏对学生科研项目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更不用说根据科研项目等级来划拨资助经费了;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来分析,大部分同学对科研项目申请、立项的概念、程序和要求都不是非常了解,而项目成员间又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项目研究不积极,从而导致项目申报难以成功或是结题困难甚至被取消项目。
2.3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在平常教学中的潜移默化,也与在实际的科研项目中进行锻炼与思考息息相关。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正是这样一种提高自己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自己及同事进行项目申报、立项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本专业学生对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参与度不理想。学生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教师如何与学生共同来研究项目等都值得去仔细思考。
3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3.1强化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意识
(1)引起重视和理解。在以往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接收老师讲课的内容,认为科研仅仅是老师自己的事情,老师也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长久以来,由于设计专业学生在搞科研的时候都是自己搞自己的,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加上没有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门系统地研究训练,从而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艺术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到科研活动中去,所以最后的成果也是参差不齐,水平低下。在种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引起重视,根据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和特色、艺术规律及教师的项目课题研究经验,对学生进行与学科紧密挂钩的专业研究指导。例如,除毕业设计作品以外更加重视设计论文的撰写,教会学生来完成收集整理设计资料、阅读设计文献、分析设计要求、撰写论文摘要、修整论文格式等科研步骤,进一步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理解研究的方法,掌握的诀窍,形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2)讲究方法和引导。为了调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挖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从站在教学与科研一线的教师人手更新教学观念并制定鼓励学生日常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制度,如在毕业设计课题申报时将纵、横向项目引入其中,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课题老师指导下帮助老师从事资料搜集、分类整理和比较分析等工作。还可以学习和借鉴研究生培养方式,采用导师制度,这样更是有利于对学生科研的指导。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研究,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尽早确认毕业课题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形成专业学习氛围,带动学风建设。
3.2建立、健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1)搭建科研平台,优化学生管理。缺乏科研平台和管理是设计专业学生在研究成果方面未能达到满意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性院校一般都设有教务处等管理部门,但往往缺乏一个学生科研管理部门。如果能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就可以单独对设计专业学生进行科研的服务和管理、协调工作,如组织学生自己申报科研课题、对学生科研课题进行立项和评审、筹集研究经费等;加强艺术设计学生科研基础建设,以各种科技竞赛为依托,搭建参与实践比赛的平台,积极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比赛;建立艺术设计学生科协组织机构,广泛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艺术设计学生科技活动的场所设备,为艺术设计学生科研活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结合研究项目,完善课程体系。科研项目研究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老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充分沟通和配合,老师在给学生分配研究任务时,不仅要兼顾到学生的基础水平,也要对项目涉及的新的知识和困难进行及时指点和解决。这样就可以结合研究项目,充分考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和学科交叉性,完善艺术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并反过来为设计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服务。
(3)培育科研氛围,推进奖惩措施。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科研进行管理和指导,还需要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将科研工作纳入其中,适当增加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学分值;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中将科研活动当作重要问题提出来,让其有意识地去关注科学研究;同时利用综合性院校交叉学科间丰富的知识储备优势,不间断地开展科研活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建立专项学生科研基金,适当量化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资金扶持和学分激励;还可以在学生综合测评中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等级评价,加分表彰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3.3因材施教,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综合性高等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必须通过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达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科学研究正是强调在实践中总结和学习,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师生不断地在项目中动脑、动手,反复探索,以解决设计需求为中心进行创新、创意。教师带领学生在科研中通过接触更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技能、技术,使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对有新思想、有新突破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16—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关系重大。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在作为本科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如何针对我们艺术类学生的情况,按照既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符合艺术专业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管理。近年来,我们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获取了一些经验。
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但这个时候恰恰是学生们找工作、应聘考试的时间。学生忙于就业,找工作是学生急于解决的大问题,因而对毕业设计就大打折扣。
其次,现行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对艺术类专业缺乏针对性,也无法体现艺术类教学的特色。客观上凭现在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按非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来做,的确是勉为其难,结果导致一些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抄袭拼凑,甚至购买的办法完成任务,这使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陷入了无奈的境地。
再次,近年来不断扩招,指导教师缺乏,他们还要承担教学、科研等任务,出现教师精力不够、指导不到位现象。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够强,对学生抓得不紧,指导质量不高。此外,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少数学生联系不上,又不主动跟教师联系等给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鉴于上述原因,我院对2010届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改革,将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分家的模式改为毕业设计(创作)解析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不断推进和提升学生毕业作品的水平。毕业创作作品解析是以毕业设计(创作)的作品说明为主线,说明创作意图,解析作品创作过程,探讨艺术创作的本质及规律,总结创作经验教训的文章题材。毕业设计(创作)解析报告虽然是对毕业设计(创作)的说明与论证,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对毕业设计起到了促进作用。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构思开始就能全面考虑相关内容,如创意构思有所根据,做到从历史中挖掘内涵,从文化中感受民族风情,从各种事物中获取灵感;充分考虑整体塑造与适应性的预测,使学生的设计更完善,并考虑服装的实际用途与市场。同时对美术学和绘画专业答辩程序也做了改革,将答辩安排在毕业设计(创作)展览现场进行,毕业生要针对毕业设计(创作)作品进行答辩。实践证明:这一改革可以将学生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成果结合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通过毕业创作的实际操作过程,将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指导,更有针对性地查阅专业文章和书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总结出经验。而且,由于作品解析是毕业生个人作品的理论解读和创作实践的总结,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使学生把文字写作与实际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拼凑造假等现象。通过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方法、内容、管理到评分标准的一系列配套工作的改革,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得到全面的训练,整体上有所提高。下面是我院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做法。
一、精心组织,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整体工作量很大,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让学生在最后阶段的综合性教学训练中多学一些专业知识,稳步地进入社会专业行业,学院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建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整个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序地展开。同时还成立了毕业设计答辩小组,为该项工作在组织领导和专业指导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毕业指导工作中指导教师是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指导水平,根据指导教师资格要求,学院与系挑选了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学院与系共同明确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对各专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作了合理的、科学的统筹安排和实施。
二、对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我院根据各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在第七学期中后期就开始布置毕业设计工作,由学院向各系或教研室分派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各系上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及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确定指导教师、拟出选题,报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批,然后学生选题,各系上报毕业设计选题汇总表,同时还要完成学生对选题的调研、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工作,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样在放寒假前学生已经选好了题目,便于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因而避免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面试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
三、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抓紧时间,抓住指导教师。认真指导
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指导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我院毕业生的情况来看,艺术设计、美术学和绘画3个专业11个专业方向的创作情况各异,要求不一。为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毕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完成质量,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阶段,我们先向毕业学生详细介绍各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专业特长,毕业学生可据此选择适合自己研究专题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研究专题的具体情况选择毕业学生。指导教师确定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行答疑和指导,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我们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时间作出合理的、科学的安排,既要在统一时间内完成任务,又要统筹就业学生的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还要兼顾指导教师平常教学和指导教学的关系。因此,对每一个小阶段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机动地协调、衔接这些关系,既有保证毕业设计、实习阶段、论文写作的工作量的时间,又使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不能草率敷衍。
四、对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监控
篇6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该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教学事件,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段时间较长、相对集中的专门训练,培养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检验和系统的训练。那么,如何在这关键的环节培养出合格的设计人才,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达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满足国家对环艺设计发展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设计创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结合市场。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毕业设计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中,以“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让高校与设计公司携手,在真实项目中教育和锻炼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正常实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1 毕业设计选题单一、脱离实际。常规题目偏多,指导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以至于假题居多,题目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适岗就业。
1.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能力有待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因此也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专业背景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本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也应该包括与其相关专业背景教师,不仅需要指导教师的理论指导能力,也应该具备相应的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否则,不能够很好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
1.3 完成毕业设计与找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大多数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本科的最后一学期进行,然而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学生都在外实习或找工作,为毕业后的上岗提前作准备,大部分同学很难集中极力完成毕业设计这一过程。加之集中授课时间有限,中间环节过于宽松,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形同虚设,影响了毕业生的设计水平和正常教学环节的实施,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1.4 重论文轻设计的指导方式。为了顺利通过省里毕业论文盲审和学校部门的抽检,为了学生顺利毕业,指导教师更多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从论文结构到遣词造句,反复修改、润色,而忽视对毕业设计的指导,甚至出现毕业设计作品过于平庸,都不如平时课程作业的现象。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就是应用性、实践性,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对设计能力训练、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中能够很好的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因此,怎样保证课题符合实际需求、指导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保证毕业设计教学与学生就业互相推进,实现教学与市场就业相一致?实现有效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本文提出了毕业设计教学“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与设计公司的不同职能,缓解学校教学资源和实践能力不足,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形成特色,并赶上国内本专业设计先进水平。
2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2.1 “校企互动”教学模式。对于应用性极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互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极好选择。“校企互动”主要表现形式是高校主动派学生和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企业主动参与高校的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乃至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1]。一方面,方便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便于从企业掌握行业动态、获取人才需求信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有利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并弥补学校教师实际项目少,课题来源不足的问题。同时,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企业向院方推荐一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监督和关键问题的指导弥补毕业设计指导不得力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去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积累实际工程项目经验,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增加他们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找到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员工,从而实现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三赢。
2.2 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教学改革思路。毕业设计“校企互动”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尝试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加强交流,开放毕业设计教学环境,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公司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配合,形成携手企业优势互补的“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向指导,并以“项目式”教学来统筹毕业设计教学,联合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双向指导,以实际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思维一直保持在实战状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职能,缓解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2]。学校需要企业提供实践性及时效性强的工程项目,企业也需要项目式教学的工作成果,因此,“项目式”教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良好形式,也是“校企互动”的载体。毕业设计课程具有周期长、灵活性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这个环境下“项目式”教学模式也容易实现。
2.3 具体改革技术路线。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特点,重点围绕设计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改革,通过项目的选择与制定、展开与实施以及制度化管理三个方面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
2.3.1 项目的选择与制定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项目作为此教学模式的核心,其优劣程度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对于“校企互动”下的毕业设计来说,项目要满足毕业设计内容要求同时也要关系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应该注意:①代表性与可操作性。不是说企业的任意一个实际项目都适合用于毕业设计教学,如果太容易,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太难,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能很好的完成项目,容易产生挫败感。项目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或有形的任务目标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且在1或3人左右团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也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②综合性。毕业设计是对之前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因此项目应该能够较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整体能力,能将之前所有课程的内容、原理得到运用,并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实际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能力,并能够拓展专业知识面。
2.3.2 项目的展开与实施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程序保障
除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课题外,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校企互动模式下,“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担当,即明确校内、外双向指导的“双导师”制度。校外实习指导老师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适应当下社会的能力上有优势,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实践不足的缺点,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有利于毕业设计的全面提高。同时,院方按照毕业设计要求向企业提供学生实习考核表,希望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实地调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完成项目程度以及任务量等方面的考核,并将表格按时提交给校内指导教师并由其汇总,再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资料收集情况、设计构思、创新点研究等方面给予理论指导并完成校内平时成绩考核。其中,校方组织对毕业设计进行期中检查,检查采取学生汇报、“双导师”评价和领导小组成员审阅相结合的方式,检点在于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的工作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中期成果、最终答辩成绩组成,分别按照60%(校外指导教师评分25%、校内指导教师评分35%)、20%、20%的比率分配。这一评分标准体现了“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性、过程性,强调对资料收集、场地勘查、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完稿这一过程的综合性考核,既加强了校内外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管理,确保毕业设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实现毕业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就业的“双赢”。
2.3.3 制度化管理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
强化毕业设计制度化管理,避免出现学生在企业实习严重失控、擅自旷工离职的问题。学生在下企业前,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毕业设计、就业,制定相应的计划书和与企业合作合同,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及纪律教育,制止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实习期间随意跳槽现象,否则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将有所变更,影响校外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学校监管和评分的公正性,加强对学生的自律、诚信的教育,避免伪造签名、评分的现象[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但其务必从该企业取得有单位盖章和由单位指定的实习指导老师签名的回执单,经学院批准后才能去该企业实习,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保证学校有效的监督学生。
学校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防止部分企业没有履行应尽的允诺,而把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任意使用,使学生没时间全身心的投入毕业设计,没精力深入研究,不能利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的质量。
篇7
题目: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选题来源
信步于欧洲城市街头,不论是在罗马、巴黎、柏林、马德里等各个文化都市,还是在街头的门窗、墙壁、抑或飞驰的地铁上,都充斥着一种兼具野趣与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涂鸦。上个世纪末,嘻哈文化如泉涌般不断四散,涂鸦艺术这方丽水也开始缓缓流入亚洲大地,这一新生的艺术文化现象相继出现在日本、中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涂鸦艺术这种生长于草根、丰富于后现代主义风格上的艺术形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蓬勃壮大,可谓是影响到了当代生活的各式领域。
笔者在欧洲以及国内各大城市走访时,便被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所震慑。涂鸦艺术家们将自身对世界的体验与感知,透过最质朴、原生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创造出一系列或惊艳怪诞、或趣意童稚的绘画图式与艺术符号。涂鸦艺术纯真朴实、个性时尚的特质和自由的创作精神亦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核相得益彰,它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渗透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方面,在颠覆与整合中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视觉元素进入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
从一方面而言,涂鸦艺术尽管看似处于“亚文化”之中,但却是真正来自民间的艺术,其大众性和视觉传达设计实质相同,反映出平民化的审美需求;从另一方面而言,涂鸦的绘画图式、艺术符号及其色彩均是视觉表达的形式之一,与视觉传达设计有种不尽相同但又密不可分的联系。翻阅相关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目前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中,部分是以一种陈旧和静态的观点去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审美“泛化”的时代,如何让视觉传达设计与个性化的涂鸦艺术结合产生新的形式?如何不仅仅停留在涂鸦艺术的表层,而是内外深度剖析寻找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桥梁?在当代语境和新媒体科技下,涂鸦艺术介入设计领域后又会有怎样新的发展?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与思考,笔者立足于涂鸦艺术的图式,开始了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开启一种与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新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研究背景
涂鸦艺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俨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现象。这种在争议中发展却又兴盛不绝的图画传统,起源于 60 年代美国城市底层大众的街头文化。西方的涂鸦艺术从违规的街头肆意创作、涂鸦地区划分的合法化、到涂鸦艺术学科的设置和博物馆的诞生,再到如今多元化、多媒体结合的涂鸦艺术形式发展,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演进历史。
文化研究领域上,早在 1983 年,美国便诞生了两部有关涂鸦影像的经典纪录片--Charlie Ahearn拍摄的《野性风格》(Wild Style)与Tony Silver导演的《风格大战》(StyleWars)。片中呈现了对各涂鸦者在家中或街上的创作片段,真实还原了艺术家们涂鸦的构思过程与生活状态,为世人提供了研究涂鸦艺术的宝典与创作的基础范本。同时,也逐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影响力的涂鸦艺术家,如Blek Le Rat,Jean-Michel Basquiat,Keith Haring,Banksy,Pure Evil,Faile,The London Police,WK Interact等。笔者在欧洲走访期间,在街头任一书店均能翻阅到大量与涂鸦艺术相关的英文专着,因此不论从历史还是大众渗入度而言,都可见国外对于涂鸦艺术的研究及其所涉猎的领域探索相对更为宽泛,在视觉艺术、图式领域等也都有着诸多论述及相关着作。
就国内而言,涂鸦艺术这股艺术的春风在 20 世纪末开始吹入国土,尽管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已然成为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长期艺术运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它的踪影。国内涂鸦艺术家不断涌现,涂鸦艺术的创作语言和内容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本土文化元素被纳入其中,成为新的表达形式。如老一辈涂鸦艺术家叶永青,曾灶财,张大力,黑荔枝,李球球;当代青年涂鸦艺术家DEBE,4Get,Candy Brid,黑鸡先生Mr.OGAY等。同时,涂鸦团队遍布中国各大城市,不论是民间的自办活动,还是全国性的大规模比赛或展览,都可见此艺术形式正以其张力迅速走入年轻人的文化圈之中。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鲜活、创新的视觉传达语言,萦绕于大众生活周围,重塑着人们的都市文化,它的发展空间无疑不是广袤且具有潜力的。近年来我国对涂鸦艺术的研究虽与日俱增,但多以“网络涂鸦”盛行。在目前我国所涉猎的各中学术论文中,研究涂鸦艺术与视觉语言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科学讨论两者的交融与差异尽管俯拾皆是,但对此课题部分仍是泛泛而谈、观点老旧,且举例的论证大多仍是多年前的案例。笔者在图书馆翻阅中文专着时,国内有对涂鸦艺术作理论研究的专着相对较少,多以图片展示为主。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多维度去探讨涂鸦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两者的关系,而不仅局限于对它们外部形式的分析以及往昔案例的陈旧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试图从涂鸦艺术的历史溯源、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入手,从“外”的具象表达去感知涂鸦艺术,同时以对涂鸦艺术图式的研究角度,剖析其“内”的艺术符号、图像叙事与审美精神,以求对涂鸦艺术有更进一步和深层次的认知。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都市视觉文化符号,出现在大众生活周围,并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如今以涂鸦为表现风格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已是恒河沙数。但鉴于涂鸦艺术进入中国时间尚短且无完整的中文理论支持,人们对涂鸦艺术表现语言的应用上大多流于表面与外在的形式。本文将对现有的国内外涂鸦着作及相关文献进行旁征博引,并对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们的涂鸦或相关结合的视觉设计作品进行分类与解析,观察其在审美与创作手法上的方式和特点,对比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在创作与思维甚至精神内涵上的异同,尝试探索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创新方向,为现有的理论做出完善与补充。
同时,在观察对比中融入时间维度--结合当代语境(如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试图找寻对涂鸦艺术的图式又一崭新认知,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提升涂鸦艺术的社会影响,赋予它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多维度价值;更为此艺术形式的多元和发展添砖加瓦,同时开启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大门,打开一种和视觉设计联结的跨界形式,也为今后在此方向研究的人提供一个新的参考,增添一份新的探索。
三、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阐述涂鸦艺术的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研究,所以首先简要介绍了涂鸦的历史发展与创作风格,再通过对涂鸦艺术艺术符号概念以及涂鸦大师作品的剖析,探求涂鸦艺术的内在审美与符号。然后将此与视觉艺术设计结合,在当代的作品案例下,分析两者的表达应用与拓展的可能并进行总结与展望。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绪论。讨论了选题的来源、背景与目的、意义,及论文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涂鸦艺术综述。阐述了涂鸦的源起、发展与创作手法和表现内容,对涂鸦的历程有一个简要的梳理以及对涂鸦的工具和形式等进行了详解。
第三章 涂鸦艺术的图式研究解析。在本章从“符号学”与“图像学”相关角度,深入分析涂鸦的艺术符号与图式的内在审美。同时结合典型的涂鸦艺术大师的作品作为例证解析其艺术符号的运用。
第四章 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将对涂鸦艺术的研究与视觉传达设计联结,通过对当代作品的解析,分析两者的互动与表达。
第五章 设计实践。本章是笔者在对本文进行总结后结合自身兴趣点所作的涂鸦插画设计。
四、提纲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背景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涂鸦艺术综述
第一节 涂鸦艺术的源起与发展
一、涂鸦溯源
二、涂鸦艺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涂鸦艺术的创作形式演进与表现内容
一、涂鸦艺术的创作手法演进
二、涂鸦艺术的基本表现内容
第三章 涂鸦艺术的图式解析
第一节 涂鸦艺术图形符号简析
一、涂鸦艺术的符号概念
二、涂鸦艺术大师们的艺术符号解析
第二节 涂鸦艺术的图像表达
一、文本与图像的互动转换
二、图像表达的即时性思维
第三节 涂鸦艺术的图式审美
一、表达心灵的幻象之美
二、荒诞世界的童趣之美
第四章 涂鸦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与应用
第一节 涂鸦艺术的视觉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表达
一、色彩的情感表现
二、线条的运动性与笔触肌理
三、图形空间的形式与构成
第二节 视觉传达设计中对涂鸦艺术表达语汇的应用
一、字体设计--风格化与情感化的应用
二、海报设计--个性与趣味的相映
三、广告设计--时尚与公众娱乐性的结合
三、插画设计--手绘的自由表达
四、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的点缀
第五章 设计实践-毕业设计
第一节 创作背景
一、灵感来源
二、借鉴资料
第二节 《山海经》手绘涂鸦画作创作
一、草图绘制
二、画作表现
第三节 设计延展应用
总结与展望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五、创新点
把涂鸦艺术与的图式与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融合图像学、符号学、心理学、视知觉的方式来探究其多元价值,让对涂鸦艺术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进行深度的内外剖析,解析其内在的图式审美。
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跨学科研究和人物走访的研究方法,将涂鸦艺术的纵向时间发展和多元化价值的横向拓展相交叉结合,对涂鸦艺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让其风格形式更好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在涂鸦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它具有更大众、时尚、潮流和个性的特质。
结合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在当代语境下进行更新的深入研究,不仅给涂鸦艺术带来一种新的扩展可能性,也让涂鸦艺术这种独特的语汇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新的形式。
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一)中文原著[1]陈琦。城市节奏系列: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1:87.
[2]赵毅衡。广义叙述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2:211-213.
[3]孟瑾,方二。涂鸦Urban Wallpaper[M].第1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3.
[4]曹方,乔爽。视觉图式[M].第1版。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19-42.
(二)中文译著
[1](美)丹尼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德)Rose Fleck-Bangert着。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3](德)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着。朱光潜译。美学[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7:81.
[4](德)瓦尔特·本雅明着。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01:101.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着。孟沛欣译。艺术与视知觉[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228.
[6](美)科德瑞着。陆香,丁硕瑞译。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1.
[7](美)苏珊·朗格着。刘大基译。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2.
[8](俄)瓦西里·康定斯基着。吴玛悧译。艺术与艺术家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8:83-136.
[9](英)安娜·瓦克拉维克。赵成清译。全球视野艺术丛书:涂鸦与街头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90-136.
[10](西)吉玛·嘉丝奇,琼瑟·阿什辛着。黄超成等译。西班牙现代绘画教程:色彩[M].第1版。
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12:10
[11]刘隽编。鄢格译。涂鸦变迁Graffiti Now[M].第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
[12](英)E.H.贡布里希,(美)朱利安·霍赫伯格等着。钱丽娟译。艺术、知觉与现实[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62.
(三)期刊论文
[1]林家阳。涂鸦艺术与涂鸦文化[J].中国广告,2006-03: 23.
[2]杨时旸,张大力。我无法脱离底层[J].中国新闻周刊,2009: 3.
[3]李永超。城市中的涂鸦文化:一种空间社会学的解读[J].美与时代·城市,2017.7:109-110.
[4]晓东。概念流利与图式理论[J].山西师大学报,2010.3:150-152.
(四)学位论文
[1]樊清熹。后现代视角下的涂鸦艺术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6:33-35.
[2]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3.
[3]王冰冰。涂鸦艺术符号的视觉审美取向研究[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6:38-39.
篇8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业趋向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论文毕业论文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专业人才需求及特点
(一)人才需求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毕业于电脑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首选上海、北京、广东,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再次是东西部地区。涉及的企业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形式企业为主。该专业目前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1000元月左右薪金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大致底薪。
就业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需要具有新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质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
(二)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制作应用型人才
。在经过三至四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后,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在适度、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是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七、专业培养及就业趋向
(一1专业领域职业岗位
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美术指导、策划、绘图员;室内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师、CAD出图员;展示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企业宣传部门设计人员、策划人员;出版社的平面设计人员、插图公司插图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部产品包装设计师。
(二)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艺术设计公司、各类企业、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次要就业岗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宣传部门、出版社、插图公司、建筑设计院、企业产品开发部、教育部门、自主创业。
(三)知识结构培养
1、平面创作能力、企业形象设计能力、房地产广告设计能力、网页设计的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的培养,熟练地掌握各种平面设计软件。熟悉设计类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2、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手绘POP的能力:3、掌握广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具备企业策划和广告策划能力;4、熟悉运用室内设计的各种软件;5、熟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纸广告、户外媒体广告等平面设计知识;6、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FLASH动画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具备网络广告设计能力;7、熟练掌握3DMAX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室内外效果图和展示设计效果图的制作表达;8、掌握建筑室内外的表现与应用知识;9、掌握印刷排版知识和印前印后知识;10、对纸张有一定的了解。
(四)基本素质培养
篇9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艺术设计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紧扣学科性质和特色,构建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组成的体系。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Fostering Innovative Personnel of Art Design
GONG Yao-hong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重大而迫切。创新型人才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大特质。创新型人才一般都是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人文精神浓郁、治学方略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艺术设计是实用领域的设计,设计是其本质核心。艺术设计也是一门人类生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本身就是创新活动。因此,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更突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艺术设计作为应用型专业,本科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应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创新精神突出”的要求进行。这是针对专业而言的通识教育,也是为终身教育打基础的教育。艺术设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突出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例如,将艺术设计作为一种高度复合型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能动性发挥,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着眼点落在学生的拓展思维和联想能力培养上,设计出既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又具有一定前沿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一、构建和完善基础理论课程体系
创新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根据艺术设计本科创新人才要求,要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提供一个营养丰富的知识土壤。要构建和完善以提供宽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体系。必须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厚的知识基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大学课程综合化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之一。在基础课内部,要注意思政课、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相互协调与整合。低年级尽量按大专业平台组合课程。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学习。除了必修课外,应设置大量公共选修课程。要坚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时补充现代的最新成果。基础课程应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以手工画为指导的教育思想。在专业基础必修课中,除素描、色彩以外,还应设置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设计原理、应用美术等课程。要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让他们涉猎策划、营销、广告、公共关系学、商品学、传播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此外,在课程改革和优化中,要坚持集思广益,实现教师、社会专家和学校领导相结合,发挥各方面智慧,使课程体系得到更好优化。
二、加强实践教学
正确的认识与理论需要通过实践去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同样重要的是,许多创新思维火花需要在实践中“擦出”。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思维、创新技能、锻练意志、浓厚兴趣、培养品德和情操。通过社会实践,艺术设计学生还可更清楚地了解各种流行元素、设计风格,把握时代潮流,增强创新设计的主动性和时代性。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毫无疑问,艺术设计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抓科研实践,又抓教学实践;既重视一门课程的实践,又要重视一类课程的实践,更要重视整套课程的实践。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课程综合性,构建具有阶段性、连续性、整体性的实践教学模块。在这个模块设计中,要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要建立学生尽早进入实践的基本制度与运用机制。在具体安排上,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外的实践环节应不少于20%。
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步骤和相关措施,力争形成较为科学和完善,且切实可行而效果好的实践教学体系。要紧密依托行业和当地政府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重视校企联合,签订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要重视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建设一批开放式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艺术设计工作室。要充实和整合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实习、实训,跟随设计师做一些辅助工作。也可从公司承接一些简单项目,进行设计训练。除了校内外稳定的实践基地外,学校还要积极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既动脑又动手。艺术设计是文化,社会就是其宝库。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出发,还要注重安排参与社会调查和其他有关社会活动,体察民情,学习外界设计文化,了解市场,了解千变万化的艺术设计潮流,增强责任心、创新设计激情和思维能力,并增强信息获得和利用能力。走出课堂、直接参与社会,是艺术设计专业信息获取的最佳途径之一。信息的获得与利用,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创意思维影响很大。要努力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创造创新氛围。在校内外举办和参加各种艺术设计作品比赛,艺术设计作品展览,艺术设计论文比赛等,均能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提高创新能力,浓厚创新气氛。
此外,还要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每届学生的实践教学,都要先制订实践大纲,规定实践的方式、内容、时间、要求和成绩考核办法,并向学生公布。认真按实践大纲进行实践教学,将实践活动纳入学生日常和毕业考评范围。要积极探索实施“双证书”制模式,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毕业时即可获职业资格证书。还要认真提高
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是一种创造。艺术设计创新人才除了学会设计技术,掌握现代设计工具和手段外,还要掌握创造性设计的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越强,设计思想就越丰富。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设计创意思想定位的评价能力。注意学生设计元素的联想、选择、修改、组织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注意学生创造境界与创造目的相关知识面及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采用“头脑风暴法”和“逆向思维法”调动学生思维能力。要把设计创新思想作为学生的重要评价指标。
创造性思维包括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有方向和范围,运用逻辑方法解决问题,在验证假设中有重要作用。求异思维则是从多方面思考,提出许多新假设和答案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一种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性思维中,它与求同思维是互为关联的。在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同时,要更多地训练求异思维。因此,“研究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之一,其特点是问题在前、研究探索、动态思维,以科学问题为先导,以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试验为途径,从实验结果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这种方式包括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突出了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策划过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研究的机会。随着研究的深入,问题的不断出现而诱导发现新的研究兴趣点。要注重“以需引想、以疑促思、
以趣诱思和以难激思”,激励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志和自信力。
四、结 语
创新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创新型艺术设计本科人才的培养,要大力抓好基础理论与知识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三个重点,并使这三个重点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诚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实现的,但这并不妨碍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将其作为一个重点予以实施。在教学过程和方式的安排上,要将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主要出发点,因为艺术设计是一个创造性专业、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当然,艺术设计也是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其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产品,是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上既要照顾广宽的专业面,也要注意课程完善,协调和优化。任务也很重大。协调和优化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三者的关系,形成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体系,则是更加繁重和关键的课题。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还要注重艺术设计的本质与特点,突出和有效实施有关措施。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创新教育理念。要强调学生个体为本,推动学生自主发展,获得发展能力。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强调个性化。强调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和创新。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这些都应在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认真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谦.艺术设计与职业技能接轨的教学策略构想[J].长江大学学报,2007,(3).
[2] 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 2007, (2).
[3] 彭晓燕,乔京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3).
[4] 张立今.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07,(3).
[5] 刘军.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 2005, (4).
[6] 于洋,孙一文.再论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1).
[7] 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英才高职论坛,2007,(1).
[8] 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9] 尹福玖.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
[10]樊华,周庆责,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篇10
有人说“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生活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变化恰如其分的毕业论文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的改变。当人们从机器工业的狂热中逐渐冷静下来的时候,个性、风格、特色、工艺、内涵等等又成为了人们的喜爱。人们意识到了民族建筑、民族环境、民族文化的保留与延续的重要性。
1中国传统民族环境艺术
中国有着5000年古老的文明,民族众多,不论是建筑环境、服装饰品、生活用具,还是语
言、文字都非常丰富而富有特色。可以说中国是一朝天子、一朝文化、一朝建筑、一朝服饰、一朝的审美标准。中国传统民族环境艺术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与装饰图案与形式,这是与当时或当地的审美标准相适应的,在中国的老银装饰中也运用了同样的审美语言。
2怎样把中国传统民族元素——老银装饰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
2.1不能简单的把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套用到现代建筑上
在实际设计案例中,个别现代设计的民族建筑的室内外设计常常是从颜色和图案上繁复堆砌民族元素进行装饰,不但没有塑造出应有的民族氛围和历史文化的祭奠,而且显得廉价、粗糙、杂乱而没有韵味。
2,2中国传统环境艺术的装饰灵魂和装饰点在哪里
要进行民族环境艺术设计就要了解所设计的建筑或园林等的民族特性和特点,以体现出民族环境艺术的灵魂。这是由这个民族的生活风俗、历史、文化等融合而成的,体现在建筑和园林,以及室内外装饰上的风格与氛围。要了解设计民族元素的装饰点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中候找到适合的切入口。
我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装饰点常常为:正门两旁的镇宅兽、门上的匾额、门的包角、门的拉手、门框、窗框、窗棱、护栏的两端和支柱、屋檐、屋椽、横梁、立柱的底端和顶端、院墙上的窗(窗本身也是一种装饰)、室内的屏风挂轴、床架两旁的挂件等等。
中国的传统园林设计讲究“移步换景”,而传统绘画中讲究“虚实结合”(讲究对比),因此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应尽量避免过多过满而无任何变化的堆砌,而应从一些合适的装饰点切入。在大面积墙壁上(尤其是很近距离正对大堂门口)画满琐碎繁复又颜色艳丽的图案很多时候反而使人看不清图案的内容,倒不如在墙角、墙围的局部地区进行装饰的效果精致。
3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老银装饰的可行性分析
3.1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老银装饰是否司行?
我国发现和使用白银已有4000多年历史,银器初见于战国,发展于两汉,唐朝达到鼎盛,以银饰装扮自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往往认为,银饰有避邪恶、驱鬼魅.保佑平安的神奇功效,是吉祥与光明的象征,又是富贵的标志。先民把保佑平安、
兴旺发达、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等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各种银器上,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宣扬和流露,形成了中国民间银器文化,可以说是民风、民俗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老银装饰是可行的
3.2老银装饰应如何应用
该怎样把其应用到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呢?
第一,可以将民间收来的老银饰品直接装饰到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去。例如,将老银的门扣等应用到相应位置,这种方法尤其可以提升公共环境或商业空问的氛围和档次(见图1)。
第二,可以将民间收来的老银饰品装饰作为单纯的装饰品运用到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去,作为镶嵌或挂饰。
第三,将老银加以改装,再运用到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去。例如,将老银扣经过穿接成珠链(见图2贵州少数民族银扣)。
3.3老银中的民族图案与形式的运用
除了直接或改装老银外,吸取老银中的民族图案与形式也是进行民族环境艺术设计的装饰方法,因为老银以它独特的形式记录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风俗(见图3)。
老银图案中常见的有福寿双全、福在眼前、福从天降、福禄寿喜、双喜I临门、喜得贵子、喜上眉梢、麒麟送子、和合二仙、青梅竹马、龙凤呈祥、八仙过海、岁寒三友、四位君子等。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问吉祥纹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文化寄托,至今仍经久不息。银饰中的人物形象以神话和佛像题材为主,也有以现实生活人物为题材。花草纹也是银饰中十分常见的题材。以牡丹花为领衔的各种花草有几十种之多,表现形式有折枝花、莲枝花、团花、碎花、十字花、卷草花,以及大量变体形花草。民问银饰丰富的纹饰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占人的欢娱情趣和文化生活习俗,把这些图纹融合起来,犹如一幅民间民俗画卷,给世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因此,在民族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从老银中吸取了解民俗和传统装饰纹样中的吉祥观念进行运用。
4结束语
老银饰品不但承载了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还能体现出民族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特性,适当的点缀和应用老银饰及其图案或形式,能够提升建筑的人文气息,塑造氛围。在民族公共环境和民族商业环境中运用也能够提升档次和格调。
参考文献
[1]覃刚.花篮瑶姑娘银饰[J].中华手工,2005,2.
[2]刘天勇,曾宪阳.黔东南苗族银饰艺术——古老而纯朴的手工技艺及其审美价值[J].中华手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