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事例范文
时间:2023-04-02 18:4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宽容的事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连的海很清,很蓝。
我一直认为海是美的,是柔和的。可现在,我发现我错了。因为我看见了礁石,看见了它的沧桑,看见了它们被大海雕琢的痕迹,为什么?妈妈对我说因为它们的宽容。
画室。对面的一间屋传出班长鬼哭狼嚎般的歌声。每天清晨,他似乎都会在这儿发疯一次。室中的同学频频发出怨声,我却一笑了之。因为妈妈常说要宽容。
周娜来了。她不理我。只因为我比她画得好,我可以去高三画室。
也许,更因为老师对她爸爸说她可以在将来考师大,而对我爸爸说将来让我考清华或是中央美院。
她不但不理我,而且看我的眼神也不对,隐隐带着怒气。老师表扬我时,她撇嘴;要看我贴在墙上的画时,她瞅地板;指出我的不足时,她嘴角才会上翘。我一度很苦恼,虽然我的画技更多的博得了学长们的赞扬,虽然我的努力更多的得到了老师的偏爱。最后,我只好又想到了它??宽容。这两个字似乎有着神奇的功效,我不再心烦。见到她我会对她微笑,高兴时还为她改画。开始她很尴尬,后来我发现我成功了。
我相信我也感受过他人的宽容。
“老师,我想让您帮助帮助我的朋友,她干了不该干的事,我不知道怎样对她讲……”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我把朋友干的事告诉了老师。
“哼,整人整到我的头上了,还是好朋友呢?知人知面不知心!”她逢人就说,逢人就讲,一连串的坏话往我的耳朵里钻,同学们对我指指点点。
对于她的喊叫我显得很平静,虽然她让我在班级名声扫地。我一直在等待,她会醒的。
终于有一天。“HI,我很愚蠢是吗?我很讨厌是吗?我想求你的原谅……”她表情是真诚的。
篇2
一、 宽容的内涵及其价值
宽容历来被认为是人类崇高的美德。《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宽容做了如下定义:“宽容(来源于拉丁字tolerar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不进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宽容是个人、机构和社会的共同属性。所谓不赞同既可以是道义上的,也可以是与道义无关的(即不喜欢)。……宽容常常是一个事关程度的问题,它要求作出正确的、给不同意见留有余地的判断。”万俊人认为:“宽容是具有普遍价值向度的道德态度和文化态度,即在人格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之上,以理解、宽谅的心态和友善和平的方式,来对待、容忍、宽恕某种或某些异己行为、异己观念、乃至异己者本身的道德与文化态度、品质与行为。”美国思想家吉兰・瓦特洛通过对原始宽容与现代宽容的归纳,认为宽容“就是同意这样的观点:在自由的名义和大家所承认的原则下,别人按照我们所没有的或我们并不同意的原则思考和行动。换言之,宽容是自由的必然结果”。可见,学者们对于宽容的阐述,其内涵非常丰富。总体来说,对于个体,宽容是人的一种个性品质,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对于一个民族,宽容是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宽容是一种普世伦理,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宽容之于人类成长的价值,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宽容是人类认识得以发展的前提。世界的多样性和真理的相对性为宽容存在提供了合法性。“对于怀疑主义者而言,既然我们不知道真理,那么,我们应该宽容那些与我们有不同观点的人。对于相对主义者而言,既然所有真理都是相对的,我们应该宽容那些与我们有不同观点的人。”“宽容并不是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是为了更好地追求真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认识手段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断面临着颠覆和革命。世界的多样性和真理的相对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宽容为人的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
其次,宽容是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它表现为一种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展现为博大的胸襟和兼济天下的终极关怀,它能够给个体的生命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为他人提供舞动生命的平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宽容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伦理道德之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都体现出了“仁者爱人”的伦理规范。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里,认同和理解别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再次,宽容是处理公共事务的重要法则。宽容意味着发展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推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崇尚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全球化趋势下,必然要求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能够相互宽容与理解,谋求共同发展。尽管对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但追求民族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国家利益的合法化,都使得这个世界充满着竞争、矛盾和冲突,甚至有些不可调和。化解这些矛盾的途径,除了建立合理的协调机制外,还需要各民族国家宽容的心态。人类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宽容精神的缺乏常常是导致当代文明体系发生剧烈冲突的直接原因。因此,对宽容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将自身与他者区分开来的被动的宽容,而且还要把宽容看成一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间能够相互合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会化功能的积极的交往智慧。
宽容教育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民族利益诉求的多元、文化价值多元的趋势下,要保证国家和统一,必须有一个宽容的心态,保持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协调和处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何况自古以来宽容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民族交往、国家统一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历史教育来继承和弘扬这一美德,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道德支持。
二、 历史课程中宽容教育的价值
教育要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宽容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交往智慧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形成学生主体性人格的重要手段。基于历史学科教学的宽容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持有宽容的态度,体验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经受的磨难,认识宽容、和谐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宽容的意识和品质,从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人格。
对待历史的宽容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彰显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性。“历史教育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这是其他文科课程根本无法取代的学科的独一无二的核心功能。”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性看法,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的历史观必然包含着对待历史的宽容态度。宽容历史是为了正视历史,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和理解人类的过去,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是历史教育的功能所在,也彰显出历史教育的人文性。
对待历史的宽容态度有助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立足于人类的共同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口号,并在世界各大国的教育实际中付诸行动。“面向21世纪的新的教育观念是推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教育内容,它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加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宽容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深刻内涵之一。在课改之前,已经有学者对历史教育要倡导“国际理解教育”作出过探讨,并提出“中学历史课程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主渠道。”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谋求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其两个基本的着眼点就是共存和共生。在全球化时代里,要避免“文明的冲突”以及实现多元文化间的共生和交流,必然要求一个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历史文化环境。实现文化的扩散和多元交流,谋求共同发展,是这个时代共同的命题。
宽容是一种主观感受和意识,它固然需要通过知识的授受提高对它的认识,但更需要活动和交往为其提供实践性认知。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为历史教学实践宽容理念提供文本的指导。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教学的过程,在交往中切身实践着宽容的理念和行为,感受宽容的交往智慧及其带来的课堂生活的愉悦感。因此,历史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和探究性,对于宽容品格的培养具有无以取代的价值和作用。
三、 宽容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缺位的成因
日趋一体化的世界需要宽容的心态来实现多元交流与发展,需要理性地、宽容地对待人类的过去。这种方法和态度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学。传统历史课程的“繁、难、偏、旧”以及教学程式的单一僵化饱受诟病,历史教育工作者希望借助于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焕发历史教育的活力。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或者看到对待历史的苛刻评判,抑或以偏狭的目光审视过去,影响了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完善和发展。造成宽容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缺位的原因与传统历史课程的习惯性影响不无关联。
首先,从历史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来看,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的理念难以上升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表述也缺乏宽容意识培养的明确表征。在社会普遍崇尚科学主义的条件下,历史教育的价值受到了严厉的质疑和拷问。传统历史学科教学的目标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或者三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教育)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而且,唯物史观下“阶级分析的方法是揭开阶级社会历史本质的一把钥匙”,这种阶级斗争史观长期占据着历史教育的制高点,一以贯之地用这把“钥匙”去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窄化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渠道。尽管在历史课程目标中能够找到与宽容教育搭上边界的语词,如国际主义教育,但国际主义教育的内涵比较狭隘,主要指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与宽容的内涵相去甚远。在这种历史教学语境下,宽容教育丧失了必要的生存空间。
其次,从历史课程的内容来看,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关注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很少从人的角度出发,设问和回答“不想从事历史专业学习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知识”的问题。而且,宏大叙事的历史叙述方式虽然能够对总体的历史发展线索有一个清晰的表述,但它“见事不见人”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宽容意识和行为指向的主体是人,缺失了“人”的历史,自然也就缺失了宽容教育的生存土壤。宽容并不是轰轰烈烈的举动,自然在历史教学内容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正是对人的发展缺乏必要的关注,历史课程的生命意义在教学中大打折扣,也就谈不上宽容意识的培养。
再次,在历史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学尤其在高中成为背诵和记忆的代名词。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忙于记忆和背诵繁琐的时间、人物、背景、过程及意义,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历史的学习实际上被记忆和背诵长期占据。当知识课堂趋向生命课堂,历史教学开始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时候,当老师用思想点燃课堂,历史的学习从死记硬背中回到理解、思考与启迪的时候,学生才会感到兴趣和愉悦。倘若,历史教学习惯于记忆背诵或者娱乐休闲,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学校历史教育何来价值可言!可见,扭转历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尴尬局面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四、 培养学生宽容历史的品质的策略
宽容作为学习者对待历史的应有态度和品质,绝不仅仅是独立于人之外而要求学习者掌握的一种知识。历史教学中的宽容,一是对待历史的宽容态度,在尊重历史、理解历史的基础上,要求学习者能够站在古人的立场上宽容地对待历史上的人和事;二是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贯彻宽容理念,让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民族与世界,建立起沟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进而形成宽容的品性。
首先,历史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进一步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贯彻宽容教育的理念。历史学科饱含人文性的特点为学生对宽容的认知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对学生宽容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育工作者对历史教育思想的探讨逐步深入,对于历史教育本体论的认识从人的全面发展等不同角度给予回答。历史教学理念逐渐开始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历史教育观念的局限,开始关注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等问题,把通过历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看成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中,世界意识的概念取代了国际主义的提法,有学者认为这是“历经百年形成的历史课程目标”。而世界意识的形成与民族的宽容心态相伴而生,两者的相互交融,更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宽容理念在课程目标中的回归,昭示了历史课程对人的发展的关照。但课程目标向教学目标的转化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转化过程中贯彻宽容教育理念,还需要众多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探讨和努力。
其次,充分挖掘历史课程宽容教育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宽容历史的认知。历史课程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事件,为学生理解人类的宽容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是培养学生宽容意识的天然阵地。中国历史上齐桓公与管仲、廉颇与蔺相如、诸葛亮与孟获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道德认知。二战以来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种族仇杀等,都是学生学习的丰富素材,而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理解宽容精神的典范。
世界历史本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冲突与交融的发展历史,了解他国和他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以及道德价值观等,其目的在于交往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宽容、和谐与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教学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人类的过去进行完整的认识,能够在全球性和多元文化的视角下完成对历史认识的建构。倘若在学习的过程中抱有任何偏见,漠视他文化或他民族对人类的贡献,都有碍于对历史的认知,更不利于学生交往智慧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保持一个宽容的心态,平等对待历史上对人类发展作出贡献的民族,汲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是世界意识作为历史课程目标的旨趣所在,也是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主旨所在。
再次,重视学生宽容历史的情感体验,教会学生明智地读史。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更需要“教人明智地读史”。历史学习少不了背诵和记忆,这是历史学习最基础的基础;但历史学习更需要体验,体会人类发展的艰辛,感受宽容与和谐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精神品质。倘若历史教学失去了宽容的心态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历史会成为最容易传播仇恨的介质。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我们对近代百年历史的审视和认识上,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我们在有意无意地传达着对“西方列强”刻骨铭心的仇恨。同时,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也因为仇恨而失去理性和公允。历史需要铭记,但人类的普世价值不能在仇恨中偏离航道。如果历史还要在仇恨中传意,那才是真正恐怖的历史教育!
第四,创设“道德两难”的教学情境,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认识宽容历史的界限。对待历史,宽容也需要一个限度。因为,历史不仅充满温情,也充满血腥,它凝结了人的所有内属本性。历史上善与恶的斗争,善并不经常是胜利者。因此,宽容也必然有一个原则和限度――正义和公正。如果宽容失去了限度,人类的这一普世价值也就失去造型。无限度的宽容等于承认违反人的合法性,与人类追求的自由、民主、正义、和平等相抵制,暗含毁灭人类一切美好价值和幸福生活的可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限度,宽容在实际的生活中才有了它存在的力度。无原则的宽容必然是姑息养奸,是对善的戕害。“真正的宽容能激励人们去深入真诚地追求真理,而远远不是为了换取太平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宽容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需要积极创设“道德两难”的教学情境,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体验宽容的边界。固然,历史教育中的某些部分如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等历来被认为是需要灌输才能形成的,但“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授方法。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方法,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包括那些可能处于冲突中的价值作为审慎的决定;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学意味着尊重儿童正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内容的评价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创设道德两难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宽容、不宽容和不能宽容的冲突中认识宽容的界限,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功过评说和道德评判,让学生认识到宽容历史必然地与正义和公正相联系,也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相联系,即所谓“关乎民族或国家大义的历史问题,也绝不能用所谓的‘国际主义’来调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教育都强调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国家与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否则历史教育不仅不能让人的精神获得自由――本质的自由,就连最起码的感知人的良知、良心的功能也会丢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论是对我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还是对他国文化的欣赏与理解,宽容历史的品质的培养应当在历史教学中给予必要的重视。这不仅是人类普世价值得以传承的应有态度和观念,更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个性・创造性:新世纪历史教育的核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9).
[2] 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8-39.
[3] 房龙.宽容.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4] 贺来.宽容意识.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2.
[5] 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08.
[6] 吉兰・瓦特洛.人权与宽容的命运.新慰,译.第欧根尼,1998(01).
[7] 刘曙辉.宽容:历史、理论与实践.哲学动态,2007(7).
[8] 陈其.明确中国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课程・教材・教法,2008(6):67-78.
[9] 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4.
[10] 赵亚夫.历史・文化・理解――从国际理解的角度看学校历史教育的新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8(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12] 魏勇.从一封令我百感交集的信说起.中国教育报,2009-03-20.
[13] 冯一下.世界意识:历经百年形成的中学历史课程目标.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4).
[14] 任鹏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追问历史教育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10).
篇3
论文摘要:结合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阐述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宽容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并总结出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宽容,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付出真诚的爱心,关心、欣赏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而做好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论文关键词:教育;宽容;修养
辅导员、教师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主体部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实,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负有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责任与义务,教师是教书育人,辅导员是管理育人,其他职工是服务育人,只是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育人的角度不同而已。笔者在学校保卫处工作经常接触到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也有的是经常犯错的学生,无论是对他们说服教育还是纪律处分,笔者唯一没有改变的做法就是将宽容的教育贯穿始终。学生的管理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站在学生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给学生应有的宽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可见,宽容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
一、宽容是必要而重要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所差异。对犯错误的同学的不同处理方式,教育效果也会大部相同。处分是必要的,但是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会宽容学生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宽容学生既能体现豁达、挚爱、涵养,又能表现出自身的工作艺术和教育理念。对犯错误且能认识并能加以改正的学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正面教育并引导,是能唤“浪子”回头的。宽容既是人的真诚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曾看过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报道,他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所以说,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是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的,关键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他们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现在,吸烟已经是学生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了,但是,在学校校园内是禁止吸烟的。而保卫处就负责监督检查这方面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笔者经常找因吸烟而被扣分的同学谈心,表示很理解吸烟人戒烟的痛苦,但吸烟确实对自己身体有害,对周围的同学危害也很大,希望他们能成为意志品质过硬的人,成为真正的男子汉。记得,2006级有一位新生,在入学一个月内,就因为吸烟被扣了两次分,找他谈话后,他也表示,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问题出现。最后,他问我:“老师,你为什么不训斥我?”我说:“因为你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后来,他的班长告诉我,他回到寝室对同学说:“没想到保卫处的老师对我这么好,今后我一定不在校内吸烟,我一定要把我扣的分加回来”。从那以后,他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体育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直到毕业,再也没扣过一分。
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有一个一直贯穿的理念:严师出高徒,似乎只有严厉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各种事情都用一种严格的制度来加以限制,学生的任何事情的决定权都牢牢握在我们手中,好像管理者永远是对的,学生只能听从老师的。我们在学校的身份似乎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是“警察”。学生即使犯错误就只是想逃避“警察”的抓捕,而不去想该如何改正或今后不犯错误。所以,我觉得这种所谓严格管理方式的结果最终必定是失败的。当然,我所提倡的宽容也决不是宽容到放纵学生,应是以严格要求为前提的,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做到严而有度,宽而有节。多年教育实践证明,在宽容的教育过程中,减少严厉的训斥及唠叨的说教,却能使学生的心灵倍受触动,错误得以自觉改正。
二、宽容是理解、是希望
不要以为学生年龄小,他们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极强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是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对学生应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急躁,多一点耐心。宽容就是看到了学生的错误或不足,却没有揪住不放,不是一棒打死;宽容就是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给学生以机会。虽然在我们大专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十分出色,但是,他们也是有上进心的,是渴望成功的,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他们没有一个人来到学校里是向往失败的。所以,或许只是我们的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点宽容,而带给他们的很可能就是一生的希望和光明。
在我们学校,保卫处还负责检查学生寝室、教室的安全和保卫工作,所以,我们经常深入学生教室、寝室,我也会充分利用每次去教室、寝室的机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他们谈谈心、拉拉家常。在2008年暑期期末考试中,有一名同学作弊受到学校处分,班级也因此未获得文明班级。这件事在班级产生影响很大,同学们把所有的怨言和矛盾都指向了这位犯错误的学生。这名同学的思想压力也很大,情绪低落,也不再与同学在一起玩,放学就回寝室睡觉。在我了解这样的情况后,就借去教室检查的机会做班级同学的工作,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给那位同学一次改过的机会,原谅他、接纳他。同时,也劝那位同学不要让错误阻碍自己的成长,要让它成为自己进步的动力,主动回到班集体中。而后,他和班级同学的关系融洽多了,他也努力学习,进步很快,在班级排名中取得第12名的好成绩。看到他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在过年零点零分零一秒时他给我发一条短信,说:“虽然我努力后仍然没拿到个第一,但我有上进心,我还会继续努力的,相信我的祝福一定会第一个到”。看到这条短信,我很感动,因为我收到的不单单是一份祝福,而是一颗积极向上的、渴望成功的心,这份礼物比什么都珍贵。
三、如何才能做到宽容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有烦恼、压力,情绪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总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宽容呢?
1.宽容需要爱心
爱是伟大的,爱是付出和给予,爱不是索取。只有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宽容学生,才能接受犯错误的学生,同时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诲。正所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所以,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爱的方式。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要爱而不纵容,常用含蓄的语言指出其短处,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对中等学生,要以情动之,常以榜样激励;对后进学生,更是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心理上安慰鼓励他们。尤其是在我们工作中,接触到的学生很多都是成绩比较差的,在老师那得到的表扬是有限的,更确切地说他们得到的爱是很少的,因而他们也不自信。而在和管理者接触过程中,我们不考核他们的学习,如果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是很容易接受我们的,进而接受我们的教育。事实上,后进学生是最需要爱的。所以,对待后进学生,要常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让他们少听些批评,多听些赞誉。
2.宽容更需要修养
教育工作者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学生的榜样。马卡连柯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通过多年的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最基本条件。
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到最好。另外,我们要真诚做人、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讲真话、讲实话,做事讲原则,以自己诚实的人格感染并影响学生,以培养学生正直、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
3.宽容需要亲和力
篇4
宽容他人是对他人的理解,是一种放得下的大度,人应该学会宽容。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宽容就是在心里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质量、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质量,更是一种美德。
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当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有很多人因宽容而获得益处。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人,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连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引起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是呀,多一些宽容,对手或许就变成我们的朋友.
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才有了风和日丽;大海容纳了百川,才有了浩瀚无垠; 宽容并不代表无能,却恰恰是一个人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 学会宽容吧!做人如果能够宽容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篇5
关键词:存款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金融
利率是资金的使用价格,利率的高低变化与各方经济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它在实体经济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市场才能充分实现价格的发现功能,同时需要具备一个完全有效的利率市场,才能够引导资金有效合理的流动,实现全体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方面,存款利率影响贷款利率,没有存款利率的浮动,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使用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金融改革就是要使金融企业能够自主经营,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生存和发展,因此,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将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允许适当下浮,并对6种存款计结息方式决定权下放,这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除了帮助缓解负利率的压力之外,还对今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金融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存款利率浮动机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也是符合金融发展要求的,其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行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一、影响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
目前存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竞争压力巨大,存款利率浮动机制的推出,将使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议价能力下降,即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向上浮动的可能加大。各商业银行存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司类存款和个人储蓄存款,而存款利率浮动机制的推出对个人储蓄存款业务的影响要大于对公司类存款业务的影响,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类客户存款多为活期存款或1年以下期限的定期存款,存款余额受公司类客户自身财务要求经常发生很大变动,而且公司类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关联度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个人客户,即使某些重点公司类客户在议价能力上能够使公司类存款利率在浮动利率机制中上浮,由于存款期限短且受其他业务价格的牵制,商业银行可以尽量减少此类对公司类存款利率上浮的影响。
2.个人储蓄存款客户一般存款期限较长,而且由于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监管要求,造成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客户对金融产品风险偏好比较低。自2006年底开始的“储蓄存款搬家”已经使大量高风险偏好个人金融产品转换为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信托理财等其他高风险理财产品,留在银行的个人金融资产多为储蓄存款和低风险理财产品。因此,如果存款浮动利率制度推出,则大量前期办理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将利用新的议价能力重新变回储蓄存款,同时由于分业经营限制、对个人业务监管更为严格等原因,商业银行将很难通过或很难快速通过拓展其他形式的个人业务弥补储蓄存款利率上浮造成的成本上升。
3.由于储蓄存款的存款期限普遍高于公司类存款,因此储蓄存款一直被商业银行视为其存款业务的基础。商业银行长期贷款等高利差贷款也必须依托长期限的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支撑。而受历史等因素影响,我国四大银行在储蓄存款方面占有绝对市场地位,造成长期贷款一直为四大银行所把持。因此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实行,必然导致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利用新的价格武器抢占四大银行储蓄存款份额,造成储蓄存款业务市场整体竞争环境更加激烈。
二、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影响
储蓄存款利率上升以及四大银行储蓄存款上升将对我国金融体制产生深远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储蓄存款利率实行浮动利率制后,商业银行将受到存款成本上升的困扰。由于目前政策面只提出了存款利率浮动制而没有轻易放松贷款利率,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存贷利差收窄的困境,而且根据目前国内存贷利差与国际同业比较明显偏高的事实,这将迫使商业银行拓展以中间业务为代表的其他非传统存款货币银行业务。可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尤其是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彻底改变。
2.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主要存放在四大银行,四大银行也是我国企业中长期贷款,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的放款人,因此四大银行的储蓄存款如果出现显著下降,那么其部分中长期贷款由于期限结构问题将出现很大的结构性风险。由于四大银行在我国金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四大银行储蓄存款下降将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包括货币放大系数下降,银行业整体资产规模下降,实际利率上升等等。
3.储蓄存款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大量低风险类存款性质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消失,同时大量的表外业务催生的表外理财业务也将受到很大遏制。储蓄存款在经过多年分流之后,部分将重新从银行理财产品等个人金融资产上回到存款上来,将出现一轮逆向存款搬家的现象,对其他金融机构影响较大,包括保险、基金、信托公司都会因此影响业绩,受影响最大的非银业务包括个人投连险、货币和债券市场基金、信托理财。
4.由于对私客户议价能力的提高,部分热钱将可能利用政策机会以储蓄存款的方式进入商业银行存款系统,对金融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浮动利率制度必须要求监管层加强自身监管水平,对监管层的影响可能更大于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关系型融资 银行贷款公告 事件分析法
加入WTO以来,我国人民币业务逐步放开,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资本势力、资产质量、经营管理水平、业务创新能力等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均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形之下,关系型融资制度对于提高银行竞争力的作用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银行可以考虑将业务发展重点放到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上来,大力发展关系型融资业务,争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2007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研究中涉及的数据来自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对外公告及其股票价格,其中公告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省略、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省略以及和讯财经网省略,个股每日收盘价、深圳综合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数据来自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系统(省略)。本研究借助了Excel 2003和Eviews 5.0计量软件。
自2004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共手工收集得到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纯粹的银行贷款公告90个,其中冠城大通、凤竹纺织、飞亚达A等公司了一个以上的贷款公告,为了排除这些公告之间的相互影响,把这些公司贷款公告时间相隔60个交易日以内的共20个贷款公告剔除,剔除后剩余70个样本。
笔者将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贷款展期以及在可以在贷款公告中确定是后续贷款的贷款定义为续签贷款,其余定义为新签贷款,按照这一定义标准,新签贷款的样本量为42,续签贷款共有28个样本。表一给出了样本分类情况的统计表。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事件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获得银行贷款公告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在本文的研究中,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信息的对外公告看做是事件,定义每一个样本股票获得银行贷款的对外公告日为第0日(如果该日为非交易日,定义其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为第0日),并选择[-1,0]作为事件窗,选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公告前第-60日到第-21日[-60,-21]作为估计窗。
(1)异常收益的计算
本文采用市场模型计算事件期的异常收益,其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运用估计期内的日收益率数据,对样本股票用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市场模型的参数α、β:
其中,,Rit为第i只股票在第t天的实际收益率,Rmt指t时期市场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本文中采用深圳成分指数),αi、βi为市场模型的参数,可由最小二乘法得出其估计值。
其次,假定和在整个事件窗中保持不变,计算样本股票的期望收益率ERit和超额收益率ARit:
最后,计算事件窗口内,第i只股票在事件期t∈[-1,0]累计超额收益率CARit,每个事件日t横截面所有N个股票(N为样本个数)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t和事件期[-1,0]的所有股票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1,0:
,,
(2)平均超额收益率AARt和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1,0显著性检验。通过检验事件窗口内时点t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t的均值是否为0,或截至t时点的累计超额收益率CARt的均值是否为0,可以检验事件发生对股价是否产生影响。即对于时点t,零假设为:
H0∶AARt=0(或CARt=0)
其检验统计量为传统的t检验,分别为:
其中,
其中,
在H0为真时,统计量TAAR~t(N-1),设定显著性水平α,通过上述公式对事件窗口内每一时点(t=T0+1,…,0, …T2)的AARt和CARt进行检验,若计算出的t统计量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表明所研究事件的发生或信息的披露对股价产生了影响,否则,若计算出的t统计量小于临界值,则接受零假设,即所研究事件的发生或信息的披露对股价没有影响。
二、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表二给出了事件期总样本、新签贷款样本和后续贷款样本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t、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t及其检验统计量TAAR-1 、TAAR0、TCAR。
* 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如表二所示,所有样本在事件窗[-1,0]内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1、AAR0-以及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t均为正,其在第0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0的检验统计量TAAR0在统计上不显著,但其在第-1天的检验统计量TAAR-1和其在整个事件期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检验统计量TCAR均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信息在公告前就引起了企业股价的显著上升,在公告当天企业股票价格仍继续上升但已经不那么明显。这一点和以上所述经济理论以及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说明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信息对股票价格具有正的传递效应。
新签贷款样本和后续贷款样本在第-1天、第0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在整个事件期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均为正值,相应地,它们的t检验统计量也是正的。值得注意的是,后续贷款样本在第-1天、第0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均比新签贷款样本的大,尤其是第-1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后续贷款样本比新签贷款样本的大得多,其t检验统计量TAAR-1更是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应地,两类样本在整个事件期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t都是正的,后续贷款样本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t比新签贷款样本的大,并且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获得银行后续贷款的信息会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出明显的积极信号,与上市公司获得银行新签贷款的信息的对外公告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获得银行后续贷款的信息含量更大,这验证了本文在第一部分所提出的假设――企业获得了关系银行再贷款的信息会对资本市场发出积极的信号――是成立的。
参考文献:
[1]刘红忠:2003:《金融市场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篇7
一、“鱼头”巧设,简明靓丽
清代文学家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妙语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对于议论文的“鱼头”来说,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简明扼要的直接触及论题或论点(鱼眼)。如:《谈骨气》一文中“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一句话简洁明了,表明中心论点,有一种能使读者一望便知全文重点的效果。
靓丽,即要精彩。精彩的开头,能吸引读者,给人留下好印象,可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故事导入话题。如:科学家的意气,让他们登上学术的高峰;工人的意气,让他们不畏艰苦的条件;学生的意气,让我们拥有勃勃的精神。意气当它代表人类坚韧的意志和宽广的气概时,是自古不变的美德,是永远经典的操守!(《谈意气》)这个开头,排比手法的运用达到彰显气势炫示文采的效果。
二、“鱼身”丰满,典型精要
议论文的结构要严谨,条理要清晰,论证要严密,论据要典型精要,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丰满“鱼身”的写作。
1、如何确立分论点。“鱼身”部分主要是分析问题,论证为什么,从而使中心论点令人信服地成立。因此,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关系,即中心论点是“果”,分论点是“因”。那么怎么确定分论点呢?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例如,“宽容”这个话题,中心论点是“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和“有何结果”这个问题。如:“宽容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宽容需要我们不斤斤计较”或者“宽容就像一扇窗,照亮了人的内心世界”等。
2、事例要典型鲜活。摆事实在“鱼身”的论述中是必不可少的。事例论据首先要典型,所谓的“典型”就是事例与观点高度吻合。
其次是力求“鲜活”。如果在文章中选用一些新颖的具有时代感的事例,会令人眼睛发亮,效果岂不更好?要举出新颖的典型的事例,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积淀。这就要求大家平常要多读报刊时文,留心积累新鲜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派得上用场。
3、事例要高度概括。议论文事例不同于记叙文事例,叙述语言要精炼简要、高度概括,切忌拖沓冗长。叙述时不必强求细节,只需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运用短例列举的形式高度概括事实,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
4、事例要多角度。列举事实论据时要多角度,最好是正反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正反对比,鲜明有力;不同时空事例进行组合,因跨度大、概括性强,能增强论证的力度。
5、叙议结合有深度。在分析论证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议论文举例只是手段,讲道理才是目的。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议论相互配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如果只是一味举例,举例之后不作必要的阐发和分析,就会使文章肤浅,缺乏思想深度。因此,举出事例后一定要有精要的分析论证,使材料与观点融为一体,如果缺乏分析,那就成为堆砌材料了。
三、“鱼尾”响亮,清音留响
明代谢榛《四溟诗话》中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议论文“鱼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严谨、自然、和谐、统一,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这种结尾方式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元代古文论家陶宗仪认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议论文写作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夏丽 余音绕梁 语文教学的另一窗风景《陕西教育》2013年第Z1期。
篇8
哲理就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启迪性的认识,它隐藏在纷繁复杂、变化无穷的生活表象下;但它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生活“透视力”与触类旁通的联想力,就完全可以发现并提炼出来。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具有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哲理魅力呢?
一、层层剥笋,透过现象见本质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或富有哲理性的东西,常常被掩盖在生活的表象下。文章立意要深,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人或事,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鲜明个性。如写景,许多同学只是停留在表象层次上,而下面几句话则不然。
这几棵长在砖缝里的小草的确不简单。因为砖缝里没有足够的水分和土壤,也接受不到充足的阳光,可它们居然顽强地生长起来,真了不起。
显然,小作者超越了绘形绘色的表层描写,透过现象,把握了小草的精神气质,写出了其神韵。
二、辩证分析,全面思考问题
由于一些学生看问题角度单一,认识片面、狭窄,所以文章停留在浅层次。因此,我们应该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事物,或比较,或假设,或逆向思考,进行全面辩证的分析。如《宽容》,作者写道――
在生活中,一个人不能不懂得宽容,也不能一味地宽容。一个不懂得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拔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宽容地对待别人,我们应该知道自律。
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语言的精炼和思考的深度,正是作者从正反面看待“宽容”,多方来比较“宽容”,深刻透彻地剖析“宽容”,给人以深深的哲理启示。
三、不断超越,抛弃小我为大家
一些学生作文立意不深的另一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超越了“自我”的,我们必须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这种超越,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大致序列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
四、巧化名言,寓事于理
格言大多是具有哲理性的。化用名言,是对名言加以改造,使之变成自己的话,而不是对名言的引用。具体的化用有二:或者选取一典型事例或生活片断,去印证、体现被改造的名言;或者为典型事例寻找一条与之适应的名言,再对其加工改造。总之,化用名言是为了提示和升华所写之事的意义,使之更鲜明,更深刻。
篇9
有一位吴姓老师在《退一步海阔天空》一课的课堂教学中,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珍藏感动;以真挚的感情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生长感动;以生活实例的体验触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释放感动。下面,就以她的课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有机整合文本,采撷感动元素
教材的感动因素往往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感动才会如约而至。吴老师把本课的目标设计为1、从故事中了解宽容的重要性,知道宽容是人际交往的法宝。2、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宽容技巧。3、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初步养成宽容待人的好品德。她针对这一实际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教材进行了内容的选择和资源的重组。以故事《伤害只能写在沙子上》和《负荆请罪》作为铺垫,导出“宽容” 的重要性;教材中的“评议箱”事例源于学生生活,于是改成本班真实事例,用情景剧表演评议箱中的第二个话题,让学生感受宽容的内涵;利用班级心灵信箱,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宽容金点子”,来体验宽容的必要性,学会一些基本的宽容技巧。这样的文本整合,真正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为基础,触及点与学生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创造了道德体验的最佳契机,同时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构建互动流程,传递感动因子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唯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一个心理安全感,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故事导入环节,吴老师是这样做的:
1.听故事《伤害只能写在沙子上》。
看故事片断1:两个朋友徒步走在茫茫的沙漠上途中两人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人扇了另一人一个耳光。
师:此时被扇耳光的朋友心情怎样?你们猜猜他可能会怎么做?
看故事片断2:两个朋友继续前行中发生的事。
师: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请带着这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小组讨论 ,后交流,
师:如果他当时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像你们说的那样,结果又会怎样 ?
3、看故事片断3:“伤害只能写在沙子上让风来吹散它、抚平它而恩惠需刻在石头上用心来铭记。”
她一次又一次停下脚步,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出主问题“为什么他用手指在沙子上写下了“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扇了我一个耳光” ?他为什么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最要好的朋友救了我一命” ?”进而,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听完故事后,吴老师再次追问“如果他当时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像你们说的那样,结果又会怎样 ?”这不是纯粹地听故事,而是构建一个互动流程,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故事中,传递感动的因子,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同身受“退一步海阔天空”。
课堂上,吴老师打开班级的心灵信箱,随机抽取出班级学生平时写下的两件“烦心事”:“我没有说什么得罪他们的话呀,他们为什么不理我了呢?”“我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了,可在妈妈眼里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我到底是大还是小啊?”师生共同出主意,化解烦恼。在学生生活文本感召下,面对学生欲吐为快,俯下身去,与学生形成没有情感空隙的整体,调动学生,感动学生,悲学生所悲,喜学生所喜。这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是一种应景之举,更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我们不难发现,曾今,烦恼的孩子因得到同学的理解、帮助、慰藉而身心愉悦;如今,帮助了别人的同学也因此而满心欢喜。这种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传递过程,构建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品德课堂。
三、创设体验活动,释放感动情愫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吴老师在揭示课题后,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小测试”,写下“班级某一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名字”和“班级中没有任何缺点的同学姓名”。交流揭示结果:班级某一方面表现好的同学有很多,而班级中没有任何缺点的同学为“0”。这一结果无疑引起学生心灵的不小震撼,是啊,“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即使是你认为毫无缺点的人,或许在你不知的某一方面存有遗憾,这就更需要在交往中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教材评议箱中的两个话题是学生生活情景的写照,吴老师适时地抓住契机,把第二个话题改为情景剧,让学生模拟演绎体验。再评议“你们觉得玲玲、帆帆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玲玲或帆帆,你会怎么办呢?”孩子们在这种看似寻常的“感动”中丰富情感、提升认识、超越自我,体验着宽容所带来的生命的增值和律动。
一个“小测试”体验,一个“演绎”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浸润,得以感动,课堂也因此而精彩无限。
篇10
忍——冲动是魔鬼,委屈要忍,气愤要忍,才能与人友好相处,举个事例,假若你和一个朋友吃晚餐,他(她)的行为举止极不文雅,令你厌恶,你会怎么做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依次举了三个典型的做法,第一,直接甩椅离去;第二,起身大骂对方一顿,再甩椅离去;第三,强忍,不理会或好言劝其改正。我试过很多次,大多数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种做法,通过这个小小的事例,我了解到了选二的那一部分人,知心朋友不多,别人都认为和他(她)们太不好相处。改变的唯一方法正如第三种做法所言,这样的话,你就会觉得自己的朋友变多了,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仁——对人宽容,心比天高,比海宽,助人为乐,正所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别人若是不小心犯了错误,而不是明知故犯,就要原谅,对朋友要热情,团结友爱,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给予帮助,力所能及啊!要学会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为信念。
韧——坚韧不拔,不能被任何事物所吓倒,坚强最重要。同学们,韧是人生绝不可或缺的品质,没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就会活得很消极,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记住。
“扔。仁。忍。韧”是对我们人生的洗礼,学会此人生之道,用它的信念,相信必能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