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法老范文

时间:2023-04-09 12:0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埃及法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古埃及皇家墓地

古埃及文明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想必就是雄伟无比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了。不过,这些并不是古埃及的全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古埃及,帝王谷是绝对不应当错过的。那里是一代代埃及君王沉睡的神秘之地,我想你一定会感兴趣。

那么,怎么去帝王谷呢?

一点也不难。帝王谷位于开罗以南700千米的地方,距离尼罗河的西岸仅仅7000米。在那里,有着埃及的现代化城市卢克索,与卢克索隔河相望的一大片沙漠地带,就是古埃及王都底比斯城的所在地。而帝王谷,就坐落在距离底比斯城遗址不远的一处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

来到帝王谷

如果你来到了帝王谷,记得注意脚下,帝王谷中的路并不那么好走。在游客稀少的旅游淡季,这里是一处寂静之所,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耀眼的阳光照射在白花花的岩石上,到处散射着令人眩晕的白光,比无边的黑暗更叫人不寒而栗。

帝王谷中一共有60多座法老陵墓,埋葬着埃及第十八王朝到第二十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其中,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至今仍旧声名显赫,而图坦卡蒙法老更是举世闻名。

“笛穴”的由来

帝王谷处处充满了神秘色彩,古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会选中这块地方,作为自己死后的安息之所呢?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翻阅了大量史料,并对帝王谷进行了许多实地勘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帝王谷的营建始于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图特摩斯雄才大略,在他的统治下,古埃及确定了南部边界,击败了米坦尼人,第一次控制了幼发拉底河沿岸地区。图特摩斯生前十分重视自己的陵墓营建工作。他命令御用建筑师艾纳尼为自己在底比斯山西麓一处隐蔽的断崖下营建王陵。在这座石灰岩断崖之上,艾纳尼开凿了一条陡峭的隧道作为墓穴,将法老的遗体安放其中。

这种隧道状墓穴的形制,成为此后500余年间法老们代代沿用的“皇家标准”,墓室里堆放着各种随葬品,雕像、战车、太阳船、珠宝、武器、饰物、家具……应有尽有。后来,希腊人来到埃及,看到了这种长长的墓穴,觉得很像牧童吹的长笛,因此把这种墓穴形式称为“笛穴”。

古代就是旅游区

和世界上很多历史遗迹不同,埃及帝王谷在古代很早就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区。其实呢,这也不奇怪,谁让古埃及的历史实在是太长了呢?要知道,古埃及可是有着六千年文明史的。因此,对于两三千年前的古人来说,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便是更加“古老”的古人啦!

帝王谷的“旅游事业”兴盛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历史学家发现,早在两千年前,古希腊的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和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就已经对帝王谷进行了详细地记载。在他们的著作中,记录着帝王谷中的47座王陵,其中17座王陵依旧保存完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帝王谷却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了,再也没有人知道在遥远的埃及,有这样一处光彩熠熠的陵区……

重新发现帝王谷

直到18世纪之前,帝王谷都处于被遗忘的状态。1726年,法国神父克劳德・西卡尔来到这里,重新发现了古埃及曾经的都城底比斯,进而重新发现了帝王谷。后来,丹麦探险家费雷德里克・路易・诺登记录了他所见到的底比斯,而理查・波寇克则于1743年出版了第一幅帝王谷的现代地图。1799年,法国军事家拿破仑远征埃及,在他的军队中,有许多科学家。其中,有一位叫做德农的男爵(即多明尼克・韦冯),具备高超的绘图技能。在埃及,德农男爵绘制了更为精确、科学的帝王谷地图,并第一次明确标注出了帝王谷中的西谷。

19世纪初期,商

博良(法国著名埃及学家,第一位识破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的学者)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世界迎来了古埃及文化热潮。当时,很多探险家相继前往帝王谷探索,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王陵。这些王陵中的大部分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多次,在三千年的岁月中逐渐沦为一片破败的废墟。曾经豪华的墓穴入口都大敞着,成为了狐狸、蝙蝠的乐园。

发现图坦卡蒙

1907年,英国伯爵罗德・卡尔纳冯出资邀请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前往帝王谷寻找著名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在白忙活了几年之后,他们终于在帝王谷的一片乱石滩下发掘到了图坦卡蒙的惊世陵墓。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法老王,之所以著名,并非因为他功绩卓著,而是因为他英年早逝。在这个年轻的法老身上,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即位不久就突然死亡,而在他死后,他的宰相阿伊就成了新法老。

图坦卡蒙的死,宰相的嫌疑非常大,而另一个嫌疑人,就是图坦卡蒙的统帅霍姆赫布。霍姆赫布除了担任将军一职外,还负责教授图坦卡蒙驾驶战车的技巧和作战技能,是图坦卡蒙的武术教师。很多学者怀疑,此人在教授图坦卡蒙期间,极有可能制造一起事故,害死了法老。

图坦卡蒙法老的墓穴,是帝王谷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在这座墓穴中,不仅发现了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还发现了许多光彩照人的文物,为研究古埃及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X光下的法老

根据对出土的图坦卡蒙遗体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在X光透视下,图坦卡蒙的头颅内有碎骨和淤痕,显然,他受到过很重的外力打击。遗体上还发现另一处问题,在他死前不久,还受过一次重伤,左大腿骨骨折,而且断骨刺穿了肢体,这种程度的重伤,在医学不够发达的古代,是很可能致命的。

你一定很想去帝王谷饱览一番吧?那么,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2006年,美国和埃及的考古学家在帝王谷中又发现了一处古墓。这是自图坦卡蒙陵墓开启以来,首次在帝王谷发现新墓穴。种种迹象表明,帝王谷的法老陵墓数量很可能还会增加,新的发现将带来什么新的信息呢?

嘿嘿,一起期待吧!

小贴士

建造的难题

法老王陵修建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帝王谷中的岩石质地不一。陵墓的修建需要穿过多层不同质地的石灰岩,这样一来,整个王陵就可能变得很不结实,修建计划因此需要不断地修改。最严重的问题是遇到页岩层,这种材料遇水会膨胀,而一旦膨胀,就会毁坏许多陵墓,特别是在发洪水的时候。现今,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同样面临着这些难题,要想保护好这些历史的遗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呢!

这是图特摩斯一世法老的女儿哈特谢普苏特的神庙,哈特谢普苏特是一位女法老,也是帝王谷中最后的法老之一。

图坦卡蒙法老墓中出土的金棺

庄严肃穆的巨型法老雕像

在帝王谷的法老陵墓中,随处可见这样的壁画,象征着古埃及文明中的各种神明。

卡尔纳克神庙是由很多宏大的石柱组成的,这一景观不可不看。

在入葬陵墓之前,法老的遗体要木乃伊化,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篇2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922, the body of Tut has been x-rayed three times by researchers who have tried to figure out how he died. The mummy’s most recent medical exam was in 2005, when archaeologists determined that Tut most likely died from 3)complications from a broken leg. At that time, scientists created what they thought was an 4)accurate picture of Tut’s face. It was based on their studies of the 3000-year old body. But now, Tut’s face was 5)unveiled. Tut’s skin looks like hardened black 6)clay and he appears to have had 7)buck teeth. “The face of the golden boy is amazing,” said Zahi Hawass.

“It has magic, and it has mystery.”

A Pharaoh for the Imagination

In 1922, the British explorer Howard Carter uncovered King Tut’s tomb in Egypt’s Valley of the Kings. It was a remarkable discovery. King Tut was buried in a tomb filled with treasures, and his face was covered by a solid gold mask.

Tut was not the most powerful or important pharaoh of ancient Egypt, but he has 8)captured our imagination. Tut became king when he was just nine years old and he ruled for only another 10 years until he died at age 19. For years, some experts believe he was killed.

The ancient Egyptians tried to preserve the bodies of important people through a 9)process known as mummification. They used spices, salts, 10)minerals and oils to treat the body and then wrapped it in 11)strips of cloth. Mummification was practiced

because Egyptians believed that the body must be preserved as a home for the person’s spirit. Good luck 12)charms were buried with the person. Food and drink were also placed in the tomb to 13)nourish the dead person in his or her journey through the afterlife.

The Curse of Tutankhamun

For many years, there has been a legend that there is a curse on King Tut’s tomb. According to the curse, people who hav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14)remains of King Tut have died mysteriously. That, says Hawass, is 15)nonsense. “It was made up by journalists many years ago who were not allowed into the tomb.”

The face of Egypt’s most famous ruler is now on display for thousands of visitors. Archaeologists hope that by unveiling the boy king’s face, more people will be fascinated by the history of ancient Egypt.

三千多年前,一个名叫图坦卡蒙的少年统治着古埃及。如今,人们可以亲眼目睹这位年轻法老的庐山真面目。2007年11月4日,考古学家把图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从石棺转移到一个有气候控制设备的玻璃陈列柜中,向公众展露其真容。此举是保护法老遗骸计划的一部分。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前往参观法老陵墓,他们身体产生的湿气和热量对脆弱的木乃伊造成很大威胁。

自1922年发现图坦卡蒙的遗体以来,研究人员已对它进行过三次X光扫描,试图找出法老的死因。对法老木乃伊进行的最近一次医学测试是在2005年,当时考古学家认为图坦卡蒙最有可能死于腿部骨折后的感染并发症。当时,科学家制作出一幅他们认为是精确无误的图坦卡蒙面容图,这副图是根据他们对这具有3000年历史的躯体的研究制成的。但是现在,图坦卡蒙的尊容被公诸于世。他的皮肤看起来就像黑乎乎的硬粘土,还可以看出他有龅牙。“金童的面目太惊人了,”扎希・哈瓦斯说。“它富有魔力,而且神秘莫测。”

一位令人遐想的法老

1922年,英国探险家霍华德・卡特在埃及帝王谷中发掘出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那是一项引人注目的发现。埋葬图坦卡蒙法老的墓穴内藏有丰富的珠宝,他的脸上覆盖着一副黄金面具。

图坦卡蒙不是古埃及最有权力或最重要的法老,但他却吸引了我们的无穷想象。图坦卡蒙9岁登基,在位仅10年,19岁便去世了。多年来,不少专家相信他死于谋杀。

古埃及人会把位高权重者的尸体通过“木乃伊化”的过程保存下来。他们用香料、盐、矿物以及油对尸体进行处理,然后用长布条缠裹起来。木乃伊化在古埃及盛行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躯体乃死者灵魂的归属,因此一定要保存好尸体。护身符也会与死者一起埋葬;食物和饮品也要放进陵墓里,为死者的来生提供饮食。

图坦卡蒙的诅咒

篇3

由于时光机酷似一个大马桶,老友来时惊呼:“巨人用的马桶!”害得在一边喝茶的我把茶水喷了他一身。

进入时光机里,一阵天旋地转之后,时光机停了下来。走出时光机,已经站在了古埃及的土地上,我拿出了语言翻译机,以便能顺利与古埃及人交流。

我问一个人:“你们的法老王在哪儿?”他回答:“在城中央的宫殿里。”接着他就捂住了自己的嘴,看到我身后的“大马桶”,眼睛里满是惊恐。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他明白这“大马桶”是什么法宝。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宫殿里,看见了头戴蛇形章的法老王。我们和他谈了关于给古埃及人传授现代知识的事,他十分乐意。于是,法老专门腾出了一间宫殿让我们给古埃及人传授现代文明。

在我们的努力下,几个月后,古埃及人都学会了科学知识,各种店铺比比皆是,街上许多人都在“啃”书,人们总是用老弟教的菜待客。

出于对科技的渴望,几乎每分钟都有无数的人来向我们求教。可是,我们毕竟是人,在异地他乡待久了也会思乡。我们在埃及呆了一年就想家了,便想坐时光机回去,可古埃及人不答应,他们成千上万人请求我们留下,可我们思乡心切,不顾一切地上了时光机,告别了他们,回到了家乡。毕竟,建设祖国才是我们的伟大使命。

第二天,老弟去买早餐,带回来一份报纸,我看到半截,惊叫一声,原来报纸头版是“千年法老戴手表,石雕酷似周院士”!!!

我苦涩一笑,老弟则无奈的摇了摇头。果不其然,3秒内,我家被记者挤爆了。

篇4

1、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

2、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目前有96座金字塔。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部的吉萨高原的沙漠中,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木乃伊也就是法老的尸体等。

3、最大、最有名的是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为出名。埃及金字塔成为了古埃及文明最具有影响力和持久力的象征。大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它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组成,它们大小不一,分别重达1.5吨至160吨,平均重约2.5吨。据考证,为建成大金字塔,一共动用了10万人花了30年时间。1989年3月16日,埃及考古工作者在开罗西南部金字塔区一座金字塔底的浅坑中挖掘出一具4400年前古埃及王妃的木乃伊。

4、埃及金字塔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埃及金字塔成为了古埃及文明最有影响力和持久的象征之一。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古埃及艺术 永恒 地理环境

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文明社会在历史表层的第一次涌动。埃及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只有它,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岁月里――可能占人类历史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时间里,一直存在于其永恒理念之中;存在于天地之间坚不可摧的建筑理念之中。得天独厚的博大雄浑使埃及艺术成为神圣的艺术之源,没有它,可能也就不会有欧洲艺术和亚洲艺术。

长期积累下的完善法则使古埃及的艺术极尽完美,严格的传承使古埃及的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古代艺术的特色。古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法则:理脉贯通。这条法则似乎为整个民族的全部创造物所共同遵循,也正是这个法则使得古埃及的每一个艺术作品的效果都是稳定、质朴、和谐而永恒的。

埃及艺术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其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古埃及的地理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对称性,是古埃及艺术家思想的来源。每当一个神庙建成,墙壁上有刻就“我完全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建成的。没有增加一个细节,没有减少一个细节。”这种对过去传统规则的尊崇正是埃及人取得非凡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古埃及人对艺术法则的尊崇可谓是单调的,甚至在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之前,这块土地和这个民族凝滞及附着在坚不可摧的石像线条中。线条已把他们的历史明确记载下来。几千年岁月的蹉跎,这些生活在尼罗河沿岸的人们生生不息,辛勤耕耘。他们终日面对着荒芜的沙漠、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的土地、单一的地貌,和永远循环往复的季节、黎明的太阳、傍晚的月亮还有夜空中的星辰。人们年复一年的劳作,尼罗河每年周期泛滥,这些有规律可循的地理环境,使古埃及人迫切的希望铸造永恒,推迟死亡的降临。花岗岩经得起风吹雨打,土地埋藏着石化的森林,在干燥的气候里,废弃树木能存在几个世纪,风干的尸体不会腐烂。庞大的金字塔巍峨的对抗着沙漠。埃及人用这些永恒不变的物质抵挡消亡,追逐永恒。

古埃及艺术对永恒的追求,在信仰方面的体现就是对死亡的重视。因为永恒和不朽正是死亡的对立面。古埃及十分盛行的木乃伊制作就根源于古埃及人来世永生的信念。埃及人相信来世是永恒存在的,永生的信念是古埃及人信仰的核心和关键,是古老而久远的。人生彼岸的复活是信徒最主要的宗旨。在亘古不变的自然中,他们看到作为有机体的形态会死亡,但他们为生命想象出许多轮回复生。他们对永生的渴望也曾促进他们赋予自己的灵魂个体的永恒性,而他们所面对的现象的延续性则给他们造成灵魂永恒的假象。古埃及人相信死亡是对来世一种准备,故而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必须给死者修造秘密的栖身之所,并使得经过防腐处理的躯体能抵御自然力、猛兽,特别是人的伤害,必须让死者和他生前熟悉的物品一起合葬。古埃及人生来讲求实际,墨守成规,客观上也有助于保存他们的文明成果。尽管他们晚期经常遭受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对于古老的习俗还是信守不渝,尤其对宗教上的许多传统决不抛弃。古代埃及一直盛行厚葬之风,法老时代凡是能修起正式坟墓的埃及人,就会不惜钱财去办理他们认为“有死之年”必备的各种物品来装饰坟墓。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物的保存也大有裨益,尼罗河两岸大多是沙漠,每年很少下雨,随葬的物品在干沙覆盖下不会受到什么损害。在埃及几乎没有什么埋在沙里的珍宝会腐烂,就是挖出来最精致的雕刻品,也是完美如新的,干燥的沙土能永远保存一切。

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过在死者坟墓里放置随葬品的习俗,但从来没有一个像古埃及人那样生前就为死后的生活不遗余力地准备。对死后世界深信不疑的观念,使他们在告别尘世之时就把一切能用得上的物品连同他们的遗体一起埋入坟墓,以便在冥世继续享用。即使是在最为简陋的坟墓中,死者遗体身边也会摆放些陶罐、工具和个人用品。家境富裕的人们能够建造得起精致的坟墓,里面配置一些家具、供品和衣物。对于无法埋入坟墓的物品,古埃及人就代之以制作精巧的模型。五千多年来,古埃及人一直把他们文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和死者的木乃伊一起埋进天然防腐的沙土里。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得到有关古埃及文明一套较为完整的记载,使古代埃及文化的许多遗产保存至今。

古埃及艺术自成体系,但同样呈现出程式化和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里,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模式:人物的表现形式往往是行进式和坐式;突出法老的高大人物形象;人物的雕塑采用正面,塑造的人物,脸面呆板、冷漠。法老必须画得高大,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因为在古代埃及这样一个王权神授的国度里,法老就是在世的神,艺术作品表现法老的形象必须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根据实际看到的样子去塑造,必须把人神一体的君主表现得尽可能的充分和完美,让人们看到统治者的气质和风度,摆脱世间俗事。浮雕与绘画都配合以象形文字来说明古埃及人的陵墓、庙宇和纪念碑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在世界建筑艺术发展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纵观古代埃及的艺术,始终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伴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埃及人“永恒”和“不变”的信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创作观念和作品风格。贯穿于古代埃及艺术中的“常存的秩序”和“恒定的伦理”使其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埃及艺术已成为一种宁静、宽容、忍耐、温和、永恒、不求回报、不记得失的艺术,几千年来它就一直在那里静静的矗立着,影响着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

篇6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在这条世界第一长的文明之河的两岸,集中了几乎全部的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方尖碑、神庙、宫殿等等,这些伟大的建筑与依附于他们的雕塑、绘画一起,是古埃及艺术精神的丰富体现。五千年时光的浸染,使得古埃及艺术在其美妙的艺术魅力之上又增添了无限神秘的色彩。

古埃及艺术具有“稳定、程式化”的特点,在历时几千年的法老统治时期,其艺术形式始终沿用同一条法则,既追求形式上的完整性和服务于统治者需求的功能性。在这个世界最早的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制集权国家中,其艺术形式的最高标准不是追求艺术上的完美,而是追求以实现美化陵墓环境、对法老形象进行理想化处理、为死者描绘出一幅胜似生前的豪华奢侈的地下宫殿为目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古代艺术能像古埃及艺术一样保持如此长久的稳定不变和程式化了。

古埃及艺术的主要形式是神庙和金字塔等,这些宏伟庞大的建筑反映出古埃及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即好大喜功、追求形式上的宏伟以充分显示王权至高无上的特点。围绕金字塔陵墓进行建设的一系列艺术形式,多是反映了统治者对来生的安排和美好的愿望。人们对自己的身后事看的很重,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认为在肉体死后,灵魂不灭,只要尸体保存得好,灵魂可以得到永生。所以,法老和王公贵族们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修建陵墓,对尸体的保存和陵墓的装饰特别的关心。正是由于这个缘由,所以才会有木乃伊这种埃及特有的产物,才会产生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宏伟的金字塔建筑,其规模和建筑的难度令世人震惊。而古埃及艺术也多是围绕陵墓建筑展开的。这些艺术形式的产生,显然不是为了生者的观看和欣赏,而是服务于死者的艺术内容,其目的是为死者营造一个胜似生前的舒适奢华、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金字塔的内部一般都有装饰华贵、雕刻精美的棺椁,镶嵌宝石的黄金人体形内棺,惟妙惟肖、酷似真人的雕像,各种生活器物和装饰华丽的浮雕、壁画等。用黄金和宝石镶嵌的棺椁内安放着法老的木乃伊,埃及人很重视尸体的保存,但仅此还不够,为了更安全起见,确保灵魂有所依托,还雕塑了材质应用巧妙、形象酷似真人的雕像。在墓室装饰方面,用壁画形式装饰墓室,使其内部显得华丽充实,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实现功能作用。这些绘画描绘的内容多表现墓主人生前奢侈豪华的生活,仆人们从事耕牧劳动的场面,具有明显的世俗性。其内容反映了墓主人对来生的理想化的追求以及对其图腾信仰的描绘。

古埃及的绘画是古埃及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它具有稳定不变、程式化、单纯性、装饰性、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特点,虽然有时也因程式化而显呆板,但仍不失为古代文明的宝贵遗产,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古埃及绘画的风格特点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正面律”、程式化、稳定不变的法则。

古埃及的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正面律”的规律。所谓“正面律”就是指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运用以上的表现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处理,是为了使人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和完整,这也是埃及绘画追求完整性的体现。

人头部的正侧面轮廓一般比较清晰明确,最能完整的体现人的面部轮廓和高高的隆起的鼻子;眼睛为正面是因为正面的眼睛最形象、最典型,能更多的占取画面中面部的空间,也更加醒目和完美;而人的肩膀则是正面最为典型的,埃及绘画用正面的肩膀表现人物,使人物形成身体轻转的动态效果,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富于变化,同时也能使双臂的动作更清晰和完整;腰部以下转为侧面,使形象再次产生优美的体态转动;脚为侧面可以表现完整而典型的脚部特征;以上这些固定的表现方法,是埃及绘画正面律的总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历时几千年的古埃及绘画中一直沿用,没有大的变化。

2、构图平面化、横带状排列的特点。

古埃及绘画在构图上有平面排列的特点,画面上没有透视现象,这点跟中国画早期的散点透视很相像。他们把画面用横带状排列构图,用水平线来划分画面,形成平面的配列效果,使画面内容清晰明确、一目了然,以便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

3、人物按地位的尊卑安排大小和位置,构图充实,富于变化美感。

古埃及绘画中的人物通常是根据人物的地位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法老的尺寸最大,随从仆人的尺寸较小,并且安排在画面相应的位置以填充画面空档。这样能更好地突出法老的尊贵地位。同时还在构图上用填塞法使画面充实,不留空白。例如:安排许多精美装饰花边和象形文字,使画面构图丰富、美观、富于变化。

4、单线平涂,色彩单纯饱和、和谐优美的特点。

固定的色彩程式是古埃及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古埃及绘画中的男子皮肤多为赭红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和眼眉为黑色;服装多为白色和多褶的装饰。用这样简单的几种颜色,以平涂勾线的方式形成若干色块,构成十分明朗单纯、和谐优美的色调关系。

5、形象平面化的处理和装饰意味的表现手法。

对形象的平面化、装饰化的处理,是古埃及绘画的另一个特点。古埃及绘画在形象的描绘上有写实的特点,但平面化的特点更明显。例如人物的皮肤和头饰,服装及装饰物等都用了色彩平涂的手法,在眼睛和头发、头饰、项饰、服装甚至服装上的褶子等地方,也都用了平面化处理和装饰化、归纳化、条理化的表现手法。这些独特的处理方式,使埃及绘画形成自己独特的装饰意味,给人以特有的神秘感和美感。

6、内容上以反映其图腾信仰和对来生理想化的追求、更好地发挥功能性为目的。

由于埃及人对死亡的信仰,所想象的死后生活与人世间非常相近,因此画面所表现的内容都是与世俗生活的奇妙结合。他们把墓室建成宫殿的样子,并装饰以华丽的浮雕,再现死者生前豪华的生活情景,以便死者的灵魂可以顺利地找到他的墓室和躯体。所以在绘画题材内容上多是反映生活场景,题材非常广泛,从法老贵族的征讨狩猎到祭神仪式,甚至有农耕、渔猎,歌舞宴乐等等,仿佛一幅古埃及风俗画的长卷。

篇7

关键词:古埃及;黄金珠宝;工艺;作品;文化遗产;美学;文化底蕴

古埃及黄金珠宝工艺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品又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黄金珠宝艺术是受埃及宗教观念和尼罗河人文环境的滋养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研究发现,它其中蕴涵着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价值观念的要素。古埃及的黄金珠宝工艺及其产品,折射出古埃及人的聪明智慧,审美意识和价值趋向。目前学术界对古埃及问题研究的基础相当薄弱,该选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意在透析古埃及黄金珠宝工艺的发展演变,同时揭示其作品中的文化蕴涵。

一、黄金珠宝工艺的演变

埃及文明是在得天独厚的尼罗河环境和泛神论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埃及人崇拜众多神灵,相信人死而复生,死后只要尸体不腐,就可以在另一个世界永生。因此古埃及人把尸体制成木乃伊保存,建筑陵墓并在其中放置大量生活用品。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看到古埃及辉煌的艺术品。陵墓和神庙成为古埃及艺术珍品的巨大宝库。可以说,埃及的自然环境、和艺术创作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古埃及黄金珠宝艺术中得到一定体现。

1、古朴浑厚的缘起时代(古王国前后,约前4500年-前2190年)

在古埃及工商业中,最先发展的是矿业。然而埃及没有矿,矿产较近且富的地方,是阿拉伯和努比亚。跑那么远去开矿,私人实在没那么大力量。然而,矿产在当时已成人们的必需品,于是只有国家来经营。矿业国营,在埃及一直延续了许多世纪。铁,来自赫梯(Hittites);金,来自努比亚东海岸。早在王朝时代开始前的金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埃及人便掌握了冶煤油金属的技术,各种铜制的工具和武器相继问世。此时的铜器,看上去造型简单,质地较为粗糙,但其比例协调,功能合理,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同样,远在原始社会末期,埃及人已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黄金,王朝建立后凭借着武力,大量的黄金从邻邦不断输入,埃及的黄金工艺得到迅速的发展。现在熟知的黄金加工方法,如熔铸、捶打、雕刻、着色、镶接、直到制金箔、金线、金丝等工艺,埃及人都已掌握。根据文献记载,在涅伽达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500-前3100年),古埃及人已经开采金矿。黄金是涅伽达文化时期古埃及人财富的重要来源,他们用黄金从西亚换取绿松石、玻璃珠等奢侈品。[注:L.E.S.Edwards,ed.,TheCambridgeAncientHistory,Vol.I,pt.1,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0,P480.]当时加工的主要金属有铜、铅、金、银和铁等。

进入王朝时代,埃及的金属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基本保持了以往的那种古朴、浑厚的风格特征,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早期王国结束。虽然此期也出现过不少精美的铜器,但大多数都未能保存下来。在埃及开罗博物馆珍藏的《鹰头》可算是古王国时期金属工艺作品的优秀代表。其别致的造型和新颖的装饰手法,显示了工匠独特的创意和制作。在早王朝初期(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掌握了金属加工的基本技术,如锻、锤、铸、压模、焊和铆等等,并把这些技术首先运用于铜的制作。在早期马斯塔巴的绘画,描述了若干工场把金银合金铸成首饰的情景巴勒莫石碑》从第二王朝(公元前2925-前2700年)末开始报道清查“黄金和土地”。在古王国时代(公元前2700年-前2190年),黄金常常被用于装饰木器,如家具和棺材,或作为单独的装饰品。在海泰斐丽丝王后墓中出土了三件金器皿,其中有一只带有弯曲的圆圈和粗嘴的黄金高脚杯。还有一些镀金的木家具和镀金木棺。银子的加工,主要是戒指和镯子。在海泰斐丽丝墓中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银子比黄金更稀少和更昂贵。

[注:A.Lucas,AncientEgyptianMaterialsandIndustries,P279.]值得一提的是珍藏在开罗博物馆、出土于阿伯亚多斯(Abydos)第一王朝哲(Zer)陵墓的珠宝,这些珠宝有的是穿在一起作为项链,有的是作为图章,造型各异,有动物造型如牛、羊,有甲虫和虫蛹造型,十分精美。[注:W.StevensonSmith,TheArtandArchitectureofAncientEgypt,Baltimore:PenguinBooks,1958,ThePlates,P11.]

在古埃及,金匠的地位与铜匠相比要高的多。《职业的讽刺》中把街上不幸的铜匠描述成“手指犹如鳄鱼片,全身臭如鱼子”。古埃及人已经可以锻造金块。从萨卡拉的韦奈斯金字塔堤道上的浮雕可以了解到,古王国时期埃及金匠店的场景。最初是在“黄金屋监督”或“计量监察员”监管下运送和称量金块JamesHenryBrested,AncientRecordsofEgypt,Vol.II,NewYork,1962,P.300.。从古埃及的壁画中,可以了解到他们把铸块转交到熔矿工的手中经过去污,然后把金属放入坩埚,架在火上,并用两根芦苇管子使劲地向炉中鼓风添柴。坩埚一侧被穿了洞,当金块熔化时就从孔中流出。金属器具是通过冷锤锻打和石锤击打制成的。金属块被打弯,放在模子中,铆在一起,最后用砂纸磨去接口处的痕迹。制造的最多的是武器、工具和随葬器皿:盘子、碟子、碗和大水罐。

金匠的作坊接受粉末状的金子,宗教文章把其称为“众神的肉”。金匠用加热到3240℃左右的小坩埚来熔化金粉。一旦冷却变硬,金子就变成经捶打初步定型的薄片。然后,这种金箔被用来包裹木制的祭祀用品和神像,甚至被钉在寺庙的门上。珠宝上显示了切割和搪瓷的精湛技艺。黄金珠宝因镶嵌了次宝石如玛瑙、绿松石、彩陶、水晶而显得更胜一筹。法老时代的埃及人还不知道珍稀宝石,如钻石和红宝石,所以他们大量使用次宝石。在金字塔时代,制造一种名叫乌塞克的镶珠的大衣领看起来像是侏儒珠宝商们的专利。的确,壁画的跋文没有告诉我们个中原由,然而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小矮人坐在桌子的两边,正用绳子串珍珠或正在给绳子打结。一旦做完,他们把衣领用一种不知名的液体浸湿,衣领就变得光亮而牢固。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屡试不爽。

2、细腻精致的发展时代(中王国前后,前2190年-前1552年)

中王国时期,金属工艺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大量黄金工艺的出现,为古代埃及的金属工艺增添了奇光异彩。这一时期金属工艺的特点:一是大量使用黄金材料;二是作品几乎都是为宫廷贵族服务的;三是工艺制作细腻精致;四是黄金与宝石等材料相互结合。显然,这时金属工艺的材质相当丰富,工匠们的设计能力很强,加工制作技艺亦非常娴熟。这样的贵金属制品,只有在宫廷里享用,它们大都是在王公贵族的墓室中出土的,因而保存完好。

根据《圣经》记载,希伯来人不堪忍受埃及法老的统治,在首领摩西率领下逃出埃及。在西奈山居住时,因为摩西上山40天没有下来。在生存的压力和威胁面前,希伯来人心理防线几乎崩溃,众人纷纷要求摩西的哥哥亚伦制造神像让他们崇拜。亚伦叫妇女们卸下金首饰,用来铸成一头金牛犊,让众人跪拜。这种铸造金牛犊的工艺无疑是从埃及学来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埃及高超的制金工艺。

珠宝加工是古埃及传统的工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最早期的文明,制作精美的珠宝长期以来都是埃及人的专长,但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40-前1674年)的珠宝制造者超过了他们的前辈。精工细作的项链用黄金、天青石(紫色带有金色斑点)、肉红玉髓(红色)及绿松石(浅蓝色至泛暗绿色)制成。

值得一提的装饰品是中王国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前1785年)时期的滴状珠和圆珠项链,大约公元前1880年完成,它的成分有黄金、肉红玉髓、天青石、绿松石、绿长石、紫水晶、石榴石等,制作工艺相当考究,其长度为32英寸(80厘米),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和制作水平。[注:RobertCarsonLamm,HumanitiesinWesternCulture,ASearchforHumanValues,VolumeI,Madison:Brown&BenchmarkPublishers,1996,P45.]“公主金冠”是最能代表中王国时期金属工艺的作品之一。金冠的造型十分简洁,以环状的头箍为中心,上下皆以叶片装饰,但上面的一组叶片立起,而下面的三组叶片呈下垂状,优美的形式引人注目,为这件作品增色不少。另外还有第12王朝时期金质的造型逼真的金鱼。[注:W.StevensonSmith,TheArtandArchitectureofAncientEgypt,ThePlates,P78.]

首饰和胸佩的制作在中王国时期异常盛行,它们的设计选料和制作都十分精心,呈现出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完备的加工技能。特别是第12王朝,这类作品的质量和数量皆达到高峰。“胸佩”是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件,它代表了此时以黄金为主,配以各类宝石进行加工制作的较高水准,其整体设计和色彩的本质足以说明古埃及工匠们的聪明智慧。胸佩主要用上面镶嵌有绿长石的黄金、天青石和肉红玉髓的精华做成,相互面对的猎鹰象征着天神赫鲁斯,而跪立的女孩应该代表接纳者,赛西斯特里斯二世(SesostrisheII,前1897-前1878年在位)在赐给她礼物。中王国时期的这件胸佩是“埃及珠宝登峰造极的杰作之一”[注:RobertCarsonLamm,HumanitiesinWesternCulture,VolumeI,P44.]

3、色彩斑斓的颠峰时代(新王国时期,前1552年-前1069年)

新王国时期对埃及人来说是值得自豪的,工艺美术的各个方面在此时皆有辉煌的成就,特别是黄金工艺,在埃及金属工艺发展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时的金属工艺不仅继承了古王国时期的辉煌成就,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除了首饰,还出现了许多更具实用意义的作品,如作为家具装饰用的黄金饰片、生活用的水壶、水罐,甚至还有用黄金制作的大型金属工艺制品——国王的金棺。

制作装饰品是古埃及黄金珠宝的重要用途和艺术形式。古埃及人热爱生活,喜欢打扮。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人人都喜欢佩带首饰,甚至在绘画中给动物也戴上首饰。制作首饰的材料有金、银、宝石、玉石、铜、贝壳等。不同的颜色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黄金为太阳的颜色,具有带来生命的特性;白银是月亮的象征,主要制作神明的骨骼;绿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罗河的颜色,它“赋予”万物以生命;东部沙漠中出产的碧玉和红玉髓,分别象征着植物和鲜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饰包括:护身符、头带、耳坠、耳环、戒指、项圈、项链等。在各种首饰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制作景泰蓝方法加工成的首饰,将黄金与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宝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斓的贵重首饰。古埃及的黄金主要来自南方的努比亚和库施王国。据记载,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479-前1423年)时代,一部分黄金来自亚细亚的贡品和来自非洲矿山的珍宝。[注:J.H.Brested,AncientRecordsofEgypt,Vol.II,P300.]金匠们已懂得如何制作金箔,在用金箔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首饰,只是当时的金箔比现在的要厚上几百倍。与黄金相比,埃及的白银比较稀缺,主要从西亚进口,所以比黄金珍贵,一般是与黄金混合,制成合金饰品,同时也能达到使首饰更加耐磨的效果。

黄金被认为是神的一种恩赐,对它的使用成为伟大人物的特权,主要用做法老和神的装饰。祭祀神明使黄金珠宝广泛地用于神庙建筑、金字塔的装饰,还和其他材料搭配,制作各种艺术品。黄金珠宝重要的用途之一是作为死者的供品。据文献记载,图特摩斯三世为他神圣的父亲阿蒙•拉的供品中有大量金银器物。文献上说:“根据我的父亲[阿蒙]的命令……,每天用陛下为他准备的这些银子、金子和青铜器皿,那些器皿是陛下为他重新准备的。”[注:J.H.Brested,AncientRecordsofEgypt,Vol.II,P67.]一部分金银珠宝是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图特摩斯三世曾把掠夺得来的战利品用来祭祀他的父亲。战利品中有牲畜、贵金属、宝石、家禽等。[注:J.H.Brested,AncientRecordsofEgypt,Vol.II,P222.]其次黄金珠宝还作为皇家和达官贵人的丧葬用品。下面是拉美西斯九世(公元前1140-前1121年在位)以后的纸草文书中,记录的8名盗墓者受审时的供词:“我们打开了棺材,揭去了覆盖的东西,看到法老那庄严的木乃伊……脖子上戴着一串黄金做的护身符和好多饰物,头上戴着金面罩,法老庄严的木乃伊通身盖着黄金。覆盖的东西里外都是金银编制的,还镶嵌着各种宝石。我们剥下他身上的金衣,取下他脖子上的金护身符和饰物,揭走盖在身上的金被子。我们还找到了法老的妻子,把她的木乃伊身上的东西照样剥光。我们还找到了金瓶、银瓶和铜瓶,也统统偷走。我们把从这两具木乃伊身上取到的一切都分成了八份。”

“黄金王棺”是古埃及金属工艺作品最典型的代表,这是第18王朝为安置图坦卡蒙(Tutankhamun,公元前1336-前1327年)的木乃伊而做的其中一层棺材,长约180厘米,耗纯金200余公斤,局部以珠宝翡翠点缀,装饰性极强。[注:PaulJohnson,TheCivilizationofAncientEgypt,NewYork:Athenum,1978,P154-155.]其形象是按照图坦卡蒙本人的相貌创作的。古埃及人由于“再生”和“不灭”的信念,对来世生活的粉饰远远超过了对现世生活的美化,十分重视死者所处的环境。为了保存好木乃伊,不惜一切代价为法老建造金字塔式的陵墓,并以三层棺椁加以保护,进而以最昂贵而珍奇的物品来陪葬,为此往往不惜倾尽国力。这口雕像式的棺材,以许多局部装饰构成。国王额部的蛇形装饰,既是埃及人崇拜的神灵,又是王权的象征。下颌下面是体现威严面目的假胡子。双手交叉,紧握权杖的姿态,显示了国王不可一世的威严气质,同时又是保护死者在阴间平安再生,来日复活的象征。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这位年轻的国王在他短暂的盛世时代的面貌。

在图坦卡蒙陵墓里共发现了3500多件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是法老的包金宝座,用珍宝镶饰成的法老黄金面具,以及彩绘的木箱等。在墓室入口有图坦卡蒙的一对等身立像,木雕涂漆包金,高171厘米。雕像取传统的迈步姿势,但给人以奇特的感觉。护身符等是金饰,脸部和身体厚涂黑漆,黄金与黑漆对比强烈,且显得十分高贵,表现了法老的尊严与气派。覆盖在法老木乃伊上的黄金面具,面部表情富有青春气息。图坦卡蒙的宝座是木制的扶手靠背椅。扶手处是戴着王冠的双翼蛇,上面有法老的铭记。为显示法老的威严,以黄金做的狮首作椅腿上部,椅子下部表示狮子的身体,并以狮子的爪子椅脚,很有力量感。椅背上的浮雕为皇宫庭院一角,法老与王妃盛装相对,左右为饰有花纹的圆柱。

第19王朝时期,金属工艺做工精细、品种繁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土于布巴斯提斯(Bubastis)的“黄金耳坠”[注:AidanDodson,DyanHilton,TheCompleteRoyalFamiliesofAncientEgypt,London:Thames&HudsonLtd,2004,P181.]、“金质羊形把手银罐”[注:PaulJohnson,TheCivilizationofAncientEgypt,P106-107.]等作品,反映了此期的状况。前者设计巧妙,工艺复杂,装饰华丽,不仅可以自然摆动,而且尚有螺栓式的细部结构,其上刻有塞提二世(SatiII,公元前1202-前1196年)的铭文装饰更加显示出此作品的精妙;后者则以厚重的造型和古朴的装饰迷人,在器皿的口缘和把手部位则以黄金制成,与通体银质材料形成鲜明对照,丰富了装饰效果。

金银制品与铜器遭遇不同,一些器物遭到毁坏,一些器物被盗墓者偷窃,只有图坦卡蒙墓葬保留的黄金宝藏得以幸免,向后人展示3000多年前的惊世之美。因为埃及境内没有银矿,所以直到中王国,埃及人还认为黄金没有白银珍贵。虽然金银或合金的作品都很小巧,但是它们件件精雕细琢,巧夺天工。金匠首先为王室服务。金匠们在方尖碑上粘贴金箔图案,以显示对太阳神的信仰。

4、遗风尚存的低潮时代(后期王朝前后,公元前1069年-前525年)

后期王国时期,埃及的金属工艺仍然保持着相当优异的成就,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工艺美术。此时仍以黄金工艺为主,各种首饰和用具皆为主要产品。当然,这些精致的手镯、胸饰,以及拖鞋等都是王公贵族们的宠爱物品,它们充满了享乐主义色彩和宫廷艺术的气息。第21王朝时期制作的“黄金拖鞋”便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之一。作品以纯金板组合而成,设计新颖,造型奇特,制作相当精细。鞋底上铭刻着圆形的花纹,使之愈加精美别致,同时亦为这件冷峻的金属工艺注入一丝温情。黄金手镯上镶嵌宝石,构成一个“荷露斯之眼”,这是古埃及常见的辟邪图案。从塔尼斯(Tanis)出土的第21王朝的金质长颈花瓶,造型独特,上细下粗,瓶口为漏斗状,上面有植物花纹和象形文字。据说这是专为放置纸莎草而制作的。另外有21王朝的金质面具,造型逼真,楚楚动人。这些器物均藏于开罗博物馆。

古埃及盛行佩戴具有护符意义的装饰品,相信饰物与贵金属、宝石的本身具有象征繁殖、生育与赋予生命的意义。同时贵金属、宝石又是积累财富与修饰、美化自身的一种手段,何况埃及本土盛产黄金材料,具有广泛的来源,以至古埃及的金属工艺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是导致古埃及金属工艺繁荣的根本原因。第21王朝的“有翼圣甲虫形的胸饰”和第22王朝的“手镯”等作品,是这类金属工艺品的精华之作。后期王国末期,古代埃及的金属工艺随着国势的衰落而步入低潮,昔日的那种豪华而精致的制品日趋渐少,特别是贵金属工艺制品一落千丈,再也看不到以往的那般辉煌了。不过,有些作品,如第26王朝时期以青铜和黄金制作的“荷露斯(Horus)神像”能看出古埃及金属工艺的遗风尚存。荷露斯头上戴着圆锥形的白色王冠,王冠上细致的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秃鹰,王座以黄金做狮首为椅腿上部,椅子下部表示着狮子的身体,以狮爪为椅脚,突显荷露斯的威严。

综上所述,古埃及黄金珠宝工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缘起、和衰落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古埃及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是这一演变强大的推动力,但政治和宗教是埃及艺术的灵魂,主导着黄金珠宝的艺术风格。总观古埃及黄金珠宝艺术,始终充满着庄重、神圣、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伴随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和神秘主义色彩。

二、黄金珠宝艺术品的文化蕴涵

古埃及的黄金珠宝艺术,一方面反映了埃及文明的高度发达,另一方面反映了古埃及的加工工艺和制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黄金珠宝艺术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物质价值,更重要的是蕴涵在其中的文化价值。它一方面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审美价值趋向;另一方面具有深刻的宗教文化寓意。

1、黄金珠宝在埃及宗教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埃及宗教是艺术和审美的原动力。从埃及原始宗教中我们看出,它几乎完全展现了“万物有灵观”支配下的系列表现:从对无机生命的太阳、月亮、光、尼罗河、矿物(种种贵金属)到多种植物、动物,再到人的生命等,构成较典型的生命一体化的完整系列。正是这种万物有灵观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埃及宗教意识和审美思维的链式结构。被神化了的阳光在古埃及人那里经常被崇尚为最高的福和最高的美。在埃及文化中,自古以来光和美就被视为同一的。神的美的本质往往归结为光辉。在新王国时期的《献给阿吞的简短颂歌》中,一开头就这样颂扬阿吞的升起:“光辉灿烂的你升起,啊,活的阿吞,不朽之主!你是光辉的、美丽的、强大的。”在《献给阿吞的大颂歌》中也有类似的赞美词:“光辉灿烂的你升起在天国的光明境界,啊,活的阿吞,生命的创造者!你是美丽的、伟大的、辉煌的”。

[注:MiriamLichtheim,AmcientEgyptianLiterature,Vol.II,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76,P91,96.]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凡是与太阳和光相联系的东西都有一定的美感和美的价值。黄金珠宝由于自身的光辉,自然被看成美的对象。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MarcusTulliusCicero,公元前106年-前43年)认为,“美存在于简单的事物中。他举例说道,金子是美的,并不是因为它的比例而是因为它的颜色。”[注:W.Tatarkiewicz,HistoryofAesthetics.Volume2.England:ThoemmePress,1999,P15.]早期希腊教父圣巴赛尔(SaintBasilofCaesaria,约公元329-379年)也认为,“美存在于外在事物中,如光、颜色和形式,但美必须被主体感知才可称为美。”[注:W.Tatarkiewicz,HistoryofAesthetics,Volume2,P15.]具体来说,黄金珠宝艺术品的光泽、颜色和造型中存在着美,而虔诚信仰宗教的埃及人对这种美感的体会更加深切。

黄金珠宝艺术充分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审美价值趋向。这种审美特征还进一步延伸到古埃及的诗歌和文学。如新王国时期的爱情诗“切斯特•贝蒂纸草1”中这样描写“妹妹”的娇艳动人:“笔直的项颈,光彩的,头发如真正的青金石天蓝石;双臂胜于黄金,手指宛如莲芽。”[注:M.Lichtheim,AncientEgyptianLiterature,Vol.II,P182.]埃及人特别珍视黄金和天青石的颜色。这是圣洁的和最美丽的颜色。在埃及的铭文中,‘金黄色的’这个词,往往是‘美丽的’这个词的同义语。

2、黄金珠宝艺术品具有的象征性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公元1770年-1831年)认为“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与单纯的符号不同的是象征“更多地使人想起一种本来外在于它的内容意义。”[注:[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0页。]埃及黄金珠宝艺术品大多具有象征性。

第一,黄金珠宝工艺的象征性首先体现在古埃及人的首饰上。首饰在古埃及十分流行,从乡野村夫到朝中权贵,人人佩戴,而饰品的原材料也多种多样。在埃及,不分男女对装饰品都很喜欢。他们大都有耳环,有项圈,有手镯,有足环,有乳饰。当帝国威震地中海及西亚之际,由外国进贡来的金银珠宝,把每一个埃及人都装点地金光闪闪。从前金银珠宝,只是贵族才能享用,可是现在,即使穷得给人记帐的书记,也可以混到一颗金质私章。埃及女性特别偏爱项链。今天出土的项链,品种之多,五花八门,足以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项链短的不说,最长的有达5英尺者。从第18王朝起,埃及境内戴耳环成为一种风尚,无论老少,不分男女,通常都戴上一双耳环。[注:L.E.S.Edwards,ed.,TheCambridgeAncientHistory,Vol.II,P421.]埃及男好打扮,几乎可以和女性并驾齐驱。他们也喜欢戴戒指、手镯、项链,乃至耳环。从史前时期起,他们就用骨头、贝壳、河马牙齿、象牙、鳄鱼齿、石头、彩釉或者简单的皮革带子制成珠子、戒指和领圈。黄金开采于东部沙漠和努比亚,被认为是神的一种恩赐,从而成为伟大人物的特权,用来装饰法老和他的朝臣的头颈和手臂。法老时期的珠宝商还不知道珍稀宝石,例如钻石和红宝石,但他们大量使用次宝石,如金、长石、玉青石、绿松石、紫品和光玉髓等,生产出精美雅致且色彩多样的首饰。[注:G.MokhTar,ed.GeneralHistoryofAfrica.II,AncientCivilizationsofAfrica,P159.]在红海之滨,人们还采集那些色彩斑斓的珍珠母的贝壳。二十一王朝的手镯,也是王室珠宝之一,代表了当时杰出的、令人惊叹的首饰加工水平和设计师非凡的创造力。手镯上雕刻着具有象征意义的蜣螂。蜣螂前镶嵌着太阳盘,一旁的环行象形符号“申”代表了宇宙的无穷力量。在另一边可以看到刻有法老苏萨内斯一世(PsusennesI,公元前1039-前993年)名字的椭圆形饰板。用于首饰材料的颜色往往赋予宗教意义。

第二,黄金珠宝工艺所具有的象征性体现在项饰和胸饰上。在古王国期间,一种用几排蓝色和绿色彩釉的圆柱形珠子制成的大乌塞克领圈,迅速成为大众时尚。王子、公主们佩戴“胸佩”——一种装饰胸部的大的长方形的匾,上面可以看到一个多彩的镂雕装饰图案,把象形文字、植物与各种颜色的材料制成的王室象征结合在一起。在图坦卡蒙王朝,当时最流行的是在衣服上刺绣或佩戴各种贵重的饰物。项饰是古埃及人的重要装饰之一,用宝石成串排列而成,或用彩釉、陶器的瓷片组成。出土于中王国时期的莎哈托胸饰,是一件梯形纯金透雕饰品。由一根用玛瑙珠、绿宝石珠和青金石珠串成的项链吊着,珠子之间夹着黄金珠子。装饰图案精雕细镂,具有祈求神灵保佑、除灾避邪的含义,象征着生命的符号。

第三,黄金珠宝工艺的象征性还体现在埃及人制作的护身符上。闪光的黑铁矿、赤铁矿(即鸡血石,因为它的粉末是血红色的)是古埃及护身符受欢迎的材料,几乎占全部女性护身符的绝大多数。另一频繁使用的是水苍石(绿色、黄色、棕色或红色),有超过1/3的宝石用这种材料雕刻而成。埃及人认为不同的宝石有不同的魔力。古埃及妇女的装饰之所以多选用贵金属(金、银)、祖母绿、玛瑙、土耳其玉、紫水晶、青金石、绿宝石等闪光耀眼的材料制作,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些材料易于表达埃及人的上述美学思想与审美观念。

3、艺术品中凝聚着埃及人的宗教感情与崇高美。

金银珠宝之所以广泛地运用在宗教建筑和法老的物品上,是因为黄金珠宝最适合来表达崇高美。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神是宇宙的主宰者,而法老是人间的统治者。必须对神虔诚,对法老敬仰,才能保佑诸事顺利,百业兴旺。在古埃及人心目中神和法老享有崇高的地位。如何表达自己对神的虔诚和对法老的崇敬,他们选择了用黄金珠宝装饰圣物。德国美学家席勒(J.C.F.VonSchiller,公元1759-1805年)认为,“崇高是把无限寓于有限之中”。[注:JamesKirwan,Sublimity:TheNon-rationalandtheIrrationalintheHistoryofAesthetics,RoutledgeTaylor&FrancisGroup,NewYork,2005,P91.]艾利森(ArchibaldAlison,公元1757-1839)认为,“当一种物体激起人们在想象中的一系列情感观念时,崇高感和美感就产生了。”[注:JamesKirwan:Sublimity:TheNon-rationalandtheIrrationalintheHistoryofAesthetics,P104.]这就是说,黄金珠宝艺术品本身不是崇高,但它们能够寓“无限”的观念于其中,就是说它能激发起人们对“崇高”的领悟。埃及人选择用金银珠宝来装饰神和法老,以表达自己的虔诚和敬仰之情。当人们走进古埃及的神庙或王宫,看到金碧辉煌的黄金珠宝装饰时,就可以使人联想到神的伟大与崇高,看到法老金光闪闪的御用品,就联想起法老的尊严。这样黄金珠宝的装饰物就达到了表现崇高美的目的。所以黄金珍宝装饰品不是用在宗教建筑、物品上,就是用在法老的御用品上。古埃及人之所以采用稀有的金银、玛瑙、珠宝、祖母绿、玛瑙、土耳其玉、紫水晶、青金石、绿宝石等闪光耀眼的材料装饰神像,反映了古埃及人虔诚的宗教感情。神像和法老圣物的制作过程,无不凝聚着古埃及人的宗教感情。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材料可使神像保持长时间色彩光亮,另一方面易于表达埃及人所追求的“崇高美”思想。金色象征着神的荣耀之光。神像及其法老的装饰作为圣物,自然应该用黄金珠宝来装饰。神像的装饰和法老的御用品所表现出来的美学趋向,既是古埃及统治者艺术和美学思想的表达,一定程度上也是全民族审美思想的表现。所以法老的面具、宝座、御用品都应用了大量的黄金来制作。神庙的装饰多使用黄金珠宝来装饰。

4、艺术品中体现的对称美与和谐美。

埃及地形地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对称性和均衡性。尼罗河穿越埃及全境。在河流的两岸遍布着肥沃的原野,与两岸河谷的黑土毗邻的就是沙漠,在河流两岸黑土地与沙漠的交接处分别耸立着两座山脉。西部和东部的景色完全一致。依赖黑土地生存的人们在晴朗的天空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河流两岸几乎相同的景色尽收眼底。如果他们从北方到南方旅游,将发现南北景色几乎是一样的。土地宽阔而平坦;树木稀少而矮小;一眼望去,除去一些人为的庙宇,没有物体可以阻隔你的视线。无论这种双边对称的地形、地貌是不是原因,埃及人的确对平衡、对称和几何学有着独特的感受。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们制作的黄金珠宝艺术作品中。古埃及人的金质耳饰是双的,手镯是双的,拖鞋是双的,脚环是双的,但这些都好理解,因为人的器官本身就是对称的。但在一些人体器官不对称的装饰上也可以看到古埃及人也采取了对称的几何图形或对称的图形装饰,最普遍的恐怕就是胸饰了。胸饰上的图案可以说不受人体器官的影响,但在图案上也是采取对称的设计。如现存于开罗博物馆的刻有赛西斯特里斯三世(SesostrisheIII)和阿蒙内麦斯二世(AmmenemesII)名字的两件景泰蓝胸佩,上面镶嵌有天青石、长石和红玉髓,这两件胸佩出土于达赫舒(Dahshur)的梅内特(Merit)的墓葬。这两件胸佩不仅布局和谐,而且其中一件的图案是:左右各有一人手拿锤子在攻击下方的敌人。从人形、武器、还有象形文字都十分对称;另一件的图案是左右两个头戴羽毛的动物在攻击下方的俘虏,最上方是一个展开翅膀的鹰。左右动物、俘虏和鹰展开的翅膀都对称而和谐。

西塞罗(Cicero)认为,“美是以集成、布局和其构成成份的选择为基础的。”[注:W.Tatarkiewicz,HistoryofAesthetics.Volume2.P15.]黄金珠宝艺术更需要通过布局、比例、色彩的学问,来体现人们美好的愿望。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us,公元354年-430年)说:“美取决于形状;形状取决于比例;比例又取决于数。”[注:W.Tatarkiewicz,HistoryofAesthetics.Volume2.,P60.]黄金珠宝由于本身的颜色不好随意改变,按说很难在色彩上做文章。但埃及人巧妙利用黄金珠宝的颜色与周围的物品颜色相搭配,使之达到和谐自然。如开罗博物馆珍藏的赛泰苏瑞内特(Sithathoriunet)公主的金质冠和假发饰品,如果和乌黑的头发、黄色的皮肤搭配起来,显得十分和谐美观。[注:AidanDodson,DyanHilton,TheCompleteRoyalFamiliesofAncientEgypt,London:Thames&HudsonLtd,2004,P99.]在宗教上,黄金多用来装饰神像的皮肤,而珠宝用来装饰神像的眼珠,这样就使神像和谐悦目,符合自然。

5、黄金珠宝首饰的“辟邪”功能。

黄金珠宝首饰既可作为装饰品,又可作为避邪物,从而成为尼罗河畔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埃及人天生爱美,10岁以前,儿童不分男女,都可以不穿衣裤到处乱跑。这段时期的男孩子,大半都仅戴耳环及项圈。至于女孩子,由于天美,因此比男孩子多点东西,就是在腰间挂串珠子。

[注:L.E.S.Edwards,ed.,TheCambridgeAncientHistory,Vol.II,pt.1,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P480.]人们身上最常见的首饰是领圈、手镯和脚镯,到公元前29世纪初期已得到广泛使用。即使下地耕作时,古埃及人也不愿取下那些色彩斑斓的珠子及皮革带子所制成的简朴的神圣装饰物。在胡夫的母亲海泰斐丽丝(他死于公元前2550年前后)的坟墓中曾发现随葬品中有一个箱子,里面装着大约20个银或象牙的手镯,镯子上面的装饰物是蝴蝶,是一种用绿松石、青金石和玛瑙镶拼而成的极其美丽的物件。幸运符附在手镯、坠子或戒指上,从出生时起就保护着古埃及的孩子们。一般来讲,它们由单个的象形字符组成,材料是石头或者翡翠,象征着“生命”、“健康”、“耐力”、“青春”、“稳定”或者“兴旺”。这些都是人们期望通过佩戴这些小圣物而获得的品质。根据护身符的作用和形状来分,古埃及的护身符多达275种。在众多的护身符中,被称为“荷露斯之眼”的护身符最常见。“荷露斯之眼”在古埃及语言中被称为“乌加特(Udjat或Wadjit)”,意为“完整的、未损伤的眼睛”。它的来历与荷露斯神为父报仇有关。奥西里斯与伊西斯之子荷露斯长大成人后,在与杀父仇人塞特神的搏斗中,荷露斯的左眼被塞特夺走了。他的眼睛可非同寻常,因为他的左眼代表的是月亮,右眼代表的是太阳。现在左眼被夺走了,月亮神骚特自然要出手相助。在一个月圆之时,荷露斯在月亮神的帮助下,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打败了塞特,将左眼夺回。后来,荷露斯将这只失而复得的眼睛献给了父亲、冥神奥西里斯。此后,眼睛的造型就成了献给死者的重要祭品之一,祈求亡灵保佑活着的亲人。古埃及人最常用的护身符是“圣甲虫”。中王国时,圣甲虫扁平的一侧被用来显示身份,上面用石头刻着主人的名字和职业。圣甲虫上还可能被刻上保护咒语或者一位神的名字,从而赋予这种装饰物以神奇的保护力。此外,一些妇女用神像的造型来做头饰,如王后头顶上的兀鹫头饰流行于整个古埃及历史中。据说戴上它,能保佑战场上的法老不受魔鬼的伤害而得到永生。一些妇女的头饰上还饰有阿蒙神的两片羽毛和象征太阳神的太阳球。

篇8

1、尼罗河,开罗西南尼罗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

2、埃及金字塔(Pyramids)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以前,共有七十多座,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部的吉萨高原的沙漠中,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奇迹”之一。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木乃伊(法老的尸体)等。

3、最大、最有名的是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为出名。埃及金字塔成为了古埃及文明最具有影响力和持久力的象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 时期划分、建筑风格和特色、、金字塔、神庙、方尖碑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就是在尼罗河的哺育下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在古埃及的文化成就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建筑艺术。金字塔、神庙、方尖碑,这些都堪称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它们作为建筑艺术领域最古老的化石,散发着不朽的光芒。

一、古埃及历史的三个分期

古埃及历史有三个具体分期,每个时期的建筑形式在侧重点和相关时代背景

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第一时期:古王国时期(即早期王朝时期)。大约时间是在公元前3000年前。在此阶段,建筑物是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的,所以,这一时期又称金字塔时期。当时,氏族社会成员还是古埃及的主要劳动力,金字塔的主要缔造力量便是他们。金字塔被看作是原始拜物教的产物,样式单一而开阔,却曼延着庄严和神秘莫测之感。

第二时期:中王国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2133至公元前1786年,被公认为是古埃及最富庶的时代之一。政局上的安定反映在物质的繁荣上。全国各地皆破土开工、兴建房子,致使如今的埃及几乎每个城镇都在建筑架构上留下了中王国时期的痕迹。

第三时期: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至公元前1080年,即所谓的帝国时期,是古埃及空前绝后的强大时段。频繁的远征和战斗掠夺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奴隶成为建筑工作的主要施工者,饱受苦难和压迫。此时的建筑形式主要以神庙为代表,制造出威严、神武的气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二、古埃及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1、硕大无比:古埃及最有名的建筑艺术,如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方尖碑,都是巨大的艺术品,也都与王国的存亡有关。

2、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世界上全部用石头建造的建筑物,首出于埃及。特点是雄伟浑厚、气势宏大而坚实。以金字塔为例,其建筑材料全部是重达数吨、甚至十几吨的石块,历经数千年后不变形、不倒塌,依然矗立在尼罗河西岸。

3、秩序感强烈:我们不会在古埃及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中发现令人意外的元素。每个部分的制作都会遵循一定的法则,这样的风格,延续了至少3000年。虽然古埃及建筑有些生硬,却给我们一种格外沉静、稳重的感觉,这就是严谨的秩序感所致。

4、几何学在艺术上的应用: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建筑和各种雕刻,都体现出几何学在其中的使用。古埃及几何学的发达,源自于每年的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冲毁农田,人们就必须重新分割土地,用直线和几何图形重新划分田地。几何学在古埃及建筑艺术上的作用,主要是使其富于立体感,棱角分明,亦使其秩序性的法则得到强化,显的死板硬朗,却加剧了庄重和严谨的感觉。

5、持续性和固定性:柏拉图说过“在埃及,一切事物从来没有任何的变动”。人们忠于坚定的,导致古埃及的艺术风格数千年都保持着难以置信的固定性,不变的风格,延续几千年之久。

三、与古埃及建筑艺术息息相关

1、埃及艺术是一个通向永恒,渴求永生的过程,这是因为而培养和衍生出的艺术观念----古埃及艺术所表达内容的核心,是宗教和信仰。古埃及人用石头建造了尼罗河岸的伟大工程,金字塔就像一座山,矗立在沙漠的地平线上。一座金字塔,就是一个国王的陵墓,埃及人认为,帝王就是天神的化身,当他死亡时,人们尽量保存他的肉体,不让其腐烂,如此,他的灵魂在未来才能继续存在。他们在尸体上涂抹许多防腐的香料和药物,再用亚麻布扎裹全身,这就是木乃伊。木乃伊被置于棺中,放在金字塔的深处。棺材周围写满咒语和法术,告慰帝王的灵魂如何顺利通过旅程,走向重生。这便是古埃及建筑蕴藏的深刻内涵----死永恒,生更加永恒。

2、是古代埃及建筑艺术的原动力,产生出巨大的凝聚力。使每个帝王在有生之年召集了大量的氏族成员和奴隶,用他们的血肉之驱在艰苦的条件下堆起一个个令后人惊叹不已的巨冢。虽然这都是法老运用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最终完成他们坟墓的建造,但是,实际上整个王朝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的多。人们深信这些大的金字塔,方尖碑和神庙能够使古埃及王朝世世代代永垂不朽。

3、宗教作为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王朝的历史。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底比斯和赫尔摩波利斯是埃及最重要的四个宗教城市。人们虔诚的膜拜着那些“天神”和原始的图腾,导致古埃及的艺术数千年都保持着的静止、固定的状态。总之,是古埃及建筑艺术乃至所有门类艺术的核心和原动力。

四、古埃及典型建筑形式分析

1、金字塔: 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它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著名。这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的东南面是雄伟震撼的狮身人面像。

2、方尖碑:古埃及的另一建筑杰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力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地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现存最古完整的方尖碑属于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约公元前1971~前1928年)在位时所建,竖立在开罗东北郊原希利奥坡里太阳城神庙遗址前。这块方尖碑高20.7米,重121 吨,是辛努塞尔特一世为庆祝他的国王加冕而建的。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一世(约公元前1525~前1512 年)、 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约公元前1504~前1450年)和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304~1237年)都建立过巨大的方尖碑,高度均在20米以上。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工程。据卡尔纳克神庙前一座方尖碑上的象形文字记载,从石矿开凿出这种独块石料,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费时7个月,这充分说明古埃及人在力学上的高度智慧。

3、神庙:作为宗教建筑,神庙是古埃及人参拜神灵的主要场所,参拜神灵时所举行的宗教仪式,已成为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古埃及神庙建筑的影响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超过了金字塔建筑的影响,这种建筑风格和手法对后来的古希腊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埃及就出现了和雅典帕特农神庙极为相似的柱廊形式。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多利安式建筑的典型,其建筑特点是柱身中间略为突出,柱头简单,无柱础,以庄重朴素而著称,建于埃及萨卡拉的阶梯金字塔附属建筑中的仿纸草石柱,与纯粹的希腊多利安式柱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金字塔、神庙、方尖碑的建造,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建筑才能,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些建筑技术的传播和传承,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资料:

篇10

这金字塔和人面狮身像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古埃及流传着一种宗教迷信的说法:“人死后,只要保存好尸体,他的灵魂进入阴界就会复活。”过惯了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生活的帝王们妄想死后也能永享富贵,便下令死后尸体作防腐处理,填入香料,长久保存,称为“木乃伊”。金字塔就是存放木乃伊的陵墓。金字塔是一种方锥形的建筑物,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汉语的“金”字,中国古人就把它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金字塔大大小小共70余座,都位于开罗南10~20公里的一片沙漠之中。至今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巨人般地矗立着三座金字塔,它们分别为第四王朝的胡夫王、卡夫拉王和孟考拉王祖孙三代所建,其中胡夫王的规模最大,称大金字塔,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是金字塔的登峰造极之作。

据说胡夫是第四王朝(公元前2680??前2560)的奠基人、国王斯涅弗罗之子。他在位时.为了到另一世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征召30万人,每批10万人,三个月为一期,花了整整30年,终于建成了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大金字塔陵墓。

这座金字塔体积约250立方米。底部是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高146。5米(因几千年的风化剥蚀,现高138米),占地面积52900平方米,用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一般重25吨,最大的重达30吨。有人估算,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一尺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