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解读范文
时间:2023-03-31 13:2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减政策解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月3日,xx市教学校长工作室以“双减政策下教学管理工作新思路”为主题举办交流论坛活动。活动由参观建国小学“双减”成果展示和教学工作交流研讨两部分组成。
11名工作室各位成员走进校园,现场参观建国小学师生的“双减”成果展示。教师教案既有个人备课的细致过程又有集体智慧的凝结,从备课的科学严谨便可见教师对课堂“提质增效”的用心精心。学生们培养思维能力的全学科思维导图,注重文学积累的读书记录卡和主题丰富的手抄报绘画彰显了学生动手实践和思维创新能力。工作室成员忍不住翻阅欣赏,拿起手机记录精彩。
参观过后,工作室主持人石绍莉做《课堂教学如何轻松“减负提质”》的专题讲座。讲座从解读“双减”政策大背景入手明晰政策落实的必要性;从精准锚定学习目标、必要练习不可缺少、正确开展学练模式以减少不必要的耗损来分析如何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每名学生要在12年的学习生活中上1.6万节课,一位从教35年的教师要上1.3万节课”,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课堂承载着师生的痛苦与快乐,课堂教学必须提质增效的呼唤震撼每一个教育人的心。
随后,外国语学校于荣提出学校应该做好四个“加法”,给教师加点研、给课堂加点趣、给家长加点料、给学生加点餐的观点引得与会人员会心一笑;建国小学董淑馨把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是作为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的观点得到各位教学校长高度认同;大栗子学校谢黎黎找痛点、破难点、促亮点,敢于直面问题、大胆探索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折服;花山中心校庄倩男从打造高效课堂和做好作业管理两方面结合学校实际,为与会者提供宝贵经验。
接着,工作室其他成员纷纷结合各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中的困惑与各成员做了交流。进修学校曾云莹谈到,“双减”落地后出现的教师压力增大、家长沟通不畅、分层指导难题等问题,各教学校长应该从加强教学领导的教学常规监管力度、发挥学区带动作用和教研组集体智慧、教师观念转变方面下功夫,使“双减”成为撬动教师智慧、学生成绩、家长满意的杠杆,为临江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活力、贡献力量。
篇2
一、“减”一点
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首先要做到“一减”。“一减”指的是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更多的是将作业当作提高学生成绩的工具,忽略了其生本功能。减少学生作业量和时长是回归教育本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必要措施。减少作业量和时长并不是指少做或者不做,而是减去不合理的内容,比如单一重复、难度过高、内容过多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应该是基于学生学习状况而设定的,从温习巩固和能力提升两个角度来设计,其中温习巩固占70%-80%,能力提升占30%-20%。在作业设计中要设计多种题型,避免题型或者知识点的同质化,从多维度设计作业内容。题量要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学习状况来设定。道德与法治的作业设计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作业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结构、重要概念和课后练习,如右图:3.1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结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其他{【重要概念】1.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2.监督权的对象是。3.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4.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课后练习】1.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③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④除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我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2.听民声、聚民智、当家作主议政治。为了谋划好2018年的民生实事项目,温岭市市长于2017年10月15日向全市人民致了一封《民意征集信》,请全市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提出最关切、最希望办好的民生实事项目。结合所学知识,选出下列哪一组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①游行、集会②隐私权③公平交易权④受教育权⑤肖像权⑥言论自由⑦选举权⑧人格尊严权⑨批评建议权⑩人身自由A.③⑥⑧⑩B.③⑤⑦⑩C.①⑥⑦⑨D.②④⑧⑨3.2017年“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建言献策,许多群众还通过网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人大代表则通过提出议案行使自己的权力。这说明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③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④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和建议权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知识结构”板块是对本课所学逻辑结构的梳理,将教材文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更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结构化解读。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重要概念”板块是对教材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和强化。如果说“知识板块”是对教材宏观的解读,那么“重要概念”就是对从微观角度理解教材。“课后练习”板块则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分析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深入地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增”一点
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基础是实现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作业中可以增加人文情怀设计和生本主义的反馈机制,即“一增”。1.增加人文主义的德育内容作业不仅具有强化教学效果的功能,同时还具备育人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人文主义的德育内容发挥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育人功能。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在页眉或者页脚,或者在文本最后增加一些励志的话,当然也可以与校训相结合,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1.上图漫画中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主要是为了①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②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③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凝聚奋进力量】伟大出自平凡,点滴造就伟大,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奋斗的身影。把具体的个人梦融入恢宏壮美的中国梦,每一个奋斗者都是新时代的主角。请运用九年级下册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的依据,并围绕“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接力奋斗”的主题列出两个发言要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3.材料: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责任担当是检验青年学生家国情怀的“试金石”,某班同学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围绕“走向未来的少年”展开了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琦:学校毕业意味着学习活动的结束,初中生也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小军:职业与兴趣无法兼顾,走向未来仅有人生规划是不够的。请你任选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析。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时光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每一个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德育课程,可以设计德育性作业。比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让大家办一份手抄报,围绕端午节谈中华文化的传承。这可以让学生亲近中华优秀文化,同时也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2.增加生本主义的反馈机制作业实际上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学生通过作业来检测自己是否掌握所学,存在哪些不足,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情。如果缺乏作业的反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没有必要完成作业。教师对于有进步的学生作业要给予一定鼓励,可以留言“你真棒,继续加油哦”“看好你哦,果然努力就会有回报”……对于完成好的作业给予表扬,可以留言“优秀”“再接再厉”……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作业也要督促,可以留言“还需努力”等。作业反馈形式多样,图片、文字、小礼物、当面反馈等都可以。无论选择哪种形式,重在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具体学情作出有针对性的反馈,在激励肯定学生的同时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新”一点
篇3
“资金宽裕、项目难找、信贷需求不足”,这是《财经》记者近期在与一些地方银行交谈中听到最多的反馈。
信贷需求不足到什么程度?某城商行一分行副行长向《财经》记者坦言,今年初,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他所在的分行小微企业余额就开始下滑,最严重下滑近10%,后在二三季度调整业务策略,余额才赶超年初总数。
另有一村镇银行行长也告诉《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信贷需求疲软,该行信贷投放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十几个百分点。
在流动性上,上述银行均表示资金比较宽裕,从市场目前资金价格水平也能够说明这一点。10月23日,一年期shibor为3.41%,与去年同期4.95%相比,利率降低了31%。
在流动性资金充裕的大环境下,人民银行继续向市场释放货币宽松信号。
10月23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再次双降,反映最近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对货币政策的要求。9月份CPI同比上涨1.6%,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3%,此外9月份PPI同比下降5.9%。综合起来看,当前我国物价整体水平较低,因此基准利率存在一定下调空间。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依然是“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组合,预计可以释放流动性7000亿左右。
央行希望在进行总量调控的同时,可以兼顾结构调整,频频采用定向放松。就在本月初,人民银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11省(区市)。10月21日,人民银行再次定向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055亿元,期限六个月,利率3.35%,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副总裁章俊向《财经》记者表示,“此前,我们就预测四季度还会有一次降准、降息,首先,降息比较直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现在整个利率水平和比还是偏高,有降息的空间。降准是对冲外汇占款,最近一两个月特别是9月整个资本外流的幅度下降,人民币汇率已经稳住,但是未来资本外流还会持续,会造成基础货币萎缩,必须有一个新的投放渠道。信贷质押再贷款也是提供基础货币新渠道,另外,通过降准提高货币乘数,能够维持整个国内流动性的相对宽松。”
随着货币政策渐进放松,一个新问题却日渐凸显,在企业效益不佳,市场风险加大,信用风险攀升的宏观环境下,如何让资金真正流入实体经济,助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释放新一轮经济增长动能?
某接近央行决策者人士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可发挥效用的空间已很有限,不能指望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近期,财政可以加大一点支持力度。但总体上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还是结构改革的问题。而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只是短期的反周期政策,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发挥企稳作用。根本之道还要落在改革层面,比如金融改革、国企改革等关键性改革,来实现中长期增长。 调控机制创新
10月23日晚间,在央行宣布降息、降准的同时,存款利率管制的最后一根红线也宣告破除。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是利率市场化的大势所趋。目前通胀率较低,流动性较为充裕,前期已经数次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放开了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的上限,允许了同业和大额存单的发行,这些措施已经基本释放了利率上行的压力。因此,现在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较为理想的时机,同时宣布降低基准利率也为控制这项改革的风险提供了额外的“保险”。
在货币政策调控的手段上,央行近年来一直在践行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的转变,利率市场化无疑是其中最举足轻重的一步。事实上,在此轮逆周期调控中,央行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同时,不断适时进行新的制度、产品创新。
10月10日,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九省(市)推广试点。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
央行指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是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引导其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这一政策被市场大范围关注的时间点并不是该政策的时间,而是有人士将其解读为“中国QE、将释放7万亿资金”。随后,多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该政策与QE区别甚大。
马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种解读和对流动性影响的估计是没有根据的。央行宣布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的合格质押品选择范围,不会对流动性总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也不可能是中国版的QE。同时,马骏认为,随着外汇形势的变化,基础货币的外汇占款供给渠道减弱,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等主动供给基础货币的渠道加强。
据了解,西方国家再贷款的质押品主要以证券、信贷等金融资产为主,中国再贷款的质押品主要以债券为主,此前并无以信贷资产为质押物的再贷款,将质押品扩展到信贷资产,未来能够更好完善这个工具(再贷款),银行也更便利推动央行再贷款,央行再有选择性进行信贷投放,有助于将来更好发挥再贷款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
“现在来看,如果央行觉得货币在投放总量上有问题,降低存款准备金很容易可以解决流动性不够的问题,所以,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跟货币总量投放无关,从央行角度去看,还是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完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为未来更好发挥再贷款作用,尤其是结构调整作用会有积极意义,短期来看,对于流动性投放没有什么意义。”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某接近央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央行角度看,作为进一步利用商业银行资产补充流动性的一个工具,另一方面,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个产品,是未来支持、开发金融市场的一个渠道。” 企业信贷需求不足
人民银行自去年11月以来六次降息、五次降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宽松可以从利率水平的降低中体现出来。
10月17日,作为市场化利率参照系之一的余额宝七天日均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3%,中金公司报告称,在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余额宝收益率将继续下降。在此次双降前,报告估计,余额宝的收益率将下降至2.4%-2.5%,如果央行今年继续降息一次、降准100个基点,那余额宝收益率或将再下一个台阶,至2.1%-2.2%。
从近期公布的三季度金融数据来看,货币政策已经渐显效果。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与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1.05万亿元和1.30万亿元,均高于此前市场预期水平,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新增社会融资中占比高达81%。
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趋松,然而流动性市场并不缺钱。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的信贷需求相对下降,今年以来,很多地方银行出现“资金充裕、项目难找”的情况。
《财经》记者从上述城商行了解到,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相对疲软,银行现有客户贷款需求不足,包括制造业、房地产、政府平台等传统业务贷款需求不旺,而出于不良贷款攀升的担忧,银行业普遍惜贷。目前,部分银行开始改变风险偏好或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上述城商行的分行副行长告诉《财经》记者,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越来越弱,原来很多特别优良的企业陆续出现逾期。随着逾期情况越发普遍,银行放贷意愿下降。“实事求是讲,银行利息再低,企业贷款出去能赚到钱才行,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是导致信贷需求减弱的直接原因。前两年资金特别紧张,总行还会协调人民银行给一点额度,今年就没有这样的情况,绝对是需求少,银行的流动性是充裕的。”
该副行长介绍,从数据来看,信贷需求不足在今年一季度体现较为明显。一季度小微信贷余额下滑了近5亿元,达年初余额10%。随后,二、三季度开始调整业务策略,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年初余额总数。“原有小微企业需求下降,我们就扩大农贷、按揭贷款的占比,房地产是绝对不碰的。”
另有一村镇银行行长告诉《财经》记者,今年以来,信贷需求疲软,该行信贷投放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十几个百分点,更有某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行长告诉记者:“除了政府,基本不要钱。”
不过,近期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政策,揭示了更为全面的信贷状况。
标普评级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此举显示中国经济及小型中资银行的压力增大。目前全系统流动性依旧充裕,且9月末银行业超额准备金率在2.5%左右的高点。但是,这一融资方式试点范围扩大表明,全系统流动性指标可能掩盖了部分小型银行因资产质量快速恶化导致流动性状况或流动性前景不佳。资产质量的下滑不仅会直接削弱银行资产流动性,而且打击存款人信心从而损害融资状况。 结构性问题待解
基于“稳增长”考虑,以及提供基础货币的外汇占款进一步减少,市场对于此次降准、降息早有预期。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2009年6月以来首次跌破7%;同时,10月22日,外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银行累计结汇8.2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4万亿美元),售汇10.1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64万亿美元),结售汇逆差1.8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015亿美元)。从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看,2015年前三季度,累计涉外收入15.2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48万亿美元),对外付款15.7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54万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4139亿元人民币(折合636亿美元)。
连平表示,降低准备金是出于外汇占款负增长考虑,进行对冲。总体是从实体经济需要进行调整,同时,也有前瞻性考虑。目前已经是第四季度,明年初经济运行要保持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就要有前瞻性考量。从前两年情况来看,每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通常会下一个台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明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需要政策进行提前布局。
他同时提醒,在利率方面,降息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由于美国可能加息,中外利差明显收窄,或将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造成资本加快外流,这对稳增长又是不利的。所以,政策要有所兼顾。此外,利率水平要注意前瞻性,因为货币政策有一个滞后效应,长期来看,我们想要减杠杆,但是利率水平不断降低,杠杆未来还在上。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当前货币政策的目标功能就是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增加流动性。”但渐松的流动性,与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不足,二者间新的不匹配,再度揭示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而货币总量并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
“钱已经提供了,但是又用不上,货币政策怎么样解决呢?应该从改革来解决,例如银行、企业的改革,要理解不同的政策是发挥不同功能的,总体上来说,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似乎还是结构改革的问题。”上述接近央行决策层的人士说,“财政政策也好,货币政策也好,都只是短期的反周期政策,根本之道还是要落实在改革上面,比如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所有这些改革是最关键的,并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马骏向《财经》记者表示,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但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结构调整的作用,比如对小微、三农结构性的支持。传导机制有一部分和货币政策相关,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建立更加通畅的融资渠道,需要中长期很多结构性的调整,还需要政府在增信、贴息方面做很多工作。
市场上相当部分的人士认为,除了货币政策还要有其他的配套措施,比如财政政策当加大力度。在财政政策方面,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马骏认为,这些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稳增长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可在出台6个-9个月后达到峰值。具体而言,财政政策推出后,对实体经济的最大促进作用将在推出5个月后出现,货币政策则是在9个月后显现。
总理在金融企业座谈会上曾表示,我国货币池子里的水不少,但向实体经济传导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对此靠大水漫灌无济于事,而是要依靠改革开放加以破解,提高金融调控和服务的有效性。他指出,其中的一项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
篇4
近四年来,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行业潜力逐渐释放,以每年不低于30%的增长率在稳步攀升。百度的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增速仅次于信息服务业与电子商务行业,预计2017年总交易额将突破2 000亿元人民币。在目前的在线教育重点细分领域中,业界普遍看好的是幼教和母婴、教育信息化、K12课外教育和职业教育四大细分行业。
与其他细分行业相比,K12课外教育因为关乎升学选拔这一刚需,一直是教育行业的必争之地。随着升学与择校压力逐步加大,以及家庭收入持续提升,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的意愿愈加突出,K12课外教育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处于此阶段的学生约为2亿人,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K12的市场规模将有增无减。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加入,K12课外教育市场一片火爆,不论是好未来等主业涉及K12的公司,还是勤上光电等跨界K12的公司,都在这一领域奋力搏杀。到了2017年,竞争将更加激烈。2017年2月下旬,银联智策了《K12课外教育行业消费大数据》,报告中显示K12课外教育整体增长迅速,并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人们对教育品牌和培训模式上的偏好各异,众多人群开始选择互联网线上学习的模式。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消费者在K12课外教育上的支出占全国三分之一。毫无疑问,一线城市人口众多,教育资源集中,K12课外教育市场潜力巨大,势必会吸引更多教育机构入局。而二三线城市中,也不乏“地头蛇”式的K12教育机构,如高思教育、101教育、太奇教育、龙门教育、大山教育、佳一教育和明师教育等。这些盘踞各省份的“地头蛇”,已有不少变成全国性企业,并通过重组在A股主板上市。
有趣的是,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消费者三年间只选择了一户K12课外教育机构,但北上广深市场中排名第一的品牌,其市场份额仍没能超过10%,前十名品牌的累计市场份额不超过25%。在二三线城市中,整体趋势也大致相同。由此可见,近年来K12课外教育市场也出现由百花齐放步进至竞争日趋激烈的“战国时代”的迹象。
双雄显现,行业痛点仍有待解决
尽管K12课外教育仍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但以新东方和好未来为主的“双巨头”格局已经显露出冰山一角。
不久前,新东方、好未来相继了2017财年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报告显示,新东方最新财季营收达到3.41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好未来最新财季营收达到2.61亿美元,同比增长83.3%。而在最新财季中,新东方新建学习中心18家,总数达到789家;好未来新建学习中心52家,总数达到474家。最新财季内,报名参加新东方学科辅导及备考课程的学生总数为131.23万人次,同比上升56%;报名参加好未来学科辅导及备考课程的学生总数为83.44万人次,同比增长74.6%。从数据上看,两大巨头的业绩均有所增长,新东方多项数据优于好未来,但后者的增速也不容小U。
2017财年,“扩张”是好未来的重要关键词,按计划全年扩容将超过60%,并且后面几年都会保持每年扩容30%~50%的节奏。面对竞争对手的进逼,新东方自然不会无所作为。新东方CFO杨志辉曾解读2017财年计划:一是继续扩张线下业务。二是持续在O2O整合以及线上业务进行投入。三是优化教室的利用率,控制成本,以提高利润率。
显然,新东方和好未来的战略基本一致: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然而,在两大巨头及其他豪强跑马圈地的过程中,K12课外教育市场的固有问题也逐渐显现。目前,多数K12课外教育APP的架构为“工具+内容+服务”,其中内容部分依靠的是教学版权的购买,而这部分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长期被用户吐槽。此外,职业教育面对的用户经济独立且自主性强,盈利更容易,而K12课外教育则面临使用者与付费者分离、成本过高和接受度低等因素,盈利依旧是摆在大多数公司面前的难题。
过去,K12课外教育产品停留在题库、搜题层面,2016年开始,直播辅导课让在线教育公司看到了变现的可能性。不过,即便有了营收,盈利仍然困难,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高,需要持续烧钱。即使已经实现过亿元人民币营收的猿辅导,其相关负责人在2016年谈及盈利问题时也只是说:“现在只想做好用户服务,暂不考虑盈利。”
除此之外,政策方面的因素也会导致K12课外教育市场产生不确定的变化。例如,对于采取面授模式的课外辅导行业,其登记注册和经营场所等方面都会受到地方政策的约束。另外,高考制度改革与考试政策变化,也会影响K12课外教育市场的竞争格局。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现状 原因 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凸现,已不断引发社会、高校、学生及其家长的广泛关注,如不妥善解决,采取有
效应对措施,必将造成社会财富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沉重压力。
一、近几年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据教育部提供的权威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签约率仅为50%左右,52万人待业,其中,研究生的签约率约80% ,本科生签约率约为60%,专科(高职)生签约率约为30%;2004年全国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68万人,初次就业率本科院校为61.3%,高职院校就业率不到40%,69万人待业;2005年毕业生毕业时真正签约者只有33.7%,79万人待业,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在未来数年内,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会迅速增加到400万到500万左右,低端就业人口的短缺和高端人口的失业将并存于劳动力市场。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难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下文从国家、企事业、市场、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这几个角度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
1、国家政府的角度
(1)政府近几年积极推行大学扩招政策,大学生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每年以60-70万增加。
(2)人事、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招不到人。
2、企事业的角度
(1)长期以来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主渠道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现在接纳大学生的容量有限。1998年后,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不可能大量吸收大学生,与此同时,近几年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经济效益普遍不佳,其本身沉积着大量的冗员,每年需向社会排放相当数量的富余人员,减员增效。
(2)目前用人单位在选才上至少存在三大误区。其一,性别歧视。用人单位往往夸大对雇用女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忽视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工作中的诸多优势;其二,苛求人才。用人往往要求应届大学生要有实践经验,使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其三,学校歧视。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会优先选择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有些单位更是注明要某某大学的学生。
3、市场的角度
(1)当前大学生毕业于我国安排就业比较困难的时期。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下,大学生在当时的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下计划安排工作,就业压力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虽然给大量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减少,就业弹性呈逐减趋势。
(2)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离成熟和完善还有相当的距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我国供需见面会还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每年各地组织的一些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信息交流和双向选择会,每次都会有百家用人单位和一两万以上的大学生参加,但签约率很低。
(3)就业市场信息渠道不健全,专业指导信息滞后,缺少同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的利用。2005年47.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而在洽谈会获得的信息仅为16.3%。
4、学校的角度
(1)办学模式的滞后。目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并且在调整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某些热门专业跟风的现象,造成供需失衡,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2)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系统化、经常化。虽然各高校都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迄今为止,我们却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提供“供需见面”的条件和机会上,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5、家庭的角度
大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意愿。受父母的影响,大学生对就业地区、单位类型、距离父母所在地远近的选择往往重于个人的爱好、个人今后的发展前景,且一些家长更加关心的是子女择业的层次、就业城市的大小、就业后收入的高低等问题。这些思想中一些不切实际的部分往往影响了毕业生正确的就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混乱。
6、大学生的角度
(1)部分大学生的素质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加大了他们就业的难度。一些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事业心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面过窄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等,都是为许多用人单位所指弃的。
(2)一些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就业观点有偏差。在就业观念上,就一些人才感觉特别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们不愿意到条件差的基层去工作,此种种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他们的就业筑造了壁垒,恰恰断了自己的就业之路,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3)贫困生就业压力大。一些贫困生由于生活带给他们的压力使得他们自信心不足,再加上与外界沟通能力不强,又没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来为自己就业拓宽渠道,从而使他们在求职中竞争力稍显逊色,好多机会擦肩而过。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研究
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增加的速度没有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快,这种阶段性的供大于求是可以通过一些对策来加以缓和的。
1、国家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工作
国家政府应站在战略的高度,把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工作。
(1)政府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实践中,不是将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对立起来,而是应将它们视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在两大政策体系之间寻求相互协调的有效机制。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建立统一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市场发育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消除劳动力流动壁垒,实现就业市场化,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二是建立就业导向型的失业保障制度,变失业保障为就业保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失业保障制度不仅要为失业劳动者提供经济保障,而且应该在就业服务、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鼓励其招聘新生劳动力。政府要出台相关法规,在同等条件下,鼓励民营企业尽可能多地吸纳新生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对安置人数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在贷款申请、项目审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与更多、更好的政策上优惠和扶持,以提高民营企业招聘新生劳动力的积极性。此外,政府还须实行政府扶持,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加大人事、户籍和档案管理制度等的改革力度,让人才得到合理流动;同时,政府还应将经济调控手段引入到高校的招生工作中,对一些所谓的“冷门”,但却对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专业给予财政上的鼓励。总之,政府要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保证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
2、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
(1)建立与健全毕业生现代就业信息网络。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与实践,积极培育和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尽快建立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选择。
(2)发挥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中介作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以人力资源市场为载体,全力开展针对新失业群体的免费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信息查询等就业服务,开通“新失业群体就业绿色通道”,实施专门化服务。
3、企事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企事业要改变选才观。选才观不改变,单位就很难选到价廉物美、经久耐用之才,人才浪费的现象就很难消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在用人上,用人单位要改变过多的歧视,多给学生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来验证他们的实际能力,而不能因为一些选才上的歧视而一概而论地拒之门外,企事业要根据其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员工,真正地做到人尽其才。
4、学校改革教育体制,协助大学生就业
(1)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当务之急是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企业,逐步转变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地方院校来说,他们还可以面向当地实际,培养特色人才,主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增强大学生就业自主性,协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在常规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相关的市场信息及融资、法律等知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设专门的创业课程,解剖案例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性并协助大学生做好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慢慢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意识与信心。
(3)学校要广开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外,学校还要开辟多种就业渠道来推荐自己的毕业生,让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本校毕业生的信息,从而进行选择。此外,学校的老师也应把学生的就业当作一件关系切实利益的大事来抓,充分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向用人单位适时推销本校的学生。
5、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举措。一方面大学生要成功就业就要把握就业形势,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择业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丢掉“精英”意识,改变“就高不就低”的传统观念,把个人愿望与国家需要、就业现实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还很长,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众多因素所使然,解决这一难题是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个人的齐心协力,需要我们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摸索中不断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更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振松: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教育,2006(7).
[2] 冯泽永: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4(4).
[3] 罗小锋:理性解读大学生就业难之原因[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4).
[4] 罗惠云:解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8).
[5] 曾威: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表象及根由[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
[6] 曾庆双:影响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因素及对策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篇6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反思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从管理视角就制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从企业外部和内部建立健全相应激励、约束机制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 绿色产业 管理制度 创新
人类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就开始了从自然循环经济,进入到一种科学征服和工业改造的、充分满足人类需求的工业文明当中。在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驱使下,工业文明快速发展。可以说,这场危机是人类过度消费和经济线性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目前经济形势下,关键是要转变人类现有经济增长模式,绿色产业是人类未来的巨大需求,同时又是科学循环经济文明的起点。
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逐步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不少制造企业已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治理出现了由“末端治理”转向“末端治理和源头控制相结合”,逐步实现“源头控制”的好趋势。这些企业用新的管理理念,如“七个一流”即装备、工艺、人才、管理、产品、效益、环境都一流的理念,重构公司各项工作。推行节能降耗活动,致力于污染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二)管理制度由业务领域扩展到环保领域
每个制造企业都有一些管理制度,一般涉及的范围是生产、采购、质量、仓储、经营、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制度中出现了关于环境管理监控的内容,如环保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环保设备管理制度,废水生化处理岗位责任制度,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节能管理制度,清洁生产审核、奖励制度等。
(三)管理组织机构中增设了环保部门或岗位
调研中发现,企业组织机构中都有设置环保工作的部门或岗位。例如,有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单位,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环保人员组成,并在生产部设立了环保科;有的企业由后勤保障部负责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由装备动力部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环保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有的企业由技术部主要负责公司的能源管理,以及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的环保工作。
(四)管理手段和工具趋于先进和现代化
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效益”与“效率”。当前,制造企业中应用的先进管理手段和工具包括:程控机、6σ、5S、平衡记分卡等。其中,6σ管理是一种追求最小变异的经营理念,它的最高境界是人和流程的最佳结合——高素质的员工和管理团队在精简而具有执行力的流程中创造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其精髓正与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不谋而合。
(五)管理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卓有成效
企业信息化包括紧密相联的两个部分:业务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福建厦门市1998年就启动了企业信息化工程;2002年6月,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同年7月,出台了《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规范》;2006年2月,厦门成为首批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一批制造企业成为了典范,带动了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厦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将为推动更多制造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搭建良好平台。
制造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管理观念问题。制造企业对循环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有的企业能够深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长远意义,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有的企业则因投入导致短期经济效益受损,而对循环经济热情不高,缺乏开展清洁生产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生产经营管理尽可能地沿用老方法,企业仅仅是为了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被动地进行末端治理,甚至对于外界的环保监控采取敷衍应付行为。
管理制度问题。如前所述,每家企业都或多或少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也或多或少涉及到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践行循环经济的内容。但是,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零散,不够健全和完善,没有构成管理制度体系;有的制度比较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比较陈旧,十多年来未作任何修订,不合理处明显可见。
管理组织领导问题。调研中发现,有的企业关于循环经济核算的具体工作是由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而各部门之间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核算口径不一致,致使数据信息零散分割,缺乏关联佐证性和连续性;有的企业虽然设有相关岗位,但是没有相应的岗位说明书,责、权、利不明确,奖惩无法落实,导致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相当不足,领导、控制工作不到位。
管理信息化问题。各个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一样甚至差异很大。一些企业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完整的系统方案,各子系统间不能对接;有的企业认为,搞管理信息化,就是买电脑、建系统、搞网络,而企业花重金购置的管理软件90%以上的功能长期闲置;有的企业领导者对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基本停留在口头上;还有的企业在生产现场监控管理方面还基本上是手工操作等;这些都不利于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
制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一)企业外部管理制度及激励约束机制
制造企业的任务可以简单归纳为两方面:满足社会需要,获取利润。企业只有满足社会需要,才能获取利润;只有取得利润,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在推动循环经济中,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应有所作为(见图1)。
出台基本管理制度。企业要获利,“循环”不“经济”是不可能主动和长期坚持做的。因此,政府应当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措施,如:建立发展专项资金,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相关活动实行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投资倾斜和合适的价格、收费等。要让制造企业在创造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获得相应超额的经济效益,才能激发企业改变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政府还要有以下制度,如中长期行业规划制度,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不合格惩罚制度,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舆论曝光压力制度等。让企业在制度的监管下承担起社会责任。
激励、约束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包括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利益激励是将经营者的工作报酬与经营绩效挂钩,赋予其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促使其产生独立、持久的动力支持绿色经营的行为。精神激励,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是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根据考评结果政府给予经营者相应的荣誉称号,颁发资质或业绩证书,选择适当的方式让他们参与行业的决策,使他们获得使命感和成就感;要让他们感到在经营者位置上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其珍惜自己的岗位。
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因为,企业经营者手中有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操纵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的成败。迄今为止,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主要有:以法制权,以民制权,以德制权和以权制权。来自外部的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主要是前两种:即政府的有关法律规定、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社会专业机构的合法的稽察、审计、监管等。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激励措施
企业内部管理之要义在于管理的制度化,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就制造企业不断推进循环经济而言,以下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可或缺:
1.培训制度。要使“绿色”行动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必须大力宣传循环经济,必须制定和执行具有计划性和规范化的培训制度,让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培训的首要作用是转变受训者的思想观念。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转变经济增长观念,转变消费观念。因此,要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理论原则、政策法规、典型经验等。同时,要让全体员工确实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中诱导性地激发、合理修正员工的学习意识,这非常关键。因为,若员工素质不高,再好的经营战略和工作思路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2.岗位责任制度。制造企业在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要明确规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内容;要不断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把循环经济的“3R”落实到岗位责任中。
实行该制度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因事设岗,可分设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等岗位责任制,其中,领导、管理岗位要明确一岗双责的要求,既要抓好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也要抓好部属的思想工作和作风建设,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二是岗位权责一致,责任分明,任务清楚,要求明确,便于考核。
3.考核制度。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循环经济考核制度,以公开求公正,以程序求规范,并严格执行之。执行考核制度要注意以下事项:要以准确的统计核算制度为前提,建立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体系,减少惯常的“四多四少”(即安排布置多,检查落实少;突击检查多,日常检查少;口头要求多,实际落实少;表面严格多,具体过硬少)现象,严格执行工作检查考核制度。要采用目标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方法,实行上级考核、下级评价和员工自我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考核的反感和阻力。要贯彻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主管在考核员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员工适当的培养和指导,提供必要的协助与咨询意见,以弥补员工思考上的不足。
4.奖惩制度。奖惩到位是循环经济活动成功开展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确保其达到真正“循环”和“经济”的核心动力。执行奖惩制度要注意的是:奖罚要分明。只有将严格的工作考核与公正的奖优罚劣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热情。奖罚要及时。奖励是强化、引导员工行为的最好办法。为了鼓励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和正确行为以及纠正员工的错误行为,使奖惩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奖惩必须及时。奖罚要多样化。奖罚方式一般应是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奖罚要有长效性。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只有奖惩严明,赏罚有度,才能增强培训教育的说服力、管理制度的约束力、监督考核的威慑力和贯彻执行的推动力,才能打好节能减排降耗。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
1.统筹推进法治交通建设。制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开展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大调研,总结评估2015-2020年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情况,全省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情况报告。
2.健全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研究部署解决法治交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落实法治政府部门建设领导责任制,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法治述职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法治建设评价和法治谈话制度。各单位法制工作机构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牵头组织协调推动法治交通建设各项任务落实。
3.积极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法治保障。全面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关于依法做好多元化解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矛盾纠纷工作的意见》和《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依法加强野生动物运输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制度规定,加强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和野生动物运输的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积极做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法治保障工作。
4.提升行政决策水平。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全面履行政府部门职能。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事关交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当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必经程序。进一步提高参与度,切实发挥好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队伍的积极作用。
5.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部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依法治省、依法行政等各项任务要求,建立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责任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确保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部门。坚持以创建促提升,积极开展行业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力争更多交通运输部门创建成为示范单位。
二、完善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
6.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配合做好《省港口条例》和《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及宣贯实施工作,开展《省航道条例》等立法调研论证。做好《省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工作。
7.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推进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实行“三统一”管理,加强文件备案监督。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实行目录动态化管理,根据立改废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并向社会公布。
三、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8.健全权责清单调整机制。构建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完善交通运输部门权力运行监管细则。按照国办审核印发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
9.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以全面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实施办法为契机,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道路和水运领域电子证照场景应用,加强省政务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10.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做好“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对接,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巩固省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应用成效,制定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健全抽查工作细则和工作指引,深化部门联合抽查监管。扎实推进“信用交通省”创建,完善信用评价考核机制。加快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11.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平等保护。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积极开展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和案件评查,服务民营经济改革发展。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2.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继续深化省级改革,推进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执法职能整合和省高速公路路政支队转隶尽快到位。督促指导市县加快推进改革,确保6月底前完成综合执法机构挂牌,9月底前完成综合执法队伍组建。加快建立适应综合执法需要的业务协作、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沟通协调等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适时启动统一执法服装和执法标志、执法证件换证以及执法系统调整等工作,夯实基层执法工作基础。
13.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落实《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开展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形象提升三年行动,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创新执法案卷评查方式,实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做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
14.全面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制定《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程序规定》,规范非现场执法行为。开展部省共建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省级项目二期建设,完善拓展系统功能,积极推动部省执法数据信息交换共享,不断提升综合执法和人员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继续组织开展“七五”法治宣传教育
15.深入学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到子行业、全过程、各环节。把深入学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方式,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16.深入推进普法宣传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现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抓好宪法法律和新颁行业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贯彻。打造交通运输法治宣传品牌,创新普法宣传新机制新方法,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推进“交通运输法治宣传+”,培育行业法治文化,让法治成为全体交通运输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17.扎实开展法治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党组(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办好法治专题培训班。以交通大讲堂为阵地,举办法治专题讲座,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六、不断完善法治监督保障体系
18.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强化内部监督,重视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重视网络舆情、网络问政,及时依法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形成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合力。
19.做好复议应诉工作。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规范案件审理程序,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支持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做好行政复议与诉讼的报告、分析和研判工作,强化对基层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的指导监督。
篇8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烤烟
烤烟是一种特殊的叶用经济作物,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卷烟生产重要的基础原料[1]。在淄博境内已有83年的种植历史。作为传统的经济作物,烤烟为农民的致富和地方财政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烤烟生产发展的历程中,无论种植的规模、植烟的效益,还是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都随着时代的政策、技术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起伏波动。作为农业生产的烤烟种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烟叶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种植烤烟的经济效益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比较效益逐年下滑,经济效益不高已成为制约淄博烤烟生产稳定发展的瓶颈。作为用途单一的卷烟原料,随着卷烟工业生产大品牌、大企业战略的实施,以卷烟品牌需求为生产导向已成为烤烟生产发展的总体趋势,卷烟工业对烟叶的内在质量和等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烟叶的品质和特色成为烤烟生产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解决植烟经济效益不高,提高烟农植烟积极性,稳定和扩大种植规模;如何解决烟叶品质特色不明显,提升卷烟工业的认可度和市场的美誉度,促使淄博烤烟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组织方式,增加植烟效益,保持和促进烤烟生产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结合从事烤烟生产30多年的经历和搜集积累的资料,根据烤烟生产发展趋势和研究生班所学的知识,就淄博市烤烟生产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1 淄博市种植烤烟的自然条件和服务体系
淄博的烤烟生产集中在南部山区的淄川区、博山区和沂源县。该区域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烤烟且所产烟叶内在品质较高,是山东省最佳适宜区。
淄博市位于山东中部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北纬35°56′ - 37°18′,东经117°32′ - 118°31′。北靠黄河,东北与东营接壤,东与潍坊毗邻,南与临沂为邻,西接莱芜和济南。现下辖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5个区和桓台、高青、沂源3个县。总人口421余万人,总面积5968平方千米。
1.1 土壤条件
烟叶质量的好坏、产地土壤条件是第一位的。种植烤烟的土壤对于保持和提高烟叶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淄博烟区按全国烤烟种植区划分类属黄淮烟区,按全省烤烟种植区划分类属泰鲁山地丘陵地区。该区包括青州西部、临朐西部和沂源、淄川、博山全部。地形地貌多为200-700米的低山丘陵,平均海拔426米,是山东烟区海拔最高的区域。石灰岩山区有地下喀斯特岩洞发育,地表缺水严重。成土母质多为石灰岩和黄土母质,石灰岩和酸性岩在沂源、莱芜地区交错出现。土壤以石灰岩钙质粗骨土、灰质淋溶褐土、黄土质褐土为主、有部分酸性粗骨土和少量麻砂柠壤。因发育在石灰岩和黄土质上,土壤pH值偏高,平均在7.5,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平均为1.16%和67.8mg/kg。因常年种植烤烟,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近几年化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0.6-0.89%之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在200mg/kg以上,其它元素含量基本在中等水平以上。
所产烟叶颜色多属橘黄色区域,成熟度较高,叶片组织细腻,结构疏松,身份厚薄适中,油份充足,叶片填充值高。烟叶烟碱含量偏高(不同品种差异较大),含钾量偏低,其它化学成分基本适中(表1)。
烟叶化学成分是烟叶内在质量的基础,只有各种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并且相互之间的比例协调,烟叶才有良好的内在质量,香气充足,吃味醇和,劲头适中,吸食品质好[2]。淄博所产烟叶香型以中间香型为主,有个别清香型样品。烟叶评吸劲头适中,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余味舒适,杂气较轻,燃烧性中等,灰分为灰白色(表2)。
本区域所产烟叶内在质量较高,是全国第一次种植区划最佳适宜区,是山东省烟叶质量评价最好的种植区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誉为“青州烟”,具备生产优质烟叶的生态条件[3]。
1.2 气候条件
全国烟草种植区划中,依据烤烟生长发展规律和热量条件对烟叶质量影响的程度,确定热量指标为无霜期大于120天,日均气温20℃以上持续天数70天,日均气温10℃以上有效积温2600℃以上。淄博烟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交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6℃-13.1℃,作物生长期内的积温(日平均温度>10℃)4318.7℃,日均气温20℃以上持续天数70天以上,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88.6小时,光照率61%,无霜期14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11月4日,终霜期一般在4月9日。热量资源可充分满足优质烟叶的需求。年均降雨量750-1100mm,相对湿度年平均60%,烤烟生长发育期5-9月降雨量一般在450-800mm左右,雨量集中在5-9月,最大降雨量集中在7月中下旬,呈现夏季雨涝,秋冬春干旱和雨热同步的现象。霜冻、雹灾、风灾等天气发生不规律。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强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几年,强对流天气发生较多,时间集中,降雨量也发生了雨季后移,对烤烟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成熟期的烤烟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加重了病毒类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对烟叶的产量、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1.3 烤烟生产服务体系
淄博的烤烟生产是传统的经济作物,形成了产购销一体的产业体系,生产、收购、经营和服务体系比较健全。
1.3.1 技术服务方面
有一支素质较高、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全市现有烤烟生产人员113人,负责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从整地、育苗、起垄、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分级扎把各环节全过程提供技术服务。服务质量和到位率烟草部门跟踪考核,并听取烟农反映,年度进行烟农满意度调查,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措施。
1.3.2 物资供应方面
烤烟生产的种子、农药、肥料、地膜、托盘等统一由市烟草公司招标采购,各区县和烟站分户发放,并监督使用,烟用物资的质量有保障,价格低于市场。烟用物资的发放管理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考核办法,供应及时,发放到位。21个重点植烟村建立了烟用物资直销店,在负责发放统一采购物资的基础上,由村委会组织煤炭、豆饼等专用物资的购进调配,方便烟农,价格较为便宜惠及烟农。
1.3.3 风险保障方面
自2007年以来,由烟草部门出资为烟农加入种植保险。每亩保费20元,一旦发生风、涝、雹灾造成烟叶减产减质,可得到每亩最高1000元的赔偿。自2008年起,为植烟20亩以上的烟农购买人寿养老性储蓄保险每年500元,60岁后每年可从保险公司领取288元的养老金。储蓄性保险设立专人账户,可继承,可由受益人支取。
1.3.4 烟叶收购方面
一是,收购设施齐全、站点便利。全市现有收购烟站(点)7处,烟农交售烟叶方便,站内便民设施齐全,设有停车处、茶水处、休息棚等。二是,实行“约时定点,轮流交售”的办法,烟农进站交售不拥挤、不排队,交售过程半小时完成,节省时间。三是,全部采取网上支付烟款的方式,烟款通过银行转到烟农个人存折,保证资金安全,避免售烟款出现差错和被截留挪用的情况发生。
1.3.5 烟农培训方面
烟草部门根据生产环节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主要是课堂讲座、现场技术讲解、分村座谈和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烟田的实际情况开展培训指导,针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聘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讲授)。
1.3.6 烟田基础设施方面
自2005年开始,烟草部门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基本烟田的建设加大投资,改善烟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建设水利设施(水池、塘坝、管网、机井、提灌)、田间道路、密集烤房和农用机械,种植规模较大的村进行村容村貌整治。至2013年全市建设基础设施项目3147个,烟草行业投入补贴资金7960.4万元,累计受益烟农1550户,受益烟田面积1.9万亩:其中烟水项目903个(套),田间道路125条,217.5千米,密集烤房1501座,购置烟用机械609台(套),新建育苗工场9处;投资119.4万元,开展公益事业帮扶,建设敬老院1处,新建村委办公室和文化大院5处。
1.3.7 信息化建设方面
应用全省现代烟草农业辅助决策系统,将烟农信息、基建信息、物资供应、合同管理等数据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烟农档案和烟叶生产档案。
2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措施
淄博烤烟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是全国全省烤烟生产最佳适宜区,具备生产优质烟叶的潜力;有着悠久的辉煌历史和社会基础,烤烟生产发展的前景广阔,打造“淄博烟叶”名牌,形成优质、高效、生态的产业具备条件、具有优势。总结历史的经验,分析当前生产的不足,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应当坚持三大原则,实现由产量低效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由传统生产经营型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由粗放管理型向科技创新型的转变,由计划生产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推动和促进淄博烤烟生产稳定、全面、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的原则。加快种植布局调整,合理配置自然、社会和人才人力资源;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在兼顾烟农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烟叶品质,适应卷烟工业需求;注重烟叶内在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生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烟叶[4]。
2)创新发展的原则。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生产方式、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生产的实践和发展;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成本,实现“提质增效、减工降本”的目标[5],增强烤烟在农业生产中的竞争实力。
3)和谐发展的原则。以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改善烟区生产条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平台,加大公益事业帮扶项目投入,改善烟农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烟区烟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烤烟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和谐发展。
2.1 调整布局优化规模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实施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战略,建设农产品优势区、核心区,发挥特色产品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淄博烤烟现代化生产水平提升慢、效益低与布局分散、规模过小有直接的关系,是根本性的问题。破解发展难题,首先要解决不适应现代化生产、不利于组织管理创新、不利于生产水平提高的布局分散、规模过小的问题。
2.1.1 调整布局
根据土地资源和烟农种植习惯,结合基地单元建设的要求,全市烤烟种植布局调整到5个乡镇,55个村,并实行区域分级定向生产定位发展。(1)淄川峨庄乡4500-7000亩,分布在峨庄乡的王家、纱帽、罗圈峪、前沟、下雀、杨庄等11个村和余粮、双山、上塔、上台等5个村。形成以纱帽村为中心辐射周围村庄的连片种植区域,面积3700-5000亩,并建设成全市烤烟生产的科技示范区和有机烟叶开发区;建设以双山为中心的千亩标准化生产展示区。(2)沂源县三岔乡、徐家庄乡、大张庄镇等三个乡镇植烟面积8000-10000亩;分布在三岔乡双石屋、平地、丝窝、璞邱、南流水、车场、菜园等12个村;徐家庄乡的涝坡、四门地、上土城、姬家峪等6个村;大张庄镇的马峪、大洼、福峪、太平等7个村。形成以双石屋为中心,带动周围11个村连片种植5000亩的优势区;形成以徐家庄乡上土城村为中心的1500亩连片种植区,并借助地形相对平坦的优势,率先发展工场化育苗、农机合作社等专业化组织。发展以大张庄镇马峪村为中心的3000亩连片种植区域;重点建设家庭农场、工场化烘烤等项目。(3)博山区池上镇2200-3000亩,分布在池埠、北崖、平安峪、铜井、杏树峪、赵庄、七峪等14个村,形成以池埠为中心的连片种植区域,建设土壤改良、种植制度调整和新农村试点等项目。(4)全市烤烟种植布局在纱帽、双山、双石屋、上土城、马峪、池埠六大区域;各区域种植面积和烤烟收入分别达到区域总耕地面积和农业总收入的50%和70%。形成区域的优势产业,建成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强势区域。
2.1.2 优化规模
全市烤烟生产建成以职业烟农为主,辅以家庭农场的格局。村均种植规模300亩以上,户均种植规模30亩左右,家庭农场100亩左右;发展职业化烟农300-350户,培植家庭农场50-60个。①以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为突破口,以土地流转和土地整治为切入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将适宜植烟地块集中到种烟能手中。②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鼓励烟农建农场,探索农场式经营。③通过村两委出台补贴政策,下决心取消六大区域外或户均面积不足30亩的植烟户,促进种植布局调整和规模优化,提高生产水平,推进烤烟产业化专业化经营,提升规划内基本烟田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
2.2 创新生产组织模式
卢良恕院士把现代农业定义为: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以城乡结合,工农协调发展为重要前提,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紧密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综合性产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实现现代农业的保障措施关键是深化农村改革,聚合生产要素,调整生产组织方式[7]。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消除思想顾虑,敢于大胆创新,进行生产组织模式的改革。
2.2.1 发展职业化烟农
关于农业的经营规模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扩大经营规模是追求的目标,功夫不能简单下在收农民土地上,应该把功夫放在人上。”针对种植面积不稳定,生产水平不高和烟农思想观念陈旧等实际状况,结合农民惜地、单户植烟规模小的现实,大力发展和培育“精于种烟,以烟为主”的职业化烟农。发展职业化烟农要制定标准条件,给予待遇、细化管理。(1)职业烟农的标准条件。一是,年龄知识结构:年龄在50岁左右及以下,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二是,诚信等级程度:自愿接受公司管理,自觉维护收购秩序,落实技术操作规程,诚实守信的烟农(参考近3年的生产收购数据确定诚信等级);三是,技术水平条件:有5年以上种烟经验,自2008年起每年种植规模在20亩以上、有1只密集烤房;四是,区域分布条件:种烟面积要相对集中且在规划的基本烟田内。(2)职业烟农的待遇。一是,烟草公司每年为职业化烟农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国寿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享受100元的家庭财产、意外伤害保险(最高赔付额13.8万元)和500元的国寿个人养老年金保险(60岁后始,年领240元,直至身故前)。并设立个人账户(可由受益人参保),连年植烟连年入保,中途断保,不支付账户资金;二是,为职业化烟农的烟田加入农业保险(每亩20元),受到风、雹、涝等自然灾害后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损失,每亩最高可赔付1000元;三是,职业化烟农子女婚嫁或升学赠予200元礼金,父母去世赠予200元的慰问金;四是,为提高职业化烟农的从业技能,围绕管理和技术组织集中培训;五是,统一配制印有“淄博烟草”或“职业烟农”标志的工作服;六是,优先配备新型农机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七是,年终考核名列前茅的,给予适当奖励。(3)职业烟农的义务。一是,监督技术员和烟站工作,掌握政策和技术规范等落实情况,做公司的监督员;二是,普及科技兴烟技术,服务周围农户,抓技术指导,做公司的指导员;三是,及时搜集信息,宣传和传达有关政策和烟草部门的规定要求,做公司的信息员;四是,掌握农户动态,了解农户需求,主动与公司沟通,做公司的联络员;五是,依托适度规模种植方式,带头实现标准化生产、密集式烘烤、装袋预检、按部位分级诚信交售等作业模式,做公司的宣传员。
2.2.2 培育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主,具有一定经济条件、管理场所、生产设备设施和经营经验,达到一定种植规模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中央反复强调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坚持实行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坚持实行家庭经营[8]。和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有其特点:一是,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只有生产者在现场细致观察劳动对象,并随时做出相应生产决策(施肥或浇水),才能产生最佳的生产效果。二是,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要素不可移动,要提高产能就得投入,这也决定了经营者要有长期预期。正如马克思《资本论》中把土地分为“土地本身”与“土地资本”。三是,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只有劳动者和决策者是同一人或同在现场的时候,农业经营才能搞好。烤烟本身就是一种商品[9]。更需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一致性,发展烤烟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更适应烤烟生产工序繁杂、过程复杂、操作难度大的需要。发展家庭农场一要选好人。农场主必须具有生产、管理经验和农业技术知识,靠农村“能人”带动;二要多扶持。在产前物资筹备、农机具配备和育苗、收购等环节给予适当的扶持或资金支持。三要设施配套。密集烤房建设、烟田生产道路修建,水池提灌、土地平整和土地整治等综合配套。四要提高生产水平,加大技术指导,优先推广新品种新设备。家庭农场主的培育可与职业化烟农建设相结合,生产水平高,组织管理能力强和有经营头脑的职业化烟农可通过扶持引导发展为家庭农场主。
2.2.3 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新型的服务体系
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定要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走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化运作的道路[10]。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是减工降本增效,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复杂的环节中解放出来。要建设产权关系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烟农得实惠、服务有效益,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专业服务组织。(1)育苗服务社:利用工场化育苗设施,组建育苗服务社为烟农提供优质适龄壮苗;烟站和技术员参与管理和定价;育苗服务社除培育烟苗外,可开展种植蔬菜、养殖蘑菇等多种经营。(2)烘烤服务社:依托烘烤工场,为烟农提供专业化的有偿烘烤服务,要建立服务制度和标准,烟站集中管理,烘烤费用统一核算,分户交纳。烘烤服务社可以利用淡季开展多种经营,用于设备维修和管护。(3)农机服务社:可由烟农合伙购置,组成农机服务社,服务社统一组织机械作业,统一收费价格;机械作业范围包括烟田在内的所有农田和服务项目,烟田作业价格按市场价给予一定比例的优惠。(4)植保服务社:根据种植布局成立6-8个植保服务社。服务社由烟站购置机器设备,统一购置农药,服务社负责管理和操作。(5)专用物资服务社:各种烟用物资,由服务社统一购进,既保障需要,又利用季节和批量的优势获得最低价格。积极探索烟用物资“统购统配统施”的运营模式,构建多点连锁配送网络,方便烟农;构建“产、供、施”一条线机制,惠及烟农。
2.3 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有六个: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土地生产率,三是农产品商品率,四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五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六是农民人均收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所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有多少来自科学技术,现阶段我国烟叶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约45-50%[11],与全国相比淄博烤烟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大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及方法,促进淄博烤烟生产水平提档次增效益。
2.3.1 新品种
品种对烟叶的品质、产量、抗病性、抗逆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品种的选择应在优质的基础上兼顾烟农的产量和效益,应在卷烟工业需求或指定的范围内兼顾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推广种植NC系列、K系列等优良品种,彻底杜绝秦烟96、龙江911等低品质、烤后叶片色淡,上等烟比例低的不适应工业需求的品种。同时不能盲目种植卷烟工业喜好的翠碧一号、红花大金元等内在质量高但抗病性差、适应性差、不易烘烤的品种。在推广NC系列、K系列的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研究品种特性,改进栽培措施,改进烘烤工艺,实现良种良法良区的配套,逐步培育成适应淄博烟区的当家品种和主栽品种。
2.3.2 新技术
大力推广和应用成功的成熟的成型的新技术措施和操作工艺,提倡膜下栽烟和轮作换茬,推广揭膜培土、上部叶片一次采收烘烤、分次施肥、施用全量肥料缓释肥料、浓缩肥料有机肥料等技术措施;积极示范和推广绿肥种植、生物农药无公害农药低残留农药;使用双色地膜纳米生态降解地膜、以利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残留;积极探索水肥耦合的管理措施,以利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形成栽培技术的集成化、规模化、定量化。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传承与创新、自主研发与引进的关系,引进技术要先试点后示范,然后全面推广,让外引技术落地生根。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及时调整不适合当地气候和实际的技术措施。注重发现和积累生产过程中好做法好经验,经过技术人员研究论证和时间提炼升华为标准化技术措施,做好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体推广,全面提升烤烟生产水平。
2.3.3 新设备
先进的新型设备相对于新技术而言,更具推广性,更具有直观、易于接受的特点。要大力推广和应用育苗直播机、田园管理机、机动喷雾器、机动烟雾机、施肥器、编烟机、回潮机等小型机械。要根据生产规模适当引进和配备移栽机、采收机、覆膜起垄一体机、秸秆拔除机等机械。要全面普及旋耕机、农用运输车等实用型机械,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引用推广新设备一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农机补贴。要利用好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和沂源县列为沂蒙山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二要充分发挥专业服务社的积极性,配套购置、系统配备。三要加强各种新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的技术培训和资产管理。四要根据山区的实际,联系科研生产部门,共同开发适应山地的小型农机具。
2.4 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烟叶质量不等于等级质量[12]。烟叶质量是种植和调制出来的,是烟叶本身属性;烟叶等级质量是烟农凭技术或经验按国标要求分出来的,具有商品的属性。烟叶烤烟作为一种用途单一的经济作物,价值体现在卷烟工业的需求,烤烟生产的发展来源于卷烟工业的需求扩大。卷烟工业的需求取决于高质量的等级结构和充足的等级数量,要以满足卷烟工业需求为目标,切实提高等级质量和等级结构。一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分级加工。烤后烟叶要按照炉次部位及时进行分级和扎把,把内烟叶要均匀一致,等级界限清楚,无混色混部混青和掺杂使假现象。二要,落实入户预检制度。要按照国家局的收购流程规范要求,制定入户预检计划,培训预检人员,严格入户预检程序,全部预检到位;把分级扎把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预检环节,解决在烟农家中;通过预检技术指导,化解烟农争级争价的矛盾。三要,严把验收定级关。烟站要制定完善的收购制度和流程,落实验级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实行密码验收,确保公正、公平,要把等级混杂、水分超限、非烟物质的烟叶退回,确保等级质量的纯度。四要,建立专业分级服务队,提高烟叶分级扎把的水平,加快分级扎把和交售进度。五要,烟草部门要加大分级技术培训力度和收购政策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烟农的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把烟叶分好级扎好把,提高等级结构和等级质量。
2.5 建设高素质烟农队伍
烟农是烤烟生产的主体和生力军,烟农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和烟叶的产质效益[13]。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进展的加快,农业及烤烟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只有烟农理解和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掌握复杂的烟草种植技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随着烟叶农场、专业化服务组织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也要求烟农必须掌握高效的企业化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经营水平。主要方法:一是,政策形势宣传。通过广播电视、会议等多种途径,宣传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烤烟生产的形势和有关政策,提高烟农思想素质,提高烟农对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认识,增强烟农的市场经济观念和品牌化、产业化的意识。二是,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烟叶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等设施建立烟农培训学校或场所,根据烟农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和生产需要按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技术标准和要求,通过现场操作示范、资料宣讲、多媒体教学、专家讲解、座谈讨论和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等多种方式进行技术培训,使烟农不仅掌握科技兴烟技术,还能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技能,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烟农队伍。三是,实行资质认证:对技术要求高的生产环节(育苗、烘烤、分级等)和各种专业组织服务人员要进行系统培训,并由烟草、农机、农业等部门组织资质认证,持证上岗,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四是,加强诚实守信教育。烟叶自身是一种商品,又是一种专卖品,要从种植开始,抓好思想教育、培养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高素质烟农。要从合同签订、种植株数、用肥用药、分级交售等环节抓好政策、规定、国家标准、价格扶持与规范交售的宣传教育。五是,经营管理培训:要加强专业服务组织,农场主及烟农的经营和管理知识培训,增强经营意识,管理意识,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烟农队伍。六是,改进管理手段:烟草部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烟农队伍和专业服务人员的管理、考核和奖惩,调动烟农自觉自律、诚信守法的积极性,促进烟农整体素质的提升。要借鉴工业化管理理念和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烟叶生产全流程跟踪全过程控制,建立烟叶管理档案,便于对烟叶质量和烟农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宋国菡,杨献营,番吉焕.我国烤烟施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烟草科学,1998(4):32-34.
[2]赵铭钦,汪耀富,杜士彬,等.陈化期间烟叶香气成分消长规律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2(3):73-77.
[3]许家来.山东烤烟质量评价汇编[Z].2009.
[4]王彦亭.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中式卷烟方向[J].中国烟草,2005(12):21-22.
[5]姜成康.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 努力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报告,2010.
[6]韩长赋.综合施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中国农业信息,2011(4):12-13.
[7]刘国顺,刘建利,等.中国烟叶生产实用技术指南[R].2008:327-346.
[8]陈锡文.解读“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蓝图[J].中国农业信息,2011(5):12.
[9]李世勇,兰博谦,韦风杰,等.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7-31.
[10]陈锡文.推动“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1(4)08-09.
[11]李世勇,兰博谦,韦风杰,等.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44-46.
篇9
记者手记:中国混凝土产能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发展势头至今方兴未艾。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潮中,中国混凝土产业的绿色旗舰方阵正在异军突起。有一家蓄势已久的混凝土企业,她横跨国内20余个省市区,市场遍及华中、西南、西北、华北、东南、东北等区域乃至海外,就像一条横空出世的蛟龙,雄踞在中国混凝土产业的版图上。更为珍贵的是,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已成为提升中国绿色混凝土产业海拔高度的中坚力量。
她就是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建西部建设)。中建西部建设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简称中国建筑)打造的第一家独立上市的专业化公司,也是中国建筑商品混凝土业务发展的唯一平台。2013年,中国建筑整合旗下6家以商品混凝土为主业的企业,成立了“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部建设”,股票代码“002302”。中建西部建设2014年共生产销售混凝土3100多万立方米,实现营业收入l00多亿元,位居中国混凝土行业领军方阵,为中国混凝土行业最大的上市公司。
为了深度解读中建西部建设绿色发展的思路与实践一近日记者来到中建西部建设,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的点点滴滴都汇集成了对企业绿色发展的点赞与敬意。
5月,初夏的成都温润宜人。朦胧细雨中远眺近望,成都近郊郫县大地上草木青青,郁郁葱葱。在这片绿色的原野上涵养着一颗中国绿色混凝土产业的明珠——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郫县站。
2015年4月下旬,郫县站(原中建商品混凝土成都有限公司郫县站)顺利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建筑结构绿色建造专项技术研究子课题——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示范基地的验收,成为国内首家通过验收的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基地。这项成果是中建西部建设绿色发展的一个鲜活缩影。走进郫县站办公楼大厅,可以看到八个醒目的立体字“奋进、青春、激情、超越”,再仔细一看,构成八个字的材料分别是透光混凝土、种植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和彩色混凝土。这些混凝土都是企业的产品,亦是企业将绿色生产与产品创新融合的结晶。
绿色生产是指预拌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保护环境基本要求的综合活动,实现混凝土生产的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并有效地改善厂区职业健康环境。
绿色生产的定义是生硬的,但是来到郫县站,你就能体会到其生动的内涵。站在郫县站的院子里,你瞧不见粉尘,看不见废水,听不到噪音,能看到的是洁净的罐车有序地排列或行进。在这块27亩的土地上,布局有进口双HZS180型生产线,可生产强度C10~ C100的各类混凝土及多种特种混凝土,年生产能力可达80万立方米。郫县站于2009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环保设施投资430多万元。目前,郫县站作为中建西部建设绿色集成技术与管理的集中体现者与实践者,已成长为国内混凝土绿色生产及评价技术研究推广中的示范基地,成为中建西部建设精心打造的绿色混凝土生产标杆。5年来,该站点已纳税7900万元,并连续4年通过了全国“环境标志认证”及“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集成技术”示范站点认证。
建设绿色发展的系统工程
对预拌混凝土这个传统的产业而言,绿色发展是一个梦想,而中建西部建设是国内同业中最早的追梦人。他们在对绿色发展的理解、认知、思考方向上,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这促使他们坚持建设绿色发展的系统工程。他们期待拥抱的是满园绿色,而非仅对某个生产环节的“点染”。
绿色发展的系统工程重点体现在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厂区建设绿色化、产品高性能化上,同时大力拓展环保产业。
围绕资源利用最大化,中建西部建设投资建设新型掺和料生产示范基地、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现代化采石厂。“十二五”期间,他们将稻壳灰、钢渣、锂渣、粉磨建筑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矿物掺和料加以研究,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形成了新型混凝土掺和料产品和产业。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与武钢矿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扩大了合作开发尾矿资源范围,投资建设了国家级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现了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另外,还将新建3座现代化采石场,深入研究砂石绿色开采技术,实现矿山开采从粗集料到机制砂、石灰石粉的全面利用,将砂石资源的开采利用率从目前的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实现混凝土生产源头的绿色化。
围绕环境污染最小化、厂区建设绿色化,中建西部建设新增及改造环保站点60余个。在“十二五”期间加大了在绿色生产装备及技术和碳减排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编制了绿色环保混凝土生产线行业标准,提升各区域混凝土生产的绿色节能和环保水平,并与国内、国际先进装备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面完成自有老旧生产线的节能环保改造升级。
围绕产品高性能化,中建西部建设近年来实现科技成果、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的科技转化10项以上。“十二五”期间,其前沿课题科技攻关主要集中于10项重点技术,并成立科研成果推广小组,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全面推动科技创效创新。已经或将完成转化的科技成果、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10项以上,主编及参编的国家及行业标准10项以上。
根据国际同行业发展趋势,中建西部建设结合国家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对照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锁定公司已经具备—定基础、未来几年重点投资发展的几项业务,具体包括预制PC业务、高性能外加剂业务、商品砂浆业务等。这些产业将是公司绿色发展的崭新亮点。
坚持绿色发展的全产业链
绿色发展不是一件美丽的披风,不是用来为企业做绿色美容的。它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蝶变,更是企业通过内修外炼而实现的涅槃。中建西部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既善做加法,如各种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也善做减法,如在用电用水用地方面的减量化;既在通往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踩“油门”,也在使用资源与能源的路途中踩“刹车”。坚持绿色发展的全产业链就是其长袖善舞的一个“标准动作”。
在中建西部建设,生产预拌混凝土“产品”的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绿色技术路线。具体到预拌混凝土的生产环节上,以郫县站为例,就是通过实施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与设备改造、实现了混凝土绿色生产与管理对全产业链的渗透。从生产源头到产品出口,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其中。针对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选材-设计-生产-供应-产品”五大环节进行系统研究与改造,创新并集成已有的相关成果,最终在国内较早地形成了系统性的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技术与绿色管理机制。
在“绿色选材”方面:综合利用粉煤灰、矿粉、石灰石粉、锂渣粉、沸石粉、磷渣粉等工业废渣,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量,达到降低材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综合效益;‘利用工业废弃物——尾矿石、石屑作为混凝土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砂石生产混凝土,将其污染降至最低;研制绿色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与使用萘系减水剂相比,该产品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提升混凝土品质,且不含有甲醛、萘等有毒物质,绝对绿色环保。
在“绿色设计”方面:提出以“耐久性”为核心指标的配合比“绿色设计”理念,针对不同用途和要求,对混凝土各项性能综合予以保证,由此形成了高性能混凝土、超高强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自养护混凝土、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等一系列绿色混凝土等产品的绿色设计技术,同时符合《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 HJ/T412-2007)要求。
在“绿色生产”方面:建设环境友好型预拌混凝土供应站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选用、进场质量控制、材料消耗控制、生产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噪音和粉尘控制、花园式厂站建设、混凝土料浆回收系统建设等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寻找供应商对混凝土生产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废配件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回收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绿色供应”方面:建立预拌混凝土运输管理体系与预拌混凝土泵送管理体系,使混凝土的供应得到规范管理,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和设计要求;推广应用润管剂替代润管砂浆使用,减少水泥、砂、外加剂等混凝土原材料的用量,降低混凝土行业对环境的污染。
在“绿色产品”方面:建立了预拌混凝土耐久性能评估管理体系及预拌混凝土环境标志产品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混凝土成品进行评估,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耐久性”、“环境标志产品”的要求。
郫县站的绿色生产线建设关键技术有厂区规划设计、技术创新、骨料多元化、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的应用、特种混凝土技术等。其中高强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已在重点工程中得以应用。噪声和粉尘的控制、封闭隔音墙板的安装、废水废浆的处理、废弃混凝土和废渣的利用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绿色化管理、运输管理控制、泵送技术管理等都完全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促进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点金术。尾矿与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是如此,诸多特种混凝土的生产亦是如此。中建西部建设是目前国内高性能混凝土与特种混凝土品种最多的企业。正是科技创新令企业绿色发展如虎添翼。
中建西部建设坚持科技领先战略,站在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公司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聚集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混凝土低碳,环保技术,在推动行业进步的同时,有力彰显了企业品牌,受到地方政府、行业领导的一致好评。企业自主研发的绿色混凝土生产集成技术不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两项成果均为国际首创,在系统规范混凝土绿色生产和具体量化混凝土生产过程碳排放方面都位于国内同行的前沿。公司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倡导工业废渣、生产废水、纸浆废液等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的混凝土产品在国内混凝土行业率先获得了十环标志认证,并进入政府采购清单。
中建西部建设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运用,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了企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引领了行业环保升级。其中《利用草本黑液生产混凝土减水剂的研究及应用》成果,将草本植物造纸产生的废液(草本黑液)作为原料合成高效减水剂,性能不仅优于传统萘系减水剂,而且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废弃石料生产高品质掺和料及其在商品混凝土中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实现了废弃石料的综合利用;《再生骨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成果,不仅大量节省废弃混凝土的清理费用,而且减少了混凝土生产对天然砂石的开采,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保型高品质预拌砂浆的研制与应用》成果,解决了目前自拌砂浆存在的原材料损耗大、粉尘及噪音污染严重等问题;《高分子润管剂替代润管砂浆》成果,大大降低了水泥、黄砂等原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大掺量粉煤灰的应用》科技成果,解决了电厂粉煤灰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荣获武汉市科技成果奖;《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课题,通过改善砂石级配、大掺量矿粉、粉煤灰等技术,提高混凝土质量,大量消耗了钢厂排放的高炉矿渣,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减水保塑剂的研究与应用》利用无机载体吸附减水剂,解决了使用碎屑、废石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的难题,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另外,企业开发了砂石浆水回收系统,实现了各种废水的重复利用,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积极引进节能技术,开发出矢量变频控制系统,编制节电控制软件,以调整皮带运输机和搅拌机的运转速度,从而实现降低电能消耗。
如今,中建西部建设有3家省级科研中心,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公司也成为混凝土行业中仅有的几家高新技术企业之.。公司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深入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高端技术成果,先后刷新了全国混凝土行业的多项纪录,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截至目前,公司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拥有82项国家专利,2项工法获国家级施工工法,9项工法获省部级施工工法,4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成果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1项成果获国家建设部华夏建设科技奖,9项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参与编制8项国家、行业及协会标准规范,2项地方标准规范。公司的技术成果在中国建筑业成长性百强企业专项排名第一,专利数量业内第一,国家级科技成果行业第一,被评为“十一五”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
面对中建西部建设绿色发展的累累硕果,经认真梳理后,不难发现中建西部建设绿色发展的六字真言
“先”,先即领先、率先、敢为人先。2010年,中建西部建设自主研发的绿色混凝土生产集成技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预拌混凝土的绿色生产体系化,并且在具体量化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方面,走在行业的最前沿。该成果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为具体落实以上发展思路,中建西部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总体投资15亿元左右,重点推广一批绿色技术,打造一批绿色产业。面向未来,公司矢志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混凝土产品与服务供应商,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先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行业规则的推动者,并稳步跨进世界混凝土行业第—方阵,展现中国混凝土行业最高水平。
“特”,特即特色、特点、特别与众不同。自从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混凝土生产线管理体系建设后,中建西部建设已有多个生产站点进入各大城市的工业园区,有效提升了传统混凝土企业的社会形象。中建西部建设的搅拌站之所以可以进入工业园区呢,缘于他们是绿色环保的企业。公司运用先进技术先后在成都、武汉、天津等地建造高标准环保搅拌站,厂房边界噪音从70分贝降低到45分贝以下,粉尘排放从每立方米60毫克降低到每立方米30毫克,并实现废渣、废水的零排放,可节水30%,节约水泥25%,系统性降低碳排放30%。中建西部建设率先在西南地区投资兴建的新型工厂式全封闭混凝土搅拌站,实现了从“设计一建站一生产一运输”全过程的清洁环保生产。通过实行生产系统全封闭、设备节电改造、粉尘处理、废水循环利用、砂石回收、渣浆利用、设备减排、生产基地绿化建设等措施,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含“绿”度。
“化”,化即转化、变化、化腐朽为神奇。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中建西部建设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尾矿综合利用重大关键技术,目前已与武钢矿业开发尾矿资源并取得显著效果。在工业废弃物再生使用方面,最典型的是“利用草本黑液制作高效减水剂技术”,将造纸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技术处理,作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生产原料,成功变废为宝,生产出来的产品解决了甲醛污染问题,并有效减少了造纸厂污染,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中建西部建设重组整合不到3年时间,在工业萘、石膏、尾矿、石屑、粉煤灰、水渣等工业废弃物累计近600万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广即广阔、广大、广结善缘。公司积极推广绿色生产,并进行工业废渣、生产废水、纸浆废液等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以及噪声治理、水循环利用、设备节电改造、粉尘处理、废渣处理、设备减排、生产基地绿色等环节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绿色生产模式以及一条绿色产业链。做到了与环境和谐相处,与上下游产业和谐相处,与周边的天人和谐相处。以服务建筑精品为己任,公司先后为上千个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优质商品混凝土,与施工企业携手并进不断“拔高”中国高度,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了骄人的贡献。企业也先后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十一五”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全国优秀QC管理小组、湖北省优秀企业、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十佳两型企业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企业等诸多荣誉。
“全”,全即齐全、周全、全力以赴。中建西部建设拥有国内最全的高性能混凝土与特种混凝土系列产品与集成技术。如高强及超高强混凝土、(彩色)清水混凝土、(超缓凝)自密实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透光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种植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集成技术、轻骨料混凝土及其超高层泵送技术、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矿渣)及尾矿等资源化技术等。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已占公司年产值的65%以上,彻底改变了传统混凝土企业技术含量低的状况。
篇10
日前,陕西地电与国电之间榆林抢地,在黄土坡上上演了一场“龙蛇斗”,最终以国家电网的让步收场。
此次事件只是国家电网与地方电力企业利益冲突的一个缩影,其折射出来的深层原因是在于电力体制改革不彻底。
电力改革十年,旨在打破垄断,结果却是电网的改革越改越滞后,垄断力量越来越强势。
电力改革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又到了一个能否越过去“坎”的时候了。如何真正完成厂网分开,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以及多方竞争的供电格局,已经成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必须面对的话题。
国电与地电之争
人类社会,竞争无地无之,无时无之。
国家电网作为一个垄断者,在与地电的竞争中改变了形式,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向了对垄断权的竞争。
今年4月25日,200名陕地电力职工欲强行拉线穿越国家电网拥有的330千伏输电线路,由此与国家电网陕西分公司工作人员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导致国家电网职工4人受伤,1人住院。该事件已是四年来双方发生的第二次激烈冲突。
“武斗”的背后,是两大电力公司对供电利益的争夺:陕地电试图从内蒙古引进220千伏输电线路,以摆脱电源长期受困于国家电网的格局,而国家电网则显然不允许有人在其地盘上如此“造次”。
陕西地电和国电之间的矛盾早已积怨已久。
陕西地电是隶属于陕西省政府的省属大型企业,其前身为陕西省农电管理局,2004年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改革。改革后的陕地电涉及多个领域,如房地产、餐饮、发电。不过供电仍是其最主要业务。
陕西地电与国家电网的矛盾与陕西地电拒绝“上划”到国家电网有关。1998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对地方电力的整合,很多地方电力公司已经由国家电网实际控制,但陕西地电则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
为此,陕西地电也付出了代价,陕西此后的电厂项目审批受阻,这造成陕西当地的用电紧张,而在向国家电网公司申请增加供电也遇到了障碍。并最终导致两次暴力对峙的局面。
早在2008年,在陕西就发生过著名的长武事件。
据了解,陕煤集团的二甲醚工程于2008年在陕西省长武县建厂,为了供电,国家电网咸阳供电分公司对该项目进行电力配套,当电塔架设到长武县冉店乡的时候,国家电网便受到了陕地电方面的多方阻挠。后者甚至对前者的现场施工人员暴力驱赶。
两家的争抢造成了电网的重复建设,由于电能掌握在国电手里,很多地电公司即使建成了电网,也因为无电可用而不得不闲置,因此在陕西省出现了一方面是企业急等着用电,另一方面是国家投资数亿元建成的输变电工程长期闲置的怪象。
国网与地电之争也是地方政府与央企之间的利益博弈。双方争斗的焦点是电网和供区市场。
在经历了10年的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地电公司数量越来越少。目前主要包括蒙西电网、陕西地电、广西水利电业集团公司、四川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建设兵团等6家,合计经营13个地级市电网和近400个县级电网。
而与此对应的是,除了南方五省区被南方电网控制外,其余绝大多数区域由国家电网控制,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
在此背景下,陕西地电的过激行为似乎也能让人理解。
在现有电力体制之下,陕西地电与国网的利益争斗仍将不可避免。
电力规划总院原处长、国家电网建设公司原顾问丁功扬预计,国网在其垄断地位上会坚持“寸土不让”,而地方电网也不会任其摆布,未来的争斗不可避免。
国电高电价之秘
挑战国家电网的不只是陕西地电,还有山东省魏桥集团。魏桥集团在国家电网的地盘上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虽然电力没有国家电网那样稳定,但其价格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无论是工商业用电,还是居民用电,电价都比国家电网要低1/3以上。
魏桥集团的模式被视为对抗国电垄断的一种畸形模式,冲撞目前的电价和电力市场的秩序,被专家称为恶性竞争。
事实上,蒙西电力、陕西地方电力集团的实际工商业电价比国家电网公司要低一倍。而工商业电费占全部电费的85%,其中工业占70%、商业占15%。只此一项,国家电网公司的进入,就意味着当地工商业生产要承担比地方电力公司多一倍的电价成本。
以蒙西为例,该地区素有“电价洼地”之称,其以前工商业电价每度电3毛多,最近涨到4毛多,而蒙东的工商业电价则要每度电8毛多。这是地方政府支持本地电力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一负责人说,我国国家电网的电价体系,包含诸如三峡基金等多项国家附加收费,企业自备电厂则无需承担类似社会责任,因此电价较低。
另外,国电还要考虑到小机组、脱硫等带来的环保问题,不能仅仅根据发电成本售电。
在英、美等国家,采取的是放开两头,只管中间,对电网单独定价的办法。所谓放开两头,就是不管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将这两个价格交给市场决定,而管住输配电价。通过核算电网的运营成本,由监管部门定出一个合理的输配电价标准。
在中国,却恰恰相反,管住两头,而忽视了对电网的监管。由于电网体系过于庞杂,主辅不分,至今难以核算成本。
众所周知,从我国发电成本到用电价格来说,不是暴利,但由于我国供电系统处于行政权力下的垄断地位,供电环节则严重暴利。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发电基本不赚钱,因为成本很高,出厂价很低,而供电则是很赚钱,因为基本上不需要成本。
国电的价格如此之贵,从国家电网过去的业绩中可看出端倪,2010年,国家电网主营业务收入15427亿元,公司售电量26891亿千瓦时,资产总额21192亿元。
电网员工高利润、高福利,已是公开的秘密。2010年,国家电监会数据显示,在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构成中,折旧、职工薪酬以及其他费用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41.64%、19.32%和27.15%。这一数据颇值得解读,因为职工薪酬与其他费用居然占到总成本的46.47%。
国家电监会原副主席邵秉仁表示,国有企业垄断的根本问题在于定位不准确,比如电网公司,它必须履行社会公益职能,不能去用利润考核的指标要求它。电网的输电价格,这是国家必须管制的。输电单独定价,留足合理的利润,如果亏损了,国家再给一点补贴。上网的价格和销售的价格必须市场化。
电力体制改革困局
陕西国电、地电竞争起冲突后,处于垄断地位的国电指责地电搞区域垄断,不进行市场竞争,这种具有强烈反差的做法恰恰说明了我国电力市场“游戏规则”的不合理性。
现在,两家企业同时使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游戏规则”,看在具体业务中哪种“游戏规则”对自己有利就采用哪种。这使得目前陕西电力市场的“游戏规则”混乱,常常出现国电、地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怪现象。
陕西“国电”“地电”之间的冲突正暴露了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有电力市场亟待改革完善。
2002年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国务院“5号文件”,明确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坚持“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方针,建立社会主义电力市场经济体制。
次年国家电监会挂牌成立。“电改”迈出了“辉煌的第一步”——初步实现了“厂网分开”。 国家电网公司自此诞生。与经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的南方电网相比,国家电网的辖区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在“双寡头”格局中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根据部署,“厂网分开”之后,紧接着第二步改革内容就是“主辅分离”,再下去则是“输配分开”、“配售分开”,最终建立起规范、公正和高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
经过9年的漫长等待后,于2011年9月两大电力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挂牌成立,这意味着电力体制改革迈出电网主辅分离改革的重要一步。
“然而最触动“神经”的“电厂直供”却进展缓慢,输、配分开一步也未迈出,“精简机构”越减越多,实际上是成了一句空话!”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马怀新坦言。
十年中,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围绕电力改革也在缓慢地行进,但收效甚微。
十年即将过去,被赋予了电力市场监管、电价改革的重任的电监会却倍感困顿。“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理顺混乱的电力管理体制,重新定位电监会职责和权利。改革不能一拖再拖,时间逾长电改的难度愈大。”“电力改革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电监会并非电改牵头人。改革的阻力非常大。” 电监会一名负责人在一次峰会上如是说。
电力体制改革小组囊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电监会等多个机构和部门,其中价格监管、投资准入、项目审批、技术质量标准归口发改委;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划归国资委;监督企业财务制度则以财政部为主。
“缺少关键性的电力价格审批和投资准入,导致电监会监管行为约束力不足,监管权威不够。各个部门都为自身权利考虑,在电力监管过程中常常排斥电力监管机构的介入,电力监管工作处于两难境地。”这就是说,5号文件下达至今,电力改革步履维艰。
邵秉仁直言,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不前,有些方面反而倒退了。
国电重归“大一统”
今年年初,区域电网的最后一块堡垒——华北电网将被分拆为国家电网华北分部和冀北电力公司两部分。
成立不到10年,曾被寄望于打破电力垄断的区域电网公司已集体退出历史舞台,而国家电网的垄断地位则进一步得到强化。
根据国务院“5号文件”的表述,“区域电网公司应该将区域内的现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分公司或子公司,负责经营当地相应的输配电业务”。而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处理区域电网公司日常生产中需网间协调的问题,同时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
分拆后,原区域电网只得以保留区域调度职能以及基建、安全等非经营性部门,而不再具有经营职能,这使得原来的区域电网实质上已经失去了独立市场主体资格,等于是被架空。
“这意味着原来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遭遇重大挫折。5号文件对中国电力市场的设计是以区域电网为发展方向,这是从安全和管理角度考虑,现在区域电网的牌子还在,但功能已经丧失,特别是一旦特高压交流形成全国一张网,意味着省与省之间的500千伏网架必须解列,成为配电网,这等于回到了国家电网大一统的状态。”韩晓平说。
而另一方面,特高压电网建成后,为确保电网安全和管理顺畅,输电和配电将更加难以分开。
事实上,重新“大一统”正是近期国家电网全网工作重点。近期,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在多个内部讲话中强调,“‘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今年国家电网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谓 “三集五大”是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以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支撑服务为保障,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实现全公司资源、业务、管理向总部和省级集中。简单理解,就是权力上收,资产下放,实现总部分部全面融合。
“输配分开是打破电网垄断电力市场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而国家电网通过特高压这种技术手段,将在事实上强化其在电力购销上的双重垄断。”韩晓平说。
除资源重新向总部集中外,国家电网一直在不断突破原来政策的。
近几年来,利用新能源高速发展的契机,国网相继投资了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突破了电网不经营发电业务的限制。
“国家电网参与电源建设肯定是与‘5号文件’背道而驰的。今后新能源发电将越来越普及,国家电网参与投资风电光伏,既是卖家,又是买家,很难做到公平,以后这可能成为新的问题。”韩晓平说。
电力体制改革亟待破冰
如果不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目前所剩无几的地方电力公司面临的是能坚持多久的问题。
输配电环节的改革一直是整个电力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如果输配电价格改革不进行,电力体制改革难以进行。
此前,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要“推进电力行业改革”;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明确表示,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步开展输配分开试点”。在经历长达十年之久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后,电改终于实质性进入“输配分开”的深水区。
1月9日,电监会《2012年推进电力改革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将进一步巩固厂网分开成本,对电网企业拥有的发电资产进行摸底调查,提出监管建议;制定开展输配电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操作方案,推动有关试点工作。在科学界定输配电界面方面,将以功能划分为基础,研究输配电业务划分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研究制定输配电资产划分办法。
3月,电监会对全国部分电网企业2011年输配电成本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及价格执行、电费结算情况的专项检查也已经展开。
“电监会的种种举动都表明了其推进输配分开的决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但今年能取得的实质成效如何并不好说,关键看电网的态度。”
4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首次公开表态,认为应坚持现有输配一体化、调度和电网一体化的格局。
刘振亚在其撰写的《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中提出,电改的方向应是构建“政府监管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关键要放开发电市场和售电市场两头,改进中间输配电网环节的监管,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格局。
他认为,“现行输配一体化和电网调度一体化符合国情,有利于保障电力安全,促进电网的科学规划与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电力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风险。电力市场化改革不能以牺牲电力系统安全性为代价。”
他提出,“实施输配电网结构分拆反会带来效率损失。实施输配电网结构分拆,有时候不仅不会提高电力工业效率,相反会带来效率损失。”他还援引学界研究,认为中国若实行输配分开将增加成本600亿至1800亿元。
著名经济评论家叶檀女士说,在如此大的利益格局中,让国家电网自己产生改革的意愿是不可能的,他们不是活雷锋,不可能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形成博弈的力量,推进改革的进程。我们应该制定规则,让地方电厂拥有投票权来表达各自的意愿,当它们以一个共同的意志出现,以类别表决的形式来否定电网的某项决策时,这个决策就不能实行了。
她认为,电力改革首先要做到输配分开,其次,对于电力的投资要有一个审定机制,最好是第三方的独立审定机构,然后是在下游不同的上网电价之间要有竞争,不同的生产电的地区和企业之间,对于输配和电网利益要有分享权和投票权。
马怀新则表示,应毫不手软地削弱央企集团的行政性(明的和延伸的)垄断权力,剥离企业的公共职能,限制公司的行为边界等。
同时,改变现在国家层面的多头电力管理体制。明确一个统一电力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电力改革和电力市场化的改革,这成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