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寂静范文

时间:2023-03-15 07:3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远方的寂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远方的寂静

篇1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ly increase the society's progress and living standard, the requirements for living city residents don't just stay on the material satisfaction, more embodied in the spiritual needs, including the city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and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现如今,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提倡生态、崇尚自然的社会,对于当代景观设计师来说,如何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处理的更好,掌握生态的内涵,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已成为设计师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平衡是生态景观的一个重要原则,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与适应,使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达到相对平衡,使系统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佳状态。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与其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基础。

3、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使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 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 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 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苗木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4、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物种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变化程度和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特性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落之间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保持植物的多样性。

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理念

1、景观规划设计要倡导多元化

具有民族文化风格,保持中西文化的差异,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倡导个性化设计。弘扬中国特色,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要弘扬出自我特色。这样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积极研究历史、民族、乡土、个性等问题。

2、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就是如何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自身的传统的特色,这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三、如何对城市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1、保持自然系统的完整性

在对自然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完整性。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之上。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都是做好一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

2、植物配置生态设计

2.1 改变观念,精心设计,这一点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分析当前城市绿化的现状,最大的误区是为了美观而种树,随处可见在水泥板的包围中种一棵树,建一花坛等, 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要走出误区,就得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从设计上把关,抛弃陈旧思路,参考当地的生态特点。而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且不可把设计仅仅当成是在图纸上作画,更不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忽落了其他的功能性。也不要为了迎合少数人的心理去做违心的设计。

2.2 合理选择树种,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对园林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景观功能的处理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具体地说,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考虑,有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上努力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态,保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

2.3 加强城市绿化设计的规范化管理, 长期以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考虑欠缺,只重视当前的景观效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整体入手,在提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长期性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城市绿化生态效益量化分析,研究。

生态功能性包括释放氧气、吸收CO2、蒸腾、吸热、增湿、滞尘、减菌、减污、涵养水源、防风固堤、保持水土、储存能量等。生态适应性包括耐阴、抗寒、耐盐碱、抗污、耐旱涝、抗病虫害能力、自肥能力、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性等。随着对自然景观作用的深入认识,景观设计也逐渐从纯粹的绿化设计过渡到对环境自然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在进行城市的景观设计时,应结合美学,注重突出生态。

3、加强节能型园林景观设计,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以最节约的能源需求促进各类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

3.1 充分利用乡土树种。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分区考虑相应植被配置。

3.2 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在可实施的条件下,每100平方米绿地上需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20株灌木和70平方米的草本及地被。

3.3 树种产地与运输范围宜在500km范围内,避免选用从其他地区移植过来的大树。

3.4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的动力及景观照明。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加强水体自净能力,丰富物种多样性。水体景观避免硬质驳岸。

4、园林景观设计应尊重不同地域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建设“舒适性”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篇2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原理;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1)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迄今在世界上尚不存在一个众所同意的定义。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其中包括教科书、官方文件、私营经济记录、专业或非专业著作、报刊杂志的文章和报道等等。(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或称理论经济学,是以人类社会在特定生产方式下的经济生活,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在劳动产品是商品的条件下)和消费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实证方法。实证分析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方法。西方经济学认为,要使经济学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抛开价值判断问题,使经济实证化。中国经济学有着深厚的规范分析的传统,致使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解释现实经济,在许多问题的讨论上始终无法得到一个相对一致的结论。所以,在经济学研究中引入实证方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方法问题,还关系到经济学的社会价值问题。

2.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经济学家“工具箱”中一个重要的工具。一些经济学家把数学当作经济分析的唯一手段,不顾条件地加以运用,这种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些文章不是从研究的需要出发运用数学工具,而把数学公式模型作为装点。第二,有些研究成果假设过多而且随意性很大,在资料的处理上往往人为地进行“调整”,降低了论证的说服力。第三,有些运用数学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由于缺乏必要的定性研究作指导和必要的经济理论知识作支撑,往往是前后矛盾或违背常识,貌似科学、严密,实则有很多漏洞,更无法操作。

3.结构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是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现代经济学中一种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思路。这一方法的理论特征是从经济整体性及结构分析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他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缺乏弹性,价格的相对变动对资源重新配置的推动作用很小,供给与需求向均衡点的运动不能自动进行,从而市场不能结清,缺口无法填平。因此,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不是自我均衡的体系,而是持续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的主要根源是部门间的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必须把经济分解成几个构成部分,从结构联系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发展的进程。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并根据其个人研究成果,作了相当的补充和完善,构成了一个有一定独创特色的比较完整的经济学方法论体系。

4.观察与实验。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其中,“观察”是指在不进行人为干预的前提下,将实际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实验”则是在某种人工控制条件下,小范围模拟现实经济现象,并据此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推断。在观察和实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调查统计技术,如全面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由于经济信息常常涉及到人的切身利益,当事人常常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隐瞒甚至假造数据和事实,因而为了获得确切的事实材料,还需要掌握必要的访谈技巧,一般的原则是拉近感情、隐蔽企图、旁敲侧击、催人入眠、多方印证。

5.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学公式(Mathematics formula)表达。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倾向于应用数学公式,其基本做法是:将所有研究对象都称为“变量”(Variables),然后先做出一定的假设(Hypothesis),通常假定除所要研究的少数几个主要变量外,其它所有变量和外部条件都不变(Other things constant,或Ceteris paribus),在此假设前提下,再以有关数据材料为基础,通过逻辑分析和统计检验,建立主要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理论模型时要注意“合理假设”。原则上只有无关紧要的因素,才可以忽略不计,或假设为不变。但究竟哪些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哪些因素不能忽略?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目前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均衡分析方法。作为一个系统,社会经济内部诸因素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均衡分析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学方法得到普遍应用,是很自然的。但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是相当松散的,并且经常处于变动中,包括各因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也都在不停地变化,因而非均衡分析的思路也很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经济统计学专业 培养方案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60-01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学科,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2013年,我国首次设置经济统计学专业。作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的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设计,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在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情况,借鉴财经类、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统计学专业经济统计方向的课程设计,结合院校实际,依托学校建设应用型教学的平台,来确定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理念并建立课程和实训设计体系,进行经济统计学的培养方案设计。

一 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实训设计整体思路

1.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分设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保险精算(开设保险学、保险统计学、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5门课程)、金融统计(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金融资产评估、金融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分析 5门课程)和商务统计(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企业经营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统计方法5门课程)方向。

篇4

(一)指标选取本文以重庆城区和下辖的县城为单位,对重庆市的38个地区进行比较分析(2011年10月,重庆市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至此,重庆原有的40个区县,减少到了38个)。为了最大限度的反映重庆市38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和数据可得性原则,并参考一些学者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选取,我们选取了21个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分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两个层次。反映经济总量的指标:GDP(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财政收入(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反映人均经济量的指标:人均GDP(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元)、人均工业产值(元)、人均财政收入(元);反映经济结构的指标: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反映教育水平的指标:每万人学生拥有的教师数(人)、每万人中小学生在校人数(人);反映卫生情况的指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人)、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张);反映交通状况的指标:公路客运量(万人)、公路货运量(万吨);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城市化水平指标: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元)、城市化率(%)。(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法是通过研究指标体系内在结构关系,从而将多个指标体系转化为少数几个相互独立且包含以上指标大部分信息(85%以上)的综合指标。其优点在于它确定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有较好的客观性,而且得出的综合指标(公共因子)之间相互独立,减少信息的交叉,这对于分析非常有利。根据《重庆统计年鉴2012》的原始数据,通过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经济发展系统指标做因子分析。基本步骤:(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标准数据矩阵以消除量纲的影响。(2)并建立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贡献率,确定主成分数。(3)计算主成分载荷矩阵。(4)计算出主成分,并由此计算出个地区综合得分。利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表1为旋转后公因子对应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前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449%,大于85%,因此选取这5个因子作为评价重庆38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综合变量。对因子做载荷矩阵旋转,由于在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并不突出,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构成了最终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从输出结果中得到公因子F1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主要反映居民生活水平与医疗卫生水平,定义为人民生活水平。公因子F2包括工业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公路客运量、公路货运量,将其定义为经济发展规模及基础设施因子。公因子F3包括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工业产值、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城市化率、将其定义为工业发展水平因子。第四个公因子F4包括每万人学生的教师数和每万人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定义为教育情况因子,主要反映教育发展情况。公因子F5包括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将其定义为政府财政收入因子。计算出各个地区的各因子得分,再以各因子的贡献率为权数,通过加权来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通过以上的因子分析,可以发现各因子在重庆市各区县的得分各不相同,重庆市各个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渝中区综合得分为1.3185,沙坪坝的综合得分为0.9375,而位于重庆的巫溪县的综合得分仅-0.4857。(三)聚类分析提取因子分析系统中各个地区的各因子的综合得分作为新的指标,对其进行聚类分析,选用SPSS20.0中分层聚类的方法,根据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水平的不同而聚类成四个区域。

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一)自然地理原因自然地理因素主要体现在区位因素、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三个方面。从区位因素来看:重庆中心城区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吸收人才、资金、拥有区位优势;从自然资源来看,江津被称为“柑橘之乡”、酉阳“乌柏之乡”、奉节的“脐橙”、黔江的“烤烟”这些都是重庆的特色产业所在,然而部分地区由于地区地理条件差,交通闭塞,使其优势难以发挥。从环境条件来看:重庆地形复杂,多为山地、丘陵约占90%,平坝不足10%。而城区多数位于平坝上,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重庆的一些县城如彭水、酉阳等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落后封闭,商品经济不发达,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缓慢。由于重庆市区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重庆城区与重庆辖区的县城经济发展差异就是客观存在的。根据缪尔达尔的“极化理论”,这些因素也导致了重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二)产业结构原因根据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三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具体来说就是:第一产业比重在社会总产值中比重的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在社会总产值比重的上升。第一、二、三类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均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多属于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第四类地区第一产业的产值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业比重较大,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三)政策原因在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由于国家对三峡工程的大量投入,重庆政府也采取了许多倾向性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来扶持重庆的发展。重庆城区在近1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也导致了重庆城区与郊县的区域差异不平衡的加剧。重庆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提出了发展渝西经济走廊、大力发展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等一系列的发展措施。

结论

篇5

关键词:房价波动;经济根源;供求关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65-02

引言

自1998年房地产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经“泡沫”与“寒冬”,2009年下半年起又掀起了新一轮房价的上涨,被美国《福布斯》杂志2009年底评为七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中的第二位。2010年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海口、三亚的房价更是分别上涨了58.4%和56.1%。3月2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分析报告》中首次提到“租价比”概念,并明确表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住宅市场已出现严重泡沫。从两会时的热点话题到当前国家一步步政策的调控, 无奈的高房价仍似脱缰的野马,桀骜难驯,似乎“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暂且撇开那些不规范的炒作因素不说,仅从经济学的供求关系视角,浅析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

一、房价持续上涨与供求关系分析

房地产价格一方面受供求关系制约,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表现在: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或者供给增加幅度小于需求增加的幅度,就会使房价上涨;相反的,房价就会下跌。牛凤瑞(2009)等学者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是房价居高的根本原因。2009年在多种“救市”政策的刺激下,房市需求如打了一针强心剂,商品住宅销售面积8.5亿平方米,创历年记录,增长43.9%(上海、北京分别增长了48.9%和82.3%),但商品住宅的供给却因投资增速放缓(仅为6.1%),施工进度、竣工率下降,显然落后于旺盛的需求,商品住宅竣工面积5.77亿平方米,增幅仅为6.2%。

作为一个具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消费品,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充分、开放的有限性以及高风险高收益也使得房地产富有很强的投资性。在卖方主导的住宅市场上,开发商拥有定价权,消费者多是价格接受者,供需缺口的扩大给了开发商哄抬房价以可乘之机也给投资、投机需求带来了曙光。投资、投机需求(“双投”)看中的是庞大的刚性需求群体,已超越刚性需求和改善性自住需求, 高收入群体的投机需求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同时,房地产市场上由过度预期所带来的炒房、购房的羊群行为将需求进一步扩大,推动房价的攀升。这种人为的制造短缺,营造恐慌性购房的状况导致了百姓住房消费不堪重负。

从根本上讲房价的高低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也就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但是住房不是一般的商品,即是价格非常高时,人们也不会转而购买其他功能相似的替代物而减少需求。这是因为用于建房的土地是一种稀缺性的自然资源,也就是说不管人类社会的生产技术有多么发达,也难以对这种资源的稀缺性产生丝毫的影响。即用于建设住房的土地稀缺性是无法改变的。因此,正是由于这种共存的稀缺性和必需性,使得住房的供求变动表现出一种与其他商品不一样的特殊性。

地价是房价的组成部分,高地价最终会推高房价。现在的情况是,在房地产交易环节,地方政府放弃土地增值收益;在土地出让环节,却对高地价津津乐道,政府对普通住房建设高价供应土地,充当了高房价的幕后推手。通过土地带来滚滚财源,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利益链条。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土地出让金收入不过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6.61%;2008年,全国土地出让总价高达9 000亿元,土地出让金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地方财政预算的60%以上,个别市县达70%左右。在当前经济困难,税收增长率持续下降,扩大内需,增加投资,提振经济的大背景下,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增减对于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投资行为影响甚大。

始自2003年出台人行121号文,国家从供给层面、需求层面以及供需两个层面,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试图使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退烧。但这些政策基本的出发点都是要保持而非打压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发展,因而并未对逐渐泛起泡沫的房地产市场发挥多大的挤压作用。由此也就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即房地产市场有持续伸展的空间,可以预期房价将是不断上涨的。

如果说2007年9月出台的银发359号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投资性购房行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多少使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个别城市房价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税收、利率等优惠政策,完全冲抵了359号文的政策效果,这种政策上的改弦易张,更加强化了人们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预期,进一步诱导人们看涨房价。

高房价不仅没有抑制对住房的需求,反而刺激了高收入阶层对住房的投资和投机需求,而其中投机性需求的存在,是导致现今房价高涨的最为根本的原因。由这部分投机性需求所导致的虚高房价,已经大大高出了一般居民收入增长和承受能力,使得想买房而又买不起房的居民群体变得越来越庞大,因为多数的住房都被投机者买去囤积起来了,这部分住房往往空着没人居住,这便产生了人们常说的“泡沫”现象。如果放任这种“泡沫”现象持续变大,那么必然就会有一天出现破灭的结局。而一旦泡沫破灭,势必将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甚至会触发经济危机。因此,治理持续攀升的、异常的高房价,刻不容缓。

二、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中央和各地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从“国四条”到“国十一条”的实施,从抑制房价到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都表明政府对稳定房价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不少专家和学者也提出了诸多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实际工作的思考,认为要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市场调节需求,让市场自身去解决

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能自动调节市场供需平衡。当住房供给大于住房需求的时候,按照供求曲线,房价趋于下降。房价逐年呈阶梯上涨,成本推动是主因,其中地价上涨过快是主因中的主因。市场供需总量和结构失衡、国际市场传导作用、过度投机、开发商推波助澜是次因。在土地成本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寄希望于存量商品房降价收效甚微,既然高地价与高房价互为因果关系,高房价难降,就降地价。地阶一降,未来新入市的商品房价格必降,市场僵局自然打破。当然,政府用行政手段控制了地价(限价),也就有理由通过成本核算及行业平均利润来控制房价(限价),实现土地、房产“两限”。

此外,缓解有效需求过旺的重要前提就在于扭转消费者的预期心理。具体而言,就是政府应鼓励消费者“先租房,后买房”并遵循“从小房到大房”这样的住房消费规律。政府还应该增加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供给,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配套完善”、“混合居住”两个基本要求。新建廉租住房应当采取配套建设与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在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廉租住房项目要合理布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同步做好小区内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出租率。这样,当迫切需要住房的人都有房子居住的时候,有几套房子的想投机及出租的人就没有了市场,囤房就失去了意义。通过增大供给,有效抑制房产投机。

(二)依靠政府立法和行政财政手段抑制房价

现实中市场并不是以完全假设的自由竞争为前提条件的,市场机制存在着诸如垄断、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及经济波动等固有的缺陷。解决市场失灵,就必须通过政府手段,政府干预中一个有力的手段是财政手段。财政手段主要是从信贷方面严格控制,运用国家财政政策,收紧信贷。

理论上看,我国的土地是国有的,政府因为出让土地取得大量收入,而住房问题却完全由市场来解决,理由不足。从实际运作来看,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下,供需矛盾一直突出,导致房价持续上涨,低收入者离房子越来越远。要从根本上解决住房供给问题,必须彻底解决“土地财政”,即不能让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中获得巨额利益。为此,可以考虑通过立法规定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必须100%的用来建设保障性用房,以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仅把高端的市场留给市场化运作。这样,既有资金保证,又能解决人民大众的住房问题。一旦政府成为住房市场的供给主体,其住房供给能力将大幅度增加,供需矛盾即可望得到缓解,房价上涨必将从根本上得到抑制。

完善法律制度,打击开发商违规行为也是重要一环。首先,对不法开发商的圈地、囤地、捂盘惜售、虚假购买以及哄抬房价等恶意炒房行为,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惩治。其次,按照“鼓励自住、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的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销售全过程中落实“实名制”;同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炒房,维持售楼现场销售秩序。

在当今的社会中,来自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的因素让百姓的生活倍感压力,尽管近年来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但人们除了用于支付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开支外,其他领域的消费增长态势并不明显。因此,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着眼于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从全民利益出发,保障人民基本住房权利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高开仙,莫申生.高房价与福利效应、财富效应[J].企业经济,2010,(2).

[2] 傅东平.高房价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J].特区经济,2010,(8).

篇6

关键词:实景演出;景观设计;体验;设计方法

一体验经济与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设计

在世界体验经济成为流行趋势的大潮下,“体验”一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旅游消费者自主参与的意识逐渐增强,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景观设计以及针对旅游者的景观设计亟需“体验”理念的融入。通过对特定场地景观的设计策划不断给予游客感知刺激,从而最大化调动游客的感观去体验实景演出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愉悦心情。而实景演出本身就是给予旅游者自然与人文双重体验的旅游产品,伴随产生的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设计相应更应该符合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基于体验的实景演出园区景观设计将更贴切旅游者需求及时展需求。体验经济中主题、印象、感官刺激与参与融合的创造体验的方法能有效的指导各类体验设计,尝试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融入这些方法,以丰富景观体验的内容、深化景观体验的内涵。

二实景演出园区中形成体验的一般规律

游客在实景演出园区中的体验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主题印象叠加再转化的过程。实景演出园区景观中游客通过接触景观各要素受到景观吸引,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与景观产生了交流,并在过程中获取了景观要素发出的感知信息,体验内容的串联都是在主题印象的指引下进行,景观的形象表达和空间布局才有了具体而准确的依据,并对景观体验有一个信息反馈的阶段,与已有的经验一起形成新的体验记忆,最后在反思升华上完成整个显性的体验过程,并且人的体验是在生活之中的无限循环的,形成的体验记忆会作用于下一个体验。实景演出园区景观显性的体验过程可以总结为置身现场、获取信息、唤醒记忆、印象升华的过程(见图1)。实景演出园区景观的表象发出了预定的信息,为游客提供了参与景观的机会,但是体验是来自游客判断与认同的心理机制,景观内容与体验心理需要在一个能沟通融合的结构组织中,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内容要符合游客的体验期待,游客到此地旅游观看实景演出,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环境文化发现新的感悟,景观的体验内容的要顺应游客的体验心理进行设计,而这就又回到了主题的设定的话题上。

三基于体验经济的实景演出园区景观设计方法

(一)主题与空间营造

设置主题的是景区景观设计的重要设计手段,主题化设计是创造具有吸引力的空间的途径之一,主题化体验的价值在于在特定的空间内有令人难忘的独特回忆,主题可以将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凝聚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一个系统。营造主题体验空间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层次。

1.主题的提炼。实景演出园区的主题要紧跟与配合实景演出的内容主题,主题化体验成功的观景在于领悟什么是真正令人瞩目和动人心魄的,实景演出是旅游发展的产物,游客需要逃离重复的日常生活,但平白虚构的主题会让设计显得突兀,不能创造记忆价值,地域性文化的运用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取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并且与实景演出相关的文化特征,并具体化到景观空间中进行整合,现有的实景演出园区都有鲜明主题,具有非常好的吸引力和记忆点。

2.主题在空间中的重复。好的主题能在一个空间进行多景点布局,主题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场景,并且要减少不相关的事物影响主题体验的连续感,只有简洁明了的主题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游客时空感的转变。在实景演出园区中设置主题的目的就在于把游客引入实景演出的时空,从而让游客全身心投入实景演出,得到真实的体验感。为了让游客进入特定的主题场景中,设计者需要创造出真实而生动的空间场景,确认没有什么是脱离主题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甚至味觉都要根据主题来设计。

(二)印象与景观布局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而体验还必须通过深刻印象来实现,所谓印象就是体验的结果,一系列印象组合起来影响个人的行为并实现主题,体验是连续的活动,在实景演出场地中每一个景观元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主题。《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中代表少林文化的“黄”色彩应用与武僧形象景观设施布局,以及在各个景观节点的景观小品设计,都明了的给予游客少林禅武文化主题的印象。景观元素需要整体的规划,使游客在行进过程中对环境景观特征有清晰明了的印象。一般来说,实景演出园区会分为四个功能区停车场、购票区域、等候区域和观众厅,在停车和购票环节尽可能地让游客快速完成,观众厅有准确的开放时间,检票过后才能进入观看演出,那么等候区域则需要有丰富的内容供游客游览逗留。一系列印象的产生首先要有核心元素贯穿整个园区景观,将设计元素母题化,整体上无论是色彩或形状要形成一个系统;再到园区的不同区域空间要有不同设计层次,在游览中达到抑扬顿挫的体验效果,不至于让游客对景观元素的刺激产生疲倦感。

(三)感官刺激与景观接触

人与景观只有进行接触才能产生体验,设计者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景观接触点,刺激游客的感官和知觉,以正面线索使印象达到和谐。视觉是人与景观接触的基本途径,游客可以看到的景观都与视觉产生了接触,景观元素有机的统一形成和谐优美的视觉画面,利用画面的视觉中心点创造视觉与景观的接触点,要有目的地制造视觉中心,一方面吸引游客的目光制造整体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游客的行进路线。注重景观材料的选择,材料直接作用于人的知觉传达出不同的感觉,设计者需要抓住适当的感觉环境来设计。比如水在景观中可以全方位提供五感的接触,不同的形态和组织会给游客带来千差万别的感觉,根据主题和园区环境来制造景观接触能得到特定的体验。

(四)参与融合与景观情境

每一个实景演出园区的景观都在营造自己的情境,利用地域文化和特殊的环境创造的独特气场,比如《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园区中复制出清明上河图中的盛世大宋,真实的情境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到那个时代,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主动参与景观互动,得到美好的回忆与体验(如图2)。活动让游客与景观有最直接的接触,景观不再是常规意义上只能观赏,动态的、交互的景观设施更能调动游客的情绪;场景中的人物活动也是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引导游客参与到情境活动中,在融入情境中时也成为了景观的一部分。人和景观的交融才能真正调动游客的情感,由物质景观转化为心理活动,与实景演出一起构成完满的体验过程。结语体验经济指导下的实景演出园区景观设计,要围绕主题营造适合的体验空间,整体的规划景观元素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印象系统,尽量创造景观接触点丰富游客的感知体验加深主题印象,给出各个实景演出园区内景观要素的设计建议,利用人文景观活动促进人和景观的交融,使感官体验转化为精神体验,与实景演出一起构成完满的体验过程,提升实景演出的体验价值,增加游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美]派恩,[美]吉尔摩.体验经济[M].毕崇毅,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3]余洋.景观体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篇7

经济性指的是各种空调采暖方式的初投资、运行费和热价。

目前国内外已采用的采暖空调联供方案有:

①.热电冷三联供: 夏季,热电厂抽汽+蒸汽吸收式制冷

冬季,热电厂抽汽+汽水换热器供热

②.热电冷三联供: 夏季,热电厂热水+热水吸收式制冷

冬季,热电厂热水+汽水换热器供热

③.直燃式冷热水机组:夏季、冬季,直燃式冷热水机组制冷、供热

④.燃气-蒸汽联合循不

⑤.电制冷+燃气(油)锅炉采暖

⑥.电动水源热泵。这类机组运行性能稳定,性能系数COP值较高,理论计算可达7,实际运 行时约为5,且由于可充分利用江河、湖、海水等自然能源,冬季供暖耗能少,是一种节能 性好的冷热源设备。

⑦.空气源热泵。冷热源兼用,整体性好,安装方便,可露天安装,采用风冷,省却了冷却 塔及冷却水系统,缺点是当室外温度较低时,需增加辅助热源。各种方案的投资和成本(不 包括户内系统)见表4。

各方案的投资和成本比较* 表4

项目

热电冷(蒸汽)

热电冷(热水)

直燃式

电制冷锅炉供热

集中式电动水源热泵

分体式空气源热泵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投资(万元/KW)

0.197/0.223(含源网)

0.275/0.302(含源网)

0.207

0.206

0.335

0.199

0.436

成本(元/KWH)

0.139

0.151

0.214

0.207

0.167

0.220

0.081

*为《住宅区三联供系统的研究》中提供的数据,成本为年运行成本。

下面以兴降矿十八层单身职工宿舍为例,说明水源热泵采暖空调联供方案的经济性。

十八层单身宿舍建筑形状为Y形,总采暖空调建筑面积为9564m2,2~18层为标准层,标准 层面积为562.6m2,设计冷热负荷为573.84KW。表5为采暖空调联供方案,表6为各方案初 投资的比,表7为各方案运行费的比较,表8为各方案的综合比较。

采暖空调方案 表5

序号

方案

采暖空调方式

备 注

方案1

以地下水为冷热源水源热 泵(水-空气)

冬天:热泵产生热风送至户内夏天:热泵产生冷风送至户内

每户设 热泵一台将风送至各房间

方案2

以地下水为冷热源水源热泵(水-水)

冬天:热泵产生热水送至风机盘管 夏天:热泵产生冷水送至风机盘管

热(冷)源集中、每户设风机盘管

方案3

电制冷+热电厂采暖

冬天:热电厂蒸气+汽水换热器夏天:中央空调 机送冷水至风机盘管

热(冷)源集中、每户设风机盘管

对比方案

分体空调+锅炉房采暖

冬天:锅炉房(热电厂)供热,户内 散热器 夏天:每户安装分体空调机

热源集中、冷源分散空调品质较差

各方案初投资的比较 表6

方案1(进口)

方案2

方案3

对比方案

进口

国产

初投资*(万元)

237.4

305.8

238.2

236.6

267.15

单位建筑面积投资(元/m2)

248

319.7

249.1

247.4

279

*计算时包括安装费15%,运行调试费5%,税及管理5%,设计费2%和利润10%。

各方案运行费的比较(元/m2) 表7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对比方案

采暖

空调

采暖

空调

采暖

空调

采暖

空调

不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热回收系数

19.25

19.25

9.5

6.2

9.5

7.2

合计

19.25

19.25

15.7

16.7

考虑修正系数

10.78

10.78

9.5

4.34

9.5

7.2

合计

10.78

10.78

13.84

16.7

〖BG)F〗 兴隆矿地处兖州市,根据兖州市气象资料,该地区冬季采暖期天数106天,延时小时数2 544小时,最大负荷小时数2544*(20-0.4)/[20-(17)]=1847小时。夏季空调期天数90天, 延时小时数2160小时,根据济南、淄博三联供实际测试资料,取夏季最大负荷小时数为720 小时。则单位建筑面积,采暖期需供热量60W/m2*1847=110.5kwh,空调期需冷量60W/m2* 720=43.2kwh。

各方案综合比较 表8

方案

单位供热(冷)量能耗(kg标煤/kwh)

单位供热(冷)量系统投资(万 元/KW)

单位供热(冷)量设备全年运行费(元/kwh)

方案1

0.057

0.414(进口)

0.07

方案2

0.057

0.533(进口)/0.415(国产)

0.07

方案3

0.133

0.412

0.12

对比方案

0.148

0.465

0.11

从表6、表7、表8的对比可知,兴隆矿实施采暖空调,以方案1为佳。

前面提到的方案1水源热泵(水-空气),方案2水源热泵(水-水)在技术与经济上都是可采用的 方案。但方案2中大型水源热泵是一种集中冷(热)源的方式,目前,国内尚无大型水源热泵 厂家,进口设备较贵,而国产水源热泵系列不全,单台容量较小,只有将多台设备集中放置 在机房时,才能形成集中冷(热)源形式,投资较大,安装运行维护不便。

无论是从单位供热(冷)量所需能耗,还是从投资和运行费上看方案1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其中进口热泵机组的价格与方案2中国产设备的投资相近,但比方案2进口设备价格低得多, 且不要另建机房。因此,十八层楼单身宿舍拟采用方案1为实施方案。

水源热泵采暖空调联供方案投资偏低的主要原因:

①.不设专用机房。中央空调的机房面积(包括空调装置、电气及其它)约为空调建筑面积的5 ~8%,其中空调装置约占4~5%,以10层建筑物为例,其中机房约占一层。水源热泵将空调 装置分散设在每户,不仅减少了机房的建设费用,在寸土寸金的地区,增加的办公面积,营 业面积的作用就更大了。

②.封闭水管不要保温,对竖井没有特殊要求。中央空调系统的竖井占有较多建筑物的有效 面积,全空气系统的竖井面积更大。竖井布置的是否恰当,不仅会影响空调系统的效率,而 且对空调的投资有较大的影响。

③.不占有房间的有效面积,中央空调系统的户内装置风机盘管有时放置在窗户下,对住宅 的影响较大。

水源热泵联供方案运行费偏低的原因:

①.水源热泵采暖运行时,约占总供热量3/4的吸收热来自井水,江、河的低温热或工业余热 ;空调运行时,约为总制冷量1.2倍的总散热量由低温热或工业余热分摊,因此,较多地降 低了采暖、空调系统的运行费。

②.水源热泵机组直接设置在用户房间内,减少了输配损失。

③.水源热泵机组能效系数较高,且性能系数的稳定性较好。

④.水源热泵系统具有热回收性能。当同一建筑中有的房间需供热,有的房间需空调时,往 往无需冷却及辅助加热。

三、水源热泵系统的可靠性

采暖、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指的是系统稳定性好,调节灵活。所谓稳定性好指 的 是采暖空调房间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热舒适性参数不受外界的影响,保持在设计范围 内,即当系统的某一部分发生事故,或某用户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另外的房间没有影响或 影响较少。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泵机组设置在每个房间内,当某一台发生故障后,只要将联接 该设备的供、回水阀关断,就不会对相邻用户产生任何影响。所以说,水源热泵的稳定性非 常好。

水源热泵的温度自控装置组合在热泵机组中,无需另设控制中心或控制室,用户根据自己的 愿望,可灵活地控制室温和风机转速。这种方式不仅适合于公共建筑,对不同年龄、不同职 业和不同生活要求居住的住宅建筑来说,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除此之外,水源热泵系统便于进行热计量,物业公司根据用户的耗电量就可向用户收费,是 解决当前采暖、空调收费难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设计是水源热泵实现可靠性、经济性、节能性的保证条件之一。

水源热泵机组为水源热泵空调采暖系统创造了关键性的条件,没有这种机组,就不 存在这种系统。但机组运行的好坏与源、网、机组的系统组合方式密节相关。即与系统的设 计密切相关。

水源热泵采暖空调系统设计的特点见表9

水源热泵系统设计的特点表9

项目

水源热泵

中央空调

水系统

水温(℃) 15℃/35℃ 空调7℃/12 ℃采暖60℃/50℃

水量(m3/h)流速(m3/s) 每冷吨0.191/s0.684m3/hV≯0.83m /sG≮1GPM=0.0631/s

空调制冷量/5℃ 采暖 制热量/10℃

风系统)

风量(l/s)送风温差(t)风速(m/s) 每冷吨142~248l/s(高、中、低三档)511~893m3/h=约10℃~15 ℃主干管2~3支干管2~2.5m/s

根据用户要求、要求高、t小、风量大。主干管3-4m/s、主干管2.5-3m/s

补助加热量(KW)

按吸热量计算、考虑同时使用系数 或夜间改变设计参数后,补助加热量约为设计热负荷1/2~1/3

按设计热负荷计算

冷却塔

按总散热量的0.6~0.8选择冷却塔

按总散热量计算

自动控制

热泵专用控制;恒温调节器、自动转换开关、水温控制器、机 组安全控制、风速三档控制

户内:风机盘管三速控制中央控制室温度、压力、流量的 控制

运行参数* 表10

参数

空调运行

采暖运行

最低 标准 最高 最低 标准 最高 运行

进风

干球 温球

21 14

24 18

29 26

13 -

20 -

21 -

进水 出水

7 12

33 38

59 54

-4*2-6*2

18 14

29 26

极限

进风

干球 温球

18 12

- -

35 26

5 -

- -

27 -

进水 出水

7 12

- -

49 54

- 4*2-6*2

 - -

29*326*3

〖BG)F〗

注:[WB]*1机组的送风量为每冷吨0.16m3/s,水流量为每冷吨0.16升/s至0.19升/s。

[DW]*2此时为乙稀乙二醇溶液。

[DW]*3短时间内可以为35/28℃。

水源热泵系统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水源热泵机组的容量不要过大。中央空调冷热源设备选型时,设备制冷(热)量约为设计 冷( 热)负荷的1.05~1.10。水源热泵机组选型时,应尽量接近设计冷(热)负荷。若机组偏大时 ,运行时间短,启动频繁。机组容量合适,运行时间长,有利于除湿。

②.封闭水系统水温的选择,夏季要求水温低些,目的是提高能效,降低耗电功率。冬季水 温不要太高,因为水温高时,虽然制冷量高了,但耗电功率也高了,能效系数变化不大。

③.设计时要考虑采暖空调对象建筑物的同时使用系数。同时使用系数的取值与建筑物类型 有关,与建筑物的数量有关,需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确定。《住宅建筑空调负荷计算中同时 使用系数的确定》列出数据是:当住户〈100户时,该系数为0.7;当户数为100~150户时, 为0.65~0.7;当户数为150~200户时为0.6。

五、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知,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可靠、经济、节能的采暖方式。不仅如此, 由于它使用清洁能源,由于它节能效果明显,节能就是环保,在电力已进入买方市场的条件 下,在人民生活条件迅速改善的条件下,水源热泵无疑将是一种受大家欢迎的采暖空调方式 。

主要参考资料

[1]李先瑞、郎四维住宅采暖、空调方式的控讨1999

[2]中国工程院兖州兴隆矿采暖空调联供方案可行性分析报告1999

篇8

关键词 能源经济学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调、乏味且陈旧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师在讲授能源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等,学生坐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灵活多样,经常按照学生需要而定”来授课。82%的大学生表示“在学习时是被动接受教师讲给的知识而不是主动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在被问及“你喜欢现在老师讲的方式吗”,仅有 40%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还有 40%和20%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一般”和“不喜欢”。

1.2 教学考核方式呆板且被动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学习能源经济学学习效果的考查,是用总评成绩(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来反映的,总评成绩又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一般包括作业和考勤两个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左右,大多采取试卷考核的方式(一般采用闭卷形式)。由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大部分,因而很多学生平时不看书甚至不上课,作业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不做,到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只要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教学效果不理想。

调查显示,问卷设计了“你学习能源经济学这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调查结果是:60%左右被调查大学生选择了“应付考试”,15%的大学生选择了提高自己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5%的大学生选择了“接受,获得,并积累知识”。这表明,能源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较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当问及“你觉得能源经济学平时的作业量多吗”,8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了“不是”,主要只采用书面形式,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特别是对作业考核方法还存在着内容或形式上的缺陷。

2 创新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对策思考

2.1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应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实行多媒体教学,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把理论演示出来,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导入、课堂穿插与讨论、章节总结、组织专题讲座与报告等方式实施案例教学,多选择与国内外能源经济问题及学生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案例。通过开展能源经济调研、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课后网上答疑、将课件传送到校园教学网站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计量知识在能源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能源经济学属概论性质,概念较多,系统性论述较多。而同学反映上课被动接受学习内容,对所感兴趣的内容则感觉“吃不饱”。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调研同学们对能源经济学课程别感兴趣的内容。其次,调研同学们接触较多、理解较为深刻的内容。最后,根据调研的结果,确定几个专题,让同学们准备“课堂演讲”。“课堂演讲”方法:根据确定的专题,同学准备相关内容,老师课前看同学们的小论文,PPT,并提出修改意见;课上,教师教授完相关内容后,让同学到讲台上演讲,演讲时间为 5~10分钟,其他同学提问5分钟。同学的论文须反映其对所确定内容强烈的兴趣,或者是贴近自己的生活,并让同学去查阅相关文献,撰写论文,同学的积极性较高;鼓励同学们结合当今世界能源经济发展新趋势,准备自己的小论文和演讲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传授知识,也引导同学积极探索能源经济的现实问题与前沿问题。采用新的“课堂演讲”的教学方法之后,同学们既可以接受老师教授的有关能源经济的内容,同时又能积极主动地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准备相关材料,制作PPT,在课堂短暂的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而在其他同学进行“演讲”时,同学们能够认真倾听,并提出相关问题,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的出勤率会相应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

2.2 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考核中应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建立以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物的综合考评体系,可以采取笔试、口试、讨论、作业、考勤等方式进行考核。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 50%左右,主要以闭卷形式进行,其余的 50%由任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自主性教学内容自由命题,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部分。笔试和口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讨论和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考勤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保证考核的科学性,系及教研室应该加强能源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建设,根据学生综合水平与日常课题表现,确定不同的主客观题比重,对口试、讨论、作业和考勤的评分标准要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课后小论文,在期末总评中给予适当的附加分。

3 结语

能源经济学有两个特点:一是该课程信息量大,属于概论性质;二、与能源产业实践联系紧密。在能源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出勤率。其二,学生课后积极、主动查阅能源经济相关文献。通过改进能源经济学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参与度与互动水平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宽了,兴趣也提高了。能源经济学的教学在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之后,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坚持不断教育创新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21).

篇9

【摘要】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导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期间750例腹LC中发生胆管损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总管损伤6例,肝总管损伤3例。胆管损伤发生率为1. 2 %。结论 解剖学变异、病变的程度、手术者的技术原因和责任心是导致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 术中仔细操作和解剖、及时发现胆管损伤并中转手术,根据损伤的位置及程度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防治胆管损伤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LC因其切口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越性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接受,,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方法[1],但随着胆囊疾病发生率的增高及LC 的普及,其胆道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高,国内文献[2]报道,腹腔镜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 2 %~0. 7 %(平均约为0. 5 %) 。我院胆管损伤发生率为1. 2 % ,高于文献报道之平均水平,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本组9 例中男3例,女6例; 年龄35 ~76 岁,平均53.2 岁,其中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2 例。9例均有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部疼痛及发热史,病程2~18年不等。9 例损伤中7例术中发现, 2例术后发现, 2例表现为胆道梗阻。

1.2 胆管损伤类型及原因:3例肝总管损伤: 术中胆囊管贴近肝总管并行,分离时热力灼伤肝总管侧壁2 例; 胆囊管斜行绕过肝总管的前方或后方在左侧与胆囊管连接,分离时撕裂1例。6例胆总管损伤: 胆囊三角区粘连,胆囊管过短,牵拉胆总管向胆囊管弯曲,术中误认为是胆囊管而钳夹损伤2例,术中误认为是胆囊管而横断3例; 患者肥胖,胆囊三角及肝十二指肠韧带脂肪堆积,未认清解剖关系,直接横断1 例。

1.3 胆管损伤的处理及结果:本组患者7例术中发现,及时中转开腹手术,2例术后发现,。3例肝总管损伤由于破裂口较小,予以可吸收线横向缝合并放置T 管及腹腔引流管,术后4~6 周瘘道形成后,行T 管造影,见左、右肝管及肝总管显影良好后拔除T 管。胆总管横断4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术,术后6 个月拔除T 管; 2例表现为术后胆道梗阻,胆总管损伤严重无法端端吻合,行胆总管整形后与空肠做端侧Roux-Y 吻合,并放置T 管支撑,术后4 个月拔除。本组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 年均无胆管狭窄等并发症。

2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LC 已经成为胆囊良性疾病手术的“金标准”,LC 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明显优点,但出血、漏胆及胆管损伤仍是LC 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胆管损伤为最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变、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 ,手术中的正确操作是减少胆管损伤的关键[3]。现结合本组病例讨论胆管损伤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 1 胆管损伤的原因:LC胆管损伤的原因总体来说可分为3类: (1)解剖因素:胆囊管存在各种解剖变异; (2)病理因素:病理改变可导致解剖困难或辨认错误; (3)手术因素:术者的手术经验、手术技巧不足可引起操作失误。具体表现为:一是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 二是解剖Calot 三角时未紧靠胆囊壁钝性分离;三是未辨认清Calot 三角的解剖关系,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胆囊壶腹即三管一壶腹的相互解剖关系; 四是向肝门部深处分离;五是跨越胆管左侧分离;六是胆管牵拉成角,这是胆管损伤最常见原因[4];七是术中胆囊三角出血,盲目止血损伤肝外胆管。

2. 2 胆管损伤的防治

2. 2. 1 胆管损伤的预防 ①熟悉局部解剖及变异,术中正确判断解剖关系②牵拉胆囊壶腹部,方向与胆管长轴方向垂直,以便显露Calot 三角。③胆囊管的解剖、分离,应先分离Calot 三角的外侧腹膜后向胆囊管的后方分离,待胆囊管显露后再处理胆囊管内侧,尽量贴近胆囊分离胆囊管。④胆囊管的离断,尽量无张力,以防止胆管牵拉成角。⑤解剖胆囊三角时,尽量不带电分离,避免电凝钩尖端刺破胆管壁或反弹作用导致肝外胆管穿洞性损伤,离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时应用剪刀锐性离断[5]⑥术后仔细解剖胆囊, 及时发现胆管损伤。⑦当手术进展较困难,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无把握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时,应果断转行开腹术。

2. 2. 2 胆管损伤的处理:①胆管修补+ T 管引流术,胆管损伤小于管径1/ 3 者,,强调放置的T 管在管腔内通过缝合处1. 5 cm 起到支撑作用,预防胆管狭窄[6]。②胆管端端吻合+ T 管引流术,适用于胆管损伤偏大无法有效修补或胆管横断性损伤者,必要时可作Koc2her 切口游离和松解胰头十二指肠区,再行对端吻合,并行T管支撑引流6~12 个月。③胆管空肠Roux-Y 吻合,适用于胆管缺损2 cm 以上或对端吻合张力较大的高位胆管损伤,重建胆肠通路,吻合口内放置T 管支撑3~6 个月。

参考文献

[1] 钱礼, 张启瑜. 钱礼腹部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 8782880.

[2] 周新华, 李宏, 陆才德,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附2 694 例报告)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3 ; 10 (5) : 4992500.

[3] Sekido H , Mat suo K, Morioka D , et al . Surgical st rategy fort he management of biliary injury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2tomy[J] . Hepatogast roenterology , 2004 ; 51 (56) : 3572361.

[4] 姚英民,王小娟,耿志敏,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4(6):462-463.

[5] 陈训如.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肝外胆管的规律与特点[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5 ; 2 (3) : 1752176.

篇10

东方主义回潮

21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令国外各顶级品牌转换市场营销策略:被中国消费市场认可,意味着品牌形象的超广范围推广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此外,中国风再次触动国际时尚圈,顶级服装品牌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中国元素。甚至可以说,中国元素已经成为掌握国际时尚趋势的重要线索。2002年的“Christian Dior2003春夏高级定制”便是一幕东方的奇异幻境,John Gallilano以中国杂耍为灵感,将东方式磅礴大气的轮廓和法国高级时装的精粹相结合。通过中国丝绸和刺绣的繁复细节,传达出John Galliano心中充满幻象的东方情怀,这场秀也成为时装史上的一笔重彩。

以Louis Vuitton为载体,Marc Jacobs的“东方梦幻之旅”的灵感来自1970年代风行于巴黎的东方时尚,整个系列仅通过立领、滚边、盘扣、阔袖等元素,就把意象传达出来。经典的Monogram花纹被处理成蕾丝,做成或黑或金的高开叉旗袍、扇面,长流苏牵引着绮丽的东方美学灵魂,融入高级时装的廓形。

城市格调的时装语言

在西方文化研究学界,“上海”一直是讨论东方时尚的热门话题之一,代表了西方对东方美学的绮丽遐想。曾经引领上海无尽风流的老克腊们的旧时风华,被很多设计师在有关东方的设计中反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