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生命范文

时间:2023-04-12 13:4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动生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个幸存者被发现了,挖掘过程十分艰难,持续了几十个小时。这期间,营救者一直和幸存者交谈着。幸存者是个年轻的男子,已经被埋了100多个小时,已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了,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他一直坚持着,因为他快要当爸爸了,心爱的妻子在盼着他回家呢。他说好日子才开始呢,他还要过好日子呢。现场的人都为他高兴。终于挖通了,年轻人还配合着爬上担架。所有的人都欢呼雀跃,热烈鼓掌。这一刻,相信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人也会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简直就是一曲生命的礼赞啊!然而也就在这一刻,年轻人的脉搏骤然停止了,这条顽强的生命在重见天日的时分,精力耗尽,飘然离去了。好不容易迎来胜利的曙光,生命却夭折了,这分外令人扼腕,但更震颤我们心灵的一幕是:那个亲手把年轻人营救出来的消防队员,痛心疾首顿足捶胸地对年轻人说:你干啥子呦,出都出来了,怎么就不再坚持一下呢?!

再没有比这样的“埋怨”更惨烈的痛惜和叹息了。

生命是顽强的,顽强到能超越极限;但生命也是很脆弱的,脆弱到哪怕竭尽全力却无法挽留。即便这样,这样的场面依然让我们感动。

一直忘不了一个生命的传奇:一个11岁的少年,背着他3岁的妹妹,辗转十几个钟头,终于逃出危险的境地。照片上,那个3岁的小女孩趴在哥哥的背上,无忧无虑地喝矿泉水,她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对她说她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话,过于深奥过于沉重过于严肃。而从那个11岁哥哥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捍卫生命的责任和庄重,一种成年人才有的坚毅和坚韧,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看了让人心疼的成熟。也许就在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他的童年结束了,他一步跨入了男子汉的行列。

如此执著的对生命的捍卫,对生命的自我拯救,能不让我们感动吗?

有一个年轻的母亲,我们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们也再不可能见到她的脸,但我们知道她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母亲。她用身子紧紧地护卫着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弥留之际,她在手机上写下了给孩子的最后嘱咐:“孩子,如果你能幸免于难,一定要记着,妈妈永远爱你。”这封短信虽然没有发出去,但却将成为我们的集体记忆。如果有一天,要建汶川地震纪念馆,请允许我提议,就以这位年轻母亲生命定格的姿势,塑一座雕像。

这样的母爱,这样对生命的留恋和祈祷,能不让我们感动吗?

营救现场,坍塌即将发生,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全部撤出。一个刚刚从废墟里救出一个孩子的消防队员跪在地上大哭,说:“求求你们了,让我再去救一个孩子,我还能救一个。”

振聋发聩的呼喊,呼喊的是人性和人道,这样的声音永远会在天地间回荡。如此神圣的使命感,如此对生命的尊重,能不让我们感动吗?

还有,在已经震成废墟的学校前,那一地的书包。长久地注视这张照片,画面是无声的,但你似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灵在战栗着滴血。不会再听到书包主人琅琅的读书声了,鲜花还没绽放便已凋谢了。天堂和人间只是在一瞬间。

生命如此沉重,生命如此严酷,生命如此短暂,由此引发的思索,能不让我们感动吗?

2008年5月19日下午,走上街头,伫立在上海的淮海路。这是灾难发生后的第八天,按民间习俗,这是祭奠亡灵的“头七”。一时间汽笛齐鸣,万众肃立。

忽然就明白了所谓天地呜咽日月同悲举国哀恸的含义。

忽然就泪流满面。

再卑微的人,他的生命也决不卑微,他的生命同样是淋漓酣畅的,同样是至高无上的。三分钟的鸣笛声,诉说的是对生命的敬重和敬畏,诉说的是对生命的眷恋和惋惜,诉说的是生命的刚强和无奈。花雨纷飞,泪雨纷飞。这是一个没有墓穴的葬礼,几万遇难者的规格是:国葬。

国殇,开天辟地,是为了哀悼平民百姓。

篇2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他对生活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准备割腕自杀。临死前,他搜空所有的记忆想找一个能让自己活下来的理由,但他所能记起的都是些伤心事。绝望之时,他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件事:小学时的一次写生课上,他画了一棵树,绿色的枝干,绿色的树叶。老师从他身后走过,说了一句:“多么有创意啊!”正是这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让他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假如一个人老是生活在别人的指责、轻视、鄙夷中,往往会自甘平庸,甚至心灵变态,仇视他人和社会。而一句饱含爱心的善意的激励,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生正途。

一句赞美的话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可惜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吝啬,不肯轻易吐露自己的赞美之言,却容易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第一个年轻人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或许就在于此吧。如果大家都像那位老太太一样,多一份爱心,在别人沮丧失落之时,送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让他感到阳光的温暖,让他知道在茫茫人海中他不是孤独的,一直有人在关注着他,与他同行,悲剧可能就会避免。

篇3

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音乐,它是无价的、它是动听的、它是美丽的、它使人高兴,使人快乐、它……

一位因车祸而变成植物人的人,医生都说那个人没救了。但是,他的妻子还是不嫌弃他,每天都给他播放他最爱听的歌曲,音乐的旋律每天都在那个人的耳边回荡。过了很久很久,奇迹出现了,那个人醒来了。他是因为他的妻子醒来的,他是因为音乐的力量醒来的!

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吵杂的心灵带到一片宁静的地方。音乐是你的好伙伴,也许就当你心烦意乱时,它可以成为你音乐的安抚者。音乐,更是一种良药,当你难过、伤心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音乐,你便会觉得,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篇4

1988年,一位兼具禅者色彩的台湾文化人飘然来到大陆,其后十三年,他又陆续往返大陆六十多次,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与反思,其足迹几乎遍及大陆的各个角落。1998年,他在大陆首次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作《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此书刚一出版,即在大陆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使之迅速成为一部弘扬历史文化的典范之作。2003年,大陆记者孙小宁采访了这位台湾学者,并将他们之间的对话以访谈录的形式出版面世,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孙小宁对这位台湾学者的形象。作了如下描述:“某某年,长安街头,人见一老者,须发皆白,冬夏一衲,不畏寒暑,佯狂问世,且歌且吟……。”这位佯狂问世、且歌且吟的台湾学者正是林芳谷先生。

林芳谷先生在台湾文化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是颇富盛名的音乐家、文化评论人,同时又是一位禅者,是现任台湾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有了这种身份的多重性,林先生既是一位著书立说者,又是高雅音乐会的主持,他“一会儿品茶论道,又一会儿谈论武侠”,他的目光所及,也均已远远超出了这些事物自身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理念的延伸,从而显示出他博大的个人胸怀与文化视野。在工业化时代,商品大潮对社会最大的冲击,就是使生活于其中的个人陷入了失去生命本体观照的境地,这种主体的失落感在当代中国大陆的表现,一方面是盲目的自我膨胀,另一方面却是极度的文化自卑,整个社会日益缺少内在的价值体系,而个人生活则惶惶不可终日,只是在追逐财富的道路上跌撞前行。林先生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关键,就在于文化自信与个人尊严的丧失,他说,无论任何时代,传统文化都是作为基点而存在的,一个社会虽然自有其显性的标准和隐性的标准,但即使文化多元,也并非没有一定的价值坐标,因为时代是渐进的,世俗社会只有在传统文化的保障之下,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林先生以这样的文化观念作原点,以自己充沛的文化自信为观照,对两岸之间的文化发展进行了纵横对比,对两岸之间的关系则进行了颇具说服力的解析,举凡涉及自然人文的各个层面,诸如、人际关系、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等等,统统纳入了他文化批评的视野之中。所谓禅者,首先需要具备一种“超凡入圣”的生命态度,在站到高处俯瞰人生的同时,还要“超圣回凡”,直逼生命的真实并予以积极地承担。知识分子的承担方式即是以自己的言论来影响这个社会,其实质则正像林先生所说的那样:“知识分子的一个角色就是拉车与刹车。社会太保守,你要把它往前拉。太冒进,就要帮它刹车。”林先生自己所承担的也正是这样一个角色。

林先生在《十年去来》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文化之所以能大,一个族群之所以能兴旺,前提就是不能遗世而独立,必须经由文化的碰撞融合,乃至血缘的基因交换,才能保证文化的活力及族群的兴旺。”诚然,无论何种文化,一旦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最终都会导致自我异化的结果,特别是身处仓促的转折年代,能够感受精神的内省并不为时代的喧嚣所迷惑,能够时时提醒现代人不被物化而是回馈生命最初的感动,这,既是林先生对大陆“十年去来”所抱的文化追问,也是这部对话的意义所在。

篇5

或许,我们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整天都生活在无声,没有阳光的空间里.那种感觉就好比在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栖身之地时,那里却被毁了的无奈,酸楚却说不出.就好象身边一直围绕着家人,朋友的你,突然失去这一切,那种感觉,真的会让人崩溃.然而,就在那样的环境之中,却有一些顽强的生命迎着那些令人恐惧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着.第一次知道这种悲剧,是在依次偶然的机遇中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孩子活泼,可爱,漂亮,但却背负了最沉重的打击:他们既听不见声音,也看不到光明.当时我就想,为什么命运要如此捉弄那些可爱的小生命?他们最应该得到看见光明的权利,但是,命运却夺走了那神圣的力量.当我认为他们应该整天都很恐惧时,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否决了我的想法.他们很快乐,而且比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还要快乐,因为,有许多人爱着他们,护着他们.而那些生命却有令我想为他们欢呼,他们克服了我们一般人所克服不了的恐惧;而他们的遭遇又使我感动到落泪.

生命存在的形式多样,但是,能感动人的能有多少?当生命开始时,也只是一个花苞,它要如何才能开放,转眼变成鲜艳芬芳的花朵?

旅鼠,这种神秘的动物竟然能在种族数量剧增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生命.难道他们的生命毫无价值?不,这是为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旅鼠的一大让步.如此生命怎能不让我为之感动,为之感慨?

生命,并非只有催在而让人感动.往往一些让人感动的生命,是因为放弃......

篇6

母爱,是一盏灯,为你的人生道路照亮光彩;母爱,是一股怡人的清风,吹开你的心窗;母爱,是一支神笔,为你描画美丽的人生。

母女两来到滑雪场。曲折的故事发生在白雪皑皑的这。

她们第一次来到这里。玩的很开心,平常没有笑容的母亲也露出了笑容。灾祸却走错了门,找上了这两位无辜的人。安全地带离她们越来越远,她们却依然带着笑容远去。

天暗了下来,灰蒙蒙的。母女两意识到了,她们离安全越来越远。因为,在这里随时可能发生雪崩,及遇到北极熊。“有人吗?有人吗?”她们呼救着。灾祸太坏,乘机造出了她们无法抵抗的雪崩。不知是灾祸的错还是她们的错,或许是因为她们大声呼救而造成的。

天使来了。给了她们一线生机。雪埋的不是很深,她们却因缺氧而大口的吸气。女孩想叫妈妈,却吃了一嘴的雪。她努力的将雪刨开,手脚冰冷。天使眷顾她们,在这种不太可能的情况下活了下来。她们从雪堆狼狈的出来,感到疲惫。

她们走在路上,时不时张望天空。因为有直升机会来巡逻的。灾祸不罢休。直升机来了,母女兴奋的呼救。直升机的驾驶员没有看到她们,灾祸太坏。她们沮丧。也或许,她们穿了白灰色的外套,驾驶员的视力不好。

女孩晕倒了。这无疑让母亲为难。

女孩醒了,在医院。护士说,母亲死了,为了救你,割断了自己的脉搏。雪地红,同血。母亲背着你爬了十米多。最后一架凌晨的巡逻机,见雪地的红色,感到奇异,下来查看。

女孩正在急救室。母亲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妈妈!那三月的春风好似你温暖宽阔的胸怀;那清凉的源泉如同您在夏日酿就的冰镇饮料;那百丈冰柱犹如您智慧的结晶。

篇7

旦旦的“遗书”

安 顿

昨天姐姐来看宝宝,带来了一样特别的纪念品——旦旦的“遗书”。

那天傍晚旦旦一个人被困在电梯里,电梯刚好卡在11层和12层之间。他按了紧急呼救按钮,却始终没有人来救援。据他描述,电梯里灯光昏暗,而且,他还有氧气越来越少的感觉。不知道是事实还是心理作用,反正他觉得自己快要没命了。于是他“视死如归”地写起了“遗书”。内容如下。

如果我不行了,请看到的人把这封信转交给我妈妈,联系方式:……

妈,我憋在电梯里,出不去,快死了。有几件事要告诉你:

1.我的存折在姥姥家的抽屉里,你拿开《福尔摩斯探案集》,掀开白纸,就能看见,密码是******,里面的钱都给你。

2.MP4在我书包里,是新的,也给你;我小姨给的照相机和摄像机,如果她不收回,也给你。

3.我不欠别人钱。

4.卖围巾、书和影碟的账单在Sue阿姨那里,我只拿走120元,交了上个月的饭费。你按账单和礼品店阿姨结账就行,她对我很好,不用再讲价了。

5.我觉得很对不起你,上次考试让你很丢脸,本想期末翻身的,可来不及了。上次我表决心说以后会好好学习,将来挣大钱养活你,不让你更年期的时候还工作,现在也实现不了了。你以后要对宝宝好,等老了就指望她吧。我没留下什么好,光不听话了。

6.妈,你别老喝……

旦旦就写到这儿,我猜“喝”后面应该是“酒”。我问:“怎么没写完呢?”姐姐哈哈大笑,说:“写到这里,旦旦就得救了。”

姐姐说,旦旦晚上吃饭的时候讲这件事,说:“妈,你还真挺重要的,我刚才一看,死之前想的都是你的事儿和钱的事儿,你看看,你就跟钱似的那么重要……”

姐姐讲这些的时候我眼前就是旦旦的样子,他去年还穿过我没有宝宝时穿的皮夹克、牛仔裤、大毛衣,甚至戴过我的墨镜。再退回到宝宝出生之前一个多月,我和姐姐带着他到峨眉山、乐山、青城山玩儿,那时过安澜桥他还要拉着我们的手。而更小的时候,他跟着我在家门口的小公园里趴在地上挖蚯蚓、跟邻居孩子飚自行车……就是这个孩子,现在已经会如此轻松幽默地化解一段说起来还真有些危险的经历,也会如此不着痕迹地安慰大人了。

我说我还是给旦旦打个电话吧,看起来是个搞笑的事情,但当时孩子一定吓坏了。

我打电话的时候,旦旦在写作业,我说:“听说你遇难了?”这是我们的暗号,每次想说自己某种不光彩的事前,都会大叫一声“我遇难了”,来缓解尴尬。旦旦说:“是啊,以为小买卖做不成了,写了一大堆和钱有关的事儿,还真唯利是图……”我说:“你个小没良心的,居然没提到你小姨……”旦旦说:“还没来得及写你呢,就得救了。”

“也是啊,世上只有妈妈好,你那遗书,你妈看了……”我说这些的时候,姐姐转身去了厨房。

旦旦告诉我:“其实我知道我死不了,就是想给我妈一个安慰,因为她一直为我考试成绩不好着急,我就是想告诉她一声这次我能考好,给她一个乐子,让她放宽心。”

很快,我听见宝宝大喊:“大姨哭啦——拿毛巾——”

有时候孩子的成长就会这样触动母亲吧?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常常就是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那时他们娘儿俩一定是心照不宣的。

旦旦的这份“遗书”,姐姐一定会好好收藏的。

(选自《时代读者》)

【读与思】

其实孩子是明白大人良苦用心的。孩子平常看到父母对长辈、对自己的爱,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这个习惯会让父母备感欣慰和快乐。

【悟与写】

此文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语言描写传神、生动,再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懂事、体贴。如,“妈,你还真挺重要的,我刚才一看,死之前想的都是你的事儿和钱的事儿,你看看,你就跟钱似的那么重要……”“其实我知道我死不了,就是想给我妈一个安慰……”等,读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妙文二】

让我流泪的橡皮

纪广洋

初二开学那天,按个子高矮重新分座,我和同村的纪翠兰成了同桌。她是个漂亮且优秀的女生,遗憾的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翠兰,家庭状况却不好。在校园里,没有哪个女孩儿比翠兰更清秀,也没有哪个女孩儿比她更寒酸。她的练习本总是先用铅笔写满正反面,再用钢笔覆盖一遍,她甚至捡瓶塞、管头等橡胶制品代替橡皮。

那天,我买了两块儿包装精美的橡皮,准备送给翠兰一块儿。午休时,我乐呵呵地跑回教室,正好她一个人在。我把橡皮放在她的书上,“送给你的。”她抬头看了看我,犹豫地拿起橡皮,问:“你干吗买这么贵的橡皮?我才不要呢。”我怕伤了她的自尊心,就说:“我去买橡皮,一看挺好的,就给你捎了一块儿。买都买了,你就收下吧。”“多少钱一块儿?”“我就不能送你一块儿小小的橡皮吗?”我一听她问价格,心里猛然涌起不悦,提高了嗓门说,“咱俩同村、同姓、同族、同辈分,按说我还得叫你姐姐呢,我又没有别的意思,又不怕别人说闲话……”“你不怕,我还怕呢!”她也大声说:“我知道我家穷,可我凭什么要你的东西!我用不着别人可怜……”

就在这时,几个同学说笑着走进教室,我便不再和她争吵,顺手拿起她的书盖在了橡皮上。她神情复杂地看了我一眼,便趴在桌上不动了。

下午上课铃声一响,班主任就宣布全体同学到操场上清除杂草。翠兰离开座位前,用书把橡皮推过了我与她的“三八线”。我装作没看见,走出了教室。就在操场上的杂草被清理得差不多时,翠兰的手被三棱草划伤流血了,班主任让我带她去清洗、包扎一下。回到教室后,翠兰忽然问我:“那块儿橡皮呢?你没收起来,怎么不见了?”我以为她改变主意,收下了橡皮,才和我开玩笑的,就以无所谓的口吻说:“不见就不见吧,不见就对了。”“你这是什么意思?”翠兰的表情忽然严肃起来,一副焦灼万分的模样,我这才意识到橡皮真的不见了。我安慰她说:“或许哪个同学拿去看了……”“哪个同学能拿去?所有人都去了操场,我是最后出去的,又是最先回来的……”翠兰竟有了哭腔。

这时,已有同学陆续回到教室。我说:“明天再说吧,也许当时都忙着出去,记不清了。”翠兰没再说话,眼里却凝聚着浓重的疑云。

放学后,我一遍遍寻思:明天翠兰一定还会提起橡皮的事,怎么办?思来想去,我急中生智,又买了一块儿一样的橡皮……

第二天,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翠兰。没等她说话,我就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两块儿一模一样的橡皮,装作忘记的样子,说:“哎呀,我真糊涂,回家一摸口袋,两块儿都在里面……”

“你胡说!”翠兰一边翻书包一边幽幽地说,“那块儿橡皮在我书包里呢,是我不留神把它夹在书里了。你说实话,是不是又买了一块儿?”

我只好承认:“昨天,我也弄不清橡皮是怎么不见的,怕你惦记,就……”“别说了,”翠兰嗔怪地笑起来,“其实这事儿全怪我,我太执拗、太不近人情了,才惹出这样的误会。让你受委屈了,请你原谅。”

我嘿嘿地笑了,笑着笑着,眼睛就开始发涩、发热……而让我真正不能自已地流下眼泪的,是在两天之后的物理课上。

那天上物理课,赵老师手里拿着一块儿精美的橡皮,径直朝我走来,嘴里还不停地说:“前天你们在操场劳动时,我从教室外经过,看到你课桌上的这块儿四四方方的新橡皮,就想到我正为初一准备的浮力课,打算用它做个实验,看把它放在水中能浮出几分之几……没耽误你用吧?”

赵老师回到讲台上,目瞪口呆的我,也重重地坐下了。我想,我肯定是流泪了,不然,翠兰怎么一边夺过我手里的橡皮一边说——“两块儿橡皮我都要……别哭了,好吗?”说着说着,她也泪流满面。

(选自《美文》)

【读与思】

文章写出了人世间最伟大、最纯洁的情感——彼此理解、关爱的友情。最令人感动的是,翠兰和“我”不约而同都买了橡皮,并且不惜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对方,以使对方心安,反映了朋友之间的纯真情谊。

篇8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作出重要批示:吴斌同志在危急时刻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向“平民英雄”致敬!

■铁块从天而降

5月29日中午11时10分,吴斌驾驶杭州长运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左右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江苏境内),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

车载摄像头记录下了全过程,画面显示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

由于吴斌的肝脏损伤实在太严重了,按医生的說法,他的肝脏已经像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输入的血已经相当于给全身的血换了一遍。需要度过最关键的5天排异观察期。6月1日凌晨零点十三分,吴斌病情突然出现恶化,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虽经医院全力救治,吴斌还是于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过世,享年48岁。

■还原最后40秒

根据杭州长运提供的车载视频,我们来还原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分钟。

11点39分24秒,一个块状物体,穿过挡风玻璃,击中吴斌腹部。吴斌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块状物体”弹了一下。先用右手捂住腹部。挣扎着将右腿伸长,踩住刹车;11点39分52秒,吴斌解开安全带;11点39分55秒。停车,左手拉手刹;11点40分05秒,想努力站起来,告诉乘客注意安全。

■10年零投诉

记者从杭州长运集团获悉,作为一名专职驾驶员,吴斌自2003年进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担任班车驾驶员起。就视手中的方向盘为生命线,把旅客的安危放在首位,他刻苦钻研驾驶技术,认真做好每次出车任务,以良好的心态、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无数赞誉。

他驾驶客车已经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30圈,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作为一名窗口服务者,他始终把车厢作为自己的“家园”,以诚待客、以心交心,十年来,旅客投诉为零,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数不胜数。

据无锡高速交警大队的警官介绍,5月29日乘坐吴斌开的大巴的乘客笔录做得非常特别,因为很多旅客都写得声情并茂。特别是对吴斌安全操作细节的描述相当仔细。还有不少旅客对于吴斌在千钧一发之际能如此冷静地停车而动容。要到医院看望吴斌。

■负责的好男人

他的岳父汪先生告诉记者,吴斌非常有责任心,做出这样的举动,他一点都不意外。而且吴斌还是个十分孝顺的孩子。出车之余总还要帮忙做些家务。陪老人去看看病;他是女儿眼中的好爸爸。平时会带读高二的女儿出去打打羽毛球。缓解她的学习压力;他还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很顾家。疼爱妻子。

而吴斌姐姐的眼里,这个弟弟爱好运动,平时也注意锻炼,身体很棒。“要不是棒棒的身体,估计他在关键时刻都无法挺住。”吴女士在第一时间得知弟弟病危时,还一度寄希望他能战胜死神。但是最后的结果,让她悲痛欲绝,“他这一生都很平凡,但在最后一刻却做了件最伟大的事。”

■老婆,我爱你一生一世

那天小雨簌簌,我和摄影记者买了一束,骑着自行车,来到吴斌家。吴斌家不大,70平方米左右。生前,他和妻女、父母一直住在这里。吴斌爸爸今年74岁,妈妈72岁,担心两位老人触景生情,吴斌妻子让老人家暂时先住在宾馆。吴斌的女儿。今年18岁,读高二。在宾馆陪着爷爷奶奶。

昏黄的灯影下,悲伤无处躲藏。吴斌妻子。模样清秀,很瘦,缩在灵堂吴斌照片的身后。穿着一件黑色针织外套,可手心依然冰凉。說起丈夫,她忍不住在生人面前呜呜哭着。“本来,我们准备31日坐飞机去云南。吴斌工作很忙,天天在外面,这是我俩第一次要坐飞机去旅行。可29日,突然就听說他在路上出事故了。

“吴斌吸烟,但是他从不喝酒,即使过年,他也从不喝酒,因为他是司机。他对工作很负责,对我和女儿也一直很好。每年我过生日。都给我买玫瑰花。”吴斌开车时,妻子从来不敢给他打手机,“他每天的班次我都知道,我都会算着时间,等他到杭州,再给他打电话。”

吴斌妻子无名指上戴着刚买的金戒指。上面刻着“520”,另一只戒指刻着“131”,“虽然吴斌不在了,但我还是要给他戴上。这对戒指是我俩之前商量要一起去买,当结婚纪念礼物的。我爱你,一生一世。”

■交警流着泪做笔录

6月1日,吴斌的遗体被送回杭州朝晖五区的家中。吴斌的同事、朋友、被救的乘客,还有素不相识的杭州市民甚至外地人纷纷赶来悼念。数百个花圈。上千个鞠躬。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意。“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是前来吊唁的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当司机的知道,那样快的速度,被那么重的铁块击中,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稳稳地停车是非常难的。一般的司机可能就直接冲下路基了。”杭州一位客车司机看到吴斌的报道后,特地带着女儿赶到吴斌家吊唁。

篇9

三月,是一个被阳光温暖着的日子,隐藏了一冬的阴霾在阳光的清除中抖落一地;三月,是一个被香风浸蚀的月份,各种花的芳香和绿草嫩芽的清香赶着趟儿挤走了冬日的阴霉;三月,又是一个被细雨滋润酥软的季节,所有的生命在细雨像母乳滋养幼儿般哺育中,都份份争先恐后地挤上行程,一路抽绿拔枝,争芳吐艳…

三月,是一个活泼浪漫的季节。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日",是古人出门踏青的日孑,也是成年男女在野外相会,表达爱意的好时机。杜甫就曾在诗中这样描写过这个节日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三月三日也是壮族传统青年未婚男女对歌日,青年男女对歌交情,互赠信物,缘订终身。这个季节,你拉着春天的手牵着希望与祝福,在花的香艳中迷恋在风的舒卷中沉醉,一路种植热情,抛洒温馨,垂亲浪漫;即便是三月像小孩的脸悲欢反复无常,也不会影响品味自然作色,春风戏柳;也不会打扰你聆听金燕软语,喜鹊报春;你会触动于融化冷漠寒冬的涓涓细流一刻也不停留地流淌着爱的心曲,像一个春心涌动的姑娘把压抑一冬的情话和心事向自然娓娓道来!

三月,又是一个繁花争妍的季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一夜春风拂过,万花吐艳!梅花吐香报春到,迎春花开门迎春来,桃花笑靥春风软;真是一个花香风软情窦初开的好时节,故古有诗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天下第一香的花中君子兰花也沉香三月,还有红艳如杜鹃泣血,婉约动人的樱草,四季飘香的海棠,粉如白玉的犁花和小家碧玉的春兰等等都翘首在春风扶暖的三月,展示着自己的妩媚成熟,婀娜多姿!这个季节贮满了五彩缤纷的诱惑,可让勤劳的蜜蜂忙得不辩东西,看着那些花枝招展穿着新娘嫁装的百花,惊奇于这个又喜恋着那个,让最有主见的它都陷入于难以抉择之中,在万花丛中飞越拍拖,再加之云聒燕喃的推波助澜;蜜峰每日每刻都无有闲暇,在万花丛中酿造出甜的膩人的甜言蜜语,甜得万花越开越艳,享受着爱的它蜜语漫过山溪…携手于春天的你,是否在香艳迷漫的季节,釆撷着美的韵律和生命渐行的魅力!

三月,这也是一个温暖包裹适度的季节。三月的微风,轻轻柔柔,吹拂着大地干枯的容颜;三月的阳光,温温暧暖,舒展着原野里幼苗的腰身。阳光轻轻软软地融化着隆冬留下的伤痕,阳光的炫烂和温暖把发霉的心绪激活得多情浪漫,活力无边!行走在三月的你,握着春天的手,沐浴在阳光的柔情里,走出烦恼忧愁的渡口,把藏在你眼眸的眷恋放飞,任由绿风暖阳撞荡你的心扉…

三月,还是一个被细雨滋润的季节!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月的雨细如发丝,软如绸缎,密如珠帘;像一位知性姑娘来时静然,亲切舒缓,不张扬,温和文雅;可她却带来了春天的万物复苏。三月的雨精贵且多在夜间姗姗随风而来,一夜小雨敲窗,有如情人缠绵细语,有如弦音轻奏起伏,有如梦中喃呢吐情…清晨推窗放眼,挂满枝头散落原野全是一串串亮晶晶的翡翠珠莲,涌入眼罕是绿浪翻滚;小雨滋养后的绿,绿的那么动人而纯洁,绿的那么清纯而干净,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浅行在三月的你,一下会被生命的旺盛撑破你的眼帘,蜂飞蝶舞的世界会让你感受生命的生存魅力和自然色彩的夸张。故心动于三月浅行。

三月,是感动生命繁殖温暖的日子。也是一个适合出行的季节!你若带着心事出门,你会在原野的香风里,在万花的编织的梦幻的海洋中,拋开包裹红尘烦扰的心,一路装进幸福装进快乐!

三月,也是长满酸涩,像丁香一样举着油纸伞浅种轻愁,行走轻风细雨里;像孩子多变的性子的这样一个季节。清晨,在和煦的阳光温暖下,你行走在春色撩人之中,把心中的烦愁沉积下来的斑点亮晒,晚上晓风拂柳,轻雨碎步洗濯山川河流,把一冬的污渍清除把沉寂的生命催生;上午,你是隆重冬装支撑温暧下午你又裙衩飘逸。有时,你忽然轻怒卷下残叶枯枝;有时,你忽然笑靥百芳吐蕊…三月,调皮像孩子,可贵的童言无忌,热闹之中静美,华美之中真实,夸张之中稳重,率真之中踏实!小行于三月,你会感恩于生命的真诚,生长的力量,以及真性美在时光长廊中的朴实与温馨!

篇10

提起这部影片,一想到的除了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感人至深的爱、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露丝的眼神。那在生死边缘,却毫不绝望的眼神。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于是,极度的恐慌,和因此而产生的种种丑恶的行为便全都表现得一览无遗: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为了登上妇女、儿童优先的救生船,一个男人用钱买通船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只承载了十几人,而船上的人因担心自己的性命,竟不愿去救客轮上众多患难的人,包括亲人在内。这些现象多么可恶而现实。然而,人性中的美好总是多于丑恶:大多数的男人们遵守着制度,将妻子、儿女送上希望之船后,自己留在泰坦尼克号上;沉着冷静的船员们作好殉职的准备,安排着乘客有序登上救生船;当船身倾斜,人们纷纷向后滑去时,有人紧抱着柱子,另一只手去拉别人的手;当影片的两位主角被席卷而来的海水追逐,却看见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大哭时,毅然抱起那个孩子,带他一起逃亡……这些,就是面对生死抉择时,崇高的精神与高尚的做法。

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无不表现着对待死亡的从容与镇静:三等舱中年轻的母亲知道生存的希望渺茫得如同幻影,便讲着美丽的童话使孩子安然入睡;年老的夫妇流着泪轻轻相拥,安详地躺在床上等待死神降临;船上的演奏者们拉着一曲曲哀伤的乐曲,在生命的尾声最后一次合作;年迈的船长走进船长室,选择将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给这融入了他人生最大热情与辉煌的地方;女主角露丝不愿与杰克分离,在救生船往下放时,勇敢地跳上泰坦尼克号的窗口。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对生命的留恋。

露丝曾有这么一段内心独白,大致如下:“我的生活永远被乏味的事所占据。无休止的聚餐、舞会、赛马、划艇,交往的就这几个人。没有人真正地关心我。我感到自己就像站在一座高高的悬崖边,无法回头。”露丝的父亲死后,露丝所拥有的家产不多了。母亲为使女儿嫁给富豪的儿子,逼她继续在相互奉承、崇拜金钱的乌烟瘴气的上流社交圈中过着淑女的生活。她就像坐在秋千上,高高地荡起,心却忽然空掉,很空很空。于是她选择了跳海,但被杰克解救了,杰克还解救了她的心。他在头等舱的晚宴上勇敢地谈论着自己的观点“享受每一天”。并带着露丝在无拘无束、真诚、热情的三等舱聚会上尽情地玩耍。他使露丝感受到了充实、快乐的平民生活,告诉了她生命的意义所在。

杰克是个顽强、乐观的人,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露丝。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露丝和杰克找到了一张竹筏。经过一场惊险、辛苦的逃亡,他们在海上被疲惫和寒冷折磨得精疲力竭。活下去的决心让他们不停地说话,只有不停地说话,才有生存的可能。满天星斗在夜空中闪闪烁烁,这本应是个浪漫的夜晚,却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沉船事件。除705人获救外,1515人患难。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漂浮着一群群穿着救生衣的尸体。只有一艘救生船回来救人。船员的探照灯灯光在海面上来回地寻找活着的人。冻得瑟瑟发抖的露丝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满心喜悦地想唤醒杰克。可是她的呼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杰克在沉睡中已无力醒来。露丝的热泪滑过冰凉的脸。救生船此时正往远方驶去。露丝眼中含着痛苦的神色将杰克的尸体放入海洋,哆嗦着爬下竹筏——她要履行她的诺言,她曾答应过杰克一定要活下去。“Come back, come back, come back……”露丝孱弱的呼唤伴随着坚定的眼神,那眼神透着无比的决心,蕴涵着对生命无限的渴求,她在绝望的边缘拼命挣扎,顽强地与死神搏斗。她必须登上救生船,否则她会被茫无涯际的黑暗与死的沉寂所吞噬,她的灵魂会在北大西洋刺骨的寒水中融化。她不要在刚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之后就失去了它,她不要违背她亲口答应的诺言。她颤抖着游向一个已死的船员,取过他挂着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气吹响了它,吹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吹响了她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吹响了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念。上帝听见了她虔诚的祷告,救生船调转方向,朝哨声响起的地方驶来。探照灯明亮的灯光照在了露丝写满坚强的脸上,她终于在救生船上温暖的毯子里沉沉睡熟了。睁开双眼时,她看到了旭日柔和的光芒。黑暗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