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范文

时间:2023-04-07 04: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山的那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人说时间是治愈创伤的良药,时间会淡忘一切痛苦的回忆,然而骨子里的那份刻骨铭心总是难以释怀。时间是一盏岁月的沙漏,当我们怀揣梦想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苦苦追求,一点一滴。一粒沙的世界或悲或喜,然而给人的感觉总是快乐越少,途曾伤悲。都市的繁华掩盖不了世人内心的贫瘠,因为我们已经分不清快乐与伤悲,只有物质的得与失。紫醉金迷的繁华是我们的全部,也是我们的憧憬。我们如愿以偿,这就是年少的我们所期盼,所向往的美好乌托邦。

当小小的我背着书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了山的这边,我为之震惊,原来山的这边如此靓丽,华丽的服饰,绚丽的步伐,巍峨的建筑灯红酒绿,到处都充斥着繁华的丽影。这就是老人们常常话语的都市。此时此刻,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因为山的这边不是所有人都能涉入的。我来到了山的这边,为了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天真的我以为这里是天堂,这里有幸福生活的必须元素,帅哥,美女,名车,名饰,名居。我居然疯狂为之而构想了未来的蓝图,并发誓要得到这一切“神圣”的东西。我以为有了自己的目标,不断为之奋斗。冲冲的脚步,掩盖了身后的风景,取而代之的是眼前那如烟如雾,如梦如幻的虚无。虚无掩盖了我内心的朴实,我无暇思考生命的价值,更来不及斟酌生命的归属。

熙熙攘攘的人生不断前进,喧嚣的城市,依旧人来人往,各自疲于奔命。山的这边灯火阑珊,醉生梦死,风景独好。渐渐的,我褪去了昔日的苦涩,那份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早已烟消云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箴言早已视之草芥,为祖国崛起而读书早已被革命,这样的童话已经不再属于我,我已经深谙于这个世界,我对身边的一切变得麻木,麻木不仁。我不知道如何以纯洁的心灵去读懂人生,剩下的便是权利与金钱的骄纵。原本以为我可以改变我的世界,事与愿违,我的世界却被这个物欲横流的大世界所改变吞噬,众人皆醉何必我独醒。山的这边,心为形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晃晃如南柯一梦。这时我开始怀恋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晨钟暮鼓,总能敲醒懵懂的心灵,山的那边是我人生的起点,是否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宿。

岁月如宿夕,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离开山的那边已经快七年了,时间冲淡了我的痕迹,依稀的记忆漫步在云端,仰望蔚蓝的天空,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江花红胜火,山的那边一弯清泉,继续着小桥流水人家,一簇湘竹,泪迹斑斑香痕点点,一抹红晕,那是秋色舞动的枫叶,一袭绿装,那是花草树木的灵动。屏气凝神,飘香四溢,那是自然的气息,流水潺潺,落花曲尽,鸟鸣声动,一洼春韭熟,十里稻花香。那里村舍俨然,纤陌交通,人们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夕阳的余晖洒向大地,远处老农的背影依稀可见。村外时而犬吠,时而幼童嬉戏。回忆孩童时的乐趣,人去楼空景色依旧,是如此的亲切,如此的可人。山的那边我心灵的源泉,清泉,河流,鸟鸣,树荫,夕阳,老农,一切的一切都赋予了我自然的灵性。山的那边我孕育于自然,人性执着,朴实无华,却乐在其中,山的那边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梅妻鹤子,悠然南山。

山的那边我的故乡,一朝漂泊终难寻觅。山的那边,心灵的归宿,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浊陷沟渠,疲惫的身心渴望肋生双翼,飞向天的尽头,何处香丘,莫若锦囊收艳骨,杯土掩风流。

篇2

“老板,这啥人啊?”好容易伺候完这一桌,我擦擦满脸惊汗,刚想歇会儿,不料不懂事理的店伙计又蹿出来问。“啥人?”我狠狠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旅游局的头头!咱惹得起?”“啊,旅游局的!难不成是来拆山那头的穆林寺?”“好像是吧,那地儿风景不错,这寺是占了挺大地儿的,”我若有所思地说,心中有一丝凄凉,“嗨呀,谁叫你打听那些事的,还不快去给头头们拿酒去。”我又一抹布拍在伙计身上。“喂喂!”这时一个大腹便便的人说话了,他擦擦嘴,扭动了一下肥胖的身躯,想了想说,“哎,我说,从山的那头到这头,就你们一家旅店是吧?”“正是正是。”“去过穆林寺?”“啊啊,我常常去拜。”“嗯。”他露出一副“这我就放心了”的样子,挺挺身子,又说:“我们啊,想拆了穆林寺,可那老和尚总不同意,说太闹了什么的,我们也没办法。要不你去说说,到时候成了旅游点,包你生意爆棚。”他狡黠地眨眨眼睛。“这……”我很为难。我自幼生在山的这头,也常常去山的那边玩,每次必去穆林寺。密林割碎了阳光,照在略显破败的寺庙上,给寂静的寺庙添上一丝苍凉。不知为何,那里总能给人一种神秘的归属感,所以香客也还不算少。我对这寺是有感情的,可旅游局头头的话也不敢不听,再加之此时在座的头头们脸上都露出一种“你不答应小心生意没得做”的神色,所以……“好吧。”我妥协了。

第二天,我满怀愧疚地爬过青山,来到山的那边。在滑过一道小小的坡后,地上的落叶开始变厚,踩在上面软软的,很舒服。到处都是直挺挺的桦树。阳光碎碎地洒下来,伴着暖暖的风。鸟站在高耸入云的树上叫着,声音时隐时现,潺潺的小溪也依然流动,我心里开始变得无尽的平和,好像满天乱飞的羽毛慢慢地落回地面。这样奇特的感觉预示着一件事:穆林寺到了!

依然是破旧的大门,依然是不绝的香味,依然是那样的安宁。我定了定心,和往常一样在寺院门口买了一炷香,恭恭敬敬、虔诚地将它插在香炉里,然后径直走向一个扫地的小和尚:“请问静缘大师在哪儿?”“在他一贯在的地方。”“谢谢。”我静静绕过香炉前的香客们,直奔北园去了。“哦,叶施主啊。”大师见了我并不惊讶,“是来当说客的吧?”“呃……”我有些尴尬,一下被大师说中了命门。“算是吧。”“呵呵,既然如此,

专家点评

与一窝蜂地写“我”住在大山,如何努力想走出去看“山的那边”风景的构思不同的是,这篇文章以一个饭馆老板的视角,向我们呈现了在风景区的开发热潮中,一些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不可避免地遭到挤压,摆脱不了湮灭的命运。另一个更深的含义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被物欲填满,无论怎样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大山”,在“山的那边”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物质上的东西。读之令人深思。 那就请回吧,阿弥陀佛……”“嗯?”我愣了一下,心想您先别忙着回绝啊,听听条件再说也不迟吧。“要拆就拆吧。”“什么?”我再次被这突如其来的话给整懵了,我还什么都没说怎么就……“我怕再坚持下去,这份少有的安宁也将不复存在啊。”他的话里带着一丝凄凉,“就不劳你们费心啦,寺庙,我自己会拆的,不过,它会遗失在某个时光里。那是心境啊。”他无声地笑笑,挥挥手,“请回吧……”

篇3

我曾问过妈妈:“山那边是什么?”妈妈告诉我:是海。海,就是那个拥有波涛,浪花的世界吗?我心中充满了希望。我开始试图爬上矗立在家门口的那座高山,这山奇峰林立,好像一排锋利的戈矛,直插蓝天。爬上这样一座山,无疑是困难的,可是海对我的诱惑太大了,一想到海,我便充满了信心。终于,在那天我爬上了山顶。可是,我却愣住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千山万壑,连绵起伏。山那边的山啊,面目狰狞,肆无忌惮地嘲笑着我的梦想。我哭着逃回了家,山那边真的是海吗?

长大后,我忽然想到,山的那边不是海,山那边的那边呢?于是,我开始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凭着坚强的毅力以及不屈的信念,我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越过了一条又一条深谷。失望是常有的事,有多少次,我都快要放弃,但一想到那多姿多彩的大海,那奔腾不息的大海,希望之火便在我心中重新然起!

战胜了无数次失望,终于,我看见了我的大海。我朝思暮想的大海啊!清爽的海风迎面吹来,雪白的浪花在面前跳跃,温柔的海水洗掉我一身的疲惫。

我感悟到,通向理想的道路是坎坷,漫长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篇4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到山的那边去看看我洒下阳光

邀你去看那美丽的彩虹

风儿  抚摸着我的脸

我们是亲近的朋友

我投向彩虹

请你到山的那边去看看

蝴蝶  它伴着我飞翔

我们是飞翔的伴侣

我奔向山边

陪你去看那山边的美景

花草 吸引着我的眼

我们会共同的成长

我憧憬自然

返璞归真我们无忧无虑

梦 就在远方

让我们团结一心更有力量

我的梦 就在远方

一起去飞翔

梦 就在远方

让我们像花草树木一样健康成长

我们的梦 就在远方

篇5

作者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内容新颖,别具一格,诗人从小不愿被困居于狭小的山区,他向往大海,向往新的天地。

作者从小向往大海,对大海连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本以为爬上一座山,就可以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却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及了。但是,长大后,他明白了,“山”象征着重重艰难险阻。海象征着理想境界,要想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作者王家新有着自己的理想,就是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想实现它,我们不可能“一步登天”,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磨难和坎坷。挫折是一股风,吹落了希望的花儿;挫折是一场暴雨,淋湿了我的梦想;挫折是电闪雷鸣,整得我们垂头丧气。

挫折是一座高山,看上去你可能会觉得艰难无比。但是,只要你勇敢无畏,毫不放弃地爬,等到顶峰时,你会发现,天空将是一片灿烂,理想将开出鲜艳的花朵。

就拿我来说吧!今天正好数学测试。我想:每问题,数学!我在班上可是顶呱呱呀1这回肯定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第一名非我莫属了!

于是,我“哗哗”地做了起来。突然,出现了一道“拦路虎”,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啊!着道题整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个钢管,内直径是1米,管壁厚1米,长6米,每立方米可卖60元,这根钢管可卖多少元?”

我紧盯着这道题一动不动,仿佛整个人都置身于数学世界里,尽情地翱翔着、思考着。突然,我眼睛一亮,哎!对了!我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磨难是一所大学,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考验, 怎能长成苍天大树。

有句名言说得好,“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难”

篇6

关键词:梦想 思想 精神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全诗只有30行343个字,但构思巧妙、意韵深刻、富有哲理,有耐人寻味的情调,物象情节震撼,语言质朴凝重,沉滞的诗节中饱含着对古老传统的无奈和对“山外”景况的憧憬,给孩子的内心埋下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在希望的指引下,在诱惑的驱使下,翻过一座座山,终于看到了“海”。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那么诗中的“我”为什么能看到“海”呢?在读完诗后,有以下理解。

一.有美好的梦想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做梦的童年,在童年中,往往一点发现、一点感触都会在心里扎根,并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诗中的作者在童年就怀揣梦想。因为想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与作者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有关,作者小时候,出生在武当山,看到山是自然的。而且,小时候是充满幻想的时期,也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时期。所以山那边的世界对于幼小的作者充满了好奇,在作者心中有了“一种隐秘的想望”,这个想望就如同“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个想望就一个美好的梦想,是一个想翻过山去看海的梦想。这种小时候的梦想,成为了作者的真情,并影响着作者,激励着作者去憧憬未来,去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也是作者在最后能翻过山看到海的真正原因。

二.有开放的思想

诗的开头写到:“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作者说过:“海。”海是什么?这个新生事物给了作者希望,也给了作者动力。作者真想看看海的容颜,看看海的壮阔,看看海的汹涌。而以前可能没有人走出去,也就没能看到海。作者没有受到前人的影响,要走出去看看。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登上了那个山顶,可是,被看到的情景吓坏了,因为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此时作者的思想已经被“山”重重包围了,作者感到了困惑。在传统的影响下,许多人没有越过山,更看不到山那边的“海”了。可见传统明显存在两种错误:不知而不为,知而不为。作者则不然,作者虽然生活在山区,山阻碍交通,但作者没有因循守旧,没有被生活的区域限制,而是开放了思想,改变了生活的方向。因为作者相信,墨守成规是没有希望的,也做不成大事的。尽管作者在看海的过程中,但是作者敢于打破传统,用开放的思想武装自己,所以作者成功了,翻过了“山”,看到了“海”。

三.有开拓的精神

作为作者的家人——妈妈,她知道山的那边有海,但是海是什么样的,没有对作者进行细致的描述。因为她知道翻过那一座座山,这些山就足以让作者疲惫的,更别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了。但是作者在知道有海后,没有害怕路途遥远,没有害怕死在半路上,更没有被那重重大山吓倒。作者要开拓进取,改变目前的现状,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虽然在行进中,作者遇到了重重困难,虽然作者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第一次翻山就让作者看到了“铁青”的脸,作者就是哭着回来的,但作者没有放弃,依然执着。在探索的过程中,作者一次次地失望,但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当作者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作者喧腾时,作者是异常地兴奋,作者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高兴,为自己的开拓进取感到自豪。因为作者相信胜利通常是属于勇者,属于坚持不懈的人,属于不断创新的人。那些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的人是失败者,永远成不了大事的。

四.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篇7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歌让我又想起大海——它的宽阔与美丽、澎湃与呼啸。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中的那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粗犷大致的绘画出海辽阔苍茫的模样,那昼夜不息奔腾、浩淼着地海。

今天,我读了《在山的那边》的文章,我再次认识了“海”与“山”。它们不在停留于自身模样的了解,而是一种精神与灵魂的象征。

“山”与“海”的对立,往往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对立,正如另外一位诗人在《山民》中所说,“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所以没等他走到那里/就会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可是,在王家新的这首诗中,“山”与“海”的对立,“山”对“海”的隔绝,因为一个“一次又一次失望”却一次又一次攀登,不停地翻越群山寻找大海的倔强的“孩子”出现,而告克服。这“孩子”可以说正是那不屈的“信念”本身。这个山与海之间的“追梦者”,体现了我们内心“隐秘的想望”,更体现了一代人在现实的重重磨难与对理想的苦苦坚持之间的精神历程。

一座座大山摩肩接踵,但“我”坚信那海就匿藏在它的之中——跟“我”捉着迷藏,只是要我去追寻、去攀登它们。因为海的“壮美”诱惑、引诱着我,所以我一次次坚信地登上山顶;因为渴望给“我”的幻想找寻一个满意的答案,我定会攀上山,因为找到大海后的心情与成就都已经冲去了我攀登群山的失望。

篇8

几天以来,他一直在心里想着,斗争着……

深夜,在欢快地跳跃着的火塘火光中,他终于开口了:

“爹,家里穷,娃他娘走得早,我想出去看看,给娃子挣点什么,以后好取媳妇。家里您老打点一阵子。”

老人先是一愣,随后移开嘴里的烟斗,“去哪里?”

“去——去山的那一边。”

“山的那一边还不是山!”老人很不屑,又抽起他的老旱烟。

“别人都这么说,可我想山的那一边应该有人。”

老人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儿子,他明白他的脾气。这会他不再很不屑了。浓浓的烟雾从他的鼻孔慢慢泄出,他刻满岁月风霜的脸上忧虑重重。

儿子没吱声,他深知老人把他拉扯大的不易。就这样走了,似乎有些不孝。

老人的烟抽得更凶了!屋里的烟味更重了……!

老人抚摸着小孙子的头,许久才开口:

“放心去吧,到了那边别忘了捎个信回来。”

儿子“恩”了声并走了。

到了山的那一边,他也很想捎个信回来,可根本没人知道山的这一边还有一个小山村。为了不让老人担心,一年后,他回来了,穿得整齐了许多,似乎也带回了不少的东西,老人尽管苍老了一些,但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心里也蛮高兴的。

过了些日子,他又要走了,他跟老人说:山的那一边有一个“大”城市,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他现在要去下海,一年后还会再回来。这回,老人放心多了,也觉得儿子出息了。可他还是那句话:“放心去吧,到那边别忘了捎个信回来。”尽管他已知道根本就无法捎信回来。

一年过去了,儿子没回来。孙子问:“老爷,爹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还不回来?”孩子已懂事一些了。

“你爹呀,他到山的那一边去了。”

“爹到山的那一边去干什么呢?”

“去‘下海’。

“什么是‘下海’?”

“‘下海’就是给娃子买好东西。”

孩子总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可老人还是耐心的回答,尽管老人也不知道什么是 “下海”。

两年,儿子没回来;三年,儿子也没回来;四年,五年,十年,十五年……儿子始终没有回来过。

孙子已经十六、七岁了。老人的眼神也渐渐暗淡了。

又是一个深夜,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孙子又开口了:

“老爷,我想到山的那一边去。”

“去干什么?那里不是人去的地方!”老人想起一去无归的儿子,像丢了魂似的。

“我想去找爹,也看看山的那边什么样。”口气有些坚定,带有些许的稚气和霸气。

又是老人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老人深知他的脾气。

老人不再抽烟,而是把暗淡的眼光移向门外那深邃的夜空。许久,他才开口:“放心去吧,一定要记得回来看老爷。”老人的声音在颤抖,眼眶也有些湿润,却没有泪。

孙子“恩”了声,又到山的那一边去了。

到了山的那一边,孙子对什么都很新鲜,因为他没见过大世面。尽管没见过大世面,但他却有一种助人为乐的习惯,而且是骨子里的。于是,时间久了,便有人对他指指点点。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不该做的,可一想,那些似乎的是该做的。他还是乐此不疲地帮助人。时间更久了,他便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太像了!实在是太像了!”他不明白别人说什么,可他却从未间断过帮助别人。再后来,别人便送了他一个名字——牛小石——说他像牛一样勤奋踏实,助人的意志像石头一样坚定。因为他从山里来,没人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

一日,他在帮助一老者之后,老者叹道:“太像了!真是太像了!”老者禁不住问:“年轻人,你是哪里人?叫啥名字?”

“我从山的那一边来,这里人都叫我牛小石。”

因为离家太久,没人叫他的真实名字,所以他已习惯了这一叫法。老者“哦”了声,没说什么。

“大爷,你说的‘太像了’什么意思?怎么很多人见我都这么说?”他忍不住问道。

“大概十来年前,也是这个小城,也来了一个像你这样热心肠的年轻人,年龄比你稍大。因为他也从山的那一边来,没人知道他叫什么,所以大家都叫他‘牛老石’。可惜啊!老天不长眼。他为了从劫匪手中救一老头,被劫匪杀死了,咽气是从嘴里挤出两个字——狗子。也不知什么意思?”老者的声音有些哽咽。

“这是真的吗?”他问。

篇9

陆玲俐

我们村有一座大山,它像巨人一样耸立着。山上长着稀疏的树林和一丛丛的叶子,不少地方还出黝黝的岩石,又硬又滑,很难爬。

当我光着屁股在地上爬的时候,常爬到山脚下去,便总被妈妈给“抓”回来。会走了,我不时走到山脚下,总试着往山上走,可山太高了,又难走,我只好捉几只小虫,摘几朵鲜花回家。

上学后,我学到许多知识,我的眼界扩大了,可我每次望着那高高的山,望着那常被白云罩住的山峰,我就会想,这么高的山,我翻得过吗?山那边又是什么地方呢?我要爬山,要去看山那边的世界,妈妈说我还小。

终于有一天,学校要组织我们上山搞队活动,我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要去爬山了,妈妈久久地凝视着我,说我大了该去见见世面了。我激动得一夜没好好睡。

我和伙伴们流着汗水向山顶攀登时,劲头是那么足,当大家气吁吁地登上山顶时,我忽然感到一阵凉爽,一股强劲的山风从山那边吹来,我顿时眼睛一亮,啊,蔚蓝色的天宇下,竟包蕴着一个广阔的世界——无边无际的田野、亮得像明镜似的湖泊、绿丛中的新楼、远方像骏马奔腾的群山……

我忽然觉得自己心胸开阔多了,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啊!我像雄狮那样吼叫起来——“啊……啊……”伙伴们也欢快地应和着。……我忽然觉得自己像大山一样了,我张开双臂,想把这山河紧紧拥抱——拥抱在怀里。

(指导教师 马家春)

篇10

都说:“调回家工作多好。”可我,调回家跟前儿工作已有两三个月了,不知怎的,近日来时常是辗转难眠,很难入睡。有时进入梦乡也是梦游一番。梦境中的事情,个个清晰不忘。

山那边的村小学校课间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多数是一堆学生进行着神侃;另一堆学生拥挤着看什么热闹。偶尔有三五个学生跑步,便是学校一大奇观。我参与学生活动比较特别。和几个男孩子弹玻璃球。你弹一下,我弹一下。依次地轮换着进行。直至到被打掉,剩下一个,这一场算是结束。然后按第一、第二……依序进行下一场球赛。那场面是你一句,他一句;你一下,他一下;倒也是很惬意。偶尔,有一次为了顺序闹得面红耳赤,似不可开交。但后来,还是愉快的玩下去。直至到那清脆悦耳的钟声响起,才一起拥挤着捡起自己的球不舍地跑进教室,停止那热热闹闹的场面。

有一次,我与几个学生弹玻璃球,还是按照往常的方法进行,由于人多拥挤,本来组织安排好的顺序不到三分钟时间就乱了,谁挨着谁,说不清了。学生呛呛着,甚至说到我错了:“你不是挨着李明的,怎么挨着马宁呢?”我也不服,讲我是对的,没有错,是你们搞错了。可是学生有理有序讲出原定的顺序。我服了。师生那种无长幼之分的争论,平等和谐的氛围真是很难得。至今回味其乐无穷。乐哉!

校园内一排排的杨树、柳树现在已长成参天大树。那是十几年前我与学生共同栽种下的。一到春天,杨柳树泛青,显示出勃勃生机。夏日的来临,伞状的树冠蔽日遮阳,树影下清新凉爽。一排排的杨柳树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秋季的到来,尽管树叶脱落的星稀,所剩无几,但树干显得更加粗壮和伟岸。这是一年的成熟,一年的成长,一年的收获。有夏日炙烤大地,我为画廊工整书写内容而流汗的一幕;有冬日刮骨,为护理好一棵树而手被冻伤的一幕。为美化、净化校园,有过颈痛、肩痛、手痛、腰痛。可现在想着那亲手栽种的小树,现在已长成通天大树,那亭廊画柱的山水,鸟鱼花虫,字画等虽经风雨的洗礼,但颜色清新、纹理清楚。心里总有着一种欣慰和炫耀。美哉!

十多年来,一直在一处工作,与教师相处也其乐融融。这里有年岁已高的满腹经纶、教学经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年纪轻轻的青年教师;老教师的经验点拨我的教学,青年教师的时代气息给我精神动力,叫我勇往直前,奋斗不息。老教师的一句:“只有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叫我记忆一生。青年教师的一句:“带着学生走进教材,不是带着教材走进学生。”叫我感到时代脉搏的躁动。教师们的……都时时激励着我前进不止。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