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成语范文

时间:2023-03-15 23:2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年成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年成语

篇1

大家好,金蛇起舞颂功去,万马奔腾报春来。小龙去、骏马来,新年到!

过去的XX年,用两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一年又一年缘分,一步一台阶谢谢!的确如此,在座的无论是新进员工,还是公司成立之初跟随至今的老员工。天下之大,恒永是家。是缘分让大家聚到一起,我们都倍感珍惜。是你们的努力,是你们的付出成就了恒永一年一年的进步、一步一台阶的发展。XX年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公司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谢谢您们!

展望未来,心怀忐忑、时感责任重大,常担心辜负了大家对恒永的期望。孟子云: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有德才能前行,树德方能永恒!我时常三省吾身,力行效仿十之一二。一直深信恒永三诚:诚实、诚信、诚心是我们做人的准则,立足的基石,发展的根本。做事先做人,唯有此则人心齐、公司兴、众人福!如能此,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环境如何恶劣,我深信恒永仍将破浪前行!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努力向前、克服困难、取得更大的胜利!

XX年是马年,我用马字成语串联起来勉励大家。我们都来自牛马不相及的五湖四海,不是青梅竹马,但我们却在这金戈铁马的认证年代煮酒论英雄;事业上祝愿大家乘风波浪、一马平川;生活中希望大家做到胆大心细,不要走马观花,马马虎虎;工作中不要单枪匹马,更不能天马行空,提倡个人主义,要注重团队配合。纵有千军万马,也力求做到万马奔腾、万马齐鸣。发现问题大家要及时悬崖勒马,干得漂亮,不留任何蛛丝马迹。做事讲究效率,尽可能做到快马加鞭、驷马难追。任何工作决不拖到猴年马月,让客户抱怨;思想上切忌指鹿为马,更不能心猿意马,要永远和公司保持一致。总之,XX年大家是鞍前马后,很多时候加班到人困马乏,但没人打马虎眼,做马后炮。更没人溜须拍马,我们恒永有千里马,老马识途,却无害群之马。真所谓路遥知马力!

今年认证市场可能会杀得人仰马翻,公司一直在招兵买马,力争做到人强马壮。希望大家为了恒永厉兵秣马,做到马首是瞻,为公司发展再立汗马功劳!愿大家XX马不停蹄,身体比马壮、工作比马快、生活比马强、幸福如“宝马”。最后祝大家马到成功!

篇2

一、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多元性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合作的共同目标,体育教学的目标有: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意志品质。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基础性、层次性、综合性、实践性、健身性等特点。任何把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化、唯一化的看法和行为都是有失偏颇的。基于多元目标的教学,才能使教师真正转变教的方式,改进学生学的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创新化

多元的目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模式来支持。目前已出现的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归类体育教学、先导后教体育教学、情境化教学、体育课堂社会教学、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探究创新型教学、小组合作型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会被继续改进完善,新的模式将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繁荣景象。但有模不定模,万模融于“1”,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以学定教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三、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有效性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得以发生联系,共同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手段和操作方式。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将得到广泛应用。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合作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转变为“开启智慧、探究知识、调节身心、培育人格”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灌”“输”为主,转向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应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凸显他们独立自主的个性,展现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展示他们在实践中的合作探究创新成果。我们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改变简单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我们应承认差异,重视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四、教学过程高效化、系统化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叶澜老师说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课堂。”“高效化”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探究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社会化的课堂”才是生命化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优化的体育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严密组织教学,同时提高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将“无效时间”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注意体育教学语言的节奏感、情感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小足球的球门等。只有努力做到开始部分要精快 、准备部分要充分 、基本部分要翔实 、结束部分要愉心 、课堂练习要优化 、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师指导要精准、教学评价要及时,必能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活动的多边化、组合化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联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单向和双边活动,而是强调多边活动,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和相互评价的多边互动。只有师生、生生、生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建立由单一到全面、由僵化到多变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体育课堂教育生命力,才能提高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六、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合作化

新体育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小组合作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和知识的探索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己思考、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按兴趣分组”等小组分组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领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为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合作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七、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可接受性

“唯教材论”“唯书论”显然不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现行体育教材虽然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好的搭配,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难度高、容量大的部分教学内容受场地器材的制约。因此,对现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我们要从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选择和组合,善于突破传统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内容,合理选择竞技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具有全面性、基础性,而且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健身性、趣味性、民族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等。

八、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大背景之下,云终端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因地而生,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如利用动画软件制作蹲踞式跳远分步动画,由学生亲手操作,既形象又直观。又如利用视频软件播放奥运健儿的成长经历、团体项目的精诚合作,也同样能起到情感内化的作用,从而实现体育与美育的和谐统一,并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知识更易掌握,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教学手段的技术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成为今后教学的一种基本趋势。

篇3

一望无际的大海是我们的征程,或许前方一面昏暗。但是你并不孤单。看吧!狂风为你们加油,海浪为你们助威,海鸥伴你航行。他们是你的伙伴,磨练你的意志,坚定你的信念,或许旅途中会有一些暗礁。但是,别退缩,勇敢地与我们作斗争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抓住机会,一跃而过,困难不算什么,但,最重要的是放弃!只要敢于拼搏,失败也是一种欣慰。

输,并不可怕,失败乃是成功之母,通往成功的路或许充满荆棘,但它不能影响你的信念,或许你受伤了,找不到成功的出口,在黑暗中不住的徘徊,留恋,别认输。努力的寻找方向,重新整顿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坚强。要知道,输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认输!

氧气自信的风帆,我们青春,我们自信,我们怀揣着一颗热情澎湃的心。不管未来世界如何,都不能泯灭我们上进的心。远航吧,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不管大风大浪向前闯,别害怕,风轻云淡,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人生需要坚持奋斗,需要夜以继日不停的行走,不断的向前奋进,努力的坚定的前进,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在大海上劈波斩浪,在爱的港湾里留下串串希望,在茫茫的大雾中翔驰,享受着生活战斗带来的美好,像高尔基的海燕一样,大声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一句名言曾说“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别让怯弱否定自己,别让惫懒误了青春。一个人不奋斗不能有所成就,一个国家不奋斗不能立足世界,一个民族不奋斗不能兴盛强大。带奋斗一起飞翔,因为有了它,让我拥有理智之思;我才使过去的失误不再重演到今天的影片里;我才能使过去的成功在人生中继续升华;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不管你是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心中的启明灯在隐隐的发光,不停的行走,不停地航行,不停的奔跑。不抛弃,不放弃是我门的信念,一味的幻想终将如泡沫一样消散的无影无踪。努力的航行在2013年那美丽的春天,曾记得冰心说过;“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动的果实结的愈小”。打破阴泯的沉默吧,在沉默中爆发,用实际行动证明自我,努力地航行,,不哭泣,不停止,不放松。

别驻足,成功需要激烈不停的追逐;别认输,熬过黑夜才会有日出。阴雨之后才会有彩虹。要记住,成功就在每一个下一步,泪水就是天下最美的书!

篇4

2. 恭喜发财 财源亨通 金玉满堂 喜气洋洋

3. 万事如意 大吉大利 三羊开泰 财源广进

4. 牛耕绿野 虎啸青山 无边春舍 有福人家

5. 四时喜庆 五谷丰登 四时如意 万事遂心

6. 龙吟国瑞 虎啸年丰 龙兴华夏 燕舞新春

7. 平安无恙 吉庆有余 百花献瑞 百花齐放

8. 福星高照 恭贺新春 吉庆有余 福享新春

9. 喜气盈门 岁且更始 时乃日新 三阳开泰

10. 心想事成 五福临门 五谷丰登 迎春接福

11. 春光骀荡 国步龙腾 门凝瑞霭 户发春光

12. 风光胜旧 岁序更新 天翔紫燕 地暖春风

13. 天高地阔 人寿年丰 天开淑景 人乐丰年

14. 万物回春 天开化宇 人在春台 一门瑞气

15. 万里春风 春回柳叶 赋献梅花 千祥云集

16. 百福骈臻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椒花献颂

17. 万马奔腾 全家福气 满院春光 庆云跃日

18. 金玉满堂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19. 芳草迎春 江山秀丽 人物风流 江山如画

20. 吉星高照 吉祥如意 开春大吉 五谷丰登

21. 五福临门 万事顺利 万事顺意 六蓄兴旺

22. 荣华富贵 金玉满堂 鹏程万里 万古长青

23. 笑逐颜开 心旷神怡 莺歌燕舞 招财进宝

24. 新年快乐 学业有成 福星高照 万事如意

25. 日月皆春 江山永固 祖国长春 红梅献岁

26. 喜鹊鸣春 花香四季 月满一轮 花迎春光

27. 励精图治 革故鼎新 抬头见喜 举步迎春

28.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国光蔚起 民气昭苏

29. 财源广进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30. 财源广进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万事顺意

31.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万事顺利

32. 恭贺春节 恭贺新喜 恭贺新禧 官运亨通

33. 合家欢乐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红红火火

34. 二龙腾飞 三羊开泰 四季平安 五福临门

35. 六六大顺 七星高照 八方来财 九九同心

36.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篇5

理念转变是基础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这种“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不就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吗?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去读,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于无形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我们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一对翅膀,让他们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叶圣陶先生还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怎么达到这样的目标,功夫不在于老师讲得有多好,而在于学生多学了多少,当学生的阅读积累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他们的语文能力自然就好了,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转变了理念,我们的教学方式才会发生改变,这才是语文课改的终极目标。

能力提升是目标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来到学校就是要通过学习提升他们的各种能力。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带着好奇心,睁大好奇的眼睛,去发现一个个未知的世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地、主动地去吸收,去发现,去探索;是从熟能生巧到举一反三,再到无师自通,乃至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这个能力、那个能力,归根结底,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前提。因为,所有能力的形成,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会学习,是一切能力形成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表明:学生要通过学习语文,形成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而形成这一系列能力的前提就是要有学习能力。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给学生时间去读书,要给他们恰当有效的方法去积累,要引导他们到文本中去体验,去发现,要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己,并努力塑造最好的自己。笔者经常和学生说:我们是学语文的,经常打交道的就是语言文字。我们要去了解它的脾气,学习它的多变,运用它的特点,让他们为我们服务,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更有意义。而了解他学习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和他们交朋友,经常和他们亲近,总有一天语文殿堂的大门会为我们而敞开。也就是说,语文课要让学生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就不能霸占课堂不放手,我们就不能搞一言堂,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品,当有一天他有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的时候,语文课就功德圆满了。

方法引导是关键

篇6

    论文摘 要: 新产品概念测试是决定新产品能否真正满足顾客需求的关键环节。文章在分析新产 品概念的形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新产品概念的测试方法,以期将顾客需求能够真 正的反映到新产品之中。

    加强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竞争策略。新产品开 发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产品构思与定位、新产品概念、样品试制、工程设计与制造等阶段。 产品构思是企业对顾客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后产生的,而新产品概念测试则是决定新产品能否 真正满足顾客需求的关键环节。新产品概念的测试越可靠,对下一阶段新产品开发的指导意 义越大。新产品概念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试方法的科学性。为此,本文 在新产品概念的形成、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新产品概念的测试方法,以期将顾客需求 能够真正地反映到新产品之中。

    一、新产品概念的形成

    产品概念是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对产品构思进行的详尽描述,也就是将新产品构思具体 化,描述出产品的性能、具体用途、形状、优点、外形、价格、名称、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 等,让消费者能一目了然地识别出新产品的特征。也就是说,新产品概念是在新产品实际生 产之前,企业想要注入顾客脑中关于新产品的一种主观意念。通常一个完整的新产品概念由 四部分组成:(1)消费者观点,从消费者角度提出的有关问题。(2)利益点,说明产品能为消 费者提供哪些好处。(3)支持点,解释产品是怎样解决消费者观点中所提出的问题的。(4)总 结,将上述三点的精髓用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

    新产品概念形成的过程亦即把粗略的产品构思转化为详细的产品概念。任何一种产品构 思都可转化为几种产品概念。产品定位中的利益—特点分析是形成产品概念的最好来源。产 品定位中将产品特性分为产品利益和产品特点。显然产品利益就是产品概念中的利益点,而 产品特点就是支持点。产品概念包含的内容比产品定位更广,通常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1)“它做什么”,即它提供什么利益给消费者; (2)“它是什么”,即保证产品利益得以实现的产品特点; (3)“它为谁服务”,即产品的目标顾客; (4)“它对于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即产品的个性、形象等。

    二、新产品概念测试的类型

    新产品概念形成以后就必须在一大群消费者中进行测试。新产品概念的测试主要是了解 消费者对新产品概念的反应,受测试者是消费者,而不是新产品开发团队的人员。进行概念 测试的目的在于:从多个新产品概念中选出最有希望成功的新产品概念,以减少新产品失败 的可能性;对新产品的市场前景有一个初步认识,为新产品的市场预测奠定基础;找出对这 一新产品概念感兴趣的消费者,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具体特点进行改进;为下一步的新产品开 发工作指明方向。

    进行新产品概念测试的首要困难在于,如何将新产品开发人员心中的新产品概念有效地 传递给被测试的消费者,因为对新产品概念的描述毕竟不能代替新产品实体,不同的消费者 对同一新产品概念的描述可能会想象出不同的新产品实体,这将会影响新产品概念测试的可 信度。对于某些新产品概念,用简短的文字或图片便能让消费者对新产品概念有深刻的了解 ,但有些新产品概念需要更具体和形象的阐述,才能让消费者正确理解企业所希望的新产品 概念。产品概念测试通常分为三类:

    1.概念筛选测试。

    在新产品概念阶段,对该产品可能会提出很多个概念。筛选测试就是根据消费者对各个 产品概念的态度,从众多的概念中,筛选出几个有潜力的、值得进一步详细研究的产品概念 。

    2.概念吸引力测试。

    吸引力测试就是根据消费者对产品概念的理解和态度,以及对产品特性(例如:包装、 颜色、规格、价格)的反映,以达到如下目的:测量产品概念的沟通效果和吸引力;估计消 费者对新产品的购买意向,并对其潜在销售量提供一个定量的估计;确定产品概念的内容是 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充实。

    3.产品样板测试。实行国际化战略的企业因为需要将其生产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国家地区的情 况进行改进, 这种情况下由于产品样板已经事实存在,所以产品样板测试就是对这些产品样板及其产品概 念放在一起测试。其目的是:了解产品样板与产品概念是否吻合;测量产品概念和产品样板 的沟通效果和吸引力;估计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购买意向;确定产品概念和产品样板是否需要 改进和进一步充实。

    三、概念筛选测试的方法

    由于在新产品概念阶段一般会提出多个产品概念,如果对每一个产品概念都采用详细的 定性、定量研究方法进行测试,其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周期也是很长的。此时可以采取概念 筛选测试方法,快速而便宜地筛选出几个有潜力的值得进一步详细研究的产品概念。

    概念筛选测试一般采用配额抽样、街头问卷访问的方法。测试方法如下:将每一个产品 概念做成一张卡,让被访者将所有概念卡分为三叠,一叠是“有兴趣购买的”,一叠是“没 有兴趣购买的”,一叠是“说不清有没有兴趣购买/不能确定的”。然后从“有兴趣购买的 ”一叠中,选出最有兴趣的和第二、第三有兴趣的概念卡,对每一张询问:(1) 这个概念卡 想告诉你什么?(2) 概念中的产品是否独特,独特的地方在哪里?(3) 概念是否可信,不可信 的地方在哪里?其次,从“没有兴趣购买的”一叠中,选出第一、第二不感兴趣的概念卡, 对每一张卡询问不喜欢的地方。最后,询问被访者的背景资料。

    有两种方法可以将上述通过调查方法得到的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所有的产品概 念中几个最有潜力的产品概念。这两种方法是市场潜力分析法和非参数统计分析法,其中较 常用的是市场潜力分析法。

    市场潜力分析法通过将所有概念在一个两维坐标图上描点来评估各个概念的市场潜力, 并进一步将这些概念分类。该图的X轴是概念被分到有兴趣购买组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说 明每个概念被接受水平;而Y轴是该概念产品被选为最有兴趣和第二、第三有兴趣购买的百 分比与该概念被分到有兴趣购买组的百分比之比值,它表示概念吸引力的深度,即:

    概念甲的吸引力深度=概念甲被选为最有兴趣、第二、第三有兴趣购买的百分比概念甲被分到有兴趣购买组的百分比

    四、概念吸引力的定性、定量研究

    运用市场潜力分析法选出几个最有潜力的产品概念后,还要进一步对这些概念的独特性 和可信性进行分析。通过概念筛选测试选出几个市场潜力较高的概念之后,如果所选出的概 念个数仍然较多,此时可以先应用定性研究来测试这些概念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选出少数 几个吸引力较高的概念,然后再对它们进行定量的概念吸引力测试。如果通过概念筛选测试 选出的概念个数较少,就可以直接进行定量的概念吸引力测试。

    概念吸引力的定性研究通常采用小组座谈会的方式,其用途是:(1)了解消费者对各个 产品概念的态度,淘汰不合适的产品概念。(2)对可以采纳的产品概念确定其内容是否需要 和进一步改进和充实。(3)挑选出可以进一步定量研究的产品概念。

    由于小组座谈会的样本通常很小,而且不是利用随机抽样方法抽选的,样本没有代表性 ,因此不能将所测得的结论扩大到整个消费者总体。所以,在应用座谈会选出几个较好的产 品概念之后,还需进一步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产品概念进行统计分析,以推断概念能否为消 费者所接受。

    概念吸引力的定量分析要按照吸引力测试的研究目的来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

    1.产品概念的沟通效果。

    沟通效果可以从被访者能正确回答概念中主要信息的百分比来进行分析。主要信息百分 比包括非常/比较重要的百分比,概念比较容易理解的百分比,概念比较可信的百分比等方 面。

    2.概念的吸引力。吸引力可从非常/比较喜欢概念,总体来说认为概念非常/比较好,非常/ 比较同意产品 具有每一产品特性,产品非常/比较独特,比我常用的牌子好很多/好一些,用它完全替代 我常用的牌子,把它与我常用的品牌交替使用等百分比来进行分析。此外,通过总体评价与 对 产品各特性的评价之间相关关系可以找出产品的哪些特性对概念的吸引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3.产品的购买意向。在产品概念吸引力测试中最难处理的是顾客的购买意向。通常用“回答 一定会买的人数 百分比”或“回答一定/可能会买的人数百分比”来度量购买意向。然而这种购买意向数据 往往会超过实际购买的行动,因为消费者很容易回答他们将买这个产品,而实际上他们并不 想买。另一方面,一些回答肯定不会/可能不会买的被访者,却最终成为购买者。由此可见 ,如果没有其他信息,只是说20%的人,“一定会买”30%的人说“可能会买”,企业的管理 人员还是不能知道该产品可能会达到何种销售量,为此在新产品概念吸引力测试中,需要将 已在市场上成功销售的老产品一并测试,以便将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规定所测试的新产品在 一定/可能会买的百分比上不低于老产品,才能进入产品开发的一阶段。

    4.产品概念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分析被访者不购买的原因、不喜欢的地方、难以理解的地方、难以想象的地方、比 常用品牌差的地方、仅是偶尔用一用的原因以及评价不好的产品特性等,就可以发现产品有 哪些地方需要加以改进。

    另外,在分析上面四个方面时,还需要与被调查者的人口背景资料做交叉表分析,指出 不同人口背景在上述四方面有什么差异。

篇7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教学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态度认真、治学严谨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如《讲解扇形统计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同学们,哪种球类运动你最喜欢?请体育委员统计一下,你能根据统计的数据画出统计图吗?这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代数式的值》一节是这样引入的,搭1条小鱼用8根火柴棒,搭2条小鱼用14根火柴棒,搭3条小鱼用20根火柴棒……每多搭1条小鱼增加6根火柴棒,搭N条小鱼用多少根火柴棒?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如讲解《可能性》这一节时,可以通过抛硬币、掷骰子、摸球等游戏,让学生经历试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做出预测的全过程。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关于“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的,数学课本是你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的助手,想学到更深的知识就要靠你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后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相信,这些乐于自主探索的孩子,成功会越来越多,认识会越来越深。例如,问题1: 5个相连的正方形可以指出组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请将这图形尽可能的多的画出来。问题2:把一个正方体,截去一个角以后还剩几个面?

问题出现以后,平静的课堂一下子动了起来,有的学生用正方形在拼、有的在画、还有的在截。答案一一的讨论出来。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根据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予以创设情景,适时渗透、点拨,动手操作,研究探索,并经常应用,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领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沈阳出版社,2000,(1).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0)05―0073―04

在2002年我国颁布的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引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几所一流大学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前列,是21世纪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先锋队。现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归纳并总结,希望对别的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我国近几年有关体育课程改革和国内几所一流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的资料,全面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2.对比分析法。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及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二、国内一流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一)北京大学体育课的特色

北京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的变革中,北大体育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指导性文件,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改革体育课程模式。在此背景下,北大体育教育率先提出了“完全开放式”的课程模式。

1.价值取向的个性化。

北大提出的“完全开放式”模式,给学生创造了开放的环境,让学生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和自觉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设置内容、专业特点、个人爱好、个人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学生的价值观有了良好的体现。课程时间设置也是开放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安排体育课的时间。

2.目标达成的全面性。

共性原本存在于个性之中。北大体育课程总体体现高等学校体育所要求的五个领域目标,这种共性目标的实施并不影响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特定目标。其目标实现通过开展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体育节、体育运动竞赛、大型体育活动、体育协会等)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得到全面发展。

3.开设小型化、课题化课程。

小型化和课题化课程是专门以某一个专题来解决特点、以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北大开设了全校任选课,基本上是以小型化、课题化课程开设的,比如足球比赛指导与欣赏、网球运动与欣赏、体育综合素质训练等。小型化、课题化课程的开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更能适合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更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4.体育协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体育协会是北大体育课程开放特征的重要体现,它完全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自觉参加,没有任何强制性。它不仅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要,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对学生终身体育有着关键的作用。

(二)清华大学体育课改的创新

清华大学的体育课以必修的形式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并逐步完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自主分层教学”的体育课程模式构建。新课程模式构建的理念应从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1.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清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基点是在坚持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力求发展。一方面坚持取消陈旧过时、脱离实际(学生不喜欢、不认同、健身效益差和有悖于终身体育观)的课程和内容。设置那些内容新颖、符合实际、学生欢迎、又利于终身体育观确立的课程,同时能够展现清华大学师资优势、场地器材优势、教育理念的优势和体育传统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吸取传统教学中的成功部分,特别是要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为师之道。

2.处理好学生基础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尚处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即使是清华大学,学生入学时的体育水平也相差很大,一部分同学的体育基础打得并不扎实,更需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体育的基础性发展。为此,清华大学在大学一年级时,开设了A、B、C三种类型的基础课。在实现个性化需求方面,清华大学在体育课程中广泛地开设了40多个项目,活动内容也出现多样化、分层化。从体育模式构建来看,仍需要把基础发展和个性发展两者密切地结合起来。

3.处理好竞技和亚竞技的关系。

亚竞技是清华大学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它在开展竞技运动项目的体育课程中,降低竞技技术的难度,降低运动负荷的难度,并进一步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愉悦身心,促进身体锻炼意识的形成,达到健身的目的。在体育课程中,包括“正规竞技”和“亚竞技”两大系列,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

4.处理好运动实践与保健体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清华大学的保健理论课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共开设16课时,列入必修的范围;三四年级开设单列的保健选修,供学生选择。但是在处理好运动实践和保健理论教学两者关系的前提下,大学体育课程仍然是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特征,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实现课程的预定目标。

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增强学生体质,一直作为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但这一目标一直未能有效地指导其他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实现这一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也不具体,很多时候体育教学只是让学生活动活动而已,过分强调体育课内教学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只通过每周一次课的体育教学来增强体质是不现实的,提高运动技术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但目标的达成度并不清晰。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无序性,影响课程的整体优化

对大学体育课程总体来讲,缺乏递进性和发展性,但对于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某一单项来讲,却具有很强的阶梯性。目前,多数学校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有的学校还按行政班方式授课,即使少数学校已采用了体育俱乐部形式授课,但在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中,未能将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序化、阶梯化,来引导鼓励学生在自己特长项目中得到递进和发展,使学生大学期间在1―2个运动项目中较系统地学习。最后两年下来,学的还是体育的初级技术,既满足不了学生对丰富运动文化的追求,也降低了大学体育课程的地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影响了课程的整体优化。

(三)“课内外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过于形式化,影响了锻炼的效果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探索和研究“课内外一体化”这一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还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据调查访问得知,有些学校已进行了一些实 验和尝试,但管理体制过于形式化,片面追求在教师辅导下的课外锻炼,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生自主锻炼的实施办法;场地条件制约了课外活动的开展,还没有找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管理办法;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还只是限于几个项目和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形成“课内外一体化”,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影响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

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策略

(一)尽快克服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思想观念、师资、体育经费、场地、器材、教学质量不高等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得到解决,那么,谈体育课程改革是件很不现实的事情。因此,各级学校和广大体育教师应努力尽快克服制约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我国学校体育跟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改革指导思想

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到体育,对学生健康的高度关注,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三)优化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课堂是主阵地。狠抓教学各个环节的优化,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课程的整合,构建具有地区、学校和教师特色的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模式,找到体育课程发展的不同定位,顺应我国国情和学校与师生发展的需要。

(四)整体设计体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只有从整体上设计体育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处理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问题,避免大、中、小学教学内容重复,才能符合各个学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体育课程教育的整体连贯。

(五)开发体育校本文化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国家对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一些条件具备的学校纷纷着手编写符合本校特点的教材。体育课程教材的编写与选择应用,是搞好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教材内容应具有基础性、健身性、人文性、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

(六)转变教师职能,提高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要从单一的课程实施者逐渐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学的中心将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应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法教育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融洽、信任的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与帮助,成为教学研究型的育人家,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有效达成体育课程目标。

(七)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

各级学校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利用校内、校外和信息化三类资源,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同时加大校际之间、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使体育课程形式更加多样,努力实现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

(八)制定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科学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又是一个难点。对体育课程评价应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等多种维度实施综合评价,内容形式多样,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领导评价、专家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实现评价内容的整体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发展化,构建激励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篇9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数学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20-02

1 前言

当前,基础教育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学校,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这一主渠道进行的。它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掌握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引导中学学生的有效学习。

2 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自17 世纪初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往往把掌握的知识量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唯一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社会的到来,能力开始为人们所重视。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的加剧趋势日益明显。从80年代初开始,人们更重视从人类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来思考人才培养问题,在重视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对高素质的要求。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处于不同的层面,为此,21世纪人才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3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而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改革就是要创新,如果不创新课改就毫无意义,所以每个参与课改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首先具有改革精神。要立足于创新,突破多年来已形成的传统教学的心理定势和旧框框,去够建新课程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创新在课改和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谓创新教育,简言之,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1]。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中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结合当今中学中学数学教育,谈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转变教育观念,为创新教育提供前提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应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3.2创造创新环境,为创新教育营造氛围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中学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中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中学数学教学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

3.3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中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及时做好角色的转换,明确认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2]。

(1)目标教学: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于是笔者采用远景目标与近景目标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2)竞赛激学:争强好胜,使学生对中学数学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3.3.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中学数学教学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进行中学数学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笔者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问题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理念是人们在对某一事物现实的深刻分析和未来的愿望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理念都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两者的统一。

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是强调教师在知识传授之外,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注意方法有新意,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一、在实践中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即: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在一起,拓宽学生视野,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信息传播,在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以德为先。

二、新课程带来的几点变化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教师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以往讲授是传统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主要方式,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过分强调讲的功效。认为讲得越多、越深、越细、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多、越深、越透、越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教学注重强调学生的学,对讲授赋予了新的内涵。科学的讲授、引导式的讲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讲授。

2.教师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教师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所以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学基础功训练,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和研究热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信息技术,这就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功能变化。

3.新课程对备课技能有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下的教师备课具有开放性,目标设计上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目标设计上有了新的要求――三维目标。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为显性目标,看不见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隐性目标。只有在这种动态目标的引导下,才能承载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课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对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更难,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三、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改革艰难

1.学生基础差,小学与初中英语严重脱节

国家要求小学三年级就开设英语这门课,但是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没有得到足够重识,甚至英语课堂不讲英语,没有引起学生、老师的足够认识,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初中英语起步又很高,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就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2.语言环境缺失

在农村,学生只能是上课时与老师同学之间用英语编些对话,课后根本没有说英语的习惯,基本上学的就是哑巴英语。

3.教师主观因素促使英语改革难

(1)观念陈旧,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受升学率的限制,为了应付中考,考试内容以笔试为主,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做试卷上。很少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2)教学方法陈旧

我们很多教师依然采用老方法,教单词―教词组―讲语法,这种方法没有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全面的理解,只是讲枯燥无味的语法,真实的交际能力很差。

(3)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低

农村英语教师短缺,因为农村环境差,没有老师来到这样的地方任教。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同时根本不能用英语组织课堂。

四、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目前我们的新教材内容更是结合人们的生活实际,集情景、游戏、歌曲多样化为一体,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更具有社会性。

1.师生相处融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学在任何时候是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气氛是否轻松,对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以洒脱的仪表,文雅、大方的举止,简洁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学生。

3.采用新的评价体系更能增进师生友谊

力求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协调发展的基本方略,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动力。

4.以多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兴趣

在农村教学中,因为电子设备缺失,我们可以用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book,pen,ruler这些学习用品时,我们可以随便从学生文具中拿出任意一样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引导他们说出英语,另外,我们还可以用猜谜的方式,把一些东西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学生闭着眼睛摸,然后说出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