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员范文

时间:2023-04-03 20:2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计划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计划员

篇1

作为一个公司的生产计划员,这个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一个合格角度来讲,我的工作必须结合客户要求以及综合公司各方面的运营角度来考虑订单交期的存在性!那么我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和客户或者销售沟通好订单的内容,也就是说各方面的工艺要求!

②必须要了解各个工序的所需时间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与车间主任商量交期,在最快的时间给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

③要以最标准的生产计划单的形式把订单分发到各个班组长那里,以至于大家都了解到工艺要求和订单需求量!

④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必须跟紧这个订单的生产流程,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内把货发到客户那里去!

就以上来考虑上半年的工作成效,我还是没有做到位的!因我的工作疏忽也导致了个别大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公司很大的损失!上一次余姚的订单因为我的不仔细,让一大批不符合客户工艺要求的灯管做到了半成品区域才发现问题。虽然公司领导没有对我进行处罚,但是,我的内心也是非常自责的,也是这件事让我对自身做了深刻的检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牢牢记住各个客户的工艺要求,紧跟着生产流程,希望能更高的提高工作效率!

一直以来,生产计划中富森照明订单是让大家一直头疼的。相对于别的客户的工艺要求来讲,这个是有一定的麻烦的。但是,只要大家配合好,衔接好这个工作的流程,加强品质控制过程,也是可以简单化的。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个事情上取得了进步。月初的订单已经是一个比较接近成功的例子了!我想,大家也都看到效果了吧!在以后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这种订单出现在我们的公司,只要我们大家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正确的这种工作流程,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效的!

篇2

目前我国劳动力要素的成本在不断增长,同时存在工业与农业相互争夺廉价劳动力的长期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已迫在眉睫。那么,我们先来分析在盆栽种植生产过程中,有哪几个环节特别需要劳动力的支持?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需要劳动力的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

介质土搅拌

根据调查人工搅拌1m3泥炭土需要3个人1h的工作量。同时有搅拌不均匀的缺点。导致有的部分疏松度不够,肥料不均匀分布。造成后续上盆后各盆里的土壤疏松度和结构不同,pH值和EC值不一致。进一步导致各盆干湿度不同,在同一天浇水之后,有的盆土干得快,有的盆土干得较慢,导致产品生产速度不一致,增加生产管理难度。

同时由于EC值不一致,很容易出现种苗上盆后烧根的现象。

上盆和换盆

在这个环节里,以红掌上盆为例。1个人7-1天(8h)可以上500盆-600盆。由于人工超作各盆的种植深浅不同,同时手与苗的接触时间很长,很容易损伤根系。这个时期的损伤不容易发觉。有的企业用记件的方式让员工完成上盆和换盆的工作。用这种方式强调速度,但潜在的损伤并没有作为考核的标准。

疏盆

在疏盆的过程需要劳动力密集型操作。在短时间内要完成几十万盆或上百万盆的工作。工作量特别大。这个过程的瓶颈在于劳动力有限和大棚的道路条件的局限性。

解决方案

针对泥炭土搅拌我们推荐,JAVO泥炭土搅拌机。

产品说明容量:1m3

搅拌时间:3min~5min

可搅拌的土壤类型:各种成分土壤

加湿装置:调整土壤湿度

可添加物状态:固体颗粒和液体

规格(长×宽×高):3000mm×1300mm×2100mm

重量:600kg

工作电压:三相380V

功率:1.85KW

优点:对进口压缩泥炭可充分解压缩,并保持原有纤维的粗细规格,搅拌后土壤中的结构、水分、肥料等均匀分布。搅拌速度快,用工量少,只需1个操作工人。针对上盆和换盆工作,我们推荐JAVO经济型盆栽上盆机。

最大上盆和换盆速度:2600盆/h

适用盆径:8cm-21cm

规格(长×宽×高):2980mm×1100mm×1700mm

重量:700kg

工作电压:三相380v

功率:1.85kw

装土容量:1m3

优点:种植深度和直径可根据实际调整,提高上盆一致性,可实现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操作,种植时的人为损伤为0,减少用工数量,实现短时间内大量上盆和换盆的工作。

针对疏盐工作,我们推荐JAVO传送带。

传送带分主传送带和辅传送带。主传送带配马达驱动装置,辅传送带无驱动装置。1条主传送带能驱动3条辅传送带。

长度:3m或6m

规格:150mm宽,或200mm宽

转角装置:自带马达,可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支架:30cm高适合地栽的企业,或60cm到1m可调高度的支架适合有苗床的企业

工作电压:三相380V

篇3

关键词:花生;提高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26-2

0 前言

花生是我镇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hm2以上。花生在我镇的种植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认真总结花生现状,分析形势,探讨提高花生产量的对策,对于巩固和发展花生的优势地位,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花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全镇每667m2也大约只有250kg,最高的年份2009年也只有300kg。

1 花生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品种退化

经过调查和我们的田间考察,我们发现全镇3000hm2花生没有当家品种,百分之五十的农户一直不更换新的品种,种的是前几年推广的品种,如:栖选一号、鲁花9号、213、一窝猴、白沙1016等。究其原因,农民不知道种啥品种产量高,更换品种价格过高,不愿多花钱,品种的逐年退化,影响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1.2 病虫的危害逐年加重

根据我们调查,危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蛴螬的发生逐年加重。最重的年份2006年,花生收获时,全镇70%的花生田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蛴螬,发生面积达2000hm2以上,全镇花生因受蛴螬危害减产两成到四成,严重的地块每平方米有虫10头以上,有的地块甚至绝产。我们认为蛴螬发生危害重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1.2.1 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由于养殖业的扩大,大部分农户的有机肥从养殖户家中购买,没有经过充分腐熟和药剂处理,就施入地下,这为蛴螬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1.2.1 花生的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为蛴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果业的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速生杨的栽植,加上村庄没有统一规划,田间随处乱栽,为蛴螬的成虫取食提供了来源,增强了成虫的个体发育,提高了繁殖能力,加重了对花生的危害。

1.2.3 防治蛴螬的措施不力,防治效果差 前几年,还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近几年,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户防治地下害虫一般在播前用辛硫磷或812撒施地下,花生生长期间不再防治。但根据莱阳农学院顾耘教授观察,蛴螬发生一年一代,幼虫的危害盛期是在8月上中旬,此时蛴螬幼虫从树上转入地下,药剂已失去了药效,造成了蛴螬幼虫大量繁殖,花生危害逐年加重。

1.3 花生的栽培技术不当

1.3.1 花生的播种期偏早 前几年一直提倡花生复膜早播,可提前到4月中旬,据我们观察,早播的花生与气候不相适应,容易发生花生病毒病,高产花生田在7月中旬正处于花生盛花后期,容易发生徒长。

1.3.2 土壤的深耕不同对花生产量也有影响 据我们2009年做的试验,在常规管理措施下,土壤深耕50cm的比深耕耘25cm的每亩可增加产量77.8斤,增产率11.8%。

2 提高花生产量的途径

2.1 选用良种,适当密植

据试验,在其他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品种可提高10%的产量,所以应指导农户及时更换原有品种,种植大花生新品种丰花一号、花育17号、花育19号、花育25号,花育22号、山花7号等,小花生品种丰花二号、四号,每株2粒.其产量为大花生8000-10000t/亩,小花生10000-11000t/亩。花生剥壳前10天左右晒果,选择晴天中午,将花生荚果摊成约6cm厚,连晒2-3天,然后剥壳。晒种可提高种子活力,杀灭种子表面细菌。

2.2 深耕

逐年加深土壤耕层,在冬前深耕深翻的基础上,春季逐年加深活土层,最深可达50cm。

2.3 适期晚播,严格规格要求

适期晚播可调节花生生育进程,适应气候,防避病毒病,促进结果集中,整齐,防止后期发芽烂果。花生的播种时间提倡在5月1日-10日之间,5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足墒播种。墒情不足,要采取开短沟,浇小水的方式,造墒播种,防止大水漫灌,以保证苗全、苗齐、苗壮。播种方式:一般深度露地为5cm,覆膜为3cm,不易深种。花生播行至垄面边缘,要留出10cm,以利下针结果。规范起垅,垅高12cm,垄面宽50-55cm,大行距50cm,小行距30cm,垄底沟宽30cm,穴距15-18cm。播种密度8000-10000穴/亩,在精选良种的前提下每穴2粒。

2.4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好病虫害

2.4.1 花生苗期管理 当花生顶土鼓膜时,就要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随即在膜孔盖上一把湿土,厚约3-5cm,轻轻按一下,这样既起到封膜孔增温保墒效果,还有避光引子叶出膜,释放第一对侧枝,起到自然清棵作用。

2.4.2 花生中期管理 花生的中期是花生开花到饱果前,管理的主要措施是确保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稳键生长。一是采用化控技术,协调茎叶生和荚果的关系。高产田水肥条件好,容易发生徒长,应在下针后期到结荚初期限,植株高度35-40cm时,第一对侧枝8-12节平均节距大于或等于是12cm时,应叶面喷施100mg/kg壮宝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以控制。二是遇旱浇水,结荚后期注意排涝。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由于腹膜花生生长旺盛,地下水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再加天气干旱,在叶片刚刚开始翻白出现萎蔫时,应立即沟灌润垄。

2.4.3 花生后期管理 主攻方向是防止植株早衰,保住项部叶片,促进果大果饱。在管理上可进行叶面追肥,可喷1-2%的尿素溶液,或0.2-0.3%的磷酸氢钾溶液。

2.4.4 病虫害防治 我们认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药物防治为关键。特别是花生蛴螬的防治,第一应在秋未冬初进行冬灌,水量尽可能大些,以溺死冻死部分蛴螬,减少虫源基数。第二应合理地施用充分腐熟并进行药剂处理的有机粪保证既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又减少虫口来源的目的。

在播种期,每亩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2.5kg,兑细土30kg或拌麦麸2kg,撒于播种沟内,可防治蛴螬、金龟子、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花生种进行拌种,用35%的种衣剂4号按种子量的2%拌种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及地上蚜虫。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进行拌种,用以防治花生枯萎病。

在花生生长期间,花生的主要病害是花生叶班病和花生锈病。防治花生叶班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或波尔多液植物保护剂200倍溶液,或70%的代森锰锌防治。发病后,用杀菌剂防治,用50%的多菌灵8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等,每亩喷药液75kg,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喷液要均匀。防治花生锈病,在山东属爆发性流行病,8月中旬开始发生。可喷90%的敌锈钠或70%的百菌清6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每次每亩用药液75kg,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发现蚜虫、叶螨、蓟马等害虫危害时,可喷40%的乐果乳油或50%的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在花生生长期的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防治好花生螬蛴。充分利用蛴螬成虫趋光性和喜食杨树、柳树等树叶补充营养的特点,采用电子灯和药枝诱扑成虫,这个措施既能杀死部优虫又能进行预测 预报。对花生蛴螬也可进行统防统治。实践证明,统防统治省工,省药,效果好,是防治成虫的最佳措施,也是控制幼虫危害的重要一环,不仅花生不受危害,其他作物也受益,而且是治一年管多年。这项措施的关健是统一时间,统一方法,大面积联地联村进行。具体方法:根据观测的情况,在成虫活动初期,对所播种的花生田连村连地块、同一时间喷施一次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100-150kg/667m2,在成虫活动盛期对各花生地边和相邻村庄面积较大的杨树、柳树、樱桃树同一时间再喷施一次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要喷匀、喷透。

防治棉铃虫,当百株有幼虫30头或卵30粒时,喷50灭多威乳油或20%广克威乳油1000倍,2.5%敌杀死乳油1500倍,同时兼治大豆造桥虫、大袋蛾及蚜虫。

篇4

【关键词】孝文化;文化产业;老龄产业;创意产业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大孝子董永、黄香、孟宗出自孝感。孝感是中华孝文化中一块具有坐标性质的热土,孝感被国内外朋友誉为“中华孝都”。孝文化是中国文化向人际与社会历史横向延伸的根据和出发点。[1]在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孝感注重中华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中华孝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了中华孝文化产业园;在新形势下,要大力推进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的融合,大力发展中华孝文化产业,推进中华孝文化产业园转型升级,建设中华孝文化的新形态,推进中华孝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科学化,在全国打响中华孝文化的品牌,提升孝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一、观念先行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中华孝文化能有今天的态势,离不开孝感的贡献。要发挥研究成果作用,用孝文化的研究成果指导实践,有责任、有义务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融合中设计孝文化现代化的路径。[2]面对的全国各地弘扬孝文化百舸争流的局面,孝感必需解放思想,在发展孝文化产业的理念上实现六个转变。第一是由公众意愿到政府意志、资本意图、公众意愿、专家意见的深度融合的转变。孝感应从孝文化的研究阶段,向孝文化的产学研用转变,凝神聚力,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发展孝文化产业的合力。第二是由立足资源到创意引领的转变。整合孝文化资源,加大孝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力度,以创意来引领孝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第三是由单一开发到构建孝文化产业链的转变。改变“淬片”化的产业项目发展现状,树立“长线”理念,系统设计,立体开发,形成孝文化产业链。第四是由说孝感到游孝感、养老在孝感、消费在孝感的转变。要研究、培育、开发孝文化的“吃”(养生)、“住”(养老)、“行”(健身)、“游”(感知)、“购”(市场)、“娱”(体验)六要素,打造孝文化产业的新形态,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第五是“孝创互转”的理论突破。中华孝文化以及孝道教育,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文化的“母体”,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实体,可以反哺中华孝文化以及中华孝文化实践,推进中华孝文化与时俱进,实现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第六是由被市民认可到经市场验定的转变。要从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注重考察孝文化发展的绩效纬度变化趋势,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建设孝文化的产业高地。

二、孝道胜景

一是依托三河连通建设孝道观光带。在槐荫公园二期、三期建设以及老缀痈脑熘校凸显孝文化元素;河的两岸适当地段,可展示孝文化浮雕。湖北省先后开展了“十大敬老好儿女”的评选、感动荆楚十大敬老楷模评选,孝感开展“十大孝子”、“十大敬老小天师”评选等,为孝老爱亲楷模的脱颖而出创造了平台。[3]在槐荫公园,建设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塑像、中国当代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塑像;建设董永(纪念)馆;可尝试把孝文化与佛文化结合起来,在缀又畔树立董永雕像。建设孝文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建设孝文化旅游圈。整合孝感地区旅游资源、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旅游圈。在云梦建设黄香纪念馆,创造条件争取把楚王城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大力建设黄香文化产业园。在孝昌建设孟宗纪念馆;在汉川建设善书博物馆。在应城汤池、天紫湖、双峰山等景区增建孝文化设施和景点,提升老龄服务功能。实现孝文化与旅游景点的融合,一线串珠,门票互通。三是重建文昌阁。做好文昌阁重建的论证和规划工作,启动文昌阁重建的相关准备工作,发挥民智,利用民力,建设好孝感的人文标志性工程。四是建设孝文化博物馆。建设孝文化(通史)博物馆;把文昌阁重建与孝文化博物馆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统筹考虑,发挥综合效应。展示名人文化;深入发掘孝感籍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源;建立熊赐履研究所,筹建汤文选艺术馆。五是建设楚剧博物馆和楚剧院。

三、创意产业

一是以中华孝道创业园为重点提升中华孝文化产业园的品质。建设中国第一个孝文化产业园区――中华孝道创业园,大力推进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的融合,实现“孝创互转”;大力发展孝文化领域的动漫、影视、出版传媒、演艺、旅游等产业。二是建设中华孝文化学院。在孝感建设全国首家“中华孝文化学院”,加强孝文化研究,建设孝文化教学资源包,大力开展孝道教育,推进孝文化领域的产学研用。三是建设中华公益创业孵化基地。在当今时代,孝文化是立德育人的重要资源,是生成公益创业文化的“土壤”和“母体”。要大力推进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的融合,进一步整合相关创业资源。[4]推进孝文化与慈善文化、公益文化、志愿服务文化的融合,以中华孝道创业园、武汉城市圈志愿者联盟、武汉城市圈创业学院为依托,政校行企合作,共建中华公益创业孵化基地。四是推进孝文化与媒体的融合。在媒体开办孝文化栏目,打造孝文化领域的电视节目、广播电台、网站、时尚期刊品牌。

四、养老产业

一是建设养老基地。建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基地;在天紫湖建设中华敬老园;在临空经济区建设国际养老基地,把孝感建设成养老的乐园。二是发展老龄产业。举办全国老龄用品设计大赛;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特别是老龄科技产业,培育老龄产业链。三是推进养生产业。开展老龄科学研究,培育养生项目,打造老龄养生产业链条。四是建立会展平台。建设孝文化的会展设施,培育孝文化产业市场。举办全国老龄用品博览会(交易会),争取孝感成为全国老龄用品博览会(交易会)的永久会址。

篇5

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准备工作

1)建立演习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通信联络组: 组员:架子工全体成员。

抢 救 组: 组员:钢筋工全体成员、机修组全体成员。

后援救治组: 组员:瓦工全体成员、力工组全体成员。

秩序维持组: 组员:木工全体成员。

善后处理组: 组员: 。

2)应急项目:坍塌事故应急演习。

3)地点确定:施工现场基坑内。

4)危 险 源:基坑坍塌。

5)危险因素:土方开挖时,基坑支护未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6)抢救药品:医用纱布、止血钳、酒精绵、医用白胶布、担架、碘酒、云南白药、跌打损伤剂、石膏、医用镊子、双氧水、酒精。

7)确定最近急救医院: 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旦发生事故送到该医院进行抢救, 。

8)演习时间定于:2016年4月25日9:30时,由生产经理 组织实施。

9)急救电话:120

2.5.3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过程

1)2016年4月25日9:30时,工人 向项目部报告:在基坑底进行人工土方开挖时,由于土体滑坡基坑局部坍塌,掉落砖块砸伤工人。

2)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立即展开工作,将情况上报公司及工程监理部、工程建设指挥部,同时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小组按预案要求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3)通信联络组 马上拨打 市第一人民医院,通知医院做好接收伤员准备。

4)抢救组对受伤工人进行临时处理,并将受伤工人从基坑内沿马道慢慢抬出,等待救护车。

5)救护车赶到现场,由秩序组疏散围观群众、让出通道,领引救护车。保证医护人员及时将受伤工人抬到救护车上、送往省武警医院进行治疗。

6)演习过程做好演习记录,演习结束后由指挥做现场总结

(1)找出发生事故的潜在因素,及时解决。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后进生 转化方法 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45-01

一 初中生物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1.初中生物后进生产生的主观原因

哲学认为,事物是存在特殊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在生物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关注生物后进生,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和信心。本人对目前初中生物后进生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的角度,探究转化的途径。

第一,学生的角度。学习生物相对困难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差生,差生这个词多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评价中听到,从而使生物后进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以至于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产生了对生物的抵触情绪。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和教学方式的变换,生物的学习内容往往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前面的基础不牢固,后面学习将十分困难。对初中生来说,大部分学习适应能力低,没有坚强的毅力,学习遇到困难便丧失信心,跟不上集体的节奏,成为生物后进生。

第二,教育者的角度。初中生物老师认为后进生成绩差,升学无望,这种看法反映了中国现代初中生物教育者的教育观和教育心态。大部分教师认为生物教育是教与学分离的,这大大阻碍了生物教育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师的心态则是对学生的看法,忽视后进生,导致了生物后进生丧失信心,放弃了对生物的学习。部分学生可以很好地消化吸收,另一部分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一言堂”的存在,使学生缺少与老师的互动,使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变得刻板呆滞,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耐心及兴趣,导致了大量生物后进生的存在。

2.初中生物后进生产生的客观原因

在我国的教育机构中,学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基本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初中生物后进生的大量存在则反映出我国的教育制度存在问题。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中生物,教材多、学生多、任务重。而初中学生没有强大的信息接收能力,缺乏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在生物学习中掉队。生物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勤学多练,才能熟能生巧。由于学校不能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这也大大地增加了初中生物后进生的存在,也导致了初中生物学习中严重的两极分化。

三 初中生物后进生转化的途径

1.教师的作用

首先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观,转变对生物后进生的看法,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而且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要改革创新,转变思想,实事求是。努力防止“一言堂”的出现,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要做学生的朋友。生物教师不要总是盯着学习优秀的学生,更应该把精力放在生物学习后进生的身上。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对社会充满了憧憬,如果自己的老师冷落自己,将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只有转变对初中生物后进生的看法,生物教学才能更好地发展,也会从正面影响初中生物学习后进生的学习态度。

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对中考的认识,由于中考的残酷性,很多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了初中生物教育的失败,也产生了大量的生物后进生。

2.学生的自身因素

小学对生物学习的方法和初中的学习方法存在落差,学习任务加重,阶梯性、逻辑性增强。一部分学生由于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导致生物学习的失败。所以,初中生物的学习,学生一定要夯实基础,稳中求进。在自己的生物学习出现不懂的问题和漏洞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补牢,不要急于求成。生物是一门科学,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一定要打牢基础,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要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除了学习方面,还要端正对中考升学考试的认识,生物后进生在平日的学习中不要一知半解,一定要弄懂,不懂就问,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且还要注意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要注意学习的方法。

3.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学校在教育学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对生物后进生的帮助不仅要在学校中完成,在社会和家庭里也要付诸努力。例如家访就是比较好的一种实践,对于生物学习后进生,可以增加家访的频率,交换学校和家庭的意见,制订对后进生学习的方案,提高孩子的生物学习水平。由于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自信心,要给予合理的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一起努力,共同达到转化生物后进生的目的。总之,对初中生物后进生进行转化是艰难而持久的工作,需要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要因材施教,积极总结经验,长此以往才能取得优秀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绿化苗木;现状;规模;结构;多元化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our country from the city green seedling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e problem,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production scale, structure, operato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advice.

Keywords: green nursery stocks; The present situation; Scale; Structure; diversity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化苗木是绿化国土、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城市绿化的任务和目标也更加艰巨。近年来各地在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也促进了绿化种苗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城市绿化苗木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包括区域规划、生产规模以及经营体制等方面。下面我就我国城市绿化苗木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作一分析。

一、当前我国城市绿化苗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膨胀,结构调整不够合理。

苗木发展是城市绿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苗生产是城市绿化的首要工作。

我国绿化苗木业培植起步在80年代初,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刺激、拉动了城市苗木产业的迅速膨胀。苗木产业之所以发展快,首先得益于国家各级政府重视园林生态和城市环境建设。国家投入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多,种苗价格看好,调动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积极性;第二,新品种、优良品种、速生苗木的诱导作用大。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促进了苗木产量的升华、生产效率的提高,苗木生产更具有时效性、诱惑性。

概括的看,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结构也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导致了其中苗木发展结构的不合理性出现。现在全国苗木生产面积已具有较大规模,城市苗木存圃量大的惊人。特别是一、二年生的小规格苗木占总面积的近1/2,这些小苗木不仅在短时间内不能出圃,还要移植、扩繁到3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上。由于新品种的增加,苗木培育技术的提高,苗木生长迅速、产量增加很快,大约用三、五年的时间,常用的大规格苗木将基本供应充足,因此不应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2非公有制苗木经营发展逐渐成为苗木产业的主力,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导致了生产标准的粗放和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绿化种苗业的生产经营主体也正在发生变化。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其它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从事苗木生产的已不计其数。根据国家林业局林木育苗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绿化苗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个体苗圃的比例由1998年的45.5%提高到2001年的53.7%。由于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绿化种苗产业,极大地推动了绿化种苗产业的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同时由于多元经营主体的参与,他们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甚了解,只注重信息的获得和品种的选择,而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同时,全国苗木生产还没制定出统一、规范、适用的质量标准,也给不良经营者投机、钻营留下了契机。由于统一的苗木产销标准没有出台,在苗木生产、经营中,无法按照需要单位对苗木规格、质量的要求制订生产、管理计划。这些都相对制约了城市绿化苗木业的和谐发展。

3城市绿化苗木呈现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态势, 同时也导致了品种的大同小异及新品种的相对匮乏。

近年来,绿化苗木发展区域特征明显,产品结构地区差异较大。根据2001有关统计资料,观赏苗木生产面积较大的省份为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广东和山东。因各地气候、资源和区位市场条件的差异,各地品种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河北、山东和河南等长江以北省份的育苗面积中,杨、柳苗木的比例要占绝大多数,如山东占70%,河北杨柳苗木面积达20多万亩;南方省份树种品种相对丰富,城市绿化和四旁植树用比例较高,如江浙地区城市绿化和四旁植树苗木达90%以上。

由于这种区域化经营的制约,同时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人家种啥,我种啥”、“什么赚钱我种什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新品种热一阵风。两年前,杨树新品种热,家家户户育杨树苗。杨树苗过剩之后,又出现了金丝垂柳热、黄金槐热、美国红栌热等象闪电一样,新的品种一眨眼过去。其次,常规苗木随风倒。近两年法桐、白蜡大规格苗木由于需求量较大,于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发展法桐、绒毛白蜡。导致了新品种的匮乏,品种结构大同小异。

二苗木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重视苗木的品种及特色

传统的苗木种植观念跟传统农业种植观念的—个相同之处是“什么品种赚钱,我就种什么”。殊不知,这样一哄而上的结果是某些苗木品种的数量急剧增加,供大于求。高成本育出的苗木低价格售出,甚至有些地方实在没有销路,竞把苗木当作烧柴处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缺乏市场经济头脑和眼光。

多数人表现在以下n.个方面:一是,常规苗木。在我们这个地区,落叶松是一种常规苗术。由于一度需求量较大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发展起来。有的乡镇竟发展到几千亩。待到小苗长成大苗,这股风潮已经过去,许多苗农懊恼地说“转眼间就大掉价,甚至贵贱都没人要。赔了,赔了!”二是,新品种“一窝蜂”。前几年,突然出现一股杨树苗新品种的风潮,不用说业PIN:k,就连许多业内人士也摸不清头脑。一听说是新品种,就风拥而上。条材、穗材价格高得惊人。

可是,这种新品种还没等出圃,就被另—个新品种冲击,变成了“老品种”,其价格跟引进时的价格天地之差,受损的自然还是苗农。三是,品种单一无特色。几年来笔者到过许多苗圃,尽管规模有大有小,品种却很雷同。并且不分主次。同时还是各干各的,缺乏集约管理,生产模式粗放,质量也不高。这也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个重要因素。由于苗木具有生产周期长时效性却很强的牦,势必造成同一年份种植的品种出圃时间和销售时间也基本一致,结果也是供大于求。正如人们所说“种啥啥多,卖啥啥贱。” 因此重视苗木种植的品种和特色,对于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保证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科学种植,提高苗木质量

篇8

园参,指的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经集约化、规范化生产,其生长周期5~6年出园。

在现代化中药科技产业中,中药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为中药工业、中药市场和中药商业提供“安全、有效、可靠、稳定”的原料基地产业。衡量园参质量标准除自身含的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环境、化肥、农药的污染和重金属的超标,这是造成园参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成为制约园参走向国际市场的障碍。因此,为保证园参质量符合标准,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实现园参生产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就要规范园参生产的全过程,必须认真实施我国制定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为中药材生产提出应遵循的要求和标准。

1 园参生产现状

人参来源主要为林下山参和农田栽参。在世界人参主产地国家的朝鲜和韩国是以农田地栽培为主。在我国人参栽培发展史上多采用伐林地种植园参,近些年因林业政策所限,人参生产大部分栽培面积以林下居多,少部分在伐林迹地或农田栽植,而园参以其产量高、生产周期短,价格相对低廉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青睐。从发展的理念上,未来园参栽培用地将被农田地所替代。目前,宽甸地区伐林地栽培园参面积逐步萎缩,现仅有留存面积不足1000亩,而农田栽培园参面积逐年增长,累计面积达到3万余亩。

2 宏观质量管理调控

2.1 基地环境质量控制 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符合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GB3838-2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空气环境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地远离公路、工厂、矿山等污染源。

2.2 有机肥的施用原则 采用人参专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或优质农家肥,通过土壤改良,解决园参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等问题,提高人参品质,有效控制人参农残和重金属超标问题。

2.3 防病灭虫的管控原则 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化学防治应遵循有效剂量原则,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标。

2.4 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 对基地实现规范化管理,通过工作站建立生产、农资物料使用、检测、仓储、运输、加工等操作记录,最终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性。

3 我国园参生产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作出适宜当前我国人参规范化种植的相应的明确细致的农药合理使用规范,在生产中仍按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操作。在项目研发上需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协同,以期进一步完善园参种植的技术体系,制定技术标准,为组织生产、指导生产、监督和检测提供依据。

4 发展思路

建议对人参规范化种植农药的合理使用和残留控制,采取如下措施:

4.1 严格遵守我国关于农药的禁限用规定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无公害农产品施用农药规定》。

4.2 严格遵守我国《农药的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

4.3 根据生产目的和消费要求进一步确定基地农药的禁限用品种和适宜品种。

(1)建议参照农业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3)],尽可能选用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 如多抗霉素、春雷霉素、 Bt乳剂、农抗120、菌克毒克等。对允许选用的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要严格遵守使用时期和使用剂量,以控制残留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2)了解韩国、日本人参种植生产上农药的使用和残留控制情况,适当借鉴采用如阿米西达、世高、适乐时、和瑞、金雷等在韩国人参种植上广泛应用。

(3)对于出口的产品,要充分了解出口贸易地区关于农药使用的有关规定,不施用其禁限用品种 2004年1月1日起,欧盟已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在境内销售,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及销售的农药有62个品种。由于这些农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果、茶叶、蔬菜、谷物等生产中。因此,出口欧盟成员国的人参产品在其种植上应特别注意使用禁止农药品种。

(4)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品牌农药

篇9

摘 要:“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由“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因此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我们在与来自西方国家的人交往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差异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文化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看法和行为。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方思想沟通困难,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价值观念,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从人类学角度看,人不仅是“社会人”,而且是“文化人”。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始终发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文化无所不在。由于人类的生理构成的一致、自然环境的大致相同,不同的文化之间会有某种重叠,因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同时,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又可以造成不同文化之间自然而缓慢的融合。然而,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的不同,中西方之间存在着大不相同的文化现实。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很微妙,并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因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中的一种潜在危险。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是两种文化的核心,这两者在性质上并非截然对立。它们在两个文化系统中的存在形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是指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起来的,它不刻意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而以海洋文化为主导的思想使古希腊人产生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这就引起他们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畏惧与膜拜,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征服和驾驭自然的雄心,而要驾驭自然(贾玉新,1997,58)。先决条件就是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知识就是力量,因而“ 爱智” 成了希腊人乃至整个西方民族的共同价值取向,在这种条件下,就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集体主义与与个人主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的个体主义或个人主义和中华文化的群体主义或集体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个体本位的意识是西方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具有最高的价值。西方文化把“个体主义”比作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个性在西方文化中是极其重要的价值观念,个人潜能的发展,个人的志趣爱好以及个人权利等常常是至高无上的。例如:All people are equal before the law(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崇尚个人奋斗与竞争,个体主义至上的精神传统深入人心。只要看看英文词典中的合成词中,有多少词是以self为前缀的就可以看出“个人”在英语民族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是何等重要(self-confidence,self-reliance,self-respect,self-made等等)。

中华文化注重群体关系的和谐、群体目标的统一和群体利益的维护。特别是忠孝一体的泛家族主义决定了中国传统的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如“:在家者孝于亲”“,在朝者忠于君”。中华文化强调个体包含在整体之中,整体利益是每个个体所围绕的核心及追求的共同目标。传统的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对集体或群体仍有很强的归属感,维护整体利益仍然是主流的价值取向。人们仍然认为追求个人吃喝玩乐是渺小的、卑劣的,个人主义被视为无父无君无友的忤逆,是要严加防范的恶行。一个人真正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大程度地履行各项社会义务。对于中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而言,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异同之别。

(三)中庸和平与开拓精神

中国文化从集体主义目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论语》 中有 “礼之用,和为贵” 的主张要达到“和”,自然需要每个人都抑制其血气方刚。这便是儒家所说的“修身”。由此衍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

以个体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的西方文化,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功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与幸福。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得击败对手,这样就形成了敢拼敢斗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

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西方人大多奉行利己主义的行为准则。对于他们来说,尽可能地趋利避害,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便成为人生的目标。二是强烈的竞争意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原则的确定,商业社会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及商品价值的动态性,可以永久依赖的亲族关系的缺乏,这些都给西方造成了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三是对力量的崇拜。与中国文化宣扬的以德服人不同,西方文化中有力量崇拜的传统。西方人在个人竞争或民族战争中都奉行以力服人的强权统治战略(许力生,2004,79)。

(四)环式时间观念与线式时间观念

在时间观念上,中华文化是环式的、向后的,而西方文化是线式的、向前的。西方文化着眼于未来,强调向前看,认为时间去而不返。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喜欢朝前看,几乎总是着眼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重要的价值观念,他们认为着眼未来才能掌握世界。他们追求变革,反对传统,标新立异似乎成为西方国家的时尚。所以,西方的时间观念是线式的、向前看、重求知,这种价值观念有利于鼓励开拓创新。

在时间概念上,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文化更注重过去,过去意味着习俗、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国人仿佛是面对着过去看问题,对未来没有像对过去那样感兴趣,过去的经验教训往往是今天事情成败的重要参考,过去的所作所为往往成为衡量今天人们所作所为的标准,循规蹈矩已成为集体的无意识行为,因而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及“前所未有”、“后继有人”之说。人们相信失去的东西还有时间补救,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对时间的重视程度上,中西方也有着明显的差异,霍尔曾经指出,美国人对待时间就像对待物品。赚得它、花费它、节省它、浪费它。人们的整个生活完全受制于严格、精确的时间安排“,Time is money”几乎成了每个美国人的信条。而在中华文化中,“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却是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生活方式,至今仍在许多地区盛行。守时在西方文化中是重要的行为规范之一,不守时常常被看作是傲慢或不负责任。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不难看出,中西方的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这些不同将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产生障碍。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如法国和英国就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认识中西方文化基本精神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促使交际顺利进行。在文化的交流中,不同文化的兼容与融合则是人类文化精神发展的总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HuWenzhong & CorneliusL.Grove,Encountering the Chinese―A Guide for Americans [M],

篇10

[关键词]单一海洋边界;单一海洋划界;海洋划界

[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3-0137-05

黄伟(1981-),男,法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海洋法及海洋争端解决;孔令杰(1980-),男,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法。(湖北武汉430072)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洋权益法律保障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23)、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般而言,海洋划界主要是指对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三个海洋区域的划界,而海洋划界的历史其实就是它们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单一海洋划界是海洋划界的新类型,关于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因,我们必须从整个海洋划界史中探寻。

一、单一海洋划界产生和发展

海洋划界问题,是19世纪20年代领海和公海并立的海洋法律秩序最终形成后才出现的。此前几乎全部限于河流和湖泊的水域划界问题,此后才进入以领海划界为中心的时代。

1945年后,随着以《杜鲁门公告》作为“实证法的起点”的大陆架法律制度的出现和逐步发展,海洋划界不再限于划分国家间的领海界线,而开始把重点转移到大陆架划界的问题上来。此后至1975年专属经济区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前,关于海洋划界的协定共有64个,划定的海洋边界有57条,其中,专门的大陆架边界便有39条之多。在此期间,以1952年秘鲁跟智利和厄瓜多尔分别签订的两个海洋划界协定为契机,国家为海床和底土及上覆水域划定一条单一通用海洋边界(a singleall-purpose maritime boundary)的实践开始出现。

1975年,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第三期会议上,《非正式单一协商文件》第61条首次作出关于专属经济区划界的规定,此后,国家开始日益关注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经过长期斗争和妥协,专属经济区制度最终被规定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五部分。顺应这种变化,大多数国家不再为大陆架单独立法,转而为专属经济区立法或将两者结合起来,国家间海洋划界也从主要涉及大陆架划界发展到包括专属经济区划界。

从国家立法看,1975年后正式的关于专属经济区或渔区划界的国内立法开始大量涌现。1976年有4个,1977年有7个,1978年有11个,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时已有30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时相关的国家立法达到55个。同时规定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立法也陆续出现,如1976年《巴基斯坦领水和海洋区域法》和《印度领水、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其他海洋区域法》、1977年《民主也门共和国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其他海洋区域法》和《关于越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声明》、1979年《冰岛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81年《阿曼关于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皇家法令》和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从国家划界实践看,1975年前,与海洋划界相关的70个协定中仅有9个考虑过经济区或渔区的划界问题,而此后至2007年间的164个协定中竟有110多个涉及专属经济区或渔区的划界问题。

不过,上述转变虽然使专门的大陆架划界在整个海洋划界实践中的数目和比例急速下降(分别由43个降为21个,从约60%降为约13%),却并未造成专属经济区或渔区划界的迅猛增加。事实上,1975年后专门关于专属经济区或渔区划界的协定仅有6个,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则根本没有。

相反,以上述转变为契机,对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或渔区划定单一海洋边界的实践却有了长足发展。1975年后至今,关于单一海洋边界的协定共有96个,占同期海洋边界协定的近57%,占迄今所有同类协定的近90%;划定的单一海洋边界共96条,约占同期被划定的海洋边界总数的77%。它们遍及全球且增长迅猛。从地域分布看,涉及欧洲的有47个,涉及拉美的有7个,涉及北美的有30个,涉及亚洲的有19个,涉及非洲的有11个,涉及大洋洲的有12个;从时间分布看,1976—1982年间为29个,1983—1992年间为28个,1993-2004年间为38个。1975年前,国际社会根本没有划定单一海洋边界的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1975年后至今,有12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所有与海洋划界相关的国际司法和仲裁实践都采用了单一海洋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单一海洋边界在实践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若以所划定的管辖范围为标准,大致可分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