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范文

时间:2023-03-18 09:0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山坡羊潼关怀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山坡羊潼关怀古

篇1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本文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指长安(今昔日宫阙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称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

⑤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⑥伤心令人伤心的是, 形容词作动词。

⑦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

⑧宫阙宫殿。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⑨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译文

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汇聚,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此起彼伏。

篇2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请对画线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1.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 的愤慨。(1分)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篇3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元代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译文如下:(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 汉字教学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汉语――我们民族语――具有其他语种所没有的特性。汉语,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汉字,是极具感性的文字。语文教育是民族语教育,那么就必须遵循我们汉民族语言的规律,通过文字、言语的品味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带领学生去领略民族语言文字的伟大魅力。然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笔下错字、别字出现频繁,词语、成语误用频频,汉字书写潦草。近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字新词的教学出现了弱化、简化、泛化的倾向。有的老师曲解了字词教学的“放”,在强调学生预习的同时,也放弃了课内教学中必要的讲解、检查。一些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词语误读、误解的情况下只做简单提醒,不屑也不敢多花时间进行扎实的字词教学。似乎在课堂上花时间去学习汉字是初级的是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殊不知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有效地习得丰富而精妙的祖国语汇,长此以往,何来扎实的的语文基础功呢?

笔者认为扎扎实实地进行字词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汉字是一切语文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2、每一个汉字都是智慧的源头,它承载着我们中华的博大的文化,识字学词,就是文化的传承、智慧的浸润。

3、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自主的掌握重要的字词,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同时要考虑学生自己的学习是简单的,理解也是比较浅的,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一些关键汉字的理解,让文字根植于孩子心中。

二、研究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关注课堂上有效的字词教学,扎实奠定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探索和创造能力。

1、变灌输为自主探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2、把字词教学有机地融入课文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的意韵。

3、学生在言语品读赏析中体会文字的内涵,提高语言感受和应用的能力。

三、有效进行字词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变灌输为自主探究

新课标反对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忽略汉字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造成字词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变灌输为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

【案例】《愚公移山》

……

师:和他们一起移山的还有一个小孩,大概几岁?

众:六七岁。

师:文章中怎么表达的?

众:“始龀”。

师:什么意思?

众:开始换牙。

师:“龀”,不要写错,齿字旁一个“匕”。

【案例】《大禹治水》

(课前要求学生查字典了解“大”的含义,收集和“大”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师:请同学说说“大”有几种意思。

生:和“小”相对,表示规模、数量、体积等等,比如:大地。

生:排行地一的,如:大姐。

生:程度深,如:大红。

生: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尊姓大名。

生:年纪大的人:一家大小。

师:看来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勤查字典的学习习惯也非常值得提倡。《大禹治水》这篇文章有许多情节都可以用有关“大”的词语来概括,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看看哪些情节可以用含“大”的词语来概括。

生:治水的原因是当时发大水了。

生:大禹治水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和广大民众不辞辛劳、劈山开河分不开。所以治水成功只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生:禹治水有功,被人们尊称为大禹。(学生品读相关内容。)

师:文题中的“大”不是指“禹”长得高大,也不是直他年长,而是因为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形象高大。这“大”是个敬词。下面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有关“大”且表示尊敬的词语或句子展示出来。

生:《荀子》:“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生:孔子称赞颜回:“大士哉!”

生:大驾,原来指皇帝的车架,现在大多用来表示对别人的尊称。

【案例分析】

第一位老师的巧妙之处在于引导学生去注意 “龀”字的意思,理解意思的同时和自然的掌握它的书写,使学生养成关注汉字特点的习惯。

第二位老师的巧妙之处在于他抓住一个“大”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课前查字典、收集词句,课堂上的谈论,使学生了解“大”的多种用法并理解人们对“禹”的感情。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查找,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交流对话中,“大”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心里,同学们对汉字特有的魅力一定有所体会。

把字词教学有机地融入课文教学

设法把字词教学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使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有机的结合。不让字词教学孤立、机械的出现,还它以生命。

【案例】《山坡羊・潼关怀古》

吴积兴老师在上《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文时将字词教学与课文教学巧妙的结合。

1、解释字词(学生读、解释,老师补充提问)

问一下大家,预习过了吗?好的,那我来个很简单的检查,我这里有一些词语,都是课文里的,看谁知道他们的意思。记住想说就说。

山河表里 踌躇 宫阙 苦

山河表里

什么意思?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这里的表是什么意思?表就是外面。

山河表里的顺序应该是山表河里,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诗就是一幅画,你可以想象,这里有座山,还有一条河,山的外面,河的里面是潼关路。(教师画,学生修正)你们再看这幅画,觉得我这样画对不对?和聚、怒两个字矛盾。(解读聚和怒)潼关的里面是峰峦如聚的华山,外面是波涛如怒的黄河,可见潼关地势非常? 险要,潼关而且因为险要,而显得很重要,潼关就这样从一个险要的关口,变为兵家必争的战场。

四、结语

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课堂上不容忽视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字词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坚守“语文”阵地,踏踏实实地组织学生发现、探究汉字的奥秘,掌握汉字的书写、运用。同时,还要求教师深入挖掘、理解,带领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并运用祖国文字,建立起对祖国语言的不可动摇的深情。语文老师应本着对学生挚爱的精神和对教学执着的追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字词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蔡少军.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

篇5

读者可复印此页后填入正确答案,但必须剪下本页左下角的三角记号(不可复印)贴在信封正面,即可参加抽奖。来信请寄:上海市成都北路500号峻岭广场1808室,邮编200003。截止日期为2011年11月30日(以邮戳为准)。我们将在全部答对者中抽取60名获奖者,并寄出奖品。

获奖名单及答案均于2012年1月刊上市后公布于杂志网站省略。

纵向:

一、腾讯公司推…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二、改编自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电影,由李连杰、黄圣依、林峰主演,李连杰在其中扮演降妖除魔的僧人。

三、指和尚或尼姑。

四、北京地名,位于海淀区。原为清提督劭英之墓,因墓内有五棵古松树而得名。

五、制造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的工厂。

六、图财谋利。

七、对自己见解的谦称。

八、使丧生,使毁灭。

九、大陆男演员,在《神探狄仁杰》系列中扮演武艺高强的卫队长李元芳。

十、杨幂演唱的歌曲,是电视剧《宫锁心玉》主题曲。

十一、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比喻事情弄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

十二、已婚者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恋情。

十三、教育局在招聘老师后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的上岗证,是指有资格参加岗前培训才有机会获得的证书。

横向:

1 将日语的假名(平假名、片假名)以元音、子音为分类依据所排列出来的一个图表,背诵此表是学习日语的基础。

2 丁浩然首张专辑《你的故事我的歌》中的歌曲,静静的钢琴伴奏配着干净的声音,很适合在一个人的时候聆听。

3 陈奕迅收录在专辑《上五楼的快活》中的一首歌,其中一句歌词是“你在我花园挖的洞要埋什么”。

4 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任《焦点访谈》等主持,蒙古族。

5 元代著名散曲家,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6 旧时服侍上级军官传送其命令的士兵。

7 以做博客形式发表的做型小说,是做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

8 大脑的思考能力或检索能力暂时…现障碍的一种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暂时性记忆障碍。

9 由杨千华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私日记》中其中一句歌词是“你离开你回来将手信留在眼内”。

10 指产品运出工厂成为商品。

11 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

篇6

中华文明通过诗词歌赋等文化形式得以不断积淀、巩固和传承。这些流传至今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强化古诗文教学的角度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一、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量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浩繁如海的优秀文学经典,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代表体裁、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达到一定的积累量,才能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才能从中窥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貌。而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中,诵读是一种极为重要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也是我国古代诗词歌赋等主要文学体裁的韵律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对于教材所安排的古诗文篇目,应当利用课堂时间以及早读的时间,通过配乐朗诵法、吟唱、配画等诵读形式,让学生全面背诵掌握下来。除了课本所安排的诵读学习篇目外,还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背诵如《弟子规》、《三字经》、《经典古文名句》等传统文化读本,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牢记于心。而诵读的过程,既是学习养成语感、积累素材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对古诗文的初步理解。

二、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力

要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将优秀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光靠让学生诵读积累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更深层次领略古诗文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力量。

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语法特征和文字的释义与现代文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的,这往往给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学经典著作的理解造成非常大的障碍。因此,在古诗文和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一些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文言虚词、古今词义的差别和常用的古文句式、文体等,以及词类和词类活用等典型的语法特征,减少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文时的语言障碍。对于古文中所涉及的语法知识,应当在初中的各个年级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难以用到这些文言文语法知识,为增进他们的理解,可以通过多举实例的形式让学生强化理解。而所举的实例,也应当以经典篇目和经典名句为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古文语法知识,也能进一步扩大对经典篇目的学习和掌握。

对古诗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其本身的含义之外,还应当为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更加深化对古诗文的情感认同。要为学生进行背景知识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为何会在九月九日这天“忆山东兄弟”呢?就可以为学生讲解王维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社会上“九月九日”的风俗习惯等等,这样学生自然也就能够领会到此时独在他乡的王维对“山东兄弟”的怀念之情了。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感悟作者在诗文中所抒发的浓烈情感,让学生在阅读文化作品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特别是那些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感,更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如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说自己虽然老迈,但却始终抱着“为国戍轮台”的坚定理想,这是作者拳拳爱国之心和忧民之情的真实写照;又如《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学习中,可以将《山坡羊·骊山怀古》联系起来,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嘘叹,以及对百姓被动遭受战争苦难的无比伤心关注。这些古诗词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诗文本身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深入领会作者对祖国、对百姓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同时,也将这些爱国主义情感传承下来,立志为祖国做贡献。

三、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

古诗文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文化基因传承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这一点同样不可疏忽和遗漏。一方面,要传承优秀的道德传统,强化学生的道德水平,如《〈论语〉十则》“三省吾身”从正面所倡导、《陈太丘与友期》中从反面所揭示的诚信美德,以及孟郊《游子吟》对母亲的赞美和对孝道的传承、《伤仲永》所记载的“天才”的反面教材以及对谦虚精神和勤奋学习的倡导等等,无不是有着丰富的文学魅力,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对一个个文学形象和文学故事的学习中感悟是非曲直,践行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要进行节日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对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描写和赞叹,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篇目,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现实生活和这些古诗文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的传统节日中实践和体验独特的传统文化。

篇7

一、歌颂古人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系学生必学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整个中文课程里面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对于古代文学知识、文学方法和鉴赏技巧的掌握的都有很大帮助,甚至于学好古代文学对于汉语语言的掌握也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在高校的中文教学中,都十分重视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了许多爱国忠诚的情怀思想,从先秦的屈原、汉朝的苏武,到唐朝的杜甫,再到宋朝的陆游、岳飞、辛弃疾、文天祥,他们都留下了关于爱国情怀的不朽作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以这些文学作品为依托,介绍他们写作的背景,并通过朗诵、图片展示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古人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崇敬感,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赞美祖国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情怀不仅仅体现在对于祖国的忠诚热爱,同时也体现在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因为古人将国土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更加升华了人们祖国的保卫情感和眷恋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许多讴歌中国壮丽山河的优秀篇章,这些都充分体现文人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例如陶渊明笔下描绘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家闲适生活引来无数人的向往,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描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再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领会到庐山瀑布的磅礴大气,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浑厚雄壮的大漠景象,让人心之神往,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写江南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陶醉其中。还有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将西湖在雨前雨后的美景都尽收眼底,“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更是将山的千姿百态都描写出来,使人读之跃然脑海。无论是山河湖海,还是野花小草,更甚是鸟虫飞蛾,文人志士们都将之细心描绘,并赋予这些死物与不一样的生机和感情,使他们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物,更是人内心的一种情感的共鸣。教师通过教授学生古汉语文学中对山河赞美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对祖国山河地理的了解,并引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

三、陶冶学生性情,培养高贵品质

爱国情感除了要对祖国忠诚,热爱祖国山河外,还要表现为关心国家正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在此教育下,心系国家和黎民百姓,采取积极入世态度,企图振兴图强,以达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种伟大的胸怀和坚强不屈的性格是值得我们歌颂的。例如范仲淹就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心系天下。杜甫同样深感百姓生活艰苦,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百姓发生,并立誓“穷则独善其生,达则兼济天下”。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也通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教师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育中,将古代文人的治世热情和对人民同情的伟怀做深入剖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古人的政治理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在新形势下,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教师也要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首先是采用单一的授课方式,可以借助多种教学工具,诸如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加深学生的体会和理解。其次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相关的博物馆或者景点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在具体的空间中体会古人的爱国情感。

五、结语

篇8

生成不足,预设有余。从认知规律看,学生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一定优于被动接受。因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阅读姿态,借助个人和同伴的智慧主动探究文本,从而生成新意义的过程;是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读、理解、分析、综合、反思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走进文本,从而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并产生新疑惑的选择性解读。

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成,才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尊重。因为许多由教师预设的“问题”是可以靠学生自己的阅读姿态解决的,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能够回答的。

更何况这样的预设很难对接学生个人的学习现状,很难反映学生最迫切的求知愿望,有时仅是教师的自作多情。由于对课堂生成的关注不够,尽管师生共同完成了教师的预设,但学生的收益会大打折扣。

激情不足,泛读有余。许多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意,在朗读中涵泳咀嚼感悟情感。但是,引导学生读出文本的情感还相当不够。古代诗词散文是有韵之文,不仅质美,而且文也美,诗文的内涵往往能够在语言形式上找到表征,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生动地传达诗文的情感。遗憾的是,本次赛课中的许多朗读没有读出古诗文音韵之美,即使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但多是泛泛而读。

应该说,《陋室铭》、《爱莲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石壕吏》、《行路难(其一)》等经典名篇,本身就是朗读的好篇章,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真正会读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但就这些课而言,学生经过教师的讲与导,也许理解了“质”的美,但音韵之美,恐怕仍是空白。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都要结束了学生还不会朗读。没有时而舒缓时而高扬、时而激愤时而坦然、时而低沉时而激越的抑扬顿挫的动情朗读,学生会读出古诗之美吗?会领悟苏轼那复杂的内心情感吗?从这个角度讲,许多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读只流于形式,或者仅是皮毛之读。往深处说,教师还缺少了指导学生朗读的能力,教师自己都没能读感动,怎么去指导学生读感动。

妙问不足,普问有余。无论语文课堂改革走向何方,无论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课堂上教师的“问”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教学预设或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通过“问”来实现的,教师在课堂的“导”也是通过“问”来表现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学习收益都与教师的“问”密切相关。教师的“问”是对教材的转换形态,是对学生认知规律和阅读姿态进行深入研究后而对教材的“教学化”。

教材原来不一定是写给学生看的,但教师的职责就是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把教材文本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执行文本(教案)。这个转化是否成功,能否真正“学生化”而非“成人化”,取决于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语文素养及教学智慧。教师的“问”设得妙,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动力,诱发学生明断是非的判断能力,启发学生灵动飞扬的思维能力。

语味不足,情味有余。“语味”,是指对语言的品味,侧重于从语言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文本词句、篇章,让学生得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情味”,是指对文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把握,亦即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讨论。语文课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引导学生在沉潜文本之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感知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指导学生在涵泳文本之中体悟语言的生命张力,探索语言的生命价值,从而掌握汉语言的“言”、“语”规律;是启发学生在咀嚼文本的时候品味语言丰富的情感和巧妙的表达,从而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

当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不可截然分开,可语文课的重点毫无疑问是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一堂语文课,学生应该花大力气的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感受内容,再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去品味语言的表达。尽管文本的语言表达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但语文课的重要功能不是学习“表现的内容”,而是学习“如何表现”的。这次参赛的许多课,语言品味严重不够。

篇9

我随旅行团到西安去游玩。这次旅行很快乐,让我见识了许多 名胜古迹,如兵马俑、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大雁塔等等,下面就谈一谈这些名胜古迹。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西安旅游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西安旅游心得1我们购买了一幅华山地图,以便随时了解自己现在的位置,2元一幅,挺便宜的。

我全副武装。戴上手套和袖套,戴上了帽子,背着背包,胸前还挂着照相机。就这样子,我们开始向华山冲锋。

一进玉泉院,西安的炎热立刻一扫而光。我们斗志高昂,一步步向前进军。北峰离我们很远,据说在正常情况下从玉泉院到北峰要6个小时。

走出玉泉院,我们感受着华山的气息。一个太阳明明就在头顶上,树又不多,奇怪的是,太阳的热量大减,还不时吹来凉爽的清风。我们边走边看,不久便来到了华山门。

华山的一张普通票要100元,而我是学生,仅需70元。我们在华山门那儿购买了两张票,然后就经过了华山门。

路不陡,仅是微微的上坡路。在我们的左边,有一条清澈的山溪。那条山溪从山上涓涓流下,我们的耳边尽是回荡着水流的“哗哗声”。水流在乱石堆中穿行——这才是真正的“纯净水”。

爸爸一看就恋上了这水,执意要用这洁净的清泉洗洗脚。“清泉石上流”用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他走到溪流边,卷起裤脚,脱掉鞋袜,把脚放入水中,嘴里还啧啧称赞。我也暂时忘掉了爬山,在溪边玩了起来。大约十分钟后,爸爸又现疲惫。他体力极为不支,我只能允诺等他一累就休息。眼见前面有数块石头,我们就上去休息,哪知这下可被抬轿子的缠上了。他们劝我们坐轿子,怎么拒绝都不成。他们还说上面危险,当我们说自己爬上去才有意义时,还是甩不掉他们。我们只好拎起包,继续往前走,身后他们还是继续喊低价格,价格降过一倍。直到我们走远了,他们才停止喊叫。

又往前走了好一段路程,终于来到了五里关,这说明我们已走出五里了。一个石门,不算大,上面写着“五里关”三个字。离开五里关后的路很长很长,沿路的风景依旧。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路,依旧不陡。我们在一个小店旁休息时,我看到店门口的方便面,真想买来吃!

往前走,我已厌烦了这平平无奇的路。不过往后看自己走过的路,还是给予了我莫大斗志。

西安旅游心得2我和妈妈在西安旅游时,我们也去了世界奇迹中的—兵马俑。

铜车马一共出土了一组,一号车在展厅里放着,而我们看到的二号车是一个仿制品,因为真的在世博会中国馆里做镇馆之宝……一号是一辆战车,是用来指挥战斗的。而他最精美的地方莫过于伞了。伞柄内装有暗器,伞下有一个伞座,伞座不仅能把伞立起来,而且能让伞根据太阳方向360度旋转。如果秦始皇下了车,还能把伞从伞座卸下来。二号车是一辆巡游车,车身上有一个像乌龟壳一样的车盖,意思是秦始皇能百年长寿。铜车马是至今最完整的也是最精美绝伦马车雕像,看来古代人的智慧真不可估计。

看完了铜车马,我们来到了一号坑。秦俑坑一共五个坑洞,组成了一个大军。而一号坑是大军的右翼。一号坑是现在出土陶俑最多的一个坑洞。我们进入了一号坑,这里展出了约有6000多件陶俑,有车兵和步兵。前面有三排轻装步兵,每排有68人,共206人,是一号坑的前锋。他们个个手持强弓劲弩。而左右两侧也个有一排手持弓和弩的步兵,他们是左翼和右翼,而后面也有一排这样的步兵,这是后卫。这三排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侧面,后面偷袭。而他们中间围着的就是主力部队了。因为会有身体的碰撞,所以个个都身穿铠甲。每个战士表情神态各异,可谓是栩栩如生。整体构成了一个行止有序,进退有据,组织严密,固若金汤的军阵队列。太雄伟壮观了,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我们又去看了前锋二号坑和指挥部三号坑,它们都让人身临其境,犹如在古代战场作战杀敌。可惜现代科技还不能把“俑”的颜色保护下来,所以有些兵马俑还处于封存状态,没打开。我长大后一定要发明一种技术来保护这个世界奇迹。

兵马俑,我还会来的,来保护你,来研究你。

西安旅游心得3在国庆长假的时候,呆在家里实在很无聊,倒不如出个远门,游游景点,开开眼界呢。经过爸爸妈妈一番商议,最终就决定去西安这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游玩。听到西安,我的心就像被火烧着一般激动起来,要知道,西安那块可是有文明世界的四大山之一——华山呢,这能使我不激动吗?

在路途中,我的心情就开始激动不已,真想赶快见见西安,可到了西安,太阳已近亲吻着西山跟我们挥手告别了。还是先找个住处,等第二天养好精神再去旅游景点。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我们就坐上车去华山了,到了山脚下,抬头一望,真是宏伟有惊险,现在的华山被云雾缠绕着半个身躯,就像一位披着白色仙衣的大仙一样坐在那。从山脚下坐车几分钟就可以到缆车区坐上缆车,从缆车上向下看,真能吓出一身冷汗,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壮观极了。到了山中腰就得自己行走了,在山上,空气清新的很,看看周围,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奇幻无比。在通向更高地方的路只有一条,这也应证了一句古话——自古华山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奇妙的风景,可这条路越走越险,越走越远,我们走到一半就先后泄了气,四处便观赏奇妙的风景。飘飘忽忽游览了一个上午,最后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这座名山。

第三天,法门寺又让我大饱了眼福,首先到门口第一个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那金碧辉煌的大殿,走到里面更是惊叹不已,每走一段路就会有两座菩萨像映入我的眼帘,菩萨像各各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入大殿,可是我还是可以想象出大殿里金碧辉煌的样子。

告别了法门寺,也告别了西安这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我们也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我的激动的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西安旅游心得4西安曾是十三个朝代的都城,也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怀着对西安美好的愿望和无限的憧憬,这天早上5点多钟,趁着茫茫的夜色,妈妈开着车,爷爷、奶奶、爸爸和我一起踏上了美妙的`西安之旅……

5个多小时后,一座气势恢宏的城门矗立在我们面前,两个大字赫然醒目,一下子冲进我的视野,啊,这就是潼关!这就是传说中的《隋唐演义》中第八位大将——魏文通把守的关口。

就在这个关口,话说第十三位英雄好汉秦琼,与众兄弟假扮官兵、响马,骗过潼关大帅魏文通,顺畅通过潼关。然而,随后杨林率兵追来,才知魏文通错放秦琼通关,痛斥魏文通上当受骗。魏文通惭愧请命去追回秦琼等人。魏文通快马直追,秦琼策马而回阻挠魏文通,二人大战几个回合,却被正在石头上睡觉的罗士信看到,力大无穷的罗士信搬起巨石砸向魏文通,魏文通奇妙躲过。最后,罗士信生擒魏文通,将其带回。潼关口的这个故事真是精彩极了!

“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爷爷这样说。在这里,我不得不介绍一下潼关了。潼关守卫的是关中东大门,是历朝历代的兵家重地,因此便有了“得潼关得天下”的说法。

站在潼关城门前,我不禁想起了元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词句:“山河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啊,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和人民!曾经的潼关城外有黄河天险,可阻敌人;曾经的城墙高筑,作为军事要地更是守卫重重。可以想象当年,猎猎翻飞的军旗,将士们身着盔甲,毅然地站在山峦上、城墙边,双目炯炯有神地守卫着这关中的东大门……

一个潼关,激发了我对西安厚重历史文化的极大兴趣。这里,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下一站,我们要去兵马俑!

西安旅游心得5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到西安去。虽然相隔万里,却止不住我火热的心,想尽早到哪儿去。

西安,历经了几世几朝的沧桑,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王朝更替。如今斯人已逝,而西安却依然屹立于历史的风口浪尖,继续他永无止境的使命,傲视世间一切兴衰荣辱。

寒冷的银光从天际倾泻下来,流淌在西安衰颓的城墙上,让本已斑驳的萧墙更觉触目惊心。风沙袭来,他岿然不动,一任自己的身躯接受风暴的洗礼。所以,西安是有心的,而且他的心是那般空明纯净,让人仰止。

孤雁南飞时,冰冷寂静的荒原上,会有低沉的埙声响起,那是西安的魂灵!埙声在西安传起来最是空旷和雄浑,让听的人心悸魂绕,仿佛终日不绝于耳。现在想起绕梁三日的鄙陋,埙声应该会绕梁三年也不绝,直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

西安,是西安人的西安,但也是我的西安。如果说故乡是我现实的故乡,那么西安就该是我梦中的故乡,我一直追寻的方向!没有必要解释,不需要理由,一切,都应该那么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我想念西安,想念他的风沙,他的月光,他的城墙,他的埙声,他的魂灵!

我想站在那寂静的荒原上,抬头看灰色的苍穹,任强劲的风吹散鬓发,吹到脸上,也吹走一切的怅惘,吹走世间一切兴衰荣辱,只一个人静静的看碧空云卷云舒。

我想站在沧桑的城楼上,俯瞰苍茫大地,看风过尘起,感叹人生须臾,感叹风华不在,吹一曲红萧,吟得意诗文。

爱西安,梦西安,念西安……

篇10

一、切入点定“小”一点

近年来,考场作文有不少是话题作文,它给考生提供 的只是一个选材立意的范围,考生要想自己的作文获得出其不意的表达效果,不可疏忽切入点的选定。切入时应尽量避开那些“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立意和选材。如一学生写话题作文“变化”时,先将“变化”定格在 “家乡”这一范围,在此基础上巧取角度,写农村生活燃料的变化,以“稻草家族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气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族在农村市场的“罪恶”,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气的自我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革。还有两学生将“变化”的范围定格在家庭。一学生写“门楼的变迁”:改革开放前,门楼修得很窄,修宽了怕财气跑了;农村实行责任制后分了牛,拉不进去,第一次把门楼拓宽了,第二年买了手扶拖拉机,又进不去了,第二次修宽,第三年买了“小四轮”,再次修宽。虽然是“小”门楼的变迁,但反映了农村逐渐富裕的“大”主题。一学生写家中“餐桌”的变化:矮小的破旧方桌――高大的上了桐油的方桌――椭圆形的西餐桌。透过“小”餐桌的变化,折射出人们的物质富有程度乃至精神面貌的变化。

二、有个“小”巧玲珑的开头

文章素有“风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就启示我们:写文章,开头应简洁明快,玲珑剔透,不可兜圈子,绕弯子。如中考满分作文《平凡也美丽》,开头通过一组排比句诠释“平凡”的内涵,然后自然点题:“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尽管世间繁华万千,但你依然可以发现:其实平凡也美丽。”再如《告别英雄》一文的开头,小作者仿拟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语中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华夏大地英雄路,望古今,意涩苦,伤心忠烈悲入土,多少英雄都作了古。”

三、融入一些富于哲理的“小”思想

立意选材要想不同凡响,虽不说需要惊天地、泣鬼神的素材,但至少是与时代合拍,与生活共振,反映的是人民的心声。“大道理”固然能震撼人心,“小思想”也不能说不感动人。许多散文,人们之所以爱读,除了情真意切之外,与作者对生活的独到思考不能说没有关系。如《让有些话穿耳而过》,以李肇星三岁的儿子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住”入题,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后,结尾再对这句话进一步诠释:“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有限得很。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和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和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那些忠言箴语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吧……”能说这样的文章没有作者独立思考的“小思想”吗?

四、文中写些“小”细节

考场作文,文体一般不受限制,但无论使用哪种文体,都离不开使用一些小细节,如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说明文中涉及说明对象的结构、功用、性质、成因、关系等相关内容,议论文中的摆事实、讲道理,都与细节有关联。丰富生动的细节,能为考生的考场作文增色添彩。如《感恩磨难》这篇考场作文,采用的是议论体,由于这个考生拥有“触摸”历史的一颗纤细的内心,他在文章中通过一些“小”细节证明英雄豪杰“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成功”:“胯下之辱”成就了开国大将,“卧薪尝胆”的故事千古流芳,身受极刑也要将事实载入《史记》,身患残疾也能手持《孙子兵法》运筹帷幄于沙场之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昏庸的君主胆战心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万古传颂。

五、体式上耍点“小”花样

考生为了让自己的考场作文取悦于阅卷老师,在文体选用上不能不动一番脑筋。一方面要考虑适合表达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力求有所创新。一度时间,“应用文”成了考场舞台的主角,或启事,或演讲,或倡议,或辩论,或广告,或病历,或书信,或日记。更有甚者,融合数理知识,嫁接现代科技,走进新闻媒体,联姻影视,穿越时空,翻新诗词,创造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新体式:或试题式,或光盘式,或访谈式,或直播式,或故事讲述式,或诗词诠释式,或歌曲别解式,或镜头剪辑式。虽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但如果你对某种文章体式情有独钟,真正把握了这种文章体例,再在考场作文中大胆运用,往往能收出奇制胜之效。如有篇题为《考试魔鬼定律》的文章,构思就很新奇。小作者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总结出十二种“定律”:逆推定律、莫非定律、橡皮定律、不抬头定律、时间换算定律、作弊者与监考老师定律、矛盾定律、考场气氛定律、时间价值定律、附加题定律、倒霉定律、不公平定律。每种定律内容可谓很有创意,如“矛盾定律”言简意赅:“抄别人答案时,你总想让老师看不见你。别人抄答案时,你总想让老师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