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范文
时间:2023-03-14 05:3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浣溪沙晏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宰相(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据记载,晏殊曾经讥刺有些人喜欢堆砌金玉锦绣字面以夸耀富贵,说那其实是“乞儿相”。他觉得自己所写的像“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之类,才真正是富贵气象(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里面的道理是可以体会的。
《浣溪沙》词描写的就是那种高级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形。“一曲新词酒一杯”,是说在家中宴饮,听歌女演唱。宋代高级士大夫家中多蓄养歌伎以供娱乐,晏殊也不例外。与常人不同之处,是他喜欢让歌女唱他自己写作的歌词,自我欣赏。“去年天气旧亭台”,说这个春暮时分,天气与去年相似,园中楼台亭阁,也是往年景象。生活是如此安闲平静,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然而,真的一切都没有变化吗?“夕阳西下几时回?”又是一日将尽,太阳在黄昏中落下,尽管明天它还会从东方升起,但那不再是今天的太阳。时光不断流逝,生命也随着不断流逝。
你如果明白“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一个什么样的提问,也许会突然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晏殊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古老的话题,只是曹操的诗句短促有力,所表达的情绪慷慨激昂,而晏殊的词却写得委婉而平静,他不愿意显示出激动和不安的心情。在这里“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意味深长,它并不像有些人解释的那样是对往昔的缅怀,而是借不变的景象写出世界永不停息的变化,以永恒的尺度量出人生的有限。你想,一切犹如往日,可是往日到哪里去了?
转入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深感自得而千古传诵的名句。其美妙之处可以从好几个层次来解析:从对偶技巧来说,两个单句本身都是浅显而接近口语的,并无特别雕琢之处,而形成对仗却工整而精巧;从所表现的内涵来说,它既写出了眼前的实景,又蕴含了耐人寻味的哲理。花总是要落去,时光的流逝无从阻止,生命必然走向衰残,这是无可奈何的;但尽管美景不再,“繁华有憔悴”,也并不意味着这之后只剩下虚空和荒芜,燕子依旧翩翩归来,呢喃作语,给人以另一番欣慰。理性的作用使词人不致一味沉溺在人世无常的空幻感中,而是同时也看到万物常新,为之欣然有喜。这种兼天然与工丽、写实与暗喻于一体的对句,最能显示汉语的魅力,十分难能可贵。
终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作,它把词人爱惜岁华、流连光景的情愫以缓慢的节奏延展开来,形成悠长的余韵。
篇2
夕阳在窄小园子的假山背后,渐渐西下,染红了西天的云彩,分外美丽、妖娆。他徘徊在旧日的亭台之上,酒,洒了一地。景物虽与去年并无二致,可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那西下的夕阳,何时才能在返回这清幽的小园子的假山上呢?
暮春,花凋零的时节。
花的凋零,是那样的匆匆,还来不及惋惜地为落花赋一首新词,落花就已经化作春泥,消逝在清香的泥土里了,落花无痕……去年在檐下搭窝的春燕,已经归来,继续在檐下的窝中呢喃细语,唱着一支悲伤的春曲……
面对时间的长河,无法回避,无法拒绝,任凭两鬓斑白的华发在晚风中飞扬,也没有任何办法挽回失去的一切时间。这样短暂的人生,除了能在这幽静的小院子里叹息、在落满花瓣、飘满花香的小路上徘徊,有还能做什么呢?
晏殊惋惜悔憾的泪水顺着脸庞流下,打湿了沾满花香小亭子的玉阶,吟出了流传千古的《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回来,
篇3
中秋月晏殊明月的含义是什么
霜影即月影,“十轮”是因为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素娥即嫦娥。月中有桂花树,你一定知道吴刚嘛。
银河泻影,佳节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满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
也许嫦娥也像我一样,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你看,那月宫也是清冷的,连桂树也在孤单摇曳!
主旨,是乡愁。
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晏殊的生平介绍
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
篇4
1、全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一、走进诗歌,感受诗之美。
诗歌是一座巨大的美学宝库,著名诗人布罗茨基说“诗歌是生活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歌的美有多种表现形式: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情感美、哲理美等。要塑造学生的审美品格,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感受到诗歌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诗歌中的美,擅于将这些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较浅层次的审美体验,并逐渐唤醒审美意识。如:教学杜甫的《望岳》时,应展现出巍峨雄壮、峰奇景丽的画面美和会当绝顶,俯视一切的情感美;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应展现出含蓄哀婉、深情内敛的情感美和宁静深邃、触人心绪的意境美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借助绘画等外物,通过情感饱满的诵读等方式,让学生走进这些诗情诗意中,获得更强烈的审美体验。
二、加深理解,品味诗之美。
托物言志是诗人最常运用的借以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这些所“托”之物大多是诗人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从复杂多变的人生事物中选取出来、匠心独运地排列组合起来、具有美学品质的意象。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这些意象的情况下,审美体验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感悟作者的创作情感,加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进而才能更好地品味诗人蕴含在意象中深刻的美学内涵,提高审美品格。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应紧抓情境和意境两个关键。
1.情境还原,设身处地感其思。
笔者在教授晏殊的《浣溪沙》时,便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天,大家都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课,旁边坐着你最要好的朋友;明年的今天,大家可能还在上课,仍在熟悉的教室里,可老师不一样了,最好的朋友转校了,你的感受是什么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却一样表现出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学生的情绪被情境所感染,已经与晏殊创作《浣溪沙》时的情景相似。笔者便紧接着告诉学生:北宋的词人晏殊也遇到和大家一样的情况,他在听曲品酒的时候,想起了去年同一时候亦是在这里相聚饮酒,与今相较,大不相同,大家想知道晏殊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吗?接着笔者带领学生走进晏殊的诗中,去感受晏殊对于美好事物消逝不在的缅怀和忧伤之情,以及对于宇宙人生循环往复却各不相同的充满哲理性的思考。学生因有之前类似情境的还原,感同身受,对于诗人表达的意境便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对于诗人所传达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绪产生强烈共鸣,对于诗中的情感美与哲思美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2.把握意境,理解感悟品词句。
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教学时,可抓住诗歌“喜春”这一核心点,向同学提问:从诗歌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诗人对春景的喜爱?学生争相回答:“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里可以看出来”、“从争啼的莺莺燕燕,从衔泥筑巢的春燕可以看出来”、“从四处长起来的春花,从鲜嫩的春草里可以看出来”……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对于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对春天的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整首诗欢娱、明丽的意境有了较好的把握,对于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美有了自己较直观的认识。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啄”换成“衔”好不好?在经过短暂的沉默后,便有学生回答:不好,啄字表现出燕子这边啄啄,那边啄啄,欢快的情绪,如果改成衔,燕子这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便没有了,诗歌的情感也大打折扣。学生对诗歌意境有了整体把握后,通过适宜地提问引导,引发学生对诗歌语言进行比较、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艺术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的独特魅力,感受诗人创作在意境烘托上的超人智慧,更深地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使审美品格得到有效提升。
三、移情入诗,体验诗之美。
审美品格的塑造,在于发现美、感受美,在于理解美、品味美,但只有我们参与到美的创造中,体验美的灵魂,对于美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和判断。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诗人总会有意无意地留白,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描绘,为我们参与诗歌之美创造提供了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在感受、理解诗歌美感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移情入诗,将诗人未曾提及的、将诗人言及辄止的、将诗人言而不绝的部分,具体化、细节化,以还原、再创作的方式,将自身的情感逐渐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融入到美的创造中,从而深层次地体验诗歌之美。如教学《夜雨寄北》这首诗时,李商隐已经将对夫人的思念之情和未知归期的伤感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笔者便要求学生:请你以李商隐的口吻,写一封家书。让学生通过想象,参与到李商隐诗歌创作的情感中。通过这样的参与方式,学生对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美感便有更好把握与体会。
篇6
明徐渤《徐氏笔精》卷三“溶溶雨”条言:“世传晏元献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为警句,然‘溶溶’,水流貌;月不得名‘溶溶’。予尝病之。近阅吴处厚《青箱杂记》云‘梨花院落溶溶雨’始知‘月’者,后人改之。‘雨’字自妙。”也就是说,徐氏认为,“溶溶”两字不能和“月”字搭配,和“雨”搭配方称。世之所以传“雨”为“月”者,是后人改作的结果。有趣的是,今查吴处厚《青箱杂记》的各种版本,如稗海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并无“月”改“雨”之记录。
晏殊别集的情况又当如何?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及李氏宜秋馆《宋人集》本《元献遗文》,均为“月”字。笔者再翻查宋代各笔记小说、诗话、词话,并无“梨花院落溶溶月”当为“溶溶雨”的记载。那么,徐氏所言,竟无根据了?其实不然。金代的王若虚在其《滹南集》卷三十八中提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两句时,说有“论者妄为云云”。虽然语焉不详,但说明至少在金之前,已有争执。而且晁冲之的词《玉胡蝶》“目断江南千里”中,有这么一句:“雨轻轻,梨花院落,风淡淡,杨柳池塘。”另外,李弥逊词《虞美人・宜人生日》首句亦是“梨花院落溶溶雨”。宋词喜欢隐括或翻用前人成句。如晏殊《浣溪沙》中“不如怜取眼前人”,即取自元稹《会真记》中的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而《喜迁莺》的“天若有情应老”,则取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晁、李两人的词,皆用“雨”与“梨花院落”搭配。晏殊与晁冲之同为北宋时人,李弥逊年代稍晚,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然距离晏殊时代也不是特别久远。因此,晁、李两人词中都用了“雨”字,是不是晁冲之和李弥逊当时所见晏殊的诗用的是“雨”字,后人才改为“月”字?鲁鱼亥豕,也是常见的事。
而且,从文学传统上说,将“梨花”与“雨”连用也是有先例的。唐白居易《长恨歌》即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句,吕温《道州郡斋卧疾寄东馆诸贤》诗亦有:“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句。晏殊文学修养很深,“梨花院落”句受到前代影响而用“雨”字,是有可能的。
那么,“梨花院落”之后原来到底是“月”还是“雨”似乎是难以穷究的问题。既然如此,何妨撇开版本的讹误不谈,先来探讨一下,用“月”字是否就不合理了呢?“溶溶”固然是水流貌,然而微风轻拂,柳絮低徊,梨花院落,都沐浴在皎洁如水的月光下,意境清幽,情致谐婉。此等胜景,非月色溶溶不能形容。
此前也有人喜欢将“梨花”与“月”连用,取其“洁白”的共同点。如温庭筠《舞衣曲》有“满楼明月梨花白”,其《菩萨蛮》有“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崔道融《寒食夜》有“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此外,亦有将“溶溶”与“月”连用的。白居易诗《晚秋夜》首句即是“碧空溶溶月华静”;冯延巳词《虞美人》“春山澹澹横秋水”中有“杨花零落月溶溶”句;陆游诗《寄题扬州九曲池》有“茶泼蜀冈雷殷殷,水通隋苑月溶溶”。因此,徐氏指摘“梨花院落溶溶月”不妥,是他未曾注意到,“梨花院落溶溶月”乃是将月色比喻成水,月色如水,是最常见的比喻,亦是最贴切的比喻。徐氏对“月”字的质疑,实在有点胶柱鼓瑟之嫌了。
文学评论上,这种胶柱鼓瑟的人,并不鲜见。
最著名的,莫过于沈括了。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三“讥谑”中,连举数例,指摘其“病”。比如说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叙述上林的八条河流,都是黄河支流,又如何东注太湖?又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玄宗过蜀路线,与峨嵋相距甚远,沈括据此亦认为此诗不通。以上两则,是地理方面的疏误。此外,沈括还用数学家的眼光来读诗,他认为杜甫《古柏行》描写古柏,“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按比例来算的话,这样的古柏也未免太细长了。
应该说,沈括的批评也是有根据的。但是这样读诗,却不免迂阔。更有甚者,如毛西河驳坡《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言“定该鸭知,鹅不知耶?”(《随园诗话》卷三)实在是颇为荒谬了。
文学上为了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往往使用诸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在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出现,但用来形容愁烦之多,却也十分形象。同样,杜甫的《古柏行》本意即在以柏喻人,非极力描绘古柏的高大雄姿,难以烘托诸葛亮的勋业伟绩。白居易的“峨嵋山下少人行”,此处“峨嵋”并非实指,而是用来代指蜀地。至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全篇夸饰,所谓的八水东注,亦不过为形容上林苑之广袤无垠。
篇7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二、理解型默写。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浣溪沙》中以轻快的语调抒写安逸闲适的生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
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
仗工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
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辛弃疾《西江月》一词中,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
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江西古称“文章节义之邦”,数千年来,人才辈出,留下无数传世佳作。在他们的诗词里,我们既可以品味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精
深哲理,也能感受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惆怅情怀。
9.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在过去的六年中,我已经对每一位老师都产生了深深的情感,但这也并没有影响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在我小学的六年中,有一位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他就是我们小学的科学老师,她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当我们不听话时,她都会说她那句永不会变的台词“傻瓜”。然而我喜欢她的原因却不止是这一个。她的课,听起来从不会很困,他总是把课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使我们不容易忘掉这节课的内容。她不时还会给我们讲些人生道理,使我们懂的更多。她还有她独特的教育方法,她从不对学生大吼大叫,而是慢慢的给他讲道理,直到他知错为止。我想,这就是传说中的“以理服人”吧!
当我上了初中以后,我的科学老师虽然走了,但我所谓的“似曾相识”的“燕”却又出现了在我的身边,她就是我们的政治老师。她有着和我们小学的科学老师一样的性格。这又让我找回了小学的感觉。同她一样,上政治老师的课也同样不觉得困。一切,除了老师,都和以前一样。
但是奇妙的事情有出现了,现在马上要上初二的我听说初二将增加一门新课程,叫做物理。听说用这个暑假来补习物理对我今后学习有好处。当我问到补习的老师的名字的时候,我激动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小学科学老师的名字,时隔一年,我没想到我们竟然能再次见面。
篇9
1 识记文学常识;2 理解诗句含义;3 体悟作者情感;4 表述诗词意境;5 赏析诗词语言:6 理解诗词内容;7 分析写法技巧;8 想象景物画面;9 把握景物特点等。
[新题演练]
一、曹操《观沧海》鉴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人吟咏的是什么志向?最能抒发这一志向的是哪几句?
2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对象。前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B 作者写山岛、草木、秋风都是为了写大海,写出了大海的生机勃发、变化万千的特点。
C 全诗以一个“观”字统领全篇,写了作者登山的所见所感。
D 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意境开阔。
3 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王维《使至塞上》鉴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本诗从内容看属于________诗。
2 本诗颔联既言其事,又写其景,更表其情,言“_______”“_______”之事,从“_______”和“_______”的自喻中可看出作者的抑郁之情。
3 苏轼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并对此联作简要赏析。
_______
三、杜甫《望岳》鉴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没一个“望”字,但句句向岳而望。首联写远望泰山之色――_______;颔联写近望泰山之势――_______、_________;颈联则写细望之景――云气升腾、薄暮鸟归;尾联写出极望之情――______________。
2 请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割”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常被人们传诵,说说它蕴含了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文论人:本诗写于杜甫年轻时,透过本诗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年轻时有着怎样的理想?
四、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鉴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 本诗通过早春的景物____、____,与暮春的景物____相对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2 本诗中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篇的绝妙佳句,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它所描绘的景象。
4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说“绝胜烟柳满皇都”。
五、《观刈麦》鉴赏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 本诗作者____,字____,号____,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劳动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惜”字用得非常好,请简要赏析。
4 诗歌题目是“观刈麦”,除写刈麦者之外,还写了一个拾荒者,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个“愧”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鉴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本诗紧扣“春行”,诗人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是春“水”、树上是春“_______”、空中有春“_______”,堤岸有存“_______”、春“_______”,作者最后以“_______”二字直抒胸臆,又以“_______”几个字表明景物美不肚收,诗人流连忘返。
2 有诗评家指出:中间四句闲笔太多,“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删去更好。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3 “乱花渐欲迷人眼”,“乱”字应作何解释?
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写的是早春。“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早莺”“新燕”说明这两种鸟刚刚从南方飞回;“没”表现了花团锦簇的情态。
B 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来描绘钱塘湖初春景色。
C 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D 全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七、晏殊《浣溪沙》鉴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作。上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词可以看出词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常见景物,重在抒今日感伤。
2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在于情中有思。请以“夕阳西下几时回”为例作简要赏析。
3 找出本词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并说说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八、苏轼《水调歌头》鉴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2 你认为本词被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写法和思想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全篇皆是佳句,请选择其中一处作简要赏析。
4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上片写望月寄思。幻想仙游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会与希望,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能表现词人美好的愿望。
C 词中用“转”“低”“照”三字,描摹随月光的流转,光影的移动,时间跟着推进,让人无眠而情生。
D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古诗文名句默写
朱敏
[锁定考点]
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考查范围为新课程标准规定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古诗词。题型以填空题为主。默写方式主要有四种:1 直接型默写题。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指定文句,其形式为写上(下)句或写中间句。2 理解型默写题。这类题通常给出要求,要求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考生不仅要熟悉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回答。3 运用型默写题。设置具体语境,要求考生选择恰当的语句填空。4 归类型默写题。这类题具有迁移性和综合性,答题时要根据指定的类别写出若干诗句来。
要求默写的诗句有以下几类:写景名句、含有某种哲理的名句、抒发某种情感的名句、具有某种特殊表达作用的名句等。
[新题演练]
一、直接型默写题
1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 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 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6 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7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8 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9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 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1 曾子曰: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12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3 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4 苟个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15 __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 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7 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 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19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篇10
1、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鬃乱。——苏轼《洞仙歌》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3、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4、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浣溪沙》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7、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8、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刘长卿
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3、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1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15、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
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7、樱花凋零离人泪,梅雨落尽孤客愁,一城春水向东流。——《浣溪沙》
18、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19、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黄公绍《青玉案》
2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3、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24、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2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29、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3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潘方《南乡子》
3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杂诗》
3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7、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38、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晏殊《木兰花》
39、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3、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44、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周紫芝《鹧鸪天》
45、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46、江流千古鹤犹在,涛声依旧花满楼,幽梦无痕水悠悠。——《浣溪沙》
4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8、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时《清平乐》
49、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5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4、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5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5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58、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夜合花》
59、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6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2、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
63、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64、夜阑风静彀纹平,少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6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6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68、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9、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7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2、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73、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
74、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