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范文

时间:2023-03-24 19:4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望岳杜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杜甫望岳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网络书评;图书馆;全民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4-01

因此利用先进的服务手段网络书评引领全民阅读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放眼未来,网络书评在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网络书评简介

(一)网络书评释义

网络书评主要以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为对象进行介绍、分析或评论,探讨书籍内涵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从而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优秀的网络书评作品不仅是对原作的闸释与评价,更是丰富与提高、超越与创造,能带给读者身心的愉悦、知识的增长、思想的升华。网络书评已成为全民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书评兴起的意义

网络书评热潮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文化信息的快捷传播与高度共享,有利于各种思想观念交流、碰撞,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参与全民阅读的热情。人们通过微博交流分享读书心得,随时随地主动传播并同时获得阅读及评论内容,在网络世界里第一时间分享新作力作阅读评论体验,享受耳目一新的阅读,网络书评掀起微时代全民阅读互动热潮。

(三)优秀网络书评范例

人们一直处在大脑和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无法忘掉过去,更加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在当下,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

二、图书馆利用网络书评引领全民阅读的意义

网络书评引领全民阅读更有利于读者阅读到真实地体现时代最鲜活思想的作品。网络书评是一部好的作品和读者缔结书缘的最好媒介,当下许多畅销书都是由网络书评引发出来的。

图书馆用网络书评引导全民阅读,推荐弘扬主旋律富有思想魅力的图书,促进读者择优而读,提升读者阅读素养,扩展全民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的健康发展。

三、图书馆利用网络书评引领全民阅读的途径

(一)打造精品网络书评创作队伍,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可以邀请知名作家学者撰写网络书评,因为他们的网络书评作品更有公信力,常常受到热捧。馆员应成为网络书评写作的主力军,因为馆员熟悉本馆的实际情况。鼓励普通读者撰写网络书评,对于读者的优秀网络书评作品要予以奖励。要对网络书评书写队伍定期组织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写作技能与水平,写出富有真知卓见的作品,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策划丰富多彩的网络书评活动,提升全民阅读鉴赏能力

为了满足读者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阅读目标及不同的主题,推荐不同阅读书目,精心策划不同的网络书评活动,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指导,拓展民众参与全民阅读的意识,广泛开展全民阅读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家,可通过举办网络书评征文、网络书评知识竞赛、网络书评论坛等形式,吸引广大网民参加,邀请知名作家、学者、教授担任贵宾,与读者在线交流,相互交流读书心得,重在思想碰撞中产生的火花,重在对读者话语权的尊重,读者阅读鉴赏能力随之水涨船高。

我院图书馆举办了首届网络书评有奖征集活动――见微知著,评知己好书。网络书评字数规定在100字以上,140字以内。被评选为优秀网络书评作品发表到图书馆网站优秀网络书评栏目。同学踊跃参加,穿越群书共搜集1000多条优秀网络书评作品。如一位同学对贾平凹新作《古炉》网络书评:“叶落知秋,在的飓风中偏僻的小山村风雨飘摇,上演各色人性故事。亲切,温暖的山村烟火霎时字里行间脱离了人间烟火气,犹如置身于怡然自醉异化世界中。《古炉》用笔古朴,语言平实,意蕴深厚,炉火纯青,写出真实的人性……”此项活动促进了读者读书评书的热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创建图书馆QQ书评群,培育全民阅读学术生态环境

创建图书馆的QQ书评群,这里是读书、荐书、评书的好地方,图书馆在微博上公布阅读书目推荐,一本好书常常会好评如潮,一石激起千层浪,跟贴评论数百甚至上千条,引起关注的人可达数以万计,激起更多的人争相阅读。形成馆员与读者在线互动的网络书评热潮,形成规模读者群,能带动图书馆阅读文化的发展,培育全民阅读学术生态环境。

(四)加强绿色图书馆网站建设,提升全民阅读服务品质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多媒体;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002-01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很重的分量,而英语阅读教学较为单一,一般就是单纯的“阅读-分析-阅读”的循环,这种枯燥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随着多媒体科技的发展,很多老师开始意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英语教学的贡献,特别是一些像阅读教学着这种教学模式单一的课程,且如果整合这些资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能带来有效的正能量,取得丰硕成果。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

1、词汇复杂

阅读过程就是一个解码的过程,而英语初学者往往会因为单词解码的失败而影响整体阅读效果,在陌生词汇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导致与先前对文章的理解信息无法贯通,阅读文章中的生词越多,学生的阅读障碍就越大,因此高中生阅读一般较为吃力。

2、文化背景知识缺失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的,单纯从字面上可能无法彻底领会,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对文化背景的把握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很容易出现误解,这种误解会导致阅读的失败,从而挫伤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3、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个人的知识面也会影响英语阅读的效果,特别是农村和城市学生的知识面差距很大,阅读效果区别就很明显。此外,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也容易产生一些失误,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在具体教学任务的驱使下,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教学策略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可以选择各种灵活的具体策略。

1、情境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非常合适。在教学中,创设与英语文章相似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认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从苦涩难懂的英语单词中寻找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动力。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文图并茂的优势,很容易让学生进入到创设的学习情境中,集中学习注意力。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合作考虑和解决问题,进入到学习最佳状态。

2、阅读材料选择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首先找到教学课程的主题,然后就需要到网络上去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与相关材料。对于文章材料的选择,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材料要有趣味性,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他们主动参与阅读学习的意愿;二是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能够拓展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得更广的语言知识;三是题材内容要全面和广泛,能让学生学习到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题材,拓展学生的视野,接触更多的西方文明。

3、任务驱使

教学任务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且将实现本教学任务的过程,时间等一一解释清楚。在明确的任务驱使下,学生才会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当然教学任务只是任务驱动的其中一部分,为了避免单任务的枯燥局面,笔者认为还需要搭配一些其他任务进行,笔者将其称为附加任务。教学任务一般就是要求学生复述论文,积极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就附加任务来说,可以让学生找一个外国笔友或交一个本市的外国留学生,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访问和交流。

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21世纪更加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网络媒体中,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以及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教师同时也可通过网络选择辩论、竞答等方式,选择合适的合作策略,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巩固迁移

教育和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依据既有的基础去接触新事物,从而积极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来,也就是要有迁移能力。我们应该适当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设置一些适当的迁移策略,不断引导学生完成巩固迁移任务。通常将迁移策略分为两种:相似迁移与联想迁移。联想迁移主要利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让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巩固学习,从而学会举一反三;相似迁移一般是采用把握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然后让学生加深对同类知识的印象,后续也就可以灵活运用。

篇4

4月22 日,沪指收报4398.49点,涨2.44%,再创7年新高。也是在这一天,90余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一季报全部披露完毕。

《投资者报》记者依据Wind数据对全部90余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一季报的统计发现,受益于一季度债券市场趋势向好以及股票市场的迅猛上涨,大部分基金公司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从各类型基金管理规模情况来看,混合型基金规模增幅高达44.19%。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规模增幅17.02%,位居第二;货币型基金虽然增幅只有0.7%,但凭借历史规模继续占据管理规模榜首。

面对波澜壮阔的市场行情,大摩华鑫基金表示,目前市场主流板块间的轮动效果显著,券商再次发力,电力设备、机械、化工、建筑等主流板块上行的势头正盛,传媒等TMT行业热度不减,各大板块形成齐头并进的格局。而在火爆的股市面前,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在投资策略上,量化投资可编程、可模块化的投资逻辑能最大化减少人为干预造成的投资偏差,值得重点关注。

打新踊跃致混基规模暴增四成

进入2015年以来,由于大盘点位一直在3000点上方运行,再加上新股持续批量发行,使得号称“打新神器”的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混基”)出现了暴发式增长。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31日,混基在一季度增长速度有所加大,一季度份额增长幅度为29.76%,大于去年四季度的-4.37%和三季度的-2.54%,为开放型基金中最高增幅,并结束了自去年三季度开始的连续份额下跌的趋势。从管理规模来看更是增长幅度巨大,相比2014年末的6496.47亿元的管理规模, 2015年一季度末混基管理规模已暴增至9367.27亿元,单季增长了2870.8亿元,增长幅度达到了44.19%。

分公司来看,华夏基金公司以669.98亿元的管理规模排在混基规模排行榜第一,混基规模排在第二至第五的依次是嘉实、大成、广发和易方达,混基规模分别达到516亿元、428亿元、399亿元和388亿元。

从混基规模增长的路径来看,有的是新老混基齐发力。比如华夏基金旗下的混基规模,相比2014年末的568亿元增长了105亿元。这期间华夏只发行了一只规模约在18亿元的华夏医疗健康基金,其余80多亿元的混基规模增长要归功于老混基的持续营销。与华夏基金情况类似的还有大成基金公司,其一季度混基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了96亿元,这期间同样只发行了一只规模达36亿元的大成景秀灵活配置型混基。

也有的是更多受益于新混基的发行,比如易方达基金公司,在一季度就一口气发行了3只混基,36.94亿元的易方达裕如、16.72亿元的易方达创兴驱动、11.06亿元的易方达新经济,总发行规模达到了64.72亿元,占到了易方达基金公司一季度混基增长规模107.78亿元的六成。但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对混基实现“三连发”,本身也说明了基金公司在新基发行方面的预判能力与营销能力。

不过,也有的纯粹只是老混基的持续营销,比如嘉实混基一季度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了51.72亿元,这期间嘉实基金公司并没有发行新的混基产品,增长的规模全来自于老混基的持续营销。同样的例子还有广发基金公司,尽管其在一季度并无新的混基发行,但其混基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大增了150.42亿元,增长幅度达到了60.32%。

成长股史无前例占据半壁江山

对比盘面走势与基金持仓,不难发现二者有着高度重合。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31日,申万创业板指数自2005年1月1日以来累计上涨60.11%,申万中小板指数自2005年1月1日以来累计上涨81.58%。而对比一季度基金持仓变动情况,不难发现,公募基金在去年年底短暂加仓蓝筹后,随后便再次大幅抛售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蓝筹股,同时大幅增仓有“互联网+”概念的成长股。

具体来看,2015年一季度基金增仓(以持有市值增加金额排序)前十的股票依次为金证股份、兴业银行、卫宁软件、东方财富、恒生电子、金螳螂、四维图新、乐视网、万达信息、世联行。值得一提的是,有85只基金持有卫宁软件5808万股。除了卫宁软件,金证股份与万达信息这两只个股也受到了基金的高度追捧。

篇5

在登山起点的岱庙碑廊内,现存清代乾隆年间泰安知县何人麟草书的《望岳》诗碑。在这里遥参岱岳,正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朦胧感觉。

过了万仙楼,在盘道西边巨石上,又有清代光绪年间大臣、金石学家吴大澂篆书的《望岳》石刻。在这里,正好可以品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境。

松山东崖,正对十八盘,是清代嘉庆年间山东巡抚、两江总督铁保的楷书《望岳》。这个地方,是体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绝妙所在。

最后,在岱顶仙人南边的巨石上,是当代学者李一岷的隶书《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其时也,此其地也。

四处刻石正好再现了杜甫诗的四个层次。草篆隶楷也基本上囊括了中国书法的主要书体,将杜甫这首千古绝唱如此安排在泰山,构思既精微又宏大。考虑到四位书家上下相隔两百年,绝无商讨的余地,我们不禁要为这种心灵的默契大声喝彩。

当然,泰山最多的还是那些点景题名的刻石,从一个字到六个字不等,每每多能词与景合,意与境通,达到剔透空灵、超然尘表、物我两忘、飘飘欲仙的绝妙佳境。

下面仅将分布于泰山各处历代游人点评“松、石、云、泉”四大景观的部分刻石上的词语列出,以一斑而窥全豹,由此可以想见泰山刻石之大观。

有关“松”的刻石:独立大夫、处士松、一品大夫、六朝遗植、松壑云深、涛声云影、依石听涛、松风吹冷尘心、松门、松雪、松籁云壑、松峰叠翠、松至此始涛焉、空翠难强名。

题“石”崖刻:拜石、虎、蛟龙石、斩云剑、万笏朝天、千叶石莲、独石、一拳石、飞来石、丈人峰。

题“云”的刻石有:肤寸升云、卧云、空翠凝云、云门、云路、云峰、云端、云山胜地、天根云窟、弛奔云矗、举足腾云、同步青云、登泰观海、日近云低、呼吸宇宙、云路先声。

咏“泉”的题刻:泠然清韵、水石阴森、松风泉韵、泉响云飞、飞泉、听泉、泉清自洁、深可饮、飞泉持碧峰、云泉飞瀑、洗心涤虑、清如许、在山泉、水流云在、源清流洁、双流翼注、银河落九天、月色泉声、高山流水、山高水长、霖雨苍生、澄清宇宙。

篇6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④。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⑤。

会当凌绝顶⑥,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②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③造化:这里指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 ④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⑤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⑥会当:应当,终当,定要。

【品赏】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前面六句实写泰山之景。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未了”是表现山势坐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 、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割”本是个普通字,但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五 、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像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

【考点预测】

1.试分析“割”字的表达作用。(“割”本是个普通字,但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做赏析。(此句是本诗的主旨句。不仅表现了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写出了作者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从这一哲理句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直接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着力写泰山占地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C)

【真题链接】

1.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 由近望到远望 B. 由远望到近望

C. 由俯视到仰视 D. 由仰视到俯视

2. 对“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 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 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 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 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 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2012山东泰安卷)

5. 对下列诗歌写作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岳》诗句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暮至朝,由登岳想到望岳。

B.《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流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C.《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和“入”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日”与“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篇7

钱钟书先生曾把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的主题,归结为以下三个:登高望远、在水一方、暝色起愁。诗人,作为大地上诗意的栖居者,他们的行踪和心迹往往异于凡夫俗子。有奇山,有高塔,必有诗人捷足先登;面朝大海,漂流长江,或是一弯小溪,一泓清泉,在水一方总有诗人的清影;暮色苍茫,倦鸟归林,最先触动的总是诗人的情弦。翻开唐诗画卷,“望”字随处可见。有野望,有春望;望五岳三江,望平川高原。登高一望,拓展了诗人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胸襟,也丰富了那一颗颗敏感的心灵。

公元736年,贵为五岳之尊的泰山迎来了一位24岁的年轻人,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尽管参加科举考试失利,他壮游之情未改。读万卷书,与古人交谈;行万里路,与大地对话。面对这东方平野上的好一座大山,他写下了这一首诗。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因为这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诗,我们开始认识了一个不朽的名字——杜甫;因为他的这首诗,泰山五岳之长的地位也烙在后世的每一个读者的心中。《风俗通》一书中说:“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拜谒这位东方的长者——

立于齐鲁大地上,泰山山南山北峰峦连绵不断,青青翠色一望无际。大自然将神奇秀美给了这座山,因其高峻,山南山北晦明变化,好似清晓与黄昏。山中层层云生,舒展飘拂,心胸像经过洗涤一般;凝神远望,山中的飞鸟已归山林。此情此景,诗人的壮志豪情油然而生:应当一登泰山之巅,俯瞰众山皆小矣!

清代学者如此分析:“诗用四层写意。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本诗前六句实写泰山,后两句是想象之境。作者借歌颂泰山之雄伟,抒发自己的阔达胸怀,自信终能攀越顶峰有所成就。所以古人以为此诗“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

公元761年,饱经战乱的杜甫定居成都草堂。草堂并非富丽堂皇的建筑,杜甫诗中描述“柴门古道旁”,连木门都做不起,简陋至极。但诗人大半生颠沛流离,现在终于有了安居的空间,茅屋虽陋,环境却得树木清幽之致,内心喜不自胜,幽树繁花,细雨微风,游鱼飞燕。这一切,怎能不让诗人的困苦的心灵赢得些许宁静闲适呢?《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蜀中乡村图景: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杜甫诗)草堂周围有水无山,极目远眺,没有村庄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涨时几与江岸齐平,草堂四周,佳木繁阴,春日黄昏,繁花似锦。蒙蒙细雨中,鱼儿欢跃,时不时跳出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首联远望,突出一个“敞”字,草堂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远眺。接下来写眺望之景,远近结合,动静相宜。“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澄澈清明的一江春水,似乎和江岸齐平,这是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春日黄昏,草堂四周树木蓊蓊郁郁,那枝头的花朵如一个个音符跳动……可谓人生难得的一刻欢愉。

五、六两句赋予画面以动感,鱼儿在细雨中,欢快地跃出水面;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飞舞,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因为雨细,鱼儿才跃出;因为风和,燕子方斜飞。“细雨微风”与“鱼跃燕舞”相互映衬,各得其妙。尾联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同时照应开头远离城郭旁无村落的幽美环境,更凸显草堂的闲适幽静。

古人登山则思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清朝学者姚鼐风雪中登泰山:“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风雪迷雾之中,石阶冰冻易滑,但没能够阻挡姚鼐及其同道登山的愿望。登上山顶,望夕照雪山,风景如画,非坚毅者怎能有此眼福?登高,需要燃烧生命激情;望远,需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地平线。

今天的我们,登高已无需付出体力和毅力,一架电梯,一根缆绳,就能在几分钟之内让你跃上高山之巅,却也无法享受途中的无限风光。望远,更成了一种奢望,不是眼前的高楼大厦阻碍了视线,就是当下的人情世故名利追求挤占了宝贵的时间。登高,是一种高贵的人生姿态;望远,是一条避免“近视”的闲适之道,不可不察!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人生读来几乎像一首诗,它有自己的韵律和节奏,也有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这位曾经“一览众山小”的青年英雄,53岁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漂泊岷江、长江,在《旅游书怀》中心生感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辗转江湖。山河寥落,贫病交加的诗人在长江之滨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艰难苦恨涌上心头;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岁月变迁,江山易代,杜甫的一生都在远远遥望而徒生叹息,虽有凌云之志,却一直没有飞翔的机会;纵有老骥伏枥的壮心,却始终无法施展才华。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我们读杜甫的诗歌,不仅在读唐朝由盛转衰的那段历史,也在品读那颗历经艰难苦痛却始终热爱土地和人民的高贵灵魂。

名家·名作

《望岳》赏析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赏析

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本诗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唯其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鱼儿就潜入水底了。唯其风微,燕子才轻捷地掠过天空;如果风大雨急,燕子就会禁受不住了。诗人遣词用意精微至此,让人叹服。“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真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从这二句诗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吗?

篇8

1、早期的杜甫踌躇满志,虽失意,仍气不馁。如著名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气势磅礴;

2、杜甫后期经过人生的失意落魄,以及安史之乱的影响,开始关心下层人民的生活,痛心统治者的荒与穷兵黩武,著名作品如《兵车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1. 专题教学法。这种方法来自于一些教师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君教师的专题教学探究法就特别好。她把一些体裁相同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相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构思规律、创作风格等方面入手加以探究和整合,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的高度。她教《词五首》时就做出了饶有新意的一次专题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依次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上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而王老师在对这五首词进行了研究之后,她设定了一个专题——“问君能有几多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围绕“愁”组织理解和初步的欣赏活动。

第一课时,探讨了《望江南》、《武陵春》两首词中两位女子的愁,以“谁的愁更愁”设问,引发学生讨论。其间学生们通过对词句、人物形象、写作背景的分析,得出答案;两者皆愁,但愁的对象不一样,形式不一样,深度不一样,连表达的形式也不一样。还回忆了很多学过的知识,课堂气氛极其活跃。第二课时,首先依旧是以“谁的愁更愁”设问,带领学生一起探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三位男词人的愁,其中对于苏轼含蓄情感的探究最为精彩。随后将两课时探究的内容进行整合,对比探究男女词人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女子的愁绪比较纤细而敏感,男儿的愁豪放阔大得多。承载女子愁的意象是风花雪月,而承载男儿愁的意象是苍茫边关。学生通过对这个“愁”字的探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词的内涵,有了整体的篇章意识。这种专题教学,容量比较大,有助于教师深度开发教材。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可以“同中求异”,发现不同文本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异中求同”,把握文本间的共性规律。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把握文本间的细微差别的能力以及对问题进行细致思考的能力,是一种极值得学习和尝试的好方法。

2. 巧妙提问法。程翔老师认为:“提问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扭转被动课堂的局面。”在王君老师的一个案例中,她以“望出杜甫的雄豪和沉郁”为专题,紧扣杜甫《望岳》和《春望》的“望”字,以五次提问推进课堂教学进程。一问:老师想把标题“望岳”换作“看岳”,可以吗?二问:你通过《望岳》,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呢?三问: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望春之心境和望岳之心境却有天差地别,请紧扣最能打动你的词语作析。四问:既然诗人眼中的春天是凄凉的,那么在文题中用“望”,是否辜负了该词的美?五问:从《春望》中,我们又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甚至还望到了一些别的什么呢?由此,简化了教学头绪,扩大了教学容量,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学生在荡气回肠之中,在一次次对望的追问中,对诗歌的意境和含义体会得更加深刻。

篇10

1、《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