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心吊胆造句范文

时间:2023-03-14 00:5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心吊胆造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心吊胆造句

篇1

提心吊胆造句

1、我们班的“破坏王”今天借了我的书去看,我提心吊胆地一整天都盯着他,生怕他把我的书弄坏了,幸好,他放学时终于完璧归赵了。

2、那厮见大势已去,慌张逃跑,心虚所致沿途风声鹤唳提心吊胆慌不择路地乱窜。

3、这个城市治安太差,我整天过得提心吊胆。

4、告诉你实情,我还真有点提心吊胆。

5、听说他搬走了,但我还是成天提心吊胆,生怕碰上他。

6、于是你疯呀疯地跑去乘电梯,想加快自己提升的速度,可是冷不防电梯就卡在半空中不动了,你是悬在那里提心吊胆呀。

7、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头顶是艳阳高照,心里却是一片迷茫。

8、天黑下来的时候,远处的山峦感觉若有若无,,虽然不敢妄下断语这一带会有人打劫,但走夜路的人们,这时都会有点提心吊胆。

9、我一个人在家中,听到窗外传来毛骨悚然的猫叫声,不禁胆战心惊,一直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中。

10、昨天我看了一本鬼故事,心里提心吊胆的。

11、我国的黄河啊,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忽然,一个大浪翻卷过来,使河水水流湍急,令人提心吊胆。

12、看见老师严肃的样子,或许班上出大事了,()大家都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等候。

13、考试分下来后,我提心吊胆的回了家。

14、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头顶是艳阳高照,心里却是一片迷茫。

15、打碎花瓶后他一直提心吊胆生怕被妈妈发现。

16、放学回到家,我小心翼翼的打开电视,生怕被在睡着的妈妈听到任何声音,十分钟下来,我一直提心吊胆。

17、有一个同学做错了事,只好提心吊胆地等着老师来批评他。

18、自从做了那件事后我整天提心吊胆的,毫无安宁可提了。

19、听说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我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20、由于害怕别人报复,他整天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

21、xx浩劫,有多少人整日提心吊胆,寝不安食。

提心吊胆造句二

1、你现在虽然富裕了,可你的生活一定并不快乐,成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

2、看见老师严肃的样子,或许班上出大事了,大家都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等候。

3、有一个同学做错了事,只好提心吊胆地等着老师来批评他。

4、自从做了那件事后我整天提心吊胆的,毫无安宁可提了。

5、由于害怕别人报复,他整天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

6、听了那个鬼故事,我整天提心吊胆的。

7、放学回到家,我小心翼翼的打开电视,生怕被在睡着的妈妈听到任何声音,十分钟下来,我一直提心吊胆。

8、听说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我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9、考试分下来后,我提心吊胆的回了家。

10、提心吊胆造句:在考试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提心吊胆中生活。

11、xx浩劫,有多少人整日提心吊胆,寝不安食。

12、听说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我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13、于是你疯呀疯地跑去乘电梯,想加快自己提升的速度,可是冷不防电梯就卡在半空中不动了,你是悬在那里提心吊胆呀。

14、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15、放学回到家,我小心翼翼的打开电视,生怕被在睡着的妈妈听到任何声音,十分钟下来,我一直提心吊胆

16、听说他搬走了,但我还是成天提心吊胆,生怕碰上他。

17、我国的黄河啊,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忽然,一个大浪翻卷过来,使河水水流湍急。令人提心吊胆。

18、在考试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提心吊胆中生活。

19、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20、听说那个可怕的故事后,()我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21、这个城市治安太差,我整天过得提心吊胆。

22、他迫不及待的打开试卷,提心吊胆的翻找着自己会回答的问题,结果令他很失望,没有答出几道题来,只能垂头丧气的回家了。

23、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是想着爸爸会怎样处置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24、打碎花瓶后他一直提心吊胆生怕被妈妈发现。

25、我不想在拥有提心吊胆的生活,我不想再重温那些学的记忆。

26、手里拿着成绩单,我提心吊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头顶是艳阳高照,心里却是一片迷茫。

27、告诉你实情,我还真有点提心吊胆。

篇2

【读音】:zhāo bù bǎo xī

【正音】:朝;不能读成“zāo”。

【辨形】:夕;不能写成“歹”。

【朝不保夕的意思】:在早晨不知道晚上是否保得住。形容很危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变化。

【出处】:《南齐书·武十七王传》:“ 建武以来,高、武王侯居常震怖,朝不保夕,至是尤甚。”

【近义词】:朝不谋夕、朝不及夕、岌岌可危、危在旦夕、朝不保暮

【反义词】:高枕无忧、安然无恙、安如磐石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形势危急

【朝不保夕造句】

1、兵荒马乱,朝不保夕。

2、我们说着往后余生的承诺,却又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3、我们生活在一个明码标价的世界,却注定要为了爱情朝不保夕。

4、叹人生如梦,已朝不保夕,任时光逝去,拼最后气力。。。。。。

5、成年很容易,只要岁月不弃你;成年人却步步惊心,因为连时间都朝不保夕

6、不管你生活在世界哪个角落,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你随时都会朝不保夕。

7、说到底,我们都变了,在这个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世界里,人人都在留后路。

8、未来漫漫,前途朝不保夕,哪怕日后穷困潦倒,也定要将所走之路,走到尽头。

9、朝不保夕的日子会限制我的创新思维,我会被收入问题所绑架。换做是你,也是一样。

10、战乱动荡时期,风云不测,人们皆有朝不保夕之感。

11、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人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篇3

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段话2011年9月21日出现在微博,时隔一个月后这则网帖突然火爆网络,并衍生出了多个高校的版本,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

网友造句:

华中农业大学:“你是华农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去扶。要是他讹你,文法院为你提供法律支持。要是官司打输了,从此工学院焊了他家门,理学院黑了他家电脑,植科院断了他家油,生科院断了他家米,动科院断了他家肉,水产院断了他家鱼,园林院断了他家菜,食科院让他连罐头都吃不上!”

华东政法校长:“你是华政人,看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要么你自己上,要么我们整个学校随便拉百十人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嗯?会败诉吗?”

西太平洋大学:“你们在中国,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找你师兄宽容法师去感化他,要是败诉了,你师兄唐骏有得是钱!”

北理大:“你是北理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理爆破专业给你造炸药,车辆工程系给你造坦克,飞行器设计系给你造歼-20,导弹专业给你造导弹!要是打不死,北理计算机专业给你提供高端黑客入侵他的电脑,格式化他的硬盘。”

中医药:“你是中医药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中医药给你提供医疗鉴定,他要是住院,中医药附属医院还能黑他一笔钱。”

微事件直播间

@南方都市报:

【香山索道半空停运 客服称因“重大接待”】

网友“刘刚在路上”称自己和朋友乘坐北京香山索道游览时遭遇中途停运,“旁边一个姑娘都吓哭了”。对投诉和质询,景区一客服人员竟解释说,索道停运是为了配合公安局开展工作,并说:“小伙子,我劝你,不要给你自己和单位惹麻烦!”

某公司CEO王旭升WilsonV回应:这个客服人员不会只是个临时工吧?

@新浪陕西汽车:

文莱国王苏丹,资产超220亿美元,个人有200辆劳斯莱斯,160台保时捷,宝马,法拉利,奔驰……总数超5000台;还有一架波音727客机,20多架私人飞机,马桶、水龙头,全部镀黄金,他统治下的文莱人均收入约2万美元,无需缴纳个税。不管大病小病,每次仅需几元钱。

编辑恩恩回应:这就是童话中的王国和国王?

@武汉同城会V:

【72岁老人因赠品被当成小偷 跪求超市还清白】

72岁汪婆婆在武汉家乐福光谷店购物时,因促销赠送麦片是否付费与收银员争执,当场被当成小偷强迫拍照签字。汪婆婆与老伴昨日再次前往家乐福,在负责人面前下跪,请求书面致歉还清白。家乐福承认过失,但未同意书面道歉。

网友慢慢等等吧回应:明明是清白的,干吗要跪求?!希望超市那些人在他们年老的时候也能得到“同等待遇”!!

@全球新鲜资讯:

【警惕!唱咖啡可能会让你的胸部变小】

瑞典科学家的一项最新发现指出,女孩每天喝咖啡若超过三杯,她们的可能会变小。因为半数女性体内含有一种特殊基因,因为这种基因,当她们摄入咖啡因时,就会缩小。但是隆德大学的海伦娜一金斯洛姆表示,女性没有必要为这一研究结果整天提心吊胆。

编辑妖颜回应:那个谁,注意了!(般若同学默默爬过……)

@不满18周岁禁止入内:

【不可思议的巧合】

1 沈阳男子近视2100度,结婚14年没看清过老婆的模样。

2 上海男子跳河自杀,嫌河水脏又爬上了岸。

3 台北一人的身份证号码是123456789,多次被认为是假证。

4 美国一女子开枪自杀,中弹18发而没死,于是自己开车去找医生。

篇4

关键词:互动生成;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著名学者张志公先生指出:“作为一门功课来讲,学语文和学其他课程不同,学语文不是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是从已知已会的基础上不断加工的过程,这是一种加工工艺,而不是制造工艺。”由此足见,语文是活的,它需要不断地生成与创造,这种“生成与创造”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探究与独特体验。审视我们当前课堂普遍存在的教条化、程序化、单一化等与学生发展不和谐的状况,如何践行“互动生成”的有效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入手。

一、教学目标忌教条化,要弹性化,在互动生成中“调整”

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目标,应随学情的变化而调整,或提高,或降低,或改变。从苏州天平山秋游回来指导学生习作,我预设的要求是写出感受最深的内容。为此,我让学生把印象最深的内容概括成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写了很多:“山绿枫叶红”“山顶望苏州”“爬山的乐趣”“捡枫叶”“枫叶诗赛”……每个学生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于是我提高了习作要求,要求学生以《秋游天平山》为题,选两到三个小标题来写此次秋游的乐趣,要写满1000字。在学生看来,这是教师给予他们的一次挑战,充满了胜利的勇气和信心,结果学生洋洋洒洒写了何止千字!再如课文中有几个词:犹如、总是、尝试、启示、提心吊胆,要求造句。我布置了这样一个练习:请你用这几个词写一段通顺的话。但有几个学生咬着笔杆不会动笔,于是我又补充说:“如果你实在不会,可以分开造两句话、三句话,甚至可以五个词语造五个句子。”目标分层,使得每个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巩固中有提高,完成中有创新,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是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在课堂中,随着教学的推进,预设的教学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这就需要教师能明察秋毫,合理地调整预设目标,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过程忌程序化,要动态化,在互动生成中“变换”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就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教学过程虽可以预设,但它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一纸空文,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

一个青年教师很困惑地问:在我的课堂上,为什么学生总是死气沉沉的,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我们听了她一节课《说勤奋》(苏教版第七册),其大致流程是这样的:

1.理解重点句: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用怎样的汗水和心血浇灌的?指导朗读。

3.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勤奋学习的?指导朗读。

听完她的课,答案也就有了:我们不难发现,在她所预设的这条主线的束缚下,学生只能顺着这样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学习,全体学生往从一个角度思考,丧失了自我和天性。教师要么直接将自己的理解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机械地接受,要么设计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像圈套一样,对学生认知的结果进行削减增删,最终达到教师所规定的标准答案,学生成为教师的复制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随机多变、个性理智张扬、幸福自然溢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收集,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学生反馈出来的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建构的生动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弹性“变换”教学设计,重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出现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

三、课堂评价忌单一化,要个性化,在互动生成中“创新”

篇5

我和我的乡亲,一直视这条河流为哺育自己的母亲。

这条河流也不甚宽,也不甚长,但它的水流足以把一些零零散散的田土养育得丰腴,将我们的身子养育得壮实,田土从此就不惧旱涝,田土的主人则有了一份宽松的心情,去应付田间的各项劳作,譬如耕云播雨,譬如春种秋收,一年忙活下来总要弄它个仓廪丰盈。

数十年后的今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河里那些生长速度特快,让我们总也捕不尽的鱼。那时候我甚至认为,这条河就是我们的一个永久的渔场,或者它更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果树,鱼就是一年一度结满枝头的果子,让我们采摘时高兴得发狂。

农耕文明历史悠长的中国乡村,衡量它的优越度的标准,通常只用两个字便可囊括,两个字一个是鱼,一个是米。鱼米之乡是农耕文明最上乘的境界。

而且显而易见,人类与鱼的渊源,一定要早过人类与米的渊源。后人想象我们先祖的生活,自然无疑是逐水草而居。为什么一定是这样?因为不逐水草而居,就无法解决吃和喝的问题。那个下决心要去填海的精卫,一定是在水边出了事的,她当时是摸螺蛳还是捕鱼,不得而知。那个出了名的夸父,一定也是居住地缺水,才不得已做出追逐太阳,如今看来有点盲目的举动。古人的生活日程并不复杂,一天到晚,不是渔,就是猎,外加一点采集。渔猎渔猎,渔应该是排在前面的,因为在我看来,渔终究较为安全和便捷。

古人捕鱼的法子多多,吃鱼的法子也多多,沿袭数千年,不仅没有失传,而且掺和进去许多全新的内容。经常听今人唱歌呢,说是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这没有腿的自然指的是鱼,古人集攒下来的生活经验,被今人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认为鱼是将人类引向文明坦途的重要物质力量,不然,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会将鱼视作一种文化,顶礼膜拜到神秘的程度。据一些史料记载,古人祭祀,尤其是宗庙祭祀,通常都以鱼为祭品,《礼记》上说:“凡祭宗庙之礼,鱼曰商祭,鲜鱼曰祭。”古人礼尚往来,也常以鱼为赠品。《家语》上记载:“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孔子荣君之赐,因名子曰鲤,而字伯鱼。”《晏子春秋》上也有齐景公赐弘章五十车鱼的记载。君赐臣以鱼,可见鱼绝非等闲之物。至于民间向官吏送礼,鱼更是其首选。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孟子似乎更看重熊掌,他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至今人们尚且耳熟能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但是以我的揣测,孟子也就是说说而已,要得到熊掌谈何容易,无论今古,还是鱼来得实在,又实惠。

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江河无论巨细长短,流过就有痕迹,我少时曾在家乡那条河流的浪花丛中,捡拾到一些关于鱼的历史碎片,这些历史碎片鱼腥味极浓,我珍藏了它们数十年,每有闲暇,必展示阅读,我希望大家能分享我阅读的一些心得,和我阅读时内心的那份快乐。

闹江:鱼的记忆之一

“闹江”一词,出自湘南永州一带民间,别处有否这种说法,我不得而知。闹江闹江,要紧的是这个“闹”字。江如何“闹”?是司空见惯的龙舟竞赛?还是游泳健儿在风波浪里角逐?非也非也,从字面上看,它虽然有热闹、闹腾的含义,却远非热闹、闹腾所能解释清楚,这就有点类乎古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琢磨。永州人出于自己的文化基因,遣词造句多有突兀处,往往显出与众不同,比如北方人说逛集市,永州人却说赶闹子,这里的“闹子”,似乎更能凸显出永州这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和人物个性。

其实闹江就是闹鱼,闹河里的鱼,形式是闹江,内容是闹鱼,这里的“闹”,除了热闹,亦有“药”的意思,说白了,也就是利用药物去捕鱼的一种方式。这里所说药物,绝非当下动不动就使用的农药或其他什么化学药品,它只是乡下司空见惯的茶饼,即油茶籽榨出茶油后留下的饼样残渣,这种残渣于水于鱼并无污染。茶饼烧烤后擂成细末,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拿去河里羼水喷洒,鱼一旦吸入,就会昏头昏脑,身子失去自控能力,人们捕获起来就毫不费力。闹鱼有小闹,亦有大闹。小闹只是针对一段河湾,或一个港子,小范围捕获,一般为娃娃们所为,不过是当作游戏玩耍,他们就地捋一些鬼柳叶去水里搓洗,就能把躲在石缝水草丛中的鱼驱赶出来。大闹就是闹江,把整个一条江闹腾起来,造成一个天上人间绝无仅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奇特场景,让外人在远处见了,以为是天上银河倾倒在人间了,心里又羡又惊,着实地勾人魂魄;进而怀疑是否就是远古先民一些生活习性的再现,或赶野围猎,或族团之间争战,四处野性弥漫,令人惊叹唏嘘不已。

但是闹江真要“闹”出气势,有两样前提必须得遵循。一是时间上,惟夏秋之夜最为适宜,其时田间收割一任农活基本完毕,农人有了闹江的心情。当然,更重要的,是夜里更适宜于造势,人们夜间去江中弄鱼,需借助灯笼火把行事,我们不妨闭目作一番想象,沿江两岸或远或近的一些村落,家家户户都腾出人手来,各执了灯笼火把涌向江面,那江面上的壮观,谁能形容得出来?试问白天能造成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吗?二是人力上,必须沿江上下十几里地面的众多村落戮力同心,积极响应,上游一个村子开始闹腾,下游的村子配合默契紧紧跟上,接力赛般,一村一村传递下去,这样,一条江便真正闹腾起来了。成百上千的灯笼火把,借助一条河流作舞台,上演的节目,可谓千古难得一见。此刻若有条件从高空俯瞰,你所看见的,必定是你做梦也想象不来的奇观!茫茫郊野,混沌如远古,忽然一条火的长河在你眼前波翻浪涌,仿佛是浑身喷火的巨龙,跳跃奔突,似要挣脱大地,去云天外逞它的威风,去天宇里作它的旅行。此情此景,难道你不觉得触目惊心,大有情趣?诚然,目下城市中也有十里长街灯火辉煌的夜市,但你要作这样的类比,说明你缺乏见识,十里长街的灯火,失去了大自然这个背景,有什么看头?就如拿一个城市公园去类比张家界,孰优孰劣,难道不是一目了然?

当然,这还仅仅是外观,一旦你有机会走进那灯火的旋涡之中,又会是如何呢?譬如你也擎一个火把,去河里捕鱼去,那么你就会觉得,自己身处这样的一个夜晚,身处这样的一个情境之中,坚持不了多久,必定就要发狂。你会忽然觉得胸腔里有什么东西要爆发,于是毫没来由以最大音量吼一嗓子,再吼一嗓子,吼完了两嗓子,你感觉到了身心从来没有的痛快,似乎心胸之中的一处块垒,已被你肆无忌惮吼将出来。擎火把去河里弄鱼没女人的份,这绝对是属于男人的专利,男人们在夏秋之夜,可以将身子从头到脚彻底开放,完全挣脱衣裤的束缚,在天地间大秀肌肉。你乜眼看去,有穿裤衩的,有围澡帕的,而绝大多数是赤条条无拘无束在浪花里行走,旁若无人。于是就总有好事者指着对方开玩笑:看啊!你胯下有一条鱼,别让它逃走了!被指者便疯笑,便吆喝,便呐喊。这疯笑、吆喝、呐喊,从一个男人传递到另一个男人,搅扰得火把一闪一闪,场面顿时就火爆十分。

女人在这一夜的亢奋并不亚于男人,村里村外总有一些犬吠声,被暗夜过滤得若隐若现,似是从历史的深巷里传来,女人们要在平时,会毫不犹豫循着犬吠声寻去,看是否有人去了自己的瓜园果园撩事,可今夜里她们分不出心情来想这些,她们一个个像狗一样伸长鼻子,去捕捉从河滩上吹送过来的浓浓的鱼腥味,和男人们的汗臭味。她们喜欢这种滋味。描绘风景的是男人,欣赏风景的却是女人。

当我还是一个青皮后生的时候,亦曾有过手执火把去河里捕鱼的经历。对于那一次的唐突进入,我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还在上初三,暑假里碰上闹江,便不加思索执一个火把走到了那漩涡里去。开始,我有点怯场,像一位第一次登台的演员,扭扭捏捏,不敢以很青春的示人,后来是一位老叔,见了我蹑手蹑脚的模样,打一声哈哈,立马饿狼般扑过来,三两下扒下了我的裤衩,然后说,江边卵,无人管,你怕哪宗?尽管这样,我仍是将身子瑟缩着,缺乏展示自己的勇气。当时我似乎是有些懵懂,乡亲们此举的目标,无非是鱼,无非是满足口福,目标既如此简单,何必一定要铺摆出这么一个大场面,弄得几乎是上达天庭,下达地府?但后来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肤浅,乡亲们这一夜既为鱼来,也为排遣、发泄而来,乡村的生活太过寂寞,一年一度,总要有一个节日,有一种仪式,来供他们疯狂,供他们倾诉,供他们享乐。而这条河流,恰恰就是他们物色到的最佳场所,何况还有鱼的诱惑,何乐而不为?

我参与闹江的这个晚上,后来经过盘点,收获最大的竟是扒我裤衩的那位老叔,听说他从一个深水潭里搂上来一个落汤鸡般的女人,这个女人年纪轻轻就守寡,膝下带着个幼童,生活甚为拮据,见有闹江的机会,眼馋河里的鱼,便将自己打理了一番,擎了火把,去捕鱼去,以为人家是认不出来,结果自己不小心,一脚踩空,跌入深潭。说来也是缘分,恰恰这一幕被那位老叔见了,一个猛子将她搂将上来,却发现是条求之不得的大鱼。

女人后来就成了那位老叔的婆娘。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那一年的闹江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至今数十年过去,还时时在大脑的屏幕上闪现。

可惜今天,是无论如何见不着闹江这种极富野趣的大场景了。

鸬鹚:鱼的记忆之二

我读杜甫的诗,读到“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时,总要顿上一顿,默想一阵;我读《诗经》亦然,读到“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时,也要顿上一顿,默想一阵。有人认为“关关睢鸠”的“睢鸠”即指鸬鹚,不知是否确凿,不过据此可以断定,驯养鸬鹚捕鱼这回事情,在中国,起码有了一两千年的历史了。

我初始见到鸬鹚,是在少年时代,记得是深秋时节,一位外地老者,将一只柳叶小舟,不知从何处划到了我们村门口的河里,舟上载有四只鸬鹚,懒洋洋待在棚顶竹篙上晒太阳。开始我以为是西鸭呢,走近了看却不是,尤其那张嘴,呈锥状,先端的喙有锐钩,难怪会在水下啄鱼,一啄一个准。

放牧鸬鹚的老者是个鹰钩鼻,一身黑衣黑裤,自己就是一只鸬鹚。我的记忆里,他对鸬鹚其实很不友善,说得严重点,他的态度近乎刻薄,甚而残忍。在他眼里,鸬鹚就是他的奴隶,不,连奴隶也不是,纯粹就是捕鱼的工具,没有把它视作活物。鸬鹚下到水里去捕鱼,何等的艰辛,可是嘴里钩住了鱼浮出水面,却被老者用竹篙挑上船头,将鱼毫不留情从鸬鹚嘴里掰下来,然后丢进鱼篓。个头小一些的鱼,已被鸬鹚吞入喉囊,老者竟能下得去手,捏着鸬鹚脖颈,硬生生将喉囊里的鱼全都挤压进鱼篓里去,然后用竹篙恶狠狠再次将鸬鹚驱赶下水。

老者无情的举动,很令我不耻。但是我却有个疑问,看鸬鹚吞鱼的动作似乎很艰难,喉囊鼓成一个大包,却不能够下到嗉囊里,这是什么缘故?莫非是老者故意设了机关?一问,果然,鸬鹚脖颈上有个脖套,脖套可伸缩,吞食小鱼小虾可以,稍大一些的鱼便只有卡住在喉囊部位,由着主人挤牙膏般将其挤压出来,然后去烹了自己食用,或卖了去换些钱米。

我于是对于鸬鹚就有些同情,认为它的被人利用,实在是件很可悲的事情,然而话又说回来,为着人类的某种欲望作出牺牲的,世上何止鸬鹚?

不过老者划来鸬鹚船在河里捕鱼,对一位少年来说,确乎算得一件见所未见的新鲜事,他让我们开了眼界,这之前,我只见过翠鸟捕鱼,但是翠鸟极小,只捕浅水里小鱼小虾,与鸬鹚比起来,自然是小巫见大巫。因为鸬鹚的到来,从此那条河里,每天就像是在不断地上演一幕连续戏剧,把我们一批少年乐得要死。

慢慢地我们几个小伙伴,终于有了接触老者的机会,进一步又有了接触鸬鹚的机会。有一次我尝试着去摸触鸬鹚的脖颈,发现那脖套竟是皮扣,如当下的橡皮筋,亏得鸬鹚能忍受这份罪,要换成是人,那不愁死了?我那时忽儿有一个企图,想去将皮扣摘下来,手刚触及,却立刻遭到老者义正词严的呵斥,老者凶神恶煞的样子,叫我害怕得心里直哆嗦,我怕他拿我当鸬鹚对待,无情赶我去河里去,那可就惨了。

后来我发现老者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他不仅白天驱赶鸬鹚捕鱼,晚上也照样行事,不过晚上他有个诀窍,就是预先用火把去诱鱼,然后再放鸬鹚下水。我心里琢磨,莫非鱼和虫子样,也有趋光的习性?

老者划着他的柳叶小舟,在河里上上下下盘桓了二三日,我们几个少年,屁颠屁颠亦随着他癫狂了二三日,鸬鹚每天上演的都是现成戏剧,我们却总也看不厌烦。可是我们看不厌烦,不等于乡亲们看不厌烦,乡亲们看着看着,心里就悟出问题来了,有一次一位乡亲就发话说:这河里的鱼是我们共同的资产,现在由着一个外人放肆捕获,而且是利用了鸬鹚来捕获,这怎么可以?鸬鹚的厉害,是人所不及的,河里再多的鱼,也不够它们数日糟踏,如若这河里没了鱼,这河不就死了吗?我们守着一条死了的河,还怎么活命?我们的好日子,怕要被鸬鹚啄去了!这位乡亲的一席话,就像一付清醒剂,大家头脑顿时转过弯来,咦!是这个理呢,我们怎么竟被他蒙蔽了?于是就推举出来几个人,去和老者理论。那时老者划着他的小舟正进入一处神秘河段,那里有一座巍巍峨峨的石山,河便从石山脚下流过,石山经过河水千百年的噬咬,变得参差不齐,犬牙交错,这里那里,布满了深不可测的洞穴。因为这,人们管这里叫菠萝岩。

菠萝岩离我们村二三里地,平时放牛常去那里玩耍,不过不敢贸然下水游泳,岩洞像一张张猛兽的嘴巴,深不可测,怕万一被漩涡卷去了洞里出不来,那就要命了,平时排古佬放排过菠萝岩,没有不提心吊胆的,把这当作一个关口。

老者见有人来质问他,说他这种捕鱼法子,明显破坏了当地资源,开始他还想辩解几句,一看人多势众,心就有些虚了,连忙答应待收了鸬鹚上岸立马走人。可是这一天不知怎么回事,有一只鸬鹚迟迟不见踪影,莫非进了那岩下迷失了方向,出不来了?正在焦急,远远有了那只鸬鹚的身影,不过老者见它嘴里并无些许收获,心中便有了些不快,待鸬鹚近身,心中的不快又加了几分,于是举起竹篙,要处以惩罚,谁知手上力道没掌握好,加之先已乱了方寸,一竹篙下去,竟将鸬鹚打趴下了,翅膀几扑腾,便没了声息,老者悔之不及,扑翻身便将其拢入怀中,几滴老泪紧接着汹涌而出,恰在这时,一条约十余斤河鲤摇摇晃晃浮出水面,显见双眼被鸬鹚啄瞎,腮帮也严重受伤,老者心下明白,鸬鹚是在水下与河鲤搏斗,因势单力薄,不能将其擒获,欲浮出水面报个信息,不想自己糊涂昏庸,不问情由便给了它一竹篙……

后来的情形,令在场围观者无不动容,老者抚摸一遍鸬鹚周身,似颤颤地有些生命迹象,便急速将其脖颈上皮扣摘下,顺手将几条小鱼去填塞进那个还是空空如也的嗉囊。谁知鸬鹚却不能吞咽。老者想了想,毅然将鱼置入自己口中咀嚼,咀嚼成鱼酱,然后以自己一张嘴,去衔住鸬鹚的一张嘴,凝神运气,以人工呼吸方式,欲将鱼酱灌输进鸬鹚的食道。当时我似乎闻到了很浓重的鱼腥气,这股鱼腥气至今还在我的周身缭绕,挥之难去。我先前认为老者太过无情的印象,这时自然已是一扫而光。其他围观者,也都一齐偃声敛气,把一切对于老者的指责暂且存放在心里。

然而,老者的一切努力最后宣告失败,但见他跌跌撞撞,在一个河坡处刨了个坑,悲悲切切许久,终于将鸬鹚埋于其中。然后转身和各位打一拱手:老夫活该有此一劫,叨扰了!然后划着那只小舟,慢慢消失在那条苍凉的河道里。

我依稀记得,当年老者渐行渐远的身影,活脱一棵被秋风剥光了叶子的柿子树。

水獭:鱼的记忆之三

那时候,村前那条河里是经常有水獭活动的。一些大人为了吓唬小孩,往往编排河里有水猴子,说水猴子如何将一个孩子拖入水中,其实这全是谎言,所谓水猴子,实际就是水獭,夜间你去河边走动,“扑通”一声,一只毛绒绒东西蹿进水里去了,你不要怕,那一定是水獭夜间下河里捕鱼。

有一年六月六,日头毒的要命,有几丘田里的鱼活活被曝晒死了,我问父亲这是什么缘故,父亲说,六月六是水獭生日。

可见水獭是鱼的克星。

我们村里有个跛爷,他的外号就叫水獭,看来跛爷也是鱼的克星。

我见过跛爷去水田里“捡”黄鳝。人家是正而八经地捉黄鳝,恨不能身上多出一只手帮忙;他呢,是悠闲自在地“捡”黄鳝,得来全不费工夫,像去碗里拎一根豆角。

跛爷捉鱼的功夫了得,名声却不怎么好。跛爷是个鳏夫,因为追一个寡妇,寡妇不应允,他就说,你不应允我,你会遭报应,你那塘里的鱼会死光。寡妇家有口塘,塘里放养着几十尾草鱼,跛爷放过话的第二天清晨,寡妇塘里的草鱼一尾尾都浮了头上来,唧唧唧唧,像缺氧的样子。寡妇慌了,就去长辈面前告状,长辈要拿跛爷是问,跛爷说没事没事,我不过往塘里倒了一盆酒糟,开个玩笑,鱼有点醉意,自然要癫狂一阵,过一会就好。

跛爷在大人眼里不怎的,在少年眼中却大受欢迎。他教导我们去河里捕鱼,一切经过,简直就是一场游戏。他的捕鱼的法子其实是从鸬鹚那里得来的启发,如今想起来非常有趣。操作非常简单,就是搓一根长长的草绳,草绳上插遍西鸭的翎羽,然后两个少年各拉扯一头,一个占据在河的左岸,一个占据在河的右岸,将草绳投入河中,拔河样的,一齐发力,慢慢地向上游某个地点拖拽过去,待少年实在拖拽不动了,便歇下来,发动大家去河里摸鱼。鱼都藏卵石缝里了,呆呆的,极易得手。因为是河滩,水不甚深,经常在这里活动的都是些红翅膀、翘嘴巴、刁杆子、石阿婆、黄颡古和鲇拐子。鱼们见了水中飘飘摇摇的翎羽,以为是鸬鹚来了,纷纷躲进石缝,再不敢出头露面,谁知正中了捕鱼者的下怀。

跛爷不是跛脚,而是跛手,左手。一次去河湾里丢炸药炸鱼,一不小心炸成了个跛子手,有人讥讽他,你这是报应,捕鱼过了度,活该如此,可他不信邪,仍是捕鱼不止,村门前那条河,生生成了他自家的鱼塘。

跛爷渐渐有了大把年纪,因为是孤寡老人,村里不知如何安排他的生活,后来是他自己提出要求,去河对面黄土坡帮忙看守红薯窖去。我们这一带盛产红薯,红薯半年粮,家家都备有一个红薯窖,秋天收了红薯,一般都是弄到窖里去储藏,因此必得有一个人去守窖。

跛爷守窖很专心,用一些金禾草结一个茅棚,吃喝拉撒,算是住下了。但跛爷也有自己的盘算,黄土坡下去百几十步就是河滩,这截河滩很长,水不甚湍急,上游却连着一个潭,潭里的鱼时常来河滩上戏水蹿跳,甚而成群结队去下游玩耍。跛爷何等精明,就花气力在河滩上弄了个鱼帘子,也叫帘井――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帘井,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鱼簖,鱼簖是横插在河里的竹栅栏,帘井虽也用竹子编织而成,但面积不过一张席子宽窄。不过这张席子宽窄的帘井,安装上是颇有讲究的,跛爷在装帘井之前,已是沿河滩两岸用石头各堆垒起来一道略高出水面的堤堰,两条堤堰斜拉到河的中心交叉,帘井就安装在堤堰交叉处,四周以树枝做一个围栏,这样,帘井就成了鱼的陷阱。帘井的收入主要靠晚上,晚上潭里的鱼活动频繁,四处乱窜,糊里糊涂,就扑进帘井里了。进了帘井里的鱼,只能瞎扑腾,出是出不来的,唯一的下场,就是被人收拾进鱼篓,拿回去或煎或炸。这样一个帘井,一夜之间,可收三两斤鱼,运气好,四五斤也拿不准,这使跛爷的日子过的非常滋润。

跛爷一般是凌晨去帘井里收鱼,腰里别只鱼篓,身子趔趔趄趄走在朦胧晨光里,像个飘飘荡荡的幽灵,一边走一边唱调子:腊树叶子青又青,捋来丢向妹衣裙,不是今年才想你,去年想你到如今。

日子就这样如河水般汩汩流了一程,这一天跛爷照样起了个绝早去取鱼,一看帘井里,顿时傻了眼,帘井里没鱼。

这怎么可能?

跛爷首先想到的是有人先他取走了鱼,有意端了他的饭碗,脑子里顿时翻相册般,把村里几个缺德后生过了一遍,却始终定不下是谁,

跛爷悻悻地回到茅棚,左思右想,咽不下那口气,遂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回村里借杆鸟铳,要趁夜色吓他娘的一吓!

果然,这一夜跛爷早早地就携了鸟铳,又携了一领蓑衣,去潜伏在河滩边草丛里。他在那夜的决心和毅力,在我的想象中,是可和一比的。渐渐地草丛间有了蚊虫的骚扰,可跛爷硬是隐忍着不去拍打,他怕惊了偷鱼贼。后来终于有了点淡淡月光,月光下四野显得更寂静,惟听得河水流得欢快,流得从容,流得无牵无挂。可就在这时,他看见一团黑糊糊东西,蓦地蹿跳进他的帘井……

鬼鬼祟祟的却是一只水獭。

可恶!跛爷在心里骂将起来,不是没有能耐,为什么偏要来我饭碗里争食?看我不打趴你才怪!跛爷抖抖索索就要去摸鸟铳。

可是接下来,跛爷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忽然想起了自己漫长的过往人生,自己不也被人呼为水獭吗?此水獭和彼水獭有什么区别?无非是为着生存千方百计来河里刨食。可是如今你看这只水獭,不要命地抢食他帘井里的鱼,看样子是饿得不行了,它一边贪婪地吞咽着,一边却又左顾右盼,充满了警觉,不放过周围来自任何一方的危险信号。跛爷对此看在眼里,心里不由动了恻隐之心。其实在这条河里讨生活并不容易,水獭不容易,自己也不容易,既然这样,他又何必为几条鱼,与一只水獭过不去呢?

后来跛爷作出一个决定,拆掉自己辛辛苦苦搭起来的帘井。跛爷一边拆帘井一边唠叨着对那只水獭说,老弟,对不起了,帘井养不了我一辈子,也养不了你一辈子,那么,我们都不要依赖它吧,好不?

跛爷告诉我这些时,我已不再是一位少年,当时我就认为,跛爷其实是个人物。

放生:鱼的记忆之四

我首先是从母亲嘴里听到的“放生”这个词。我去野外无意间捕捉到一只小鸟,带回家用一根母亲纳鞋底的线住脚,供自己玩耍。母亲见了说,小鸟有翅膀,你了它的脚,它就不能飞了,不能飞还叫鸟吗?快拿去野地里放生去吧。我理解母亲说的放生,就是放小鸟一条生路。

后来家里进了蛇,父亲七弄八弄将蛇弄进捕鱼的夹网里了,母亲照样和我说,快拿去野地里放生去吧。母亲这里说的放生,同样是放蛇一条生路。

双脚踏入社会后,因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因而有机会频繁接触到“放生”这个词,原来它的出现是颇有点历史渊源的。《列子・说符篇》就有这样的记载:“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於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捉了鸟来将其放走,这有点作秀的嫌疑。沈括《梦溪补笔》中有一段涉及放鱼的:“予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原来买鱼来放生竟是古已有之,那么我如今正要在文中讲述到的一些儿时所见往事,看来并非无源之水了?

关于此类记载可谓多多。但是最早的例子,莫若《史记・殷本纪》所载一则故事:“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吾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有意思!原来成语“网开一面”竟是从汤的网开三面而来。

这应该也算是放生的一种形式。

盖因如此,我至今都认为,母亲虽为乡下普通农妇,骨子里还是有些见识的。

我隐约记得,母亲那时曾有几个经常走动的女友,而这几个女友身份似乎都有些特殊,特殊的见证,大抵是因为她们都吃长斋。吃长斋就是一辈子吃斋,不嫁人。女人吃长斋在我们那里不稀罕,稍体面一点的人家,都有女子吃长斋的,但她们不是尼姑,也不去庵子里削发修行,平时就和家人住在一起,除了饮食,生活起居并无明显区别。我对她们的印象,有两件事尤为深刻,一件事是织布,她们长年累月地坐在织布机前,不停地织,不停地织,仿佛这就是她们人生的第一要务。也难怪,织布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根本,不然她们的生活将无所依托;第二件事就是逢着一些特殊日子,去闹子上买了鱼去河里放生。鱼一般是鲤鱼,偶尔也有鲫鱼。做这件事似乎是春天里居多,禾苗刚插下田里去,闹子上就有了卖鲤鱼花(即鲤鱼苗)的,人们偶尔去买了来放禾田里,吃禾花长大的鲤鱼名之为禾花鲤,膘肥体壮,煮汤特鲜、特甜,是我们那里的一道佳肴。可她们去闹子上花钱买鱼花不是放禾田里,而是拿去河里放生。

我曾见识过她们放生的过程,她们所选的日子一般是农历四月初八,其中有什么讲究,我当时并不知晓,后来才明白这一天是佛诞日,要举行放生会。不过我没有见过她们举行放生会,只是早早地约好要去买鱼,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并不声张。鱼买回来就去了河边极偏僻的柳树林里,在那里稍停顿一下,叽叽咕咕说上几句话,像是念经。多年后我悟出来,果然是念经,念的是三皈依: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这“旁生”就是畜生的意思,即从此不会再变成畜生。然后就将鱼统统倒进河里,再然后就折一根柳枝,在水面上拂上几拂,似乎是要把鱼驱离去远处去。我一个小娃娃,她们不忌讳什么,由着我去看,大人――尤其是大男人,那是绝对不许的,据说有一次,她们买的不是鱼花,是已经有了两三指宽大小的成鱼,放去河里之后,刚转过身回到家,就被跛爷一网打了上来,拿回去作了下酒菜,害她们不知念了多少阿弥陀佛。从此她们做这件事,绝对要瞒住一些人的耳目。

我就奇怪,我所视为故乡的那个僻远村落,文化上素来是颇为闭锁落后的,读书人寥寥无几,为什么竟有了佛的浸洇?那些吃长斋的女子都是我的姑姑辈人物,她们并未上过学,却都能背诵几句谁也听不懂的佛经,这件事在一个少年眼里,未免有太多的疑问。我现在不妨来解剖其中一个,看她是怎么样吃上长斋的,她的名字叫金容,家庭背景平平,后不过是个中农成份,说不上殷实。不仅不殷实,有时还很拮据,偶尔也有借米下锅的时候,可是金容在十七八岁时就吃斋了。那时候女子吃斋父母并不阻拦,认为这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但我总是觉得这里面应该有一些道不清的深层原因。如今我思想起来,中国的乡村,无论你多么地闭锁,儒家文化的影响绝对是根深蒂固,譬如一方土地,哪里避免得了水的渗透?这还罢了,接着就又有了佛文化的浸入。你看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绝对不是杜牧的夸张,寺庙遍布中华大地,是当时不争的事实。于是,佛的慈悲精神和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与儒家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乡野这些女子身上起了发酵的作用。

我所接触到的乡野女子,别看少不更事时,天真烂漫,但成龄之后,一个个心里似乎都蕴藏着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这时命运将她们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而更为糟糕的是,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她们,何去何从,并不由自己选择,缺乏当下女子那种“我的青春我作主”的洒脱与大气。金容的姐姐就是因为出嫁的前三天,听说男人是个瘸子,又听说是个瞎子,心里承担不了巨大恐惧的压力,便毅然决然选择了去投河。为什么选择投河而不去选择担当苦难?因为人们一直认为,尚未嫁人的黄花女,离世之后,身子和灵魂仍是纤尘不染,都还是干净的,不用下地狱受折磨,相反,她们会进“花园”。“花园”当然是想象中的花园,或者说是模拟的花园。这种“花园”我见过,就是将逝者搁一席子上,四周用晒簟围住,然后象征性在逝者身上撒一些鲜花。没有吹鼓手,也没有道场,一直是一些女子围坐唱歌,为她送行。据说这样做了,再次投胎时,就会投个好人家。

我想金容绝对是因为姐姐的缘故,才主动向佛靠拢的。

金容向佛非常地虔诚,她的虔诚主要表现在放生上。她常年四季帮人织布,人家会回报她一些钱米,这些钱米除了果腹,基本是买了鱼打发到河里了。河边柳树林里那条路径,村人说就是她踩出来的。因为她的放生,村门前那条河当时显得无比的青春亮丽。

但是后来时局变化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与金容一道吃长斋的几个姐妹,纷纷抛弃了早先立下的志向,重新寻找归宿,慢慢就有了自己的家室,惟金容还在坚守。金容的坚守自然有些落寞,偶尔去河边放生,念动烂熟于心的三皈依,目光和心境竟有些飘浮。至六十年代,生活上接济不来,全身浮肿,看着就要毙命。那时我的母亲已经谢世,是金容的一个弟媳,及时弄去一碗酽酽的鱼汤灌她喝下,才又返过气来。后来她问弟媳,你刚才喂我什么?弟媳如实告她鱼汤,她喉头咕嘟了一下,眼里似有些微泪光,却并没有吱声。

金容后来又活了二十年,在村里算是长寿。有村人说是一碗鱼汤救了她的命,也有村人说是她一辈子积德行善的结果,她年年去河里放生,鱼自然会变着法子报她的恩。

长寿鱼:鱼的记忆之五

鱼是人人都喜欢吃的,在我的家乡,就有“鱼崽送饭,鼎锅刮烂”的俚语,其中“送饭”,也就是下饭,形容鱼是下饭的绝好佳肴。但是在我有限的记忆里,鱼在一户农家不仅仅是作为“佳肴”存在的,它的地位极其特殊,也极其重要。永州潇湘素有“无鱼不成席”的说法,不过,仅此并不能够说明,人们对鱼是如何如何地高看了,这只是普通宴席而已。真正体现出鱼的身份的不同凡响,惟过年方能见证得出来。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过年吧,看看过年时,人们是如何在鱼身上做文章的。过年时的鱼,它在人们眼中,已经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鱼了,它成了“余”。鱼者,余也。据说坡和佛印和尚交情甚笃,有一天佛印蒸好了一条鱼,坡老远闻到鱼的清香,要来分一杯,可佛印却将鱼藏到了一只磬里,坡为了“钓鱼”,顺口来一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不知是计,脱口对出下联:“积善人家庆有余。”坡哈哈大笑:原来庆(磬)里有鱼呀!看来鱼的象征“余”古今皆然。正是因了鱼是“余”的谐音,所以中国普通老百姓,理所当然要借了它来寄托一种心愿,寄托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渴求。农耕文明背景下的乡村,人们对于过日子,并没有过多苛求,大抵能做到自给自足、年年有余,就可以说声谢天谢地了。为求年年有余,平头百姓可谓挖空心思,将吃鱼问题提升到日子能否过得顺溜这个高度上来,视其为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彩头。于是,过年吃鱼的内涵,就顺理成章扩充了范围,它已不仅仅是作为美食满足口福,更重要的,是为来年讨个好彩头――“年年有余”啊。

既然是讨彩,在安排布局,甚而如何吃鱼这个问题上,就得有所讲究。据我所知,稍殷实一点的人家,过年基本不用草、鳙之类,这却是为何?从读音上看,草、鳙似乎是寓意不好。用得最多的是鲤鱼、鳜鱼、才鱼、鲇鱼。鲤者,礼也,合乎过年的气氛;鳜者,贵也,富贵有余;才者,财也,发财、招财、进财;鲇同年,年年有余。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年年有余”,其实把平头百姓捉弄得好苦。我们的祖父辈,一代又一代,就这么一点小小企盼,就这么一点小小心愿,老天爷就是把在手里不给。不仅不给,到头来还得吃了上餐没下餐。可是事情越是这样,人们企盼的心情也就越发迫切,即使仓廪里无余,但过年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鱼(余),哪怕是形式,哪怕是做做样子,也是一种心理安慰,这就像一个怪圈,转来转去总是转不出去。转不出去还得转,正所谓“年年难过年年过”,于是,鱼就成了寻常百姓家过年时的一个心结。

譬如长寿鱼现象,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证。

何谓长寿鱼?要交待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读者诸君要随我作一次历史穿越,去六十多年前的一个现场作一次观光。那时候我不过七八岁光景,正月里随父亲去给一个姑母拜年。姑母所嫁的地方,是个水比油贵的山旮旯,那里没有河,只有几口碟子似的浅塘,一到八九月就干见底了。好在还有几口井,勉强可以灌溉禾田,亦勉强可以灌溉心田。但是要说到吃鱼,就很困难了。虽然吃鱼困难,但新春佳节,没有鱼总是不行的,不说别的,彩头总得要吧?客人来了,面子总得要吧?于是他们餐桌上的那盘鱼,就显出了格外的与众不同之处,按时下的说法,就是有点另类,另类得让我这个有吃鱼嗜好的馋嘴猫,刚伸出筷子去,头上就挨了父亲重重一擂凿。当时我以为父亲一定是弄错了,雷公不打吃饭人,我招了什么了?可是后来证明父亲没有错,是我错了。

过了若干年后我才终于弄明白,吃鱼是有许多规矩的,鱼搁在餐桌上,有时候仅仅是个象征。象征什么?象征“有余”。仅此而已。那么这盘鱼是不能吃了?也不,这盘鱼是该吃还是不该吃,一切视主人态度,如果主人举筷相邀:来,下塘捉鱼,或下河捉鱼,这时客人方可举筷向鱼盘挺进,不然,会闹出天大笑活,让主人难堪。

我那次在姑母家吃鱼之所以挨揍,当然还不仅仅是违规的问题,一般小娃娃违规,大人并不会处以惩罚,后来在回家的路上,父亲看我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样子,终于告我以实情,他说你的眼睛是出气的啊,那是一条长寿鱼,你看不出来?

长寿鱼?我听后不仅不能明白,心里反有了更大的困惑。

父亲想到我还是个孩子,于是就不再转弯抹角,索性直通通告我原委:长寿鱼就是木头鱼,是用上好木头刻的,刻的活灵活现,用时装盘子里端出来,上面泼点汤汁,再盖上一层佐料,不顶真看看不出破绽――这事原本怪不得你,我是看姑母下不来台,才给了你一擂凿。

难怪我用筷子戳鱼时,感觉硬硬的不对劲。我就不懂,姑母为什么要弄一条木头鱼糊弄人?大人为什么也和小孩儿样,学摆家家那种把戏?害我平白挨一擂凿?

父亲当时拒绝回答我上面这些问题,也许他认为,给一个七八岁娃娃上历史课,还为时过早。

写到这里,也许时下的一些年轻人,会以为这是天方夜谭,但这实实在在是我的亲历。由此可见,人类发展的历史,委实有许多难以言说的无奈。

好在一切已经成为历史。

结束语:鱼之惑

我家乡的那条河流,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仁江。这个名字的来历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仁,从何说起?江,似乎不合身份。仁江逶迤婉转二十余里便汇入道县潇水,是湖湘文化的一滴墨汁。它的上游的某处地方,有个叫中和的小镇,离我们村约五六里路程。中和镇临仁江边有一所小学,就是仁江小学。我初始的学习阶段,就在那里完成。记得我每天上学或下学,总有仁江一路陪伴着我,过桥时,还有不少的鱼跳跃出水面,似是喋喋不休给我打招呼。我看着那些扑腾欲出的鱼,感觉快乐极了,也亲切极了,同时就认定仁江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江,最生动的一条江,也是最富裕、拥有鱼类最多的一条江,我所关于鱼的一些记忆,就是那时候在脑子里储存下来的。

但是时间真如人们所说,是一把刻刀,这把刻刀的厉害,我如今是见证了。在时间这把刻刀漫不经心地雕凿下,那个在仁江边走来走去的少年,早已是年逾古稀,风华不再。人之老去不足为奇,可是山河为什么竟也会老去?你看仍在原地盘旋的那条仁江,怎么数十年间,它在我的眼里,就成了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那两岸茂密的鬼柳呢?没有鬼柳作河的衣裳,坦露出来那副瘦骨嶙峋身段,看去完全是在裸奔呢!

还有,那一河活蹦乱跳为仁江奏响优美旋律的鱼呢?怎么竟是见不着面了?水面上见不着鱼的舞蹈,河就绝对是一架哑琴,人人都知道水养鱼,却从未想过鱼也养水,鱼缺了水会死,水缺了鱼就要缺失了灵魂。一条不能维持鱼的正常生活的河流,它一定是贫瘠的。我问一位正在河边踯躅的乡亲,怎么见不着这河里的鱼了呢?鱼?乡亲见问,一时似不知如何回答,一脸尴尬,一脸茫然。见他久不吱声,我便又试探着将话题引向一些往事,诸如闹江,诸如鸬鹚,诸如水獭,诸如放生,还有关于长寿鱼的遗闻……乡亲这时头就大了:你怎么问起这些?这是哪辈子的事?我只是听一些人讲古时说起,却没见过。看来,我是没法和这位乡亲沟通了,其实我心里也是明白的,历史在前进途中,要改变或蒙蔽一些事情,就如舞台上拉幕布般,只是举手之劳,哗地一声,世界便换了个面目。

时代在发生骤变,人类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对于客观世界的改变,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一方面体现了人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却也凸显了人的傲慢与盲目,傲慢往往使人失去理智,于是亘古相传的一些自然法则,就再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事情至此,他们仍旧固执地认为,这才是历史的必然,别看河里鱼少了,可餐桌上的鱼却更丰盛了,这丰盛胜过任何历史时期,不信你去闹子上看看,看看闹子上卖的黄鳝,个头如蛇样壮硕,比野生的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还有那营养价值颇高的鲇鱼,一条条肥如乳猪,岂是江河中能培养得出来的?

然而纠结也因此产生。有一次我去买鱼,见鱼筐里蓬松着一些水草,还有几只铁螺蛳,卖鱼的拿起水草大作广告:百分之百野生河鱼,假一罚十。我听后不由满头雾水: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不过,好在河里还有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