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范文
时间:2023-04-07 02:3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秋雨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纠结而成的“沉淀物”。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另有作品名、和作家笔名千年一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刘师培在《儒学法学分歧论》中引经断狱的起因时,说:“谓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又谓教化立则奸邪皆止,揆其意旨,不外黜法而崇儒。及考其所著书,又援《公羊》以傅今律,名曰引经决狱。” 自此之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生们便开始以《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作为判断罪之有无、罪之轻重的依据,同此开对中国传统法律影响极深的春秋决狱之风。
因此,从史料中仅存的一些《春秋》决狱案例的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董仲舒在决狱中所主张的基本原则。其一,“《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是《春秋》决狱的内核之所在。所谓“本其事”,是指定罪科刑要从犯罪的事实出发,“原其志”,是指考虑到动机等主观方面要素。其实就是认为审理案件要将犯罪事实等客观方面和动机等主观方面结合起来考虑。所谓“志邪者不待成”,指在有“其事”并有“其志”的前提下,有犯罪动机虽然未遂,仍然以犯罪论处。所谓“首恶者罪特重”,是指在共犯在量刑时,区分首从,主观方面恶性大的罪重。所谓“本直者其论轻”,是指只有犯罪行为却没有犯罪动机或犯罪故意的情形,实质为善心的恶行,应从宽处理。其二,“春秋之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即主张亲属,尤其是父子之间的一般犯罪,应该相互包庇隐瞒。其三。“春秋之义,君亲无将,将而诛之。”即对君主和嫡亲尊长,不能有任何反叛之心;若有叛逆行为,即使只有预谋而未实行,也要处以极刑。其四,“春秋之义,….妇人无专制擅恣之行。”即妇女应严格遵循“夫主妻纲”的教条,若有违悖,从重惩罚;若合科礼教,即使违法也可宽宥。其五,“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即功赏可以扩及子孙亲属,而对于一般罪行只限于惩罚犯罪者本人,不应株边,等等。
在繁如星辰的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春秋决狱无疑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然而,对春秋决狱,现代的一些从事法史学研究的学者们却一直持着一种严厉批判的态度。以下是本人对春秋决狱的一些通常理解:
一、认为春秋决狱是原心定罪,是主观归罪的典型代表,这是目前对春秋决狱下的最普遍结论。可见以下论断:A、《春秋》决狱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春秋之义,原心定罪”。就是说,在断狱时应该主要是根据犯罪的动机、心理的善恶定罪量刑,而将犯罪的行为、后果放在次要地位。“原其志”,是指追究犯者的动机。“志邪者不待成”“本直者其论轻”被普遍认为是原心定罪的根源。即如果即有犯罪事实又有犯罪动机,属于故意犯罪,应从重处罚。对于具有犯罪动机的犯罪分子,认为即使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和最后实现犯罪,也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B、春秋决狱的核心在于“论心定罪”,即根据人的主观动机、意图、愿望来确定其是否有罪。具体标准是“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盐铁论.刑德》)古书记载:汉代上洛有盗墓者,虽救活墓主,但仍以其“意恶”,诏“论笞三百,不齿终身”。“论心定罪”原则所强调的是主观“心”的好坏,而“心”好坏的标准又是儒家的伦理规则。“春秋决狱”作为汉中期以后盛行的一种特殊的审判方法,其基本特点在于以主观因素来确定罪之有无、刑之轻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把主观归罪推向极端。
这种论断,是“动机论”使然,它在实质上就是把“志”理解成犯罪动机,这是片面的。董仲舒的“本其事而原其志”中“事”是时间、地点、事实、行为等客观方面,与其相对应的“志”应是动机、意识、意志等主观方面,片面地把其是理解为单纯的动机是不恰当的。而且“本其事”是先于“原其志”的,这恰恰反应了我国古代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相结合定罪的先进性。“本其事”不仅相当于中国刑法中的犯罪客观方面,也相当于外国刑法中的符合性和有责性。“原其志”已有了责任主义的轮廓,相当于外国刑法中的符合性和违法性。
二、被看作是古代随心所欲断狱的一个明显表现,有的学者称“所谓《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的经典法典化”。 被认为是“法儒家伦理法思想,正是通过“春秋决狱”“引礼入狱”得以完善、发展,并逐步确立为主流法律思想的”。 “名曰引经决狱,实则便于酷吏之舞文….掇类似之词不达意,曲相符合,高下在心,便于舞文,吏民益巧,法律以歧,故酷吏由之,易于铸张人罪,以自济其私。” “从中可随心所欲地解释文意深奥的经书,以便更好地为统治者服务。
笔者认为,春秋决狱在法律史上的价值远远大于其在颂扬传播儒家思想方面的价值。董仲舒有感于刑杀过重而主张“德主刑辅、“除专杀之威”,因此,春秋决狱为限制刑罚适用范围的措施,在司法实践中,即考虑案件的客观事实,又推本溯源,查其主观心态、意识动机,从而对法律的不当运用及无序泛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刑法原理上是积极科学的。后来所讲的“诛心”及“非理性的危险”是对春秋决狱的误读,当然也不排斥有人说此举因起后来某些不恰当断狱案件,例如武帝时大司农颜以“腹诽”罪判处死刑,这是对春秋决狱的错用,对此,我们只能说经还是好经,只是后来的有些和尚将其念歪了。
三、对“不待成”的错误理解。“志邪者不待成”被某些学者理解成“具有犯罪动机的犯罪分子,即使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和最后实现犯罪,也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这种说法首先在对“志”的理解上同前文所述是片面的,然后对“不待成”的理解上是否实施犯罪行为,这是不恰当的,“成”字从字面意思应为是否完成犯罪,而且从春秋决狱的初衷来看,其本意是限制刑罚,而非扩大刑罚,所以理解为是否实施犯罪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成”字应该类似于现代刑罚上的“即遂”。无论是中国刑法还是外国刑法中,成立犯罪都是不一定要即遂的,所以才会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等犯罪未完成形态。而且在刑法理论中也是有结果犯与行为犯之分的,对于行为犯,大可不必要求一定有犯罪结果发生,只要实施了该行为,即使“不待成”,也是要治罪的。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志邪者不待成”,是正确的,符合立法意图,并无纰漏之处。
篇3
2007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石材,凸显出昆仑玉的优势:与和田玉同属昆仑山玉矿带,在物质组成、产状、结构特征上基本相同,并且质地细腻、储量大、品质均匀。
和田玉虽品质上乘,但终因日趋稀少而使得昆仑玉进入到和田玉行列。在新疆和田玉籽料难寻、山料开发险峻的当今,和田玉又有了新的概念:昆仑山山系发掘的玉种可归类为和田玉。喀什玉、且末玉也由此称为喀什和田玉、且末和田玉,甚至青海昆仑玉也被称作青海和田玉。
和田玉凸显文化精神价值
和田玉被国人充分认可,自古有之,但成为“民玉”还是近几年的事。蜂拥而至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的采玉人将新疆著名的两条玉河描绘成了财富和华美的风景线,山地玉矿开采也重新恢复生机,收藏、观赏和田玉成了时尚的代名词。游人到新疆,看见和田玉“真容”,是件幸运的事;在新疆工作或者做生意,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最好的还是和田玉。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新疆人,企盼得到一块好的和田玉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和田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自身特有的质地细腻、温和油润等特点外,还有一个深刻的原因,这就是自古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附加于和田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玉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至少7000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玉作为一种罕有的宝物,被赋予政治等级、道德力量、经济价值、礼仪功能、宗教用器等作用。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等品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和田玉质地坚硬,温润光莹,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国人喜欢玉,赋予它美丽、富贵、高尚、廉正等美好象征,因而文人常用玉比喻事物,以玉诠释崇高的品德、百折不挠的性格、风趣高雅的情操和倜傥潇洒的风韵。
“万山之祖”昆仑山是和田玉的主产区
巍峨雄伟的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自治区,北临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南面是辽阔的藏北高原,向东伸入青海省西部。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籍《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西行至昆仑山,称昆仑山“唯天下之良山,宝玉之所在”,可见昆仑山是美玉之产地。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的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后来演变成为“丝绸之路”。
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一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大小不等的玉石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玉便潇潇洒洒地来到了“人间”。
人类在昆仑山北麓定居至今,已有数千年从河道中拾玉的传统和经验。
历史上新疆著名的玉河有: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啦喀斯河,叶城一带的叶尔羌河、泽普勒善河及且末县内的一些河流。马可波罗曾描摹说:“培因省——首府叫培因,有一条河流横贯全省,河床中蕴藏丰富的玉矿,出产一种名叫尔西顿尼和雅斯白的玉石。
喀拉喀什河,古称乌玉河,河边的县城墨玉即以此得名。这条河不仅产碧玉,也产白玉。下游还产沙金和金刚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淌金、流玉、藏钻的宝河。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莽莽昆仑山,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就已经在和阗设有辩事大臣,在和阗城设三品阿奇木伯克,以加强统治,收罗贡玉。那时的人们除了捡玉,还离开河床在河谷古河道和山前冲积洪积扇上的砾石层中挖玉。著名的挖玉地点为玉龙喀什河东岸、洛蒲县吉牙乡的古马特,过去曾被称为胡麻地。
考古学家黄文弼于1929年到小胡麻地考察时写道:为当地人掘玉石之所,旁有乾河川一道。河岸高二丈许,两旁沙积迤逦继续不一,现水已干,唯有泉水南流,当地人即在河中掘起玉石。俗称羊脂玉,以言白润如脂也,现不多见,亦无开采者。
寻找国玉之源
新疆的玉河大都源白昆仑山北麓,凡中下游有籽玉,上游必有原生矿。千百年来不断有探宝者不畏艰险在高山河谷中上下搜寻。黑山村距阿格居改冰川只有30多公里,几千年前它可能是古时候从这里通往青藏高原的一个驿站,最早生活在这里的曾是川藏羌人和中原来的采玉人。现在居住在这里的都是维吾尔人,他们虽然有时候能捡到一些美玉,但大部分还是靠放牧生活。因为他们也没有见过原生矿,只能靠天赐!
近些年来,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发现原生矿的传说很多,各路专家的“玉石之路”考察队多次进驻这里,但始终没见有人开采出来。至今黑山村所在的喀拉喀什乡的人们还在说,翻过冰盖的雪山,有个阿克萨依湖,在那里海拔5000多米冰川下有个玉矿。但由于气候恶劣、呼吸困难,采矿者常因此而丧命。另外,上去采玉的时间很难与冰雪退却时间相吻合,即使有白玉原生矿,也常被冰川覆盖着,人们只能望“山”兴叹了。
新疆现存的清代玉矿不少于6处,主要有塔什库尔干县大同玉矿、叶城县密尔岱玉矿、皮山县康西瓦玉矿、于田县阿拉玛斯玉矿、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矿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古代的采玉坑和采玉人留下的遗迹。
现代采玉以开采原生矿为主。目前规模较大的有于田县的阿拉玛斯玉矿和且末县的塔特勒克苏玉矿。除此之外,叶城县密尔岱和要隆玉矿、塔什库尔干县大同玉矿、皮山县赛图拉玉矿、策勒县哈牛提玉矿等,均为间歇性小规模型玉矿。
阿拉玛斯玉矿在海拔4500~5000米之上,汽车只能通到柳什,从柳什到矿山还需两天驮运小路。自古至今采深已达50米,玉色也由白玉变为青玉,采矿正处于低潮;且末县塔特勒克苏玉矿也是在古矿的基础上建立的。自1972年发现开采以来,为新疆最大的青白玉和青玉矿山。汽车虽可通达塔特勒克苏沟中,但再到矿山还有10多公里驮运道,加之矿坑在高山之中,人要攀登而上,所以一般人很难到达。
篇4
名人或许也没你想的那么遥远哦!!!
爱因斯坦从大学毕业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把奥斯特瓦尔德称作是“科学伯乐”,因为他曾无数次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奥斯特瓦尔德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音。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第二封自荐信,但与上封信一样也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地址有误吗?”爱因斯坦困惑极了,他再次详细地对照了奥斯特瓦尔德的实验室地址,发现自己并没有写错,“就算是地址有误,邮局也会把信件退回来,这究竟是怎么了?”
爱因斯坦心想可能是奥斯特瓦尔德忙于工作,一时没空拆信而搁在哪个角落里忘记了吧!于是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第三封信,这次他用了一张明信片,他心想,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应该可以顺利看见这封信的内容了!
让爱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这封明信片寄出去一个月后,依旧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信。
“奥斯特瓦尔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须为他节约更多的回信时间!”爱因斯坦心想。几天后,爱因斯坦又拿起笔写了第四封信!这次,他不仅是再次采用明信片,而且还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带上一个写着爱因斯坦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这情形,心疼地对他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不要再做这种无谓的努力了,可能奥斯特瓦尔德并不认为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
“不,父亲!我的努力不一定会给我带来满意的结果,但如果不努力,却代表着绝对不会拥有满意的结果!”爱因斯坦说。
这连回信用的信封都捎上的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后,爱因斯坦满怀信心地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但是很遗憾,他同样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奥斯特瓦尔德能为他送上什么鼓励和帮助了!
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爱因斯坦刚准备写第五封求职信。那天的一个清晨,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邮递员敲开了他的家门,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来信,邀请爱因斯坦就职于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并且希望爱因斯坦能接受。
奥斯特瓦尔德与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并无任何瓜葛,为什么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信,却收到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邀请?爱因斯坦困惑了!
原来,在爱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几天,奥斯特瓦尔德已经搬移了实验室,而爱因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进了实验室外那只已成摆设的邮箱里!奥斯特瓦尔德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年轻的助手,他在奥斯特瓦尔德搬移实验室之后就去了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工作。 有一次,那位年轻助手在途经昔日工作过的实验室门口时,无意识地在那座空房子门口来回走了走,而正是因此,爱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才得以让人发现!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那位年轻助手,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和朋友——格罗斯曼!
篇5
随着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向身体素质纵向发展,即锻炼了体能又增强了爱好。对此,乒乓球运动吸引着众多爱好者,但由于受到训练不正确因素,导致乒乓球在打法上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规则弊端。就群众性团体和基层工会组织活动训练来说,对乒乓球打法上的技巧方方面面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对乒乓球发球技术于训练方法应进一步加深了解。本文针对乒乓球发球技术特征于训练方法加以论述,目的是共同带动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对乒乓球发球技术加以了解,以便在今后的比赛中更好展示出自己的技术优势。
实践证明,发球在乒乓球竞赛中有着特殊地位,发球技术对提高运动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具有重大影响。但在训练中由于种种原因,发球的研究还未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成为较薄弱的环节。本文在分析发球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发球技术的基本要求和训练方法。
一、发球的技术特征
发球、接发球与还击是整个击球过程的三种形式。由此,乒乓球的击球技术可相应分为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和还击技术三类。发球是第一次击球,发球方可以不受对方制约,选择最合适的位置,按自己的意图把球发到对方球台的任何位置,以压制对方的进攻,为自己进攻创造有利条件,甚至直接得分。所以。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力争主动、先发制人的第一个环节。按照规则规定,乒乓球比赛采用轮换发球制,一场比赛中对抗双方发球的机会基本相等,大致各占一半。运动员处在发球地位时,能够占据主动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环节。
二、发球技术要领及基本要求
发球时,理解动作要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另外要有恒心,如果按动作要领来做,多加练习,发球就会越来越有威胁。
1、球拍触球的部位是制造旋转的重要因素
发强烈下旋球的秘诀:用拍头接触击球。发球时,不管用多大力量I发出多快的速度,如果是靠近球拍的内侧(拍柄部)接触球时,则不能发出旋转球。用正手发球时,球拍接触球的部位应是球拍的左侧(也就是球拍的中下部)。因为接触球拍的右侧(也就是球拍的中上部)制造球的旋转很难,一定发不出下旋球。因此,优秀的运动员利用这些原理,用同样的动作,随着触球的部位不同,旋转就会发生变化。对于初中级乒乓球运动员,为了能发出下旋球来,首先要注意使球拍与球接触的位置准确,再加上摩擦球的动作,就会像优秀运动员那样用同样的发球动作,发出不同的旋转。这样,打球的路子就会越来越宽从而为战胜对手增加几分把握。
2、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
初学者及中等水平的选手发下旋球时,应注意右肩及上肢向前用力转动,这样球在球拍上“吃球”时间会加长,旋转也会增加。练习时首先要加强摩擦球的意识,以肘关节为中心,前臂向上弯曲后向前下方用力。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时,引拍拉手后,在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手腕用力。如撞击多,球的速度很快,但旋转不强。初练发球时,肘关节和手腕不能用力太多,先注意肩和上肢的用力,然后练好摩擦球,渐渐把速度发出来,最后注意在接触球的瞬间,利用手腕与身体的协调用力把旋转速度发出来。
3、利用引拍拉手的惯性力量发球
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利用引拍的力量发球很重要,就像助跑一样。要想发球质量高,引拍拉手后,球拍与球接触时的位置是在身前击球;在抛球的同时引拍,然后直接向前用力摩擦,球的旋转也会强烈;发急球(快球)时,利用引拍的惯性力量,然后向前加速撞击,这样球的速度就会相应加快,用这些方法练习发球一定能收到效果。另外,发球抛球的同时引拍,然后用力加速,利用引拍的惯性会使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发球三大要素的配合,是发球质量的保证发球的三大要素是触球时的拍型角度、球拍的用力方向、触球时的瞬间速度。为了发出高质量的球,这三大要素之间的配合非常重要,如果这三者不配合好,发球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其中,接触球时的拍型角度是根据自己想发的旋转来决定。例如,发下旋球时,球拍与球接触时摩擦球要薄,方向几乎平行,用力时要有爆发力,也就是突然性。
三、发球技术的训练方法
1、建立正确的概念
教学训练的开始阶段,通过讲授、示范、对比、体验等多种手段,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
(1)讲授乒乓球旋转方面的基本知识,帮助运动员了解各种发球的特性。
(2运动员发球,教练员用球拍平挡接球,让他们观察、体验各种发球的不同特性,然后进一步教给他们各种发球的动作要领。
2、安排专门练习
进行发球练习前,要充分熟悉各种发球的动作特点,发球时用快速动作练摩擦球。如:发下旋长球的第一落点应靠近边线,这样发出速度效果会更好。发短球时,先放慢动作,练习板与球的摩擦,发球的第一落点要靠近球网。首先用慢动作体会上肢及身体的用力,反复练习球拍与球接触的感觉,初学者可以先在镜子前慢慢做徒手动作反复练习,从掌握正确要领开始;其次发球的专门练习可采用单球进行,在训练中常把发球与接发球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一方专练发球,一方专练接发球;再次发球可以不需要对手,并且不受时间限制,练发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而是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所以无论有没有对手,要想使发球水平提高得快,就是要多练。即用单种发球,将球发至固定落点和不同落点;用配套发球,将球发至固定落点或不固定落点。
篇6
“Aesthetic在西文中是指心知物的一种最单纯最原始的活动,其意义与intutive极相近”[1](P4)。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觉的(intutive)一是名理的(logical)”[1](P4),而“一切名理的知识都可以归纳到‘A为B’的公式,……这个‘A为B’公式中B必定是一个概念,……我们直觉A时,就把全副心神注在A本身上面,不旁牵他涉,不管它为某某。A在心中只是一个无沾无碍的独立自足的意象(image)”[1](P4)。这里出现了“直觉”“意象”和“概念”。“直觉”是人类共通的最原始的最单纯的意识活动,具有普世性(universal)的特征;而理性的“概念”从属于逻辑,逻辑是人类社会后天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加进去群居社会自己的规则,相比“直觉”和“意象”,它在交流上自然少了许多优势。美感具有完整性、非依附性和自足性,而“A为B”的逻辑判断式必须要把主客体生生地分裂开来,必须依附于概念才能达成正确性,而美感生来就是“真”的。由此说来,如果旨在翻译中达到美感的传递,把精力放在词A应该翻译成词A1,或B句式应该翻译成B1等操作于语言层面的对等,有缘木求鱼之嫌。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从“意象”、“直觉”入手,从人类的最原初的独立的知识入手。二、美感传递的内在要求与哲学阐释学视阈下的“共同创作”翻译观的内在契合
(一)美感传递的内在要求
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而言,意象的鲜活性、贴切性,以及由意象的错落有致所带来的节奏和韵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文学感染力,而且文中的情感也须要通过人的直觉所形成的意象才得到完整的表达。翻译时,对美的追求需要译者突破外在的藩篱,这是美作为生命力象征的一种由衷诉求。
(二)哲学阐释学视阈下的“共同创作”翻译观
传统中翻译的理想是使文本形式的“译本”=“原本”,把“原本”视为绝对的权威。作为“原本”的附庸,“译本”对“原本”的忤逆被视为罪责,此时翻译就成为一种乌托邦似的任务,译者会永远背负对“原本”的责任和愧疚。但是,如果翻译能使“译本”恒等于“原本”时,那么翻译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而正是差异性构成了翻译的原初动力。伽达默尔从现象学出发,重新审视了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译文并不是原文的简单模仿,而是原文的表现(Darstellung)与再现(Reprsentation),是一种以原文为基础的再创造,是一种突出原文重点的解释。译文对于原文并不是一种附属关系,而是原文自身存在的扩充,译文作为原文所是的东西继续存在”[2](P55)。乔治·斯坦纳也认为,高质量的翻译活动是给予作品自主生命(autonomouslife)的“创造性的重复活动”(originalrepetition),因为译者同演员、钢琴手和评论家一样是阐释者,通过自己对作品的透彻理解,通过自己的阐释活动,将生命活力注入作品之中[3](P27)。
三、通过意象传递美感
(一)翻译“创作观”下的意象
这里所讨论的意象就是作品的核心,而作品则是意象被外化的一种方式。我们对这样的核心有两个类比:第一,我们将其比作自然界中的原子核,它可以产生链式反应,整个的反应是自成一体的,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当然其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十分强大的。在翻译的过程中,外表的相似(语言形式的相似)并不能代表其所传达意象的相似,好的译者会抛弃表象,而直接诉诸核心,一旦核心确定,以后的发展或者是扩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第二,我们还可以将意象比作“种子”,英国近代散文家兼评论家切斯特顿(GilbertK.Chesterton,1874-1936)在评价Fitzgerald和Pound对诗歌的翻译时,曾有过贴切的比喻:“The‘best’translations,inthesenseofbeingthemostliteralandexact,arenotnecessarilythebestaspoetry.ScholarshavecriticizedFitzgerald’s‘OmarKhayyam’andPound’stranslationsfromtheChinese,yetineachcasethepoethassucceededinproducingsomethingthatisaccepbraspoetryinitsownright.…Ithasfarmoresatisfyingthanthoseversionswhere,insteadofafreshplantgrowingorganicallyfromseed,thetranslatorhasassembledaccuratereproductionsofitspetalsandstuckthemtogetherwithglue”[4].
这些意象、情感是全世界共通的,它们在翻译中既是传递美感的中介,又是催生译文的基础。所以,优秀的译者会使自己的视阈与原作的视阈尽可能地融合,把握住原作的意象,然后运用自己非凡的才华把意象扩充起来,让“译文作为原文所是的东西继续存在”[2](P55)。
(二)译者如何获得原文中的意象
译者首先是一个“细读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艺术直觉来到达形象核心,由于“美感的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1](P10),而“形象是直觉的对象,属于物;直觉是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1](P5)。“在美感经验中,情感专注在物的形象上面,所以我忘其为我”[1](P16),“物我两忘的结果是物我同一”[1](P10)。
人们通过移情作用把情感投射到“物”上,并再通过由“物”及人双向的交融而使“我”和“物”几相叠合,进而产生美感。而在美感的表达中,“感受和表现完全是两回事。纯粹的情感,刚从实际生活出炉的炽热的情感,在表现于符号、语言、声音或形象之先,都需经过一番返照。雷奴维埃(Renouvier)以为艺术家须先站在客位来观照自己,然后才可以把自己描摹出来,表现出来,这是很精当的话。艺术家如果要描写自己的切身情感,须先把它外射出来,他须变成一个自己的模仿者”[1](P19)。这里的“观照自己”就是观照自己的意象与情感。“动物知觉事物时立刻就依本能的冲动,发为反应动作。从刺激到知觉,从知觉到反应动作,都是直率仓皇的,中间不容有片刻的停顿。人却有反省的本领。所谓反省,就是把所知觉的事物悬在心眼里,当做一幅图画来观照,人能反省,所以能镇压住本能的冲动,再从知觉到反应的悬崖上勒缰驻马,去玩索心所知的物和物所感的心。这副反应的本领……用之于美感的方面则为康德所说的‘无所为而为的观赏’(disinterestedcontemplation)”[1](P7)。译者在细读原文时不会如普通读者一样,只停留于感受原文的意象和情绪时所获得的“物我两忘”和“物我同一”,而是在更高级的阶段,以“无利害的静观”,把“我”与“物”摆在一个适当的距离。
(三)通过意象传递美感的几种方法
拥有了对双语较强的掌握能力,译者出于对整个意象完整性、感染力的考量,在译文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处理的方法:
1.对原文意象的重新排列组合
姜秋霞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一书中,给出了傅东华翻译TheodoreDriser的JennieGerhardt中的一个例子:
Anyonecouldseewherethedaughterbehindhergotthetimidityandshamefacednesswhichnowcausedhertostandbackandlookindifferentlyaway.Shewasaproductofthefancy,thefeeling,theinnateaffectionoftheuntutoredbutpoeticmindofhermothercombinedwiththegravityandpoisewhichwerecharacteristicofherfather[5](P124).
跟在她后面的是他的女儿,一种畏惧和羞怯使她躲缩在后边,眼睛不敢对面前正视,这种神情是谁都看得出来她从哪儿得来的。原来她的母亲虽然没有受过教育,却有一种含有诗意的心情,具备着幻想、感情和天生的仁厚,她的父亲呢,又特具一种沉着和稳重的性格,两下结合起来就造就她这样一个人了[5](P124)。傅东华的译文中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其中却含有一种韵律和感染力。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结构上存在着差异,但却很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腼腆而很有教养的女孩子。傅东华在处理文中的意象时在顺序上做了处理(见表1):译文中,译者打乱子意象的顺序来适应存在结构差异的汉英两种语言,进而来整体性地再现“心知”的原文中的意象,我们来看一下原文和译文中的整体意象(见表2):正是译者对原作意象做了整体性的精确把握,才有了译文中表达的游刃有余和美感情趣。
2.衍生出合理的新意象
艾兹拉·庞德(EzraPound,1885-1973)曾把刘彻的一首《落叶哀蝉曲》译成英文LiuChe[6](见表3):原诗是刘彻为怀念自己宠爱的孝武皇后李夫人而作,乃“一首尘封在中国古典诗词库中的平庸之作”[7](P75)。庞德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一员悍将,他用高超的掌控能力描绘出几个意象(见表4),不做冗余的描述,但美感尽显;几个意象并非单列,你可以从几个简单的意象中感觉到那种空灵和意境;上面的译诗中,你还可以感受得到“风”的意象,感觉得到那种凉意。译诗没有按照字面把意象和原文一一对应,但在译者整体直觉的把握下,原诗意象和译者意象发生视阈上的融和,译者极富感染力地把自己的意象整体地描绘出来。庞德在译诗的最后一句“wetleafthatclingstothethreshold”中又增添了一个意象:一片潮湿的落叶贴紧了门槛。一种寂寞中寻求依偎的意象跃然纸上,这样一个安静的意象衬托出了一种不安静的心绪,从而有了一唱三叹的凄美。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正是庞德不懂汉语,没有接触原诗,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翻译中可以不为语言差异所扰,从而能达到通过意象传递美感的最大效果。
篇7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要根据上下文意的内在联系确定词义;要根据全文脉络及作者的意思揣摩其情理和意味,从而斟酌词义;要联系语言和文化背景审定词义;要结合具体语境,活解词义。
以词汇教学为基础,以词义探求为核心,这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共识。因为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词语,不理解这些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要想顺利地阅读古代作品是 不可能的。而要确切地解释一个词语在句子里具体的、独一无二的意义,就需要分析词语所处的特定环境。
一、根据上下文意的内在联系确定词义
上下文意有的可以从相应的词句看出,有的则需要从情理上推断。
(1)微行入古寺(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微行”有二义:一是小径;二是不使人知其尊贵身份,便装出行。本句中对此释义,中学课本取第二说。若联系上下文,此说不能贯通,因为上文有“从数骑出”,似乎并无隐藏身份之意,下文还有“解貂覆身”,身着贵重的貂皮外套,也不像改装出行的样子。这样看来,此句中的“微行”以释“从小路走”为宜。
(2)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中学语文课本及不少选注本都说“识”读zhì,通“志”,是“记得、记住”的意思。这样解读不合本文事理。“识”在古书中有通“志”的,如《礼记·檀弓下》:“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但《石钟山记》中的“识”却应该读shí,意为“懂得、知道”,因为苏轼在实地考察石钟山时,由“噌吰”巨响而联想到“无射”钟,由“窾坎镗鞳之声”而联想到“歌钟”古乐器,这完全是他个人的切身体会,而并非“古已有之”。对此,其长子苏迈是无从“记得”的。此句当译为“你明白这情况吗?”
二、根据全文脉络及作者的思想揣摩其情理和意味,从而斟酌词义
(3)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
对句中的“宛转”一词有三种解释:一说是形容杨贵妃被勒时身体扭动之状;一说是形容“蛾眉”的美好;一说是温顺,随从。通观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故事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因此不会特别描写杨贵妃死前的惨状,第一说不可取。杨贵妃天生丽质,诗中已有多处描写,在她临死前再着一笔似乎多余,因此第二说虽可通,但并不妥帖。若参阅有关的记载,则会以第三说较为恰当。
(4)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为击破沛公军”一句,有人说“为”是动词,这里作“安排、准备”讲;中学语文课本注为“为(weí):将要”;有人说“为”是介词,读weì,介词后的宾语因是自述者而省略,补足后即“为我击破沛公军”。联系上下文意、人物性格及语气(上文两次提到“项羽大怒”),当以后说为佳。
三、联系语言和文化背景审定词义
(5)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
这里的“山东”是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即秦以外的旧六国之地。《战国策·赵策二》:“六国从亲以摒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又称“关东”,因旧六国之地在函谷关以外,如《史记·李斯传》:“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唐以前“山东”“关东”所指相同。后则以太行山以东之地,即黄河下游的齐鲁之地称为“山东”;把山海关以外之地,即东北三省称“关东”则为时更晚。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
“庙堂”被解释为“朝廷”是不确切的。查阅中国古代官制资料得知,唐宋时期曾称宰相或副相这个职务为“庙堂”。范仲淹曾担任过参知政事(副宰相),后又出为地方官。所以“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即分别指此。“朝廷”之说后为引申之义,在这里就不当了。至于以“在朝廷做官”来解释句中的“庙堂”,也见其模糊不确。
四、结合具体语境,活解词义
古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但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义又是确定的、单一的。字典、辞书中的词义解释是从一个词的众多的用法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概括性,但在具体的语境中,一个词的词义往往在概括词义的基础上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因此照搬字典、辞书的释义往往并不贴切,因而要结合具体语境作出变通的解释。例如;
(7)A.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
B.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C.(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汉书·张骞传》)
“得”是一个极常用的字,“得到”“获得”是它的常用义、概括义。但“得”字进入具体语境后,词义非常灵活多变,常常需要作多种变通的解释。A结合文意,当活结解为“发现”;B活解为“心得、体会”;C当活解为“俘虏”。这些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与“得到、获得”字典中的概括义有明显的联系,但其具体含义通常是不列为字典中的一个义项的。
(8)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
上例中的“节”是个多义词,新版《辞海》列有十七个义项,《辞源》(修订本)列有十五个义项,但细细推敲,却没有一个义项是可采用的。根据上下文意,我们可以推知此“节” 是“验证”的意思,与下文的“征”同义。《辞源》中虽然没有一个切合可用的义项,但都列出一个共同的义项“符节”。“符节”是一种信物,上面刻有文字或图形,使用时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以两片相合为验。这“验证”的意义当是从“符节”引申出来的。另外,《汉书·董仲舒传》引作“善言者必有验于今”,也可资旁证。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郭锡良.古代汉语[M].天津:天津出版社,1996.
[3]蒋礼鸿.古汉语通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
篇8
题目 求函数y=1[]x2+x+1的值域.
问题转化成:求函数y=x2+x+1的值域.
1.图像法
分析 这是一个一元二次函数,要求它的值域,可以先画出它的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它的值域,这也是求值域的一种方法,称图像法.
2.配方法
同时,要画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般要找对称轴,当然也就要对函数表达式进行配方,这里表达式y=x2+x+1可以配成x+1[]22+3[]4,从而直接可以看出y≥3[]4,直接得到原函数的值域.这种通过配方求得函数值域的方法,我们称为配方法.
所以,函数y=x2+x+1的值域为yy≥3[]4.
注 在用配方法求函数值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例如:对于y=x2+1[]x2的配方,它既可以配成x-1[]x2+2,也可以配成x+1[]x2-2,但答案只有一个.
得到了函数y=x2+x+1的值域,并没有解决我们例1的问题,还要进一步的去计算,去求倒数.
3.不等式法
.
利用不等式去求y的范围,从而得到函数的值域,这样的方法也就称为不等式法.
以上是通过先求我们熟悉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值域,再求原函数的值域,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去求该函数的值域呢?
4.判别式法
从函数本身出发,这是一个分式表达式,并且该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也就是说,对于任意的x,此表达式都有意义.如果我们把x看成是自变量,y看成参数,并把分式等式化成我们熟悉的整式方程,则会得到一个关于x的方程yx2+yx+(y-1)=0,并且方程有根.
解 由y=1[]x2+x+1可化成yx2+yx+(y-1)=0,
由于函数的定义域为R,所以
注 此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比较苛刻,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函数的定义域必须是一切实数,否则该方法就不可用.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提倡用此方法.
求函数y=x-1[]x+2的值域.
分析 这函数仍然是一个分式的形式,但和例1又有所区别,它的分子分母都含有x,都是变化的,那么能不能化成和例1形式接近的表达式呢?
5.分离常数法,又名中间变量求值域法
解 将分式的分子变成常数: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y|y≠1}.
如果没有例1的提示,仅仅看这个分式,从表达式上看,可以把y看成是x的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x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定义域;我们也可以把x看成是y的函数,则使表达式有意义的y的集合就是函数x=g(y)的定义域,也就是函数y=f(x)的值域.从而有求y范围的另一种方法:
6.反表示法
篇9
本文试图从对该事件的分析中,思考主流媒体应该如何更好地借助于社会化媒体,并与之形成呼应、互补关系,以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和形象推广。
一、“@月球车玉兔”引发关注
在嫦娥三号飞向月球前4个小时,新华社和果壳网联合运营的(团队由多名天好者和数个负责嫦娥三号任务的专家组成)“@月球车玉兔”账号在新浪微博及时开通,两个多月,不但赢得了超过59万的粉丝,还动辄就能获得数以万计的转发、点评和“赞”,众多网友被“玉兔”萌倒,有超过900万条的微博提到它。帖子还被新华社等国内媒体纷纷转载,而其表达形式、在网民间引发的热议等还被《华尔街日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法新社等多家外媒关注。
“@月球车玉兔”账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拟人化的口吻,用最新的网络热词月球车的动态和“见闻”,并且几乎和中国官方“玉兔”消息的公布保持同步。兼具专业、卖萌的特点,卡通的形象,当它宣布自己“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的时候,当它苏醒后问一句“Hi,有人在吗?”的时候,它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账号,而是一个温情的、活生生的“人”,它所介绍的“见闻”、知识、包括航天局,离大众不再遥远,在这一点上,一个小小的微博账户,重塑了航天局在网民中的形象。
二、“@月球车玉兔”引发关注的深层次原因
“@月球车玉兔”的成功,可以说是一种以点带面式的传播效果,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规模化、专业化传播,但其在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信息选择标准、话语表达方式、网络互动模式等值得称道与借鉴。
(一)趣味化、有明确的传播选择
社会化媒体的主角是用户,笔者认为社会化媒体运营的核心在于了解粉丝的兴趣点并依此设置、安排内容话题,并以好玩、有趣的方式(换句话说,加入网络语言,或者至少以年轻化的、网络化的风格加以表达)和温情、有料的互动,最终实现有效的传播。6亿多的网民,年轻人占据了大多数,所以同样的信息或者事件,切入的角度、叙述姿态和话语范式的选择很重要,“小伙伴”的话语形式+有趣的专业表达+满足好奇心的内容,是此次“@月球车玉兔”账号传播成功的关键。
(二)个性化、有温度的表达方式
社会化媒体时代,网民的阅读属于一种快速化的浅阅读,探索一种轻松、有趣的表达方式,运用网络语言进行表达无疑可以拉近与网民的关系,塑造“亲民”形象,“@月球车玉兔”以第一人称式的拟人化表达,在传播的一开始,基调就非常的明确――活泼、有趣又不失即时与权威。“啊……我坏掉了。”“Hi,有人在吗?”,这个不加V的账号将“@玉兔号月球车”这个原本冰冷的钢铁机器人演绎得如此温情可爱,以至于无数网友为“他”悲伤兴奋祈福调侃。在“玉兔”按原定计划有希望被唤醒的日子里,得不到官方消息的不少媒体都将其作为玉兔“化身”,在新闻中予以正面描述。
(三)专业化、有功力的及时报道
“@月球车玉兔”率先“坏掉”消息,而媒体直到当日晚间8时15分才发出了新闻。在这样一项国家的重大科学工程中,宏大叙事之外,“@月球车玉兔”在网络上为公众展示了科学传播的另一种范式。尝试用拟人手法将科学事件表达得准确严谨,非常考验该团队的“功力”,而集合了技术宅和文案控的团队,把月球上的科学探索演绎成了一场科技小白们喜闻乐见的科普真人秀,也体现了“跨学科”的人才合作在社会化媒体运作方面的成功。
(四)人性化、有温情的互动能力
科学的传播策略,具有亲和力,又不失权威性和专业性。该账号围绕网友的关注点,以“玉兔”的角度进行拟人化报道,除了直接向网友汇报“所见、所思、所感”外,还与果壳网、新华社等账号进行互动,适时地配以视频、图片等链接,有网友关注的背景信息和相关知识,贴心的“大家问玉兔答”和“玉兔问玉兔答”版块,则更是以网友为中心,充分满足粉丝的好奇心。其实,社会化媒体的优势不仅仅是信息,互动也非常重要,这种互动可以分为以内容设置为主的间接式的互动和评论、私信等形式的直接式的互动,该账号在内容的设置与互动方式上,主动地考虑用户需求,值得借鉴。
三、如何借力社会化媒体扩大对外传播影响力
社会化媒体的勃兴给我国媒体的对外传播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但是有两个特征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英美两个发达国家基本上垄断了自媒体上中国的信息流”、“在全球自媒体舆论圈中,发达国家受众成为形塑自媒体涉华舆论的主要力量。”②
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一改在对外传播中的被动地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视社会化媒体用户,实现精细化、趣味化运作
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优势在于实时的裂变式传播,但是规模化传播的引爆点的选择很重要,一般来说,具体的、细节性的、趣味性的内容,更容易吸引网民注意。同样的重大事件,社会化媒体的碎片化、轻快型传播可以与传统媒体或官方信息源的“硬”性传播形成呼应,借助于报道点的选择,完成吸引和推荐作用。就像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官方微博,凭借其较强的原创性内容,将粉丝引导至其官方网站,借助于官微提高网站的浏览量,扩大传播效果和品牌知名度;而朝日新闻中文网的官微最令粉丝津津乐道的是朝日君每天的“字新闻”。切入点的恰当选择,无疑会为品牌和内容的传播加分。
2.实时推送信息,保持鲜活感和现场感
社会化媒体的“零时差”报道,可以保持资讯的“热乎劲儿”,与用户建立某种层面的共鸣;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媒体以温情的“人”的姿态出现并与网民互动。独一无二的内容、对味的表达、即时的推送等,都会加速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
3.根据用户的兴趣点设置对外传播议题
国外的媒体除了根据自身特质选择有关中国的内容之外,中国网民的兴趣点、新的动向等往往也会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媒体钟情于变化,在变化中选取素材,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信息。这一点,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也需要“曲线救国”,先引起国内的广泛关注,则会吸引国外媒体的关注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挖掘,以期形成一种主动式的传播形态。
4.组建熟悉社会化媒体的专业运营团队
社会化媒体的运作,与传统媒体和网站的编辑、运作有着诸多不同的特征,是否拥有熟悉社会化媒体规律、能与网民有效互动的具备某一方面专业性知识的人才团队也是传播成功的关键性要素。“@月球车玉兔”之所以一直有最新消息实时更新,在于编辑背后强大的专家团队:数个负责嫦娥三号任务的专家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实时信息,年轻的天好者则将这些信息以网友喜欢的口吻进行表达,甚至于带有鲜明的个人化特征,这一点,无疑拉近了与粉丝之间的距离,还兼顾了表达的专业性与趣味性。
笔者充分肯定该账号在上述方面的成功尝试,但也无意于夸大其传播效果。本文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这次尝试性的、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的考察,思考传统媒体及其官方微博、微信等在当下对外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能弥补信息时效性,可能重塑媒体形象的官方微博,如何实现与主流媒体、权威信源的配合,如何建立并拓展属于自己的持续性影响力和公信力,则是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本文为西北政法大学教改项目“新媒体传播课程案例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Y201313。)
「注释
篇10
@月球车玉兔:好多人问我这次去月球带了什么,其实我的行李并不太多:有一个测月雷达,会发射电磁波,用来分析月球土壤厚度、内部结构等;有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用来做化学成分分析;有红外光谱仪,用来测月壤矿物;有好多相机,但不是用来自拍;还有五星红旗,用来mark。
@月球车玉兔:刚刚偷偷看了眼地球,真的好蓝!……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点难过。我还是去复习一下登月后的任务吧。晚安人类,晚安地球。
@月球车玉兔:很多人问为什么要上太空,每次我有好多好多想回答,又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但是我的好多好多话,都比不上科幻作家刘慈欣大叔的这一句,“对于‘太空探索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回答十分简单:三亿多年前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有什么用?”
@月球车玉兔:今天是我离开地球后的第9天。一个小时后,嫦娥三号会带着我进行落月前的最后一次变轨――从100公里×100公里的圆形绕月轨道,进入15公里x100公里的椭圆轨道,为这次飞行中最难的“着陆”环节做好准备。再等上大约4天,我们就会从近月点出发,朝着月球,飞越最后的15公里!
@月球车玉兔:【刘慈欣:嫦娥3号,一个美丽的开始】这是刘慈欣大叔在西昌现场围观嫦娥三号发射后写下的东西。他说,“拖着绚丽的火焰升起的火箭有一种奇异的美,很奇怪的,竟让我想起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那个晶莹剔透发出异彩的红萝卜。”
@月球车玉兔:我和嫦娥三姐的互拍,除了留念,还有很多其他意义――比如看看着陆器到底落在了哪里?降落时掀起的月尘有没有落在太阳能帆板或者镜头上?(听说正在电视上被介绍,还被夸很苗条……)
@月球车玉兔:大家要睡觉了吗?告诉一个秘密,今天我也要开始午睡。不是我偷懒,这里已经是月球上的中午,太阳实在太晒啦。还好,我的“外衣”能防晒防辐射,太阳翼能立起来为我遮阳,热控分系统也会努力让我不要“中暑”。大家午安啦。
@月球车玉兔:
to be continued……
小编说:
关于嫦娥和玉兔,有这么一桩趣事:1969年7月20日,美国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有人要你们注意一个抱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
“阿波罗11号”宇航员迈克尔・科林斯立刻回答说:“好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