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赏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2: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赏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赏析论文

篇1

然而,从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实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不高,没有体现出毕业论文应有的价值[1]。这里有很多原因:有管理制度上的原因[2],如高校更注重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程序性要求,而在毕业论文质量及答辩能力的要求方面缺乏针对性措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3],如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就业压力导致态度不够端正;也有指导教师的因素[4],如教师的投入精力和重视程度都有待改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指导方法对毕业论文质量具有很大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5],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对论文质量有显著影响。徐海成等[2]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论文指导因素,包括学术水平和指导方法等,在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影响中具有0.3的权重。因此,提高指导水平和方法对有效实现毕业论文环节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分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入手,剖析当前该类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基本方法和改善指导绩效的对策。

2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真正发挥技能培育功能和学业评价功能,这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最根本的要求,具体可以从选题、内容、写作和格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选题

选题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第一步,关系整个论文的成败[6]。

首先,选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性,这是专业教学目标决定的。毕业论文应该聚焦于某个理论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展开分析。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专业教学效果的一个最终衡量指标[7]。毕业论文应该通过分析某个企业存在的具体管理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科生不具备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但必须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毕业论文的实践性要求比学术性要求更高。第三,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要足够小。要避免大而空泛的选题,一方面使得学生有可能针对性地展开理论分析,另一方面也使得结论具有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2内容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至少应该包括:文献综述,体现学术性的要求;某企业的管理现状和问题描述,体现实践性的要求;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分析问题,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最后,提出管理对策和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论文的结论具有可操作性。

在内容的要求上,一方面要避免学生将毕业论文写成肤浅的理论文章[4],另一方面也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毕业论文不能是对一般性管理问题的老生常谈式的重复分析,而应该鼓励学生发现新市场和新技术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商业模式中的最新的管理问题,从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和结论。

2.3写作和格式

大学本科教育的通识教育功能越来越得到强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写出规范和符合实践要求的管理报告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毕业论文必须在写作和格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要求。毕业论文一方面要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殊性,毕业论文还应该贴近实践中管理报告的要求,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符合格式要求。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根据笔者论文指导经验和相关调查,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四个方面:

3.1态度不重视

由于各高校普遍对毕业论文采取高通过率甚至是完全通过率,学生不存在压力。而就业压力增加,使得学生更关注找工作。因此,学生对毕业论文往往敷衍了事,态度不够重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加上很多高校在毕业论文环节上注重程序而不重视质量,在学生心目中毕业论文成了一桩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3.2选题不合理

很多学生的选题较大而空泛,脱离实际。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与实践接触较少,对实际管理问题没有深入地认识,往往凭主观臆断选题;二是小而有深度的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接触企业,而理论性的论题的相关资料较易获得。

3.3内容无创新

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没有创新,缺乏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当一部分的论文重复讨论往届学生的论题,没有展开实质性的研究。从学术性角度看,很多论文简单堆砌网上的资料,没有梳理已有研究的脉络,更没有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实践性角度看,很多论文只是对企业现状的肤浅描述,无法分析实质性问

题,更没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3.4写作不规范

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表现在:逻辑层次不清晰,标题同级而内容在逻辑上不同级;论文结构不完整,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结构性;基本表述不过关,很多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尚有欠缺,表述不清、缺乏论证等现象常有发生。另外,论文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包括字号、字体、行间距、标题规范等。很多学生在格式初审时就不能通过,表现出较差的行文和工具操作能力。

4指导方法分析

4.1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要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措施是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实证研究也说明,态度是造成论文质量差的最重要因素[5]。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是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最根本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4.1.1科学精神的培养

指导老师是学生大学四年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要充分利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客观性和辩证性的认识,树立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宽容精神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研究的重视程度。

4.1.2与实习相结合

整个指导过程应该与学生的毕业实习解密地结合在一起。指导老师要跟着学生一起了解实习单位,共同分析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习单位的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与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兴趣,也增加学生对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的感性认识。

4.1.3减少指导学生人数

过多的指导学生人数,造成老师精力不足,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指导到位。而学生也会根据老师指导人数的多少来判断老师的重视程度和决定自己精力的投入程度。因此,要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首先必须学校和老师重视,每个老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不宜超过5-6个。

4.1.4重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决定了论文选题、内容和研究方法,必须高度重视。很多学校仅仅将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程序性工作,学生开题的状况较差,后续的质量就很难获得提高。因此,指导老师要将开题报告过程正规化,对不合格的开题要退回去让学生重新准备。几个回合下来,不但质量可以提高,学生也会对整个毕业论文持更严肃认真的态度。

4.2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

指导老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还应该采取正确和恰当的指导方法,包括:

4.2.1结合实践选题

必须要求学生结合毕业实习进行选题,否则不予开题。事实上,随着新技术发展、国际合作加深,以及我国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崭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也带来了很多值得探讨的新问题。论文选题必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以促进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具有微观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4.2.2重视资料准备

目前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还以知识传授为主,较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能力,学生对如何收集和梳理相关学术资料尚较为陌生。在论文指导过程中,老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研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特别是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文献资料的使用方法,对研究论题在整个研究体系中所处位置有一个基本认识。这是保证毕业论文学术性要求的关键因素。

4.2.3适当降低研究深度

要重视毕业论文与现实管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适当降低研究深度。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综合性和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能力,整个毕业论文时间也不是很长,学生还承受着就业的压力。过多强调研究深度反而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后续的指导工作也较难展开。只要能针对某个管理问题的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这样的论文就是合格的。

4.2.4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相结合

指导老师要通过面向整个团队的指导课的形式来传授和指导共性问题,如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发挥团队精神,也让学生们有一个参照体系。指导老师也要针对每一个学生展开具体的个体指导,解决针对性的问题,如实习单位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方法的设计和研究结论的讨论等。只有把团队指导和个体指导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效果。

4.2.5增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

多数学生不熟悉论文写作,甚至有的学生在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应该通过毕业论文这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可以通过开设论文写作课程或专题教学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把这样的课程或专题放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

篇2

论文摘要:资本结构是否存在行业相关性一直为国内外很多学者所争论,从实证结果来看观点也不一致。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2年的资本结构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和回归分析,认为在我国,行业门类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存在显著性影响,且这种影响普遍存在:而同一行业门类的不同次类之间,资本结构差异不显著。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

对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进行研究,选择科学的行业分类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必然会影响实证的研究结果的正确性((Kahlet和Wakling,1996)并且不同级别的行业分类对公司分组的效果也是不同的,Claike(1989)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被美国标准产业分类(SIC)分为不同大行业的公司间差异较大,而同一大行业中不同小行业的公司间差异井不撤著。本文采用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它是比较科学的行业分类}d、准,也是日前用于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的官方标准。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把样本公司分为13个门类,对制造业又细分为10个次类。之所以这样选择而没有选择大类和中类,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且多属制造业。若选择分到中类则每个类别的样本数量太少;若选择分到大类,除制造业外其他门类下的大类中所含公司家数也较少。所以,以门类作为分类标准,将制造业下分为次类,通过研究资木结构的行业门类特征、同一行业门类内不同次类之间的资木结构特征就可以较全而的考查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征。

二、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

本部分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即资本结构表征指标的选择、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选择。

1,资本结构表征指标的选择

鉴于中国股市约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不能流通的现实,我们采用账面价伯而不是市场价值,这是与国外不同的一个地方在各种负债比率中,总负债比率由于概念简的一和容易计量而被国外大多数国外学者所采用,本文也采用这一指标。文中所采用的则务数据均来源于上市公司的年报。

2、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的是国内A股上市公司2000-2002年三年的资本结构数据,并对相关行业的公司样本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其具体原则是:(1)为避免新股的影响,选取1999年12月31口BU上市的A股公司;(2)为避免异常伯的影响,从原始样本中剔除在2001年、2002年曾被ST和PT的公司,以及前一年负债比率大于100%的公司;(3)为保证样本的行业的恒定,剔除了2001年和2002年主营业务变动的公司;(4)剔除了跨行业经营的综合类行业的公司。

经过调整,最后剩下648个样本,分属于12个行业门类。鉴于深交所和上交所行业分类上的不一致,我们研究相似行业间资本结构特征时采用的是次类法,没有进一步细分。选取制造业中的395个样本,分属于10个次类,这也能反映中国A股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结论影响不大。

3、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行业间的资本结构的差异性,我们拟采用两个步骤。先检验总体样本间的负债比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如果有的话再进行行业间的两两比较,以考查是否由于个别行业的异常伯而导致了检验的显著性,为了研究行业因索对公司间资本结构差异的解释力度,我们以行业门类为虑拟变量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三、资本结构行业特征的实证分析

1,资本结构行业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特征上金融保险行业的负债比率最高三年的平均信达到78.57010:然后依次是房地产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均在50%左右。这是因为金融业以负债经营为主,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也属较高负债经营性行业,而信息技术业在中国处于高增长时期,资金需求量大,因而负债较高。这都与其所处的行业有关;同样,传播与文化业、社会服务业、水电煤气生产及供应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采掘业或由于其投入少〔前两个行业)或由于其固定资产占比高(后四个行业)而负债比率普遍偏低,这也可以用行业特征自接解释。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也是一致的。

我们发现的另一个特点是从纵向来看,在这三年中负债比率不断有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在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新上市或增发配股后负债比率较低,随着募集资金的不断投入使用,再加上公司的盈利能力差,只能靠重新借贷资金来维持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比率上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根据1991年的数据,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比率分别是:58%,69%,73%和71%。而Booth等(2001)对巴酉、印度等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在制造业的十个次类中,我们发现造纸印刷业、机械设备仪表等几个行业负债比率较高,达到45%左右。同样,在三年中10个次类公司的负债比率也旱现上升趋势

2,资木结构行业间差异的假设检验:

(1),对于不同行业间差异的检验,我们采用KrnskaL-WaLlisH非参数检验方法,其原假设是HO:各行业间的负债比率没有显著差异。因为这种方法不要求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相等的前提条件,适用范围较广(SCOtt,1975)。而行业间两两比较我们采用最小显著差异LSD检验(Bowen等,1982),因为它对两两差异的存在比较敏感。

不同行业间负债比率的KrnskaL-Wa11isH检验结果见表2。其中表2为12个行业门类间的比较;而表3为10个制造业次类间的比较。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行业门类间的资本结构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三年中检验统计量差异不大,说明这种差异具有稳定性;而对10个制造业次类来说,在95%的置信水平下均不显著,可认为不同制造业次类间资本结构没有差异。

(2)、行业间的两两比较

我们选择最新的2002年数据进行行业间两两比较的LSD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中可看出行业门类间的检验结果中有43个检验结果在9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要优于郭鹏飞、孙培源(2003)基于2001年数据所做的检验结果。这此显著的结果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很多行业门类之间,说明行业间的资本结构差异并不是由个别行业的异常伯引起的。我们对10个制造业次类进行的两两比较的LSD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在90%的置信水平下都不显著,与在表3中的结论是一致的。鉴于篇幅有限,在此省略图表。

3,资本结构行业特征的回归分析

对于行业特征的回归分析,我们是通过引入行业虑拟变量进行的单独考虑行业因索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Debt是公司的负债比率,I为行业虑拟变录,当公司属于该行业时,I就取1,否则取0。

我们之所以用11个虑拟变录而不是12个,是由虑拟变录的引入原则决定的,是为了避免共线性问题。其中我们舍弃的是制造业大类,目的是减小大样本数据对结果的影响。2000-2002年样本公司的线性回归结果见表4,可见,行业对负债比率差异的解释力三年中都是非常显著的,且三年中行业因索的解释力度均在10%以上平均为11.53%.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非参数检验,我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行业性差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引入行业虑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一此结论,并且我们试图尽可能地给以一定的解释。

1.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所属行业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且这种差异在行业间普遍存在。这与国内外的大部分实证结果相一致。其中大约有11.53%的资本结构差异可由公司所处行业门类来解释。

2.行业门类间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而行业间差异也具有稳定性。这也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同。

3.同行业次类间的公司资本结构无显著性差异,即不同行业门类的公司间资本结构稳定性程度远高于同一行业门类不同次类的不同公司之间。这与Claike(1989)对美国的研究相吻合。

由以上的实证结果可知行业确实在我国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索。但具体来讲,一个公司所处行业对其资本结构的确定如何起作用,从而限定其在哪一个区间是一个最优的水平却是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由于行业门类间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且其间的差异也具有稳定性,所以在我国现有信贷政策对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起重大作用的今天,国家在信贷政策上应该关注行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化,从而可以有效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产业过热风险的控制。现在我国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政策的调整和近期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政策调整也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2001:《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第11期

2,郭鹏飞,孙培源,2003《资本结构的行业特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5期

3,陆正飞,辛宇,1998:《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索之实证研究》,《会计研究》第8期

4,吕长江,韩慧博,200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南开管理评论》第5期

5、王娟,杨凤林,2002:《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索的最新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

篇3

管理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对现场实际了解甚少,毕业后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往往需从头学起,难以尽快胜任现场工作。同时,由于经费少、实习时间短,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两个方面“空对空”的问题。管理科学属于“软科学”,传统的观点认为,软科学教育需要联系实际时,通过教师提供案例或辅之以学生实习即可,不需要建立实验室。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教学观念中存在的这些谬误客观上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通实践和能操作的复合性经营管理人才,这一需要呼唤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加以调整。管理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同样具有利用自然科学及现代技术进行观察、检验、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功能和属性。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来源于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绩效更是展现并落实在现场,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善于对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分析,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参数,提出改进措施,选择最优方案,促进系统有效运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把企业和市场搬到实验室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教学方式调整的重点应当是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实际为特征的实验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校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美欧大学商学院,强调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而不仅仅是我国通常认为的案例教学。实际上,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在国外许多院校早已倍受重视,已有相当规模并建成了管理学科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院校早已开设了有关管理专业的系列实验,在实验中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在实验及案例中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逐渐增长实际工作的才干。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感性材料,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加深和巩固管理理论与方法。③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多面手”。④从整体上使管理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实验教学可以应用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些主要核心课程,其应用范围很广。从目前来看,可以建立六大实验教学系统。

一、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决策过程与策略规划能力训练子系统。通过学生对各类决策者角色的扮演,体验不同决策环境与任务下的决策过程的特点及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各类管理决策的能力。②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模拟演练子系统。通过在不同环境下个体谈判和团体谈判情景与过程模拟演练,使学生熟悉商务谈判的特点,培养驾驭谈判过程灵活应变的能力;通过对某种产品与服务推销过程的模拟,使学生体会推销过程中情绪与态度、时间与空间、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在推销工作中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力。③人际沟通与冲突训练子系统。通过正式沟通情景模拟,使学生熟悉组织内部法定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传递过程中的规范,掌握提高正式沟通效率的方法,促进正确合理的工作导向型行为的形成;通过非正式沟通情景模拟,使学生熟悉明示和暗示信息的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距离在非正式沟通中的重要性,掌握提高非正式沟通效率的要诀;对沟通中遇到的冲突问题(包括人际冲突、团体冲突、组织冲突)过程的模拟,使学生了解各类冲突发生的原因、动力、表现形式、演变过程和可能的各种结果,掌握和了解应对各类冲突的方法以及冲突过程中第三方的作用与调解仲裁各类冲突的技能。④会议模拟系统。通过在不同会场环境下对各类会议(决策会议、执行会议、研讨会议、磋商会议)的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等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举行各类会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在组织会议过程中,组织者、参与者双方工作导向型行为和关系导向型行为的正确把握与应用。⑤公关交际礼仪与形态语言训练子系统。通过公关场景的模拟,使学生掌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交往目的下的言行举止及仪表形态的要求;模拟演练各种公关专向活动的组织技能。⑥头脑风暴及个人和团队创意激发子系统。通过各种个人和团队创造技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广告、公关、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创新管理技能。

二、企业运作模拟系统

该系统包括两大部分:①企业实际运作模拟演示系统。由企业计划管理子系统、企业制造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资薪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等构成。系统的运行以网络管理系统(如MRPII)为技术支撑,能够演示某个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便于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企业。②企业实际运作模拟决策系统。同样由企业计划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所构成。不同的是,它可以提供若干个决策环境,用户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扮演企业主要决策岗位中的不同角色,模拟运作一个企业,制定满意决策。

三、市场运作模拟仿真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市场实际运作模拟演示子系统。由需求、供给和价格机制等方面的变量集所构成,能够直观形象地模拟演示一个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各主体的行为方式,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与认识市场;②商战模拟决策子系统。模拟多个竞争主体,每个决策主体赋予一系列的决策变量,每个决策变量都影响其经营绩效,可以训练用户在市场中的综合决策能力。③证券市场交易模拟子系统。包括公共信息接收子系统和交易模拟子系统。其基本功能如下:行情显示功能,通过大型电子显示屏,可动态显示任一时刻的各种证券和商品交易的价格和成交量,为投资者(学生)提供交易信息;委托交易和申报、电脑自动配对成交功能,通过设置委托柜台,接受投资者的买进和卖出委托,通过设置申报柜台,将委托单输入交易电脑主机;盈亏计算与成绩评定功能,自动记录每位投资者的交易资料,计算其投资盈余,自动生成每位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并转换成百分制的成绩单。④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子系统。包括钱龙股票、期货静态及动态技术分析软件;用友财务分析软件。该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信息库功能,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及各金融产品交易的历史资料的存储、显示和打印;技术分析功能,借助信息库资料,运用配备的分析软件包使学生学会各种技术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超级秘书网

四、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管理岗位模拟演示系统。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及运作过程。②管理岗位运作模拟系统。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在某个管理岗位中进入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业绩评价系统衡量和改进其管理行为,学到多种岗位技能。五、EDI模拟系统该系统用于模拟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使实际业务的诸多环节集中在实验室内完成。包括:①外贸业务交易磋商模拟子系统。它包括了外贸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业务联系方法及技巧(发盘、接受、商检、发货、保险、运输、索赔、理赔等),通过设计若干业务内容,采用案例库的形式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学生的外贸业务联系技巧,提高函电交际能力。②合同签订模拟子系统。通过设置各种标准格式合同,进行合同签订,让学生掌握合同的类型和格式,学会合同的起草和签订。③外贸制单模拟子系统。包括从外贸业务员的角度准备制单和从银行的国际结算角度审核各种单据,使学生既能适应外贸工作,也能适应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④外贸运输模拟子系统。掌握海运、陆运和空运中各国、各公司之间的运输单据。

篇4

作者在论文的写作当中难免要阅读相关的学术资料,在论文引用的他人作品时不能全部都写到论文当中去,那么只要将其主要文献标注好后依次列在论文的最后面。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网页设计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赏析。

网页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胡崧.HTML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知新文化.HTML完全手册与速查辞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杨选辉.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王诚君,刘振华,郭竑晖,高中山.Dreamweaver8网页设计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李光明,曹蕾,余辉.中文Dreamweaver8网页设计与实训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6]周德华,许铭霖.新编网页设计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7]赵铭建,赵慧,乔孟丽,康梅娟.网页设计与制作[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8]赵祖荫,王云翔,胡耀芳.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陈季.Flash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5.

[10]丁海祥.计算机平面设计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曹雁青,杨聪.Photoshop经典作品赏析[M].北京:北京海洋智慧图书有限公司,2002.

[12]张怒涛.Photoshop平面设计图像处理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3]陈笑.Dreamweaver8,PhotoshopCS2,Flash8网页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4]孙强,李晓娜,黄艳.JavaScript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5]刘智勇.JavaScript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6]陈会安.JavaScript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7]常永英.ASP.NET程序设计教程(C#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8]肖金秀,冯沃辉,陈少涌.ASP.NET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9]金旭亮.ASP.NET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刘培文,韩小祥.ASP.NET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网页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安颖莲,李秀,姚瑞霞,田荣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7).

[2]沈志刚,于晓霞.“模块项目化”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福建电脑,2009(5).

[3]周娟.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几点改进.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6).

[4]蔡北勤.模块化基础上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探讨.交通职业教育,2007(6).

[5],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4,11(3):53-63.

[6]孙晓娟.基于“慕课”的高职课程改革及教学评价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4):236-237.

[7]张琳.高职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生态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4(10):99-101.

[8]郑伟、薛岚.高职院校图形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0(12):248-248.

[9]郑伟.高职院校非图形类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福建电脑,2011,27(1):205-206.

[10]郑伟、薛岚.高职院校图形类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改革的探讨[J].艺术科技,2013,26(3):283-283.

[11]李荣刚.视觉传达专业中的网页设计课程探索[J].美术学刊,2012,(10).

[12]何磊孙志宜.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1)33期

[13]魏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学对策——以汉江大学设计学院为例[J].中国艺术,2013,(4).

[1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15

[15]梁景红.网站设计与网页配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2).

网页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王寅田.基于Hadoop的交通物流大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

[2]滕勇.基于WMI的电信营业终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3]刘畅.模型驱动的飞机座舱显示控制应用软件开发方法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李岩.可调整时间自动机可达性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

[5]余启鸿.物流企业信用评级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

[6]张明锐.基于AOP的座舱显示应用软件框架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4

[7]浦杰.券商门户系统统一通讯平台的研究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8]陆志林.基于jBPM和SSH的电子政务开发平台的研究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9]郑琦.基于OCM模型的在线计费系统开发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

[10]华天.电子制造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篇5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领域。所以各个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系或者计算机学院越来越多。当然,开设一个计算机专业,相比其他专业来说,比如机电、比如航空,比如信息,都要简单容易,计算机实验室也投入产出高很多。如何撰写计算机毕业论文,则是众多面临巨大竞争的计算机系学子们要考虑的事情,工科毕业论文不同文科毕业毕业论文,需要逻辑严密并且实验严格。所以,如何更好的撰写计算机毕业论文呢?

1.论文类型

不同的院系,不同的指导教师对本科毕业论文有不同的指导方法,在计算机系,本科毕业论文通常以下面四种类型:

1.1完成一个不太大的实际项目或在某一个较大的项目中设计并完成一个模块(如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或自行设计的板卡、接口等等),然后以工程项目总结或科研报告、或已发表的论文的综合扩展等形式完成论文。

1.2对一个即将进行的项目的一部份进行系统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例如对一个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财务部分进行调研,分析和设计等,这类工作可以没有具体编程,但应得到有关方面的初步认可,有一定的工作量。例如打印后有30页以上的报告。

1.3对某一项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或成熟软件进行分析、比较,进而能提出自己的评价和有针对性创见。例如XML目前是因特网上新涌现的标记语言,它较HTML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其中XML-QL是基于XML提出的一种新型查询语言,分析总结这一新型查询语言并探索它的实现途径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再如对自由软件数据库系统MySQL,分析总结其在Web应用上的特色,并能将有关技术用于自己研制的系统中。这类工作要注意把分析和实验相结合,不要只停留在消化上。消化是前提,吸收和转化才是工作的重点。

1.4对某一个计算机科学中的理论问题有一定见解,接近或达到了在杂志上发表的水平。例如,解决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纠正了某杂志上理论的错误且提出解决修正方案,或自己提出有意义的模型,定义,且有定理、命题、或性能比较、分析、测试报告等。

一般而言,第四种较难,在若干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经验中,只有两位学生采用此形式写出了好的论文,据悉,这两位学生都顺利进入了博士生序列。

2.选题

2.1有科研项目的老师通常愿意从项目中选取本科生能完成的模块,交给学生作,然后以第一种形式写成论文。教师熟悉项目,项目有实用背景,一般而言,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但有些科研项目太难,或涉及保密内容,或本科生不容易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会让已保送为研究生,或确定留校的学生作这类题目。

2.2学生自选题目,有些学生已联系好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要求学生作某方面的项目,或已交给学生某方面的项目,经过指导教师认可,认为可作出合格的毕业论文,则可作这方面题目。这种方式下,学生积极性高,责任心较强,学以致用,一般论文的质量较好且成文后篇幅较大。

2.3教师根据社会需求,选择题目。例如,院系行政需要教学,科研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有的教师指导几位学生分别作大学院系行政管理子系统,博士生硕士生学籍管理子系统等等,有可能开始作出的软件还不很完善,但有了雏形,经过修改后,一般是能够应用的。有的系统经过下一届本科生毕业实习的改进,就可以实用了。一些对路的、有用户的软件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产品

3.论文的组织安排

依据上述的论文类型,由于各类工作特点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论文的素材、组织安排论文的结构方面,应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

3.1系统实现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系统体系结构,程序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实验或测试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

(1)引言或背景(概述题目背景,实现情况,自己开发的内容或模块)一般谈课题意义,综述已有成果,如”谁谁在文献某某中做了什么工作,谁谁在文献某某中有什么突出贡献“,用“但是”一转,分析存在问题,引出自己工作必要性、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和主要思想、方法和结果。然后用“本文组织如下: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作为这段结束。

(2)系统体系结构(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突出自己工作在整体中的位置)

(3)主要实现功能的描述(包括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说明,依据内容多少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

(4)实验或测试

(5)总结

3.2应用开发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

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

篇6

一、构成项目

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二、各项目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三、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0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第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固定内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如果加论文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论文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3)作者、学院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

项目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下空两行。

(4)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其中,“内容提要”和“:”

黑体,内容用宋体。上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与“内容提要”间隔两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用黑体,内容用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页。

(7)论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例如:②[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10)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

(11)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用小四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12)页码

首页不编页码,从第二页起,居中编排。

范文赏析: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在最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越发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越发增多,城市污水治理问题越发严重,已经影响了我国城市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基于此,现对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200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伴随着愈加严重的城市水污染问题,亟需人们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解决。但是由于现阶段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疗的观念较为落后,并受到治疗技术以及体制建设等的制约,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疗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协作,不断完善体制建设,加大配套设施及资金的投入,为城市污水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的问题

1.1建设污水治理体制建设的不足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下,城市污水排水量日益渐增,但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很多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没有投入正常的使用中,甚至有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立很长时间了,但由于技术不到位、资金缺乏等问题很难正常运作。污水收集过滤网过于落后,导致负荷率太低很难正常进行工作。此外,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体制建设不健全,并未构建起相应的体制,影响了城市污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不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

城市污水的来源有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水在城市排水管网处汇集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城市建设应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污水收集管网,但是很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都有不足。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后,污水处理厂或者厂家选址和建设并未结合原有的污水收集管网进行,只是依据主干道进行建造。大多数城区都是雨水与污水共同运用管道城市污水处理,因为收集管网不配套致使污水治理工作效率低。

1.3忽视了城市污水的处理

在城市长期的建设和规划下,城市污水处理始终都是关注的重点。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建设重点从处理污水转移为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在追求城市规模和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城市建设下,忽视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进行。同时,建设和维护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尤其是财力。城市建设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外商的投资,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则需要城市自己解决。这样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很难满足建设和维护污水處理厂的资金需要,导致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厂工作始终停滞不前。

2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疗问题的几点建议

2.1构建起完善的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和污水处理有关部门,想要处理好城市污水,必须要了解城市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出与之相符的处理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快捷、高效的处理城市污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征集其他群众的建议,群众的建议是广泛的,治理污水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可以说群众比工作人员更加了解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污水治理,监督污水处理器,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来处理污水,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2.2实施配套的管网

加强污水治理水平和效率,既需要健全污水处理设施,也需要使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想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做到管网配套。掌握已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好问题,确保现有设施设备的稳定运作;了解污水的来源渠道,对于一些建设完善的输送管道,但还未实施收集支管与接户管的区域推行和完成配套管网让污水可以正常的、顺利的流入污水主管道内;改造雨污分流,确保城区的雨水和生产用水都能顺利的进入污水处理厂,实施统一的处理。

2.3拓展资金筹集途径

我国各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大对筹集社会资金的力度,重点处理污水工作,建立起长期的、有效的资金来源,不但需要政府拨放资金,而且还应该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确保城市污水建设和维护有充足的后备资金。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和人们意识到处理污水的重要性。推行多种筹资形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地方债券、发行股票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正常、有效的运作。

2.4提高处理污水技术和水平

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作为污水处理的主要3种方法,结合污水水量、流向和水质等状况,采用相适宜的污水处理法。随着城市污水的增加,提升污水处理技术和水平刻不容缓,在购买先进的、科学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和鼓励科研工作者研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设备,借助科技的力量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水治理效率。

篇7

【关键词】普通高校;歌剧赏析课;文化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81-04

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以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为蓝本,结合时代属性,利用剧场的典型元素创造出了推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发展的歌剧艺术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西方歌剧艺术也渐渐成为现代化的音乐剧艺术,原本以美声作为主流的传统歌剧音乐也在逐渐呈现出现代化、多样化的风格元素,这无疑拓宽了歌剧艺术的空间,让歌剧艺术的发展拥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而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歌剧的话,就不得不提及中国传统艺术精粹――京剧。歌剧的英译名为Opera,而京剧则被称为Beijing Opera,从艺术的角度看,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歌剧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对于西方歌剧、音乐剧,中国的京剧、地方戏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全国各地有很多剧场在发展本土戏剧的同时也在积极引进国外经典剧目。中国在音乐剧方面也在进行创新,2016年中国东莞音乐剧节上,《》《龙船调》等音乐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艺术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趋势的不断蔓延,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近年来我国在高校教育方面不断推行素质化教育,歌剧这种传统西方艺术形式对于高校学生打开艺术视野、培养艺术情操、了解西方文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高校歌剧赏析课的开设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一、我国普通高校开设歌剧赏析课的重要性

(一)能够丰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内容

相较于普通高校所开设的艺术专业来说,歌剧赏析课面对的是全校学生。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角度上看,艺术赏析课不仅承载着普通高校对非艺术专业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现代化高校教育内涵扩展的必要方式。之所以艺术赏析课的内容选择歌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歌剧是一种集西方文化、艺术等多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这对于普通高校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另外,对于普通高校大部分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西方的艺术文化没有清晰的认识,更不可能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所以相较于中国传统艺术,选择歌剧这种西方艺术形式无疑给普通高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艺术文化的途径。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要学生崇洋,而是说,在现代社会,在世界艺术、文化等方面不断形成碰撞的环境中,高校学生的视野如果始终停留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上,无疑于一叶障目,只有让学生们切实对中西方文化都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在艺术大融合的情况下对中国艺术发展提出全新的视角。更何况,普通高校歌剧赏析课的开设只是一个渠道,一个让普通高校学生能够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去综合看待西方艺术形式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提高学生素质,也能够更好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是我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

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造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环境,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从普通高校的角度来看,其艺术教育资源不能够满足对所有学生进行完全艺术化教育的需求,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化教育落实的重要基础,所以对于普通高校来讲,要想切实推行素质化教育理念、树立素质化教育教学风貌,就势必要在艺术教育上拓宽发展的途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感悟氛围,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从多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在这样的前提下,歌剧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学、诗歌、戏剧、表演、声乐、舞美等主要艺术内涵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是能够满足普通高校拓宽艺术教育空间需求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普通高校开设歌剧赏析课并非强求学生一定要爱上歌剧,或者说未来从事歌剧演绎事业,其根本目的是希望能够借助歌剧赏析课来实现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要让学生对西方的艺术文化、艺术历史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从多角度丰富学生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开设歌剧赏析课的成本不高,最多是歌剧赏析课教师的人力成本,但是歌剧赏析课作为一种选修课来说,其所能够惠及的范围包括了全校学生,也就是说,普通高校在花费一个教师的人力成本情况下,能够对全校学生的素质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无论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的。

(三)能够推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校风建设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重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高校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推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其实,歌剧赏析课只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重点在于通过歌剧赏析课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艺术教学的氛围,借助这种教学气氛来激发学生对艺术文化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主动研究艺术、创新艺术,达到培养艺术人才的目的。客观来讲,高校培养人才不仅仅是专业教育这一条途径,因为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机制相对死板,很多学生虽然报考某项专业但是却并不一定适合其未来发展,所以无论是对普通高校来讲还是对重点高校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以歌剧赏析课的设置来讲,哪怕造就一个非音乐专业的歌剧、音乐剧方面的人才都是有意义的,这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开设歌剧赏析课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普通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普通高校开设歌剧赏析课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普通高校在歌剧赏析课的开设上存在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就是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偏低,主要体现在大多数普通高校都没有开设歌剧赏析课或者与歌剧赏析课有着相同教学目的课程。客观来讲,歌剧赏析课虽然没有进入专业课程规划的必要,但是有进入普通高校选修课列表的必要。一些将歌剧赏析课作为选修课的普通高校,在对其进行安排的时候,也存在漫不经心的情况,无论是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相应的设施设备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这足以体现出大部分普通高校虽然顺应高校教育的潮流,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但是并没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即便是一些学校顺从高校教育的常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歌剧赏析课,仍然没有从主观意识上清楚认识到开设歌剧赏析课的意义与价值,所以也就使得这些普通高校的歌剧赏析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而对于那些开设了歌剧赏析课的普通高校来讲,由于学校本身不重视,导致课程效果差,而课程效果差也就使得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弱化了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利于普通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二)歌剧赏析课的师资力量匮乏

虽然说歌剧赏析课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于普通高校中,但是作为一门以“赏”“析”为核心的艺术课程,其授课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即便不是歌剧专业,也应该对这方面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结合歌剧的内涵以及艺术价值进行授课。但是很明显,目前由于我国普通高校对于歌剧赏析课并不重视,所以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就没有给予大力支持,暂且不说很多学校没有开设歌剧赏析课,即便是在开设了歌剧赏析课的高校,也没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自然就促使课程的质量、效果不佳。其实,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考量的话,普通高校在歌剧赏析课方面设置歌剧专业的教师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实际上并不难。虽然说歌剧赏析课以鉴赏和剖析为主,但是作为一门以激发学生对歌剧产生兴趣的选修课,对于教师专业性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够基本保证学生在歌剧赏析课堂能够对课程内容有足够的认识,能够对歌剧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就足够了。可惜的是,现阶段大多数普通高校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将歌剧赏析课的开设视为是一件麻烦事,甚至于不愿意花时间在师资力量上进行投入,自然也就导致普通高校歌剧赏析课的师资力量匮乏。

(三)缺少歌剧赏析课的基本设备

歌剧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在赏析的过程中对于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包括音响、显示屏等,这些设备决定着歌剧的播放质量,自然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在开设歌剧赏析课的普通高校中,大多数学校由于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所以在设备方面的投入也相对简单,甚至有一些学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还是在教学资源的置办上,都呈现出明显的随意性,这就使得歌剧赏析课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在进行欣赏的时候不能够身临其境,甚至会因为恶劣的视听效果而产生厌倦,不仅没有充分发挥歌剧赏析课的作用和价值,甚至还起到了负面作用,得不偿失。作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如果高校能够加大在视听设备方面的投入,势必会对歌剧赏析课的开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很多普通高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还有很多高校习惯性过分抬高歌剧的艺术价值,认为歌剧这种艺术课程的开设势必要进行高投入,这也就在无形中放大了歌剧赏析课的设备投入成本,又无限缩小了歌剧赏析课将会对校园文化建设所起到的效果,两者之间的差距在无形之中被拉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普通高校不愿意开展歌剧赏析课,或者说这些普通高校不愿意加大对歌剧赏析课设备投入的原因。

(四)歌剧赏析课的教学内容单一

歌剧赏析课并不仅仅是以“赏”为主,还要对歌剧内容、歌剧所蕴含的西方文化的特点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分析,这才是歌剧赏析课应该有的教学内容。很明显,由于学校本身对于歌剧赏析课不重视,在师资力量、基本设备方面都没有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也就促使很多普通高校的歌剧赏析课沦为了歌剧欣赏课,严重曲解了歌剧赏析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普通高校虽然开设了歌剧赏析课,却没有收获应有的教学效果的原因。在歌剧赏析课上,往往是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播放影音视频,然后每月寥寥无几的选修课程就结束了。虽然也有一些歌剧赏析课的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件,但是课件的内容都是复制网络上的内容。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今天,网络上的资源在歌剧赏析课上可以被应用,但也仅限于在影音视频的搜索上,而分析的部分应该更侧重于教师的理解,要根据不同的歌剧、不同的人文内涵以及不同歌剧所展现出来的不同文化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歌剧的兴趣,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提高歌剧赏析课的教学效率,真正让歌剧赏析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五)学生对于歌剧的认识不深刻

对于普通高校来讲,要想切实发挥歌剧赏析课的作用,不仅要从学校方面着手,还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歌剧文化氛围。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对歌剧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由于极少能够接触到西方歌剧艺术,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对于歌剧艺术的兴趣不高,那么在进行课程选择的时候往往就避开歌剧赏析课,这就不利于歌剧赏析课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对于歌剧赏析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教师的一些基本需求无法予以满足,即便是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希望能够通过开展活动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歌剧的兴趣,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最终无疾而终。其实在我国普通高校的选修课安排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在学校不重视、不支持的情况下,歌剧这种西方传统艺术形式很难在学校进行推广,更不要说让对歌剧不感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因此,学生对歌剧是否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普通高校是否能够顺利开设歌剧赏析课,同时也意味着歌剧这种经典的艺术形式能否有效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全面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所以,就目前来讲,学生对歌剧的认知程度也是普通高校开设歌剧赏析课的一道难关。

三、我国普通高校开设歌剧赏析课的对策

普通高校的歌剧赏析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歌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取决于普通高校的管理者对歌剧赏析课的重视程度。所以对普通高校来讲,必须从管理者的层面充分意识到歌剧赏析课的作用与价值,这样才能够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设歌剧赏析课。并不是强制普通高校必须开设歌剧赏析课,而是要根据学校素质教育发展进程,结合学校该类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开设歌剧赏析课。如果说学校有类似于歌剧赏析课的音乐鉴赏等课程,就没有必要再单独开设歌剧赏析课。普通高校开展歌剧赏析课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无论是否以歌剧赏析课的形式存在都是可以的。如果说学校开设了歌剧赏析课,那么就应该从多层面上强化歌剧赏析课的效果,不仅要通过课内歌剧视频播放的形式,还要通过课外诸多形式在学校形成一种艺术文化氛围,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去接触歌剧、音乐等内容,使其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开拓视野,学会从艺术的角度去观察世界,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独立意识的学生,才能够实现高校教育素质化转型的宏伟蓝图。

(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的招聘与培育

教师是普通高校开设歌剧赏析课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只有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清楚认识歌剧艺术,才能够真正让学生了解歌剧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和历史底蕴。因此,普通高校在对歌剧赏析课提起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歌剧赏析课专业教师的招聘与培育。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应该从校外招聘歌剧专业的教师,然后构建单独的歌剧赏析课教师队伍,将歌剧赏析课列为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此来强化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如果学校条件不允许,又没有其他相关课程的设置,那么就可以按照歌剧赏析课开设的常态,定位于选修课,教师可以由学校艺术系的教师担任。学校应该积极培养能够承担歌剧赏析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强化歌剧赏析课的教师资源,保证歌剧赏析课的专业性。只有优先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才能够更好保证歌剧赏析课的有效性。从实际教学上看,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能够从适合学生的角度,将歌剧赏析课的赏析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而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这种相对死板的教学方式也正是高校学生所厌恶的,所以普通高校要想真正落实歌剧赏析课的发展,就必须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要进一步完善歌剧赏析课的基础设施建设

艺术课程与其他专业的课程不同,要想切实呈现出艺术效果,往往需要相关的设备进行辅助,包括多媒体设备、影音软件等。歌剧作为一种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舞台艺术,歌剧赏析课更需要拥有良好的设备作为教学基础。从歌剧赏析课的内容来看,如果课程设备质量相对较好的话,那么歌剧赏析课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势必会更加良好。如果歌剧赏析课的显示屏幕是高清屏幕、播放音响是高品质音响的话,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能让其真正体会到歌剧音乐的独特魅力,影音结合,学生在感受到歌剧带来的震撼时,自然就会对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如果歌剧赏析课的音响破败不堪、声音嘈杂,不仅会影响歌剧的播放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对歌剧的认识,不仅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歌剧的兴趣,甚至还会招致学生的厌烦,不利于歌剧赏析课的发展。歌剧赏析课赏析的是歌剧这种舞台艺术,如果能够拥有良好的影音设备,势必会呈现出立体化的效果,而这个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要超出歌剧赏析课教学效果本身。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歌剧赏析课的基础设备质量也就意味着歌剧赏析课的教学质量。普通高校应该重视在歌剧赏析课相关基础设备上的投入,强化歌剧赏析课的效果。

(四)相关课程的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歌剧赏析课的教师并不仅仅是歌剧影音视频的播放者,而应该是学生在歌剧艺术感悟方面的引导者。普通高校的歌剧赏析课教师必须要打破以“赏”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积极提高自身艺术素养,为学生打造“赏”“析”结合的歌剧赏析课程。教师应该切实发挥其专业素养,在对歌剧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将一些基础性的歌剧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将激发学生对歌剧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对歌剧的认识融为一体。除了正常的课程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一些与歌剧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在充分发挥歌剧赏析课作为选修课的价值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去接触歌剧、了解歌剧,甚至在未来工作中从事相关的艺术工作,这样才是真正发挥了歌剧赏析课的作用。

作为歌剧的评析者,歌剧赏析课的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积极营造一种歌剧艺术的氛围,甚至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有关歌剧方面的问题。高效的歌剧赏析课堂并不是教师评析了几个经典歌剧,而是教师让多少学生对歌剧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歌剧产生了良好的兴趣,这才是歌剧赏析课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所以说,歌剧赏析课的教师责任重大。

(五)学校要积极配合教师对歌剧进行各种方式的宣传

歌剧赏析课的推广和发展不仅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对歌剧进行赏析,还要借助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在课堂外营造一种艺术教育的氛围,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积极思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认识歌剧、了解歌剧的有效途径,然后与学校管理者达成一致,从多角度出发,在学校内部构建富含艺术气息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譬如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歌剧赏析课的基础上举办歌剧赏析征文活动,切实强化学生了解歌剧、认识歌剧的动力。或者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歌剧、音乐剧剧本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创作出来的剧本进行排演,然后在学校的舞台上进行表演。

可以说歌剧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有很多,只要学校能够大力支持,自然就能够推动歌剧艺术文化的落实,而且借助于学校的支持与鼓励,还能够促进学校歌剧社团的诞生,甚至由学生所创办的歌剧社团还会成为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标识。歌剧赏析课要想在普通高校落地生根,就必须构建能够促使歌剧艺术开花结果的环境,而环境的建设自然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普通高校要想切实发挥歌剧赏析课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对歌剧艺术进行宣传和发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歌剧赏析课能否在普通高校开花结果,最终还是取决于高校对于歌剧赏析课,或者说对素质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只有学校从根本上认识到歌剧赏析课的作用与价值,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歌剧赏析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篇8

1.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所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其特点各有不同。在课程教学中必然会碰到较大的群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区别对待个人才能的发展。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着重于电子器乐、电子绘画、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充分发挥和契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于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着力于平面设计、三维造型、以及设计美学思想的教学,着重于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对于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着重于艺术品味、艺术修养、艺术赏析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对于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强化工业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自觉能力。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艺术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是搞好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方面,应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和艺术课程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不断拓展教师和学生获取艺术及相关信息的能力,力争能够充分利用网上及远程艺术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利用教育信息网络,建立艺术教育资源库,通过艺术教育网站,学习国内先进的艺术教育教学理论、观看优秀艺术教育家讲授的艺术教育示范课;大范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为艺术教师使用多媒体提供素材,提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发教师电子备课平台,帮助教师制作具有特色的艺术教育电子课件,大幅度地提升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大力提倡和支持学生的主动艺术实践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内容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力、提高艺术能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要求学生们主动动脑、动手,学习分析归纳和创造,提高已有的艺术技术、艺术潜力,引导学生的艺术自觉、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

3.提高和增强教师的艺术素质和教学能力广泛的艺术内容、不同的艺术思想和繁盛的艺术形式,思维活跃、眼界开阔、涉猎广泛、活泼热情、能力超强、独立思考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从事艺术教育的高校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教师提高能力适应新时代艺术教学的特征和要求,是当前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艺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努力学习和跟上新时代艺术乃至社会的发展的脚步。要求老师充分理解和汲取青年学生的思想火花,发现和发挥青年一代的可贵、可爱之处,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充分激发和鼓励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宽容和包容各种艺术创造和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营造高校艺术教育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多元化艺术教育平台

1.以大学生文艺社团为龙头,带动学生积极参加艺术教育活动大学生文艺类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起重要作用,学生们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既增强了自己的社交交往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可以说艺术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大学生文化社团的水平和水准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世界著名高校无不走在校园社团活动的最前沿,甚至某些世界名校的社团艺术水平之高,达到甚至超过知名的专业艺术团体。因此,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艺术类社团的指导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对社团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有组织地大力开展各类文艺社团活动,提高社团的艺术水平和水准。社团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形式,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提高。因此,应该把校园社团建设纳入学校的正式教学内容,给予专向教育资源配置,引领和指导社团活动向更高水平和更广范围迈进。以社团活动为重要的载体,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2.积极开展高雅艺术活动,以高雅的艺术活动感化学生高雅的艺术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们通过观看、倾听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近距离的接触艺术、理解艺术、从而体验艺术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因此,应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定期邀请知名的艺术团体、艺术家来校为学生进行专场演出或主题讲座,用高雅的艺术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提高修养。组织不同内容的艺术实践,调动学生对艺术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不同艺术内容的实践活动,将活动深入基层,鼓励学生、指导学生自己创意、策划、组织并实施艺术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组织和沟通等多种能力,当他们成功地组织艺术实践活动后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调动他们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创建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1.课程教学的评价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基础艺术素质的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因此以考核和考试为主要评价方法。包括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督导、基础知识考试、论文撰写等形式。要把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既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又对教学决策进行评价,同时应注重避免学生对艺术考试的恐慌心理,要通过考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但在整体评价中仅作为基础成绩计入考核,一般不超过45%。

篇9

关键词 智能包装;识别;判断;自适应控制;信息干预

中图分类号TS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232-02

从上世纪六七年代开始,智能化的浪潮日渐高涨。从1967年LEONDES提出的“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理论开始,产品包装领域的智能控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从早期自动化管理的无人工厂,到九十年代开始的智能包装(Intelligent Packaging),再到近几年兴起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技术革命,智能化成为新兴生产力给世界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阐明什么是智能包装及其相应分类,对我国包装设计领域智能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正确认识智能包装

1992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世界第一次智能包装国际会议。会议对智能包装进行了广泛地研讨并对智能包装(Intelligent Packaging)阐释如下:在一个包装,一个产品或产品与包装的组合中,有一个集成化组件或一项固有特性,通过此组件或特性把符合特定要求的智能产品赋予产品包装的功中,或体现在产品本身的使用中。

虽然该会议对智能包装进行了解释,目前学界仍持有不同看法。范骏(1984)面对雨后春笋般的新材料,认为智能包装是新材料的应用,他说“我们要敏锐地、及时地把新材料引进包装工业, 使包装材料和容器对商品的保护性、包装过程的便利性、原材料的节约性产生革命性的变化。”韩景平、王渝珠(1996)对世界包装用高新材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总结十五种包装用高新材料及其功能,与范骏观点基本一致。韩锦平(2002)认为“所谓智能包装是指对环境因素具有控制识别和判断功能的包装,它可以控制识别和指示包装微空间的温度、湿度、压力以及密封的程度时间等一些重要参数。” 余雷、杨丽君等(2004)指出了RFID智能标签在物联网物流管理和产品包装的积极作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的更新换代,将对商品包装和物流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马爽(2005)把智能包装归类为交互式包装的子类,把交互式包装分为感觉包装、功能包装、智能包装三类,认为交互式包装指“指通过包装材料和包装手段的实施,使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联系。这个概念的产生,进一步说明了包装与产品的关系,强调了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甚至就是产品本身。”

我们追溯上世纪50年代,人类追求人工智能的脚步不曾停止,从机械手、到无人工厂,智能包装是延续这一主题发展的阶段产物之一。在此理念之上并结合时代背景,我们探究智能包装,认为其应是伴随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通过对包装材料的更新换代升级、通过改造包装结构、通过整合被包装物信息管理,实现被包装物的人性化的智能化的目的、要求或功效,这些目的、要求或功效,是传统包装装潢所不能达到不能完成的,也就是智能化的结果,我们称之为智能包装。智能包装通过对产品包装材料、包装结构以及产品信息进行可控性的变革,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功能的需求,满足制造商对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干预、控制及处理的管理要求,达到实现人与物交互式便捷沟通的目的。

2智能包装的分类

韩锦平(2002)根据近期欧美提倡的“新包装体系”,可分为下列10 类:1)增强型复合包装;2)高阻渗型复合包装(阻气、阻水、阻油);3)防腐型(防蚀防锈)复合包装;4)防电磁场干扰复合包装;5)抗静电复合包装;6)生物复合包装(果品催熟、鱼类保活、防虫、防霉);7)保鲜复合包装(果蔬和肉制品用);8)烹调用复合包装(如蒸煮、微波烘烤等9)智能型复合包装;10)超微纳米复合包装。陈新(2004)、张改梅(2007)、胡兴军、林燕(2010)等将智能包装分类为: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装、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信息型智能包装。此分类法从内涵和外延都能较直观、全面了解其意义,本文采用这一分类法。

1)韩锦平(2002)、陈新(2004)认为智能材料包装是指应用新型包装材料对产品外包装进行包装设计,使得外包装“对环境因素具有某种“识别”和“判断”功能的包装,这些包装材料通常采用光电、温敏、湿敏、气敏等功能材料与包装材料复合制成。它可以智能识别和指示包装微空间内的温度、湿度、压力和密封程度、保存时间等重要参数。除“识别”和“判断”功能,许文才、李东立、付亚波、魏华(2010)、周忠福(2001)认为其还能根据包装微空间内部 “自适应器物本身的不同特质和突变或渐变的外部环境,又可相应地调整内部环境,”即“控制功能”。

整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智能材料包装,即指应用新材料对产品外包装进行包装设计,使外包装能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湿度、温度、光敏、压力、时间和气体含量等参数进行性识别、判断和自适应控制,对包装物品质进行智能化干预和保障;

2)伴随时展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如雨后春笋,智能材料包装相应得到了极大推动力。如果说智能材料包装在“包”的材料上下功夫,智能结构包装则在“装”的结构上做文章。相对智能材料包装而言,目前对智能结构包装研发相对较慢。

陈新(2004)、胡兴军、林燕(2010)认为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是指通过增加或改进部分包装结构,而使包装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和智能型特点。

智能结构包装,即指对产品内部结构进行可控性智能化设计,以满足制造商和消费者特定的需要。智能结构包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自动冷却和自动加热包装,陈新(2004)、郝晔(2007)、胡兴军、林燕(2010)分别介绍了饮料包装结构设计中冷凝、加热装置,曹利杰(2007)介绍了通过结构改造而便于清洗的可再装容器系统,郝晔(2007)还介绍了欧洲饮料结构营养释放装置。

药物儿童安全盖设计是智能结构包装另一代表,王立党、赵美宁、李小丽(2005)、李晶、卢立新(2008) 介绍了为避免儿童误食药物的安全盖装置;

3)智能信息控制包装,又称可跟踪性智能运输包装,主要指产品生产时各项生产参数的智能记录,如:名称、成份、性状、规格、产地、功能、价格、保质期、使用说明、使用禁忌等,以及产品的仓储、运输、销售期间各项信息参数的追踪记录,实现产品的自动化管理。

智能信息包装源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研发,并以其在非接触式自动识别、信息管理、自助结账以及未来物流网信息流通的强大优势,日益受到包装产业青睐。王文珍、张成利(2008)介绍了基于RFID智能标签独有的无接触信息识别管理功能,及时掌握货物出入仓、销售信息、自助结账等功能。

“最基本的RFID系统是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和通讯系统四部分组成” ,阅读器在指定区域发射无线电信号形成电磁场,当装有RFID芯片的包装产品经过此区域时,由阅读器发送指令将标签信息通过天线将反馈信息传送至计算机网络。借助RFID智能标签,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均有可追踪性,制造商和用户可以实时了解产品库存、流通、保质等信息,这在物流管理中能预测顾客购物情况,优化库存管理,整合资源,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基于RFID智能标签技术,美国奥巴马政府已接受由IBM公司提出的“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的构想,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物联网技术将成为下一代革命性技术,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人类将跨入另一个崭新时代。

智能包装以其对被包装物智能化的控制、干预和管理功能,在食品、医药、日化用品、物流管理等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具备良好的社会功效,因篇幅限制将另文说明。

参考文献

[1]范骏.第三次浪潮与包装工业[J].中国包装,1984(5):5.

[2]韩景平,王渝珠.二十一世纪的包装产业信息化[J].中国包装工业,1996(4):18.

[3]韩锦平.复合软包装的发展新动向[J].中国包装工业, 2002,98(8):6.

[4]余雷,杨丽君,吴艳泽,余艳萍.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233-234.

[5]马爽.交互式包装技术的特点及应用[J].包装世界,2005(3):48.

[6]陈新.智能包装技术特点研究[J].包装工程,2004,25(3):40-41.

[7]张改梅.智能包装技术及其应用领域[J].印刷技术,2007(10):19-22.

[8]胡兴军,林燕.智能包装的分类、应用及前景[J].湖南包装,2010(1):33-36.

[9] 许文才,李东立,付亚波,魏华.智能释放保鲜包装复合膜的研发和应用[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2(11):419-423.

[10]周忠福.纳米技术与文物保护[R].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首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2001(5):253-255.

[11]郝晔.智能包装在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的应用[J].印刷技术,2007(10):23-24.

[12]曹利杰.智能包装赏析[J].印刷技术,2007(10):31.

[13]王立党,赵美宁,李小丽.基于人体工效的新型智能儿童安全盖设计[J].中国工业包装,2005(7):61-62.

[14]李晶,卢立新.危险品的儿童安全包装.包装工程[J],2008,29(11):193-195.

[15]王文珍、张成利.基于RFID超市智能库架管理系统设计[J].包装工程,2008, 29(9):78.

篇10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EducationOnthe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