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24 14:3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月亮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月亮的诗

篇1

2、唐·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唐·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篇2

月亮教会我分享。你一定知道,月光是太阳光的反射,但它比太阳光温柔,它总是涂抹着一层清朗的色彩。正是这份温柔和清朗,令我深深迷恋。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但它却与人分享这份明亮。多少个晚上,在上完晚自修后骑车回家的路上,只有它与我相伴。它让我懂得了分享的快乐,原来只会把快乐的事都藏在心里的我,现在也学会了与亲友一起分享。

月亮教会我沉稳。入夜,白天的繁华和喧闹消失了,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此时,我沐浴在月光下,让心慢慢变得平静而沉稳。月光则不声不响地洒向大地。每当这时,我都会静下心来看书写作,即使彻夜不眠,也不会觉得累。

月亮教会我探索。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阿波罗登月”,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对它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受到这种启发和激励,我也在不停地探索。或许范围很小,只在书本和生活中,但我乐此不疲。我曾广泛涉猎关于月亮、太阳、星星以及整个宇宙的书籍,做梦也幻想能和UFO上的外星人欢聚一堂;我曾和爸爸一起看神舟五号在太空飞行的动人情景,写信给杨利伟叔叔,决定将来像他那样献身太空事业;我也曾将李白、苏轼等人描写月亮的诗句收集起来,从中找到古代诗人与月亮结下的民族情愫,探究我们民族月文化的深刻内涵。

其实,千百年来,被月亮教会的人又岂止我一个?又岂止我学到的这些?

它带给人灵感,有诗云:“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它带给人以大气,有诗云:“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它带给人安慰和启迪,有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带给人……

当然,千百年后,它依旧会教给我们好多好多的东西。

它会教育我们要善于利用能源,比如太阳能、潮汐能等,它教育我们要保护环境,否则会变得和它一样寸草不生。

和月亮对话,你会发现它就是一位大自然的老师,教会你做人,教会你知识,教会你现在,教会你未来。

点评

篇3

关键词:黄景仁;月亮意象;凄苦

月这一意象经过无数文人长期锤炼,因而意蕴深厚,情感丰富,表现力极强。到了清代黄景仁这里,月的意象又有继承和发展。他给后人留下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出现极为频繁。在其一千多首诗作中,涉及咏月的达一百七十多首,在这些诗歌中诗人携月同行,揽月寄兴。在他笔下,“月”被予了特别的意义,给人不再是抽象的知觉,而是一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种种真挚的情感。本文主要选取了黄景仁诗歌中较为普遍的“月”意象来进行分析,试图挖掘这一意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厚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一、霜月不胜凉

黄景仁诗歌中频频出现的“月”意象,首先体现出一种凄婉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的以月为题的诗歌就有《对月》:“月明经客人,风意逼秋初。” 《新月》:“开帘延螟色,凉月已如钩。顿使碧天远,平含万古愁。”《残月》: “残月缺半规,窈然碧虚色。”在这些为数不少的抒情诗中,月是营造氛围、表达人生体验的重要因素。黄景仁才华横溢,生性孤傲,曾经五应江南,三应顺天乡试,都没有结果。因而一生仕途困顿,生活窘迫,以致穷愁潦倒。如《花前曲》:“水流既入海,月缺能重圆。花落树犹在,花前人可怜。”月亮能缺月重圆,可是人生却不可以重新开始,只能顾影自怜,望月兴叹了。“人去兼春去,今年似旧年。半酣休砍地,一第比登天。世业充书栋,归装月满船。连床十年事,话到烛花偏。”(《送邵元直归里即题其享帚楼》)送别友人不免伤感自身,诗人屡试不第的经历也让他体会到“一第比登天”,其中的艰辛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在《两当轩集》中,月下怀人的诗有很多,且大多写得孤寂动人。再如:“细酌向明月,含情问柳条。春人俱欲去,直是可怜宵”(《夜与方仲履饮》),月下与友人对饮,本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可是客人就要离去了,这分别的夜晚也就显得有些可怜和凄冷。“思君月正圆,望望月仍缺。多恐再圆时,不是今宵月。”(《子夜歌》)都是诗人凄苦心境的表达。

黄景仁自幼聪慧过人,九岁就能写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佳句。不喜爱当时的制举之学,却对诗词歌赋有着天生的领悟力。其诗集《自叙》中写道“稍长,从塾师授制艺,心块然不知其可好。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旧藏一二古今诗集,束置高阁,尘寸许积,窃取翻视,不甚解。偶以为可解,则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 [1]诗人不仅没有实现他年少时的“宝刀明月共辉光”(《少年行》)的理想,连维持一家的生计都极其艰难。月在黄景仁的诗中更多的表现为对他孤寂人生的慰藉。如《醉醒》:“梦里微闻薝葡香,觉时一枕绿云凉。夜来忘却掩扉卧,落月二峰阴上床。”这首诗清幽绝尘,是诗人南游杭州留宿山寺时所作。薝葡即桅子花,全诗弥漫着一股清冷空寂的气息。桅子花的香气、深夜的凉气、开敞的房门、落月投下的阴影构成了一幅虽然幽美,却隐含寂寞的画面。在《醉醒》里,月还只是诗人赏玩的对象,是诗人孤寂落寞心情的慰藉,而在 “明月几时有?人间何事无。”(《月下杂感》)里,月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某物的象征。诗人心中的郁结之气、愤愤之情,在黑暗的世上无处可诉,只有在深夜无眠时,月亮成了诗人人生孤独痛苦之极、无力摆脱时的倾诉对象。

二、魂应尽化月如烟

    面对恶劣的社会环境,诗人只能仰望明月,把郁闷诉诸于笔端。在沉闷低吟中,诗人晚上经常彻夜难眠,而此时高高挂在天空中的孤月往往成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如“拉杂雨声收,迢遥入夜愁。送凉孤月皎,得气早虫秋。”(《初九夜》),“初更疾风雨,孤馆生芒寒。梦醒忽见月,仍在疏棂间。”(《十三夜》)“皓月常相似,清歌不奈何。欢场如不散,那用泪滂沱。”(《十四夜》) “角声风断处,月黑四林秋。危坐忽消烛,高吟欲震楼。”(《十八夜》)等等。在这些诗中,夜和月组成了一幅萧瑟清冷的画面,引人无限遐思。诗人在夜月中,难免借酒消愁,可是酒醒后却依然只能直面现实,不能摆脱烦恼。“梦回小驿一灯红,四面腥吹草木风。身似乱山穷塞长,月明挥泪角声中。”(《核桃园夜起》)黄景仁多年漂泊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与朋友也常常分隔遥远,心中的孤寂可想而知。“事有难言天似海,魂应尽化月如烟”《秀江夜泊》中诗人的悲愤之情简直比天高,比海深,让人魂飞。诗人常常对月抒怀,与月交谈“对酒欣相共,钩帘不放遮。低徊问清影,辛苦照准家?”(《对月感怀》)李白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句,虽隐含寂寞却自有一股旷达之气。而黄景仁这首五律却语带苦涩,细细品味,“低徊”、“辛苦”使整首诗的意境落于困苦的现实之中,这与诗人劳碌奔波的生活是不能割断的。诗人悲苦的命运虽然没有直接表露出来,可是诗中却是处处饱含着眼泪,真可谓伤心人的伤心诗。正如郁达夫所说的“要想在乾嘉两代的十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心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概的诗 ,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2]

他的强烈的济世热情,抱负无由实现而生的愤激等等,使得他的诗歌有时又激昂慷慨,如《拟饮马长城窟》:“秦城苍苍寒月白,秋风饮马城边窟。”借汉月来写今月,表达身世的凄苦。“唤起窗前尚宿醒,啼鹃存取有声声声。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雪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白遍行。”(《感旧 》)这首诗提到了司马相如和杜牧两人,在对他们的感怀中透露一种淡淡的愁思,月亮仍在,空香依旧,但已过三生了。再看“明月几时有?人间何事无。倾城顾形影,壮士抚头颅。”(《月下杂感》)开头借明月自问,描绘了壮士浴血沙场后的场面。诗人以寄情明月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坎坷不平,同时也有着对友人的恋恋不舍,写下的关于月的诗歌中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无路的迷茫伤感,如“低头云影时争月,入耳松涛独受风”(《僧舍夜月》),

三 、无人月自高

黄景仁终其一生,都是四处碰壁,穷愁潦倒,但生活的贫困并未消磨掉他生活的勇气,他依旧保持着高尚的情怀。一生追慕李白,虽未能达到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那样豁达的人生境界,但他的孤傲清高也借月亮有所体现和寄托。至友洪亮吉说他“自湖南归,诗益奇肆,见者以谪仙人复出也。后始稍稍变其体,为王李高岑,为宋元佑诸子,又为杨诚斋,率其所诣,与青莲最近。”[3]十分恰当。 “花发清溪馆,苔荒苦竹祠。青天明月在,何处不相思。”(《秋浦怀李白》)同样是青天明月,李白的是豪迈激昂,而黄景仁的则不无凄苦之情。再则,黄景仁“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决不专事模拟,印合古人履迹。“素心云外月,白眼道旁春”(《一笑》)中,月象征着诗人高洁孤傲的品格,整首诗清冷而不失飘逸。黄景仁诗中的月亮,永远是孤寂地高悬空中,永远是冷眼观看这个世界,“卷慢水风能破醉,钩帘斜月似窥侬”(《湖楼夜起》)。而对着月亮的诗人,也永远是孑然独立的身影,伴随的是凄楚、伤痛的凄凉情感。在 “五更乘晓月,一路看秋山”(《汉江晓发》)中,月是诗人孤苦辛劳生活的同行人,只有月才时时照见诗人的俊逸身影。

结语

总体来说,黄景仁的诗歌,翁方纲称道:“天性高旷,而其读书心眼,穿穴古人,一归于正不佻,故其为诗,能诣前人所未造之地,凌厉奇矫,不主故常。”[4]是十分恰当的。在他的一生中,人生的失意与不平在诗中常有体现。在他的一百多首以“月”为意象的诗中表达了人生的理想。中国古代描写月的诗歌,到了清代黄景仁这里可以说是得到了完美的表现。黄景仁天性其高,月亮在他的笔下不仅是具体的物象,更是个人心性的寄托,让我们完完全全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诗人。透过月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景仁那颗在平静的生活中不甘屈服,始终和命运在挣扎、在斗争的心。寄情于月,这既是继承了中国月文化的传统,但同时黄景仁笔下的月亮又因为融入了诗人太多的情感而自有独特之处,从而推动了月意象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黄景仁.两当轩集·自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六卷·关于黄仲则》[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篇4

她一进门,我就大声地喊:“奶奶。”我可兴奋了,因为我好久没见奶奶了所以我一看见奶奶就情不自的叫了起来。奶奶也一把拉住我的手兴奋地说:“我的好孙子耶,奶奶好久不见你了,来来来快让奶奶看看你长高了没有。”就这样,我和奶奶聊了起来……

直到吃过晚饭后,我看了一会儿动画片,就和奶奶坐在家门口里久久地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心想:多么美的月色呀,真想到日月亮上去看看。

就在这时,我忽然看到一朵小白云向月亮飘飞去了,便对坐在一旁的奶奶说:“奶奶,您快看,有一朵小云正向月亮儿飞去多么像嫦娥奔月呀。”“是呀”奶奶说。

篇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现在有不少都市人都有失眠的现象。而造成失眠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生活不规律、心理波动大、疾病缠身等都可能引起失眠。但是,你怎么也想不到,引起人们失眠的背后“元凶”,其实还有那一轮明月。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小组在4年的时间里,对33名志愿者睡眠时的大脑活动、眼球运动和荷尔蒙分泌等进行了监控。志愿者均身体健康、无睡眠障碍,且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或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月圆期间,这些志愿者与深度睡眠有关的大脑活动都下降了约30%,同时褪黑素水平(褪黑素是由人大脑自然分泌,具有催眠作用的一种激素)也有所下降。不仅如此,在月圆当晚,志愿者花了19分钟才完全进入睡眠状态,这要比平时多耗费5分钟;还有,其睡眠的总时间也缩短了20分钟。

看来,月圆之夜确实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那么,月亮究竟是怎样影响人们睡眠的呢?

月球引潮力的作用?

我们知道,海洋的潮汐现象与月球引潮力有关,而月球引潮力的大小又与月球、太阳、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在满月和新月时,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作用在同一方向,形成每月月圆时最大的潮汐现象。而这种自然界的潮汐现象在人体中也同样存在。

有精神病学家指出,人体约有80%是液体,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挥一定作用,而引起人体的“生物潮”。月圆的时候,生物潮处于高峰,月亮对人的行为影响比较强烈,往往会使人进入激动和亢奋状态,这时人自然就很难睡着了。更有研究证实,圆月会对人尤其是女性的内分泌产生影响,如影响女性的月经和排卵周期,而这种内分泌的波动也是会引起人的情绪波动的。

月圆之夜的“光害”?

在解释月圆之夜人为何会失眠时,研究人员也认为,月光或许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在电灯发明之前,人们在夜晚的室外活动大多都依赖于月光。月圆之夜,人们在室外的活动要比平常多得多,而随着室外活动的增多,人睡眠的时间就会相对减少,长此以往则会引发狂躁。这是因为,在月亮的周期盈亏变化下,也会使人大脑的清醒程度发生间歇性变化,所以才造成了人们的情绪不稳定。

不少研究证实,光线对人和许多动物都有着强烈的影响。光照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促使性腺分泌失常,并影响人体其他多种生理反应。而在月圆之夜的月光会更加明亮,这样便使得一些人产生狂躁情绪,当然就难以入眠了。

也许你会说,那些参加者根本看不见月亮,也没有意识到月亮的盈亏变化,怎么会受到月光的影响呢?原因就在于,人体的生理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部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影响的――其中光照的强弱、气温的高低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渐渐地,人体生物钟自然就与外部环境刺激同步了,最终导致即使是在没有光线的条件下,人体生物钟也能独立发挥作用。就比如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人体的活动也基本上能够呈现24小时昼夜的生理规律。

老祖先的遗传痕迹?

研究人员指出,在月圆之夜的浅睡,还有可能是远古人类防御掠食者的一种机制,比如能更加警惕野兽的袭击。因为在月圆之夜,光照很亮,在野外休息的人类比较容易被野兽发现,所以,为了安全考虑,他们会在睡眠时保持一定的警觉,而这种时候的浅睡是很有必要的。相应地,在月亏时,月光没那么亮,野兽也很难看见,人类就可以放心进入深度睡眠了。

而且,人类在做梦时,全身肌肉的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会下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但有意思的是,眼睛和耳朵的肌张力却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这应该就与我们的老祖先常年生活在野外,需要时刻保持对外界的感知和戒备有关。

篇6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____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6、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____范成大《车遥遥篇》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____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9、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篇7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很同情受苦的人民,登上昆仑山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很害怕,只好按时为人民造福。

后羿的妻子叫嫦娥,他们很恩爱。一天,后羿碰到了王母娘娘,便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吃了这种药能成仙,可是后羿舍不得妻子,妻子就对他说:“把药交给我,我会保护好的。”这一幕被后羿的徒弟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成仙。有一天,后羿带着徒弟们去打猎,蓬蒙留下了。他悄悄地走到嫦娥房里偷不死药,嫦娥拼命阻止,但斗不过蓬蒙,便自己吃掉了不死药,嫦娥吞下药后,轻飘飘地向天上飞去,成仙去了月宫。

听了这故事后,我便仰望着天空上的月亮,还真想飞到月亮里看看嫦娥呢。

夏天的夜晚是多么美丽,天空中有无数个小星星在不停地眨着眼睛。一天,我吃完晚饭,和小伙伴们正在院里玩时,看到一轮明月缓缓地升起。月亮好像很怕羞似的,一点一点地露出它的脸,从轻烟似的云雾中钻出,把它的一点微光洒向了睡梦中的大地。大地惊醒了,花儿在微光中跳着舞。后来,月光越来越强了,立刻世界都亮了,我们都被亮光照得银白银白的。这时,我们又开始争论起来。有的说:“月亮里有嫦娥为我们照亮呢。”有的说:“月牙是天狗把月亮吃掉了一些。”我没跟他们吵,悄悄地到家里查资料。最后,还是在一本书里查到了:月亮自己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由于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从我们地球上看,月亮就会出现圆缺现象,即盈亏变化。噢!月亮竟是这么奇妙。

篇8

1、节约粮食是美德,浪费粮食是犯罪

2、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3、一星半星,聚两成斤。

4、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7、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8、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9、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10、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篇9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u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u

拓展阅读:节约粮食的诗句(一)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三国时期】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拓展阅读:节约粮食的诗句(二)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北宋】司马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明】薛u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清】朱用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拓展阅读:节约粮食的诗句(三)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君子以俭德辟难。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篇10

在擅长于个人经验写作且多为回忆性叙事的写作者李世成手里,《抑郁探析例》这系列诗歌一如他的组诗标题恰好反映出这位青年诗人的心境。内隐的修辞、奇谲的生活物象、冷静克制的抒情、长短句的交叠试验、孤独一体化的自白,都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找到例证,这些特点像正待抽丝的茧将他包裹的笔法复又呈现出层层叠叠的肌理。

像许多同辈九零后诗人那样李世成对临近大化的事物与烂俗的抒情语调如履薄冰选择关注内心的“小我”,读者进入“小我”往往是一个探微知幽的过程,李世成将这里的“小我”却发展成了一股更为冰冷的叙事,热烈度与群体狂欢式的可能性近乎不可衔接。他说“他要等待一只苍老的灰鼠经过/给它相同的姓氏”(李世成《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他又说“喧嚣的/任其藏在房间”(李世成《那没有伴着我的一个》)。

我从李世成的诗歌里观察到了他与西方翻译文学强烈的互文关系,而不是与中国传统的诗学语境发生碰撞。在写到生活事件的时候他却多加尝试从更为平常的口语内提炼诗性,他能攫取单调无聊日子中的单调性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