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地范文

时间:2023-03-21 18:0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饮用水水源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饮用水水源地

篇1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都对饮用水安全做出了重要的法律法规要求。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持续保持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的重点投入,在此基础上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就被列入19件民生实事之一。近日,记者对成都市饮用水源相关问题作了调查。

为什么饮用水水源地在郫县

成都作为长江中上游的一个特大型城市,因为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沿袭,还有途经成都的金沙江、岷江等水系,让成都润泽千年。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的郫县刚好位于都江堰灌区上游,水资源更加丰富。这些都为郫县成为成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打下了基础。

不过,除了先天的优势,后天的完善也很重要。在2013年以前,郫县环保局还没有引进先进的水源监控方式,对饮用水水源的监控完全是依靠人力,郫县5个饮用水水源地新民场镇、唐昌镇、唐元镇等需要大量的水源巡查人员。但是因为没有追踪设备和及时快捷的传送设备,所以巡查人员到底有没有到现场巡查、巡查到的问题能不能及时反馈都成了制约郫县饮用水水源监控的瓶颈。而2013年后,郫县环保局引进了一套水源监控设备,这些为水源地的监测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同时,新民场镇沿河居住村民数量不少,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留下不少的生活生产垃圾,这些垃圾的排放势必会对水源水质产生影响。于是2013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搬迁”开始了。

李婆婆是这场“生态搬迁”中的一员。过去她一家老小都住在新民场镇云桥村沿河道旁的农家院里,过着最有农村气息的生活。养几只鸡、几头猪,有一个自己的菜园,大部分时间李婆婆都在自家院子里活动,偶尔遇到赶场,就背个竹篓筐出门去镇上买点生活必需品。

由于李婆婆家院子紧挨河道,所以生活污水流进河道里的现象很常见。“有的时候我们起床漱口洗脸后,直接就把水倒在河里了。”李婆婆说,由于村上的人没有城市人那么讲究卫生,所以洗完菜后水都往河道里面倒。这样的生活方式,当时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然而,作为承担着成都市中心城区80%供水任务的郫县,饮用水水源地的地位不可小觑,它的水质优劣直接关系着绝大部分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上述状况必须改变。

2012年开始,成都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位于郫县重要取水点的自来水六厂进行饮用水源专项保护。

像李婆婆这样的农户,要理解饮用水源专项保护计划也许过于深奥,他们并不完全清楚这里面涉及的一环又一环的连锁反应。但是有一点他们却非常清楚,那就是他们需要搬离现在所居住的地方,搬入到由政府专门为搬迁住户新修的小区里集中居住。在郫县新民场镇随处可见“生态搬迁”的标语,该搬迁项目共需拆迁安置409人,192户。

从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里搬走,打破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李婆婆和许多村民都不舍和不情愿。然而这件关系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似乎已经到了必须为之的时候,郫县环保局工作人员联合云桥村的村干部一起对当地村民进行了知识宣传和搬迁动员工作。

随着工作人员多次的政策讲解和实地的情况分析,云桥村的许多村民逐渐明白了原来居住的地方承担着如此重大的责任,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更是关系到更多人的福祉。带着对老宅的依依不舍,沿河居住的村民都相继搬离,住进了“生态搬迁”小区里。

占地50余亩饮用水源湿地保护项目落户云桥村,是继“生态搬迁”后的又一个大动作。选址郫县云桥村,是因为云桥村地理位置特殊,成都自来水六厂的取水源徐堰河、柏木河、柏条河三大河流都途经此地,所以云桥村是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时下正值初春,云桥湿地保护区多数的植物还未展露新枝,大片大片的芦苇随着呼呼的寒风翩翩起舞。这时有两位修护工正在云桥湿地外修补路基,而云桥湿地也进入了休眠期,这段时期是不准游客进入的。

“这里的空气质量很好,是一个天然的氧吧。”黄木说,作为郫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他们明显感受到了云桥村和别处空气质量的差距。由于这里是重要的取水口,所以一切生产生活痕迹都不能留下。

站在取水口,清澈的河水奔腾而下,卷起的一片片白浪似乎在昭示着这里优良的水质。

“夏天到这里来的感受又不一样了,现在觉得很冷,但夏天就觉得特别舒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一边是湿地公园,一边是取水口,两岸没有生产生活污染,此地担负起了成都饮用水水源地的重任。

饮用水水源保护到底是怎样的

工作

28岁的刁杨和26岁的赵欢有很多相似之处,年龄相仿、从部队退役回来、年纪不大,却都已结婚生子,如今两人有着同一身份——郫县新民场镇的水源巡查人员。

见到二人时,他们正如平常一样戴着手套,拿着铁丝和铁锹在新民场镇一条长长的河道旁进行巡查。刁杨说每天巡查的工作都一样,开着县上派发的一辆标有环境监督大字的皮卡车,在新民场镇6个村来回检查有无河道安全问题和隐患。农村的小路多,许多地方皮卡车无法到达,他们就必须徒步进入巡查,而这些地方往往已人迹罕至了。从早上9点开始工作到晚上7点,据他们自己估算每天的路程大概在30多公里,上班时间几乎就没沾过板凳。

这一天,刁杨和赵欢第三次巡查到新民场镇一处河道,由于天气寒冷,这里除了路旁的柏杨树与之作伴,就只有一阵阵寒风和一波波奔腾的河水。他们细心地巡视着四周的情况,这时发现河道处的铁丝网被人为损坏,并且还有残留的一些野炊用具遗留在河道旁,于是他们迅速拿出定制手机将图像拍照后传送到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

与此同时,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里,网格化视频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小黄正追踪着5个乡镇的河道、桥梁等情况,在这个监控室里她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上厕所的空隙可以起来换个姿势,大部分时间她都必须密切关注各个监控点的情况。接到刁杨他们传过来的照片,小黄赶紧对照片地点、内容进行核查,判断了事件的大小后,依据相关办法及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管理平台处有三位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对于这份几乎没有节假日,眼睛几乎十几个小时不能离开监控屏幕的工作,他们轻松地说:“这就是工作,如果能发现一处问题,解决一处问题,那会让我们很有成就感的。”

在成都市郫县的5个镇有许多像刁扬和赵欢这样的水源巡查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及时将巡查中发现的水源问题发送到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处,管理平台会根据巡查人员提供的信息、图片或者视频及时给出方案。

这种物联网式的水源监控方式让过去复杂多变的水源监控变得清晰明了。

成都的饮用水水源水质到底怎样

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县城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8个。中心城区自来水二、五、六、七厂集中供水服务人口约500万人,设计日供水能力228万吨,2013年实际日供水量180.8万吨;其他区(市)县水厂集中供水服务人口约415.6万人,设计日总供水能力163.55万吨;2012年实际日供水总量98.4万吨(2013年数据暂缺)。县城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9项指标全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

对于从未离开成都的人们来说,要分辨出成都市的水质优劣状况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对于一部分在外久居过的人来说,成都市的水质如何他们似乎最有发言权。

在上海工作快5年的王强在今年正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成都,在“大肆”比较了成都与上海在发展上的差距后,他突然去厨房忙活了一番,再出现时,已经泡好了一壶茶。“上海水质硬,水质比较差,我已经很久不喝茶了。”王强说,回到成都后,他重拾了过去喝茶的习惯,相比较而言,成都的水质比上海一带好太多了,水质清澈、口味回甜。

篇2

一、贺州市姑婆山林业保护区概况

1.1地理位置概况。贺州市姑婆山林业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粤三省(区)交界处的萌渚岭南端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境内,距市区(八步)中心仅26公里,姑婆山方圆80公里是天然动植物王国,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最高峰海拔1844米,是桂东第一高峰。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30″~111°37′30″,北纬24°34′26″~24°42′05″1.2林业生态状况。贺州市姑婆山林业保护区属萌诸岭支脉、山脉从湖南江华县进入广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由马鞍山,天堂顶(海拔1844米),姑婆山(海拔1730米)等主峰连成西南走向山脉主体。地势丘壑起伏,露出的底层多为岩石,土壤相对单薄,品质不佳,河流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四十二,而在生态上起维护作用的非经济性的植物只占百分之二十三,而且林区中,幼林所占比例很大,对生态环境起到的保护作用微乎甚微,总体上贺州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要差,需要人为的规划建设。

二、贺州市饮用水水源危机现状分析

2.1水资源污染。贺州市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工业化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城镇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饮用水系,水源再利用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愈发减少,群众可饮用水储量下降,用水形势日见紧张。2.2水资源破坏严重。多数民众被经济利益吸引,破坏性地砍伐林区树木,开垦荒地,使林木资源特别是水源地周围的林木遭受严重的损坏,更有甚者引发水土大范围的流失。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滞后的生产观念和生产设备,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农林资源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水资源枯竭的魔爪,多个与山区相邻的村镇对森林进行无节制的砍伐,或卖出树木,或者开垦新田,原本就脆弱的水资源循环系统更加岌岌可危。2.3资源保护意识低。改革开放后,群众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向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一路高歌猛进,大片的林区被开发,却忽略了对资源的保护,这种釜底抽薪式的开发,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再生系统造成极大影响,部分群众乃至领导班子,都存在“经济政绩大于一切”的错误观念,这也是贺州市水资源形式危急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贺州市姑婆山森林水源地生态保护规划设计

为解决贺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危机问题,我们重点对其水源地林业生态系统予以全面保护,其具体规划设计如下:3.1加大植被种植工程力度。贺州市本身资源资质偏低,人为的后期改善尤为重要。以种植为主要手段,同时开展封山作为配合,按类别实行不同方略,坡度大的地方采取防护为主的治理模式,坡度平缓的区域,应开展以旅游景观为主的,经济生态的开发模式,防护为主的地带,主要种植具备发达的根茎、抗逆性强、固水保土功能出色的阔叶植物和针页林,这样就可以弥补当地树种的空白,按照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进行保护。3.2封山育林工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功能,只要人为破坏减少,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系统会恢复资源循坏能力,主要在人力不可及的区域实行。在封山的地区,封作为主要手段,,造林,发育、维护同时进行。,尽可能保护、维持,修复恢复这些区域,整体上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效益。3.3退耕怀林工程。退耕还林是整个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此工程主要以水资源附近的田地为规划重点。坡度为二十五度以上的耕地为退耕还林的重中之重。之后的生态工程主要发展景观型和经济型两种,以生态效用为规划前提,种植具备观赏性的花木,草坪,果树,尽可能兼顾群众的经济利益,这样既保护了水土资源,又维持居民的经济利益,同时还美化了环境。3.4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教育。可是续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旨在建立科学,合理,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坚决不做竭泽而渔的发展,这对改善贺州市生态林区与水资源不平衡的状况具有指导性意义,唯有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觉悟,才能根治这种窘境3.5加强运营管理。政府设立示范林区,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建立吻合保护水资源原则的无公害生态园区,兼并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增强对园林用水的节流,再利用,制定合理的调节方案,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使用更生态更科学的培植方法。建立科学健康的管理运营方式,构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发展体系,长此以往,贺州市一定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城市供水;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影响评价;思路

中图分类号:P343 文献标识码: A

引语:

某城市拟建设第二水源为位于城市北部山区的约30km的大(二)型水库,该水库已经当地政府作了第二水源的决定,并汇同相关职能部门,作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及水资源论证等,并作了几年的水质监测,各项水质监测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地表水水质标准中的II类水质标准,可满足作为水源的水质要求,并划分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一、二级及准保护区),对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上游河流沿途采金矿区等工矿企业作了相关整治,现拟建设供水水源设施,通过输水隧洞输送到城市郊区的自来水厂处理后对城市进行供水,该供水水源工程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1选址选线的比选

1.1取水口论证

取水口选址是否合理主要考虑水质安全的确保,取水口一般应有2个以上方案比选,主要从以下几个要素考虑,水质保证、周边水土涵养,水质不易有大的变化、方便施工等几个要素。

首先要远离水库的上游入水口,并偏离来水水流方向,主要考虑上游河流受金矿区多年的开采,水质虽未受大的影响,但底泥重金属经多年累积影响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须作底泥重金属渗滤试验对水质指标的影响);同时取水口不宜设置在下游水坝,造成水体流动加速,易引起水质变化;取水口附近陆域宜为没有村庄及水体养殖区、没有支流、冲沟等,以免对水质造成影响;不宜为周围坡地为农村经济作物及桉树种植区,易造成面源污染,而宜尽量在自然植被较丰富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应利于确保进水塔地基可靠和隧洞进口洞脸边坡稳定。

1.2输水线路的论证

输水线路方面的比选主要考虑从地质环境、对生态环境影响、村落敏感点、征地拆迁、项目投资、施工期环境影响等几方面综合比较,应尽量避开地质断裂带及敏感不良的水文地质,沿途避免或尽量远离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及敏感物种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偏离村屯密集区及当地水源地,以减缓拆迁及环境影响。拟应选择3个以上输水线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如通过隧洞输水方案、全管道输水方案或隧洞+管道输水方案,及不同线路方向等比选。一般优先考虑采用无压隧洞输水、重力自流供水方式,及输水线路经过敏感点较少的方案,主要原因是隧洞多深埋山体内,生态环境影响小,仅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需征用补偿,工程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相对于较小,无需搬迁安置,社会影响程度也相对较小;各施工营地和施工支洞距离各敏感点较远,产生污染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

2水质、水量的保证

为确保取水口水源水质的安全、应加强入库河流、库区底泥监测数据及浸出试验,完善取水口汇水陆域地表水、土壤监测,加强水源地水质达标的论证及环保措施,作为第二水源的供水量与城区现有水厂同时供水,水量应依据城区需水量的近、远期的预测,科学给出需水量,应设置在线水质、水量监测,确保供水设施安全,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

3水资源的论证

水库现状赋有灌区供水(包括灌区毛需水、其他供水工程供水),农村人畜需水的供水功能,同时,为保证水库的生态用水及下游的生态补水,避免对下游水位及水量造成较大影响,应满足近、远期对城市供水、灌区供水、农村人畜需水及生态用水的供需平衡,结合在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及水电枢纽的调水,进行水文情势分析,构建水资源供需平衡,确定城市供水规模下的最低保证率及供水最低运行水位。通过水资源的论证,确保城市供水规模达到设计要求。

4环境影响

4.1对地表水影响

项目环境影响项目建成运行后,水库作为供水水源将以本项目取水口为中心,重新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随着各项水源保护工作的展开,过对库区范围内各项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水库水质应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其次通过分析水文情势,对各功能用水的进行影响分析;施工期地表水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区及施工营地对地表水的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4.2外环境对本项目影响

水源地工程评价范围内的矿区企业分布及农业面源等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环境

影响分析。

4.3地下水影响

主要考虑施工期对沿线地下水影响,调查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情况,隧洞施工涌水情况、排放去向,沿线村民饮用水情况,主要考虑对区域地下水水位、水质影响,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分段分析隧洞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4.4水土流失

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土地利用情况、对周边环境影响,着重分

析取、弃土场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规定范围内是不得设置弃土、弃渣场的。

4.5生态影响

了解生态功能区划,调查野生动物、保护物种、古树名木分布、取、弃土场周围环境现状,水生生物现状,分析隧洞疏干水对植被影响,分析围堰施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5、水源地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5.1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集合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农用残膜的集中回收再利用;削减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推广应用有机肥,削减化肥施用量。

5.2居民点整治

对水库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尚有的部分居民及房屋,其生活污水对水源地水质会产生较大影响,采取措施有:

(1)设置垃圾收集点,建设垃圾临时堆放场,添置垃圾桶、环卫车等,定点存放农村生活垃圾,定时清运,减少垃圾堆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

(2)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工程建设,产生的沼气用于炊事、取暖、照明,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形成良性循环。

(3)加强禽畜养殖业的管理,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禽畜养殖活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兴办大型规模养殖场。

5.3种植业污染整治

水源地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林草缓冲带。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内不得再新种植速丰桉树林,逐步改造为水源涵养混交林。

5.4矿山污染整治

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禁建工矿企业,对已有矿区进行关停,并落实闭矿后的污染整治措施,结合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对准保护区内禁建工矿企业,已有矿区进行整合,确保“以新带老”措施的建设,进一步减少各项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设立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防治突发污染性事故的发生及扩大,避免其对库区水质造成污染。

5.5非工程措施

做好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工作,开展保护区内的各项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工作,在项目建成供水前,该区域水质可以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应依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实行分级防护;加大环保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加大水土保持及生态农业;用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多手段进行水环境管理。

6、风险防范

应依据《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应急措施,对污染源应分固定源、流动源及面源做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完善风险预警、响应机制,加强应急监测及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配备在线监测及应急物质储备,完善水质指标评价体系监控,规范取、中断供水制度及防控工程,完善管理机构、制度及人员,落实国家危化品管理条例,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办法及石油天然气管理保护法的要求,由政府组织形成以环保、城建、水利、卫生、安监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体系。

7、结语

对以水库作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分析思路上着

重分析是如何做好水源的水质、水量,保证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及可持续性,因对项目而言,城市水源地其本身就是最大敏感保护目标,此外,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态影响,如水资源,生态需水、选址选线涉及的生态敏感目标等,在施工期主要影响即有污染的,也有生态的,从工程特征及影响的环境要素需分析全面,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关注点,可进一步捋清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思路,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T338-200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3)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全国环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2014年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篇4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Through to analyzes the Jiangsu province Ganyu County drinking water environment present situatio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explain understands Ganyu County drinking water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anyu County drinking water source pollu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drinking water 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sources;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D922.68

引言

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水质环境安全受到威胁。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全面开展了以保护群众饮用水安全为目标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普查工作,基本摸清全县城镇和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通过全面分析当前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类型及特点,提出加强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为保障赣榆县饮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现状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5′39″-119°18′7″,北纬34°41′30″-35°7′39″。东临黄海,西与山东临沂接壤,北与日照、莒南县相邻,南隔新沭河与连云港市区和东海县为邻,辖18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424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427.27km2,总人口108.18万人。因为地处沂沭泗流域的最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易旱易涝,易遭台风大潮袭击,防汛抗旱形势一直十分严峻。

赣榆县水系属淮河流域滨海诸小河水系。境内河流多源自西、北部山区,东流直接入海。现有大小河流18条,其中,跨境排洪河4条,运河1条,排涝河13条。主要河流有绣针河、龙王河、兴庄河、青口河、朱稽河、范河、通榆运河、新沭河等。境内有大小水库103座,其中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最大人工水库,总库容5.85亿立方米;小塔山水库总库容2.82亿立方米,是赣榆县城及沿途镇村饮用水源。

赣榆县多年平均降水径流深275.5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955亿立方米,实际可用的径流量3.59亿立方米,过境客水总量2.58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总储量2.94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1.85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允许开采量1.30亿立方米,东线调水工程每年引用江淮水1.0亿立方米。

赣榆县青口镇、宋庄镇、塔山镇、赣马镇、金山镇、海头镇饮用水源取自小塔山水库,柘汪镇饮用水源取自姜斗沟水库,墩尚镇、罗阳镇饮用水源取自新沭河,其他镇级饮用水源地为地下水,除罗阳镇东关村饮用水源地为新沭河外,其余各村级饮用水源地主要为地下水。

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评估

2.1环境禀赋评估

目前,小塔山水库是赣榆县城及沿途镇村饮用水源,其中赣榆县城区供水主要由自来水公司负责。从2011年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我县饮用水源小塔山水库水质较好,供水水质良好。小塔山水库是赣榆县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为湖库型水源地,经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09]2号)批复,划分一、二级保护区,有饮用水水源地标志,水源地周围环境较好,每年开展常规水质监测,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

乡镇(含农村)饮用水源地未划分保护区,受监测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乡镇(含农村)还未全面开展水质常规监测工作;环境管理情况薄弱,没有设置规范的饮用水水源地标志设施,通过调查监测,镇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和地下水Ⅲ类标准。

2.2污染状况评估

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暂时没有污染源,小塔山水库水源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境外上游山东省莒南县、临沭县客水污染、补给水水质和汇水区内农业面源污染。

小塔山水库周边工业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距离水库较远,多在二级保护区之外;二是工业源多在水库取水口下游,对水库基本不构成污染;三是工业行业多为柳编、工艺、服装加工等不用水或极少用水行业,生产过程基本无废水排放。四是不存在居民及生活污染,无排污口,无网箱养殖,水源地主要问题是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干旱季节易出现供水量不足。从2011年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赣榆县小塔山水库水质尚好,指标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全年水源地没有发生污染事故。

乡镇和村级饮用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受县内工业污染影响较小。

2.3环境监管评估

赣榆县对县级饮用水源地的监管力度较大,划分了一、二级保护区,设立了取水口规范表识,采取了一系列专项措施整治活动,确保水质安全。小塔山水库水源地周边暂时没有污染源,赣榆县人民政府组织制定了饮用水源水污染应急预案,且经过专家评审,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成立了环境污染事故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组,配置了现场监测处理有毒有害物质器材装备。近三年来饮用水源地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县城区备用水源为朱稽河。

农村水源地环境管理薄弱,对水源地的监管不到位,调查前乡镇、农村均未划分饮用水保护区,未开展水质常规监测,但总体来看,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不存在工业污染源排污,水源地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因此下一步监管中要尤其注意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上污染源,并要强化环境监管,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处理能力。

2.4环境风险评估

赣榆县对各饮用水源地加强监管,进行定期监测,坚决查处违法排污影响水源安全的污染行为。现存的环境风险主要为农业面源和上游客水污染,小塔山水库水厂取水口建成自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变化。

赣榆县乡镇(含农村)大多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未划分,无标志标牌或标志标牌不规范。赣榆县属于农业大县,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要进一步加强水源地的水生态修复能力和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要加强预案的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5综合评估

综合环境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状况、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各指标的评估结论,目前赣榆县环境禀赋、环境风险是制约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且,部分地区饮用水源地内的居民生活源污染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3强化赣榆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对策

3.1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 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 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宣传和科普教育, 在群众中营造一个学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知识、宣传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政策、贯彻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3]。

3.2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特别是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 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研究与试点, 探索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抓紧研究制订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3.3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

以镇、村饮用水源地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对镇、村的饮用水源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对水源地开展水质常规监测,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环境监管,保护区内禁止新增污染源,建立健全应急处理能力。

3.4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控预警

制定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方案,确定采样点位、采样时间、监测项目和频次,充分考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的基本要求,监测频次、监测因子统一和规范化,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和实时监测的能力。着重开展好每年一次或多次的例行监测,特殊情况下要增加监测频次,在监测过程中要严格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比性。为饮用水水源的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5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解决管理盲区问题。根据目前水源保护管理现状,由县政府牵头,从各个部门单位组织人员组成水源保护管理小组,开展经常性巡查,着力解决一些单个职能部门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积极规避多头管理却最终无人管理的现象发生,有效解决人民群众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二是要建立联动机制,真正发挥管理部门作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格局。三是完善应急处理处置方案,形成应对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处置能力。主要包括:建设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系统,保障系统有效运行;增强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等。

3.6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政策

研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域生态补偿政策、饮用水水源保护信贷政策和“以奖促治”政策等方面,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和财政的扶持力度。围绕饮用水水源地规划与管理、水质保护与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处理、水生态监测监控、事故预警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现实需求,结合已有的工作基础,针对薄弱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批科技支持项目研究,为水源地保护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水源地;保护区划;可行性

收稿日期:20120320

作者简介:郭伟筠(1976—),女,黑龙江林口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工作。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19402

1引言

林口县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非农业人口14万人,县政府坐落在林口镇,镇内人口901万人。建城区面积22.04 km2。小龙爪水库地处林口县城区西南部,坝址位于小龙爪沟下游的小龙爪村上950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7′47″,北纬45°10′27″。小龙爪水库供应林口镇及古城镇用水,坝上取水。该水库距离林口县城20㎞。通过径流和洪水调节,小龙爪水库最大总库容1 304万m3,总流域面积84km2。

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直接污染;使主要污染物在向取点输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突况,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护服务,为相关部门合理开发和利用饮用水源,保障饮用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从而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保护区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2.1保护区划分依据

根据林口县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特征和水源地的重要性,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不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

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常用的方法,即经验类比法和水质模型法。水质模型法是利用水质数学模型,应用流体力学的原理,以及水中污染物质的质量守恒,建立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扩散方程,研究污染物质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迁移、转化规律,对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对流扩散及沿程降解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根据空间分布情况,分析各级保护区内水质达标情况;经验法划分是根据前人的工作经验和国家规定的水源地划分原则,直接给定保护区范围的一种方法。

2.2划分保护区的方法

林口县饮用水水源地为小龙爪水库,总库容为1 304万m3,狭长分布,参照表1,该水库类型为中型,本技术报告采用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划分方法。

表1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分类

水源地类型小型,V<0.1亿m3水库中型,0.1亿m3≤V<1亿m3大型,V≥1亿m3湖泊小型,S<100km2

大中型,S≥100km2

注:V为水库总库容;S为水面面积

2.2.1一级保护区

(1)水域范围。小型水库和单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库应将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划为一级保护区;大中型湖泊、水库采用模型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范围。当大、中型水库和湖泊的部分水域面积划定为一级保护区时,应对水域进行水动力(流动、扩散)特征和水质状况的分析、二维水质模型模拟计算,确定水源保护区水域面积,即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浓度满足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一级保护区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范围。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小型湖泊、中型水库水域范围为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内的区域;大型水库为取水口半径500m范围内的区域;大中型湖泊为取水口半径500m范围内的区域。

(2)陆域范围。湖泊、水库沿岸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或一定高程线以下的陆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大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大中型湖泊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一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不得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范围。

2.2.2二级保护区

(1)水域范围。通过模型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区边界至一级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从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浓度水平削减到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设定为二级保护区;大型水库以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 000m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但不超过睡水面范围;大中型湖泊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 000m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但不超过水面范围。

(2)陆域范围。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确定,应依据流域内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地形条件分析确定。

依据环境问题分析法,当面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时,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主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森林开发、地面径流的集水汇流特征、集水域范围等确定。二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不超过相应的流域分水岭范围。当水源地水质受保护区附近点污染源影响严重时,应将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入二级保护区管理范围,以利于对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依据地形条件分析法,小型水库可将上游整个流域(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区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小型湖泊和平原型中型水库的二级保护区范围是正常水位线以上(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平距离2 000m区域,山区型中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 000m的汇水区域;大型水库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 000m的区域为二级区范围;大中型湖泊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 000m的区域为二级区范围。

2.2.3准保护区

按照湖库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影响程度,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可以设定为准保护区。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验法划分结果

3.1一级保护区

3.1.1水域范围

水源地取水口位于小龙爪水库拦河坝上,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小龙爪水库为中型水库,考虑到入库河流新龙爪沟在水库入口上游300m即是新龙爪村,且该村屯居民和养殖排放的污水、垃圾和粪便等直接排入水库,对小龙爪水库水质影响较大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因此,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小龙爪水库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

3.1.2陆域范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湖泊、水库沿岸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因此将小龙爪水库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的陆域划为一级保护区。

3.2二级保护区

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小龙爪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

3.2.1水域范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将小龙爪水库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以外的全部水域划为二级保护区。

3.2.2陆域范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小龙爪水库实际地形情况,山区型中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 000m的汇水区域。充分利用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将二级保护区陆域上边界选定为入库河流小龙爪沟上游4.5km处的跨河小桥;将水库上游新龙爪沟支流的整个流域划为二级保护区。

3.2.3准保护区

根据小龙爪水库的实际情况,可不设立准保护区。

4水源保护区监督与管理措施

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措施

为监督水源地水质情况,保证水源地用水安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与公布方案》文件的规定,在小龙爪水库的小龙爪沟和新龙爪沟两个汇水口以及水库取水口处设置3个监测断面,每月对水质进行监测,特殊情况时进行加密监测,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基本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的补充项目,每月至少监测一次,监测结果上报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4.2水源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林口县实际情况,依法进行监管。明确水源地保护区地理界线,保护引用水源,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在保护区边界设置明显的界标。其内容主要有设围栏、立界碑、警示牌、界桩。

4.3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治理工程

4.3.1一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内搬迁现有养鱼池和原水库管委会,农田退耕还林,建设水源涵养林带。

4.3.2二级保护区

(1)搬迁措施。二级保护区内的新龙爪村距离水源地较近,且该村约1 880人的居民生活及养殖污水、粪便等直接随地表径流排入小龙爪水库,严重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建议将新龙爪村全部居民采取整体搬迁、异地安置处理。

篇6

关键字:WQL;综合指数评价法;水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1 评价项目分类与标准

1.1 评价项目分类

将水质监测评价项目化分为三类,即一般污染物、有毒污染物及富营养化评价类。

1.1.1 一般污染物

包括DO、CODmn、CODcr、BOD5、NH3-N、Cu、Zn、硫化物、硫酸盐、氯化物、Fe、Mn、Se等13项。

1.1.2 有毒污染物

将对人体健康危害明显和存在长期危害,而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以及常规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的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等归纳为有毒有机项目[2]。包括氟化物、挥发酚、硝酸盐、重金属、石油类等10项。

1.1.3 富营养化评价

包括叶绿素、TP、TN、CODmn及透明度等5项。

1.2 评价标准

单项指数评价采用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湖库富营养化评分采用标准为《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另外,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对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界定,拟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补充项目的评价标准[3],详见表1。

2 综合指数评价参数计算

2.1 单项污染物指数

单项污染物进行评价时,根据水质评价标准的精度及项目自身特点,参数计算主要包括4种情况:

2.1.1 常规的指数计算方法

指数Ii计算如下:

式中,:i指标的实测浓度。

:i指标的k+1级标准浓度。

:i指标的k+1级标准浓度。

:i指标的k级标准指数值。

2.1.2 溶解氧指数计算

溶解氧比较特别,其含量与水质状况成正比,即溶解氧值越大,水质越好。因此溶解氧的计算公式与常规指数计算公式略有不同,即:

2.1.3 两级或多级标准值相等时

式中,m:相同标准的个数;

则当两级或多级分级值相同的情况发生在起始位置时,则=0。

2.1.4 检出限作为标准限值时

如表1所示,Ⅰ类水的标准限值即为该项目的检出限。则当

Ii =1。

2.1.5 Ci超出V类标准限值时

>Cio5,则为劣V类水;劣V类水单项指标指数计为Ii =5。

2.2 综合指数(WQL)计算

2.2.1 一般污染物综合指数

(=1,2,……,n)

n:参与评价的指标数。

2.2.2 有毒污染物综合指数

有毒污染物取单项最大指数值,作为有毒污染物的综合指数,即:

2.2.3 WQL四舍五入

WQL四舍五入采用向上舍入原则,即:

当0

2.2.4 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

2.2.4.1按照SL395-2007[4] 中富营养化评价的相关标准

计算单项评分值。

2.2.4.2计算总评分值TLI(∑)

总评分值为各单项评分值的算术平均值。

2.2.4.3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指数的确定

富营养化综合指数与总评分值之间对应关系为:当0TLI (∑)≤20时, =1;当20TLI (∑)≤40时, =2;当40 TLI (∑)≤60时, =3;当60 TLI (∑)≤80时, =4;当80 TLI (∑)≤100时, =5。

3 评价实例

实例选取以吉林省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为例,在长春、吉林、辽源、延边等地共计抽取10个水源地样本。水源地编号按照从1~10的顺序进行排列;其中水源地1、2、5、7、9号为河流型,水源地3、4、6、8、10号为湖库型。

评价过程以水源地3为例,去除空值项后按步骤进行评价:

3.1 一般污染物

DO、CODmn、CODcr、BOD5、NH3-N、Cu、Zn、硫酸盐、氯化物、Fe,浓度值依次为Ci=(9.6,6.3,9.6,1.6,0.15,0.005,0.005,23.2,5,0.03);单项指数评价后Ii=(1.00,3.08,1.28,1.07,1.00,1.00,1.00,1.06,1.00,1.00);选取最大5个指数进行算术平均及四舍五入后,得到一般污染物WQL= 2。

3.2 有毒污染物

氟化物、TAs、Hg、Cd、Cr、Pb、氰化物、挥发酚、硝酸盐,浓度值依次为Ci =(0.27,0.0035,0.00005,0.0005,0.002,0.005,0.002,0.001,0.32);单项指数评价后Ii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选取最大指数值进行四舍五入后,得到有毒污染物WQL= 1。

3.3 富营养化评价

CODmn、TP、TN、叶绿素、透明度,浓度(监测值)依次为Ci =(5.1,0.02,1.62,0.0005,1.10);单项评分后TLI(i)=(52.8,36.7,66.2,10.0,48.0);计算总评分值TLI(∑) = 42.7;按照总评分值和综合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得WQL= 3。

因此水质状况指数为3,则水源地3的水质类别为Ⅲ类。

同理即可得到其它水源地的WQL及水质状况指数(详见附图1)、富营养化评分值TLI(∑)与指数评价状况(详见附图2)。

图1 综合指数评价图

图2 富营养化指数评价图

4 评价结果分析

如图1所示,在10个水源地样本中,水质类别为Ⅱ类的水源地为水源地1、2、5、9;Ⅲ类水源地为水源地3、7、10;Ⅳ类水源地为水源地4、6、8。以Ⅲ类作为水质达标的标准,则达标水源地占70%(其中河流型水源地5个、湖库型水源地2个);不达标水源地占30%(均属于湖库型)。总体看来,河流型水源地水质明显优于湖库型水源地。

图1单项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其中3处水源地出现铁超标(分别为水源地4、8、10),类型均属湖库型。其主要源于季节性因素影响,库区水温分层而导致[5]。水源地10虽然单项指数超标,但富营养化程度基本达标(富营养化指数≤3,即指数评分≤60,一般不会发生水华),因此可暂定为基本达标。同理,水源地4、6、8其他综合指数均达标,但库区富营养化指数超标(见图2),因此导致水源地超标。

理论上讲,源水中的污染物,可以在净水环节去除,只不过需要一定的工艺和费用。例如,即使水源地水中粪大肠菌群超标,经过后续消毒处理后,能够很容易地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铁、锰等污染物质,只要增加针对性的处理工艺,也能去除,一般不会影响供水水质安全[6]。总氮总磷超标主要体现在湖库型水源地,它们影响的是水库的营养状态及生态安全状况,并不直接对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6]。因此,综合考虑库区的富营养化程度(富营养化指数≤3,一般不会发生水华),才是其水质是否达标的关键。

5 结论

实例证明,综合指数评价法是一种较为灵活的评价方法,能够综合的反应水源地的水质状况,是一种完全适用于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石建屏,李新,蒲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法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供水技术,2012(2).

[2] 陈敏建,耿雷华,王立群,丰华丽,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技术导则[J],2011(11).

[3] GB3838-2002 地表水质质量标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4).

[4] 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 戴凌全,李华,陈小燕.水库水温结构及其对库区水质影响研究[J].红水河,2010(10).

篇7

指出了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是环境安全的基础。针对丰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调查;思考

1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水源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是环境安全的基础。江西丰城市环保局为贯彻落实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通知》精神,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从1994年6~8月在赣江丰城段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全面展开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排查并对查出问题整改,及时地排除了污染隐患,有效预防了突发环境事件,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管理目标。作为一名具体从事环境管理技术人员,从此次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调查工作引发相关思考。

2饮用水源基础信息

丰城市城市饮用水水源类型为河流型。丰城市饮用水源地有丰城市自来水公司赣江高升门(一水厂)、倒垱口(二水厂)两个取水口。采水方式为江中抽取,净化后采用管网送至用户。该水源地主要满足丰城新老城区生活工业用水需求,用水人口20万,设计供水量4050万t/a,实际供水量3090万t/a,一水厂供水能力为5万t/d,直接由赣江取水经处理后打入管网,送至用户;二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6万t/d。其中老城区现有人口11.5万人,采用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标为0.4万m3/(万人•d)计算,用水量为4.6万m3/d。其中新城区现有人口8.5万人,用水量为3.5万m3/d。

3水源水质达标情况

江西省环境监测站和宜春市环境监测站分别于2014年四个季度的3月、6月、9月、11月,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赣江丰城市自来水公司取水口监测点对丰城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样监测,从4个月的61个监测项目监测数据进行逐一比照分析,分析结果为:除6月份类大肠菌群超过Ⅱ类﹑达到Ⅲ类标准导致当月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外,其余月份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1]。

4水源环境管理状况

为了加强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杜绝污染隐患,确保保护区水源水质达标,丰城环保局严把环保第一审批关,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指引,认真履行上下游地区等周边地区的新建项目环评制度,加强“三同时”制度管理,完善和执行市内排污企业的申报登记﹑排污许可制度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强化和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监督现有企业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对排污企业足额征收排污费,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严厉处罚,对饮用水源地可能造成隐患的生产、生活设施该拆迁的必须拆迁,该关停的必须坚决关停。同时坚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日常巡查工作,丰城环境监察大队在赣江流域丰城段范围和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区经常深入排查和不定期执法检查,为实现保护区内巡查常态化,做到每2个月最少巡查一次。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协力合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4年丰城赣江饮用水源地水源取水率达76%,水质达标率达100%,标志设置完成率达100%,一级保护区隔离完成率100%,一、二级保护区整治率达100%,监测监控能力率达85%,应急管理能力率达80%,城市水源综合评估计分达90%以上。

4.1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建设基本达标根据本市实际情况,丰城市按照省市相关技术要求[2],在2010年11月底前较好地完成了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完成率达100%。目前在一、二级保护区均已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界标和交通警示牌。

4.2城市集中水源污染风险管理比较安全鉴于以赣江中泓线为界靠取水口一侧的饮用水保护区和靠取水口另一侧的二级保护区两侧6000m以内不存在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污染企业,和不存在危险品运输情况,另由于丰源工业园座落在靠取水口另一侧的二级保护区上游4.5km及离岸3000m,其园内企业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后流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行治理,丰城集中式水源污染风险管理状况目前良好[3]。

5对策与建议

为了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日常管理和确保饮用水安全,一、二级保护区内需建设在线监测、安装摄像头、河道架设围栏等保护措施,以及增设赣江航道警示牌。

(1)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应尽快规范化。目前各城市最普遍情况是将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职责分散到环保、城建、卫生、水利、河道管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一直被视为牵头单位,但其协调能力往往收效甚微,虽然近年来基层环保部门逐渐得到重视,但对采砂船、水上渔家等流动污染源的管理仍力不从心,并非靠环保部门一家的执法力量就能奏效。而地方政府应切实承担起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的责任,认真实施水十条,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政府与多部门就各自职责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4]。

(2)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很多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并不是群众或企业有意而为,往往是无意识地造成了危害。树警示牌所起到的警示和教育作用有限,要拓宽宣传渠道,使市民认识到饮用水源地保护就是珍爱生命,自觉行动起来共同抵制饮用水源污染行为。

(3)尽快建立新设取水口的申报制度。由于水污染防治相关饮用水源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条文仍有欠完善,自来水厂或民间组织在意识淡薄的前提下,新设城市或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取水口时,常常未向环保主管部门申报或未经批复,先建设后报告,导致选址不合理或考虑不周全,如在工业园区排污口上下游附近选址,人为地造成新的取水口被污染问题,无形地加重了环保部门事后监管的工作难度。

(4)水源保护区的防护距离需合理量化。环保主管部门在评估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或潜在隐患时,由于对保护区的最佳防护距离目前难以进行科学的精确量化,导致在评估风险管理方面有时感到棘手,只能在一个粗略的距离范围外许可新建项目,但对一些已存在的厂房或生产设施或违章建筑较难做出定性判断,即使落在规定范围内,也未必一定就是潜在风险源,从而造成做出要求其搬迁的决定难度加大[5]。

(5)饮用水水源地应加快在线监测。基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相对落后,由于环保部门经费有限,很多县区级环境监测人员编制不足,缺设备,少资金,无力承担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多达百余项指标的例行监测任务,特别是假设突发事件发生后,被污染水样远距离送检,影响应急处理及时效果,环保部门易陷入被动。

(6)应加快保护区上游工业园或周边地区企业在线监测建设。丰源工业园座落在靠取水口另一侧的二级保护区上游4.5km,虽然与保护区的距离在之外,其园内企业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并流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后再流入赣江,但为确保下游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长期稳定达标,仍应加快一、二级保护区上游工业园内所有废水排放企业的在线监测建设工作,和实现数据省、市、县三级联网,以弥补人工监察频率低、随机性大等不足,做到24小时全天候监管,可及时发现污染废水非正常排放,特别是间歇性排放和旁路排放。安装在线监测,环保部门可随时监控企业的排污及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并及时查处和纠正,这样大大提高环境监察的效率,有效遏制企业偷排、漏排、超排或闲置治污设施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

[3]冯凯.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

[4]刘杰,白平.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10).

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风走了”为你整理了这篇人大关于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人大关于饮用水源地实施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近期县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汇同生态环保、水利等部门相关人员,通过现场调研、座谈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及思考建议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一直坚持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整体规划、项目设施建设、监控管理和综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精心编制规划。

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湖南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域划分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县饮用水源地保护思想,通过按规定分级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有效推动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全县共设立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1个,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9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0个。我县还划定了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个(蔚竹口乡、大锡乡、大石桥乡)、村级“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7个,正在划定村级“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5个。目前,还有湘江乡、界牌乡、桥市乡等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供水人口或规模未达到“千吨万人”或“千人以上”要求,暂未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根据近三年的水质监测结果,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水质状况稳定、良好,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县境内的涔天河水库上游1000米、东西河汇合处2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水质状况稳定、良好。农村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乡镇8个“千吨万人”(除桥头铺外)饮用水取水点从2019年开始开展监测,监测结果显示8个取水点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

2、加快设施建设。一是完成县城鱼塘坡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增设点位牌1处,区界牌6处,宣传警示牌31处;在一级保护区内修建河提护坡70米,修建沿河围挡2600米;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鱼塘坡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威胁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提高环保工作人员因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二是对乡镇9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标志牌统一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进行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小圩壮族乡、白芒营镇重新按照标准制作标识标牌;对人为活动较频繁的白芒营镇饮用水水源地设置围栏围挡四百多米。

3、强化排查整治。在2019年问题排查的基础设上,为有效防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污染,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特制定了《江华县2020年集中式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工作方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水上餐饮;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洗衣等影响水质的人为活动;排污口、畜禽养殖场、工业企业;有无水源保护宣传牌,一级保护区是否需要围挡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排查。经排查,完成白芒营镇、小圩壮族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标识标牌不完善,白芒营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要隔离围挡等方面的整改工作;另外,对大路铺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渔船,沱江镇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洗衣洗菜等现象进行了交办,要求乡镇立行立改,强化监督;对沱江镇鱼塘坡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一个小型养鸭场,进行拆除整改。

3、做实日常保护。一是开展日常巡河。大力推行河长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饮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机构,严格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执法,及时发现、清除饮水安全隐患,严肃处理威胁饮水安全的违法行为。二是开展水质监测。按要求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并对枯水期及丰水期实施加密监测,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上报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开。三是开展日常保洁。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保洁工作,清扫周边垃圾,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注重宣传教育。以贯彻落实《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饮用水水源条例》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在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开展入户宣传。在县城饮用水取水点沱江镇鱼塘坡和县城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涔天河镇聂家寨村召开饮用水源保护座谈会,入户发放《湖南省饮用水水源条例》等宣传资料2500余本;二是下乡镇开展专项宣传。在沱江镇、涛圩镇、水口镇、码市镇宣传《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由市生态环境局江华分局联合县科协、县检察院、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等单位走进沱江镇、水口镇、涛圩镇、码市镇等四个乡镇开展专项宣传,重点普及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知识,提升公民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意识。三是开展执法案卷比赛和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贯彻落实执法案卷比赛和《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知识竞赛,不断提升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水平,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5、强化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公开,在县人民政府网站开设专栏,及时公开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清单、整治进展情况,并公示水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二、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我县饮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保障了大部分群众的饮水安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存在水源地环境污染隐患。个别饮用水水源源保护区周边有农田和耕地,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隐患。少数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存在生活源污染隐患。如大路铺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内有下车村、隔河村等3个自然村落。自然村落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可能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影响水源水质。

2、存在供水安全隐患。乡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标牌、界桩、界牌以及隔离防护设施有缺失现象。部分乡镇供水点水源地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缺乏监控设备设施以及专门管理人员,供水安全存在漏洞。

3、少数水源点水量不足。调研发现,白芒营、大石桥等乡镇供水水量已不能满足供水要求。如白芒营镇设计取水规模为3000吨/天,实际每小时需供水200吨,即日需水量已达4800吨,超采严重,秋冬干旱季节几乎断流,水量严重不足,导致饮用水源地取水量不能满足居民用水要求。如码市雷公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量也无法满足供水需要。如水口新镇水源地保护范围樟佑冲河段有龙潭电站 ,电站发电期间影响水厂供水量。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尚不完全。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困难,尤其是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类型为地下水,覆盖面大,划分难度大。同时,划分方案编制以及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资金不足。

三、对策建议

饮用水安全是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人民健康和乡镇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各级各部门水源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水源保护氛围。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电视等新闻媒介进行《水法》、《湖南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江华瑶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宣传,强化公众的资源、环境、生态意识,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让人民群众懂得保护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2、加快推进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

按照“一地一策”“一厂一策”推进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改。对水源地周围零散生活污染源进行治理,禁止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治理农业源污染,强化农药化肥使用管理,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炸鱼、毒鱼、游泳;对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养殖场、水电站进行清理退出(如水口龙潭电站要尽快达成协议、收购清理),以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建设一级、二级保护区标识牌、警示牌、界桩、界牌,一级保护区建设隔离防护设施等。乡镇要加强自来水厂的运行监督管理,保证广大群众饮水安全。

3、加强饮用水源地属地日常监管。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各乡镇需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日常监管。强化重点项目的施工管理以及林业、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禁止乱砍滥伐、河道乱采乱挖等行为,增加水源涵养量,对影响水质安全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4、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划定乡镇及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善水源地保护的基础设施。一是对千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点全面实施水源保护区划定,为饮用水源点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二是进一步科学规划、调整优化饮用水源地的划定,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篇9

近几年来,我市市、县两级政府认真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江苏省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推进生态市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和开展专项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城乡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484个,市区及各县(市)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较好,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但由于历史陈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全市饮用水源地特别是农村的饮用水面临着严峻形势,总体情况是:

1、水环境逐年改善,但饮用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几年来,全市始终把做好水文章、营造水环境作为生态市建设的工作重点,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实施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城乡水环境。近年来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9座,形成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3万吨,市区及各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出路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得到明显提升。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九五”末的14.4提高到目前的71。全市各地结合农村八件实事和新农村建设,实施“碧水工程”,对乡村河道普遍实施了清淤整治,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相继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对排查出的13个水源地的55个重点问题,逐一整改,同时依法取缔了水源保护区内有污染的企业、垃圾场、围网养殖场和砂石码头8个。但就总体而言,我市饮用水源地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威胁,特别是造船、码头污染,船舶运输污染以及面广量大的农业面源污染。全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口500米范围内仍然有码头22个,其中某市二水厂水源地取水口500米范围内就有4家砂石码头和5家造船企业,直接威胁饮用水卫生安全。近几年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影响加重,全市农药施用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20__年和20__年农药施用量(折纯)分别达1378吨和1366吨,比20__年增加200吨左右。大量未被吸收的农药、化肥流失到河道、湖泊,已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严重影响。

2、水质状况逐年提高,但饮用水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市政府重视和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以规划环评为先导,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把饮用水源地项目建设审批关,从源头上有效保护了水环境,防止了水污染。据统计,全市几年来依法否决和劝阻布局不合理、治理难达标的污染项目201个,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提高水体质量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据对全市农村416条河流的普查,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的有173条,占41.6,符合四类水标准的有164条,占39.4,比“九五”期末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全市列入地表水功能区划的64条河流(湖泊)109个水质断面达标率已从“九五”期末的30提高到目前的70,其中国家控制的3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从20__年的44.4上升至20__年的83.3,干流水质明显改善。我市境内南水北调水质优于三类水标准,主要指标符合二类水标准,不仅满足了我市饮用水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为彻底解决雨季行洪时,上游淮河来水对市区廖家沟取水口的影响,市政府投入资金在廖家沟水源厂增设了粉末活性碳投加工艺,从根本上消除了客水对市区供水水质的影响。但从目前情况看,全市484家水厂供水水质普遍存在城市好于农村、规模大的好于规模小的、公办的好于私营的状况,特别是在农村,尽管政府多年来致力于农村改水工程,但因水源地水质普遍较差,供水卫生安全难以保证。从今年3月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报告中可以看出,全市日供水500吨以上的159个水源地水质,城市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水质超标率为17.5。其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乡镇水源,水质超标率宝应达50,邗江达80,而以地下水为水源的乡镇水源,水质超标率仪征达50以上,水源水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而日供水量在500吨以下的村级水厂水质达标率更低。据某县级市卫生部门对市域内村级水厂出水水质的跟踪检测,结果发现,20__年采集的62份水样中水质合格的只有18份,合格率为20.3,20__年采集的80份水样中水质合格的只有11份,合格率为13.75,今年1-5月共采集35份水样,合格水样只有5份,合格率为14.92。

3、区域供水力度逐年加大,但农村区域供水相对滞后。近几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域供水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下发区域供水实施意见,组织编制区域供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区域供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区概算投入1.9亿元的区域供水工程,目前已辐射至汊河、施桥、八里、平山、蒋王、杨庙、城北、西湖、朴席等9个乡镇,受益人口达20多万人。按照工程实施计划,20__年底广陵、维扬、邗江所有乡镇都将与市区并网供水,三区所有农民都将喝上安全、优质、合格的长江水。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的区 域供水整体推进力度还不够,区域供水进展情况与加强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区域供水目前除市区进展情况较好外,面广量大的农村区域供水工作尚未摆上议事日程。全市城乡484个水厂中,就有乡镇水厂140个,村级水厂337个。而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农村水厂,总磷、氨氮等时有超标,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农村水厂,总大肠菌群、氨氮超标现象更为严重。相当多的村级水厂只起了动力提升泵站作用,不经消毒处理和检测直接供水,有些根本就无检测设备和技术,也无运行记录,不具备供水的基本条件。这些农村水厂不仅水质难以保障,而且造成投资上的浪费,增加了运行成本和管理难度,再加上供水管网老化,渗漏严重,以及水厂改制后管理缺失等因素,给群众饮水安全卫生带来了隐患。

4、水质监测工作逐年加强,但有效监管机制尚未形成。为进一步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市环保、水利等部门逐年加大了对水源地水质的监管力度。市水利部门每月对全市30个重点水功能区的36个监测断面进行监测。市环保部门在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和市级水源地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取水口安装了自动监控装置,实行24小时监控,及时、准确地把握水情动态,并从今年起对159个日供水500吨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实行定期监测,增加监测种类,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同时注重强化控制排污总量、整治污染源等方面工作,建设、交通、卫生、农业等部门也为水源地保护作出了积极努力。但通过调研,我们也感到,全市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的有效管理机制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存在着职能不够清晰,职责不够明确,步调不够一致的情况。调研中,我们碰到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水源地保护责任主体是谁?保护区如何划定?尚未找不到确切答案。二是某企业反映,在用水过程中出现几个部门同时检查监督的情况。三是政府在水源保护区内组织对码头、造船企业进行整治、搬迁的同时,某县(市)一主管部门又在主要水厂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内擅自批准兴建造船厂。四是面广量大的村级水厂改制后应该如何监管,目前尚处于缺位状态。我们认为,饮用水源保护和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逐步纳入统一、规范和有效的管理轨道,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二、对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几点建议

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安全、卫生、放心水,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切实做好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我委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对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建议市、县人民政府要把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合理确定和分解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要研究制定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建立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统一监管机制,尽快形成区域全覆盖、管理全过程的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安全监管体系,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和建设活动,不断改善城乡饮用水条件,保障饮用水需求,确保饮用水安全;要组织编制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规划,合理规划水源地布局,明确保护区域和范围,规范水源保护区标志,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实施严格的管理;要重视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建设,制定水污染事故突况下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调度方案,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要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市水利、环保、建设、农业、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2、要进一步强化污染源源头控制。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一是要认真制定和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在一级保护区内,要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可能污染水体的行为。在二级保护区内,要禁止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对保护区内违法设立的码头、畜禽养殖场、围网养殖等污染设施要加以整治取缔。要严格项目审批管理,凡在水源保护区内兴建的项目,必须经规划、水利、建设、国土、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会审,防止和杜绝因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和长远利益。

二是要积极有效地防治建设性的水污染。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所有项目建设都要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保部门要严把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水污染。要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好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水环境保护责任。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控,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和达标排放,并创造条件扩大在线联网监控覆盖面。要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对严重污染环境、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同时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保护水环境,防止水污染。

三是要切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提倡和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和配方施肥,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在水源保护区内要优先发展高效益、低污染的生态农业,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积极研究和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要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我市已建有污水处理厂9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43万吨,而目前实际处理量仅为10多万吨。处理量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未能同步建设,造成目前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吃不饱、开不足,影响效益发挥,而另一方面污水横流漫溢,影响水体环境。要通过协调和督促,加快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应有的作用。二是要加速供水管网改造。据市有关部门统计,我市目前城镇水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20-30(国家规定的允许基准值为12),而乡镇水厂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30-60。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群众负担,而且极易造成供水水质的二次污染,威胁供水安全。建议市、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和抓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有效地节约供水成本,提高供水效率,满足供水要求。三是要尽快确定市区长江第二水源地。目前市区有长江瓜洲段和廖家沟2个水源地,日供水能力达40万吨。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至20__年满足市区所有人口用水需求,日供水能力将达75万吨,建议市政府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尽快确立长江第二水源地,并着手抓好水源区保护工作,一方面积极应对城市发展和区域供水需要,另一方面可作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增加城市供水安全系数,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4、要进一步加大区域供水推进力度。

一是要实行区域供水目标责任制。区域供水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市、县、乡三级政府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市区推进区域供水的实践表明,实施区域供水伴随着全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企业与群众之间利益的调整,其难度不亚于第一次农村改水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支撑,工作很难奏效。建议市政府要统一各级领导的认识,将推进区域供水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县(市、区)、乡政府都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具体抓,做到责任明确,措施落实,通过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全市区域供水工作的开展。

二是要对供水水源进行合理规划。目前全市城乡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484个,其中乡镇水厂140个,村级水厂337个,规模偏小,数量偏多,为便于管理,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建议市政府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并网、安全有效的总体原则,以长江、高邮湖、大运河、三阳河等为主要水源,以市、县(市)自来水公司为龙头,对全市的供水水源地进行统一规划,重视发挥集中供水设施的规模效应,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效率,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篇10

关键词:乡镇饮用水源地;问题;对策;十堰市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7603

1引言

饮用水水质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承载力问题将成为其无法逃避的屏障,具体表现为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功能性缺水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带来的企业污水、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还有农村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水,严重威胁农村饮水安全,降低了农村水资源承载力。“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工业和城市污染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当前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十堰市政府在保障饮水安全上做了大量工作,对市级、县级饮用水源地采取了划分水源地保护区、设置围网、开展水源地违章建筑整治和网箱拆除等措施,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乡镇一级饮水安全保障还有待加强。

2水源地基本情况

2014年十堰市环境监测站对十堰市境内的124个乡镇的112个饮用水源地开展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的调查监测工作。其中河流型水源地77个,水库型水源地28个,地下水型水源地7个,服务人口130.2642万人,取水总量438.922万m3。未划分水源地保护区个数42个、保护区划分但还未批复62个,102个饮用水源地中仅有23个水源地安装水源地标识牌,水源地基本情况见表1。

3水质现状

3.1监测项目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监测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表1基本项目(24项)、表2的补充项目(5项),总计29项。湖库型水源地应增测透明度和叶绿素;地下水源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14848-1993)表1中放射性指标外的37项指标。

3.2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44号文规定,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

3.3评价方法

地表水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

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3.4评价结果

3.4.1地表型饮用水源

2014年,十堰市有117个乡镇,105个饮用水水源地,服务总人口128.1882万人;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有94个,占89.5%,服务人口数119.3745万人;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有10个,占9.5%,服务人口数8.7837万人;水质超标水源地1个,占1.0%,服务人口数0.03万人,占总服务人口的0.01%。取水总量435.59万m3,达标水量435.56万m3,占99.99%。十堰市地表水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现状见表2。

3.4.2地下水饮用水源

十堰市7个乡镇地下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57.1%;总服务人口2.076万人,其中饮用达标水质人员0.256万人,占总人口的12.3%;饮用“较差”(Ⅳ类)水质 1.82万人,占总人口的87.7%。取水总量3.332万m3,达标水量0.482万m3,占14.5%。十堰市地下饮用水源水质量现状见表3.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低。主要超标因子是铁、高锰酸盐、氨氮和总大肠菌群。

4水源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亟待加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饮用水安全。目前,全市112个乡镇饮用水源地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仅5个、划分待批复的65个、42个未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划分率仅为4.5%。此外,划分待批复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还存在标识设置不规范,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规范》(HJ433-2008)要求有差距。

4.2水源地内存在排污企业、违章建筑物

个别乡镇饮用水源地周围仍然存在污染企业、违章建筑、网箱养殖等现象。如郧西县16个乡镇饮用水源地内有557处违章建筑;郧县谭山镇滔河水源地上游存在大理石加工企业。

4.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缺乏长效机制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氮、磷类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水源区内网箱养殖严重影响到水质安全。十堰市的四县一市一区被列入国家秦巴山区扶贫攻坚重点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日益增多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废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这些问题都给水环境保护带来负面影响。十堰市多数农村仍采用明渠或自然沟渠排放生活污水和雨水,虽然污水得到一定的处理,但经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对地表与地下水体还存在污染的隐患。造成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薄弱。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主要设在城市,对农村生活与农业的管理较小,因此,导致政府对农村的环境管理不力,农村企业废水直排的不在少数。②环境保护设施未能得到充分运用。尽管依托《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及水污染防治》项目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堰市目前已建成90余座乡镇污水处理厂,但因污水收集不到位、雨污分流不到位及运营经费不能保障等问题,部分污水处理厂还未完全发挥作用。

4.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十堰市仅对市级饮用水源地制定了较完善的水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未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特别是个别水源地存在危险品的运输风险,一旦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翻车(船)、泄露等突发性事故,将直接危及群众饮水安全,针对这种类型水源地需要制定严密的水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5水质监测能力有限

近年来,十堰市环境监测系统能力得到显著加强,但由于县级环境监测站基础差、底子薄,缺设备、缺分析化验场所、缺专业技术人员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十堰市境内的6座县级环境监测站均只能完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和表2中29项监测指标,地表水水源地80项特定项目尚无能力开展监测,不能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开展109项全分析。

5对策及建议

5.1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为保障乡镇饮用水源安全,建议县级人民政府尽快建立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规范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保证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

5.2严把项目审批关,防止新污染的产生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源头管理,杜绝饮用水源地内新污染源的产生。凡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与取水无关的建设项目和对水源保护区水质有影响的项目,发改部门一律不得立项,环保部门一律不得审批,工商、税务等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证照。加大对乡镇饮用水源地内的排污口和违章建筑物整治力度。

5.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依托正在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重点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维护上倾斜,同时利用畜禽粪便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等多种途径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利用,以减轻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5.4加强饮用水源地应急管理和风险防范

一是加强县(市)、区的应急技术、物资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针对饮用水源地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二是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三是建设应急备用水源,确保在用水源地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居民用水不受影响。

5.5加强饮用水源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提升县级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和人员素质,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水源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提高风险预警预报能力[4]。

5.6积极寻找替代和备用水源

受到污染的3处地下水源已经不适于饮用,地方政府应立即采取措施寻找和建立新的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饮用水源,确保群众的饮水安全。

5.7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离开公众积极参与将难以实现[5],农村人口普遍法律意识、卫生意识薄弱,要利用广播、电视和下乡宣讲等方式宣传和普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清洁饮水、卫生饮水的重要性和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意义[6],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饮用水源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饮用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强,陈进,黄薇,等.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中国水利,2003(5):15~18.

[2]周东升,张尧,杜云,等.2012年十堰市城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5):944~949.

[3]吴秋珍.荆州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34(12):37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