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诗范文
时间:2023-03-27 01:0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千古名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6、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10、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1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1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三首》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1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9、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2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23、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8、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3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3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3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3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占领南京》
35、来如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8、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羌村三首》其一
4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44、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6、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47、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洛阳女儿行》
4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0、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
5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52、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5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杂诗·君自故乡来》
5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5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5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58、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5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60、不到长城非好汉。——《清平乐·六盘山》
61、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桃源行》
6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6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6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6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6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68、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69、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7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1、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72、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早春寄王汉阳》
73、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赠何七判官昌浩》
7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75、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西施咏》
7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77、人生易老天难老。——《采桑子·重阳》
7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9、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80、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8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唐风·绸缪》
8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83、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8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85、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游水西简郑明府》
8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8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89、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9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91、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
92、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杂曲歌辞·行路难》
9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94、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95、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96、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下途归石门旧居》
9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8、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9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0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0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10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5、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106、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
10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108、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10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110、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杨叛儿》
1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1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1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15、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117、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
118、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11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2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2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12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12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2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127、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128、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邯郸南亭观妓》
12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1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1、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13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1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34、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135、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136、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137、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138、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游水西简郑明府》
13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140、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4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4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4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4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14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4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14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14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
14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50、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15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152、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春中田园》
153、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夏夜叹》
15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5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
156、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157、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岁晏行》
15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5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16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6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162、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
16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16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6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6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6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168、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16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170、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7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72、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17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17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75、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洛阳女儿行》
176、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177、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17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7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18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1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182、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18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84、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送别》
18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18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88、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189、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19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9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3、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念奴娇·昆仑》
19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9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96、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9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9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9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200、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20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20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203、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辛夷坞》
20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0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20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20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208、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209、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青溪》
2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21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21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占领南京》
21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215、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
21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7、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
21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21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22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
22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
22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223、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224、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22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226、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洛阳女儿行》
22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228、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洛阳女儿行》
229、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3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23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3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篇2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9、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篇3
2 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记载:公元前590年,雅典立法者梭伦访问了埃及。埃及祭司告诉他:“在遥远的过去,你们国土上居住着一个有史以来最聪明、最高贵的种族。你们不过是这个种族残存的后裔。由于那里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大洪水,一天一夜的暴风雨,使这个骁勇的民族统统埋入地底。阿特兰蒂斯岛沉入海底,消失了。”这里所说的阿特兰蒂斯岛就是消失了的“大西洲”。阿特兰蒂斯是大西洲上的一个王国,于梭伦在世之前9 000年,即距今约1.16万年前消失了,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从柏拉图那个时代开始,学者们就对大西洲的存在与否及其位置争论不休。
1979年,前苏联科学考察船考察了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安佩尔海峰(这正是柏拉图记载的区域),并在水下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有人从这些照片上“发现”海沙中有城墙地基和残墙断壁。于是一时间人们争相传扬:俄国人找到了大西洲,揭开了千古奇谜。但是,以后许多国家科学家的考察都不能证实大西洲的存在。
阿特兰蒂斯王国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楼兰古国
本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到我国西北探险。他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东、罗布泊西北处,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被茫茫沙海掩埋了的神秘古城。虽然岁月流逝,风沙侵袭,但城郭依然,佛塔、圣殿残迹犹存。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轰动,各国科学家纷沓而至,前来考察探索。经研究,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座古城是在1 000多年前由于某种原因逐渐毁灭的。它是建造于四五千年以前的曾经以灿烂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和强盛的国力炫耀于世的楼兰古城的遗址。
古国楼兰在汉代常遭到匈奴的侵袭,因而时常求助于汉朝皇帝。据历史记载,公元前77年,汉朝皇帝的使者来到楼兰,他向楼兰人提出了一个意外的建议:“你们在此常受匈奴侵袭,若能下决心将国家往南迁移,汉朝的军队就能保证贵国的安全。”于是,楼兰人便开始流散,背井离乡,最后衰亡。这便是“异族入侵说”。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丝路古道北移伊吾、多河,不再经楼兰,楼兰因此逐渐消亡,这便是“丝路改道说”。可是,丝路改道虽然可使昔日繁荣的楼兰变得萧条,但却不足以使一个人丁兴旺、建筑宏伟的城市毁灭。
于是,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河流改道说”。由于塔里木河改道南行,注入台特马湖,只有孔雀河一河之水流入罗布泊,水量大减,造成了罗布泊逐渐缩小,以至干涸。由于严重缺水,楼兰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只好远走他乡。
近年来,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通过多次实地考察,根据大量的文献史实又提出了“气候变迁说”。此说认为,古时的楼兰气候湿润,雨水丰沛,河湖众多,渔业发达,并有农牧业。但大约在公元3~6世纪,气候逐渐由湿润转为干旱,雨量减少,最终土地沙漠化。“此地不养人,自有养人处”,楼兰人只好去寻找能够生息的地方了。但是,“气候变迁说”和“河流改道说”也都有各自的缺陷,因而尚不足以说服人。
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至今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阿兹特克帝国
今日拥有1 300万人口的世界大城市――墨西哥城,是建在昔日繁荣昌盛的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科诺奇蒂特兰的遗址上的。如今,为了保护这个伟大古国的遗址,墨西哥政府已把附近5 000平方米地区划为保护区,拆毁了保护区内的七幢建筑物。经过三年的努力,科诺奇蒂特兰珍贵的建筑,在沉睡了460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阿兹特克人是印第安人的一支。公元1200年前后,他们进入墨西哥河谷和邻近地区,14世纪初,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通过征战建立了当时辉煌强大的帝国。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帝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却突然消亡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之突然消亡,这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千古奇谜。
古罗马帝国
在地球上,曾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帝国――罗马帝国。它经常入侵周边国家,然而,不知在什么时候,也不知是何种原因,这个强大的帝国灭亡了。
曾有历史学家认为,古罗马帝国亡于铅污染。古罗马人喜欢用铅制的器皿储存糖浆和酒,贵族们用铅管引水入室,妇女喜欢用含铅的化妆品。他们制作葡萄酱时还要加进铅丹(即四氧化三铅),使酱的颜色既好看又没有酸味。这种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调味品。这样,天长日久,罗马帝国普遍发生了铅中毒,尤其是那些用铅较多的贵族。铅中毒能引起死胎、流产和不育,即使生下的婴儿成活了,也往往是低能儿。这样,罗马帝国还能不衰亡吗?
考古学家大量的理化分析结论,证明历史学家的论断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他们在发掘古罗马贵族、王公的墓葬时,发现这些千年古尸的尸骨上常有一些十分奇怪的黑斑。经分析,原来这是沉积于骨骼中的铅与尸体腐烂时产生的硫化氢生成的硫化铅黑斑。
一些学者认为,将一个帝国的衰亡归结为一种元素的污染,未免言过其实。那么,古罗马帝国究竟是因什么缘故消亡的,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米诺斯王国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海神送给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国王一头美而壮的公牛,希望米诺斯把牛杀死献祭给他。米诺斯一时不忍,把牛留下了。海神大怒,就用计使米诺斯的妻子与这头公牛发生恋情,并生下了米诺陶――一个半人半牛的食人怪物。家丑不可外扬,米诺斯便命人盖了一座双斧迷宫,把怪物囚在此中。米诺斯为报雅典王爱琴斯害死他儿子之仇,就命令雅典人每隔9年祭14名少年供米诺陶食用。最后爱琴斯之子用魔剑杀死了怪物米诺陶。
西方考古学家公认,举世闻名的希腊神话和传说,很可能是古人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但令人不解的是,故事中提到的米诺斯王国在希腊历史上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国和神秘迷宫是否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这个不解之谜一直吸引着世人。
篇4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杜甫的名句。意思是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欢迎大家阅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出自:《题偶》,原诗节选如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译文: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有虚名呢?
这两句话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唐·杜甫《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篇5
为了这份茶韵茶香,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庆国奋斗了15年。
茶因禅兴
引领北方饮茶之风
“焚香且上五花殿,煮茗更临双鹤泉。”济南市郊灵岩寺千佛殿外西侧这一明朝碑刻,不经意间告诉我们,焚香礼佛,取泉烹茶,实在是当年灵岩寺僧侣们修行的日常功课。
其实,在灵岩寺,禅与茶的故事可以找到更久远的渊源。
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灵岩寺作为北方茶文化祖庭的地位由此奠定。
据研究,灵岩寺茶叶种植始于晚唐时期,灵岩寺内碑刻:“身在净土上方界,闲观野鸟鸣幽谷,顿觉超俗话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文中提到的“新茶”即为灵岩寺周边种植的茶树。
曾经盛极一时的灵岩寺种茶之风,后因北方气候寒冷,战乱等原因,规模日减,直至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据调查,在1999年之前,济南境内没有一棵茶树。
南茶北引
再续灵岩千年茶史
董庆国出身于茶叶经营世家,长期的耳濡目染间,他深深地爱上了茶以及茶文化,一个大胆的梦想也在他的心中渐渐形成。
“贩茶卖茶虽然赚钱,但都是卖别人的茶,不过瘾,如果能够实现种茶、制茶、卖茶一条龙,那多带劲。”谈起最初的梦想,董庆国依然双目增光。他要让茶叶在长清这片土地破土发芽,茁壮成长,改写济南“饮茶不产茶”的历史,使“灵岩茶”再续前缘。
“在地质史上,长清东南山区属泰山隆起的西北翼,岩层基底为太古界花岗岩,花岗岩上为震旦系变质岩,这种岩层为地质年代深海沉积岩,岩理清晰,石质细腻,矿物质沉淀丰富。经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矿泉水勘察鉴定中心监测,长清地下水富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属于不可多得的优质水源。”董庆国对记者说:“公司茶园的所在地万德镇马套村,群山围绕,林海葱茏,北接灵岩寺,南邻桃花峪,山水相映,环境优雅。其生态之完好、环境之优美,这种得天独厚的隽美山水赐予了灵岩茶与生俱来的独特品质。”
梦想付诸现实,却是步步艰辛……
没有现成的农田搞试验,他就开荒地进行土壤改造;没有水电,他就自己打井装变压器;没有经验技术,他就查阅书籍聘请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的张丽霞博士、安徽农业大学的詹罗九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都曾亲临他的茶园进行指导,并给予他极大的鼓励。
经过4年的反复试种,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2003年7月,董庆国终于培育出济南市第一片40亩地的有机茶园,并开业投产,恢复了济南中断千余年的种茶史。
扎根长清
打造特色品牌基地
灵岩茶园选址泰山北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且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茶叶生长。经常到立泰山茶庄买茶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喝茶就是要喝健康,灵岩茶之所以受欢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有机产品。”
据了解,立泰山公司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运作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开拓市场,协会、合作社在全区范围内发展茶农,向茶农提供种苗及种植技术,提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化生产新格局。
在有机茶种植上,立泰山公司也有一套严格细致的种植标准,整个基地的所有茶园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所有环节都要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程进行。按照规定,肥料必须施用有机肥(农家自产肥料、沼液等),除草要用人工,清除病虫害只能使用物理方式。
为防止茶农在茶叶生长过程违规使用农药,立泰山公司与茶农签订了有机生产协议,并引进国内先进的农残检测设备,不定期抽检鲜叶的农药残留情况,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目前,灵岩茶已通过中国有机产品和QS食品安全质量认证。
辛勤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灵岩有机茶先后荣获 “济南市名牌农产品”、“最受欢迎的济南品牌农产品”、“山东大众放心茶”、“山东人最喜爱的茶叶品牌”等荣誉称号,并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享有“趵突泉水甲天下,泉城更有灵岩茶”的美誉。
当记者在茶园采访时,恰巧碰到了在济南做服装生意的李先生,他特意开车70多公里赶到立泰山有机茶园。“春节前到杭州出差,给当地的朋友带了两提灵岩茶,事后感觉有些班门弄斧,人家杭州可是‘中国茶都’。”但是令李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前杭州朋友打来电话,点名再要灵岩茶。“我个人对茶叶没有研究,但就凭这一点,灵岩茶肯定不错。”
“鉴于灵岩茶良好的发展势头,公司计划近期内新发展7000亩优质生态茶园,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产量达到10万斤,产值达到1亿元。”谈起未来,董庆国充满了信心。
精益求精
谋求色香味形质兼美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茶生津,以茶会友,以茶雅志,以茶立德,茶叶不仅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所需,更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所求。灵岩有机茶在确保茶叶质量的同时,不断在茶叶的形体、口味、色相上下工夫。
据立泰山公司质检部郝经理介绍,在茶叶鲜叶的选择上,公司采用严格的等级收购制度。采茶时间一定要在早上,并且鲜叶表面不能带有水珠和杂物,鲜叶的长短大小、老嫩必须均匀一致。此外,为确保采摘的鲜叶不受二次损伤,茶农要使用公司统一制作的采茶工具。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立泰山公司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炒茶、制茶工艺。生产出的灵岩绿茶“外形直,色泽翠,香气浓,滋味醇,汤色亮”,灵岩红茶则具有“形似菊,相如兰,味若莲”的独特品质,被业界赞为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茶韵禅风贯古今,灵山秀水净凡尘。灵岩有机茶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品茶爱好者的喜爱与推崇。
农田变茶园
铺就山区农民致富路
“一亩茶十亩园,每天都到茶园去捡钱,一个芽头3毛钱”,“一年种两年采,三年收回成本来”,“家有二亩园,年收三万元”……这是当地老百姓对立泰山公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形象概括。
“自从在董庆国经理的带领下改种茶叶之后,我们的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亩茶十亩田,一点都不假。”说起种茶增收,茶农兰俊忠深有体会,去年他种植的20亩茶园纯收入达20多万元,今年茶园进入全盛期,收入有望再创新高。
2006年4月,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董庆国牵头成立了济南市长清茶叶协会,通过科普引导、科技指导、科学发展,对广大的茶农进行规范化的操作管理,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此基础上,2007年12月,立泰山公司组织成立长清区富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不断提高茶叶种植面积和标准化程度。
据统计,茶园进入全盛期后,种茶收入是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收入的10倍以上。目前,立泰山公司已发展茶园3000多亩,带领2000多农户走上了致富之路,“以茶兴农”、“以茶富民”在灵岩茶特色品牌示范基地得到了真真切切的体现。
扩大规模
建多功能现代茶业企业
在董庆国的眼里,茶园不仅仅意味着让农民增收,更是一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决心和信念。
当初,魏庄村40亩茶园的培育成功,标志着“济南饮茶不产茶”历史的结束,证明了茶叶可以在长清大地扎根生芽。更为重要的是,它让董庆国找到了实现看似飘渺梦想的现实途径,他的信心更足了。
随后,灵岩寺120亩茶园试种成功,使“灵岩茶”找到了文化的落脚点,同时验证了他的种茶理论与实践可移植、可推广,证明了茶叶可以在长清大地发展壮大。但另一个现实又摆在了面前,灵岩寺周边土地紧张水源缺乏,茶叶种植成本太高。
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实地考察,董庆国几乎跑遍了长清的山山水水。结合各地的土地指标、酸碱程度和风土人情,董庆国最终把目标圈定在泰山北麓的万德镇南部山区。并在马套村成功流转土地400余亩,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立泰山灵岩茶基地,开启了济南有机茶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找到了“灵岩茶”文化与实体的完美归宿。
篇6
【关键词】交通事故 交通管理部门 交通事故认定书
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大幅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随之提高,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在基层法院收案数中占据的比例亦呈增长态势。大多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交警部门已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法院以此为依据径行裁判。但对无法查清成因的事故,交警部门依法仅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对责任划分不作认定,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首先要根据案件事实来认定事故各方的过错程度、责任大小,进而确定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实践中,对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效力存在较大争议,如何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案件事实中的效力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处理结果。
一、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法律依据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交管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按照过错程度不同,事故责任可划分为以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及无责任,但不排除无法区分责任的情形存在,如因现场无监控设施、无目击证人、未及时报警保护现场等原因致使事故成因无法查清。《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载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情况及调查得到的事实,分别送达当事人。
二、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的效力
是否发生交通事故,即如何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民事诉讼中的效力既是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也是关键所在。审判实践中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不同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既无法证实有交通事故发生,亦不能划分双方责任。除此之外,伤者作为原告也无证据证实其受伤系肇事者所致。按照民事诉讼 “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应当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第二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一词,单从字面意思上即可认定交通事故真实存在,法院可根据案件事实依职权划分事故责任,事故双方根据责任大小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由此可见,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属于书证一种,虽然缺少事故成因及责任划分,但其内容足以还原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当事人情况,甚至通过现场效果图、勘验图能够确认事故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及责任承担。因此,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能够证实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而且诉讼当事人并未提交其他证据,不宜否定交通事故证明,应认定双方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作为证据,其效力在于:一是证明确有交通事故发生,应当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二是证明事故发生的基本事实,有助于审判人员查清事实、划分责任。
三、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依据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划分责任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根据此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对各方当事人的责任划分并未作出认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警部门作为法定机构,依职权调查取证既是其权力也是其义务,但因取证不能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的承担者却是事故当事人。因此,伤者应当举证证明事故成因、肇事人的过错程度等。综合考量双方证据后作出判断,如在卷证据能够充分证明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划分,则依责任大小判定赔偿责任大小。同样,在举证不能的情况下宜推定被告对事故发生并无过错,无事故责任。
(二)依据责任划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首先要明确事故责任与民事责任的不同。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可见,交通事故案件中,民事责任的承担不以事故责任为必要条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二)规定“(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本条符合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的规定精神,即在原告无法举证证明被告有过错的情形下,应当推定被告无过错,由其保险公司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篇7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篇8
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⒊萍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⒋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篇9
《大时代》是由华谊兄弟出品,汪俊执导,段奕宏、高虎、蒋勤勤、薛佳凝等主演的商战剧。该剧主要讲述陈顶天和冯杰白手起家的创业过程。
电视剧主要剧情分析,常德伢子陈顶天,为了营救曾经同宿舍好友冯杰前往深圳,却被深圳吸引,不做科学家投身商海。他所创办的无穷大软件公司,在追求振兴民族科技产业的旅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最终在深圳立足,成为深圳IT行业的翘楚。
他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品尝过创业时共苦的艰辛,也体会过成功后分道扬镳的苦涩,最终,他们冰释前嫌,相逢一笑泯恩仇,继续为梦想奋斗;他的爱人王清越,二十年的海誓山盟,却也难逃“七年之痒”,不过风雨过后仍然是彩虹,最终有情人依旧成眷属;他和他梦想的中文视窗操作系统,虽然几经夭折,历经劫波,但最终拨云见日、梦想成真,成就一代奇迹。
篇10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以下简称《说明》)。在《说明》语文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必考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中,要求考生理解古诗文中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不同的句式以及运用。这里面并没有提及出现于课本中常见的“固定句式”――各类教辅中频率极高、习题中考查也较频繁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人教版课本在这部分也提及有限。笔者的疑惑就在于此。
人教版语文必修课本共五本,所选文言文共二十篇,涉及句式的课后习题只有两道。一道是必修四第13课《张衡传》研讨与练:“翻译下列各句”;另一道是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研讨与练习三:“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而就这两道涉及句式的题也没有对句式做一具体详尽的分析。
至于文言句式的分类,只在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中提到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宾语前置”则只出现于此梳理探究中的课内研讨1:“分析下列句子中宾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归纳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其余句式则未见出现。
一、固定句式。人教版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为之奈何”句中的“奈何”注释为:“如何、怎样”。人教版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中的“奈何”也译为“怎么办,为什么”。像此类,在不同文中出现但却意义或用法相同的同一句式被称为固定句式。人教版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句,文下的注释为:“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也属于固定句式。此类句式在《说明》之中未见。
二、定语后置。同样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一句中,定语“可使报秦”应放在中心词“人”之后,煞尾“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全句翻译为:计划还没定下来,寻求可以通报秦国的人,但没能找着(这样的人)。此结构就属于“定语后置”。人教版必修四第9课《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一句中,“之”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定语“利”在中心词“爪牙”之后,定语“强”在中心词“筋骨”之后。全句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此结构也属于“定语后置”。此类句式也未见于《说明》。
三、有关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在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版的由金鑫主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曹洪昌、孔祥旭等任专家评审团代表的《清华北大学子高效读教材》第156页《寡人之于国也》典据检索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属于状语后置句。同一个句子,在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张学宪主编的中央电视台首批上榜品牌《优化方案・高考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用书》第19页第6题文言句式第12小题中出现时,校对解释为“介宾词组后置句”。
在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版由薛金星主编的《高中语文教材课内外知识现用现查》第315页介词结构后置中有一例:“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同一个句子,在同属薛金星主编的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版的《中学教材全解》第232页文言句式中属于省略句,解释为“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由以上两段资料可见,针对同一个句子的句式解析,不同的教辅上至少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以至于有的教师认为这两者或这三者实为一种结构的不同文字书写方式,称其“一样的”。但这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对考生平时的古代诗文阅读、理解和做题却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而这种困扰实为《说明》遗漏、书写不明造成的。
根据《说明》分析,古代诗文阅读通常在高考试卷中占据35分左右。对这一部分的考试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以及鉴赏评价四类。如果不能较好地在识记了文言实虚词的基础上理解句意、文意,那么后两类要求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笔者以为需明确古诗文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上一篇:客户服务部
- 下一篇:我是小小推销员口语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