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28 00:5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西湖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NaCl胁迫时间;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n var. cerasiforme A lef.)幼苗;保护酶系
中图分类号:S641.2;Q945.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0-4536-02
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n var. cerasiforme A lef.)为茄科(Solanacea)番茄属(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半栽培亚种的一个变种。据研究,番茄在3年以上的保护地内栽培,每年产量会降低10%~20%,且病害逐年加重[1]。积盐严重时番茄叶片呈灰绿色,落花及僵果率明显增加。因此,樱桃番茄产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土壤盐渍化的制约。盐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产生和猝灭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若保护系统不能及时猝灭过量的活性氧,就可导致生物膜受损等一系列伤害。酶促保护系统包括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等酶系统,它们在逆境中相互协调,能有效地清除活性氧,使之保持较低水平,从而减少其对膜结构和功能的伤害[2]。酶促保护系统对植株抗盐生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试验以耐盐性差异显著的两个樱桃番茄品种京丹5号和小圆枣为试材,研究盐胁迫下樱桃番茄苗期保护酶系的变化规律,为樱桃番茄耐盐种质资源的筛选和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樱桃番茄品种为京丹5号和小圆枣。京丹5号耐盐性较强[3],由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提供;小圆枣耐盐性较弱[3],由哈尔滨市兴农种子有限公司提供。所用NaCl为分析纯。
1.2 试验处理
将供试樱桃番茄种子用10%的Na3PO4浸泡20 min,捞出洗净;再用30 ℃清水浸泡6 h,然后置于垫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滤纸保持湿润),25 ℃恒温催芽,6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用营养钵(直径和高均为10 cm)育苗,所用基质为洗净河沙。真叶破心后, 将营养钵转置于盛有1/2山崎营养液的周转槽中, 通过营养钵底部的孔吸收营养液,培养至4叶1心期开始进行盐胁迫。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置于含204 mmol/L NaCl的1/2山崎营养液的周转槽中培养。每处理20株幼苗,3次重复。试验过程中每2 d更换一次营养液,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管理。在胁迫的第5、10和15天分别测定相关指标。以仅用1/2山崎营养液培养而未进行盐胁迫的小圆枣和京丹5号的幼苗为对照。
1.3 指标测定方法
统一选取第3片真叶,SOD活性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学反应法[4],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4],CAT活性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NaCl胁迫时间对樱桃番茄幼苗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4 mmol/L的NaCl胁迫下,处理的第5 天和第10天,与各自的对照相比,耐盐性较强的京丹5号SOD活性分别增加了9.67%和34.59%,耐盐性较弱的小圆枣SOD活性则分别增加了6.51%和20. 81%。处理10~15 d时,京丹5号和小圆枣幼苗叶片中S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但京丹5号SOD的活性下降较为缓慢,仍保持着较高的酶活性,与其对照相比,第15天时SOD活性依然增加了28.31%;小圆枣的SOD活性则大幅下降,与其对照相比,第15天时反而降低了7.89%。
2.2 不同NaCl胁迫时间对樱桃番茄幼苗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在204 mmol/L的NaCl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京丹5号和小圆枣幼苗叶片中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处理时间为5、10和15 d时,与各自的对照相比,耐盐性较强的京丹5号POD活性分别增加了30.33%、87.51%和119.45%,耐盐性较弱的小圆枣POD活性分别增加了34.71%、45.15%和66.69%。由此可知,处理第15天时品种间POD 活性差异更为明显,能明显区分樱桃番茄品种间的耐盐性。
2.3 不同NaCl胁迫时间对樱桃番茄幼苗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在204 mmol/L的NaCl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京丹5号和小圆枣幼苗叶片中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时间为5、10和15 d时,与各自的对照相比,耐盐性较强的京丹5号CAT活性分别提高了41.97%、78.58%和86.65%,耐盐性较弱的小圆枣CAT活性分别提高了22.27%、66.56%和4.74%。在胁迫的第10~15天时,京丹5号幼苗叶片中CAT活性依然呈上升趋势,而小圆枣的CAT活性则迅速降低。处理第15天时品种间CAT活性差异达到最大,能明显区分樱桃番茄品种间的耐盐性。
3 小结
SOD、POD和CAT作为植物内源的活性氧清除剂,属于保护酶系统[5]。三者协调一致,在逆境中维持较高的酶活才能使生物体内自由基、活性氧维持在较低水平[6,7],防止膜脂过氧化[8],以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细胞的伤害[9]。张美云等[10]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在众多的生理指标中,苗期在逆境条件下以酶活力因子抗逆作用最大。因此,保护酶活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植物抗盐性的强弱。
此次试验研究发现,耐盐性不同的樱桃番茄品种的保护酶系统对盐胁迫的反应存在着差异。耐盐性较强的品种京丹5号在NaCl胁迫下仍可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204 mmol/L NaCl处理第15 天时品种间POD活性差异较大,能明显区分樱桃番茄品种间的耐盐性;NaCl胁迫第15天品种间CAT活性差异也较明显,亦能明显区分樱桃番茄品种间的耐盐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生态学问题,在众多的生理指标中,某个材料在某个时期可能某个指标占了主导地位,很难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抗性。因此,樱桃番茄抗性筛选指标的标准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1]。
参考文献:
[1] 王学军. 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分析[J].北方园艺,1998(3):12-13.
[2] NAGESH B R, DEVARAJ V R. High temperature and salt stress response in French bean(Phaseolus vulgari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2008,2(2):40-48.
[3] 孟长军,邹志荣,钱卫鹏,等.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3):169-174.
[4] 陈建勋,王晓峰.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 田 敏,饶龙兵,李纪元.植物细胞中的活性氧及其生理作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2):235-241.
[6] 冯建灿,毛训甲,胡秀丽. 光氧化胁迫条件下叶绿体中活性氧的产生、清除及防御[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7):1487-1498.
[7] 张凤琴,王友绍,董俊德,等.重金属污水对木榄幼苗几种保护酶及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热带海洋学报,2006,25(2):66-70.
[8] 黄玉山,罗广华,关棨文.镉诱导植物的自由基过氧化损伤[J].植物学报,1997,39(6):522-526.
[9] 赵可夫. 植物抗盐生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篇2
情于景。引领学生将两首诗整合着学习,感知诗人围绕“西湖”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感悟诗人的写作风格,特有感触。
一首诗,一幅画:
感知六月西湖景美
1.读出古诗独特的韵味。
教学伊始,学生尽情地朗读,读出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景色。目的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同时在学生体会都是描写西湖六月的景致时,教师适时教给读诗歌的方法――细读诗题,能知道相关知识;详读注解,能读懂诗歌。学生被诗句“风光不与四时同”感染时,引导学生回到两首古诗中一遍一遍地读,读出“两首古诗讲了六月西湖的哪些风光?”尽管学生对词语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画面,但他们对景色有了心灵上的“意会”。第三次回到每首诗中细细地品读,体悟词语所构成的语境,美美地读,对比着读,读出它的独特韵味,读出六月西湖的别样景致。
2.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诗歌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行诗时,教师不是让学生来解释本身的字面意思,而是让学生想象,从这两句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样,在教学感悟“乱”字时,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仔细听听,这个 ‘乱’字中,有声音吗?你听出了怎样的声音?”学生的想象就在引导中不断地扩散,一个“乱”字丰盈了,它描绘了一幅可观可感的画面,组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
3.体悟诗人真挚的情感。
如果说,诵读、想象是语言感性的点滴累积,那么体悟则是学生语言感性的统整和勃发。当学生对《望湖楼醉书》形成了鲜明的表象,有了欲罢不能的情感时,就要适时引导将语言的“感”引向语言的“悟”。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教师引领下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第一步,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首诗描绘了很多不同的景色!引导孩子沉醉于文本中,在他们眼中,这不再是28个字的一首小诗,而是一曲韵味无穷的篇章。第二步,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雨中西湖这一景致吧!此刻,孩子的诵读应该说是“其言皆出自吾之口,其义皆出自吾之心”。第三步,学完《晓出净慈寺》《望湖楼醉书》两首诗时,学生也欣赏了晴好、雨奇的六月西湖,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赞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也就发自肺腑了。
一个字,一诗人:
感受诗人创作风格
本堂课阅读体验的深度,对这两首古诗教学的第二个层次建构体现在理解“乱”这个字上。这一“乱”字看出了雨中西湖怎样的景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用词风格?成了本堂课精心构筑的“精深叙事”,也成了学生体会雨中西湖的切实“抓手”。要知道,让今天的孩子去理解古代诗人所描绘的诗的精髓,是有距离的;让天真的孩子去感知诗人的创作风格,是有挑战的。
1.走进“乱”字构筑的画面。
首先,教师让学生想象 “白雨跳珠乱入船”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感受“乱”字,能感觉到雨点的大、急、密,无限的活力;接着让学生仔细听听,这个“乱”字中,有声音吗?你听出了怎样的声音?体验 “乱”字仿佛将那丁丁冬冬、噼噼啪啪的声音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这是多神奇的景致,多有气势的画面呀!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比较 “乱”字平时的用法,当学生感知“乱”字都用在形容非常嘈杂令人生厌的语境中,都不轻易使用时,教师引导:大诗人却将它用在西湖雨景上,为什么?就是这样,教师锁定“乱”字不放松,步步跟进,层层剥笋。学生对“乱”字的理解逐步深入,心灵中的西湖美景也越发浓郁。尽管有一部分学生理解的“乱”字还处在感性的层面,但诵读时已浸透了浓浓的情愫!
2.品味“乱”字融入的风格。
篇3
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我抓住这两字诱导,提挈全篇,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风光不与四时同”,让学生知道夏季中有三个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美。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在初读之后,我让学生先介绍自己所认识了解的荷,给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用朗读录音回味叶圣陶爷爷的《荷花》,学生对荷花的感知就越来越具体了,最后看图画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
三、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让阅读、收集大量与“荷花”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
篇4
关键词:水文化;文学情怀;古典诗词
“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水与中华文化的孕育十分密切,早期,华夏先民就把对水的崇拜与幻想写进了文学作品中,从最早的《山海经》记载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到《诗经》里脍炙人口的《关雎》、《汉广》、《蒹葭》,已可探寻到咏水诗的源头,其后的《庄子》、《楚辞》、汉代的乐府民歌、唐风宋韵、明清小说等,无不表现出寓情于水、以水传情的文化取向。自然之水经过人类的再创造,已升华为一种情感寄托,对水的描写、吟诵、歌咏,使水具有了显著的文化意义,可以说,被赋予丰富内涵的水,从一开始就体现出特有的文学情怀。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水形态的多样化,为诗词的创作增添了生机和光彩,成为诗人们表情达意的媒介。“无水花不开,无水花不艳”,在自然界众多的意象中,水成为诗人最喜爱的意象符号之一。据统计,现存的李白近千首诗中,有近半涉及到“水”,杜甫留给后人1400首诗,有370余处与水相关,白居易创作的2900余首诗,也有760余处情系水景。在诗人笔下,那些江海湖泊、瀑布飞湍、小溪清泉,无不摹写精妙,得其神貌,展现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水世界。这些写水的诗作,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景为主,以各种形态的水为题材,将情感寄予景物的描写之中;一种以水起兴,抒情为主,重点抒发作者的情感、志向和抱负。
1摹江河湖泊之壮美,寓情于水
在诗人笔下,黄河、长江、洞庭湖、西湖……无不是表情达意的对象,熔铸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历代诗人看到了黄河的波涛汹涌、奔腾呼啸的水势,都会有感而发,留下了许多气贯长虹的诗篇。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用词朴实,但意境极为深远。在黄昏时分,诗人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看着蜿蜒而去的黄河,诗人豪迈地吟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楼层。”道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怀。奉命出使边塞的初唐诗人王维,看到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色,挥笔写下了“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把自已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大诗人李白不仅在《将进酒》中指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是在《公无渡河》中开篇就将巨笔伸向了苍茫辽远的往古:“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以突兀惊呼之语,写黄河在霎那间冲决力量和气势的象征———横亘天地的昆仑山,挟着雷鸣般的“咆哮”,直撞“万里”之外的“龙门”。诗人只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上、中、下游水势、形态各异,古往今来,写长江的诗数不胜数,有的摹写山峡的雄险湍急,有的描绘江面的壮观浩荡,有的赞颂两岸的秀美景色。在奉节至宜昌之间,长江两岸重岩叠嶂,有着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自古以来,三峡就被誉为“长江的珠冠”,骚人墨客,无不浓墨重彩,状而绘之。
如杜甫《长江二首》:“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夔州歌十绝句》:“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彰显瞿塘峡是三峡之中最险要的。杜甫在《瞿唐怀古》中说:“西南万壑注,劲敌两崖开”,这说明,瞿唐峡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白居易《夜入瞿唐峡》:“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如此危险的地方,晚上行走艰险程度可想而知。诗人沉重的感叹,不禁让人为航行的小舟担忧。在当代,写三峡的更是不乏其人,《咏三峡》:“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郭沫若的《过三峡》则把三峡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这些诗篇,把三峡的幽深秀丽、急流险滩、惊涛骇浪等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出来。当长江进入中下游平原后,江阔天低,一望无际,给人以无限激情与灵感。陈子昂《渡荆门望楚》:“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写出了长江的开阔景色和经历了漫长旅途之后,突然于苍野之中见到荆门时的激动心情。
唐代张祜《题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将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湖泊,洞庭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湖泊。无论是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说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还是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都写出了洞庭湖水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气势;而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则展现了其清静、柔媚的景致。在众多描写西湖的诗中,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算得上是最著名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欧阳修笔下的西湖,则在安徽的颖州:“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杆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群芳过后》),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悠闲宁静的景致。
2观海潮飞瀑之壮阔,临水抒怀
百川归海。中国虽是沿海的国家,但古代由于地域限制,交通阻隔,写海的诗句相对较少。最早且最著名的当属曹操的《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在2100年后,一代伟人在秦皇岛北戴河边吟起了曹操的这首诗,并豪迈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都不见,知向谁边?”这首词借北戴河大雨滂沱、波澜壮阔的壮美景象,展示了一代伟人的博怀和雄伟气魄,抒发了词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改天换地的豪迈情怀,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写潮水,钱塘江观潮最有代表性。钱塘江,因其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唐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李白在《横江词六首》中用“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的诗句来赞美钱塘江浪潮的壮观,而赵嘏《钱塘》“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则巧妙地用数字写尽了中秋钱塘潮的天下奇观。和潮水不同,瀑布的壮观有着大海一样震撼人心的气势。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在汛期时节,水势汹涌,涛声震天,景色壮丽,是黄河最为壮观的一幕,明代刘子诚在《黄河壶口瀑布》中写道:“西出昆仑东入瀛,悬流喷壁泻瑶琼。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生动刻画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和壶口瀑布不同,庐山瀑布被称为最诗意的瀑布,历代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的《题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谓写瀑布诗文的千古绝唱。另一位诗人张九龄所作《湖口望庐山瀑布》:“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虽与李白歌咏的是同一对象,但由于诗人的地位、个性、心境等各不相同,诗中所蕴含的情趣也相异。
3品清溪山泉之清幽,以水寄情
与壮观的海潮、飞瀑不同,潺潺的小溪、淙淙的山泉在诗人眼中是那样的清澈晶莹,多彩多姿。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借对澄明的溪水的赞美表达纵情山水的宁静愉悦之情。李白《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体现出赏玩山水、归隐山林的闲适心情。流水出自泉,泉是流水之源。“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这首《染家濒》描写的是自然界中一个有趣的小片段,一个“泻”字写出了泉水的活泼灵动,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情趣。宋朝诗人杨万里同样也很擅长描写溪泉,他的著名诗作《小池》中,写清泉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而在《安乐访牧童》诗中写小溪是:“春溪嫩水清无渣,春洲细草碧无瑕”;”清代诗人查慎行的《玉泉山》:“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则写出了清泉归海的向心力。这些诗句中充满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表现了淡泊宁静的情怀,带给读者高雅的精神享受。
4赏落雨冰雪之多姿,借水表意
雨是自然的心曲,雪是大地的新衣,自然界最寻常的事物,到了敏感细腻的诗人笔下,便成了抒感的载体,成为鲜活隽永的审美意象。诗人笔下写得最多的是“春雨”。如孟郊《春雨后》:“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如果说春雨常令人喜,那么秋雨则多令人愁。秋天降雨之时,气温下降,天色阴沉,使人感受到一丝寒意,一种压抑。元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听闻好友白居易被贬官时内心的震惊和心情的悲愤。而李贺《秋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则给读者画出了一幅凄清幽冷的画面,表达了其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雨”还常被用来表现离情别绪,雨中送别是诗中常见的题材,绵绵细雨与送别双方的绵绵情意正相对应,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和范成大《横塘》:“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柳系画船。”都借蒙蒙细雨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诗人们写雪多着眼于雪的外表色彩和形态,如鲍照:“白圭诚自白,不如雪光妍。”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何逊:“本欲映梅花,翻悲似玉屑”等,以白银,白玉喻雪,进行静态的描写。善于创新的诗人们,则会由雪花联想到春花,从严冬飞跃到春天,何逊吟道:“凝阶夜似月,拂树晓疑春。”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王初“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等,不仅从视觉上写出了大雪迎风起舞,飘飘若仙的姿态,更从嗅觉、感觉上写出了春天的气息。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出语十分自然,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诗。
对雪也有特殊兴趣,写过不少咏雪的佳句,如“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七律•冬云》),“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七绝•观潮》),“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最著名的要属《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动地描写了冰雪的蔚然壮观,展示了一代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成为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
“水”在我国诗人笔下,可以说是句句表露情意,字字蕴含情愫,成为古典诗词中极具活力的一个意象。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写水的诗词数不胜数,“水意象”在古代诗词中意蕴丰富,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其深远。水的生命力是无穷无尽的,对水文化的文学性的挖掘也是没有穷尽的。
参考文献:
[1]朱海风,史月梅,张艳斌.水与文学艺术[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2]李宗新.中华水文化通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篇5
一、语言转换
语言转换就是要把书面语言变成生活语言;把作品中较艰涩难懂的字眼换成相对应的明白风趣的口语,充分理解作品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如讲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时,我们可抓住李煜国亡被俘后那种悔恨交加、痛不欲生、“往事只堪哀”的感情这样讲:“春天那艳丽的花儿,秋天那明亮的月儿,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出现?看到你们,我就想起那万万千千的往事,真是心如刀绞,痛不欲生!”——这种完全进入人物内心深处的讲述和由生活中提炼出的精美、抒情、押韵的口语,能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
二、故事增趣
故事增趣就是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轶闻趣事来吸引学生,增加趣味性。如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百里奚举于市”时,可把“五张羊皮”的故事讲一下。在介绍《曹刿论战》的创作背景时,可穿插讲一下“一鼓作气”“管鲍之交”等等。生动有趣的故事可谓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
三、诗联渲染
诗联渲染就是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描摹传神、议论精辟的短诗或对联深刻说明事理或渲染气氛。如讲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教师开始就可先板书讲解一些著名的武侯祠联——如“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在定军山”“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八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等,通过这些大谈此表对后世的影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就杜甫的《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谈诸葛亮一生的功德。通过巧用名联、名诗衬托渲染,增加教学的魅力。
四、比照学习
比照学习就是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把内容相似或描写同一事物的诗文放在一起做比较学习。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把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首诗作比较阅读,可发现白诗是从大处落墨,着眼于西湖全景描写;杨诗着眼某一事物表现西湖的别样美丽;苏诗则以古代美人之美来比喻西湖的奇丽景色,西湖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就如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总是展现出它的美,堪称千古绝唱。这种比照阅读,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学生参与
古诗文教学也不能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否则,你就是再变换语言、讲故事、引诗联、做比照,不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他们也会逐渐失去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节外生枝。比如在教学《为学》时,关于蜀鄙二僧的故事,贫僧去南海的经历,课文中仅是“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一句,因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想象贫僧仅“一瓶一钵”如何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到达南海的。教学《石壕吏》时,教师可在学生读懂会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勇敢地站出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一问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伟大的诗人杜甫在《石壕吏》中是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景描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诗人虽没有直接站出来讲话,但同情谁,憎恶谁,态度是明确的。这些问题看似节外生枝,但却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课堂的教学出现新的。
篇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2.黄河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
4.杭州
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
如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
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
弥弥。回首处,只君知。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
瘦吟、窗底忆君时。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写白堤的江南忆&bull
;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
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 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西湖十咏】(探春 苏堤春晓)
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掠水风花
缭绕。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惟有踏青
心,纵早起、不嫌寒峭。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 作者:牟融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帆带夕阳投越浦,
篇7
关键词:古诗教学;理解诗意;感受诗境;表达诗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也是从诗意、情境、情感等方面对第三学段的诗歌学习提出了要求。我们先从一节课例说起。下面是我校一位教师执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给予我的启发:
一、理解诗意——用自学、交流、指导的方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自然清新,平易晓畅,字面上并无过于难懂之处。因此,教师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通过查找工具书,初步疏通字面意思;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互为补充和提示;再通过全班重点交流,学生质疑,互为解答;教师提问,解决重点字词,明确诗意。在这一板块中,教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并通过教师提问,对“四时”在本诗中的意思,“毕竟”“接天”“映日”“无穷”“别样”等较难理解的词意进行疏通,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领的自然融合。
二、感受诗境——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能够在众多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中独树一帜、独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仅拥有作为一首好诗的共性,还拥有其独特之处。朱老师选取了写景诗歌的共性与本诗的个性两个层面作为教学内容,并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达到了举重若轻、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1.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画(主题为《江雪》,学生曾经学过,很容易由画勾连到诗),请学生欣赏诗;出示本诗,请学生欣赏画,并加以提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有了前面观画的铺垫和提示,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全能够想象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胜景。这一教学环节富有创意和实效,通过“画中有诗”的铺垫和“诗中有画”的想象来还原画面,学生对此诗的意境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和印象。在此基础上,朱老师点明了“诗中有画”是中国很多古诗的典型特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起到了串联和整合的作用,自然而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之一,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2.杨万里的诗歌创作与诗学观点自成“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就是不仅能够敏锐发现与捕捉自然之中常被忽略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还能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悟,使他的诗总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先直抒胸臆,再具体写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教师抓住了诗歌的这一特点,并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细读和品味。“知同辨异”是诗歌比较阅读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在突出作品个性、强化诗歌感受、挖掘作品内涵、激发思考与联想等方面能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教师选取了《饮湖上初晴后雨》,其“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受”的特点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形成鲜明对比,帮助学生在对比之中自然地理解和把握诗人由衷的喜悦和直抒胸臆的赞叹,并体会起句直率而大气的诗风。
同时,教师还关注到了本诗的风格与修辞手法的运用,选择同为杨万里所作《小荷》与之相比,体会本诗开阔壮丽、绚烂生动之美。选择本课前一首诗《望湖楼醉书》与之比较,体会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运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进行比较,体会诗歌的对偶之美。
三、表达诗情——用诵读的方式
诵读是一种理解诗歌的有效方法。诗的美,诗的韵味,是要在诵读时才能感受到的。这种有声语言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透彻地理解诗意,感知诗歌的声音,全面感受诗歌的魅力。古人所谓“涵泳”的说法,体现在诗歌中,就是让读者在对诗歌的声音状态(包括意义)持续的、反复的、生理性、情感性的体验中,体悟诗歌的真义。本节课非常重视朗读、诵读,从一开始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中间环节的读出画面感,诵读始终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在第三板块中,朱老师出示了诵读提示:(1)全诗应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朗读?(2)你认为诗句,哪些字(词)需要特别强调?你准备用怎样的声音来进行强调?帮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而这种自主朗读、自主体验、自主表达的开放式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8
一湖金水欲溶秋的意思是湖水在秋高气爽的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灿,像一湖涌动的金水,仿佛想把秋天的美景都溶化在一起。
杭州西湖之美,乃世人皆知。中秋月明之夜,泛舟湖上,尽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诗般意境。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之一,也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每逢月夜,特别是中秋佳节,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中透出,宛如一个个小月亮,倒影湖中。待到皓月中天,月光、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成一片“一湖金水欲溶秋”。
“一湖金水欲溶秋”这个句子描写的是金秋时节湖水的美妙景色。一湖金水,说明天气很好,秋高气爽,湖水在太阳照射下金灿灿的,像一湖涌动的金水。欲溶秋是作者的想象和拓展部分。欲就是想要,溶,就是把东西溶解,化为一体。欲溶秋就是想把秋天都溶化进去。所以,一湖金水欲溶秋,意思就是:湖水在秋高气爽的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灿,像一湖涌动的金水,仿佛想把秋天的美景都溶化在一起。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班级:姓名:成绩:
字词百花园
一、看拼音,写汉字。(12分)
yúkuàichuānɡ liánhuánràoyǎnyìnɡ
yóurúshūsòngránshāo cídiǎn
jīnɡtāopāiànyì wèi shēn chánɡ
二、用“”画出加点字正确读音。(6分)
石径(jìnjìnɡ)山岭(lǐnɡ lǐn)转眼间(zhuǎn zhuàn)
白堤(dī tí)泛舟(fá fàn)河畔(bàn pàn)
三、给生字组词后,再换偏旁组词。(6分)
径( )冷()线( )
( ) ()( )
四、照样子,写词语。(6分)
银灰
层层叠叠
句段芳草地
打开课本,我们和聪聪一起学会查“无字词典”。(5分)
1. 看到“草长莺飞”这个词语,我就想起这样的景象:
。(3分)
2. 天空漆黑一片,突然,一道道闪电好似利剑一般,划破乌云,紧跟而来的是一声声雷鸣,真吓人啊!看到这情景,我便联想到了词语:(2分)
品读课文,我们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18分)
1. 我们先来到了的北大荒,只见天空 ,小河 ,原野。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 ”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5分)
2. 我们又在的西湖边走了走,看了看。月光下的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漾 。岸边的,宛如的银蛇在游动。(6分)
3. 我们还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美 。那里的天空湛蓝、,好像。有贴着,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有拉萨河畔,湛蓝的天空显得。(7分)
我们行走在秋的诗行里。(12分)
1. 我们学习了不少描写秋天的古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10分)
,。
,。
2. 我会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秋天的叶子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2分)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
我们沉浸在快乐中。(10分)
1.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祖国妈妈63岁的生日。让我们走上街头,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让我们走出家门,饱览祖国的秀丽风光。想象当时情景,可以用上这些词语来形容:(4分)
2. 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请你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有趣场面,或一处美丽的风景,写一段话,努力做到语句通顺、描写具体生动。(6分)
美文精品屋
小河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不停地奔跑。我望着晴朗的天空,它给我穿上了一件蓝蓝的干净的衣服。
我跑过田野,看见了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我又换上了一件鲜艳的花衣服。
我跑过果园,果园里的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春风把花瓣儿撒了我一身。我带着芳香的花瓣儿跑了很远,很远。
我跑过田野、山坡、果园,到处都听到歌声。我又带着歌声跑向远方,远方的小河也穿着鲜艳的花衣服,飘着香,带着歌声。我们拉起手向前跑啊,跑啊,跑……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小河 ()
()的衣服
2.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2分)
你能照样子,再写出两个吗?、(2分)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分)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跑过 ,看见了;我跑过,看见;我还闻到了,听到了。
4. 小河看到的是 (季节)的美丽。你从哪儿知道的?用“”把这些句子画出来。(2分)
篇10
描写春天的对联10副落花满地春光晚;
芳草连云暮色深。
【赏析】北宋徽宗赵佶,在位时荒腐朽,却又是颇负盛名的书画家,书法“瘦金体”,自成一家;工花鸟,能诗词,又善对联。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初,徽宗被金人俘虏北去,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仍然雅好赋诗做对联。这副对联的上联就是徽宗所出,下联是莘王赵植所对。
千条嫩柳垂青琐;
百啭流莺入建章。
【赏析】北京颐和园的宜芸馆对联。这里“青琐”“建章”都是借指宫殿。
芳堤十里新晴,春态苗条先到柳;
翠叠万山如绣,点缀风流却欠梅。
【赏析】此联是明朝进士邵锐所题。上联用细长柔美、婀娜多姿,最早变绿的柳丝,来描绘明媚宜人的春光。
下联“翠叠万山如绣”,更进一步美化了上联描绘的锦绣般春光,同时又急转,“点缀风流却欠梅”,一下子便把意境推向了另一境界:指出春景虽美,但却无梅。
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
莺穿柳树,恰似金梭织翠丝。
【赏析】上联以“铁剪”比喻“燕子”,以“红锦”比喻“桃花”;下联以“金梭”比喻“黄莺”,以“翠丝”比喻“柳树”,生动贴切。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旁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赏析】解缙是明代大学士,这副对联的上联是解缙的朋友所出,下联是解缙所对。联语表达了清净悠闲的情趣。
东风吹开花千树;
占断春光唯此花。
【赏析】这是著名的咏桃花对联,下联源自唐代白敏中写桃花的诗句:“千朵秾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云淡枝头春意闹;
风轻墙外杂花红。
【赏析】这是咏杏花的对联。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所以说“杂花红”;花落时变成纯白色,所以说“云淡枝头”。
绿树青山,斜阳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赏析】这是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对联。桃源县的桃花源相传为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记载的地方,也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桃花胜地,这里桃花满山遍坡。
桃花飞绿水;
野竹占青霄。
【赏析】“青霄”指青天、天空。这是江苏扬州瘦西湖的蒸霞堂对联。扬州历来都是江南繁华形胜之地,瘦西湖更是胜景中的胜境。在瘦西湖畔植有不少桃花。
水滴花溪,洗净一穷二白;
- 上一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 下一篇:悯农李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