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诗范文

时间:2023-03-18 16:4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战争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战争诗

篇1

边塞、战争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边塞、战争诗以其悲壮、雄浑的境界,令人感喟不已。近几年高考试题常涉及边塞、战争诗,其命题的着眼点主要在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这几个方面。鉴赏这类诗,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意象

抓住边塞、战争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意境的开拓,体察景物及其地域特征。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激烈壮观,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为切入点,就等于找到了解读边塞、战争诗的一把钥匙。

二、知人论世

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知人论世。如盛唐诗人王昌龄曾被贬为龙标尉,丰富的边塞生活激荡着他的诗情。他从不同视角深入思考边塞战争,尤其把笔触深入到士卒身上,开掘出征人戍士最普遍、最真切的情思,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了解了作者的这些背景资料,有助于考生解读他的诗歌作品。

三、掌握思想感情

边塞、战争诗常见的情感: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对帝王穷兵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的怨恨,有惊异于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可使考生在解读边塞、战争诗时,辨明差别,有的放矢。

四、体味艺术风格和技巧

边塞、战争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雄壮慷慨,有的委婉清丽等。考生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深刻体味,才能准确领会边塞、战争诗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边塞、战争诗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修辞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考生要认真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的艺术效果。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帐 夜

吴兆骞①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作者因科场案而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这里指作者所居之地。

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②三边:泛指边疆。危旌:高挂的旗帜。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燕台一去客心惊”.结合全诗分析“客心”因何而“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以“望蓟门”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代出自蓟北门行

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八成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描绘壮士的英雄群像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曲四首(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①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②。

昔日长城战③,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②临洮:古县名,是长城的起点,是历代经战的战场。③长城战:唐开元二年,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王唆与薛讷等合兵拒之,大败吐蕃。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1.本诗在构思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首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

获取信息的排头兵――“北斗一号”

当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了一个信息孤岛。这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家紧急为救援部队配备了1000多台“北斗一号”终端机,一支支救援部队持“北斗一号”终端机进入灾区,通过卫星把灾区的最新情况传到后方指挥部,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通讯保障。

大家知道,目前世界上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则是第三个较为成熟的导航系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三颗“北斗一号”卫星组成。它曾在2007年中国人民建军80周年的展览中展出,这次抗震救灾中它的“实战”能力得到了检验,在本质上这和在一场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并无区别。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55°,东经70°~140°之间的心脏地区,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能够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它的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20~100米,系统能够容纳每小时540000个用户。

灾区上空的吉祥鸟――军用直升机

在这次地震灾难发生之后,由于地形复杂使得地面部队难以快速进入一些偏远受灾地区。这时一架架满载着救援物资的军用直升机出现在灾区上空,给灾区人民带去了急需的物资和极大的心理安慰。直升机在这次救援中主要承担了救灾物资的空投、转移伤员和受灾群众,以及调运机械装备等任务。

在参加救援的直升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非“米-26”莫属了,5月26日上午一架米-26直升机吊装了一台重约13?郾2吨的重型挖掘机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为排除湖水隐患发挥了重要作用。

米-26是前苏联研制的双发动机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北约给它的绰号为“光环”。米-26是当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机,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用途,这种直升机最大内载和外挂载荷为20吨,相当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C-130“大力士”运输机的载荷能力。它主要用于没有道路和其他地面交通工具不能到达的边远地区,为石油钻井、油田开发和水电站建筑工地运送大型设备和人员。

解救生命的“药匣子”――野战医疗方舱

地震灾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救治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为了解决地震灾区医疗设备不足的现状,5月18日,一排排“绿盒子”出现在了灾区,并且像变魔术一样迅速地变成了一个拥有200张床位、4个手术台的野战医院。这就是目前野战救治水平最高的最新一代“野战医疗方舱”。

“方舱”来自于美军的军事术语,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活动的“房子”。“野战医疗方舱”是由集装箱连接组成的现代化野战医院。这些“盒子”按照救治流程和功能依次连接,其中急救、手术、检验、X光等多个系统一应俱全,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应有尽有,还配备了中央空调、中心给氧、中心负压吸引等设施,不受外部电力、水源等条件制约。野战医疗方舱的无菌程度能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在这次伤员救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移动的净水加工厂

――野战净水车

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饮用水的清洁程度至关重要。为解决饮用水的安全问题,部队动用了大量的多功能野战净水车。

野战净水车分为普通净水车、蒸馏净水车、离子交换净水车、电渗析净水车和反渗透净水车等。这次出动的多功能野战净水车采用了先进的膜元件和耐腐蚀高压泵技术,净化后的饮用水能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净水车机动灵活,运行费用低,产水水质稳定,真可以说是一座座移动的净水加工厂。

活动的魔幻厨房――野战炊事车

篇3

[关键词]《特洛伊》;《伊利亚特》;人性

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2004年推出的史诗巨作《特洛伊》(Troy)改编自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Iliad)以及希腊神话的部分情节,故事的主线基本上依照《伊利亚特》对特洛伊战争的描述。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儿子帕里斯相貌俊美、风流成性,在一次到希腊斯巴达和谈时他与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相遇,两人陷入爱河。在返回特洛伊时,帕里斯悄悄将海伦带走。不堪夺妻之辱的墨涅拉奥斯请兄长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帮助夺回妻子。而阿伽门农早想拿掉特洛伊这块绊脚石,从而实现对爱琴海的控制。他借机纠集希腊各部发动了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并最终毁灭了特洛伊城。根据希腊神话的记载,特洛伊战争的根源在于奥林匹斯诸神相互间的嫉妒。宙斯之妻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让当时年少的帕里斯在他们之中选择谁是“最美的人”,并给予不同的承诺。帕里斯选择了阿佛洛狄忒,这注定他要得到世间最美丽女子的爱情,同时也招来了赫拉和雅典娜的怀恨和报复,也就是日后持续10年、造成无数生命灰飞烟灭的特洛伊战争。战争中,奥林匹斯众神先后卷入并援助不同的阵营,因此《伊利亚特》中的特洛伊战争实际上是神和人共同参与的战争。

电影《特洛伊》在展示这一宏伟的战争时隐去了神迹,将这一战争纯粹表现为人的战争,对故事中人物特点和命运的安排也没有完全遵照原著,在减少了人物行为宿命特征的同时烘托了人性的色彩。

一、人物形象的人性化演绎

《伊利亚特》中讲述的英雄大多是神的后代,有着高贵不凡的血统。战争中奥林匹斯诸神时隐时现,或托梦或化作凡人给自己庇护的英雄传达神谕。影片《特洛伊》尽管以神话故事为蓝本,但拒绝了原著中神的介入,抹去了英雄人物身上的神性,除却了神的参与。影片将重点放在了人这一主体角色,一部战争场面火爆的影片却将人性的善、恶、是、非多个方面充分展示在观众面前。

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服从于神的意志,而影片演绎的特洛伊战争完全源于人性。无论是阿伽门农对领土和霸权的欲望,还是帕里斯对美色的追求,这些战争的诱因终归是人性的自私和贪婪。影片对这一点的诠释极其到位,阿伽门农在塞瑟里国王面前将自己的企图表达得无比直白,“我喜欢你的土地”。当弟弟墨涅拉奥斯请求他帮助夺回妻子时,他表面一副情谊当先的样子,内心却为这一攻打特洛伊的完美借口而欣喜若狂。对特洛伊的首战结束后,阿伽门农欣然接受各邦首领敬献的财物,还派人抢走了阿喀琉斯的战利品,阿波罗神庙侍女布里塞伊斯,激化了与阿喀琉斯的矛盾。这位“王中之王(Kingof Kings)”表现得全然不像王者,更像惟利是图的小人。而帕里斯的一己之私更具有灾难性,它导致的是家破国亡。

与此相反,希腊和特洛伊的英雄人物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可以说是体现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典范。影片最终让我们感受的并不是两人在厮杀中的冷酷,而是细微中让人心灵震撼的人性的柔情一面。阿喀琉斯堪称希腊第一英雄,战场上勇猛强悍,但对女俘布里塞伊斯的呵护、对表弟帕特洛克罗斯的情谊、对待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同情与尊重,这些都为阿喀琉斯这个英雄人物增添了更丰富的人性色彩。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在影片中更是完美形象的体现,在战场上是无畏的英雄,在家庭中是慈爱的父亲、忠诚的丈夫、宽容的兄长和孝顺的儿子,人性的至善至真似乎都集于其一身。正因为如此,当赫克托尔在特洛伊城下,在家人和同胞的面前殉难,这种人性化的演绎和极其悲壮的结局使人物更具感染力,角色更加真实。

二、人物命运的人性化阐释

《特洛伊》对主要人物的最终命运做出了与希腊神话极为不同的安排,仅赫克托尔死于阿喀琉斯之手与原著情节相符。《荷马史诗》中希腊勇士阿杰克斯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自杀身亡,但影片中他死于赫克托尔的剑下。斯巴达国王,也就是海伦的前夫墨涅拉奥斯也并没有死于特洛伊战争,而在影片中他被赫克托尔杀死。这些结局达到了烘托赫克托尔英雄形象的效果,他将能征惯战的阿杰克斯和墨涅拉奥斯斩于剑下。而对于后者的死,赫克托尔清楚这将破坏两军的约定,导致战争的升级,但他无法容忍弟弟在自己的面前被人羞辱并有丢掉性命的危险,手足之情使他毅然决定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在希腊神话中普里阿摩斯死于阿喀琉斯之子涅俄普托勒摩斯之手,《特洛伊》中普里阿摩斯被阿伽门农杀害,这种情节的改变更加凸显阿伽门农恶人的本性。而阿伽门农的死也服从了剧情的安排,布里塞伊斯用一把祭祀匕首结束了他的性命,满足了观众对恶有恶报的人性期望。因为影片中没有神的角色存在,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也不是被太阳神阿波罗射中脚踵殒命,而是被帕里斯射死,这使帕里斯实现了从懦弱到勇敢、从屈辱到尊严的转变。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城最后毁于战火,包括皇室成员在内特洛伊人非死即沦为希腊人的奴隶。影片《特洛伊》对特洛伊城的最终结局也做出了符合大众期望的安排,让帕里斯等少数特洛伊人从暗道逃出,幸存下来,让人在悲痛和惋惜中略微感到一丝安慰。

三、战争与和平的人性化诉求

自古以来,人类战争无论被冠以何种名义,其目的无非是名、权或利,其根源还是人性。《特洛伊》利用不同的角色和途径为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根源和不同的人对战争的反应。

特洛伊战争的根本动因是以阿伽门农为首的希腊人对领土和霸权的追求,影片开始的塞瑟里对阵情节让我们通过阿伽门农的口感受到希腊人在领土上的贪得无厌,在塞瑟里之前已有几个小国陆续臣服于阿伽门农。而对特洛伊的控制意味着对爱琴海的绝对控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海伦正好为阿伽门农发动战争创造了极好的机会。正如阿伽门农所宣称的那样,污辱兄弟墨涅拉奥斯就是污辱他本人,污辱他本人就是污辱全希腊人,希腊人扯着挽回面子的大旗出动了千艘战舰、数十万人马。而阿喀琉斯参加战争的原因不是为权力,也不是为了某个人的尊严,更不是迫于压力为阿伽门农充当打手,他是为了名。母亲忒提斯告诉他,待在家里可以安逸享受,娶妻生子,死后将为人遗忘,而出征特洛伊他将名存千古。

对于进行防御战的特洛伊来说,战争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老国王普里阿摩斯的一番话就是很好的总结,“我一生中征战无数,为土地,为权利,或为荣誉。不过我觉得为爱而战比其他目的更有意义。”很明显,从普里阿摩斯的角度看,这种爱不但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也包含对儿子的爱情的维护。从赫克托尔的角度分析,为爱而战包含了为兄弟而战、为家人而战、为国人而战。正因为这样,特洛伊城的毁灭、英雄的殒命让人感到悲凉和同情。

影片中主要人物对和平的理解和向往也存在较大差异。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多年来一直为和平而努力,故事的主体以特洛伊的两位王子作为和平使者远赴斯巴达开始,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和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对和平充满热情,认为数日的和谈和欢宴将结束多年来两国的征战。但这种和平的欢喜持续得那么短暂,风流的帕里斯将父亲托付的和谈重任抛之脑后,竟将斯巴达王后海伦拐走。“我不要和平,我要的是你(海伦)。”在帕里斯眼里,两国来之不易的和平竞比不上一个有夫之妇的爱情,一个幼稚的决定使和平化为泡影。而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一直是和平的扼杀者,在他统治以来征战不断,用他自己的话表述:“只有妇女和弱者才祈望和平,所有的帝国都是战争铸就的。”这位战争狂人无论是死于布里塞伊斯之手还是如希腊神话所讲述的那样死于叛妻之手,终归都是他热衷于霸权和战争带来的恶果。

篇4

关键词:《华夏集》;战争诗歌;庞德;异化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I7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62-02

作为意象派重要代表人物,诗人兼翻译家庞德的《华夏集》在出版之初就在美国文坛引起了轰动。由于深受中国古典诗歌中创作手法的影响,庞德精心地选择了一些能够引起当时欧洲读者产生共鸣的战争题材,同时庞德也有意通过翻译这些作品影响19世纪欧美文学界的写作风格。在翻译《华夏集》中的战争诗歌时,庞德有意识地采取了模仿中国古诗写作风格,大胆地采用异化翻译方法,使《华夏集》直至今天仍引人关注。

一、异化理论

1812年,施莱尔马赫在就不同的翻译方法发表演讲时指出,翻译“有两种方法: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居安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居安不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1](6)。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中,施莱尔马赫显然倾向于第一种,并将他提倡的翻译策略纳入到文化政治的议程中,期望文化精英通过异化翻译来改进民族语言,进而影响本民族文化的形成[1](6)。1995年,韦努蒂根据施莱马赫提出的翻译策略提出:“译者可以选择异化的译法(异化翻译策略),离经叛道,把国外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国外去。”[1](6)也就是说,韦努蒂提倡译者在译文中要体现出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这样才有利于译入语民族文化的重构,有利于以异化为基础的文化身份。

二、《华夏集》选材的异化

异化翻译者通常在翻译之前非常注重选材,因为通过选材,译者可以有目的地将原语材料所涵盖的文化背景、创作手法等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从而达到改进目的语“文学”的目的[1](86)。异化翻译策略的目的之一是要达到传播其文化政治的目的。18、19世纪之交,施莱尔马赫提出异化翻译的“异”指的是对原文的精心挑选,开创一种独特的话语来对抗法国文化霸权,从而达到其政治文化目的。同样,作为意象派代表人物兼译者的庞德1913年拿到费氏手稿,于次年侨居英国,此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政府一味重视前线战争胜利而对战士们的悲苦漠不关心,人们生活苦不堪言。战争不仅导致了人们生活艰辛,充满动荡,还使亲人朋友分离。为了凸显残酷的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以此启发读者,庞德从费诺罗萨的手稿中精心挑选了3首关于战争的诗歌录入《华夏集》,更以一首《诗经》的名为《小雅・采薇》的战争诗歌作为开篇以警醒世人战争带来的恶果。《华夏集》第一次把当时欧美读者和译者最感震动的题材――愁苦和战乱之苦―突出地表现出来[2](166)。《小雅・采薇》描述了一位刚刚结束战争的士兵在艰难的回乡返家途中回忆自己的艰苦的军旅生活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在译诗中,庞德以战士的口吻以及悲痛的语调将其艰苦的生活和饱受困苦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来:“When anyone says "Return," the others are full of sorrow. Sorrowful minds, sorrow is strong,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短短的两句诗中,反复出现的表达战士们内心世界的“sorrow”和急切的思归之情“return”表现出战士们内心受到的煎熬;而句末的“hungry”和“thirty”则表达出艰苦的战时生活让战士们在生理上受到的煎熬。“Horses, his horses even, are tired. They were strong. We have no rest, three battles a month. By heaven, his horses are tired”:一个月三次战争甚至将军曾经健壮的马匹都坚持不下去,更何况是一般的士兵!诗歌的结尾的两句诗,庞德更是将单数的主语换成第一人称复数形式,直指面对恶劣的战争环境,下至士兵,上至将军,征战沙场的人都满怀悲伤。这首诗歌从小人物的角度道出了战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曾有学者评论说:“《采薇》可以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正是借用了中国这首著名的厌战诗,庞德表达了内心的厌战情绪。庞德曾批评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含糊不清,注重感情宣泄、矫揉造作……读者无法真正感受到诗人的真实感情[3](132)。作为意象派代表诗人,为了推动新诗的发展,庞德竭力提倡在创作诗歌要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绝不用任何无益于表达的词”[4](129)。因此他一直在寻找能与意象派诗歌主张契合的作品。所幸的是,在阅读了费诺罗萨的手稿之后,庞德欣喜地发现中国诗“是一个宝库,今后一个世纪将从中寻找推动力,正如文艺复兴从希腊人那里找推动力……很可能本世纪会在中国找到新的希腊”[2](17-18)。19世纪初,随着新诗运动的兴起,美国诗坛受到很大冲击,由此开创了新的诗风,其中中国的影响居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地位[2](14)。意象派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蒙罗也认为:“意象主义只是中国诗的另一种称呼。”[2](15)而另一位意象派成员约翰.哥尔德?弗莱契则是因为受“中国影响,才成为一个意象派,而且接受了这个名称的一切含义”,才参加意象派。庞德通过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正如异化翻译理论强调的:“在英语文化中重构外国文学的典律,从而抵抗英美文化中的主流话语。”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与目的语主流文化风格迥异的异域文本,其目的不仅在于能打破目的语的文化准则,而且能改变目的语的文化构成。

三、《华夏集》中战争诗歌翻译策略的异化

韦努蒂主张的异化翻译策略包括语言、文化和文体的异化。对于译者而言,其首要目的就是要在译作中体现与本民族文化背景和语言模式相异的文本,从而达到译者的文化和政治目的。异化翻译认为:“只有通过彰显外语文本的独特性,翻译才能在本土中展现异域文化的差异”,原语的文化背景内涵和语法特点都要合适地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庞德在李白的《古风・胡关饶风沙》和《古风・代马不思越》的两首诗歌的译文中则尽可能地借异化翻译策略宣扬意象主义。《古风・胡关饶风沙》这首诗的译文开头:“By the north gate, the wind blows full of sand/Lone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ime until now.” Trees fall, the grass goes yellow with autumn…/Desolate castle, the sky, the wide desert..../ Bones white with a thousand frosts,/ High heaps, 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 “wind”和“sand”又和“lonely”三词形成照应,给读者留下一种天地苍凉的感觉,也让读者感知到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庞德遵照原文叙述般的口吻直接将事件地点、时间和背景的充满意象的词汇表达出来,以景物烘托边患惨象,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的翻译:“Bones white with a thousand frosts, High heaps, 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庞德违背源语和目的语语法规则,将几个充满意象的词汇串联在一起直观地为读者呈现出来。上句直接点出了沙漠中白骨累累,而下句则暗含沙漠中的太多的白骨堆由于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堆积起来。从原文和译文中的对比不难看出,庞德并没有过多地改写原诗,而是将诗歌直译为英语,保留了原文的语法特点,显示出了原文的异域风情。尤其是“荒城空大漠”:“desolate castle, the sky, the wild desert”,费诺罗萨的译文和注解都非常清楚:

荒 城 空 大 漠

注解:desolate castle sky large desert

译文:I see a ruined fortress in a most blank desert.

目的语读者在初次阅读此句时便知这不是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尽管费诺罗萨在手稿中的串解添加了原文所没有的主语及深层次的含义[2](223),但是从译文中可以看出庞德并没有遵照费诺罗萨的手稿将此句按照正确的中文语法翻译成英语,而是创造性将这“荒城空大漠”这句诗分割成三个不同的意象并置在一起,将凸显出来的三个独立的视觉意象直接呈现于读者面前[5](46)。许多评论家指出,庞德这样异化性的翻译并非不理解原文而是有意而为之,其目的就是要将译文最大程度向原文靠近,让目的语读者更接近原文作者,使之领略汉语诗歌所带来的与目的语主流文化风格迥异的异域文本。叶维廉则认为庞德采用这种翻译方式是为了达到艺术效果[6](195)。诗歌的下半部分“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And sorrow, sorrow like rain. Sorrow to go, and sorrow, sorrow returning.”这句话的翻译中,庞德有意识地忽略了原诗中的“泪如雨”,将其翻译成了“哀哀如雨”,其中的“哀哀”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称为叠字的一种组词手法,既获得了双声迭韵的音乐美,又增强了表达效果,加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与情绪冲击,加深读者对作者及作品的印象。对《古风・代马不思越》这首诗歌的翻译,庞德也采取了相同的异化翻译策略。

庞德《华夏集》中的主题之一便是战争。在这本诗集的战争诗歌中,庞德无论是选材还是翻译策略,都精心、做了安排。选材上,首先选择了体裁上极具异域风格的中文诗歌,题材上则选择与战时欧美人民精神诉求基本相同的诗歌。在翻译策略上,他采用直译的方法,将意象并置、叠字等中国古典诗歌独具的特点介绍到西方,达到了借中国古诗翻译宣扬意象主义的目的,促进新诗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努蒂.译者的隐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赵毅衡.诗神远游[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Pound, Ezra. Allen Upward Serious. New Age. 1914.――.Selected Poems: 1908-1959. London: Faber&Faber. 1975.

〔4〕Jones P. Imagist Poetry M. Harmondsworth: Penguin,1972.129.

篇5

厨师争夺战

这几天,森林里可热闹了,为什么这么热闹呢?原来,是皇宫里的一位厨师老山羊去世了,狮国王准备再招一名厨师。皇宫里招厨师,这下子,爱炒菜的小动物们都决定去试一下。

比赛经过了初赛、复赛,最后三个动物被选进了决赛,有年过六旬的老山羊,有聪明的小牛,还有一名诡计多端的大灰狼。主持人狐狸快步走到台前,大声宣布:厨师争夺战决赛开始!狐狸的话音刚落,选手们就开始动起手来,小牛和老山羊认真做自己的菜,只有大灰狼不专心,总怕它们炒菜超过自己,时不时地去看一下。小牛做了一道红烧豆腐,做法很简单,很快就做好了;老山羊做了一道“素烧猪头”,那可不是它伙伴的猪头,而是用萝卜做成的,不但样子象猪头,而且颜色是由红、白两种萝卜搭配而成,看上去很美观;再看看老狼呢,它炒了一道素菜,名字非常好听,叫“红嘴绿八哥”, “红嘴绿八哥”当然不是八哥大姐了,其实就是波菜,本来是一道好菜,但由于它东瞧瞧,西望望,把菜炒煳了,大灰狼一看菜炒煳了,眼珠一转,就有了一条妙计。它笑嘻嘻地走到老山羊面前,趁老山羊不注意,把包里的苦粉掏了出来,正准备往老山羊锅里倒的时候,被小牛发现了,小牛连忙抓住它的手,狼没得手,这时候,虎警长到了,把老狼逮捕了。

厨师争夺战评菜开始了,狮国王亲自来品尝厨师们的手艺,它对老山羊的“素烧猪头”赞不绝口,对红烧豆腐也连连叫好。由于大灰狼诡计多端,狮国王取消了它的参赛资格,由于老山羊和小牛做的菜各有特点,狮国王决定招请它们两位去当厨师,老山羊和小牛乐坏了。

狮国王对小动物们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耍阴谋诡计,这样害不了别人,只害了自己”。

篇6

战争,顾名思义,是指国与国或国家内部,社会统治集团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大规模流血暴力冲突,其实质是政治博弈的特殊表现形式。战争法是战争的产物,基于战争的残酷性,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为了尽量避免平民百姓的伤亡而设立,同时也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合法利益,国家之间开始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条约等国际法来限制战争行为。

这些条约构成了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战争法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达成共识,起草了《联合国》,为了避免二战人道主义悲剧的重演,还制定了很多有关战争的国际法规则、原则、规范和条款。此后,随着反殖民主义战争、种族和宗教战争、国家内部分裂战争以及国际组织打击国家战争的此起彼伏,我们所制定的战争法的内容也随之丰富,作用越来越大。基于现代科技战争的不断深化,战争法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当今的战争法已经有了自身的框架体系,加之受到国际化和国际法的影响,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将其作为制止战争、限制战争的工具效力,同时也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对于防止战争、限制战争、减少国家和平民的损失起到积极作用,很好地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现代战争将变得更加复杂,我们需要战争法的进一步发展去规范战争,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损失。

二、战争法在当代的效用

在全球化的今天,运用战争法已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战争双方都以平民遭受伤害、杀伤性武器威胁为借口开展武装斗争行动。这些无不表明战争虽然是各方为取得政治、经济、军事斗争胜利的有效手段,但博弈双方已经开始熟练运用战争法去维护自身的利益,以此来推动战争的胜利。

首先,熟练运用战争法有利于掌握战争中的政治和舆论主动权,因为战争法是应对战争的法律工具,有着不可比拟的权威性和正当性。由于战争法有保护人道主义的特点,战争双方都想取得社会舆论的支持,因此,一方在着手准备战争时,会运用国际达成的各项战争规则去指责对方违反相关国际法原则,谴责对方的战争是非法的,是对人权的践踏,违反人道主义原则,通过论证战争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己方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占据先机,在道义上有了主动权。其次,当战争进行时,如果一方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战争手段相对残酷,造成了大量平民百姓伤亡,违反了国际法准则,另一方便抓住这一破绽,通过批判战争手段的非法行为来赢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帮助,也有利于对国内民众的战争宣传,提高百姓的爱国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震慑对方。最后,不管是在战争过程中还是战争结束阶段,通过寻找对方的战争行为过错去追究其法律责任。能够使对方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其战争罪行,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存在反人类、反道义的罪行,那就可以运用战争法来追究对方国际法责任。因此,只有战争法是追究战争罪行的依据,我们只有通过研究并运用战争法的各项规则才能在追究战争责任方面取得优势,也可以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

我们必须承认,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联系愈加紧密,国与国之间形成更多的利益攸关方,此时需要一些法律规范去规范国际行为来厘清复杂的国际关系,战争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壮大并足以影响军事行动。乌克兰事件便很好的证明了战争法的实用性,否则陷落的恐怕不只是克里米亚了。

三、战争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其意义

篇7

发展方向包括正向发展即“正增长”、反向发展即“负增长”、不发展即“零增长”。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可在不同时期交替使用,也可在同一时期混合使用,即在不同领域、不同战略经营单位使用不同的战略。当然,正向发展是主流、根本的选择。

市场扩张、正增长,即企业增长战略,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而扩大市场的战略,适合在市场有需要、竞争有必要、企业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它可分为开拓型和赶超型两种形式:前者指先进企业以自身为对手,不断挑战自我、创新进取、开拓市场;后者指相对落后的企业通过提升竞争力,逐步缩小差距,从追随到争取赶超先进企业,提高在市场上的位次。

市场稳定、零增长,即企业稳定战略,是保持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基本不变,从而巩固市场的战略。在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均良好,但发展规模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它有积极主动的一面,也有消极被动的一面。由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难长期维持原状,所以此战略只是短期相对的稳定战略。

市场收缩、负增长,即企业紧缩战略,是缩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而缩小市场的战略,在出现严重不利的内外情况而无法扭转、改变时不得已而采用。可通过资产重组,抽资转向,出售、出租部分资产,业务拆分,企业分立等途径、形式,治理、整顿、改造,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克服困难、摆脱危机,力保生存,为以后复苏、振兴准备条件。

二、市场发展范围战略

市场发展范围战略是企业选择在老市场范围发展,还是在新市场范围发展的战略。

老市场就是现有市场、已实现的市场、已被满足的市场,包括本企业占有的市场和其他企业占有的市场。新市场包括任何企业都未开发过的全新市场(未被发现或虽已被发现,但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市场),以及已开发但未实现、未被满足、未被某一企业占有的市场。这里的市场既包括商品种类、顾客类别,也包括销售地域、场所。

企业扩大市场范围,可在老市场中发展,即争夺其他企业占有的市场,也可在新市场中发展,即去占领未实现的市场或开发新市场。一般而言,后者较好些,尤其在老市场的发展潜力有限或者在老市场缺乏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产品生产过剩、内需严重不足,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向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发展范围,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选择。

三、市场发展方式战略

市场发展方式战略是企业选择什么方式使市场扩展、企业成长的战略,可以分为:

1.专业化战略

专业化战略是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增长战略,即企业选择一个或几个小市场目标,实行专业化市场和销售,集中力量,力争在这些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采用这种战略时,企业的扩张速度随行业发展的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产品正处于成长期,速度可能很快;如已进入成熟期,速度就可能放慢;扩张速度还会因企业采用市场营销策略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策略正确而有效,速度可望加快。

(1)市场渗透

这是向市场深度发展的方式,在现有产品的市场尚有潜力可挖的情况下,一是设法使老客户增加购买本企业现有产品的数量、次数,甚至专门购买本企业产品而不购买竞争者的产品;二是设法把竞争者的顾客吸引过来本企业的现有产品;三是设法刺激潜在顾客购买本企业的现有产品。这样促进现有产品销量的增长,风险小,易监控,但需花费大量促销费用,且发展有限,是一种较保守的发展方式。

(2)市场开发

这是向市场广度发展的方式,一是努力将现有产品推广到新地区,如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从沿海到内陆,从本国到外国;二是努力将现有产品介绍给新顾客,推广到新的目标市场。这样发展风险不太大,但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分销、促销费用大。

(3)产品开发

只是在市场已经饱和、产品已成熟、老化的情况下,进行产品改革、创新,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差别化。一是增加品种、规格、型号、款式;二是增加、改变功能、用途;三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利用产品的新面貌来吸引顾客。这样可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延续产品,但风险较大,失败率较高,且新产品会夺去现有产品的市场,还需花费较多的研发费用。

专业化战略的优势是:可以使企业更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深入了解产品市场的需求;节省开支,增加利润;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创造竞争优势。专业化战略越成功,越能有效利用其积累的经验、特别的竞争力和品牌的声誉,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占据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专业化战略的主要风险是:容易限制获取整体市场份额,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如果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下降,则企业会遇到麻烦。一些非企业所能控制的因素可能会引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的下降,如顾客偏好不稳定性的增加、竞争激烈程度和复杂性的增强、技术变革、政府政策的改变,这些都可能对实行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构成威胁。

2.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从现有产品、市场组合向外延伸,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向不同方向扩展市场的战略。实施多元化战略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得到提升。不论是比竞争对手相关还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只要能够让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就体现了多元化战略的价值。多元化战略能够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市场影响力,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影响力;通过业务组合降低管理者的风险等等。

(1)相关多元化战略

相关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为了追求战略竞争优势,增强或扩展已有的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而有意识采用的一种战略。实行这种战略的企业增加新的、但与原企业相关的产品与服务,这些业务在技术、市场、经验、特长等方面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性的存在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产生协同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难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相关多元化包括集中性多元化和水平多元化。前者是利用企业原技术优势发展不同产品,即以现有一种产品为圆心,向外多方位扩展,生产经营原材料、工艺等相同的多种新产品;后者是利用原市场优势发展不同产品,即用不同技术生产经营多种产品,为原市场顾客提供多样化服务。

相关多元化要求企业具备这样的条件:①可以将技术、生产能力从一种业务转向另一种业务。②可以将不同业务的相关活动合并在一起运作,降低成本。③在新的业务中可以借鉴企业品牌的信誉。④以能够创建有价值的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

(2)不相关多元化战略

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就是企业进入与原有行业不相关的新业务,企业经营的各行业之间没有联系。这种战略的特点是能够分散经营,把发展新产品和和新的目标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但是不相关多元化的实施比较复杂,容易陷入盲目性,一旦处理不好,企业可能会陷入瘫痪。

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使用条件:①企业所在行业逐渐失去吸引力,企业销售额和利润下降。②企业没有能力进入相邻行业。③企业具有进入新行业所需的资金和人才。④企业有机会收购一个良好投资机会的企业。

多元化战略的优势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多样化发展,进入高增长、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以减轻在现有产品市场上的压力;资源共享,发挥资源的协同效益,尤其在相关多元化战略上更为明显;企业的盛衰不受个别产品的生命周期左右,可以规避行业不景气所带来的风险和竞争压力,甚至可以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

多元化战略的局限性是:新的领域需要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建立品牌,都需要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做后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人才队伍;管理的复杂性、难度会提高加大、管理的效率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做出选择之前,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否充裕;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在短期内中止该战略,其竞争地位是否能够继续维持。

3.一体化战略

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向经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有利于企业深化专业化协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和综合利用效率。

(1)垂直一体化战略

垂直一体化战略就是企业在同行中两个可能的方向扩大企业竞争范围的战略,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战略。1.后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将价值链进一步反向延伸,即向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的方向扩展其生产和经营,使企业在内部就能满足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后向一体化战略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对战略起着关键作用的技术,增加能够提高客户价值的核心竞争力。2向前一体化战略是将企业的价值链进一步向前延伸,进入其产品的加工、销售行业。由于企业直接进入销售渠道,取消了销售渠道的议价,带来了明显的成本节约,降低了产品价格,并使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更接近消费者,有助于提高产品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向垂直一体化的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①它是否会提高对战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活动的业绩,降低成本或者加强差异化。②它对与协调更多阶段之间的活动有关的投资成本、灵活性、反应时间以及管理杂费所产生的影响。③它是否能够创造竞争优势。

(2)水平一体化战略

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置于同一所有权控制之下,兼并或与同行业的竞争者进行联合,以实现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实力、增强竞争优势。这种战略一般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情况下的一种选择。采用水平一体化战略,能够吞并或减少竞争对手,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力量与对手抗衡,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能够取得被吞并企业的市场、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经验。

然而,现代市场竞争中,已不再是一味地、无条件地进行“小并大、大吃小”的资本和生产、经营的集中,而出现了与集中化并行不悖的分散化趋势,形成了少数大企业与大量小企业实行稳定的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系列化生产经营以求互补互利、共存共荣的格局。因此,企业需要并成功实施水平一体化战略,应在下列情况之下:①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以提高进入进入障碍。②企业在一个成长着的行业中竞争。③需要扩大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竞争优势。当竞争是因为整个行业销售量下降而经营不善时,不适用于水平一体化战略。④企业具有成功管理更大的组织所需要的资本和人力资源,而竞争者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或特定资源停滞不前。⑤企业需要从购买对象上得到某种特别的资源。

综上所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谋求发展的方向、范围和方式对企业能否成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选择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才能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吕健华:略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理论视野,2005年06期

[3]陈宏志: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求索,2005年08期

[4]姜绪敏:浅谈企业集团的战略管理.理论学习,2005年07期

篇8

关键词:战争叙事;空间;境;虚;实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时间和空间总是一对相互联系起来的概念,任何事物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或者呈现一定的空间,但同时,也占用了一段时间,或者一个瞬间,否则,事物无法存在,而且人们也无法认识,更不能谈理解了。艺术作品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二维结合,它只有具备了这两个因素之后,才能谈到解读与认识。因为,“一个事件是发生于特定时刻和空间定的一点的某种东西”。①

叙事空间往往侧重于叙事横向发展的一面。一般认为,它包括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故事空间往往指叙述的事件发生的场所,而话语空间则指的是叙述行为发生的场所或者环境。就以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为例,小说采取的是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叙述,同名电影的镜头也是随着主人公保罗跟进,主要也是表现“我们”,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的叙述行为随着故事的发展,场所在变换,先是学校、战场(主要是战壕)、家,而叙述行为基本上发生在战场,于是战场就成为了叙述行为的话语空间,而学校、家、战壕这些不同的地点则构成了叙事行为的故事空间。故事空间实际上是叙事发生的背景,或者场景,给故事的展开提供一个可信的环境,以达到似真的效果。即“从最基本的层面讲,小说对于背景的描述使得读者能够对人物及其行动进行视觉化处理,由此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同时使得人物更加生动、真实”。②

小说等以文字为手段的叙事作品,在叙事过程中,存在着将其“视觉化”的过程,而故事的发展往往总会使得读者在理解、接受的过程中,存在着将其无意识地“视觉化”,即读者可能会在脑海中借助于想象形成一幅幅画面的感知空间。这些呈动态特征的画面不再是简单的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的关系,更类似于电影的时空组合。重新构建的画面已经脱离了原有的背景或者场景,进入到一个意象氛围的空间,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特性的叙事单元。空间不再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呈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整个作品的叙事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

W. J.T.米歇尔在其论文《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走向一种总体理论》一文探讨了叙事作品的空间形式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米歇尔提出了文学空间形式的四种类型:字面层,提供了文本的物理存在形式,它只是一个物的存在;描述层,即作品中表现、描述出来的世界;文本表现的事件序列,它呈现为一种时间形式;故事背后的意蕴,它是一种形而上的空间形式。空间叙事的形式就是从字面层意义、作品描述的意思以及所呈现的时间序列而进入叙事空间的形式,即产生的一个新的叙事形式,这一形式包容着形而下的所有层面,也涵盖了形而上的意义,是一个充满了情感、认知与理解的意蕴空间,更是一种“境”。正如米克·巴尔所说,“当几个地点按组排列起来时,就可与精神的、意识形态的和道德的对立相关联,场所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结构原则起作用”。③虽然米克·巴尔还只是停留在经典叙事学的范畴来看空间形式的,却也暗示着空间发展的可能。

一 空间叙事的典型表现形式:战争叙事

人既是时间存在,也是空间存在。只不过在生活中,人们只重视了自己明显感觉到意识到的时间,而并没有开发自己的空间意识罢了。人们空间位置的位移、变动其实同时间一样,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只是不像对于时间那样敏感而已。而目前人们对于空间的重视,正如舒尔兹所说,“人之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它是由于人抓住了在环境中生活的关系,要为充满事件和行为的世界提出意义或秩序的要求而产生的”。④人要为自己的存在进行定位,做出解释,或者赋予某种形而上的意义。从而,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这一内在要求的反映。而在詹姆逊看来,在后现代社会,时间已经被极端地压缩了,甚至人们对时间的经验正在替换为空间的经验,是时间性终结的时代。柏格森所依赖的绵延时间以及普鲁斯特等现代主义者迷恋的深度空间已经荡然无存,一切都将终止于身体和此刻。如詹姆逊就认为,功夫电影已经不再有情节了,这一类型的电影每分钟都充斥着爆炸性事件。这一点,也体现在艺术作品的战争叙事之中。

就艺术作品的叙事空间而言,它是作者对故事或事件中原本就有的空间表现进行取舍、处理以及重组的结果,是作者认为的最具代表性和最适合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活动或存在的空间,是一个由作者运用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段建构而成的一个由文字、色彩、影像以及声音构成的意象性空间。战争叙事的叙事空间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型。在这一空间中,作者借助叙事,构建了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事件及其理解和意识,而读者或者观众则借助于这一意象空间,尽可能重构那个由作者传达的故事,理念,进而进入审美的空间,这一叙事空间是二者进行理性认识以及审美交流的平台。始终贯穿了从社会生活到故事空间,再从故事空间到叙事空间,从叙事空间到审美空间这样一个特征的交流过程。尽管在这一叙事过程中,存在着差异,比如文字与图像媒介本身之间的不同,可能导致的效果之间的差异。如战争小说与战争电影、绘画、雕刻等之间的不同,具体到作品,如约瑟夫·海勒的同名小说与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之间的差异。

但由于“空间永远不是一种单纯的框框,也不是一种真实的描述性环境,而是一种特殊的‘戏剧容积’”,⑤故事中人物的生存与活动空间的融合,它必然承载着某一地域、时代、历史、民族、政治、经济、文化、阶级、地位等各方面人文领域的内涵,也包含着其思想、情感、心理、心灵、道德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因而,“我们应该寻找一种确切的方式去理解叙事作品表现的空间性以及作品描述的空间与其它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⑥相对于战争叙事而言,其叙事空间是在叙事时间呈现点叙事的特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动态的意象空间,是一个个时间点之下所呈现的空间。因此,叙事空间是在线性叙事的链条中营造空间,通过一个富有意义的意象,通过有效的、强有力的叙事空间的表现,来把故事讲得富于感染力。不仅如此,这一叙事空间必然展现了某一地域、民族、时代等信息,也展现着在上面的大背景之下人们的意识、情感等内容。这样,就使得叙事中的空间从故事发生的地点、场景、空间走向空间意象之外,从而超越了仅仅局限于人物活动场所的空间意义,从作品的叙事空间走向空间叙事,使得空间具有了在时空关系的背景上的独立的意义。即从叙事空间走向空间叙事,使得空间在战争叙事中具有一份独特的魅力。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叙事作品中地点、背景、行动发生的场景等不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时空条件,在观看、阅读的过程中,受众在无意识注重的是时空关系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景观、文字传达的意义或者经过文字想象而来的景象。这里空间已经从背景、场景中脱离出来,具有独立的叙事功能,是一种空间形式。

从叙事空间走向空间叙事,应该来说,也是优秀的叙事作品具有的特色,但对于战争叙事而言,其叙事的极端性将会进一步使得叙事空间更加脱离最初的空间仅仅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场景的意义,而走向独立的外空间,以震撼或者惊异、惊奇的特征,凸显战争及人的本质特性,即詹姆逊所提到的“奇异性”。也就是说,战争叙事的时空关系是一种极端环境,极端场景,或者极端的时空背景,这一极端性的叙事场景将人们置于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空间环境之中,时刻接受着生存与死亡,爱与恨的极端体验,一种两难抉择的困境,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其代价往往是沉重的,甚至以个体的生命为代价。而日常生活或者其它题材的叙事,往往达不到这一极端的程度和深度,在这一方面,战争叙事的极端性表现出来的特征非其它题材所能比。

另外,战争本身就是一个动作性极强的词语,在人们的意识以及想象之中,战争必然存在着暴力,而暴力必然连接着一系列的动作、场面,人们只是用一个简单的名词将其丰富的内涵掩盖了起来,正如拉康所讲到的,这一现象,他称之为“黑格尔的谋杀的形象”。他说科耶夫曾经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当我们用“狗”这个概念来指认现实中的狗时,“这个词已经不会跑、不能喝水、也不能吃东西:词语中的意义(本质)不再是活的——即它已经死了”。⑦从抽象概念走向现实的具体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在无意识中杀死感性存在物的过程。同样地,战争所能够体现的一切内涵包括那些动态的过程,在概念之中遭到掩盖了。从这一方面讲,艺术世界中的战争叙事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人的意识的还原过程,将过去发生的或者现在正在进行的战争进行还原,而这一还原或者记录的过程,就是一个将空间中的事情叙述出来的过程,其本身所具有的激烈的冲突就内在地含有极强的空间性,或者说,战争叙事本身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空间形式。而这一空间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为人们看过、听过,甚至经历过,但总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压抑或者无感觉的缺失状态,也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能被人们发现或者意识到。这也许就是古语所言的“触景生情”“触物及人”,那些被人们压抑的或者无感觉的东西,经过某一空间中的物的触发,从而引起一段故事,陆游几十年后重游沈园的著名诗话即是如此。人的梦也是一种空间意识的转化形式,在梦中,会像电影一样将某一故事在空间中展现出来。如前苏联电影《伊万的童年》中,少年伊万在田地、森林、沙滩玩耍以及晒人的阳光,挑水而来的母亲,之后母亲被飞机炸死井旁的画面经常出现在他的梦里。再如《拯救大兵瑞恩》是以倒叙的回忆的形式引入整个电影的,影片开始于一位老人(被救回来的瑞恩)在墓碑前的回忆,从而切入整部电影,尤其是开始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描绘,是空间叙事的绝佳例子。影像本身具有空间性,其叙事比起线性的时间叙事在空间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时间并非不能进行空间叙事,时间往往运用其连续性将空间中发生的时间描述出来,从而具有了空间形式,尤其是针对于本身就具有空间性特色的战争叙事而言。

在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在大量的人物对白中,尽管是按照先后的时间顺序进行的,但故事发生的地点随着医院等地方的变动,空间位置也在不停地转换。随着空间位置不停的转换,时间反而被忽略了,只是白天、黑夜、季节等等模糊的展现,尤其在描述战斗的场面时,这种空间形式的表现就十分明显,下面就以小说中亨利负伤后的叙述部分为例加以分析。

“地面已被炸裂,有一块炸裂的木椽就在我头前。我头一颤动,听见有人在哭。我以为有人在哀叫。我想动,但是动不了。我听见对岸和沿河河岸上的机枪声和步枪声,有一声响亮的溅水声,我看见一些照明弹在往上升,接着炸裂了,一片白光在天上漂浮着,火箭也射上上去,还听见炸弹声。这一切都是一瞬间的事,随后我听见附近有人在说:‘我的妈啊,噢,我的妈啊!’我拼命拔,拼命扭,终于抽出了双腿转过身去摸摸他,原来是帕西尼,我一碰他,他便死命叫痛。他的两腿朝着我,我在暗中和光中看出他两条腿的膝盖以上全给炸烂了”。⑧

显然,语言只能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描述,但阅读的时候,人们并不是将每一个字、句切开来理解的,而是从整体出发来认识作品的,上一片断似乎有着时间顺序,但是,在此时间的先后已经不是本质性问题,而是文字排列必须如此,实际上,并非展开了一幅幅以时间顺序的动作,而是此刻在空间中立体呈现的画面。这些立体的含有一系列行动的画面就是故事的空间形式,是叙事在消失了的时间轴上组合上的一种空间表现,是一种空间叙事。这类叙事在战争艺术作品里经常会看到,其空间形式也很明显,再如詹姆斯·琼斯的二战小说《细红线》中美国士兵比德在战斗间隙碰巧撞见了一个日军士兵的故事,比德在紧张之中竟然并没有杀死敌人,显得慌乱而又气急败坏,小说这样写道:

比德见日本兵还没死,变得怒不可遏,哭着喊着滚到一边抓住步枪,膝盖着地,把步枪高举过头顶,然后猛地把刺刀捅进日本兵的胸膛,几乎穿透了。日本兵的身子一阵痉挛。他睁开眼睛,恐惧茫然地瞪着比德,抬起双手抓住胸前刺刀。⑨

同样地,动作的先后以及诸如“然后”等时间性词语依然呈现着线性的发展顺序,但空间维度却在紧张地展开,一系列动作性词语以及对于动作的详细描述进一步增强了空间形式的延展性、紧张性。“此刻”的“奇异性”使得时间被忽略了,或者隐匿了。单就空间形式的动态性以及动作的激烈程度而言,比起其它与历史相关的题材的叙事作品多呈现静态的空间形式来,当然,武侠或者其它的暴力为主题的作品应该例外,这一方面,战争叙事更富有空间性,或者说,战争叙事会是空间叙事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而电影艺术中的战争呈现或者说电影中的战争叙事是空间叙事最突出的表现形式的代表。如果说,在战争小说中,时间形式表现得依然很明显,故事有其时间上严格的先后顺序,这也可能是文字不得不如此的问题,而并非叙事的问题。而在战争电影中,这一方面已经有所突破,更注重空间形式,即使在小说中,时间的优势也在打破,至少有部分作家越来越注重空间叙事,如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克劳德·西蒙的《弗兰德公路》。该小说描绘了1940 年春季法军被德军击败后, 在法国北部弗兰德公路上溃退的情形。但正如作者所说那样,“把现代小说当作现代绘画来看”。⑩作者在小说中把现实、梦境、回忆、想象、幻觉、潜意识等都融入其中,使小说具有绘画一样的共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不再以时间形式作为叙事的线索,而是打破时间感,以充满绘画般的空间感描述千变万化的世界。不像传统小说,《弗兰德公路》没有完整而统一的故事情节,而是以空间特征极其明显的场景组合替代了情节的延续发展,甚至以空间艺术代替时间形式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失望,丑恶和荒谬。

二、境在像外:作为空间叙事的战争

叙事的“虚”与“实”如上所述,战争叙事以其最富有动态性和极端性的空间方式呈现了战争的空间形式,从而成为空间叙事的典型。既然叙事表现为空间形式,其必然是以视觉化的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不管是以文字形式,还是以图像形式,也不论其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图像的形式是直观的,直接将形象呈现于受众眼前,而文字则是以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等形式构造的叙事空间来表现这一特征的,是一种构建的空间图像,不像绘画或者其它材料如雕刻用到的铜、石块等构成的图像那样直观,或者本身就是一个实体。

所以,对于战争叙事而言,空间叙事中,所谓“实”对于战争绘画、雕刻等以物质性材料来说,就是主体的形状,轮廓包围的空间,这是一种物质性空间。对于战争文学艺术而言,则是通过文字呈现的故事空间以及意蕴空间,是一种意象空间。战争电影综合了二者的特征,虽然不像雕刻那样具有实体性的物理空间,但将其物质性的一面加以借用,又利用了文字、音乐、戏剧等艺术的长处,能够进一步将战争叙事的特性及战争的本质展现出来。不论是物质性空间还是通过故事空间等营造的意象空间,这种“实”构造了叙述的时间即故事,也为将叙事引向形而上的意蕴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后者,则是战争叙事所谓的“虚”,这种“虚”,就是战争叙事在“实”的基础上构建的审美空间,这一空间叙事以战争的极端性作为依托,以人的生命、情感、道德等为代价,呈现出的审美景观和审美判断,“虚”依托“实”建立了审美意义上的空间。“实”创造了“虚”,而“虚”却又创造力“实实在在”的内涵。这一内涵是将人置于极端的情景之下进行观照之后产生的,既有审美意义,也有道德的价值,更可能是对人以及人们生存的世界以及存在本身的审美的和形而上的思考。这一点是其它题材所不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这也正是战争叙事本质所在。如清代戴熙在《习苦斋画絮》中这样总结到:“画在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之处”。笔墨是“实”,通过笔墨之“实”构建的景象、意象,达到“无笔墨之处”的“妙”的境界便是“虚”。笪重光在《画荃》中也谈到了“虚”与“实”的关系问题。“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观。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敖疣,虚实相生,无画处毕成妙境”。审美意境以及心灵的产生,就在虚实相生相融的刹那,即所谓“神境”“妙境”的产生。使得受众在欣赏或者接受的过程中摄取原来作品之魂魄,在虚实相生的艺术空间之外别构一个灵奇境界。

以图像叙事而言,有单幅图像战争空间叙事和系列图像或全景式图像战争空间叙事。一般来看,叙事时间既可以是一个时期,也可以是一段时间,还可以是刹那间,即詹姆逊所言的“此刻”,但在艺术作品中,离开了空间的呈现,这种时间依然没有意义。而且,对于接受者而言,尤其是在战争叙事中,具有关键性意义或者决定作品的效果的,往往是那些“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描述的故事断片,即“此刻”的展现,而不是作品整个叙事时间发生的所有事件,当然,并不是说,整个故事并不重要,因为,这一断片最终要回到整体空间上来看,否则,也只是一个残片而已,这一方面,在除过单幅战争绘画和雕刻之外的体裁方面,都具有突出的表现。就其“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点叙事特征来看,一部作品所呈现的战争叙事可以看作是由一幅幅单个图像叙事构成的连续的系列。最简单的就是单幅的战争绘画、雕刻或者雕塑,以及其它体裁如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中的具有点叙事特征的片段,如前所言,这一类战争叙事尽管强调了瞬间的特征,但最后的效果则要回到整部作品所创造的整体空间中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在这一时空关系中,虚与实相互衬托,辉映成趣,营造一个意蕴空间。

艺术作品的战争叙事,其形式上表现的“实”,一是语言文字及其描绘的景象,如小说、诗歌中用文字描绘的战争场面、人及物的描写等;二是指即绘画、雕刻以及电影中呈现在画面、银幕上的各种切实可感的真实存在。“虚”一方面是指绘画中的虚空之处,雕刻中留出来的空间,它是物理形式存在的虚或者空,如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画作中的背景部分中那片黑暗的天空。另一方面则是指各种艺术形式的战争叙事所表现出来的含有抽象意义的意蕴、艺境或者情致。战争电影本身就是动态的、空间性极强的艺术,这类战争叙事更多的侧重于通过“实”产生的意蕴。“实”必须落实在形象刻画的物理意义层面,也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景象或者意象及故事等的延续与发展上,否则,“虚”则无以凭借。“虚”是包含有物理形式产生的物象之后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由想象加工的意蕴空间。这一意蕴空间,是包含着意象与情感等等范畴的审美及认知判断的综合体,是一种诗性经验、认知,而不是纯粹的形而上的抽象概念。

看,是人的直觉,是人最为本己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具体到各个艺术门类,不论是小说、诗歌、绘画还是电影,“看”至始至终都是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而且,“看”最终能够在受众的心中形成对所看之物的体验和认识,它既能够完整地保持事物的形象,又使之是其所是,尽管这一事物已经并非原来之事物,是一种在原来事物之上的意象或者镜像。这一意象或者镜像的特征在于,它使得事物能够得以完整地显现自身,并引发受众的最为本初的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所以,不管哪种艺术门类,都能借“看”这一方式使事物及其内涵得以显现,并使保持在事物的“本体”、“本性”,或者“本质”得以呈现,而且同时又能够引起受众对它们真正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最终的审美旨趣或者意义探求上,不论是基于文字的形构,还是基于图像的构建的战争空间叙事,在此殊途而同归。

西方有人曾经认为,叙写战争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门类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有代表性的是诗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小说,而越南战争则是电影。它们的共同点都在于都如实地刻画了战争令人惊惧的一面,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在这些体裁中,针对战争叙事,恰恰最不能写“实”的,是诗歌,最不能呈现“虚”的一面的,是电影,小说居于其间,小说既有故事的延续,又有场景、景象的描绘,比起诗歌与电影而言,既可以写“实”,如把战争的场面刻绘的惟妙惟肖,又可以写“虚”,它可以岔开战争不谈,叙写别的内容,甚至看似离开了战争叙事的主题,实则相反,虚而实,实而虚。战争绘画与雕刻甚至建筑有些与小说相似,虽然更多的则是呈现于人们眼前的“实”的物理存在,实则虚实相间,“虚”借“实”以阐发意义。下面就以诗歌和电影为例,来阐述战争叙事虚与实相互映衬之下呈现的审美意蕴空间。

“华滋华斯曾言,‘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似乎不存在一个比战争更能让人产生强烈感情的东西:希望与恐惧、狂喜与羞辱、憎恨——不仅仅是对敌人的憎恨,还包括对将军、政治家、战争贩子,热爱——也不仅仅是对战友的爱,还包括留在后方的女人和孩子、对祖国(时常)和事业(偶尔)的热爱”。

除此之外,战争诗歌还表达了战场上的空虚、寂寞与生命被耗费的无聊感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以及人的命运进行深入的思考,对现代战争及人的本性进行深入的反思。正如上述,诗歌往往以言情见长(叙事诗除外),尤其是短小的篇章,诗人们不可能在如此有限的篇幅内描绘整个战争,讲述故事,而是以精简的语言,通过战场的景观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且,基本上,战争诗歌的作者往往就是战士,有些诗歌直接就是战场上或者战壕里的产物,如意大利诗人翁加雷蒂不少诗歌,就是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里。

首先来看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本雅明·佩雷(Benjamin Péret)的《残疾人短歌》

残疾者短歌

给我,你的胳膊

替换我的腿

让老鼠,噬啮吧

在凡尔登——

在凡尔登——

我,吃掉了多只老鼠

并不能,还回我的腿

我,获得了十字勋章

再加,一条木腿

再加,一条木腿

要想在这首诗歌里寻找叙事时间,似乎很难,因为诗歌中并没有明显的时间语言。尽管如此,诗歌依然言说着一个残疾士兵的简短的故事:在凡尔登发生的战斗中,一个饥饿得在战壕里只能吃老鼠的士兵,丢掉了一条腿,荣获了法国英勇十字勋章。叙事空间在诗歌里有所交代,即故事空间——凡尔登战役的战场。从叙述视角看,全诗以第一人称“我”来统领,“我”叙说我的故事。就整首诗歌来看,叙事很简单。诗歌中交代的这些内容以及文字,便构成了整个诗歌的“实”,即叙事空间,然而,阅读并不能就此完结,而是走向作品之外,这种外也就是诗歌语句、语气、语调等营造的意蕴空间,进而通过这一意蕴空间延伸为空间叙事。在这首诗歌中,表现为诗歌语句、语气、语调等营造的意蕴空间,一种情致。简单的重复给整个诗歌增添一丝感伤的气息,勋章与一条木腿的暗比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也是一种复杂的酸楚感受。一方面是来自官方的荣誉,另一方面是个人的悲哀与不幸。而战斗中吃老鼠和被老鼠吃的意象折射出战争的残酷,也更加折射出人性的悲哀。诗歌在一种低缓的、沉重的语调中,在一种近乎酸楚的暗讽的悲哀中结束。这些,都是诗歌中“虚”所构建的内容,借语言描绘之实,进入一种复杂的象外之象的情感状态,或者情致。从而虚与实相得益彰,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悲哀诉诸于前。

战争电影以空间写“实”见长,展现系列动态的空间过程是其最大的特色,尤其是战争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将战争的极端性呈现于人们眼前,从而给人以逼真的效果,这都是“实”的功夫。如《拯救大兵瑞恩》开始的诺曼底登陆战,即是如此。其再现的真实战争场面,逼真的效果令人们将其冠以有史以来最逼真的战争片之一的称号,虽然美国电影协会将该片定为“极度渲染战争暴力”的影片,但许多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给予了影片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最真实反映二战的影片”,尤其是电影开始部分长达26分钟之久的诺曼底登陆的恢宏场面。这一场面,也是一场景观,一段典型的空间叙事,时间依然存在,但时间已经隐匿了起来,受众在紧张甚至震惊的心情中随着空间的推进,了解这一惊心动魄的叙事过程。登陆艇掀起重重海浪行进着,士兵们紧张地抓着艇沿,有的吐了起来,有的大口大口地夸张性地嚼着口香糖,有的不停地祈祷着。当靠近海岸打开舱门登陆时,德军的子弹无情地扫射过来,成群成群的美国士兵来不及走出舱门就倒了下去,跳到水里的,有被击中而亡的,有淹死的;上岸的士兵们仓皇地寻找着能够躲避的地方,一名失掉了手臂的士兵来回走着,接着就弯腰捡起断掉的手臂,喊着去找医护兵。米勒救出战友,拖着往前走,这时候,一颗炮弹在旁边炸开,米勒到了下去,当他醒来时,抓着战友继续走,当他意识到什么的时候,一回头,战友的身体只剩下血淋林的上半截拖在自己的手里。而旁边一名受伤倒地的士兵大声地叫喊着“妈妈”,他的腹部已经炸开,肠子遗落满地。当冲到战壕边的米勒上尉抓着通讯兵再次给上级报告时,抓过来的是一张面部几乎被掏空的骷髅一样的尸体。战斗结束的时候,米勒看了看整个海滩,海水里、沙滩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歪躺着的尸体,海水也是殷红的一片。詹姆逊所讲到的“此刻”的“奇异性”的美,就是时间消匿,空间主宰着叙事,莫过于此。

整个过程紧张、刺激、惊惧而恐怖,既体现了战争叙事极端性的一面,也突出地表现了战争叙事作为空间叙事的典型形式的一面:依赖于空间形式进行叙事。这也是战争电影叙事“实”的一面,以极端的动作形态和画面的更迭变化来推动整个叙事,詹姆逊所言的时间终结,在这里也体现得很明显,“此刻”或者点叙事成为叙事的重点。但影片中也表现了叙事“虚”的一面,如登陆艇上士兵们紧张而不安的表现,尤其是最后的镜头落在一名爬着死去的士兵的写着瑞恩的名字背包上,突兀地插入一笔,虽出人意外,却又在整个叙事之中,为后面的叙事留下伏笔。另外,“虚”的空间还存在于受众观看时的意象空间之中,存在于他们的对于“看”的领悟当中,通过观看,人们在紧张、刺激甚至恐怖中领悟到战争的本质和生命的脆弱,从空间叙事的“实”进入“虚”的领悟,从“看”进入到审美观照、审美认知。

这是激烈的战斗场面呈现的空间叙事形式,而对于并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的空间叙事,其“虚”的一面更为明显,而且阐发的意义更为广泛而深刻,它不只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的一面,也反映更为广泛的主题,诸如人类社会、人的本质、宗教、政治等。美国战争电影《现代启示录》就是如此。

电影是空间叙事的典型形式,而战争电影尤其如此,其极端的动态效果推进着整个叙事过程,叙事时间只是呈现为白天或者季节等概念的无意识的交替,成为背景而已。插叙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尽管它也表现出一定的动态的空间形式,是“实”的体现。但插叙往往是叙事主题的偏出,甚至与主题无关,所以,其往往呈现为“虚”的一面,如该电影中滑水的情景,上校为开辟滑水的理想场地而轰炸越军据点,甚至在轰炸中也用高音喇叭播放着瓦格纳的音乐,在兰斯他们偷走上校的滑板时,他乘着战斗机追寻的情景;威拉德上尉一行碰到的花花公子女郎慰问军队的表演,以及后面再次碰到她们的事件;威拉德在法国种植园主家迷蒙的夜晚与一位寡妇的浪漫情怀,一路上与越南老百姓的冲突,奇异的异国风景,他们到达目的地挂满尸体的树枝、地上树立的人头等等,都是以空间画面展开的形式展现“虚”的一面,这些表面看起来与威拉德的任务及电影的叙事主题没有多少关系,但却另有深意,即更深层次地展现了战争令人恐怖的一面,甚至人类社会、人本身等等本质的一面。

正是这种虚实交错的空间叙事形式从而使得主题更为丰满,将受众引入到想象开拓的意象空间,从而在这一意蕴中认识战争、理解战争,甚至认识人类社会,认识人的存在本身。而战争的荒诞与虚无感,人的生存的无意义感都依赖于这一虚实相间的叙事之中。上校不是为了战争而进行战斗,而是为了开辟滑水的理想地点,战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宏大叙事”,在这里也只不过是随心所欲的玩具罢了,但这一玩具的代价未免太大,毕竟,一些人是要付出宝贵的生命。花花公子女郎前后命运的对比,不仅仅揭示了战争的冷酷和恐怖,也揭示着普通人卷入战争的可悲命运,战争就是一架着魔的噬人的怪兽,没有人能逃脱它的魔掌。威拉德上尉法国种植园的浪漫一夜,那位寡妇在迷蒙的夜色下鬼魅般的身体,在死的主题之中,胶着生的本能渴望,但生的狂欢又何尝不是死的庆典。战争的荒谬感、生与死、人的命运的不可琢磨等等正是通过这一意蕴空间得到了阐发。

《庄子·天地》篇中讲到一个故事,“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化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吕惠卿说:“象则非无,罔则非有,有白敫不昧,玄珠之所以得也”。

在这则故事中,很多人都理解为要得“道”,不能依靠智识,也不能依靠视觉,而是要依赖于象罔,只有在象罔的观照下,才可能达到真正的境界。但人们忽略了在观照之中,不仅仅是得“道”,在通往“道”的过程中,存在的审美环节。在对于艺术作品的观照之中,并不是像哲思一样,直达目的,而是在审美愉悦的基础上,在再生的审美境界中得“道”。所以,战争叙事亦是如此,只有在对战争叙事的审美意象构成的审美空间的观照之中,达成对于战争以及人的存在的本质性认识。

另一方面,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所谓“实”,实际上也是文字或者色彩、线条、石块等组成的一个或多个符号,按照符号分析的方法,“一个符号的意义本身并不完整,甚至不存在于其本身之内,而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散布于所有其它符号之中,而且这种意义跨越其他符号的散布是无限的”。这些符号是真实的,可视的,在雕刻或者建筑物中,也是可以触摸的,但符号所传达出来的意义,跨越了符号的界限,其意义是无限的,散布的,进入到符号之外的“虚”的空间,即符号之外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甚至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蕴空间。

所以说,战争叙事的空间形式,是一种从物理空间到审美心理空间的转化的空间叙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虚与实相互对立而又统一于艺术作品之中,达到虚实相生,形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审美内涵,是一种传达超越性精神境界的诗性叙事。

①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②James H. Pickering & Jeffrey D. Hoeper,Literature, New York: Macmillan, 1982, p.28.

③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页。

④(挪威)诺伯格·舒尔兹著,尹培桐译《存在·空间·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⑤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第185页。

⑥W. J. T. Mitchell, Spatial Form in Literature, Critical Inquiry6 (1980), p.548.

⑦(法)拉康著,褚孝泉译《拉康选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70页。

⑧海明威著,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⑨[美]詹姆斯·琼斯著,姚乃强等译《细红线》,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⑩见孙恒《的读解:绘画的结构》,《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第1期。

[清]戴熙《习苦斋画絮》,见俞剑华编著《中国画论类编(下)》,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第996页。

(清)笪重光《画荃》,见叶郎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清代卷(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Jon Stallworthy: The Oxford Book of War Poet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p. xix.

篇9

中国很大,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内,每天都有不同的市场竞争正在发生。

两年前进入烟台的一家全国性连锁母婴系统,经营一年后就开始压缩规模有退出烟台市场的趋势。原因就是,烟台这个市场价格战打得十分疯狂,大部分奶粉和纸尿裤的价格,甚至服装的价格均要低于大型电商的价格,奶粉大力度买赠也是常态。

烟台当地的阳光宝贝婴童连锁,现在有21家店铺,是烟台威海地区最大的连锁系统,用创始人肖圣晓的话说,这个系统也是从2007年才正式经营婴童店。“最开始因为不懂,考虑到加盟,前两年一直没有做好,进货成本高,价格卖得高了,没有销量。”

而之后,当肖圣晓开始开设自己的直营店的时候,价格优势是他首先切入市场的利器。“先抓群众基础是最重要的。”提起价格战,很多人会说“这是最初级的竞争手段”,但是也不可否认,这是最直接有效打开市场,收获消费者的方式。

肖圣晓介绍,在烟台,最先掀起价格战的不是他们婴童店,而是眼看着消费者被婴童店分流的商超,几个回合下来,烟台地区的婴童店和商超的商业模式就形成了低价的惯例,很难再恢复之前的价格体系,直逼线上的价格。“我们现在的价格折算下来甚至比电商还低,他们去线上买东西,是因为我们不能满足他们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不是价格。”

价格战之后呢?

价格战只是初期切入市场的手段,但是在之后的连锁运营中,才能体现真正的经营实力。“我们已经开始做系统化的改变,丰富产品品项,提高服务质量,抓牢线下消费者,以前只考虑要销量要毛利,现在开始加强店面管理和会员服务。” 肖圣晓说,虽然发展较快但也不急于冒进,而是要根据每个阶段的发展需求逐步调整,力求平稳高效。

对于线下门店来讲,选址是至关生死的一个环节。门店所辐射的社区范围,正是你最核心的目标消费者,如何抓住这部分消费者?

肖圣晓如果没有遇见合适的选址,也不会贸然开店。他曾经为了进入一个区,为了一个合适的选址,找了三年,最终有一次巧合看到一间门面出租,立马给了定金。现有门店的选址都很成功,销售额在半年内均实现了预期销售目标。肖圣晓说,虽然整体宏观布局规划已经提前做好,但如果此区域没有合适门店,也绝不会贸然进入。

品牌和服务,培养忠诚度

除此之外,烟台这个市场还有一个特点。“我们这边对品牌的认知度高,特别是奶粉,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十几款,销售贡献最多的是价位在200~300元左右。”可以看出,这个市场奶粉的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的对品牌的认知已经养成。

篇10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苦练内功,广借外力,打造“工业强区”;放大优势,规模发展,打造“农业特区”我们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着力培育“围城经济”、“绿色经济”和“板块经济”,对施政词发展演说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城乡互动,提升品位,打造“花园城区”近期我们将举全区之力,高标准、快速度强力推进平西路和龙江路两侧建设,具体材料请详见:

xx是一个城市新区、农业大区、工业强区。在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大别山逶迤南来,淮河水蜿蜒东去,曾经出土过精美绝伦的战国编钟,诞生过“亡羊补牢”的经典寓言。这里交通四通八达,京广、宁西铁路穿境而过,107、312国道在此交叉,京珠、信叶高速汇合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兼具楚风豫韵,堪称北国江南、江南北国,更有亚洲储量第一的非金属矿产资源。随着xx城市东移,xx区将成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经济重要增长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城市意识、开放意识、特色意识、机遇意识,提出要再创新优势,融入大开发,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如今的xx,正在变成一片生机勃发的热土,一方投资兴业的宝地,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区。

一、苦练内功,广借外力,打造“工业强区”我们把发展工业作为壮大区域经济的重中之重,着力培育城区和明港两大工业阵地。围绕xx、xx等大型企业,大力发展后继产业、配套产业,华豫建材产业带和明港“钢城”已具雏形。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一批亏损严重、救活无望的企业实施了“安乐死”,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恒达磷化等困难企业实施裂变,使其重新焕发生机。着力培育维雪啤酒、万富油脂等重点企业。维雪啤酒集团现产销量位居全省第二,拥有国内首创的小麦芽完全替代大麦芽啤酒酿制新技术。争取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进入全国前十强。在啤酒厂周边建设融休闲、观光、品尝、娱乐为一体的配套服务设施,建成xx地区著名的“啤酒城”。万富油脂公司依托我市双低油菜和花生基地,力争3年内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成为xx金三角地带最大的食用油加工龙头。利用得天独厚的非金属矿资源,建立了五里民营产业带和平桥珍珠岩产业带,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实施非金属“虚拟科研”工程,目标是把xx建成全国非金属研发、生产、销售中心。我们叫响全民招商口号,成立了专门的招商机构,在区内外聘请了招商顾问,向沿海沿江地区派出了200名招商特使,并设立了招商窗口。全方位的招商方式,高灵敏的招商触角,大规模的招商活动,吸引了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计划在三年内,使区属重点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突破80%,使工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强大支柱。

二、放大优势,规模发展,打造“农业特区”我们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着力培育“围城经济”、“绿色经济”和“板块经济”。按照市场牵动、龙头带动、农户联动、基地互动的模式,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重点发展石榴、花生、花卉、特种养殖四大特色产业,努力培育一批大基地、大市场、大产业的特色产业群。以永翔石榴开发公司为龙头,在东大岗连片发展10万亩石榴种植基地,进而发展冷藏保鲜,形成专业市场,建立饮料加工企业,把xx建成全国著名的石榴之乡。以万富油脂和长台关花生市场为龙头,在沿淮两岸东西两大岗建成20万亩花生基地,高标准建成占地500亩的长台花生交易市场,使之成为xx地区最大的花生集散地。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时令花木。以震雷山为中心,建成5万亩的花卉苗圃种繁基地和大型花卉交易市场。同时,把花卉种植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打造生态休闲游。根据农户传统习惯和地域特点,大力发展特种养殖。引进xx花花牛奶业,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1000万只养鹅基地。利用10万亩宜鱼水面和河流纵横的优势,发展龙虾、田螺、大闸蟹等水产养殖,并建成一批冷冻储运出口公司,使xx的特种水产品走向世界。

三、城乡互动,提升品位,打造“花园城区”近期我们将举全区之力,高标准、快速度强力推进平西路和龙江路两侧建设。已投资500万元对两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并请同济大学的专家对两路两侧建设进行了规划,拟布项目120个,吸引投资近15亿元。争取用两年时间把两路周边建成一流风格、一流质量、一流品位的多功能城区,成为市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积极争取政策投资,多方吸纳社会资金,开发震雷山,治理泗河xx段,打通平南路。拟投资2.6亿元对泗河实施两岸护砌、河道清淤、沿岸绿化、建设橡胶坝等治理工程,利用水面宽阔的优势,建设水上运动中心。依托震雷山独有的自然优势,营造“山上原始森林、山腰茶果飘香、山下花草流金”的彩虹景观,把震雷山建成依山傍水、林果飘香、风光旖旎的大型风景旅游区。大力开展城区“洗面”、“治乱”工程,大树进城、拆墙透绿,形成林在城中、城在树中、花在园中的亮丽景观。力争五年内使xx城区面积扩大一倍,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并建成一批各具魅力的卫星小城镇,构筑环xx的半小时经济圈。把xx建成诚信开放的文明新区,整洁高效的工业强区,景观协调的生态大区,城乡互动的花园城区。四、科技兴区,转变观念,打造“文明新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实际,分类实施“三个一”工程,给每位农村党员发一封公开信、培训一门致富技术、提供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给每位城市党员一个过组织生活的“家”,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发挥一项重要作用,使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小康实现程度和分值为94.1分。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消费水平明显提升,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它配套社会事业:教育、科技、卫生等也得到迅速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在巩固和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积极调整教育结构,教育水平逐渐提升。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区上下增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使我区经济增长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现代化轨道上来。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卫生事业的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全面达到了“一体化”、“三制、四有、六统一”的管理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着眼于以人为本,解放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唯有改革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咄咄逼人竞争挑战,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豪情展宏图、誓攀新高峰,为实现xx走在xx地区前列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