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7 20:2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惊蛰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春晴泛舟》宋代: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2、《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3、《闻雷》 唐代: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4、《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有志者事竟成,即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每个驿站上留下一段段不悔的回忆。
3、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5、老师今天教我们“有志者事竟成”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向着目标努力就会成功。
6、“有志者事竟成”,任何时候,都要相信,只有有恒心与毅力,你就是最大的胜者。
7、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8、勾贱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
9、流泪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梦想而又异常自信的人,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10、坚定的志向会使人一步步迈向成功,正如那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
11、再多的困难也不怕,有志者事竟成。
12、这次考试考砸了,爸爸鼓励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13、俗语云:有志者事竟成。可见立志对于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14、人贵立志,有志者事竟成;人贵存诚,精诚者金石开;人贵明理,达理者去向通;人贵行善,心善者贵人来。
15、当时,我对工程学方面一无所知,但正如人们说的有志者事竟成,()我将这个想法告诉一些工程师,请他们根据我的构想,拟定一个可以执行的方案。
16、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至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17、有志者事竟成,有心者事必果。
18、我知道你觉得我不能成为一名著名歌手,但有志者事竟成。我能行。
19、但正如一句老话所说: “有志者事竟成” ,我将尽力提高我的英语口语。
篇3
新年伊始,我今天就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来谈一谈家具经销商如何高效的做好新年开局工作,才可以轻松的应对未来一年的家具门店经营。
我认为,作为一名家具经销商,你的新年工作开局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年前或门店开门前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门店销售目标的设定
在此,特别提醒家具门店的老板,在制定销售目标时,一定不能凭感觉,拍脑袋随意制定销售目标,如果那样,就如同没有目标一样。因为你定的销售目标没有得到员工充分的认同。他们是不会为你设定的目标而奋斗的。建议您参考图片中所列的制定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1、专卖店/商场上一年度的每月的实际销售额;
2、未来一年当地市场的刚性需求(楼盘)变化(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要有具体的数据);
3、品牌工厂对专卖店的销量增幅要求,以及来年对专卖店的营销规划;
4、品牌专卖店/商场的营销费用投入预算;
5、专卖店/商场的盈亏平衡点测算;
6、竞品的进驻或消亡以及主竞品的市场操作手法的变化;
7、专卖店/商场人员配置的增减;
8、专卖店/商场年度促销活动规划及费用投入预算;
9、专卖店/商场的品牌的调整装修及产品更新换代;
10、薪资体系及激励政策的变革;
11、对运营管理团队综合能力的评估。
第二项工作:门店总体各岗位人员的配置标准
作为家具门店的老板要考虑:
新的一年这些员工还愿不愿意跟着吗?
某些员工会不会跳槽?
优秀员工过了年,不来了我该怎么办?
今天员工的工资费用控制在多少?今年需要增减或者减少几名员工?
究竟怎样配置员工才是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思考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数学问题,还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第三项工作:门店各岗位的薪资考核激励标准及制度
过去的一年销售额是多少?赚了多少钱?员工的收入总额是多少,占销售的比例是多少?占毛利总额的比例是多少?
跟着自己干的员工过去的一年每个人收入是多少?满意吗?跟同行相比他们的收入是低了还是高了?低了多少?高了多少?
按照去年的方法做还能不能行得通?行不通怎么办?
现在实行的薪资考核激励制度对员工还有效吗?现存的制度有什么突出的问题?怎样的激励考核是员工喜欢的?同行,尤其是直接竞争对手是如何考核员工的?我的薪资考核制度有竞争力吗?这样的薪资考核方式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斗志吗?这一项工作是一年开年人员招聘的基础,是激励员工完成目标最重要的工作。
第四项工作:制定全年的保障销售目标实现的具体工作事项及工作规划
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实现目标的具体的工作计划,光有一个大致的工作计划还不行,还必须有一系列的足以让员工信服的,并且真的按照这样做,在员工做之前只听一听老板的工作规划就有肯定能实现年度目标的内心感知才行。
当然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时间节点和细节。上图仅用于说明家具门店的老板要有年度的系统思维和规划。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这样的规划,一定要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做详细的说明。也是老板对员工的一种承诺表现形式。做好这项工作异常关键。既能统一大家的思想也能鼓舞全体员工的士气。
第二步:召开新年销售目标誓师大会
为什么要召开这个誓师大会呢?其实就是把年度目标的落实到人头上,就是要达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结果。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给员工方向、给员工完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给员工树立信心,让员工在新年伊始看到希望,看到老板的可行的全年规划。
第三步:监督人员招聘、进行系统培训、适时上岗
如果您经营的是有规模的家具卖场,我建议您不要亲自面试所属部门内的应聘者。让该部门的部门主管全权负责就可以了,您只需确定好岗位的基本要求和招聘条件就好了。因为招聘上来的人是归属于这个部门的主管管理的,只有这个部门的管理者感觉这个应聘者可以胜任工作,这个员工才有可能在这个部门干的好。
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很多原因的:一是让主管招聘,即是对主管的信任,同时也是责任下放;二是这样做可以调动主管的招聘积极性(人少涉及到他的利益,他希望尽快招上来人)和主动性。这样招聘的效率比较高;三是这样招聘上来的员工与主管一般不会“闹矛盾”,减少了部门内部之间的内耗。(现实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板招聘的员工,主管看不上,过不了几天,新员工就不干了,主管再让老板重新招聘),主管全权负责招聘也杜绝了主管在完不成工作任务时抱怨员工不给力的的情况发生。久而久之,主管是不敢招聘垃圾员工的。
我通常建议卖场老板的做法是,把招聘人员的基本条件、考核激励政策,人才需求配置标准制定好,将招聘的工作直接下放到各个人才需求部门,限期完成招聘。同时,对负责招聘工作的主管也有奖罚。招聘按时完成有奖励,逾期是要惩罚的。
第四步:逐一指导、监督、落实为完成年度销售目标的每一个工作规划
篇4
1、活动目的
志愿者在奥运会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所展示的精神是我们所骄傲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未来国家建设栋梁的我们,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为志愿者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就以这国际志愿者日的机会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了这次环保知识竞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宣传志愿者,使我们的学子可以更好的在将来的工作中为我国的奉献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活动原则
公平、公证、公开原则,自愿原则。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待定
三参赛人员
本协会的所有成员
四、赛前宣传:
协会在活动之前以海报的形式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各部部长统计本部门报名人数并填报名表,统计完后交给部长,部长交于秘书部进行分组
五、竞赛流程:
组织部提前布置好竞赛现场,为每个小组设一名记分员并组织参赛队员和观众进入比赛现场。
第一环节:个人必答题
每个小组的各队员以抽签形式确定首次答题顺序后依次回答。
本环节的成绩为个人成绩,每位队员赛前都有60分基准分,每位队员必须答完属于自己的4道题,每题10分,答对在基准分上加10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每位队员分别答完第一题后再答第二题,四道题均答完后完成第一个环节比赛。
第二环节:小组选答题
本环节和下一环节的基准总分为60分。本环节各组得到的试题可以回答也可以放弃,答对得相应的分数,答错则扣除相应的分数,放弃不得分也不扣分。各小组得到试题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商量好确定答案后由代表说出答案。
第三环节:难度命运题
本环节试题难度较前两环节有相应的难度。本环节答题方式和分数规则与上一环节相同。
八、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最终获奖的3人组合将获得校级获奖证书(每人一证)。
六、决赛现场观众互动:
决赛的每个环节之后均有两次抽奖活动。以观众所在作为坐标为抽取对象。所有参与观看决赛的同学均有机会成为幸运观众,并赢得精美礼品(包括小型音箱,精美相框,钱包,手套,30元移动手机冲值卡和棒球帽)
七、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团体是当今社会的领军人物,这个团体素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奉献意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先带动一批人,而这些人就是我协会的成员,因此活动的影响面和影响力都足够大。
3、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大学生对志愿者,和奉献的认识,号召广大学生奉献自己。
4、以竞赛的形式举办此次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同学参加的积极性、积极地投入到比赛的准备工作中,同时也扩大了同学们对志愿者的了解。
5、以竞赛的形式举办形式并不复杂,所需资金也不多,但在全校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却很大
。
八、资金预算:
幸运观众礼品:110元
打印各种宣传资料:30元
复印试卷:待定(根据报名人数确定)
篇5
原文:
《清閟阁》朝代:宋 作者:薛绍彭
虚堂幽幽竹森森,直节常便静者心。
秋槛风高声戛玉,夜庭月白影筛金。
檀栾相对复何有,挂壁丹青古名手。
飞泉激石涌崖间,更爱霜鸿下苇滩。
篇6
一、美银案例概况、CFPB成立背景及主要做法
(一)美银案例概况
CFPB称,2010-2012年间,美国银行向消费者推销了两种信用保护附加服务,该服务允许消费者在失去工作或面临其他经济困境时获得部分卡债减免,电话销售员通常会就这些产品进行误导性宣传;同时该行还在2000年-2011年期间违法向190万个账户收取信用检查和报告服务费,但并未提供服务。对此,美国银行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违规操作,只是声称已在2011年12月停止销售身份信息防盗产品,在2012年8月停止上述支付保护产品,并已向大部分相关消费者退款。最终,美国银行与CFPB和OCC达成和解,即美国银行向CFPB和OCC分别支付20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罚金,其余7.27亿美元退还给消费者。美国银行最后还表示,其对消费者承诺的退款金额实际为7.38亿美元,要大于和解中达成的金额。此次和解是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在信用卡附加服务方面赢得的最大一宗和解案,CFPB在和解中要求的退款金额也为历史之最。
(二)CFPB成立的背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凸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危机发生后,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充分认识到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对于维护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和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性,忽视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会破坏金融机构赖以发展的公众基础,从而危及整个金融稳定乃至社会稳定。因此,有关国际组织和政府纷纷通过改革相关立法和监管体制,进一步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以修复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制度性缺陷,使得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与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成为金融改革的三条主线。2010年4月英国拆分金融服务监管局,成立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履行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2010年7月21日,美国颁布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这部法律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现有金融监管格局,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做了全面规定,并整合原本四分五裂的个人消费者保护体系,在美联储内部设立了一个专业性消费者保护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即CFPB。该法的实施对美国金融体系产生了强烈冲击,并将影响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下一步走向。
(三)CFPB的主要做法
1.出台全方位的消费者保护规则。CFPB已经颁布诸多规则,比如更新IT系统、修改业务流程、相关员工培训等,涉及住房按揭贷款、学生贷款、电子汇兑、信用报告等领域,每颁布一项规定,都对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大问责和处罚力度。通过派驻“金融警察”、永久性查帐和内部营运督导以及约谈公司主管等方式,对联邦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予以制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问责力度。CFPB从2011年中期开始运营至今已就信用卡附加产品违规方面开出5张巨额罚单(包含罚款和退款,下同),其中2012年7月向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开出2.1亿美元罚单,2013年9月向美国第一大银行摩根大通开出3.89亿美元罚单。此外还对“美国运通”、“发现金融服务”等行业巨头课以罚款。
3.建立网络投诉机制。CFPB建立了网络投诉机制,消费者可通过CFPB网站提交投诉,并可查阅投诉受理进程,目前受理的投诉主要是在银行账户和服务、信用卡、信用报告、转账、住房按揭贷款等领域。网站上还有专门鼓励机构内部人士“爆料”的相关内容。
4.提高信息透明度。CFPB要求对包括信用卡和抵押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成本、杠杆率、风险状况以及消费者应明确知晓的事项进行及时披露。确定金融理财产品的合理杠杆率并以此为标准,其他越过合理杠杆率的产品会受到更多的监督。
5.进行金融消费者保护监测和研究。 CPFB内部专设研究部门,研究、分析并报告金融市场上有关金融消费者产品和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重点分为两类。一是金融机构在执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方面的情况,包括其他联邦机构、法院、投诉等涉及的同类问题。二是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的分析。此类报告向消费者介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成本、收益和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充分知情权,同时,报告还披露金融产品和服务交易的管理情况,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费用及数据处理等。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为维护金融稳定,应进一步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力度。金融市场上,作为市场交易的双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金融业稳健发展的两个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我国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差异化发展,金融消费日益渗透到社会公众日常生活领域。由于违规成本低,各地金融消费纠纷日益增多。上海高院《2013年度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显示,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包括期货公司以委托理财为名违规从事融资业务;保险公司放任他人代被保险人签名造成合同无效;银行在办理消费信贷业务时捆绑销售保险产品,金融机构员工为完成销售任务进行不当宣传和推销,为促成交易放任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等。这些纠纷大大损害了金融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信誉,侵蚀了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而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主要是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设计,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缺乏系统、规范的制度建设,至今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新修订的、被寄予厚望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字未提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其中笼统涉及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惩处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因缺乏金融领域下位法的配套而成了“空中楼阁”。导致各个监管机构正在推进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因缺少法律法规的强力支撑显得约束不足、惩处无力。国际国内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已十分迫切。
(二)为维护社会稳定,应进一步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工作力度。美国银行因为“误导性宣传”、“欺骗性销售”、“不合理收费”等理由便遭来巨额处罚,折射了美国纠维金融业社会形象、稳定金融业社会公众基础的坚定决心。正如CFPB负责人理查德・科德雷所说:“我们一直就企业的信用卡附加产品违规行为发出警告”,“美国银行既欺骗消费者,又对不佳的服务进行不合理收费。我们不会容忍这些行为,并将在惩罚市场中无理对待消费者的企业继续保持警觉”。反观国内,金融机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越来越多。上海高院白皮书显示,2010年-2013年,上海法院受理一审涉金融消费权益纠纷案件59181件,占同期一审金融商事收案总数的61%,且收案数量呈逐年飙升态势,如2010年-2013年汽车消费贷款纠纷案件数量分别为70件、155件、6037件、7097件。尽管如此,却鲜有金融机构因侵犯消费者权益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案例。于是,当消费者认为被“欺骗”或权益受到损害时,常常寻求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除了诉诸法院等正常手段外,围堵银行等非正常手段也成了消费者普遍采取的方式之一。今年2月19日松花江号信托违约后,投资者先后于3月24日和4月28日围堵建行总行,理由是“在购买的时候,我们享受了‘一站式’服务非常的‘强势’和‘有保证’。甚至有很多支行行长亲自出面进行推荐,说此款信托计划是经过建设银行总行审批通过的信托计划,企业资质优良,是建行AAA级客户,还款完全没有问题,是一款‘无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内部人员或者部门为了本部门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不惜隐瞒产品风险,有意夸大产品的安全性和收益,以忽悠储户购买,从而让自己获益,甚至银行员工在银行不知情的情况下,冒充银行名义向客户销售产品,而客户由于在银行网点办理,有银行信用担保,有银行员工作证,轻易相信夸大宣传,最后产品兑付出现问题才恍然大悟。像这样宣传以银行信用来“背书”、后果却不以银行信用来兜底的金融消费纠纷在各地常有发生。现实情况表明,进一步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力度,建立一个理性和谐的金融消费秩序,避免金融消费纠纷陷入医患纠纷式的两难境地已刻不容缓。
篇7
1、中秋快乐!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
2、祝你和你的家人中秋快乐
Wish you and your family a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ishing us a long life to share the graceful moonlight, though thousands of miles apart.
4、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Happy Mid-Autumn Day! Wish that you go well and have a successful and bright future.
5、皓月闪烁,星光闪耀,中秋佳节,美满快乐!
A bright moon and stars twinkle and shine. Wishing you a merry Mid-Autumn Festival, bliss, and happiness.
6、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 May the round moon bring you a happy family and a successful future.
7、愿你的生活就象这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Wish you a perfect life just like the roundest moon in Mid-Autumn Day.
8、祝你的事业和生活像那中秋的圆月一样,亮亮堂堂,圆圆满满
I wish that your career and life, just like the round moon on Mid-Autumn Day, be bright and perfect.
9、月到是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祝你节日愉快,身体安康
The roundest moon can be seen in the autumn. It is time for reunions.I wish you a happy Mid-Autumn Day and a wonderful life.
10、举杯仰天遥祝: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
篇8
原文:
《上谷秋日杂书四首 其二》朝代:明 作者:程可中
南山冲道厄????砑,井邑萧疏树影遮。
桥断浑河争倚石,地留故苑失飞花。
篇9
【关键词】产品市场竞争;管理者权力;外部薪酬差距
引言
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公平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处于收入分配金字塔顶端的高管薪酬,由于其数量级巨大,历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除了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外,高管团队内部以及同行业高管间的薪酬差距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5年证监会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每一现任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薪酬的公开使得同行业高管间薪酬的比较成为可能。不仅高管本人能够获知个人薪酬与行业平均高管薪酬的差异,市场上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高管外部薪酬差距对高管的能力以及努力程度做出判断。已有的关于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的研究,大都关注于外部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吴联生,2010;黄辉,2012;石永栓等,2013;黎文靖等,2014),而很少有学者对高管外部薪酬差距的成因进行解释,仅有高贵富和吴俊财(2011)从管理者权力的角度对外部薪酬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探讨。高管外部薪酬差距仅仅是权力型管理者自利行为的结果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产品市场竞争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于管理者的自利行为是否有约束作用呢?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回答这一问题。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高管外部薪酬差距按照其与行业平均高管薪酬差距的方向,分为正向外部薪酬差距和负向外部薪酬差距,正向外部薪酬差距是指企业高管薪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负向外部薪酬差距则指企业高管薪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社会化大生产成为可能,由此也引发了企业的委托问题。最优契约理论认为,将业绩与薪酬相关联的薪酬契约可以有效缓解委托矛盾。然而,最优契约论不能解释企业业绩缓慢上升甚至降低时高管薪酬反而快速增长的现实。对现实解释力度的缺乏,使得学者们开始探寻高管薪酬增长背后的秘密。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伴随着高管薪酬高速增长的是管理者权力的迅速膨胀,并由此提出了管理者权力理论(Bechuk、Fried and Walker,2002)。管理者权力理论认为,薪酬契约不但不能解决委托矛盾,反而会成为问题的一部分。权力强大的管理者可以自己设计激励组合,制定利己的薪酬契约,而不必迎合董事会的激励要求进行盈余管理(吕长江等,2008)。我国近年来背离企业业绩的管理者“天价薪酬”事件频发,这很有可能是管理者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结果。具体到企业与同行业高管薪酬差距而言,权力强大的管理者会利用权力影响薪酬契约的制定,提高正向外部薪酬差距,降低外部薪酬差距。提高正向外部薪酬差距不仅可以给管理者带来经济利益上的满足,还能够向市场上的投资者传递出高管能力的信号,从而给高管带来正面的市场评价,促进高管市场声誉的提高。降低负向薪酬差距则能够掩饰自己努力程度或能力的不足,减少由于同行比较的带来压力和来自市场的负面评价。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设1。
假设1:在控制其他因素变不变的情况下,管理者权力越大,正向外部薪酬差距越大,负向外部薪酬差距越小。
管理者利用自身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是否会受到约束呢?答案是肯定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设计,本就是为约束管理者而生。然而内部治理机制的缺陷,使得管理者能够俘获董事会从而强化自己的权力(Main,1993;Hallock,1997;Conyon等,1998)。内部治理机制的缺陷是否可以通过外部治理效应得到弥补呢?本文认为,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对管理者的权力寻租行为具有约束作用。一方面,产品市场竞争通过竞争压力,缓解了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Schmidt,1997),管理者利用权力的自利行为更容易被股东观察到,因而管理者会收敛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处于激烈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只能获得行业平均利润,高管谋取私利的行为必然会损害企业的业绩,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此时,高管会受到市场“声誉机制”的压力,市场声誉会影响高管的发展前途。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经理人市场的声誉机制越能够发挥作用(Holmstrom,1982)。产品市场竞争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经理人市场的“声誉机制”制约着高管对权力的滥用,可以认为,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够约束高管利用权力操纵外部薪酬差距的行为。基于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管理者权力对外部薪酬差距的影响越小。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高管外部薪酬差距。
吴联生,林景艺和王亚平(2010)借鉴Core,Holthausen和Larcker(1999)的薪酬决定模型,利用残差来计量高管薪酬外部不公平性。然而,回归残差受到高管薪酬决定模型的影响,而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关于高管薪酬决定的模型,因而噪音较大。步丹璐、蔡春和叶建明(2010)采用高管团队相对薪酬分位数计量外部薪酬差距。黎文靖、岑永嗣和胡玉明(2014)则区分了企业性质,用高管薪酬与行业平均高管薪酬的比值以及高管薪酬增长率与行业平均薪酬增长率的比值这两个相对指标计量外部薪酬差距。本文则采用绝对值计量的方法,用企业高管薪酬与行业平均高管薪酬的差值来计量外部薪酬差距,高管薪酬选取前三名董监高薪酬平均值的对数作为替代变量,并用前三名高管薪酬做稳健性检验。
2.管理者权力。
Finkelstein(1992)认为,管理者权力包括结构权力、专家权力、声望权力和所有者权力。本文参照赵纯祥(2012)的做法,用CEO与董事长两职兼任代表结构权力,若总经理同时兼任董事长,取值为1,否则为0;用高管任职时间代表专家权力,若高管任职时间超过行业中位数,取值为1,否则为0;用高管学历代表声望权力,若高管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取值为1,否则为0;用高管持股代表所有者权力,若高管持有本公司股份,取值为1,否则为0。对以上四个指标取平均值,做为管理者权力的替代变量。
3.产品市场竞争。
关于产品市场竞争的计量方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Nickell(1996),朱武祥和郭洋(2003)用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来衡量产品市场竞争;Haushalter, Klasa and Maxwell(2007)使用四个指标来表示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包括赫芬达尔指数(HHI)、行业前四大公司集中度、行业内企业间技术的相似程度以及企业与行业股票回报率的相关程度;姜付秀和刘志彪(2003)用企业数量、赫芬达尔指数(HHI)和企业销售额对竞争对手行为的敏感度来计量产品市场竞争。已有研究使用较多的是赫芬达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越大,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小,为便于分析,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的倒数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并用企业数量作为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赫芬达尔指数(HHI):赫芬达尔指数是指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其具体公式为:HHI=∑(xi/∑xi)2。其中,xi表示某一行业中第i家企业的销售额,用主营业务收入计量;本文的行业分类采用证监会二级行业分类标准。
其他变量含义及说明见表1。
表1 变量含义及说明
(二)模型设计
本文以罗宏等(2014)的超额薪酬模型为基础,构建外部薪酬差距模型(1)。
gap=?茁0+?茁1powert+?茁2hhit+?茁3sizet+?茁4roat+?茁5leveraget
gap=+?茁6growtht+?茁7soet+?茁8yeart(1)
用模型(1)来检验管理者权力对外部薪酬差距的影响。
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产品市场竞争与管理者权力的交乘项,构建模型(2)。
gap=?茁0+?茁1powert+?茁2powert*hhit+?茁3hhit+?茁4sizet+?茁5roat
gap=+?茁6leveraget+?茁7growtht+?茁8soet+?茁9yeart(2)
用模型(2)来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对管理者权力的约束作用。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在此基础上,对初始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1)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剔除了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2)剔除在2011~2013年任何一年被ST、PT的公司;(3)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筛选,最终获得6383个样本。数据主要来自Wind和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主要使用Excel和Stata13.0软件。本文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了1%水平的Winsorize处理,以消除极端值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对模型(1)和模型(2)采用稳健标准误回归,模型(1)的回归结果见表2。从全样本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管理者权力与外部薪酬差距显著正相关,即管理者会利用自身权力提高外部薪酬差距水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外部薪酬差距越大,表明处于激励竞争中的企业更倾向于提高外部薪酬差距来激励高管。企业业绩、企业规模均与外部薪酬差距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性则与外部薪酬差距负相关。
分组回归结果显示,管理者权力与外部薪酬差距显著正相关,与负向外部薪酬差距显著负相关,且均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会利用权力提高正向外部薪酬差距、降低负向外部薪酬差距以谋取私利。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管理者权力对负向外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系数为-0.0812,其绝对值高于正向薪酬差距组的0.0737,表明当高管薪酬低于行业平均值时,高管利用权力缩小负向外部薪酬差距的动机更强烈。这符合心理学理论中所指出的,人们对消极事件的反应比积极事件的反应更强烈。对比正向外部薪酬差距组和负向外部薪酬差距组的回归结果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外部薪酬差距都低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受到较多管制,且薪酬分配更注重公平性有关。
表2 假设1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为稳健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利用模型(2)对假设2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全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产品市场竞争与管理者权力的交乘项显著为负,表明产品市场竞争能够抑制管理者利用权力操纵外部薪酬差距的行为。具体到分样本而言,产品市场竞争对于管理者权力的约束作用仅在正向外部薪酬差距组有所体现,假设2部分得到验证。而当高管薪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产品市场竞争并不能约束管理者利用权力缩小外部薪酬差距的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当高管薪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管理者利用权力操纵薪酬差距的动机更为强烈,这种强烈的动机超越了市场竞争的约束力量,使得产品市场竞争这一外部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文章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1)用前三名高管的薪酬计算外部薪酬差距;(2)用企业数量作为产品市场竞争的替代变量;(3)考虑到赫芬达尔指数的计算受到企业数量的影响,剔除行业内企业数少于10个的样本重新进行回归。以上回归结果均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鉴于文章篇幅,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没有一一列出。
表3 假设2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中为稳健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缺陷造成了管理者权力的膨胀,管理者权力的增强降低了将薪酬与业绩挂钩的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加深了企业的委托矛盾。而产品市场竞争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对管理者滥用权力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会利用权力提高正向外部薪酬差距,降低负向外部薪酬差距,并且当管理者薪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管理者利用权力缩小薪酬差距的动机更为强烈。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降低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市场上的声誉机制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使得管理者利用权力操纵外部薪酬差距的行为有所收敛。但市场竞争对于管理者自利行为的约束仅在管理者薪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时才发挥作用。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外部薪酬差距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其有效性的发挥受到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影响,当外部薪酬差距变成管理者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工具时,很难保证其激励作用的发挥,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约束管理者滥用权力的行为,对于企业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政府而言,深化市场化改革,鼓励市场竞争,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步丹璐,蔡春,叶建明.高管薪酬公平性问题研究――基于综合理论分析的量化方法思考[J].会计研究,2010,(5):39-46.
[2]高贵富,吴俊财.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管理权力论的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7.
[3]黄辉.高管薪酬的外部不公平性、内部差距与企业绩效[J].经济管理,2012,(7):81-92.
[4]姜付秀,刘志彪.行业特征、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J].管理世界,2005,(10):74-81.
[5]黎文靖,岑永嗣,胡玉明.高管薪酬差距激励了高管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市场与产权性质的经济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4):24-35.
[6]罗宏,黄敏,周大伟,刘宝华.政府补助、超额薪酬与薪酬辩护[J].会计研究,2014,(1):42-48.
[7]吕长江,赵宇恒.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J]。管理世界,2008,(11):99-109.
[8]石永栓,杨红芬.高管团队内外部薪酬差距对公司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3,(1):104-108.
[9]吴联生,林景艺,王亚平.薪酬外部公平性、股权性质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10,(3):117-126.
篇10
[关键词]交易者结构;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 F83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7-0068-05
一、引 言
20世纪60年代末,德姆塞茨(H.省略info.省略)。
参照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业务统计月报》中的统计口径,本文中N0和N1的含义分别如下:
N0:开户的自然人总数的变化额;
N1:一般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和QFII的开户总数的变化额。
(二)研究方法及实证结果
从图1和图2中可以发现,SZCZ和N0、SZCZ和N1之间变化趋势相似,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54,由此可知,市场价格与交易者数量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下文将采用协整和因果关系方法研究不同类型交易者数量变化同证券市场价格之间的定量关系。
对变量组进行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前,要首先检验各变量是否服从单位根过程,即变量序列是否是一阶单整过程,记作I(1)。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是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SZCZ、N0和N1的原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下表1。
从表1中可知,在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的60个月期间,单位根检验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SZCZ、N0和N1的原序列都是非平稳的I(1)过程,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I(0)过程,即时间序列SZCZ、N0和N1都是一阶单整过程。
对于存在单位根的两组或两组以上时间序列,如果它们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I(0)过程,则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服从单位根过程的变量组进行协整检验,从检验方法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EG(Engle &Granger,1987)[14]两步法协整检验;另一种是Johansen和Juselius(1990)[15]提出一种在VAR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检验多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方法,即Johansen协整检验。由EG两步法得到的协整参数估计量具有超一致性和强有效性,但在有限样本条件下,这种估计量有偏,且样本容量越小、偏差越大。由于本文的有效样本相对较小,为克服小样本条件下EG两步法参数估计的不足,本文采用后者进行分析。
注:1.(c,t,p)为检验类型, c和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 p表示滞后阶数,下同.2.临界值是在相应显著性水平下得到的Mackinnon值.3.表示原序列的一阶差分,下同.4.***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下同。
从上文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在1999.1至2003.12的时间段中,SZCZ、N0和N1都是单整的I(1)过程,因此可以对该时间段中的序列分别作协整检验。首先,将SZCZ分别和N0和N1进行配对,得到二组向量组合(SZCZ、N0)和(SZCZ、N1),然后分别计算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得到Johansen协整检验所需的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以及各自检验所需的临界值,实证结果列示在下表2中。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下同。
从表2中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都表明SZCZ和N0存在一个协整方程,SZCZ和N0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SCCZ和N1之间不存在协整方程。协整方程(此处省略)也表明,SZCZ和N0之间关系是正方向的,这也与常理相符合,根据常理,市场价格最终是由入市交易的交易者在场内通过竞价买卖形成的,入市交易者总数可以反映市场行情好坏,而且市场行情的好坏又会对交易者总数产生影响,行情好时交易者开户入市的热情就高,交易者数量就多;反之,交易者数量就少。
上述协整检验结果表明,SZCZ和N0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基于VAR模型检验;另一种则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VEC模型检验,两者区别在于各自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前者仅适用于非协整序列间的因果检验,而后者则是用来检验协整序列间的因果关系。
Feldstein & Stock(1994)[16]认为,如果非平稳变量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则应考虑使用基于VEC模型进行因果检验,即不能省去误差修正项(error correction term, ECT)。由于SZCZ和N0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据此,引入下式做VEC形式的Granger因果检验:
这里,Yt=(N0,SZCZ),修正系数矩阵θ和βi(i =1,2…n)分别说明变量间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Masih & Masih,1996)[17]。同时,本文也利用基于VAR模型方法加以检验,以便相互印证。对于不存在协整关系的SZCZ和N0,由于SZCZ和N0的一阶差分均平稳,因此,可以用VAR模型对其差分进行Granger因果分析,检验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方向,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分别见表3和表4。
注:1.**表示统计结果在5% 的统计水平下是显著的;2.LM表示对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检验,FHET表示对残差序列的异方差检验,FAR1表示对残差序列1阶滞后的ARCH效应检验.3.括号内是相应的p统计值4.panel B中的结果是利用传统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得到的统计结果。
表3第一部分表明,在检验SZCZ是否是N0的Granger原因时,SZCZ(-1)和ECT(-1)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异于0,表明SZCZ变动是N0变动的短期与长期Granger原因,且SZCZ(-1)系数符号为正,即SZCZ上升导致N0增加,它们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ECT(-1)系数符号显著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长期内N0对均衡水平偏离可以通过误差修正项修正和调整。在检验N0是否是SZCZ的Granger原因时,在5%置信水平下N0(-1)和ECT(-1)系数均与0无显著性差异,表明N0变动不是SZCZ变动的短期与长期Granger原因。同时,残差检验也都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异方差和ARCH效应等现象。从Panel B中可以看出,在用传统Granger因果方法检验时,在1%置信水平下拒绝SZCZ变动不是N0变动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而接受N0变动不是SZCZ变动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两种检验方法的实证结果都表明,在滞后2期情况下,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SZCZ变化都是N0变化的原因,表明在股价指数上涨后,个人交易者开户数目纷纷增加,并且时滞为2个月,行情变化确实影响交易者数量变动,但N0变化无法解释SZCZ变化。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用传统的Granger因果方法检验时,在5%置信水平下,接受SZCZ变动不是N1变动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即SZCZ变动不是N1变动的Granger原因,同时也接受N1变动不是SZCZ变动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因此,在滞后2期情况下,SZCZ变化与N1不存在单向或双向的因果联系。
上述实证结果表明,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与证券市场价格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同时,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与市场价格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市场价格变化引致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而机构交易者总数变化与市场价格间既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也不存在因果引致关系。
三、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发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同证券市场价格变化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正方向的。因为市场价格最终是由入市交易的交易者在场内通过竞价买卖形成的,交易者总数的多少也就反映出市场行情的好坏,而且市场行情的好坏也会对交易者的总数产生影响,行情好时交易者开户入市的热情就高,交易者数量就多;反之,交易者数量就少。例如,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11月中旬中国股市走出反转行情之后,投资者信心明显增强,股票市场开户数有了显著增加,截至2004年2月17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7019.29万户,2003年底是6992.66万户,扣除春节放假休市因素影响,2004年1个月时间账户总数增加了26.63万户,远远超过了2003年的同期水平。
第二,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可以由证券市场价格变化进行解释,证券市场价格变化同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个人交易者开户数量变化对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高,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正方向变动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个人交易者开户数量变化方向可以作为市场行情的“风向标”。另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尽管从交易者数量上分析,个人交易者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绝对主力”(以在深交所开A股账户的交易者为例,其中在1999年1月初至2003年12月末的60个月份中,个人交易者总数占开户总数的最低比重也达到99.48%),但个人交易者开户数量变化并未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化,这可能由于新开户入市的个人交易者所拥有的资金量有限,或是由于场外增量资金通过已有账户而非新开立账户流入股市。
第三,机构交易者总数变化同证券市场价格变化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本文认为,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无论从资格审查、繁冗的审批程序还是资金来源等方面(比如中国政府对QFII的严格监管)考察,中国机构交易者入市交易远要比个人交易者困难得多,这就造成了机构交易者入市数量的变化量和变化幅度较小,他们数量变化的“刚性”肯定难以反映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灵活性。另外,机构交易者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而毋需开立新的资金账户和股票账户将资金引入证券市场,比如通过其他机构账户或是违规使用A字头账户(A字头账户为自然人的证券交易账户,相对于机构账户应为B字头账户)(庄序莹,2001)的方式进行化名隐蔽投资。由于机构交易者总数变动无法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动,它们之间的关系显得较为模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机构交易者总数变动同证券市场变化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无法知道机构交易者是否对整个市场起到稳定作用,这也与现有的实证结果相符,即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机构交易者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如梁宇峰(2000)的研究显示,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频率要低于其他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市场;也有学者认为机构交易者的存在加剧了市场的剧烈变化,如施东晖(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投资基金存在较为严重的羊群行为,投资理念趋同,投资风格模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股价波动。
综上所述,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与证券市场价格变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仅是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结果和反映,证券市场价格变化无法通过个人交易者总数变化加以解释和说明,即个人交易者总数并非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原因。同时,机构交易者总数变化同证券市场价格变化间既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也不存在因果引致联系。
[参考文献]
[1]Demsetz, H., The cost of transac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 1968, (82): 33-53.
[2]戴国强,吴林祥.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Bagehot, W., The only game in town [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1971, (27):12-14.
[4]Huang R.D. & W.A. Kracaw, Stock Market Returns and Real Activity: A Note [J]. Journal of Finance, 1984, (March): 267-273.
[5]Feldstein, M.S.& J.H. Stock, The use of a monetary aggregate to target nominal GNP[M]. in N.G. Mankiw, eds., Monetary Polic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94.
[6]Mookerjee, Rajen & Yu, Qiao,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nd stock prices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The case of Singapore [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1997, (5):377-388.
[7]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8]金德环,李胜利.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与货币供给量互动关系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4):5-15.
[9]施东晖,陈启欢.信息不对称下的投资者类型与交易行为――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4(5):58-66。
[10]祁 斌,黄明,陈卓思.机构投资者与股市波动性[J].金融研究.,2006,(9):54-64。
[11]齐伟山, 欧阳令南.机构投资者与盈余公告后的股价行为――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分析[J].管理科学.2006(1):85-91.
[12]何 佳,何基报.投资者结构与股价波动关系――基于理论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6,(2):80-90。
[13]何佳,何基报,王霞,翟伟丽.机构投资者一定能够稳定股市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8):35-42.
[14]Engle, R. & C. Granger,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 1987, (55):251-267.
[15]Johansen S.& K. Juselius,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Demand for Money[J].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0,(52):169-210.
[16]Friedman M。Money and the Stock Market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8, (April): 221-224;Masih, A. & Masih, R., Macroeconomic activity dynamics and Granger Causality:
new evidence from a small developing economy based on a vector error-correction modeling analysis [J]. Economic Modeling,1996, (13): 407-426.
[17]梁宇峰.机构投资者是否有助于股市的稳定――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J].东方证券研究,2000(3).
The Traders’ Structure and Stock Market Price: Evidence from Shenzhen Stock Market
Wang Min1,Liao Shiguang2
(1.Economics & Management Schoo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2, 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Shanghai 200120, China)
Abstract: The core issue of micro structure theory is the form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price. Many scholars have explore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mong which traders’ structure is one of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ice. To exploit the micro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ers’ structure and the market price with the methods of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re is long-term co-integration between the market price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otal number of individual traders in Shenzhen stock market, and there is unilateral causality between individual traders’ numbers and market price that is, the changes of the total number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market price. While there does not exist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between market price and total number changes of institutional traders.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