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子如何不丈夫范文

时间:2023-03-31 16:2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无情未必真豪杰下一句是怜子如何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意思是无情的人不一定就是真的英雄,而怜爱孩子的怎么就不能是一个大丈夫呢。

出自鲁迅先生的《答客诮》,《答客诮》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开头两句正面立论,大处落墨,首先阐明“无情”与“怜子”的实质。结尾两句,借猛虎怜爱小老虎的比喻,形象既鲜明、生动,而且巧妙地揭示出深爱下一代的思想内涵。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综观全文,觉得它有如下美点:

一、独辟蹊径,视角独特

乍看文题,猜想文章的内容十有八九是写人的,待读完文章之后,方知本文叙写的是鲜为人知的企鹅父亲伟大与崇高的父爱。可谓视角独特。

二、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文章开篇用反复句大肆渲染自己被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所感动,读到这里,读者不禁会想:是什么事情呢?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三、正面描写,细腻传神

为了塑造企鹅爸爸这一形象,文章先描写了它的外形:“圆圆的瞳孔”、“它们头顶上那一抹浅蓝和肚腹上那些个粉嫩,使那寒冷的画面有了些许鲜亮和温和”这里写出了企鹅的可爱;而后的“形销骨立、瘦得不成样子”活画出企鹅爸爸为了子女而鞠躬尽瘁的形象。文章还描写了它们的神态:直立着身躯,以一种严酷的不变的姿态,伫立在冰面上;它们的动作:它们就是这样,怀抱着不能碰、不能压、不能搁下片刻的责任,吃力地、安详地等待着……这些描写将爱子如命的企鹅爸爸展现在读者眼前。

四、侧面烘托,以景写情

文章要歌颂的是爱子如命的企鹅爸爸们,除正面描写之外,还借景物描写作侧面烘托。如:“南极,一个冰清玉洁、银装素裹的世界。”“南极的冰坂辽阔空旷,风在冰川间狂暴地奔跑,有一种呼啸长空的力度和一种穿透金属的震撼力。”这些景物描写,极言南极寒冷异常,风力无比,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将如一座冰雕的企鹅爸爸推出,烘托出了企鹅爸爸的爱子之情。

五、夹叙夹议,议中抒情

文章在叙事时,夹以议论,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第三段描写企鹅的姿态时,说它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与雍容”,流露出对企鹅的一种喜爱之情;又如:写企鹅爸爸守候着小企鹅时,作者发出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感叹,其间夹杂着对企鹅的无比崇敬之情;当小企鹅出生时,作者又发出“蜡炬成灰”、“春蚕到死”的感慨,把作者的由衷赞叹之情进一步包含其中。

附原文:

父爱

我无法不为那样的场面而感动,也无法不为那份鲜为人知的父爱而落泪。

成百上千只雄性企鹅挤在狭长的冰岛上,在漫长的黑夜和同样漫长的严寒中,站立在冰面上,整整64个不能进食的白昼,整整64个不能安眠的黑夜,整整64个日月轮回,换来小企鹅破壳而出的那一刻。而爱子如命的企鹅爸爸们,在整整64天光阴的折腾中,几乎成了一尊尊没有知觉的冰雕。

南极,一个冰清玉洁、银装素裹的世界。天空蓝得有几许神秘。企鹅一对对钻出海水,登上岛屿。他们那永远都在企望和企盼的姿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和雍容。圆圆的瞳孔里透出一派天真的安详。阳光给他们洁白的大氅敷上夺目的金黄,一如皇帝的龙袍。他们头顶上那一抹浅蓝和肚腹上那些个粉嫩,使那寒冷的画面有了些许鲜亮和温和。

此时,严寒使海洋敛住轰鸣和喧哗,崖上冰山上一道道奇妙无比的冰褶和瀑纹借了风的力量,塑造出各种姿态凝固了的生命。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母企鹅产下一年中仅有的一枚珍贵的卵--完全贵族化的生育方式的结晶。我想,造物主选择这个时节作为它的子民企鹅的繁衍期,可能就是为了考验企鹅爸爸的父爱的。

为了恢复产后虚弱的身体,也为了给64天后将来到世界的小生命预备口粮,雌企鹅不得不和丈夫分离,把孵蛋的重任交给雄企鹅,依依不舍地踏上遥远的觅食之路。于是,保护着蛋卵、直立着身躯,以一种严酷的不变的姿态,伫立在冰面上的企鹅爸爸们成了南极洲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一道风景。它们就是这样,怀抱着不能碰、不能压、不能搁下片刻的责任,吃力地、安详地等待着,实现着做父亲的承诺,用厚实的身躯为还未出世的孩子遮挡着南极无边无际的风雪。在动物世界中,这是个特例。为了后代,它替代母亲,担当起孵育孩子的责任;为了孩子,它历尽艰险,将父爱发挥得淋漓尽致。

南极的冰坂辽阔空旷,风在冰川间狂暴地奔跑,有一种呼啸长空的力度和一种穿透金属的震撼力。肆无忌惮的朔风包裹着冰屑,挟带着雪末;遇上阻挡,就像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刻,逼得你无处躲藏。企鹅爸爸冰雕石刻般站立在风中,为一种深而不灭的信念而守候和坚持着。那是一种多么圣洁的爱啊。真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当小企鹅从壳中探出湿漉漉的小脑袋,惊奇地打量外面的世界时,第一眼见到的不是妈妈,而是疲惫至极又欣喜至极的爸爸。此时的企鹅爸爸已是形销骨立,瘦得不成样子,在雏鸟啄壳的响声中,它享有了真正的快乐。快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被爱,更要去爱;要获得,更要给予。雄企鹅怀着这样的喜悦,仔细地将胖乎乎的、像个灰白色绒线团的小企鹅捂在自己的肚腹下,感受着儿女的每一缕呼吸……实际上这时它已近乎“蜡炬成灰”、“春蚕到死”,只剩下游丝一息了……

篇3

当幸福的金马车向我们驶来之时,我们往往对它视而不见。然,当它离我们远去时,我们才会想起拣起地上的金鬃毛,回味着幸福散发着露水清香时的味道,说:“哦,原来我也曾幸福过。”

幸福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微不至的母爱,它润物细无声,而幸福就是这般朦胧而又真切的感觉。

幸福是父亲那扎人的胡子和那宽大温暖的大手。怜子如何不丈夫,父爱如山,而幸福亦像大山般敦厚稳重。

幸福是“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浓厚情谊。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知己一位,幸福足矣。

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佛曰:前世五次回眸才换来今天的一次擦肩而过。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能够走到一起就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初为人父、人母时的喜悦。当一个尊重命呱呱坠地时,他的哭声就是送给人们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久在异乡,视他乡为故乡,视故乡为他乡。当风雨燕归来之时,这种叶落归根的幸福之感便油然而生。

幸福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的乐观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然。逆境诚然是痛苦的,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豁达的心,知足常乐,幸福就在某个角落等待着我们。

……

幸福是无形的、抽象的,你永远看不到它,而唯能用心去感受它。

篇4

学会把烦恼当作脸上的灰尘,随时清洗,保持洁净,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如果陷于烦恼的氛围里,如同孑然一身行走在无边的沙漠,可能会招致自我毁灭。把烦恼当作一种磨练,也许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其实,烦恼源于我们自己。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作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总感觉一只大蜘蛛干扰他,他想赶走又束手无策,这让他很烦恼。师父知道后,让他在坐禅前先预备一支笔,等蜘蛛来时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以便知道它来自哪里。和尚照办了,等他坐禅完毕,记号画在了自己的肚皮上。

烦恼就像血液,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烦恼像影子般始终伴随着我们。我们把烦恼当作朋友,接纳它,正如你讨厌一个人,与其嗤之以鼻,不如心悦诚服地放在朋友的位置,容忍他,善待它,也许有一天因你的宽容而创造奇迹。

也不要自寻烦恼,麻雀不要总想自己不如孔雀漂亮,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遇到烦恼时,给自己一个缓冲的过程。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篇5

倾城之笑

“也许是因为自己成为了一个父亲,我发现自己的心比以前脆弱了。”黄磊坦言,“以前我不知道我的生活是为了谁,但是她的出现给了我答案。”事实上这些话很能代表他对得女如此的那种“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欢跃,而总是在不经意间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为人父母的喜悦。

“每天早上,多多吃饱之后,睡好了,就心情很好,很开心。当早上的阳光晒到她脸上,她一笑,简直是倾国倾城。”言罢,黄磊露出陶醉的表情,简直如同迷恋在一种恋爱中的感觉。人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而黄磊所表现出的爱是那样的厚重而应景了这种说法。

有责任的父亲

鲁迅先生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朱自清也把父亲的背影写进了飘摇的时代中,这一切已经成为经典。家庭的幸福来自于男人的责任感,而在这一点上,黄磊可以说是一个表率型的父亲。

自从多多出生之后,黄磊就几乎很少参加公众活动,希望以最多的时间来见证女儿一天天的成长。黄磊感叹道:“当她一哭闹时,我把手放到她脖子下面,把她轻轻抱起来,女儿马上就冲我笑,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奇妙了!”言语中的温柔,写满了他对女儿的责任。

不仅是言语,行动上才子黄磊也不断体现着父亲的温柔。他曾学着去为多多换尿布,帮多多打奶嗝,这些普通父亲的技能,让黄磊在大众面前表现得非常平易近人,有趣之余也让人见识到初为人父的他是多么享受这一切带给他的愉悦。

浪漫的父亲

有一次,黄磊带女儿多多去动物园看长颈鹿,回到家时女儿看着窗外对黄磊说,长颈鹿。黄磊走到窗前看,外面只有蓝天白云,哪有什么长颈鹿。但是黄磊毕竟是黄磊,他没有像有些父母似的说哪有什么长颈鹿?而是顺着女儿的话,是啊,的确是长颈鹿。从那以后,长颈鹿就成了黄磊走进女儿童话世界的一座桥,他经常会问女儿,长颈鹿今天做什么了,吃饭了吗……

黄磊非常善于保护女儿的想象力,顺其自然的让她自由构筑一个童话世界。“用现实世界来构建我们的想象是很贫乏的,而儿童是用他的想象构建出了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的丰富多彩是我们看不到的,所以我常常觉得要帮他一起去建立起来,我希望那只长颈鹿一直陪着她,会让她很幸福。”黄磊如是说。听他这话,很难不被感动。父母最大的成功并不单单是让孩子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拥有自己快乐的精神世界,自由自在的实现梦想。

溺爱的父亲

黄磊有着一颗诗人般多情的心:“都说女人是水,其实不是,应该是白酒。酒是男人喝的,而应该是女人酿的。”对于女儿这个前世的情人,射手黄磊对这个水瓶女儿的溺爱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黄磊在采访中说,有女儿以后他每年都陪女儿过儿童节,别的节日都不过了。但是当他拍摄电视剧《悲伤时唱首歌》那年的儿童节时,他却因为拍戏不能在女儿身边。回首那段往事,他不无遗憾地说:“工作嘛,没有办法。”

篇6

1、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3、满目青山夕照明。——

4、年高可可以带来智慧与经历。——英国

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6、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8、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9、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佚名

10、老年人总以为自己狡猾。——托·富勒

11、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13、提琴虽老,仍可奏出好曲子。——英国

14、剑老无芒,人老无刚。——明·冯梦龙

14、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5、当我们变老时,我们同时变得更愚蠢和聪明。——拉罗什富科

16、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唐·韩愈

17、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18、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0、壮心未与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宋·陆游

21、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22、老骥思千里,飞鸿阅九洲。——宋·戴复古

23、日落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晋·李密

24、五十岁时,你开始厌倦世界;六十岁时,却是世界厌倦了你。——沃克森夏安纳

25、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2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7、年高有德经验多。——日本

28、人老无能,神老无灵。——清·李渔

29、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

30、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31、老年的悲剧不在于一个人已经衰老,而在于他依旧年轻。——王尔德

3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3、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34、为人年老没心机,为笋年老没人吃,熬糖老了第一苦,残花莫望春风时。——广西情歌

35、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36、残灯犹未灭,将尽列扬辉。——南北朝·纪少瑜

3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38、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间。——唐·元稹

39、老年有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这么容易受人耻笑。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蒙田

40、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41、不要担心老起来,到你中止老起来的时候,你就死了。——欧洲

42、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唐·王维

43、老去悲秋强自宽。——唐·杜甫

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5、狮子老了狼也讥。——阿拉伯

46、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唐·李端

47、每个老人都抱怨世界在堕落,抱怨下一代的无礼和傲慢。——塞·约翰逊

48、垂头自惜千金香,伏枥仍存万里心。——元·郝经

4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唐·刘禹锡

50、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51、世无老而不学之理。——德国

52、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篇7

笔者在1979年的3月也曾突然大病一场,使得全家人忐忑不安。当时我才二十大几,孩子只有几个月,这种情况如何不叫人担心?!但我不急不躁,积极地进行检查治疗。结果是:左肾萎缩被切除,右肾做了肾盂切开取石术,体内只剩下一个残缺的肾脏。我自己是个医生,医科大学毕业后一心想创出一番事业来,身体就是有一点小恙也从不在乎,谁知最终竞导致如此后果。众人认为我病入膏肓,生命不会长久,劝我多休息,尽量享受人生的乐趣,以度余生。但我自己却没有悲观,以坚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18年来我不但没有被疾病压倒,反而笑对人生,活得轻松潇洒。我不仅坚持上班,而且年年出满勤,还担任门诊部的负责工作,没有一点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大家都说我越活越年轻了。

生病是对人们人生观的一次考验。有些人平时吹嘘得像视死如归的英雄,可生一点病就想到残、想到死,连掉一根头发都会引起无尽的伤感。如此种种,男的愧称“大丈夫”,女的羞煞“半边天”!这样说,并非主张对疾病掉以轻心。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它,该就医时就医,该治疗时治疗。

在体验着病痛的时候,可以想一想这病的来龙去脉:是因为营养问题?是因为没日没夜地“垒长城”?还是因为工作繁忙、积劳成疾?如此想来定会有所受益。我的一位老同学生病住了一次院,居然把酒戒掉了。现在不但自己不想喝。连看见别人喝酒都很反感。这场病真成了他的“好老师”。中医“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的格言,也值得每个病号反思。是什么事使你激动得心脏病发作?是什么事使你雷霆大发,震坏了肝、气炸了肺?是什么事使你愁肠百绕、不思饮食?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这些事竟然都与“票子”、“位子”有关。

疾病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管大人物、小人物,病魔附体时都是“其声也哀”、“其言也善”。同病者相怜,在患病住院期间可以结交各种层次的“病友”。

我本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患病前一心争取事业上的成功,病后这种追求丝毫没有改变,而且认为自己的生命不长久,只有加倍努力,才能接近自己所订的目标。心里树起了目标,疾病反而成为一种动力。另一方面,我改掉了以往单调的生活模式,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拓宽业余爱好的领域。丰富的生活使我的精神经常处于最佳状态,疾病带来的阴影也就荡然无存了。

篇8

曾几何时,“虎妈”、“狼爸”鼓噪四方,单是这名称的出现就够骇人听闻。而这“虎狼之喻”皆因“教育子女”而起,意在证明,不发“虎狼之威”就难以让孩子“顺利成才”。这里先不说“虎妈”是不是一只名符其实的“母老虎”,也不说“狼爸”的“狼性”到底有多重,把某些家长教育子女时的所作所为拿“虎”“狼”作喻本身就有问题。

不由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头时看小於菟。”诗中讲得很明白,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豪杰,儿女情长同样能成大丈夫。就连狂啸生风的兽中之王,也时时流露出爱怜虎仔的顾盼之态。在虎的世界里,“虎妈”与“人妈”一样,对于自己的子女都是呵护有加,怜爱备至,绝非凶暴无情。常言所讲的“虎毒不食子”,只是一每最基本的底线,人们眼中的母老虎之所以厉害,皆缘于“护犊情深”。同样,在狼的生活中,狼爸狼妈们为了狼仔的生存而终日奔波,它们通常要到很远的地方寻觅食物,然后跑回去把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给狼仔吃,其情其景,可感可叹。现如今人类把自己的无情或矫情强加给这些动物,让它们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其中的自以为是与蒙昧无知是显而易见的。

假如站在虎狼的角度,相信它们一定会把那些凶狠严厉地对待子女的母虎公狼们称为“人妈”、“人爸”,因为虎狼眼中的我们比我们眼中的虎狼应该更可怕,更凶残,也更无情。因而它们对不听管教的仔子们也一定会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人妈人爸去教育,看你还捣蛋不?

当然,个别人拿虎狼作招牌,也许只是为了炒作。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只要成功了,说什么和怎么说,完全由着自己的那张口,背后的是非真假其他人是很难辨明的。所谓的“成功人士”的许多说辞都是靠不住的,大可不必作更多的分析解读。但不容忽略的是潜藏其中的一种人性的“恶”:当许多家长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大背景下不知所措时,这些靠不住的“成功经验”就会被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借鉴和效仿,如同有些组织蛊惑信徒去自残一样,伤害的都是别人,而鼓动者自己是不会“以身试法”的。现在的教育已经到了严重异化的境地,而“虎妈”、“狼爸”之类的喧嚣,会使更多的人难以抑制“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冲动,从而使“学习暴力”不断升级,让那些幼小的生命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重压下步入绝境。这并非虚言,只要上网一搜便知,近年来已有不少孩子因不堪重负而自赴黄泉,可谓触目惊心。真正的虎狼可曾如此?我们又怎么好意思拿虎狼说事?

篇9

最近在和学生一起研读班固《汉书?苏武传》时,感慨颇多。在人们的心中苏武一直是一位顶天立地令人敬仰的英雄,但太多的人读出的是英雄辉煌的一面,却忽略了英雄背后的那抹挥之不去的阴影,那灿烂人生中厚重的悲剧色彩。诚然,他说英雄,但他更是充满悲剧色彩的英雄。

"笃志于儒学"的班固作为一代良史之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在《苏武传》中更多地赋予了苏武神性的光辉与英雄的气质,而掩饰了他作为一个常人的特质。

对于苏武,我们的第一印象看到的是一位桑迪亚哥式的硬汉的形象,抱定信念,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他以顽强的精神和超人的毅力,折服了我们。纵观全文,苏武的事迹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后"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归汉。'引佩刀自刺。"为了捍卫国家的尊严,他两次欲自杀殉国,忠贞之情,千古而下,如在目前,令人动容;其二,卫律、李陵先后两次劝降,然苏武终不为名利所诱,威武所屈,凛然正气,浩荡不已;其三,困拘北海,杖节牧羊,虽"节旄尽落",却"卧起操持",未曾废离,贫贱不移,浩然之气,千古长存。

在教学过程中,最令我动容的是李陵劝降,李陵是汉"飞将军"李广的孙子,精于骑射,善于用兵,与匈奴作战兵败投降。李陵与苏武同为侍中,本是故交,情谊深厚,因闻苏武牧羊北海,处境悲惨,前去劝降。同是劝降,卫律是软硬兼施,诱之以利,费尽心思;李陵则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设身处地,推心置腹地与他交谈。然,苏武矢志不渝,不为所动。苏武之死靡他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李陵,以致其泣下沾襟,嗟叹不已:"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最上通于天!"

古人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句,却传达了共同的思乡之情,念亲之意。牧羊的北海是荒寒之地,除了羝羊,了无人烟,我们不知道在一个个漫长举头望月的夜晚,手持汉节的苏武可曾想起故乡,想起家人。或许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而此时到来的李陵给他带来了他最想听到,也可能是他最不愿听到的家中的消息。而他对家的印象永远定格在了那年出使前离别的那一幕。而今,岁月斑驳,家已破碎,梦已成空!哥哥,因为触柱折辕,遭遇弹劾,伏剑自刎;弟弟,因追捕宦骑,逐而不得,饮药自尽;母亲悲痛,含恨辞世;妻子红颜皓齿,在莲花开落中,等待,从希望到绝望,终抛家弃子,为他人之妇;妹妹与孩子,身如浮萍,生死未卜。苏武没有想到,执著忠贞,饮雪吞毡,无尽而漫长的守候,没有守望到稚子迎门,没有守候到共剪西窗,等来的却是家破人亡。班固并未在《汉书》中刻画这样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听到这一番话时的神情。但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此刻的苏武心中的酸楚与苦痛,因为他是哥哥的弟弟,是弟弟的哥哥,是母亲的孩子,是孩子的父亲,也是妻子的丈夫,然而,这一瞬间,绳断网破,他这个网上的结,现在只是一个结而已,孤零零的。这一切都在《汉书》之外,而《汉书》之内:"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无所恨",字字千钧,斩钉截铁,他真的无所恨吗?班固如是说,然而......班固把普通的人性、人情从苏武身上给剥离了,赋予了他神性的光辉与英雄的形象,给了他巨大的光环,炫晕了观者的双眼。我们在赞美他们,仰望他们的同时,却忽略了他们的辛酸与苦楚,而这恰恰是苏武也是英雄的悲剧之所在。

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班固把苏武塑造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或者说苏武,他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英雄。然而班固忘了,英雄,本质上也是人。人性是首要的,神性则是其次的。英雄虽多风云之气,却也食人间烟火,也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儿女情长。

班固之所以这样写,因为他是官修之史官,是因为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儒家的国家之义,名为先有国后有家,故而个体要维护群体的利益;而家国,家是组成国的最基本单元,家是以血缘为基础,以宗法为纽带而构成的一种稳定的社会结构,是构成国家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说,家是国的缩影,国则是家升华。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在一定条件下家是可以被牺牲的,如毁家纾难,"捐躯赴国难"等无疑都向人们阐述着这样一个理念。换言之,儒家的群体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扼杀了个体的自主精神和自我尊严,在一个崇高而伟大的事业面前,个人必须被牺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苏武恰恰是这种理念的践行者与牺牲者。然而,千年前的苏武是无法明白这一点的,班固亦然。

苏武的悲剧在于,他所坚持、所信奉、所追求的,却在他历尽艰辛之时动摇了他生命的支柱之一--家。让人感到崇高的是为国献身,为真理献身;而使人温暖的却是生命中的细微之处,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温暖的眼神,一抹阳光的微笑。苏武是如此刚强,如此忠贞,如此执著,却又惨遭厄运,困守北海,在漫长无涯的等待中,苦难拉长了他壮烈而辉煌的人生。然而这种厄运不仅是匈奴所给予的,也是汉天子所赐予的。《汉书》的浓重一笔,抹去苏武生命中最柔软的东西,也勾去了苏武一生的幸福。只留下一个正义凛然,彪炳史册,忠君爱国的英雄的形象。但苏武是寂寞的,更是孤独的。

篇10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很好地填补了这一阅读空白。它让学生有机会走近名人、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可以一举多得,即读传记,写随笔,积素材,立大志。

一、读传记

传记有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学生读传记时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如果进一步创设氛围,他们更易进入阅读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激发兴趣。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文的提示,我们可以带感情地读:“同学们在课上已经学过不少诗圣杜甫的诗。当我们欣赏那些千古传诵的诗作时,一定也很想知道这位伟大的诗人当年是怎样生活、怎样写作的。这篇《杜甫传》也许能满足大家这个愿望,把我们带入久远的唐代。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就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诗。”这段阅读提示使学生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作品,有兴趣地品味《杜甫传》。我们还可以引用名言创设情境。如学习传记《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文,我们就用对鲁迅的评价导入:“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学生自然就走进萧红的作品,去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带着兴趣阅读《鲁迅传》。

二、写随笔

读书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随笔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随笔也是检查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读完读懂传记,才能有感悟,有心得,笔下才能有东西可写。如读完《杜甫传》,写“为什么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学生首先要阅读完《杜甫传》,然后搜集整理以前学过的杜诗,最后才可动笔,写出自己对杜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积素材

写作可以展现学生的才情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每一只快乐的小鸟都应该有一对灵动的翅膀。它立于青春的枝头,啼唱多彩的生活。写作正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是诗意生活的张扬,是横溢才情的展示。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奇缺成了突出问题,积累素材尤其显得重要。走进名人传记,与名人对话,可以让战国的风云,春秋的血泪,魏晋的风流,盛唐的传奇在最美的相遇中碰出生命的火花;可以乘李白的轻舟,骑贾岛的毛驴,牵杜甫的病马,去品刘伶的缸酒,观苏轼的明月,赏陶潜的;感受鲁迅如寒冬里的炭火般的友情,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茫茫黑夜里踢鬼的豪情。在中读,在随笔中写,在积累本中积累,如此以往,何患写作没有素材?

四、立大志

苏轼在总结北宋画家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时强调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意就是作文的立意。孔子曰:“器大者声必宏,志高者意必远。”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作文立意要深刻,要高远,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年少时远离家乡写给父亲的一首诗,就显示了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正因为远大理想的鼓舞,他博览古今,语出惊人,以他诗人的气魄,指点江山,令历史为之改写,让世界为之震惊。相信,名人有无穷的感召力,会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在这些伟人的影响下,他们定会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