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范文
时间:2023-03-13 19:0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梦贾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人统计过,在《红楼梦》里,共写了有名有姓的人物四百多人,这些人物,构成了《红楼梦》中炫目亮丽的风景线。作者所塑造的一些不朽的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有关研究论著、论文很多。相形之下,贾母这一极重要的形象,处于相对弱势的研究领域。而且颇有些脸谱化的趋势:前人历来都认为贾母是一个看起来对儿孙们很爱惜,却是维护封建纲常礼教的“第一人”,是她和王熙风用“掉包计”逼死黛玉,让宝钗冒充黛玉的名字嫁给宝玉,残忍地扼杀了宝黛的爱情。在这种普遍观念的影响下,使得大多数影视剧作中的贾母,成为了戏剧矛盾冲突中反面力量势力最大的一方,为人们所厌憎。但《红楼梦》这部奇书绝不同于一般性的文学作品,我们要真正的看清其中的“昧”,必须要从人物的性格、爱好等一些细腻的方面来进行考察,这样才能更深刻的认识人物。
一、贵族出身的大家闺秀
贾母是贾府里第一年高有德的人物,这位老太太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金陵世勋史侯之女,嫁给了荣国公的长子贾代善,是贾赦、贾政、贾敏的母亲。荣宁二府的“老祖宗”,地位尊崇,儿孙满堂。
这位贵族小姐出生于侯门,嫁到贾府又正值贾家鼎盛之时,因此她从少年之时就见多识广,聪明伶俐,积累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既精通人情世故,又长于才干。年轻时,根据她自己说的“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就连心高气傲,不甘于人后的王熙风也不得不承认,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
但在《红楼梦》一开场的时候,这位史家小姐已经是一个“鬓发如银”的老祖母,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儿孙成群,环伺膝下,被大家称为老祖宗、老封君,是贾府的大家长。在《红楼梦》故事产生的背景贾府中,贾母拥有着比所有人更多的生活经历,见识过比所有人更大的人生世面,了解过比所有人更多的世态常情。也正是为此,这位“老祖宗”虽然在名义上是贾府的最高层统治者,但实际上已经是不管事的了,她收拾起了自己当年管家时的才能,摆脱了家事的困扰,每日就是和孙子孙女们说说笑笑,安富尊荣,在牌桌和戏台前打发时间。
二、慈祥的老祖母
老人的心灵是孤独的,因此更需要亲情的抚慰。尽管贾母的生活经历决定了她绝不同于一般的老年女性,但在渴望亲情这一点上,大抵是无人可以跳出窠臼的。我们可以看到,贾母是多么喜欢她的晚辈们围绕在她的膝下,除了她最疼爱的宝玉和黛玉以外,她将孙女们都留在自己这里,姐妹们起诗社,她冒着雪也要去找她们玩一会儿,亲戚家的女孩子们也是见一个喜欢一个,宝琴、岫烟、李纹、李绮,都是这个老太太留着住在大观园里的,甚至远亲家的姑娘喜鸾和四姐儿,因随家人来贺寿,也被贾母留着住下,还吩咐家人说:“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这样的一个老太太,已经不同于《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她的形象更丰满、更真实,也更富有人情味。起码,在这些孙子孙女面前,贾母并不是一个封建卫道者的形象,而是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她对于女孩子们的教育极为宽松,并不以家长的身份进行压制,更没有拿一套那个时代的对女人的要求来把她们教育成“三从四德”的女性。姐妹们每天要去上学,惜春不过是会画几笔写意就着意在刘姥姥面前大肆夸耀,黛玉、湘云等人颇有文才在老太太那里也是青眼有加,而鸳鸯、晴雯,这些女孩子,甚至王熙风都是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发展了自己的个性。
她对于儿孙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达到了一个巅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携她游览大观园,第一处就来到了黛玉的潇湘馆,在潇湘馆中,她先是自豪的向刘姥姥介绍这个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的屋子是自己的“外孙女儿”住处,果然引得刘姥姥咂舌不己,然后转目一看,竟在如此精致的房舍中发现了不妥……贾母因见窗上纱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儿就不翠了。这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绿纱糊上,反倒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贾母对黛玉的窗纱略有褪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立即命人更换,亲自落实此事,经过了王熙风的一段插科打诨后,拿来一匹样纱,贾母仍是千叮万嘱不忘强调找出银红色的给黛玉糊窗户:贾母说:“可不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做被做帐子试试,也竟好。明日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户。”
这段文字,虽然是黛玉身份与众不同,但是关怀儿孙辈细致到一扇窗纱颜色都亲自过问的程度,古今中外的小说中,只此一家。
贾母这个仁厚的长者对外人的态度也一贯如此。她怜贫惜老,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贾府里上上下下都在拿这个老实的村妇做笑料,唯有贾母没有嘲笑她,反而在刘姥姥跌倒时关心她有没有摔着。并且还嘱咐:“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说酒令时刘姥姥好些话说得都不甚得体,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只有贾母说“也是有的;而在清虚观打醮时,贾母对那个剪烛花的小道童的处理,更显其是一位心慈面善的老太太。王熙凤扬手把小道童打了一个筋斗,为的是他冲撞了自己,而身份更是高贵的老太太却生怕“唬着他”,再三叮嘱人“别叫人难为了他”。这种善良和同情心,贯穿贾母的为人处事的始终,这位老祖母的形象该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
三、见识非凡、才能出众的老祖宗
贾母现如今有享用不尽的衣食、富贵,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大把的时间,没有琐碎的家事劳心,也投有对生计前途的担忧,“享乐”就成为了她生活的唯一要求。这位品位高雅,富有生活情趣的老人从来就不缺少享乐的花样,见识之高可见一斑。《红楼梦》里写的几出家庭行乐、团聚尽欢的场面,花样极多,又非常精彩,这些都是以贾母为中心的,少了她的参与和鼓兴,这些活动就要失去许多的颜色。正如文中所写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这种极有意趣的提议,极其高级的享乐方式,却不是那个擅长“市井取笑”的风奶奶可以想得出来的吧!怪不得连最不随便批评人的宝钗也不得不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但是这位老太太并不是一味的高乐,对所有的家务事都不
闻不问,在她认为必要的时候,老太太就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贾府“第一人”的身份,处理事情既果断又迅速。
在《红楼梦》第七十三回中,有这样的一段公案:宝玉为了逃避父亲的问话,托词晚上看到贼人被吓病,护孙心切的贾母仔细问明原因后,雷厉风行的解决了大观园中的隐患。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贾母忙道:“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于是,在不到一晌的时间里,聚众赌博的人就已经被查处,进行了惩戒――“贾母便命将骰子牌一并烧毁,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厕行内。又将林之孝家的申饬了一番。”这次,连二小姐迎春的乳母也不能逃脱,凤姐和探春这些管家姐妹们,又有哪一个有这样的手段和魄力?
综上所述,在《红楼梦》的人物群像中,贾母,非但不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的、高踞于贾府之上的“太上皇”,反而是一个慈爱善良,并且有着极高的文化内涵的最可爱的摩登“银发一族”,她开朗、善良,热爱生活,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对孙子孙女们更是怜爱有加,是一个可亲的老奶奶。这也就难怪有人会认为,贾母这个人物,是“全能冠军”,是“红楼梦里唯一的成功女性”。
注 释
[1]曹雪芹高鹗著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下皆同)第四回
[2]《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3]《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4]《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5]《红楼梦》第四十回
[6]同上
[7]《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8]同上
[9]《红楼梦》第四十回
[10]《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11]周王句著《套的美人无限意》外文出版社2009年11月
[12]
参考文献
[1]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年
[2]周汝昌《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2003年
[3]梁归智《石头记探佚》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4]刘心武《随云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5]蔡义江《蔡义江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年
[6]郭豫适编《红楼梦研究资料汇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篇2
元宵节,又是宴请,又是看戏,贾府热闹非凡,一时上汤之后,又接着献元宵。贾母说道:“将戏暂歇,小孩子们也怪可怜的,也给他们一些滚汤热菜的吃了再唱。”又将各样果子元宵等物拿些给他们吃。一时歇了戏(《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历史溯源】
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也称“元夕节”。按照中国古代的习惯,“元”指月亮正圆,一年之中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称为“中元”,十月十五称为“下元”,故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
根据考证,元宵节的来历,有说与祭祀“泰一神”有关。泰一神亦称“太乙神”,主宰人间的风雨、饥馑和瘟疫。据说,汉朝武帝曾久病不愈,求助太乙神后竟奇迹般治愈,乃于元鼎5年(公元前122年)开始建太乙祠坛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达旦以盛大的灯火祭祀,从此便形成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了。
元宵节期间,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流传至今,这一连串充满热闹欢乐的庆典活动称为“闹元宵”。
南方人做元宵时,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人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元宵的大小不一,大者如核桃,小者若黄豆。
【制作方法】
轻轻捏。下锅前,用手轻捏元宵,使其略有裂痕,这样煮出来的元宵,里外易熟,软滑可口。
开水下。锅内水开后,放入元宵,用勺背轻轻推开,让元宵旋转几下,就不粘锅底。
文火煮。元宵入锅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文火,否则,元宵不断翻动,受热不均匀,外熟内硬不好吃。
点冷水。元宵入锅后,每开一次应点入适量的冷水,使之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即可捞出食用。这样煮出的元宵质软不硬,香甜可口。
元宵除了煮食外,还有多种食法:
油炸元宵:如果是生元宵,可将元宵先粘上鸡蛋清,再放进锅里炸。这样炸出来的元宵有鸡蛋香味。炸时要不断翻动,以免炸得不透不匀。油炸元宵时,有时会发生元宵在油锅里突然炸裂溅伤人的现象。如在元宵下锅前用针在元宵上扎两个小针眼,即可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另外,炸时要用小火温油,这样炸出的元宵香甜可口。
拔丝元宵:将元宵炸好备用。用食油滑锅底,放入白糖和适量清水,用文火熬成糖稀,当糖稀冒大泡呈黄色时,放入炸好的元宵,与糖稀搅拌,迅速出锅,趁热食用,宛如金珠缠丝,别有情趣。
穿衣元宵:将芝麻炒酥研末,放入熬稠糖糊的锅中,再倒入炸好的元宵滚粘均匀,出锅上盘,逐个摆开,互不粘连,冷食、热食皆宜。
篇3
关键词:红楼梦;吃茶;讲究;艺术
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饮茶风尚已经席卷全国。《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正是因为作者曹雪芹原本出生于鸣鼎食之家,享尽人间繁华,因此对于饮茶更有着十分深刻的体验。《红楼梦》中对于茶文化的描写涉及多个方面,并且在人物塑造、情节推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红楼梦》中的吃茶讲究
(一)《红楼梦》中的茶种类
单从种类来看,《红楼梦》中的茶已经可以说是蔚为大观了。除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龙井茶”(《红楼梦》第八十二回①中黛玉常因饮之茶。黛玉唤紫娟为二爷沏一碗自己常饮的龙井茶,并说了一句“二爷如今念书,比不得头里”,将黛玉对宝玉的默默含情含蓄而又饱满地描绘出来)“普洱茶”“女儿茶”(《红楼梦》第六十三回②中林之孝要求“闷些普洱茶喝”,袭人和晴雯回应已经“煮了两回女儿茶”),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茗茶,它们仅仅从名字来看就可以引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同时也仍然深刻感受到曹雪芹的茶文化造诣。
《红楼梦》第五回中③的“千红一窟”,清香异味,纯美非常;第八回中宝玉所言的“枫露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在此后的第七十八回,宝玉祭祀晴雯时所作的《芙蓉女儿诔》中也提到了“枫露之茗”;第四十一回中,妙玉烹茶邀请贾母品尝,对方辞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小道:“知道。这是老君眉……”;第五十四回中元宵佳节贾母等人家所饮用的“杏仁茶”。此外,还有外国茶(“暹罗茶”)和从遣香洞里采来的“仙茗”。
(二)《红楼梦》中的吃茶讲究
1.泡茶择水。泡茶自然要用到水,那么究竟怎样的水才能让茶有更好的色香味呢?《红楼梦》第四十一④回中,妙玉邀请贾母吃茶,对方询问泡茶所用何水,妙玉称是“旧年的雨水”;而之后妙玉让宝玉和黛玉二人所品的茶,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第五回中宝玉神游太虚境时,所品的茶则为“仙花灵叶上所代之宿露而烹⑤”。这三处中,透露出《红楼梦》吃茶所用的水分别为雨水、雪水和露水,这三者在古代被成为天落水,又称天泉。尤其是雪水,多次在古人的饮茶诗文中见到,可以说是泡茶的首选。
2.品茶器具。《红楼梦》中,喝茶的器具因人而异,而茶具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反映其中人物的品位和个性。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招待贾母一行人时,选用了几种不同的茶具。其为贾母选择的是成窑的五彩小盖钟。而众人使用的则是“官窑脱胎添白盖碗”。后者形体较大,颜色素净,但是品格却低了一个档次。因为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中,贾母在场,别人自然在器具使用上要低一等。而随后妙玉将宝钗和黛玉拉到耳房吃茶的时候,用的却是更加精巧的小碗等器具。当宝玉认为自己的吃茶器具“俗气”时,妙玉便拿出来一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一个小小的尼姑,竟然随身收藏这么多品茶器具,不得不说其对于品茶器具的讲究。
3.吃茶的艺术。无论是称作“吃茶”“喝茶”还是“品茶”,很显然其中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助妙玉之口对于吃茶的艺术有十分精辟的阐释。原文中这样描写:“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踏。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⑥’,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由此可见,品茶品的是境界,是文化,这显然是《红楼梦》中的贵族才具有的深刻体验。
二、结论
《红楼梦》作为我国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吃茶艺术和讲究的描写,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红楼梦》中对于吃茶艺术的描述,不仅是涉及茶的种类、冲泡水的选择、茶具的选择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且还涉及饮茶环境、饮茶艺术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更有茶叶在日常人际交往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等社会层面的东西。这些可行度较高的描述,对于我们今天了解清代乃至更古时期的吃茶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后人研究《红楼梦》也有很大的帮助。
注释:
①曹雪芹.红楼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234.
②曹雪芹.红楼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132.
③曹雪芹.红楼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12.
④曹雪芹.红楼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87.
⑤曹雪芹.红楼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12.
⑥曹雪芹.红楼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142.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2]刘保忠,谭思梅.茶道・人品・命运―品味炭红楼外中的茶文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5):51-56.
[3]张劲松.《红楼梦》中“茶”之文化符号探微[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篇4
【摘要】在《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也熠熠闪光,美不胜收。曹雪芹为他笔下人物设计的服饰,不管是在体制上,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透过那多姿多彩的服饰,看到了明清时期服饰方面的礼仪体制和审美理想。
【关键词】红楼梦;明清服饰;美学
服饰作为人的一种文化表征,必然成为社会文化的体现方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的服饰也熠熠生辉,美不胜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的设计,无论是从款式还是从色彩上,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服饰是人的第二皮肤,也体现着对美的一种追求,是美的一种张扬和延续,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很注重明清时期服饰的美学,贾府里面的人物服饰,一个个都是富丽堂皇,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地位和命运,作者通过对服饰的描写,把人物的心理和智慧的外在美充分体现出来。
一、红楼梦中的服饰特点
首先,在《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主要体现的是明清时期服饰的特点,在作品中描写的《红楼梦》的服饰和现实中朝代的服饰是不太相同的,可以说曹雪芹在描写《红楼梦》的服饰的时候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背景限制的,人物碰到正规的礼仪场合,就严格按照清朝的服饰制度穿戴的。但是作者又不完全按清制装扮人物,以便给自己的艺术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从客观上看,清朝虽然废除了明代服饰,但在有些方面还是沿用了明代的。由此可以看出,《红楼梦》的服饰虽然有着曹雪芹自己的美学追求,但总的来说遵循的还是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审美标准。
其次,红楼梦中的服饰大多以红色为基调,而且多为描写年轻美丽的女性服饰。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以红色比喻美色,女子的服饰以红为美,以红为贵。比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服饰的描写有三次,其中有两次就以红色为主。在当时,红色不仅仅是美丽的代表,更是高贵吉祥的象征,而高贵就是美的表现,书中所有的年轻女子个个美若天仙,所以都必须要有美的服饰与之搭配,而作者在设计时也是把美和高贵结合在一起了,同时也体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把服饰礼仪作为当时重要审美标准。
二、《红楼梦》中体现的明清时期服饰美学《红楼梦》所展示的明清服饰是宏大和精微并存的。《红楼梦》中的服饰大量运用许多蕴涵丰富意义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祈求祥和,或者是权利和统治阶层的象征,也或者是对长寿和生命健康的崇拜。
(一)代表了明清时期服饰文化的审美标准
我们可以从书中描述的贾府人物的服饰看出,它们代表了明清时期服饰文化最高的审美价值,显示了极高的审美品味和美学追求。在《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描绘渲染出错彩镂金的辉煌之美的一面,也有体现芙蓉出水般的清雅之美的一面。《红楼梦》中的服饰深刻展示出明清时代的服饰文化的特点:当时的社会更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于诸多粉饰太平吉祥的祝福之词,将这些吉祥祝词施之于图案之上,增加华贵的审美氛围。通过《红楼梦》中对服饰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服饰特征表现为生动豪放、色彩浓重、简练醒目,反映出了他们的审美形态。尤其是清代服饰,更加注重于繁缛的艺术样式和风格,使得在服饰用料、饰物等方面突出强调精致细密。在《红楼梦》中充分体现了由于满汉服饰的融合,出现了清代服饰花样丰富多彩的趋势,它基本以明代服饰和清代服饰混合法来塑造人物。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王熙凤、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服饰都具有时代的代表性,是当时流行的时装,他们的服饰都是富丽堂皇般的错彩镂金之美。在林黛玉的服饰上,主要体现的是清新淡雅,犹如芙蓉出水,与其他人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主要是形象塑造的需要,也是特定人物的审美需求。
(二)体现明清时期服饰自身美的规律
服饰不仅要符合明清时期一定社会、阶级的审美标准,而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要合乎服饰自身美的规律。在社会中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其服饰也是不尽相同的。在《红楼梦》中,每个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穿戴的服饰,它的款式和颜色的搭配是不相同的。曹雪芹明白服饰的款式和色彩对人物角色描写的重要性,因此按照美学的规律设计人物的服饰,为人物形象服务。比如说在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看到贾母的丫头的服饰,感觉她们穿红着绿与别家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贾母的地位决定的,贾母以享受为主,所以她不仅需要像鸳鸯那样善于体察迎合她的丫头,也要求丫头在外表上也要赏心悦目,所以这样穿着的丫头放在贾母房里实在是合适不过了。“穿红着绿”既对塑造贾母的形象起了烘托作用,又合乎美的规律。
(三)体现明清时期人物形象性格
《红楼梦》中的服饰是明清服饰的一个缩写,体现着明清时期人们如何运用服饰美学来美化人的外貌,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服饰是人主动装饰自己外貌的部分,它能够有效地烘托人物外貌,这就是人类运用服饰进行装饰的目的。好的服饰能够使得人物外貌变得更美,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因此,在《红楼梦》中的服饰款式上,作者几次描写到宝玉穿箭袖衣,而箭袖衣是窄袖袍服,窄袖袍服是满族游牧尚武的民族传统流传下来的,贾宝玉虽然不是习武的,但是穿上它可以显得英俊干练、风流潇洒。如果是变成穿宽袖长袍,那么就会显得更适合读书人,显得老气横秋,这样就不符合贾宝玉的形象和性格了。另外,服饰怎么打扮和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服饰,就要受到一定的思想引导了,这就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气质和性格。因此,在明清社会中,服饰除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以外,还可以体现出人的身份地位,上到帝王后妃、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的衣冠服饰,这些都是有严格的区别,这种等级差别一直贯穿整个明清社会中,通过不同的服饰,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经济状况的好坏和身份地位的尊卑高下。
(四)体现明清时期服饰美学的环境背景
人物总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的,因此人物的服饰不仅要与人物相配,还要经常变化,在更大的范围内与周围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才更具有美的效果。在《红楼梦》中,作者能够很好地利用服饰这个媒介,利用服饰的款式和色彩的变化来引出情节的变动,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终实现为揭示人物性格服务,为服饰增添了新的审美价值。比如说,在婚姻问题上讲究姻缘的明清时期,在描述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金玉良缘”、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的问题上,作者通过人物的服饰来表达其思想,通过一个人穿什么服饰来表现他的性格,进而显示出他们在处理问题上的差异,揭示人物命运,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大背景环境。又如,在对晴雯服饰的描写上,作者花的笔墨不少,通过她与服饰有关联的情节鲜明地突现了她位卑而人不贱、刚义泼辣、爱憎分明的性格。服饰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不仅表现在人物的穿戴上,还在作品内容上是一个有机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服饰主要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明清时期服饰的审美标准来进行的,遵循了明清时期美学的创造规律。《红楼梦》通过运用服饰来塑造人物形象,渲染不同的环境气氛,点缀大自然的景色,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体现封建的伦理道德。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服饰是集明清时期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研究明清服饰美学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参考文献:
[1]陈东生,甘应进,周丽艳,覃蕊.清代满族风俗与《红楼梦》服饰[J].太原大学学报,2006(3).
[2]崔荣荣.《红楼梦》人物服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缩影[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6).
篇5
《红楼梦》读书心得1:《红楼梦》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子多以软弱无知或刁钻放荡的不光彩形像出现。在这些作品里,女性不是祸根便是陪衬。《红楼梦》出现了,她对女性的评价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与众各别、聪慧美丽的古代女子形像。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女性,有形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但我觉得《红楼梦》最成功的还是她的语言描写。
看了《红楼梦》后,很清晰地看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像,而这不同性格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各人不同语言特色的成功描写。就拿这其中最富创造性、性格格外鲜明的王熙凤来说,她的语言就极富特色。
提起王熙凤,人们首先想起的会是书中给她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确,王熙凤真是费尽了心机去赢得她想要的一切,竭尽见风使舵、泼辣圆滑之能事,为人处事犀利虚伪,无怪乎人称“凤辣子”,而她的每句话作者都竭力透出她的个性。
就拿第三回里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一段话做例子。“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王熙凤这番话似乎只是讨黛玉,赞扬她美丽、有风度。可算尽机关的凤辣子的这段话并不如此简单,事实上,她四面讨好八方卖乖,把在场的包括老祖宗、夫人们、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了。
熙凤说道,看这通身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且不说一口一个老祖宗叫贾母心里高兴,我们看这言下之意:为什么黛玉如此标致这么有气派呢?因为她象老祖宗的嫡亲孙女般。换句话说,只有贾母的孙女才有这般标致这般风度,这不是说全靠贾母的大家风范、标致风度,孙女才得以继承吗?真是不露声色地哄得老祖宗开心不已。
光夸黛玉,在场的夫人小姐可能会有些不乐意:“只有外孙女标致吗?那么我们这些嫡亲孙女呢?”熙凤深知这一点,便巧妙地夸黛玉象嫡亲孙女,这样便说出黛玉固然美,固然有气派,然而嫡亲孙女才真是正宗的娴淑端庄、美慧超凡,黛玉才只不过是象而已。于是,又讨好了夫人小姐们的欢心。
王熙凤深知贾母在这个大家庭里的地位。她明白要想在这个家里树立威信就必须讨老祖宗的喜欢。只要成为老祖宗的宠爱,就万事好办了。所以她特别注意体会贾母的心思。那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看似轻轻带过,其实是遂了贾母的心。贾母日夜思念黛玉,很想让黛玉知道自己对她的关心,可又不便直说直讲。王熙凤这样讲出来,既无虚情假意之嫌,又玉成老祖宗的心事,真是乖巧之极。贾母听了定会想:“我怎么想的凤丫头全明白,这丫头真把我的心思全看透了。”这样的“贴心人”老祖宗能不宠吗?
这段话不过几十字,却是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亏得独具匠心的曹雪芹,用这几十字让虚伪圆滑、深谋远虑的凤辣子跃然纸上,这真称得上精彩绝伦的语言描写。
光凭这点,《红楼梦》就够得上称为旷世奇书,流芳百世
《红楼梦》读书心得2:自从读过红楼梦以后我发现这本书太悲痛了,我发现红楼梦里边的人物太苦了,比如林黛玉,自小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来到自己的外婆家,而且她还有一种病,这种病就像是永远也好不了一样,在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林黛玉初见贾宝玉的那个时间,还有很多公子姑娘在一个地方文思作画,还有就是林黛玉写的诗句,林黛玉通过傻大姐知道贾宝玉今天结婚和贾宝玉发现洞房花烛后的人不是林黛玉,而且林黛玉在自己洞房花烛那段时间烧掉了自己和林黛玉一起写过的诗,和林黛玉四千是那么的伤心痛苦内心是什么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看见红楼梦自己总是觉得最后林黛玉应该和贾宝玉在一起的,我真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到底是糊写的还是在这世上真的有那么一件事,为什么零待遇和贾宝玉就不能作梁山伯和祝英台一样,就算死了,但是最后他们两也能一起化成蝴蝶一起飞走。
说实话,读前面一点我对这本书还感兴趣,快要读完这本书的一半我就不感兴趣了,要不是我想看一看后面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我才不会去看这本书,但是看完这本书就好像是我们的人生一样,有酸甜苦辣,就是黛玉酸就是林黛玉吃那些姑娘们的酸一样很不舒服,甜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俩人在一起作诗,苦就是贾宝玉和那些姑娘们在一起把林黛玉一个人扔在那里看着他们一个个欢快高兴的笑脸。
我希望我的人生不要和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痛苦,两个人没有在一起,我想起然后两个人有缘人又不能在一起,所以要是我,我不会吧太多感情放在爱情上面。
所以最后读后感是这本书不能说不好看,也不能说好看。所以随大家看不看都不关我的事。
《红楼梦》读书心得3: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一共刻画了327个人物形象,从封建高层到社会底层,无不包含涉及,并且一个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真实形象,让人觉得活灵活现,喜爱不已。并且关系错综复杂,情节量庞大,读起来令人反复咀嚼。而这样的一部精华佳作不是一蹴而就,其中蕴藏这作家曹雪芹的多少社会功底。
由于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曾祖父曹玺曾深得皇上的信任,这样的家世背景使得曹雪芹对贵族家庭的奢侈生活有很深刻的体验,才足以将贾家的生活刻画的如此细致。并且曹雪芹的祖父也曾做过康熙皇上的伴读,书香世家,使得曹雪芹自小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学素养。
不料,在曹雪芹十二三岁时候开始家道中落,二十岁之后,曹家彻底败落,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地步。这样的转折变迁,让曹雪芹经历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身世经历使曹雪芹体察到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就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他深刻体验并且明白人生的悲哀,世道的无情,看到了封建贵族的颓败之势,欺凌之恶,曹雪芹这个艺术天才,加上自身的桀骜不驯,清高傲骨,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寄托在了这一伟大著作-红楼梦上了。
而在红楼梦之中我却最最爱林黛玉。
我觉得这个女子,虽是柔弱,却孤傲,灵动,骨子里深驻着自己的梦想,
想那一经典画面,手提着锄子,挽着篮子,葬一方落红,那是自己的心迹。落红飘飞下,那是多么唯美多么凄美。
篇6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 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 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凤姐"莲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虽然为她增色,让她荣登宝座,但却不能保证她不受歧视,然而秦可卿到了贾府后获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视,反而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是由于她 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仅"秉花容",而且"会行事儿"这点就印证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也即一个社会的环境中会行事,会看眼色是一个多大能 耐,此时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宝钗,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会芳园中赏梅,宝玉想睡中午觉,贾母就让小厮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动接过 这一差使,为的是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到里间小炕上肠叙,秦氏忙进来叮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低头,你千 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为的是怕秦钟说错话使宝玉扫兴,秦氏病重,贾府还动了一大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甘冒着凉添病的 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万一礼数不周,落人非议,……如此这么多,不难看出,秦可卿不细心和要强,但她的这种细心和要强也反映了 她只要求不开罪人,不落人褒贬,从而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说了秦可卿如此多的优点和行事,但她最后的结果是自缢而死,为什么会这样,也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一个问题.秦氏进入贾府,贾珍对她垂涎早 已,而秦氏的地位恰好又系在贾珍夫妇的欢心上,面对这一境地,贾珍的诱胁是她陷入孤立无援的状况,要么以死相逼,要么委身顺从,她的心细是她能动察到周围 的一切,她的要强,又使她感到人言可畏,这样使她心重,不甘于落入贾蓉父子手中,直到自缢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的死是死于精神上无休止的蹂躏.
秦可卿不是一个饱暖思欲的,她是个有心计,有手腕,有封建"治才"的女性,她的羞愧自缢,反映了无法摆脱这一厄运的精神苦闷.她的结局又是显示了红楼梦中的又一悲剧命运.
篇7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许多《红楼梦》偏爱者都会觉得凤姐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所以,凤姐是一个让人们又恨又爱的丫头,在许多评论中,有一条这样的评语最受人好评: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是的,王熙凤的形象在《红楼梦》中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在贾母面前她是一个能干嘴甜的丫头。在《黛玉初进荣国府》中就充分地体现出她的这一性格特点。话说黛玉到了荣国府,与众人一一拜见后,经贾母介绍,认识了王熙凤,知道她在贾府权势很高。还不及多想,凤姐就拉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回说了一番赞美黛玉的话后,又哀怨姑妈的逝世,最后又拉着黛玉问长问短,把贾母哄得团团转。
人无完人,凤姐也有许多缺点,但他最致命的缺点还是她爱做缺德事儿。
在“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对于王熙凤的做法,许多人都有强烈的反应,因此,无论是红楼人物还是红楼读者都会在背后辱骂她,但是,我认为她的所作所为还是有可以理解的地方。
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得不杀害与自己作对的人。这一切都来源于什么?都源于她的自尊心!身为管家,又深受贾母的喜爱,这对于小小年纪的她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所以,她十分钟爱这个职位,为了这个职位,她能做任何疯狂的事!
在《红楼梦》中,凤姐的结局非常悲惨,这是她一生所作的孽而导致的,但只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无法改变的。
篇8
红楼养生方法之一:感冒采用饥饿疗法
《红楼梦》中,从主子到丫环,一日三餐吃得都很少,感冒伤风时尤其如此,大夫不是开药方,而是让人先“清清净净地饿两顿”,或者要求饮食一定要清淡。
小病不吃药是古人的养生良方。所谓饥饿疗法,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主要是大米汤,有润五脏的作用。患普通感冒时,可采取饥饿疗法,多喝白米粥,夏天可放点绿豆,冬天加点糯米,中老年人放点山药和枣。对于胃肠型感冒,表现为厌恶油腻的食物、腹泻,可以用白萝卜加盐煮汤喝,连萝卜一起吃下去,有助消化的作用。
红楼养生方法之二:不过量饮茶
妙玉曾说过,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不仅茶要小口地喝,《红楼梦》里,每个人喜欢的茶都不同。贾母吃完油腻的食物后,就不喝六安茶;宝玉吃了面,要喝“女儿茶”。
茶叶中含有鞣酸,大量饮茶会造成体内鞣酸过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六安茶是偏苦的一种绿茶,能清热解毒,不适合老年人;女儿茶其实是普洱茶的一种,促消化、排毒功能强,还有一定的通经作用,适合女性喝。根据体质喝茶很重要。年龄大、寒性体质、胃寒、月经期的女性,都要少喝绿茶。冬天就是普通人也要少喝太浓的绿茶,最好喝红茶。下午14点以后,最晚16点以后,也不要喝浓茶。
红楼养生方法之三:学会捶背
在《红楼梦》里,丫环给贾母、王夫人捶背的场景比比皆是。这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保健方法。
背上有三条重要的经络,沿着脊柱的是督脉,是人体的阳中之阳,两边各距离督脉1.5寸,是膀胱经,关系到人体的五脏六腑。捶背关键是要“轻”,正确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微弯曲,手心为空地拍背,沿着脊柱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捶背的时间,最好是下午15点到17点,这是膀胱经值令的时候,养生效果最好。
红楼养生方法之四:寿从乐中来
贾母去世时83岁,刘姥姥85岁依然健在。两人虽然一富一贫,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但都是高寿,她们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呢?
贾母的最大长寿秘诀是重视享受天伦之乐,喜欢和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爱热闹,不孤独。刘姥姥多动,生性乐观、幽默,受了戏弄也不生气,有一颗平常心,常常自嘲“端多大碗吃多大饭”,是她长寿的关键。现代人要多学学贾母和刘姥姥的“寿从乐中来”。许多疾病,如胃病、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都和心情有很大关系。现代人最缺乏亲情,子女一般和老人分开住,导致老人很孤独。对此,老人首先自己要想开点,儿女也应多抽时间陪陪父母。老人还要多动,扫地也能延年益寿。
红楼养生方法之五:豆腐皮包子是“长寿包”
豆腐皮包子是用豆腐皮做皮,木耳、香菇、青菜等做馅蒸成的包子。在清朝曾长期作为贡品,给皇上吃。所以《红楼梦》第8回里,有了宝玉自己舍不得吃,却要留给晴雯的场景。
豆腐皮包子也叫“长寿包”。其中,木耳、豆腐都有降血脂的作用,尤其是豆腐皮,含有很多植物雌激素,有延缓衰老、美容的作用。对于“三高”患者来说,豆腐皮包子是非常好的一道健康菜。
红楼养生方法之六:酷夏养生法
“夏不敞胸热不晾背”,是《红楼梦》中的酷暑养生法。即使再热,也不能光着上身睡觉,至少要穿个肚兜,保护好胸和肚子;不能睡在太凉的地方,比如石凳子上,否则会睡出病来;三伏天也不要吃冰,顶多是将茶壶浸在井水里,有点凉意就行了。
人体最怕着凉的几个部位是:咽喉,太凉的食物刺激黏膜,会导致咽炎;颈部,着凉容易导致肌肉痉挛;腹部,会引发很多妇科疾病;胃部,造成胃胀、腹泻;肩部和膝部,着凉易伤害关节。不少人喜欢夏天铺凉席,其实凉席最好只在三伏天铺,入伏前和出了伏,就不要再铺了。
红楼养生方法之七:春天最适合梳头养生
《红楼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梳头、篦头。古代养生讲究“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发常梳”是其养生秘诀之一。
头顶正中最重要的一个穴位叫做百会穴。梳头的作用就是按摩这一穴位,不仅能保养头发,让头发更有光泽、少脱发,还能有助睡眠。梳头时,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前或向后梳。现代人时间都比较紧张,所以每次梳10~20下就够了。实在没时间,可以五指张开,稍微用力,从前向后拢过头发,也可起到按摩头皮的功效。
红楼养生方法之八:火腿炖肘子孝敬老人
红楼梦第16回,贾琏和凤姐请乳母赵嬷嬷吃饭,凤姐担心老人牙口不好,特意让人拿了一碗从早晨就开始炖的烂烂的火腿炖肘子给她吃。
篇9
《红楼梦》是曹雪芹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经过艺术创造写出来的,呕心沥血,历尽艰辛。那么关于红楼梦读书笔记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初一寒假读书笔记2022,欢迎大家来阅读。
红楼梦初一寒假读书笔记1读《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读《红楼梦》,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让我产生不同的感觉,一种新的东西也在这些人物中散发出来!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凤姐"莲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虽然为她增色,让她荣登宝座,但却不能保证她不受歧视,然而秦可卿到了贾府后获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视,反而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是由于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仅"秉花容",而且"会行事儿"这点就印证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也即一个社会的环境中会行事,会看眼色是一个多大能耐,此时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宝钗,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会芳园中赏梅,宝玉想睡中午觉,贾母就让小厮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动接过这一差使,为的是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到里间小炕上肠叙,秦氏忙进来叮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低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为的是怕秦钟说错话使宝玉扫兴,秦氏病重,贾府还动了一大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甘冒着凉添病的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万一礼数不周,落人非议,……、
如此这么多,不难看出,秦可卿不细心和要强,但她的这种细心和要强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开罪人,不落人褒贬,从而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红楼梦初一寒假读书笔记2《红楼梦》这本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贾、史、王、薛四个家族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放下这本名著,我沉思许久,我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随着主人公的悲而悲,下面就让我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吧!
走进熙熙攘攘的大观园,一个个形形的人物展现在我的眼前:有慈祥的贾母;刀子嘴豆腐心的凤姐;直性率真地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最难忘的,就要属林黛玉、史湘云、惜春和晴雯了。下面让我一一介绍一下吧!
“天下掉下个林妹妹”,这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孩总是让我悄然泪下。她多愁善感,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草木枯荣,都会让她泪如雨下。她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女孩。她不愿看花儿随风飘零,就给它们建造了一个花冢,让它们有了自己的家。
史湘云却恰恰和林黛玉相反。她是一个心直口快、乐观大方的女孩。虽然她只是贾母的远堂亲戚,很少来贾府,却和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不仅仅如此,她还在诗社中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的诗也是非常乐观的。
惜春是贾府的第四个姑娘。她性格温柔、随和。有一次,贾母要惜春将整个大观园给刘姥姥。要知道画整个庞大的观园要画差不多一年。可惜春还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下来,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整个大观园画了下来。我想:要是我,早就不耐烦了!没错,惜春不仅有着温柔的性格,还有着惊人的毅力。
一提起晴雯,很多人读后不理解地问:“这个不值一提的小丫头你为什么喜欢她呀?”我觉得晴雯是最有反抗能力的丫头。她敢爱敢恨。在抄捡大观园中其它的丫头都逆来顺受,只有她站起来反抗。虽然晴雯被赶了出去最后洒泪告别,但她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她使我明白了:做一天狮子也比做一辈子的绵羊强这个道理。晴雯你虽然是个丫头,但是在我心中是最勇敢的姑娘!
《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那形形的人物特征,引人入神的情节,我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像我一样陶醉其中,爱不释手!
红楼梦初一寒假读书笔记3《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有人把莎士比亚比作高山,我认为曹雪芹是一个大海。山再高,终有人可以登上它的顶峰,而大海,要想探究她的深底,却非常之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写这部书时,用了“谐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贾家四姐妹命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是谐“原应叹息”的音;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的谐音,又让他饮“万艳同杯”的酒,这酒名是“万艳同悲”的谐音,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巨大的,这首先体现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这一大群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道瑰丽的艺术画廊。在这一人物群中,不仅有大家闺秀,豪门公子如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有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我们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泪,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别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纨绔子弟的形象,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红楼梦初一寒假读书笔记4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代表了中国长篇小说的水平。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共一百二十回。主要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林黛玉多愁善感,贾宝玉非常聪明,薛宝钗非常大方,王熙凤精明能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总会让人对她产生怜爱,很多事都会使她落泪,这个敏感的女孩让我无法忘记。
文中,贾宝玉这个主人公让我觉得他不虚伪,他不爱读书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不想为了所谓的官而装虚伪。他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说谎,他能和黛玉以及大观园里的其他姐妹处的关系很好,是因为他能读懂她们的内心,能看到她们的内心。贾宝玉无为却善良真实。
文中曾经的宁荣二府多么繁华,单单一座大观园就让人惊叹。可是就因为后辈太爱财,无视律法,不知满足,不思进取,才会衰败。
我觉得红楼梦是一本神奇的书。一开始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可是当我读完一章的时候,不知不觉被里面细致形象的描写吸引。他带我走进古人的生活,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还有一首首美丽的诗词。以我现在的知识,还无法更深的解读这本书,但我依然被它所吸引。
红楼梦初一寒假读书笔记5《红楼梦》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和高鹗呕心沥血,把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在纸上。《红楼梦》造就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480余人,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而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红楼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他们的特征。特别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往往具有复杂、多面的性格,不要说宝钗、袭人,即使像豪爽单纯的史湘云、道貌岸然的贾政,也不是由单一特征所构成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主要内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贾宝玉不是才高八斗、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而是蔑视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的情痴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
篇10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无论在语言表达,还是情节描述上都达到了至高的水平。《红楼梦》的两个知名的英文译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及大卫・霍克斯译本,亦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红楼梦》第三回两个英文译本,从人名翻译的角度进行差异对比及赏析,对两个译本所选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翻译策略 《红楼梦》 人名译本对比 赏析
1 引言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无可置疑的,其故事情节恢弘大气,跌宕起伏,处处有伏笔,句句成隐线,热闹处四周皆喧嚣,沉寂时无处不悲切;语言叙述极尽细腻精致,辞藻华丽唯美,形容贴切生动,洋洋洒洒,字字珠玑,时而温润如玉,时而激寒如冰,真正展现了一代文豪含蓄又不失张扬的风范。
纵观全文,第三回中,故事的主要背景――荣国府、宁国府的奢华全貌开始陆续铺展开来,而各个主要人物亦一一登场,从林黛玉到贾母,到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再到王熙凤、贾宝玉等,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工整、优美的文字描写,整个章节引人入胜,各个方面都堪称文学著作的典范。
《红楼梦》有多个翻译版本,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成功的当属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及大卫・霍克斯的译本。两个版本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不分伯仲,各有千秋,在翻译界拥有深远的影响。以下将针对第三回的两个不同英译版本,从人名翻译进行对比,从中得出译文间的差异,并从翻译策略出发进行粗浅的赏评分析。
2 人名翻译
在人物取名上,作者曹雪芹亦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每个人名无论是主角还是支线上的配角,都蕴含独有的意味。第三回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陆续登场。在人名的翻译上,霍克斯的译本与杨戴译本也出现了诸多明显的差异。
在大多数的人名翻译中,霍克斯保留了原有的中文读音,例如黛玉的翻译,霍克斯直接写为“Daiyu”;杨戴版本中前面使用了“Tai-yu”,到后来与迎春等人见面之后又使用了“Daiyu”,有些混乱。两个版本基本都属于音译,差别不大,但我个人认为,杨戴所采用的这种译法在交待故事的清晰度上不如霍克斯, “Daiyu”这些读音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讲并不难,且中国本土的人也并不会读成 “Taiyu”。这种处理方法倾向于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公司名称的翻译,采用粤语的发音方式,看起来可能更具异国情调,但放在《红楼梦》这样在世界上皆有影响力的著作中,更忠实地译为 “Daiyu”应该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毕竟作为故事的主线,其翻译对整个行文都存在不小的影响。其他例如贾珠分别译为“Cousin Zhu”及“Cousin Chu”,亦属同类情况,不再赘述。
再来看贾母的翻译,霍克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Old Lady Jia”、“Granny”、“Grandmother Jia”“Godmother”等译法;杨戴译本中则采用了“Lady Dowager”的译法。两种译法各有利弊。其中,杨戴的译文清晰地展示了贾母在整个家族的地位,但稍显生硬,原著中描述了老太太的位高权重,给人的印象却并不冷漠,“Lady Dowager”这种说法让人从潜意识里生出一种不好的感受;霍克斯的译法则更具亲和力,也更为灵活,整个行文读来更加生动,尤其宝玉出场后的“Granny”等译法,展现了祖孙间的亲昵,凸显了贾母对宝玉的宠爱;,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译法让贾母的形象不够厚重,虽行文中其他地方可衬托出其地位的尊贵,但读过之后感受不甚明显。其他如王夫人、邢夫人的翻译,霍克斯用了Aunt Wang以及Aunt Xing,而杨戴则沿用了“Lady Wang”“Lady Xing”,也是这种情况。
再来便是雪雁、鹦哥(后改名紫鹃)及袭人等几个丫鬟姓名的译法,两个版本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杨戴的译本中,这几个丫鬟的名字采用直译的手法,译为了“Xueyan”“Yingge”及“Xiren”,做到了忠实于原著,但与前面荣国府等的翻译方法并不相同,稍微显得有些混乱。霍克斯的译本则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雪雁、鹦哥、袭人分别译为了“Snowgoose”“Nightingale”及“Aroma”。雪雁译为Snowgoose,蕴含了主人是离群孤雁的寓意,再现了命名意图。鹦哥后改名为紫鹃,杜鹃源于中国的古神话,其叫声含有“不如归去”的悲凉意味与悲悯情怀,曹雪芹将黛玉的贴身女仆命名为紫鹃,可见其用心之深。霍克斯将其译为“Nightingale”,夜莺的意思。夜莺在西方文学世界里寓意深远,源于一个悲戚的希腊神话,其中雅典城的菲拉米洛公主后被神仙点化成为夜莺,夜夜凄婉歌唱。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杜鹃与夜莺在象征义上仍存在十分明显的区别,霍克斯虽避开了使用“Cuckoo”(因含有通奸、不贞等贬义),但“Nightingale”的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文化缺失,未能真正译出紫鹃的深意。再看袭人的翻译,袭人取自“花气袭人”的诗句,霍克斯在翻译了诗句“The flower’s aroma breathes of hotter days”之后取用了其中的“Aroma”作为袭人的译名,顺理成章,一举两得,颇具匠心。
总体来看,杨戴译本对人名主要采用了音译法,由于不是直接的使用了普通话拼音,或者我们可称之为改良的音译法,这种改良的音译法也较为常见,但放在这样一部文学巨著中,这种翻译方法无法展现出原著在人名上的各种寓意及暗示,对文化传达、帮助外国读者理解原著无法起到正面的作用。而霍克斯的译本兼用了音译法和意译法,他对上层人物及自由人取音译法,而对奴仆群体采用意译法,这样对音译与意译人群进行划分以标示主仆有别,反映了译者对作品中文化语境的认识。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对几个丫鬟姓名的意译更为传神地再现了原著中的深意,有助于对整部小说的正确理解。
3 结语
两个译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翻译届的名作。赏析所选取的皆是一些小问题,一些不伤大雅之处,所讲的也都是一家之言。其他譬如诗词的翻译、遣词用句等大概念,三言两语不足以概述。作为《红楼梦》的译本,哪一个方面写来都有无数实例可以参选,这样大致上的一些分析必定是粗浅化了的。
赏析的整个过程,让我对《红楼梦》原著及译本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做翻译、如何做好翻译的认知及领悟亦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两个版本皆是翻译大家的作品,阅读起来受益匪浅,获益颇多,若钻进去读通吃透,相信对日后的翻译能力提高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 党争胜. 翻译名篇欣赏[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胡文彬.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A] . 北京: 中国书店, 2005
[3] 冯庆华. 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4] 夏廷德.《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人物姓名的翻译策略[A].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