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诗人是谁范文

时间:2023-03-22 06:3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雨巷诗人是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雨巷诗人是谁

篇1

水库一般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灌溉和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在全面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的综合效益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做好工程管理与经济收入相结合的文章,才能进一步增强水管单位的综合实力,使之逐步走向工程管理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经营创收促进工程管理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路子。

防洪保安、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是纯公益,体现社会效益,不能通过市场经营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防洪工程项目(大坝、闸门等)的管理维护经费理应由公共财政负担和水利资金或防洪费用开支。因此,水管单位应积极探索,学习有关政策法规,争取减少自身费用的开支。

对于库区水源,要全力保护,对擅自抢占、拦截、引用水源者,水管单位要依法治水,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水量科学调度,保证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对于水库城镇供水,多数水库是将库区源水供给自来水公司(水厂)。现行弊端有:一是现行水价(指工程水价)远低于由权威机构按水价核定的原则及标准测算的水价,每年少收水费可达几十上百万元;二是缺乏科学的水量计量设施;三是水费不能按时按量计收。水价管理是水管单位主导产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水费收入是单位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水价不到位,特别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是制约水管单位实现良性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水管单位必须抓好水价和计量工作。一是加大水是商品和水价是商品价格的宣传力度,确立水的商品地位,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水管单位无偿服务或低价供水的传统思维和认识;二是统筹协调,争取支持;三是找权威机构按严密科学的水价测算办法测算水价,并争取物价部门行文;四是适时提高水价;五是水价不能及时到位,水价差额部分,应争取各级财政实行政策性补偿;六是水量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计量,并定期校验仪器;七是建立强有力的水利执法机构,加大执法力度。只有水价到位,水量计量准确,水费按时足额收取,才能促进水利工作良性运行。

对于水库农业灌溉,其水费绝大多数地方是委托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代收,加之灌区用水户是包价吃敞水,水量浪费严重,因此,中间环节多,截留、挪用和搭车收费等现象严重,水管单位农业水费收取率低,自身难以维持生存,更不用说去搞渠道整治维修。针对现状,一是确定新的水价标准,包括基本水价(渠道岁修费)和计量水价(灌溉水费),水费直接由水管单位向用水村组按货币计收;二是以村组为单位,在取水口处安装量水堰和闸门,实行有效控制水量和计量;三是计量水费的90%用于管理费,计量水费的10%和基本水费用于渠道维修整治,由水管单位提出水费使用计划,原则上一律不平调,由用水村组自行组织维修整治渠道;四是每年定期向灌区群众公布水费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对于发电,水库一般属于多年调节性质,季节不同,上网电价也不同,使得水管单位尽量在枯水期发电,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常在枯水期末和平、丰水期需放水农业灌溉,加之在枯水期,适宜保持高水位,以防大坝(特别是混凝土坝)受冻。这样使工程养护、水量调度、经济效益三者间产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实行枯、平、丰水期统一电价。在平、丰水期发电,既不减少经济损失,又保证大坝安全运行和农业灌溉用水。新晨

篇2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影响

湿地是水生环境与陆地之间存在的过度带,其中,人工湿地是人们通过对自然湿地系统的模拟创造出来的,其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生态的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去除。人工湿地系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等一系列措施的运用,使污水得到一定的净化。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方式

1.1 对微生物的利用

根据研究表明,在人工湿地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群在污水净化的过程中,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人工湿地在运行的过程中,其相应的生物化学反应大多是通过对酶以及微生物的作用进行实现的。在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含量相对比较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解处理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1.2 对湿地植物的利用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流过湿地中相对密集的植物根系以及茎叶时,可以对污水中存在的悬浮物进行一定的过滤。另外,植物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在污水中对一些营养物质进行吸收,作为自身成长时需要的营养源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去除。其中,处理湿地中使用的水生草本植物大多具有生物量大、吸收能力强以及繁殖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其在生长的过程中通过对污水中存在的污染元素进行吸收以及移走,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1.3 对湿地基质的运用

在人工湿地中,基质的主要成分是砂、卵石以及土壤,其在净化的过程中可以对污水中存在的真菌、放线菌以及细菌等微生物进行一定程度的降解,对植物根系的吸收、降解、生物以及转化具有合成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无机以及有机胶体、复合体具有络合、沉淀和吸收的作用。另外,人工湿地中的基质还存在气体扩散、机械阻留以及离子交换等作用。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1 蒸腾和蒸发对运行效果产生的影响

在人工湿地中,一定的蒸发以及蒸腾会对湿地中的水量造成损失,从而导致其中污染物的负荷增加。另外,湿地中的蒸腾和蒸况使污染物向植物的根系的移动速度加快,使植物的吸收更加有利。其中,湿地植物中所发生的蒸腾情况对水量的影响很小,因此,其在污染负荷增加的方面存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湿地植物在水量蒸发以及蒸腾的过程中,对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吸收速度得到增加。

2.2 植物收割对运行效果产生的影响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湿地植物的生长会使大量的残留物产生,经过长时间的积压,可以会造成湿地基质中的堵塞问题。还有,湿地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其生长速度过快从而在生物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植物就会受到湿地面积所限制,导致自身生长的停滞,造成其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对污水中营养物质吸收的速度减弱,使污水的处理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湿地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期收割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湿地中新的有机体,还能使人工湿地中的地床堵塞问题得到相应的控制和解决。

2.3 温度变化对运行效果的影响

人工湿地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分解以及植物的吸收进行完成的,而这些因素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在人工湿地运用的过程中,对其温度的控制是极为重要的。

其一,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低温下,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大多数的植物在零摄氏度的温度下基本停止了生长。在冬季,大多植物的根系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其没有了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使跟根系的供氧停止。

其二,温度对微生物造成的影响。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微生物的运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微生物的生理活动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和加强,而不适宜的温度则会对微生物的生理活动造成相应的破坏以及减弱。另外,在不适宜的温度中,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以及生物形态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很有可能造成微生物的死亡。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湿地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以及模仿而产生的一种类似沼泽的地面,其在人工监督控制以及建造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化学、生物以及物理等因素的运用,对污水进行净化的。其中,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生态处理方法,在运行的过程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运行费用也相对较少,在水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恢复的有效进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人工湿地在运用的过程中,还可以作为美学景观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蔡佩英,马祥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23(13):193-194.

篇3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混合所得税制;纳税单位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种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课税对象广泛,包括利润﹑利息﹑租金,也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所得。

在经济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最重要的税种。各国政府十分重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并结合各自的不同的国情,选择了适用的课税模式。

从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史来看,英国是个人所得税的发源地,美国则是个人所得税制集大成者。英国创立个人所得税之初采用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德国征收所得税晚于英国,创立个人所得税时实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英国受德国影响,逐步转向为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美国等国家也先后经历了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向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转化过程;各国课税模式趋向综合所得课税模式

我国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模式。这种模式按税法列举的各项收入征税,随着收入来源愈来愈广泛,税法不可能把所有收入逐项列举全面,促使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动机,也不能科学评价纳税人的负税能力。

一、在我国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不可行性分析

综合个人所得税税制下,无论个人所得是何种类型的收入,只适用同样的税率和同样的税前扣除,避免了分类征收造成的税负不公平;对各种所得在减除法定扣除后进行累进征收,体现“量能负担”的征税原则,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综合所得税制具有税负公平﹑扣除合理﹑税率结构合理登优点,为税制完善的发达国家所青睐。

然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的建立至少应当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个人收入完全货币化;二是有效的个人收入汇总工具;三是便利的个人收入核查手段。这些条件在我国尚不具备,目前在我国实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是不可行的。

二、在我国实行混合所得税制的可行性分析

混合所得税制是分类制与综合制的结合,这一税制下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不缴税或少缴税,能够全面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可以解决税收征管中的税源流失问题。符合量能课税原则,能够发挥税收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也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实际状况,有必要改变现行的对个人所得税分项征税的模式,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在继续普遍实行源泉代扣代缴的基础上,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经常性收入实行综合课征,对不同所得汇总求和,扣除法定的费用后,采用累进税率进行综合申报纳税;对其他各项所得等非经常性收入实行分项征收,根据实际发生额,按照分类比例税率,实行源泉征税;在年终时把这些已税所得与其他应税所得汇总计算。这样能覆盖个人全部收入,不出现分类税制漏洞,又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也与当前的征管水平和征管力量相适应,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选择。

三、混合个人所得税制实施步骤设想

个人所得税混合税制的实施可以分两步走:

第一步:先实行以个人为纳税单位的混合所得税制度。目前在我国以家庭为纳税单位会给税收征管带来一定的困难,以个人为单位虽然会影响到税制的公平,但它可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又符合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现状,易于操作。

第二步:逐步实行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混合所得税制度。以个人为纳税单位实行混合所得税制度经过五到十年的运行,在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以家庭为基本纳税单位的混合所得税制度。

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可以使相同收入的家庭缴纳相同的个人所得税,实现按纳税能力征税的目的;还可以促进实现社会政策目标,比如对老年人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对无生活能力的儿童增加基本扣除,对有在校学生﹑贷款购房﹑购买保险和捐赠的家庭,都可以给予一定的扶持或照顾,家庭的实际收入将有所增加。

四、混合个人所得税制实施难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家庭结构与西方的家庭结构不完全一样,至少存在3种结构:两代三口之家;三代同堂之家;四代同堂之家,比西方复杂得多,纳税单位的选择会面临很多实际问题。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纳税模式,难点在于税收优惠或扣除标准的确定。

笔者建议实行项目扣除与标准扣除相结合,以项目扣除为主的模式。标准扣除可以按照家庭的赡养人口为基数,按照一定标准扣除基本生活费用;项目扣除考虑家庭最基本的项目支出,允许扣除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和捐赠支出,以家庭实际支付的真实、合法原始凭证为计算依据。这样可以有效调节家庭收入,还可以实现政府赡养老人﹑发展教育灯社会政策目标。

五、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淡薄,个人所得税偷逃税严重;个人所得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等特点,税制实施需要完善的税收征管制度作保障。

1.完善个人收入监管系统

我国实行了居民储蓄存款实名制,收入信息仍然不通畅,税务机关与银行及其他部门的网络连接还没有实现,无法了解到纳税经营情况以及纳税相关信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征管手段尚未形成,缺乏税源监控和纳税人信息稽核技术手段和基础信息,个人收入监管乏力。

构建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个人收入信息化系统,尽早实现单位、银行、税务、工商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税务部门对个人各项所得信息收集和稽核系统,以及银行对个人收入的结算系统,实现收入监控与数据处理的现代化管理。

2.实行“个人经济身份证”制度

“纳税人经济身份证”也是纳税人的纳税号码,凡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必须到税务机关领取纳税号码并终身不变,个人的收入及支出信息均在此号码下,税务机关可以方便取得征税的依据。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这一制度,置个人收入以及个人信用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使税务机关的征管系统可以掌握每一个纳税人的收入情况、家庭情况及经济活动情况,为纳税人实行自主申报提供依据,促进公民自觉依法纳税,杜绝偷漏税行为。

3.实行偷税重罚的征管方法

我国应该制定严格的税收处罚措施,使纳税人遵纪守法,不敢以身试法。对于不自觉申报或由于不如实申报造成偷漏税行为的,执行严厉税务处罚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和罚款比例,提高逃税成本,增加逃税风险,形成威慑力。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这项制度真正符合我国国情。

参考文献:

[1]丁玲.中外个人所得税的比较[J].现代商业,2011(6):74-76.

[2]高桂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财政监督,2012(2):62-63.

[3]成英涛.我国实行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的难点浅析[J].现代商业,2011(23):186.

[4]何代欣.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研究[J].法国研究,2013(1):1-7.

篇4

关键词 石灰土;水分入渗;人工降雨;降雨强度;贵州贵阳

中图分类号 S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189-03

Effects of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 on Limestone Soil Water Transport of Huaxi Area in Guiyang City

HAN Wen-jun PAN You-jing DU Bo

(College of Forestry,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 was simulated by artificial rainfall,in which,the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situation of lime-soil sampled in Huaxi Area was observ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 on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in typical karst area was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for lime-soil,the rainfall intensity less than 60 mm/h sh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e effective rainfall,oppositely the rainfall intensity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0 mm/h sh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e erosive rainfall. For the effect of rainfall intensity on supplying soil water,at 40 mm/h was better than at 20 mm/h. It was the lowest availability rainfall in 60~80 mm/h rainfall intensity. In this range the greater the rainfall intensity,the higher the runoff yield,the stronger the soil erosion,the lower the absorbing rate of the soil to the rainfall. The change of soil surface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intensity. The process of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 would be reached the maximum at 20 minutes after the rainfall,and then slowly decreased.

Key words limestone soil;water infiltration;artificial rainfall;rainfall intensity;Guiyang Guizhou

土壤的入渗性能是土壤重要的水分物理性质,是反映土壤涵养水源和抗侵蚀能力的重要指标[1-3]。土壤水分入渗的能力也对植被可利用的有效水与养分产生影响[4-5]。研究[6-7]发现喀斯特坡地土壤含水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有明显的雨季、旱季变化,土壤水分依靠降雨补充完成水分入渗的过程。

目前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研究大多都在植被覆盖[5,8-9]、土地利用类型[6]、坡地地形等方面,而气象因子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鲜见,而喀斯特地区土层薄、土壤侵蚀退化严重、地表漏水系数大,土层中的水分不受地下水分的影响[10],降雨对土壤水分的作用更显重要,特别是雨强与土壤水分的入渗或产流有着直接的关系,降雨情况对土壤侵蚀的发生起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11]。

雨水利用在解决全球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已经得到认可[12],贵州喀斯特地区水热条件良好,降雨充沛,但是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季节性干旱问题突出,夏季降水强度大,持续性长,水仍然是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13],研究降雨强度对土壤的作用,将该地区降雨进行类别划分,成为喀斯特地区在减少土壤侵蚀和降雨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1.1.1 土壤取样及处理。土壤取样点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茨凹村,东经106°32′~106°34′,北纬26°25′~26°27′。地处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脉中段,属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地貌以中低丘陵为主,海拔999.0~1 655.9 m。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气候特点,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4.9 ℃,空气相对湿度平均85%,雨量充沛,水热同季。积温4 484.6 ℃,年平均降雨量1 187.1 mm,水资源丰富,土壤以山地黄棕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为主。

在采样点挖土壤剖面,每10 cm为一层测定石灰土的物理性质。容重:环刀法。比重:比重计法。含水量:烘干重量法。毛管持水量:浸泡称重。土壤吸湿水含量:标准方法。

1.1.2 土壤装填。按实际测量的土壤各层紧实度分层装填土壤在铁箱中,模拟实际的土壤状态,铁箱尺寸1 m×1 m×1 m,其中一面开孔与装填土壤处于同一水平,用塑料瓶做成引水管,下部放置小水桶用于承接径流。铁箱底部打有若干直径1 cm小孔,用于渗透水分,底部用塑料膜接渗透水。

1.2 试验方法

人工模拟降雨器参数:采用西安清远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QYJY-501型便携式全自动下喷式不锈钢人工降雨设备,该设备由降雨器、雨量计、小泵及控制器四部分组成。降雨器高6.5 m,长6.5 m,降雨高度4 m,降雨面积20 m2,雨强变化范围15~200 mm/h。

人工降雨方法模拟降雨设计梯度如表1所示,梯度设计根据贵州省1960―2005年降雨资料,选择实际发生频率最大的5个降雨强度。

1.3 数据采集及计算

土壤水分测定:每次降雨前测定试验土壤的水分含量。降雨过程中观察记录产流时间、入渗时间。每次降雨后及时收集土槽所产径流,用1 000 mL量筒测。降雨停止后每小时测量入渗量,持续监测5 h。

2 结果与分析

2.1 雨强对石灰土水分配的影响

“降雨-土壤吸收渗透-渗漏”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小型水分平衡系统,降雨落在土壤上,首先入渗进土壤,若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能力降雨产生地表径流;若降雨强度小于土壤入渗能力,入渗的水分在土壤非饱和带中运动,土壤含水量增加,当土壤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水分穿过土体渗漏形成渗漏水,同时发生蓄满产流现象。

2.1.1 雨强对降雨量的分布影响。由图1可知,随着雨强增大,降雨从被土壤接纳1条路径增加至3条走向,降雨量分别形成径流量、累计渗漏量、土壤接纳量。

雨强为20 mm/h时,降雨100%被土壤吸收,没有水分渗漏也没有产流,说明在较小的雨强下降雨资源可以充分补充土壤,不会对土壤产生侵蚀作用,雨水资源高效利用;当雨强为40 mm/h时,91.42%降雨补充土壤水分,8.58%降雨通过土体成为渗漏水,无产流,说明在此雨强下,降雨20 min的降雨量已经可以使土壤达到饱和水分状态,并且水分通过土体补充土壤水分有多余的水分从土壤下界面渗漏;雨强为60 mm/h时,2.23%降雨量形成径流,14.24%渗漏,83.53%被土壤吸收接纳,说明此雨强是产生径流的转折雨强,60 mm/h雨强是喀斯特地区石灰土产流的最小雨强,大于此雨强的降雨都会产流对土壤产生一定的侵蚀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当降雨达到60 mm/h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避免降雨直接落于土壤表层,降低产流率,同时由图观之此时产生的径流量与渗漏量和接纳量相比较小,说明此雨强虽然是产生径流的开始,但径流量不是最主要的降雨量走向,此时的雨量还是能够满足土壤水分的补充,并使土壤水分饱和后产生渗漏,雨强60 mm/h的降雨对水土流失来说属于预防阶段;雨强为80 mm/h时,11.85%降雨量形成径流,28.59%渗透,59.56%被土壤吸收接纳,与前一个雨强梯度相比,产流量显著增大,渗漏量也有所增加,土壤吸收接纳量明显降低,说明此雨强下降雨对土壤水分补充作用大幅度降低,侵蚀性作用增强;雨强为120 mm/h时,18.05%降雨量形成径流,26.59%渗漏,55.35%被土壤吸收接纳,对比上一梯度雨强可以发现,尽管降雨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径流量、渗漏量、土壤接纳量三者之间占降雨量的比例基本不变,说明80 mm/h的雨强是降雨落于土壤上水分走向的节点,当降雨使土壤水分饱和后,土壤水与土体成为一个均匀的介质,再多的降雨对土壤水分没有补充作用,反而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径流量增大,对土壤表面的侵蚀力度也随之增大,由此可以推断此时的降雨属于侵蚀性降雨,是引发喀斯特地区灾害的源头之一。

2.1.2 雨强与土壤水分产流量关系。径流系数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的总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14]。由图2可知,径流系数变化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增加。雨强为20、40 mm/h时,径流系数均为0,说明在较小雨强下,不会引发产流,此刻的降雨能对土壤水分起积极补充作用;在降雨强度为60 mm/h时,径流系数为0.02,说明60 mm/h雨强是喀斯特地区石灰土产流的重要分界点,小于该雨强不产流,大于则产流;降雨强度达到80 mm/h时,径流系数增大到0.12,相较于60 mm/h的梯度对应的径流系数扩大了5倍,径流系数变化幅度很大说明雨强对产生径流有重要直接的影响;雨强为120 mm/h时,对应的径流系数是80 mm/h的1.5倍,说明径流系数的变化在降雨强度60~80 mm/h的范围内变化较大,大于80 mm/h后的雨强对产生径流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

由图3可知,在雨强为20、40 mm/h情况下,径流量为0,说明在小于40 mm/h雨强下,土壤水分对降雨有完全吸收的能力,降雨无产流对土壤无侵蚀作用,但随着雨强增大,特别是到达60 mm/h时,径流量显著升高,径流量是446 mL,雨强为80 mm/h时径流量是3 162 mL,径流量相比上一梯度增加了7倍,说明在此区间里,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发生影响十分巨大;当雨强是120 mm/h时,径流量是7 220 mL,径流量增加说明雨强对径流量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的。而从不同雨强间径流量的差异来看,雨强为120 mm/h造成的径流量是80 mm/h的2.3倍,与80 mm/h和60 mm/h的径流量相比,增长幅度变小,也可以说明径流量随降雨强度增加,但雨强对径流量的影响程度呈抛物线的趋势,先增加,在60~80 mm/h这个范围内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因此可以定性的认为60~80 mm/h这个雨强下的降雨资源是利用率最低的降雨,可能是由于雨强增大对土壤表土的机械作用增强,加快表土结皮以至于径流量迅速增加,但随雨强继续增大,表土结皮可能被破坏,使得径流量增幅降低。

2.1.3 雨强与渗漏量的关系。由图4可知,雨强对渗漏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总的规律是渗漏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雨强为20 mm/h时,渗漏量为0 mL,说明在较小的雨强下,土壤能够充分吸收降雨并保持水分在土壤中,没有水分渗漏;雨强为40 mm/h时,渗漏量为1 143.7 mL,说明该降雨强度下土壤水分入渗吸收过程较为完整,经历渗润、渗吸过程后土壤空隙水分从不饱和状态逐渐发展为饱和状态,进而发生渗漏,结合图3中40 mm/h降雨径流量为0 mL,说明在这个雨强下土壤水分渗透属于未达产流且雨水能稳定入渗至渗漏,降雨强度小于土壤入渗速率;雨强为60 mm/L时,渗漏量为2 848.7 mL,与40 mm/h的雨强相比,渗漏量增加了2.5倍;渗漏量在雨强从40 mm/h增强到60 mm/h的过程中渗漏量显著升高,雨强为80 mm/h时渗漏量为7 623.7 mL,渗漏量是60 mm/h雨强的2.7倍,渗漏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但在增加幅度上仅略有增加;雨强为120 mm/h时渗漏量为10 637.7 mL,是雨强为80 mm/h时的1.4倍,在80~120 mm/h降雨强度的变化过程中,渗漏量增加幅度呈降低趋势,雨强从40 mm/h增加至120 mm/h的过程中可以看到40~60 mm/h内渗漏量随雨强增大迅速增加,在80 mm/h雨强时基本达到最大值,在80~120 mm/h增加过程中增幅降低,这个过程说明雨强增大对渗漏量增加影响是有限的,这也反映了雨强对土壤不同作用力下水分入渗率是不同的,雨强在一定范围内对入渗率显著影响,小于或超过此范围,雨强不再是影响渗漏量的主要因素。

2.1.4 雨强与土壤接纳量的关系。降雨落在土壤表面,入渗补充土壤水分且没有渗漏出来的部分降雨量是土壤接纳量。由图5可知,土壤对降雨的接纳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基本呈增加趋势。雨强为20 mm/h时,接纳量为6 300 mL,降雨完全被土壤吸收,补充土壤水分;雨强为40 mm/h时,接纳量为12 186.3 mL,较20 mm/h雨强土壤接纳量增加2.1倍;雨强为60 mm/h时,接纳量为16 705.7 mL,较40 mm/h雨强土壤接纳量增加1.3倍;雨强为80 mm/h时,接纳量为15 884.7 mL,较60 mm/h雨强土壤接纳量增加1.2倍;雨强为120 mm/h时,接纳量为22 141.6 mL,较80 mm/h雨强土壤接纳量增加1.6倍,可以看出在雨强小于40 mm/h的范围内,土壤对降雨接纳量的吸收是较为显著的,雨强小,全部降雨可以充分完成入渗过程达到补充土壤水分的作用;当降雨强度增加至60 mm/h,土壤对水分的接纳量也在增加,但增幅小于40 mm/h以内雨强变化;雨强增至80 mm/h时,土壤吸收量却有一定的下降,可能由于雨强过大,雨水下落在土壤表层迅速形成地表击实层[15],在一定时间内减少了雨水向土壤内部入渗的量,导致产流量增加,土壤接纳量减少;雨强为120 mm/h时,接纳量增加,这说明在此雨强下,土壤表面易产生积水,具有一定的水势加速土壤入渗速率,从而使得土壤水分接纳量增加。

2.2 降雨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分析

在喀斯特地区有研究[16]发现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在夏季达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至冬季达最低值,随后又逐渐增加,同时随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其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呈减少趋势,这个变化与该地区降雨规律基本符合。

土壤水分垂直入渗的过程是一个时变过程[17],并且通过降雨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分析来实现。降雨对土壤水分入渗的过程影响可由土壤不同层次间的含水量变化表示。

2.2.1 土壤各层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变化。图6是60 mm/h雨强、20 min历时的降雨后,各层土壤水分含量在80 min内的变化规律,可知0~30 cm 3层土壤水分峰值出现在降雨20 min后,之后随时间推移而降低至稳定,30~50 cm 2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小,缓慢增加,在降雨40 min后达到峰值才逐渐降低。土壤水分层次变化表示60 mm/h雨强下,降雨对厚度在30 cm的土层影响较大,水分变化较快幅度较高,其中0~10 cm表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说明降雨后表层的土壤水分变化较大,较为敏感,因此接下来的分析主要讨论表层土壤水分对降雨强度变化的响应规律。

2.2.2 不同降雨强度下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雨强不仅(下转第202页)

对雨水落在裸土表面的走向具有巨大影响,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也有显著影响。试验[18]表明雨强变化对黄土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微观水分运动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图7是20 mm/h和60 mm/h雨强下,初始含水率一致的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土壤水分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但达到峰值后降低,成一个抛物线状。由图7可知,在初始含水率相同的状态下,土壤水分变化达到峰值都在降雨后20 min,60 mm/h雨强下的土壤水分的增幅是1.7,高于20 mm/h雨强下土壤水分增幅1.1,降雨强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变化越大。但是图上显示在降雨停止80 min后,不同降雨强度下土壤含水率稳定值几乎一样,说明降雨强度显著影响土壤含水率变化,但不是土壤水分最终的稳定值的主要影响因素。60 mm/h雨强降雨后表土水分变化较大,先显著增加而后降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展示了降雨后水分先是被表层土壤吸收后然后发生入渗过程,从第1层入渗至下层的土壤,使得土壤整体含水量增加这样一个过程,说明雨强增大,对土壤含水量的补充有着正面的影响意义。

3 结论

贵州喀斯特地区降雨落于石灰土表面后主要发生过程是入渗和径流,径流产生对土壤有侵蚀作用,60 mm/h雨强是石灰土的产流临界雨强,降雨强度小于60 mm/h的降雨可归类于有效降雨,降雨能完成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对土壤水分有补充作用,≥60 mm/h的降雨归类为侵蚀性降雨。

20、40 mm/h雨强的降雨对石灰土水分补充较好,20 mm/h雨强的降雨量较小,40 mm/h雨强的降雨量充足并可以充分补充土壤水分,因此40 mm/h属于最佳降雨。

60~80 mm/h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发生影响达到峰值,在此范围内降雨强度越大,产流量越高,对土壤的侵蚀力越强,土壤对降雨的吸收率越低,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就越低,因此这个雨强范围内的降雨是利用率最低的降雨。

降雨强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后的再分布有显著影响,雨强越大,土壤表层含水率变化越大,土壤水分的增加过程在降雨后20 min达到最大值再缓慢降低,在土壤土水分饱和之前土壤含水量最大影响因素是雨强小于60 mm/h的降雨。

4 参考文献

[1] 张治伟,朱章熊,王燕,等.岩溶坡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71-76.

[2] 雷廷武,潘英华,刘汗,等.产流积水法测量降雨侵蚀影响下坡地土壤入渗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7-11.

[3] E E,J G W,A S R. Effect of stones on runoff,erosion,and soil moisture[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66,30:638-640.

[4] 符素华.土壤中砾石存在对入渗影响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1):171-175.

[5] 刘方,王世杰,罗海波,等.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演替及其对径流水化学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6(1):26-32.

[6] 傅伟,陈洪松,王克林.喀斯特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差异性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5):59-62.

[7] 邱扬,傅伯杰,王军,等.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与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J].生态学报,2000(5):741-747.

[8] 李安定.喀斯特地区顶坛花椒林地生态需水过程及造林技术的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6.

[9] 张喜,薛建辉,生原喜久雄,等.黔中山地喀斯特森林的水文学过程和养分动态[J].植物生态学报,2007(5):757-768.

[10] 杨胜天,田雷.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层均衡模型应用研究[J].中国岩溶,2005(3):186-191.

[11] 朱安国.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12] P BENNIE A T,M HENSLEY.Maximzing Precipitation utilization in dryland agriculture in South Africa―a review[J].Journal Of Hydrology,2001(241):124-139.

[13] 容丽.喀斯特石漠化区植物水分适应机制的稳定同位素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14] 杨晓俊.用人工降雨揭示降雨产流特征和降雨入渗规律[J].地下水,2007,29(2):18-20.

[15] 谢森传,雷志栋,杨诗秀.土壤水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16] 黄代民,陈效民,李孝良,等.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变异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207-212.

篇5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32-02

1 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终于成为现实。进入2011年,人民币汇率问题屡成关注焦点,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990,一举突破6.50的重要关口,人民币对美元月平均汇率更是逐月稳步攀升。数据显示,进入4月后,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快,2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3月升值幅度.29%,而4月仅前20天升值幅度就达到.41%,可见,这与3月CPI数据攀升到5.4%,并且与创了32个月来的新高存在一定关联。

2 相关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人民币汇率与国内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问题做了广泛的研究。根据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研究汇率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其中刘思跃,袁美子(2010)使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期间内,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较低。张成思(2009)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传导过程和可能的通胀驱动因素分析入手,建立动态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国内通胀不存在显著传导效应,因此以升值遏制通胀的观点不宜推广。刘亚等(2008)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DRL)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明显的时滞。

第二类主要是通过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来研究人民币升值是否会起到抑制通过膨胀的作用。陈涤非,李红玲(2011)等通过建立SVAR模型,对居民通胀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表明短期内汇率波动对居民通胀预期形成正向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汇率对通胀预期的冲击符合利率平价理论,即本币升值将导致国内名义利率和国内通货紧缩,从而抵御通胀预期。刘煜辉(2011)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通胀的原因,认为将目前国内的通胀归于输入性的通胀是不正确的,他根据汇率理论中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认为人民币汇率问题只不过是投资和消费内部失衡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不是原因。

第三类主要是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角度来分析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相关关系。其中齐珊(2010)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问题分析中认为人民币合理升值可以起到部分抑制通胀的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并不是绝对的,只有当汇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可以,否则会进一步刺激通胀的发生。蔡祖劲,刘纪显(2009)运用计量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方法得出由于我国的外汇机制和汇率预期等原因导致了人民币升值与物价上涨并存的悖论,而且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较大。贝多广,朱晓莉(2007)分析了2002年以来目前的通货膨胀,不能单纯的要求人民币升值来抵御,认为通货膨胀归根到底还是货币供应量较多的结果,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不让资产价格的上升的太高。

3 人民币汇率与国内物价水平的理论分析

从表面上看,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均是货币现象”的结论似乎收到了现实的挑战,但事实上,以人民币升值调控通胀的观点忽视了经济变量彼此之间的联动关系,即货币供给到通货膨胀需要一定时间,货币供给相对于经济总量的变化(即流动性过剩指标),很可能会动态反映在通胀起伏上面。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能够抑制国内通胀,那么自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至少应该具有显著统计性,所以本文第四部分的计量模型将汇率因素与货币总量因素考虑到通货膨胀动态传导模型以验证这一点。

4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

本文是要研究人民币升值是否会抑制通胀,由于人民币升值是从2005年7月汇改之后,因而我们选用2005年6月―2011年3月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的月度数据代表即时汇率Et,同时也采用同期即2005年6月―2011年3月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表示通货膨胀的程度。文中选取2005年6月―2011年3月的货币供应量的月度数据作为我们研究该问题的一个变量,这里我们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表示。最后我们采用X-11季节性调整方法对其上述所有的变量进行季节性调整,以消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小数据的波动和消除异方差性,我们对这些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即LNCPIt、LNEt、LNM2t。该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中经网数据库。

4.2 数据检验

(1)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其中根据各个序列的性质对常数项和趋势项进行灵活选择,滞后阶数由Eviews默认的SC准则自动选取。

根据ADF检验的原理,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原序列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然而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到,所有序列的一阶差分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因此原序列属于一阶单整序列I(1)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下面我们利用Enger-Granger两步法对LNCPIt、LNERt和LNM2t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残差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因此,LNCPIt与LNERt和LNM2t之间确实存在协整关系,且协整方程为:

LNCPIt=-.598237LNERt + .032954LNM2t+5458617

(.057972)(.014115)

t=(-1.31942)(2.334117)

且拟合系数R-squared=.950877,F统计量=6485940

注:括号中是相应变量的估计系数的标准差

以上结果表明,消费者物价指数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当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带来消费者物价指数即通货膨胀率下降.598239个百分点。这与汇率传递理论分析是一致的,即人民币汇率升值,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下降,进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降,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而货币供应量增长10%,消费者物价指数即通货膨胀率提高.329541%,说明货币供应量对于通货膨胀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通过计算,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我国货币供应量从275785.53亿元增长到75813.98亿元,相比2005年3月,增长了大约1.75倍,而我国的人民币在此期间却升值了大约21%,相比较而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因此,实证分析证明以人民币对外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观点并不具说服力。

(3)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反应的是长期均衡成立的条件下,模型发生短期偏离的程度,在各变量间协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各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均衡关系,以反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的程度。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后对应的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为:

LNCPIt=-.386835LNERt + .090011LNM2t + .022903ECMt-1

(-2.755329)(2.153622)

注意:括号中是相应变量估计系数的标准差。

其中,ECMt=LNCPIt + .598237LNERt-.032954LNM2t-5.458617

从上述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对消费者价格指数即通货膨胀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的方向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升值都会对降低通货膨胀率,而且实证结果表明,LNERt和LNERt的系数分别为-.598237和-.386835,这说明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短期影响要小于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也就是说要保证人民币长期内升值才能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汇改以来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的月度数据,在开放宏观经济的框架下,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国内通货膨胀程度的抑制作用的大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的短期影响要小于长期影响,要保证人民币长期内升值才能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而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不可能长期内一直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也是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2)通货膨胀不仅与人民币是升值有关,而且更大程度上与货币供应量(M2)有关,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的回归结果来看,货币供应量对CPI的短期影响系数为.090011,即短期内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0%,CPI将上升.90011%,这说明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极易导致通货膨胀。

(3)基于以上结论,当前的通胀压力应该既有需求拉动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首先在需求方面,根据上述实证分析可知,我国近几年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原因主要是外汇流入过多)。其次,国内的通胀更多的可能是与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结构性通胀或成本上升所诱发的成本通货膨胀。因此,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寄希望于人民币的升值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是不明智的,所以要治理国内的通胀最根本的还应该着眼于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应该积极探索利用外汇储备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实现由“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和“藏汇于企”的转变,及解决企业海外投资外汇资金短缺的问题,又可减轻“外汇占款”引起的通胀压力。

参考文献

[1]刘思跃,袁美子. 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0,(4):14-18.

[2]齐珊. 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44-46.

[3]张成思.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动态走势[J].国际金融研究,2009,(5):87-96.

[4]苏剑.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原因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1,(4).

[5]陈涤非,李红玲,等. 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1,(3).

[6]黄安仲,谢海蓉. 我国通货膨胀是输入型的吗?――基于2006―2008年数据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1,(4).

篇6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继发失眠;睡眠质量;心理健康

Investigation of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secondary insomnia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LIU Fang,LI Hong-mei.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Zaozhu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Zaozhuang 277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leep quality of secondary insomnia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ir mental health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to do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those patients. Methods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nd th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336 cases of secondary insomnia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The correlational and regressive analys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total PSQI average scores of those patients are(13.12±3.26).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PSQI of poor quality of sleep (>7),there were 316(94.04%)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he poor quality of sleep. All patients suffered sleep disorder. 138 (41.07%) ones suffered from insufficient sleep. 175 (52.21%) ones suffered from the lower sleep efficiency. 272(81.1%) ones suffered from difficulty of falling sleep.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SQI total score and the SLL-90 total score is up to 0.40 (P

【Key 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Secondary insomnia;Sleep quality;Psychological health

临床发现,许多妊高症患者同时存在睡眠障碍,而失眠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妊高症患者,由于妊娠使腹壁过度紧张,子宫张力增高,子宫血液供血不足,使子宫胎盘缺血,进而引起胎盘源性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改变,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视物模糊,严重时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危及母儿生命,针对妊高症继发失眠患者,探讨出现失眠和心理问题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治疗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入院368例妊高症患者,全部纳入研究,妊高症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失眠继发于妊高症之后,经整理筛出漏答问卷32人,问卷填写完整者336人,问卷有效率为92%。其中轻度妊高症患者42例,中度妊高症患者116例,重度妊高症患者178例,年龄在23~40岁之间,其中初产妇216例,经产妇120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87例,高中或中专166例,初中及以下83例。

1.2 方法 1、测量工具:采用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 PSQI由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应用和日间功能7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0、1、2、3、计分,累计各项目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PSQI总分≤7分认为睡眠质量较好,总分>7分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1];②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一般性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妊高症继发失眠患者睡眠状况分析 妊高症患者单项评分中睡眠质量差者320例,占95.23%;睡眠时间不足者138例,占41.07%;睡眠效率低者175例,占52.08%;有睡眠障碍者336例,占100%;使用催眠药物者155例,占46.13%;入睡困难者299例,占88.98%。而患者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夜间易醒或早醒者287例,占85.51%;表现为夜间起床去厕所者274例,占81.55%;呼吸不畅者87例,占25.89%;感到热者265例,占78.86%;有其他影响睡眠事情的人186例,占55.35%。在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白天感到困倦者247例,占73.61%;感到精力不足者255例,占75.89%。

2.2 PSQI各成分与SCL-90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PSQI总分与SCL-90总分间相关系数高达0.40(P

表1

PSQI各成分与SCL-90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r值)

项目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

躯体化0.250.230.330.300.460.130.29 0.40

强迫0.190.110.310.270.220.230.26 0.33

人际敏感0.180.130.230.240.120.180.26 0.27

抑郁0.160.130.250.200.230.280.30 0.32

焦虑0.100.110.250.170.180.250.25 0.28

敌意0.220.180.210.260.340.060.27 0.32

恐怖0.140.050.110.120.150.130.23 0.19

偏执0.200.140.240.260.220.090.31 0.31

精神病性0.230.120.290.220.180.260.34 0.34

总分0.250.190.320.290.290.250.33 0.40

注:P

2.3 睡眠障碍与SCL-90各因子之间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SQI睡眠障碍成分得分为因变量,SCL-90各症状因子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a=0.05水平进入回归模型且有显著意义的因素只有躯体化,这个因素可解释睡眠障碍成分得分变异的29.2%。见表2。

表2

睡眠障碍成分与SCL-90各因子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进入因素R R2 B Betat值P值

躯体化 0.540 0.292 0.0250.6504.052 0.00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PSQI总分与SCL-90总分相关系数高达0.40,SCL-90各因子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余均与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妊高症继发失眠患者睡眠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关系[1]。

对于妊高症患者,休息与睡眠时全身肌肉和神经细胞松弛,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减弱,妊娠腹壁及子宫张力降低,体内新陈代谢减缓,全身血液需要量减少,而子宫胎盘供血量相应增加。当一个人卧位时,肝脏、肾脏的血流量较站立时多50%,心脏负荷减轻,从而增加重要脏器的血流量及营养,有利于妊娠及妊高症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做好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说明情绪紊乱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讲述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的目的及意义,解除各种心理负担,使其安静修养,在稳定的情绪下接受治疗,以保证健康妊娠。

对于轻、中度妊高症,主要是指导休息,避免体力劳动,适当减轻工作量,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住院患者大多是重度妊高症患者,要求绝对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随着并发症的出现和加重,重度妊高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会明显增多,可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引起失眠;伴有腹水卧位不适,可引起失眠;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可因皮肤麻木或瘙痒而引起失眠。对于休息入睡十分困难者,了解其原因,根据病情及睡眠困难情况,合理使用镇静剂。结果中对睡眠障碍具体形式的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而睡眠障碍的增多,反过来又会加重患者的情绪障碍,形成恶性循环[3]。

孕妇选择左侧卧位,因妊娠子宫多向右旋转,采取左侧卧位时可使右旋的子宫向左方向移位,避免增大的子宫对腹部椎前大血管的压迫,有利于下腔静脉的回流,增加回心血量,降低外周阻力,有利于子宫胎盘血液供应,增加重要器官的营养,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与PSQI总分间相关系数高达0.40,提示躯体化因子与患者的睡眠状况有密切关系,在对PSQI各成分的分析中发现,妊高症患者的睡眠问题主要体现在睡眠障碍(100%),自我评价睡眠质量差(95.56%),入睡困难(90%),睡眠效率低(53.33%)等方面,即所有的入选患者睡眠障碍成分结果都呈阳性。在相关分析中,睡眠障碍得分与躯体化间相关系数高达0.46,对于妊高症继发失眠患者,由并发症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可以影响其睡眠质量,但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患者的心理问题[4],应重点考虑采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解决其躯体化症状问题。

除躯体化外,妊高症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和睡眠质量的关系,也很密切。本研究中抑郁、焦虑因素与睡眠质量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很突出,这可能是因为患者的失眠是继发于妊高症之后,失眠的病程不是很长,患者抑郁、焦虑问题还不是很严重[5],可以选择样本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临床实践证明,妊高症患者经过休息与睡眠疗法的护理后,85%的轻度妊高症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而中、重度妊高症者,因病情变化复杂,通过加强休息与睡眠的护理,使药物治疗起到最佳疗效。妊高症患者临床上较多见,应重视产前检查,孕期宣教保健工作,孕产妇系统管理。因此,笔者认为休息与睡眠疗法对于控制妊高症患者病情发展,确保患者能够继续妊娠是有一定临床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04-106,116-117。

[2] 马素霞.妊高症的护理.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5):77.

[3] 张楚莹,谢少花.不同心理状态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态.中国临床康复,2005,9:38-39。

篇7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stem care intervention on the level of maternal breastfeeding and 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in pregnant women combined with complications.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complications from December 1st 2014 to December 1st 2016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56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ystem care intervention,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maternal breastfeeding awareness and breastfeeding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maternal breastfeeding awareness in observation group (96.43%)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0.3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2.527,P=0.000).The breastfeeding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96.43%)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5.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0.856,P=0.000).Conclusion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regnancy miscarriage of pregnant women on breastfeeding awareness and breastfeeding rate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System nursing;Pregnancy;Complication;Breastfeeding

有研究?@示[1],科学的母乳喂养能够提高人口素质,对于儿童的免疫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智力水平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妊娠期合并症产妇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群体,母乳喂养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产妇自身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涉及影响婴儿成长的问题[2]。临床上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妊娠期合并症产妇的系统护理干预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落实情况及妊娠期患者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3]。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度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症产妇的患者112例,其中初产妇70例,经产妇42例;年龄26~35岁,平均(30.56±4.57)岁;临床测量≥2次空腹血糖≥5.8 mmol/L,部分伴有发热、鼻塞、头痛症状,测量红细胞计数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指导,正确指导产妇和婴儿的接触,使其尽早喂奶,同时使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观察组给予患者系统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妊娠期合并症产妇在围生期自身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困扰产妇,甚至危害胎儿的成长。住院后要根据心理调查结果了解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同时开展正确的心理指导。研究人员要调动产妇的心理情绪,使其正确认识妊娠合并因素不会对婴儿产生健康影响,而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产妇调整自己心情,使其尽快进入母亲的角色。②健康教育。在产前3~4个月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帮助产妇和婴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产妇的心理健康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并且正确指导产前病房护理,进而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认识水平,为以后的母乳喂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需根据妊娠合并症产妇的个体情况,制定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由于产妇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水平,还会影响母乳喂养的信心和母乳的分泌,因此在产前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和知识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③产后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饮食、乳房护理和早期泌乳教育。饮食教育主要影响产妇的自身健康和泌乳量,进而影响母乳喂养的状况,科学的指引产妇的饮食,产后24 h内可以使用汤面和粥,待到产妇完全康复后可以转变多样化的饮食。产后教育注重乳房的护理教育,正确指导产妇了解一些乳房常见的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炎等疾病均会影响母乳喂养,严重时会导致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在产后乳房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向产妇宣传早期泌乳的方法,如乳房排空、催乳素以及吸允等。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度。应用我院自制的母乳喂养认知度评价表,其中包括健康心理的认知、如何防止乳腺疾病、对母乳喂养的观点等,满分为100分,>90分为掌握;60~90为一般掌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度的比较

观察组共54例产妇已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其掌握率为96.43%;对照组共45例产妇已掌握母乳喂养,其掌握率为8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54例,占比96.43%;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42例,占比75.00%,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6,P=0.000)。

3讨论

相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天然食物,能够满足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生长发所需的全部营养,并且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力[6],促进婴儿智力以及骨骼的生长发育,因此母乳对婴儿来说是最佳的天然补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临床提倡母乳喂养[7]。如今,母乳喂养问题已经成为了公民重视的一大问题,良好的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认知能力、智力水平以及免疫力等[8]。对妊娠合并症产妇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认知度和母乳喂养率有着较大的研究意义[9]。而妊娠合并症产妇作为社会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在产妇健康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母乳喂养的教育也可以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度。同时在心理学方面,产生了一种“母乳喂养自信心”的理念[10],就是指产妇对自己给婴儿实施母乳喂养能力的自信程度,而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强度也决定着是否进行母乳喂养,甚至愿意付出能力程度或者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方式等[11]。本研究应用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对产妇分娩前、后和出院前的围生期均有着极大的影响,其可以提高产妇分娩后的母乳喂养的自信心以及喂养率,同时消除了产妇的负面情绪,树立信心,同时可以通过家庭或者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力度更进一步[12]。相关资料显示[13],配偶不仅可以影响预计的喂养方式,同时还可以体现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的鼓励,这种支持的信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产妇的技能和自信心,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临床研究表明[14],对围生期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于产妇的母乳喂养的认知度有一定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