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的诗范文

时间:2023-04-05 17:1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雨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8、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篇2

低年级学生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足,严重影响他们的书面表达。教学中,如能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丰富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儿童写话能力的提高是极其有利的。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童学写诗歌亦是如此,他们需要优秀的童诗做拐杖,从中汲取“写”的形式、方法和视角,在“仿”中,他们习得语言图式,摸索童诗写作的路径,感悟独特写作视角带来的新奇。仿写童诗,满足了儿童对认识世界的表达需求,带给他们的是全新的话语表现体验。

一、仿童诗的基本句式

很多经典的童诗,从形式排列看,是一行一行的,但是,把它连起来,是一句完整的富有童趣和诗意的话语,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经典句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篇课文是《四季》。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自然、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时,教师不必多讲,只须采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儿童就能自己发现:每一节诗歌写了一个季节;每一节诗歌句式都基本相同,都是“谁怎么样,他对谁说或他怎么说,他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草芽说他是春天,荷叶说他是夏天,谷穗说他是秋天,雪人说他是冬天呢?”再次诵读,再次发现:诗歌所写的事物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他又会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图片,帮助学生开启生活经验之门,再让学生学着课文中诗歌的基本句式,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把学生仿写的诗句串烧一下,又是一首首新的《四季》。

柳枝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荷花红红,他对小鱼说:“我是夏天。”

黄叶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北风呼呼,他对大树说:“我就是冬天。”

桃花粉粉,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蝉儿吱吱,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

枫叶红红,他对小鸟说:“我是秋天。”

腊梅黄黄,他对人们说:“我就是冬天。”

儿童在仿写中,不但习得了书面语言的基本句式,更为可喜的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写话的兴趣被诱发了,一句句活泼泼的充满儿童气息的语言,就像泉眼里的泡泡,不断地涌出来、涌出来。

二、仿童诗的语言结构

儿童诗虽然短小、简练,却也有自己的结构章法:有的层层渲染,引人入境;有的首尾照应,引发共鸣;有的循环往复,趣味盎然……多样化的诗歌语言结构,为儿童搭建起一座座具有魔力的语言宫殿,吸引着他们去探秘、解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首篇课文是《柳树醒了》,题目就散发出浓浓的诗意。这首儿童诗,恰似从一个好奇孩童的视角,在窥探柳树醒了的前后变化,语言结构颇具特色:

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

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

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

春风跟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啊,飞了。

柳树跟小朋友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

《柳树醒了》把“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这四个柳树在春天变化的主要特点,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描摹出来,诗歌弥漫着逗人的童趣。儿童读这样的童诗,就如沉醉在美妙的音乐里,欢快而愉悦,仿佛能看到文字从纸上蹦着跳着走出来。

“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如果能像课文那样一步一步讲清楚它的变化那就更了不起了!”把儿童的语言表达指向语言结构的迁移运用。

事实证明,儿童的诗情诗意足以让教师自豪。

小芽醒了

春雷跟种子说话了,说着说着,小种子呀,发芽了。

春雨给小芽洗澡了,洗着洗着,小芽芽呀,长高了。

春风给小芽梳头了,梳着梳着,小芽上的子叶呀,掉了。

春燕跟小芽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芽啊,长出绿叶了。

(胡宇翔)

胡宇翔小朋友的诗歌编写非常有逻辑,看得出,他平时很善于观察自然,把种子发芽、长高、掉子叶、长绿叶的过程清晰地记在脑海里,所以,写话要用的时候,就能轻松提取运用。

而郑馨蕊小朋友对冬天的梅花感触特别深,换一个视角,写得也很有韵味。

梅花开了

冬风跟梅花说话了,说着说着,梅花呀,醒了。

冬雨给梅花洗澡了,洗着洗着,梅花哟,开了。

冬雪帮梅花染发了,染着染着,梅花哟,白了。

梅花跟小朋友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强壮了……

(郑馨蕊)

童诗仿写,让儿童和生活贴得更近了。简短有趣的儿童诗仿写,让他们在“诗兴大发”的过程中,感受到仿写诗歌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仿童诗的独特视角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优秀的儿童诗,读着会有眼前灿然一亮的感觉,仿佛那些语句是你寻寻觅觅了很久,而今突然跳到眼前,令人欣喜万分。这种独特的视角某种程度上就是儿童的视角,这样的审美就是儿童的审美。就如日本诗人金子美玲在《奇怪的事》中所写:

我奇怪得不得了,从乌云里落下的雨,怎么会闪着银光?

我奇怪得不得了,吃的是绿色的桑叶,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我奇怪得不得了,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怎么会自己“啪”地就开了花?

我奇怪得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在成人眼中熟视无睹、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儿童眼里,却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不可思议!当儿童用清澈的目光抚摸世界的时候,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心灵与事物对话了,不知不觉中,他们走进了迷人的诗境中,亦真亦幻,情思在瞬间“陌生化”,缤纷的诗意就会恣情洋溢。

我奇怪得不得了,从圆圆的蛋里,怎么会爬出长长的小蛇?

我奇怪得不得了,明明没有脖子的向日葵,怎么会自己扭转方向?

我奇怪得不得了,没有人告诉太阳时间,他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

我奇怪得不得了,怎么问谁都笑着说,“那是当然的啦。”

篇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写作积累训练 语文素养 积累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语文学习要有水滴石穿的韧劲和精神,要注重日常的点滴积累工作,特别是在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和考量学生语文素养的现时代,“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态度要不得。进行积极有效的写作积累训练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究。

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要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积累训练,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天地。而对色彩缤纷却又暗流涌动的复杂社会,我们学生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获取一些不良信息。比如,有学生就曾在积累本中收集了许多充满市侩气息的打油诗,这类作品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会腐蚀青少年纯洁阳光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积累训练时,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有针对性、有选择地介绍些高雅的、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高雅情趣的气息中得到灵魂的净化和情操的熏陶,从而塑造阳光、积极,富于修养的健康品格。

工作中,首先要向学生推介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品诗文。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下来的古典文化作品一定经历了历史的大浪淘沙,定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作、光辉之作,定然具有积极而深刻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其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充满典雅之韵,长期的古典文化熏陶会使学生摆脱作文中流俗的口语化倾向,作文更显雅致。纵观一些满分作文,诸如《赤兔之死》、《潘金莲的爱情》、《独酌高楼》等无不是古文新编的雅韵之作;最后,欣赏古典文化,了解、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因为现代文学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对于现代文学作品的推介,则应更加谨慎,一般要求学生积累“爱的哲学”和“人生社会的思考”两大主题的内容。应培养这一代独生子女对家庭、对人生、对社会的关爱与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爱心的一代、负责任的一代。

二、循序渐进,差别分类的原则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积累训练尤其要重视这一点,切忌心浮气躁。民间俗语说“贪多嚼不烂”,此言极是。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千万不可求全责备,既要学生主题鲜明,有新意,又要修辞手法多样性,语言生动形象等,却忽视学生在个体成长中的实践性和渐进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写作积累训练时一定要时时研究自己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有计划地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低,否则学生会感到乏味;要有高度但不宜太高,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着,进而逐步增加难度,逐步提高。

在写作积累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会逐渐出现写作水平的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别进行分类推进。对于理解快、能动性高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不断冲刺更高的目标,对于写作比较吃力的学生则以激发兴趣、巩固基础为主要目标。

例如,在七年级阶段,可以让学生搜集古典诗词、对联,短小雅致的小品文,重点训练学生模仿写作;八年级阶段,要求学生每周一抄一写,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对古典诗文进行巧妙阐释、解读和运用;九年级阶段,鼓励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三、注重现实生活的实践与感悟积累

无论是研究课程标准,还是研究中考和高考,我们都会发现一个新的趋向,那就是语文学习越来越深入生活,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校园,束缚于一本教科书和几本教辅资料,不仅会扼杀学生的灵性和智慧,语文课也将黯然失色。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开放思想,更新观念,把语文课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美丽与哲理,让学生在生活中品味祖国语言文学的优美与深邃。

在实践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假恶丑。春节喜庆之际,让学生收集对联,品味民风民俗;春暖花开之际,积累春风春雨春情的诗文,寻觅春的踪迹;乡村里唱起大戏时,积累戏曲知识和精美的戏曲对白,领略中国戏曲文化的神韵和魅力;战争期间,为和平祈祷,珍惜祖国幸福安定的环境。这些活动不但切合语文课程的要求,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巧用积累本

语文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最好选用硬皮本。每周至少做一次积累(不宜太多,过多会成为学习负担,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求学生用钢笔认真工整书写(不要做报帖,效果很差),纸张的空白和边角可以让学生画些小图画或者花边。这样不但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可让学生练一手好字。

每次写作文时,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积累本,从中寻找写作素材,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写出的文章颇具文采和新颖,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写作文时缺少素材的尴尬境况,增强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兴趣,进一步坚定他们做好积累的决心。

篇4

层出不穷,意思是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该有的都齐备了。

屈指可数,指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

篇5

我向来喜欢斜着睡觉,自然成了“”中人,而家里只有我一个是斜觉派,固然,我便成了教主.(哈哈)而手持倚天剑的“灭绝师太”—老妈,以及武林(家中)的正派人士都工上光明顶来治斜。我只好孤军奋战,将斜觉力睡到底。

一天,我正在练一种“斜功”,—弯腰驼背功,我低着头,驼着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希望练到第九层(最高层十层),只见“玉女派掌门”—我老姐,以手代剑,以最高层的凌波微步向我的“罩门”—背部。只见一声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哀鸣过后,我走火入魔,好在内力深厚,只是内力尽失,捡回了一条命,我的背倏地就直了。

为了恢复功力,我决定练一种“魔功”—“缩骨功”,(此缩骨功非彼缩骨功,是晚上睡觉时,身体蜷缩一团,缩得越圆,功力越深厚,最高层能缩成一个圆球,至今无人做到。)为了习得此功,我不惜花了大价钱,买了一个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打发枯燥的练功时间,据说这样还能加快修炼速度,结果还只练到了第一层,我的眼睛就|“瞎”了(近视),我痛苦不已,于是每天练习“明眼功”—眼保健操(毫无功效)。

直到有一天,“灭绝师太”—老妈发现了我的异常,最终用“倚天剑”—背背佳将我全身固定,我只能睡“大”字型,此功只好废除。

更可恶的是武当“张三丰”—老爸,不知哪学来的排山倒海,将我的的脊椎一掌就给排回原位,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用“音波功”使我全身的好几百块骨头全部震到原先的位置,我被他们用废除了武功,我无可奈何,只好和他们和盟,再也不做“坏”事,再也不练“斜”功,必须退出斜教,做一个不驼背、坐姿、睡姿正确的正道中人。

篇6

幸福就像香水,洒给别人也一定会感染自己,心中有爱,所以走得更远。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渭城朝雨徘岢,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篇7

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2014级3班曹萌萌

在大街上狂笑不止,看着一朵花默默落泪,北风中坐在火炉旁看书……这些都是愉快的事。

当东风拂走寒冷,将春暖花开奉献大地,我们去放风筝,线被树枝挂住,接着指着树埋怨半天;来到农村看金黄的油菜花,任洁白的毛衣被花粉染成斑驳的金黄;看花儿绽放到默默凋零,明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却仍然黯然神伤,有一种想落泪的冲动;看燕子不知疲倦地筑窝,感叹“一年之计在于春”,而自己仿佛只有散漫;阳光下去打篮球,热出一身臭汗,回家就倒在床上……这些都是愉快的事儿。

当烈日将大地炙烤得发烫,将奔放热情的夏带到人间。我们去游泳,沐浴在阳光下的皮肤变得黝黑;一天吃五个冰激凌,明知道肠胃会出现故障,去欲罢不能;吹着空调在家看《三国演义》,幻想能像诸葛亮一样呼风唤雨;当在教室里做那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时,被永远数不清的蚊子叮咬,任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渗出,再顺着发尖滴到纸上。

到久违的雨天,我们最能陶冶情操。独自打一把伞,走到街上看冷清的大街;在避雨的地方,看大街上的人们惊慌失措,竞“扑”地笑出声来,虽然这样做相当肤浅,可笑;在阳台上读《简爱》,雨飘进来,也懒得关窗,因为早已热泪盈眶;看花蕾在雨中无奈低头,空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去不知自己有何作为……这些都是愉快的事儿。

当落叶铺满大地,金风染红霜林。我们去赏菊,看见一只蜜蜂,吓得大叫;捡起一片落叶,夹在日记中间,抚摸琴键,弹起克莱曼的《秋日私语》;在中秋盈盈的月光下,却感受不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听绵绵不绝的秋雨,勾起心中的惆怅……这些都是愉快的事。

当北风袭来,冬日的寒冷令人畏惧。我惋惜看不到“千里冰封,万里飘雪”的“北国风光”;看着草木枯落的景象,感叹“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坐在火炉旁,温一杯牛奶,感觉手中由冷变热的过程;冬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晨曦被树枝切割散在路上;看小猫在墙角伸懒腰,眼睛都不睁开……这些都是愉快的事儿。

生活中,愉快的事儿太多。我寻找着,我享受着。

篇8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很多女生多多少少都有恋父情结,这种说法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女生在小时候一定想过:长大了要嫁给像爸爸一样的人,然后在青涩的叛逆青春期时不自觉地想要独占父亲的一切。而父亲对这个年纪的女儿,通常则是呵护有加而信任不足,或者是沟通方式不够与时俱进,最后只有被气得头昏脑涨。

文学作品构建出林林总总的父女关系,小说《亲爱的敌人》属于让人笑中带泪的作品。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里面有一对名叫穆仰天和穆童的父女。原来爸爸下海打拼颇有成就,妻子却在车祸中早逝,留下父女“相依为命”。单亲家庭的女儿长到了15岁,虽然梨花带雨冰雪聪明,却十分叛逆,整天不求上进。

小说中最体现父女关系特点的就是爸爸找女朋友的问题。穆仰天先后几换女友,都被女儿搅散,被评价为品位低下,最后与女儿班主任暗生情愫,没想到东窗事发后女儿直接用离家出走彻底让老爸断了找女朋友的念想。之后穆仰天放弃了事业,变成了家庭妇男专门负责女儿危险的成长问题,终于让女儿将心比心开始觉悟。当女儿逐渐懂事,变成了家里的小主人,爸爸却得了绝症。在最后一次散步中,穆仰天认真地对穆童说:“命中注定我有此一福,和你做父女,为了这个,我感激命运。”而女儿的回答是:“老爸,我要你知道,我还要你一辈子都不许忘记――我很高兴你是我老爸。”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女儿都对父亲的情感充满占有欲,电影《我和爸爸》讲述的则是另一种父女情。

由于母亲的意外离去,小鱼又回到亲生父亲老鱼身边。老鱼是一个对家庭完全没有责任感的人,在面对女儿不假思索地跟从他时,这种天生的信任感牵引出无数的温情,让这个玩世不恭的男人开始忍让、妥协,甚至委曲求全。小鱼从不谙世事的少女变成初为人母的,离婚后带着刚出生的孩子回到老鱼身边,两人相依为命。“老油子”,这是小鱼给爸爸的评价。但是他又是那么可爱。女儿上班,他就守在家里带外孙女,为了不想让女儿辛苦,他重操旧业去赌博。

在父女共同生活的几年中,现实的残酷让两人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爱和人生的无奈。而正是这种爱与无奈构成了老鱼和小鱼生活的全部幸福和痛苦。

较之以上的沉重,日剧《父女7日变》就显得轻松可爱得多。编剧让一对代沟父女在一次意外中灵魂互换,充分挖掘了父女两人在身份错位后可能发生的喜剧元素。

篇9

表示感动的歇后语

南天门作揖------高情(擎)难(南)领(岭)(比喻十分感激.)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表示感动的歇后语拓展【经典篇】

白糖拌苦瓜 ———— 又苦又甜(比喻矛盾的心理状态或复杂的感情。)

吃了秤舵 ———— 铁心了(比喻下了决心了不可改变。或比喻狠了心,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

吃下苍蝇 ———— 直感到恶心

空心罗汉 ———— 没肚量;无心肝(比喻没有心计,或没有感情。)

南天门作揖 ———— 高情(擎)难(南)领(岭)(比喻十分感激。)

最近有流行性感冒 ———— 百感交集

白布缠老壳 ———— 孝感

表示感动的歇后语拓展【热门篇】

耗子搂猫睡觉 ———— 感情处到份上了

黑瞎子买个布狗熊 ———— 感性消费

黄陂到孝感 ———— 县过县兑;现过现兑;县对县;现兑现;县过县;现过现;现对现

机器人谈恋爱 ———— 没有感情;有口无心

绝对不是最好的感觉 ———— 不上不下

林黛玉的性子 ———— 多愁善感

年轻后生日老婆 ———— 不感兴趣

伤风感冒 ———— 哈吃拜天

食猪红 ———— 吞血块;甚感苦楚

表示感动的歇后语拓展【最新篇】

蔡伯喈哭董卓 ———— 各有各的感情;各有各的悲情

蔡邕哭董卓 ———— 各有各的感情

陈宫捉放曹 ———— 忠义感人心

吃了苍蝇 ———— 直感到恶心

打翻了的五味瓶 ———— 酸甜苦辣味都有;百感交集;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多数人对自己职务的感觉 ———— 大材小用;大才小用

过期菲林 ———— 唔感光

篇10

成语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老师的词语,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老师的词语11、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

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2、满堂灌: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

3、满城桃李:桃李:比喻学生。

城中到处都有自我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4、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比喻学生胜过教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5、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

成绩优异的学生。

6、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教师。

7、德高望重:德:品德;

望:声望。赞美教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8、教无常师:受教不必有固定的教师。

9、良师益友:良:好;

益:有帮忙。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忙的好教师和好朋友。

10、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教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11、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教师,善经商;

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12、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教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描写老师的词语2衣钵之传:原指佛教徒师父把袈裟和食钵传授给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学问技能的传授和继承。

师严道尊:本指教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立雪程门: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经师人师: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教师。

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我一天的教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教师。

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二字的教师。

入室弟子:入室:到家;弟子:学生,徒弟。指学问技能得师传到达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

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赞美教师为学生用心的艰苦。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异常耐心,从不厌倦,多用于赞美教师。

描写老师的词语3误人子弟: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职责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教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减师半德:谓只学到教师的一半。[由Www.QunZou.Com整理]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教师。

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

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教师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教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教师。

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教师。

桃李之教:指教师的教诲。

桃李遍天下: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教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必须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教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描写老师的词语41、桃李争妍:桃李争妍。

2、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3、尽心尽力:指费尽心力。

4、聪明过人:形容非常聪明。

5、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6、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7、研桑心计: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8、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9、无私奉献:形容不求回报的付出。

10、和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11、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12、后继有人: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13、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描写老师的词语5博学多识:指人很有学识,懂得很多。

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诲人不倦:教导人时耐心而不知疲倦。

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文思敏捷: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

指路明灯:指引人朝光明方向前进的人。

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系毫不马虎。

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