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老虎范文

时间:2023-03-26 14:2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方格子老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方格子老虎

篇1

那么,如何在绘本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真正让绘本对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灵成长发挥最大作用呢?笔者结合大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优选绘本,奠定情感基础

现在的绘本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幼儿园,甚至跨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众多图多市场导致幼儿绘本是品种繁多、五花八门,但并不是每一种或每一个绘本都适合幼儿阅读,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就应该首先帮助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选择的标准首先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其次是符合幼儿审美趣味。对于大班幼儿,绘本要较小班或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思维度,主题更富有教育性。

例如,《方格子老虎》(安德雷・乌萨切夫)是一则幽默、感人且富有创意的故事。一个老虎宝宝诞生了。虎宝宝刚出生时身上没有斑纹,一般都是由爸爸妈妈帮忙画上黑色条纹。虎爸爸为了让儿子与众不同,决定给宝宝画上竖条纹;而虎妈妈呢!却一心想要给宝宝画上横条纹。老虎爸爸和妈妈为了这个互不相让,争执不下。老虎宝宝很难过,他不想让爸妈吵架,于是他给自己画上了方格子,这样横条纹和竖条纹不是都有了吗?当满身画了方格子的小老虎出现在父母面前时,虎爸爸和虎妈妈的矛盾立刻没有了。可爱的“方格子”小老虎十分温和,大家在他身上下棋、做算术题。他用自己简单却真诚的行动,努力地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爱的绘本内容不仅仅包括父母之爱,还可以是同伴之爱、环境之爱、生命之爱等《亲爱的小鱼》《没有不方便》《借你一把伞》《花婆婆》《森林》《我永远爱你》等。选择优秀的绘本,可以更好地为幼儿奠定情感基础。

二、优化教学,引感体验

1.欣赏图画,感受情感

绘本中生动鲜明的图画是画家将故事中的场景进行了创造性的再现,图画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是故事情感的生动体现。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图画,可以感受其中细腻入微的情感。如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在荒野上, 天好大,野外好广阔,兔妈妈和兔宝宝好温暖,她们相亲相爱好甜蜜……让幼儿体会画家速写的线条、写意的笔法,朴素的用色适合郊外荒野的意趣。

2. 语言感染,激感

绘本中蕴含的或亲情,或友情,又或是广义界定的爱,通过教师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那种快乐、喜悦或是悲伤愤懑的情绪都能轻易感染幼儿,幼儿在接受到教师的情感讯息时,自然而然会将自己带入到故事创设的氛围之中。如《你真好》中在霸王龙对薄片龙撒谎之后,心头涌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的心很疼很疼。当问到孩子们霸王龙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他们似乎都能感受到来了薄片龙的关心和友善,于此而生的霸王龙的歉疚和对爱的渴望,孩子们发现善良美好的情感可以使原来那么粗暴的家伙深深感动,从而被这一股无形又无限的力量所折服。

3.借助故事,表达情感

对于幼儿来说,爱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字眼。通过绘本阅读,我们可以向幼儿传递爱的观念,给予爱的体验,这是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生动的故事,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爱的深刻意义。如绘本阅读《我爸爸》,教学中我把幼儿的爸爸请到课堂上来,先讲故事中的爸爸,然后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而且又样样在行的爸爸,让幼儿们感觉到爸爸的勇敢、高大和智慧。在提问互动环节,幼儿们感受到自己的爸爸也是多么了不起,体验到爸爸对自己的爱,对爸爸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后,幼儿情不自禁地拥抱自己的爸爸并对爸爸说一声:“爸爸,我爱你!”爱的教育水到渠成。

三、巧妙拓展,促进情感升华

绘本阅读中进行情感教育,绘本拓展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拓展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交流,促进情感升华。

1.亲子阅读,奏响亲情协奏曲

亲子阅读是亲子交流最好的方式。在阅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情感,分享阅读的收获。幼儿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家长也真正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在绘本的世界里重温童年美好的记忆。

2.亲子剧场,角色扮演增感情

篇2

关键词:绘本;幼儿;多元发展

绘本作为儿童的“人生第一书”,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随着绘本在幼儿园的广泛运用,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绘本的魅力。它凭借丰富的色彩、优美的图像与文字让幼儿在理解读物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启迪人生智慧,满足求知欲望。

一、营造氛围,浸润心灵

《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我园以绘本阅读为特色,倾力打造以班级区域为点,全园环境为面,处处有阅读的优质环境。

每个班级均设有阅读区,种类多样的绘本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绘本都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如有涉及家庭情感教育的国内优秀绘本《团圆》,有帮助幼儿认识自我的《猜猜我是谁》,还有引导幼儿认识死亡的《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这些绘本能让幼儿随时随地地阅读和交流。

“面”是除教室之外的所有公共环境,我们充分有效地利用幼儿园的各个场所,在幼儿园的橱窗内有定期向家长推荐的绘本目录,目录内容包括对绘本的介绍和推荐理由,并详细注明家长在指导幼儿阅读时的注意点;各班家长园地有本周绘本教学的简介;门厅两边摆放的书架和椅子是让家长在接送孩子之余或自己翻阅绘本,或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室内长廊上将精选的绘本一页一页地印制成大幅图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让幼儿耳濡目染;专门的图书阅览室则通过定期开放的形式让幼儿和家长在书海中徜徉。

《指南》精神提示我们:环境创设非摆设,任何优质的环境都需要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环境创设不能流于物质环境的创设,还应包括文化氛围、心理环境。首先,教师要努力打造读书人的形象,用自己爱看书的情感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书的吸引力。其次,引导幼儿爱看书、会看书。如当孩子缺乏阅读耐心和持久力时,我们就鼓励、陪伴他们;当孩子边看边说时,我们就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孩子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体验浓浓的伴读温情;当孩子爱看书、会看书时,我们就用亲昵的动作、赞赏的表情和积极的鼓励去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和谐、多元的环境创设让整个园所充满着浓厚的阅读氛围,园内处处可见孩子、家长快乐阅读的身影。

二、实施课程,多元发展

《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出“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和“具有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要求。而绘本阅读是幼儿接触书面语言和运用的机会,是幼儿发展语言能力、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有些绘本中的语言精美、散文化,适合在赏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和培养美感。如绘本《早餐吃什么》中涉及“如果……那么……”这一连词的使用,虽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要说出完整的句子很难,而且绘本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训练,但当不断重复这一句式的时候,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能接着说下半句,且理解了这一连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绘本均由大师绘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不同材料绘制出来的图画风格和特点有很大的差异,为幼儿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蓝本,正如《指南》中所说:“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者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在每次执教绘本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背景色的不同与绘本内容中地点转换的关系,理解画面风格与故事情感的联系。如绘本“披着‘狼’皮的羊”,教师就是通过让幼儿观察背景色的三次变化来发现故事地点的转换、梳理出情节的发展线索。如绘本《方格子老虎》,我们就找到了横线、竖线以及横线、竖线交叉成为方格子的美术元素,让幼儿练习绘画的技能。

《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出: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绘本中常常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和深刻的道理,让孩子们在愉快地阅读中实现种种价值观,柔软孩子的心灵,滋养孩子的灵魂,陶冶孩子的身心,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积极的情感,学会关怀、分享、坚强、勇敢,启迪人生的智慧。如《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这一绘本就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人为什么要发脾气,怎样才能正确地疏导自己的坏心情;绘本《猪也会飞》让孩子们明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了理想而努力的道理;绘本《通通是我的》则让孩子们亲眼见识到霸道的坏处,并勇于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

三、家园合力,有效延伸

《指南》中提出:“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怎样才能确保这个“经常”呢?我们将绘本阅读延伸到家庭、延伸到幼儿园以外的生活中。

篇3

 

“写”——自我反思式案例研究

 

“写”案例,就是把观察到的、典型、有价值的教育故事,用文字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感悟教理念,调整教育策略在以“写”为主的案例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两种自我反思式的操作方式。

 

反思自我:以个体研究、个体反思为主,写自己教育实践中的故事、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表面来看,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反思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它比较狭隘、封闭,老师容易受思维定势和自身有限经验的影响而无法超越,准以突破。

 

解读他人:通过观摩他人的活动,分析解读他人活动中的些事件、案例,来分析、反思、迁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一种是解读同伴:通过观摩同伴的教学活动,对活动中典®的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并反思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想法与行为,借助于他人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另一种是解读名师:观摩“名师课堂”的视频,总结提炼学习后的感悟、体会与收获,以及对己实践的帮助等,解读名师的优秀课对我们会冇很多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直接产生良好的指引效果。

 

不管是反思己还是解读他人的教育案例,都是个体通过观察和忆记录具体的案例过程,然后进行自我反思,提升教育观念,改变教育策略优点为:能够较为灵活方便地录案例,促进和提高研究者的观察反思能力,提升其研究的热情,并能收集和整理卡富的实践研究资料,适合普遍推广和实施。其不足为对一个个案的研究和解释,一般都是不完全的,研究者不可能把问题发生、发展中的所有变都揭承出来,即使是某些主要的参量揭示出来了,研究结果也会受到研究者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

 

“说”——巨动交流式案例研讨

 

“说”案例,是以案例的形式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以引发更多人的主动分享、谈论,及探讨教学有关的问题这种交流可以是日常随机产生的非正式的交流,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老师在聊天时,分莩和幼儿在一起时的有趣故事,这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以是专门组织的、有一定目的性的较为正式的案例交流会,下面主要说说比较正式的案例交流会、我们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的交流会,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群体对话,达到超越白我的目的,从而更深人地探讨研究案例。

 

是研究小组内的案例交流活动研究小组是打破年级组界线、根据教师意愿和特长形成的,各组根据需要开展活动例如我们开展“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案例研讨交流活动,首先,研究小组内的老师互相观摩教学实践活动,互相研究教案,通过具体的案例呈现活动设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读,以案例或案例群的形式现出来其次,研究小组内的老师集中交流研讨,总结提炼存在的关键性的问题和有价值的问题,初步商讨解决的策略,并由位老师进行整理形成较为完整的文本资料接来,老师们各在实践中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是年级组内的对话活动“-课三研”活动是适合在同一年级组内开展的研讨活动,它已经成为教研活动新的探索方式它重在探讨对于同一新教材内容,在不同班级如何进行不同的选择、加工和创编,总结经验,寻找规律,提高教唭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例如我们开展的大班科学活动“牢固的纸桥”一课三研活动,通过确立研究主题、现场观摩、集体反思、实践、阵研讨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注重观察、分析、解读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行为,组内老师共同交流,分析寻找问题,探解决策略,通过反复实践反思,最后形成年级组内的集体经验。

 

以“说”为主的互动交流式案例研讨,不仅使更多的人分亨井述者的教学经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更健全、更有意义的“实践研究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教师研究者之間、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更快更好地取得发展其不足之处为:作为一线教师,平时还有其他大量琐碎的作,能够聚集交流的机会是有限的。

 

“演”一情境表演式案例研讨

 

“演”案例,是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再现,教师在模拟演绎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感受教现场,并通过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享,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转化自己的教育行为。

 

第一步是准备阶段:走进教学一线,寻找典型的教育案例,由一位老师负责撰写案例,提出研讨问题;其他老师思考案例的研究价值,搜集相关资料第二步足教研现场:第一次情境表演式研讨,老师们先运用表演的方式再现教学案例现场,然后进行现场研讨.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讨策;第二次情境表演式研究,运用研讨的对策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并由扮演“幼儿”的教师提出“新问题”,交换角色即兴模拟解决问题;最后现场总结第三步是总结反思整理,包括现场过程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全体教师就研究问题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和进一步反思跟进例如“好玩的报纸”探究活动:找案例,提问题一进班观摩提出“报纸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一个孩子说“折飞机”,得到肯定之后,其他孩子跟着说“折钢琴”“折大炮”“折青蛙”面对孩子的从众现象,老师应如何应对呢?演案例,研问题——我们先进行了模拟式案例表演,然后现场进行了分析思考经过讨论,老师们觉得幼儿的从众现象,主要是在于老师对“折飞机”的评价。老师说:“真棒!你想得真好!”所以很多孩子都往折东西上想,希望同样得到老师的肯定。我们建议老师改变这样的评价,可以说:“真棒!你跟别人说的不一样!你的报纸可以用来玩!除了玩,还能做什么呢?”针对这个策略,我们进行了现场表演,下面的“幼儿”故意对老师“发难”,想象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大家再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要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更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预测想象幼儿的思维。

 

“情境表演式”的案例研究,能引领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体会幼儿的心理需要和感受,从而使教师逐渐形成“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还能帮助教师重新回归到真实的情境中展开思考在情境中学习探讨,是一种问题基础上的研究,这一方式很适合较为感性和善于表演的幼儿教师,因此,我们的案例研讨活动更生动,更易被大家接受和喜爱不足之处在于对现场研究人员的即兴分析思考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主持引领人员的总结提升能力要比较高,所以现场的理论提升和总结归纳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更需要仵实践研究中来提高这种能力。

 

“摄”——现场回放式案例研讨

 

“摄”案例,即通过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捕捉教学案例,然后通过回放的方式真实地再现现场实际情况,然后进行分析和思考,可以是个体独自反思,也可以是群体共同反思。

 

我们在实践中更倾向于运用摄像机来拍摄教育教学现场。这分为两种情况:-是研究者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情况,请其他人员拍摄自己的教学活动,自己观看,自我审视,自我反思;二是拍摄靶子课,针对研讨主题,反复观看捕捉相关的案例.通过网络论坛或集体研讨等方式对案例进行互动式的、群体式的交流分析在我们开展的社会活动“方格子老虎”的活动中,综合以上几种方式开展了一次多元化的案例研寸活动,首先是自我观看与反思,以前总是去看别人的课,去评价别人的教态、教法等,而对自己的教学现场感比较模糊。通过看自己的课,能更好地感受、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分析反思自我,效果更直观、更深入其次是其他老师开展的论坛交流以往只有到现场听课的老师才能参与研讨,而拍摄录像后,其他没有参与听课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可以随时观看教学录像进行评论。

 

案例的持久保存与记录,方便我们随时观看,研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另外,真实的现场可以不断地冋放,可以帮助我们反复地思考与研究,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一,分析也不一,都可以更清晰地以现场案例来说明,增强案例的真实性不足之处在于想要拍摄需要的案例时.不一定会如你所愿而发生,需要等待时机;而当典型、精彩案例发生时,也会因没有做好充分的拍摄准备而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