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他人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3:1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爱他人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爱他人的作文

篇1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确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教育更需关注生命。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力,这是谁也不能剥夺的。人生命体验的生成是基于人的生命活动、生命实践的不断展开中实现的,为此,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活动,并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命体验情境。因而教育更应该重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

在生命体验中成长的孩子总对生命怀有一种敬畏。看到其他生命经历苦难,他们不再漠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就让我特别感动。

放学了,校园里一片安静,我也准备回家。咦,校园后面的小山坡上怎么有几个小脑袋?放学十几分钟了,怎么还不回家,我一看,还正好都是我认识的。正准备去叫这几个学生早点回家,谁知,他们也看见了我,竟叫了起来:“老师,老师,你快过来看看!”出什么事儿了?我急忙过去瞧瞧。

“老师,你看呀,我们捡到一只小鸟。”

“它好像不会动了,是不是快要死了呀?”

“太可怜了!老师,你来看看它还能不能活?”

哦,原来如此,这群小家伙太可爱了。怎么办呀,留在这儿研究可不是办法,天很晚了。这时,一个小男孩说道:“老师,我们想把小鸟带回去养着,它可能是受伤了,等它伤好了,我们再把它放了,可以吗?”

“是啊,是啊,我们刚才说了很久了,想让她(指一女生)带回去养,但她说不敢。”旁边另一个男生接道。

“为什么不敢呢?”我问道。

“我怕养不活怎么办?它很可怜的。”

哦,是这样啊。“没关系,它如果不严重,你好好养应该没事,但如果小鸟真的不行了,我们也不会怪她的,对吗?我想你肯定会好好养的,对吗?”

“我们不怪她,小鸟要是真的救不活了,也不是也的错。”

“是啊,其实每个生命都是经历生老病死的,小鸟如果是生病了,那我们帮它治一治,如果它真的不行了,你们也不要太难过了。”

“如果它真的救不活了,你还是把它带到学校里来吧。我们把它一起安葬。”最先发现小鸟的小男生说道。

大家都同意了讨论的方法,于是小女孩带着小鸟回家,其他学生也跟着回去了。

孩子们善举让我感动。生命体验是一种生命历程,它在生活世界的展开构成了生命个体独特的生活,生活是生命寻求其意义的活动。每一个体不仅自身是一个整体,而且还存在于一个更大的世界中,它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与世界发生关系。在真切的体验中,孩子们感到了小鸟的生命,同时也感受到了充满鲜活的生命个体的体验。

篇2

有一天,我在逛街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十五六岁的人在路边乞讨。他穿着肮脏的丧服,一双因磨损而破旧不堪的橡胶鞋,额头上蒙着一层肮脏的灰,凸出的脸颊十分肮脏,跪在马路上,显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他旁边摆着一个水瓶,前面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亲爱的叔叔、阿姨们,……。”读之言之凿凿,似乎确有其事。过路的行人都心生怜悯,纷纷施舍给他钱,他也点头哈腰,一一磕头言谢。

也许,他可能是真的有困难,需要人们伸出援手来帮助他;也许,他是好逸恶劳,只想依靠别人的施舍,来过着安逸的生活;也许,他是被坏人威逼利诱,不得不做这种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如果他真的有困难,他应该像洪战辉那样,自力更生,在困难中奋斗,那他就会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不是遭到人们的怀疑。如果他是好逸恶劳,他就会遭到人们的唾弃。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孔子说过:“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是啊!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就人生的大事业,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如果他是被坏人威逼利诱,他应该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更应该学会向他人求助,因为只有会自爱的人,才会爱他人,才会成为有用的人。

正如所说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梦想需要自己努力去奋斗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才不会被他人看低……

篇3

得对人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也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引导学生认识欣赏生命

我们知道,小学生虽然充满生命的张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生命意识淡薄等问题。为此,在学习一些富有生命意识的课文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记得《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指导员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教科书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学习到这一内容时,许多生活在今天优越环境下的学生认为这样的举动不值得,有的则认为指导员的精神很伟大,他的生命很有价值,更加激励当代的学生奋发学习。面对学生们不同的理解,我通过举办小型辩论会、课后阅读相关材料等方法加以引导,适时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引导学生通过榜样珍惜自我生命

小学生具有思想不成熟的特点,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有烦恼;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他们也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在教学中,我借助一些榜样,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使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为他们的生命确立了一个支点,引导他们善待生命。比如教材中《向命运挑战》中的霍金等那些身残志坚、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再比如,教材中那些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文的作者。作品教育人,作品的作者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的很好素材。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学生就会懂得更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三、引导学生体悟人间真情

现实生活中,往往生命因为爱而精彩,而爱又能为生命创造奇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正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伴。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儿子和他的13个同伴,14条鲜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个小时后终于获救。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同样的感人事迹在汶川大地震中还有许多,我们可以播放现场视频,让学生们一起感悟了大爱无私的人间真情。

四、引导学生尊重和珍爱他人的生命

在珍爱自我生命的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课文注重对学生进行同情弱者、关爱他人生命的教育。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小音乐家扬科》这两篇课文中,两个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悲惨死去的主人公,同样能激起学生的同情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当学习《穷人》一文时,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救助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的高尚品质也同样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同情弱者、关爱他人生命的美好种子。

五、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时,我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篇4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教育渗透 学习兴趣 社会生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是各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的弊病是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提倡和培育

中职新教材所选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思想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珍爱生命、自强不息的人生观教育,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育,职业道德的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树立远大理想,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不同于政治课中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抒发自己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之情。又如的《沁园春·长沙》,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年轻时代的在民族存亡之际,勇于承担起拯救民族的重大历史使命。采用多媒体教学,用优美的画面展现祖国的壮丽河山,配之以节奏急促、风格激越的乐曲,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充分领略诗歌主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2.珍爱生命,自强不息。

人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境,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仍觉前途茫茫,看不到希望。此时是自暴自弃,还是坚守理想?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我们提供了答案,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作者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感悟与呐喊,认识自我的价值,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教育学生懂得人生道路上的风霜雪雨都是对生命的一种启迪,都是我们丢弃包袱、找寻光明、重新上路的起点。指导学生以史铁生为榜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都要拥有一个开朗进取的阳光心灵。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养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逃避责任与义务。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人文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切感悟、深入思考和准确领会,去理解责任与义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即将走向职场、走向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当面临如何选择职业,如何对待职业的人生重大问题时,都应将个人的前途,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联系起来,勇于承担起自己对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最后的常春藤叶》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片“叶子”拯救一个生命的奇异故事,老画家以生命为代价创作出“最后的常春藤叶”这样的不朽杰作,给琼珊以生命的召唤,使她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念。通过让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对朋友、对人生、对职业、对社会的责任感。懂得如果人人都能尽自己的责任,那么,社会就会多一分和谐,家庭就会多一分温馨,事业就会多一分成功。

4.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的确,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是他心中的目标。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未来的职业、工作状况及事业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也许你曾经幻想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也许你的理想是成为画家,用色彩描绘生活;也许你更想穿上军装保卫祖国。然而人生并不事事如你所愿,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无可否认,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运。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我们要服从社会的需要,鼓起勇气投入到一个你并不一定熟悉的领域,并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能成为大河,可以成为一条小溪;不能成为大树,可以做一棵小草。教材里的《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好学上进的“父亲”面临失学的危机后,无奈之中去列车上当临时服务员,与素不相识的博西先生相遇。“父亲”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服务行为获得了博西先生的好感,得到了他的资助,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理想能否实现,命运能否改变,其关键因素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全面的综合素养,以及良好的个人品德。一个人不管身处顺境或逆境,只要勤奋努力,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能改变自己的一生,并惠及亲人。

5.学会关爱他人,共造美好和谐的未来。

只要心中有太阳,世界处处有温暖;只要眼睛有光辉,任是黑暗也光明。只要你点燃自己的心烛,全身心地热爱生活,你会发现美好的感觉可以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爱,也都可以关爱他人。心中有爱,才能人心向上,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教材中《那一年面包飘香》叙述了一位由叛逆、辍学转而立志成才,并终于学得绝技、创业成功的面包师傅的故事。正是在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才战胜坎坷,获得成功,并以爱心回报老师和社会。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蕴含的深刻道理,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那些身陷困境的人们,也许你伸出一只手,或是送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关怀,却能给他人以力量和勇气,从而改变他的命运,帮助他们迈向成功的道路。同时,也教育学生即使人生坎坷,但成长的道路是宽广的,只要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自暴自弃,踏实上进,学得一门技术,立志创业,就一定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与赞赏。

二、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提倡和培育

1.关注社会生活,培养人文情感。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的社会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许多学生的作文过多地把视线锁定在学校和家庭的狭小空间内,难以投向沸腾的社会生活。而对人的终极关怀,对人的价值、命运、权利的思考是为文的要义,失去了这些,我们的作文就少了几分动人心弦的力量。在作文教学中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向社会生活。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关注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重大的社会转折都透露着社会进步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其次,引导学生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评论思考,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的探索精神。

2.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我国历来具有“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这里的“道”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多数情况下,写作是人的真实灵魂的透射、真实人格的反映,是做人素质的真实再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鉴赏评判,积极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回报,有意识地将“立人”与“立言”有机结合、完美统一,从而在写作中提高人文素养。

三、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提倡和培育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言语交际学告诉我们,“在交际过程中,交际环境对于言语表达和理解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和语义上的补衬作用,这就要求交际双方都把握好交际环境,力求说(或写)、听(或读)都与之相吻合”。由此可见,交际环境与交际活动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如何创造现实性强、趣味性高的口语交际环境是影响学生面对口语交际任务时兴趣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口语交际活动有效性的基本保障,也是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提倡和培育的有效途径。

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的关系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又说:“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可见语言在任何时候都是离不开它表达的内容和思想的。语言工具不同于其他工具,它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唯其是这样的工具,就更加突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生活性,就更加要求按语文学科的特点去体现它固有的人文性。

2.在口语交际中加深感悟,品味人生。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手段。新教材强调职专生的口语交际要“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是对说者的尊重;而说者则要求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同时,听者发现别人说话中的长处,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说者自我监听,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点,及时纠正毛病,提高自己。教师可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或让学生讲述身边的人和事,或就某一问题让学生讨论,演讲,即席发言,让学生在自己讲述或与人讨论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与他人交流了思想,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对生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学会了品味人生,也学会了如何去生活,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是中职语文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人文修养、职业道德融入课堂中,让学生在获取课本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关怀、思想品德的熏陶,使学生成为既有高超技能,又有高尚品德的人才,为他们成功走向社会,发展终身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挖掘;利用;德育素材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和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一、待人接物,文明礼貌

“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这些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学生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尊敬师长,关爱他人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他人。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Unit1 Topic3 Project Hope”中,我们了解了希望工程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重大贡献。针对这一话题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对话和为贫困地区捐物的活动。通过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

三、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在教授新课school rules的时候,我请学生看了这样几个片段,并引导他们判断正误,学生用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

在导入“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这一话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近期交通安全事故的小视频,让他们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回到本课的课题,通过四个步骤的解析说明,学生意识到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教师要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品质,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保障自身安全。

四、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是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又一德育因素。在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1对话中,两年前的西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空气清新,绿树环绕,河水清澈;可是这时的西山工厂遍地,污水横流,寸草不生,一片狼藉。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在阅读“In a Nature Park”时,根据阅读原文,我挖掘教材中渗透着的德育因素,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

五、面对灾难毫不畏惧,充满力量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面对困难,面对灾难的勇气和决心,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引导学生面对灾难毫不畏惧,充满力量,挑战困境。仁爱版八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2:How to protect yourself in the earthquake?通过短文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地震中保护自己的知识,也更加理性对待灾难的发生,有了直面困境,敢于迎接挑战,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勇气。

六、热爱劳动,勤于动手,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热爱劳动,勤于动手”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有一个介绍制作剪贴簿的文段:制作剪贴簿是一种爱好,人们称它是友谊之书。人们把照片、信、诗歌和其他想留念的东西保存在内。通过这一文段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制作剪贴簿的具体知识,还将此运用到实践中,在课后把照片、信、诗歌和其他想留念的东西保存在剪贴簿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勤于动手的品质。

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鲜活、值得我们挖掘的德育素材。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教学,竭力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

参考文献:

篇6

【作文1】让世界充满爱500字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不管富贵,还是贫穷,不管是关爱还是被爱,都是幸福的,开心的,快乐的。因为他们有爱的保护。在这个的世界里,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只有活在爱的世界里,你才会健康成长,无忧无虑的成长。

在我小时候,发生过不少事情,我印象深刻的有许多,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4、5岁时发生的一件小事!

那时我妈咪开了家饭店,爸爸要上班,我放学后就坐校车回妈咪的饭店。那天是星期六,妈咪只顾着陪客人喝酒打牌,完全没注意我。我贪玩,就跑到隔壁小区去玩。玩了5、6个小时,妈咪到吃晚饭时发现我不见了,特别着急,赶紧去找我。还报了警!我被警察叔叔找到了,叔叔抱着我回饭店吃饭!妈咪这时已经急哭了,看到我,赶紧抱住我,谢了警察叔叔,就喂我吃饭。

妈咪现在不开饭店了,在家24小时照顾我。我很感动,因为我知道妈咪对我有多爱,警察叔叔找不到我有多着急。也为自己当时贪玩、不懂事的行为而感到悔意!

在这个和谐的世界上,总是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我们大家深受感触。正是因为人们之间那互相帮扶、互相关爱,才使人间更加充满温情,世界更加美好。

希望大家珍惜现在的生活,关爱他人。其实很简单!

【作文2】让世界充满爱500字

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爱,都需在具体的行动中去实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去把爱心奉献出来吧,世界将会充满阳光,变得的更加美好!

爱是世界上最纯洁,也是最温暖的,爱是不朽的。每个人独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欢笑。有句歌词“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对,爱就是一道无暇的光芒,非常美丽,它也时刻照亮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勇往直前,永不毁灭。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物价的爱,毕竟一个人的人生是短暂的。

爱是完美的,爱是无暇的,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充满信心在人生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当一个人需要关怀,需要别人向她伸出援手,付出爱的时候,却没人理睬她,她有多痛苦,就算你家财万贯,事业有成,有着天使脸孔,却不愿另一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出关怀,就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就算你拥有世间财富,丰功伟绩,花容月貌,但走到哪里别人向你投来异样的眼光,这眼光不是羡慕、赞许,而是嫉恨、厌恶。帮助人士快乐的,不图回报。我们世界需要爱,有爱让人在觉得世界不再冷漠,让人不觉得孤单,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期待,世界充满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世界。

爱,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就看你有没有去发现它,有没有把它找出来给予别人。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的奉献,那么的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的善良的人。

因此,爱,使我们心灵相通;爱,使世界不再孤单。让你我伸出温暖之手,让世界充满爱,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得鲜花!

【作文3】让世界充满爱500字

去年六月底,我们仓库路学校二年级三班的一名同学得了白血病。听说治这种病,需要花很多的钱。

校领导听说后,马上召开会议,号召老师同学们积极捐款,救治这位同学。

听到自己的同学校友生病后,同学们都表示要坚决响应校领导的号召,积极踊跃捐款。一向热心助人的我,当然更要积极捐款了。当天下午一回家,我就先找到我的储钱罐,然后把里面的钱全部倒出来,开始一角一元的数,共有三十九元一角,我把它们包起来,放到我的书包里。又让爸爸妈妈每人贡献出几十元,也一起放入我的书包。

篇7

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所选篇目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如《三峡》、《与朱元思书》等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志愿军战士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激励着学生从小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强烈情感,从而也确立了远大的奋斗目标;《活板》中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佳素材。

二、积极搭建互动平台,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

当代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他们创造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有利于同学们互相发现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使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紧扣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言为心声。作文是学生思想的真实写照,老师可以通过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于健康心理的教育观,指导学生收集那些能激发学生美好情感,增长知识,有丰富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素材。要留给学生思考命题,筛选信息,酝酿感情的充足时间,让学生真正去思索,去感悟。在学生动笔前创设一定的条件或情景,让学生“情动于中”,而后“辞以情发”,情到浓时,理到深处,文章自然就会感人肺腑,撼人心魄。同时,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四、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健康个性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多开展一些语文趣味活动(如朗读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游戏、演课本剧、研究性学习活动、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如办刊、演出、讨论、调查、采访、参观、宣传等)。这些活动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的形成过程。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就意味着对他人意见或研究成果的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自己的成果,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尊重,在这个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尊重和关注他人成果的心理转换过程。从而唤起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心理意识。

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培养学生的读书爱好,就等于帮助他们找到了源远流长的知识的泉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基础上,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中外名著,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学期指导学生读几部名著,每周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丢开学习的重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在读中品,品中悟。涓涓细流,渗入心田,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受到了有益的熏陶。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关保尔的那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篇8

童真与童趣是小学生作文中个性的彰显,怎样才能在作文中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显现。文章从珍视童趣,体验写作的乐趣;感受童真,抒发心中美好感情;珍视童言,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尊重个性,鼓励作文展现生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童真 童趣 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易于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易于表达心中的真情实感。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童心是无邪的,教师应结合作文的布置,让学生用自己的视点写出对生活的热爱,抒发出心中朴素的情感。在作文的评价方式上,更应该从保护童心、童言和童趣的角度出发,彰显学生的个性。

一、珍视童趣,体验写作的乐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文章不能凭空想象,从生活中得到感悟的文章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用自己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在小学生的眼里看到的生活是和成年人不一样的,他们心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是充满天性的。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时候,应该珍视他们的童真童趣,引导学生写出心中的所想。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精力充沛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丰富多彩生活,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展现他们的才华,体验生活的乐趣,获得习作的灵感。比如“六・一儿童节”举办演讲比赛,歌唱比赛,平时出几期黑板报,创办手抄报等。鼓励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学会了劳动,学会感恩,,还能够从劳动中获得感悟。让学生走出课堂,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在观察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中得到启发和感受,如季节变换中的花开花落,气候变化中的风雨雷电,昼夜更替中的日出日落。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社会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查或走访的形式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拥有向上的人生。

二、感受童真,抒发心中美好感情

冰心曾经说过:天真活泼的孩子最可爱,他们是最善感的群体。我们应积极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心灵。花儿因得到阳光和雨露而盛开并回报于大自然,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需要我们给予关爱,给予呵护,他们在成长中会在心中留下温暖的感动,并扎根于他们心灵的深处,最终会将这种美好的情感回报与社会,关爱他人,传递给他人,让社会处处充满着真爱。例如:在学习了《爱之链》这篇课文以后,学生就会感受到乔伊、老妇人、小店主等人的美好心灵,把这种爱之链无限的传递下去,心灵得到净化,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无私地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在进行习作表达时,通过具体的事件,就会融入这种美好的情感,并抒发出心中的美好,再将这种体验与感受进行传递,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学习课文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一首儿童诗,用自己独有的视角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观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抒发心中美好的感情。诗句的意思也许很肤浅,但由于是真挚情感的抒发,依然令人感动。

三、珍视童言,鼓励学生表达真情

叶圣陶老先生还说过:指导小学生习作,应顺应学生的思维,用他们自己的视角和方式观察生活,表达自己的语言。的确,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他们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纯真朴实,尽管有时词不达意,但朴实的未经过雕饰的话语却能够表达得很生动,很有创意,表达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内心的情感。在评价方式上,应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营造出宽松的习作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习作不难写也不不可怕,敢想敢说敢写,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习作训练时,习作的布置要能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要求,写作文就是正在说话,要让学生像说话一样写作,写出他们的童言,童真和童趣,对文章的格式也不要刻意地追求,在学生习作的初期阶段努力培养他们朴实健康的文风和健康向上的人格。比如在学完了《三亚落日》之后,就让学生写一些家乡的美景,语言不过分强调华丽,只是用简单的修辞手法,也可以恰当的应用,用富有灵性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写出家乡的美好,表达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尊重个性,鼓励作文展现生活

一位教育家这样描述生活与文章的关系:生活是源泉,文章是溪水,源泉不断,溪水才能长流。这句话让我们认识到有思想有内涵的,能够让读者获得感悟的文章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任何形式的闭门造车都是干瘪和苍白的,都是没有灵性的。学生习作时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学生从积累的生活素材中获得灵感,写出自己生活中闪现的朵朵浪花,再现生活美好,描绘生活中美好的情感。学习和生活中应鼓励学生了解社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充实自己,积累素材。当写作需要或有情感需要表达的时候,就会像蜜蜂采花酿蜜一样,采过了很多花,自然就能酿出蜜来。学生可以到郊区,到田野走一走看一看,可以和工人农民交流,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就可以去感受一下秋天凉风习习,落叶婆娑的美好景象,感受一下稻谷的金黄,枫叶的红火。由于是亲身经历,感受深刻,就容易表达出对秋天的真实感受。

总之,孩子的习作要让他们自己做主。让他们以童言写童趣,以童真显个性。要让学生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和智慧的启迪,渴望知识,热爱生命,对社会具有责任感,学会感恩。教师只是启发和引导,不能抹杀学生晶莹剔透,充满美好的童真童趣,要创造条件让他们竞相开放。

【参考文献】

【1】赵龙.让小学生作文“可爱”点【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3(06)

篇9

新课程改革理念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小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国几千年的汉语文化保留下来,加以传承和发展,而人文教育便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更加深层次的研究教材,引导学生获得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的技能,进而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感受语文课本中丰富的情感,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本文笔者主要是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怎样在新课改之下将人文教学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

众所周知,汉语语言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历史,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了下来,汉语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而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要将这份遗产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其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那么,小学语文老师该怎样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又该运用怎样的措施来达到人文教育的目标呢?要用怎样的检测标准来辨别人文教育是否成功呢?这些都是目前语文老师应该深思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必须要以教材为基础,从中挖掘出教材中所隐藏的人文教育的题材,将人文教育深入的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透彻研究课本教材,有效渗透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知识、语言和文学教学的综合体。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都是由当代思想家、教改委等人精心挑选出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文本,其中包含经典的、唯美的、文质兼美、人文情感、高尚品质等等优秀作品,无不凝结着从古至今所有作者的思想成果,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心灵可以得到滋润,品质可以得到熏陶,精神得到振奋,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理想和信念。同时,老师要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中的人文文本,当学生不理解时,要及时的启发,使学生深刻体会其中的感情,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时也可以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人格涵养。

二、设计人文教育的标准,有效渗透人文教育

《新课程标准》曾经指出过,语文教学的宗旨便是实现全方位的育人教育,要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还有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意识的进行语文学习,进而达到创新学习的目的,使其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因此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人文教学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遵循基本的道德品质,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和审美观,提升整体的语文文化素养(2)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文化,掌握民族文化的精华,学会关注世界文化,主张文化的多样性。(3)让学生有意识的喜爱汉语语言和文化,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优秀的品质。(4)善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爱研究科学,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渗透人文教育

对于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采取的都是照本宣读的语文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容量,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只能被动的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语文知识,这样局限性的教学模式没有发展前景,局限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无法提起对语文学习的动力。而目前的新课程标准将学生作为主体,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当学生自主学习之时,要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融合其中,引导学生们有意识的合作和探究,逐渐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探究能力。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开展,充分体现出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也只有在同学与同学之间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才可以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四、构建主题式的教学方式,有效渗透人文教育

当挑选阅读材料之时,老师要尤其注意小学语文教学主题的构建,使阅读材料可以很好的成为语文课文的补充内容,在帮助小学生丰富业余生活之时,帮助小学生丰富视野、开拓思维,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当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有技巧的选择和课文主旨相似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将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深层次的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之时,必须将人文内容也渗透其中。这样的语文主题式学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广度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意义,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创设时机体现人文精神,有效渗透人文教育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情感,便需要给学生创设体现人文精神的时机。目前的小学教育重视的是培育学生的理解人、关怀人和人文的精神,所以这便要创设关心他人的实际情境。比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老师开篇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古建筑的桥、风景区的桥的动态图片,先激发起小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引用身边的一个和小钱患了一样病的孩子的事例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对别人的关爱,体会此文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同时讲课时可以用韦唯的《爱的奉献》作为背景音乐,分析文中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让学生融入到这些情感之中。之后可以和学生聊聊身边这样无私奉献和具有高尚品格的事迹。引导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别人的关爱。这样结束了课文之后,学生们便会久久不能平静,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动之余更多的还是关爱别人、珍惜亲情和感慨祖国的伟大。这是对小学生的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人文教育的深层次的升华。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人文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从而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中,逐渐使他们养成乐于助人和关爱他人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好品质,只有这样发展下去,小学生们发展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才是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逐渐的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老师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渗入人文教育之时,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方式,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拥有高贵的思想品质。

作者:匡婵 单位:贵州省沿河县板场镇第一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1]钟琴.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1)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培养; 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1-02

当今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认识的多元化,同时也影响到学生本身的意识形态。人们务实,使得一些理念性的东西往往非常淡薄,甚至于原有的文化积淀中的某种宝贵的、应该发扬的东西,也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而有荡涤殆尽的危险。无论是大的环境和小的氛围,都给学生们的心灵增添了某种不良的东西,使部分学生们的人格出现了障碍。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学科教育的语文老师,应该充分挖掘自身和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切实发挥对学生道德态度的熏陶和指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计划、有意识地将爱心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真正做到了爱护学生,关爱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既然我们的中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人格问题,那么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健全人格,作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摆在了老师的面前。我认为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入手,将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在爱国主义和亲情中培养责任感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责备天安门广场上看升国旗的人们表情不够庄严时,觉得他们心中缺乏了一份对祖国的热爱与敬重,那么我们怎样教育孩子们从小心中就升腾起爱国的情感呢。热爱祖国的教育是语文课必须承载的责任。在初中课本中,许多篇章都表达着爱国的情坏。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有意识的将爱心教育渗透在课堂教育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真挚情感,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用爱的心灵去真切感受美,感受世界,以爱心滋润学生心田,让他们领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爱的心灵,从而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和帮助他人的良好美德。

二、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构建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形成,归根结底要通过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来完成。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在审美对照中对中学生审美心理的塑造。这种审美心理结构的特殊性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学生人格,提供了可行性。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情感力,最终达到成熟完美人格之目的。例如:余光中《乡愁》中执着而热烈的家园情坏,朱自清《背影》中深沉而真挚的亲情主题,都可以使学生生动地、感性地了解人生,把握世界。审美教育可以把学生带入想象的世界,在想象活动中,主体的精神摆脱与现实事物的羁绊,在广裹无垠的时空中自由的驰骋,达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超时空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是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审美想象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审美理解力去领悟作者所蕴含的意境美。在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生出对高尚道德,忠贞节操的赞叹,对丑恶、腐败行为的憎恨,对美好、纯洁事物的热切向往,对悲苦、凄惨事件的深切同情与审美对象共享悲欢离合,生死荣辱,进行直面自身,完善自身。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语文课是中学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成为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阅读动力还原为学生生活中的一大需求,只有当阅读行为融入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才能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渗透。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开发其学习潜能。只有将阅读行为融入学生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才真正成为一种可延续的活动。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在阅读时,读懂生动、有趣的情节,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强阅读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要把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在写作中形成健全人格

利用写作来启发孩子的爱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写作技巧的培养,很少利用习作启发孩子们的爱心思维。其实,丰富的感情是作文的核心,有爱心的学生更易通过习作来体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真挚情感,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心至关重要。通过写读后感和观后感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得到爱的真谛。

除此之外,还应该从其他角度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如开发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以及结合法制读本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育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语文课本教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还是阅读与写作,或者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不可缺的,教师只有拿出一片爱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他们才会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