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练习范文

时间:2023-04-07 14:0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瑜伽练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瑜伽练习

篇1

1、练习瑜伽的最佳时间:18:00-20:00。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体温最高,因而肌肉最为柔韧,艰苦持久的运动会变得轻而易举。

2、一般来说清晨、早饭之前、傍晚都是练习瑜伽的最佳时间。早晨的晨练可以让一天充满活力,让整晚睡觉的身体醒来,改善身体僵硬的问题;下午的练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为白天工作放松,并有更多的精力和力量面对下午的工作。

晚上,您可以在一天的辛勤工作和身体后休息和放松,并享受高品质的睡眠。晚上不要运动太多,避免做倒立和其他运动,因为它会让你兴奋地入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女性 瑜伽 功效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我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包括调身的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1瑜伽运动的发展

《关雎》中多次提到窈窕淑女一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可见自古以来窈窕淑女就颇受大家的青睐。现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们对自己有更加高的期待和要求,也更加在乎自己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所以更加追求窈窕二字,不少人会通过练习瑜伽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和修养,与此同时获得更佳完美的身型。瑜伽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广泛传播的一项身心锻炼修习法。从印度传至欧美、亚太、非洲等地,因为它对心理的减压以及对生理的保健等明显作用而备受推崇。同时不断演变出了各种各式的瑜伽分支方法,比如热瑜伽、哈他瑜伽、高温瑜伽、养生瑜伽等等,以及一些瑜伽管理科学。

2女性练习瑜伽的功效与作用

2.1修身

如果一个女性长期练习瑜伽操,可以通过双手的按摩动作来有效舒缓人体肌肉和骨骼的疲劳状态,而通过瑜伽呼吸法和各种姿势的锻炼,可以非常有效的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使人体关节更加灵活自如。一个女性坚持对瑜伽的法的长期操练,可以使其胸部更加健美,曲线更加分明;可以使女性腰部柔软有力;能够有效避免女性臀肌下垂;可以高效燃脂,减少身体多余脂肪,有效减肥;可以增加女性腿筋弹性,使女性的腿更加修长美观。经常进行瑜伽练习的人可使日常饮食恢复正常,有效减肥。通过瑜伽的修炼,让你的意志更加坚强,对美食的诱惑有更强的控制力,以达到有效减肥的目的。长期练习瑜伽还可以有助于排除身体内的毒素,从而有效的帮助调节生理平衡。经常练习瑜伽能够有效帮助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练习的时候注重深长的呼吸,肺部能够充气,从而把体内的空气排出,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2.2养性

女性通过操练瑜伽的完全呼吸法以及通过身体扭、挤、拉、伸等这些动作姿势,可以有效的使身体经络与气血通畅,机能得到强化。瑜伽操还可以有效调节人的情绪,使人心态更加的平和,青春常驻。瑜伽能够通过梳理人体中的气流来达到调节心绪的目的,使人心情趋于平静,驱走心中的烦躁,久而久之便可以提升个人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可以使女性变得更加的睿智和聪慧,再加之前面提到过的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使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美丽,这些功效必然可以使一个女性的自信心更强。

2.3瑜伽运动的好处

总的说来瑜伽的好处和功效可以归来为如下几点:有助于减肥、塑造女性完美体型;减缓和预防慢性疾病;消除紧张和疲劳,减轻心理压力,提升心理、精神能量,使心灵平和、宁静;排除体内毒素,调节身体平衡,保持青春;训练注意力,提升智性;调整脊椎,增强柔韧性。

3瑜伽运动的注意事项

瑜伽虽然在女性群体中受到了莫大的欢迎,但瑜伽真的并非就是女性朋友的专利。其实男士更需要瑜伽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印度大师级的瑜伽人物几乎都是男性,在西方瑜伽的追随者中男士也并不比女士少。瑜伽也适合男士练习。并不是只有身体柔软的人才适合、才可以来练习瑜伽。因为练习瑜伽是为了帮助身体慢慢变得更加柔韧的,它讲求适度即可,并不意味追求动作完成幅度的大小,因此,只要练习者尽力而为便可以收获到一定的理想的效果。瑜伽是意念配合着呼吸来完成,是动静的结合。因此来讲,它并不是简单的伸展。瑜伽并不是像舞蹈、杂技那样要求身体柔韧,而是讲究能量平衡,用呼吸来带动身体的运动,呼吸越深身体越伸展。内在的呼吸帮你打开身体的柔韧性。这更多是感觉上的柔软,而非肢体上的柔软。所以瑜伽并不是简单的拉伸运动。瑜伽从来不强求练习者吃素,但是随着练习你慢慢会发现身心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喜欢清淡、更健康的饮食方式。瑜伽练习前最好空腹,但是如果有饿的感觉,吃上一点水果或者喝上一杯牛奶都无大碍,特别是对于血糖偏低的练习者来说,练习前更是需要补充一点糖分。练完之后最好等30分钟后再进食。同样也许要39分钟之后再去洗澡,不要因为出汗而马上洗澡,会破坏身体能量的平衡。最好把瑜伽放在其他运动的后面,这可以起到很好的放松身心、缓解疲劳的效果。如果练完瑜伽后再做一些比较剧烈的运动,那只能是让身心紧张,进而打破能量平衡。体验练习瑜伽所带给我们的功效,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而不是盲目的去练习,要注意练习瑜伽前一定要热身,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注意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和指导者;练习前要熟悉自己的身体,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要选择舒适的着装;不要只在意自己的做得是否漂亮,不注重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及静心冥想,而瑜伽是身心灵的内外兼修,瑜伽的法只是瑜伽的一部分,冥想和呼吸是最重要的。心态平和健康了,身体才会更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丹瑶.对瑜伽功能及特点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4).

篇3

瑜伽的其他好处:

1、能消除烦恼,平静心境。

2、能维持姿势平稳。

3、能够净化血液,净化肉体。

篇4

【关键词】 衰退期精神分裂症;瑜伽;康复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49-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常有特殊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病程迁延,经过药物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逐渐趋向不可治愈的慢性衰退状态。根据我院情况对一病区45例衰退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12周瑜伽练习,并以45例对照,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为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一病区住院的男性病人共90例,病程5-32年,年龄22-50岁。90例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药物剂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工娱疗法,研究组进行瑜伽练习。具体如下:①环境:选安静优雅空气流通的室内或不受干扰草坪进行,选择瑜伽音乐播放。②练习者:空腹饭前2h进行,赤足着宽松舒适衣裤,配瑜伽垫。③瑜伽练习:选择张惠兰的简单强健功为主要训练内容。伴随着舒缓动听的瑜伽音乐和语言讲解,以瑜伽呼吸法开始,配合简单的肢体动作练习,由简渐难,以放松法结束练习,最后进入瑜伽语言冥想[1]。每周练习4次,每次60min,练习时间15:30-16:30,连续治疗12周。

1.3 评定方法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2],阴性症状量表(SANS)[3]和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定患者症状变化。临床疗效根据SANS减分率来判定,减分率>50%为显进,50%-25%为有效,

评定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PC10.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用t或检验x2。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2。

3 讨 论

精神康复训练是帮助精神无能力的人改善生活质量和提高他们自我照顾能力而刻意安排行为的过程。瑜伽方法是一种东方健身方法,练习者在音乐中全身心放松,肌肉有节奏收缩,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调息上,集中精神,身心融合为一[4]。瑜伽训练是一项集体活动。所有患者在一起享受肢体伸展的乐趣,改变了懒散的行为,提高自理能力,增加信心,减轻病房的负担。因此有组织有目的的通过瑜伽音乐阳性强化法,对衰退病人进行训练12周。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瑜伽练习治疗的疗效更优,对衰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明显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解静.陈芬.郭楚如,等.瑜伽练习和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11.

[2]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5-102,217-222.

篇5

1、贾琏是贾宝玉的堂兄。

2、贾琏,《红楼梦》中的人物,贾赦之子。他捐了个同知的官位,但不务正业。住在荣国府,和妻子王熙凤帮著料理荣府家务。他一味好色,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鬼混。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却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他和王熙凤同床异梦,也不知她背地里重利盘剥,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3、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一块顽石和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著名企业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早在1985年的《竞争优势》一书中为我们贡献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其中低成本战略又是最为基础战略选择,是不同战略条件下同样适用的选择。波特在《竞争优势》中同时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分析法被广泛地用作企业的战略分析工具。此后,价值链的思想被逐渐引入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其被运用于成本会计领域的探索开辟了成本管理的新天地,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成本分析模式。本文将重点研究在价值链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成本分析的内容、原则、乃至方法意义,继而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运用。

一、价值链理论在成本分析中的引入和运用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把不同企业的生产制造不同产品的活动抽象概括为一系列的价值活动,组织生产流程就是一个价值创造和转移的过程。约翰・桑科(John・Shank)在此基础上认为企业应当把自己的价值链放到整个行业价值链中进行考量,至此价值链的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为其引入成本领域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成本控制是成本分析的目的和更高阶段。波特在他的《竞争优势》一书中也提及了如何利用价值链进行成本分析:确定成本分析的价值链;分摊成本和资产;具体的成本分析。波特的见解对我们进行成本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价值链理论下成本分析的内容

在价值链理论框架下,成本分析的内容总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根据分析的目的确定分析的范围和对象;其二,把该价值链的业务活动细分为价值增值业务和非价值增值业务,把价值增值过程划再划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会占用公司的资产或者劳务,花费一定的成本,无论是价值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都是我们分析的重要内容;第三,成本动因的分析;最后,引入和运用相关的财务指标和手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一)根据成本分析的视角不同把需要识别的价值链分为三个层级

根据成本分析的目的不同,可以把需要识别的价值链分成三个层次: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层次。

战略管理层级价值链成本表现为企业价值链上的整体成本结构。战略泛指重大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是实现和引导企业潜力、实现企业目标、应对日益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核心概念①。在这一层级的成本分析中,需要把企业价值链浓缩成一个价值结点②放在整个市场这条大的价值链上去分析,寻找最优整体成本结构,判断企业的整体成本结构是否在接受的范围内,是否可以做出降低整体成本的努力。

管理控制层级价值链成本显示了一种典型的战术成本特征。管理控制是落实企业战略的过程,是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保证。管理控制层级价值链基本等同于企业价值链。该层级的成本分析主要是针对各个价值活动进行的。按照波特的理论,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主要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种,前者指采购、制造、产品发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后者指基础性管理、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根据成本分析的范围把需要识别的价值链分为三个方面

可以通过范围的划分,把需要识别的价值链分为企业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相对应的成本分析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

1.企业价值链

对企业的内部价值链进行分析,首先要对构成价值链的各个价值活动进行分析。该分析包括:一是分析该活动是否为增值活动;二是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优化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价值链。其次,要建立基于价值链的责任中心,即建立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的责任中心,明确成本归属。

2.竞争对手价值链

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明确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并通过标杆学习,来消除企业的成本劣势。

3.行业的价值链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处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多个链接中,处在行业成本价值链中的每一个企业对成本价值链中的其他企业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能够通过整个行业价值链的分析,全方位地了解各作业活动的成本和收入,将企业的业务发展重心转移到效率高的环节上,降低低效率产出作业,从根本上降低成本,凸显竞争优势。

(三)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引发成本的一种推动力或成本的驱动因素。价值链理论下成本分析强调从企业整体的、长远的宏观战略高度出发所考虑的成本动因。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影响企业成本态势的主要因素来自企业经济结构和企业执行作业的程序,从而构成结构性成本动因(Structural cost driver)和执行性成本动因(Execution cost driver)③。两类成本动因的划分便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企业的成本态势,从而为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决策提供支持。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与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有关的成本驱动因素。进行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这些成本动因的发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一经形成往往很难改变;第二,这些成本动因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以前,其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构成了以后生产产品的约束性成本,因此需要在此类成本发生前进行认真的评估与分析;第三,这些成本动因既对公司未来的产品成本产生影响,又会对公司产品的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其他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对公司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公司规模就是一个主要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它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来对成本产生影响;地理位置也影响企业成本的一个独立性因素,会对公司成本产生长期甚至难以改变的影响,一旦管理者决定在一个确定的地理位置开展新的业务,许多成本就会沉淀为固定成本。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有关的动因,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与结构性成本动因相比,执行性成本动因属于非量化的成本动因,即这些成本动因是在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以后才成立的成本动因。第二,这些成本动因因企业而异,并无固定的因素。第三,其形成与改变均需较长时间。通常包括: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能力利用以及联系。

人是执行作业程序的决定因素,每个员工参与执行都与成本相关,员工参与的责任感是影响成本的人力资源因素;质量与成本密切相关,质量与成本的优化是实现质量成本最佳、产品质量最优这一管理宗旨的内在要求;能力利用指企业规模即企业能力(含员工、设备和管理能力)的利用和发挥,它主要是通过对固定成本施加影响从而对企业的成本水平产生作用;联系是指企业各种价值活动之间的相互关联,包括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通过协调和最优化的策略以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外部联系主要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可以为企业和供、销(客户)方获得降低成本的机会,从而成为重要的成本动因。

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能力利用以及联系是成本动因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分析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以更好地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实现企业目标。

(四)把经济增加值(EVA)引入价值链成本分析中

经济增加值(EVA)等于企业税后营业利润扣除企业资本占用成本。它明确地指出了企业的资金是有成本的,用来综合地衡量公司业绩,弥补了价值链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不足,故而应当作为成本分析的重要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

EVA考虑了包括股权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其数值真正揭示一家企业在为其股东创造价值上所取得的成就。在价值链成本分析过程中,以EVA为导向对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综合地揭示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员工素质现状、企业管理管理水平现状等等,同时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和员工树立新的成本观念,拓展成本管理的视角。

三、价值链理论下成本分析的原则和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原则是对成本分析规律的总结,可以指导成本分析实务的有效开展。基于价值链的成本分析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链理论下成本分析的原则

1.顾客需求导向原则

这是价值链内在特性所决定的,价值链及价值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价值增值来源于最终顾客需求的满足,顾客需求拉动了整个价值链的运行和发展,因而在分析成本的过程当中,始终需要考量顾客的需求,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成本的降低,落入传统成本分析的误区当中。

2.“多维”原则

“多维”是指成本分析的立体性和全方位,主要体现在战略战术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价值链成本分析突出了成本分析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地位,战略战术维度主要就是强调成本分析的战略导向性,成本分析在既定的战略定位下寻求持续的成本降低、价值链优化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时间维度主要是强调成本分析要关注价值创造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空间维度指得是企业成本分析的空间范畴不仅仅限于核心企业内部价值链,还要从价值链联盟④的视角考察企业的成本行为,即还要考察供应商价值链、购买商价值链及其与企业内部价值链之间的联系。如由某个特定供应商所引起的核心企业的成本、核心企业的某种行为(改变产品设计)将给供应商或客户带来的利弊并由此产生的对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等。

(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价值链成本分析模式

新的成本分析模式需要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撑,包括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在线分析(OLAP)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系统需要建立在集成的企业管理信息环境之中,其信息技术平台需要从各企业内部网络系统逐步提升到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各联盟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间的外部网(Extranet)协同工作的网络平台,信息系统的应用结构也应从C/S结构提升到B/S结构。在基于网络平台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网络安全技术将在系统的构建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应当考虑引入和运用ERP系统,构建成本分析模式。ERP系统集成很多供应商、物料和价格等信息,同时考虑到采购成本可能包含物料价格以及运保费等杂项费用,ERP还提供了成本滚算功能,为企业提供了充分采购成本分析的基础数据。在物料价格的维护上可以同时使用标准成本和移动平均价格,结合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开发出合适的报表,可以轻松地分析差异,找出原因。销售成本和客户服务费用分析。运用ERP系统,企业可对销售网点的库存结构有效、及时的控制与分析,进而控制销售成本。ERP中的销售和客户服务费用管理要求根据一定原则将与客户相关的成本分摊到这些客户身上,从而可更加准确确定客户的盈利性。对高盈利性的客户群,可通过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或更低价来增加客户满意度,对盈利性差的客户,可以更讲究效率的方式来完成服务,这些都得依靠对于销售成本的精确分析,在ERP中就可以办到。

四、价值链理论下成本分析的应用

价值链成本分析方法是作为战略管理的价值链理论运用于成本分析的产物,但凡需要使用成本分析的领域都是该方法所适用的领域,主要包括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的财务投资决策和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三个方面。

(一)提供战略管理思路,指导价值链联盟的构建

价值链理论最初被用作企业的战略分析工具,在引入成本分析领域以后,使得企业重新考量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和成本,现在被普遍用作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工具。企业发现要保持持久的竞争能力就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市场上的其他企业,要集中资源于自己具有优势的价值链上,在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中,各自选取能发挥的最大比较优势的环节,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将其有效地组织起来,优化整个价值链系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目的,实现更高的增值效益。

(二)财务管理,用于投资决策

价值链成本分析注重成本动因的研究,并总结出了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研究表明,企业在生产开始之前,产品中就已有85%的成本因结构性动因而成为约束成本,对企业由于规模、地理位置、企业文化等动因进行分析,测定其对于企业产品成本产生的影响,克服了传统成本分析方法忽视无形成本的缺陷。

(三)为成本管理提供思路

区别于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价值链成本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准确而有用的成本信息,更加本质地揭示了成本的耗费,为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思路。

1.价值链再造

采用价值链成本分析使得企业关注到企业相对成本地位的显著变动最常见的是由于采用与竞争对手有显著差异的价值链,从而从价值链角度进行成本决策。重构价值链能带来成本优势。其基本思路如下:其一,价值链分析的思路应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出发点,分析顾客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主要是为了获取什么利益,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组织生产,如何选择分销渠道,并最终确定企业应配备的资产特征和核心专长。其二,价值链分析的范围不应只局限于行业内的竞争,而应用跨越行业的眼光来看待价值链的重构过程。例如,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本产业的其他企业,还包括提供替代产品和服务的其他产业中的企业。其三,价值链分析要具备“动态”看问题的眼光。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创造价值的方式及其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应具有前瞻性,及早发现产业发展的趋势,采取相应的对策。

2.模拟市场⑤的使用

在价值链成本分析的过程中,要求以顾客价值为导向,企业被看作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活动集合;同时,价值链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动态伸缩的分析视角和思路,这就启示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管理机制再造,引入市场机制,以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单位作为模拟市场的经营主体,建立起一种统一性与灵活性有效融合的管理机制。模拟市场机制将外部顾客需求传递给各模拟市场经营主体,使得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控制能够与外部市场接轨,从而将价值链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内部各项价值活动中。(作者单位:宜宾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注解

① 摘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② 价值结点是指在价值链中具有独立价值创造功能的价值活动。

③ 概念取自罗绍德主编成本会计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79-81。

篇7

近年来,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新兴的组织形式,战略联盟广泛存在于全球的各行业领域,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而价值链自1985年由波特提出之后,已成为微观经济领域的一种重要分析工具。

一、价值链理论回顾

价值链这个概念最初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其著作《竞争优势》(1985年)中提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从价值链的角度,波特将企业内部的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进货后勤、生产、发货后勤、经营销售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每一类基本或辅助活动亦可再细分为若干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虽然在战略或技术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却不是相互间毫无关系的。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依赖这些联系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价值链。联系是一项价值活动的施行方法和另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或效益之间的关系。不仅单个企业内部的这些价值活动间存在联系,企业的价值链和供应商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客户价值链之间也存在着联系,波特将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链称之为“价值系统”。

波特之后,海恩斯(Peter Hines)、沙恩克(John Shank)和哥芬达拉加(V.Govindarajan)、雷波特(Jefferey F. Rayport)和斯威尔克拉(John J.Sviokla)等人又对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拓展。

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拉加(John Shank and V.Govindarajan,1992)认为: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从原材料至最终产品并发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样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海恩斯(Peter Hines,1993)则将价值链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他的价值链。雷波特和斯威尔克拉(Jefferey F. Rayport and John J.Sviokla,1995)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概念。他们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一个由管理人员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资源构成的物质世界以及一个由信息组成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对应着虚拟价值链,企业对信息的利用亦能作为价值创造的源泉。虚拟价值链中通过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合成与分配来达到价值的增值。

与波特最初的价值链概念相比,价值链的视点已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供应商、销售商和顾客都被视为价值链的范畴,顾客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知识信息对于价值创造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二、价值活动和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分析

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使得企业拥有整条价值链的想法变得困难,企业往往仅占据着价值链上的若干个环节,企业所拥有的价值活动反映了它的历史、战略、文化和组织形式等因素。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以顾客为中心,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依托的不同价值活动的选择、单项价值活动的效率、价值活动的联系方式,还取决于与相关利益者价值活动的联系,甚至是价值活动的共享。

时至今日,激烈而动荡不安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若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慎重地选择其进行的价值活动的范畴,确定其在价值链上的定位,而进行这一选择的前提是对于价值链上价值活动的识别,区分价值活动的依据除了看其在技术性或战略性上的差异外,还要注重对价值活动的经济性的分析。根据波特(Porter,1985)的定义,价值是指顾客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任何能够增加顾客效用或降低顾客成本的活动对顾客而言都意味着价值的增值。不同的价值活动对价值创造贡献的大小是不同的,价值可以用总收入来度量,总收入反映了企业产品所标定的价格和企业能够卖出该产品的数量。但对价值创造有较大贡献的价值活动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利润的贡献也同样大,因为收入在不同价值环节分配时,还与该环节的竞争障碍大小有关,而且利润除了受到收入的影响外,还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而成本的大小不仅与单项价值活动本身有关,还与价值活动间的联系有关。由此,企业在选择价值活动时,不可不考虑其利润率的高低。

我们可将价值活动看成是有着输入和输出接口的一个节点,一项价值活动可能与若干项价值活动发生联系。联系的作用可能是单项的,也可能是双向的,取决于价值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顺序上的组织。在价值链的分析中,除了价值活动的识别外,识别价值活动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联系可以最优化和协调两种方式带来竞争优势(Porter,1985)。”不同价值活动的组合可能会取得同样的效益,而一项无效率的价值活动可能会直接导致另几项价值活动的效率的降低,优化原有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甚至重新创造价值。如利用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可以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即时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转速度。

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之间,也存在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活动之间,协调和优化这些外部联系也同样能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比如,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高效的信息交互系统可加快供货速度,降低企业库存;公司借助互联网与客户顾客进行产品设计、选样和交货方面的信息沟通的行为,可直接增加顾客的效用。

三、基于价值链的战略联盟分析

(一)战略联盟的价值链解释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竞争环境中,技术革新速度日益加快,市场变幻莫测,顾客的需求更具个性和多样化,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借助战略联盟,企业达到了优势互补、减少不确定性、共担风险和对抗竞争者的目的。但目前为止,企业界和理论界关于战略联盟的定义、形式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波特(Porter,1985)将战略联盟定义为:联盟是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它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已点出了战略联盟的实质。现有的解释战略联盟的理论也有好几大类,如交易成本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等。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战略联盟的出现是因为在特定条件下,它比市场或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手段的效率更高,费用更低。组织学习理论认为战略联盟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隐性知识和技能在联盟伙伴之间的转移。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战略联盟则是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的有效途径。

从价值链的角度看,战略联盟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价值活动间联系的建立、联系的优化、价值活动的共享,甚至价值活动的重新整合。当企业无法独立开展新的价值活动或企业间合作可以优化价值链时,联盟便会出现。联盟可能存在于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通过联盟实现了总体价值的增值。战略联盟的结成可能使得两条原本互不相关的价值链发生交互,如飞利浦公司和杜邦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光盘系统的表面覆盖技术。联盟也会使得现有的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得到优化,如七喜与其芯片供应商AMD结成战略联盟,将有助于七喜电脑性价比的提高。战略联盟的伙伴企业可能相互共享其中的部分价值活动,如马特拉公司在欧洲市场上通过雷诺公司的销售网络销售其研制的“太空”牌微型车;大众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合作生产汽车变速箱,并将这些变速箱用于各自的汽车中。战略联盟也有可能导致企业价值活动的重新整合,企业通过联盟收缩或调整自己的价值活动范围,集中资源于自己的优势环节,如计算机制造、服装行业的贴牌生产现象。

(二)战略联盟的范围

企业间的合作可能是产供销全方位的,也有可能仅限于某个领域,这在价值上便表现为企业之间价值活动共享的数量和联结点的多少,共享的数量和联结点越多意味着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越大。企业选择参与联盟的价值活动的多少会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如企业本身的战略方向、联盟伙伴过去合作的历史情况、联盟伙伴的资源或能力对自己的价值大小、联盟伙伴的可信任程度和合作前景的明确性等。由于战略联盟中的合作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企业,利益相互独立,企业往往在利益和代价之间进行权衡,最终决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战略联盟价值评价

判断战略联盟成功与否的依据可以看联盟是否创造了价值,是否给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然而要确定战略联盟整体价值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战略联盟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发生直接联系或共享的一些价值活动,还将通过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将这种影响在企业内部扩散开来,而且一个从整体上看创造了价值的战略联盟,在其中的某些成员组织的角度看来却未必是有利的,因为这里面还关系到联盟利益的分配问题,所以从各个联盟伙伴自身的角度来评价战略联盟对其带来的价值增值或许还较为可行。

联盟对于各联盟伙伴价值的大小与其结成联盟的目的的实现程度有关,伊夫・多兹和加里・哈默尔(Yves L. Dozand Gary Hamel,1998)认为联盟至少有三个明确的目的:化敌为友、综合利用和学习内化。化敌为友是将潜在的竞争对手转化为盟友,转化成能够促进新业务向前发展的互补性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综合利用是将联盟伙伴各自独立分散的各种资源、资产、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利用,以发挥协同效应。学习内化是指通过联盟学习内化新技能,特别是那些靠其他手段无法得到的隐含的、系统的、深层次的技能。不同的目的决定了合作的范围和形式的不同,最终导致联盟价值评估的指标的不同。

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联盟对价值活动的影响将导致其对价值创造贡献增加,或者在同样的价值贡献的情况下,降低了价值活动的成本,实现了价值链的优化。在评估的角度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应同时兼顾,以避免过分关注联盟带来的短期效益,而忽略对企业长期业绩的影响,这里可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评价维度: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涉及到具体评价指标时,应根据联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价值活动来选择,如技术合作型的战略联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则可选择新产品开发时间,专利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但对于评价指标统计口径的确定上却不能简单地以企业整体或以因联盟而成立的实体作为计算对象,因为企业从联盟中学到的技能可能会用于联盟以外的领域,如以学习内化为目的的战略联盟,联盟伙伴从中学到的技能可能在企业组织的非联盟实体中得到应用。因此指标统计范围也应以联盟所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的价值活动的范围为依据。而联盟价值评价的衡量基准可以企业未参加联盟情况下预计的各项指标作为基准值,也可以企业对于联盟的预期值作为基准。

四、总结

篇8

1.服务价值链基本介绍。服务价值链的思想是20世纪末哈佛商学院Heskett等学者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利润、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得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员工的能力、满意度、忠诚度及其生产率之间存在直接、牢固的关系,利润和回报的增长来自忠诚的顾客,顾客忠诚又来源于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受感知的服务价值的影响,服务价值是由那些满意的、投入的、生产性的员工创造的,员工满意产生于对信息技术和培训的投资及员工授权的政策。

具体应用到保险企业,服务价值链认为,保险企业的利润和回报的增长来自忠诚的顾客,顾客忠诚又源于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受感知服务价值的影响。进一步推导,顾客的满意是来自于员工的服务,员工的服务主要来自员工的满意度。因此,归根到底,保险公司的服务价值是由那些满意、投入的、生产性的员工创造的。保险公司员工满意来自于岗位设计、工作环境、员工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及服务工具和技术支持等。保险公司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及其对企业利润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2.保险企业服务价值链的构建。服务价值链的根本点在于服务价值链主动地把相关的企业与机构组织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时间的服务。同时,服务价值链是一个不断与顾客沟通、交流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发现问题,设计并调整方案,为顾客解决问题,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控制和评估。同时,由于顾客服务导向型特征,专业服务非常具有针对性,强调每个顾客的特殊性并凸现各个客户的独特性,为顾客提供度身定制的服务。因此,服务型企业的价值链具有定制化特色,不像制造企业价值链那样定形和标准通用,往往会因不同的顾客和需求,甚至合作关系的持续时间而发生变化。

对于保险企业而言,服务价值链就是要把各项工作串起来,形成上工序为下工序服务、职能部门为基层服务、领导为员工服务的意识和氛围,并为此建立相应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保证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流程畅通无阻,最终给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企业服务价值链,需要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等相关工作都围绕这条主线进行规划和实施,保证各种业务活动单元价值观的一元化和在创造“最大化”价值时的同向性,从而提高协同的效率。同时服务价值链需要向上下游拓展,实现与外部价值链的对接。

二、保险企业价值创新路径分析

1.企业的价值创新的基本理论。企业价值创新是W·钱·金和勒妮·莫博捏在蓝海战略中所提及的,在他们的逻辑框架中,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企业价值创新的战略逻辑是,企业不应该把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

对于企业价值创新而言,“价值”和“创新”同样重视。一方面,如果只重价值不重创新,就容易使企业把精力放在小步递增的“价值创造”上。这种做法,虽然也能改善价值,却不足以使你在市场中出类拔萃;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只重创新,不重价值,则易使创新仅为技术突破所驱动,或只注重市场先行,或一味追求新奇怪诞,结果是常常超过买方的心理接受能力和购买力。因此,要把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市场先行区分开。

研究显示,开创蓝海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分水岭,不在于尖端技术,也不在于“进入市场的时机”。这些因素在更多时候并不存在。只有当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成本整合一体时,才有价值创新。如果创新不能如此植根于价值之中,那么技术创新者和市场先驱者往往可能会为他们所用。

2.保险企业价值创新的路径。保险企业需要对价值创新的全过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从行业内部来看,客户与保险企业之间彼此链结,相互关联,组成了行业内的“价值系统”。再进一步,如果将保险企业至于金融行业作为流通大环境中的一个价值环节来考虑,那么保险企业的整个价值传递过程包括从保险订单、服务的供应到保险中介及销售渠道、再到终端客户、消费者等所有环节。

保险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销售服务。保险企业的目标是以客户为中心开展工作,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保险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策略只有转变为价值链竞争,即转变为争取客户最大满意的服务竞争,企业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保险企业的任务不得不从销售提升来创造和传递价值,而企业创造和传递价值的过程就是为客户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比客户重要,只有员工管理好了,才能管理好客户。因此,企业价值创新的核心环节在于,企业应首先打造好企业内部的服务链,通过企业服务价值链驱动外部价值链。因此,打造企业服务价值链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将客户的价值系统纳入企业的价值系统即企业的服务价值链,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因此,保险企业价值创新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说是价值链系统中的一个传输增值环节,企业的价值创新链需要向两端延伸,向上下游拓展,实现保险产品在整个价值系统的增值。

三、服务价值链是保险企业价值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1.价值创新驱动来源之一:服务价值链可以优化顾客价值链,提高顾客价值。实际上,企业竞争差异性优势的来源有两个,即要么使客户的价值链更有效率,要么能增加客户的价值链的差异性,进而使得其产品和服务具有差异性。保险企业服务价值链的构建有组于保险企业优质服务的提供。保险行业是服务性较强的产业,顾客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更有赖于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全过程的服务,也包括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服务。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通过为顾客提供送货、培训、安装、咨询、售后等一揽子服务,增加顾客价值是保险企业差异化营销的重要手段。

同时,服务价值链的构建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柔性。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为了避免顾客的损失,打消顾客的疑虑,产品的柔性(兼容和升级)非常重要。提高产品的柔性就意味着提高了顾客的价值。

2.企业价值创新来源之二:服务价值链能够发挥价值信号的作用,提升顾客的价值认同。产品的独特价值能否创造有效需求有赖于顾客认同。保险产品市场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会影响产品独特价值的发挥。产品价值的不易感受性使得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之前不可能全面了解产品的独特价值和企业为实现这种价值所做的一切努力。因此,企业能否使顾客清晰完整地感知、认同其产品的独特价值对于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应该认识到,保险企业的价值链和买方的价值链等对企业机制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否拥有高效率、高质量的上下游价值链就成为能否获取价值创新,进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之一。

3.企业价值创新来源之三:员工满意驱动企业价值的创新。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对其工作中所包含的各项因素进行评估的一种态度的反映,据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将提高5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达到80%的公司,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20%左右。

(1)员工忠诚度推动员工生产力。忠诚度是指员工对其所属社会团体的目标、象征和宗旨等方面的坚信不疑的品质。高忠诚度的员工在处理单位内成员之间的问题时通常坚持单位内的规范和信条。同时,他们在面临外单位比本单位有更好的经济待遇时,仍然会选择继续坚持留在本单位工作,且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忠诚是效率,是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忠诚管理可以带来可观的回报。相反,对企业缺乏忠诚的员工给企业造成的直接损失使生产力下降和顾客满意度降低。经验表明,员工不忠将会影响20%~50%的公司业绩。

(2)员工满意度推动员工忠诚度。企业如何对待员工,员工就如何对待顾客。正如顾客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度一样,员工满意度提高的同时也会使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对企业不满的员工将会导致其对企业的“不忠”,员工对企业不忠会导致顾客流失。对员工而言,满意乃指“对工作付出”与“从工作获得”之间的关系,且“满意是经由对工作评价后,所产生的喜悦或正面的情绪状态”。将员工视如内部顾客,使其能感受到如同外部顾客一样地满意,继而造就出更为忠诚的员工,甚至为企业带来实质的收益。

据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3个百分点,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将提高5个百分点;员工满意度达到80%的公司,平均利润率增长要高出同行业其他公司20%左右。因此,为使顾客满意成为一项事实,企业必须先让员工满意。只有员工拥有了这样一种对企业满意的正面情绪,才可能对公司忠诚。员工满意与忠诚,最终将决定顾客的满意与忠诚。

篇9

[关键词] 价值链 会计系统 设计 运用

1 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框架

在我国,价值链会计的概念是由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的。阎教授等于2003年1月在《中国财经报》上,以《建立“价值链会计”的新思考》为题首次提出了价值链会计的基本概念、框架体系。所谓价值链会计,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具体可表述为: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及其合理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

阎达五等研究了构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思路问题。他们认为,构建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框架的基本思路是,以强化价值链管理为主线,分为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重构会计管理框架。在空间维度上,把原来以单一企业形式存在的会计核算主体扩展为以价值链联盟形式存在的会计管理主体,把原来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会计核算对象扩展为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会计管理对象。在时间维度上,应用信息技术,以会计实时控制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为依据,分别以事前管理的统筹、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2 价值链会计系统的设计

2.1 记账方法和规则

价值链会计是一种实时会计,即利用现代化技术,使交易和事项在发生时即可以记录、处理和报告的会计系统。可见,价值链会计要求财务信息同步反映业务情况,因此它的确认和计量必须建立在动态的时点基础上,超出了现行会计以会计期间的划分来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以价值链会计系统采用包括联机、联网和人工录入的多元确认方式,取代传统会计通过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的单一形式,这样既能保证财务信息及时流转,还能保证信息需求者获得相关的基础文件资料。在价值链会计模式下,每笔经济业务都以单元价值链为中心,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原则,将发生金额记录到相应账户中。

2.2 会计科目

由于价值链会计是以知识经济为背景,将人力资源视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充分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除了继续使用原有会计科目外,还需要设置人力资源类科目对其进行核算。

增设“人力资产费用”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企业为了取得、开发、替代以及管理人力资源所发生的支出人力资本产权及其摊销情况,应按姓名和取得成本、开发成本、替代成本、组织管理成本等设明细科目。

增设“人力资产”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能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的价值。因录用职工、资产重估等使人力资产增值时,借记本科目;因职工离开企业、资产重估等使人力资产减值时,贷记本科目。

2.3 原始凭证

目前的原始会计凭证主要通过对经济活动最初的确认与记录,发挥经济事件事后证明性的作用。原始凭证应与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紧密相连,因此,原始凭证上应该与经济业务紧密相连,实现管理的功能。具体做法如下:对于那些与单元价值链的经济行为无关或者不便于与具体行为联系的传统会计的凭证,可以继续沿用;对于那些直接与单元价值链的产出和成本相关的原始凭证,应该在编码上特别注意,凭证的编码与单元价值链的行为产生互动,便于及时调用查阅和分析。

2.4 会计报告

价值链会计财务报告利用计算机储存量大这一特点,充分扩大了会计主表、附表、附注的信息容量,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三张主表的内容上,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分增加人力资产以及其他无形资产项目,权益部分增加人力资本、未分配利润项目。利润表中在费用类下增设人力资产费用。在报表的附表和附注方面,扩大披露的范围,着重增加反映未来财务状况的前瞻性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比如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人力资源的组成结构、核心人员的管理能力及技术背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人力资源的投入及其利用情况和贡献等信息。可见,价值链会计财务报告具有完整性,可提供信息使用者想了解的、并且企业也愿意提供的一切信息。

3 价值链会计的运用及其问题解决

3.1 价值链会计运用的外部条件

随着价值链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价值链会计理论逐步应用于企业的各类决策之中。但是,与理论研究相比,价值链会计的应用研究逊色不少。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价值链会计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管理水平落后,价值链管理思想还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这就限制了价值链会计的发展和应用。

从技术方面来说,价值链会计的实施必须有待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完善。只有网络更广泛地成为社会组织形式时,才能真正实现企业间的高效率合作,才能及时地传递和交流价值信息。中国基础设施(宽带网)的建设比较薄弱,只是初具规模。据《经济观察报》2005年第145期统计,我国已经上网的企业数不足企业总数的1%,域名数量只有7万多,其中30%没有建立主页,而建立了内联网的企业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但国家正加大此方面的力度,十五计划中,党和国家适时做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企业信息化被提上了重要议题。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建设、企业管理之中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些综合措施的出台,必将为价值链会计系统的实施创造一个低成本、高效率、安全而坚实的宏观平台。

3.2 价值链会计运用的内部问题解决

对于产生于企业内部的影响,比如对公司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方法、以及员工培训、薪金体制、信息安全方面的影响,则需要企业内部制定相对比较详细的计划和措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实施价值链会计的各项措施,逐步实现企业价值链会计的信息化。以下是企业可以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第一,对于安全方面的影响,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需要借助内部的操作系统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应用控制和外部的周界控制、远程控制等解决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使价值链条的各方建立公平、公正、共赢的合作关系。

第二,对于员工的素质,特别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必须要及时加强培训,迅速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另外,要大力引进一些既体现信息化又具备财务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来承担价值链会计系统建设的主干力量。

第三,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一方面,它的实施需要时间、努力和耐心,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如信息技术装备),因而管理者(尤其是高层领导者)要克服管理惰性的障碍、坚定信念,在人力、物力、时间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良好的管理模式需要适合的组织结构相匹配,企业要以优化流程为核心,进行组织结构的整合,重构作业链。

在我国,供、产、销系统还没有形成一条“价值链”,三大系统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状态:部门主义严重,造成了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的扭曲和变形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信息管理相当落后,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致使信息不全、不准确、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管理不集中。对此,企业要通过流程再造、组织再造、信息集成规范制度来改变这种状况,使“珍珠项链”般的价值链更加光彩夺目,为实施价值链会计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总之,企业最终将利用互联网快捷的信息传输速度和即时接入网络的能力,实施价值链会计操作系统并不断优化其应用效果,使企业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主体框架,实现财务会计系统与管理会计系统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 (2):3-5.

[2] 李百兴.价值链会计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财会通讯,2003, (7):8-10.

[3] 于富生,张敏.论价值链会计基本假设[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 (1):7-9.

篇10

[关键词] 研发预算;信息平台;价值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4. 011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4- 0015- 03

1 引 言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活动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作用,对研发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2010年我国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高达7 062亿元。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缺乏对研发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将研发过程看成一个“黑箱”,在会计核算上仅进行简单的“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对“黑箱”内部资金使用状况不做任何检查和控制,研发资金被置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之外。对研发活动实施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制定正确的研发战略、选择合适的研发项目组合、合理安排研发项目进度并对研发资金实施有效的控制等(Wilian E Sorder,1970),从而提高研发资金的运用效率、增强研发资金的保障、降低研发成本及投入风险。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研发预算管理状况欠佳,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许多企业不重视甚至不做预算。这导致了研发项目后续投入失控,经费不断追加,研发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低、企业不能很好地对研发项目进行预算管理的原因,主要在于编制研发预算所需要的信息量不足(梁莱歆,2007)。由于研发活动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加上人们对研发活动及研发预算的本质认识不足,使有关研发活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明显滞后,相关信息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必然无法对研发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任何一种预算,不管是资本预算还是财务预算,不论是零基预算还是弹性预算,如果没有基础数据信息做依据,无疑等于闭门造车。因此设计建立一个为研发预算管理服务的信息基础平台,为研发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是实施研发资金预算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 R&D活动的价值链分析

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按照经济和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可以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个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一个独特的价值链条,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各项活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把资金主要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上,而将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外包给处于劳工成本较低地区的工厂。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呈U型, 即价值链的主要增值部分在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市场销售服务,而从事产品的生产仅能赚到微薄的利润。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来看,研发生产销售实现经营目标,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价值链,而研发作为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动态认知过程,处在这一价值链的始端,其价值是一系列价值增值的创新与专业化任务和活动的积累过程,该阶段的价值状态对新产品成本、产品市场价值及其收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可见,研发活动在价值链中直接承担了价值创造功能,而且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中最重要的增值环节,同时研发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价值增值过程。从研发资金的运动形态看,企业研发资金运动伴随对研发项目的投入而开始,对研发项目进行“加工” ,最后“销售”成功的研发项目,并以不同项目研发的持续不断而循环和周转,资本的积累主要依靠每个研发项目成功后的市场化(内部交易或外部交易)为研发主体带来盈利。这与一般的企业资金循环基本相同:货币—商品(研发人力资源和研发设施)—研发过程—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秘密、新产品等)—货币。

3 R&D预算的特点及编制依据

3.1 研发预算的特点

通过对研发活动的价值链本质进行分析,结合研发活动的特点,研发预算同一般预算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

(1)研发预算的双重属性。研发项目处于不同的阶段时,研发预算属于不同的预算范畴。当进行研发项目投资决策、选择项目组合时,研发预算的功能属于资本预算的范畴,主要是对研发项目的成本投入和收益进行评价。当研发项目确定实施后,研发预算的功能属于经营预算的范畴,主要对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投入进行安排和控制。

(2)研发预算高度的不确定性。研发活动的创造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研发过程中资源消耗种类、时间、数量的不确定性。

(3)研发预算要求较强的动态性和柔性。

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研发活动必须动态追踪内外部环境,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同时研发活动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企业研发预算根据情况变化迅速做出调整。

3.2 研发预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