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16 13:1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扁鹊治病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两个扁鹊
本来,历史上有两个扁鹊,一个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约公元前26~25世纪)的神医,因为善于治病被人看作带来喜讯的喜鹊,故名扁鹊。另一个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的神医,他本名秦越人,生于卢国(地属齐国的渤海,位于现在的山东长清一带),所以又叫卢医。秦越人治病的本领特别高强,他首创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一位内、外、妇、儿各科兼长的医生,到处传颂着他的事迹,人们爱戴他,直接称颂他为“扁鹊”,久而久之,他原来的名字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我国医学界把这位扁鹊尊为中医的祖师。他的医学理论,被后人整理成一部医书,名叫《难经》,是中国医学的珍贵文献。
我想,两个扁鹊生活的时代相距两千多年,被人民群众作为美称合而为一,代代相传直至今天。这是医学的奇迹,也是历史的奇迹,这也是姓名学的奇迹!这里面有多少值得思索的空间……
三个兄弟
据说,扁鹊有三个兄弟,都精于医术。有一次,魏文侯问他三人医术孰高孰低,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侯不解,问道:“那为什么你的名气最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在病未发之前,就把病因消除了。二哥治病,是治在病发之初,很快就把病治好了。至于我治病,是治在病情危重之时,内外用药,甚至手术,这样我的名气就比他们响了。”
这故事见于《战国策》。扁鹊的回答很有意思,难道病人治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依着次序找哥仨吗?再说,如果病还未发,谁会去积极找医生呢?扁鹊有两个哥哥善于治病,在史籍中没有实例,我想,只能把故事中三兄弟治病当作寓言来看,他们也该是合为一体哩!
中医有句古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故事中的老三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千方百计治好病,属“下医”;他二哥是迎头阻击,抑制病情发展,属“中医”;他大哥则是未病先治,保其健康长寿,属“上医”了。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身体就是天下,就是国家。所以,医生治病庄严神圣,是具有国家意义的大事,“上医医国”当作如是观。所以,扁鹊三兄弟治病,代表由低至高的三个层次,喻逐步攀登医学的最高峰,给人莫大启迪。
以身殉职
扁鹊见蔡桓公(一说齐桓公,这齐桓公有两个,春秋时的齐桓公叫姜小白,战国时的叫田午,扁鹊所见当属后者)的故事是人们熟悉的,那个桓公因为讳疾忌医而病入膏肓,被人作为教训来记取。但是,扁鹊还见过秦武王,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
这秦武王年青气盛,长大多力,生性粗直,好与勇士角力为戏,有句成语“举鼎绝胫”,就是讲他与大力士孟说比试,用力举起鼎来,方欲举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压在右足上,将胫骨压断,夜半死去。后来用“举鼎绝胫”来比喻做力不胜任的事。
篇2
在我国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医扁鹊。他给魏王治病,成功地把魏王的病给治好了,魏王就夸奖扁鹊说,他的医术天下无双!但是扁鹊却不认同他的这种说法。魏王说:“为什么?”扁鹊说:“我们一家有兄弟三个,我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的最差。”魏王问:“为什么这么讲呢?”扁鹊说:“我大哥他治病是治病情未发之时,而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情刚刚复发之时,我治病是病情已经严重之时,大家都说我的医术很好,是大家都不知道要‘未病先治’这样的一种理论。”
这个故事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对于健康意识普遍提高,我国的医疗改革方案最终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未病先治”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手段。人体保健是当今的热门话题,相关产业也颇受世人关注,但保健的“深度”更是关键。“未病先治”是医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诺金人的保健理念。人人都希望身心健康,而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中却存在诸多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据悉,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就达350万。人一旦患上机能性疾病,就很难治愈。
事实上身体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自我修复、自我更新、自我再生等一系列功能,这被称为身体的“自组织能力”。自组织能力强,身体就健康,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强。反之,自组织能力的减弱,意味着人体机能的下降,人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易感染疾病。只有提升自组织能力,才能抵抗机能性疾病的侵袭。如何提升身体自组织能力?中国诺金国际生物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诺金”)的科学家们潜心研究,不断丰富科研理论成果,直指疾病之源的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理论生物成熟,是人体机能研究从宏观深入到微观的重要里程碑。而直接解决微循环障碍,是众多专家学者可望而不可及的。作为深度保健的领军人物,中国诺金首席科研专家、世界自然医学研究博士邹万生,利用打通微循环的“钻头"一氧化氮,运用现代生物工程SOD(固相分散术)技术合成微分子植物液,快速溶脂排脂,并结合“药食同源”食品配伍,生产出“体悟”系列产品。该产品不但可以疏通微循环,解决微循环障碍,而且可以为人体补充各种营养元素,为组织细胞的营养补充、正常代谢提供能量,从而提升身体的自组织能力,达到预防机能性疾病的效果。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民生周刊》曾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公布。
深度保健的成功不仅来自创新的科研成果,也源自中国诺金背后强大的动力与支持。
中国诺金是以高科技技术为先导,以药食同源保健食品产业化为目标,集种、研、产、销为一体的综合型健康产业集团,集团旗下设郑州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万生生物竹林分厂,中国诺金长沙、深圳、沈阳分公司,诺金哈尔滨物流中心,温州文成青钱柳种植基地,长白山原材料基地,安徽安庆养殖基地。这一完整的产业链为开发深度保健产业提供了渠道。
篇3
1.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没有有效整合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内容的展示手段,并没有真正地让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渗透到对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也因此成为了与传统语文教学别无二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仍然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单方面地传授,没有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
1.2教师以多媒体取代传统教学中一些好的教学方法,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好的办法由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加以替代后,反而起到了一些消极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例如,课文朗读对于学生学习优美的文章、优美的诗歌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去体验诗文表达出的优美的感情,这是信息技术代替之后进行语音朗读和图片、视频展示所无法替代的。
1.3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的备课的时候都喜欢去进行课件内容、教学资源的极端丰富,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会有十分多的图画、动画、视频等内容,将文章中的内容表现出来,学生因此不能有效地去进行文字的联想和想象,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而言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2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信息技术其方便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来进行资源的整合,以搜索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而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以书本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拓展为目标,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内容的时候,学生对于西沙群岛这个地理位置可能不太熟悉,对于这样一个群岛的资源、环境、人口等内容也不太熟悉。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先展示一些相关的内容,如新闻、资料、图片等,来解释它的地理位置、环境状况等。学生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到我国现在在南海地区设置了三沙市,隶属海南省,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西沙群岛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在观看了这些内容以后,学生再去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可以再遇到描述的相同内容的时候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亲自动手、积极探索,以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积极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节课的内容的时候,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去学习课文中的内容以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电影、电视剧等因素来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以及扁鹊治病的态度和方法,在学生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教师让学生以4-5个人为一个小组去编排一个扁鹊治病的故事,并且将这个故事演绎出来,学生先在小组内、在课下进行熟悉和演练,然后到了课上,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自荐,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表演,通过对比多媒体视频、电影中扁鹊治病的场景来学习扁鹊治病的神态和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效率。
篇4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能读写9个生字。
2.揣摩用词的细微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运用文本语言,在多个回合中有侧重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运用文本语言,在多个回合中有侧重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揣摩用词的细微变化,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激发兴趣
师:我们先来认一个字。(课件出示:言)这个字念――
生(齐):言。
师:能在“言”前面加一个字,组成一个词吗?
(生自由应答)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猜一些和“言”有关的谜语,好不好?
生(齐):好!
师:第一个:说出来必须做到的话叫――
生1:诺言。
师:名人说的话叫――
生2:名言。
师:骗人的话叫――
生3:谎言。
师:没有事实根据的话叫――
生4:谣言。
师:包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叫――
生5:寓言。
师:(课件出示:寓言)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是寓言的一个特点。
二、写,梳理文脉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出自战国时代《韩非子・喻老》中的寓言,题目叫――
生(齐读):扁鹊治病。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差不多都读完了,有没有不会读的词语?
(生纷纷摇头)
师:语言浅显是寓言故事的另一个特点。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对照课文在练习纸上把故事的梗概补充完整。
(师课件出示练习:
有一天 过了十来天
又过了十几天
不 久
皮肤上
骨 髓
病 死 )
(生默读填写,师巡视并指导“肠”“胃”的书写。)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投影)和他差不多的请举手。这么多同学对了,请给自己打个五角星,有错误的同学赶紧订正一下。(将“骨髓”标红)这个词很容易读错,请你读读。
(指名一生读,该生读错。指名另一生范读。再请第一名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然后带领全班齐读。)
师:哎,我倒要问问,你们是从课文哪里找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1:我是从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找到的。
师:一个自然段接一个自然段地找,这样就不会遗漏了,很仔细的方法。有没有快一点的办法?
生2:我是从课文第五自然段里找到的。
(师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很聪明的一个办法,奖励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几个加点的词语。
(生喜笑颜开带领全班齐读,师相机纠正“即使”的声调。)
三、读,体会寓意
师: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如果我要请几个同学合作来朗读,根据你的理解,你们建议我请几个,理由又是什么呢?
(生起初沉默,然后纷纷自己朗读。)
1.在合作朗读中理清病情的变化。
师:谁来给点建议?
(沉默几秒钟后,学生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
生1:请两个人来读。
师:两个人怎么读呢?
生1:一个人读前面,一个人读“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1:前面这个病还可以医治,让一个人读;后面医生无能为力了,所以让另一个人来读。
师:哦,那前面都能用什么方法来治呢?
生1:热水敷烫,扎针,服几剂汤药。
师:治疗起来越来越困难,到最后都无能为力了,说明蔡桓公的病――
生(自由应答):越来越严重。
师:这个建议听上去有点道理,你请个同学和你合作读读吧。
(生1环顾四周,挑选一生与其合作朗读。)
师:有没有别的建议?
生2:可以四个人来读。
师:和他一样,也打算请四个人的同学请举手。(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先来听听他的理由,是不是和你一样?
生2:皮肤病请一个人来读,皮肉之间请一个人来读,肠胃里请一个人来读,深入骨髓请一个人来读。
师:你是从病的部位考虑的,打算请四个人的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3:这里有三个分号。
师:你关注了标点,根据分号来合作就清清楚楚了。
生4:热水敷烫一个人,扎针一个人,服几剂汤药一个人,最后一句再请一个人。
师:哦,你是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来分的。
师:虽然这几个同学的理由不一样,但有一点他们都读出来了,就是蔡桓公的那点小病,后来变得――
生5:越来越严重。
师:这个建议说得有理有据,就按你们说的分四个人来读吧。
(生2、生3、生4、生5合作朗读)
师:还有谁想说?
(一生犹豫后,缓缓举手。)
生6:我建议请三个人读。第一个人读第一句,第二个人读第二句,第三个人读第三句,最后一句三个人一起读。
师:这个建议很新颖,为什么最后一句要一起读呢?
生6:因为最后已经无法医治了。
(生自发鼓掌)
师:好,就按你说的来读,你挑选两个人和你一起读吧。
(生6挑选两名同学与之合作朗读)
2.在对比朗读中领悟用词的巧妙。
师:你们一字一句读得非常认真,但越来越严重的感觉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问题出在哪儿呢?就是这几个词。(课件标红“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
师:同学们,不要小看这些词语,它们能表达出一种微妙的感觉。不信,我们来对比着读读,老师读左边,你们读右边。(课件出示)
(师生对比读)
师:老师改的和课文里的有什么微妙的不同?
生1:老师改的好像这个病没什么变化。
生2:老师改的感觉蔡桓公的病马上就能治好。
生3:老师改的都是“就能够”,读起来不通。
师:你的意思是读起来太单调了,是吧?就是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把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也来合作读一读。
(师生声情并茂地合作朗读)
师:你听,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就像一声声无言的警钟,它们在告诫我们什么、提醒我们什么呢?
生1:病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及时去看。
生2:小病不看会变成大病的。
……
(师板书:及时防治。)
3.在变式朗读中运用语言来明理。
(师课件出示练习:
有一天 过了十来天 十来天后 又过了十几天 五六天之后 不 久
皮肤上 皮肉之间 肠胃里 骨 髓 浑身疼痛 病 死)
师: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会怎么样呢,谁能看着这个练习说一说?
生: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就会到皮肉之间,要是不治就会到肠胃里,要是不治就会到骨髓,要是不治就会浑身疼痛,不久就会病死。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要是不治”后面他用了个什么词儿?
生:就会到哪里。
师:对呀,用的都是“就会”,扁鹊可不是这样的,看看扁鹊都是用了哪些细微变化的词提醒蔡桓公病情会逐渐加重的。
(生默读课文,圈画。)
生1:第一次扁鹊说“恐怕
会”。
生2:然后他说“还会”。
生3:“会更加”。
师:(课件出示:恐怕,还,更加)让我们用上这些词再来体会一下防微杜渐的重要性。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
生1:恐怕会发展到皮肉之间。
师:过了十来天,发展到皮肉之间,要是不治――
生2:还会发展到肠胃里。
师:十来天后,发展到肠胃里,要是不治――
生3:会更加严重。
师:又过了十几天,深入骨髓之后,就――
生4:就会浑身疼痛。
生5:就会病死。
生6:医生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四、说,再悟寓意
师:本可以治好的小病,最后却变成了悲剧,是谁造成了这一悲剧?
生(自由应答):蔡桓公。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他不听扁鹊的劝告,没有及时医治。
师:课文中是如何写蔡桓公一次又一次不听劝告的呢?请拿起笔,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圈画,交流反馈)
师:怎么才能读出他一次次不听劝告呢?我们来合作读读。有一天,扁鹊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可是蔡桓公――
(生1读)
师:蔡桓公信吗?是半信半疑还是完全不信?你再来读读。
(生1有感觉地朗读)
师:有点蔡桓公的感觉了。扁鹊走后,他还对左右说――
(生2感情朗读)
师:“总喜欢”被你这么一读,显得蔡桓公多么自以为是啊!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谁接下去读?
(生3较平淡地读)
师:这时的蔡桓公已经不再是不相信了,谁再来读?
(生4有感情地朗读)
师: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告诉他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可蔡桓公――
(生5读)
师:读着读着,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蔡桓公的内心。如果,此时此刻,你们就是那个不听劝告的蔡桓公,你是怎么一次又一次不听扁鹊的劝告,直至最后无药可救的呢?(板书:不听劝告)看着屏幕上的练习简单地说一说,最好能够用上一个或几个细微变化的词语。
(师课件出示练习:
有一天 过了十来天 十来天后 又过了十几天 五六天之后 不 久
皮肤上 皮肉之间 肠胃里 骨 髓 浑身疼痛 病 死)
(生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
师:在说的时候,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能不能用进去呢?再试着说说。
(生再次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蔡桓公”来说说?
(指名一生说)
师:基本上把前因后果讲明白了,掌声送给她。老师发现她“又过了十几天”这个部分讲得特别好,你们听出来她是怎么讲的吗?
生:她说:“又过了十几天,扁鹊告诉我病已经深入骨髓,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师:是呀,很简洁但又很清楚。谁也想来说一说?
(另一生说,众生听完后笑。)
师:他讲得很不错啊,你们笑什么?
生:他后面说:“五六天后,我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可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不久,我病死了。”他都病死了怎么还会说话?
师(笑):对呀,后面该怎么讲呢?
生:五六天后,我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可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我想我不久就将病死了,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扁鹊的话呀!
师:前面这位同学能够用上细微变化的词,第二个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小的改动,给他们掌声!
五、思,延展寓意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像蔡桓公那样的人?
生1:《我要的是葫芦》里面的人。
生2:《亡羊补牢》里的那个人。
师:《亡羊补牢》里的那个人开始就像蔡桓公一样,对吧?
生3:《小虫和大船》这个故事里的船主就像蔡桓公一样。
师:像种葫芦的人、船主,他们又没有生病,怎么会和蔡桓公有相似的地方呢?
生1:他们都不愿听别人的劝告。
生2:他们都像蔡桓公一样,有了小错误不及时改正。
生3:小的错误不改正就会变成大的错误。
……
师:有了问题,这些人都是不听劝告,没有及时防治。今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或错误,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在下课之前,老师再送给你们两个成语,一个是防微杜渐,一个是讳疾忌医。(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及时防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
不听劝告 讳疾忌医
【点评】
在本课的教学实录中,有三个教学设计思路值得学习和
借鉴:
1.活动板块设计。基于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以“写,梳理文脉”“读,体会寓意”“说,再悟寓意”“思,延展寓意”四个学生言语实践活动板块展开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动笔写、合作读、对比读、有侧重复述和转换人称复述等言语实践中得意、明言、悟理、用法。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课文的整体观照,而且通过反复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自主学习设计。学习是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构建的过程。本课在重点段的教学时采用了“自主建构”设计: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运用。第一步,围绕“想想如果我要请几个同学合作来朗读,根据你的理解,你们建议我请几个,理由又是什么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会依据得病的部位、治疗的方法、分号等不同方面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建议,在阐述理由、生生合作朗读中学生就会厘清蔡桓公的病一日不如一日的发展轨迹。第二步,通过课文中的语句和教师改动后的语句的比较,探究发现“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细微变化,并通过师生合作感情朗读积累语言,体会“防微杜渐”的重要性。第三步,组织学生反向思考:要是每个阶段都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有怎样的结果?在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浏览全文,圈出细微变化的词语并运用进行口头表达,在表达中深化对“防微杜渐”的理解。
篇5
张锡纯是晚清著名的医学家,是中西医结合的鼻祖,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杰出贡献,他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被誉为“近代中医第一人”,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被称为我国中医界“第一可法之书”,是近代中医最受欢迎的医学著作。所创方剂200多个,有不少方剂至今仍被广为流传,且屡用屡效。
2、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早年入主太医院,后来辞去太医职务,跋山涉水,走遍大江南北,考证古今本草著作成百上千,花费27时间,终于写成震惊中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被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李时珍的卓越成就,被后世誉为“药圣”,被李约瑟誉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晚年所著《濒湖脉学》更是中医脉诊入门的不二神作,至今“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成为中医入门的必读专著。
3、儿科鼻祖:钱乙
钱乙是宋代的太医院丞、翰林医学士,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他一生妙手仁心,终其一生旨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践行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被后人誉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另外,钱乙创方也极其精妙,他将张仲景的肾气丸改为六味地黄丸,名流千古,至今广为流传。
4、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道士,天资聪明,却不愿入朝为官,终身为科普中医而奋斗。写成的《千金方》(由《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组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是全世界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医生,全世界第一个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全世界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他是悬丝诊脉的发明人,至今无人继承此项绝学。除此之外,他还是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所著《大医精诚》至今被中医人士家弦户诵,被唐代宗誉为“百代之师”,被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被世人尊称为“药王”,而且还是古代名医中,寿命最长的医生。
5、小仙翁:葛洪
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平生有《肘后备急方》传世。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葛洪创造性的对狂犬病采取预防措施,是世界免疫学的先驱,欧洲免疫学家巴斯德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再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但却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葛洪是全世界第一个记载用青蒿治疗疟疾的人,而且直到千年以后,青蒿素的发明、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都是受到葛洪的学术思想的启发。
6、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药学家,用毕生精力写成《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被后世医家奉为“方书之祖”,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张仲景最早记载了人工呼吸的操作雏形,比国外早了1600年[1];张仲景首创了药物灌肠法,比西方医学早了上千年。张仲景的学术思想被海内外医学人士学习,被后人誉为“经方大师”“医圣”,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7、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药学家,不仅对中医中药极其娴熟,对于针灸、外科手术更是炉火纯青,而且在养生方面,也有杰出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手术麻醉的医生,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他在外科手术方面,颇有成就,相传因为要给曹操做开颅手术,从而被多疑的曹操误以为是在谋害他,于是就这样莫名其妙的结果了华佗,直到曹操最疼爱的儿子曹冲无医可治的时候,才幡然悔悟错杀了华佗。正是因为华佗如此高超的医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另外,华佗发明的五禽戏,至今仍是养生导引术的必学之术。华佗与张仲景是同一时期的名医,有“南华北张”之说。华佗在民间,被尊为“神医”,名气要比张仲景大很多。再者,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中却专门为华佗写有传记,却并没有给张仲景写传记,足见,华佗的医学水平,在东汉末年是最高的。
8、扁鹊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号卢医,是我国古代第一个全科医生,著成《黄帝八十一难经》传世。扁鹊的学术成就,至今都是个谜,很多技术都惊为天人,今人听到扁鹊的医学故事后,不是瞠目结舌,就是叹为观止。扁鹊在救治虢国太子的休克假死,成了“起死回生”的神医;在《列子》中记载,扁鹊为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换心,厉害之处在于是给两个活人把心脏对换,而且两个活人依然活着,从换心后出现的症状来看,与现代心脏置换术之后的症状惊人的相似,这应该不是作者凭空猜测的;在《史记》中记载,扁鹊的眼睛能够“视垣一方人”,比现代的CT还厉害。当然,这些还是有点不可思议,但他对于中医诊断学的推进,起到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对此,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
9、医祖:岐黄(岐伯与黄帝)
岐黄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创始人,是中医古代第一个医学团体或者是医生组合。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黄帝和岐伯。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先祖轩辕氏,是五帝之首,也是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药、算数的发明者,黄帝与当时最著名的医官岐伯等人对医学的探讨,被后人整理成《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首,它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生命规律,创建天人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病治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哲学、天文、气象、物候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中国古代第一步围绕生命问题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医几千年难以超越的旷世巨典。而岐伯与黄帝,往往二人并称为“岐黄”,被誉为“医祖”,后世医家也常把“岐黄之术”作为中医的代称。
10、药神:神农
篇6
净化世界的方法
[巴西] 保罗•科埃略
弟子问:我们怎样才能净化世界?
大师答:从前,大马士革有一位酋长,人们都很尊重他,因为他很有智慧,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否是个好人。
一天下午,一场建筑事故导致酋长和他妻子居住的房子倒塌了。邻居们不顾一切地开始在废墟上挖掘,他们最终找到了酋长的妻子。
酋长的妻子说:“别管我,请先去救我丈夫,他当时就坐在那里。”
邻居们根据她的指点,将那个地方的碎砖石搬开,找到了酋长。酋长说:“别管我,请先去救我妻子,她当时就躺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按这对夫妇的方式做事,他就是在净化世界。
【品悟】
心中装有他人,首先想到的就会是他人,这就是“净化世界的方法”。全文采用一个故事作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抽象概念。怡人而警人。
【美文2】
扁鹊的哥哥们
于 丹
一次魏文侯找到扁鹊,问他:“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个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
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侯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名动天下,他们两个却一点名气都没有?”
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于是用药把病人调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于初起之时,防止酿成大病。病人刚开始感冒咳嗽时,他就用药将病人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仅止于乡里,被人认为是治小病的医生。我呢,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时,才下虎狼之药,让其起死回生。所以,世人便以为我是神医。想想看,像我大哥那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病人元气稍有损伤,不需下大力气就能补回来;像我这样治病呢,命是捡回来了,可元气大伤。您说,我们家谁的医术最高明?”
【品悟】
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防患于未然或能够未雨绸缪的人,的确是很高明的人。扁鹊幽默机智,巧答魏文侯的问题,说大哥、二哥的医术都比自己高明,言之有理有据。但是,我们品这个故事时,似乎更要侧重于体会其传达出来的“世界有太多的成全与偶然”的哲理意蕴。
【美文3】
你杀死了贝多芬
楚鸟儿
晚上临睡前女儿给我出了道题目:
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而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其中有3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还有一个智能不健全,且这个女人自己又有病,你会建议她生下这个孩子吗?
女儿出的题目太过简单了,我当然会选择让女人放弃生下这个孩子。想想都太可怕了,若是再多一个残疾孩子,真不敢想象这个女人怎么能承受得住!
“那么你杀死了贝多芬!那个女人是贝多芬的母亲。”女儿摊开双手,遗憾地摇着头。
我吃了一惊,为自己如此轻易地杀死贝多芬叫屈!我不服气地说:“若是不知道结果,你会怎么选择?”女儿说:“我已经选择过了,而且班上大多数同学跟我选的一样:建议她生下来!在这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答案!”
“为什么?”我忽然感觉这个题目很有趣,忍不住要和女儿探讨一下。没想到的是,女儿的理由非常简单:给予这个可怜的母亲多一点希望――她已经有了那么多的残疾孩子,万一这个是非常健康的孩子呢?
我怔住了,继而热泪盈眶。还有什么比如此充满人性、充满希望的答案更正确的呢?
【品悟】
苦难太多的人,我们总希望为她(他)减轻一些负担,而减轻的方式,或者思维,是很不相同的。就像文中的这个女人,她都有8个残疾孩子了,自身又有病,人们自然希望她不要再生残疾孩子了。可你是否想到,前面已有太多的痛苦,再生一个孩子,也许就是希望。果真,第9个孩子居然是贝多芬,这个女人终于苦尽甘来。文中,女儿和她的同学们的答案,充满人性,充满温馨!
【美文4】
痛苦和盐
印度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
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一半的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然后问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
师傅笑着让徒弟带着另一半盐和自己一起去湖边。
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
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在你喝点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后,师傅问:“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道:“很清凉。”
师傅问:“尝到咸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
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人生的苦痛如同这些盐一样,都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用来盛接苦痛的容器的大小决定了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用来盛接痛苦的容器扩大一些吧!”
【品悟】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会没有痛苦呢?感觉到了痛苦该怎么办?这个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把痛苦稀释一下,就会降低痛苦的程度。就像盐一样,稀释以后就不会那么咸了。调整心态,看开一些;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忙起来;外出旅游散心等,都是“稀释”痛苦的好办法。
【美文5】
炫耀有方
庞启帆
西蒙是一位老练的渔夫。每次捕鱼归来,他都爱吹嘘那条“跑掉的鱼”的尺寸有多大。大伙都心知肚明,那条所谓的大鱼纯属子虚乌有。但有一天,西蒙交上了好运,他真的抓到了两条很大的比目鱼。他欣喜若狂,觉得证明自己并非吹牛的时候到了。
一回到家,西蒙就立刻打电话给几个好朋友,邀请他们过来吃饭。但放下电话后,他有点犯难了:该怎么上这两条鱼呢?“如果我们把两条鱼一起端上桌子,”他对妻子说,“朋友们可能会觉得我太过炫耀了。”
“要不两条鱼都各上一部分?”他妻子建议道。
“不、不、不,如果把两条鱼都砍碎了,就不会有人相信我抓了两条大比目鱼了。”西蒙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傍晚时分,客人们都在餐桌边就座完毕,他们都翘首等待着西蒙所说的大鱼。这时,西蒙大步地走进餐厅,手上捧着一个大盘子,盘子里是一条他们所见过的最大的比目鱼。客人们不禁都大声赞叹起来。听到客人们的赞叹,西蒙的脸上堆满了骄傲的笑容。客人们都迅速拿起了刀叉。
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西蒙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猛地摔倒在地上。只听“啪”的一声,盘子碎了,那条大鱼落在了地板上。所有的人都惊叫了起来,然而,西蒙似乎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他迅速爬起来,对妻子喊道:“亲爱的,把另一条鱼端上来!”
【品悟】
此故事构思奇特,别出心裁。估计所有读者都想不到西蒙会以浪费一条鱼的方式,向客人们证明自己捕到的第二条比目鱼也很大。的确,西蒙端出第一条鱼时是故意摔倒的,但谁又能保证,端出第二条鱼的时候,西蒙不会真的摔倒呢?为什么西蒙想不出其他证明自己真的捕到了两条大比目鱼的方法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生活中是不是也曾如此浪费过?如此吹嘘过?
【美文6】
指名征婚
皮皮鲁
张三是个性情中人,他看上了一个叫赵彩云的姑娘,便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了强大攻势。可惜,最后彩云姑娘还是成了别人的新娘。
张三一下子萎靡不振,整天反复说着一句话:“为了爱,我伤痕累累呀!”
好友李四怕张三想不开,就决定帮他找个对象。这天,李四拽着张三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介绍所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拿起登记簿,对张三说:“你看这个,年龄23,模样俊俏,性格温和……”张三一边搓手一边问:“叫什么名字?”
“苗翠花。”工作人员答道。
张三遗憾地摇了摇头,说:“不行!不行!”
工作人员又翻了一页,读道:“年龄28,资产丰厚,有车有房……”她还没念完,就被张三打断了:“这姑娘叫什么名字?”
工作人员看了看资料,答道:“吴小丽。”张三一副绝望的样子,喃喃道:“不行啊!不行!”
工作人员奇怪了,问:“那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条件的?”
张三吭哧半天,憋出一句话:“没啥条件,只要她叫彩云就行。”
李四一听,气傻了:“怎么着,不叫彩云,你这对象就不找了?”
张三眼含热泪,摇着头说:“不是不找,是没法找。四哥,我跟你说,为了爱,我伤痕累累呀!”
说完此话,张三把袖子一撸,只见他左胳膊上文着“彩云彩云我爱你”,右胳膊上文着“只爱彩云一个人”。张三又哆嗦着把上衣一脱,只见他前胸文着几个大字――“当时明月在”,转过身,后背还有几个字――“曾照彩云归”。
李四看得瞠目结舌,张三“哇”的一声哭了,说:“裤子我就不脱了,全怪我当时很傻很天真,以为这样可以打动彩云的心。在,我只有找个叫彩云的做老婆,这些字才有办法解释呀!”
篇7
课堂教学永远充满了未知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在一节充满思考的课堂上,永远有那么多的不可预知,也总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触动。
那天,我走进教室,亲切、微笑着环顾孩子们说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一课。”上课伊始,通过阅读,我能感觉出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于是,我改变以往的识字方法,不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挑出来单独讲,而是随文识字,边读书,边讲解这个生字的字形字音字意,这样可谓是一举两得,让孩子们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和认识生字有机地结合起来,或许是因为这小小的改变,也或许是孩子们让兴趣带动了学习,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朗读课文和认识生字的教学任务。接着是学习课文。我仍然让孩子以“读”为主,让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然后,我就在黑板上板书了扁鹊专用诊笺——(日期:患者:病状:治疗建议:患者表现:整理人:)小组合作让孩子们仿照做一张诊笺,亲自当一回神医扁鹊给患者蔡桓公开出药方诊断。这个动手任务再次使孩们子的参与积极性达到极点。一个个兴奋之情不以言表,很快的都来把小手高高举起迫不及待的想回答。接着就是我们师生之间的交流——
“孩子们,神医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他是怎么诊断患者的病情?又开出了什么药方?患者怎么表现的呢?”孩子们胸有成竹的回答了这些问题。“我又问第二次,第三次呢?”孩子们依然是一大片林立的小手争抢着要回答问题,不知是谁性急先开了头,最后就是异口同声的抢答出来了。我想这么积极的回答问题跟学生透彻的读书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吧!
我顺势说:“那老师当扁鹊,你们当蔡桓公,我们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好吗?”当时是群情激昂。我学着古代拜访大王的样子,先抱拳作揖,然后读课本上的对话,孩子们做了大王,那气势和感觉可真妙不可言,读的自然不错。
这样边表演边交流反馈,孩子们对课文内容越来越熟悉,可到最后竟有孩子不干了:“老师,我们不要做大王了,大王最后都死了,落了个可悲的下场,我们要做神医扁鹊。”孩子的可爱使我笑的眼泪都想出来了,我毫不犹豫地说:“好,就给你们做神医,老师来做蔡桓公!”其实,我还正想让孩子们对另外一个人物神医扁鹊做透彻理会呢,他们倒自己提出来了。
于是我们互换角色,我们边读边带表演,最后我头一歪,装作病死了。孩子们倒不乐意了,“老师,我们不要你死!”看看,孩子们有一颗多么善良的心!我笑道:“老师不真死,老师假死,可以吧?”孩子们这才答应。
只局限于我们之间的简单表演,孩子们意犹未尽呢,于是课本剧大幕被拉开。刚开始,四位小男孩还得依赖课本,但表演的惟妙惟肖;第二轮的时候,孩子们干脆丢掉课本,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起来,孩子们表演的才能可真不能小觑,让我们不由得不捧腹大笑。整个课堂笑声淹没。那一刻,我的心和孩子一样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我想,如果让孩子们继续演下去,估计演一天他们也不会厌烦。但是,能放能收可是我这个“导演”的职责,于是,我趁孩子们间歇的当口,随口问了一句:“这蔡桓公就这样丧命了,他最后会明白什么呢?会给我们什么忠告呢?”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最后得出“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道理,自然而然地对本课的教学难点掌握于心。然后我又把这个道理延伸到生活中,以自己看牙病的经过和大家谈了自己的感受,继而启发孩子们想想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他们有的说,在学习中,有个坏习惯刚开始没改,现在改起来特别困难;有的说,自己身上的缺点因为没及时改掉也是越来越难克服等等,让我非常欣慰孩子们的把学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最后,我又举例《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画蛇添足》等寓言故事,喜欢寓言的同学可以课下阅读你喜欢的寓言故事,一下子又把孩子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
一节课上完了,我们师生都感受到了教与学的乐趣,这是一种学习的幸福感,更是师生互爱、触动心灵的时刻。期待这样的快乐和幸福一直延续下去。
1、分析讨论
这一节课下来,孩子的表现令我欣喜不已,经过分析、反思,我将本课归纳为以下三点。
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培根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带着愉快的兴趣,美好的感情去学习,就能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智、情、意、行协调活动,统一发展,优化学生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正是因为我看到了学生读课文有着很浓的兴趣,我才突然改变常规教学摘出来单独学习生字词的方法,变随文学习,在兴趣的带动下,生字词很快就都掌握了。兴趣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老师,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好帮手。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循环有利于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2、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走进人物内心。
课堂上,我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表达能力,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有了对文本多次阅读、交流的基础,我就放手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走进扁鹊和蔡桓公的角色,通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我先当扁鹊,让孩子当大王。在表演的过程中,我会相机而问,但不是随便之问,是为三个目标而问:1、扁鹊几次给蔡桓公诊断的病情如何?学生答“第一次病在皮肤、第二次病在皮肤之间、第三次病在肠胃、”(板书:皮肤、皮肤之间、肠胃)2、每次诊断后,蔡桓公都说了些什么?学生再答“第一次说我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第二次蔡桓公没有理睬;第三次没有说话”(板书:没病、没有理睬、没有说话) 3、每次诊断后,蔡桓公什么态度?结果如何?学生又答“傲慢、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板书:不相信、不高兴、非常不高兴)(板书:结果死了)这时学生再表演时那是一个个如痴如醉、入迷专注的样子。这正是由于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有了把握,进而对人物角色的表演达到了十分美妙的的境界。这也就有了后来第二轮学生越演越投入,脱离了课本后的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角色,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此时,学生对人物的感悟得到了升华,情至激动内心跌岩起伏。我顺势而引从中明白的道理,学生得出“违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道理”。教语文就是为了学语言,语言的学习则需要不断的巩固和积累,而课本剧表演,有助于学生不断重复使用自己学过的语言知识。这正好与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一方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从更多的角度去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真正地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这样,才是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3、让语文贴近生活。
篇8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重新回到我自己的母校,与同学们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沟通和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讲座,希望通过此次讲解让同学们知道一些生活中常发易发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知道法律是怎么样规定的,法律边界在哪?这里,在讲法律知识的同时,我将结合一些我们审理的的具体案例来讲,通过案例的讲解给同学们更加直观的印象和理解。
现在我们国家应该说是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保护青少年(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比如说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这里,我们先说一下关于年龄的法律规定,同学们应该都知道在我国,一个成年人的标志,关于其年龄界限是年满十八周岁;未年满十八周岁的都是未成年人,年满十八周岁的是成年人;《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追究一个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十六周岁,一个人年满十六周岁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已满十六未满十八周岁的,属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针对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仅对上述八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我今天在这里将给同学们讲十个在青少年中间常见易见的十种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不仅违反校纪校规,同时也是违法行为,其违反的就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种不良行为是旷课,旷课的学生一是脱离了学校家长的监管,这样其容易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由于青少年辨明是非能力较弱,好奇心理较重,经常旷课的学生很容易被拉下水,严重的会发展成为犯罪,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很多同学或许不理解,我旷课怎么就是违法行为呢?这里我们想说,旷课不仅违反校纪校规,它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的就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我们的统计分析,在审理涉嫌犯罪的在校学生中有过旷课经历的就占90%以上,可见旷课这一不良行为是我们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很大的诱因。
第二种不良行为是夜不归宿,夜不归宿指的是晚上脱离学校或者家庭的监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晚上不回家或者宿舍睡觉。夜晚是违法犯罪的高发时间段,如果青少年夜不归宿,其存在的危险性是比较大的;一是很可能遭受他人的侵害;二是易受他人蛊惑、利用,继而去从事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有关夜不归宿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统计,审理的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接近30%有过夜不归宿的经历。
第三种不良行为是携带管制刀具,根据《管制刀具认定标准》,管制刀具是指匕首、三棱刀、弹簧刀(跳刀)及其他相类似的单刃、双刃、三棱尖刀。根据公安部《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第2条至第7条的规定,管制刀具的佩带范围和生产、购销均有法定手续。携带管制刀具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这里不以使用管制刀具为条件,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有明确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第三项规定: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其他管制刀具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同时,携带管制刀具很可能成为一些犯罪活动发生的作案工具,比如两人在发生口角继而发生争执抓扯过程中,如果一方携带管制刀具,事发时不能有效控制情绪,很可能就会拿出管制刀具伤及他人,发生伤害的后果。那这里,同学们可能会问,如果我平时携带一把水果刀应该不算是什么吧?这里,我们讲携带水果刀,我国的法律确实没有明令禁止,但水果刀在某种程度、某种条件下,它也可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凶器,所以我们说同学们最好不要带任何刀具外出或者上学,以防发生一些伤害后果。
第四种不良行为是打架斗殴、辱骂他人;这类不良行为可以说是我们校园内最易发生的现象,也是同学之间最易发生的矛盾纠纷。一些同学本身脾气较为急躁,遇事易冲动,与同学之间稍有矛盾或意见分歧时便大打出手或者恶语相向,我们说不管是打架斗殴还是辱骂他人,都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存在很大的消极影响;如果一个人出口就是满嘴脏话,动辄就骂人、打人,那大家会对你这个人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认为你缺乏必要的家教和教养,这样就不会愿意与你接触交往,你就很容易被大家所孤立;同时,一个人如果稍有不顺心就去殴打他人,其行为不受约束,如果这样的行为不加以及时的矫治,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严重的将会沦为犯罪,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
第五种不良行为是强拿硬要,在校园里集中表现为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实施的一些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一般表现为通过高年级的学生仗着自己身体比较强壮,恃强凌弱,欺负弱小,如果身上没钱了,就会去找一些低年级或者身体比较弱小的同学索要,叫他们拿点钱给自己,一般表现为通过一些言语上的威胁或是使用轻微的暴力(比如打几拳或是踢几脚)来达到强拿硬要的目的。如果遇到低年级同学的反抗,便会拳脚相加,让低年级同学形成一种惧怕心理,见着他就得乖乖把钱拿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本身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演变成为寻衅滋事、抢劫等犯罪活动。近年来在中学校园里这种案件呈上升趋势,他们抢走的财物很少,多是几元几十元,但对校园的危害却是很严重的,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导致部分学生因恐惧而不想上学,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心灵上造成一定的阴影。据我们统计分析,强拿硬要他人财物在我们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占接近15%的比例。
这里,给大家讲个案例,小王和小李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小王比小李高一年级。小王本人身体比较强壮、个头比较高,在学校里一贯表现比较差,喜欢逞强耍威风,经常在学校内外对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物品等。小李本身身材较为弱小,此前曾多次迫于小王的这种威胁或者暴力,也将自己身上的财物拿出来给小王;这样的情况发生几次后,小李就想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在市场上去买了一把弹簧刀带在身上,心想“如果小王再抢我身上的财物,我就打他,打不过我就拿刀扎他”;几天后,小王与小李相遇了,小王又向小李索要财物,小李说没有,小王就要强行搜身,两人继而发生抓扯,扭打在一起;扭打过程中,小李自然吃亏,小李想着平时常受小王的欺负,心里很生气,于是拿出自己身上的弹簧刀,一刀刺向了小王,将小王刺成重伤。案发后,小王虽然每次索要的钱财不多,几元、几十元,但因其系多次向同学强拿硬要,其行为是一种滋事行为,涉嫌构成寻衅滋事罪,在庭审时,小王自己说,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行为还构成犯罪。这里,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随意殴打、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或者情节严重,后果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293条规定,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将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小李呢,本身他是一名受害者,但因为采取了不当的解决方式,首先购买并携带管制刀具上学,继而使用该刀具将人捅成重伤,其行为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据此,小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应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这个案件给我们一个思考,原本可以不发生的案件都是由小王和小李二人的不良行为发展引起的,就因为小王、小李二人平时的不良行为,没有加以及时的纠正矫治,导致发生了最后两人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后果,其结果不得不令人惋惜;由此可见,重视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并加以及时的矫治,这对我们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意义非常大。
第六种不良行为是偷窃财物;古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说好看的、好用的、好玩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但拥有这些东西需要我们用合法的途径获得,比如说家里父母或亲朋好友的购买,朋友同学间的馈赠,或是自己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来购买;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想着不劳而获,总想着通过一些不法途径来获得或是拥有这些东西;我们说偷窃是一种不良行为,达到数额较大的,就是一种犯罪行为,其偷窃本身也具有社会危害性,一是让受害人本身受损,其财物被盗,最直接的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二是对你所处的周围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一个地区如果偷窃行为频发,那居住或生活在此的居民便会人人自危,担心自身财物被盗,这也是对我们社会安全感的一种破坏。
很多人的偷窃,都是从一些小偷小摸行为发展到偷拿别人的手机或是金额较大的现金等,盗窃行为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案率最高的案件了,一般能占到我们受理案件总数的40%-50%。《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这里我们对这个法条加以说明,现在盗窃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较之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前我们四川省的标准是1000元,现在是1600元,也就是说盗窃金额达到1600元以上的,才涉嫌构成盗窃犯罪,将会被追究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同时,对盗窃罪这一法条本身,《刑法》修正案八也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即将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这样的行为入刑,这里多次一般指三次以上(也包括三次);入户盗窃是指行为人以盗窃为目的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而租用的房屋等进行盗窃的行为;携带凶器盗窃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实施盗窃或者为了实施其他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盗窃的行为;扒窃区别于其他盗窃类型的关键在于扒窃是行为人窃取他人身上的或者随身携带的财物;对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追究刑事责任,旨在加强对公民住宅及人身安全的保护。对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如果情节较为恶劣,即便其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也将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他盗窃了5次,每次盗窃的财物不多,可能就是几十元到一二百元,其总金额虽然没有达到1600元(四川省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因其系多次实施盗窃,(我们刚才说了三次以上就叫多次),那这个人的行为应构成盗窃罪,仍可以盗窃罪来判处刑罚。
偷窃本身具有一定隐蔽性,在某种特定环境条件下,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贪念,所以这对同学自制力也是一个考验。别人的财物不能拿更不能偷,这是我们从小就被告知的规矩,也是最基本最浅显的道理,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第七种不良行为是故意毁坏财物,有的人为了寻求刺激、或者是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或者为了撒气,就去毁坏他人的东西,如果被毁坏财物价值过高(我们是以毁坏财物5000元以上作为立案标准),就可能构成犯罪。
一些学生没有钱了就偷,对别人恨了就损坏其财物这些现象都是要不得的,偷窃,故意损坏公私财物,数额大了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较小也会受到治安处罚。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次两次的侥幸会助长我们犯罪的欲望,最终会毁了我们自己。
这里,也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三个在校男生,这里用A、B、C来简单代替;ABC三人经常不上学,平时称兄道弟的,经常在一起玩,三人也特别喜欢上网;有一天深夜,三人上完网从网吧出来,三人都觉得肚子有点饿,想买点吃的东西,但三人囊中羞涩,搜遍了全身也没搜出钱来;这时三人看见路边有一个售货亭,其中A就对BC说,“我们干脆把亭子砸开,到里面拿点东西出来吃”,BC听后都表示同意,三人一拍即合;三人根本没有多想,也没有考虑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于是三人在路边找来石头、砖块等将售货亭砸开从里面拿了接近100元的食物出来吃;虽然该三人拿的食物价值不高,但因这行为严重毁坏了售货亭,经鉴定售货亭被毁坏的金额接近20000元,该三人行为均涉嫌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ABC三人的所作所为是道德的缺失,另一方面也看出三人法律知识的贫乏,加之其平时身上不良行为的影响,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在庭审过程中,三个人都表示不知道也不明白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构成犯罪;我们说,ABC三人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法律可以惩罚犯罪,可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法律不救济无知;所以同学们平时如果或多或少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基本知识,这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通过学习会让大家知道法律的底线是什么,你们的言行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行为的边界在哪,哪些是我们不能去触碰的。
第八种不良行为是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这种不良行为在校园里不算常见多发的行为,这里就不过多阐述了。
第九种不良行为是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歌舞厅等娱乐型场所一般都是嘈杂的环境、复杂的人群,加之场所监管不到位,是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青少年一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理重,如果长期出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极易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习气的影响;一些未成人人喜欢上网、网瘾很大,经常逃学旷课进网吧,如果没钱,就可能会去偷去抢,所以我们经常说网吧内的偷盗行为是非常常见的。
网吧也属于经营性娱乐场所,经常上网打游戏对我们青少年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该用理性的心态来对待网络,而不要一味的沉湎于游戏、聊天、赌博,警惕网上的不良因素和不良影响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十种不良行为是吸烟、酗酒,“吸烟有害健康”,这个标语在每个香烟外包装上都能看见,香烟内含有尼古丁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对我们青少年身体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旦染上烟瘾,经常吸烟,那作为未成年人来讲,其生活、学习易受到吸烟的影响;通过吸烟,一般也会认识到一帮烟友,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为朋友,就容易形成发展成一个小团伙,大家在一起吸烟、喝酒等;在座的同学一般都处于16-18岁之间,都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期,这本身就会给我们身体带来极大危害。饮酒会让人的认识能力、自控能力都有所降低,但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刑法》明确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不论你是意识清醒,还是因为醉酒而意识不清醒,只要是犯罪的,都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上不会因为你系醉酒意识模糊就减轻或者免除你的刑事责任;饮酒或是醉酒后容易产生比如说酒后滋事、抢劫等犯罪活动。
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也是我们审理的一个案件,在校两个男生(这里用A和B来代替,都是未成年人),一天A喝了酒,在学校走路时,不小心撞了B一下,双方因此发生口角,后抓扯在一起,双方约定下晚自习后解决;A、B回到教室后都邀约了本班几名同学下自习后帮忙。晚自习后,A、B相遇,当时被老师发现制止勒令回宿舍;在回宿舍途中,A、B两伙人再次发生冲突,两伙人开始互相打架斗殴,其中B这边的几个人围着A对他实施殴打,A慌乱中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水果刀随意乱挥舞,将在旁边看热闹的同学甲捅伤,致甲重伤的后果。后A、B两人分别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起诉至法院,要求追究刑事责任。这里,A、B都有聚众的行为,但A用刀致人重伤,根据刑法的规定,在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的直接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这个案件中,如果当时在场的人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这样的案件就不会发生。通过法庭的审理,在案的被告人A说当时自己喝了酒,意识状态不清醒,遇事也不冷静,没考虑什么后果就拿刀出来挥舞,现在是后悔莫及。
这里涉及一个在校园多发的犯罪—聚众斗殴罪,根据刑法第292条的规定,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私仇,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多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的行为。“聚众”,是指纠集多人,拉帮结伙;“斗殴”,是指双方互相撕打。
喝酒闹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同时在上面的案例中也反映出那些被A、B邀约参与打架的同学,盲目讲求哥们义气,这也是这类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同学们也许会问,很多武侠片或者武侠小说中不也讲究做人要讲义气吗?比如武侠小说中,金庸小说最大特色与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义”,文本中洋溢着侠义精神的光辉。他笔下的“英雄人物”个个义薄云天、 甚至平凡人物、反面人物,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也不乏侠义之举。我们说,金庸小说中倡导的“义”,并不是那种不辨是非曲直就“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愚蠢行为,而是与正义、道义相联系的,并且以正义、道义为基础。所以这里我们应该对义气有清醒的认识,什么才叫做“义”?只有正当的才能够叫义,而不是不分曲直不辨明是非就作出的冲动之举。
通过我们刚才举出的案例(聚众斗殴案和故意伤害案),又折射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通过对案例分析看出都是由小事引发矛盾;矛盾发生后,自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无原则的盲目讲哥们义气;以强欺弱,以众欺寡;随身携带有刀具;一个小矛盾就可以引发出一起血案,而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做事一定不要冲动;同学们一定要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学会全面看问题,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律己宽人的健康人格。
第十一种不良行为是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这是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因为上列十种不良行为不可能穷尽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故最后用这样一个兜底性条款来加以说明,其他一切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同样都是不良行为。
这里,我们想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三者的关系加以说明,三者既存在差异,也有关联性;不良行为一般是指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这里面也包括一些违法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全部都是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从严重程度、社会危害程度来看,三者是依次递增的;同时三者之间也存在关联性,即不良行为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发展成为严重不良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青少年如果放纵自己的不良行为,纵容其发展下去,最终将会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如何加以预防或者说是矫治这些不良行为呢?不知同学们是否听说过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就如《黄帝内经》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扁鹊认为,只有帮助病人在病发前就消除疾病的隐患,使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才称得上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 “治未病”。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虽离我们年代久远,但是它的寓意非常深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有位神医叫扁鹊,他能用目光观色,能知病邪在皮肤、肌肉之间,进到血脉和肠胃之间,病邪深入到骨髓。扁鹊三兄弟都是当时的名医,尤以扁鹊最负盛誉。有一天,扁鹊为魏文王针灸,魏王问扁鹊:“你们扁鹊三兄弟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扁鹊不假思索道:“长兄最高,我最差。”魏王诧异。
扁鹊说:“我长兄治病能在病人还没有显出的病症状的时候,就为人铲除病源,即所谓的防患于未然。二哥的医术比长兄差些,但是也比我高明,因为他总在病人刚发病就能及时发现并对症下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而我是在病情发作和严重之后进行治疗。所以事实上,在扁鹊三兄弟我的医术最低,我没有防患于未然,让病人受了很大的痛苦,虽名振天下却对保护病人健康贡献最小。”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上医”治病于未发之时。其实不管是治病还是做事,都要防患于未然,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如此,才是最佳的做事方式。
那我们又该如何做呢?这里,我想用十五个字来概况:慎交友、立大志、善慎独、敢维权、要坦白。
慎交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学们要与不良个体及不良群体之间保持距离;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立大志,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良好的思想也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我们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通过学习悟出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善慎独,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自己要有主见,切不可盲从;
敢维权,我们每一个青少年不光要学法知法,更要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应该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正当防卫,刑法第20条对此有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远离娱乐场所。
要坦白,一旦做错了事,甚至犯了法,要坦白的向老师、学校和有关机关把事情讲清楚,争取从宽处理,切莫错上加错。这里也再谈下与父母老师的交流问题,在座的同学我想平时也许大多不愿向父母或者老师吐露心声,遇到困惑和不解时也不愿与父母老师交流,觉得不喜欢父母的说教;应该说,父母和老师毕竟比你们年长,他们经历的也比你们多,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对你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教育,使你们分清自己所处的状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帮助同学们发现不良行为或者不良行为倾向并加以纠正,使自己的心理获得安全感。
篇9
【关键词】设计;作业;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业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作业,构建与语文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语文作业,就可以拓展学生减负的空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只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三维目标训练。所以,本人认为,我们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多年以来,我尝试着把“趣味”、“层次”、“生活”三种类型的作业引入课堂中。
一、把“趣味”需求引入作业设计
一首动听的歌曲流行了一段时间后,听来就让人失去兴趣。同样,在教学中,如果老师长期都是设计那种单一形式的作业,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而兴趣又是最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设计出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贴近生活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开心地去完成作业,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负担。
那么怎样的作业才具有趣味性,才能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我们小学语文的趣味性作业主要有以下二种类型:
(一)玩味型作业
小学生喜欢玩,不好呆板、枯燥的事物,只有在玩中学,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对作业跃跃欲试,先做为快,不做不快。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设计一些“玩味型”的作业,让他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去学习。
如学习《扁鹊治病》时,我用大屏幕展示当时扁鹊看病的专用诊笺,请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内容,帮助还原当时的情况。
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从诊笺上发现了什么? 最后学生从专用诊笺的填写当中,通过讨论发现了导致蔡桓公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固执、不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也没有做到要防微杜渐或者是防患于未然。从孩子的讨论当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竞赛型作业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竞赛型作业,如赛诗会、速读会、语文智力有奖游艺会、成语接龙等。
本人在执教六年级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时,特别举办了一个赛诗会,以此来激发朗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
①珠联璧合:题目显示出诗的上句或下句,选手补出另一句。
②完璧归赵:题目提供的作者及诗题,准确无误地背出原诗。
③火眼金睛:题目显示出整首诗,说出它是哪位作者写的。
④猫鼠对碰:竞赛双方互相出题,要求对方回答。
这样的作业设计很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每当学生为本小组争取到积分后,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乐于在今后为所在小组立功,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题目本身的设计也要做到有层次感,形式做到新颖有趣,且带有一定的思考性。
二、让“层次”类型贯穿作业设计
每个班的学生都存在着差异性,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性。要让“层次”类型贯穿作业设计的始终,即在设计时做到因人而异,分展设计,使班级当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其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让他们在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后,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回忆作者陆游的爱国古诗《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但他们的表达手法有什么不同?
以上三种类型的作业是一种弹性设计,第一题目的是让学生能做到巩固与积累祖国语言;而第二道题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写话,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而第三道作业是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适应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些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班级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为学生向更高层次作业的挑战增加了自信心。
三、把“生活”场景融入作业设计
篇10
衣食住行都沾了移动互联网的光,用户掏出移动终端,吃喝玩乐都能得到指引。与健康相关的应用正在迎头赶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摇身一变,成了“贴身医生”。从健康测试、病情诊断到救护,健康医疗类应用让医院大松一口气,能帮得上医生忙的不仅仅是护士。
医生的福音
根据曼哈顿市场调研公司今年5月的统计数据,美国75%的医生拥有苹果移动设备, iPhone是医生购买智能手机的首选,30%的医生拥有iPad,另有28%表示计划在6个月内购买。
医生为何这么爱苹果的设备?App Store里能获得电子病历的应用功不可没。
这样的场景没少在美国医生身上发生:深夜,一个电话打来,通知何塞・索勒医生有患者处于紧急状况。何塞抓起了他的iPad,查看患者心电图的结果。幸亏iPad上有自动跟踪患者心跳并分析的应用AirStrip,何塞在两分钟内就做出了诊断。要不然,他得等着护士把打印结果传真过来或者登录电脑查看PDF格式的数据。这么久的时间内,患者的心脏或许已经罢工了。
AirStrip已在数百家美国医院里试运行了。医生的感受是不用担心分身乏术,可以同时照看多个病人。这对减轻医院压力来说很重要。难怪,红杉资本已经向开发AirStrip的公司投了不少钱。
Mobile MIM早就名声在外。2008年,Mobile MIM 获Apple Design Award 的“最佳医疗保健程序”奖。可直到2011年2月, Mobile MIM才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真正开始用于诊断。名正言顺后,Mobile MIM很快现身美国App Store。
Mobile MIM 可以把拍好的放射影像,如CT (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PET检测结果,发送到医生手中的 iPad 或 iPhone 中。在危急时刻,医生不用回到工作台,不用等待最终影像冲洗完成,直接通过 Mobile MIM 查看图片作出诊断。
FDA在考虑是否放行Mobile MIM时慎之又慎。FDA 在多种 iOS(苹果操作系统) 设备上花了很长时间审查 Mobile MIM 的实际显示效果,严格杜绝了同一款设备,在不同的亮度下出现不同诊断结果的情况。
Mobile MIM的绿灯来之不易。FDA给出的结论是:“FDA评估了不同设备上的测试结果,包括亮度、图像质量(分辨率),还将噪点与国际标准进行了比对。FDA和放射专家一起评估了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演示结果。评估人员一致认为,在推荐的光线情况下,设备足以满足诊断影像判读的要求。”
OsiriX是一款医疗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把CT和MRI的数据加以整合生成3D图像,目前只支持iOS。
根据普华永道的最新数据,截至去年9月,超过1万个手机应用可以划到保健、健身类,其中专业的健康医疗类应用仅有300多个,大部分用于教学科研。能直接用于治病救人的屈指可数,它们正成为医生的新宠,虽然它们要获得官方许可会很费劲。
用户防微杜渐
自古就有神医扁鹊推崇“治病重在早期发现和治疗”。非专业人士也明白了事前做好防范措施胜于事后补救的道理,于是,让普通用户能了解身体运行情况,及时监测异常状况的“平民”健康应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费用预算的紧张,使得政府也乐于看见移动终端帮助人们形成关注身体状况、防患于未然的习惯。
科技网站informationweek在诸多健康应用中披沙拣金,选出了最值得下载的12个。排在首位的是3D4medical公司的肌肉展示系统应用。通过这款应用,用户可以放大、旋转甚至“切掉”表层肌肉查看下层肌肉。它会告诉你每块肌肉负责哪些动作以及连接哪些神经,还能提示你如何锻炼这块肌肉以及相应的肌肉群。
如果有人想了解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Atlas会提供全彩色、三维的动画对人体各部分进行展示。Atlas带有画外音叙述,适用于iOS、黑莓和安卓系统。
中国开发者也有尝试。5月17日,39健康网推出iPhone客户端“病了吃啥”,提供健康养生食疗菜谱。“病了吃啥”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发疾病及一些亚健康症状。它收录了一万多种菜谱,包括主食类、汤粥类、前菜、热菜、甜品点心、饮品等种类。每个菜谱都有对应的疾病,让用户通过食物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针对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用户,很多贴心的应用免去了他们三天两头就得往医院跑的烦恼。
iHealth血压监控系统配备血压计。用户可以查看他们的血压读数,随时跟踪这些数据,并运行报表。血压测量的结果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医生和家庭成员分享。他们还可以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与其他高血压病友们讨论。
DiabetesManager是一个实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虚拟教练。它记录患者的药物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基于这些数据,该应用会提供包括关于测试、服药、生活方式调整以及膳食的建议。这些数据会定期发送给病人的医生,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不会因噎废食
奥巴马政府计划通过严格的管制和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提高医疗体系的效率和控制医疗费用。移动终端医疗应用将获政府大力支持。医疗应用能使医院成本降低,医生也不会有那么多怨言,两全其美。
5月17日,IEEE描述了4G解决电子诊断后顾之忧的美好愿景。4G的高传输速度足以满足病人和医生之间传送实时数据的要求。
嗅觉敏锐的科技先锋公司也在快马加鞭地研发,以拔得头筹。
英特尔和通用电气看到大多应用都是基于iOS后,有了想法。2009年4月,他们成立合资公司Care Innovations,在医疗保健行业展开合作。Care Innovations于本月了无线健康平台。这个平台通过病人和医生的互动,帮助病人改善生活习惯。它只能装载在使用Windows7 系统的设备上,可以让PC、平板电脑连接到医疗设备,包括血压计、血糖仪、脉搏血氧仪等。
5月25日,X大奖基金会宣布启动一项奖金高达1000万美元的竞赛。它此次的合作伙伴是高通。竞赛旨在鼓励参赛者开发出一种便携设备,能够快速高效地评估健康状况并高度准确地诊断多种疾病。不妨猜测一下高通的企图:它在移动终端硬件市场如鱼得水,如果这样的设备真诞生了,高通把它整合到移动终端上轻而易举。
微软则打起了拓展自有设备用途的主意。5月16日,微软在TechEd会议上展示了Kinect如何用于非游戏类场景。Sunnybrook健康科学中心使用Kinect让外科医生在手术室使用手臂和手的动作来移动CAT扫描影像,不需要直接用手接触这些影像,免去洗手的环节。微软在智能手机领域野心勃勃,它为诺基亚打算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的首批基于Windows Phone系统的手机开发健康医疗应用不足为奇。
当然,有不少医生对移动设备引入诊断深表顾虑。当移动终端能轻松地被带出医院大门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和保护患者的隐私?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医生把这个担心放在首位。也许周密的密码保护和远程擦掉内存可以减轻他们对数据安全的担忧,但移动设备无法消毒和设备过载的问题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