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9 10:35: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刘邦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最近,我读了《史记故事中的大启发》这本书,在帝王中,我比较佩服刘邦,刘邦身上有着凡人不具备的特点——勇气与善于用人。他在乱世中果断的加入了反秦斗争,打出了大汉天下,做了凡人做不了的事。
刘邦一生中,有一个重要的命运转折点,那就是鸿门宴。刘邦先于项羽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阳,项羽怀疑刘邦想雄踞一方,打败自己,于是设下鸿门宴邀请刘邦赴宴。刘邦猜到,项羽是想在鸿门宴上杀了自己,按理应该不去赴宴,可是,如果刘邦不去,则被项羽抓住了把柄,当时,项羽有40万大军,而刘邦只有10万军队,项羽必定挥师猛进,直取咸阳,砍刘邦的首级,就像鸡蛋碰石头,刘邦的一切大业都要毁于一旦。所以,刘邦必须冒险去赴鸿门宴,和项羽坐在一起喝酒、谈笑风生,取得项羽的信任,度过难关,再图后事。正是刘邦的果断决定,才成就了他后半生的伟业,这就是勇气!
然而,光靠勇气是不够的,这样的人只是一介武夫,难有大的成就,他还需要靠人才的辅佐,还要善于用人。实际上,刘邦只是一个匹夫,没有高强的武功,没有高深的学识,更没有历史,但是,他会用人,谋士的意见他都虚心听取,多学习,多借鉴。刘邦手下有一大批充满智慧的谋士替他出谋划策,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士替他拼杀疆场。而项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手下只有一个他信得过的谋士范增,还不信任他,不重用他,虽然有比刘邦多得多的军队,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匹夫。这样大的差距注定了项羽必输的结局,最终被刘邦打败,留下千古遗憾。
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从刘邦的故事中悟出许多有用的道理,只要我们多学习,多研究,我们就能成为王者。
篇2
文化价值观,通俗来说就是一群人认为正确的、有益和有价值的信条与观点。文化价值观随着不同的年展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人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不同,文化价值观也存在差异。文化价值观弥漫于文化中,具备不同的文化背景滋生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换句话说,文化价值观的发展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展的。
文化发展是不断地解构和建构的过程,文学艺术是促进文化发展变化的载体,在文学艺术中不断地对文化质疑、解构甚至颠覆,从而促进文化的更新与发展。康定斯基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一种消费文化,更应贴近时代的潮流。作为文化产业的电影作品应该担当时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责任和导向,其中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建构和导向是其内涵。在当代的新语境下,电影艺术势必要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进行转化,并把大众需求的娱乐、消费与价值取向以及电影市场进行有效的接轨,从而唤起观众尘封已久的文化渴望,从而促进电影向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何创作出更加切合当下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的电影作品,能更加人性化地去阐释历史文化,让历史之树生长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奇葩,是电影人应该深度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香港导演李仁港指导的《鸿门宴传奇》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历史题材商业片,自2011年末上映以来,反响不俗,是近年难得受到观众肯定的商业片之一,其无论从叙事手法还是情节处理上都有着以往历史题材电影所没有的创新和大胆本文由收集整理尝试,尤其是对历史题材中的文化价值的重新定义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一、创新的叙事类型,拉近观众距离,足显亲和力 该影片通过倒叙的方法,依靠有趣的叙述形式和戏剧冲突来吸引观众眼球,拉近观众距离,避免了历史题材枯燥无味的弊端,吸引了不同层次的观众,足显亲民的文化理念。例如:影片开始处,太傅带着学生祭拜汉高祖,却搞错了方位,张良出场,纠正了朝向,从而引出故事,让观众充满好奇。在叙事上还进行了糅合,让复杂冗长的历史故事与商业故事叙事有机结合,通过悬疑把平铺直叙的情节营造出紧张氛围,环环紧扣,引人入胜,例如:在片中刘邦率众赴鸿门宴情节,之前张良派人前去刺杀范增,范增已然知晓有刺客,其结果如何,片中埋下伏笔;张良与范增对弈前,樊哙与项羽手下比试,不曾想导演在此处增添了樊哙咬下手指的博人眼球之桥段,既营造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又增加了戏剧性,刺激观众感官,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这种环环紧扣的叙事方式,烘托出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的紧张气氛。在人物塑造的情节交代上则处理细腻和叙事多样,实现了历史故事剧情戏剧化和看点的最大化。
二、巧妙嵌入当下文化价值观于历史故事中 在该片中难能可贵的是克服了近年来商业大片的通病,即为迎合普通大众的感官需求,过度注重形式的华丽,缺乏电影文化内核和人文精神的考量。例如:《鸿门宴传奇》中自始至终都试图通过对白表达当下的新观点和看法。例如:开篇刘邦驾崩12年后,太傅带领学生参观鸿门殿,祭拜汉高祖,以错误地确定汉高祖的牌位方向为引子,引出历史事件经历时代的变迁,已物是人非,当张良出现讲出楚汉相争故事后,用太傅的一席话:“网网天数,早有安排”“我们还需有什么执著”来暗示现代人对历史的看法与观点,凡事皆有定数,过度执著则会偏执的中庸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下和平年代,大众的普遍精神诉求和观点,即,共发展的和合观念。同时此处的暗示也是对该片为何要这样演绎历史典故的一个注释。又如:在篇尾结束之时,张良的对白“我要再去寻一高手,好好下一盘棋,看能否都赢”,这种寻求双赢的观点,与传统意义上的“一山不能容二虎”是相悖的,而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观契合,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全球化进程中,人口的暴涨,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人类面临的是整个人类生存的危机,这样的状态促使人们站到更高的视野来思索社会的问题,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的相互争斗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而众多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则是牵一发而动全球的问题,因而迫使人们更渴望双赢的局面,来避免两败俱伤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也许导演在设计这样的对白时没有这么深的考虑,但身处时代之中,潜意识地流露出这样的观点。
三、颠覆传统,寻求历史与时代的对接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事物是不断地变化的,我们不能固定不变地去看待世界和思维,应该采用开放性和多元性来看待社会,在经历了冰冷的工业时代后,人类跨入后工业时代,艺术的严肃外衣被逐渐剥离,消遣主义与娱乐至上等思想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早些年国内影片的政治思想教化较浓厚,尤其是反映主流思想的主流影片,承载着过多的民族主义色彩和政治训导,以致形成了模式化。过渡地渲染教化,让观众产生厌烦的情绪。历史题材的电影往往会作为主流思想宣传的载体,成为被政治化的主流电影类型,要不就作为过于执著还原历史、死抠细节的历史剧来演绎,这样的结果犹如钻牛角尖式的固执和一成不变,不但不能把优秀的历史精髓演绎出来,还弄得不合时宜,得不到观众的认同。例如:在前些年某位导演所拍摄的《大汉风系列》,其中涵盖了秦末至大汉初的历史故事,尽管此系列影片罗列不少历史典故,但故事叙事单一,片中人物塑造呆板流于形式,看演员如看标签,感觉不到人物鲜明个性特征和内心活动,在情节交代上显得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新意和美感,无法打动观众。《鸿门宴传奇》在如何处理楚汉历史故事上做了一些大胆突破,尽管在忠于历史层面上受到一些观众的质疑,但从整体故事情节上来说是可圈可点的。首先在电影名称的定位上加上“传奇”已然告之观众,制片方在对历史的态度上是尊重的,但同时也不拘泥于历史的桎梏,大胆创新,尤其是张良在回忆完鸿门宴故事后,说道“今日我还得为虞姬执著一件事”,然后捧起虞姬的灵位摆放到项羽的灵位旁,同时出现了项羽与虞姬在漫天飘花的场景中相会,有些观众甚是不解,感觉这样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桥段不应该出现在历史剧中,笔者则认为这恰恰是笔不错的亮色,轻柔地温暖观众的心,当体验了铁马金戈、刀光剑影的冷酷血腥场面后,一股对人间温情的渴望恰到好处地借张良之口传达给观众,既是对千古绝唱爱情的致敬,也是对当下民众内心真、善、美诉求的呼应。导演能在这样气势宏大的历史题材中增添此情节,不难看出其对影片情节拿捏得非常到位,张弛有度,节奏恰当,手法细腻。记得康德曾说过艺术的审美是无功利性的,美和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精神上的审美体验与利益无关。电影艺术不是历史的复印机,不能毫无取舍地照搬历史,借古喻今,为电影创作设置不确定性与多元性,折射现代的意识观念才是电影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选。
四、深入情节,人物大胆创新 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人物是抽象不确定的,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会产生不同的形象定义,历来屏幕对汉高祖定位都为没有文化的街头小混混,所以在角色塑造上均为狂放不羁、江湖气很重的屏幕形象,或者是沉闷老气横秋的做派,鲜有导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重新定位该形象,挑战观众底线。这样的历史在《鸿门宴传奇》中得到改写,在该片中刘邦被塑造成一个城府极深,善于伪善,文质彬彬,但也晓风月的领头大哥形象,不曾想这样的挑战超乎预料的成功,得到不少观众的认可,尤其刘邦的“三笑”被誉为角色演绎得最出彩的地方,这种大相径庭的反响说明了一个事实,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随着时代变迁,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人们对文化的包容度较以前更加宽泛,对文化的认识更有深度和见解。究其原因,为何在颠覆传统人物形象的情况下,还能得到观众认可,这跟人物定位契合现代认知理念和演员出色表演密不可分。例如,前边所提到的“三笑”,分别暗示了刘邦在楚汉相争中,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第一笑是项羽与刘邦结识之初,刘邦势力尚不能与项羽抗衡,所以当项羽问刘邦是否想当霸主,刘邦则一笑而过,不置可否。第二笑则是刘邦伪善获得张良信任,刘邦为得到一帅才而转身露出胜算之笑;第三笑则是登基称帝,看到玉玺的满怀心事之笑。这三次分别诠释了刘邦不同境遇的心理写照,深入刻画了刘邦的性格特征,让刘邦人物形象饱满生动,富有情感,更符合现代人思维认知程度,而不是浮于表象的刻画。再例如:在对刘邦如何能获取信任,博得众多英雄、能人的追随细节表现上,片中有这样的桥段,刘邦抢占咸阳,项羽兵临城下,眼看两军恶战即将挑起,在刘邦实力尚浅,不足与项羽抗衡之时,张良建议刘邦退出咸阳,向项羽以表忠心,直率的樊哙没有领会其中玄机,冲撞张良之时,刘邦大义凛然地扇了樊哙一耳光,尔后递上手绢,关切地看着樊哙,樊哙虽恼,却已被刘邦软硬兼施般拿捏得服服帖帖,就此作罢,不敢造次。刘邦这种一边抡大棒一边递胡萝卜的笼络人心的伎俩被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令观众信服,难怪观众对该形象的认同和褒杨。这也为今后的历史人物的屏幕形象定位提供了借鉴,历史人物创新是必要的,关键是如何去创新,如何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值得电影人思考和探讨。
篇3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中国文人喜欢在诗中臧否人物。王象春这首诗,就对项羽、刘邦这两位大人物作了一番评说。
王象春从功业的成就来观察,以为刘邦能去秦苛法,约法三章,如天降甘霖,深得民心,可谓真龙;项羽勇可称虎,但入关后只知掮枪绰棒、纵火劫掠,不懂收拾人心,只是一介莽夫,终较刘邦逊色。
这一评论虽很简洁,但未有新意。不过,王象春的刘项比较论还有后面两层意思,读来就颇不俗了。
一层是从人格上比较。鸿门宴上,范增三提玉,暗示项羽起伏兵杀掉刘邦以除后患,但“项王默然不应”。他堂堂做人,宁可一刀一枪在战场决胜负,不愿意在背后搞阴谋诡计。刘邦不同,当着项羽把刘邦他爹绑在砧板上,威胁刘邦退军时,刘邦竟完全不以老子的安危为念,嬉皮笑脸地对项羽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想把你老子煮来吃,请分一碗肉羹给我尝尝。”完全是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子。两相比较,论人格,王象春以为“项王真龙汉王鼠”。中外历史上,政治家都是玩弄诡计的高手,翻云覆雨、朝令夕改、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是家常便饭。成功了,这一切都可以当作灵活的手腕儿载入经典。如果失败,自然另作别论。项羽勇猛,不擅诡计,终于失败,但王象春以为项羽的人格高于刘邦。这样的评论,就有点意思了。做人,总要讲点人格,如果不讲人格,整日玩弄些阴谋阳谋,虽然得了天下,可称枭雄,也难得到人们心底的尊敬。
再一层是从人性的层面作比较。他选择的切入点是刘、项同自己心的关系。“垓下美人泣楚歌”是说虞姬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京剧《霸王别姬》中,项王不舍,虞姬自尽,被梅兰芳演得缠绵悱恻。但在《史记》中只说项王“悲歌慨”,“美人和之”,然后项王“泣下数行”。“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怎么来安顿你呢?”怎么安顿?没见记述,只说他带着八百从骑突围走了,看来是把虞姬丢下没管。后来的《楚汉春秋》说虞姬有和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暗示虞姬不想活了,但看来只是假托,就像京戏里写虞姬自刎在先,项王突围在后一样,不过是后人以为应当如此罢了。“定陶美人泣楚舞”,是说刘邦的宠姬戚夫人的。戚夫人是定陶人,恃宠固位是这类女人的毛病,戚夫人也不能免,所以缠着刘邦要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刘邦也曾答应过,但因张良设计,为太子找了几个出色的保护人,使刘邦不敢另行废立。于是,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动不了,吕后真是你的主子了。”刘邦明知吕后狠辣,戚姬命运堪忧,却不做任何安排就把她交到了吕后手中,只是假惺惺地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可是楚舞楚歌都救不了戚姬的命。唱罢跳毕,戚夫人“嘘唏流涕”,刘邦却眼泪也不掉,自顾自走了,那薄情比项羽尤甚。后来戚夫人母子都惨死于吕后之手,刘邦是不能辞其咎的。从人性的角度看刘、项,王象春以为二人都是“鼠”。
这样一种多层面地评论历史人物,确实很有特色。永厚先生录以贺岁,想必有其深意。他的意思或许是,就是说鼠,也不必无聊地捧场。论人论事,总要从多方面去观察,才能得其肯綮。龙也罢,虎也罢,从多侧面来看,其实也多有鼠气,有些人虽曾窃居高位,只不过是将鼠置于放大镜下,看起来硕大无朋、如龙似虎罢了。不懂得这一点,让鼠辈高踞于粮囤之上,还如龙似虎地供养着,不是很悲哀的事吗?臆测之词,或许并非永厚先生本意,就算是我的一点读后感吧。按王朝闻先生的看法,欣赏也同样可以是一种创造。
篇4
2、成语故事介绍:
公元前202年,为独揽天下的刘邦趁着项羽势弱率领一众军队追击此项羽,多次激战未果后,在韩信的献计下,刘邦布置了多重兵力成功将项羽及其部下围在垓下,但一之间却仍旧无法攻克项羽的楚兵。
在僵持不下的局面中,韩信再次献计,让士兵在夜里假扮楚人唱起楚地民歌,使得多年在外征战的楚兵军心不稳,好顺利招降。果然夜里听到楚歌的项羽士兵门,一位刘邦已攻得楚地,开始军心涣散,项羽一时之间也沉浸在亡国悲痛中。
篇5
这天下已定,能臣良将们都有功劳,并且,个个都认为自己劳苦功高,理当封王封爵。可是全国就这么大,地就这么多,功臣却一大把,封谁不封谁呢?平时和刘邦关系密切的,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平时和刘邦有嫌隙的,铁定捞不到好处,就私下里议论:“不行,就反他娘的!”流言蜚语不断传到刘邦耳朵里,让刘邦很受伤。此时,他面临着一场关乎大汉江山的诚信危机。
还好,他想到了一个人,那便是足智多谋的张良。他问计于张良,张良却反问他:“陛下您平时最恨谁呢?”“雍齿!”刘邦不假思索地说。也难怪,本来刘邦在沛县揭竿而起的时候,雍齿就跟随他,可是雍齿向来看不起刘邦。在刘邦最艰难的时候,雍齿不仅弃他而去,还献出了他仅有的城池――丰县。刘邦怒火中烧,率军猛攻丰县,可久攻不下,只好投奔项梁。后来,雍齿又跟随赵王张耳,张耳降汉,雍齿也因此成为建汉的功臣。张良说:“那你就先封雍齿。大家都知道你痛恨雍齿,只要雍齿一封,将士们感觉陛下宅心仁厚,宽宏大量,也就心安了。”刘邦一想,这是个好办法,就封雍齿为什方侯。大家一看,连刘邦最痛恨的雍齿都封侯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就心安理得地等待分封。于是,一场诚信危机就此化解。
可是,虽然化解了一场诚信危机,又一场诚信危机却随即而来,那便是刘邦对王侯们的不信任危机。功臣良将们虽恢复了对刘邦的信任,可是,刘邦并不信任他们。这么多英雄好汉封王封侯,他在世时,他们还可能给他三分薄面,一度相安无事。可是,待他百年之后,他们可能就不会顾及那么多情面,待羽翼丰满之后,他们揭竿而起,他的后代子孙免不了会做“秦二世”或“秦三世”。尤其像雍齿这样的宿敌,坐享汉家江山,免不了会坐立不安,时时如坐针毡,要是有一天,他们这些人联合起来,汉家王朝便危在旦夕了。
篇6
“我们知道‘井水不犯河水’是用来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这个词从字面上看也很好理解,属地下水的井水和属地表水的河水之间互不相通,自然互不侵犯。
但是,这‘井水’和‘河水’最初可并不是指地上的水而是天上的!”在华少的解读下,似乎又有颠覆“三观”的故事出现,原来,“井”原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位于现在的双子座,也叫做东井,就在银河附近,而“河”指的就是“银河”,“在东井的东北和东南,还有两个名叫‘北河’和‘南河’的着名星座,它们被古人视为银河的守卫者,一旦发生什么异变,人间就将遭殃。所以,古时人们说‘井水不犯河水’,指的就是‘东井’、‘北河’、‘南河’三个星座互不干扰、和谐共处的天文现象。”
不过,当时刘邦父亲所说的“无赖”却与现在大有不同,“但刘邦父亲用这个词指责刘邦时,却是恨其没有大志,不干活没有收入。原来,刘邦年少时十分我行我素,不爱劳动,没有产业可以依仗。刘邦的父亲看到儿子这样十分焦急痛心,一时气愤便责骂刘邦是无赖,还说他比不上他二哥。”原来“无赖”一词到元代时才渐渐开始有了现在霸道、蛮横的意思。
篇7
当然啦,并不是说《王的盛宴》不好,与今天要介绍的三部楚汉电视剧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人家陆川到底还是在一个严肃的框架里重构历史。打个比方,我们很多人都涂过历史课本里的人物画像(好了,别不承认了),有的喜欢给太监加两撇胡子,有的喜欢把孔夫子画成龙王二太子,而总有些极品会把好端端的人画成眼睛超大裙子超短的日本萝莉……我的意思是,陆川不过是把吟着“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伟岸版汉高祖涂抹成了猥琐的小丑,可毕竟认得出来,而《王的女人》、《楚汉争雄》的涂抹就有点任性,尤其是前者……在这些人里面就高希希要做三好学生,他既不像叛逆的陆川,也不像调皮的于正,他只是默默地为楚汉人物加持了武器光环,看起来老师很喜欢这样的好学生,这不,他接下来就要开始拍电视剧《》了。
现在,似乎人人都在引用克罗齐的名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而由于电视传媒对受众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历史电视剧的创作思路,历来受到有关部门的紧密关照。但有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一切是不是被过度解读了?就好像在中学历史课上的胡乱涂抹,出发点可能只是因为无聊,找点事做。而编导们的创作,不管事后接受采访怎么说,他们的原点,也不过是在日益标准化、受众细分化的电视剧生产体系内,挣些钱而已。
楚汉传奇
暴力、场面,把感官做到极致
作为一个挑剔的、刻薄的、力求完美的处女座,我在看完《楚汉传奇》超长版片花后,也开始相信这部剧可能真的是花了2亿多拍出来的“史上最贵国产剧”。我们知道,在影视圈,投资额这个东西就好像泡泡糖——吹出来的。但是,高希希的竞争对手在私下里嘲讽《楚汉传奇》,竟然也是羡慕嫉妒恨、吃不到葡萄就嫌酸地吐槽它的庞大投资:“哼!花钱如流水,听说博纳后来都不肯往里投钱了!”
关于这部剧还有很多“听说”,比如编剧之一的汪海林就听说,广电审片组的老同志看了《楚汉传奇》,对大场面“惊呆了”。毫无疑问,高希希对中国电视剧的最大贡献就是,升级了业内对电视剧大场面的定义。跟这部剧的战斗相比,以前古装电视剧里的大场面那就是在过家家,甚至高希希上一部大片《三国》也像过家家。怎么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上周吧,我快进着观看了芒果台的一个古装剧,战斗就是随随便便拖几十个群众演员分为两组,心不在焉地挥着大刀片子碰来碰去,然后给主将一个“杀啊”的特写镜头,如果在找几匹马绕圈子掀起点尘土,已经很对得起观众了。关键是,你妹的,这个镜头是可以反复使用的!
当然,电影圈的情况要好一点,毕竟钱多嘛。吴宇森拍《赤壁》,还分了上下,但真打起来的时候,本质上仍然是大规模的械斗,请注意械斗和战斗是有差别的,《赤壁》连关公都是下马步战,骑兵无马,那还叫骑兵吗?后来高希希拍《三国》,还嘲笑了这一点。但其实,《三国》的马战也没好哪里去,打法很武侠,甚至有点漫画风,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华雄飞天上去了,喂喂,还能更假一点么。相比而言,《楚汉》打得就很写实——写实是含蓄的说法,其实我想说的是,很暴力,很重口味,真的有点像《斯巴达300》,虽然没有那么极致,一定要361度无死角视觉,但是割掉头颅,鲜血咕噜咕噜往外涌,长枪刺穿身体,镜头缓缓而过,还有两个黑压压的方阵对撞在一起时的铿锵声,仍然能让脏话脱口而出,当然,这个“靠”,和得知吕雉项羽滚床单时的那个“靠”(源自《楚汉争雄》,下篇再提),在感情上并不相同。那一个“靠”,还包含了惊讶、意外,而这一个,则纯粹出于对热血画面的肾上腺素反应。
当然,片花啦,样片啦,都是剧组千挑万选出来的精华,冗长的80集,如果都按这个场面拍,估计以后投资人见到高希希都要绕着走。但事实是,他们没有,他们追着高希希投资拍完了历史剧《赵匡胤》——如果从生意的层面分析,于正混得更是风生水起,古装偶像一部接一部,这只能说明,不管这些大导演大编剧把历史涂成圣斗士星矢也好,涂成美少女战士也罢,存在即合理。
画外音
毫无疑问,该剧是2012下半年平庸甚至有点惨淡的电视剧市场里,最耀眼的明星了,而陈道明的出演显然又为该剧增加了不少期待值。是的,至少我已经受够了几个月里连续的婆婆媳妇和小三。而对整个行业,该剧的意义在于首先升级了大场面的观感,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进步;其次,这种超高成本电视剧的出现和良好销售,将对资本市场和终端市场两方面形成刺激;最后,该剧进一步证明了“重大题材”这块蛋糕,已经不再由国家独享了,这对于整个中国的民营经济,都是一个小小的好消息。
王的女人
把历史拍成了狗血韩剧
作为一部负责任的偶像剧,《王的女人》很本分地讲了一个四角恋爱的狗血故事。但作为一部不负责任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王的女人》让广电总局捉急得要求把项羽刘邦统统换成了架空的名字,以至于现在播出时,项羽成了“云狂”(这个名字有没有让你虎躯一震),吕雉成了“乐儿”,刘邦成了“海天”(海天酱油真的没有植入吗),虞姬成了“妙戈”,那个下场很惨的戚夫人则叫做“喜冰”——真是喜洋洋。
项羽和吕雉发生了
坦白讲,广电总局那么多奇奇怪怪的通知、规定、要求里,很少有这么顺天应人的,因为《王的女人》早期宣传的时候,人物简介赫然写着:吕雉——汉朝开国皇后,项羽终生挚爱之人。真的,你没有看错,是项羽,不是刘邦。
啊,顿时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
我知道,偶像剧这个圈子越来越难混了,一来吧脸就这么几张,好不容易出个杨幂冯绍峰,人哗啦—下去混电影圈了,二来随着网速越来越快,韩剧的下载速度达到了每集10分钟,于是那些曾经让人感天动地的桥段现在已经烂大街,面对不断提升的观众口味,偶像剧编剧的自我修养一直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但是,但是,想到吕后和项羽滚床单,于正还真是挺不容易的。因为要知道,以恨不得老公天天威尔刚的前琼瑶时代最鸡婆的女文学家李清照,在看到惊心动魄又浪漫得悲伤逆流成河的楚汉故事以后,也感到一股英雄气从丹田升起,于是丢掉了她的唧唧歪歪,写下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诗句。但是,于老师义无反顾地想到了:让项羽和吕雉滚一下床单会不会很戏剧冲突呢?
于老师,你牛。
《宫》火起来的时候,我采访过于老师,应该说,那个时候的于老师对主流舆论还是心有戚戚焉,尤其是后来确实有社会新闻出来,说某地初中女生自杀,留下遗言说想穿越到清朝跟皇上谈恋爱,坐实了老学究们的担心。总之于老师当时刚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些批评看来还是令他挺委屈的,他解释说出了严重的历史错误也不能全赖他,他以前看二月河老师写康雍乾,也犯了很多很基本的史实错误啊,那么二月河的历史正剧尚且如此,大家何必苛责呢?当时就想说,主流舆论也从来没觉得二月河写的是历史正剧啊好不好!
那就彻底偶像吧
当然,这样的问题,如今早已不会对这位偶像剧作者产生困惑了。既然选择了历史,就不能让那些研究历史给了。何况这样的涂抹,也不是于老师发明的,随便举个例子——北宋末年农民聚众闹事,施耐庵写出来是武侠+奇幻,后来崇祯皇帝却觉得这书鼓动人造反,良心大大的坏;可是在老百姓看来,这故事最好看的版本,肯定是《金瓶梅》里西门庆和潘金莲啪啪啪嘛……换一个文雅的说法,以前我把历史书上的魏征谏唐太宗涂成奥特曼打小怪兽,同桌还笑得挺开心,但千万不能让老师看到,对吧。
所以,不管男主角叫做项羽还是云狂,对这部剧的主要受众,都不会有任何影响。而如果刘邦不叫海天,而是改叫李锦记或者山西老抽酱油王,这部剧也能够成立。因为《王的女人》其实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玛丽苏女一号吕雉和心计女女二号虞姬同时爱上了高帅富男一号项羽,心机女斗垮玛丽苏,穷屌丝男二号刘邦乘虚而入,然后上演屌丝逆袭。矮玛,这难道不是韩剧入门指南提供的标准结局之一咩?
对于这样一部硬要把海报设计得很像《斯巴达300》的纯古装偶像剧,我们的期待也只能是:男主角漂亮一点,再漂亮一点;场面赏心悦目一点,颜色对比度高—点;服化道谢谢不要停留在动物园批发市场和美特斯邦威水平;如果一定要把巍峨严肃的秦汉宫殿拍成五颜六色的御花园,那也要麻烦女主角的颜不要辜负了横店的花花草草。
心平气和地讲,明道陈乔恩袁珊珊罗晋虽然比不上杨幂冯绍峰(看来还是要得罪人),但是要感谢芒果台自制的大量偶像剧提高了我们的宽容度,让我们对明道出演的奶油版项羽,也能说一声“好吧,那就这样吧”(不过还是要吐槽他扛的那个所谓的大鼎,一看就是泡沫塑料做的,目测中学体育长年不及格的我也能扛得面不改色)。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王的女人》作为偶像剧尚能中规中矩,但得知项羽和吕雉滚了床单,我想在初中历史课上没睡着的观众,尤其是男性,第一反应还是吐出那个铿锵有力的音节——
靠!
画外音
哎呦,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低到难以置信的2.5,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对项羽和吕雉滚床单强烈不满,其实从偶像剧的角度看,除了演员的颜值得商榷,服化道也算中上了。尽管改了主角姓名,但大致是秦汉风格的服化道,以及楚汉的基本人物设定,还是能看出原来刘项的痕迹,而这些蛛丝马迹与脑袋里原有的历史经验碰撞,多少还是有点别扭。大概只有完全抛掉历史经验,或者演员的狂热粉丝,才会像追普通偶像剧那样追这部剧吧,比如该剧的贴吧里,就充斥了“明道好帅呀”这样的评论。
楚汉争雄
评书、武侠、黑社会,一锅乱炖
自从房价油价齐上涨,北京的哥就好像集体大姨妈不调,再没给过乘客好脸色,他们的兴趣迅速从跟你畅聊天下大势,转为一扭FM开关,把单田芳的说书调得老大。因为这个原因,当我发现《楚汉争雄》的监制竟然是单田芳,就本能地怨气上头,毫无好感。但是实际上单大师还是很能捕捉到劳动人民的G点,不然北京的哥为什么这么爱他呢?
“演义”风格
比如这部《楚汉争雄》,就很好地体现了单大师的审美趣味。楚汉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该怎么开头?普通开头,可以想见,是一个战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比如早前由胡军演的楚汉电视剧;文艺开头,就像陆川,用晚年刘邦的噩梦作为故事的开始;而《楚汉争雄》的开头让人说什么好呢,这显然是继普通和文艺之后的第三类(好吧,是某铅笔型号)开头——
妇女(轻佻地):“三哥(刘邦),我家鸡不见了。”
刘邦(同样轻佻地):“哎哟你家鸡不见了。”
妇女:“是啊鸭也不见了。”
刘邦:“啊那你家猪有没有不见呢?猪也不见了那就严重啦。(旁边樊哙出现,找刘邦喝酒)那你先回家,我再找你哦。”
看到这个既不普通、也不文艺的开头,我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屏幕右上方的大叉,后来想到要写稿子,只好重新打开,在放广告的那几十秒里,我脑袋里盘旋着说书大师们的绝活:“当”一拍惊堂木:“汝乃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招来!”下一秒就换成一个尖细的声调:“大人!小女子blabla……”喂喂喂,再好,也要分场合吧,作为一部电视剧的开头,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老百姓,尤其是北方的,基本上都听过单大师的《隋唐演义》和《白眉大侠》,这部《楚汉争雄》,虽然在湖南地面播了几集就惨遭腰斩(有句说句,电视台也太不厚道),但从已播出的这几集来看,已经露出了演义+武侠的苗头。武侠元素是,喏,开头用很大篇幅讲述了项羽那把宝剑的来历,强调了彰显他英烈后代身份的“英雄令”,又拍了项羽驯服乌骓马的段落,最重要的是和妹子调了情——如果再解释一下项羽一身武功的来历,我大概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点开了《倚夫屠龙记》。至于演义就是三分真七分假,电视剧开头虚构了刘邦和项羽很早就称兄道弟,虚构了项羽和张良同时间试图暗杀秦皇,虚构了刘邦和吕雉胆敢在赵高面前……演义本身也没有错,甚至于正天马行空的改编,也就当那是发生在二次元空间的算了,怕就怕打着历史的幌子却开始胡天野地说书——果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上来项羽就演了一出好汉不吃眼前亏,后来又为刺秦不成、连累无辜而感到非常愧疚。是,这些都是普通人的反应,但项羽显然不是那种会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怂人啊,要是他好汉不吃眼前亏,后来还用得着玩乌江自刎这种行为艺术吗?还有,项羽张狂得看见秦始皇就说要“取而代之”,后来活埋20万秦军,火烧阿房,似乎也没见他动过恻隐之心啊。
出戏点若干
说书人的另一大特点,是为了要让他们的段子吸引路人甲乙丙丁,总要加入很多的“但是”,嗯,但是呢,为了突出转折那一刹那的精彩,逻辑往往就被牺牲掉了,就好像眼看诸葛亮要烧死司马懿了,老天下场雨:宋江被抓了要给梁山报信,故事编不下去,没办法只能把戴宗写成日行800里的汗血宝马。而在《楚汉争雄》里,赵高带领一大帮凶巴巴的秦军要杀刘邦,刘邦是怎么逃的呢,原来是萧何一边大喊“抓住刘邦别让他跑了”一边给刘邦使眼色要他快逃,然后……然后刘邦就在赵高眼皮底下笃定地开溜了,而萧何拙劣的演技竟然没有被识破……我只能善意地猜测,编导其实真的是为了突出赵高的无能才这样写的……
不过,以上所述,都不是《楚汉争雄》的主要槽点,这部剧最大的特色兼唯一的亮点,毫无疑问属于饰演刘邦的董秋生老师。前年黄老师曾经在李仁港的《鸿门宴》里客串了一把范增,大概在那时做了不少功课,于是把流氓出身的刘邦演得惟妙惟肖,由于黄老师从前演的黑帮片太多太出色,他的国语配音又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熟悉,以至于每次刘邦衔着根草,和他那帮沛县老哥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感觉他叼的其实是三五牌香烟,然后自动脑补出黑社会开堂会的镜头——
刘邦说:“县衙里的官都是我朋友,沛县没人敢动我!”——“边个唔知我铜锣湾渣fit人刘三哥啊,警队周sir都系我老友嘅!”
刘邦说:“别来这套,我说你是项羽就就是,我就是敲诈你怎么样?”——“我同乃讲,香港系一个法治社会,除左铜锣湾我刘三底盘啊。”
刘邦说:“我是没本事,但我兄弟有。”——“阿婴,深水埗的租点解仲未收番来啊?阿哙,荃湾以后就系乃个喇。仲有你啊老萧,唔使我话乃迂腐,出来low迟早都要还嘛,做人最紧要开心!”
篇8
立锥之地指的是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出自《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以及《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立锥之地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打败,就向谋士郦食其讨教。郦生给刘邦出主意分封六国那些无立锥之地的后人,讨取民心就可以战胜项羽。张良坚决反对郦生的这种做法,认为刘邦天下都还没得到,分封他们,他们就各自为政,没人帮他打天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古人云:“秦州之地帝王都!”或许是因为八水绕长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又或是因为主观偶然吧。长安成为了历史上建都最多的古都。
翻看《汉书》,笔墨间的历史激荡之处,点缀了长安的雄伟。细翻史书,想当初。项羽三万楚军大破刘邦。刘邦暗渡成仓逃之夭夭。后正值楚军与秦军正面对敌。刘邦却从一个市井之徒,急越函谷天险,入了咸阳,一举成为了关中王。同样的人物却又在不同的地方改写了命运。忍辱偷生的汉高祖和一把焚阿房的西楚霸王,在乌江边上。一个开始了自己的盛世辉煌,一个悲歌了自己的无奈彷徨。也许是受到历史的感召,长安在大汉朝的建立下,屹立在渭河平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了开始她的繁华三千。
细品《唐诗》,行间的记忆蜂拥而至,成就了长安的俊逸。忽听见李世民的高呼“今天下之才已尽入我矣。”我轻轻地抚摸着雁塔提名的篆楷。想起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还有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至今仍能想象出身着白衣的才子,站在夕阳中,年少轻狂的笑。自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不知道后世失意的鸿儒们,是否如我一般为长安而怅然。太多感情的投入,已使我失了一个作为看客的漠然。情不自禁,向一幕幕长剧,伸长了自己渴望的脖子。忍不住想在暮春的西京,暂且举酒高歌,附庸风雅一番了。
望长安,忆江南。我久久伫立在这儿,看尽塞北春花,吟罢江南小雪。与江南相较,我是有另一番风致的。唱不惯低吟浅唱的《西厢》,《长恨歌》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却更添悲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为大家所了然的。是呀!多么美丽的女子!你怎么会有如此哀伤的结局。一曲《霓裳》之后,一场生离死别。有人对你口诛笔伐,指责你的《霓裳》,说是“乱了帝王心,覆了天下事。万般缘由,皆系与此女。”你可真又成了北齐的冯小怜,还是南国《花》般的亡国靡靡之音了。这是诗里的诗谶,还是历史的必然。都无可计较了。我想救她,但却不能,唯有为她扼腕。怎么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却无计可寻。只有寻来一丝清风,吹散马嵬坡头的倩影,不要受束于此,可好!
出于什么缘由我也不知。很多人在追寻着记忆深处的长安。或许是因为遥不可及吧,南国的人们更显其甚,不喜烟波画柳桥的怡静,独独偏爱这秦砖汉瓦砌成的长安,歌尽三百故事的长安,故事里人人诉说着的长安。
篇10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其它有关歇后语:
韩信伐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
关东大侠——气概非凡
关公脖子挂葫芦——脸红脖子粗
关公打喷嚏——自我吹嘘(须)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公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面前要大刀——不自量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
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挨不上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着;死到临头
关进笼里的狗熊——团团转
关进笼子里的猴子——抓耳挠腮
关老爷赴宴——单刀直入
关老爷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了闸的喇叭——一声不响
关门踩高跷——自看自高
关门唱山歌——自我欣赏
关门炒辣椒——够呛
关门打狗——没跑;跑不了;走投无路;死挨揍
关门打叫花子——拿穷人开心
关门打锣——名(鸣)声在外
关门打拳——里手
关门打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过日子——自家知底细
关门挤了鼻子——碰了个巧茬
关门骂皇帝——家里横;不起作用
关门摸瞎子——没跑;跑不了
关门养虎——后患无穷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
关住门打财神——穷极了
观景上泰山——回头见高低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观音的肚腹——慈善心肠
观音菩萨打喷嚏——好神气
观音菩萨的五脏——一肚子泥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妙龄(庙灵)
观音菩萨下毒手——面善心不善
观音菩萨下崽——天晓得;天知道
观音菩萨坐莲台——高高在上
观音堂里填窟窿——不妙(补庙)
官仓里的大老鼠——肥吃肥喝
官老爷出告示——百姓该死
官老爷的衙门——难进
官老爷上朝——按部就班
官老爷下轿——不(步)行
韩湘子出家——一去不复返
韩湘子吹笛——不同凡响
韩湘子的花篮——要啥有啥
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旱地的乌龟——无地容身;无处藏身;无处逃生
旱地的鱼虾——活不长
旱地里的蛤蜊——横行不了几天
旱地里的蛤蟆——干鼓肚
旱苗得雨——正逢时()
旱天的井——水平太低
旱田里的泥鳅——钻得深
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