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启蒙范文

时间:2023-03-22 05:4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感启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感启蒙

篇1

-----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

王洁

对于语法,中国人一直特别重视,甚至把它和背单词一样,作为英语学得好不好的标志。也因此,很多人认为,英语就是要靠背单词记语法才能学好的。而事实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是不学语法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学语法,正常课程里面是不讲语法的。那外国的小孩是怎么学语言的呢?英语不教语法也能学好的吗?

英语启蒙从phonics开始,此书揭开了自然拼读法的神秘面纱。在类似搭积木、组合替换的游戏中轻松地读出、听清、记忆英语单词和句子,进而全面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phonics的意义所在,即我们时常说的“见词能拼。听音能写”!关于Phonics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早就有渗入了,不过从来没有接触过一套理论专门解析我的这一教学行为罢了。很偶然的得到了这么一本书顿时觉得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在书上圈圈点点成了习惯,读后做个整理小结也是自己的一个小习惯。

英语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们是各种听不清,记不住,读不对。学生们筋疲力尽,老师们也在绞尽脑汁。Phonics能够帮孩子的耳朵辨别音节和韵律;能够帮孩子搭建起词音和词形的联系。;Phonics还能帮孩子体验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咱们在中文环境下学英语跟本书的作者女儿在国外学英语那又是两种情况。“安妮”是本书作者的女儿,她正在加拿大读幼儿园。通过观察安妮在国内外英语启蒙的经历,编写了这一本书。

咱们中国的英语教育出品的多是“哑巴英语”,而造成哑巴英语的原因,绝不仅仅是“输出环节”的问题,造成哑巴英语真正的原因在于输入环节中原汁原味的英语听力输入量不够,中英互译的思维模式以及死背单词语法所造成的情境对应能力的不足。

虽然平时教学中我常常我说某某两个字母组合发什么的音,但就是还没有一套理论支持,也没有一些专用的术语。通过阅读这本书,现在有了。英文字母有两个属性。一个是LetterName(字母本身的名字),一个是LetterSound(字母的发音)。而后者是学前班一年的启蒙学习内容。音和字母的对应,音和单词的对应,音和实物的对应,都靠音来连接。音才是英语启蒙的重点。

外国的语言教育,真的是更注重“语言”两字。而我们,当然本人观点不能代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还是暂且说自己个儿吧。我的日常教学更偏向“工具性”,朝着考试目标而定的“训练”。想来真是个落后分子了,这以后一定得洗心革面,跟国际接轨。

背诵,这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拿手绝活。但是,为什么背下来的巨型为啥不管用呢?死背单词和句型就好比学游泳的人在陆地上做模拟动作,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的道理一样。单词也好,句型也好,都要在情境中才能学会运用。背下来100个句型不如通过动画片和阅读积累100个情境管用。这一片断深得我心啊,举双手支持。

就是承认学英语,听原汁原味的歌曲,看美剧等都是在磨耳朵。磨耳朵的关键不在于听懂每一个单词,而在于熟悉英语的韵律节奏,培养语感。这使我突然想起中央台的一套动画片,可以布置给孩子们当特别的作业就是“观看英语动画节目”。

中国孩子从小就开始听各种中文儿歌童谣,英语国家的孩子也是如此训练语感的。我们的英语启蒙完全应该走同样的路,首先得让孩子大脑中储存足够多的语音信号,他们才能区分各种信号的不同,所谓的辨音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篇2

【关键词】《孟子》语气词;疑问;感叹;矣;乎;哉;连用

一、 语气词总体情况

《孟子》一书的语气词中句尾语气词占大多数,句尾语气词数量多且类型丰富,其中单用的有“也”、“矣”、“乎”、“已”、“与”、“哉”、“焉”、“而已”、“耳”、“尔”共10种,几乎涵盖了所有单用的句尾语气词类型。

本文只对《孟子》中疑问句和感叹句中的语气词以及它们的连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疑问句中出现过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已”“与”、“哉”、“焉”共7种,连用的有“矣乎”、“也乎”、“为哉”、“乎哉”、“也哉”、“云乎”、“乎来”共7种。感叹语气词主要有“也”、“矣”、“乎”、“哉”、“焉”“已”共6种,连用的有“矣夫”一种。由于对语气词“也”的研究著述历来很多,而书中“与”和“焉”在感叹句中没有出现过(“焉”只在《滕文公上》引用的孔子言论中作为感叹语气词出现),故在本文中不作分析。

二、“矣”、“乎”、“哉”单用情况

“矣”、“乎”、“哉”的使用情况列表如下:

在书中,“乎”出现的次数仅次于“也”和“矣”,有137次。它是全书中用得最广泛的疑问语气词,适用于所有的疑问句类型,在感叹句中的应用较少。“哉”出现了88次,它表示疑问和感叹语气的情况较多,尤其是在感叹句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很值得关注。“矣”是除“也”以外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语气词,约出现185次。但它在疑问句和感叹语句中仅出现了13次。“矣”、“乎”、“哉”与其他词搭配的情况如下:

(1) “乎”在疑问句中,前有“其”呼应,组成“有……乎”、“焉有……乎”等模式;“乎”在感叹句中有用于句子中间的情况,如“皓皓乎不可尚已!”(《滕文公上》)[1]有观点认为:此时的“乎”已经不是语气词而“是一个语素,主要用在形容词或者副词后,合起来构成一个词”以修饰谓语。[2]但此时的“乎”仍可作语气词解,“皓皓乎”的“乎”可译作“啊”、“呀”等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表达作者有一定强度的情感。

(2) “哉”在疑问句中常与“岂”搭配构成“岂……哉”模式,前面还有“焉”“奚”等疑问词。有和形容词一起位于句首的情况[3],如“善哉言乎!”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

(3) “矣”在疑问句尾时,有“何如”、“几”、“何如斯”、“如何斯”等疑问代词组合用以呼应,一般前面还有“可以”“可”等助词。在感叹句中时有处于句子中间的情况如“死矣盆成括!”(《尽心下》),但是此时“矣”不可由“哉”或者“乎”来替换,因为“矣”一般用于陈述句、描写句,且带感叹意味,在此其表达新的情况,表示将然,相当于“了”。[4]

三、 “矣”、“乎”、“哉”连用情况

“矣”、“乎”、“哉”是书中连用语气词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疑问句中的连用有“矣乎”、“也乎”、“为哉”、“乎哉”、“也哉”、“云乎”、“乎来”7种,感叹句中只有“矣夫”一种。由于“连用的语气词,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5]因此以下按结尾语气词为分类标准分别进行分析。

(1)“乎”:“矣乎”在文中出现了两次,都在是非问句尾;“也乎”出现1次在反问句中;“云乎”出现了两次,分别是测度问句和反诘问句。《马氏文通》中这样解释“矣乎”道“‘矣乎’者,双合助字也。‘矣’助静字,助事之以往者与有效者,皆常例也。”[6]如“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公孙丑上》)“矣”在此表示的是已然,而“乎”把整个句子带到了一个询问的语气,所以整个句子成了一个是非问句。

(2)“哉”:“为哉”出现了4 次, 均用于反问句;“乎哉”出现了3次,都在疑问句中,有是非问和反诘问;“也哉”连用出现了3 次,均为反问句。“‘哉基’本作用是表示语气较为强烈的感叹。”[7]“哉”和“为”连用以后,“为”提升了句子的疑问性,而“哉”又带有它固有的感叹语气,因此句子成了有一定感叹意味的反诘句。

(3)“来”:“乎来”共出现了5 次,均为反诘问句。如“兴曰:‘盍归乎来?’”(《离娄上》)。疑问代词“盍”决定了句子为反诘问句,“乎”对反问语气有所加强,但“‘来’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舒缓了语气,”[8]致使句子的反问语气不如单独以“乎”结尾的强烈。

(4)“夫”:“矣夫”共出现2次,是唯一一个用于纯粹感叹句中的连用语气词。“矣”加强了句子的完结语气,“夫”表现了一种低沉的感叹,使得整个句子有一种无奈的悲叹感。例如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 不可以执弓。 吾死矣夫!”(《离娄下》)

四、 总结

1. 反问句本身就是强烈情感的表现,而许多反问句带有感叹句的色彩。“矣”、“乎”、“哉”为《孟子》中兼表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语气词,表达疑问语气的句子数目约为表达感叹语气的5倍,而又以反诘问句为最多,可知《孟子》中语句感情充沛。

2. “乎”常用于情感强烈的是非问句,“哉”常用于情感强烈的感叹句和反问句,“矣”在疑问句尾时只表示特指问。其中“乎”的呼应词最多,均可作为语气词在句子中间中出现。

3. “矣”、“乎”、“哉”可以分别和别的语气词组合用于疑问句或感叹句句尾,惟有“矣夫”能用于感叹句句尾。“矣”使疑问和感叹语气更舒缓,有一种已然或将然的状态,“乎”与“哉”位于连用的句尾时加强疑问语气。

参考文献

[1]文中出现的《孟子》摘句均来自孟子.孟子[G]//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08

[2]杨希英.析《孟子》中“乎”的用法[A]//语文学刊(高教版)[J].2007,(1)

[3][4][5][7]郭锡良 等.古代汉语[G]//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篇3

萨病主要是由于、希拉亢盛,骤然上冲于脑导致脑之黑脉破裂出血,进而渗于脑质,损害白脉所致;或者由于巴达干粘液激增而梗塞脉窍,导致气血运行不利所致。表现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突然昏厥、偏身麻木、言语赛涩等,具有高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偏瘫是萨病患者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若能在患者患病早期进行系统的正确的护理,对恢复期患者的运动、认知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变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蒙医脑病科护士为患者提供有效、正确的康复指导,则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萨病偏瘫患者100例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收治的萨病偏瘫患者100例,全部患者经CT和MRI确诊为萨病肢体偏瘫患者;护理组与对照组,各50例。护理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岁;病程7d~6个月,平均病程42.6d;脑梗死患者28例,脑出血患者22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1.9岁;病程6d~6个月,平均病程43.2d;脑梗死患者27例,脑出血患者23例。

1.2 方法

1.2.1 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坚信早期有效的康复锻炼对减少病残,改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患者知道康复锻炼能促进脑功能的重组与再建,解除其焦虑、失望等负面心理,争取使患者早期主动投身于康复训练中。

1.2.2 康复训练 采用传统康复疗法和现代康复疗法 相结合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传统康复疗法主要以针灸、推拿为主,采用针灸豁痰开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穴位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由远心端开始至近心端。手法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每次20min;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的萎缩,从而促进偏瘫肢体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和正常的运动模式。现代康复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3 卧床期康复护理 住院当日开始,采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等组合及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主要通过反复重复运动和加强患侧肢体耐力训练改善肌力,并采用逐步扩大运动范围的“强迫性使用”康复训练方法。早期行床上良肢位的设计与摆放,并定时更换卧位,预防患肢长时间受压,对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对抗异常运动模式,防止和对抗痉挛,起到良好的作用。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早期从小强度运动量开始[2]。

1.2.4 离床期康复护理 先取30°~40°斜卧位,每2~3d增加10°,直至完全坐起,此时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意外,如无不适指导患者坐到轮椅上,进行坐位平衡训练,然后试行站立训练。护士扶持站起时注意健足稍在前,足跟着地,躯干前倾,双手前举,慢慢伸髋、膝关节后站起。取站立位,髋在踝前,练习将重心从一脚移至另一脚及平衡练习,站立时间从几秒钟逐渐延长到数分钟,以便于向行走过渡。

1.2.5 步行期康复护理 先用健腿迈步,护士站在患者身后稳定起双臂。开始用患腿迈步可能有困y,护士可用自己的腿来指导患者的腿前移,给予一定的口令,让患者有节奏地进行,以后逐渐增加难度,跨越不同高度的物体,改变行走速度等。上下台阶时使用手杖,上台阶的顺序为:手杖-健腿-患腿,下台阶的顺序为:手杖-患腿-健腿。

2.结果

2组患者上下肢活动功能比较 经过6周早期康复护理后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总体效率高于对照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早期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偏瘫症状的康复;而在康复护理的同时再结合推拿按摩等手法治疗,能疏通经络,激发瘫痪肢体的机能,缓解肌肉痉挛,增加患肢舒适度,有利于瘫痪肢体的恢复;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存在的抑郁焦虑表现进行疏导治疗,消除不良情绪,激发病人的康复欲望,使之治疗更加积极主动,对促进病情的康复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早期康复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萨病偏瘫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全面改善患者的症状[3]。同时家属及患者自身的认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在康复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向患者及家属传递整体康复的正能量,从而提高康复信心和远期康复预后。

参考文献

[1]潘贤妃,方志红.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2013,51(13):105-107.

篇4

关键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间隔服用状病毒秋季腹泻

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佐蒙脱石散间隔服用的方法治疗秋季腹泻患儿,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轮状病毒所致秋季腹泻患儿79例,年龄6个月~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轻度脱水6例,中度脱水24例,重度脱水12例。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轻度脱水8例,中度脱水22例,重度脱水7例。经检验,上述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及大便性状等方面,资料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暂禁乳类饮食改为豆制代乳品或去乳糖奶粉,加强营养,不用任何止泻剂。均给予抗病毒药物应用及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用法:6个月~1岁,2片/次,2次/日,35~40℃左右温水冲服);3小时后服用蒙脱石散(用法:

疗效判断标准[1]:①显效:72小时内粪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②有效:72小时后粪便次数性状明显好转其他症状改善者;③无效:72小时后粪便次数性状无明显好转或恶化者。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分析处理。

结果

治疗组显效16例(38.1%),有效26例(61.9%),无效0例(0%);对照组显效6例(16.2%),有效28例(75.7%),无效3例(8.8%)。治疗组平均腹泻停止时间2.5±0.6天,对照组4.4±0.8天;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讨论

秋季腹泻多肇因于轮状病毒。该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微绒毛破坏亦造成载体减少,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障碍,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丧失[2]。健康的肠黏膜细胞会分泌乳糖酶进入小肠;所以因乳糖酶缺乏而造成的乳糖不耐症也是轮状病毒感染经常出现的症状,这个症状可以持续数周。乳糖不耐症的再次发生通常与牛奶再次引入儿童的日常饮食有关。因为细菌发酵了在肠道内的双糖乳糖。另外正常人群肠道定植有双岐杆菌、优杆菌、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等菌群。这些优势菌群与肠黏膜紧密结合形成生物屏障,能通过占位效应,营养竞争及其代谢物、外界条件致病菌的过度生长及外来致病菌入侵,维持肠道生态平衡[3]。有资料表明腹泻时肠道正常厌氧菌较正常下降1000倍。当占人体肠道有益菌群90%以上的双岐杆菌为主的各种厌氧菌数量显著减少时,肠道生物屏障破坏,从而形成功能紊乱及菌群失调,继而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形成腹泻[4]。

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选用人体最为活跃的婴儿双岐杆菌、嗜酸杆菌、粪链球菌菌粉和蜡样芽孢杆菌与乳糖淀粉等混合制成,可补充人体肠道正常益生菌,并借用需氧菌蜡样芽孢杆菌耗尽肠道内残氧,使有益菌迅速定植,阻止致病菌定植和入侵,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利用,修复肠黏膜、激发机体免疫力。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结构及非均匀电荷分布,对消化道病毒、细菌及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选择性固定及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力。对消化道黏膜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并与黏膜蛋白的结合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二者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但是现有的联用方法为二者同时服用或短暂间隔服用。而蒙脱石散对肠黏膜的屏障作用会阻障四联活菌定植,使四联活菌疗效减弱。根据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药代动力学特点,采用先服用四联活菌约3小时,使四联活菌有效定植后再服用蒙脱石散的方法,既发挥蒙脱石对致病菌固定及抑制作用及防御功能,修复受损消化道黏膜,也避免了过早服用蒙脱石对阻障四联活菌定植的抑制,使二者疗效叠加。临床研究证明,观察组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大大提高。

本文治疗轮状病毒所致秋季腹泻,两组虽然均为应用四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但只是因为服用方法的改进,治疗组疗效即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双岐杆菌四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间隔服用法,优于二药合用的其他用法。

参考文献

1方鹤松.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46.

2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8-249.

篇5

[关键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找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388-01

1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1.1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上构造单元属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哲斯林西复向斜,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统―第四系,二叠纪、侏罗纪中酸入岩发育。区内侵入岩较发育,以二叠纪侵入岩及早侏罗世侵入岩为主。

本区位于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代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Ⅲ级),索伦山―查干哈达庙铬铜成矿带(Ⅳ级)克克齐―查干哈达庙铜成矿带(Ⅴ级),为铜的成矿有利地带,目前仅发现铜的矿(化)点,本区内有二个铜矿点(图1)。

1.2 区域地球物理概况

2006年自治区安排进行1/5万航空综合测量的航空磁测资料显示有好的航磁异常,根据1/5万航磁成果,在工作区内出露四个航磁异常,主要有蒙C-2006-45航磁异常、蒙C-2006-46航磁异常、蒙C-2006-47航磁异常与蒙C-2006-45、46、蒙C-2006-48(图1)。

2 查干奴尔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2.1 查干奴尔地区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主要为二叠系大石寨组(P1ds)、哲斯组(P1zs)、白垩系下统李三沟组(K1ls)、白垩系上统二连组(K2e)、第三系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及第四系全新统。

本区侵入岩出露面积约12km2,主要分布在测区中部,呈岩株状,由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此外,本区内还广泛发育有花岗岩脉、伟晶岩脉、石英脉、闪长玢岩脉、闪长岩脉。

2.2 查干奴尔地区地球物理特征

通过地面1∶1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发现有8个北东向串珠状磁异常,并按从西到东,从南向北的原则对各异常编号为M46-1、M46-2、……M47-6、M48-7、M48-8号异常。从磁异常展布的形态特征看,与早侏罗侵入的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基本反映了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构造带和中酸性岩体物性特征,一些具有规模的磁异常应为深部磁性体引起的矿化异常。经高精度磁法扫面之后圈定的异常与航磁异常相对照,参见磁法综合异常图所示M46-3、M46-4、M46-5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6号异常吻合较好,M47-6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7号异常吻合较好,M48-7、8号地面磁异常,与航磁48号异常基本吻合。

2.3 查干奴尔地区地球化学特征

与激电剖面测量的同时,进行了10条剖面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所采样品均做光谱定量分析,分析项目:Au、Ag、Cu、Pb、Zn、Sb 、As、Mo、W、Sn共10个元素,经统计计算求得元素的异常下限值:Au 1.642 PPb、Ag 84.047PPb、Cu 30.707 PPm、Pb 24.816PPm、Zn 64.034PPm、Sb 1.278 PPm、As 16.715PPm、Mo 1.573 PPm、W 1.527 PPm、Sn 3.074PPm。

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剖面线上,根据取样分析结果,大致确定出各元素异常区段,各元素异常的地质背景说明,工区内第三系出露地区无异常或异常分布稀少,说明成矿作用发生在第三纪之前;二叠系及白垩系出露地区及花岗岩分布区,在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及花岗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等地段的异常相对密集,是成矿的有利地段。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区的东北部5号、6号磁异常区西侧及西南部1号、3号磁异常区范围,为元素异常分布的密集区段。

3 查干奴尔地区成矿条件分析

3.1 查干奴尔地区铜矿成矿的构造环境

查干奴尔地区位于内蒙中部造山系(华北陆块北缘增生带)林西-苏尼特右旗华力西构造带,南部有华北地台与兴安造山系的分界断裂,北部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与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的分界断裂,夹在这两个深大断裂之间。根据岩体特征分析,本区的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复式岩体应为成矿岩体,其分异出的含矿热液,可因地质背景不同分别形成细脉侵染型矿床(斑岩型)或脉状多金属矿化。

内蒙古境内已知铜矿床空间上主要沿深(大)断裂分布在不同性质构造单元接触部位,在断隆―断陷带中分布在断隆上;裂陷槽中分布在受同生断裂控制的三级盆地内。根据查干奴尔地区的地质背景分析,本地的矿床类型应为细脉侵染型或脉型铜多金属矿床。

3.2 查干奴尔地区与周边地区金属矿产成矿对比分析

内蒙古全区金属矿产Ⅰ级成矿带属古亚洲成矿域的北部及迭加于古亚洲成矿域北东部的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内蒙古周边东西向古生带古亚洲成矿域及北东向滨太平洋成矿域,矿产资源丰富。从成矿构造环境分析,蒙古国境内的察干苏布尔加和欧玉陶勒盖大型古生代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均位于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

察干苏布尔加、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处于古亚洲成矿域北部,属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即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古生代增生带及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北缘,区域构造线方向呈北东东向―北东向。主要为呈北东东向展布的下古生界奥陶系海相、浅海相火山岩及矿屑岩―碳酸盐建造,上古生界泥盆系浅海相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海相火山岩系,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海相中性―中酸性及二叠纪火山岩、侵入岩发育,共同构成规模宏大的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北东向古生代火山―岩浆岩带。察干苏布尔加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欧玉陶勒盖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即位于该火山―岩浆岩带。

查干奴尔地区与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相邻,并且查干奴尔岩体与欧玉陶勒盖岩体均与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故在查干奴尔前期工作中以寻找斑岩型铜矿为目标。欧玉陶勒盖矿床,成矿主岩为长石斑岩、长石―角闪斑岩,通过钻孔验证,查干奴尔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组成,与欧玉陶勒盖岩体不同,但查干奴尔地区构造复杂,围岩蚀变强烈,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绿帘石化并常伴随黄铁矿化等。本区由于受到构造活动、岩浆期后热液以及蚀变作用的控制,在强蚀变的破碎岩中经常见到有稀疏浸染的黄铁矿出现,同时蚀变增强时也有黄铜矿可伴生。ZK05孔180m处肉眼见到明显的黄铜矿化,目估含黄铜矿3%左右,经光谱分析含Cu793―1691PPm,同时含Au0.14g/T,Ag3.75g/T。应进一步进行查证。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以及前期对查干奴尔地区的工作,认为在该区找到铜多金属矿还是很有希望的。

1、在查干奴尔前期工作中,仅针对M46、47施工六个钻孔,未对M46、47南部进行验证,故还需施工一定数量的槽探和钻孔工作量,以彻底查明是否有花岗岩和二叠系灰岩的接触带以及可能产生的矿化。

篇6

积累语汇。青少年时期是记忆最好的时期,初中学生正处于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的过渡阶段。这时让学生牢固地贮存许多语言材料,能终生不忘。唐彪说:“诵读在幼时,获益在中晚也”。古代许多语言教育家搞集中识字积句,如教《千字文》、《增广贤文》都不以讲解为先,而以朗读背诵为重。现代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也同样重视朗读,写了《论朗读》、《论诵读》。要让农村孩子尽快增加词汇,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语言的潜能,多读多背词语警句,诗词文赋。因此,笔者认为利用早读课和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在授课中也穿插“读读背背”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汇。朗诵背读的内容大致以下一些:一是教材中的“练习”安排了朗读背诵的内容;二是增加一些章节、文章及课文中的新旧诗词;三是课外补充适量的朗读背诵内容,如现代名家名篇、古代启蒙读本《增广贤文》、《千家诗》等。为了搞好学生朗读背诵,教师要做好正音、断句等指导,做好诵背示范;同时教给一定方法,将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相结合。背文言诗文采取先逐句背诵,然后按意义连贯,用每句句首字领记。如“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将绿浇,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茅”、“花”、“一”、“两”四个句首即是领记“字”。经过持之以恒练习,学生无论文言警句还是现代语汇明显增多,变得满腹经纶了。学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感也同时得到增强。

培养语感,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高度的悟性。要培养语感须从低层次入手,要经过漫长的语言实践;由不懂、半懂到全懂,由朦朦胧胧到若有所思到心领神会。农村学生初入初中,很多同学读起现代文章都总是断断续续,断句不清,加之胆小心慌,难以卒读。一段读完,不知所云。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朗读背诵锻炼开始。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了课前5分钟朗读,学生经老师指导,提前做好准备,同学们慢慢便敢站在讲台前声音洪亮地朗读背诵了。读文娴熟了,慢慢地就能自觉地读出节奏、语调、语气、情味。

诗文能背,熟记在心,那么便可心有余于体会诗意,品味词情,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渐渐地使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从较浅显的描景绘物到含蓄的用语双关,从通俗的现代白话文到深奥的文言古籍,都读来顺口,意会言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飞跃。他们逐渐能准确领悟语言的含义,品味内在情味,再造语言形象,朗读流利舒畅。这就是通过反复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所达到的培养学生语感的效果。

篇7

【关键词】朗读 记忆 理解 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认为:朗读是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情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然而,当前许多高中生连“正确、流利”都达不到。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老师平常不注重朗读教学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朗读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只用眼睛去“读”书时,大脑获得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接受比较慢,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造成视觉疲劳或注意力分散。而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大脑受到多重刺激,识记语言信息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且所识记的语言信息在大脑中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记忆力自然就提高了。在朗读中,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以及文章的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等,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这些内容就转而化为朗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达到这种境界,就会终身受用不尽。经常训练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这样理解文章,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必然会不断增强,而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理解能力增强了,阅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二、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朗读与默读不同。默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和思考,而朗读的过程是读者一边读,一边听,一边揣摩的过程。朗读者嘴巴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来,耳朵也同时在听,大脑也同时在吸收、揣摩,这样,读到烂熟于心的程度时,文章中使用的词汇、句式、表达方法就能被读者消化、吸收,进而添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敏锐的语言感觉和感受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应用的水平。比如做语病题时,系统全面地讲解病句的六大类型、苦口婆心地分析辨别的方法固然对学生有帮助,可是,如果学生语感很好,很多时候不必条分缕析,句子读完了,是否有语病也就能感觉出来了,远比条分缕析来得省事。句式衔接的题目更是更多地依靠语感。古语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手感、乐感的形成离不开“观”和“操”的实践,语感的培养自然也离不开“读”这种最基本的实践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充分了朗读对语感训练的有效性。

三、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在反复的朗读实践中,学生真正做到了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并在大量的比较、品味、积累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从而在以后自己说话时会不自觉地摹仿、应用。一般地说,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也有感染力。朗读量的多少,朗读质量的优劣与学生的说话水平是成正比的。反复朗读达到背诵,丰富了词汇,增加了语言积累,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朗读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表达的能力自然也随之而提升。作家巴金能背出包括两百多篇古人佳作在内的《古文观止》,他自己就深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可见朗读与说写能力的关联。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从朗读中获益,除了师生都要从思想上重视以外,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亲自示范也至关重要。没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朗读再多也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朗读教学中,加强教师的朗读示范,强化诵读的指导和督促。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比如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判断语调高低、强弱、缓急的技巧,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表达感情的技巧,用不同的停顿方式和重读方式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感的技巧,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个性化朗读的技巧等等。其次,对教学中所读的材料,教师自己也应先有丰富的感受,并且要努力把感受到的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丰富内容让学生也能感受体味到,以此营造气氛,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还应能找到最佳的朗读方式,如范读、个别读、齐声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写,边读边思,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教师范读时,要避免学生无所事事。教师范读时,可以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也可以让学生边听边看课本,也可以轻声伴读或逐句跟读,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范读,但时机与次数要把握好,不能过多。另外,切记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朗读来传情达意,切不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否则“一千个读者”也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了。

篇8

一、抓住语言韵律来品味

入选小学课本的文章可以说篇篇都是佳作,它们大都具有动人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这种优美的旋律通常表现为几个明显的特点:高低强弱,富有变化的声调,匀称而且整齐的音顿,缓急错落有致的语气等。诵读起来,其音韵和谐,富于变化,而且抑扬顿挫,让人觉得悦耳动听。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效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之美。例如:“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二泉映月》)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语言精炼优美,饱含感情,语调有抑扬顿挫之美,给人以语意畅达的感觉。连用四句,充分揭示了泉声的内涵,揭示了阿炳内心的世界。对于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领会内涵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这样一来,学生不光理解了句子表面意思,而且也感悟到了文字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且能够充分关注到句子的节奏之美,读出其中的韵律。学生的语感训练也就在阅读教学中“稳当落地”了。

二、借助生活体验来感知

语言感受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密切关联,那么,学生的语感便会有了滋养的物化背景。可以想象,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教师也不能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外部学习资源,那么,学生很难对语言文字产生敏锐的感受能力。这样,教师教得生硬,学生学得就会粗糙。无法与文本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语感训练也就无法植根于课堂了。例如教学《七律·》这首诗,学生对历史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补充相关背景资料。这样,学生便会在情境中培养和形成他们的个性化的语感。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自觉地把生活经验与语言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三、通过关键点来揣摩

翻开苏教版语文教材,读着这些经典美文,我们总感觉到:词句并不难以理解,甚至,只要引导学生读上几遍就可以了。但是,正因为这样的认知,很多教师有意无意忽略了文中的关键的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理解与感悟。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正确诵读过程中,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一些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然后,再将这些关键点放大,采用替换比较、引申探究、挖掘含义等方法仔细品读欣赏,这样,让作者独特的构思,巧妙的遣词造句,为学生所了然于心,从而让学生的语感得到锤炼。

如《爱如茉莉》一课中所述:“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老师把“直奔”换成近义词“跑到”,让学生读读现在的句子,再读读原句,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味,学生体会出句中的“直奔”一词用得十分贴切传情。本来,爸爸出差归来,身心疲惫,急需休息,但一知道爱人住院,不吃饺子,不听谎话,更不稍息,便直奔医院,“直奔”一词既表现爸爸没有耽搁,行动快迅,又表现了他担心爱人,心急火燎,夫妻之情在“直奔”二字中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样一来,学生明白:为了使自己的表情达意更加准确,就必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感悟,不断比较,不断品析,不断揣摩。这样,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四、通过语言描绘来想象

文本所呈现给学生的只是静态的文字,尽管每篇文章都配上了形象的插图,但是,仍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对话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也就能更加容易感知文字的温度,洞察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元素。

篇9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位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单词记得多,语法规则也背了不少,但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在我所教的班级就有那么几个学生,平时学习非常认真,上课也积极回答问题,每次听写都是满分,但考试每次都不能得到高分。我发现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差,所以在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题中失分较重。一句话,就是语感差。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而形成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语感便是它的支点。语感强的人理解能力强,听别人说话时能抓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的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那么老师如何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一、创设英语听说环境,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环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创设英语情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首先,积极创设课堂英语情景,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刺激。例如在学习Asking the way 时,我制作了House/Police/Station/Clothes/Factory等卡片,将它们放置于相应的位置,使整个教室变成了一座“小城”,中间的过道变成了“street”。学习Bookl Unit25 Where are you from? 时,我将教室看成是一幅世界地图,将其画分为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学生自然成了各国的居民,然后由全体学生参与各项练习表达国名、语言、各国人。

其次,创设课堂听说语境,使学生受到听觉剌激。我上课尽量用英语,同时用手势、眼神、语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当然,自己必须多学、多听录音,让自己的口语尽量纯真地道、抑扬顿挫,也给学生一种美感。同时,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说、敢说,共同参与创设语言环境的活动中。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开展师生对话、俩人一组对话、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讨论、回答问题等。关键是培养学生大胆开口、敢说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都有表现欲,在回答问题、对话表演的时候,根据难易程度,有针对性的叫学生,尽量让他们有成功的感觉。课堂上我多用“OK、 Good、”,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再次,还应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学好英语,光靠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由于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环境条件差,我经常告诉学生多收看电视英文节目,或看只有字面翻译的影片。我们班上的黑板报搞了一个“英语专栏”,还把一些英语课文中的对话改成小品让学生表演。在学Lesson30 The pan时,满嘴胡子的“农夫”和系着围裙的“胖大妈”幽默、诙谐的表演惹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巩固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这是古人学习汉语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对于任何一种语言学科都是适宜的。朗读背诵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许国璋教授的英语启蒙是朗读和背诵。我常告之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多记。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上课时尽量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和语感来。教材上的对话,段落基本要求学生背下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平时也经常插一些英语小诗、谚语、绕口令,让学生背诵。每天上课前用1—3分钟时间抽学生作值日报告、对话、背课文,口头作文等,并分ABC三个等级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我也在班上举行朗读、背诵比赛,准备一些小奖品,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多读、多背的兴致,养成学生爱读、爱背的良好习惯。

三、狠抓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取信息量。我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先泛读、后精读、抓住要领。在初三的长篇课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五大步骤:

1.先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速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回答练习册后的问题。

3.听录音朗读,自读课文。

4.结合课文,讲解、练习重点句子、词汇和语法等知识。

5.复述或缩写课文,把阅读和说、写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堂内的阅读毕竟有限,因此我还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和习惯。选取一些趣味性强、知识性浓、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的乐趣、获得知识。同时鼓励他们自己订购英语读物,也拿到学校来互相借阅,每周一节阅读训练课。

通过大量的课内、课外阅读,使所学的基础知识得以巩固,扩充了词汇量、知识面,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篇10

常听学生说“英语好难,我不会说不会用,说上句不知下句该说什么……”,也常听英语教师说“英语要多读多记……”想想吧,为什么说上句不知下句,而教师又要学生多读多记,这归于一个原由:语感。学生的语感不强,读书、说话、做题思维受到阻塞,难免遇到麻烦,正因如此,教师要求学生多读多记来培养语感。的确,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让我意识到语感的强弱对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英语语感的培养。那语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又该如何培养呢?本文将结合自己近十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浅谈几点。

一、什么是语感?

关于英语语感这个概念,早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或the same of speech。其实,语感作为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对于初学者或异国学习者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更是必须掌握好的心理现象。所谓语感就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语感既是语言训练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语感的形成是基于锲而不舍的听、说、读的反复实践,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二、语感的重要性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左右着学习的效果,其中语感就是一个因素。语感是语言的自我感觉和领悟能力,对语言的感觉能力反映了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语感高低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高低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应用能力、反应速度等等都出类拔萃。语言如音乐。良好的英语语感之于英语学习者如同良好的乐感之于音乐家,都是极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强的人不用怎么思考就能灵活运用语言:一听就懂,一看就明,一说就顺,一写就通。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

英语思维能力是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它既是英语学习的目的,同时又是影响英语学习的过程变量。培养学生直接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制定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英语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必须有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英语素养,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不仅构成了语言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是创设浓郁的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的主心轴。假如我们老师能用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教学的话,我们的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会深受其感染而不知不觉地用英语参与到英语实践活动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从而促使英语语感的初步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尽量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

我们也可以借助一定的体态语以及教学媒体,尽量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思维习惯对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同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让学生从“中文英文”的翻译过程中获得信息或语言知识,而要鼓励学生从“英文英文”的直接英语思维中提取语言信息,并在一定语境中通过强化、运用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二,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渠道学习英语,加大语言实践量

(一)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对于学习外语同样也有道理。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其敏锐的语感。”许国璋先生的英语根基同样始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诵。两位名家的言谈道出了朗读背诵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我在平时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而在此之前我更注意范读,让同学有美的享受,让他们有欲望主动去模仿,去表达。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精神,而传达这种精神的是音调,语感只能从音调中体会出来。

(二)创设听说环境,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我必须尽量用英语教授。极力主张培养英语语感的朱光潜先生从第一课开始,走进教室就不说一句中国话。我在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同学都对我说:“老师,什么意思?”我便告诉他们你不必听懂老师的每一个单词,你要抓住关键词,借助老师的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来自己揣摩,培养这种听的习惯。这种做法既创设了英语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来思维。

其次,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投影仪、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创设英语听说情景。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带,生动有趣的画面,特别是多媒体的动态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听说欲望。

再次,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学好一门外语,光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了解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