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范文

时间:2023-03-28 12:2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

篇1

关键词:自主选学机制;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7-0078-03

一、研究背景

1.主体错位现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此外,教师培训还存在着教师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不足、工学矛盾条件下教师参训难等问题。

以上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维度的,但重要原因在于教师培训的“主体错位”。传统的教师培训思维下,教师作为培训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的培训客体。培训管理者及培训专家团队自上而下地完成了培训的规划与实施,在课程结构设计、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方式选取以及培训资源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培训客体缺少必要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以上各种问题不可避免。因此,有必要将“主体”让位于教师,为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需求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力,形成自主选学机制。

2.自主选学机制

自主选学机制是指参训者根据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由参训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机构与参训学员共同发展的一种继续教育联结关系和运行方式。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各地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登记教师参训学时学分,加强学员选派管理,建立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对培训经费使用等进行全程监控”。

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有必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建设实现自主选学机制的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以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及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目前,浙江等省市构建了具备自主选课功能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管理平台。除了自主选学机制,招投标机制仍然是分配培训资源的重要方式,为此该平台将同时支持教师培训项目的招标评审工作。

二、系统设计原则

该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设计合理,符合用户使用习惯。②可联通性。适应上级有关教师培训的文件要求,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能够聚合各培训机构的课程信息。③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采用开放体系结构,充分考虑系统升级、兼容、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可扩展性,提供相应的应用开发接口。④安全性和保密性。具有完备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禁止越权操作,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实现高可靠性的数据自动异机备份。⑤高性能。支持注册用户数和同时在线用户数应达到规定的标准。

平台采用B/S架构,可支持Unix、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支持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可采用J2EE标准或.NET技术,在数据交换上提供XML支持。应用系统平台的开发及运行结构要采取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三层架构,即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三、系统总体架构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基于数据库和网络技术,构建一个集招标评审、自主选课、学分记录、资源聚合、统计监测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化的教师培训管理、课程资源共享和培训信息公开等,转变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模式,提高教师培训管理水平。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用户通过浏览器在线访问该平台,按照权限类别可将用户划分为省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校级用户、培训机构用户、公众用户等6类,其中,公众用户仅限访问前台门户系统,而其他用户除此之外还可以访问后台管理系统。

采取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构建分布式和多级式的“省一市一县一校”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集群。①每级用户负责本级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可以创建本级管理员、本级培训机构、本级数据操作员、本级主管领导、本级评审专家等用户角色,对本级数据进行查询、管理、统计和输出等。上一级用户可以查阅和统计其下辖所有子级用户的开放数据。②各市(县、校)级单位可以定制本地化管理子平台。从分级角度来看,平台集群由省级平台、各级本地化平台构成。其中,省级用户使用和管理的平台称为“省级平台”,省级平台仅用于管理实施省级培训项目(即国培和区培项目)。如果某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或校级用户)要利用本平台实施和管理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可申请开通拥有独立访问网址的本地化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某市、某县或某校教师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四、功能需求设计

1.招标评审

(1)项目。省级、市级、县级和校级单位可以相应级别的培训项目。校级单位的培训项目属于“校本培训”,不需要经过招标评审,由学校确定后直接遴选和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市级或县级培训项目时,进入招标程序,需指定评审用评分表(评分表的指标项可以动态添加和设置)。

(2)项目申报。经培训项目单位审核后,培训机构方可具备申报资格。培训机构申报时,需要填报投标信息及上传培训方案。

(3)项目评审。项目单位对投标培训机构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进入二审;维护和管理评审专家库,从评审专家库中委派若干名专家完成二审;按照得分排名,输出评审结果报表。经项目单位审定后确定评审结果,在平台上公布定标结果。

(4)学员选配。项目单位将已定标项目的培训名额逐级分派下发至学校,由学校遴选和组织教师进行报名。平台提供一定智能性或辅助功能,实现选配的均衡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避免重复派送教师)。培训机构确认学员名单,并向学员发放培训课程表及通知书。

2.自主选课

该模块用于培训机构申报建立课程项目,并供教师自主选学。培训管理单位依据教师选择培训机构的课时总量,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

(1)自选课程申报。培训机构每学期在开放申报的时间段内申报自选课程,提供课程基本信息、开班信息、学分信息、预学片段等。经专家组审核,以及培训管理单位(教育厅或教育局)审批后,申报课程方可开放。

(2)自选课程报名。在自主选课开放的若干个时间段内,教师自主报名选课,培训机构对自主报名名单进行复核。报名人数达到开班条件的班期,由培训机构进行“确定开班”操作,并可以进一步设置每个培训班期的课程表,发放课程通知书。报名人数达不到开班条件的班期,由培训机构取消办班,或组织二次报名。

(3)选课情况统计。按时间、培训机构统计选课的人时数,并可自动计算选课结算费用。

3.学分记录

该模块用于登记学员学分及培训记录,提供查询统计功能。培训机构可以对培训学员录入成绩和评价;教师可以查询已完成或未完成的各级各类培训项目信息,查阅在各年度的学分统计数;各级单位可以查询本区域内所有教师的培训记录及学分统计信息。

4.资源聚合

该模块基于开放接口将生成性资源或本地特色资源的索引信息进行聚合,供全省教师共享使用。其中,生成性资源来源于各培训机构的学员作品或案例;本地特色资源来源于省级资源平台征集、引进、自主开发的资源。平台提供资源审核、评价的机制,以便遴选优质资源。

5.统计监测

该模块用于监测培训的基本信息、过程信息和质量信息,具备项目信息统计、学员信息统计、区域培训统计、机构培训统计、学分评价统计等功能。项目信息统计可以按学科、培训班期对基本信息、报名信息、选课信息、成绩评价信息等进行统计,可以对起止时间、所在地区等字段进行透视筛选。区域培训统计可以对某区域内幼儿园、中小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参训情况进行统计,例如参训人数(率)、完成人数(率)、满意率等。

6.门户管理及前台门户系统

门户后台管理具备常见的内容管理系统(CMS)的功能,可以设置栏目、、审核和管理文章,将信息在前台门户系统进行公开。前台门户系统主要用于公开新闻公告、政策文件、培训简报、招标通知、统计报表、优秀成果等,分为省级门户系统、培训项目门户系统以及各市(县、校)本地化门户系统。

篇2

1.请谈谈《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提出,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明确提出,教师培训实行学分管理,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进一步提出,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实现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

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国培计划”,深化培训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改革,加强培训团队和机构建设,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教师培训机会逐渐增多,教师培训质量逐步提高。但是,当前教师培训仍然存在着重项目设计、轻整体规划,重统一培训、轻教师选学,重短期学习、轻持续提升,重学时认定、轻结果应用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012年,教育部在辽宁、浙江、湖南、重庆等地启动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经过3年多的试点工作,4省(市)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取得了成效,教师全员培训有序推进,培训专业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教师参训动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为研究起草《意见》、全面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请介绍一下《意见》的总体思路

答:《意见》是“十三五”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建设、切实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针对教师培训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和教师参训动力亟待激发的现状,《意见》提出,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培训课程,积极推行教师培训选学,完善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分转换与应用机制,深化教师培训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

3.《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意见》共8条约2500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出总体要求(第1条)。明确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行培训学分管理的改革方向,并对建设教师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做好教师培训规划进行了重点阐释。

二是明确主要措施(第2-7条)。包括分层提供培训课程、建立学分认定规范、严格学分审核认定、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强化学分应用等内容。

三是加强组织保障(第8条)。主要就推进教师培训学分信息化管理、落实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职责等提出具体要求。

4.《意见》做了哪些制度设计创新?

答:《意见》以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促进教师持续成长为目标,对推动和规范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做了以下制度设计创新。

一是构建教师培训学分标准体系。《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以大力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学分标准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各地科学制定教师培训周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利于培训机构分层、分类、分科建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有利于推进广大教师按需开展自主选学。

二是健全学时学分合理转换机制。学时反映了学习的时长,学分则反映了学习的质量。针对当前不少地区存在的学时与学分简单换算,未体现培训层级和学习成效差异,不能对教师参训学习形成激励的问题,《意见》明确提出,要合理制定培训学时与培训学分转换办法,体现培训级别和学员学习成效差异。在学时与学分的转换上,实行培训层级不同、学员学习成效不同、承担培训任务层次不同,差异性认定培训学分的制度,体现了培训学分的“含金量”,将极大地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三是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记录和存储教师参加培训与自主研修的成果,推动高等学校认可培训学分,建立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拓宽教师终身学习通道。建立培训学分银行将有力推动高等院校、区县研训机构、一线学校的协同,促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

四是注重发挥培训学分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培训学分管理执行不到位、结果未有效运用、未能发挥激励功能等现象,《意见》提出,将培训学分与教师管理、学校考评和教育督导工作相结合;加强教师培训学分监测与通报,分级落实监测责任,及时年度和周期监测报告。强化教师培训学分的有效应用,将教师参与培训与自身专业持续发展结合,依托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教师培训档案,适时记录教师所学课程、学习成效和学时学分等关键信息,对教师递进式、持续性、终身化成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5.《意见》出台后,对贯彻实施有哪些要求?

答:推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是完善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健全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训动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研训机构和广大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培训学分管理作为推进教师培训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自身实际抓好贯彻实施。

一是分级落实管理责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教师培训学分的认定主体。要依据《意见》,结合地方实际,研制培训学分管理实施办法,加快推进培训学分标准研制,有效利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化系统,按规范流程做好周期性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市县的管理指导和监测评估。市县要制定本地培训学分管理实施细则,健全培训学分管理组织机构,做好培训学分审核工作,加对学校参与相关工作的指导与监管。学校要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师培训学分申报与管理,真实有效反馈教师培训学习成效。

篇3

一、情感管理

做好背景板。“场景布置”是很好的教育工具。每期培训开班前,我们十分关注背景设计。或做一张风景纸塑板背景,拉一条主题鲜明的横幅;或以紫绒幕布为背景,将培训横幅的文字贴成半椭圆形状;或改变就坐方式,以盆景花木为背景,屏幕上显示本期培训相关主题字样等。培训场景布置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状态及学员学习的心情。温馨的培训场景布置将产生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效果。

开班仪式。每期培训,都要举行开班仪式。由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亲自主持,分管副校长解读“课程设置”和“班级学员行为准则”;特邀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或人事科科长等领导来参加“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领导的高度重视,课程的科学设置,管理的规范操作,熏陶感染,激发动力。让学员觉得“每次培训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新起点”。

上好第一课。邀请省市区不同层面的教育专家为培训班学员作“专业精神养成”专题报告。90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安排大学教授讲《优秀教师的修养与训练》等专业课,或邀请特级教师作《在阅读中成长》等专题讲座,鼓舞人心,勉励进取。让参加培训者感觉到“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要让它细水长流”。

亲和学员。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熟悉学员,记住他们的名字;将学员的电话号码输入组班教师的手机,若是大班额,将班级组长及所有班干部的联系方式存入手机;创设情境,表达“进了一家门,亲如一家人”的意愿!

二、课程管理

(一)课程内容

为使培训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我们从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入手,从显性需求、隐性需求和供给创造需求三个层面,具体分析培训对象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如果是基础层面,最好让他们学到经验上的一招一式。如新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就要考虑与之有共同类似经验的内容;如果是骨干教师培训,就要夯实“内在”知识,课程设置就要力求做到超越“知识、技能”层面的引导。

在对两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意见反馈”统计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老大难的问题”依次是: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略读教学、识字教学。针对“问题现象”,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十二五”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同时关注近三年新教师见习期培训考核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是在前六期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增设了为期2天的“回宫格”硬笔书法技能培训。

又如第二期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的课程内容,也是针对前期调查问卷中提出的“教学问题”来设置的,增设了“竖笛进课堂”技能培训,还添加了一次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合唱教学”专题培训。

(二)课程形式

“光听讲座,收获往往是肤浅的;只有参与体验,收获才是深刻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理论引领”“教学观摩”“磨课研讨”“ 课堂演练”“观点论坛”“团队参与”等形式,强调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团队参与式

在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教师专业精神”是培训板块之一。为了让每一位学员在轻松愉悦的团体活动中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有个清楚的认识,我们尝试着让小学语文和小学美术两个骨干班的学员合在一起,分成八个小组,采用“参与式培训”,让学员就“制约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因素”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对策”等话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思考。通过研讨,实现思维碰撞;通过交流,共同提炼观点。让学员以此规划自身专业发展,并认识到“合作研讨,产生1+1>2效应。”“科际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此类参与式培训活动,培养了学员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研究式

“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十分关注理论与实践统一。案例培训式需要培训者储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从而突出案例的实践性特点。以案例为抓手,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巧妙地渗透教育教学新理念,以参训学员共同对话的民主方式进行,确保学员广泛地参与与投入,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学科知识技能和课堂管理等方面)。首先是案例叙述(抛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现象);接着展开探讨:这个事件关键在哪里?可以怎样做?可以这样做的背后价值是什么?最后聘请学科专家面对面点评。

案例研究式培训,是事与理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是教师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进行反思的学习方式。此类培训,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和实际需求,以平等、民主的对话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让教师从案例里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教师伴随着案例分析,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自然而然地实现由“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心理和观念的转变。

3.观点论坛式

在“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环节,发现骨干班学员备课时过于依赖教参、依赖网络,导致教学内容、学习策略依教参画瓢。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媒体秀”“情境秀”“生成秀”等种种作秀现象,教学丧失了个性。于是就组织学员开展“人要有点儿自己的东西”的话题论坛。参训学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的陈述过程中,舍弃虚浮思想,获得了一页属于别人不太留意的生活发现,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思维习惯,一方属于自己的反思空间。

在深入新教师课堂调研时,发现大多新教师因经验少而难以调控教学节奏,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于是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学初,安排新教师就“有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沙龙活动。每位学员选取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自由叙述、各抒己见。选点虽小,但折射出来的教育意义却很大。在彼此的倾听与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网络沟通式

为了加强学员间的资源共享与沟通交流,各组班老师为培训班建立一个班级公共邮箱,并及时把培训资料、学员作业、培训感悟等上传到邮箱,供学员浏览、学习和借鉴。有些班级还建立班级QQ群,方便学员讨论问题、共享资源。

利用网络,及时沟通信息。我们在第一时间把培训有关的信息到QQ群,并结合短信通知,让学员之间能快速获得相关的信息,既快捷又方便;在沟通某一“问题现象”时,我们约好某一时间,让学员们把自己的想法、好主意随时在线交流。

利用网络,共享教育资源。班级公共邮箱或QQ群及时上传有关专家报告或学员的课题研究成果、教育教学信息等,学员们不仅能即时了解课改的进展,随时分享培训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研究的需要贮存可用信息,并逐渐建立成一套高效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资料系统”。

三、班级管理

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既是培训项目设计师,又是学科培训的理论、实践导师,更是师训员、总务员、联络员、勤杂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人力资源师。

我们设计了《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班主任工作流程》;制定了《黄岩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职责》和《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负责人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明确规定项目前一个月、培训班开班前一周和开班前一天,班主任必须做好的15项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必须做好的11项具体工作;培训结束后必须做好的2项后续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使每个工作环节无缝对接;学会换位思考,工作有预见性,要预见各种可能性并做好准备;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善于留心,关注细节。我们还让学员参与自主管理,设立班委和组长,培训的组织安排、活动主持、评课研讨、新闻报道、后勤服务等工作努力让学员全程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的成功秘诀在于班主任要亲和学员、细心服务、勤奋做事。勤奋做事,要做到今天的事马上去做,明天的事准备去做,复杂的事认真去做,困难的事抢着去做,学校的事带头去做,个人的事抽空去做。

在培训工作中,让班主任(培训者)觉得有学术成就感,而不只是在做事务性的事儿,任何人的专业地位都是自己创造得来的!

四、质量管理

(一)成立“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黄岩区教育局成立了“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监控中心主任,教育局人事科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担任副主任。教师培训工作在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的监控与指导下有序开展。

(二)制定《黄岩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质量管理制度》

培训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培训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参训对象的层次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根据培训课程设置遴选相应课程的优质授课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或班主任必须有一人在培训现场听课,掌握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了解参训学员对课程安排与授课质量的评价。

加强培训质量的反馈。学校师训处在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由学员对课程设置、每位授课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培训管理进行评价,征集学员对本期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在培训结束后10天内,由学员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价。学员对培训的反馈评价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篇4

网络远程教育又称为现代远程教育,它是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实现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教与学在物理时空位置上相互分离的教育方式。【l】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已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远程教育,而是融现代多种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教育。首先,资源利用最大化。网络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距离限制,把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其次,学习行为自主化。网络远程教育通过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约束,即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第三,学习形式交互化。网络远程教育之间的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而且也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第四,培训管理自动化。网络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培训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进行大部分培训管理活动。

二、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的现状和学员满意度调查

(一)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现状

海西教育网(http://www.fjedu.net.en)是由福建电大推出的基于互联网、卫星通讯网和有线宽带网的远程管理教育培训平台。海西教育网是福建电大远程教育的执行机构之一。通过福建电大海西教育网学习资源,发挥网络“跨时空、促交流、利成长”的优势,开展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既方便了基层教师,也解决了工学矛盾。作为教师在线学习的远程培训平台和新课程深化推广的网络教研平台,该网站整合汇聚全省中小学各学科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组成服务团队,建设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名师课堂、精品课件、优秀教案、多媒体素材、习题库等多媒体培训参考资料。利用该网络可满足10万名教师同时在线学习。目前该网站共有264个班级,学员人数达到39226个(详见表1)。

(二)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学员满意度调查

1.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海西教育网远程教育的在培训教师。基于满意度理论,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培训学员满意度开展设计,在征求多方的修改意见后,对问卷进行了充分的完善,并开展了正式调查,正式调查的同时海西教育网的相关工作人员设置了相关问题不满意的深度访谈。在满意度指标体系设置中,遵循了实用性、完备性、关键性和可测性的原则,最终形成指导教师工作态度的满意度指标,远程培训模式与方法的满意度指标,相关配备设施的满意度指标,学习资源的满意度调查指标,教师远程学习氛围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还设计了海西教育网页面美观改进意见调查表、海西教育网栏目设置改进意见调查表、海西教育网功能改进意见调查表,针对网络的功能进行了改进的调查。

(三)满意度指数分析

1.对指导老师工作满意度的分析

通过对海西教育网学员对培训平台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有26%的学员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非常满意,54%的学员比较满意,只有11%的学员一般满意,而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只有6%和3%(详见图1)。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老师的工作态度良好。

2.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的调查

笔者对于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培训的模式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员认为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的模式不错,具体的结论如表2所示。

3.对学习资源满意度调查

在对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的满意度调查中,只有10%的学员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也只有13%,一般满意的比例占33%,而不满意的比例高达31%,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也有13%(详见图2)。因此,分析结论: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有效性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通过深度的访谈还发现,学员提出学习资源的丰富程度可以通过更加广泛的网络培训平台学员的互动与原创来弥补。

4.对学习氛围的满意度调查在对教师远程培训学习氛围的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福州地区的学员的对网络学习的氛围的满意度最高,约为87.34%,而满意度最低的地区为三明,约为80.97%,各地区的综合平均满意程度约为83.45%(详见表3)。

5.对学习价值的满意度的调查

关于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的学习价值评价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5.1%的学生认为“非常值得”,认为“还可以”的比例为42.2%,“不值得”的比例为1.4%~i-Y-见图3)。通过学校管理人员的深入访谈还发现,在对1.4%的价值不认同的学员中的访谈中,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社会认可程度还可以提高:其次,实践的应用效果不好;第三,部分学员认为远程教育的面授机会少或学习关怀程度低。

6.对海西教育网整体评价的调查在针对海西教育网的评价方面,根据问卷设计的海西教育网页面美观改进意见调查表、海西教育网栏目设置改进意见调查表、海西教育网功能改进意见调查表,学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主要有:提高网站下载的稳定性,评论形式更简化些,视频需清晰些,要有已观看视频的时间记录,增加网络教育的素材,提高登录速度等。

7.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的改进意见

通过调查和访谈总结得出改进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的一些相关的措施:首先,进一步建立和深化学生、培训教师和网络培训的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选择合适的组织素材,提高课程整体设计水平。其次,加大对网络远程教育的投入。综合研究接受培训的老师的满意程度不高的地方可以发现,学校的培训投入还有待提高,可以从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更多的投入来满足广大培训学员的需求。第三,在培训的方法与方法设计的过程中,尽量融入比较丰富的情感态度,通过情感和态度的个性化表达,提高培训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提升培训的效果。第四,培训过程应尽量避免孤立的知识教学,应该多结合情景教学,使培训具有更深的实际操作性。第五,提高网站的管理水平,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培训平台、备课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

三、CRM的理念及其在提高学员满意度上的运用

(一)CRM的概念

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这个概念最初由GartnerGroup提出来,而最近开始在企业电子商务中流行。圈CRM的主要含义就是通过对客户详细资料的深入分析,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一种手段。CRM是一个获取、保持和增加可获利客户的方法和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崭新的、国际领先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商业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提高企业收益、客户满意度、雇员生产力的具体软件和实现方法。CRM通过“以接受者为中心”思想,有助于在客户关系管理中进一步理解经济学“以客户为中心”的概念。

(二)CRM理念在提高海西教育网学员满意度上的运用

1.建立基于CRM的海西教育网远程教育学员管理体系

CRM理念下的海西教育网远程教育学员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员管理理念的变革。根据CRM的指导思想下,从客户管理的理念上来提供学员需要的课程。例如海西教育网聘请了省内外教育学者、名师担任课程专家,开发课程资源并承担课程网络实施工作;聘请优秀教研员、优秀教师担任远程培训的指导教师,辅助课程实施工作;并由各地区师训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担任远程培训的班主任,对远程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二是改变学员管理的方法。通过建立学员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工具对学员的学习习惯、学习程度、专业的选择以及学员满意度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为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建议。三是学员管理软件的改变。建立基于CRM的海西教育网学员软件管理系统,在网络学员的管理过程中引入学员的数据处理、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力,增强学员管理软件中的分析与预测功能。

2.提高海西教育网学员的忠诚度

通过CRM即客户关系管理详尽地了解每个学员的关注点与诉求点,使海西教育网能及时把握学员的切实需求,然后根据相应的需求推出最合适的产品或者服务,或者对相关的产品与服务进行改进。例如通过CRM管理系统可以了解海西教育网远程教育的学员在什么情况下改变了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是海西教育网提供的产品质量发生了改变?还是海西教育网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学员的要求?或者是其他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在分析完学员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数据后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通过CRM的管理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影响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学员忠诚度的其他因素,同时在改变客户行为的管理上下功夫,这对管理学员资源非常有帮助。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我们能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学员的忠诚度。

第三,增加学员的满意度。贯彻CRM理念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学员的满意度。要增加学员的满意度,首先要了解学员满意度的构成因素。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影响学员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5个层次,分别为核心教育产品,服务与支持系统,技术表现,学员的互动因素,情感因素。学员的满意度的控制影响因素随着核心产品转向服务与技术支持系统,再转向更高一级的学员互动因素,最后到学校与学员情感的转移。问在这转移过程中学员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详见图4所示)。CRM理念下的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重点关注影响客户满意因素,以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来达到提高学员满意度的目的。例如,海西教育网教师远程教育的评价模式,摒弃了传统以结业考试或单一的网络学习时间为唯一衡量指标的做法,关注的是参训学员的学习过程,注重过程对学员发展的促进作用。